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生活论文10篇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1

1.1文献资料法以“农村大学生”、“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全民健身”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和郑州师范学院***书馆搜索或查询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情况,及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动态反映,同时,查阅当地***府体育行***主管部门、***门及高等院校体育主管部门等关于农村大学生或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为本论文的顺利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1.2问卷调查法在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对象,编制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并请关专家和学者对这两套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判定,反馈结果为具有很这几年来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在问卷的发放上选取郑州师范学院的体育科学系、教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等6个学院的农村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率回收率100%。

1.3访谈法依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拟定访谈大纲,对农村大学生、基层领导干部及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村民等进行访谈,为本研究的顺利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1.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和SPSS17.0软件进行问题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意愿分析从***1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意愿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乡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其中有21.32%的大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有36.77%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有28.95%的大学生对参与此实践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2.96%的大学生表示讨厌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这足以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大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参与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的。通过对愿意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大学生的访谈,不难发现,这些大学生多数认为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多为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均要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利用假期实践活动刚好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但这也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对于那些讨厌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多为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之人。所以,各高校要多引导学生假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2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内容的分析从***2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有63.77%的大学生参与节庆体育比赛或节庆民俗活动,有24.35%的大学生参与了挂职锻炼。由***3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职责及作用的分析得知,有31.21%的大学生担任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有17.41%的大学生负责了活动的宣传策划工作,10.20%的大学生担任的节庆体育活动的主要领导,10.75%的大学生负责着活动的其他工作及任务,还有30.43%的学生处于旁观的地位。结合***2、***3的分析可以获知,农村现代大学生在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中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大部分学生愿意在乡村节庆实践活动中,承担职责,发挥大学生的专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体育活动的发展。

2.3影响农村大学生参与节庆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思想与认识对其实际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4的分析可知,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怕别人说闲话”、“害怕与人交往”、“自命清高”等思想或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其中“脱离家乡生活太久”的思想占据调查人数的38.16%,其次是“害怕与人交往”的认识,占21.25%,再者就是“怕别人说闲话”占16.11%及“社会经验少”占15.32%。再通过***5阻碍农村大学生参与节庆体育活动能力的调查中发现,“社会交往能力”占据30.11%,位居第一位;“社会实践能力”占29.56%,位居第二位;再者是“组织活动能力”占25.32%,位居第三位;最后是“专业知识能力”占15..01%。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及“专业知识能力”均是阻碍农村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因素。在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和乡村干部或农民的调查中发现,其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其在学校所担任的学生职务也有很大关系,其中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者节庆体育活动者最多,因为这些大学生在高校所学专业知识在乡村体育活动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担任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或参与篮球比赛等;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所以在乡村体育活动比较活跃;其次是在高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多次担任和组织学生工作的实践,所以在家乡体育活动中也便很自然融洽的加入其中。因此,各高校要多给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实践机会,丰富和提高大学生体育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各乡村体育负责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学生在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工作,为乡村体育活动的丰富和顺利开展积极努力。

3结论与建议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2

关键词:广西高校;理论研究社团;管理创新

随着网络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大学生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人数剧增,运用高科技信息化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越来越方便。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拥有电脑的人数达到62.4%,有手机的学生达到99%[1]。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便利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大学生个性化的追求,对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与发展,如何发挥理论研究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通过理论研究社团的管理创新来进一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一、广西高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发展现状

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自身才能、培养兴趣爱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社团活动内容性质的不同,学生社团分为***治理论、学术科创、实践促进、公益志愿、地域文化、合作交流、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类别。理论研究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紧跟形势发展,通过开展座谈会、名师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理论学习与研讨,撰写时事评论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和宣传***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如北京大学***治理论社团有8个,包括国旗班、和谐社会研究会、恒学会北京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人文社区、学生***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广西61所高校均成立有理论学习研究类社团。

二、广西高校理论社团管理模式

广西各高校理论研究会均统一由学校团委管理,思想***治理论教学部门教师指导,学生自发组织并开展活动。学校设立总会,各系部设立分会,形成了总会-分会-***课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框架,由各个学习小组来开展讨论学习活动。广西高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管理方式有以下特点:

1.社团不收会费,经费由学校团委拨付

调查显示,广西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经费有81%来自于学校[2]。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学校团委部门拨款。经费来源单一且有限,这常常成为理论社团拓展活动的一个大屏障。同时,在访谈中,笔者也了解到,部分理论社团设有公关部或者外联部,但往往因为社团的性质导致外联工作很难取得成效,成为经费缺乏的又一个因素。因此,各种理论社团很难走出校园,寻求多种渠道筹资,包括与社会企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获得企业赞助等。作为高校理论社团,它是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理论研究社团缺少社会调查经验与经费支持,不能开展更多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了解[3]。

2.缺少教师对社团的指导

学生理论社团要想成为学生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做好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载体,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师对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策划。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形势发展把握不紧,如果能在教师适当指导的前提下,给予各理论社团的发展更多的指导,可充分调动理论社团的积极性和***团组织的导向性,将有利于发挥理论社团的高效运转。但是由于高校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很难找到时间来指导社团发展,和学生一起研究与探讨时事问题。

3.缺少思想引领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提高学生思想***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高校必须定期安排专家讲座,对学生世界观进行引导,对时事***策进行分析。理论研究社作为***治理论方面的研究,以总结交流在学习、宣传、实践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思想***治教育活动方面的经验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各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成员理论素养,肩负历史使命为自己的理念[4]。

通过专家讲座可以加强研究社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再通过社团成员向其他学生宣传,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与研究风气。调查发现,近70%的理论研究社团学生表明他们在理论社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熏陶和影响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作用显著。但理论社团自身应追求更好地发展,例如: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增强社团活动的时代感和创新性,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树立社团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意识等,只有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理论社团的目的宗旨,为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做出贡献[4]。

4.缺少专门的学习研究工具

高校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必须及时了解时事***治,紧跟形势发展,在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那么学生就要有一些集体研究的地方和工具,如办公室、电视、多媒体设备、书籍、杂志等。但是由于理论研究社都是校团委划拨经费,很难达到集中学习研究的条件。

5.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与学习,理论方面比较多一些,实践环节、动手能力比较少,很多同学觉得没有用,还不如参加科技实践社团出成果容易,参加体育社团健身明显。很多高校理论研究社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组织管理涣散等问题。社团发展前景欠佳,社团活动宣传力度不够等情况。

三、理论研究社团管理创新方法

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建立定期集中学习讨论制度

理论研究社团必须建立规范的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学生在规章制度下拥有完全的自主发展空间。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力求科学化,注重学生社团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建立定期集中学习讨论制度,使大家感到有事情做,有问题可以思考。大家在集中学习讨论中会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一起和别人分享,达到一起提高、一起研究的目的。定期的集中学习讨论还可以提高大家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对新现象、新问题的及时了解,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加大对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的投入

任何学生社团的发展都必须以良好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一方面,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成员都是大学生,其在重大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方面不一定完善和全面正确,因此,需要学校思想***治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经常举办理论研讨会、讲座等。要加强指导教师的配备,学校要挑选资深的理论研究教师指导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每个学生理论研究分社至少配备一位思想***治理论方面的教师,并按照教师工作课时发放薪酬,提高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理论研究社团的物质投入。每年要有固定的学生理论社团活动经费,专款专用;要为学生理论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活动场所,同时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理论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对于社团开展的大讨论、研讨会、学习理论等活动要开展专项经费支持等[3]。

3.建立校园“红网工程”

要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交流网络化。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可以通过在校园网开展BBS论坛、个人博客、QQ群等方式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可以在宿舍上网,这就为理论交流与研讨提供了平台。

4.加强理论研究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理论研究社要经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理解社会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社会实践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四、结束语

实现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创新,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发挥理论研究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育人成才方面的作用,体现高校学生理论研究社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要找准自身定位,科学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陈鑫.高校社团建设浅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2(6):21-26.

