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论文10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1

2011年下半年,人民银行经过充分调研以及反复修改,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并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印发。该《意见》的及时出台和大力实施,全国水利工程论文中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成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中国农业银行,在水利行业与金融行业合作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2011年,全年累计投放104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年末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贷款余额达到了645亿元。但是,从总体上看,水利建设中无论是项目的商品化程度还是盈利程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信用环境不佳;同时,针对农田水利的建设项目大多数并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导致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这些问题构成了银行的信贷资金难以大力支持水利建设的主要障碍。但是,从国计民生角度看,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刻不容缓,所以,为了更好体现金融对水利建设支持作用,本文进行初步研究,并以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的一些做法为例予以探讨。 

一、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 

1、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是加强民生建设、巩固经济基础的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水利建设,这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支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保障系统,关乎到我国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更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并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2、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是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 

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运行期间,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关键就是要调整社会预期,引导投资方向的及时变化,强调要对水利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财税金融投资活动予以加强。******也指出,水利要作为国家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要在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增加有效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金融支持水利发展是农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优化客户结构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在水利建设方面投资1.8万亿,其中中央投资8000亿,地方投资1万亿。2013年水利建设投资共落实439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08亿元,地方投资2989亿元。同时在水利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各级***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纷纷成立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拓宽了水利投融资渠道,扩大了贷款的偿还来源,全国已有24个省市、154个县区建立了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农业银行必须抢抓水利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势而为,在防控风险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加大水利行业支持力度,积极拓展水利行业优质客户,全面带动水利行业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全面发展。 

二、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相关研究 

在做好实践的同时,理论界也展开了分析,包括金融支持水利建议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如学者周维伟详细阐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该《意见》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有学者以农发行临沂市分行支持当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金融信贷支持水利建设存在的承贷主体、制度保障、融资风险、管理经验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学者郑嘉凯、常虹认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既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持续性的金融信贷服务,为此应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加大,不断培育合格的承贷主体;并运用好综合***策,提供金融支持水利的安全保障;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产品创新活动予以支持。此外,还有学者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以甘谷县这个国家贫困县为例,指出,这个农业大县的农田水利设施中,所有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处于空白。全县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十分短缺,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程十分缓慢,提出应该尽快实现金融支持。雷娟则分析了陕西村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金融支持不到位也是制约陕西村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需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措施。 

这些研究对地处西部落后地区的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来说,具有借鉴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农业银行支持水利建设的使命,为此需要在符合国家和全省水利项目属性、模式以及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方面进行大力创新,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改进金融服务形式,实现金融支持水利建设作用的高效发挥;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关外部管理,特别是严格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比较有效的能够利用各种***策资源的模式,建立起水利改革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风险分散和***策保障机制,实现金融对水利建设的中的风险防控和***策保障。

三、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相关建议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的巨额投资将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巨额财***投入、水利基金、水利债券和结算等将为农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发展均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是大型水力发电项目、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承贷主体实力雄厚,金融资源丰富,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是各家银行竞相营销的重点项目。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型优质水利项目的营销力度。 

1、坚持商业化运作,推进水利行业贷款结构转型 

(1)积极支持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或中央水利规划的大型优质水利建设项目。大力支持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央水利规划的大中型水电工程、大型水利枢纽、大江大河骨干治理工程、跨流域引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大型优质水利建设项目。 

(2)择优支持还款来源充足的地方水利建设项目。在符合国家***策的前提下,对自身经济效益较好或有明确、充足还款来源的水利项目,在综合考量项目建设周期、承贷主体综合还贷能力、项目合法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择优予以支持。    (3)严禁介入不符合国家监管***策和农业银行信贷准入条件的水利建设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规定,严禁介入未完成水资源论证的水利项目和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的高耗水项目;严禁介入不符合国家监管***策和农业银行信贷准入条件、无充足还款来源的水利项目。 

