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1

摘要:研究《中国古代舞蹈史》这门课程在舞蹈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对提高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舞蹈历史文化理论;重视舞蹈历史理论课;拓宽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以及提高现阶段舞蹈基本理论历史类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完善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体系的改革和探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探索舞蹈专业理论与舞蹈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考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舞蹈表演;实践;结合

现今现存在世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古代舞蹈动作都是从石壁、石刻、雕塑、画卷、古籍等中留存下来的,我国的“中国舞”包含当中的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大部分舞蹈元素、造型、动势等都是从这些古代的文物发现、挖掘、研究而继承下来的,最终成为各舞种的基本创作创新的原动力,将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与中国古典舞、汉唐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舞蹈技巧、舞蹈编导等课程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相结合起来,一定会唤醒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自我更容易接受、理解古代舞蹈史得更加清晰、透彻,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相结合起来得教学方式是舞蹈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舞蹈表演实践课教师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很必要和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和技巧。《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舞蹈古代历史理论对比舞蹈古代文物的参考,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石刻、雕塑、画卷中的舞蹈姿态和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整体的静态舞姿和动态舞姿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姿的来源,以及分析它的特点、特色和艺术风格;并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立刻体验古代舞蹈的舞姿,并在讲台上进行学习、模仿和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舞姿进行比较、摹拟,从而更直接和直观的去透视、理解古代舞蹈,以及生动的去感受、体验古代舞蹈动作和动态;同时帮助学生去理解当时舞蹈历史背后的***治、经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因素等对古代舞蹈所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让一个个古代石刻、雕塑、画卷中舞蹈动作、姿态和技术技巧进行大量有依有据的现实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古代舞蹈动作、姿态、技术技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渊源,找到古代舞蹈的历史理论支撑点,让其加深对古代舞蹈动作内涵的理解力,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时期的舞蹈风格特点特征,使学生能更准确到位的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展现古代舞蹈动作的内涵和魅力,然后从中开发、挖掘古代舞蹈动作运动和连接的基本方式。

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变和创新,这样的演变和创新最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实践才会有真实、真切的感触感受,才会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验证,因此最好让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去感受其舞蹈基础理论《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魅力,才能达到《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在基础理论课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课堂中,增加开设古代舞蹈表演实践课的教学部分,不仅要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和学,或者只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讲台上做做不能大幅度和简单的动作和造型,而是应当把古代舞蹈史的教室搬到舞蹈练功房进行古代舞蹈史少余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现动静相结合(静—动—静—动......)的教学模式,例如:一、在文化课的多媒体教室上两次(四个课时)的舞蹈史理论课程后,增加开设一次(两个课时)与舞蹈练功房相结合的舞蹈史表演实践课程,把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容,搬到舞蹈练功房一次(两个课时)中实践出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二、还可以将前两次(四个课时)在文化课多媒体教室安排的实践作业,在第三次(两个课时)的舞蹈练功房实践课上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两次舞蹈理论课加一次舞蹈实践课的安排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重要知识点,在这样的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新颖、好奇、有趣,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舞蹈史理论,反而使课程进度顺利,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更学得好、记得牢,课程安排自然,依此类推、周而复始、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并使教学成果显著。三、在学习结束后,《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也可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试卷考核占总成绩百分之七十,实践考核部分占百分之三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非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才能把古代舞蹈史记下来,不仅未理解未消化、而且考完就忘,也不容易发生不合理、不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失去教学《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本身价值和意义,对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今后的理论课程学习开个好头,让学生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自信与积极性,让今后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能进入良性循环。

作者:何盈盈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幼儿师范舞蹈专业文化课

【中***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1-02

一、“相互反感”的恶性循环

通常,幼师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容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专业课上,而对于其他课程,则毫无兴趣或不爱搭理。其原因众多,有来自学校制度的,有来自教师引导的,有来自学生自己的,然而,来自文化课老师自身的原因是最直接和致命的。这些文化课老师一味的抱怨学生的基础弱,能力差,自律性不强,不喜欢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思想出现严重的偏差,甚至埋怨学校的制度、班主任的冷漠等。这种“互相反感”的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前途伤害不小,对教师的心理伤害更大,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失望甚至职业逃离。的确,给这些学生上文化课要比给那些非舞蹈专业学生难很多,文化课老师有许多无能为力的尴尬境遇,然而,事实上,这并非无药可救,只要文化课老师积极稳步地调节自己的灰色心理, 改变心态,找到方法,事实就并非那么悲观。

二、改变“舞我独尊”观念,充分重视文化修养

舞蹈专业的学生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是:只要学好舞蹈,就能走遍世界。所以,在他们的学习思路上,只重视舞蹈专业课。然而,事实远非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学好舞蹈,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舞蹈家,还应该学好文化课,做到“文舞双全”。

1.高尚的文化修养是一切优秀人格的精神支撑

舜耿直忠诚,尧嫁女禅位;孔子百折不挠,为千古伟人;孟母三迁,孟子成仁;屈原九死不悔,《离骚》光耀千古;司马迁发愤著书、完成父志,《史记》彪炳千秋;张良循循善诱,刘邦开创汉室;诸葛亮严谨***,三足得以鼎立;曹操宽仁大度,不惧奸雄耻名;魏征直言敢谏,贞观之治方来;成吉思汗尊师重道,疆域万里;鲁迅桀骜不驯,中国人精神早见曙光。历史证明,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帝王是暴君,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臣民是愚民,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艺人是怪胎,没有高尚文化修养的教师就是刽子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艺术天才,只有具备高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你的技能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你的人格才能变得光辉,你的人生才能闪耀光芒。

2.文化课是舞蹈专业学生获得高尚文化修养的必要途径

严复说:睿智慧,练体力,砺德行,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在老先生看来,练体力是以智慧为前提,以德行为支撑,以新德为目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四有新人吧!然而,如何培养这种德行兼备的新人?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媒体、书籍、制度、权利、习俗等,但文化课是一种根本的传承方式,也是至今任何一种教育都秉承不弃的教育方式。“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语言的职能是把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词和句子记载下来,表达出来,使思想成为可以理解的东西”。[1]可见,以语言表达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课无疑成为文以载道的主要载体,文化课教师就是毫无争议的执行者。那么,在给学生上课的同时,文化课也是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塑造新型优人格,造就优秀人才,奠基民族兴盛。因此,文化课教师的角色变得比其他教师更具有本质性和深刻性。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文化课是舞蹈学生最基础的人格课程,不重视或者放弃,这些学生即使舞蹈再跳的出神入化,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文舞双全”的舞者。

