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1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 文化功能 方法 特点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 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慢慢沉淀和积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美妙神奇的多民族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舞蹈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被看成是各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舞蹈所包涵的思想、精神和情感,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象征。受国情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市场不容乐观,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发掘,从而发挥其潜能。

一、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

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而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功能被人们所低估。最初,受当时社会***治、经济、***策以及文化环境的制约,少数民族舞蹈仅仅是为创作和教育需要而开展。直到21世纪才进入以保护、传承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遗产的跃进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全球化的到来、人们观念的改变,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外,也开始重视和普及舞蹈教育,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被逐渐确立起来。少数民族舞蹈越来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但这类舞蹈没有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各民族的新生活,其教育和传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对当代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时代特色与民族风格,又要反映当代生活。

二、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征

(一)具有群众性、娱乐性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植根于民族的兴衰。在远古时代,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而存在,作为对人类生活方式、、民情民风、道德规范等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形式,它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舞蹈经过长久的沉淀和积累,已由最初的抒发、表达个人的情感而具有了群众性和娱乐性。在民族节日、婚庆、祭祀等活动中,人们赖以民族舞蹈而表达情感,并在跳舞中陶冶情操、传播文化。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地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征之一。

(二)具有丰富的感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舞蹈由自娱向娱人过渡,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长期保存下来。少数民族集聚地,有特定的场地供特定节庆活动欢乐、舞蹈,男女老少在跳舞中抒怀。他们民族的信仰、生活习惯、风格特色在舞蹈中都有体现。比如蒙古舞蹈的豪迈和激情,反映了他们在大草原生活的状态;傣族舞蹈的温柔和柔美,也是其生活状态的反映。正是因为舞蹈是民族生活、情感多方面的体现,使它得以生生不息地流传至今。

(三)体现本民族特色

各少数民族根据自己的服饰、语言及生活观念、风俗等,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体现本民族特色的舞蹈。例如土家族的“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生活在大西北的裕固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从事牧业生产,因而其舞蹈反映了该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彝族火把节,人们要围着篝火跳《打歌》;傣族泼水节,人们要跳《嘎光》、《象脚鼓舞》。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少数民族舞蹈与该民族的特色、人民的生活状况是相融的。

三、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功能

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人民无意识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行为(如宗教活动、民俗节日活动、婚丧嫁娶等)承担了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主要任务。专业化、正规化的民族舞蹈研究、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民族舞蹈文化走上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使少数民族舞蹈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有效地展示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各少数民族舞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文化传承功能

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赖以其独特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他们通过民族舞蹈来表现民族迁徙史,传授生产技能、生育知识,传播等等,以此抒感,自娱自乐,且相沿至今。这些舞蹈所特有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代代相传下去。

(二)文化积淀功能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遍布大江南北的各少数民族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沉淀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风韵和特点,也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和交融,同时又强调各自民族的文化特征。将少数民族舞蹈纳入民族舞蹈体系,给予其主体的地位,重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积淀,是保存和发展少数民族舞蹈的必经之路。

(三)文化交流功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提倡的“软实力”,就包括以文化为主导的“软实力”。少数民族舞蹈作为文化“软实力”之一,以其特有的地位与价值促进中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间的交流。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华民族对外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中外舞蹈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发挥了独特作用。如驰名中外、横贯亚洲的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上,促成唐代舞蹈达到辉煌的高峰。印度舞蹈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交流而传播开来的,如《天竺乐》至今在我国广为流传。

(四)文化创新功能

***曾经对经济科学界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云南印象》红遍全国,正因为编者杨丽萍大胆地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加以创新,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才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这个舞蹈的最大成功就是创新,创新使大家了解云南的文化,从而传播了云南文化。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了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单指表现新的主题、运用新潮的动作,而重在拓展。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强化和发展。当今社会,少数民族舞蹈独特的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少数民族舞蹈的保存和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但目前,传统舞蹈文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极为保守的“博物馆”式文化予以保存,其艺术价值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传承,更会让它落入“原始”、“落后”的境地。保护的责任确实重大,但只有创新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而这创新的根本是来自少数民族自己独有的民风、民俗、民情、民味、民神和民族语言。

四、创作优秀少数民族舞蹈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切理论必须要回到实践当中。要创作出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必须掌握关于舞蹈的发展历史、内涵、类型等基础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作。由于牵涉到民族的文化特性、风俗习惯、民俗民情,创作者必须亲自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例如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者,要么就是该少数民族的人,要么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

(二)创新与继承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

我国的舞蹈资源十分丰富,还有一些舞蹈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被发掘出来,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挖掘的舞蹈文化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又不能损害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地发挥特色,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舞蹈创作也一样,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如《云南映象》,它表现的只是村民们普通的生活,它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舞者70%来自云南的各个村寨,正因为杨丽萍用了创新性的现代手法才使得古老的东西栩栩如生。

(三)提高创作者个人素质的方法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也积累了许多具有文化特色的经典舞蹈。《雀之灵》、《云南印象》、《阿诗玛》、《一个扭秧歌的人》、《红色娘子***》……这些作品无不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识铸就。目前,好的舞蹈作品稀缺,这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是重要原因。***府提倡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多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创作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既要深刻反映各民族的新生活,又要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这就需要创作者深入各民族生活,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传统中吸取精华。这些无不要求创作者极大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并充分发挥个人的独创性。

如上所述,日益改观的人民生活水平、繁荣昌盛的民族文化使得少数民族舞蹈焕然一新。少数民族舞蹈承担着传递和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将历经多重的淘洗,以崭新的民族传统优势和个性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吴晓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四川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资华筠.中国舞蹈[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4、于平.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2002.

5、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高教出版社,2004.

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7、贾建文.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启示[J].舞蹈,2005,(4)

8、罗辛.对民间舞发展道路的思考[J].舞蹈,2004(1) .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文化内涵

引言

少数民族舞蹈曼妙绝伦,已经俨然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中最为直接亦最为直观的具象化体现。从文化内涵来看,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内涵赋形于外的神奇且自然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少数民族舞蹈肇始于远古初民崇拜自然的,由不自觉化进而仪式化的“祈吉、禳凶、祭祀”等的巫傩之舞。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形式,这种巫傩之舞亦是其他一切舞蹈之母,更是舞蹈研究与舞蹈创作的根基,其外化的艺术性充分显示了其内化的深层文化特色、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少数民族舞蹈在其深层次的文化性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艺术欣赏价值与文化研究价值。寓形于文化的舞蹈分外妖娆,寓形于舞蹈的文化更是有着不可言传的美妙,在少数民族舞蹈淋漓尽致的挥洒之外,飞扬着的是少数民族深层次文化的壮美的民族符号。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娱乐性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舒缓心灵性

少数民族舞蹈多姿多彩,表达了我国各少数民族首先对于自然的顶礼膜拜,继而对于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最终对于幸福生活的翘首企盼以及无限憧憬。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先民思想、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既具有某种仪式象征性,同时,亦具有极其的娱乐性。作为一种舒展的肢体语言,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之中已经不可须臾离之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的娱乐性表达非常地率真,无关历史,无关现实,只关乎自由的灵性。因此,少数民族舞蹈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目中,舞蹈已经远远高于生活本身,甚至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食粮。少数民族的聚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自给自足的经济亦较为闭塞,少数民族间的交流亦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内部自然生发出的舞蹈承载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文化娱乐属性,舞蹈能够让人们在劳作之余得到肢体的最佳舒展与心灵的最好舒缓。少数民族舞蹈由最初的仪式性、礼仪性进而演化为个人情感的抒发性以及群众集体情感的抒发性,尤其是在节庆等活动中,舞蹈更是陶冶情操、舒缓心灵的当然之选,少数民族的载歌载舞的文化内涵亦是其之所以能够频频吸引现代文明不断地向少数民族区域投以欣赏目光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舒缓精神压力性

