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论文篇1
群众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编排群文作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比较多。首先,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去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编舞的步骤。
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合他们表演,同样,很多题材也就不适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对于他们就有很多局限了。我们三明地处山区,有大量的劳动题材作品可供参考。而且我们还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作品可挖掘的深度还有很多。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头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对于“构思”我是这样界定的: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仅仅受戏剧主题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对世界人、事、物产生疑问或感受、印象,“构思”必然地会显现出来,最终迫使自己像马达那样投入创作。
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劳动为例来阐明怎样观察能够促进我们进入创作:“……看吧,人们怎样劳动……男人、女人…力量…创造……
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
这个例子向我们挑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
其次就是舞蹈的即兴。
“构思”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材。
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
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
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他们能无节制、无限止地舞蹈,他们的动作经常超出他们的意识之外,就如人们所说:“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些动作。”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
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
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
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
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的长绸或剑等,这样的作品包括《东北秧歌》、《红绸舞》、《弈》等。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
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
最后才是组织编排。
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开始进行作品和音乐的完整合成。最后这一阶段在于选择。在挑选中有所取舍。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
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这样的作品适合演员多的作品。舞蹈作品的意境,从字面上解释,意是指作品所表现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景和客观环境。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视觉冲击到灵魂感受。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
舞蹈编导论文篇2
【关键词】舞蹈教学;编导;改革;措施
中***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98-01
动作的编导是舞蹈的精髓。因此,在各大高校推广舞蹈编导专业对于舞蹈教学的改革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开创舞蹈编导行业的新局面。
一、舞蹈编导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已经逐步完善,舞蹈编导专业也被引入高校课堂,高校肩负起了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专业编导人才的重任。
当前舞蹈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小学教育的需求、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社区文化生活的需求。首先,各中小学把舞蹈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纷纷引进舞蹈专业教师;其次,当下大小型娱乐活动,如广场舞等随处可见,具备舞蹈编导能力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形形的健身舞支撑起了社区娱乐活动体系。
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对舞蹈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专业的舞蹈编导人员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编排相应形式的舞蹈动作,充分表达舞蹈艺术的灵魂。
二、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的单一性。教学单一性是高校教学的严重弊病,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又导致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和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专业课与公共课两部分,丰富的课程体系将技能与文化有机结合,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但是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展现出来,禁锢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凸显了课堂模式的单一性。
当前舞蹈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很容易暴露不足,无法立足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所需的技能,更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没有***编排有亮点的舞蹈的本领。
(二)教师角色定位不当。舞蹈教学的强制性使得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强势,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舞蹈编导专业本身是一种需要激发创造力的专业,僵化的教学模式加上不合理的教学定位只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舞蹈编导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减少理论灌输,注重专业培养是当前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否则,思维僵化的学生只会重复课本内容。因此,教学方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必须更正忽视专业练习的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要想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教师观念。立足于保证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不同专业应制定适宜的课程设置和教案内容,把时间交给学生去支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将观念付诸行动。
首先要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增加新鲜案例。如观摩大型舞蹈演出,激发学生灵感,锻炼创新思维;与学生互动,共同模仿、讨论、改进某一舞蹈案例,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举办相关知识竞赛,邀请优秀专业人才参加,点评学生作品,传授学生经验等。
教师要大胆尝试,发掘多种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教师还应该适当安排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活动。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提供舞蹈编导的实践机会,比如即兴训练、剧目训练、提供校内展示平台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即兴训练要求学生将对音律、基调、风格的掌握,迅速以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充分锻炼思维敏捷性和应变力;剧目训练则是对综合知识的融合过程,也是对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测评教学质量,反思教学方式;舞蹈晚会、创作比赛等校内展示平台是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的最佳途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检验理论与市场是否脱节的好方法。
四、结语
优秀的舞蹈艺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能带给整个社会美的享受。高校要肩负起培养舞蹈编导人才的使命,积极实践教学教育目标,落实国家***策,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敬芝.论舞蹈教学中的辩证关系[J].湖南社会科学,2005(05):44-46.
[2]李凯伟.论新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苛求”[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03):21-22.
[3]章娟.高师舞蹈编导教学过程问题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36-37.
