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10篇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1

音乐与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是实践与舞台表演艺术,是以展现舞台艺术效果,达到表达艺术内容为目的的形态艺术,表演者须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展现思想与技能相结合的成果。因此,其学科特色即注重舞台表演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作为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以举行音乐会、舞蹈专场表演为其设计内容,并结合撰写艺术实践体会、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等,使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展示,完成一套更符合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不要求其单一的以撰写毕业论文为改革方案,这样的探索举措比较符合其专业特点,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2

    严格地来讲,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始自1927年成立的上海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而“专业”这个名词,其内涵是十分现代化的。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本文在时期上的上限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香港在割让给英国(1941)之后直到抗日战争(英国称之为“太平洋战争”)战胜(1945),不仅没有专业音乐教育,连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可有可无。假如“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从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成后可以在社会里各个音乐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如演奏、指挥、作曲、音乐行***管理、主持广播节目、为电影配乐、灌制音乐录音,等等,那么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算不算“专业音乐”人才?若依照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等专业标准来要求,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还不能算是合格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像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等专业那样,在大学毕业后经过一两年实习、考牌及格后成为正式、拥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演奏、指挥、作曲系学生当然可以算是“专业音乐”人才,但音乐学系和大学音乐毕业生则只能算是“学者”,不是“专业音乐”家。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伯恩斯坦、马友友等人读完哈佛大学学位后,还跑去寇蒂斯、朱莉娅音乐学院进修演奏技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音乐教育界的决策者,在制定高等和专业音乐教育策略上分清学术、理论和技巧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依我个人之见,学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师”(Maestro);学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和理论分析的则需要攻读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学者”、“教授”。本文所讨论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香港中学教育以上的音乐教育,包括大学音乐系,演艺学院里的音乐学院、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和私立音乐学院。

    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院长由着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担任,但实际工作由从上海南下的赵和李凌负责,真正的领导是中国***南方局***。这所音乐院集中了为数颇多的音乐家任教,也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以声乐歌咏为主,电影音乐为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院的部份教师留港发展,大部份则北返大陆,成为中国内地的音乐干部。中华音乐院结束后,另一所夜间“以培养宗教音乐基本人才,促进圣乐布道工作”为宗旨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邵光于1950年在香港教育署立案注册“基督教中国圣乐院”为专科音乐学校。这所专科音乐学校于20世纪70年代中自置校舍,并改名为“香港音乐专科学院”,现以培养中级音乐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名继续深造进修,有的则返回东南亚国家工作。上述两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在香港经济非常因难的时期成立的。

    到了60年代初,德明书院和清华书院也先后建立了音乐系,前者只办了两年(1961~1963),后者则一直坚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岭南书院(后升格为“学院”,再于1997年成为香港***府资助的“大学”)也办了一阵子音乐系,由于过于昂贵,于80年代初结束,部份教师与学生分别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此外,香港联合音乐院和海燕艺术学院于1969年成立,前者以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香港的公开考试为其主要招生来源,故就读学生不少;后者则难以为继,于90年代末结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黄自艺术学院”,现在事实上已变成个别教授的音乐“私塾”。与“***”关系较密切的一批音乐界人士于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乐学院”,为不牟利并获慈善捐款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规模远较上述各“音乐院”和“艺术学院”为完善———在香港艺术中心租了近万英尺的地方,可收学生90名、雇用兼职教师20余名。这所音乐学院于1985年合并入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从上述音乐院、艺术学院和下文所叙述的大学音乐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夜间上课的私立民间学校。2.私立专上学院、书院如清华书院、岭南书院的音乐系。3.香港***府资助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音乐系、浸会大学的音乐及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

    二、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目前,香港培训专业音乐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音乐系、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四院系负责。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乐(1841~1993)》一文里,我已交代了这四个院系从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与学以及研究的情况,下面将谈谈他们的近况。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3

一、音乐师范毕业生面临就业存在的自身问题

1.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念

什么是科学的择业观念呢?简单概括就是“知己知彼和良好的心态”。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己本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战场的格局。毕业生往往在“知己”这一问题上犯错,绝大部分毕业生高估自己的能力,面试前雄心壮志,面试中窘迫不已,面试后信心不足。正因为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用人单位才会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而毕业生在“知彼”这一问题上更是错误连连。首先对与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盲目就业;其次,就业前只看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全然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能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仓促就业;再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繁毁约,引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乃至毕业院校之间的信任危机。

而“良好的心态”指的是就业前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心态平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很少能有毕业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都是急躁的心态,希望尽快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盲目就业,扎堆就业。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失败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很多毕业生缺乏屡败屡战的精神,一两次的面试被拒,就信心全无,甚至一蹶不振,贬低自己的能力,掉进自卑——就业难——更自卑——更难就业的恶性循环中。此外,少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拒绝面试,坐等机会,同时也坐失机遇。

