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1

【关键词】文化 音乐鉴赏 方***

现代意义上的音乐鉴赏理论应该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它包括了对音乐历史概况、音乐流派特征、作曲家艺术理念、生平、音乐作品鉴赏、分析与研究以及文化学、音乐美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学习和阐述。

本文拟从传统音乐鉴赏方***的现况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音乐文化定义、功能、属性、美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依存从属关系的论述,分析构成音乐鉴赏方法的深层构面和基础,达到有效地引导音乐鉴赏和提升相关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一、音乐鉴赏方***的现状与对策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理解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示或寄托的一种审美活动。

传统的音乐鉴赏理论通常有着较强的读者范围的指定性,如作为对一般公众群体的人文素养、音乐启蒙的一种普及、引导或提高,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相关课程的教材用书等。因而,这类文献资料大多是对音乐作品内容“案例式”的介绍,突出它的通俗性和知识性,运用文学手段,并结合一定的音响实例,来对构成材料介质特殊、信息传递“非具象性”的音乐艺术予以诠释,具有学习要求较低、感性大于理性、回避文化背景因素和缺乏专业深度等特征,以达到使人们加深对音乐艺术的了解、得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知识结构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因素”对音乐鉴赏所起到的深化作用与“约束”功能,注重音乐技术理论学习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辅支撑,强调艺术审美的意识形态基础,在相应的文化认知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上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这是高层次、高质量音乐鉴赏方法和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依托,如果仅仅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解式解说的方法来认识艺术作品,难免会肤浅。

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音乐鉴赏放置在多学科背景下,以音乐艺术及其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对作品实例的文化分析,在音乐鉴赏理论与其文化功能紧密结合的层面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学习思路及其品鉴方***,以达到提升鉴赏者人文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不失为在目前情况下相关方***的良好对策与方略。

二、对音乐鉴赏对象的再认识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音乐鉴赏的客体对象,是宏观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即音乐文化。音乐文化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在“大文化”背景下,在“精神亚文化”分支意义上对文化与“音乐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与判定,有别于通常“音乐”概念的涵义。其二是在“艺术文化”背景下,狭义上对“音乐”本体结构这一分类概念即对音乐自身若干基本属性的认定与释义。

音乐文化是文化的组织结构成分,是与历史和社会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的物化”和一定社会***治、经济的反映,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它随着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与历史、社会、哲学、思想、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等共同组成一个文化子系统,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及其价值功能,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音乐文化是一个集成性的概念,其发展受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这是在归根结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据此,当我们在提到音乐文化时,它必然是***治、历史、法律、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在彼此相互影响、作用后的复合体,在其所属的“大文化”背景基础上,兼而具备了“文化”释义中的所有基本属性与功能。

音乐与音乐文化是一个混淆在一起的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现象类别,音乐包括了***治、经济、历史、哲学、艺术、思想、审美、观念这些精神文化的属性,无论是否提及,这些内涵因素必定存在于音乐本体结构中,对音乐的生成基因、结构模式及其表现功能起背景性、导向性的影响与基础作用。此时,音乐成为文化的“物化”载体形式,是文化中的音乐,也是“音乐文化”中的音乐。因此,我们所说的音乐,在一定需求下,可能较多的是指音乐本体结构及其与之紧密相关的内容,但它的文化属性是与之俱来的,只要不是纯技术上对音乐的认知,任何音乐,尤其是在鉴赏和研究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必定都是“文化”的综合性表现。

三、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

既然音乐鉴赏的客体对象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单纯是一种个体性的艺术门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理解,音乐鉴赏的方***因而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是对欣赏与鉴赏方法的理解和程序过程等方面的深化。

鉴是分辨、区别、领略和借鉴,赏是赏析、赏识、欣赏和趣味。人是主体和主题,所鉴所赏之人之物是体。鉴赏是含有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审美态度。鉴赏和欣赏相比,多一鉴字,更有区分优劣好坏之别,更强调自身的分辨价值,而欣赏更侧重领略其美好之微妙,却少了批判并确认自我之意识。

人们对待艺术可以分欣赏、鉴赏、批评这三种基本的审美态度。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又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观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且深入下去,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形态陈述出来。

鉴赏音乐,指的是在—定的音乐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评鉴和赏析,并因此形成具有感性意义的音乐审美判断。音乐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音乐作品产生后又对时代、社会或者时尚产生影响。要切实了解音乐作品,获得更丰富的音乐审美能力,则还需要更深入的鉴赏音乐的方法来完善。①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历史与音乐文化,培养鉴赏者的音乐感知、审美、评价、判断能力,提高鉴赏者的音乐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表面上看,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在语义上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认真来看只是一字之差,可“鉴”却是更深一层的涵义。

音乐欣赏,更多的是从欣赏的角度,以愉快、美好、快乐的心情来体验一种事物,来感受音乐,并没有太多的理性思维上的学习、思索、判断与评价,只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体味和体验,是感性的接触,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审美过程。鉴赏就不同了,“鉴”字原属名词,指镜子;后词性变化为动词,转意指明察、借鉴等。使用镜子是为了比照美丑、明察良莠,然后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做出判断、选择,最后给予评价和修正,这是一个理性多于感性的审美过程,换言之,音乐鉴赏也恰恰需要经过这样的审美过程。

如果说音乐欣赏是第一次的总体视听,音乐鉴赏则是欣赏后可以进入的第二个环节——更深一层的认识与学习。因此,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而鉴赏则是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从定义来看,很明显欣赏和鉴赏是在两个层次上,如果将音乐欣赏看成一片海,那欣赏就是浅海,而鉴赏就是深海。用比较文学的语言来说,鉴赏其实就是欣赏的升华,而欣赏就是鉴赏的根基。单靠知觉和感性的欣赏,决不能得到音乐的真谛,即使音乐激动了你的感情,也不算了解音乐,应该再进一步,努力向理智的路上去寻求乐曲的奥妙,因为高深的音乐是万万离不开理智的。

但是,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的本质具有相通、同构和统一性特征,并非两个对立相异的概念范畴,可以认为是对音乐感知、理解、分析和研究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在很多情况下,音乐欣赏就是音乐鉴赏,两者是在不同主观条件下,对音乐艺术感知的需求预期之间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任何一种欣赏方式都不是孤立的、唯一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欣赏者等诸多因素都会对音乐欣赏的方式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有可能不同欣赏方式所获得的不同的感受在个人的具体欣赏活动中得到综合性的实现。