舞蹈编导论文篇3
关键词:舞蹈;美的艺术;舞蹈编导;专业素质
中***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23-01
一、舞蹈编导能力
舞蹈编导作为一部舞蹈作品的开发者,首先应当具备的肯定是舞蹈编导能力。如何提高编导的能力就摆在了首要位置。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吃透教材,夯实理论基础。现在很多人忽视理论方面的学习,单纯的认为只要能创造出舞蹈作品就可以了。殊不知,想要真正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了解创造的内在加上平常生活中对于舞蹈的感悟才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舞蹈。
2、加强舞蹈训练。真正的舞者不仅仅是一个舞蹈家更是一个表演家。因为跳舞不仅要把舞蹈的动作给做出来,同时要真正理解舞蹈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舞者向观众传达。然而真正想要达到这一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它需要我们落实到点点滴滴的练习中去。在练习中去感悟舞蹈的意义,在练习中激发创作的灵感。
二、深厚的文化修养
舞蹈作为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语言作“心智交流”的表达艺术,一般借助音乐等其他道具。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对于舞蹈编导的文化修养的要求也是相对来说较高的。舞蹈编导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知道舞蹈的历史以及创作。其次,作为舞蹈的创作者还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对于其他的一般文化都应该有所了解,并能将之融合在一起。这样不既能帮助舞蹈编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创造好的舞蹈,更能丰富舞蹈的内取材内容,从而创造出形式多样的舞蹈,提升舞蹈本身的观赏性。所以,舞蹈编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三、独特的审美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对待同一件艺术品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在看待同一问题上,不同的人透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对于一名舞蹈编者来说,在对待同一事物时就要运用自己最具独特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能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舞蹈编导不仅要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所创造的舞蹈的精髓通过自己的语言的表述能让别人明白。舞蹈不仅娱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承担着宣传教育的社会重任。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学者的思维,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为此,舞蹈编者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舞蹈编者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声音要洪亮并要有节奏感,可以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合适的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如果这两者能够邮寄的结合在一起,相信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舞蹈编者应清楚规范的演示一些动作。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毕竟有限,有时候碰到一些不好描述或者很难理解的动作时,编导应该亲自示范。清楚规范的示范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加强记忆。
五、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就是指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作为一个组织和领导者,组织和领导能力必不可少。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效果,如果某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不到位,就很难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各个成员的智慧。所以优秀的舞蹈编导不仅能创造出好的舞蹈作品,还能够组织其他的舞蹈爱好者将作品尽情的演绎。然而,真正做好一个领导者并不容易。
六、结语
伴随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舞蹈作为一种陶冶人的情商的方式也不断普及,促使我国舞蹈视野一步步走向繁荣。舞蹈编导置身于民族艺术发展的浪潮中,承担着创造和编导舞蹈作品的重任。因此,舞蹈编导要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论文篇4
【关键词】舞蹈编导 技术 理念
引言: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就是编排舞蹈的人,那么应该怎样才能算一名编导,一般来说舞蹈的编排包括:整个舞蹈的基本构造、确定整个舞蹈编排的主题、舞蹈编排的出场结构、构思出舞蹈的形象并且确定舞蹈动作最后是根据前面所说的东西进行舞蹈排练。这就是一个编导在舞蹈编排中要做个几个方面,能把以上所说的做到才算是一个编导,把编和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精彩的舞蹈。
一、舞蹈编导的理念
编排舞蹈分为无思想的编排舞蹈和有思想的编排舞蹈,无思想的编排舞蹈的指的是利用原有的舞蹈动作或者舞台场景机械的编排出舞蹈,有思想的编排指的是在原有的舞蹈动作或者舞台场景中加入编导自己的思想,紧贴生活实际,有创新的想法或者动作。一出舞蹈的编排离不开编导的个人思想,编导的思想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编排的创作,要让舞蹈紧贴生活,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上完整的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且创造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下面我们来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1.1、舞蹈紧贴生活
我们所有的感叹都来源生活,所有的领悟也都来源于生活,各种文学的初始形象也都来源于生活,例如茶道、武术、太极拳、小说中的事件人物情节无不例外从生活中萃取,生活中出现的人物、事物,发生的事件都能够让有心的舞蹈编导有启发,那么这些启发就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舞蹈的手势、舞蹈的姿态、舞蹈的灵感结合舞蹈编导的自身不断地故事积累,使得整个舞蹈故事形象饱满,最后创造出一台能够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贴近生活的震撼性舞蹈。
1.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也知道一般来说写出了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文章很能够得到读者的共鸣,从而得到较高的评价。一理通百理,舞蹈也是这样,舞蹈来源于生活百态,生活百态中都有真实的情感,舞蹈的编导在别人的故事中生活的得到的感悟完全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加入舞蹈的编排当中,这样在把舞蹈呈献给观众看时,观众的内心能够起到波澜那么这出舞蹈编排的就算成功了,所以说舞蹈在编排的过程中加入编导的真实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也和舞蹈编导的自身艺术素养和对音乐的理解有着莫大的关联。
1.3、舞蹈编排创新
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它取决于艺术的表达方式,舞蹈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推动一门艺术的表达方式并且长期的发展使之不衰落成为了重点,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推动力,舞蹈创新也不例外,社会在不断的快速创新发展,舞蹈也要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这样才能够满足人类的追求。舞蹈的创新对舞蹈的编导提出了要求,这就考验了舞蹈编导对舞蹈的感悟思考和对舞蹈的深层领悟并且能够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所以说舞蹈编导的创新能够推进舞蹈的不断发展。