而具体到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最显著的表现是就业观念陈旧:首先认为师范专业就只能是或者说只适合从事教师行业,而传统的教师行业又仅仅是中小学正式编制的教师。在素质教育没有普遍被彻底执行的现在,各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其他专业教师,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这又形成千***万马的毕业生去挤公招教师这一独木桥现象。其次是地域思想禁锢就业观念:沿海地区新兴的多所民办学校,对音乐教师需求迫切,但是毕业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总是禁锢在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本地就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再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投入上花费较大,这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排斥与之相差较大的工作岗位,比如乡村学校教师等收入不高的工作。

2.在就业竞争场上能力不足

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就业能力。专业能力方面,因为用人单位普遍是中小学校,他们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师范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逊色许多。就业能力方面,毕业生就业手段较为雷同,缺乏个性化的自我推销技巧,大部分毕业生仅依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与用人单位接触,缺乏足够的勇气自己去用人学校毛遂自荐。

二、高校扩招直接影响音乐毕业生就业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再加上近几年媒体广泛宣传各种音乐选秀活动,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现场门庭若市。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从一届十几人到近百人,近十倍的增长速度使原本没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兴办音乐教育专业,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报考其他专业无望,也将目光转移到该专业上来。招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因此每年音乐教育毕业生人数都创新高,并且其他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也将就业目光投向教师这一行业,再加上未能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这就使得每年好似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拥挤在音乐教师这一狭窄的就业小路上。

三、高师院校的音乐师范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失衡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舞蹈、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贯穿大学四年,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是“一专”即专长钢琴或者声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高师院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师范专业开设的文化课程主要集中在德育和教师技能方面,美育和人文课程相对很少,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要求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范围要跳出课本的内容,旁征博引,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中,提高音乐修养。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根据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血缘关系,增开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四、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未见成效

1.缺乏完整有效的就业教育体系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师院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是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单

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毋需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没有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实施。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也是学生临近毕业了才开设,通常就业指导课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音乐毕业生 就业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现状

笔者曾制作了一份针对音乐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师大音乐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因各项因素的干扰,回馈数量并不大,但根据已回收的调查统计可略见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已将近3年,在反馈的数据中有一半的人在做着和自己原本专业不符的工作;对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项有一半人数认为基本结合,认为结合很好的仅14.29%;而选择结合较差的同学比例达到了35.71%。对现任工作的满意程度一项不满意者占到了1/4,其他则为基本满意,在对未来的打算一项中决定做好现任工作的比例为42.85%,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占比次之的则为寻找工作机会或更换工作,这部分人的比例为35.71%,如果加上决定自主创业的人数,有意或决意更换工作的人数比例则将达到57.14%;而在收入水平一项中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即月收入为4000~5000元之间的人数甚少,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近总人数的1/4,四千元以下的占比超过了总人数的3/4,而3000元以下收入人群又占到了绝大多数,就连2000元以下的人数也占了相当比重。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收入水平或不尽满意的职业岗位上,还是有近3/4的人对现任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笔者仅能凭猜测领会这其中的无奈。

二、探因

(一)高校扩招

自1999年国家***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全国各大高校扩招人数逐年递增,新开设的各类学科专业也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音乐专业这门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扩大招生力度,吸纳生源,大部分学校同时期开设许多新学科课程,然而这必然增长了学校师资的需求量,加之新成立的学科和学院教学资历尚且年轻,给教学质量造成了实质性的压力。这一方面影响了教师行业的整体水准,另一方面对于学校针对扩招后的课程改革和调整以及人员管理甚至相应教学条件设施的更新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考验。高校扩招不仅仅带来万千学子争相考学的压力,也直接造成庞大毕业生规模的就业压力。

(二)市场需求

湖南作为艺术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艺考生每年络绎不绝。但随着每年毕业人数的不断增长造成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就业环境,尤其高投入的音乐教育培养与相对低回报的就业收入和就业质量,终于冷却了人们的热情,音乐专业并不算宽泛的择业面也为人们所看清。

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具有一定的择业范围,但大多数都是倾向于音乐教师和艺术团体演员这两种职业,这是绝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认可的就业方向。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一项“毕业时理想就业单位”选择的统计数据的结果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但随着近几年艺术团体的不断整合、缩编、改制,民间存在的大型艺术团体数量大大缩减,其要求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应苛刻,这对于比起专业素质更注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已不存在向艺术团体进发的优势了,加之艺术团体现行的“合同制”不能给予毕业生以“安定感”,进入艺术团体做演员只能成为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最初的“理想”。而音乐教师的情形也同样不让人乐观,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音乐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岗位都不多,而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又庞大,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需求量早已趋于饱和。湖南省各区每年都要上演省内省外大批应届、往届音乐毕业生为少许几个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职位使出浑身解数备战迎考的激烈场面。如此路不通,很多毕业生便不得不面临“转行”的境遇。