三、一定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在上课前,多私下里找这些学生,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心理矛盾,并给予言语或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从情感上首先认为你是他们最亲近的老师,这就很大程度的消除了他们对文化课老师的反感,就会消除对你这门课的反感。即使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要放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竟,这是一群单纯、天真和善良的孩子。比如,笔者第一次给舞蹈专业课学生上课,学生们明确表示反感,笔者不急不躁,充分理解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自己的课堂语言精挑细选,慎之又慎,避免在初次课堂就打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消除了自己上课前的一些心理顾虑和心理障碍,最后,课程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完成。

四、多鼓励,少打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所带班级,之前学生几乎没有交作业的习惯,为了让他们改变这个赖习惯,笔者就采取了奖励的办法,比如加分,发奖状,口头表扬等,此班交作业终于突破了零,一本,两本,三本,直到全部都交作业。学生们脸上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笔者也得到一种经历风雨终见彩虹的欣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使学生不断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欢乐,感觉和体验到自己是知识的主人的自豪,他就会把这种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迁移待自己身上和书籍上来”。[3]这是使舞蹈专业学生爱上文化课的重要步骤之一。

总之,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沟通师生的情感隔膜,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解决幼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文化课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只要持之以恒,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邓佑玲著,《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土家语濒危现象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4页。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65页。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舞蹈学;舞蹈历史理论;专业培养模式;舞蹈学与学舞蹈

中***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91-02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建立于1985年,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舞蹈学理论专业系。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舞蹈学系的本科教学突出多专业方向接触性、多专业基础实践性和多专业了解的浅层性特征,形成理论课较深入、专业技术课学习全面但不深入的特点。

本文将揭示舞蹈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与实验田种子培育的四个阶段:挑选育种、犁地播种、除草施肥和丰收仓储各个阶段之间的密切关系,即舞蹈学四年本科教育到试验田培养四个阶段的功能和任务的对应。

一、“挑选育种”期――舞蹈学专业生源素质条件分析

生源的质量犹如种子的质量,好的种子经过后期的科学管理和培育终会果实累累,舞蹈学本科生生源的挑选如出一辙。

舞蹈学系在以舞蹈表演为主的舞蹈学院各系部中,属于侧重理论的系部,重点突出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结合的特色。由此,对舞蹈学系生源素质条件提出特殊要求:首先,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与素养;其次,基于舞蹈理论学习的需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勤于思考、长于写作的能力。舞蹈学系生源构成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高中,他们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开阔活跃的思维,有过正规或半正规的舞蹈学***历,对舞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粗浅了解,具备较好的进行理论学习的硬性素质条件,符合舞蹈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但这部分生源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生源很少或不具备舞蹈专业理论素养基础,舞蹈实践经验缺乏,舞蹈专业技术层次较低。另一方面,少部分生源来自专业艺术院校,接受过比较系统、正规的舞蹈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舞蹈功底,舞蹈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同时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舞蹈理论缺乏等问题。所以,舞蹈学系每届班级的组成,会呈现出舞蹈专业理论整体水平不高、舞蹈专业实践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再加上,未经过舞蹈专业训练因素的作用,导致多数学生对舞蹈现象的敏感度不同,对舞蹈理论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专业理论课的理解和接受存在差异情况。

这一差异突出地表现在舞蹈赏析课上。对于一个舞蹈作品,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透过舞蹈本身归纳出舞蹈属性、动作风格、表达主题及对舞蹈的批评等不同的舞蹈赏析层次,而部分学生的分析却不能从表面化的宏观层次深入微观层次分析。这一差异是学生自我能力决定的,这个能力层级的培养涉及“试验田”的第二个过程。

二、“犁地播种”期――认识“舞蹈学”与“学舞蹈”的关系

犁地播种对农业生产活动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环,疏松的土壤对种子来说,无疑是最适宜的温床,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打地基”期。相对地,恰当的课程设置和严谨的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会对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舞蹈学专业要求学生应把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本科阶段的主要舞蹈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芭蕾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编导等。理论课分为三个类群:(1)舞蹈历史理论类:中国舞蹈史、芭蕾舞史、现代舞史等;(2)舞蹈鉴赏与批评类: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作品赏析与批评、学术论文写作等;(3)舞蹈跨学科课程类:舞蹈人体科学、舞蹈教育学、舞蹈美学等。

在舞蹈学系2002年制订的学科建设方案中提出“舞蹈学课程体系”的完整规划,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展开舞蹈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三大方向之一[1]。如何处理舞蹈技术课程学习和舞蹈理论课程学习的关系?由实践得出来的理论要回归到实践进行验证,实践检验得出的一定是理论的优势与不足,经过完善后的理论又会反馈给实践。这是舞蹈实践与舞蹈理论相互作用和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发生、作用、反作用和再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递进关系,甚至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这个关系要求具有关联的课程之间,在授课时间点和时间跨度的搭配上合乎逻辑。

大一学年的芭蕾舞基训使学生对芭蕾艺术有了感性体验。大一第二学期开设的舞蹈解剖学要求学生掌握舞蹈人体的解剖学特征,结合感性体验,起到理论反思实践的效果。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芭蕾舞赏析,糅合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内容,填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芭蕾审美的缺失,又在理论层次升华舞蹈实践。这会给学生构架出一个逻辑化的知识体系,把舞蹈实践和舞蹈理论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1+1>2”的效果,有效地完成“学”与“练”的互动。但实际教学进程中的课程搭配存在一些硬伤。

首先,具有关联的课程学期跨度过长。例如,舞蹈解剖学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舞蹈生理学和舞蹈训练学分别在大三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舞蹈解剖学与其他两门课程的教授,在时间有一个学年的空档期,这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影响到其他两门课程的学习,而授课教师明显会感觉到学生对舞蹈解剖学知识的遗忘已经影响到授课的进度。根据三门课的定义,即:(1)舞蹈解剖学是舞蹈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研究人的自然形态结构机能和生长发育规律与舞蹈训练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提高人体舞蹈机能的科学[2];(2)舞蹈生理学研究人体在长期的、专业的外在训练影响下,对人体结构和生理机能所产生的影响,并探明产生影响的规律[3];(3)舞蹈训练学是在综合运用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舞者训练过程的研究,从而提出对舞者训练的量化的训练步骤和训练方式[4],这三门课类似于金字塔式的、阶梯式的自下而上的递进关系。基于此,本文建议对三门课的开设时间做一些调整:舞蹈解剖学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舞蹈生理学和舞蹈训练学分别在大二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