二、舞蹈编导的技巧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里舞蹈编导的理念相当于粮草,是编排出一出好舞蹈的基石,有了基石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盖楼,舞蹈的编排技巧就相当于盖楼的大厦,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借鉴好的经验,盖出一栋属于自己的高楼大厦,这也算是舞蹈编排出好的舞蹈的技巧之一,那么下面我们对舞蹈编排的技巧进行探讨。
2.1、利用自身的想象力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都是实际的、具体的东西,看得到也摸得到,但是一般来说艺术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摸不着看不到智能全靠自己去摸索去体会,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自然也免不了抽象,并不是说舞蹈本身抽象,而是在舞蹈编排的构思中是抽象的,他需要编导去想象舞蹈的动作、舞蹈的表达等等,那么怎么样才能够编排出好的舞蹈呢,这时候舞蹈的编导就可以在编排构思的时候利用充分的想象力,适当的发挥那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提高自己的联想功力,当然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当然不可以,要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
2.2、学习和借鉴
无论我们做哪一门行业或者说哪一门艺术,我们都要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自我积累,舞蹈的编导不仅要自身懂得舞蹈的基本形态动作以及身体各个部位,并且要广泛的涉猎其他科目的书籍,例如:文学类、哲学类、表演类等类型书籍,这样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学修养,将自己的素养提高后能够使得创造出的舞台形象更加的丰满。
在进行自身的充电学习的同时,应该要借鉴国内外好的舞蹈经验,借鉴仅仅是参考而不是将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来,就像是我们借鉴马克思思想主义同时遵循思想和***理论一样,最后制定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到现在我们国家这么繁荣昌盛。这跟舞蹈的借鉴是一个道理,一般来说借鉴是去其糟粕然后加入自己的想法观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后打造出一台优秀的舞蹈。
2.3、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话的意思可以用多重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那么舞蹈也是一样的,一个舞台效果的表达不仅仅是局限于那一种方法,例如说一个吃完饭的场景,可以是演员正在扒着碗底正在吃最后一口饭,也可以是演员拿着空碗在空中倒两下表示吃完了,更可以是把筷子横放在碗上演员剔着牙喝着茶表示吃完了饭。所以说舞台的编导在进行构思的过程中也可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要表达的内容。
三、总结
总的来说,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在编排舞蹈的时候要能够紧贴我们的生活,用心的编排一个舞蹈表达并且顺畅的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思想,能够对舞蹈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学修养,将自己的素养提高后能够使得创造出的舞台形象更加的丰满,借鉴优秀的舞台经验,吸收优秀舞台经验的精华抛弃他的糟粕,利用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表达,这样有利于舞蹈编导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宇. 舞蹈编导的技术及理念探讨[J]. 音乐大观,2012,07:202.
[2]胡雅莉. 舞蹈编导的技术与理念探析[J]. 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130-131.
舞蹈编导论文篇5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作;新颖独特
想要创作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编导。如果舞蹈编导过程比较新颖,而且也比较扎实,那么就可以创作出一个质量比较高的舞蹈作品。所以说,在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舞蹈创作的创新性和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舞蹈创作能力,能够采用新的方法对舞蹈进行创作,提高舞蹈作品的新颖性,使得舞蹈作品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更强,吸引更多的舞蹈学者以及人们对其进行欣赏。下面我们就对舞蹈编导环节中的新颖独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新”―创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舞蹈作品的创新一直是舞蹈编剧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舞蹈编剧都希望在自己的舞蹈作品中加入一些创新元素,使得舞蹈作品能够展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对舞蹈作品进行创新制作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说,舞蹈编导想要使得自己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更具创新性,就需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很多人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地改变。这种社会背景下,就需啊哟舞蹈编导对舞蹈作品的创作进行改革,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编导出一些更具特色的舞蹈作品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目前,我国很多舞蹈编导没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舞蹈作品中加入一些新颖的想法,这就使得舞蹈作品质量不是很高。所以说舞蹈编导想要使得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深受大家的青睐和喜爱,就需要在作品中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在作品中加入一些文化元素。另外,我国的舞蹈编导还应该积极的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的编导,学习他们的舞蹈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现自己与这些优秀舞蹈编导之间的差距,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这样就可以使得自己也能够创作出一些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出现的舞蹈编导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很多舞蹈编导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创作一些新颖的舞蹈作品,而且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非常大众化,无法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观赏性不是很强。这种情况下,我国就需要积极鼓励这些舞蹈编导创作新作品,给他们提高更好的待遇,让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创作一些主题鲜明,高水平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与此同时,还应该在舞蹈作品中加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更多的创新元素,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舞蹈编导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供人们欣赏。
二、“奇”―出奇制胜
众所周知,舞蹈创作自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流程,在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舞蹈编导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能够在自己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中显现出更多新奇的元素,在舞蹈作品中融入一些文化元素和生活元素,这样可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舞蹈编导还应该拥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感彩变化,让欣赏者能够从舞蹈动作中感受到舞蹈特色。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舞蹈作品在被创作的过程中都是涵盖了编导的情感变化的,而且当人们的心理情感变化比较激烈时就可以通过舞蹈手法详细的展现出来。所以说,舞蹈编导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融入到舞蹈作品中,使得自己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更具艺术特色和奇特性,这样就可以保证舞蹈编导创作出来的作品广为人传。