少数民族舞蹈是由世世代代繁衍,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于栖居地的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集集体智慧集体创作的以“崇于天,起于祈”为初衷,以“娱于民、乐于民”为最终体现的一种形体艺术,少数民族舞蹈具有尽情抒感,尽情宣泄情绪,尽情舒缓精神压力的作用,应该说正是少数民族多彩多姿的舞蹈文化艺术造就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的跳脱性灵,从心理学的视角比较汉民族区域与少数民族区域的心理疾患情况,就会发现,少数民族区域少有严重精神疾患的案例,这显然与少数民族以舞蹈的方式舒缓其精神压力有着勿庸置疑的关系。少数民族舞蹈为较为封闭条件下的聚落提供了最佳的群体休闲娱乐方式,舞蹈可以让劳作或紧张压迫下的神经得到最佳的舒缓与放松,比如少数民族中彝族的“阿细跳月”就异常欢快轻松,在明快的节奏下,快乐的心情随之而被点燃,一切的烦恼都会随之烟消云散。虽然少数民族舞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被称为“胡旋之舞”,但是,从其本质来看,具有与汉民族舞蹈略同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舞蹈皆具有较强的舒缓精神压力性的作用,具有缓和神经肌的紧张态,舒缓精神压力,调节交感神经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舒缓心灵的自娱自乐性,不仅是少数民族民族意识与民俗生活的反映,亦反映了少数民族蓬勃热烈的民族精神。

(三)少数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欣赏吸纳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更要不断汲取本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中,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历史同样悠久,不仅同根同宗,而且同流同源。但是,基于***治、历史、地理、人文等的差异性,使得少数民族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洗礼,形成了与汉民族迥异的,并且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特色鲜明的、大放异彩的民族舞蹈文化,这些舞蹈文化都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如宝石般绚丽璀璨。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才由民族区域与舞蹈艺术的边缘逐渐走向真正的文化艺术大舞台,少数民族舞蹈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舞蹈正因其独具民族文化特色,才会深受世人喜爱,不仅少数民族之间各具特色,同一民族内部的舞蹈亦有所不同。仅傣族的“嘎舞”就包括数十种舞蹈,如“嘎巴”(鱼舞)、“嘎朵”(马鹿舞)、“嘎洞”(抓藤舞、劳动舞)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嘎洛雍”(孔雀舞),“嘎洛雍”中的“三道弯”已经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文化定势,这种审美文化定势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整个东南亚、东亚各国,甚至远传至中亚乃至欧洲各国,从现代审美文化来看“三道弯”仍是女性梦寐以求的心理定势。欣赏傣家舞蹈能够从中体味到山之逶迤、水之涟漪、花之婆娑、鸟之生姿的民族文化特色。[1]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性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原生性

纵观我国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我们看到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均具有无须干预的自然本态性,且具有最为自然的去雕饰性,正因为如此,反而在民族区域中具有最茁壮的生长性,少数民族舞蹈本身所具有的本态性印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可比拟的原生性。少数民族舞蹈的原生性与现代舞蹈的发展性、创新性比较起来,更显现出少数民族舞蹈的原汁原味与原始古拙淳朴的风貌,这也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少数民族舞蹈登上世界文化大舞台以后即长盛不衰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少数民族舞蹈源于自然,示敬于自然,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亦将民族自由灵性之中的飘逸激荡表露无遗。虽然现代化的各民族大融合与跨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更富变化与更加多样的表现力,但是,从纯文化的视角来看,研究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与舞蹈文化遗产更具有深层文化价值。少数民族之间的舞蹈具有不可否认的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分别源于不同的***腾崇拜、不同的生产生活、不同的习俗信仰以及不同的地域影响,但是,纵观其共性,却只有一条,那就是各少数民族舞蹈的原生性。现在不仅其他民族更加珍视少数民族舞蹈的原生性,少数民族区域本身也在重视其舞蹈的原生性。对其他民族舞蹈艺术以及文化影响的一种十分有益的补充。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核

传统的“人—地”关系理论揭示了人文与地域性对于文化形成的影响,为探析少数民族舞蹈的深层文化内涵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区域已经形成了其各具色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在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中,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舞蹈中不仅包含了少数民族和谐自然的民族思想,而且亦包含了少数民族原始初民的人文精神,更包含了少数民族人文精神所赋予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的激荡与水融使得少数民族的舞蹈已经成为少数民族高度内聚、牢不可破的深层文化内核。在少数民族舞蹈中,无论是其凝重的舞蹈元素,还是其古朴的舞蹈韵律,抑或是其神异的舞蹈形制,都已经历数千年不改,经数千年而不衰,究其源流不外乎自远古初民流传及今的,“祈、祭、禳”等少数民族风俗,进而由风俗而礼仪,由礼仪而文化,不断演化发展为一部寄灵魂于舞蹈艺术之中的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由此视角引申,传统的少数民族舞蹈理论的“人—地”两点式关系就应该发展成为“人—地—文化”的三角形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显而易而地,实质上存在着一个,由舞蹈艺术等文化表现围绕包裹着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核。[2]

(三)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核所辐射出的不仅包含了舞蹈对世人的艺术感染,而且更包含了由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升华而来的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少数民族舞蹈既是鲜活的雕塑,又是运动中的绘画,更是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下的活化石,从文化视角而言具有极高的人文意义与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舞蹈的千载沉淀与一脉传承,使得其中蕴蓄了极为丰富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越是表象上较少的宣教,反而越能够成其永恒的文化内涵,不言之教,反而会流传得更久更远。少数民族舞蹈具有较少的宣传教化,反而因此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成为少数民族以舞蹈传衍民族历史、以舞蹈传衍、以舞蹈传衍生产生活知识、以舞蹈传衍民族传统、以舞蹈传衍风俗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超文化定势。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仅为8%,然而少数民族的舞蹈却占据了全国舞蹈总量的大半壁江山,密集遗存的少数民族舞蹈印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经久不息的传承性,更昭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民族文化发展的时空中,由少数民族舞蹈所标注的注定会是最辉煌灿烂的时空坐标。

三、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继承而来的文化性

(一)少数民族风情的文化象征

舞蹈不仅是民族艺术的播布使者,更是民族文化的播布使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那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上,少数民族的舞蹈早已经成为那一片沃土之上跳跃着的不息的灵魂。少数民族舞蹈极富民族风情,在其表象深处的则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少数民族远古初民最初以象形的手段模仿自然,将自然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此后,一步步将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寄寓于舞蹈之中,舞蹈的文化象征亦开始变得复杂丰富起来,由***腾而事物,由事物而仪礼,由仪礼而文化,渐渐发展完形为具备了少数民族“寄善、宣意”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深层内涵。[3]寓意生灵的少数民族舞蹈,将文化寓于舞蹈的动感与美感之中,不仅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表象作用,而且更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的积累作用,进而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纵贯时空的文化象征。少数民族舞蹈具有绵延不绝的绝对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是对少数民族元文化最为真实的克隆,同时,更是少数民族元文化的具象化的象征。少数民族舞蹈中的形形的人体律动,其实只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只是一种传播民族文化的媒介而已,透过少数民族舞蹈所阐发传递的,恰恰是由民族风情等文化象征着的,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的内涵。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意义