其次,部分课程的学习时限不合理。作为舞蹈史论专业,每个舞种的史类、理论类课程至少应该学习一年,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事实上,大多数的此类课程只会学习一个学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各个舞蹈技术课的学习时间分配上。

最后,大三第二学期安排的实践类课程过多,包括舞蹈编导、现代舞基础训练和剧目排练。这三门课都是实践课,无形中会给即将步入大四的学生增加学习负担。本文建议:舞蹈编导和现代舞基础训练合并为一门课;压缩民间舞的授课时间,由二学年改为一学年;增加其他舞种,如拉丁舞、街舞等的选修课。

三、“除草施肥”期――自主学习“量”的积累与自我拔高“质”的飞跃

大学本科教育属于普及教育和通识教育,“普及”阐明本科教育要在受众面上突出大众化,受众量上突出增量化。作为“大众”的生源,从多数源于专业院校,应逐渐向普通高中铺开,但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困乏,造成“大众”舞蹈水平参差不齐。“通识”说明,现在学生知识的接触面和接触量在增长,通识教育是要在有限的学时下多学习课程,这容易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更何况大多数的课程属于初次接触,难度较大。

显然,这些问题尽管摆在学生的面前,但根源却在于课程的设计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自主学习、自我拔高”应该是不二的选择。“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要求。如何在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待课上解决,完成对知识的预消化;如何在课上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完成知识的消化;如何在课后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进而再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完成对知识的反刍,这是学生必须要进行的思考。“自我拔高”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是一个在“量”上的不断积累,并且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潜移默化地实现“质”的飞跃。

四、“丰收仓储”――完成认识“舞蹈学”与“学舞蹈”的关系

这个阶段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接近尾声。越是最后阶段,越应理性地重新审视对“舞蹈学”与“学舞蹈”关系的理解。这里提供一些认识视角。

首先,舞蹈学≠学舞蹈。舞蹈学专业的理论特色是舞蹈学的立足之本。舞蹈理论学习的基础在于良好的舞蹈实践,目的在于认识到舞蹈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而不是仅停留在舞蹈欣赏的层次。

其次,舞蹈学≥舞蹈。实践加理论的特色及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历来是舞蹈学的学习者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恰好证明舞蹈学史论专业在专业建构过程中的反思与进步。

再次,舞蹈学的使命是研究舞蹈,发扬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接触世界先进的舞蹈文化,进行不同属性舞蹈的对话,认清别人,更要认清自己,勇于实践舞蹈批评,推动舞蹈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舞蹈学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是步步递进的,各有侧重,只有通过舞蹈的学习来指导和辅助舞蹈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同时舞蹈理论的研究会促进舞蹈表演在文化内涵层面上的负重,使互补的学习理念在完成对舞蹈学这门学科的深层次认识与理性回归的同时,高度把握学习和研究的真谛。

如果我们把理论学习称为“阴”,把舞蹈学习称为“阳”的话,这种互补的学习理念与太极阴阳相合、互生的宇宙理念不谋而合。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互生互补的生命哲学观,站在哲学的高度,启发我们可以很好地认识“舞蹈学”与“学舞蹈”的关系这一契合点,完成对舞蹈学这门学科的深层次认识与理性回归。

本文为笔者在2013年9月14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第二届国际创意舞蹈研讨会”上的发言。

参考文献:

[1]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4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英语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理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考试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经济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在教材的组织上依据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围绕身韵训练内容形成由分节到完整、由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各类教材的纵线关系。

依据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要求形成了以形神劲律贯穿起来的手眼身法步各环节整体照应的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各类教材的横线关系。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上述教材的选定和组织方式也就形成了该课从地面到把杆再到中间的课堂结构和教学形式。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看该课己经不同于以往的基训课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身韵课因为纯身韵课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古典舞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本课由于面对的是没有基础的教学对象所以就必须承担一些与身韵训练密切相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成为具有舞蹈学特色的中国古典舞课。

(五)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任务的保证。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目的、任务的贯彻实施过程为保证舞蹈学专业技术课教学目的、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与讲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的完成掌握与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这些课的实践性也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性,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教材本身,具备相应课程初步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运用讲授和指导阅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舞蹈文化和审美规范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对这些舞蹈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深层的认识,并对教学法等知识有相应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部分也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且与动作教材推进的进程相配合。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讲授内容主要应围绕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审美规范等展开。讲授内容还应包括身韵特性方面的外部技法与艺术内涵的关系、形神劲律的内容及关系、拧倾圆曲仰的静态审美特征、三圆运动规律的动态审美特征等。讲授内容还应包括与身韵教学法有关的教材体系的构成、训练步骤与过程、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的关系、音乐情绪与节奏类型的特性等内容。要避免把该课上成纯动作训练课,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训练上的问题也要对所涉及到的讲授内容做出安排。课外阅读也是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应该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列出每门课程的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以供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时使用。当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本文虽然主张讲练结合但仍然应该掌握好讲和练的比重.以练为主精讲多练。

(六)教学手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授段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口针对舞蹈学专业教学对象的特殊情况,在采取教学手段方面要扬长避短使学生身心得到均衡发展。

舞蹈学专业的生源多数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有部分学生具有初级的舞蹈基础和身体条件,而大多数人则从来没有学过舞蹈身体条件不符合舞蹈训练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等优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调动学生肢体、挖掘身体潜力,又要利用他们的优势注重调动他们的思维,发掘心智上的潜力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在教学上可采用多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布置思考题进行提问和指定题目让学生写小论文等。思考题或论文题目可以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系统地考虑也可以围绕上文提到的讲授内容而展开。另外还可以采用与教学实习有关的一些手段调动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增长教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讲解动作、互相纠正动作、甚至在一个时间单元里组织课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小的短句、组合供课上练习采用或作为期末考查的内容之一。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钻研,以长补短达到挖掘身心潜力、促进均衡发展和促进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对教学结果的考查也要具有舞蹈学专业的特点。教学任务的改变决定了对教学结果的考查方式应有所改变,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结果的考查内容上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检验动作教材的掌握情况。第二方面是通过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该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在第三方面鉴于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考虑还要在素材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教学法的掌握和编排组合的能力进行适当方式的考查。从总体上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要从以上三方面结合起来给予综合评价。另外在考查学生的动作表演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考虑到这些课程所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初步的基础训练因而在检验标准上要给予合理的把握主要应在透过学生对动作教材的完成观察其对教材的理解情况。