三、“特”―特点和特色
舞蹈作品中并没有语言,主要就是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舞蹈的内在文化和思想感情的。欣赏者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变化来寻找出其中存在的各种内在意义,然后跟其他舞蹈观赏者进行交流;同时,舞蹈作品中涵盖的中华文化能够激发人们心灵碰撞,还能够对中华文化进行广泛流传。所以说,我们可以知道舞蹈作品只要具有比较强的艺术性,就可以使得舞蹈作品深受观众的青睐。下面我们详细的介绍如果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追求“特”。
首先,可以丰富舞蹈作品中的舞蹈词汇,但是还要使得舞蹈词汇显得比较具有特点和特色。舞蹈编导需要了解舞蹈每一个舞蹈词汇的内涵,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将这些舞蹈词汇很好的应用到作品中,并且将舞蹈动作的轻重缓急详细的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给观众一个比较刺激的舞蹈表演画面,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满足观众视觉上的需求。其次,舞蹈队形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能够将舞蹈队形表现的比较好,那么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舞蹈动作的欣赏性,使得舞蹈动作能够展现出更好的欣赏性。比如我们国家盲人创作出来的千手观音舞蹈作品,这个作品中的舞蹈对形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当舞蹈表演人员表演这个千手观音舞蹈时,很多观众都感到很惊讶,很有活力,满足了观众视觉上的需求,这也就表明这个千手观音舞蹈能够很好的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舞蹈编导想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创作出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拥有与时共进的精神,在自己创作的舞蹈作品中加入创新元素,使其显得新颖独特,将舞蹈中的情感变化详细的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得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大大提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更多人审美观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珂.论舞蹈思维的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2]陈燕敏.探讨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J].艺术评鉴,2017,01:70-72.
舞蹈编导论文篇6
【关键词】舞蹈编导 文学素养 艺术意境
文学与艺术具有共通性,且文学对艺术发展的总结与启发,在舞蹈编导中起到了支持性的作用。文学素养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类的优秀素质。培养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对舞蹈创作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对其舞蹈创作能力的影响
舞蹈编导作为一种复杂、综合的实践过程,需要“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上的修养”①,是艺术出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提炼与结晶的舞蹈体现。其中,编导自身的文学素养对其舞蹈创作能力的影响很大。
(一)构建自然的舞蹈剧情背景
舞蹈与文学作品具有共性,在舞蹈剧情背景的构建上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运用文学构思的技巧构思舞蹈剧情。从文学艺术的统一性而言,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表现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的舞蹈艺术化。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高低。如在藏族舞蹈的编导中,地区的藏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文学作品对舞蹈编导自身具有基础性与启发性的作用,其中需要编导者具有藏族的宗教文学素养,如对藏族的史诗、民歌、说唱艺术、藏戏与藏族的打击乐器有一定的研究,才能把底蕴丰厚的藏族文化创作为具有青藏高原风情的舞蹈;第二,运用文学作品结构优化能力使舞蹈剧情艺术化。舞蹈与文学作品一样有着发生、发展和高潮,并运用肢体语言讲述人间的真、善、美和做人的真理。因此,舞蹈编导者的文学素养对舞蹈剧情结构的布局与优化具有切实的支持作用,能以更加简练的舞蹈语言去表达更为精美的舞蹈艺术与舞蹈故事。
(二)创作开放的舞蹈艺术意境
站在舞蹈作品的欣赏性视角,舞蹈编导需要创作一种主题鲜明且外延开放的舞蹈艺术意境,让广大的观众能在把握主题的情况下,结合个人的阅历、心情和学识等领略与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这是文学形象性思维在舞蹈艺术中的发挥和艺术化的表现。文学素养体现在舞蹈艺术的舞蹈编导中,其表现手法有两种:一是创造一种美的情调。从文学与舞蹈的共性而言,包括以力量美、速度美、造型美、姿态美、表情美与服装美等为内涵的情调。如杨丽萍舞蹈中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情调,她用充满灵性的舞蹈动作,展现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美;二是创造一种理想的美的境界。相对文学的静态而言,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动态的美的艺术。舞蹈动作本身是运用静态的造型及其动态的变化,去展现文学中的各种美,是对舞蹈文学脚本的具象化和直观表现,在舞蹈服装、演员化妆、舞美灯光和舞台布置的综合因素中,会呈现出美的境界,引导人们追求和向往。
二、结合舞蹈编导自身文学素养来提升其舞蹈创作能力的方法
从文学素养到舞蹈艺术的创作,既有舞蹈编导个人的“艺术心灵感受”的天赋才华,也有文学灵感“艺术形式创作”的“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②。舞蹈编导应该立足于自身文学素养,并不断加以提升,进而培养训练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
(一)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训练
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的工作中,具有操作性的训练方法有两种:第一种,通过舞蹈题材类文学作品去学习舞蹈艺术的创作训练。即通过对那些直接描述舞蹈的文学作品,描述有关舞蹈的美术作品、雕刻作品、瓷器作品与其他艺术品等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与舞蹈相关的服装、舞美与道具制作等文学语言的学习和思考,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舞蹈灵感、舞蹈动作创新启示、舞蹈剧情与舞蹈表现手法等,让舞蹈编导养成文学阅读、文学思考与文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在不断的文学素养积淀中去积累与孕育自己的舞蹈编导才华和灵感,使其成为以后舞蹈编导“厚积薄发”的素材,达成从文学到艺术的自然创作。第二种,舞蹈编导的感悟、灵感与创作心得的写作训练。这属于从舞蹈艺术到文学素养的逆向训练法。实际的心得写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舞蹈编导对其他人创作的舞蹈写作观看心得。这既可以是评价性的心得,也可以是学习性的心得。只要舞蹈编导运用自己喜欢的文字语言,将其充分、恰当和专业地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从舞蹈艺术到文学素养的补给与提升。另一种是舞蹈编导对自己创作的舞蹈写作创作心得。这是总结反思性的心得,从个人创作的灵感产生、剧情构思、高潮设计与其他的相关设计,运用自己最满意的文学语言抒发出来,在充分展现自己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对自己文学构思与写作能力加以不断地训练和提升。
(二)思想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训练
