音乐舞蹈论文篇1
通常,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土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乐不能分离。
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其次,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再次,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结合在一起。
三、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诺夫说:“作曲家写作舞剧音乐,……,而舞剧编导则为音乐所激动,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舞蹈作品──舞剧。””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
吴祖强先生在《舞蹈的音乐结构及其它》一文中曾这样说道:“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表现的内容,从总的方面来看,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如民间舞《石头·女人》的音乐,以浓郁的福建地方色彩,洒脱、纯朴的音调特征,刻画了惠安女勤劳、朴实和忍辱负重的典型性格,令人回味无穷。
(三)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音乐舞蹈论文篇2
课题名称: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音乐舞蹈论文篇3
关键词: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特点
在“黑非洲”这个以部落或部族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大陆,舞蹈作为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舞蹈成为非洲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非洲居民,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跳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他们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舞蹈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纽带。居住在尼日尔境内的富尔贝人中,博罗罗族人每年举办“热尔窝舞周”,它是一个大型集体婚礼活动。入冬时节,博罗罗族人穿上漂亮的衣服,从各地聚集到萨赫勒地区。婚礼活动开始是合唱,然后是化了妆的男子歌舞。青年女子们在一旁围观,她们从舞蹈的男子群中精心挑选心爱的情人。经过七天的歌舞活动,姑娘们选中了心上人,便结为夫妻。①在萨赫勒,丧葬活动与舞蹈也紧密相关。坦桑尼亚的马孔德人,在人死后对死者进行祭礼,祭祀礼仪上,悼念者要不停地唱歌跳舞,歌词和舞蹈的内容是祈求各种鬼怪神灵不要伤害死者。在黑人传统社会里,亲属向死者致哀悼词,由村里的妇女们以合唱形式表达出来。合唱时,音乐是用手鼓伴奏,曲调凄婉动人。②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与舞蹈如影随行的音乐诠释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将他们宣泄的情感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示非洲民族独有的内涵和风情。那么,归纳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是任何国家的舞蹈艺术所不能相比的,这种节奏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声乐化,“任何一个基本音乐的思想基础都是动作和声音动机的一致,首先是节拍、节奏动机的一致”。③这种音乐节奏异常复杂。最典型的节奏是高度发达的节拍交替和节奏交替形式。在非洲各个民族的舞蹈中,大家都可看到节奏与动作的紧密联系性。如加纳北部南多姆族的“塞克佩雷”舞中,音乐由木琴演奏,节奏部分用鼓、铃和铁制响板,并由舞者自己演奏。但各组舞蹈之间的过渡信号则由负责的节奏线结合起来。④在伊卓人的“埃塞尼”舞中,动作按照一首歌曲的节奏线而定,而不按照伴奏的打击乐器而定,并随歌曲的重复而重复。加纳安洛——埃维人的阿格贝阔舞,它包括多种舞蹈步型,每种都由领鼓击出恰当的节奏音型引出,并用那种音型继续下去。每种音型都不间断地重复多次,并用另一组动作同下一种音型联系起来,使舞者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可准备跳下一步型。以上这几种舞蹈都是需要演员在公演之前的排练中掌握好的;还有一些舞蹈有更多的即兴表演,舞者可以对基本动作作出不同的加工处理,但要和舞蹈的领鼓手或其他器乐家演奏的节奏线相一致,因为整个舞蹈受这种节奏线的支配。由此可见,鼓在非洲黑人舞蹈音乐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的重要作用。它决定舞蹈的韵律,也决定着舞蹈的风格特点。非洲黑人舞蹈表演用的鼓有上百种:木鼓、水鼓、战鼓、葫芦鼓等等。表演时用的小鼓可用手握,大的鼓要使人站在凳子上敲打。鼓的周围常装饰有铃铛等饰物,更增强了舞蹈音乐的节奏感。
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南部非洲祖鲁族的“跺脚舞”,就是以强烈的腿部的律动来表达情感的;加纳弗拉人的“迪阿“舞,每个舞蹈者右踝上戴一串蜂音器,右手还握一把剑。当演唱时,演唱者在音乐的强拍上用右脚跺地,在弱拍上用左脚快速地轻踏一下。当右脚跺地时,身体稍向***侧,然后弱拍是摆向左边。以腿部动作表现节奏的舞蹈还有“踢踏舞”“大跨步舞”(索托族)等。在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的“恩英多古”舞中,主要用腹肌,而加纳的洛比人则强调上半身的动作,可以有旋转或肩的上下运动,或用某些手臂动作和肩胛的收紧放松动作来伸展前胸。还有像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利人的舞蹈,臀部有各种细微的动作。因此,这种大幅度的身体动作造成的强烈的律动感成为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色。
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体现了非洲黑人舞蹈音乐具有乡土气息的特点。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少看到独舞的形式,舞蹈反映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舞者往往是围成一个半圆、圆圈或排列成行表演,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一位探险家对刚果的战争舞这样描述:“一千个脑袋仿佛是一个脑袋似的,起初他们同时仰起来,显出昂扬的气魄,然后同时低垂下去,发出凄切的哼叫声……”⑤
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舞者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有时可以决定舞曲时间的长短。音乐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让舞蹈者培养感情。序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音乐家常常在演出开始时用序歌或一组这类歌曲来达到培养感情的目的。序歌可以用自由节奏演唱,并可以用一两件乐器伴奏而无需全体合奏,也可以不用声乐引子,而用器乐的前奏曲。在加纳西北部用木琴为舞蹈伴奏的地方,在跳主要舞蹈之前常用木琴演奏一小段前奏曲。同样,乔比人组成大型的木琴乐队,以乐队的引子开始“恩戈多”舞蹈。也可用声乐和器乐结合的引子,如在阿肯人的“凯泰”舞中,序歌可由一两个独唱者演唱,并交替加进笛子重奏,这种人声和笛子的交替一直持续到领唱者引进合唱为止。
总之,在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营造适当的气氛或情绪,能激发起舞蹈者以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现表演者的强烈欲望。而舞蹈将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超级秘书网:
注释:
①②金秋著.外国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35页.