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世代传递、薪火相继的一种文化基因,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具有不容忽视的舞蹈艺术价值与民族文化意义,从舞蹈艺术作为流动的线条这方面来看,少数民族舞蹈独特的舞蹈线条刻画了数千年来少数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脉络,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文化脉络不仅对于本民族而言具有文化背景描述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兄弟少数民族乃至汉民族而言亦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参照意义。[4]少数民族文化具有踵继初民的文化特质,较少因应时代的发展性,因此,相对汉民族的文化而言更加古朴,亦更具文化的深层内涵。少数民族舞蹈不仅对少数民族自身的舞蹈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指代意义,而且少数民族舞蹈亦随着历代民族大融合而被引入中原各历史时期的王朝之中,对中原诸王朝的宫廷舞蹈文化嬗变亦起到了较为深远的文化影响。[5]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质使得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形式本身即具有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气质的拓印性与写照性,从而成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鲜活标本。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鲜有形诸文字者,反而这些文化更具有强烈的深层美学风格、深化层文化内涵。

(三)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民族与文化自古以来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民族与文化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具有最为自然的妩媚性、最为庄重的仪式性、最为古拙的遗存性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特质,少数民族舞蹈从文化的层面被赋予了无法抛弃的少数民族先天与生俱来的秉赋,皆因其积蕴了数千年的深层次的文明底蕴与文化内涵。即便是人类发展到现代文明,少数民族舞蹈的旧貌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仍然焕发出新颜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深层次的高内聚强辐射的外化于舞蹈的文化内涵。[6]五千年的风风雨雨铭记了中华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文化是民族崛起与复兴的软实力,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区域人民集体文化智慧的结晶与远古初民文明的印记,同时,少数民族舞蹈中亦蕴含着少数民族的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从这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舞蹈实质上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叙事史诗,透过舞蹈看文化,才能更加深切到了解到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所孕育着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已经成为泛览各少数民族深层文化内涵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百科全书。[7]

四、结语

中华民族的历史星河中流淌着无数中华儿女所创造的绚丽的各民族文化,舞蹈是其中最为独特、最为耀眼的一颗超新星。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摇曳生姿,既流存着巫的神韵,又汇入了舞的壮彩,充分显示了由远古传承及今的少数民族深层文化内涵所洋溢出的鲜活的人文性灵。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极富表情的人体语言艺术,为少数民族文化钤记了永难磨灭、永恒传递、生生不息的印记。从表象上来看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植被”,而从其核心价值观念加以挖掘,我们就能够看到少数民族舞蹈深刻的文化内涵。应该看到,少数民族舞蹈不仅是少数民族深层文化内涵的体现,更是少数民族未来发展的灵魂所系,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亦将使得各少数民族文化最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中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1]刘丽.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N].中国民族报,2008,(10):1-2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5-16

[3](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2-27

[4]朱红.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兼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发展模式[J].艺术教育.2011,(2):7-9

[5]明文***.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5-6

[6]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9-21.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广场舞

1.前言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歌舞做为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是人类与生俱来,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本能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用肢体姿态来抒发、表达情感,传达生产技能与生活信息的行为。是一种没有地域、国界、种族和民族之分的形体语言。是人类共通的文化艺术与心灵感悟,共同构成了丰厚多彩的中华文化。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五十多个民族,仅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以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为主题的广场舞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在广场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们带来健身健心的同时,增进了感情,丰富了生活,加深了友谊。因此,近年来广场舞逐渐遍布了全国每一个角落。所以,广场舞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本文围绕着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的运用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浅谈民族舞蹈元素与广场舞的关系,并给出一些可行的发展建议,这些建议也许对推动全民健身、增强民族情感,对民族艺术的另一种形式的传承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使广场舞更具有民族特色。

2.广场舞的概述

2.1广场舞的起源与现状

广场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而且广场舞又是舞之母。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许多人认为广场舞就是民间舞,这个说法有些狭隘。我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一个舞种,只不过是民间舞在广场舞蹈中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已。当然广场舞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同时它也形式多样地运用了各个舞蹈种类中的舞蹈动作。但不管什么舞蹈都把它叫做广场舞也是不妥的。因为广场舞表演群体有着复杂性、表演内容的多样性、表演场地的随意性和艺术形式的特殊性等许多方面来重新认识,但它主要以欢快为主题,以集体参与为表现手段,因陋就简、自娱自乐,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参与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在物质文明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之后,民众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由过去的被动参与变为今天的主动参与。而广场舞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活动,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是一门综合性自娱自乐的最佳载体。它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创建和谐社会,提升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肯定、所喜爱,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广场,甚至乡间便道、劳动工地,只要稍有闲暇,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男女相伴,老少咸集,伴随着妙的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这表示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和新意。

2.2民族舞蹈元素概述

民族舞蹈指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舞蹈。每个民族都有他们本民族的古代舞蹈、宫廷舞蹈(有过地方***权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及其他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则指仍在流传的各种民间舞蹈,使用时应冠以民族的称谓以示区别。如汉族民间舞蹈、蒙古族民间舞蹈等。从这个角度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民族舞蹈的概念大于民间舞蹈的概念。某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应包括这个地区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例如***舞,它应包括***地区各民族的各种舞蹈(含民间舞)等等。舞蹈元素就是舞蹈中所用到的如:音乐、舞蹈动作、舞蹈组合、服装、场地等

2.3民族舞蹈与广场舞的联系

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广场民族歌舞作为口头及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要》中所提到的:“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

民族舞蹈元素存在的前提是广场和参与人群。就目前来讲,全国范围内的城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广场,而且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参与的群众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只是对广泛的广场和群众的片面了解,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地方还远远不够。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的分布要多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要多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乡镇多于城市。这种现象是因为少数民族舞蹈源于民间的特性所反映出来的。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地方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资源,在广场上播放民族歌曲,发动群众学习民族舞蹈,这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舞中的传承氛围,使民族民间歌舞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

3.民族舞蹈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广场舞就是把音乐和舞蹈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广场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健身健心的同时,增进人们的友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最热、最受欢迎的集体艺术之一。

3.1民族音乐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历来歌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舞蹈的线条是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而广场舞恰恰也是产生在各个民族的原始阶段,现如今广场舞也逐渐在大众生活中普遍开来。

3.2民族舞蹈的动作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少数民族舞蹈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广泛参与的群众意识,独特的舞蹈语汇,以及鲜明的地域风格――南方舞蹈婀娜秀丽,北方舞蹈刚健豪放,高山舞蹈奇特潇洒,平原舞蹈柔美细腻,堪称民彩纷呈,万态千姿,光艳绚丽,美不胜收。

3.2.1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对广场舞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因此也有着很多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南北差异较大,南方民族舞蹈更多表现阴柔细腻,而北方民间舞蹈擅长表现阳刚粗犷。因此,大多城市的广场舞中都柔和了很多民族舞蹈的特色。比如说,南方的广场舞,大多都有是轻快活泼、动作优美,如湘西土家族、苗族的舞蹈,广西壮族的舞蹈,云南傣族的舞蹈。这些舞蹈的共同特点就是娇而优美,而在北方,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粗狂的豪爽的,比较原始的舞蹈。例如,蒙古族的舞蹈,藏族的舞蹈,回族的舞蹈,还有东北的大秧歌,这类的舞蹈元素我们在北方的广场舞中看到的比较多。所以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对广场舞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3.2.2民族舞蹈的组合形式在广场舞中的运用

每个舞蹈都有自己的组合形式,大多数的广场舞都是结合各个舞蹈组合的一些动作来编排出来的。比如,傣族舞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心)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还有藏族舞蹈,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这在各地的广场舞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虽然很多跳广场舞的群众都不知道这些动作的专业术语,但是这些基本的组合动作在广场舞中的运用还是比较多的。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舞的组合,***舞在广场舞中的运用也是比较多的。有好多广场舞是用整个***舞组合编排出来的,比如周思萍编排的很多广场舞是用***舞特色的,这就运用了很多***舞的组合。不止这些,好多地方的广场舞都用***舞作主线来编排的。所以,民族舞蹈的组合形式在广场舞中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4.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广场民间音乐舞蹈作品。而这些作品大都是现代民间音乐舞蹈创造的根源。近年来,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的涌入,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俨然成为了一个深刻的话题。我们得知,广场文化正好是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载体,而少数民族舞蹈元素也是广场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它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区文化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歌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又是一种融天地万物于一体的民族精神,能够引发民族的共鸣。把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中,就是把这种社会学和文化性扩大了,对振兴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当代广场舞既融入民族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又丰富和发展了各民族的舞蹈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更具广泛意义的,汇聚各民族特点的广场舞蹈风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广场舞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又以崭新的姿态为21世纪人们的美好生活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云昆.现代舞与中国民间舞的关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2).