[2] 王赫,关莹,张沙艳.我国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与作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5):56-57.

[3] 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6).

[4] 何***,沈威.试论高校理论型学生社团***建新模式的构建——以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为例[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09,301(1):40-41.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治教育 生活化 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焦勇(197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4)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59-03

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解读,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才能增强实效。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哲学理论,并不直接针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通过辨析这些理论,探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明确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生活世界学说最早由胡塞尔提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概括来讲,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

特殊生活世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活所构成的自我世界。特殊生活世界针对个体而存在,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行为习俗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不同。科学世界也属于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想中有两种不同的科学世界:第一种是绝对化和理念化的纯粹科学世界,第二种是可以被感知的主观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改造和影响的生活世界,这两种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绝对化、理念化。胡塞尔赞同可以被感知的科学世界,反对丧失生活意义的理性化科学世界。他总结历史发展经验,认为任何科学成果都要体现在生活世界本身上,都要体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因此科学世界是人类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符合人类发展,可感知的生活世界。普遍生活世界是面向我们的唯一实在的直观对象的总体,是能够通过知觉被感知的、被经验到的世界。胡塞尔对此进行了如下论述:“难道我们不能转向生活世界――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作为我们大家的世界意识到,但并没有以某种方式将它变成普遍的主题,而始终只是被呈现给我们日常的、眼前的,我们的个别的或普遍的职业目的和职业兴趣的生活世界吗?”①胡塞尔认为我们应该用毫不加饰的态度去认识人们纯粹的普遍生活世界,并按照它的存在方式,按照它原有的相对性与变动性去认知了解,抛去任何所谓普遍理论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包含普通的日常生活世界,但这种生活世界不是科学追求的普遍理论,不是理念的逻辑构成物,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世界。原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最终要回到的生活世界,是纯粹先验现象的生活世界,是最初的起源世界。综上来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既是先验的,又是主体性的,还是原发建构性的,从而是超越历史恒久性的结构。

(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虽然有先验性特点,但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通过对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的理解,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世界理论的核心是回到原生活世界,即回到人类的本性、人类社会的本质中去,这是真正的生活世界观。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都要体现出原生活世界的核心理念,体现出生活世界的真正价值,必须祛除本源生活世界外的遮蔽,从而回到或把握真正的生活世界。对照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我们必须祛除形式化、工具化的遮蔽,摆脱简单的说教,摆脱毫无创造的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而言,是要帮助人们在学习知识、适应社会的同时,帮助他们思考和认识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人们对意义生活的探索。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祛除理念化的观点,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满足人的充分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是生活事实和生活意义的高度统一。

由此可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要求个人通过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最终回到原生活世界,即有意义、有价值的本源生活。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恰恰就在于帮助个人实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本性和价值,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样也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树立了目标。

二、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秉承了实践理性传统,是在胡塞尔的基础上吸收了维特根斯坦、米德等人的思想而形成的。他以“交往行动理论”为根基,认为人类日常生活是从符号互动中产生,必须从社会理论和行动理论来理解生活世界。他认为生活世界包括三大结构部分:文化、社会和个人。他说:“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我把社会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些合法的秩序,把他们的成员调节为社会集团,并从而巩固联合。我把个性理解为使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方面具有的权限,就是说,使一个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并从而能论断自己的同一性。”②深入理解,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三大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沟通的作用,促进人类生活世界文化知识的继承与发展;二是社会组织作用,促进社会组织的整合和统一;三是个体社会化作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交互主体性的世界。他批判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所追求的纯粹境域是一种先验的乌托邦,只有刨除其虚幻,才能使生活世界成为充满前见的原发境域,才能把先验主体变成交互主体,才能把生活世界概念从认识论转变为本体论和方***,才能整合理论与实践,使生活世界理性化成为可能。哈贝马斯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把实践的内涵纳入到生活世界,并把理论的功能放置于现实环境中,为生活世界注入实践和文化的内涵,唤起人们对日常交往的深层意识,脱离先验的框架,获得与先验理念一致的精神生活。另外,他还把先验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日常生活语境下的生活世界,将“生活世界”的构成境域由先验主体移至人的日常交往实践。哈贝马斯不仅强调“生活世界”是由个体的能力以及直观的知识所构成,而且更为强调“生活世界”是由社会实践和直观知识构成的。因而,“生活世界”不应仅仅理解为先验的主体所构造出来的视域的总和,表现为一个由单独的主体走向交互的主体的过程。③至此,生活世界学说,经过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改造,敞开了融入马克思实践理论的大门。

(二)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综上,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哲学基础。第一,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为统合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理智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应该以人的生活世界为落脚点,也不是单纯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应该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必须要摆脱教条化的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治性、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实践性、人学性相统一,真正有效地使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第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国家或社会为维护其利益、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教育、灌输、引导国家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认知、情感、评价、意愿的总和。在这一点上,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灌木丛理论天然地耦合在一起。第三,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三个结构――文化、社会和个人,通过语言、劳动和实践,建立一个交互主体性世界。群体和个体的生活融合在生活世界的结构中,并共同影响着生活世界的总体化。当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表现为一个由单独的主体走向交互的主体的过程时,恰恰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由此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在目的、内容、过程、作用等方面也趋于一致。同时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还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实践运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

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主要以马克思实践论为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各种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各类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发生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而且还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变换的过程,因为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人在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践包含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又构成了人类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以高度集中的形式概况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这三大领域正是由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而形成的。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基础,具有根本的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中,物质生产实践的方式制约社会生活、***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不仅改造了自然,改造了自我,更是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也正是通过社会的实践改造,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

总之,马克思不仅揭示了生活的创造本性、实践本质,也揭示了生活的全面、系统内容;马克思不仅揭示了认识生活的根本方法,并且从存在论层面揭示了哲学与生活的深层关联。⑤

(二)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全面生活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人类一切社会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因此我们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实践决定了人类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核心内容是调整人的基本社会关系,尤其是思想社会关系。这为我们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容、价值、功能等实践表现,从而为探究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存在,其哲学根基在于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完善的需要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供了本体论的依据,也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人是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实践活动从一般意义上讲泛指所有的人类活动,从狭义看是指日常生活中人的种种行为表现,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生活具有同质性。这种同质性,使生活成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无法离开的真实根基。⑥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不仅为我们探究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还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理论依据。

通过剖析胡塞尔、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为我们探究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三位哲学家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有许多不同,但是就人与社会、人与生活来看观点还是一致的,生活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生活世界是人类现实世界与抽象世界(目标世界)的总和。从哲学角度解读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应立足于生活世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实现现实生活与意义生活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生活化应突破传统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成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定,这样的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更符合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本质要求。

[注释]

①(德)埃德蒙多・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60.

②(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89.

③傅永***,张志平.生活世界学说:哈贝马斯的批评与改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1.