2、加强与***府部门交流与合作 

深入研究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国家水利部、行业监管部门以及各地方***府的及时沟通,对国家和省级水利重点工程综合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做到及时了解,实现对各地水利行业的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共同推动,这样就为农业银行金融支持水利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3、拓宽水利建设的直接融资渠道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性质,通过短融、中票、私募债、定向融资理财等方式,拓宽优质水利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水利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强对水利企业上市、重组的财务顾问支持力度。 

4、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进一步推动水利建设金融产品创新,允许理财资金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投资还款来源充足的水利项目。在符合国家***策前提下,积极稳妥探索水利建设贷款资产证券化。鼓励各行联合租赁公司增强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融资租赁服务。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2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__论文投稿_***文权威期刊组织,oA:b^8K1Qy7a?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dY5`7m!WMKC,N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KJ8Nq}5h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owo[W#KrC(一)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__论文投稿_***文权威期刊组织L#m8|5o-_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__论文投稿_***文权威期刊组织l)evjp

3[.q6|,br9m"K(三)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uwV|x0p8x,M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Q)^*tk"CHb0p;s.Z

4FJ4tI3Ic7NNn$f:~(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x#SxN.U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__论文投稿_***文权威期刊组织;W)nT9a9r%u

]`_n8gA结论

PlZ2g-nw?)D

D(aT%k&bgD''''_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QIxF#W;Rc)JMU(L

''''k}-nd1s{(u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3

“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目标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联系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工程建设,为民造福。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事关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我们联系工作实际,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1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辉煌业绩有目共睹,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

1.1在工程建设目标上,存在国家和农民的目标不同的矛盾

国家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要粮食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农民种粮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跟着市场走,市场农产品什么价格高农民就种什么,国家无法强迫农民种什么。这样就会出现水在田边流,农民就不用问题,灌区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甚至出现严重萎缩问题。

1.2在投资方向上,出现建设和改造的矛盾

我们建议国家对新上水利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要在宏观上对新建项目和现有工程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坚持上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改造省钱效益好工作难度小项目就坚持以改造为主,不要盲目上新项目,浪费钱,浪费资源。

1.3在经济效益评估上,出现理论值过高与实际不符的矛盾

我国在工程建设效益评估上采用理论公式计算,不考虑现行***策和实际情况,仅从技术上进行规划,缺乏***府宏观把关,缺少全面经济论证,往往出现一项工程经济评估很可观,但建成就亏损。

1.4在投资上,出现投资多元化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矛盾

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这是一个好的***策。然而实际情况是各部门有其自己的规划和***策要求,有的部门干的是头,有的部门干的是尾,有的搞土地整理,最后工程都建在灌区。由于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各自工程建完后,工程运行出现新建末级渠系建的高供水上不去,没着还的把新建工程扒掉才能供水,劳民伤财;还有的土地整理表面看很平,灌水后高低不平,地无法种,农民非常反感,对这样工程水利部门和农民不认可。

2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我们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效益,注重民意,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发展之路。

2.1注重工程效益,坚持建设和改造并重方针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应坚持新建和改造两条腿走路方针,要在宏观上对新建项目和现有工程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坚持上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改造省钱效益好工作难度小项目就坚持以改造为主,不要盲目上新项目,浪费钱,浪费资源。严把新上项目关,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纳入***绩考核,避免一走了之。几十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巨大,工程项目覆盖面大,多数工程已需要更新改造,工程稍加改造,经济效益巨大。那么,我们何必投巨资,浪费资源进行新工程建设呢。据我们调查,很多灌区设施不配套,支、斗、毛渠不健全,跑、冒、漏水严重,水利用率低下,工程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生存发展难度大。可以说,灌区更新改造上档次是我们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亮点。我们认为对现有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是一项工省效宏的路子,应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重中之重。