思想性是文学作品和舞蹈作品的灵魂,是其主题的根本体现。开展思想性与技能性的统一训练,对培养文学素养创作为舞蹈艺术的能力,以及创作思想性鲜明的舞蹈作品具有积极的作用。训练实践中有两种方法:第一,思想性对舞蹈技能的取舍与规范。思想性作为文学素养的首要元素之一,对文学与舞蹈艺术有共性的严格要求。为了确保舞蹈的整体美,会对那些相对拖沓、多余甚至不够完美的技能动作做出取舍,对那些表达相对模糊或美感不够明确的技能动作做出修正与完善等,以追求单项舞蹈技能动作与整个舞蹈剧情的统一。既烘托主题,也充分开展了思想性的教育,实现文学素养的艺术化及文学与舞蹈艺术的统一。第二,舞蹈技能整体的思想性体现训练。不同思想性的舞蹈题材有着不同的舞蹈技能要求,会以力量美、速度美与姿态美等不同的侧重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素养对文学作品要求的统一性会作用于舞蹈编导的创作中,要求舞蹈技能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在抗洪救灾的舞蹈中,就会以速度美与力量美来侧重体现其思想性。
结语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同根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互通性和灵犀性。舞蹈编导要站在提高个人内在文学素养、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灵感捕捉与积累的视角,去加强个人的舞蹈编导学习,探索具有个性化的文学素养到舞蹈艺术的创作之路,创作出与时俱进的舞蹈作品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及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
注释:
①李凯伟.论新时代对舞蹈编导的“苛求”[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3):66.
舞蹈编导论文篇7
关键词: 高师舞蹈教学 师范性 舞蹈组合 舞蹈创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状况下,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均开设了舞蹈教育学专业。由于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目前更多的高师院校在舞蹈教学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是从事高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重视理论课教学、技能教学要突出师范性、授课方式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对改革高师舞蹈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高师舞蹈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高师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理论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来从事舞蹈教学的中小学教师,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必须掌握舞蹈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教学方法。掌握舞蹈编创、中外舞蹈史、舞蹈欣赏、舞蹈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舞蹈教学、舞蹈编排中的基本问题。但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类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等因素的影响,本来入学时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的舞蹈专业学生放弃了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由于舞蹈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比如基训软开度的训练、腰的训练、跳跃训练、重心感觉的训练等舞蹈中的重要元素,都只能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得以把握,而作品内涵的分析、处理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强理论课的学习。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下,应将艺术理论、舞蹈概论、舞蹈教学法、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理论等理论课程全部规定为必修课并加大学分,学位课程也应该确定为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师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二、在舞蹈技能训练上应降低难度,以突出师范性特点
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基础教育对舞蹈教师的需求,这与专业院校培养舞蹈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又由于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给正常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高师舞蹈专业师资普遍缺乏,一般都采取集体课授课的方式,所以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课堂教学就必须针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而舞蹈训练时间相比专业院校授课课时又少很多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能沿袭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可以将基本训练中的软开度的训练、控制能力的训练、跳转翻等技巧方面的难度要求降低,以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突出师范性质,重点在课堂上讲解技能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为了不降低教学要求,可以在基本训练中借鉴现代舞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改变舞蹈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难度训练的教学思维模式,应该是当今高师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
三、采取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高师院校的舞蹈课应把技能训练同理论指导活动结合起来,既要重视舞蹈技巧又要强化育人能力,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教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以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上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的差异,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由五六位同学组成,由一位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根据各小组的基础情况进行授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小组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并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双人舞、三人舞等学习和教学打下基础。
在舞蹈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属于技巧性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学生较容易接受,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专业水平差而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多样化的实践环境,以集体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练习了动作又看到了同学的动作,因而能够加深对舞蹈教学的理解和体验。安排集体课教学活动,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教学法的机会,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手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舞蹈课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四、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师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辅的状况,将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舞蹈教学的组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训练性,二是表演性,尤其是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是前人舞蹈艺术的成就,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经典,极具欣赏性和实用性。舞蹈组合动作丰富,连贯性强,便于记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为舞蹈编创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对舞蹈美的感受。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密切的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高师舞蹈教师可以将院校所在地的民族、区域风格比较明显的地方舞蹈编创成舞蹈组合,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既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民族艺术和区域艺术的保存和传播。