音乐舞蹈论文篇4
摘要:本研究从音乐与舞蹈的联系出发音乐与舞蹈从产生就是密不可分,本研究阐述出音乐与舞蹈的内在联系,为音乐与舞蹈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音乐;舞蹈;旋律;节奏;关系;作用
一、音乐与舞蹈的概念
音乐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一种艺术,用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演唱、演奏,能为听者产生艺术效果。和声、节奏、旋律、管弦乐为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音乐分为乐与器两大类。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原生态音乐、乡村音乐等。又可以按照形式、体裁分为协奏曲、交响曲、合唱、室内乐,歌曲以及丝竹、吹打、说唱音乐等。在戏曲、歌剧、舞剧、电影等各种艺术中,音乐是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舞蹈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艺术的一种,通过动作姿态、节奏、表情等基本要素,在与音乐、诗歌结合在一起,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音乐、舞蹈的概念进行逻辑分析,不难发现,在艺术的表现中,音乐与舞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的。从广义上讲,不到必须在节拍控制下才能起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连最基本的节拍都没有,舞蹈根本无法进行。例如东北二人转、街舞等等。而音乐是通过节拍、节奏、旋律三大基本要素来表达情感。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层次要比舞蹈更深刻,影月中有舞蹈难以表达的情感。舞蹈在不断跟随音乐的脚步。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关文献综述
唐磊在《浅谈音乐在舞蹈创编中的三中表达方式》一文中指出“在整支舞蹈中,音乐是核心和灵魂,舞者在其中中演绎、诠释着整支音乐。人们在音乐伴奏下舞蹈,在通常情况下,舞蹈是根据一段音乐,在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中进行创作的。运用各种肢体动作诠释着这段音乐的节奏与活力。舞蹈从创编的开始就与音乐密不可分。任何舞蹈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中具有重要位置。”
杨红丽在《浅谈音乐对舞蹈学习的积极影响》一文中指出:“音乐对舞蹈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文中强调指出舞蹈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提高学生舞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舞蹈动作的刚柔屈伸、仰俯缓急与音乐节拍、节奏是高度一致的,学生在学习任何舞蹈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音乐不仅在节拍、节奏上掌控限定舞蹈动作,更能通过舞蹈动作,诠释出音乐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就像是孪生兄弟艺术,两者缺一不可浑然一体。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舞者激情迸发,也使舞姿更具渲染力和感染力。
三、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以及作用
张凌在《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中详细阐述:“音乐与舞蹈都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但是在审美视角、表现手段、感受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
宝婵在《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中:“舞蹈被解释为可视的音乐,而音乐的旋律、节奏则是舞蹈的气质以及风格。”
董杰在《试论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产生存在的,在古代是贵族等上层文化建筑的一种艺术。音乐烘托出舞蹈的气氛、帮助组织舞蹈动作,激发出舞者演绎的激情。”
本研究认为,音乐承载着观众与舞蹈之间的情感纽带,是支撑着观众与舞蹈之间的桥梁。舞蹈是通过舞者的各种身体动作以及眼神交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音乐是通过歌曲或乐器产生不同节拍、旋律、轻重缓急的节奏,让听者用心去感受这种意境。音乐与舞蹈都是要让欣赏者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在听觉与视觉中相互呼应、转换,所以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有先天缺陷的,而不能让欣赏者产生舞蹈意境的音乐则会削弱音乐的艺术表现。所以说音乐与舞蹈是共存的,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是音乐的画面客观表达,而音乐则是舞蹈的声音传递。盲人听得到音乐的旋律却看不到舞蹈的精彩,聋哑人看得到舞蹈的肢体动作,却听不到音乐旋律的传达。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完满的,与生理缺陷一样,同样削弱了艺术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M]1999.缩印本
[2]唐磊,浅谈音乐在舞蹈创编中的三种表达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3]杨红丽,浅谈音乐对舞蹈学习的积极影响[J],2009,6(6)
[4]张凌,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2)
音乐舞蹈论文篇5
关键词:音乐综合课 舞蹈音乐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67-02
一、音乐综合课在舞蹈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作为培养内蒙古自治区舞蹈人才的基地,目前设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三个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培养。
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专业学生毕业成为舞蹈演员、舞蹈编导及舞蹈教师,尽管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了不错的舞蹈技能,但对舞蹈艺术中音乐性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阶段,从舞蹈专业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缺少良好的音乐知识支撑,会使发展之路受到制约。从事舞蹈专业的学生及人员对音乐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要对音乐做出理性的分析,要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舞蹈学习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舞蹈技能的学习及舞蹈作品的排练与编创都必须在音乐中进行。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知识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生的舞蹈学习。
首先,对学习舞蹈表演的学生来说,必须通过对舞蹈音乐的理解通过身体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只有具有音乐知识舞蹈表演者才能准确地理解舞蹈音乐,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恰如其分的把舞蹈语汇完整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们通过听到的舞蹈音乐欣赏到完美的舞蹈作品。
