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卫视作为省级卫视中的一匹黑马,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业界瞩目的佳绩:2006年全天及晚间黄金时间收视排名均位列31个省级卫视的第四名,2007年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等栏目也在全国一鸣惊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活动和栏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仿佛都是春夜的喜雨――润物细无声。它没有炒作,没有浮华,而是水到渠成地发生了。这在近几年动辄全面改版、重新定位的省级卫视圈子里无疑是一个“现象”。然而,在2007年底江西卫视举办的“江西卫视发展战略、策略研讨会”上,电视界专家提出了一份“红”的方向性定位方案,这不免让许多业界同行大吃一惊,为什么前几年各个频道都在定位风生水起的时候“我自岿然不动”,现在大浪淘沙、尘埃落定之后江西卫视反而又把定位提上日程呢?江西电视台台长杨玲玲说,“其实这几年一直都在思考定位的问题,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频道一方面在积极的定位,另一方面定位之后没有很好的节目来支撑定位,于是很多定位就成了一个概念。”近年来在省级卫视激烈竞争中,江西卫视拥有了一个较好的竞争平台,在这种发展的大势下,江西卫视脚踏实地,通过观察、研究其他台的定位来重新思考战略定位是水到渠成的事。
目前,全国频道定位多从受众、功能、形象、内容等几个方面着手,尚未有从更具冲击力的色彩方面挖掘。江西卫视的“红”定位,在全国卫视中独树一帜。
“红”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本色红。红是最具冲击力的颜色之一,也是被中国人视为最吉祥如意的颜色。在这个层面,可以确定频道包装的主基调,将红色融入到频道的整体视觉体系中,成为频道的视觉资产,也可以把频道、栏目的宣传具象化,通过许许多多红的事物形象化表现出来。
第二层次:文化红。人们一提起江西首先就会想到***、红土地等字眼。在这个层面,我们拥有最丰富的资源,比如,中国第一个红色***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府诞生地在江西瑞金;举世闻名的红***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在江西于都;“天下第一山”、“***的摇篮”指的是江西的井冈山;打响武装反抗***派的第一***也在英雄城南昌等等。这些红色文化构成了近代赣文化的脊梁。在这些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江西卫视“红”定位还要更多地挖掘人们共通的文化层面上的“红”以及新时期以来的赣文化的“红”。文化层面上的“红”有着很多的文化内涵,如表示喜庆,象征***,涵盖人的赤诚、热情、理想、奋发的精神,预示事物美好的发展方向等。在新时期赣文化“红”的含义,不仅特指***的红,还应该兼融赣文化其他两个方面即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的元素,既有独特性也有包容性。
第三层次:人性红。江西人和红色的缘分源远流长,不说江西历来不乏有文天祥等忠勇之士,也不说“江西老表”这个词曾经代表着江西人诚实守信的本性,就说近年来塑造了江西人新形象的“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十六字方针,也充满了“红”的色彩。所以,江西人的“红”是开放的“红”,是发展的“红”,是不断奋进的“红”。从这个层面上,可以向人类共通的情感方面拓展,比如激情、信念、理想等等。
江西卫视在2008年重磅抛出的“红”有两个方面的依据。
首先,从市场学角度看,卫视的频道定位应该与***治战略、区域经济有所契合。第一,寻找自身定位的省级卫视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围绕***治中心工作,从而强化频道的社会影响力。省域经济、***治等中心发展战略直接为省级卫视定位设定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维度。第二,地域特色是省级卫视定位时的深厚根基。东方卫视的时尚特色源于其“海派”文化,湖南卫视的娱乐特色出自“湖湘”文化……每次成功定位的背后,都可以找到地域特色这个强大的底蕴支撑,而江西卫视的地域特色无疑就是“红色人文”。
其次,江西卫视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可以说,江西这几年对红色文化、红色经济的发展,既给江西卫视提供了一个区域背景,也给江西卫视的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全国观众对江西卫视“红”的心理定位也有着深厚的基础。
“大剧首播,红歌嘹亮,传奇上演”是江西卫视的力作。近年来,江西卫视提出了“利用剧场优势,打造‘红色根据地’”的概念。江西卫视近年播出的红色剧均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亮剑》《红色记忆》《狼毒花》《特殊使命》以及《五号特工组》的收视情况都非常理想。在这个构想中,江西卫视将全国红色大剧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寒暑假,七一、八一等特定节假日推出,让观众产生心理期待,产生“约会”意识。
《中国红歌会》和《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红”色品牌的名片。2006年,江西卫视首创的“中国红歌会”,在全国一片娱乐声中,“收复感动,唱响红歌”,打励志、感动牌,独辟蹊径,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以《传奇故事》《杂志天下》为首的一系列品牌栏目已经在全国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上升到频道定位的高度,定位的“红”可以和这些品牌栏目交相辉映。可以说,江西卫视的“红”定位既是这些年来精心打造的产物,也是对自身品牌栏目的一次提升和推介。
那么,江西卫视会采取怎样的频道整体包装来体现“红”定位,谋求品牌价值的提升呢?