2.2搞好顶层设计,实行财***资金一元化管理

我们建议改革现行中央、省、县、建设单位配套投资的方法为市场化运作。我们想国家实行配套资金***策的初衷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实际运行中看出现的问题较多。凡是需要加大水利投资的省、县都是农业大省、农业大县。省、县经济都比较困难,***门对农业生产只是付出没有回报,他们很难拿出更多钱修水利。这样就使应该干的项目没钱干,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改革思路是水利建设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中央对各省实行砍块包干,按各省粮食贡献率进行水利投资;省级规划项目对县进行招标,招标主体可以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生产公司、自然人。可以改变现在***让干群众没意愿变群众积极干的新局面。这样,投资主体有了积极性,资金筹集有办法了,建设投资可以大大节省,工程建完非常实用,管理责任明确了,经济效益可以大大提高。

2.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

各级***府要落实好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的一揽子***策,多渠道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一是各级***府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二是要敞开大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大力推行PPP以及BOT、TOT等项目融资和经营模式筹集资金;三是要调动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生产公司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后劲;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出台水利中长期信贷扶持和财***贴息***策,推动地方***府和水利建设企业开展债券融资,解决好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2.4对新上水利工程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严把审批关

我们建议各地对新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时要吸收***府人大、***协和涉及相关的***府、农民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防止规划部门在办公室进行单纯的理论设计,工程一干问题百出,效益长期发挥不了。重大水利工程要分级进行审批,要经过***府、人大审批。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工程设计宏伟,实际运行两回事,浪费资金、浪费资源,群众不买账,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

作者:冷淑芬 单位:黑龙江省林口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关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两江一湖”干流沿岸灌区规划的批复(水规计〔2006〕50号).

[2]水利部水总〔2015〕196号文批复的《黑龙江省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改农经〔2013〕1644号文对《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4

(1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2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650021)摘要:支撑国家和区域性的粮食安全战略、地区特色农业种植是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创新的目标。从单纯的节约农业用水过渡到区域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灌溉节水、化肥农药等面源削减、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南方地区稻田实行“湿润灌溉、间歇灌溉、排水与烤田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水旱轮作制度,结合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削减农田排水的污染物,合理布局沟渠、水塘、人工湿地等系统的工程措施,通过植物吸收、水流自净、沉积、清淤等方式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最后,以云南省为例介绍了高效农业节水减排工程的实践探索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滇中高原;减排;水资源管理;生态灌区

中***分类号:S274,TV2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951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改善湖体水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2013ZX07102-006-0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计划(2011CI092)。第一作者简介:唐致远,男,1992 年出生,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通信地址: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2013级农业工程专业,E-mail:526977884@qq。

通讯作者:顾世祥,男,1972 年出生,彝族,云南镇雄人,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研究与设计工作。通信地址:650021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376号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Tel:0871-63191412、68093889,E-mail:gushxang@qq。

收稿日期:2014-09-25,修回日期:2015-01-12。

0 引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解决区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作物需水既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也是全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消耗大户,因而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农田灌溉已从单一作物需水规律和丰产补水,发展到地理、生态、环境、植物、农业、水利、管理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发和集成,揭示从作物体到灌区、流域、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以及从小时作物生理生长实时监测到逐日、月(季)、年等时间尺度的需水规律和综合调控。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之后,如何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等“三条红线”控制,与农业灌溉和高效节水有机结合,支撑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还少有研究。笔者以开展的南方地区农业节水减排规划为基础,在云南省选择小型灌区进行投融资、管养体制、水价形成机制、节水灌溉工程、灌区节水和面源减排效果等的试点,实现“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总结经验和推广。