④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4

关键词 思***理论课 实践 人文素质

中***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思***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对思***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较狭隘,仅仅局限于思***理论课本身的实践教学,或者是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将它定位于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锻炼一些能力。没有把它上升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训练、对高校人文精神的弘扬这一层面。思***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条块分割”现象,高校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分属不同育人部门,各自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存在力量分散,效果打折的缺点,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基本类似,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另外,思***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期存在师资队伍单一、力量分散缺陷。许多高校思***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尝试,虽然实践教学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各种形式之间没有相应的内在联系,目标并不特别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欠佳。

只有经过“统筹”、“协同”才能充分发挥思***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要做到“统筹”、“协同”,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注重对思***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上的拓展。

高校的思***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仅仅指社会上开展的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内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包括思***理论课自身的实践教学,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包括相关专业实训等实践环节以及大学中的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等。高校思***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要激发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实现知行统一。它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其次,注重思***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协同。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是单一的思***理论课教师或团委、学生处等部门教师,而应是思***教师、团线教师、学工教师等育人力量形成的合力。通过“统筹”、“协同”的方法,把原本分散的教学力量聚集为一支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社会实践教学团队,全方位地参与到思***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立体格局中。既强调多部门协同,又各自有所则重。思***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及校内的实践教学由社科部则重于负责;假期社会实践教学由社科部、教务处、团委等协同实施,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由团委、学生处主要负责;择业就业与生涯规划等实践教学由学生处负责,专业实训实习由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社科部等协同。形成合力能发挥出更佳的育人效果。

第三,注重思***理论课实践教学各种形式的统筹运作。

(1)通过思***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现实践性。在思***理论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讲授较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教学方式并不太受学生欢迎。注重学生参与、内心的体验和感悟的教学效果会更佳。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能采取多种方式体现实践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比如,采取学生主题演讲、观看反映现实的视频并进行相应思考、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方式,就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实践性。这种具有实践性的课堂理论教学形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思***理论课的实践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理论课的延伸,是加强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治理论课所有课程的的实践环节可以统筹为一次假期的社会实践,并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案如实践的内容、方法、原则及相关考核方式等都可以由社科部负责。可以结合所学理论及社会热点问题来选择实践的内容,可以根据“统一组织、分散进行、就近就便”的原则,确保每届学生都能参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3)通过专业实习实训体现思***理论课的实践性。专业实习实训,一方面可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很好机会。在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如果思***理论课教学能与之结合起来,同样可以体现出其实践性。让学生带着思***课的任务去参加专业实习实训,要求学生遵守劳动纪律, 感受专业活动的严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

(4)通过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体现思***理论课的实践性。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载体。新生入学教育、***事训练、班风竞赛、文明寝室活动以及各种社团的活动,都可以成为思***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抓手。这些活动可以充分体现思***理论课的实践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文明行为习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道德观和法制观以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5)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体现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性。职业生涯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高校可以结合思***理论课的教学,开设“大学生成长成才”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思想***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方向、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职场沙龙、企业实践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择业、就业技能;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注重目标定位,并注重多部门、多种师资力量的协同,注重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统筹。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实践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思***理论课的实践性;在专业实习实训体现思***课的实践性;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思***课的实践性;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体现思***课的实践性。这样,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佩云.论高职高专思***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统筹运作[J].人力资源管理,2009(9).

[2] 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3] 钱立洁.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模式创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6).

[4] 郑建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 思想工作探索,2009(3).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5

关键词: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22-02

***的十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就鲜明宣示了,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后,对高校思想***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一批“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引领国家民族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目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简称“思***课”)在实践教学进程中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方面仍面临许多窘境,实施环节比较薄弱。为此,面对此现状,非常有必要探索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的窘境。

一、 诠释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含义及特征

1.“实践教学”特定内涵是指校外的实践,即走出校门,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组织地参与“五位一体”的教育活动。而思想***治教育课实践教学则是一门***设置的课程,它实现了思想***治课由课堂到社会、由书本到实际、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从形式上看,思想***治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三种形式,它能够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科研有机的相结合。其中课堂实践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现实生活过程,科研实践拓展了教育空间,三者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了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2.从课程设置特征看,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自成课程体系,是具有***形态的课程,它与思想***治理论课程平行存在,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深入社会实际为核心,以主题形式对课程资源整合。

3.从课程本质特征看,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特征。课程结构由单向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潜在性实践教学构成。凸显出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不仅包括了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还包括了思想***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广义的德育活动。

4.从课程形式上看,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性学习活动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是以思想***治理论课为载体,强调实践性学习过程中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课程实施方式上除本身固有的实践性学习特点外,还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科学研究方式获取综合运用知识,内化相关***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拓宽学生学科知识的视野,这种学习过程是学生***完成,教学方式将科学理论内化为主体信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它与思想***治理论课学科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把握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了解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础上,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三种基本形式。

1.思想***治理论课的课堂实践教学,即单项性教学实践,表现为学科内容***操作,把课上实践与课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课上实践主要是以教师专题讲授、学生之间辩论、案例教学分析、主客体异位教学的方式;课上实践教学还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之中,教师将社会一些新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课下实践是教师组织学生听报告、看录像、影视欣赏等学习方式深化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疑惑点的求知欲,同时也是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延伸,能够在有效的时空中教与学双方相互促进,整合了教育资源,对学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思想***治理论课科研实践教学,即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科研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新知、共享成果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体,学生可通过不同的课题去探索实践,从选题、调研和评估等环节的实践过程中亲自实践、操作和体验。教师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意外问题进行引导而发挥作用,因势利导地将学生的研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并推向深入。在活动时空上,没有固定的教师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培养学生***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思想***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即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主要有教学实践、专业学习、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训练、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九大类型。最佳方式是让部分学生干部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岗位见习以及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开展系列社会调研工作;还可以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学生活动空间,让学生去亲自感知和体验。但要强调的是,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不可以代替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不是简单等同于社会实践,需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实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改变模糊认识,提升“实践教学”课程的认知,不能将社会实践等同或替代实践教学,也不能用社会实践补充单一的理论教学。

1.明确方向“定”原则。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按照课程体系及教学规律,以学生能力为主线,以主体项目为明线,以知识内容为暗线的实践教学,不能以实践活动替代实践教学。所以,要坚持针对性原则:应用针对性原则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文化层次和思想意识,选择适宜的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展开社会调查、观看影像资料、举办读书活动、开展演讲赛、主体辩论等体验性活动;针对以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项目为任务的创新性实践活动。坚持时效性原则: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坚持时代性原则:要充分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要求,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和时代特征。坚持计划性原则:把***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整体工作计划之中,保证***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按照一定的步骤规划进行。

2.资源整合“定”路径。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机制。全员育人要以整合专业课教学、学工处、团委及学生社团组织的实践活动等资源相互配合。构建传授知识技能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并重、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动、理论引导与实践锻炼相统一、形成实践教学合力机制。全程育人方面加强学校特有的人文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设大学生校内创业基地、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资源和基地资源,为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拓路径,真正达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教育。在全员育人方面思想***治教育实践教学要结合本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学生专业技术的特长,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强化实践教学对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化的促进作用。借助本土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开展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中选择实践教育内容,积极与地方***府、***团工妇组织、专项性行业协会、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等部门协调沟通,利用本地资源达到全员教育的效果。

3.形式创新“定”路径。通过课内课外自我实践教学、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假期实践教学基地,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科研讲坛、学者论坛、专题演讲等教育活动为载体。课内自我实践教学,以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等形式,观看经典影视,阅读经典文学,欣赏经典文化展览,根据学科课程要求确定具体内容。在课外自我实践教学中,要模拟实践教学、课外学习活动,关注并重视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的完善和利用。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社会现实,增进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增强对社会现实世界的自觉性,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4.搭建平台“定”保障。要搞好高校思想***治教育实践教学,其首要任务是搭建平台,创建具有生命力的社会实践基地,按照国家对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策要求,要满足经费投入和财力保障。科学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推进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根据思想***治教学学科综合性特点,配合理论课教育内容的需要,可逐步建立有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及和谐社会建设基地;搭建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传统教育的基地;搭建校际、校企、校所等之间的合作关系;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全面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总之,思想***治教育只有在立足现实生活世界而又超越现实生活世界的辩证演进中教育人、引导人、提升人、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时展特点和***的战略部署,真正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增强思想***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协同性;要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更加重视思想***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建设,为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思想***治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于秋波.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与“互动·探究教学模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2] 沈丽巍.高校思想***治教育“发展性主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12).