四、音乐鉴赏的理性层次

理性的欣赏是更高一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欣赏者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从理性的高度(诸如作品产生的历史与时代、作者的哲学理念与思想状况、创作起因或动机以及作品的形式结构等)进一步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这是最后完成音乐欣赏、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的阶段。

由于音乐音响的感性形式与人的心理活动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它能够通过联想,与以具有较为明确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情感产生联系,因此,这就使得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介入了一定的理性因素。贝多芬说过:“我希望人们用理性的耳朵来欣赏我的音乐。”要想对音乐有深层次的了解,就必须进入到理智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就是要从节奏、节拍、和声、调式、曲式、体裁等更专业、更理性的方面去分析作品。

因此,在理性的欣赏阶段,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乃至作者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都有较丰富和准确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不仅对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有较为敏锐的感受,而且对作品的形式、曲作者的创作意***和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有些欣赏者希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从观念层次上去把握音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这就需要通过概念和逻辑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与音乐作品相关事项的考察和了解,深入探寻一切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强化情感体验,增强理解的深度。

我们是用耳朵听音乐的,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用耳朵来欣赏音乐,只有大脑和心灵才能真正聆听和欣赏音乐。所以,充实大脑理性的判断力和心灵丰富细腻的感情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试想一个空洞的大脑和乏味的心灵,即使再加上一个比他人灵敏一百倍的耳朵,也难以欣赏很多的音乐。

尽管理性的音乐欣赏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较为高级的欣赏方式,但是,要注意避免欣赏者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牵强附会和误读,毕竟音乐不是由概念而是由感性音响构成的,音乐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觉感受基础之上,理解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感受。

总之,音乐欣赏活动及其感性体验是极其复杂的,各种欣赏方式、各种感性体验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音乐艺术的丰富性造成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性,音乐欣赏方式的多样性又进一步促进了音乐艺术的丰富性,这正体现出人类审美意识的多样性。②

结语

音乐艺术不是单纯受其自身制约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与社会形形的文化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文化现象,脱离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揭示其运行规律和本质特征,往往事倍功半。因而,科学的方***是音乐鉴赏获得实践效益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对音乐鉴赏的特点、个性特征和具体方式予以阐释和论述,才能达到以飨读者的目的。

注释:

①朱英萍.音乐鉴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2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审美;接受美学;音乐分析;解构主义;音乐技术

音乐是一种依靠听觉来感知的时间艺术,古今中外的理论对音乐创作、表演关注的同时,也对“音乐欣赏”的理论诠释所重视,有人还将这一诠释视为“三度性创造的艺术”[1],以此来和创作、表演的一、二度创造艺术相提并论。中国远古的“高山流水觅知音”、西方音乐中阿门达对贝多芬《f大调弦乐四重奏》中“情人离别”的感受等故事,都说明欣赏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钱仁康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寻觅知音的重要组成环节,它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沟通音乐信息、发挥主观能动的审美作用、判断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接受感心动耳和荡气回肠的艺术享受,把音乐欣赏引导纳入寻求音乐美感的快意中[2]。李宝杰主编的《音乐鉴赏》(下文简称《李鉴》)就具有钱先生所言及的探索,它是在理论探索之中应时代之需进行的学科理论建构。

一、继承传统 推动学科

撰写“音乐欣赏”类书籍的传统不仅在国外盛行,在中国也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文人在品乐中留下了精彩文献,老庄的“大音希声”、孔子的“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赏乐格言已为世人所熟知。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专业音乐理论的传入,中国的“音乐欣赏”领域进入新的境界,黄自的《音乐的欣赏》(1929)等系列著述的诞生就是早期的代表[3]。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音乐欣赏领域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海文艺出版社组编的《音乐欣赏手册》(1981)内容丰富、文笔活泼、实事求是、编排新颖[4],钱仁康的《音乐欣赏讲话》(1982,1991年又出续编)注重知识理论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内容形式与辩证关系自然地结合、知识介绍与审美认识、艺术想象启发相结合[5],孙继南的《中外名曲欣赏》(1985)通过通俗的笔调、深入浅出的介绍,喜闻乐见地评介了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和艺术流派音乐名家的声乐、器乐作品(见赵沨序言),杨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系列(1991)等,将中国在“音乐欣赏”领域的探索逐步引向纵深。

近年来,“音乐欣赏”类的著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江明惇)、《世界名曲与cd指南》(杨雁堤)、《中外名曲欣赏》(邹燕凌)、《中外名曲50首欣赏》(张鸿玮)、《中外音乐名作欣赏》(张志***)、《中外名曲欣赏指南》(宋申)、《中外名曲100首欣赏》(杨惠芬)、《中外名曲赏析》(王盛昌)、《中外音乐名作欣赏》(冯步岭)、《音乐名作赏析》(张文元)、《中外经典音乐欣赏》(周世斌)、《音乐名家名曲•中国篇》(王安国)、《中外音乐名作选析:1. 2.3》(王少华)、《中外音乐名作赏析》(朱之谦)、《中西名曲欣赏》(关伯基)、《声乐作品欣赏》(武兰平)、《世界名曲赏析》(李虻)、《音乐欣赏》(张旭)、《中外名曲赏析》(茅原)、《外国音乐欣赏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编)、《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湖南文艺出版社编)、《交响音乐名作鉴赏》(胡企平)……另外,以辞典形式对中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评介的还有缪天瑞的《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罗传开的《外国名曲欣赏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罗忠镕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林逸聪的《音乐圣经》(三卷本,华夏出版社1999、2000)等,著述虽然繁多但良莠不齐,比如:有人对《现代音乐欣赏辞典》所做贡献的高度赞扬[6],而有人认为《音乐圣经》是“快餐时代的低劣出版物”[7],《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是“一本谬误百出放胆抄袭的教材”[8]。而在期刊的研究文章方面,据笔者统计,从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见诸于刊物的“音乐欣赏”类的论文就有6千余篇,是所有音乐研究中最为兴盛的领域。这些论文有涉及到具体作品欣赏的,有以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角度予以解析的,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一方面表明“作品欣赏”在音乐传播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必将促使人们去深思“音乐欣赏”应具有学科化建构的意识。否则,欣赏类著作的撰写必将停留在重复的层面上,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大众对音乐文化传播的渴望与需求。《李鉴》的出版可说是应时代之需进行的较好学理探索的成果之一,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规划教材,集合了音乐院校和综合院校“音乐欣赏”的一线授课教师,把编者们多年来对该领域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整合,编写中表现出“教材”所需要的普适性、进阶性的特点从而展现出较强的个性特色。它按照课堂教学的规律来分类不同专题,每个专题又“有史有论”、“有个案有线索”。它以音乐体裁的专题史发展为形式,将散性的个案鉴赏整合为可供学科化教学实施的艺术专题。书中内容既有宏观历史线索的勾勒,又有微观作品的音乐内涵解读,尤其注意了选修课的广宏涵盖面和对象的特殊性,其施教对象并非只考虑到音乐专业学生,文科诸专业甚至工科院校也是其涵容的对象。这些教材化的建构特点是李宝杰、冯立斌、齐宜婷、唐继凯、夏艳洲、王青等编者深入认识“音乐欣赏”既往学术成果,整合优化其精要,是在新时期的学科化发展理念下所做出的探索。这一探索既有教学讲解中的历史性价值评判,又有学科视野下的进阶性、整体性、艺术性,还依据学科发展特点注重了学术规范的要求。这一探索把音乐技能培养与情感心理引导相结合,在音乐耳朵感染中接受文化、历史与生命律动的音韵美。它以既往“音乐欣赏”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以学科教学实践所需要的规律进行整合、优化,从其论述线索中可以看出它对“音乐欣赏”学科建构的推动性贡献。