1 21 世纪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中国粮食总产“九连增”的同时,粮食进口量、北粮南运等规模也在增大,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状态,除了在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和供给基地外,更要挖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安全要建立在水资源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西部粮仓等措施,才能发挥出粮食新增的潜力[1]。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目标,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及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趋势,2020、2030 年全国的灌溉面积应分别达到5868.9、5996.8 万hm2,灌溉水利用率较2000 年分别提高10.8%、16.46%[2]。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等提出[3-4],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为:植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与非充分灌溉技术,作物需水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及新产品,新型节水专用材料与生化制剂,农艺节水技术及新产品研发,现代灌溉系统水量监控与调配技术及新产品,非常规水资源化与灌溉利用技术,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综合集成模式,农业节水高技术产品产业化等。相应的重大技术课题包括:植物需水模型与区域植物需水分异规律,节水灌溉条件下水转化理论及尺度效应,植物高效用水调控机理与非充分灌溉理论,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肥盐迁移模型与植物水肥盐环境联合调控理论,提高田间灌水效率的理论,区域尺度土壤墒情与灌溉用水动态预报理论,植被建设中的水分承载力与节水型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流域尺度生态需水计算与区域多水源优化配置理论,节水灌溉的区域水土环境效应评估与调控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74 期“双清论坛”研讨并凝练出了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的工程背景和科学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5],包括作物理想耗水与调控阈值、农田水效率多过程驱动与协同提升、区域水资源水联网精准调配、农业高效用水与生态环境的互馈机制。最终以模块化的集成思路,实现区域尺度农业耗水-水转化-输配水过程的精确表达,提升对农业高效用水过程的认识及调控能力,实现对区域农业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决策支持,建设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联网平台,为开展相关重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节水型生态灌区就是将水生态文明引入灌区建设中,通过建设环境友好型灌区工程、集成应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如水肥耦合及综合调控等、构建健康的灌区生态系统、搭建灌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节水型生态灌区的特色文化,构建一个工程体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水资源高效永续利用、生态系统健康、经济良性循环、具有自身人文景观特色的系统[6-7]。

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农业节水减排

2.1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或地区为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制定了各种水资源分配指令或协议,如欧洲水框架指令、南非国家水资源战略、美国科罗拉多流域分水协议、佩科斯河分水协定、巴基斯坦-印度河水共享协定等,这些指令或协议除对各用水区域或用水户进行取用水问题控制之外,还提出了水质目标和下泄生态环境流量要求[8-9]。夏***等指出,“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农业重点开展深层土壤水分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沿海地区和苦咸水地区通过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处理利用技术解决部分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污水处理新技术、雨洪资源化利用手段等的研究,更有效地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在增水同时还要实施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进行工业节水技术集成和整合,在农业上实行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在生活中研发应用新型生活节水器具等[10]。水资源合理配置将流域水资源循环转化为与人工侧用水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相适应并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实现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水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调配,其配置方案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需水预测等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以此为基础,结合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河湖库水系连通等成果,形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11]。要充分发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基础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强化取用水管理和计量监测,将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制度、年度用水计划相结合,实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立体式管理[12]。

2.2 南方地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准则

2012 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 号)和《水利部关于印发落实***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水资源[2012]356 号)等重要文件,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需求不断持续增长的形势下,要严格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强化水资源保护,保证可持续利用,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针对水资源禀赋条件、开发程度不同的南方地区,无论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还是在河流水量分配中,可将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为大于40%、20%~40%、10%~20%、小于10%等4 种情景,分别采取“禁止新增、从紧、黄色预警、鼓励开发”新增供水量的不同水资源利用规划准则,以及从“用水效率”逐渐过渡到“用水效率优先,工程供水能力为辅”、“用水定额管理为主,工程供水能力为辅”、“用水定额管理”的不同水资源管理理念。发挥用水定额标准在调控全社会用水效率、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和适应红线控制的约束作用,即各地的“用水定额标准”将逐步变成强制性的标准,纳入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体系内[13]。