结束语

随着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水平也应不断提升。因而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必然要形成白己的特色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是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围绕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这些舞蹈技术课也要量身定做”,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我们尽快打造出具有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

基于以上目的我主持编写完成了《舞蹈学专业舞蹈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的教材算作对以上思考的初步答卷。只愿它成为一个靶子能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舞蹈学专业,乃至对所有舞蹈非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建设问题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2、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3、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5、雄文龙、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舞蹈专业 音乐理论 教学模式

舞蹈是一种肢体表现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表情、肢体动作、音乐节奏中可以了解到,舞蹈艺术中音乐的重要性。舞蹈通过动作表达情感,这种动作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情感的诠释下更具魅力,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音乐作为舞蹈的伴奏,提升了舞蹈的感情诠释和艺术魅力。然而,在我国很多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缺少音乐理论的课程,导致一些舞蹈专业的学生不能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不会用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内涵,影响舞蹈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舞蹈专业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探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舞蹈专业音乐理论教学现状

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展现。近年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普遍令人担忧。在课程设置上,舞蹈与音乐的教学都比较***,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中,音乐只是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许多教师没有将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放在教学的主要内容中,更没有重视音乐在舞蹈中所起的作用。只是在音乐的陪衬下,机械的传授舞蹈,将舞蹈艺术形式单一化、机械化,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注重学生音乐理论素养的培养。只有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实现真正统一,舞蹈表演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高校舞蹈专业忽视音乐理论培养的表现还在于考核方法的单一,舞蹈训练重点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高校舞蹈专业如果在考核方式上重技能、轻音乐,忽略音乐与舞蹈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强调舞蹈技能训练,就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音乐理论素养的培养。

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舞蹈不是机械的肢体的摆动,舞蹈内容要与音乐伴奏相融合,才能够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舞者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受音乐节奏,体味音乐的每一段旋律,才能够在舞蹈表演中充分展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如果舞蹈表演与音乐伴奏不合拍,即便表演的动作再出色,也会给人以一种不适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高校舞蹈专业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片面和单一的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将舞者与音乐的配合也作为一项采分点,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舞蹈专业音乐理论教学模式应用

(一)培养学生音乐细胞,改善乐理知识的教学风格

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理论教学非常关键。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乐理知识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肢体的训练一直是舞蹈专业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乐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实用性为主,重新分类乐理知识,结合舞蹈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将乐理知识学习化繁为简。对于一些重点的乐理知识,如音程、音调、节奏、节拍、旋律等,要结合舞蹈专业的特点深入学习,重点讲解。要让学生具备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学生只有充分理解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在内心产生了乐感,才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乐曲,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产生不同的音乐情感,为后续的节奏训练奠定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好的诠释音乐的情感。

(二)注重节奏训练,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相融合

节奏训练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而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又影响着舞蹈训练。因此,学生能否抓住节奏的规律,并能够准确的听懂节奏,对于舞蹈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舞蹈作品当中的节奏能够体现不同的风格,诠释不同的情感。如表达淡然或者忧伤的情感,可以用长节奏的舞蹈进行诠释。表达轻快或是紧张的情感,可以用短节奏的舞蹈进行诠释。节奏训练追求学生感官上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因此,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是节奏训练的重点,学生能否准确的把握节奏的规律,听懂节奏,熟练掌握节拍,对日后的舞蹈学习非常关键。

在以往的节奏训练中,教师往往采用听写训练的方式进行授课,模仿多于理解,节奏训练的学习属于一个难点。重复的进行听力训练,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而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节奏训练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训教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音乐试听时,要让学生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感受节奏,或者用其他肢体动作感受节奏。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感受情感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肢体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将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融合,提升了舞蹈的感情诠释和艺术魅力。

结语

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要弱化理论教学,重视感觉培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要注重节奏训练与舞蹈实践相融合,使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注:本文为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舞蹈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5)

参考文献:

[1]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

[2]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2011(2).

[3]李莘.试论音乐课程序列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舞蹈学专业;高中生源;核心技能;创新能力;有效思维

随着大学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全国许多地区的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几乎都设有舞蹈学专业。接踵而来的是,原本意义的合格舞蹈生源(主要来自舞蹈中专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招生的需求量,这使得较多的普通高中生投向大学舞蹈专业之路。许多大学舞蹈学专业为此专门分别设置了中专生源班和高中生源班,而且,后者的比例有逐渐上升趋势。甚至有些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方性大学,特别是师范学院,几乎招不到合格的舞蹈中专毕业生,其教学对象可以说就是以普通高中生源为主。

地方性普通高等学校舞蹈学专业办学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无论从教育学的学习理论角度讲,还是从舞蹈文化传承的历史发展来看,面向普通高中生源,必须针对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围绕核心技能、创新能力、有效思维的培养,来设置课程和重视相关教学问题。

一、关于舞蹈学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

(一)舞蹈学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

所谓核心技能,是指某一专业技能中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内容。普通高校设置的舞蹈学本科专业,主要是面向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和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培养舞蹈教学、表演、创编人才。简单讲就是“表教合一”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其核心技能课程可概括为《舞蹈基本功与技术技巧》《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等。

(二)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

众所周知,外在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是内在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体现。同时,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习得,是舞蹈学专业学生、舞蹈从业者培育自身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对于舞蹈学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舞蹈动作的技术规范和舞蹈表演的艺术规格。一般讲,对地方性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普通高中生源班,在技术水平的高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上也许不必太苛刻,但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单一的基训动作、民间舞动作元素还是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势,都必须要规范,要在视觉上给人以自然、协调、流畅的舒适感;动作、表情和韵味(风格)给人以艺术美感,有“范儿”有情则为“艺”。

(三)注重基础与因材施教

核心技能的重要性对相关课程师资的专业水平与能力自然有较高的需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普通高中生源班,核心技能课程教师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与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师而言,既要严格,又要有耐心,“注重基础与因材施教” 是舞蹈核心技能课程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理念。

二、关于舞蹈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的模仿与创造

前面谈到,“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注重基础与因材施教”是核心技能课程与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在《中国民间舞》与《中国古典舞身韵》等课程教学中的“模仿与创造”,因为这与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密切相关。