[2]香滨.试论广场民间舞蹈的特征,舞蹈[J].2005(5).

[3]余艳.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3).

[4]周大明.由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2006(1).

[5]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1).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4

关键词:

一、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特征的研究意义

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是中华民族歌舞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新,存亡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音乐理论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论构成统一体的不可缺少部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其特征的确认分析,是确认民族音乐的标志性依据。针对歌舞特征的民歌与舞蹈的发展形式,民族的历史,地理位置,依据音乐学上的方***来分析一系列问题,从而掌握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艺术知识与特征,把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特征

1.***族歌舞音乐的特征

***族人在广泛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艺术经验,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其中久负盛名的代表作有: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族古典音乐,集***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阿拉伯文化位一体的大型音乐歌舞创作。以及多种风格的民歌,包括:伊犁民歌,哈密民歌,喀什民歌等。

节奏节拍:增盈节拍,混合节拍,常规节拍,复合节拍等四类节拍。其中常规节拍的歌舞曲作用运用的较多。有2/4,4/4,3/8的节拍。一般在散板序唱结束后,以2/4节拍散曲开头,以后穿插4/4节拍,3/8等多种节拍。以库车族为例就是使用散板2/4,4/4节拍。以一种乐器敲击,拉奏为主要节奏,***族多数情况下使用手鼓,作为主节奏型。以此来调动舞蹈者的节奏与步伐。节奏型规律变化的表现形式为:散板—太孜—赛乃姆—太孜—赛乃姆—太孜。与节奏速度快慢对应变化的有:散板—中速—慢速—快速—慢速一一快速。 舞蹈节奏:***族舞蹈动是各民族舞蹈动作的融合形式,舞蹈矫健,刚柔并济。

***族歌舞音乐旋律特征:旋律节奏上表现为激昂,而音阶、调式采用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三个音乐体系。旋律的节奏基本上与节拍紧密相连,为加强乐曲的变化,旋律节奏往往和贯穿乐曲的主节奏形成对位关系,并且普遍存在着讫的乐节、乐句和乐段,常见的切分及其变体的旋律节奏特点。

2.藏族歌舞音乐的特征

藏族歌舞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而且特色鲜明。演奏的类型主要包括有自然,宗教色彩,也有祝福与吉祥的礼赞。民间舞蹈的形式以歌舞居多,除了以“楚巴”为代表的长袖舞外,还有寺庙舞蹈“羌姆”,以及“热巴”,“果日谐”等。

节拍节奏:藏族歌舞曲的节奏以常用的附点节奏为主,包括平均与切分等。旋律的节奏可以分为悠长宽广的速度较慢类型与较快的短处刚劲型。前者多用长音,平均附点。而后者附点较多,密集十六分音。以短音构成主要形式。根据不同的节奏有果谐,堆谐,囊玛,谐钦等多种舞蹈。

舞蹈节奏:舞蹈主要有“谐”和“卓”两大类,根据节奏的不同,舞蹈呈现出多样式的变换特征,就《堆谐》来说是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踢踏舞,节奏紧密而欢快,以短音搭配为主。而《卓谐》和《热巴卓》由于是模拟狩猎形态的自然舞蹈,对舞步有严格的艺术形态要求,在配曲节奏方面,需短音与长音相互配合。

藏族音乐旋律特征:五声性七声音节或者六声音节体系,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以偏声的运用丰富音乐的旋律。在音调结构中,羽音的地位突出,舞曲旋律的艺术表现特征在于狂野,豪放,同时具有鲜明的高原风格特色,以及爱好自然的情怀。

3.蒙古族歌舞音乐的特征

蒙古族是典型的草原民族,蒙古族人擅长骑马与狩猎,以舞蹈见长,而且技艺精湛,包括有: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舞曲的选材上多为豪放,嘹亮,热情,爽朗,有时也表现为较低沉的旋律。

节拍节奏:蒙古族由于地处有色人种交接地,而且民族众多,尤其是哈萨克斯族的丰富歌舞曲。节拍规则,以2/4拍占大多数,在音节的组成上短小精悍,而节奏较为欢快,明朗,有时候甚至激昂,铿锵有力。而舞曲大部分来自于民歌。蒙古民歌的特色在于跳动音程。有六,七,八,十一和大跳现象。有时乐句间上下句变换重复。

舞蹈节奏:舞蹈的节奏跟随舞曲呈现出高低快慢的不同变化,大多数与蒙古民歌相联。在舞步中转技巧的速度是甚为重要,乐曲的节奏直接影响着舞蹈的节奏与肢体动作,舞蹈的速度等。

蒙古族音乐旋律特征:旋律随着音程的跳动起伏波动,常用五声羽调式,舞曲与民歌的旋律几乎相同,旋律线在局部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重要大调,用甩音修饰旋律。长短调中,以长调为主。在艺术手法中,旋律体现在进攻式的激昂,但是如一些思乡情怀的舞曲,又以低沉见长。

三、当代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变化

少数民族歌舞曲音乐是少数民族艺术创作与舞蹈表达的灵魂旋律,是少数民族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总结中的讴歌与记忆的积累。各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各自的范围内发展出了适合自己民族特色与自然风貌的音乐形式,并且配合舞蹈艺术加以演绎,随着历史的进程,各民族音乐既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又有各自相对封闭的稳定发展。正是由于空间与时间的交替,构成了少数民族歌舞曲的传统特色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传统歌舞音乐与西洋乐器的结合,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原生态在当代社会多元化的环境里正在悄然改变。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内容。如用西洋乐器代替少数民族乐器在配乐中常出现。至于少数民族歌曲的唱法,如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真固”,苗族的“匕歌”、撒拉族的“拉伊”、哈尼族的“开门调”、也渐渐加入了外来元素。从而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当代内容形式发展。而且流行歌舞曲的形式,也渐渐成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添加元素。无论这种形式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与原生态艺术效果的褒贬如何,这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歌舞音乐内容变化不可否认的事实。(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民族歌舞音乐研究的耕耘者——黄镇方” 晓黎,《云岭歌声》[J]民族音乐杂志编辑部,2003年11期

[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 裘柳钦,[J]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9月

[3] 裘柳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

[4] “ 滇南山乡里的音乐珍宝都让他 ‘采光了’读杨伟《云南民族音乐研究文选》随笔”李晓佳,《云岭歌声》[J]民族音乐杂志编辑部,2002年08期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5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更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厚重的文化色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大多能歌善舞,并完成着传承与保护本民族的舞蹈文化的历史使命,而国内各大高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与传播艺术文化的基石,更应该在发展与完善我国舞蹈教育的基础上强调发展舞蹈艺术的民族性。

