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舞蹈论文10篇

形体舞蹈论文篇1

情、意、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处理学生感情缺乏,联想和创作能力贫乏等问题,在课堂中使学生理解舞蹈的本质。舞蹈理论学习、熟练的技巧、丰富的情感和舞蹈意识加上卓越的表演能力可以让一只舞蹈由呆板变得灵动,由机械变得神韵,达到身心合一的舞蹈境界,艺术感十足。舞蹈教学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教育者将学生的情感、意识和体形全部调动起来,发挥学生情感意识方面积极的能动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舞蹈展现中来,获得艺术和美的体验。

2.情感体现的教学

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将人的心灵浸润,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会学生深刻、细致的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2.1言传身教

舞蹈的言传身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舞蹈修养,还要具备足够的语言修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生动、精炼和亲切。很多舞蹈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开始教学舞蹈的时候,课堂比较乱,师生之间沟通存在问题,学生不喜欢舞蹈,教学效果低下。而如果采用教师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练习的方法则能够让学生很快明白舞蹈的内涵和情感含义,使舞蹈富有感情且充满表现力。例如:在排练舞蹈《俏花旦》时,由于舞蹈中间有快板的部分,对学生的舞蹈技巧和动作要求都比较大,学生很容易由于遇到的困难而产生厌烦甚至逆反的心理,这时我保持亲切的语气,自己融入到学生的队伍中进行示范,用鼓励的口吻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待学生掌握了舞蹈动作之后,我又发现学生的动作比较僵硬,我继续微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是舞台上美丽、活泼的俏花旦,要表现出花旦的俏来,同学们脸上的表情要欢快,嘴角要上扬,要把内心的愉快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肢体上。老师觉得你们的动作跳的很到位,大家试着把自己想象成最美丽的俏花旦再跳一边,好不好?”同时自己做出一个大大的微笑表情,学生的舞蹈被情感带动,自然越来越好,动作标准,感情到位,教学效果非常好。

2.2以情动情

舞由心生,是一种自我感情的宣泄,无论是观舞者还是表演者都能在舞蹈中感受到美和愉悦。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调动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感情。在学习舞蹈之初,通过给学生播放音乐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之中所表达的感情,在音乐之中想象舞蹈的表演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音乐的情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能力和热情,以情动情,从而使得舞蹈的表现力加强。例如在排练《千手观音》时,就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和短片的方式先让学生感受到菩萨的端庄、沉静和安详,从而以感情促发感情,在舞蹈表演时在面部表情和眼神处理上做到更加精准,表达出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3.舞蹈意识的教学

舞蹈教学中“意”的体会和表达非常重要,在学生进行舞蹈表现之前需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和动作中多蕴藏的“意”,才能进入到舞蹈的意蕴之中,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进行枯燥的模仿和练习。例如在排练藏族舞时,学生需要了解藏族的经历,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从奴隶到主人的转变,整支舞蹈轻快而欢快的气氛;了解藏族舞蹈中含胸、垂背、弓腰、屈膝等标志性动作是之前奴隶见到奴隶主时的卑微之“意”,尽力表达从卑躬屈膝到昂首欢快的过程。民族舞所表达的“意”是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直观的内心感受,在肢体表达上要充满感情和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内心情感的互动,只有准确的抓住舞蹈中音乐和动作的“意”,学生才能在舞蹈中尽情的表达,在学习中掌握舞蹈的精准要义和舞蹈特征,在动人的音乐中,完美结合舞蹈之“意”,表达“艺术感觉”,动作和情感的融洽处理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艺术气质,使学生的舞蹈达到发之以声、动之以情的境界。

4.体形训练的教学

体型训练是舞蹈教学的基础,也是舞蹈表现的最终媒介,以协调性、柔软度以及灵活性为目标。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体形训练是舞蹈教学的基础课,必须从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以良好、规范、清晰的示范动作对学生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整支舞蹈的优美展示,以促进学生对美感的了解和享受,激发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进行舞蹈的学习。其次,进行动作的分解,对每一个动作都严格要求,做到规范、标准。严格的体形训练是学生掌握舞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才能表达整支舞蹈的优美。第三,教师要教导学生人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将技巧和作品的内涵渗入到舞蹈之中。舞蹈不是由僵硬的动作组成,拥有表达流畅的技巧和身心合一的表现魅力才是舞蹈者舞蹈表演的高境界。学生在表演舞蹈的时候,要做到对每个动作的要求、技巧以及情感表达了然于心。例如,《雀之灵》这支舞蹈,它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作,包含了傣族舞蹈的特征,将孔雀在晨光中时而静静伫立,时而开屏起舞的灵性和优美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不仅是形的准确,也是情感的充分表达,将情、意、形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使之真正的魅力展露无遗。情、意、形一体化能够避免舞蹈的僵硬化和机械化,注重了学生对舞蹈本身情感的追求,加强了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束语

形体舞蹈论文篇2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着,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着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 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

形体舞蹈论文篇3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着,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着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

形体舞蹈论文篇4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仅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的有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一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一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人体把“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从以上“舞蹈艺技九”的观点中不难看出舞蹈以升华到艺术高度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声、情”和谐运用到舞蹈中,更进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学特色。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西藏古代的“舞蹈艺技九”是古印度“乐舞论”中婆罗多牟尼论述的,与藏族舞蹈无关。对此,经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考证,在藏族历史上,人们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技法。“波罗多牟尼在论述‘拉斯’时只提出了八种,后经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种。这九种‘拉斯’主要作为卡达卡利舞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训练之用”(注: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m],第180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这与藏文古籍“舞蹈艺技九”中论述的内容相重合的只有“愤怒、恐怖、英武”三种,其余六种则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没有提到“形、声、情”和谐运用于舞蹈艺术中的观点。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