2.3 南方地区农业灌溉节水与面源减排技术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14],2008—2030年期间,中国农业用水的比重将从62.7%逐步下降到57.7%,对于西部落后省区,农业用水的比重更高。但农业用水量仍高达4437亿m(3 P=75%中等干旱年景),较现状用水增加了19.7%,农业水资源配置中有250亿m3是退换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环境用水和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占用水总量的3.3%。全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发展到0.73亿hm(2 其中农田灌溉面积为0.62亿hm2),灌溉面积发展除了东北平原、松嫩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等连片区域外,在吉林西部和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光热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高原平坝区是重要的后备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加500 亿kg 的目标。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 提高到0.62,农业节水潜力为790 亿m3,其中工程措施节水476 亿m3,分别占全社会总结水量的53.0%~57.0%。农业节水量中的60%用于改善现有灌区和新增灌溉面积,约25%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约15%的水量用于支持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通过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等多种非工程节水措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无效蒸发,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节水能力。

农业节水规划的主要措施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田间节水增效技术、井灌区和重点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牧区节水灌溉和集雨节灌、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旱作节水农业、林果和养殖业节水等8 个方面[15]。在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中,农业用水都是关键,既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又要促进地方特色农业种植的发展。通过调整作物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和单项作物高效灌溉等措施,合理地节约农业用水。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目标,水作为生态系统内的重要纽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生物、水利用、水管理、水文化等6个方面的20 个指标,其中的用水总量控制达标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与农业灌溉密切相关[1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用水安全、用水方便是农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建立农村健康水循环体系应从农村水资源开发供给、利用、排放和回归等3个方面入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合理管理和协调,在村庄下游低洼地带参照人工湿地的分级处理步骤,进行农村生活污水从收集—氧化塘—多级湿地植物吸收—农田灌溉—河道(或水塘再循环利用)的过程,大大削减农村面源入河量[17]。以灌区低洼湿地和水塘为农田回归水汇集区,构建的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WRSIS,对早稻田排水的TP、TN流失量分别削减了8.1%~17.2%、26.5%~56.0%,晚稻田分别为58.2%~76.7%、17.2%~53.0%[18-19]。针对南方稻麦轮作区提出稻田与明沟湿地协同系统PEDWS,较传统灌排系统减少排水量73.03%,TP、TN流失量分别削减了79.53%、90.17%[20]。

3 云南高原的高效农业节水减排工程探索

3.1 云南省高效农业节水减排的规划布局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和纵向岭谷区,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方大陆性干暖气团的作用,干湿季节分明、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全省的耕地资源总量为607.8 万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3.4 万hm2,有效灌溉程度达到了38.6%,已建成大型灌区12 处(设计灌溉面积大于2.0 万hm2)、中型灌区337 处(设计灌溉面积0.067~2.0 万hm2),另有规划新建大型灌区3 处。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 万hm2,节水灌溉率仅5.9%。为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控制,建设云南高原水生态文明,目前正在全国统一部署下开展“南方地区农业节水减排先行先试”的规划论证及建设工作,包括现状农业用水及水环境调查评价、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布局、区域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排水系统规划与灌排技术选用、农业节水量评估、农田污染物削减评估、投资估算、保障措施如体制机制及***策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等部分的分析工作。

结合云南省制定的主体功能区划、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分区及农业区划等成果,共筛选出滇池、洱海等16 个高原湖泊区,云龙水库、松华坝水库等44 个重要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曲靖、蒙开个、昭鲁等103 个大中型灌区分布的高原盆地,作为实施高效农业节水减排的项目区。按照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光热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采用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水肥一体化、水稻间歇灌溉等水分管理模式,实施配套灌区田间输配水管网、小型水源工程改造、沟渠塘堰生态化改造等工程。并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基本原则,以农业水价改革为驱动力,探索各地高效节水减排工程的投融资、管护机制、水权交易等方面的新举措,以水费征收、农业节水和水权转让促进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但是,由于省内灌溉实验等基础资料极为匮乏,还需要工程建成并系统、持续地观测1~3 年后,才能获得工程的节水量、污染物削减量(以TN、TP、COD为代表)等的真实、可靠的评价结果。