一、我国舞蹈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在我国各大高校之中,仅有少数的学校设立了民族舞蹈教学课程,且这类课程的学习对象只限于专业艺术生。在大学教育阶段,国内只有几所舞蹈专业的本科学校设立了舞蹈教学专业,它们的教学目的是为表演行业培养人才,注重培养学生舞蹈专业的技巧性,以后的发展方向基本以舞者,演员为主。还有很多高校把培养重点放在舞蹈基本教育的训练上,对于民族性舞蹈的教学至局限在形体锻炼时,忽视对学生舞蹈感情和文化的培养。另外,我国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舞蹈精神,这给高校舞蹈教育的民族性培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但是学校的教学内容因为受到课程设计,职业规划及师资团队的局限,舞蹈教育的民族性并未完全的得到体现,很多学校只是设立了单独的或者少量的少数民族舞蹈课程,使我国学生接受民族性舞蹈教育的培养受到约束,各种舞蹈类型的教学设施分配不平衡,教学方向缺少人文素养,缺乏多元化及多样性的栽培机制。

二、我国的舞蹈教育如何体现民族性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学的重要部分,而民族性的舞蹈文化是我国舞蹈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我国舞蹈教育体系中加入民族性的文化内容,将民族性深厚的舞蹈传统文化及舞蹈内涵,是完善我国舞蹈教学体系应该追寻的目标。各大高校应当注重在舞蹈教育教学理念,教材设计及课程开展上进行民族性文化的设计,使先到舞蹈教育的民族性理念渗透到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传播民族性舞蹈文化创设有利的条件。

(一)培养民族性舞蹈文化的教育理念

舞蹈教育机制注重舞蹈文化思想的交流,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文化具有多样性及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社会,在少数民族地区遇到民族舞蹈的传播者及很多令人赞叹又优雅美丽的民族舞蹈时,就好比一个艺术大师曾经说过的,我们无需用自己好奇及窥探的眼神去打扰和干预他们的表演,如果我们有兴趣将他们的地区性文化作为创作资源时,那也不要使别人误会我们创作的作品才是最好的诠释。各大从事舞蹈教学的高校和研究舞蹈教学民族性特征的学者,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舞蹈文化就行改造的基础上,应当尽量的保持舞蹈文化的精髓,在审美及艺术价值上尊重原创的设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给以最高的认同与保护,而不要将它摧毁。现代文化的介入也许会对民族一人的生活带来干扰,但只要怀着尊重与虚心研究的精神,对民族舞蹈文化给予肯定,就可以帮助少数民族人民更加理性的保护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源。

(二)注重舞蹈教材设计的民族性

少数民族的舞蹈在长时间的沿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少数民族地区深厚的舞蹈艺术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信仰、艺术审美及道德、价值观念等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都通过舞蹈表演的姿态、节奏及风格表现出来,甚至有时候还会扩展到音乐的曲调模式、演员的服饰及乐器的选用中。要使舞蹈教学的教材设计体现民族性,就需要通过民族风俗及文化历史的角度,在把握舞蹈教学的民族性本源上,提取哪些可以反映少数民族典型的心理状态的动作语言,使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体验到这个民族特有的舞蹈文化风格,从而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传播民族舞蹈的文化。作为一个专业性的舞蹈教学机构,在民族舞蹈教材设计上需要注意的另一个要点就是民族舞蹈的训练练:(1)在民族舞蹈教材的设计中,要利用一系列的难度逐渐升高的民族舞蹈单元设计舞蹈教材,使学生受到民族性舞蹈风格的训练;(2)要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民族舞蹈动作收入教材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形体,进而提高身体的灵动美及立体感,最终可以使学生在表演时做到舞蹈动作的收放自如,表现舞蹈作品感情的张力。坚持舞蹈教材的民族性训练课程设计要再保持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性的条件下进行,使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保存民族舞蹈文化的艺术价值又能够符合现代舞蹈教学的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审美需求。

(三)体现舞蹈教学目的的民族性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6

关键词:哈萨克族舞蹈;民间舞蹈;舞蹈创作;文化保护

中***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63-01

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文化的相互交融外来文化也形成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强大冲击。相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哈萨克族而言,这种冲击更加强烈,因为我们不仅要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而且长期以来我们所面对的是汉文化对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消融。因此笔者认为哈萨克族文化的挖掘、巩固、宣传、学习对民族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都决定着该民族未来的命运,而舞蹈毫无疑问是保护民族文化、教育、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方法之一。

哈萨克族是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较大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查阅哈萨克族历史文献时不难看出,哈萨克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文化的***腾崇拜、萨满教形式的舞蹈文化等历史时期。哈萨克族发展到今天虽然生活方式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舞蹈也增添了不少新的语言、形式和思想,民族文化的根源――萨满教文化依然活跃在我们的舞蹈中。

欣慰的是,在我国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下,我国***地区发现了一些哈萨克族民间艺人和民间舞蹈,这也使民间舞蹈继承和发展方面的工作有了小的突破。眼下我们如何不再让这些珍贵的文化流失甚至消逝,又如何让这些民间舞蹈文化在保留其传统面貌的同时走向舞台,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哈萨克族舞蹈和文化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舞台化民间舞蹈的角度论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意义。

一、对应时展中的民族市场需求

1.时代的发展使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的哈萨克族搬到了城镇,很自然民间舞蹈也应从草原转移到城镇,而城镇里的“草原”只能通过舞台来再现。搬进城镇的这些游牧民族对草原的思念,更多的需要感受游牧文化,舞台化的民间舞蹈可以满足他们的这个愿望。

2.当代旅游业的发展让很多国内外游客选择了哈萨克族地区的旅游景点,这些游客更多的希望认识和欣赏以前从未见过的当地民俗文化艺术。所以,旅游舞台同样需要有浓郁哈萨克族文化的舞台化民间舞的呈现。

3.不论是西方的宫廷舞蹈,还是中国的广场舞蹈或民间舞蹈,都是随之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欣赏艺术需求的转变,从宫廷、广场、民间转移到了舞台。这是每个民族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也不例外。

舞台化民间舞蹈是――民间舞蹈适应现代生态环境,发扬民族文化、发展当代舞台艺术、对应时展、满足民族市场的主要出路之一。

二、保护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间舞蹈舞台化工作包含了对民间舞蹈的挖掘、收集、整理、继承、理论总结等,舞台化以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更细致地系统归纳,把不同文化、不同表演形式、不同地域风格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研究和学习,再用舞台化编创的方式宣传、丰富,建立一个属于哈萨克族的民族舞蹈文化体系为目标。我们知道民间舞蹈在民间的传播和传承很重要,所以要提倡民间舞蹈在民间原始状态的保留和继承。但我们也知道,走到当代大多数哈萨克族人搬到了城镇定居或从事农业,离逐清水绿草而居的草原游牧文化越来越远,这就给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依赖――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本来面貌,甚至消失或消亡。因此通过舞台化的工作来深入挖掘和创作拯救即将消亡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哈萨克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创作会让更多的人学习和认识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和民族文化,使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提升为能适应当代社会环境,有丰富的哈萨克族文化气息的舞台艺术。我们不仅要提出保护民间文化的概念,更要找到保护的方法,而民间舞的舞台化就是保护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7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优化

中***分类号:J7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35-01

作者简介:祁丽(1982-)女,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清水县文化馆初级助理馆员

一、我国民族舞蹈的特点

(一)多民族性。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居住环境、别具特色的劳动和生活方式当中创作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民族舞蹈,这也造就了民族舞蹈的多民族性、多元性,使得不同民族的舞蹈所展现出的情感、艺术和美学同样各具特色。

(二)文化传承性。民族舞蹈来源于各个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当中,在历史长流中经历不断的筛选、提炼和积淀,最终得以流传。因此,可以说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自身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各自民族的发展、居住环境、社会结构、饮食文化、服饰特点、甚至都有所体现。通过民族舞蹈的教学可以让更多的人受到丰富文化的熏陶。