五、加强舞蹈编创能力的培养
舞蹈编创能力是中小学舞蹈教师必备的重要知识和能力。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小学生对校园文艺活动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也就要求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舞蹈创编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第一,向学生系统讲授舞蹈创编的理论,使学生明确编舞的基本知识。第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舞各个环节的练习。这阶段,除了注意对“形象捕捉、主题动作选择、队列变化”这些编舞技法的指导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在与姊妹艺术相连接与生活相连接中进行多维的创编。比如,在选材方面,可启发学生不仅从生活中选材,还可以从姊妹艺术中选材;在结构方面,可指导学生选择与音乐的曲式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处理方式;在编舞寻找动作素材方面,可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等;在舞蹈构***设计方面,可指导学生学习美术多维空间设计和在建筑大型群体空间组合的设计中进行创编等。第三,在以上基础上,由学生***或分小组进行创编,由此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总之,高师舞蹈专业教学应该坚持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程度,改变传统的专业学院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高师舞蹈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庞迪蓉.加强高师舞蹈教学的师范性[M].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杨羽燕.谈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M].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刘静.高师舞蹈教学改革初探邢台学院学报[M].2008,(2).
[4]赵容芳.高师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M].文教资料,2008,(31).
舞蹈编导论文篇8
【关键词】舞蹈;编导思维;创作;转化
中***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47-01
如今舞蹈已成为一门大众艺术,街舞、广场舞,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舞蹈编导思维是舞蹈发展的源动力,正是因为不断的创作创新,才让舞蹈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被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接受。
一、舞蹈编导思维概述
思维是由表面现象引发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认证等一系列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实的考量。但是思维过程存在于人的脑海中,最终还要选择一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舞蹈编导思维就是舞蹈创造的思考过程,其结果要用具体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进行表现,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将舞蹈编导思维描述为,在掌握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显示概括或间接反映,通过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转化呈现,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活动。[1]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创作过程可以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但是舞蹈编导思维是纯属于个人的,无法与别人的编导思维完全统一。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条件、教育背景等都存在差异,而舞蹈编导思维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其具体的表现还与外界因素有关,比如文字、***像、声音等形式的刺激。正是由于舞蹈编导思维的这种独特性,才让舞蹈拥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类型的美的享受。[2]
二、舞蹈编导思维对于舞蹈创作的意义和作用
舞蹈艺术在***像学中的解释离不开“形象”二字,舞蹈艺术思维的形象具体是指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总是从可感的表象出发,在捕捉表象的过程中给予概括性的总结。外界刺激在被思维和感官接受后,就产生了对其的原始印象,然后再通过形象的展现,形成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因此舞蹈编导思维就是一个将表象转化为思维,再转化为表现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思维过程的存在,才让舞蹈成为一种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艺术。因此,也可以说是舞蹈编导思维赋予了舞蹈的灵魂和内涵。[3]
三、舞蹈编导思维的创作转化――以《闪亮的辙印》为例
舞剧《闪亮的辙印》讲述的是一位班长在例行的车场汽车入库检查时,因熟悉的场景回想起自己的老班长,由对老班长的回忆引导整个故事的发展,使舞剧氛围与舞剧主题紧密融合。[4]
在舞剧第一段的构思中,利用道具和舞台调度体现编导的逻辑思维,在音乐的节奏中展现剧情。从视觉***像和照片上寻找创作灵感,加入战士的元素,体现现场的场景感,将观众带入舞剧之中。整体设计是从群舞到独舞再到双人舞,群舞的意象化表达有它的视觉语言,利用群舞塑造班长的人物形象。双人舞有它的情感表达性,将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进行融合,形成由人到事再到情感的逐步升华。
舞剧的第二段以部队生活场景为开端,从剧照中可以看出,编导对这名战士的故事的想象,并通过编导思维,用舞蹈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上的***像是多角度和全方位,通过其移动变化,在短时间内穿越多层空间,推进故事情节,并体现出情感世界的深浅变化,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叙事的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一名***人的精神风貌。
舞剧的第三段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班长退伍和小战士出外交流学习的画面进行重叠,不一样的场景,却展现出一样的情感。将舞剧的情感和事件的矛盾推向高潮。而在尾声中,老班长推动着轮胎,那车轮碾压过的,是自己洒下的汗水和闪耀着光芒的青春岁月。汽车连的往事和自己带过的小兵,都深深印刻在轮胎下深深的辙印里。而轮胎还在向前滚动,生活还要继续,留给观众的是舞剧之外的关于生活的思考。集中体现出舞蹈编导思维在创作的转化过程中,赋予舞蹈的灵魂和内涵。
四、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编导思维对舞蹈创作有重要影响,对其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舞蹈、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高志毅.基于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舞蹈编导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1):84-88.