二、观念新颖 构思精巧

拓展阅读视野和促进音乐文化发展是《李鉴》在编写观念上给读者的印象之一,而以音乐体裁为艺术单元、以历史纵横向的音乐学理比较是其构思上给人的特色之处。其构思的精巧在于不同于以往个案解读,而是以专题历史沿革为导引的论述线索,这就涵盖了学术极为丰富的信息,还以“延伸”阅读的补充方式扩展其正文之外的内容,使个案解读的鉴赏中增添了宏观的学科涵容广博。而这些观念和构思又是为其欣赏的专业课程化教学服务的,它不同于以“单曲介绍”为形式的、辞典式的“音乐欣赏”著述。

从观念上看,《李鉴》从影响爱乐者审美情趣的深层机理出发,进行音乐欣赏表现方式的挖掘,对音乐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进行了技术性的解读。它体现了音乐欣赏在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上的实践[9],注重音乐作品的技术信息解构,注重对象的艺术品格剖析,尤其以爱乐者的知识建构为技术解析对象,以雅俗共赏的叙事方式展开其逻辑层次。

《李鉴》既有整体编写的统一性控制,亦有个案性格化的叙事展开。这种控制与展开都是编写团队深入理解既往音乐欣赏领域的优点而作出的学科化建构。如“管弦乐”部分,编写者将其分为以序曲、组曲等形式的“管弦乐”和以多曲哲理联缀的“交响乐”,这一区分既有传统的习惯又有学理的技术细分,体现出明确的整体与个体关系。在欣赏导引部分,编者以交响乐历史发展为宏观线索梳理,给读者建构起观念上的初步印象,从词意、乐意、乐史的层面为读者建立起了交响乐这一体裁的学理知识,这为后续的“名曲”技术层面的解读铺垫了基础。在《艾格蒙特序曲》个案的技术解读中,编写者以歌剧的戏剧结构为基础而将音乐结构的发展置于主题思想的层次剖析之中。这种个案的叙事在宏观的知识导引下逐步引申展开,将贝多芬作品中特有的“英雄性”乐意及其思想逐层渲染。这种编写观念和构思是着眼于学科教学的实际,立足于学生乐思的接受实践过程,由此彰显出《李鉴》编写的特色。

  三、体例独特 结构清晰

体例的创新是《李鉴》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其体例以“艺术歌曲”、“器乐独奏”、“歌剧”、“室内乐”、“管弦乐”等体裁为结构单元,以中外音乐经典作品为个案内容为叙述逻辑,将各体裁的历史和技术特点娓娓道来。而每一部分又细分为多节,分述不同内容的代表作。这样的论述方式除了给人以体例独特而有别于以往的“音乐欣赏”,还在结构上以层层递进的展开给人以线索清晰之感,而章节式的体例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延伸的推荐曲目又有了“课外作业”的意味。每章的“欣赏导引”除了给人以体裁专题史的知识铺垫外,还给教学过程的导入注进了理性逻辑。

以国民音乐素质的培养、音乐审美接受的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看,《李鉴》从每部作品的作者、背景、戏剧结构等方面来层层推进,将普通音乐课程新标准、艺术课程实施规律予以“音乐欣赏”化的贯彻。这一强调音乐审美来推行新时期乐教核心的方式,使《李鉴》的体例具有了宏观学科视野下的具体课案实践的探索意味,这与音乐欣赏的学科发展背景是相合的,体现出欣赏的目的、内容、过程乃至逻辑这些新时期对音乐欣赏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10]。

如《李鉴》中的“艺术歌曲”,它以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为“欣赏导引”,以“德奥”、“意大利”、“法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别为结构单元,对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进行了鉴赏。编者以艺术歌曲发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历史进程中的不同国家各领风骚的艺术歌曲鉴赏为突破口,将作品进行技术解析,并结合歌词意蕴对其抒情性特质进行了阐释。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看,《李鉴》中的艺术歌曲叙论结合、层层展开、灵活多变地将教学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呈现出来。这种体例和结构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步骤推进,也符合不同教学单元的个性展开。其思路之清晰、叙事之独特是《李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四、阐释精到 引领乐品

音乐欣赏是一种在娱乐基础上的深刻社会素质建构的有效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还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既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又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力量[11]。一部优秀的“音乐欣赏”论著就是社会审美引导的美丽风景。要达到引领思想风尚的艺术效果,光依靠作品的视听还无法达到准确表意的目的,其中精到的欣赏理论阐释是必不可少的。

《李鉴》的阐释精到首先表现在每章的标题上,如:“乘着歌声的翅膀”——抒情歌曲、“魔鬼的颤音”——器乐独奏、“今夜无人入睡”——歌剧精粹、“如歌的行板”——室内乐等。这些标题多以各体裁的经典作品为指代,使标题的指向性意***明了,直达乐意,文风活泼,加强了“娱乐性”阅读的情趣。

阐释的语言风格也是《李鉴》阐释美学的表现形态之一。如:对江文也的《台湾舞曲》 的论述,编者引论到:

20世纪早期是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发生碰撞的特殊阶段,由于多变的局势动荡,致使一些较早踏上现代音乐之路,在那个时代华人音乐家阵营中并不多见的,本该成长为世界级的作曲家,或者说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世界影响的作曲家,却过早地断送了艺术生命,留下了永久的遗憾。这就是本节所要介绍的台湾籍作曲家江文也的艺术道路及其惊世之作交响诗《台湾舞曲》(《李鉴》第191页)。

这段引论以简略的笔墨将《台湾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成就精要地呈现出来,其后,论述以“追随世界音乐潮流,追求奇特的形式结构,探求新的音响”为作品技术阐释中心,将这一创作阶段中的江文也的曲作特色呈现开来。阐释中,编者以结构内容的逐层表达为逻辑层次,如在乐曲的开始处所鉴赏的内容,它解析出《台湾舞曲》的“有意打乱旋律节奏的轻重关系”的特色,并就此延展出乐曲整体性的节奏形态特质;又以回旋曲几个插部的节奏和旋律形态特征,来说明乐曲中所运用的印象派手法的娴熟,表达了作曲家深情款款的故土情怀、对民间音乐的主动发展以及对管弦乐创作的技术和思想。这种以技术解读为中心,以作品特色和思想的呈现为延展,以结构层次的挖掘为逻辑线索,《李鉴》的阐释可谓精到。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艺术接受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带有主观能动性和批判精神的再创造活动。[12]而音乐欣赏是要在音乐形式内容的解读中寻求的思想的启迪和升华,把音乐作品描绘的意境与欣赏者的情感触动相对应[13],遵循创造美和接受美的规律是音乐欣赏阐释的基本准则,只有精到的乐意阐释才会触动品评音乐的美感境界。《李鉴》的阐释中注意了乐意内涵的直观性表达,如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合唱》的阐释中,《李鉴》从音乐主题的造型分析入手,结合启蒙主义的思想背景,将席勒的诗意和贝多芬的乐意进行了对照直至解读,展示出作品中“欢乐”的思想主旨,使听乐者感受到作品中崇高、雄伟、博大和恢宏的乐境,从而感染聆听者的思想,在忘我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精神的提升(《李鉴》第200页)。从这些阐释可以看出《李鉴》中的鉴乐思想,其主旨和终极目的是为接受对象精神境界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文中立意可见一斑。

《李鉴》其它方面的特点还有很多,如:谱例遴选适当、文笔流畅活泼、论述由浅入深、***文并茂等。这些特点都将使其“音乐欣赏”的诠释具有学科化、学术化、艺术化和可读性特色,必将使读者更能从中感受音乐欣赏的理论价值和艺术美育贡献。

当然,作为初尝音乐欣赏新形式的学科化实践,《李鉴》也并非完美无瑕。比如:从总体上看,它在细致展示音乐作品创作过程的同时,导致其背景知识部分的展开过于繁琐,这一“喧宾夺主”的“展开”影响了所要进行的技术解读等主体部分的展开;从局部来看,编者将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门德尔松的《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为室内乐的体裁,这显然不适合编者对室内乐体裁的界定;而局部比例失衡也限制了某些体裁解读的正常展开,如对音乐剧部分的阐释,《李鉴》只用了《演艺船》之“老人河”、《猫》之“回忆”、《音乐之声》之“孤独的牧羊人”三曲具有片面性无法全面展现处于“朝阳产业”发展态势中的音乐剧艺术的音乐风采。这些欠缺如能在将来的修订中予以调整和完善,可能会使《李鉴》走进更多的教学课堂,并为更多的赏乐者所喜欢。

参考文献:

[1]赵沨.中外音乐欣赏-序[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

[2]钱仁康.中国音乐欣赏丛书-总序[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2-3.

[3]冯长春.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本质探微[j].中国音乐学,2000(3).

[4]晓耿. 简评《音乐欣赏手册》[j]. 人民音乐, 1982,(11).

[5]沈念慈.寓深于浅 博约相照——简评钱仁康的《音乐欣赏讲话》[j].人民音乐,1985(8).

[6]***亚.世界现代音乐的投影——《现代音乐欣赏辞典》简介[j].中国音乐学,1998 (1). 汪申申.全方位了解现代音乐的良师益友——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j].人民音乐,1998 (2).

[7]刘诗嵘.误人子弟的“圣经”[j].人民音乐,1996(6).

[8]刘国杰.一本谬误百出放胆抄袭的教材——评《中国民族音乐欣赏》[j].中国音乐,1992 (4).

[9]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1 (3).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3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学;审美内涵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7-01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更改,使得“审美教育”日渐成为了音乐教育的核心,高中音乐课的实施和安排也是围绕着审美教育而展开的。而占据高中音乐课堂重大部分的音乐鉴赏的教学中也至始至终坚守着这一原则。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国度乐曲的鉴赏,使得他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得学生更加的热爱音乐艺术,并最终能在感受音乐魅力、理解音乐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撑才更具科学性,音乐教育中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更是需要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有在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使得我们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把理论诉诸于实践的教学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进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步入正轨。现代教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音乐鉴赏课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步伐,也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审美教育呼吁下的大的艺术教育环境也使得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显得更为单一,模式更为陈旧。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此时似乎更为迫切的受到呼吁。将审美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由表及里地渗透到音乐的本质中去,通过诸种音乐教学的手段探究学生的审美心理、了解学生的审美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成为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在相对尊重学生审美取向,整体遵循和把握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在教师不断的教学改革中,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内涵探析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彻实施这一基本理念,就要求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在课程的设置、安排和进行中就要把感受音乐美、理解音乐美最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美的教育氛围中便得以培养和提高。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内涵

情感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体现着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它具有一定的***性和特殊性,在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感得以抒发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美”,“美”可以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它对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映射可以使人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热衷于发现美、追求美。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给人的灵魂以活力。”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它富有着情感的力量,相对其他艺术而言,更适合作表情达意的载体。音乐鉴赏是建立在学生听觉感知的基础之上,借助学生以往的审美体验的情感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感受音乐美的一种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受、理解并判断、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审美感受和教学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欣赏和鉴赏虽一字之差,但却有着质的不同,欣赏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体会美好的事物,而鉴赏则有着对比、判断和结合理论性思考的目的性的欣赏。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释他们的区别,欣赏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欣赏的飞跃。