二、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问题

(一)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近年来多元文化发展使得我国民族舞蹈深受外来现代舞蹈的冲击[1],在许多院校出现了重西方现代舞蹈、轻民族舞蹈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盲目热衷于现代舞蹈的风格,忽视了民族舞蹈本身自有的特色和民族艺术韵味。甚至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认为民族舞蹈是一种过时老旧的舞种,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教,学生也不乐于学习。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舞蹈功底的差异,一些教师更多地把基本功练习作为课程重点,民族舞蹈教学只是作为其他舞蹈课程中的知识拓展部分,欣赏为主,实践训练极少。

(二)缺少必要的民族文化教学环节。在当前的民族舞蹈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民族文化的教学,然而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两者息息相关,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形式之一,民族舞蹈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学习民族文化是加深对民族舞蹈理解、提高舞蹈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资源匮乏主要是指:一是缺少具备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是舞蹈课程中的主体,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我国民族舞蹈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低职称人数占比大等问题;二是软硬件基础设备不足。教学内容不合理是指:一是教学内容单一,我国民族舞蹈种类繁多,但由于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往往只是开设一种或少数几种民族舞蹈课程,无法实现民族舞蹈的全面学习和训练;二是课程内容缺乏舞蹈理论知识学习,舞蹈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三是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缺少细节的剖析,比如舞蹈音乐的理解和配合、学生情感的培养、呼吸的调节、重点动作的训练等,都会给民族舞蹈的学习进步产生阻碍作用。

三、民族舞蹈教学优化策略

(一)提高对民族舞蹈的认识,推进课程专业化。各个院校和教师应当端正对民族舞蹈的认识,民族舞蹈经过历史的锤炼,是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做好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可以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在西方现代舞蹈潮流冲击下,更应当保持平静心态,不丢弃我国民族舞蹈。此外,各个院校应当加大力量推动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专业化发展,把民族舞蹈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根据民族舞蹈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民族舞蹈训练在教学中的时间比例,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民族舞蹈学习中来。

(二)加强民族文化学习,融入民族情感。民族舞蹈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动作、表情的训练,而应当是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共鸣,简单的动作模范是难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讲解各个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民族舞蹈文化基础,激发学生对于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的认同感和热爱,让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融入民族舞蹈中,提高学生舞蹈的内涵。并且在教授不同种类的民族舞蹈时,还应当将多个类别放在一起进行民族文化的比较,分析共性,辨别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不同民族舞蹈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2]。

(三)开发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应当尽量保证和丰富民族舞蹈的教学资源:一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各个院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在招聘教师时应提高入职门槛,应当优先聘请具备专业民族舞蹈知识的教师;二是对于在校的民族舞蹈教师,应建立起定期培训机制,提高教师自身的民族舞蹈专业涵养及教学能力的水平。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优化: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舞蹈理论知识讲解,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穿插起来进行安排,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其次,注重教学中的细节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讲解呼吸的方法和节奏。

参考文献:

[1]崔琰.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艺术教育,2013(5).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8

关键词:美育;民族体育舞蹈;模式

一、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一)美育概念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一个教育过程,也称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主要包括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念三个方面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实行的审美教育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道德美、心灵美、行为美、思想美的教育活动。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融合发展,也可以让学生感知美的力量,以美来改造自己、改造世界。

(二)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家庭、学校、社会、艺术和自然作为实现美育的五大重要土壤,其中,学校是美育的基地,是公民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桥梁,一个人的成才,主要靠学校阶段的基础教育。同样,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美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生根发芽也离不开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舞蹈是以肢体语言作为载体来体现自身情感的最为原始的表达方式。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前,人们就通过舞蹈来表达对于丰收的喜悦、对祭祀的祈福、对于丧葬的悲痛之情,舞蹈传承了各个地区与民族最初的文化与文明。时至今日,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舞蹈更增添了艺术性与时尚性的特征,但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传承了本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艺术、音乐、服饰、风俗等重要民族元素。对学生实行舞蹈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内在气质与高尚情操,拓展学生思维,也能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培养,从而陶冶人。

(三)民族体育舞蹈融入美育教育中的价值民族体育舞蹈是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团队以少数民族舞蹈为基础,结合目前较为时尚的体育舞蹈元素创新融合而成的舞蹈。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昆明学院教师团队以本院体育舞蹈优势学科为背景,结合舞蹈文化原生地的采风和理论研究,深度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瑰宝,萃取民族特色精髓,通过合理编排及多年的创新实践经验,创编出了傣族华尔兹舞、佤族恰恰舞、彝族牛仔舞三种民族元素与国际元素相融合的民族体育舞蹈,并面向全省推广。同时学院也借助本院音乐特色以本民族音乐与语言元素自主原创了三组民族体育舞蹈的歌曲伴奏,让民族体育舞蹈在国际流行的时尚舞步中更增添了民族风情特色。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创编思想来看,民族体育舞蹈是在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指导思想下诞生,所以民族体育舞蹈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之美育功能;其次,从编创形式来看,民族体育舞蹈是以民族的舞蹈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国外流行元素创编而成的,民族体育舞蹈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弘扬民族文化之美育功能;再次,从编创内容来看,民族体育舞蹈的舞蹈动作继承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经典动作,如傣族华尔兹有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彝族牛仔舞中有彝族烟盒舞元素、佤族恰恰借鉴了佤族甩头舞,所以民族体育舞蹈具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之美育功能。

二、民族体育舞蹈美育“云南模式”个案研究

(一)民族体育舞蹈在云南开展的背景2019年,在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在《***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中,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为66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之一,接受了的亲自授牌和表彰。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团队在注重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同时,使国际性的体育舞蹈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用国际的舞蹈元素来讲民族的故事。通过艰辛的研究与编排,推出了民族体育舞蹈系列舞蹈———彝族牛仔舞、佤族恰恰舞、傣族华尔兹。不仅如此,学院教师团队也致力于舞蹈的推广与发展,通过与云南各地州积极开展体育舞蹈公益进校园帮扶活动,推出了“学生创新帮扶实习模式”,为各地州幼儿园、小学、中学民族体育舞蹈的规范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同时,学院在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的指导下,组织全省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培训1500人次,推动了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舞蹈实践方面,学院借助“大课间”比赛的形式,让民族体育舞蹈进入中小学生的课间操,以此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普及。在赛事平台建设方面,以本校优质两大赛事资源———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与云南省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使民族体育舞蹈增设为体育舞蹈教师培训内容和比赛项目,为云南省大中小学与全国高校学生的舞蹈实践提供平台,以此展示学习成果,让民族体育舞蹈在学校中发挥出重要的美育功能。截至目前,云南省有将近三万人次参与了民族体育舞蹈的比赛。

(二)对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在云南成功开展的分析民族体育舞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展,采取了“高校”+“中小学”的教育模式,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民族体育舞蹈编创、师资培训、实地授课、教学研究、课程+比赛的较为完整的民族体育舞蹈教学体系。一是结合本校优势学科与文化原生地美育资源进行理论研究。民族体育舞蹈理论研究以本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挖掘民族文化的美育元素,通过收集最新的资料,汇总、分类、分析、设计路线***、时间表、编制研究方案,完成省级民族体育舞蹈科研项目1项,教材3部和相关论文7篇。二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参与创编、教学和科研。参与研究的教师从民族体育舞蹈创编、教学、学生培养、竞赛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入手,编创的教材在北京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高校及全国多家中小学推广运用。三是借助本地教育***策对成果进行推广。联合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把民族体育舞蹈纳入到中小学的“大课间”,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同时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了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发挥校本赛事的平台作用,对成果进行检验。昆明学院作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单位和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比赛的承办单位,把民族体育舞蹈纳入为比赛项目,借助优质的全国比赛和省级比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美育的成果提供了检验的方式。正是基于上述成果,昆明学院被授予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单位和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三、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构建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9