[3] 吴丹.蒋南翔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6

[关键词]思想***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宋效峰,安徽财经大学***治学院讲师;石彩霞,安徽财经大学***治学院思想***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安徽蚌埠233030

[中***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154-04

在我国,思想***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教育)是***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经过思想***治理论工作者的长期探索,目前已经建立起较完整的思想***治教育学科体系。思***教育专业既有自成体系的学理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学科。但目前我国在思***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培养模式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这种重视学术、轻视应用的培养模式显然偏离了思想***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而有必要调整思***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该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践和训练的质量,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从而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其次,不放松对学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总之,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进行探索。

一、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激励研究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完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来实现。

(一)在实践层面上,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思想***治教育理论课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1 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把课堂当作展示自我的舞台,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内容的领悟力,拓宽知识面,形成对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步骤如下(参见***1):

(1)教师示范。开学伊始,专业课教师要明确本学期此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步骤,让学生做好思想与行动的准备,之后授课教师主讲本课程的前几章,作为示范课。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授课过程,将其中蕴含的教学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甚至较高的要求直观地表达出来,使研究生在教师的身教中领会课堂教学注意事项。在已明确的步骤引导下,教师的教与研究生的研究过程是合二为一的。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研究,对授课教师方式的研究,对教师应具品质的研究等多方面是同步进行的。

(2)学生自主学习。任何自主学习的开始,首要的是确定学习的目标。在教师示范之后,研究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章节,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内容,这就完成了对此课程内容的分工。目标确定后,进入备课环节。备课是课堂授课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由于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结合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作为研究生授课方法的引路人,必须提供相应的帮助。每位研究生在正式授课之前,都要把备课的电子稿与PPT演示稿发给指导教师,然后依据老师反馈的意见,对讲稿与演示稿进行多次修改,直到符合标准时,研究生才可以最终定稿。在备课过程中,研究生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阐述能力,需要大量的资料信息来支撑。这种时候,研究生必须掌握另一种实践能力,即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文献检索能力。文献检索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信息社会时代,信息获取途径日趋多样化,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文献检索能力。通过利用专业数据库获取资料并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以提高研究生对文献资料的利用能力,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适时、有效的引导,在研究生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程参加,纠正授课学生暴露的不足,并从教学准备、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予以及时明确的指导。这样,在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实践中,研究生获得了实用的课堂授课方法,并锻炼了其实践的能力。

(3)师生评课。所谓评课,实际是开展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发挥评课特有的反馈功能,促进研究生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使命感。与此同时,将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结果与评优活动相结合,鼓励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在此环节,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参加听课的本专业研究生,每人一份教师课堂教学评分标准表,以此作为评课的标准,对授课研究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当场打分。并以该生获得的平均分作为评优的依据,来角逐院级或校级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奖项,可取得相应的获奖证书,从而建立起研究生课堂教学实践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2 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让研究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对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尤其是与课堂专业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研究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提高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大多源自现实社会,他们对问题研究的深度,又受到对社会上各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他们学习途径以及方法的多样性的影响。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必然还需要一种开放的环境。因此,对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原则性要求是: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形成“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一专业学习”的良性循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其教学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化程度较高,学生的职业定向性较强。针对思想***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各级各类机构培养专职思想***治教育人员的任务,他们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思想***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和对研究生潜能的挖掘。以下介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两个主要实现途径:

(1)走进社区生活。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

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社区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思想***治教育专职人员如何利用社区的这个特点,努力发挥社区的阵地作用,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思想***治教育的崭新课题。可以在专业教师及地方***府的配合下,将学校周围的几个社区联系为高校的思想***治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定时、定批次地走进社区,根据各社区的社区活动主题,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思想***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治优势,采取侧重于专业所学,开展专项的社区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不仅如此,在各种社区活动中,研究生可能会接触形形的人,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经常处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强化研究生与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群体和个体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强化过程的显著作用体现在:使研究生缩短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为尽快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作前期的准备。另一方面,研究生走进社区生活,利于社区***治生活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作出贡献。思想***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担负着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在社区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必然参与到社区的***治生活中,在各社区精神文明、***治文明建设中,宣传***的路线、方针、***策,正确地为群众解读路线、方针、***策的背景、内涵,让广大人民及时、深刻地认识到***府的***策、决策的出台,始终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区群众思想大致趋同,从而达到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可见,走进社区的实践活动对社区、学生、学校是互赢、共赢的正确选择。

(2)参与企业工作。侧重于专业实习和实践,提高专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技能,是研究生教育后期的关键环节。因此,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协调下,学生进入当地的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负责企业的某项活动或协助企业管理,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使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在实际的岗位锻炼中,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顺利完成由学校教育到社会岗位的过渡。同时,问题源于实践。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研究生更能近距离地发现问题,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甚至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可以结合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会有效促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教学模式,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合作、资源共享,提供给研究生更多的渠道去获取知识,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逐步形成一种开放性的视野。从中审视周围的生活时,会多一些对现实的理性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在理论层面上,关注研究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培养

关注理论创新,是对研究生质量和综合水平在理论层面上的培养。思想***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胜任思想***治教育学科科研工作的学术型人才。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可使研究生熟悉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初步了解科研创作的一些技巧,了解本专业一些研究方向及其研究深度。高校思想***治教育专业,要在注重学位论文创作的大前提下,积极引导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理论创新能力。

1 培养课程论文写作能力。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从各自的视角发现问题,就此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遵循学术工作的规则,条理清晰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的理论创新。课程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课程论文要符合原创性和规范性的原则,以诚信为学术道德规范,以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式为学术研究的行为准则。

2 培养课题申报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另一渠道是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让研究生尽早进入学术领域。然而现实状况是,在校硕士研究生在学术领域内申报课题要受很多条件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高校设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在有条件的学校,专业教师可鼓励支持研究生申报校级课题。随着将问题论证、发展为可行性研究课题到立项、结题等步骤的结束,研究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科研的方法与技能,还提高了对专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水平。

3 培养学位论文的阶段性研究能力。学位论文的创新,体现的是研究生个体学业学习的过程,是其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会有研究生关于学位论文部分理论的形成,为了更明晰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程度,有必要将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学位论文创作的阶段性成果,作为学位论文的基础,指导学位论文的深入创作。