    二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注:王朝闻:《美学概论》[m],第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着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同时还包含欣赏活动或创作活动中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现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比较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舞蹈理论与舞蹈美学有着紧密联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论是解决什么是舞蹈,怎样舞蹈的问题,而舞蹈美学则解决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和如何表达情感、体会美感的问题。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方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以上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彩的区别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书中把“舞蹈艺技九”变成为“诗歌写作九”,要求诗歌写作者用诗写出舞蹈者的身姿、韵律和丰富情感。同样,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有歌就有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谣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无边无际舞”,要跳“高山不可动摇的舞”,跳起来的“卓舞的节奏快如夜空的闪电”。这就像萨班·贡嗄坚参的书中所述(注:萨典·贡嗄坚赞:《乐论》[m],第1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们梳妆打扮,人们歌舞欢畅,那里没有悲伤,神圣的音乐至高无上”。这就是藏民族对歌舞的共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还与地域、时间、年龄、男女等不同对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泼有力、热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浓厚的纯农区和城镇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潇洒,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灵巧、多变,充分展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区的舞蹈,有着典雅稳健的舞步、优美自如的舞姿,充分体现着古象雄文化的韵味;而藏东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犷、豪放潇洒、矫健雄姿,充分展现着康巴人的气质特征。关于藏族舞蹈的形态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记载外,在民间歌谣中也有许多记述。如《中国歌谣集——西藏卷“打开歌门”》章节中就记录了大量的传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如:林芝地区果谐“祝歌舞者门面三层高”中唱到: 

    胸部是锅庄的仓库,今日要打开仓库门;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摇摆处,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盖是锅庄的风轮,今日我要转动转动;

    双脚是锅庄的滚球,今日我要滚一滚它。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中册,第2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对舞蹈者的形态要求有: 

    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

    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

    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

    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

    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

    ……

    从以上舞蹈时对人体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众多藏族古老民歌中关于具体形体要求的歌词和古籍的理论如此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对舞蹈者形态、舞姿的共同审美感受。上述关于舞蹈形态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而是至今保留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动作非常丰富,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舞蹈者,对于“妖娆”的腰、“摇摆”的腰运用的非常讲究。不管是以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还是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腰部轻软摇摆,在似动非动中给人以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美。女子的腰部动作在“热巴舞”和牧区“果卓”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她们的各种翻身动作,侧腰、下后腰动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状态。“妖娆”的腰部动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个审美特征。另外,在民谣和古籍中,认为“膝窝”、“膝盖”是“最灵处”,“要颤动”并被形容为“风轮”、“轮子”。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

    正如藏文古籍所指(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流璃注解》,第131页,木刻板。)“歌舞剧(戏)是:往事如同语言一样,用形态表达各种语言的歌舞剧,它主要靠舞蹈者手、头的各种变化,如卷羊毛时手的动作反复多次后形成优美、迷人的舞”,可见,双手的动作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灵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我们在观看藏族不同风格的舞蹈时会发现其双手的动作是非常丰富的,极富有活力。双手动作在藏舞包括藏戏舞蹈中已经演化成千姿百态的舞蹈语汇,如藏戏舞蹈中的手势与戏剧语汇融为一体成为藏戏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同样,在羌姆舞蹈中不少舞全靠手势动作来展示内容;热巴舞中的“颤肩舞”;果谐中的双手前后甩动和胸前划摆,至于“手镯舞”中海螺手镯舞的手势动作就更加丰富。藏戏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势动作直接反映生活,随着剧情、节奏的变化,手势动作也跟着变化,双手始终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舞动,并为升华情感需要而创新、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民谣和古籍中还提到“双脚是锅庄的滚球”、“双脚是舞轮”、“脚下没有刺”、“脚步脚尖要灵活”,脚是舞蹈跳动、踏节的关键。要求舞者的脚像“轮子”、“滚球”般灵活多变,如果说手势动作是“噶尔”歌舞,脚部动作则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时要如同“脚下无刺”,踏着强有力的节奏舞起来。藏族舞蹈的双脚动作灵活轻巧,节奏鲜明,脚步热烈而整齐,如,踢踏舞步活泼、清爽,踏出的节奏热烈、坚强有力而轻重分明;果谐舞步是典型的集体舞步,舞蹈充满了劳动气息,在粗犷昂扬的歌声中步伐整齐而富有生命力;昌都果卓的“亚巴舞”步,虽没有音乐,但音乐产生在双脚有力的跺踏声中,一种振天的声响回荡在舞场上空。此外,民谣和古籍中还谈到头部动作,“头是舞的摇晃处”、“做右手势动作和向右行进时头向左看,左动作要反姿,做下面动作时向前看”。从中不难看出不少藏舞的规范程度和形体和谐运用的美学特征。藏舞中的头部动作也是非常丰富的,有绕头舞、甩头鞭舞、前后甩动舞、左右甩动舞等,这些都是舞蹈内容与形体变化紧密结合具有独特头部动作的舞蹈。

    以上分别针对舞蹈者各种形体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运用作了简要论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谣和古籍中的论述也较多,如女性“全身姿态要柔软”、“体态轻捷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从背影看好像没有臂部,从前面看好像无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壮”。这些形体要求在当时可能属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愿望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思想。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那么怎样的形体才算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谣中反映出来的舞者的形体要求就体现着藏民族的审美意识,同样也是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之一。

    除了以上舞蹈形态动作的审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来创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藏文舞谱”(注:《康嗄尔新旧卡羌姆原词告示》[z],第169页,手写本(藏文)。)就有一条用“比喻”的方法创造舞姿的论述,认为用“比喻”的方法可以丰富人的想象,从而产生新的联想,如“雄狮抖搂绿鬃在火中燃烧”,“大鹏展翅飞翔”(注:《中国歌谣集——西藏卷》[c]“打开歌门”章节,第8页,1989年。)。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虽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学会鹿卧地的美姿;虽不是鹰生的小鹰,要学会鹰展翅飞翔;虽不是鱼生的小鱼,要学会水中鱼尾闪耀;虽不是狮生的小狮,要学会雄狮的骄姿”。还有日喀则歌谣中“央扎姆拉,这舞叫左右舞,左右兔子蹦,左右狐狸藏,左右狼爬行”。舞姿中还有众多例举,如“走马步”、“野马跑”、“鱼穿梭”、“雀开屏”等等。目前藏族舞蹈中动作名称沿用动物姿态的比较多,但完全模仿动物姿态而保留的比较少,这是因为动作向更加舞蹈化方面发展的原故。总之,“比喻”的手法丰富了藏族的舞蹈,从而形成了丰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语言。

形体舞蹈论文篇5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民族舞蹈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随着人们对民族舞蹈关注度的提升,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我国目前来说,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坚定地走好教育教学的规范化路线,才能确保少数民族舞蹈得以良性发展。