北京舞蹈学院的“学院派民间舞”正是一种从原生态的民间舞中提取动作基因,作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元素,重构一种带有典范意义的“宏观的民间舞”。本人理解这种“元素性教学”,正是通过对元素性动作的模仿、积累、内化、变通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是为了发展中国民间舞,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二)加强舞蹈编创技能,丰富编导语汇

与舞蹈表演专业相比,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创技术课程也许更重要些;与舞蹈中专生源班相比,普通高中生源班的舞蹈编创技术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创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课堂内外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核心课程外,开设多种舞蹈选修课是必要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如:现代舞、外国民间舞、国标舞、通俗舞蹈、地方性舞蹈等。但应注意,课程的课时分量不要过重,不可企***把每一种舞蹈都教得很精,要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舞蹈表演与创编实践

舞蹈专业的办学者都知道艺术实践对于舞蹈学生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普通高中班生源的艺术实践更应得到重视,因为他们的舞蹈学习、舞蹈表演、舞蹈编创的经历更少些。

舞蹈表演实践要照顾到大多数,哪怕是伴舞、音乐剧等,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表演实践。

舞蹈创编除了与《舞蹈编创技术》课堂结合外,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更多的学生能有做舞蹈编导的经历。比如,为大学校园里其他专业学生、中小学生当导演;为专业演出编伴舞;自己创作小品,与同学合作编舞,当老师的编导助手;舞蹈编创比赛、晚会文本设计比赛、指定节目编导比赛等等。

关于舞蹈学专业学生的有效思维

由于大量的舞蹈技能课程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习惯性的动作观察与模仿、表演感觉与体验,往往使大多数舞蹈专业学生较懒于思考,容易养成思维上的惰性。正因为如此,她们会产生想当然地或不适时地凭感觉去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事物,以致可能造成较多不必要的麻烦或成长过程中的障碍。特别是当他们成为教师、群艺工作者或其他非舞蹈职业者时,这方面的表现也许尤为突出。

促使舞蹈学生形成有效思维的途径,除了设置必要的通识、专业理论、相关文化课程外,还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态度、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不只是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更不要简单地对所有回答都给予肯定。教师在鼓励发言学生的同时,要善于引导更多学生进一步讨论,使之能趋向于逻辑性的思考(演绎、归纳)、反思性的批判、发散性的探索,并学会理解、宽容的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显而易见,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有效思维相当程度地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换言之,学校当局和舞蹈学专业的领导或专业负责人,是否重视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相关文化课程的师资和教学,是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舞蹈学专业普通高中生源班办学质量的试金石之一。

参考文献:

[1]明文***.“学院派民间舞”存在的学术语社会价值.北京舞

蹈学院学报,1999,(3):24.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7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现状,探索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体育舞蹈课程教学。

关键词 现状 体育舞蹈 教学 对策

一、前言

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的水平。本文从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安庆师范学院体育舞蹈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放教师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100%。

三、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现状的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分析

经调查,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中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计划规定,体育舞蹈普修课为36学时,为2个学分。

(二)开课情况的分析

经调查,该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并全部按教学计划安排上课。

(三)体育舞蹈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分析

根据调查5位教师的结果显示安庆师范学院理论教学内容为体育舞蹈教学法、体育舞蹈编排、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舞蹈竞赛组织与裁判,并没有完全根据教学大纲开设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

(四)师资结构的分析

表1的数据显示,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师5名,年龄结构多数集中在20-40岁,教师群体比较年轻;体育舞蹈教师的职称结构为讲师与助教,没有教授与副教授,充分反映出其职称水平偏低;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学占40%,本科学历的占60%。综上所述该校在教师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不均性。

(五)教学效果的分析

1.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表2显示在被调查的60名学生中对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结果表明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程设置基本达到但没有完全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实地访谈中学生主要是对在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上的不满意。

2.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效果分析

由表3可知,该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大部分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学习效果,但有的学生也并未达到自己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体育舞蹈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分析

由调查可知,安庆师范学院只有健美操训练馆,健美操与体育舞蹈公用舞蹈房,并没有专门的训练房,这样的场地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对该校实地考察得知,学生对该院系所订阅的体育舞蹈专业期刊、***书、本专业藏书及音像制品基本上不知,从这些可以反映出该院校影音资料的建设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体育舞蹈专业教学的质量以及对体育舞蹈了解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该校体育舞蹈开展刚刚起步,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已把体育舞蹈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达到自己的理想学习效果,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引起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情绪。

2.由于该专业在该校是新兴专业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团体队伍比较年轻,甚至有的教师未参加任何培训以及外出学习。

3.体育理论课教学不够完善,教学时数偏少;主要是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论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建议

1.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体育舞蹈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以及表演活动,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进教学。

2.领导以及体育各部门应加大重视与投资力度,加强对场地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舞蹈训练房,完善该校软件、硬件设施;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和考核机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体育舞蹈优秀人才。

3.充分发挥***书馆资源优势,加大***书馆的开放力度,订阅有关于体育舞蹈方面的书籍,共同建设良好的影音资料库;优化体育舞蹈理论课,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开设理论课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普通高校 舞蹈专业 舞蹈表现力 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也在快速发展。舞蹈属于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其在我们的心路历程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蹈艺术的广泛普及,不管是专业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普通职校和普通高中,亦或者是社会群体、投资商业教学等,促使我国舞蹈行业的不断发展扩大。许多人喜欢舞蹈优美的舞姿,然后把舞蹈当做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用生命去演绎不同的舞蹈人生。梦想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除了高超的艺术技能外,还需要感染人的舞台表现能力。而现在许多院校并不注重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而仅仅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舞蹈技能上,缺乏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并不能真正领悟舞蹈的魅力。

1.舞蹈的意义

舞蹈的意义是利用肢体语言传达各种情感或者事物。舞蹈并不是浅义的认为仅仅是动作的拼接和罗列,更不是专属于舞台的高超技艺的炫耀。舞蹈是人们从生产生活发展至今的历史活动,其不仅是美的化身,更是舞者的情感纽带,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示,表达人的情感和内心,代表着一个个艺术品的内涵和精神。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道:“艺术应该通过什么来感染人呢?一般来说,感动就是在感情上的共鸣。”舞者需将自己带入到所演绎的角色之中,经过自己去理解和领悟其中的乐趣,然后进行创造性的去刻画形象,然后利用准确的肢体语言传达,进而去影响观众的内心[1]。