二、以教师为主导,确定其导演者的身份定位

在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始终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采取导师个人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还是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导师个人针对每一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在评优纠错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将不足教给学生。导师始终处在导演的位置,引导学生前行,在引导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研究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组集体针对研究生学业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可以借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导演的主导作用,创建多样性的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的多样性,有助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价的标准应从单纯的注重结果变为结果与过程并重。思想***治教育专业可以把对硕士研究生多样性的评价模式分为三部分:课程学习考核――在各高校普遍应用的传统考核形式上(如作业、课程考试等),加入新的评价元素,即加入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优结果;理论创新探索与成果考核――在只限于学位论文达标的单项考核的基础上,将课程论文写作、课题申报、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创作成果,以量化形式纳入考核之中;社会实践学分考核――把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量化管理,推行社会实践学分制,并予以成绩认定。如某高校研究生院规定:研究生的调研、实习为2学分,教学实践为1学分。通过指标性的限定,吸引、鼓励研究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三、以兼顾个人与社会为导向。追求两者的和谐发展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7

尽管如此,这并未影响与西美尔同时代的人和后辈学子对他的尊敬和高度评价。他的学生就“觉察出那个时代的天分”和他“从现代主义者角度对那个时代的解释”。有人把他的《货币哲学》推许为“这个时代的哲学”。卢卡奇认为没有人不对西美尔的思想着魔,后者是现代哲学领域最重要也最令人感兴趣的过渡现象。鲍曼对西美尔也赞不绝口,认为后者是非常有力度和最富洞察力的现代性分析家,同时还是一位敢于发表言论的作家、一位思想家和开创了社会学风格的人。雷克称赞西美尔奠定了德国社会学的现代规则,为德国的美学社会学注入了鲜活力量。诸如此类,西美尔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他对他的学生、同时代人乃至后辈学者有着深远影响,布洛赫、韦伯、卢卡奇、舍勒、布伯、克拉考尔和本雅明都因为从其思想中汲取了营养而受益匪浅。

一.西美尔的现代性研究特色

西美尔在现代性研究方面的独特之处或贡献在于他研究方法和角度的独领。首先,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是,如果说韦伯是从宏观的角度展开现代性研究的进程,那么西美尔则是从审美的心理感受的角度即从现代都市生活体验的微观角度来界定现代性,以此凸显现代个体的内在心灵。与韦伯致力于用理性来描述现代性不同的是,西美尔特意强调文化的感觉性,同时用个体的生活感受来建构社会整体。故而他的现代性理论研究不是采取历史分析的方式,而是一种对现代性社会现实体验方式的言说。西美尔经常聚焦于人的内在生活和现代性心理学,他将现代性界定为心理主义,并要求按照内在现实来体验世界。因此,对于那些分析现代性体验方式至关重要的心理过程,西美尔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正如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中所说:“西美尔以一种审美(感觉)方式来确定现代经济制度与现代社会文化制度的心性品质之内在关联,以便更切近地把握现代人的生活感觉。”[1]在《哲学文化》一文中,西美尔写道:

现代性的本质是心理主义,……是固定内容在易变的心灵成分中的消解,一切实质的东西都被心灵过滤掉,而心灵形式不过是变动的形式而已。[2]

构成西美尔现代性洞识的社会经历与他个人内在体验相结合不是偶然的,这尤其适用于他对大都市生活和成熟货币经济的异化关系所引发的内心紧张。我们可以很容易在他的作品中发现现代性的社会心理学痕迹。而且对个体内心生活的强调,与西美尔保护个体性的意***以及后来重新构建个体性的意***妙合无痕。因此,在西美尔那里,现代性是时下社会中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方式,也就是说现代性存在于一种体验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中。它不仅被归结为人们对于它的内在反应,同时还被归纳为人们内心生活对它的接受。

其次,从心理感觉经验出发,西美尔并非是从社会总体上对现代性作高屋建瓴式的分析,而是从日常具体生活中“现实偶然性碎片”出发对后者进行研究。换言之,他的现代性分析不是去考察社会系统或社会制度,而是通过社会现实中“看不见的线索”、那些被看做永恒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形形的“瞬间***像”或“快照”去建构现代性理论,他走的是从碎片到整体的研究路径――目的在于从生活的每一细微末节中发现其意义总体性的可能。正如陈伯清所说:“……西美尔好像一个能工巧匠,善于充分利用手边现成的材料,甚至边边角角,补裰出一件件精致的作品出来。”[3]从前面刘小枫和西美尔自己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因为现代生活的现实情况已经使总体化理想变得举步维艰,后者关注的并非现代性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进程而是此过程中的碎片化体验。西美尔研究的出发点是“那些看似最表面、最不实在的东西”,其整个研究的一致之处就是在每个生活细节中发现现代性意义的总体性。西美尔深信,生活的细节与表象乃是和它那最深奥、最本质的部分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尽可能捕捉那些化约为个人内心体验的生活细节,以林林总总的碎片而不是以社会制度或社会系统为切入点来阐释碎片背后的内在实质和总体性存在。“他很早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阐释世界碎片意象的大师”(克拉考尔语),西美尔对现代性的研究是煞费苦心而且匠心独具的。

从审美的维度出发,西美尔赋予一切看似平庸的生活碎片以审美特征。日常生活中的桥、门、首饰等社会碎片或时尚、、调情、冒险、旅游、、货币、陌生人等社会现象也因此具有了审美意义。也就是说西美尔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确定现代文化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在他那里,碎片化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借助审美转换,我们可以通过碎片探寻到生活的终极本质。在《社会美学》中,西美尔这样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我们来说,从偶然生成的东西中可以发现规则,从表面和短暂的东西中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意义。”[4]

二.西美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如上所述,由于西美尔的学术价值长期以来未被足够重视,导致了对他思想研究的严重滞后,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世界其它各国,即便在德国亦是如此。

首先是同时代人对于西美尔的研究,他们的结论大多是流于对西美尔的思想的评价和并不深入地分析,且语焉不详。如弗里塞森・科勒的《论西美尔》中从文化-社会角度出发,认为西美尔是“表现主义艺术的思想家”,后者那随笔式的哲学是表现主义式的生命创造的尝试。克拉考尔(西美尔的学生)则从他老师那独特的思考风格出发,承认西美尔是一个哲学意***超越经济和历史的观察者。从后者那碎片化的研究范式出发,克拉考尔判定西美尔是把玩世界碎片的大师,并对那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影响巨大。马克思・韦伯则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评价西美尔,他对西美尔社会学知识的本质和方***予以批判。卢卡奇对西美尔的研究乃是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研究了后者哲学思想的特点――多元性和不成体系,并将其称为“印象主义哲学家”。从“印象主义”到“玩世主义”,卢卡奇对西美尔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哈贝马斯同样从社会学的立场出发,断定西美尔并非社会学的古典思想大师,而是带有社会学科性质的推究哲理的时代诊断者。