三、对策

音乐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依笔者之见,主要是由于学校方面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不尽一致。如上文所述,现今的音乐教师岗位和艺术团体因种种原因趋于饱和,不再适合作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吸纳源。但是市场上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并不少,很多看似与音乐专业毫无关联的企业,其实都因其企业形象的需要或企业文化的培养、宣传都需要音乐专业人才来组织策划,而基层社区也因为日益丰富的文娱活动,如合唱队的排演、文娱歌舞的创编等也都需要音乐人才的组织参与,等等。所以,高校需要做的就是进行适度的课程改革,明确和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出市场需要的能组织能策划、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新型音乐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要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引导学生放宽视野,鼓励毕业生“下基层”“进社区”“入企业”等,打开除了中小学和文艺团体之外新的就业环境,以拓宽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总结

湖南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包含高校扩招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下滑、音乐专业本身相对较窄的就业面以及传统择业方向上需求量的饱和等因素。究其本源,笔者认为是由于高校培养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传统理念已和现今社会需求、市场走向不相符合,属于供需关系的脱节。解决之法必然是依市场所需,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调整甚至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许晖.高校扩招后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3).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底蕴;音乐修养;声情并茂;情感优化;市场包装;

中***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音乐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专门人才,他们对繁荣社会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尤其是经济形态的不同,便必然出现对音乐人才的不同素质要求,我校音乐学学生临近毕业,我认为,为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顺利实习试讲,再此对音乐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结如下:

一、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贯通的音乐修养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音乐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历史、文学、哲学、地理等多门综合的文化知识。有一些音乐工作者(包括音乐教师、歌唱演员、乐手等)在拿到一首歌或一部音乐作品时,仅仅是演唱汇了作品的旋律,对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甚了解;某些音乐教师也只是会教唱曲调、节奏,讲不出作品的含义。近几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歌手大赛,测试项目中加入了素质测试。对这一举动,社会反映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样要求音乐工作者音乐毕业生不仅不是对他们的额外要求,而正是社会在发展中向专门音乐人才提出的更高标准。坚持这样的培养方向才可能逐渐减少以至于以后的音乐人才不要成为“音乐匠人”。

音乐素养指的是音乐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是衡量音乐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国外,大量以前鲜为人知的音乐文化领域。如西方的蓝调、布鲁斯、偶然音乐、噪音音乐等等。这些西方音乐的涌入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还引导了我们同国际音乐主流接轨,并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了国际舞台。正如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效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国唱法”。在器乐上,民族器乐与西洋乐器的相得益彰,使中国民族乐团一次次出现在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上。因此,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音乐毕业生,必须具备中西音乐文化贯通额素养。

二、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音乐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必然要求音乐人才也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所谓音乐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是指不仅在技巧上、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在表演上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音乐艺术只有当“声”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声情并茂,才能将乐曲的内容、作者以及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将之流进听众的心灵,使观众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声”与“情”两者在音乐艺术中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现在很多音乐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技巧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但一上台参加表演就觉得无论是动作、举止还是抒发作品情感上都有欠缺,音乐本身是时间的艺术,它要求表演者在一段时间内将多年积累的技术技巧及经验表现和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在具备较高的技巧的同时,具备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以情带声,做到声情并茂,已达到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要达到声情并茂,先要以声传情,“声”即指音乐技巧、技术理论、歌者的演唱技巧、乐手的演奏技术、作曲家的作曲配器理论等。再以情带声,“情”是音乐家的思想感情,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音乐修养,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情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声”无“情”,那是没有灵魂、没有意义的音乐,同样,只有“情”而无“声”那只是头脑中的思维、情感而已。现代音乐人才只有“声”“情”结合,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只有“声”“情”并茂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音乐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情感的优化效应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维系素质形成,是音乐学毕业生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是社会发展对现代音乐学毕业生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音乐教育中进入特定的环境。以情感诉求为基础和纽带,可以促进音乐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产生一系列的优化效应。

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条、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学生思想上的依赖、创造力的凝固。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演唱、节奏、节拍的重复及律动的配合,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学毕业生要学会贯穿情感,创造引人入胜的形象化氛围使学生用“心”去学。音乐学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之始就要把本源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以及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学生做生动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同时,走出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感觉,进进入一个情感的真实环境。这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本源环境和现实环境的联系。教学的着力点必须始终放在调动学生“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上,使学生处于萌趣的氛围之中,这里面,关键是音乐学毕业生的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由学唱的单纯模仿进入艺术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进入自己的探索。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必须精心编创教案,调动多种手段,开展组合式教学,动静结合,衔接配套。具体到音乐教育,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唱歌与律动结合,是歌唱与情感表达互为作用。