[2]滕永山.论舞蹈编导在舞剧创作中的主观意识与自我表达[D].山东艺术学院,2015.
[3]李妮娜.浅谈独舞的创作技法训练[J].音乐时空,2014,(21):164+152.
[4]刘倩,祁雪莉.浅谈舞蹈思维艺术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10):174.
舞蹈编导论文篇9
关键词:大专 幼师 舞蹈教学 新思路
中***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49
舞蹈教学的具体构成内容包括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舞蹈实践的锻炼、欣赏及舞蹈教学实习等方面。在传统三年制的舞蹈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不能从整体上兼顾所有的教学内容,老师一般将重点放置于舞蹈实践与教学实习两个方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以精简、浓缩的形式,注重学生短时间内的知识掌握,要求学生在简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幼师舞蹈技能,迎合其未来舞蹈教育工作的需要。然而,由于大专生整体基础较差,教学时间比较短暂,教学数量比较大,从而导致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往往局限于表层,广而不精,实际编曲能力不足,欣赏水平有限,影响了舞蹈教育教学的效率。以下主要提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大专幼师舞蹈教学的策略。
1 重视舞蹈教学法的讲授,为学生今后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作为师范专科类的学生,为了顺应其后期的工作需要,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其舞蹈教学法的体会与学习。舞蹈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若没有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便不能推进其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的进程。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法主要是对幼儿师范舞蹈教学种类的总括、教学步骤的演示、教学方法的具体制定规范及相关理论的阐述。虽然舞蹈教学法是当前大专幼师舞蹈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通常在舞蹈教育见习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在课程表现上较为优异、舞蹈技能较强的学生在教导幼儿、小学生进行舞蹈学习时,一般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甚至手忙脚乱,自己已经使出全身解数,学生依然无动于衷,没有掌握正确的舞蹈要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舞蹈教学方法的引导,将舞蹈知识与教学相结合,明确向学生指明具体应该教授的关键、教学的方法及其理由,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思考,将专业课程训练与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为学生今后***开展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2 强化舞蹈欣赏课程的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舞蹈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其欣赏水平。而作为大专幼师舞蹈专业类的学生,其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视觉的享受等浅层水平上。而需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其他课程知识,体会不同舞蹈设计中所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理解不同姿态的舞蹈动作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并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展开多样化的联想与想象,融浅层的视觉享受与舞蹈内涵的体验为一体,提升其欣赏水平。在舞蹈欣赏教学中,将学生感性的欣赏方式转变为情感式、内涵型的理性欣赏层面,提升学生对舞蹈认知的高度。另外,教师还需打破教材知识的限制,创新舞蹈欣赏课程的内容,从舞蹈体裁的多元化、舞蹈形式的多元性入手,将古今中外丰富的舞蹈主题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差异性较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其舞蹈欣赏能力的提升,达到美学层面的教学目的。
3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
由于传统幼师舞蹈创编教学仅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在整体课时安排中所占比例较少,导致学生无法将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创编相结合,制约了学生编曲能力的提升。当前,大部分学生所编曲目仅能将其称作简单、重复舞蹈动作的叠加与组合,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已成型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小部分改编,大多缺乏新颖性与表现性。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舞蹈床边不仅需要结合编曲者自身的舞蹈知识积累,同时还需从文学、美学及音乐艺术等层面去综合考究,对整体布景、道具进行灵活编排。舞蹈创编是一个将舞蹈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突破知识积累感性层面的重要方式。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舞蹈对象的方向去考虑,具体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状况,编排出幼儿能够接受,且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舞蹈。通常,学生舞蹈编曲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今后教学实践水平的关键。
4 推进教学形式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决定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针对大专幼师舞蹈教学而言,老师在授课形式方面,对于理论课程可以采取大课讲授的形式,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对于舞蹈实践课程,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小课讲授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另外,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老师需要转变传统基于“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形式,将新型的互动探究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运用于幼师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为日后的教育见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大专幼师舞蹈教育环境的变化,为了迎合新的时代背景的需求,老师也需要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重新整合教学思路,以新的社会背景作为调整策略的重要依据,推进舞蹈教学的革新与发展,全面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培养更多复合型的师专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幼珍.探索具有新时期幼师特色的舞蹈课程目标及实施办法[J].大舞台,2010,(7).
[2]程宏.幼师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3,(5).
[3]朱明明.湖北高师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D].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2013.