师范院校的舞蹈鉴赏课与舞蹈艺术类大学生的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讲究的是专业性,通过鉴赏要看出其中编、导、演的艺术水准,从而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和表演对水平,一个只是通过鉴赏来吸收其中的文化认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舞蹈在祖国的舞蹈大花园里绚烂夺目,绽放着奇光异彩。本文针对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融入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中的路径进行探索,有利于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舞蹈这一优秀资源,通过鉴赏达到文化的融合,学习和继承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使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真正起到舞蹈艺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

舞蹈鉴赏;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融入途径

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一条有效的文化融合路径,这就是所谓的“像”、“意”、“情”、“境”,四个概念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舞蹈鉴赏元素,以此形成了舞蹈鉴赏的文化融入的路径,影响着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系到文化融入的有效性[1]。

一、通过“像”来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往往只对自己地域的文化比较清晰,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外在形象比较突出,一般舞者都穿戴自己民族的服装服饰,单凭这一点就很容易分出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而且,舞蹈动作、人物造型、表演风格、道具等等都各具特色,有着一定的规则和定式,正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中。少数民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藏族舞、蒙古族舞、***族舞、傣族舞等等。藏族舞,长袖舒展;蒙古舞,半肩皮袍;***舞,手鼓旋转;傣族舞,水泼漫天都是典型的表象特征。舞蹈鉴赏课程利用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作品,能够让学生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个全面的了解。比如,藏族服装的水袖,就是藏族人民洁白哈达的象征;蒙古族半肩的装束,露出结实的肌肉,张开双臂恰似雄鹰翱。通过舞蹈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传承,学到更多的知识,这要比课本的传授更为直观和真实。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表象,还可以发现许多的地域特征,比如藏族舞蹈服装的厚重就与高原的严酷的气候有关,彝族舞蹈动作中有很多“一顺边”的动律,与高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相连系。学生们在欣赏一部少数民族舞蹈作品时,不仅看到了舞蹈艺术,而且还会体会出这个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承、辽阔的疆土、优美的自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通过舞蹈“像”的鉴赏达到了文化的融合。

二、通过“意”来感悟博大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舞蹈的“像”是外在形式的表象,那么“意”就是舞蹈作品内在的精神体现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神。外在可以被鉴赏者直观,而内在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大脑后的感觉、想象、赏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又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这对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程的要求很高,只是单纯地观看作品,或者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感受不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比如,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各个能歌善舞,借舞抒情,表现着异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独特的宗教、祭祀、祈祷,通过舞蹈形式表现他们热爱生活、赞美爱情、崇尚劳动的精神风貌。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腾,蒙古族舞蹈受到游牧狩猎生活的洗礼,热情奔放、强悍矫健、桀骜不驯、勇往直前,这是他们民族性格的真实再现,表达的同样是一种英勇顽强的人文精神。******族舞蹈更加丰富多彩,人文精神体现的更为多样,由于他们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实现了草原牧骑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转变,留下了很多宗教文化的印记、既有《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少数民族舞蹈与其他舞蹈类型一样,在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的品味。舞蹈的形式终归有限,人的身体能量发挥也有极致,而通过舞蹈艺术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是无限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就是要通过舞蹈鉴赏课程,让学生观赏到更多的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领会到其大精深的人文精神[2]。

三、通过“情”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

所谓“情”,就是情感,也属于内在的因素,但是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流露出来,实际上就是整个舞蹈造成的一种“势”,或者说“氛围”,使观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实际生活的模仿和照搬,舞蹈中的情感是生活中情感的提炼和夸张。所以,任何一部舞蹈作品成败的标志就是有没有情感,这种情感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休养非常重要。傣族一直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居住环境优美如画,青山绿野、江河小溪、绿树繁荫、青竹茅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美不胜收,成为我国艺术花园里的一朵绚丽的鲜花。欢快的节奏、清丽的舞姿、飞扬的韵律,把热爱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的情景再现,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把向往幸福生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朝鲜族的传统舞蹈“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等,经过逐渐演化和改编成为了极具情感表达的《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舞蹈作品。欣赏这样的舞蹈,就会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在不知不觉中,道德情操发生着正向的变化。所以,在少数民族舞蹈鉴赏课的作品选择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代表作,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这种文化融入是潜移默化的,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的修正和道德修养的提高[3]。

四、通过“境”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舞蹈中的“境”,实质上就是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舞蹈作品的内外融合和统一,使学生通过鉴赏舞蹈作品的表象来体会其内在的文化蕴含。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境”这一路径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舞蹈鉴赏力的培养。少数民族舞蹈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舞、蒙古舞,还是傣族舞、彝族舞,其画面精美、舞姿传神、令人遐想,与汉族舞蹈相比更具特色,对学生的认知作用更为明显。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舞蹈作品的欣赏,学生通过演员的服装、舞美、道具、舞蹈动作来分辨舞蹈的民族和舞种,起到表象化的舞蹈认知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通过对于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够对学生不太成熟的审美认知进行激励,使之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学习上有所行动,体会到在少数民族舞蹈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背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更为开阔,提高舞蹈鉴赏活动对人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少数民族舞蹈鉴赏活动深刻认识社会中的美与丑,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舞蹈鉴赏活动对大学生的审美娱乐作用,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舞蹈能够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审美需求,通过鉴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4]。少数民族舞蹈也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也是艺术,其娱乐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失去了娱乐作用其他作用也就无从发挥了,这是艺术的本质决定的。

五、综述

舞蹈鉴赏课程应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舞蹈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给学生们一个包含理性认识的全方位的审美启迪,使他们的审美品位更加高雅。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实际上是在舞蹈艺术家和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舞台,一个台上,一个台下,双方产生互动和交流。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服装、服饰、道具等表象来观查和认知少数民族的地域服饰文化,了解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沿袭以及地域风情;通过领会舞蹈中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来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通过情境的感受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享受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带来的精神食粮。少数民族舞蹈鉴赏在舞蹈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是多样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舞蹈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韵葳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束琳.舞蹈鉴赏在高职院校中文化融入途径[J].时代教育,2015(16):125-125.

[2]李曾辉.舞蹈鉴赏课程定位、作用及途径探析[J].艺术科技,2016,29(7):208-209.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篇10

【关键词】舞蹈服饰;民族文化;地域环境气候;宗教信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少数民族酷爱歌舞的传统源远流长,由于地理环境、名族习惯、等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舞蹈。

对于个人而言,舞蹈开始于母体中第一次蹬腿的瞬间,那种在运动中产生的自然与美的律动,成为美的最本质的特征。舞蹈呈现于世人的震撼表现与视觉审美感受,不仅仅是存在于舞蹈演员的表现能力与舞技,与之共存的还有包括舞蹈服装服饰在内众多成分的辅助与参与。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舞蹈服饰在舞蹈作品中已经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奥秘来源于上千年的民族文化,所以,舞蹈服饰与舞蹈、与民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一、舞蹈服饰的概念

舞蹈服饰是指舞蹈作品演出时的特殊衣着和装饰。舞蹈服饰在一件舞蹈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舞蹈作品中的千姿百态也要靠舞蹈服饰这一项艺术的烘托,才能达到更加形象的艺术视觉效果。通过探究舞蹈作品中舞蹈服饰的运用及装饰,浅析舞蹈服饰与舞蹈的关联,并从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析舞蹈服饰使用与舞蹈以及民族的背景关系。舞台上绚丽多彩的舞蹈作品中所用的服饰则离不开每个民族各个支系的服饰文化。只要舞蹈艺术存在,舞蹈服饰的重要意义就不会泯灭。