西美尔研究中的主将并且颇有建树的当推英国学者戴维・弗里斯比,其理论在学界影响甚大。他在第一届西美尔国际研讨会上的论文《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开启了西美尔研究的主要思路。在此之前,弗里斯比还和另一位学者波多莫尔合译了英文版的《货币哲学》,在《译者导言》中他梳理了西美尔货币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作出了《货币哲学》是从审美主义出发的论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弗里斯比的一系列研究西美尔审美印象主义和现代性理论的佳作不断问世,他和西美尔在德国的主要研究者奥特海因・拉姆施特德共同发起对西美尔现代性资源的勘探和挖掘。随后出版的《现代性碎片》即主要讨论齐美尔、克拉考尔和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及其方法。作者辟专章研究西美尔后认为,西美尔的现代性研究是从破译现代性碎片的奥秘入手的,后者对现代性的货币经济和大都市的考察,集中在它们对个体的日常生活的现实体验和内在精神生活的影响上,如精神衰弱、大都市生活体验与商品和货币经济等。该书可奉为西美尔研究成果中的经典之作。此外,弗里斯比还主编了三卷本的《乔治・西美尔:批判性的评论》,撰写了著作《社会学的印象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审美》等论文,这些著作与论文对西美尔的美学思想都有指涉。

与弗里斯比的研究类似,格罗瑙的《趣味社会学》从社会美学的维度对西美尔的思想进行了考察,该书集中探讨了后者的“趣味”、“时尚”和“游戏”等概念。格罗瑙认为西美尔的时尚理论是解决现代性悖论(普遍性和个体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最典型的社会结构之一。从时尚的社会游戏入手,著者把西美尔的社会学定义为“美学社会学”。还有戴维斯的《西美尔与社会现实的美学》、狄塞的《西美尔的艺术哲学》、勒曼的《乌托邦的美学》、胡布纳・凡科的《社会认知的审美化构成》、华斯的《超越艺术:论西美尔的艺术哲学》等亦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还有研究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的,如格罗斯的《宗教社会学导言》、科瑞奇的《西美尔的宗教理论》、罗伯斯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宗教》、韩梦德的《西美尔论宗教文集(前言和导言)》等。有专门研究西美尔女性思想和文化的,如魏茵戈特纳的《西美尔与女性的文化困境》、提森的《女性与客观文化》、伊克哈德的《西美尔关于“女性问题”的阐释》、克塞的《受忽视的西美尔对女性社会学的贡献》等等。一般说来,对西美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现代性方面,如贝勒的《反讽与现代性话语》、布罗迪的《西美尔作为都市文化的批评者》、达美的《西美尔的性别社会学》、雷威因的《西美尔论个体性和社会形式导言》、穆勒的《社会分化与个体性:西美尔的社会诊断和时代诊断》、丝柏科曼的《西美尔的社会理论》、斯卡夫的《韦伯、西美尔和文化社会学》

此外,拉尔夫・雷克的《西美尔与先锋社会学:现代性的诞生》一书堪称西美尔研究的新声,它提出了许多关于西美尔研究的新观点和新发现。雷克将西美尔塑造成先锋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性别论者,使后者从哲学沉思者摇身一变为社会***家。在书中,雷克还强调西美尔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并认为西美尔思想是尼采和马克思哲学的辩证结合,分析了西美尔对早期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以及对表现主义哲学的贡献。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西美尔研究更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学者们只是做些表面性工作,如翻译和介绍西美尔的思想。目前被翻译成中文的西美尔著作有:《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林荣远译)、《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金钱、性别和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社会学》(林荣远译)、《宗教社会学》(曹卫东译)、《生命直观》(刁承俊译、《叔本华与尼采》(朱雁冰译)、《现代人与宗教》(曹卫东译)等。

国内真正对西美尔进行研究并形成专著的人屈指可数,根据统计,仅有杨向荣、陈戎女、刘小枫、陈伯清等几人而已。对他的时尚理论进行专门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从研究的内容来看,陈伯清的《现代性诊断》主要是探讨西美尔的生平、他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的片段以及他的现代性的理论和他的历史影响等,重点是研究西美尔的社会学和现代性思想。陈戎女的《西美尔与现代性》主要讨论西美尔的文化哲学思想,尝试整体性地把握他的思想脉络,以专门的个案,从女性主义、货币文化、审美和宗教等方面具体解读西美尔思想的不同层面,勾勒出其思想的基本轮廓。同时,又围绕文化的现代性来展开西美尔思想不同层面的论述,凸现出西美尔文化-现代性思想的不一样的现代性理论形态和理念旨趣。杨向荣的《现代性与距离》选取了西美尔思想中的三个关键词:现代性、碎片和距离来对西美尔的美学思想展开研究,该书偏重于美学和文化社会学的探讨,从美学的层面来讨论作为社会学家的西美尔,审美现代性的视域和美学的维度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主线。而最终目的也是以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为背景,以“距离”为聚焦点,进而从文化社会学、美学、艺术以及现代日常生活的审美等层面窥探西美尔的文化、美学与艺术思想。研究西美尔现代性思想的还有刘小枫,他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对现代性的审美特性和西美尔的现代性体验美学进行了初步探究。该著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在考察欧美社会理论、探析现代性问题的思路中,着意引入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由于涉及西美尔的研究内容只是以章节形式出现,严格说来,它并非研究西美尔的专著。此外,顺便需要提及一下的是苏国勋的《西美尔》,也只是《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上卷)中的一个部分,在此也不计入专著之列。

在论文方面,从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以西美尔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44篇)和学术论文(不足200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西美尔的宗教理论和社会学思想、他的货币理论;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他的女性主义思想;现代性文化危机理论、有关时尚的理论(8篇)等方面。

从上述国内外对西美尔研究现状的综述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迄今为止,人们对西美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领域:其一,从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来挖掘西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其二,以文化、审美、心理等关照方式为依托,从他的社会学、货币哲学理论中发掘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资源;其三,从文化、历史和经济等角度来阐释其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8:337.

[2]转引自弗里斯比.现代性的碎片(周宪、许均主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2.

[3]陈伯清.现代性的诊断[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3.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8

本文期望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中的四个核心理念构建一个适合语用习得研究的理论模式。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比较少见。本文首先综述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以及语用习得的研究状况,然后从中找出社会文化理论与语用习得的契合点,尝试建立一个理论模式,以便在语言实践中可以更有效地操作,从而达到对所提出的理论模式进行验证的目的。

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领域、语用习得的研究动态

早在20世纪80和90年代James Lantolf和他的同事Frawley(1985)以及Aljaafreh(1994)就开始致力于将Vygotsky的理论引入二语习得领域。2000年Lantolf编辑了第一本关于社会文化理论的探讨论文集,着重讨论社会文化理论与互动论、输出假设以及交际教学法的区别。如,Ohta使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二语语法的习得,从而重新思考互动论;Swain通过对话教学讨论中介的作用,并比较输出假设的理念等[3]。2008年,Lantolf与Poehner又编辑出版了专门论文集,以实证研究报告为主题,重点报告了社会文化理论中的调节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听说写及评估方面的实际运用效果。如,Ableeva的二语听力的动态评估效果;Haught和McCafferty的戏剧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二语课堂中的运用以及Mahn的使用对话式教学教二语写作等[4]。国内学者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有一些理论层面探讨和介绍的论文,如,马俊波(2008)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二语习得研究[5];韩亚文(2009)讨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6]。文秋芳(2008)分析了二语习得领域的认知派和社会派两大阵营的争论,肯定了社会派的新范式作用[7];高一虹、周燕(2009)则把社会文化理论称为“新维果茨基派”,是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派的兴起[8];贾冠杰(2010)讨论二语习得社会文化论大家庭中的新成员“活动论”,认为活动论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强调学习者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近几年来刚刚引起我国部分学者重视的二语习得理论[9]。