其次,对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仅是舞蹈创作的灵感源泉,而且对于舞蹈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音乐结构是舞蹈结构的基础,最终舞蹈结构与音乐结构达成一致,所以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编创作品的质量。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舞蹈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成为舞蹈教员直接面对学生,自己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全呈现在舞蹈教学中,不管是日常的舞蹈基础训练,还是在给学生编排舞蹈作品时都离不开音乐知识,影响着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以及对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开设音乐综合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到音乐知识对舞蹈系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多年的教学中看到我们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学生对音乐知识应掌握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进行课程建设。
二、舞蹈专业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内容建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建系至今,音乐综合课一直没有针对舞蹈专业的系统化的教材,音乐综合课程的目标模糊,设置缺乏科学依据,教学内容基本由执教教师自定或参考音乐专业理论教材,目前舞蹈系音乐综合课使用的是李重光编写的《基本乐理通用教材》,这一教材适用于音乐专业院校、师范类音乐院校的学生,还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报考音乐院校的考生,不适用于舞蹈系各个专业学生。担任舞蹈系音乐综合课授课任务的各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一致认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尊重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的规律,而不是建立在单纯的音乐学习的学科体系的基础上。
音乐综合课教师在以音乐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材进行授课时,并没有把课程内容进行的顺序和舞蹈专业发展的特点相结合,只是按照适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的顺序组织授课。这样的教学局面致使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状况令人担忧,笔者在舞蹈系担任音乐综合课的教学已有多年,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所以必须对舞蹈音乐综合课重新审视,编写一部适合我院舞蹈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
针对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音乐综合课的建设研究基础是以下教材:
《音乐教学法》廖乃雄著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加)洛依斯・乔克西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杨立梅、蔡觉民编著;《曲式与舞蹈音乐分析》李莘 、韩晓彤著;《中外音乐舞蹈作品赏析》矫立森、刘青戈著;《舞蹈音乐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郑锦阳著;《舞蹈音乐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 张丽民著;《音乐和舞蹈》马克・斯坦福著;《大学生音乐舞蹈鉴赏》吴群著;《高师音乐舞蹈教学论》黄小明著;《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 》桑德诺瓦著。笔者吸取以上教材的精髓,结合舞蹈专业的特点编写适合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课教材。
音乐综合课要在本科一年级时开设,共两个学期,一个学期16周,一周2学时、共计64学时。所以教学内容的顺序要做以下调整。
(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
1.音乐的强弱:使学生能区分音乐作品中的强弱,授课教师要把音乐的强弱逐渐渗入到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舞蹈音乐作品的强弱与舞蹈作品的情绪表达是一致的。
2.速度的快慢:使学生能够区分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快慢,授课教师要变换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速度变化对舞蹈动作的影响。
3.音色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中音色的变化,具体区分不同人声和不同乐器的音色,并让学生对音色的变化用舞蹈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反应。
4.节拍:使学生能够区分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节拍,例如能够听出是3/4拍还是2/4拍。并能听出音乐作品中的强拍,用舞蹈肢体语言表达强拍和弱拍。
5.节奏:使学生能够区分音乐作品中不同节奏的变化,例如连续的八分节奏,还是一个三拍子的长音。并用舞蹈肢体动作对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反应。
6.乐句:在音乐作品中,乐句是相对短小但内容完整的音乐片段,通常有4~8小节。乐句之间是自然换气的地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乐句感,深刻体会舞蹈的呼吸与舞蹈音乐作品的呼吸统一。
7.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使学生能够准确划分乐曲的乐句和乐段,并且能分清乐句、乐段之间的异同。这个要在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教学中重点授课。
8.视唱训练:对基本音阶和各个调式的五声音阶进行视唱训练,最后达到基本音高的准确性。
9.旋律:对学生进行基础旋律摸唱训练,要求学生能准确模唱8小节左右的旋律。
(二)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
1.舞蹈音乐名曲欣赏。
2.舞蹈音乐曲式分析。
三、音乐综合课的实际意义及重要价值
发展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能力为重点: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音乐鉴赏力以及音乐创作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为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演、创作、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音乐综合课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对待音乐的学习兴趣,形成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并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积极对待音乐的心态,激发学生从内心喜欢、并参与音乐的态度,调动学生从内心热爱音乐,这也是舞蹈专业学生舞动肢体的动力源泉,也是音乐学习的前提。不管是在校的舞蹈专业学生,还是毕业后舞蹈专业工作者,音乐与舞蹈在学习和工作中是不能分割的。
以培养舞蹈专业学生音乐价值观为核心,培养学生开放的音乐价值观,引导他们主动去接触和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音乐文化,从中学会尊重音乐、尊重文化、尊重艺术、尊重人,对舞蹈专业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音乐综合课的培养目标想要实现,必须通过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调整为学生舞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洛依斯・乔克西・柯达伊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11.