一、少数民族舞蹈概述

(一)少数民族舞蹈。古往今来,舞蹈一直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舞蹈技能的展现和表演来传递一种情感,传承一种文化。舞蹈源于艺术又高于艺术,它的艺术美不仅仅体现在舞者优美的舞蹈动作以及娴熟的舞蹈技能上,还体现在其传递出来的丰富情感上。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少数民族的舞蹈种类也纷繁众多。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发展文化,不同的文化演变出不同的舞蹈类型,在进行相关的舞蹈学习时,除了要不断结合民族文化外,还应该引入国际舞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巧,发展多元化、全球化的舞蹈形式。只有在体验舞蹈所传递出来的美、精神以及信仰的同时,不断调整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才能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舞蹈的形式,开拓舞者的视野。至此才能不断地发扬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国际关注度和认知度。

(二)提高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视度。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在历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少数民族舞蹈为作为珍贵的文化财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珍惜并发扬广大,只有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舞蹈价值观和文化观,才能不断地深化并加强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这就需要相关高校、机构或组织在提高重视度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并壮大少数民族舞蹈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

二、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探讨

(一)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方法探究。1.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一门***的舞蹈教学学科,除了进行常规舞蹈教学外,还要突出表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特色和人文情感,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首先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情感体现。教师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的背景文化教育,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认识和艺术素养。2.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所谓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方法是指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即舞蹈技能和技巧的学习。综合性大学的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是具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对学员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绝不能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技巧训练,更不能偏重实践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知识基础。只有二者协调统一地进行教学,才能确保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3.合理利用单元式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原则、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也要采用划分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既要区分出不同的舞蹈,又要融合不同的舞蹈,在确保***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共性结合,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舞蹈的表现形式。

(二)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相关改进策略研究。1.深入民间,挖掘少数民族舞蹈。目前各大高校收录的少数民族舞蹈形式还不够全面,民间和基层仍然流传着很多舞蹈形式,这就需要综合性大学深入民间挖掘舞蹈素材,之后选取内涵丰富、特点明显、表现形式优美的舞蹈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对于民间舞蹈形式还要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技能训练,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风格以及表现形式,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蒙古舞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安代舞的形式,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创设情景的形式模拟嘎达梅林电影中的人物,展示其中的舞蹈表演片段,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教学效果。3.加大舞蹈中的情感投入。舞蹈是一种肢体表现形式,虽然技巧和动作很重要,但是舞蹈所要展现的情感及内涵更为重要。情感体现是舞蹈的灵魂展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寄情于舞的能力。

形体舞蹈论文篇6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蹈;表演;气韵

中***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41-01

一、“气韵”与“气韵”理论的发展

(一)“气韵”

南北朝钟嵘的《诗品序》中曾记载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一些学者将其视为我国“气韵”的最早体现。可以看出,舞蹈能够传情达意,是人们情感最为直观的宣泄方式。因此,舞蹈常被人们形容为刚健有力、轻盈曼妙,充满着气韵之美与生命的力量。但笔者认为“气”与“韵”是密不可分的,气一直存在于舞者的表现中,而“韵”是在“气”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舞者内在情感的传达。《毛诗·序》中说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舞者将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表现的动作,在其蹁跹舞步中我们感受内在感情的宣泄。

(二)“气韵”理论的发展

《易理》中已经有关于气的记载,“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气”的记载。先人将“气”作为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的根本,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老子这位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气”生成的,他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这些对自然本质认识的理论便是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也认识到了气的重要性。汉朝初年,董仲舒曾说道:“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纵观他们的思想观点,可见古代人们对于“气”的认识,它是人们生息繁衍的生命之源。正是基于他们“气”的理论,我国古代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节才得以产生延续。

魏晋是我国社会极度动荡的一个时期,佛教等宗教形式的出现,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玄学之风的盛行促使“气之动物——形诸舞咏”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正是在秦汉“气”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但我们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古人对“气”的认识开始发生极大的转变。“气”在向艺术欣赏和评论领域不断转变。

二、当代古典舞蹈表演中“气韵”的体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舞复苏的重要时刻。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下,中国古典舞有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中国古典舞蹈“圆融周游”之体态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古典舞蹈有着“圆融周游”的基本人体体态,中国古典舞蹈将“划圆”作为身体的主要运行规律。身体律动“平圆、立圆、八宁圆”的具体形态与五行循环往复,基于此而产成与“圆”相协调的运行规律,这些元素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汉唐古典舞中对“盘”的舞蹈动作做了分析,于臂带着手腕走平圆与八字圆的基本路线。这一身体动律所表现的皆源于“气”。将自身的情趣投入舞蹈作品中是舞蹈“气韵”的集中体现。我国古典舞蹈《踏歌》中,舞蹈演员随着嘹亮的歌声登场,向我们呈现了“诗、乐、舞”诗画般的优美舞蹈意境。

(二)“气韵”理论下中国古典舞蹈表演的“形神兼备”

汉代的“元气自然论”中就对人本质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形”“气”“神”三方,当代中国古典舞蹈也对其进行了继承,同样存在着“形为动,神以领”的艺术形式。古典舞蹈注重流动、造型、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等一切直观的外部形态。国人的传统思维看重对“神”的体会,利用内在意念支配着心理的节奏,呈现美的形态。“神”能够使人心灵有愉悦的感受,优美的舞姿加上情感的倾注,才能形成完美的舞姿。杨维桢在《***绘宝鉴·序》中说道: “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可见眼睛的传神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这些都源于“气”的支配作用,笔者认为的传神既有眼睛的神态,同时还包括了舞者的姿态,将气作为带动舞者身体表现的途径。实现外部形态与内在精神完美契合,进而达到“形神兼备”。例如,我国古典伟大的舞蹈作品《楚腰》,其中涉及“翘袖”、“折腰”的具体舞蹈形态,将舞者的细腰呈现给观众,让我们尽情陶醉在其身体、形态之美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在楚舞之中,楚舞舞态变化鲜明,节奏既有沉重之力、又有轻重缓急。其舞蹈姿态呈现鲜明的特点,刚柔并进,在浪漫狂放中又有妩媚温婉。对妩媚的巫楚形象的成功塑造,实现了“形”与“神”完美结合。这种“形神兼备”是内在情感所引起的,由“气”进而外化为优美的舞姿。“翘袖”“折腰”是“韵”的内在情感的流露。