二、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舞蹈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酷爱歌舞的传统源远流长。至今,少数民族喜爱歌舞的传统依旧得到传承和发扬。由于地理环境的所在地区不同、民族习惯的差异有别、和民族文化等等种类繁多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舞蹈。这些舞蹈不仅种类繁多,舞姿优美,舞蹈中的民族服饰更是寓意深刻、绚丽无比。五颜六色、样式各异的民族服饰不只是增加了舞蹈的观赏性,而且对舞蹈本身也有着很强的诠释功能。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生养栖息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其生产方式的差异、劳动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个性独特的民族服饰,就是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地域的差异,民族服饰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一点在民族民间舞蹈服饰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我国北方天气比较冷而且经常下雪,地貌以森林和草原为主,分布在这个地方的北方少数民族很多都是靠狩猎畜牧为生,服装的材质很多都是用畜牧皮毛制作,风格多以宽袍大袖、厚实庄重。这种类型的少数民族典型代表之一就是有“马背民族”之称的蒙古族,其民族服饰以多层折叠的包头巾、厚实的袍服和长筒皮靴为主。它既适合常常在马背上生活的需要,又能抵御来自莽莽草原的狂风和暴雨。成为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的典型形象特征。而在今天的舞台表演性舞蹈中仍然保留并呈现给世人,这个民族服饰的特征,如《盅碗舞》这个作品的舞蹈服饰,就是比较典型的、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蒙古族生活服饰的艺术加工与升华。

相对与北方的天气,南方则天气比较温和、气温比较高,还多雨,地貌则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多以农活为主。服装材质以棉布为主,风格短窄而轻薄,样式繁多。被称之为“动物、植物王国”之称的七彩云南,是傣族人民的故乡,那里绿树成荫,动植物的品种繁多,气候是属于亚热带气候,这也使得傣族人民的服饰与蒙古族人民的服饰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服饰上比较秀美。

傣族女子的穿着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不胜收,看的人眼花缭乱。傣族男子的穿着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颜色比较素和暗。然而傣族妇女的传统服装一般是上身圆领、袖子比较窄的紧身短上衣,下半身穿着长到脚踝的筒裙。腰身都比较瘦,下摆稍显宽大。这种装束比较适合于农耕劳动或渔业劳作,整洁利落,展示女性的形体之美,加上她们所用的制作衣服的布料比较轻柔,色彩比较鲜艳,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如今的水傣妇女,衣裙穿着的款式在吸取古老传统服饰“精髓”的一定基础上,朝着素丽淡雅、轻薄柔软的方向发展,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般绚丽多彩的特点。像舞蹈作品《水》和《赞哈》,是经过色彩加工的华丽服饰,配合舞台效果的傣族服饰,但是灵感都是来自于傣族妇女的衣着特色,再次证明了,舞蹈与服饰都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大都以能歌善舞著称。人们都是穿戴本民族的盛装而舞。盛装出席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本民族的热爱,另外一方面这些舞蹈服饰中,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遗风。比如对神灵、自然、祖先、英雄的崇拜意识等等。这里表现比较明显的首先就是动物崇拜。如阿昌族男子以雉尾为顶饰、彝族姑娘喜欢戴喜鹊帽,这些都与鸟类崇拜有关;傣族妇女筒裙紫红色(象征犬的鲜血)、土家族织锦上的“台台花”(虎头的造型)则是动物崇拜的特征。

三、与民族文化

从一些少数民族舞蹈服饰能看到的便是原始宗教的延续,如景颇族的“木脑纵歌”,是景颇族多神仪式中的原始舞蹈,这种舞蹈的形式就是由巫师杀牛祭鬼,群众跳舞,巫师的服饰形似“龙袍”,头上戴着镶插有一些特殊动物身上的东西,例如犀鸟的嘴、野猪的牙、孔雀的羽毛等特殊饰物的帽子,富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流行于中国东北到西北一些少数民族的萨满,也是原始舞蹈的一种,萨满在给病人跳神时,一般都戴有鹿角或鹰羽的神帽,穿缀有大小铜镜、铃铛、贝壳及刺绣多种花纹的神衣神裙;手提或肩背兽皮神鼓、神杖、神刀和刻着自己拥有神灵数目的四楞木棍,足穿绣有各种***案的皮靴,服饰与巫术结合起来,形象地宣传了原始宗教萨满教。

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的流传也非常广泛,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都会唱上一曲或跳上一曲,例如他们每逢耕种、收获、喜庆节日,都要举行大型的歌舞盛会。节日里,人们穿起盛装,妇女们戴上手铃、手镯,颈上挂着珠串,头上插上鲜花,男子喜欢在腰上佩戴一串铜铃,有的用美丽的野鸡尾做成羽冠戴在头上,大家边吃边跳边唱,到夜晚大家一起围着篝火,歌舞得更加热烈,以致通宵达旦。舞蹈表达了“寄望于天”“顺应自然”的原始心理,华美的服饰展示丰收的美景。

舞蹈这门艺术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舞蹈服饰却是舞蹈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他们不属于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却像家人一样是密不可分的。

服饰不管是在舞蹈作品还是民族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舞蹈服饰,也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作品如果没有舞蹈服饰的烘托,永远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只要舞蹈艺术存在,舞蹈服饰的重要意义就不会泯灭。

参考文献

[1] 石裕祖著.云南民族舞蹈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胡优著.舞蹈与舞蹈服饰[N].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院报,2005.

[3] 华梅,要彬,李小虎编.服饰与演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4] 李建萍.舞蹈与舞蹈服饰的关系[M],酒泉市歌舞团副团长.2010.

[5] 冯双白,茅慧编.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刘健.舞蹈服饰道具的传播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

[7] 毕晓琳,张姝萍.民族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服饰设计的关系[J].甘肃省服装鞋帽研究所,2010(12).

[8] 张婉麟.原始宗教舞蹈与舞蹈服饰的萌芽[J].艺术学院学报.2003(01).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学习

舞蹈鉴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及答案,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

学习

少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论文,少儿舞蹈论文题目大全。(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

学习

舞蹈毕业总结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总结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总结题目怎么写,舞蹈毕业汇报篇章。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

学习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题目,舞蹈芭蕾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

学习

舞蹈编导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编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编导论文,舞蹈编导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

学习

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通用六篇,音乐学院优秀论文范文3000字。二、剧院音乐文化消费对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具体体现(一)丰富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

学习

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学论文题目大全,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

学习

形体舞蹈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形体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形体舞蹈论文,舞蹈形体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将人的心灵浸润,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会学生深刻、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提高

学习

舞蹈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傣族舞蹈毕业论文范文。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业生

学习

舞蹈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硕士论文范文大全,研究生舞蹈论文题目大全。截止2012年,全国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单位共计90家(其中12所院校为博士点,其余78家为硕士点),主要包括研究机构、综合大学、师范

学习

音乐舞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舞蹈论文1000字,舞蹈论文范文。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

学习

幼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论文范文,舞蹈赏析与评论的论文。(二)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改革不力,对先进教学方法应用的盲目性和浅表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学习的

学习

舞蹈音乐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舞蹈鉴赏论文一千字,音乐和舞蹈论文范文。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

学习

舞蹈鉴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及答案,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

学习

少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论文,少儿舞蹈论文题目大全。(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

学习

舞蹈毕业总结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总结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总结题目怎么写,舞蹈毕业汇报篇章。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

学习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题目,舞蹈芭蕾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

学习

舞蹈编导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编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编导论文,舞蹈编导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

学习

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通用六篇,音乐学院优秀论文范文3000字。二、剧院音乐文化消费对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具体体现(一)丰富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

学习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作品赏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舞蹈论文选题方向。一、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现实意义培养舞蹈素养。舞蹈素养可以理解为有效鉴赏舞蹈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肢体语言,没有旁白,需具备一定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