[2]黄小明.高师音乐舞蹈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杨立梅,蔡觉民编.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王克芬.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9).
音乐舞蹈论文篇6
论文摘 要:舞蹈和音乐被誉为艺术中的姊妹花,在历史上具有同源性,在本质上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都长于抒情、能够塑造形象,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世界音乐的介入更突显出舞蹈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结合在一起,统称之为“乐”。有文章记载说:“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古人形象地论述了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对于世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很多音乐院校都开设了世界音乐的课程,对音乐的研究也从欧洲中心论向多元文化论的方向发展。世界音乐课程进入大学,是音乐教育世界性变化的表征,它对全球音乐教育改革在内容与观念、方法方面的影响是历史性的。管建华先生认为,音乐教育三个观念的转向:一是从以欧洲音乐为基础的世界观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世界观;二是从审美的主体中心模式转向文化理解的交往主体模式;三是音乐教育的现代知识型转向音乐教育的后现代知识型。目前中国音乐院校中的世界音乐课程,把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放入文化的脉络中探讨, 课程中透过文化背景与音乐功能的介绍, 以音乐欣赏、 多媒体、 影像或其他视听资料来辅助教学,在这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同时也对世界各地的舞蹈有了新的认识,世界音乐课程的介入突显了舞蹈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
艺术包含着不同的门类,这多种艺术门类又往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或综合的艺术形式。当然,任何艺术分类的方法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其实各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某些艺术门类之间更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更加密切,音乐和舞蹈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组合。多元文化视野下,音乐符号和舞蹈符号存在着某种互渗互阐:一方面,音乐符号的律动与舞蹈符号的律动之间具有某种互渗;另一方面,音乐符号的意义可通过舞蹈符号得到进一步阐释,舞蹈符号的意义,亦可通过音乐符号得到进一步表现。
世界音乐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且音乐、舞蹈兼自娱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这三大基本要素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当舞蹈与之合作时,也存在着与其相对应的三个方面。即:①音乐的节奏性与舞蹈的律动性;②音乐的旋律性与舞蹈动作的歌唱性;③音乐的和声与舞蹈动作的交织。音乐是用声音来展现美,通过和声、旋律、节奏等要素的组合,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舞蹈训练中的美感以人体为载体,以形体动作为手段展现出来。这当中,音乐的美感是伴随着舞蹈者的动作融入其中,而达到舞者的最佳表现并使其舞蹈有一定的内涵。
在世界音乐中,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得到完美的体现。如非洲音乐,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对非洲人来讲,音乐的感受一般就是能打动人心的感受,人民通过用身体动作结合拍子来促进,这样动力上的反应,不仅使个人同音乐活动融洽起来,而且加强了人们对音乐与舞蹈的欣赏。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共性必定与舞蹈相结合,通过强调和发展那些能结合身体运动的特征,更好地把其内容同舞蹈的结构要求相联系起来,更有力地体现出人们的思想感情。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承的联系。音乐强烈的节奏动力与舞蹈动作的律动感;音乐旋律的特点及多声性的倾向和舞蹈的群体性等都充分体现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世界民族音乐中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统一
在世界音乐的教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工具就是利用录像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地区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世界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这些录像片段中均有与其民族音乐相配合的舞蹈插入其间,而这些舞蹈的介入使得各民族音乐的独特形象更加鲜明。舞蹈和音乐,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人体是内在生命情态活动的承载体,内在生命情态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外显于人体。人的内在生命情态通过声态、体态无时不刻地在传递和显现着它的各种变化,起到传达交流情感的作用。通过声态和体态的外化,原本无声、无形的内在生命情态转化为有声、有形的外在的生命情态。这种转化为音乐音响符号和舞蹈体态符号的抽象提供了直接的原型。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情感的形式有密切的逻辑相似性——生长和衰退,流动与停驻,冲突与消释,快速、停滞、激动、宁静 或微妙的敏感与梦幻般的间歇。这种本质上的同一性决定了舞蹈和音乐在目的、价值和意义功能上的一致性。在目的上,舞蹈和音乐都是为了抒发人的感情而产生的,因此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不同处在于,舞蹈因借助形体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因不受视觉形象的限制,而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当然,舞蹈与音乐都具有通过模拟等手法,表现出一定的叙事能力,如舞蹈的结构往往以音乐的结构为依据;音乐的结构往往能为舞蹈提供完整结构的基础;舞蹈语言组合往往受音乐的结构形式的影响等。
音乐和舞蹈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和音乐不同的只是舞蹈是以直观的方式,直接地将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对形象的直观感知,引起自身的情绪激动和思维活动。因此,在表述音乐时,舞蹈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观赏者也在欣赏音乐和舞蹈的同时感动心灵,让心情得到愉悦、放松和满足,从而陶冶情操,使情感得到升华。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它以旋律、节奏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现实生活中,音乐常常同舞蹈结合在一起。舞蹈所表达的形象,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舞蹈和音乐两者在显现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这种表征内在生命情态过程中的同态性,使两者的构成方式也存在着某种相似性。诚如前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家扎哈诺夫所言:“音乐——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三、音乐教育中对音乐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舞蹈和音乐被誉为艺术中的姊妹花,在历史上具有同源性,在本质上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都长于抒情,能够塑造形象,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构成要素上也具有同一性,具有节奏、旋律、结构、思维方式的相似性,认识舞蹈与音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助于广大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舞蹈和音乐的长处,使之相互促进、乐中有舞、舞中有乐。