三、结语

“气韵”理论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的舞蹈作品中,古典舞蹈所具有的气韵之美都体现在其中。中国古典舞按照“气韵”这一理论发展下去,将会凝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韵味的舞蹈艺术。对“气韵”这一传统文化象征的探讨将会丰富我国古典舞蹈表演体系

形体舞蹈论文篇7

本文主要探讨拉班理论在开拓舞蹈师范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民间舞编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综合载体,是区别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舞蹈师范生要熟练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创作出民族特性的舞蹈作品。拉班体系是建立在人体自然科学理论之上,从解剖学及动力学等方面对舞蹈动作本体进行的深层次分析。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民间舞创作拓宽了身体表现的空间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发挥了编创人员的个体性及思维能动性,使民间舞在保持本民族性在身体语言的特殊性的同时也尊重了编创者的主观审美,使得中国民族民间舞青春不老。

[关键词]拉班理论;民族民间舞;动作本体;舞蹈师范生;编创

鲁道夫•拉班(1879~1958),匈牙利著名的现代舞理论家,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1928年拉班首次出版了《书面舞蹈》一书,正式了三线谱表以及相关记录符号,即迄今为止世界上应用最广,最科学全面的舞蹈记谱法———拉班舞谱”,并开创性的将人体舞蹈语言与哲学、逻辑学、描述学及谐和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领域的交叉学科,还建立了人体律动学基础理论,将对人体空间探索放入了三维坐标体系,由此衍生出了著名的“运动二十面体”。这些符号和理论的产生为舞蹈动作的内在探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使舞蹈科学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一、拉班理论体系在中国

20世纪80年代,戴爱莲先生将拉班理论体系引入了中国,四十多年过去了,拉班在国内舞蹈编创者、舞蹈教师及相关从业者中,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

(一)听过拉班理论名称的人多,深入了解其内容的人少。

舞蹈不仅是时间的艺术,更是空间的产物,再加上舞者这一极具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使得舞蹈艺术与单纯时间性的音乐相比要复杂得多,因此记录下来的难度也更大。理想中的舞谱应当同时可以记录时间,描述空间,呈现舞者在一个时间点的肌肉力量状态,甚至还包括当下的表现情绪等等诸多方面。1588年法国出版的《舞蹈指导手册》用人形轮廓配以文字描述将当时流行的舞步加以记录,这一点,类似于我们目前国内民间舞的书面教材对于民族民间舞种姿态及传统组合的记录方法。笔者没有见到这本手册,不能妄加评论。但就目前国内民间舞教材的舞谱记录情况而言,存在着阅读和还原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人形轮廓或者简笔画的形式,是二维空间的呈现方式,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兼顾到舞者多方面的立体形象,即使加上了描述性的语言也由于各人理解层面的不同而产生不小的偏差。至此之后的人们不断在探索新的舞谱记录方法,比如:富耶对于古典芭蕾舞基础舞步的记录法,阿瑟的简笔人物记录法等等,无一不是因为无法兼顾上述的诸多内容导致不能广泛使用。直到1928年拉班创新性的提出新的记录方法,即:将以往横向记录的传统打破,而改用垂直谱表来代表身体。由于垂直的三线谱表记谱方向与人体重力方向一致,依据人体中心结构而设立,不仅直观的区分出身体左右两侧,而且还提出了”顶端”与“末端”的概念,使得这一人体区间内肢体的结构可以在解剖学的角度上尽可能的细分。这一突破性的记录方法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拉班还用矩形的动作符号解决了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舞蹈记录时间问题。每个被记录下来的舞蹈动作有了明显的时间,就使得舞谱还原者抓住了舞蹈节奏这一要素,大大降低了复排时和音乐的误差,使之更具有实用性。拉班舞谱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全面的舞蹈记录方式,出现标题提及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是和中国的阅读与记录艺术的习惯不相同有较大关系。中国很多艺术形式都脱胎于我们的象形文字,比如书法、绘画等等,因此中国人的艺术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形象思维占上风。在五千年的的艺术长河中,也出现过上百种记录舞蹈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以最具禹步,东巴舞谱、敦煌舞谱等为代表的象形绘画法;一种是以宋代德寿宫舞谱为代表的文字术语记录法;还有一种就是将二者同时运用的记录方法,我们本文讨论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记录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第三种方法,我们姑且戏称之为***文并茂法。就目前我国发现的记录舞蹈的资料而言,尚未出现用术数相关的理科术语或方法来记录舞蹈的先例。在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里,除了乐律学之外,其他舞乐的艺术形式,特别是舞蹈,无论是宫廷舞还是民间舞,无论是训练方式还是表演形式,都是在“情”和“韵”字中来进行的。因此用拉班科学定量分析的形式来记录中国传统舞蹈,似乎有些“水土不服”。这里的“水土不服”是指中国人的阅读和记录习惯而言,并非是拉班理论体系不能为我所用,而实际上恰恰相反,中国传统的“以情带物”与拉班的“定量分析”刚好形成了舞蹈编导必备的两个重要技能。因此对于舞蹈师范生而言,在中国的文化语言背景下,了解用拉班理论解构舞蹈,进而创编舞蹈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原因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进一步详细论述。

(二)对拉班动作分析感兴趣的人多,想学习拉班记谱法的人少。

拉班理论体系目前被大家公认为是全面科学的,这是因为他的理论涵盖了数学、解剖学、动律学、哲学、力学、音乐学等诸多学科。只有融会贯通了这许多种科学的一种方法,才能将舞蹈这一时间空间人体综合作用的复杂艺术形式简单而且清晰的记录下来。为了在舞谱中将力效呈现出来,拉班以27个方向符号为基础,每个方向符号又可以因为形状变化,有无阴影,长短变化等又被赋予新的涵义。经过这样的一番变化之后,恐怕上百个符号都不止了。因此,拉班舞谱的简单是相对与其他舞谱记录方式而言,但他多变的符号,及其包涵的复杂内容让很多想要了解拉班的舞蹈爱好者和从业者望而却步。(三)在对拉班理论的运用中,现代舞用的多,民间舞用的少。现代舞从自由的角度出发,本着***肢体,认识自我的意识而发展,拉班理论是在西方自然科学孕育下的产物,二者有着相同的文化本源,有着同一的认同性,二者的结合自然是如鱼得水。而中国民间舞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特点的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族群色彩,各个民族心理,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各民族民间舞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虽然也是在不断的融合变化,但是民族文化的“根”性,始终没有丢掉。传统的舞蹈编导在借鉴拉班体系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一个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生搬硬套理论的结果只能是让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成为四不像。但拉班理论体系做为人类舞蹈史上的光辉成果之一,我们必然不能将他拒之门外,对于舞蹈师范生更是如此,但如何把握“度”,创作出符合族群性的新民族民间舞蹈,要认真思考。