(二)教材中的审美要素

高中音乐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涵盖了诸多的形式、体裁、风格、流派等,中国民族音乐、欧美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单单就体裁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中便涵盖了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合唱、交响曲、浪漫曲、奏鸣曲、清唱剧、套曲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设置为高中生的审美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和基础。除了学生的认真学习外,也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授课经验和业务能力去更好的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要素,要具备高的学识、美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气质。将自我学识和教材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为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带来越多越多的审美共鸣、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和发展审美价值观,力争在我们的教育下使每个高中生都成为具有高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人。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4

【关键词】文化视角 音乐鉴赏 方法

【中***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02-01

前言

音乐,能给人心灵以慰藉,一经音乐的熏陶,整个人生都会经历不一样的历程,像是脱胎换骨一般,当然,前提是必须懂得欣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音乐鉴赏能力是其关键所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采取有效的音乐鉴赏方法也是鉴赏音乐所必须掌握的。音乐鉴赏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对音乐派别、作品的理念以及音乐家作曲时的历史背景、生活状况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鉴赏,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同时,进行音乐鉴赏需要将当代的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任何领域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当代文化的影响和指导,文化发展影响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对音乐鉴赏犯法探讨势必离不开对文化的剖析,否则音乐鉴赏也只泛泛其谈。

一、音乐与音乐文化的关系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它是对人的审美,音乐内涵的理解,当代***治、经济等精神文化属性折射出来的艺术,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对音乐的结构、生成以及所要表现出来的功能产生导向性的作用,所以,音乐其实是在各种文化中催生,但是同样自行形成了一种文化,即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的艺术背景下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当处在“大文化”的艺术背景下,音乐文化是对“精神亚文化”的结构与关系的阐述;当处在“艺术文化”的艺术背景下,音乐文化是音乐本身的结构及其所附带的各种精神文化属性的认同及定义。

音乐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与历史文化共同适应所生成的产物,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的反映,在基于物质文化而形成的人类所特有的具有意识形态从而催生的产物。音乐文化又反作用于音乐,对音乐具有指导和作用,音乐并非与生俱来,但是很多地方受音乐文化的影响,似乎天生就带有音乐细胞,其实不然,音乐文化对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音乐是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载体,而音乐文化又要从音乐中不断得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想对音乐有独特的见解以及培养音乐鉴赏能力,首先就应该从文化的视角来领悟音乐,脱离了音乐文化,音乐将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样,脱离了音乐,音乐文化也无法得到青睐和传播。

二、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与传统音乐鉴赏的区别

1.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更加重视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注重感受音乐及其文化的意境,在欣赏过程中比较重视鉴赏人的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包括个人素养以及鉴赏水平等。除此之外,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提倡开放化的心态去感受音乐中体现的各种心情,不必拘泥于实际理论,因此才能切身感受到作者在音乐中灌输的生活感受及创作理念,创作者也能根据这种开放的鉴赏方法去进行创作,将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转化为音乐素材,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音乐创作。传统音乐鉴赏最注重的是对鉴赏的理论的学习,从而死板的嵌入鉴赏过程,束缚了音乐的自由发展,影响了音乐原有的生活体验以及感情渲染的发挥,忽视了对鉴赏者或者欣赏者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音乐鉴赏的发展,束缚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国外与国内音乐的交融发展。

2.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更加强调音乐创作的多样性

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更加体现鉴赏视野的开阔性以及音乐形式的丰富,注重将国内外的音乐融合起来,从而使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强调对音乐创作的多样性,使音乐源源不断保持活力,促进创作更多符合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音乐。与此同时,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将音乐融入到音乐文化当中,在音乐鉴赏的过程当中注重将音乐的感知与音乐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作为鉴赏的因素,为音乐增添生动活泼的气息。传统音乐鉴赏从对鉴赏思想上而言,鉴赏思维处于落后封闭状态,因此对新形式的创作或者创新的音乐表现持反对的态度,扼杀了音乐的多样性创作,无法从中汲取经验及教训。同时,传统音乐鉴赏既反对将世界音乐融合到本民族音乐当中又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着重发展,导致音乐发展领域停滞不前,音乐文化也因此备受打击。

三、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方法

1.把握音乐鉴赏相关要素

将音乐鉴赏水平推到一定高度的前提就是鉴赏者熟练的掌握音乐鉴赏的相关要素,这是决定能否科学鉴赏的关键。首先,对音乐创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以及作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音乐习惯以及音乐惯于表达的理念进行详细的了解,不同的音乐创作者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相同的鉴赏方法进行鉴赏,只有因人而异,在鉴赏一段音乐时首先对创作者进行了解,只有如此,音乐鉴赏才能更进一步发展;其次,鉴赏者可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音调、音色等细节分析创作者在创作阶段的心境及其创作该音乐想达到的目的,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去聆听音乐,从而更好的进行鉴赏。

2.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音乐鉴赏当中

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以鉴赏者作为主体,在鉴赏过程中,通过音乐使内心产生的涟漪,再经过思想的洗涤最后内心生出对音乐的赏析及评价的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整个过程当中,对音乐的鉴赏程度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完全依托鉴赏者自身对音乐的领悟及见解,它需要鉴赏者不断联想,甚至可以说是浮想联翩,去挖掘创作者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因此,鉴赏者具备创造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能更好的帮助鉴赏者摸索到音乐创作者想表达的所有想法,从而更科学的进行鉴赏,促使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并不只是一门***的艺术,它受到许多因素的推动和制约,尤其是音乐文化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和方法。音乐文化与音乐不可分割,早已成为一个整体;音乐鉴赏能力是决定音乐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鉴赏者要不断约束自身,不断灌输科学合理的理念,采用合适的鉴赏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音乐、音乐文化及各个精神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5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课程 有效 教学方法

0 引言

音乐鉴赏的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感知音乐来理解和赏析音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感悟音乐魅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从国内许多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热情不高,也很难让学生融入到音乐鉴赏课堂之中,因此想改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效果,就应该研究和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1调动起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

高中学生面对的升学压力较大,因此通常对主修课程十分的重视,而对于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视不足,将其作为放松课,简单的听听音乐放松休闲而已。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去就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验到音乐鉴赏的成功,才能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对音乐鉴赏学习的兴趣。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例如,可以在每次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前十分钟安排学生自由的介绍一部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风格不限,只要音乐内容符合积极向上的原则即可。还可以安排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赏析。这样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寻找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音乐作品,并在选取和鉴赏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一些所需的音乐知识。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鉴赏氛围和环境