在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十分注重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奥尔夫说,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达尔克罗兹也说,任何乐思可以转译成动作,任何动作也可以译成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据此,他创立了“体态律动学”。综合掌握音乐与舞蹈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变***学习为合作学习,主动将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知识相互融合, 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可以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舞蹈属于视觉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过程中的听觉艺术。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音乐和舞蹈的鱼水关系,将学生的表演发挥到最佳艺术境地。音乐在运用自由韵律和速度的变化时必须与肢体共呼吸,才能达到舞蹈与音乐的完整统一。针对舞蹈和音乐的联系和差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舞蹈和音乐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舞蹈教学与音乐姊妹艺术的特点,利用舞蹈专业知识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在对比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与音乐语言组合体裁的一致,使学生产生联想和对比,调动积极性。
在世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这些外来音乐外,教师还会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如组织学生??录像的舞蹈进行模仿。在学习马其顿音乐时,学生可以通过舞步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马其顿舞曲的音乐与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相比,风格更为平缓并缺少和谐性。在当地的节日聚餐、婚礼、洗礼仪式和在教堂大厅举行的晚会上,音乐带动人们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和跳起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们排成一条直线,面部向前,把手臂抬到与肩同高的位置,形成一个“w”造型。在身体重量落在左脚时,将重心右移以形成“葡萄藤”造型,从而更好地体验马其顿音乐的独特性。再如,印度音乐与舞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印度艺术同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度艺术与原始思维的密切联系等等特点都在音乐和舞蹈中体现出来。总体上看,印度音乐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多样化的统一、象征性、大众化与实用性、独特的调式、旋律与节奏等方面,而印度舞蹈的美学特点则体现在宗教的象征性与叙事性上。音乐和舞蹈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在研究与舞蹈相结合的音乐时不能单单看乐曲的结构形式或舞蹈的基本动作,而应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依存。舞蹈被称为是“可视的画卷”,而音乐则被称为“舞蹈的灵魂”,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我们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升华”。
参考文献:
音乐舞蹈论文篇7
论文摘要:现代中国正处在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社会转型期,其剧烈性、复杂性、艰难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在这种空前多变的社会里,音乐舞蹈社会生产近乎完全商品化、音乐的良性社会循环机制的缺失、音乐舞蹈听众的高度离散化等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社会音乐舞蹈问题是对社会全体获部分群体的音乐舞蹈生活产生社会影响的一类普遍现象。
“音乐舞蹈既是促进认识的基础科学,也是社会参与的应用科学。在中国,我们面对社会日益扩大的社会音乐舞蹈洪流,以思想为的中国音乐舞蹈社会学,绝不是社会生活的旁观者和无任何指导倾向的观察员。音乐舞蹈社会学,应当以科学、冷静的态度研究社会音乐舞蹈生活,在此基础上,以满腔的热情引导、作用与社会音乐舞蹈生活。”①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中国音乐舞蹈社会学的学科职能具有强烈的“社会干预论”特征,这是我们的社会制度和音乐舞蹈社会学者所具有的经历和所持的观所决定的。因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时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列的社会建设指导思想都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作为它们的哲学基础,而辨证唯物史观认为人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是可以改变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的。因此,在对待当代城市社区音乐舞蹈文化,应充分重视音乐舞蹈文化活动在当代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良性作用及所能取得的社会功效,以求突出音乐舞蹈社会学对社会的干预职能,同时,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舞蹈的发展作出客观思考,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对社会与音乐舞蹈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生有益的作用。
从目前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活动的现状来看,“传必求通、传必有应”是其传播关系上的显著特征,音乐舞蹈在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毋容置疑的,音乐舞蹈文化活动在当代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份量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现代中国社会正处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社会转型期,其剧烈性、复杂性艰难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是一场直接从社会和社会的混合体形态跨越巨大的发展差距,向信息化社会跳跃式发展的根本性社会变革,在这种空前多变的社会环境里,由于物质文化变化快,精神文化变化慢而引起两者的脱节现象,即社会传播方式日益视觉化、音乐舞蹈社会生产近乎完全商品化、音乐的良性社会循环机制的缺失、音乐舞蹈听众的高度离散化等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社会音乐舞蹈问题是对社会全体获部分群体的音乐舞蹈生活产生社会影响的一类普遍现象。体现在:
一、城市社区音乐舞蹈活动中的戏曲音乐舞蹈远远高于其它类型音乐舞蹈,缺乏广泛性
当代中国处在社会生产方式由农业社会及工业社会直接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的音乐舞蹈文化类型也随之呈现出众彩纷纭的局面。但是各个地域居民之间不同的观点意识、情感和生存方式,地域社会居民的情感、情绪、意志、思维和感知生活的方式都深化为戏曲这种艺术形态通过主体的具体行为呈现在社会时空中,对地域社会发生着各种作用。