四、熟练的电子音乐技术及自觉的市场包装意识

将电子技术运用到音乐艺术中去,打破了以前音乐只能由人演出或由人演奏,传播途径只有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不仅加快了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而且造就了音乐的多样化形式。尤其在电脑音乐出现以后,一些电脑软件的使用,可以使我们在电脑上制作出具有任意一种音色、音量,时值的音乐,由电脑制作出来的音乐里有相当高的精确性并且具有修改方便的特征。就传播途径来说,通过电脑及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使音乐冲破地域和国界的局限性。加强音乐的传播速度和力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音乐人才,应当将电脑多媒体及电子信息技术等作为一种工具,加强电子技术在音乐制作和流通过程中的运用,将多媒体,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传统音乐的革新与传播。

音乐作为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发挥着促使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它将通过自己特有的性格,以多种形式、多种媒体方式,把一种形象、精神、潜移默化地根植到社会中,使人们在商业文化、美学文化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更多健康文化的参与。高水准的音乐沙龙、交响音乐会以及新兴的音乐美学文化将取代很多诸如电子游戏厅、低下E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例如近期在社会上兴起的一种新酒吧,除了高品位的室内设计和优雅的消费环境,更重要的是直接引进音响视听器材,在这里可以听到、买到最好最新的音乐作品。所以音乐也就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产品的不断升级,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音乐包装了市场,同样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音乐毕业生的自我包装意识也要不断提高,从开初的一支笛子、一把口琴到每晚十九点听到新闻联播上演奏出庄严雄伟的《国歌》,感受到音乐和声的魅力与震撼,歌唱演员从以前单一小电声乐队伴奏演唱,到现在气势庞大的乐队演奏,我们也感受到了音乐通过包装后强大的感染力。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简单的装束、舞台单调的设计到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容光焕发的演员出现在华丽辉煌的舞台上,这一切让我们耳目一新。这一切都说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以及音乐人才包装的重要性。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给音乐毕业生的培养成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适时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现代优秀合格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从而繁荣我们的社会主义艺术的园地。

参考文献:

[1]李桂花:《艺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载《光明日报》2005.7

[2]陈世扬《在艺术教育中实践艺术教育》载《音乐教育与创作》2012.12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6-01

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还能够塑造学生人格的魅力、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策用来改善教师的住宿与办公条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条件依旧简陋,宿舍仅有十几平方,床、衣柜,桌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具,没有供暖设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大型超市与健身中心。同时,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也较大,多数教师跨年级、跨科目教学,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的主要课程,有的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通常一周要上30节课,而收入却与劳动不成正比。据调查,工作10年左右的农村教师,中教二级水平,算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收入仅1300元左右,而那些刚毕业入校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有每月七、八百元的收入,这点工资对他们来说难以维持生计。部分学校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计划中的音乐教育科目形同虚设,长期被主课占用。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设备,必备的音乐设施如钢琴、风琴等乐器多数都不具备。

2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 农村音乐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中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经过实地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始终以升学率为主,小学音乐课以“副科”的角色出现,代课老师为非音乐专业老师,音乐专业的老师只能教授所谓的“主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根本因素。

2.2 城乡环境的差异使毕业生望而却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招教考试作为毕业出路,但是以农村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等为借口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也有部分学生担心一旦到农村任教,再想回城很难。这部分学生通常来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有感情,有回到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跳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任,所以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机会,往往在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下,他们会选择到农村以外的城市发展。

2.3 农村环境难以发挥自身特长

农村学校音乐课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可有可无,音乐课由普通兼职教师担任,不设专职教师,致使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白白荒废了自身专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音乐专业毕业生,前期投资高,花费大,只有在农村就业成本纯收入大于在校时的投资成本,学生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另外,由于经济欠发展,人们收入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一时间难以做到花费很多的心思和金钱让孩子接受音乐培训,由此也导致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课余难以招募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难以发挥。

另外,婚姻问题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普遍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既选择在农村任教,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而现实生活中要找到符合一定学历要求的结婚对象却往往较难,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3 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配备专职教师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各***门都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端正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课,课余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2 加大对农村音乐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音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化的保证。各级***府、学校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按计划给予适当的乐器和教具配备,以保证正常、稳定的音乐教学。

3.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生活上,虽然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每年的相关配套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各地***府应组织专人,把农村教师应获得的待遇落到实处,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暂时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把农村教师也纳入医疗、住房***策范围内,使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住房等惠民***策中。所以教育行***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能仅仅是发放***策,还应有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平稳发展,才能提供给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给教师提拱了舒心便捷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教师资源,吸引新生教师力量!