尹洪山(2011)由社会文化理论分析了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学转向[10]。实证研究主要探讨支架概念和最近发展区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如,彭元玲(2008)[11],贾光茂、方宗祥(2009)[12]等。关于中介理论、活动理论和内化理论的探讨,理论和实证层面的研究比较少,如,高艳(2008)[13],张剑锋、李雪飞(2009)[14],朱静静(2008)[1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能力的习得研究一直是中外语用习得研究者的热门课题。研究者对们主要关注语用能力的可教性,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教学干预使学习者获得语用能力(Kasper &Rose,2002:237)[16]。国外研究者在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理论背景、学习目标语、研究设计和测量工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且已证明语用能力的可教性,主要理论依据是认知理论,特别运用于对“注意假设”的验证,成果主要发表在Rose &Kasper(2001)[17]主编的论文集中,其他可见Fukuya &Zhang(2002)[18]、Silva(2003[19]以及Koike &Pearson(2005)[20]等。国内语用习得研究主要是在介绍和总结层面,如,戴炜栋、陈莉萍(2005)[21]分析了语用能力、语法能力以及它们的发展与学习生活环境的关系;刘润清、刘思(2005)[22]对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段玲琍(2007)对语用能力的可教性进行了文献评述[23];毛眺源(2009)语用习得研究理论进行了评述[24];还有少量相关语用习得的实证研究,如,段玲琍(2008[25],2009[26])。到了20世纪初,除了认知理论外,语用习得的理论框架又引入三种模式:文化移入模式、社会文化理论、语言社会化,其中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路径已引起语用习得研究者的关注,Kasper &Rose(2002)认为社会文化理论,如支架概念,还有语言社交化理论也是语用能力可教性研究的最有潜力的理论依据。在语用能力的观察研究中有少量成果,但在教学干预中几乎没有使用。Ohta(2005)[27]建议研究者使用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研究教学中教授语用能力的教学效果,他使用了支架(scaffolding)概念,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帮助与学生和学生的相互帮助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来分析和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社会文化理论与语用习得结合的理论模式

根据James Lantolf和Steven Thorne(2006),社会文化理论核心由四个部分组成:调节论(又译为中介)(mediation)、内化论(internalization)、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最近发展区理论(the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牛瑞英,2007)[28]。调节论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概念,指人类意识或大脑的活动是由文化构建的辅助工具来调节的,这种调节作用是社会关联、社会合作和集体行为以及文化传统交织在一起的庞大系统,主要包括物体调控(object-regulation)、他人调控(other-regulation)和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其中物体调节,如***表、电脑等,以及他人调节,如教师或同学的指点,可称为明示调节(explicit mediation);而自我调节是暗示调节(implicit mediation)的主要方式(Lantolf &Thorne,2006;Lantolf &Poeh-ner,2008)。语言是最基本的调节工具,社会言语(social speech)、自我中心言语(egocentric speech)、私语(private speech)、内在言语(inner-speech)和手势语(gesture)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必要工具,其中内在言语、私语和手势语的运用是二语学习中的重要调节方式(牛瑞英,2007)。内化论认为人类认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内因)和社会文化因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人类把社会文化的概念融入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对大脑自然发展的控制结果,是最终形成内化的结果(Lantolf &Thorne,2006)。#p#分页标题#e#

在语言学习中,当学习者还不能完全掌握目标语时,往往会依靠个体话语,如自言自语、自我重复或模仿他人话语以得到自练的目的;当学习者完全掌握目标语时,个体话语会自动消失,内化为内在语言,成为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部分,这表明内化的个体话语已经外化为社会话语,说明学习者对语言已经习得了。活动理论中的“活动”是一种能够解释人类行为和认知的概念工具,是一种能够区别于理论分析的实践活动,即社会环境中的集体互动、交流合作等实践活动;它可以解释人类发展的过程(Lantolf&Thorne,2006)。活动是联系外部社会和内部个体发展的纽带,它包括活动的主体、目标和动机、达到目标的行动以及行动的操作手段。活动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Vygotsky的文化调节理论过渡到Leontiev的活动调节论,最后发展到Engestrom的集体活动系统,经历了个体活动到集体活动的发展。最近发展区指“两个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Lantolf &Thorne,2006:266)”。要缩短这样的差距可以依靠他人的帮助。在二语学习中,不同语言水平的合作者可以相互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比如,老师和学生、讲母语者和外语学习者、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学生的合作学习会有助于相互的外语学习;相同语言水平者的合作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甚至低水平者可以为高水平者提供有益的帮助。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在吸收、发展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教学理论,由此孕育而生支架教学模式(彭元玲,2008)。它是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与他人构建一种互动和合作的关系,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支架关系,使学习者像盖房子一样逐步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从合作学习到***学习,并把知识内化到学习者个体的大脑中的目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的以上四个核心理论的理念,本文构建了将他们融入语用习得的理论模式,即社会文化理论的语用习得模式,由三个模块组成:首先是语用习得过程的“活动理念”,语用习得过程是一种活动,是社会环境和个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他可以是个体活动,也可以是集体活动,活动理论的理念构建了语用习得过程的首要阶段,即过程的设计必须融入个体和集体活动的任务或内容。其次是语用习得过程的“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可以由调节论和最近发展区的具体过程来体现,如调节论中的自我调节可以是个体活动,他人调节是集体活动,可以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这也正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精髓,具体理论为支架理论;同时物体调节也是活动重要形式,如网络、通讯等现代高科技的媒体作为调节学习者学习的重要手段。最后,语用习得的“内化”,语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习得的语用知识内化,即内置于大脑中储存,供学习者随时提取,此内化过程是第一和第二模块的终极过程,同时该过程也可回溯到“活动理念”和“活动形式”模块。三个模块在整个模式中是循环的,同时社会文化理论的四个核心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又是相辅相成的。

为进一步体现以上理论模式,本文尝试设计了实施该模式的具体教学形式。第一和第三模块主要是理念的形成,所以该教学形式主要是第二模块的具体操作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内和课后两个阶段。适用课型可以是精读或泛读课,也可以是听力或口语课,学习的目标内容为语用知识。课内阶段的任务设计主要以调节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如,词汇讲解和词汇练习,首先让学生模仿所学词汇在课文中表达,然后让学生在互动中使用刚学会的词汇造句和做口头作文,达到内化所学词汇的目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个人、他人和物体调节的综合体,也是最近发展区(支架理论)的具体表现。课后阶段以最近发展区———支架理论为主要依据。如,课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语用知识材料,根据“支架”理论,按照学生的水平搭配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所读材料,并相互强化所学知识。评估采用动态评估方式,课内和课后都需要评估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着重考察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以最近发展区和调节论为依据。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9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员人数增多,如何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建和思想***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将大学生***建和思想***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在融合的模式上做了具体的探索和尝试。

一、社会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建工作

(一)社会实践能发挥学生***建工作效能

高校***建的根本目标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材,培养大学生的***治素质,是大学生***员真正成为***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保证。大学生***员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育人过程中能起到催化作用,强化了学生***建工作必须融合“实践育人”的新理念。大学生***员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学生***建工作,形成了学生集体中的核心力量,能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建工作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建工作***治核心的效能。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治理论学习的重要课堂

真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所带来的感性认识积累加速了大学生对思想***治理论的吸收,而其平等渗透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思想***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正因如此,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为有利的手段,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打上更深的烙印。

在学校团委和学院***的重视和领导下,园艺学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队伍和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员更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实践,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了***性修养和***策理论水平。