舞蹈编导论文篇10
【关键词】幼师生 舞蹈教学 有效性
【中***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3-02
1.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和舞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幼师生的教学中,舞蹈教学时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幼师学校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幼师生舞蹈教学的作用,如何提高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如何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都是幼师舞蹈教师研究和分析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师生舞蹈教学经验,依据幼师舞蹈教学规律,提出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2.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精选舞蹈教学内容,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的针对性
与舞蹈学校专业训练不同,幼师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幼师进行幼儿教育舞蹈职业训练,重点传授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及舞蹈专业基本技能。为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师生教学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幼师生舞蹈教师应精选符合幼师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包括舞蹈的种类、风格及技巧难度等。幼师生全部教学的思路应是:从学生对舞蹈感兴趣到增加舞蹈认识,从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到掌握舞蹈动作组合,从了解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到自行创编幼儿舞蹈。在舞蹈基础训练中,教师应主要训练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如身体的灵活、平衡、协调等感觉,附加腰腿技能的练习。在学生掌握舞蹈基本技巧后,教师应进行各种舞蹈组合的教学,如芭蕾、中国古典舞等,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为培养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夯实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教师可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如东北秧歌,进一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力,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夯实基础。[2]
2.2注重舞蹈实践教学,提高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2.2.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舞蹈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边向学生表演舞蹈示范动作,一边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舞蹈的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舞蹈动作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开展舞蹈观摩评价课,让一名学生表演舞蹈动作,请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并对该学生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学生在观摩评价时,教师要求学生不允许用简单的口头语表达动作,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评价,说出刚才那名学生舞蹈动作的错误之处,并通过动作讲解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使其他学生快速掌握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如,舞蹈教师运用小组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让每组的每位学生在组内进行试教,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其他同学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交流。这样,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镜面示范能力,并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舞蹈语言教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
2.2.2 创设见习和实习舞蹈实践机会
舞蹈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与幼儿园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到不同年龄和不同层级的班级见习,将舞蹈课堂上掌握的舞蹈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幼师生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在学生见习期间,让学生充分亲身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如何组织舞蹈活动的方式、如何表达积极的情感、如何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如何进行亲切的提问,如何鼓励与启发幼儿学习等各种实际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见习期间通过观摩学习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特殊的身心特点,更加明确幼师生舞蹈学习的任务及目标。在三年级学生实习时,舞蹈教师应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写出详实的教案,听取指导老师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年龄的幼儿舞蹈素材,记录幼儿园教师舞蹈教学的方法,学习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舞蹈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舞蹈活动,亲身体会舞蹈教师组织舞蹈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因此,幼师生通过见习和实习期间的观摩、实践和思考等方式,提高自己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能力。[1]
2.2.3 积极参加文艺会演和舞蹈比赛
为锻炼幼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舞蹈教师应带领幼师生积极参加班级文艺表演和学校文艺晚会,以及各种社会演出和舞蹈比赛等舞蹈活动,组织学生选材、排练及表演,并对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进行指导,巩固幼师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舞蹈知识,积攒幼师生实践舞蹈经验,增强幼师生的舞蹈实践能力。
2.3 开展分层合作教学,全面兼顾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幼师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专业基础,学习兴趣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对幼师生的舞蹈教学不能采用“一刀切”,实行同样的教学标准,应采用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和舞蹈技能水平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受过专业舞蹈系统学习且舞蹈技能高的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学生、从未接触舞蹈且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有些教师根据舞蹈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层次。还有些教师根据学生舞蹈能力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分层合作学习。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如对缺乏舞蹈基础的初学者,教师应主要教学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和兴趣。小组分层学习即可以使好学生“吃的饱”,也可以使差学生“吃的了”。[3]
2.4突出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2.4.1 学习编导理论
幼师生提高舞蹈创编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学好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因此,舞蹈教师要对幼师生开设舞蹈编导理论课,讲解舞蹈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掌握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舞蹈创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舞蹈理论,创编的重点是主干动作,创编的难点是舞蹈组合,创编的关键是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画面的感染力。
2.4.2 开设舞蹈创编课
幼儿舞蹈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舞蹈教师要创编精彩的幼儿舞蹈就必须清楚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生活习惯。创编者要具备很强的乐感,不仅要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解音乐的表现情感及艺术形象,需要学习舞台灯光与服装知识,在今后舞蹈创作中加以综合考虑,如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服装与动作表现的搭配等。[4]因此,幼师生舞蹈教学课程应安排舞蹈创编课,通过观摩舞蹈、模仿编排、重组动作、拓展内容、艺术鉴赏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熟知舞蹈编排的基础知识,如队形、造型、音乐、服装、灯光等知识,熟悉舞蹈编排的一般规律,了解舞蹈创编的基本特征,使幼师生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术,如集体舞和表演舞等,激发幼师生对舞蹈创编的热情与欲望。 [2] 3.结论
舞蹈教学是幼师生教学重要内容,对幼师生专业发展和今后幼儿舞蹈教学都及其重要。在幼师生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不断总结舞蹈的教学经验,探索有效的舞蹈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幼师生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调动他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力培养他们舞蹈创编的能力,提高他们舞蹈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茂清.培养幼师生幼儿园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2]张金华.论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