另外,在教师职称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策倾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许多***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都优先在大城市推行,对于处于劣势的农村,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策倾斜,相信定能够使农村教师感觉到教育行***部门对其的尊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平衡。

3.4 ***府出台相关***策对毕业生加以引导

据了解,广东省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师范毕业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去就业,拟定出台了一项关于毕业生到农村去上岗退费的优惠***策,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的师资不足,一举两得。我省的相关***府部门,也可根据农村教育师资现状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吸引优秀专业毕业生,并且易推行的优惠***策,从而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0年7月

[2] 杨爱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3] 黄建华、何正华、傅大***:关于农村教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4]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7

    1现行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1录取制度存在的缺陷

    音乐招生由文化课与专业课两部分组成,结合第一志愿所报学校,再以文化课总分排序,录取招生计划名额.过去不仅数学不计入总分,而且其他文化课的分数要比一般文科的录取分数低几十分,这种方式只注重专业能力,忽视了综合素质.其次高校不断扩招,扩大招生是社会的需求,也是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扩招也给高师生源上带来负面影响,考生质量整体滑坡.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决定着音乐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毕业生在应聘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对生源的基本起点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以技艺特长或声音天分来审视选拔音乐人才实在不够全面.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除了与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质,还必须采取某种方式对其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给予必要补充.每年所面对的各种考生,除了在基础文化知识上做出大体一致的要求外,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常常只根据考生所报类别有针对性考察,这种考察不可能非常准确.从招生情况看,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知识面窄,音乐素质较差,很多考生为了考入学校,盲目随一些老师“突击学习”专业技能,这种急功近利的“突击学习”往往只限于几首考试曲目.音乐人才的选拔,采用测试考生一项主要特长为主考项目的方式一直沿用.音乐作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然后才是经过音乐学习的音乐人,其人才选拔要从全面素质出发,而不是单项技艺.

    1.2授课方式缺乏创新

    高师音乐教育缺乏师范性,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合格的师资意味着能上讲台、能做示范、能搞活动,培养的师资能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的教学方法;科学示范;能自弹自唱;能组织辅导音乐节目等等.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常常只是学生演唱﹙奏﹚作品,老师提出意见调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考与演奏个性;学习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学几首考试曲目,没有大量浏览与精加工的结合;缺少伴奏、重奏、指挥训练,不利于全面发展;缺少基本教学法的知识与实践.教学形式方面:缺乏艺术实践,除考试外观摩演出较少,许多曲目因没有上台机会或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使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声乐教学中不能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没有一个对正确声音敏感的耳朵谈何声乐教学?钢琴教学中盲目地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精炼几首作品的方式不适宜师范生,照谱死弹,学习范围狭窄,无法适应日后教学和工作需要.理论知识相对孤立零散,课程设置各门类间缺少联系与交叉,缺乏必要的整合,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发挥更好的作用.

    1.3毕业门槛过于宽松

    影响和体现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外,还有毕业生质量.由于崇尚并且大力培养尖端型人才而不注意培养普及型人才,一方面,很多毕业生不愿意而且很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从事基层性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容量有限,人满为患,而大量基层岗位无人问津,影响音乐毕业生出路及音乐事业发展.毕业生好比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是对学校的一种检验.我国各高等艺术学院在教学体制上恰恰采取的是“宽出”方针.总是事先定出招生总数,由此确定录取的控制数,在此基础上预测毕业的就业人数,是按计划办事.其实任何招生考试实际上只是一个学生是否有某方面培养前途进行一下预测而已,至于学生将来能否成才,要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以及学业结束时的全面考核来判知.音乐教育应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大学四年的综合熏陶,使他们不仅有相应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而且具备普及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责任.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改革现行加试录取办法

    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招生的基本理念应是:在测试内容上注重文化和音乐及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测试,力求杜绝人情因素,主项与素质相加.主项测试重点考察什么?我认为非专业艺术院校不应该注重声音条件,方法技术等,更应该注重对歌曲韵味风格的理解表达,不能把技术当音乐,只有有了音乐感觉才能发展技术.着眼点是音乐天赋、可塑性、音乐悟性等,不能为表层技术程度、难度所遮盖.建立曲库,作为考生考试范围,增加可比性.为了公正客观和简化考试过程,考生录制好演唱(奏)磁带,报名上交统一编号,由评委听带打分,减少人情因素,同时为避免磁带作假,复试时对照磁带复核的同时,全程录像,留下考试轨迹.一旦有假立即取消考试资格且一年内不准报考,音乐笔试统一测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包括练耳、乐理、音乐知识,题型多样化,但技术和难度上不大,听力记谱反映考生音乐素质,线谱应适当加分.磁带打分成绩+笔试成绩=专业基础成绩,此为初试.复试注重其音乐素质和可塑性,曲库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相结合,视唱测评放在此轮(可增加模唱内容),进一步审视考生音乐素质,此轮为避免不正之风,也要相应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专业、文化双向考虑,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注重文化课分数,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忽略微差的专业分数.专业分数上的微差不能反映学生专业实力差距,文化分数差距大,却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可塑性差距.同时,两项成绩划档加分,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其包含面很广,人文、地理、***史、逻辑思维、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为日后从师打下伏笔,虽然涉猎面广,却非常基础简单化,均是点到为止,但几乎面面俱到,所以要获得高分也不容易,由此提高生源全面素质,使他们负载起时代的使命,这样沙里淘金层层筛选出来的好苗子,对音乐教育发展将受益无穷.