当代城市社区居民仍以戏曲音乐舞蹈型态——这种中国农业社会的艺术产生物作为其日常音乐舞蹈活动的主要体裁,主要社会原因是在现代社会化保障制度下的退休人员和老年人群体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比以往任何时代里的农民的农闲时间都要多,而戏曲音乐舞蹈形态的某些特点非常适合于这种生活节奏和劳动节奏舒缓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略有畸形趋势的音乐舞蹈社会现象的产生是有着深厚的内在社会传统和文化原因的一种隐性问题,需要地方***府的文化职能部门予以重视并给以引导解决,使当地的城市社区音乐舞蹈文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求社会音乐舞蹈生产形式体裁的全面与多样化,避免陷入一潭死水的畸形状态。
二、参加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活动的城市居民年龄结构偏于老龄化
大量的现场观察访谈记录,笔者发现参加社区活动的人群十分明显的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城市社会音乐舞蹈文化的活动主体呈现处老龄化的隐性忧患。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可能由以下几点:其一,是整个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出现的大环境所至;其二,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青壮年的大量外流,很多家庭的青壮年人口不能与长辈共同生活在一起,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其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中习俗流变造成的社会现象,城市家庭的子女成人后,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及子女同父母的代沟原因,一般较多地选择离家***生活,老人在子女亲情缺失后的一种精神补位,从而参加社区音乐舞蹈活动。
三、城市社会音乐舞蹈文化活动缺乏全天候的室内公共场所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这使得很多文化、体育、公益活动的场地,比如,当地的文化宫、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市工会职工大楼、工人文化宫等等诸如此类的公共场馆设施被他们的实际管理者作为单位完全背离了文化、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的建设与使用目的,使得一边是风霜雨雪中无处活动的社区群众,一边是拿社会公共设施谋取小集团利益的管理单位。这种情况似的城市居民只有到全天开放的公园、广场、绿化带或居民社区空地等露天场所进行室外活动,天气良好的时候还无关大局,但遇到天气恶劣所有的活动只有搁浅,这对于露天进行音乐舞蹈活动的群体无疑是一个难以通过个人激情和主观努力能克服的客观障碍。
***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这种问题的处理力度,为社区文化、社区音乐舞蹈活动以及群众性的文艺体育活动创造适宜的室内固定场所。
四、***府职能部门重视度不足,缺乏统一的联动机制和支持
音乐舞蹈论文篇8
关键词:音乐,舞蹈,节奏,旋律,体裁
德国艺术家格罗塞指出:“跳舞的特质是对动作的节奏的调整。没有一种跳舞没有节奏”。在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下面仅对舞蹈艺术中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分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看法。
1.舞蹈与音乐
1.1舞蹈离不开音乐
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1】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中国舞蹈家吴晓邦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2】。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
1.2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论文格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3】。
其次,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再次,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结合在一起。
2.舞蹈与旋律
舞蹈之所以离不开音乐,首先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的本能需要,作曲家吴祖强先生认为:“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具体帮助舞蹈动作的作用,前者属于表现方面,后者属于结构方面,结构为表现服务”。
2.1音乐旋律的构成要素
音乐的构成要素有音高、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音色、音区等,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音乐旋律,不同的要素组织在一起会形成不同的效果。这些要素的组合多种多样,因此出现了千差万别的音乐。
2.2乐曲的形式和体裁
舞蹈占有空间比较具体,而音乐抽象又不能停留,所以音乐想方设法使听众对音乐留下印象,这样便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都在一定范围内归纳了音乐形式和组织结构的一个方面,音乐形式的主要方面是创作实践中构成的各种典型格式即曲式。就形式这个名词,从广义来说,任何音乐形式都是用来表现思想内容的一种手法,与组成这一个音乐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及统一【4】。
乐曲在实用中形成了各种形式,不同样式和类型称之为体裁,它们可以由各种曲式构成。进行曲、夜曲、交响诗、各种舞曲等是体裁的形式,而曲式则指乐段,曲式往往提示听众以结构规律,体裁往往提示风格和内容。
2.3音乐是发展的艺术
音乐是发展的产物,人们在长期音乐生活中,积累祖先的经验,不断变化,特别是舞曲,它样式多样,而且源于不同地区和民族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而成为大型乐曲的基础。论文格式。如在十七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底称为奏鸣曲的作品,基本上具有舞曲特征。舞曲逐渐进入非舞蹈范畴,影响着其它体裁,其它体裁也影响着舞曲。各式各样的不断发展舞曲又极大丰富着舞蹈艺术本身。艺术是创造的,一定要允许并且鼓励出新,舞蹈如此,音乐也如此,舞蹈艺术中的音乐当然也是如此。论文格式。历史是前进的,随着历史的进步,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进步。
3.音乐对舞蹈的影响
3.1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
音乐是一种凭借声波振动并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现,通过人们听觉引发的情绪和情感的共鸣。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为语言,并借助音乐、诗歌、戏剧、舞美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音乐可以***表演,而舞蹈若没有乐队伴奏,也要拍打节奏来表演,从而说明音乐在舞蹈中的地位。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直接影响舞蹈情感的展现和节奏的准确性。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
3.2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5】。
3.3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如舞蹈剧《好大的风》第一段“回忆”中,音乐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进了要讲的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在唢呐呼喊般的领奏下,和着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短促有力的演奏,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音乐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吹过,仿佛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艺术魅力在这里体现为舞蹈与音乐的浑然一体。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参考文献】