2.舞蹈表现力

舞蹈表现力是考核一个舞者综合能力的表现,其并不仅仅为一个单纯的动作和表情,汇聚了人内心的情感和艺术的升华。其涵盖着舞蹈者自身的经历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针对舞蹈创作者的意***和理解,然后进行二次创作,演绎更加丰富的舞蹈精神。

3.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3.1有效的课堂指导

教师于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为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为学生人生道路的支持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指导学生的个人舞蹈技巧的同时,讲述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联系,告知学生肢体语言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动作的指导和内心世界的讲述,促使学生能否理解和明白其中的意境。有效的课堂指导,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

3.2培养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

根据调查发现,许多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会一味的追求与老师教师相像,缺乏自我开动脑筋研究其动作的意义,忽视了自身的创造性,导致舞蹈表现仅是机械的、苍白的和无感染力的动作表现。学生缺少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剖析;缺乏细微的揣摩;缺少内心世界的感情;缺少体味音乐的能力,从而忽略了舞蹈真正的内在美,该为学生“会跳舞不会表演”的主要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自主的去想象和创造,才能感知人物的内心,锻炼个性语言。每一个舞蹈者都是带着枷锁的灵魂,由于外界因素的束缚,而内心的渴望得不到满足,教师于课堂教学时,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针对性的个人辅导,向学生抛出一个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自我探索和发现答案[3]。

3.3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导

舞蹈相关理论于舞蹈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其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提升自我的高度。许多普通高校针对学生的舞蹈知识理论并不重视,认为理论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时间,只注重舞蹈的表演,忽略了舞蹈表演为理论点作为强大的支撑。于常理而言,理论属于现实生活中实践的结果,反过来同时指导着实践的进行,没有理论作为舞蹈实践,学生同样于舞蹈中找不到感觉或者方向。舞蹈历史和文学知识对舞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学理论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减少忧愁和解除顿悟,净化人的心灵,促使人的内心世界更加多姿多彩,舞蹈艺术属于一个人动作的诠释和内心的表达。倘若舞者的内心无法领会理论上的内容,缺乏内心的感受而舞蹈,那势必是没有灵魂的舞蹈,更加没有意义。

著名舞蹈家***曾说:“舞蹈演员的心中应当有一个意象的仓库,无论是生活的情景,还是大自然的景色,或是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象……有了这个意象的仓库,我的内心就会酝酿成最大的激情和冲动,可以自由的索取、创作。”该意象即为舞蹈表演的内在中心点,所以加强舞蹈的理论指导非常重要。

3.4丰富面部表情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道出了眼睛作为人的一个视角的同时,也是人表达情感的所在点,所以于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非常重要。正所谓“眉目传情”,人的内心想法均有面部表情展示出现,舞蹈表演中的喜、怒、哀、乐,均由人的面部表情传达,是感情传达最直接与最重要的窗口[4]。

本文针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舞蹈表现力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给予舞蹈专业的学生一些参考,然后将舞蹈专业的舞蹈表现力重视起来,进而从各方面充实自我。细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体味生活,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感怀这个世界,然后将这些感受和经历融入到舞蹈当中,针对新作品和旧作品均勇敢的去尝试创新的表达,去体会其中的要领。

参考文献:

[1]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03):163.

[2]李菁.普通高校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J].艺术教Art,2012(09):98-99.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J61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73-01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我国舞蹈教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六代舞》、《六小舞》,历史悠久,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舞蹈起步晚却发展快,出现遍地开花之势,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舞蹈专业。但是,由于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我国舞蹈教育历史悠久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局限了现代舞蹈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目标,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更甚者有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没有达到教学效果,缺乏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课程是教学的骨架,教学的有序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就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学校偏重于专业实践方面的培养,课时多,而专业理论的学习却十分欠缺;同时,面对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艺术生,学校却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将重心全放在了专业学习上,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学校尚未考虑就业问题,停留在传统课程上,使该专业的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就业困难。

(三)师资力量薄弱。舞蹈专业尤其特殊性,对其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我国现代舞蹈教学起步较晚,在该领域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教师资源匮乏,现在的舞蹈教师很多是从歌舞团调来的;另一方面,这些教师整体素质较差,且年龄偏大,只具备舞蹈实践技能,但是作为舞蹈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等有所欠缺,而有些教师则是因循守旧,仍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准确把握舞蹈行业的发展形势,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如何提高自己舞蹈技能的反思。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措施

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因此改革教学刻不容缓,也只有改革才是优化教学结构、保持该专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一)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教学,根据所学内容采取灵活教学的方法,如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民族舞蹈团体练习场地亲自观赏学习,或邀请民族舞蹈的优秀舞者现场讲解,同时还可结合民族乐器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在实施舞蹈教学时,应当以社会需求为指导,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的舞蹈知识,还应为今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做思考,培养学生舞蹈历史、编导等更多与专业相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完善课程设置。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重视理论学习,更注重实践,同时还与历史、美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相关联。因此在实施舞蹈教学时,学校要合理规划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培训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比例,调整课时。在理论课上,要实行交叉学习,即结合舞蹈理论知识与多个学科,使舞蹈的内涵得到更好的表达;在实践课上,可以多创造课外学习的机会,如观赏、参加演出,模拟课堂,同时可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多视角地向学生展示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舞蹈的原因,使课堂内容得到延伸,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师资力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学校应当竭尽所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般可通过多种渠道:在招聘时,优先选聘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在教师培训方面,要加强年轻一代教师队伍的培养,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进而将教学内容充分传达给学生;再者,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责任心的教育,增强教师的教师道德和责任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修养的培养。舞蹈艺术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有重要作用。学校在舞蹈教学方面应当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学习设备,完善教学体系,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路径[J].天中学刊.2011(05).

[2]范红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改革[J].音乐大观.2013(06).

[3]黄忠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3.