二、拉班体系于民间舞编创之重要作用

(一)拉班理论体系之根基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背景可以有机统一

我们在前面提到:拉班对人体舞蹈语言的分析是建立在动作哲学、动作逻辑学、动作描述学及动作谐和学等学科基础之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将这些学科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既具有这些学科定量定位的科学特点,又形成了由内至外探索人体舞蹈语言、解构舞蹈动作的独特性方法。拉班的力效学说从重力、时间、空间、流畅度四个方面来对人体舞蹈动作进行内部分析解构。每个方面都包含截然相反的效果,即重力因素上的轻与重,时间上的快与慢,空间上的直接与非直接,以及自由与阻塞。这种人体动作中同一要素的相反体现,与中国“物极必反”的哲学观,“阴阳合一”的太极运动观,如出一辙。与此同时,这种辩证的思维特点在中国民间舞中也有非常鲜明的呈现。例如,胶州秧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脚下动作就是丁字三步和倒丁字碾步,无论是前者的拧还是后者的碾,共同特点就是双膝略微弯曲,腰部拧动,概括起来就是:抬重、落轻、走飘。每每至此,就不禁感慨中国文字之传神,这流传已久的艺诀,用简单的六个字,将胶州秧歌的舞蹈动律活灵活现的从平面的方块字充盈到了三维空间之中。抬落之间的轻重缓急高低拧哏全都包括。在矛盾对抗之中,形成了典型的胶州秧歌的动力形态。汉族秧歌如此,其他民间舞种也是一样。(二)微观与宏观———拉班理论体系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契合的别种表达拉班的动作描述学及动作分析体系是随着西方生理解剖学、人体力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骨骼的相互支撑,肌肉牵伸造成的不同力效等等这些人体中的微观视角是将舞者作为物理性主体对待,进行分析研究,是为“微观”。中国民间舞蹈讲究的“气”、“韵”、“范儿”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经络理论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为“宏观”。“宏观”与“微观”二者关系在这不必赘述,但二者视点结合之后对于民间舞编创者而言,无疑是在黑暗的屋子里同时开了两扇窗,给了阳光洒进屋子的契机,至于能不能让阳光照进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那就要看编创者从哪里凿窗户了。

(三)拉班体系对于舞蹈师范生的民间舞创作的积极作用

拉班的三线舞谱中,三条线分别代表了人体中轴———脊椎及左右双侧身体。除去脊椎外,人体比较明显的关节共有78个,(2个肩关节、2个肘关节、2个腕关节、2个髋关节、2个膝关节、2个踝关节、28个指关节和28个趾关节)以下肢为例,从髋骨、大腿、膝盖、小腿、脚踝、脚掌、脚趾的每一个关节都可以在由中心线延伸出的栏框里得到体现。人体关节大致分为有球窝状关节(如肩关节)、铰链式关节(如膝关节)和脊椎上的平面关节。这些关节由于不同的结构特性,导致其活动范围和角度各具特色。撇开力效等因素作用,单单将这些关节按照它们的活动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便有数目可观的人体姿态可为编导所用。我们不一定明确的将每个舞蹈动作的这些细枝末节一一记录在册,但是这种从大关节细化至最小关节的认知身体的理念,对于部分自我身体开发程度欠缺的舞蹈师范生尤为重要。拉班将舞者放入三维空间来进行定位思维,在他著名的“二十面体”中,融入力效等要素,在垂直轴、矢状轴、额状轴及由复合轴构成的平面里,轴与轴之间,面与面之间不断衍生,从而将舞者所有可能实现的空间关系统统加以描述。因此舞蹈师范生学习运动球体理论,从空间学与力学角度理解民间舞蹈,观察各个民族舞种空间运动轨迹,先从理性上分析提炼某民间舞种的核心动律及空间运动特点,并加以发展,解决编创中所需身体元素问题,再从感性上加以丰满,赋予动机、舞句、乃至舞段某种特定涵义,一部好作品,二者缺一不可。

三、舞蹈师范生民间舞编创的现状

编创行为的发生是舞蹈编导舞蹈动作思维和语言文字思维共同作用下才能够得以完成的一系列活跃且不确定的行为,最终以动作语言符号的组合排列为呈现形式。因此,师范类院校对舞蹈专业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作思维能力,即从动作原始素材(动机)开始,经过动作思维过程的加工(动机连接),以动作排列组合(作品)方式为终点。将拉班理论体系拿来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由于舞蹈师范生有其自身特点,在借鉴拉班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走适合师范生特点的道路。他们的专业舞蹈学习背景参差不齐,由表演到编创跨越难度大,并且舞蹈之身体与舞蹈之思维不能统一,相互牵制。以河南师范大学十年舞蹈编导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艺校生所占比重非常小,只有2%左右;学生整体以普通高中生为主,入校前专业学习基本上都是在社会上的舞蹈学校进行的。在这些学生中,自小不间断学习的仅占一到二成,大部分都是小学阶段对舞蹈有过粗浅接触,中间间断若干年,然后高考之前突击学习一段时间。因此学生舞蹈专业的水准一般,大多数驾驭身体能力较弱,动作语汇较为贫乏,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也基本上从零基础开始。但是他们要在毕业时达到舞蹈编导专业要求,这其间的跨度可谓不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民间舞课一方面将学生带入民族文化大背景中,体验该民族心理情感等层次,理解该舞种基本动律由来;另一方面就要将拉班动作分析理论及空间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化层面理解民族舞蹈的同时,也学会站在微观角度或者说是站在舞蹈动作本体的角度来分析动律,认识并开发身体空间。这样既使得学生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编创时不会失去身体的民族语言特性,又可以从个体出发,开拓思维,扬长避短,创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舞蹈作品。结语拉班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普及尚需一段时日,这和国内外认识舞蹈、介入舞蹈的角度不同有关。拉班将解剖学、力学、动律学等学科融汇在关于动作本体的分析之中,这种从人体动作本体出发的思维方式,对于容易被动作语汇禁锢编创思维的舞蹈师范生而言,大有裨益。细化至民族民间舞蹈编创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拉班舞谱这种理性的动作体悟方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意象的感性动作传授方式二者结合起来,为舞蹈师范生的民族民间舞编创打开一扇窗。