[1]秦萍.浅论音乐舞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湘潮,2008(3).
[2]杨婷.音乐对舞蹈的影响及其作用[J].***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匡丽枝.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民族音乐,2007(2).
[4]孟丹娜.简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J].北方音乐, 2009(3).
[5]孙玲.舞蹈与音乐密切结合的原因所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音乐舞蹈论文篇9
论文摘要:舞蹈音乐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基础和组成内容,舞蹈音乐结构也因此在很多方面影响着舞蹈表演。本文从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着手,论述了两者如何实现统一,实现舞蹈的完美表演。
舞蹈从一出现便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音乐没法离开舞蹈,舞蹈也少不了音乐。从国内外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舞蹈艺术的进步和音乐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一、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和舞蹈段落结构关系分析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门类,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诸多的相似性,即两者在段落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乐思及形象的表达,不同的音乐段落结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主题,并使得主题的表示形式呈现多样化。而舞蹈段落结构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使其展现出一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为此,旋律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心情状况。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Www.133229.CoM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使得舞蹈创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的情思,使得两者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情思表现体。
舞蹈音乐给舞蹈创作所带来的动力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达:首先,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舞蹈始终,这种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全程,使得舞蹈能够有良好的表现主题,并从始至终引领着舞蹈的发展变化;其次,舞蹈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音乐来获取舞蹈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为基础,并以音乐的情思为舞蹈的表现情思,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是一致的;最后,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获得创作灵感,展示音乐所激发的自我情感。音乐和舞蹈的这种关系是当前很多舞蹈创作的形式,编舞者根据音乐带来的情感启发,创造符合音乐心境的舞蹈内容,从而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根据上述情况描述,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即脱离舞语,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即把音乐仅且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互不干扰,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从而实现彼此的***;五是变化式,即通过另一种舞语来代替原本音乐所阐述的某种舞语,最终来获得某种特别的效果,但是最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想通过音乐旋律来推动舞蹈所展示的情绪,最终又展示旋律的意义,获得旋律和舞蹈之间最协调的合作方式,完美地将舞蹈作品表现出来。
三、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关系分析
舞蹈的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音乐情感布局的影响,舞蹈音乐情感布局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者期望表达的内容、情绪以及相关的表演时间和顺序,除此以外,也关系着段落结构跟主题思想。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从整体而言,除了段落结构并不复杂外,整个舞蹈也只呈现一种情绪,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而仪式类舞蹈,情感的布局往往紧紧的配合仪式内容,舞蹈的情绪将随着仪式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逢年过节时候展现的节庆舞蹈、一些民间流行的驱魔舞蹈等等。
从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的复杂程度来看,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深受音乐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遇到音乐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舞蹈内容通常情况下也会随之变得相对丰富多彩,时而欢快时而忧郁,时而温柔时而激情,情感也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它通常在舞蹈段落和段落之间,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或是对比的情感,这也使得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情感起伏,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些具有剧情的舞蹈和舞剧往往情感都呈多线索发展,除了段与段之间呈现变化发展外,同一段落也会夹杂着不一样的情感线索,特别是在交响性舞剧当中所展现的对比性尤为强烈,一般在创作舞蹈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一些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节拍的切割、音色的搭配、调性的转换和空间的创意因素来形象和帮助所要展现的音乐的情感内容。而当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单一的时候,舞蹈表演内容和形式也趋于简单,简单的音乐结构背景下不大可能衬托复杂的舞蹈表演,否则将会使得音乐和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反差,让观赏者觉得表现形式不一,主题不一致等反面效果。为此,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要根据音乐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进行,不能一厢情愿的分割开来,使得两者不能实现协调和统一,最终破坏舞蹈的表演观赏性。