教师授课时,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音乐鉴赏氛围,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和接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美。这种氛围具有多重的内涵,可想、可听、可动、可看,这种氛围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音乐熏陶,全身心的浸染在音乐的氛围之中。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环境的布置时,应该力求保证整洁、雅致,点缀一些同音乐教学相关的***画作品或著名音乐家的画像照片等;利用课下、课间等时间,通过广播播放优秀音乐作品以及世界名曲;通过教室的电视或多媒体设备定期播放音乐鉴赏讲座;在学校宣传栏、教室黑板报中张贴音乐文化相关的***片和文章;定期举办歌咏比赛或其他集体文艺活动,让高中生在充满音乐艺术气息的校园中享受艺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素质培养,培养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3利用情感体验法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源于声音的艺术。体验法需要教师着力去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敏锐听觉,并巧妙地带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自身对于音乐的感受、想象以及理解,在脑海里再现音乐作品的形象。如当欣赏到柔和而又流畅的小提琴乐曲时,在学生脑海里能够浮现出清澈流淌的小溪的画面;当欣赏到婉转而又悠扬的竹笛声,能在脑海里浮现出青翠山谷的画面。就目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程内容来说,中国京剧部分的教学通常是相对枯燥和困难的授课内容,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尤为重要,应该优选精彩、优美的唱段,唱段剧情要丰富充实,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京剧中的“唱、念、做、打”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随着课堂教学的节奏,伴着录像学唱,这样才能活跃起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的接受京剧这种艺术形式。

4多层次的挖掘音乐作品内的丰富情感内涵

音乐不仅仅是基于听觉的艺术形式,更是基于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作品中通常都有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场景设计,描绘出了丰富精彩的人生历程,美妙多姿的外部世界,对音乐作品的处理分析时,应该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准确到位的分析出来,领悟出创作者细致入微的情感流露、声情并茂的情感表达。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不能单纯的聆听音乐,或者简单的重复演唱,空洞乏味讲解等,应该仔细分析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从乐曲的旋律、节奏、声调、力度、音色等方面认真的剖析和比较,并结合音乐家的个人经历、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创作时代的曲调风格和作品形式等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作品内的情感因素,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不同的学生身上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认识有所差异,音乐作品本身也存在着其创作情感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高中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的现状,帮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理解音乐中蕴含的内部情感。学生只有从本质上理解和认识了创作者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才更容易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更容易让学生同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该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应用鉴赏氛围,在这种浓厚的音乐艺术气息的熏陶和感染下,学生才能更加自然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取和优化课程内容,要切实做到关心爱护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起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爱好,鼓励学生对于音乐创作的热情。师生间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程度不断加深,将会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苟蕾蕾.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J]. 新课程学习(中). 2011(02)

[2] 裴晓霞.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 教育革新. 2010(08)

[3] 黄林丽.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J]. 成才之路. 2010(11)

[4] 刘依依.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 北方音乐. 2010(01)

[5] 田兆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浅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3)

[6] 姜海蓉.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体验教学模式探究[J]. 艺海. 2011(10)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6

【关键词】音乐鉴赏;感知能力;想象力

中***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74-01

音乐鉴赏既是一项艺术欣赏活动,同时也是艺术学习活动,通过音乐鉴赏过程,人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中所描述的情景,感知到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同时,还能够从音乐鉴赏过程中不断学习到音乐表达的知识,进而更加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一、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感知音乐魅力的重要前提,如果缺乏音乐素养,那么再好的音乐也难以被发掘和欣赏。因此,要想感知音乐的魅力,就需要提升音乐素养,而音乐鉴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首先,从音乐鉴赏中提升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进行长时间的音乐鉴赏训练,能够使听众分辨出音乐中的各种乐器以及其在整个音乐中发挥的作用,进而为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从音乐鉴赏中提升音乐的记忆能力。很多人存在着不能高效记忆音乐的状况,这是因为其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功底不高、不够认真以及欣赏次数较少等,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提升对音乐的分辨能力,进而提升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在记忆的基础之上获得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学会感受音乐创造者描述的情境

只有充分感受到音乐创作者描述的情境,才能够真正欣赏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我们需要从音乐鉴赏中学会感受音乐创造者描述的情境。首先,通过感知创作者在音乐中描述的景色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很多伟大的音乐作品中,创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境真实地描述出来,而我们进行音乐欣赏,就是要对作者描述到的情境进行分辨和还原,感受到作者描述的情境。只有如此,才称得上“鉴赏”音乐,而非单纯地听音乐。要想感知作者在音乐中描述的景色,不仅要求自己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分辨出来音乐表达的景色,同时还要求鉴赏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和感受各种不同的景色,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在描述和还原真实情景上的功力,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其次,通过感知创作者在音乐中抒发的感情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者时所表达的感情是音乐创造的核心,能够使听众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同时也能够使听众产生共鸣,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因此,听众需要根据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快慢、乐器的运用、音调的转换等来充分体会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最终促使自己充分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音乐创造者所抒发的感情,体验音乐的震撼力。

三、在音乐鉴赏中做到与创作者灵魂相通

与音乐创造者灵魂相通是音乐鉴赏者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充分体现,因此,鉴赏者需要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做到与创作者灵魂相通。在音乐鉴赏中做到与创作者灵魂相通需要鉴赏者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需要鉴赏者拥有直接或者间接的相似经验,只有如此,鉴赏者才有可能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相通。其次,鉴赏者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这样其才能够体会到创作者描述的感情,才能够在作品各个乐章的烘托之中抓住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主题。在这两个前提之下,音乐鉴赏者才能够与创作者灵魂相通,产生共鸣。

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够让鉴赏者了解创作者对音乐内容的诠释过程,而充分发挥创造力则是要求鉴赏者能够对欣赏到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这样,音乐对于鉴赏者来讲就更加独一无二,就成为了“创造者创造出来表达鉴赏者感情”的东西,音乐作品对于鉴赏者的意义就更加特别。因此,鉴赏者在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原音乐本质,同时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音乐对于自己来讲更加具有相通性,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音乐中描述到的内容,体悟到音乐中抒发的感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活动能够提升人们的音乐素养,而人们音乐素养提升之后,又能够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活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音乐鉴赏活动,充分发挥音乐鉴赏活动的作用,从而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充分提升音乐素养,提升自己对于音乐魅力的感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霞.论在音乐鉴赏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0.