二、社会实践为载体,探索学生***建工作新机制

(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学校或学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活动。

为了更好发挥学生***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员的骨干作用,在学校及学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中,我院组织学生***支部协办或主办各类活动,要求学生***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极大体现。此外,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促进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多样化,充分利用***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创造一定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支持学生自觉组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的途径和内容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应将校内社会实践应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尤其要发挥***支部和学生***员的作用,将***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在日常管理中,安排下班***员到各个班级中,深入了解各班具体情况,协助做好班级***、团建设工作;安排学生***员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帮困助学;协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文明离校;率先带头到偏远地方实习、就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院结合专业特色,承办茶文化节、花艺文化节、果蔬文化节等具有园艺特色的活动。在校园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都活跃着学生***支部的身影,学生***支部积极承办或组织各大文化节的主要活动,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和参与,这些文化节已成为我院的品牌活动。如:茶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五***支部(茶学专业***员组成)主办;花艺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二***支部(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员组成)协办;果蔬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一、三、四***支部(园艺专业***员组成)主办;学院团委实践部的“百花园”,也成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工作,锻炼与提高了能力,用劳动与工作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最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活早已远离“围墙”的模式,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校外社会实践也成为大学生课余的重要生活内容。在学生***建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员应先走一步,在社会实践中起骨干作用,学院***根据学生***建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实践调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等,重视培育大学生***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热情。

学院***十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2006年暑假期间,园艺学院共有138人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院总人数的15.42%。其中三四年级参与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2.34%;2007年,学院共有197人,共11支队伍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校队伍的近11%。参与人数占学院总人数的18.45%,其中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93.42%。实践内容丰富多彩,有科技下乡、支教、结合专业实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服务、受灾调查、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涉及面广。在这些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更多的收获是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农民,深入生产过程,将专业理论运用于实际,即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又服务了社会。同时,学院***也积极鼓励同学们走进第二课堂,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仅在2006年,就申报了34项科技创新课题,为全校之最。

(三)强化社会实践的效果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篇10

高中***治学科的目标就是使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所以在高中***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同社会的***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内涵,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高中***治课程本身就蕴含巨大的社会正能量,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从传递内容上看,进行模块化教学,创造社会正能量。

高中***治课程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根据一定的主题,将课程分为几个***、完整的学习模块,并且各模块都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经济与生活》这一章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诚信意识;在教学《文化与生活》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在教学***治体制这一章时,培养学生如何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所以对各个模块,可以将其当做社会正能量的教材进行传递。

三、从传递的方式上看,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促进正能量的传递。

***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指出:“***治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主题中,构建***治学科的理论同现实生活、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高中***治模块的主题和实质内容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将哲学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用辩证的和唯物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人和物,从而实现向“善”的价值目标;将***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到公民参与***治生活的基本常识,从而有序地参与***治生活。将经济理论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质量;将文化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的培养,塑造“美”的价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使理论比较形象、具体,而且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实现***治学科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而真、善、美正是人类对生活的永恒追求,是思想***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正能量传递的内在要求。教学的生活化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生活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即要与社会正能量传递的目标相一致。所以,构建***治教学课堂的生活化,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能增强学生现在的生活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全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领悟和探索,从而使学生由理论知识逐步走向实践。

四、从传递的归宿上看,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学与生活论文10篇

学习

艺术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的社会功能论文参考文献,社会艺术创作论文。有人认为这种凸显观念而弱化审美的当代艺术不过是一场哗众取宠、虚张声势的符号游戏,它利用哲学化的观念外衣掩盖了其粗制滥造、胡乱剽窃的本质;

学习

城市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城市社会学十篇论文相关总结,城市社会学的课程论文怎么写。3.城市化、公共***策与城市认同——市民创造城市:城市社会学与公共***策制定的探索4.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治经济学分析——西方城市

学习

教育论文免费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论文免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论文10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100篇。(三)免费师范生心理压力较大享受免费师范生***策的大学生和其他类大学生相比,其入学受教育的内容、形式、理念都有很大区别,尤其是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都

学习

社会学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3000字,社会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2.IE的目标是提高运作效率。尽管现代生产运营系统越来越强调对市场应变能力(效力)的研究,但提高效率仍然是经济活动基础性的永恒主题,IE正是在关

学习

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2000字,对经济学的认识论文范文。2.专业性原则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理所当然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

学习

旅游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旅游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旅游论文选题社会意义。体育旅游概念众说不一,旅游理论中也没有涉及体育旅游的详解。这里引用较为公认的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体育旅游是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以

学习

论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论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论法律与道德论文,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就

学习

西方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西方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西方社会学论文,西方社会学思想史论文题目。一、“无责任即无权利“——对受益者的工作要求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的明显趋势是对获社会救助的人们增加工作要求。在英美产生巨

学习

女性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女性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与女性论文范文,女性社会心理学论文范文。陈染、林白等一批大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作家从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时,就处在文学、媒体以及其他社会环境的论战中,遭受着被非议的命运。她们空

学习

传播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传播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传媒社会学论文选题,关于社会学基础论文题目。二、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不过,让我们暂时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媒介化社会”本身来,因为它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理解诸多新闻传播学命题和理

学习

历史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历史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历史学毕业论文完整版。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

学习

社会发展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发展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论文,社会研究论文格式范文。培训了从事调查和采访的专门人员近200人。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西部10个省区20000人,回收有效问卷17197份,回收率86%。通过走访、电话、英特网等方法采

学习

学机电一体化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学机电一体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论文100篇范文,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有哪些。二、以角色设计的形式创设情境,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如笔者在进行“基本RS触发器”这一内容讲授时,为使学生能够根据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符号(见

学习

职称服务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服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期刊论文发表,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我国***书馆职称评审从1981年***颁发《***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开始,已走过三十年。随着评审工作的进行,***书馆人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学习

艺术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艺术的社会功能论文参考文献,社会艺术创作论文。有人认为这种凸显观念而弱化审美的当代艺术不过是一场哗众取宠、虚张声势的符号游戏,它利用哲学化的观念外衣掩盖了其粗制滥造、胡乱剽窃的本质;

学习

城市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城市社会学十篇论文相关总结,城市社会学的课程论文怎么写。3.城市化、公共***策与城市认同——市民创造城市:城市社会学与公共***策制定的探索4.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治经济学分析——西方城市

学习

教育论文免费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论文免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论文10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100篇。(三)免费师范生心理压力较大享受免费师范生***策的大学生和其他类大学生相比,其入学受教育的内容、形式、理念都有很大区别,尤其是目标定位、职业生涯规划都

学习

社会学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3000字,社会学概论论文题目大全。2.IE的目标是提高运作效率。尽管现代生产运营系统越来越强调对市场应变能力(效力)的研究,但提高效率仍然是经济活动基础性的永恒主题,IE正是在关

学习

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2000字,对经济学的认识论文范文。2.专业性原则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理所当然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

学习

旅游社会学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社会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旅游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旅游论文选题社会意义。体育旅游概念众说不一,旅游理论中也没有涉及体育旅游的详解。这里引用较为公认的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体育旅游是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以

学习

论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论法律与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论法律与道德论文,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就

学习

社会学学术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学学术论文选题方向,社会学基础小论文1000字。有人认为这种凸显观念而弱化审美的当代艺术不过是一场哗众取宠、虚张声势的符号游戏,它利用哲学化的观念外衣掩盖了其粗制滥造、胡乱剽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