3.2 澄江高效农业节水减排试点方案

先行试点的澄江示范项目区位于滇中经济区内的高原湖泊抚仙湖东岸,设计灌溉面积167.33 hm2,采用微喷、低压管道等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蓝莓、蔬菜及绿化苗圃,其中蓝莓118.67 hm2、蔬菜32 hm2、苗圃16.67 hm2。取水水源为虎山小型水库及西龙潭泉水。灌区内共布设了土壤水质监测点8个,入湖河道水质监测点7 个,地下水质监测点3 个;输配水干管18条、总长8.01 km,配套建设排水沟1.24 km,利用废弃水塘改造成灌区退水汇流湿地2 处,工程总投资1083 万元。经对比分析,项目区主要经济作物在示范工程实施前后,灌溉方式从传统的沟灌等地面灌溉改进为微喷、低压管道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量达到20%~30%;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人工湿地净化等措施,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有效利用程度,使TP、TN、NH3-NO 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削减40%~50%。在项目区设计论证的同时,当地***府和水行***主管部门需积极拓展思路,以农业水价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农业高效节水减排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融资及投入机制,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的60%由各级***府承担,剩余的40%由受益对象(公司)筹资配套。经测算,农业供水成本水价为0.80 元/m3,但水费征收的农业水价制定既考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经济收益性,达到“以水养水、培植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又要考虑公司化经营与农户个体的差异性和水价承受能力。地方***府应从项目节水的水权交易获得的经济收益、污染物减排的高原湖泊治理节资等方面,综合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通过财***转移支付或定量补助等方式对农户进行补贴,实现整个项目区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4 结论

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创新的目标是支撑国家和区域性粮食安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背景下,南方地区稻田实行“湿润灌溉、间歇灌溉、排水与烤田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水旱轮作制度,结合农村河塘综合整治的农田排水污染物削减,合理布局沟渠、水塘、人工湿地等工程措施,通过植物吸收、水流自净、沉积、清淤、回用等方式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在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北岸的示范工程方案表明,工厂化种植大户引入和经作物结构调整,农业节水和污染物减排的定量分析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新建管养机制、水价负担、生态效益补偿支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正斌,段子渊,徐萍,等.中国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协同战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1441-1448.

[2] 高占义,王浩.中国粮食安全与灌溉发展对策研究[J].水利学报,2008,39(11):1273-1278.

[3] 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等.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6.

[4] 康绍忠,胡笑涛,蔡焕杰,等.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理论创新及研究重点[J].水利学报,2004,35(12):1-8.

[5] 康绍忠,李万红,霍再林.粮食生产中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问题——第74期“双清论坛”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12(6):321-324.[6] 彭世彰,纪仁婧,杨士红,等.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0(1):1-7.

[7] 李远华,崔远来.不同尺度灌溉水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57-204.

[8] Porter J W.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Trends in Water ResourcesManagement & Allocation[A].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WaterResources Allocation[C].2010. Beijing, P.R. China.

[9]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 年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路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 夏***,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26(9):905-915.

[11] 李原园.水资源合理配置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性作用[J].中国水利,2010(20):26-28.

[12] 汪***献,郦建强,刘金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J].中国水利,2012(7):12-14.

[13] 顾世祥,崔远来,等.水资源系统规划模拟与优化配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13-436.

[14] 李园原,李云玲,李爱花.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J].中国水利,2011(23):36-41.

[15] 徐春晓,李云玲,孙素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用水效率控制[J].中国水利,2011(23):64-72.

[16] 唐克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29(4):1-4.

[17] 张铁坚,张立勇,代倩倩,等.农村健康水循环体系探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12):75-77.