    2.2创新课程授课方式

    坚持师范教育理念,坚持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需要,由专业艺术院校中追求“高精尖”的做法转为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人才.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演唱(奏)会、音乐欣赏会、歌手赛等,使人人有登台机会,相互学习,在演出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担任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工作,教师指导其实践和熟练舞台演出的具体环节.学生成绩注重平时,淡化期末.平时成绩包含演唱,问题解答、创作、论文写作等,期末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口试采用当场抽条当场讲解的方式.大一、大二侧重相关知识讲解、解答;大三重论文写作,督促其思考,大四重实践,实习讲课式.对专业老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学生广泛听课,寻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同时为避免学生道听途说盲目选择,老师也通过考试发现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并将这种方式公开化、制度化.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目标,注意对学生师范性和多项技能的培养,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的演唱功底,培养“站讲台”不是“上舞台”的人才,所以可以取消“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或变“一对一”为“一对多”方式.这一对多也有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一师对多生”,一来可以节约师资,二来使学生观摩老师上课,经常得到见习,提高对正确声乐和方法的鉴别能力.第二层含义是“一生对多师”,这是指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学生在广泛听课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择师,集众师之精华讲授于一身,全方位提高自己.理论课中教师是教学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表达的“组织者”,不仅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而且掌握科学的教法,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开设特定教室长期播放音乐类节目或音乐课件,开拓视野,鼓励支持自创课件.开设诸如《中国文化史》、《音乐美学》等大课或讲座,深化学生人文素质,把学生的思维视角引向艺术的其它种类,扩大学生认知领域.此外,流行音乐也不应被排除在音乐院校的关注外.开辟各种门类的选修课,并施行跨学科听讲,使学生增加音乐与其它门类的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

    2.3严把“出口”,确保人才质量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8

一、影响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分析

1.社会需求上的矛盾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具有音乐专业方面的人才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既实现了教育公平,也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从当前音乐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来看,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要高于社会需求量,社会市场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逐渐提供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岗位。[1]

2.就业区域与就业理念过于偏执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择业时,往往是选择各个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这就充分说明大学生选择到偏远地区就业的特别少,大学生的过高的就业理念影响到了学生择业心态。我国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实施“西部志愿者计划”,但是这些地方继续发展的机会、工资福利待遇等多个方面的条件”没有办法与大城市相比,很多音乐专业大学生宁肯不就业,也不会去参与“西部志愿者计划”,从这里可以看出,择业期望值过高影响了音乐大学生成功就业。

3.就业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与劳动市场结构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用人单位需求模式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是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出发点并没有在职业路径方面实行构建和培养,所以很难满足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方面的需求。就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本人来讲,就业能力主要是由其所具备的技能、知识、态度与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音乐专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将学习重心放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主项”专业上面,而对于其余课程的学习并不怎么重视,长期这样的话,往往会出现只会弹钢琴、演唱歌曲、跳舞等单项方面特别突出而知识面却过分狭窄。另外,再加上高校并没有对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指导和服务规划,学生即使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其缺乏相关的获得职业信息、展现自身专业技能以及如何很好的实现职业转换等。[2]

二、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策略

1.定位好社会所需的音乐人才

普通高校应该对音乐人才市场的动态进行实时动态的把握,对所需高级音乐人才的合唱队以及小型乐队的组织和训练、企业形象的宣传企划、社区晚会的组织与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等进行充分的动态把握,及时把握好音乐类大学生的人才需求结构,针对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培养自由性与专业性都强的音乐类大学生。高校需要按照社会需求,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调整,尤其要体现其音乐专业基础理论、音乐表演技巧、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组织策划能力,培养出具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较强的音乐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目标瞄准社会需求之外,还应该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比如增加艺术管理学、艺术文化学、组织策划学等相关的课程,开设并适当增加市场需求的专业,比如音乐管理、音乐策划、舞蹈编导等新的音乐专业。在进行音乐生实践的环节,还应该在原先的舞台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再增加相关的组织策划、社会调查与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内容,积极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基层,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与组织能力,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从只能做演员或者是教师类得职业,开始转向其余的行业内,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还大大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2.树立好的就业与择业理念

从当前的实际出发,现在需要大学生从基层以及从基础的工作做起,向小城市或者是较为偏远的地区进***。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逐渐深入,非公企业、艺术机构与团体等向广大的高校音乐类毕业生伸出了援手,并且“西部志愿者计划”也为今后毕业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3]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应该对社会实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要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方面的变化,适当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认识自我,充分树立大众化的就业理念,认清社会对职业需求的大体趋势,找好自身的社会定位,认清出只要是能充分展示出才华的地方,公私都一样,将就业观念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新就业观念。

3.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注意加强就业指导

为了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在关注音乐专业“主项”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其个人的基本素质,让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结合,真正提升其竞争能力。

另外,普通高校还应该注意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首先,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方面的制度。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四年级结束,对大学生的择业期望、社会需求等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其次,针对音乐专业的特点,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可以结合学校实际适当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到学校来进行音乐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邀请已经实现成功就业的学生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交流其就业的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大学生到社会基层,了解用人单位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进而有效确定未来的奋斗目标。最后,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就业信息服务,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市场供求方面的信息,让大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好就业需求信息,为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面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应该对影响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实际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来提升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切实解决好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萍.关于高校音乐生就业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

(12).