舞蹈学专业论文篇10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育

一、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来源及其特点

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均以培养优秀的舞蹈编导、演员以及合格的舞蹈教育工作者为目标。目前全国高校舞蹈专业都存在生源参差不齐等问题,对学院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怎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川音绵阳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舞蹈专业目前的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舞蹈专业,本着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弘扬我国伟大的舞蹈事业,一代代舞蹈教育工作者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在教材编排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步,培养出了大批富有活力且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适用于各用人单位的多层次复合型舞蹈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报考舞蹈专业的人数日益增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出现了较大差异,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样的现状对高校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

目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主要有以下三类:1.中等艺术专业学校毕业生;2.职业高中毕业生;3.普通高中毕业生。

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必然导致其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中等艺术专业学校毕业生,经过了多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及训练,无论是软开度、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亦或是身体的感受韵律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职高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前也接受过一定的形体训练,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基本技能。但普高生在入学前大多未受过任何舞蹈专业训练,只是在考前接受过短时间的突击训练或针对性训练,普高生多是依靠自身先天所具备的一定基本条件进入大学的。专业背景的差异使不同类的学生均呈现出不同的身体特点与专业水平,这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

二、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如何提高舞蹈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材率,尤其是保证普高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舞蹈专业技能和舞蹈专业知识做到“吃饱、吃好”,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一)按程度分班进行专业教学

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开学考核,最终按照其不同的专业程度进行合理分班,再按照学生现有的专业程度有针对性的拟定教学大纲,进行适合学生的舞蹈专业教学。舞蹈是一门严谨而残酷的艺术,它对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素质和艺术感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分班,而是对中专生和普高生进行同样的教学,就会造成一边没兴趣一边压力大的现象。例如:在古典舞身韵课中,若按照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身韵教材进行教学,则应该直接从提、沉、冲、靠等元素开始训练,但很多普高生对身韵尚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何谈提沉,冲靠,含腆移?因此对普高生的教学就应当从最基础的手形、手位、脚位、头的位置、眼睛的训练开始。而这些内容中专生已经接触过并已基本掌握,继续学习会导致其疲倦心理,使学生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失去兴趣。由此可见,在生源达到一定数量时,高校则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条件稍差的学生吃不消,条件稍好的学生吃不饱的不良状况。

(二)针对普高生的专业教学

对于普高生的培养,舞蹈专业教师应紧抓其舞蹈专业技能较为薄弱,但领悟力强,尤其是对于理论文化知识的理解力、感悟力强的特点,找到相应的教学侧重点和突破点进行适合普高生的舞蹈教学。

1.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普高生在进入专业院校前,往往只接受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对舞蹈基础知识的了解甚少,但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作为舞蹈教师还是舞蹈演员,基本的舞蹈常识对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舞蹈教师在传授某种舞蹈时,有必要为学生详细的介绍该舞蹈的发源与发展历程,及其产生与流变的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等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对舞蹈动态特征有更深入和升华的掌握和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清晰、更形象的理解舞蹈文化知识。例如教授民族民间舞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一堂课时采用笔记的方式记录该民族舞蹈产生时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文化特征,以及该民族的服饰特点等,随后可以选放具有该民族特色的乐曲或为学生示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体态或动律,让学生在对音乐和动作的直观感受中,先期掌握该民族舞蹈的动态形象,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其舞蹈知识。这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较为枯燥的专业教学更容易被初学舞蹈的普高生接受,从而提高普高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2.技术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做到技术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所谓技术性是指舞蹈形态方面的技能技巧,知识性即舞蹈文化内涵,只有文化与形态有机结合,只有文化支撑着形态的舞蹈才更具内涵,更富表现力。在民间舞教学中,保持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体现民族精神极为重要。但由于舞蹈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较为重视技术技巧的训练和动作形态的教学,而忽视了动作内涵的讲解,于是造成了学生在舞蹈中只有形似而缺乏神似,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无从谈起。这种过于重视课堂技术性的教学模式潜伏着民族特色淡化的危机。为避免这种淡化和同化,舞蹈教师有必要将舞蹈文化知识融入舞蹈专业课堂的教学中。

舞蹈教师在教授动态形象的时需要进行动作分析,这种分析一要从“源”入手,即从理论与动态两方面入手,在讲解动作本身的形态特征的同时,还应讲解动作源于何处,从何而来;其二,从情感入手,把握民族动作的情感依据和情感脉络;其三,还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时吸纳民族民间舞演变与发展的信息,用发展的理念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例如我在教授藏族舞时,首先我会给学生介绍藏族舞蹈传统的体态特征是含胸、垂肩、前倾、懈胯。体态动律强调重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前俯。这种体态“源”于深受农牧生活方式和藏传佛教影响的藏族文化。在漫长的封建农奴制***教合一的***权形式的统治下,藏族人压抑的精神和虔诚心态在舞蹈中形成了如此的表现特征,另外,这种含胸、前倾的体态与藏民族生活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服饰特点等都密切相关的。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寒冷的气候,厚重的服饰,人们背着东西上下山的生活习惯形成这种身体前俯,重心偏前的体态特征。学生通过我在每一个动作的同时就会进入到自己拟定的民族环境中去,感受动作背后的故事。在详细了解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舞蹈特征后,学习其舞蹈动作来就会很快,而且能清楚知道该舞蹈动作的规格和要领是什么。因此,技术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启发普高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使其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与参与式相结合

专业教师应使教学课堂充盈着歌舞相兼的气氛,让普高学生在这种红火、热烈、热情奔放的氛围中掌握用舞蹈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而不仅是停留在单纯的学习舞蹈动作的层面上,那么,深入把握动态动作的内涵韵味则是帮助学生掌握舞蹈风格,培养学生学会用舞蹈表达自我的关键。因此,教授动作只是完成了舞蹈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讲清动作内涵的韵味以及形成这种韵味的文化背景。例如:我在教授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踢步时,会首先给学生讲解其腿部动律是由双膝短促有弹性的屈伸而形成了“俏、艮、颤”的特点,同时在踢步动作中,要快踢,快落,慢延伸,形成一种“单短双长”的节奏,即脚踢出时要快出快收,使用单腿重心的时间短,双脚着地的时间长。这种动律的形成是因为东北秧歌源于高跷秧歌,人双脚踩在一尺六寸长的木质高跷上,双腿着地要比单腿稳,为了保持重心平衡,就逐渐形成了脚踢出时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短,收回时稳而实,双腿落地时间长的特点。做示范时要准确把握动作的规格要领,让学生从思维和视觉上清晰的了解怎么去做踢步,当她们清楚认识到动作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以后,做出来的动作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又如,傣族民间舞中典型的孔雀舞,这是傣族人民喜爱孔雀,以孔雀作为吉祥、幸福、美好象征的审美心理的表达。在傣族舞中,模仿孔雀的形态所形成的“三道弯”体态,以及手形、手位、步伐的韵味都显露出西双版纳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的独特文化特色。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身体在“动”,更要调动学生的头脑去“想”,去“悟”,给普高生开辟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不是空着头脑做动作,而是带着想象去表演,让学生感觉自己已亲身投入其中,肢体和信灵一起舞蹈。因此,舞蹈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从舞蹈文化切入,给普高学生一个立体的知识构架,使舞蹈教学不只是停留在身体训练和动作模仿的层面上,而是升华到文化的层面,为学生进行舞蹈文化背景的拓展,进行宽范畴的讲授,使学生不仅明白动作怎样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普高生对舞蹈的外在形态和内涵文化都有统一、全面的认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舞蹈的精华,最终达到在舞蹈中身心合一、内外融合的境界。