[18] 董斌,茆智,李新建,等.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的引进和改造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1):9-12.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5

1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国***府对粮食问题向来高度重视。中国有18多亿亩的耕地,是世界上主要粮食生产大国,但同时,又有13多亿的人口,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消费大国,全世界每年粮食的贸易量维持在3亿吨左右,而我国每年的粮食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世界粮食的贸易量,大概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由此可见,我们难以依靠粮食的进口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量。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人?》 ,一文中提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也在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条件的不断恶化,各种气象灾害频发,我国粮食和水资源的安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这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实质性影响,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建设各种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也保障了农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更为合理高效地利用我国现有的水土资源,我国***府一方面加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加大了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扶持力度。生态水利工程与绿色农业并不是两条并行发展的单线,二者完全可以有效得结合起来。绿色农业依托科技的进步,能够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地利用到了现有的生态优势,这就给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带来可能。生态水利工程与绿色农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水资源,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正是生态水利工程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可行性。

2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复杂性分析

理论上,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具备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难题。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其中心环节就是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但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牵扯到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而在目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以污水处理为例,全国各地的大量污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多是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以及地下。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源头控制、中间利用、终端治理三个阶段和环节,如果忽视了终端治理这一环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加大了对北方地区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植了“绿色农业工程”等项目,近年来,北方的绿色农业也成功为全国树立了示范典型。但在北方地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北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水田和旱田,以及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湿地,水利工程既要服务于绿色农业,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而对不同情况所要考虑的优先目标又不相同。针对水田,水利工程优先考虑的目标应是防洪治涝;针对旱田,水利工程优先考虑的目标应是灌溉防旱。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还要注意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由此可见,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在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3 绿色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在技术上应遵循的原则

3.1 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将对水资源自然循环过程的影响降到最低。农业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半自然半人为的生态系统,我们对其进行改造也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就以改造流域空间尺度为例,我们总是要尽量减少跨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水流的总体方向也要与流域水流方向大体上保持一致。绿色农业就是一种适应自然规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一切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水利工程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水利工程在本质上也是无法服务于绿色农业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该尽快加强对绿色农业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创建,确保水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

3.2 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为的就是生产出绿色农产品,而绿色农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十分高,水资源的质量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制约条件。从水源选择以及输水过程的水质净化、增温措施等方面均要加以详细考虑。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重视阶梯水质的保障,在服务于绿色农业过程中,无论是对水源的选择,还是输水过程的水质净化都要进行必要的考虑。

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因为农作物对水量的需求与降水时空格局的分布并不一致,这就决定了绿色农业首先是一个高效的灌溉型农业。研究成果显示,虽然影响绿色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水资源涉及的指标最多,在水量适当的前提下,水质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二者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目前的农业技术条件,还不能准确地回答绿色农业中有关水质与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这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营养学和卫生学指标来作为控制目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90-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的凸显出来,特别是很多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其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泛,作为农村地区的水利基础,已经成为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抵御干旱和水灾、提高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体制不断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其在施工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全责不明晰、投入力度不足、发展滞后、管理不善等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先行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利工程的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季节性问题突出

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季节性和工程缺水的现象在很多地区相当的突出。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每年的夏季是降水的高峰时期,而在春季四五月份的降水较少。由于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数量有限,在雨季很难做到储存雨水,在旱季持续的供水,保证农业生产对灌溉的需求。同时由于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数量不足,且工程完好保存率较差,有的地区的水利设施完好率还不足20%。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的拦蓄能力较差,导致了防洪抗洪,抗干旱的能力较差。

2.工程技术全面,设计标准较低

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都建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相当一部门的工程是一边设计、一边规划一边施工,这种设计方式的标准普遍比较低,且很多水利工程运行到现在已经超过了50年的时间,先天施工的不足,加上后天维修配套设备没有跟得上,导致了工程老化现象严重,很多工程退化、失修严重,效益锐减。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左右,水的利用效率十分的有限,利用效率在40%左右。此外,在进行水利工程过程中,很少会对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组织论证组进行论证,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存在很多的不规范现象。但是很多水利单位还有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中的严重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其解决。