[2]梁兆芬.论音乐鉴赏中音响感知的审美获得[J].大家,2010.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7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音乐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

音乐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

2.提高备课质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大量的中西音乐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都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演导入法、律动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电影导入法等。

2.多种鉴赏法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在音乐鉴赏中如果一味的为鉴赏而鉴赏,容易使其感觉乏味而失去兴趣。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应选择合理的鉴赏法。常用的鉴赏法有:比较法、体验法、演示法、探索法、表达法、强化法、联想法等。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涉及的知识面宽而广。需要大量声像资料,这个特点就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听书上的曲子,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音乐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音乐”概念还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音乐课就是随便唱几首歌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音乐课开设的也不充足,学生对许多基本的音乐理论概念、术语、作品都不了解。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欣赏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聆听、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 音乐鉴赏 教学 建议

音乐鉴赏是音乐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是高校选修课中开设最多的课程,如何利用这门课程去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艺术的能力正是音乐教育者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当今社会中,我国教育方针中“美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而在艺术教育的教育体系中,音乐鉴赏课被认为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的一门普及课程,音乐能够推动人们的身心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够有助于人们的创造能力,高校中的音乐鉴赏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很多高校里面,音乐鉴赏课已经被列为所有学音乐专业生的必修课程,非专业学生的选修科目。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种感受事物的方式和能力,学习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对于现阶段各大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积极性不高、甚至感觉内容枯燥、乏味,所以对现阶段的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显得很重要。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音乐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智力的发展,这点是有科学依据的,音乐的作用是全世界人们所公认的,它能够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开设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包括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音乐的发展历程等,还涉及到文学、历史、美术、地理等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欣赏并评价一部作品,培养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能够培养出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培养出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也是日常需要,因为音乐鉴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的一种文化方式,学习了音乐鉴赏课,能够加强学生们的与人交流的能力,更好地去满足生活的需要。

音乐鉴赏课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音乐是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反观社会,体会到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够更好去适应这个社会。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各个高校里面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课外选修课,所以整个学校对其的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是选取一段中外的乐曲作为整个课堂的讲解内容,让学们只是生硬的去接受经典音乐,教师们在授课时仅仅考虑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并没有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上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的内容单调枯燥一直以来就是各大高校音乐鉴赏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音乐鉴赏有着与其他科目本质上的区别,它需要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每个器官去接受新知识,教师们的上课内容就决定了学生们的听课效率,现在大部分教师的采用欧洲古典音乐来进行教学活动,其他地区的特色音乐却涉及比较少,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禁锢了学生们的视野。

高校的音乐鉴赏还存在着另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单一,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们先给学生们对即将要聆听的音乐做一个基本的介绍,然后运用多媒体将乐曲进行播放,往往教师在学生们听完之后也没有很好地去进一步讲解音乐作品,导致学生们根本没有培养出很好的音乐素养。

教学设施的缺乏也是目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音乐鉴赏课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通常很难将每一件音乐器件的真实地展现给每位学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去讲解每件乐器的性能、构造以及所表现的风格性能,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缺少对这些乐器的感性的认识,学生们不能够通过音色准确的去判断乐器的种类,所以达不到音乐鉴赏课的收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和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自从***将这门课程设为教学课程以来,虽然我国的很多高校的不同情况的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真实的课堂效果却不如预期的好,有些学院人为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音乐社团就可以代替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开设。

三、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首先各个高校应该明确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讲究技艺方法,还要融合哲学、美学、文学和历史等艺术理论,通过展现中外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提升其自身对音乐的品味、品鉴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开拓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教师们应该及时的更新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下节课的上课内容,教师们挑选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中外作品,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民主轻松,更加的有利于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教师们可以选择我国近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进行鉴赏,体会出我国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本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国外比较流行的DBME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创作、历史、美学等角度去评价一部音乐作品,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很多角度去研究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音乐洞察力,促进学生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去拓展音乐教学渠道,在整个校园产生浓厚的音乐氛围,只有学生们处于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够更好的去吸收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春林.浅谈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9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因为起步晚、没有规范教材、不受重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音乐艺术,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了。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谈人文视野下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改革,力***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艺术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与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人文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人文视野;音乐鉴赏课;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14501

《乐记》云:“审乐以知***,而治道备矣。”音乐,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浓缩,不仅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还能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完善人格魅力。因此,中国古代一直都很重视音乐的人文教育作用,著名教育家荀子就曾讲过,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遗憾的是,我国的现代教育反而对音乐的人文教育的重视不足。直到1996年国家***下发了文件《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后,音乐鉴赏课才得以在各高校开展。但是起步晚,又没有较为规范的教材,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发展与规范依然有所欠缺,本文试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谈谈人文视野下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改革。

1 明确教学任务

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开设过程中,多数教师会抱怨道:面对一群根本不认识五线谱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时,会感到不知从何讲起,而且有时越是认真地讲课,反而越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结果往往是课程开始几周之后还在听课的学生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其实,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音乐鉴赏课是一门与他们的专业课几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课程,仅仅是想通过这门课程提升一下艺术修养而已,而并不希望再增添专业课之外的学习负担了。因此,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任务,并非是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而是在优秀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感受人类优秀音乐艺术的魅力,甚至由此熏陶开始对社会文化等的思考。此外,虽然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普遍较差,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的文学、历史、文化及***治等方面素质却是较高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开展音乐鉴赏课的人文教育。所以,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不必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角度出发,而应向开拓大学生的人文视野的目标努力,在教学中有所侧重。例如,可以从音乐创作者的时代、个人经历等多角度出发,了解其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体验其中的情感,增强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可以现今的流行音乐或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学术交叉等现实角度出发,领会音乐作为艺术品的积极意义,探求音乐存在的真实。只有如此,才能使音乐鉴赏课的开设不流于形式,而是使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真正获得实效。