[参考文献]

[1][美]安•哈钦森•盖斯特著.罗秉钰等译.拉班记谱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形体舞蹈论文篇8

不同时期的和著名的丝绸之路给***族留下了非常深厚的文化遗产,对包括西域本土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会贯通,使得***族文化形成了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族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族舞蹈文化具有较强的民俗性的特点,同时与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融合。在民族节日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节日都与舞蹈有关系。与各种节日相结合形成了各自呈现出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族舞蹈与宗教也具有相互渗透的现象发生。少数民族进行社会活动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族人民信仰***教,因此,***族的经济、文化和***治都受到***教的影响。舞蹈中也具有宗教色彩,比如萨玛舞就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舞蹈,这种舞蹈在***教年节日上在广场上进行表演。民族舞蹈中还具有高度的***族的独特文化气息,充分地在民族舞蹈中对***族人们的民族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进行展现,形成了有独特特征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措施

(一)从文化视角剖析舞蹈动作

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将***族文化特色贯通到课上训练中,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定,同时要剖析***族舞蹈的动作、姿态和体态。***族舞蹈具有舞步旋转非常快速、舞姿挺拔、手鼓欢快有力等的特点,对***族人民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族体态的来源,在今后跳***族民间舞蹈时能够对基本的体态进行把握,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族舞蹈的风格和神韵相结合。

(二)敦促学生了解***族文化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亲身生活体验或者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族相关的舞蹈和音乐资料进行讨论和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中深刻地体会***族舞蹈审美元素和文化。在进行舞蹈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族文化进行把握,让学生理解***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在舞蹈中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舞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也要将舞蹈与节奏相结合,要注重幅度和力度的强弱,注意轻重、高低和快慢等的节奏变化,在姿态中体现出各种情感,在舞蹈中渗透节奏化的内容,使得舞蹈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三)加强***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感知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从对***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感知切入,使得学生主动进行舞蹈训练,充分地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舞蹈学习中,让他们体会到被承认和信任的感觉。将***族舞蹈文化的活力体现到舞蹈中,使得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到肉体的和美感,感受到自己所显示的节律、形体和气质神韵的美感,将身心进行结合形成一体和美妙的内外相融的境界通过直观、运动和审美的方式教育学生,在对学生的外部动作和形体进行美化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通过美、善和真的舞蹈形象进行渗透,使得学生的性格和情操得到陶冶。

三、结论

形体舞蹈论文篇9

关键词: 舞蹈 情感作用 舞蹈教育

一、情对舞蹈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课堂舞蹈教学,既要注意舞蹈语言的直观性和动作性,又要重视舞蹈教学的抒情性、思想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舞蹈教学的实效。舞蹈和抒情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课之舞蹈教学不同于舞蹈专业训练,更重视普及,除了学习常规的基本动作之外,情感的培养也是重要内容。舞蹈艺术的这些功能不是靠理性说教,或是简单的动作形态展示,而是靠舞姿等人体形象的表达展现舞蹈者的意***和理解实现的,传达出舞蹈本身给人的感受和舞蹈者对作品的自身理解,这也是舞蹈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1.对舞蹈动作协调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舞蹈训练中,通过手、眼、身、法、步,以及技巧等手段感受舞蹈形体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肢体的形态美,而教授者要说明和提示学习者舞蹈结合音乐有它自身的情感意义,这种意义附着在肢体的形态美上,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有灵魂的作品,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高。正是由于舞蹈艺术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应注意贯彻形象性、情感性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舞蹈化”、“形象化”、“情感化”,使学生领悟内心的情感如何通过自己的形体展现,如何正确展现,如何让欣赏者领略和意会。这个过程使学习者产生动力,实现了教授者教授的主要意***,客观上更是舞蹈的主要目的,是教与学达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和景,创造性地用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动情”,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对理论提高的重要性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动作的协调不是学习的全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才是舞蹈艺术学习的最终目标。大多数学生学习的过程多为动作的模仿和形体的套路,理论学习也只是背下三五个知识点,这不是学习理论基础的初衷。只有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这些理论情感化,才能达到舞蹈学习的最终目的。舞蹈理论缺少了情感的学习,舞蹈理论学习只能是空谈。

一切舞蹈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积累,也就是说舞蹈本来就是人的内心自发而生成的,是情感的作用并产生动力,最后由动作表达出来,此时的舞蹈理论(这里指的是舞蹈训练理论、民族风格理论、肌体形态理论、舞蹈美学等,而非舞蹈史学和相关交叉学科)便理性地总结了舞蹈的产生。可见理论来自于舞蹈,更来自于自身情感本体,所以把握和学习舞蹈理论,其实先要搞清楚舞蹈的初始情感,只有站在最初情感的角度分析表现形态,才能更准确、更有感受地理解理论知识。这种学习过程符合学习规律,能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存在性与实践性。

3.对美育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之前两点的说明,如若在所有舞蹈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情感的体会与认知,其实就是对舞蹈学习者的美育培养。这种美育精神不仅影响着学习者舞蹈心态,而且对人格塑造、性格改变也起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作用。正确的情感体会能使学习者对其他事物触类旁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形成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不正确或是扭曲的美育不但影响专业发展,对学习的厌恶,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把美好的情感赋予舞蹈中,并在其中感受艺术的灵动性。这不但是舞蹈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培养的大方向。

二、情是舞蹈教学中感受不同民族和国家生活习俗的重要方式

如今的舞蹈学习过程已经程式化,训练环节基本已经成型。但是,这些经过加工、提炼和规范而形成的训练系统只是体现了一种舞蹈形式的面貌,不是舞蹈来源的精神所在。只是做到胳膊、腿、腰等肢体做到该做的位置而不是理解舞蹈精神的目的。舞蹈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纯粹的动作模仿,而是艺术形体个人情感与人类情感的表现。在基础训练和民间民族舞组合,以及成品舞的学习方面,都具有一定民族性和一定历史背景。忽视这一主要内容,就不能体会舞蹈的来源及舞蹈的民族性,对学习者来说只能是机械模仿。因为舞蹈往往是某个民族情感的凝化,是舞蹈来源的最初情感形态。舞蹈课堂教学把“情”包含在内,就是了解了舞蹈的来源,把握了舞蹈的民族特征和舞蹈的主要精神。舞蹈教学脱离了“情”字,那么就只是单纯的动作模仿,是脱离了人性的舞蹈。所以,把握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特性与风格是舞蹈艺术成功的关键。