[2]邹林波.音乐专业人才如何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

业,2010(08).

[3]刘伟,武少颖,宁丽瑾.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05)下.

[4]李艳红,高校扩招后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9).

作者简介: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高师 音乐 教学 改革 就业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是从事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其专业性质决定了就业面较窄,社会需求不大,但社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专业成绩突出,还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培养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已成为当今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方向。目前,很多关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研究者的出发点在于应对和抵挡。其实,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面临着剧烈竞争带来的残酷现实,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成为业界研究与探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

一、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现状

随着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大篇幅出现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中,培养出大批的音乐人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毕业生对未来就业前景变得迷茫与无错。这也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

1.社会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需求的变化。

对高师院校来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近几年高师院校采取扩招***策,双向选择措施,使大中城市出现了高师音乐专业就业饱和现象,毕业生局部就业形势严峻。

2.高师音乐毕业生的盲目选择。

每年高考结束,考生都要面对几百所学校的2400多个专业,填报志愿绞尽脑汁。全国高师音乐专业多达上百个,而且跨区域招生的音乐专业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成了每年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必须面对的一道至关重要的选择题。

3.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目标相对单一,缺少对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的全面考虑,也对有针对性地培养音乐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缺乏有效举措。

4.生源争夺与资金争夺。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创造利润,从一定程度上说,招生人数就成了很多学校的生命线。为此各高校展开了对生源的争夺,特别是民办高校和艺术专业院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争夺的强度。

(二)高师音乐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在上述各种体制缺陷和就业压力下,许多地方采取了新的分配***策,高师毕业生从指令性计划分配转向指导性计划就业,教师上岗竞争聘任。这些***策将高师毕业生大***推向了市场化竞争。

二、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适应性

从整体的教育发展方向来看,高校的适度扩招顺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形势,社会的飞速发展,创造产能需要高精人才。然而,混淆专业,忽视需求地盲目扩招,势必会打破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因此,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要看清现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对于新开设的音乐专业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与考察。

三、艺术实践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以往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模式大多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局限性日益突出。目前社会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向着多元化发展,对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渐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就发挥出强劲的优势。

(一)艺术实践的内容

艺术实践包括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校园内社团组织的各类歌唱选秀比赛、舞蹈大赛、主题音乐会及各种社会公益性演出等活动。音乐专业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质,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具备一定的演奏表现能力。因此,艺术实践的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其他专业对艺术实践的启发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音乐教育应吸收其他专业的实践内涵,来迅速丰富音乐教学改革的内容。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不仅是教学的讲台,还有表演的舞台,充满不可预知的挑战。如果惰于体验各种艺术实践去提升自己的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就业的挑战做足热身,势必在就业的独木桥上被无情地淘汰。

(三)艺术实践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艺术实践是增强音乐技能的捷径。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大量的艺术实践会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体验音乐技能的提升。

2.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艺术实践中,可以充分营造一个团队合作的氛围。

2.艺术实践让学生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感悟到知识的真实内涵。将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新就业形势下,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1.重新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据调查显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对于就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较少,对将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也不明朗。因此,重新规划音乐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关注就业指导实质性内容,就成为了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调整人才分布。就业难的环境下呈现出的另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音乐人才分布不均,音乐专业的学生不甘心去小城市发展。因此教学改革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破除传统的择业观。在具体的指导操作中,可采用现代多媒体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高科技音视频等直观手段,深入引导。

3.职场模拟。在大学整个教学规划中,可以用职场成功案例为主线,贯穿职场模拟训练,与音乐理论教学平行推进,使学生尽早进入就业角色。适时调整就业方向和目标,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经上述分析,在当前就业的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应持续关注,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挥其优势,挖掘其潜能,使高师音乐专业适应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 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 专业能力

2014年1月10日,国家***以教体艺〔2014〕1号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对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完善艺术教育保障体制提出具体要求,这意味着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就业环境都将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就业环境的改善迫切要求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自身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就此,本文针对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综合情况及在校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调查,挖掘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的形成原因。

一、就业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每年的就业率却仅保持在70%左右。受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僵硬局势,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下滑。09年610万新增大学生加上历年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共有700万以上大学生要求就业。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前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社会指导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与不足。

二、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针对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工作单位性质62.4%为中初教育,25.7%的毕业生转行,2.4%进行自主创业。就业单位一般为生源地所在省市,部分选择在毕业学校所在地附近就业。月收入基本在两千到三千上下浮动。所学专业与工作单位的对口程度为比较对口,工作满意度中等,与理想工作职业比较吻合。普遍认为对就业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相关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专业学习成绩还有学历层次。而大家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稳定、薪酬待遇、发展前景,选择就业区域时更看重的是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空间大、距离家乡近,生活习惯较适应。在就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缺乏实际经验、社会关系欠缺。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岗位信息和求职方法技巧。