首先应该坚定地维护“红色人文”这一独特资源,并合理的将之引入包装体系;其次要拓展“红”的概念边界,以获得更宽阔的内容入射角和传播反射角,赢得更灵动的表达自由度和更大众化的品牌认同度,最终把“赣水那边红一角”的“红”升级为“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红”。立足区域特色,又超越地域局限,给“红”赋予更大的意义空间和更具时代性的表意语境,从而与受众达成更自由的充满亲和力的传播界面,随受众之心翻作传播之浪。
策略1:概念上“红”的内化与泛化。
2008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年份,十七大甫毕,北京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及国庆60周年的准备……一切舆论环境(包括目前广电系统大规模整治低俗化)都对江西卫视主打***治、***牌的战略呈现有利的态势。其中关键的课题是如何让“红”的概念在延续***的红色脉络的同时,符合今天更多数公众的时代性诉求,以将“红”打造为媒体标识,而非***治符号。
基于此,江西卫视选择了将“红”从表层的符号层面内化为行为模式层面的“一种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色彩”。这种态度是统一在“红”这个大方向之下的4个箭头:一、对***历史的尊重态度。象征动作:少先队员行队礼时仰视红旗,将手举过头顶,意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关键词:理想、缅怀、红色传奇。二、对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态度。象征动作:在古朴的驿路上传递火炬;关键词:传递文明、仪式、喜庆。三、对火热生活的积极投入态度。象征动作:在烟花灿烂的广场上,狂欢的人们激情的拥抱;关键词:进取、成功、红火。四、对流行文化的健康引领态度。象征动作:在涂鸦墙上绘出红色箭头;关键词:大众文化、时尚、走红。
在内涵清晰化的前提下,采取外延边界模糊化的“泛红策略”,将“红是一种态度”贯穿到频道节目所涵盖的所有领域,分别从历史、人文、人情、风景、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现代风景等方面,寻找“红的态度”,并且利用有分寸的模糊度,唤起中国人特有的对红的种种理解和情感诉求,让受众对“红”的含义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行解读,藉以获得最大化的品牌认同。
策略2:视觉上“红”的显化与潜化。
在技术层面上,选择“红色”这样强烈、夺目、意义明显的色彩作为频道包装的主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电视机在技术上对“红色”的表现不是很稳定,也很难呈现出细节,而且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受过于强烈,会带给人躁动、刺激等不舒适的生理反应。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就是尺度。既然已经在概念上确立了“红”的主导地位,所以最要紧的是如何在逻辑上凸显“红”,而在整个设计中慎用大面积的红色,像“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样,红只占一点,却成为主导,没有那一点“红”,满盘的“绿”将失去意义。就像当初北京城的设计,全城的灰色院落,烘托出紫禁城的红。因此,在包装中,红的显化在于其位置(包括逻辑位置和美学位置),而不在于面积和重量。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画龙点睛的使用“红”,既让“红”的概念有效传递,又在视觉上制造和谐的效应。
在形象片和ID片的创意中,江西卫视应避免张艺谋式的直白的“染红”技术(直接加滤色镜拍出来的红高粱,刻意的染坊大红布……),而是注入趣味性元素,以不出现红色的画面来表达红,即“潜红策略”。比如:画面是青翠的井冈山,稍后由画外音或字幕显示“红色根据地”;画面是正在往白瓷酒碗里倒上醇厚的黄酒,字幕显示:女儿红。等等。这样,既避免了在电视屏幕上过于频繁的出现红,又体现出中国式的曲笔意趣。如此,在表达层面继续贯彻“红是一种态度”的理念,以无写有,显示出无处不在的“红”,让“红”化作春泥滋养更灿烂的万山红遍。
(作者单位:江西电视台)栏目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