2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改革,最突出的难点问题是:教师如何在鉴赏教学中,既让大学生掌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又不过于专业化反而使学生感到深奥无趣。其实,关键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选择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内容时,应优先选取一些大学生较为熟悉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和作家,同时,在讲述时,要注意音乐内容、形式与案例的结合。例如,在讲授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组织结构、语言特点等的时候,一定要列出某些具体的有名气的或是大学生所熟悉的音乐作品,使这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才不会感觉枯燥难懂以至于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重点在情感体验与艺术感悟等层面,因此,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是一些感染力较强的音乐作品和作家。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体会优秀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对其精神世界真正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定型的关键时期,而音乐等人文艺术又极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上选择的还必须是人类优秀文明传承中的精品内容,要格外关注音乐中的审美倾向对大学生可能有的影响,在鉴赏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3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鉴赏课开设的实际情况是,仅作为选课课程开设一个学期,且学时十分的有限,大多是一周2学时,甚至是更短。这种教学现状,对我们鉴赏课教师提出的任务是:在平日的教学中要侧重交给大学生一些音乐鉴赏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将音乐鉴赏作为一种类似本能的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而非只是在课堂上跟着教师欣赏有限的作品。具体而言,在音乐鉴赏课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出发,在鉴赏具体的音乐作品中进行拓展,在对乐曲的层层深入的理解中,充分感受音乐语言丰富的表情性及其中的暗示与象征;(2)从音乐的传承关系着手,在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感受音乐特有的风格特征,甚至可结合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来讲解;(3)从鉴赏各类乐器演奏的作品出发,采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乐器之作品、传统乐器作品与现代乐器作品以及传统与现代多种乐器结合的作品等进行多样多层次的审美感受与分析讨论,综合提升音乐鉴赏水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感受音乐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受拘束的,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凡是可以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都可采用。简言之,即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为目标采用最有效、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音乐鉴赏课程;必要性

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已不同于以往那些狭隘的、片面的及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它更加注重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教育类别,旨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并统筹考虑现有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学生“才”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应首先强调对“人”的培养,即人的品德、修养及内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品鉴音乐,有利于提高人才审美能力,开设音乐课程课程更加增加了大学生结合旅游知识的综合艺术能力。

一、音乐鉴赏课程资讯

根据国家***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摘要:全国普通高校已经将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到各个专业本科生教学课程中,各中专高职院校也跟随实行。在全部课程教学中,需选定1到2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且通过考核;或者至少取得2个及以上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音乐艺术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是一种作用于感情、精神、道德和灵魂的教育,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领域大门的钥匙。为培养现代国际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音乐鉴赏限定性选修课程在对大学生综合审美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打造多方位全才具有无可否认的作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以审美为主线,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艺术理论、品鉴欣赏国内外著名音乐艺术作品,交流艺术作品体验心得,举办参加画展、音乐节目等艺术类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思想,创新思维,艺术涵养。

二、旅游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中外众多学者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有过诸多精炼的论述。柏拉***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孔子则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历练人的内在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人才质量需求也不断提高,既要求专业人才基础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求德才兼备、品质优良,适应性强、道德修养、个性修养、文化修养及艺术修养都能达到一定境界,并能在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真正实现和谐美。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正是迎合整体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

(一)音乐文化与旅游息息相关。音乐文化与旅游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在众多人文景观中,音乐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还是作为附加旅游产品,音乐都能赋予旅游景观以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别样的文化韵味,更能带给游客无穷无尽的乐趣和独一无二的体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文化资源已成为诸多景区扩大知名度的文化载体。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就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游览体验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之一,例如,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西安鼓乐和京剧等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伴随着旅游不断被世人所熟知,走出乡土,奔向世界。

(二)丰富学生艺术人文知识。丰富多趣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多方位地吸收更多不同的知识,可以填充自身不足;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可以讲述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和乐器各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故事,而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不同的视角知识,如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文化所产生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在和平与战争年代、在现代与近代、在我国与外国等如何区分音乐文化特征,以便让学生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三)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尚情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主体。好的音乐是心灵的灵魂,是人类情感的高度升华。音乐艺术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修养,更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取向,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民族文化,而且通过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审美陶醉和情感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一些灵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会自然发展。

(四)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我国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认为:“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更不用说什么旅游了,旅游涉及所有领域的美学和形式,旅游活动是审美活动。”无论什么样的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游历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添生活的乐趣。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越来越迫切。旅游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虽然不能用过于专业的音乐艺术教学手段开启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但是通过适当的接触及引导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是对万物以一种音符形式进行的诠释,人们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具体而言,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领悟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总结

音乐以独特的教育课程方式可在各高院校内开设,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开设音乐鉴赏课,能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完善、和谐地全面发展,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审美能力,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直至完善人格。因此应重视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营造一种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了解艺术,提高审美、语言艺术等,再由艺术审美活动激活其潜在的创造灵性,达到音乐审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晓琳.音乐鉴赏课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教学,2008(9).

[2]李静,周艳.论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运用[J].文学与艺术,2011(5).

[3]崔丽君.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篇

学习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题目。【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中***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1-105x(2005)03-0135-02

学习

中西音乐差异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中西音乐差异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西方音乐差异1000字论文,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写论文。一、多元文化语境的内涵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相对于“单线进化论”思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视角。“单线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一种文化霸

学习

音乐方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方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方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

学习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毕业论文选题,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

学习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

学习

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重要性论文,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00字。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

学习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下载,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欣赏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欣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1000字,舞蹈论文罗列10篇。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是舞蹈艺术发展历史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通过对舞蹈艺术的鉴赏、分析、辨别促进舞蹈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创造出更适合时代需要、更符合人们

学习

大学体育舞蹈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体育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体育舞蹈赛事鉴赏论文1000字,体育舞蹈专业论文题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增强学

学习

大学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舞蹈论文,大学舞蹈鉴赏论文1000字。(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舞蹈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

学习

专业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论文范文,专业舞蹈论文题目大全。在大多数高等教育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是以论文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理论上阐述学术观点及想法。由于大多数舞蹈学专业学生自幼学习舞蹈,有的

学习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作品赏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舞蹈论文选题方向。一、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现实意义培养舞蹈素养。舞蹈素养可以理解为有效鉴赏舞蹈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肢体语言,没有旁白,需具备一定的舞

学习

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通用六篇,音乐学院优秀论文范文3000字。二、剧院音乐文化消费对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具体体现(一)丰富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

学习

舞蹈编导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编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编导论文,舞蹈编导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

学习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题目。【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中***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1-105x(2005)03-0135-02

学习

中西音乐差异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中西音乐差异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西方音乐差异1000字论文,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写论文。一、多元文化语境的内涵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相对于“单线进化论”思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视角。“单线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一种文化霸

学习

音乐方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方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方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

学习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毕业论文选题,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

学习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

学习

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重要性论文,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00字。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

学习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下载,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音乐教育科研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教育科研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教育论文课题,音乐教育科研论文选题方向。1.文化价值。文化是由价值引导的体系,描述这一特征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由于学科交叉或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又产生了音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