参考文献
[1]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1)
[2]吴祖强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j]舞蹈,1962(6)
音乐舞蹈论文篇10
摘要:舞蹈离不开音乐,好的舞蹈可以生动的表达乐曲的内涵而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舞蹈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基础。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从分析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为起点来谈一谈如何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舞感。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感舞韵
[中***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41-01
引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特殊情感表现力的艺术,它利用人类的灵活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不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这个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中,舞蹈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喧嚣情绪、建立自信的一种渠道。因此,无论是抱以成才希望还是作为一种气质的熏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宫或者专业的舞蹈队来学习舞蹈。笔者作为少年宫的舞蹈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在儿童时期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更加期盼此时的舞蹈学习能为树立更多学生从事舞蹈事业坚定的心。下面笔者就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呈现出舞蹈之美。
一、音乐与舞蹈之辩证关系与音乐启发性作用之分析
众所周知,舞蹈是通过形式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的。一个拥有优秀生命力的舞者必定也是一位具有乐感的表演者。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和声不仅是在音乐领域内表达着人类情感更加可以通过肢体、身段与动作而结合的舞蹈来表达内在的感情。因此,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与音乐是最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是触类旁通的。笔者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支没有音乐的舞蹈往往会略显生涩与枯燥,具有生动表现力的舞蹈应该是准确的音乐节奏与较为精准的肢体动作的结合引发的情感宣泄。因此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作用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用利用音乐增加“舞感”之途径解析
1、音乐贯穿于舞蹈教学始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对于少年宫的舞蹈学习班来说,舞蹈的教学除了要奠定扎实的肢体基本功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没有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情感,但这也需要多年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持久训练。在初级舞蹈的教学中,将音乐贯穿与教学始终则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舞蹈音乐单独作为授课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讲解。比如说我在教授形体舞时,因为形体舞的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含义是舞蹈感觉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我就结合着形体舞的综合性特点给学生辅助的播放芭蕾音乐、民族舞音乐和现代舞音乐,让不同的音乐给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环境,学生的形体塑造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这就是肢体与舞蹈的配合。
2、借助音乐对舞蹈教学环境进行渲染升华学生舞蹈感知力
舞蹈的教学对环境因素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外舞蹈的音乐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舞步更加平和与舒缓而旋律豪迈奔放的音乐则令舞步更加钢硬、坚实。因此,不同的音乐表现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舞蹈也回应的不同的音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搭建一个音乐平台,一个音乐氛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就将音乐大声的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自主的跳出不同的舞步,我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批机械的舞蹈家而是令学生更加自由的感受舞蹈。
3、舞蹈节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舞蹈的学习中基本步伐与舞蹈动作的学习是什么的辛苦与枯燥的并且单靠教师示范一些基础动作也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动作的教学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则更避免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训练学生“转”这个动作时,我就将该动作搭配音乐中的后十六音符来进行,后十六音符包括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重音、长音加短音的结合令动作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4、美感与乐感相结合提升学生舞蹈综合能力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舞蹈更加强调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与姿态美的结合,良好的乐感可以帮助舞蹈美的激发。从训练学生舞蹈的舞韵的角度来说,动作的快慢、肢体用力的时间与火候、舞步的节奏乃至的呼吸、精细的举手头足都可以利用音乐中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比如说名曲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古筝还是琵琶的演奏都可以令听者感受到闻花、照影、鸟鸣与飞翔之感,利用这些来也可以提高我们舞蹈的美感。乐感与美感相结合才能成就一只有灵魂的舞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文化与艺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舞蹈的学习以不单单是锻炼和欣赏更是一种陶冶情操、进行自我修养的方式。在舞蹈的教育上现阶段也存在着例如重视舞蹈表演,轻视舞蹈内涵教育;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轻视文化理论学习等诸多的问。因此,作为舞蹈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提高整个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这也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文波.现代化与舞蹈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