当前,更多的大学生追求稳定、安逸,基本工作岗位定位在中初教育,自身专业能力的施展空间比较大。而且由于基本工作地点都在家乡省市,毕业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较强,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能够拥有充足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多方面能力发展。

三、音乐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音乐专业培养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学科基础知识、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在各种教育机构进行音乐教育和研究、开展音乐活动的新型教育工作者。因此,这就是要求音乐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音乐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从事音乐教学、表演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研究能力。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并能够组织开展大中小型舞蹈活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并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尊重他人,具有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相关职业技能。

应当多加了解社会需求,与多家单位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每年定期邀请实习单位到院系召开大三学生和毕业生交流会、座谈会;学院领导定期到实习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相关单位调研,实地掌握需求信息,接受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与近三年的毕业生密切保持联系,发放毕业生就业状况电子调查问卷,关注毕业生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力求做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发展滞后,招生结构失衡,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学校要基于社会调查,按照社会需求合理调整专业,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高校“服务社会”基本职责的体现。

四、音乐专业学生就业观念树立

学校要坚持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强化一流人才引进意识并建立开放性的人才机制,努力接轨国家地方各种人才计划,充分利用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适应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科学位点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演出团体等外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本科生教学、研究生指导、开设讲座工作。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开阔大学生理论视野,带来一系列全新的就业理念,对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强化大学生就业意识,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就业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另外,学校要积极组建就业指导团队,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与帮助。帮助毕业生规划就业方向,确立职业目标,并指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大学生,应当立足自身,加强个人修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坚持正确的职业理想追求,更新求职理念,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拥有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这样才能让广大音乐专业毕业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未来的道路上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作者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音乐学毕业毕业论文10篇

学习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

学习

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重要性论文,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00字。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

学习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下载,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音乐教育科研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教育科研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教育论文课题,音乐教育科研论文选题方向。1.文化价值。文化是由价值引导的体系,描述这一特征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由于学科交叉或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又产生了音乐人

学习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流行音乐欣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流行音乐欣赏论文,小学生流行音乐利与弊论文。从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精英阶层一直在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中以其特殊的地位优势引导着大众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发达,电视、互

学习

音乐题材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题材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致谢模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体现全新的科学课程

学习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音乐赏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外经典音乐赏析论文1200字,经典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一、继承传统推动学科撰写“音乐欣赏”类书籍的传统不仅在国外盛行,在中国也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文人在品乐中留下了精彩文献,老庄的“大音

学习

音乐方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方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方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音乐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

学习

中西音乐差异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中西音乐差异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西方音乐差异1000字论文,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写论文。一、多元文化语境的内涵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相对于“单线进化论”思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视角。“单线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一种文化霸

学习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题目。【keywords】musiceducationmusicculturetastingexperience【中***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1-105x(2005)03-0135-02

学习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鉴赏大学论文,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本文拟从传统音乐鉴赏方***的现况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音乐文化定义、功能、属性、美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依存从属关系的论述,分析构成音乐鉴赏方法的深

学习

舞蹈欣赏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欣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1000字,舞蹈论文罗列10篇。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是舞蹈艺术发展历史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通过对舞蹈艺术的鉴赏、分析、辨别促进舞蹈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创造出更适合时代需要、更符合人们

学习

大学体育舞蹈论文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体育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体育舞蹈赛事鉴赏论文1000字,体育舞蹈专业论文题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增强学

学习

大学舞蹈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舞蹈论文,大学舞蹈鉴赏论文1000字。(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舞蹈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

学习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位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

学习

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重要性论文,音乐基础理论论文1000字。从上世纪初叶引入斯波索宾先生的“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经由此后不断更新的该学科学术理念的多次传入,基础音乐理论及民族乐理研究在中国已有近

学习

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下载,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大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音乐教育科研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教育科研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教育论文课题,音乐教育科研论文选题方向。1.文化价值。文化是由价值引导的体系,描述这一特征的学科理论基础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由于学科交叉或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又产生了音乐人

学习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流行音乐欣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流行音乐欣赏论文,小学生流行音乐利与弊论文。从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精英阶层一直在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中以其特殊的地位优势引导着大众文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发达,电视、互

学习

音乐题材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题材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致谢模板。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体现全新的科学课程

学习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音乐赏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外经典音乐赏析论文1200字,经典音乐鉴赏论文1000字。一、继承传统推动学科撰写“音乐欣赏”类书籍的传统不仅在国外盛行,在中国也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文人在品乐中留下了精彩文献,老庄的“大音

学习

音乐学生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生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类毕业论文,音乐毕业生论文摘要。(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