4.注重编创能力的培养

编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普高生的总结、归纳、想象、创新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东北秧歌的手巾花组合后就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自身的体态特长,按照自己对手巾花的理解和认识,重新编排小短句并为同学展示,又如在教授安徽花鼓灯的碎步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好脚下“溜得起,刹得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编排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大胆的创编,以各种碎步为元素编排较为完整的碎步组合,老师再给予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具有学生自身特色的碎步组合。在上学期的***舞课堂中,我就以***步伐为元素,首先把每种不同的步伐教授给学生,在她们掌握了各种步伐的规格要领后,就让她们开动脑筋,全班以单一步伐为元素编一个步伐综合组合,当然最后回课并不理想,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但是全班从这次齐心协力的编创中收获不少,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她们在以后的编创中会总结以往的经验,作品会日益渐佳。因此,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还能从中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合作精神,使班级更具有凝聚性。

5.注重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

培养普高生的即兴表演能力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即兴表演是舞蹈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它突出表现在“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舞蹈过程中,随着情感的变化,音乐的起伏,一个动作往往在动律、节奏和力度上都变化无穷。因此,有人认为舞蹈没有规律,其实不然,世界上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在舞蹈教学上,目前尚缺乏对学生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普高生,学生从零开始逐渐接触到规范的舞蹈教学,但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能拘泥于使其了解舞蹈和会跳舞的层面,而应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训练,力求使学生成为复合型的舞蹈人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大力加强关于提高学生即兴表演能力的相关训练。

6.开设舞蹈理论课

舞蹈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大脑贫乏、四肢发达的学生只能被当今时代所淘汰。如何按照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新型人才是当下舞蹈专业教学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后,人们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舞蹈,这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格特点的艺术门类更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了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使其成为舞蹈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正是符合当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的。故舞蹈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还应全面掌握各类舞蹈的形态特征、表演形式与审美风格;熟悉各种舞蹈的发展历史、衍变渊源以及相关的民族、地域、宗教文化等;了解部分舞蹈文化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例如:民族民间舞的收集整理方法――田野作业法。

笔者认为,对于舞蹈大学生而言,除了舞蹈专业课以外,舞蹈文化课程的开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各种舞蹈教学法等。而一些不能很好地满足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则可以进行适当的减免。

7.走向民间的大舞台

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综艺节目、晚会和比赛,大肆兴建人文景观,这为高校培养复合型的舞蹈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既是社会实践,又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检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舞台,可以使学生在每次演出的过程中获得宝贵的表演经验,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结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舞蹈职业化教育与表演已走过五十余载,舞蹈界涌现出了大批经典之作,那么,如何发展和保持舞蹈鲜活的生命力是我们所有舞蹈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需要高校舞蹈专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可以适应社会需求的舞蹈人才去推动舞蹈事业的发展,这一需求也为高校舞蹈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要达到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舞蹈人才的艺术院校舞蹈教育目标,高校舞蹈专业教师必须积极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面临越来越多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普高生时,舞蹈教师更有责任因材施教,制定适宜于普高生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案,不断完善对普高生的舞蹈教育,尽全力按照培养目标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以期使舞蹈这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能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铁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科学定位》.北

京舞蹈学院学报社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全年期刊.北京舞蹈学院

学报社

[3]袁禾.《中国舞蹈意向论》.文化艺术处本社

[4]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5]于平.《中国舞蹈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

[6]《舞蹈》2009年全年期刊.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

[7]《艺术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

[8]《大舞台》.河北艺术研究所

[9]刘建.《无声的演说》.民族出版社

[10]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11]胡尔言.《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

[12]王伟.《感应时代主题 建设先进文化》.北京舞蹈学院学

报社

[13]贾安林.《探索办学模式 开拓远程教育》.北京舞蹈学院

学报社

[14]冯百跃.《论多元智力理论对舞蹈教学思路的启示》.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

学习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舞蹈论文,少数民族舞蹈毕业论文选题。一、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而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功能被人们所低估。最初,受当时社会***治、经济

学习

舞蹈鉴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及答案,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

学习

少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论文,少儿舞蹈论文题目大全。(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

学习

舞蹈毕业总结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总结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总结题目怎么写,舞蹈毕业汇报篇章。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

学习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题目,舞蹈芭蕾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

学习

舞蹈编导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编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编导论文,舞蹈编导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

学习

形体舞蹈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形体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形体舞蹈论文,舞蹈形体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将人的心灵浸润,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会学生深刻、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提高

学习

舞蹈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傣族舞蹈毕业论文范文。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业生

学习

舞蹈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硕士论文范文大全,研究生舞蹈论文题目大全。截止2012年,全国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单位共计90家(其中12所院校为博士点,其余78家为硕士点),主要包括研究机构、综合大学、师范

学习

音乐舞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舞蹈论文1000字,舞蹈论文范文。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

学习

幼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论文范文,舞蹈赏析与评论的论文。(二)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改革不力,对先进教学方法应用的盲目性和浅表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学习的

学习

舞蹈音乐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舞蹈鉴赏论文一千字,音乐和舞蹈论文范文。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

学习

名族学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名族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论文大全,民族学论文个案怎么写。粉碎四人帮”以来,***和国家更是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但挖掘整理了一批批的民族文学遗产,使之焕发青春,而且也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开辟

学习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舞蹈论文,少数民族舞蹈毕业论文选题。一、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而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功能被人们所低估。最初,受当时社会***治、经济

学习

舞蹈鉴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及答案,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

学习

少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论文,少儿舞蹈论文题目大全。(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

学习

舞蹈毕业总结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总结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总结题目怎么写,舞蹈毕业汇报篇章。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

学习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题目,舞蹈芭蕾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

学习

舞蹈编导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编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编导论文,舞蹈编导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

学习

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学院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通用六篇,音乐学院优秀论文范文3000字。二、剧院音乐文化消费对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具体体现(一)丰富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