民族民间舞蹈最典型。因为民间舞本身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劳动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所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这种差异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体现在其舞蹈艺术上,必然有它的一般规律。因此,舞蹈就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或不领会其精神实质。舞蹈艺术“情感”语言的“叙述”是通过形体动态实现的。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求形体会说话,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展现文字难以表达的深层情感含义。在民间舞学习时,如果学生只是一味模仿,看起来常会觉得动作做不到位或是感觉不对,其实根本原因是对这一民族的内在精神把握不够。

民族性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划分标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道理是人们的共识。教授者不能只看中动作模仿的正确与否,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内在的感觉、内在的情绪情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很好地领会其精神所在,舞蹈的表现只能是有点像这个,也有点像那个,甚至什么都不像,失去了它生命的真实。没有了生命力,就不能感染别人,同样也感染不了自己,学习者也就失去了兴趣,跳多了就觉得腻而乏味。在学习以前和在舞蹈之中先体会所学的舞蹈的情绪和那一民族的特点,无疑对学有裨益。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解决了“形”忽视了“情”的民间舞课堂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形”和“情”高度融合才能产生一种在情感和想象、动作和姿态、技术和技巧的相互配合中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舞形象,真正达到学习目的。

三、舞蹈情感是舞蹈创造的源泉

在舞蹈创作中,我们不能忽视舞蹈的抒情性,因为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我们在完成舞蹈动作的同时要考察和探讨舞蹈应表现什么情感,以情感启发动作,以动作传达情感。然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比喻、夸张等展示方式逐渐达到一个想象中的理想境界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以情动人。

在介绍民族特点如热情、率直的性格,剽悍有力等风格韵味时,应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想象体会***族的热情洒脱和能歌善舞,蒙古族的挺胸昂头和热情奔放,感受两种风格的不同。另外,要很好地运用节奏触发感情。当听到或是步伐上强调节奏时,很容易让人进入状态,自然而然地就把情绪带到舞蹈中。节奏在动作语言表达某种情感时是不容忽视的。如***族舞中常用的一系列的切分节奏,这种强烈的节奏在舞蹈里面有助于启发与之异质同构的情感,最后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展现出舞蹈的内容。因此,在舞蹈表演中,无论是想象还是创造,都离不开情感作为依托。

舞蹈的创作本身就是有感而发,虚伪做作的东西不但没有生命力,而且没有实际价值。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首先是舞蹈作品的定位,有了一个中心,有了一个主要思想,按着情感发展的脉络,选择所需的舞蹈动作,进而编配舞蹈肢体形态,这个过程中情感起到了先决条件的作用。通过形体的展现最终是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编舞者的心境与思想,此时情感的作用就是作品的展示目的,所以说舞蹈的情感性是舞蹈编配的动力和来源。

四、结语

总之,从舞蹈的起源、功能、性格、塑造形象、编创、审美等等方面来看,情感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因素。舞蹈教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情感始终在舞蹈艺术的整个过程之中。把握和熟练运用情感的重要性,必然会使舞蹈作品在认识上、思想上、艺术上更成熟,进而对艺术的产生和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享受其中。

参考文献:

[1]游惠海.舞蹈[M].北京:舞蹈杂志社出版,2003.

[2]张缤.舞蹈教学审美功效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3]刘梦妮.谈舞蹈教学音乐感的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4]曹春莉,卢贵忠.非专业类大学生舞蹈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形体舞蹈论文篇10

关键词:舞蹈;形式美;内容

引言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它以直接感官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所表达的内容是具有间接性和含蓄性,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很多美的享受都是从形式上开始的,因而形式美具有相对审美***性。舞蹈一种是形式感很强的艺术,舞蹈的形式美在舞蹈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历来舞蹈家是十分重视形式美的,本文将从舞蹈具有的形式美、舞蹈形式美的重要性、舞蹈形式美的特征、舞蹈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舞蹈形式美去创造艺术价值高的舞蹈作品五个方面来浅谈一下舞蹈的形式美。

一、舞蹈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形式

腾守尧曾指出:“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动作为媒介展示出表现性动态形式……舞蹈动作与日常动作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它之所以造成特殊的经验乃是因为它展示或包含着特殊的内容;或者说,舞蹈动作被注入了丰富的信息,从而成为由虚幻的力组成的抽象符号,这种特殊的符号的感人性在于它表现了人类种种内在情感……舞蹈独特的美学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富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形式。①舞蹈的形式是有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之分的,内在形式就是指的舞蹈的结构形式以及作品表达的方式,而外在形式就是人们可以具体感知到物质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舞蹈语言。舞蹈是一门融入视觉、听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综合性艺术,不通过形式是无法欣赏到内容,创作一个舞蹈作品如果不考虑其形式美也是不能提高舞蹈作品的。

二、形式美――舞蹈追求的高境界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人体动作形式的造型艺术,在舞蹈的创作整个过程中都是要以创造独特的舞蹈形式为目的的,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决定了形式美在舞蹈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舞蹈《珊瑚舞》和《蛇舞》是20世纪50年代从舞剧《鱼美人》中单独提炼出来的舞蹈,为什么这两个舞蹈能脱离舞剧进行表演,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就在于这两个舞蹈外部形式的独特魅力,《蛇舞》中演员双臂与身体的曲线运动、《珊瑚舞》各种造型组合起来的奇妙空间效果都是舞蹈外部形式美的典范,这种美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舞蹈美,甚至要比具有文学内容的舞蹈更能给人以冲击感和震撼感――一种纯粹的舞蹈美。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一味的强调纯的形式美,在舞蹈中是不能忽略了其他任何一种表现手段,更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造成喧宾夺主或纯粹的形式主义,只追求表面华丽而忽视其思想内涵,我们“强调形式美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舞蹈美的功能,提高舞蹈艺术品格,起到塑造人物和烘托主题的作用。”②

三、舞蹈形式美特征

舞蹈形式美的特征欧阳晓芹在《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一文中总结出舞蹈形式美的特征是:“观念的程式”“独特的风格”“超绝的技巧”“妙肖的摹态”四个特征③。对这四个特征我简单的解释一下:

(一)“观念的程式”――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进行传达的,因而舞蹈是具有一定规范性,并且人体的舞蹈结构形式是必须与人本身的感觉心理相符合的

(二)“独特的风格”――舞蹈具有独特性才能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时代在进步,那么舞蹈的形式美也是要不断创新的才能永葆活力,这是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责任。

(三)“超绝的技巧”――一般舞蹈演员运用到高深的技巧时,观众还不用品级其内容,就能充分欣赏到其形式美,高超技巧直接向感官诉说其美感。舞蹈演员艰辛的练习技巧,也就是对形式美锲而不舍的追求,当然这不是说片面最求技巧,作品技巧与内容结合才是达到最极致的美。

(四)“妙肖的摹态”――摹态是中一种借物抒情的方式,舞蹈中有太多的以模仿各种动物,如:鹤、孔雀来表达追求吉祥和平的心愿,或者是植物,如:荷花、水仙等表达自己高洁的心志,摹似某种对象再注入其审美情感,从而以形式美来感染观众。

四、舞蹈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

黑格尔对内容和形式有个著名的论断:“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内容和形式是同等重要,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既矛盾又统一,那么一个艺术品内容和形式如果泾渭分明,那肯定就不是佳作。皮亚杰的结构主义观点也认为任何形式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形式而言,又是内容,任何内容,相对于低层次的内容而言,又是形式。⑤在舞蹈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创作灵感是从舞蹈的形式而来,从小鸟的飞翔得出大雁、海浪等艺术形象,又或是受到某件事情的触动而创造出一系列的动作,因而不管怎样,只有当形式和内容走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才是具有价值的艺术品,象《东方红》《黄河》等这样的作品,它们的艺术魅力绝非仅是外部的形式美,更可以说是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在震撼着观众。因此,对于任何舞蹈作品,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则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当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时,艺术精品就产生了。

美是舞蹈的本质特征。诺维尔说:“舞蹈比所有美丽的语言更为优美。”所以舞蹈必须讲究美,美的形象、动作、舞姿、画面等等。舞蹈通过美的一切,给人以美感的享受,美是舞蹈的本质与形式,朱立人在《舞蹈和舞蹈美学》中曾说:“舞蹈美是以人体为主要内容的形式美。”以人体动作为抒情表现手段的舞蹈,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外在肢体和表情来传递的,因而形式美在舞蹈中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具有形式美的典型作品还不是太多,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与需要表达的内容谐同的共存在一起,创造出更多的舞蹈艺术珍品。

注释:

①腾守尧.舞蹈的主义奥美学特征.【J】舞蹈丛刊 ,1985年

第1期

②张集敏.舞蹈的形式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7

卷第2期

③欧阳晓芹.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

学报,2005年11月第27卷第6期

④黑格尔.小逻辑第133页.[M],三联书店,1955年版

⑤皮亚杰.结构主义.【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第133页.[M],三联书店,1955年版

[2] 皮亚杰.结构主义.【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腾守尧.舞蹈的主要美学特征.【J】舞蹈丛刊 ,1985年第1期

[6]张集敏.舞蹈的形式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

2期

[7]欧阳晓芹.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第27卷第6期

[8]邓可彪.浅析艺术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千手观音》舞蹈动

作造型与福田繁雄设计作品比较[J]四川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形体舞蹈论文10篇

学习

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学论文题目大全,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

学习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舞蹈论文,少数民族舞蹈毕业论文选题。一、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而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功能被人们所低估。最初,受当时社会***治、经济

学习

舞蹈鉴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及答案,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

学习

少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论文,少儿舞蹈论文题目大全。(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

学习

舞蹈毕业总结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总结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总结题目怎么写,舞蹈毕业汇报篇章。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

学习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题目,舞蹈芭蕾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

学习

舞蹈大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大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傣族舞蹈毕业论文范文。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业生

学习

舞蹈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硕士论文范文大全,研究生舞蹈论文题目大全。截止2012年,全国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单位共计90家(其中12所院校为博士点,其余78家为硕士点),主要包括研究机构、综合大学、师范

学习

音乐舞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舞蹈论文1000字,舞蹈论文范文。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

学习

幼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论文范文,舞蹈赏析与评论的论文。(二)大部分幼儿园舞蹈教育改革不力,对先进教学方法应用的盲目性和浅表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学习的

学习

舞蹈音乐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舞蹈鉴赏论文一千字,音乐和舞蹈论文范文。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

学习

名族学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名族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论文大全,民族学论文个案怎么写。粉碎四人帮”以来,***和国家更是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但挖掘整理了一批批的民族文学遗产,使之焕发青春,而且也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开辟

学习

比较刑法学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比较刑法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刑法学论文十篇,刑法学论文题目。二、教义刑法学(一)教义刑法学概念简析。教义刑法学是德国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刑法概念,教义刑法学是司***的产物而不是立***的结晶。立***和司***是刑法两个不

学习

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学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学论文题目大全,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进程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到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种舞蹈形态的过程,舞蹈动作、舞蹈技巧、道具等的运用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演

学习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少数民族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数民族舞蹈论文,少数民族舞蹈毕业论文选题。一、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而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功能被人们所低估。最初,受当时社会***治、经济

学习

舞蹈鉴赏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鉴赏论文及答案,舞蹈鉴赏心得体会。舞蹈鉴赏是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会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欣赏其美的

学习

少儿舞蹈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论文,少儿舞蹈论文题目大全。(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

学习

舞蹈毕业总结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毕业总结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总结题目怎么写,舞蹈毕业汇报篇章。时间飞逝,又一个学期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感触很多。在领导的信任与指导下,我接任了舞蹈教研室主任工作,接任这个工作的第一天起感觉肩上多了

学习

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毕业论文题目,舞蹈芭蕾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

学习

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本科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舞蹈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项四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我校体育舞蹈专项开展现状的缺失、师资现状对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与本科毕

学习

舞蹈编导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编导论文10篇,内容包括舞蹈编导论文,舞蹈编导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