3.投入不足,建设缓慢

自从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但是项目在规划设计、项目安排以及资金补助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倾斜。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足,很难会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导致部分工程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即使是准时开工建设之后,工程也会延期竣工。所以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以民办公助的现象为主,建设资金比较紧张,存在能省则省现象,因此建设的项目工程一般都比较简陋,存在很大的施工和管理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农村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足,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都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原有的工程也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损坏十分严重。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1.建立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节水的力度

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的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该不断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切实保证提高供水的保证率和农田排涝的能力标准,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溉服务。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促进农田水利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农业的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建设水利工程项目过程中要多方的进行论证,科学的进行规划,慎重的对项目工程进行规格和布局。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走***府组织、项目带动以及***策引导和全面参与的道路,统筹考虑地域的防洪抗洪能力,做好水资源的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各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将建设施工的体制理顺,健全法制法规,不断改革机制,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力,保全工程的各项功能,不断扩展工程的服务能力,促进农田水利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3.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水利技术人员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管理,明确每一个业务的方向,要有计划、按步骤的选拔人才进行深造,以不断适应岗位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积极的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开展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实力切实得到提高,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

参考文献

[1]康静.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作用[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04)

[2]楚化君,孙光炎. 安徽省蒙城县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用管理[J]. 水利水电技术. 2010(12)

[3]张来红,范广宇,张铁平. 农田水利工程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保证[J]. 水利天地. 2012(07)

[5]居哲琛.水力冲挖机组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排灌机械. 2010(03)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意义;作用

中***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23-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稳定农业生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要充分利用全国上下高度关心关注水利的良好氛围,围绕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大范围动员社会力量,抓住时机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健全和完善农村基础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村水利更是农业的命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人多地少,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衡,各地农田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威胁,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战胜灾害、建设高产稳定田,一直被看作农业发展的命脉。为此,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水利,更多地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相应的水利建设主要是以蓄水、引水、提水、灌溉、抗旱排涝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库、沟渠、排灌站、水井建设及小流域治理等。

1.1 农业生产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坚实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我国灌区以占全国 46%的耕地,生产了全75%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增产任务越来越重。近些年江苏、浙江、上海等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地方,都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地方。

1.2 农民生活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坚实基础。水利是民生之本,加快水利建设,保证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3 农村生态方面

农村水利建设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这些问题的背后或多或少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同有密切的关系。做好水利工作,调节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用水公平,营造稳定的用水秩序,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然而,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农业稳定发展的突出因素。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还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组织动员农民投工投劳难度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等力量不足问题凸显,出现质量隐患的风险加大;工程建后管理和维护机制不健全,过快老化损坏问题突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水利工程建设。

2 发展农村水利基本建设需要加强的工作

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农田灌排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末级渠系改造、田间工程配套、重点涝区治理,强化“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二是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推广,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三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四是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对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工程设施要在每年的农闲季节修复,对各类防洪设施要在明年汛前全面修复;五是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六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水资源与粮食、石油并列为战略资源。有的还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将水短缺列为危及世界粮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严重问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来重新认识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曹开***.浅论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J].北京农业,2012,(06).

[2] 张涛,徐恩英,冯文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调研与思考[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

[3] 郑发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

[4] 卫晓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11,(07).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农民工;组织化;体育锻炼;激励

中***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2-0045-05

农民工是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类具有时代性的特殊人才。我国目前的农民工总人数超过12000万,而且以每年大于100万的速度增长,成为一个新生的群体组织。农民工组织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格局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他们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资源获取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是社会上的流动性群体。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社会阶层,农民工群体为了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满足其自身的社会需求,形成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群体组织。农民工的组织化对于农民工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作用。在“十二五”规划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实现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农民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农民工的体育健身使健身意识深入农民工群体组织,从组织化的角度对农民工的体育健身进行激励,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和健康指数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农民工组织化的现状与原因

农民工的组织化是指农民工为了获取相应的社会支持,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而主动加入社会各类组织的社会行为。社会群体理论研究认为群体能够帮助群体成员实现情感欲望的寄托,满足其表达意愿的需求,为成员提供意愿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旧的生活体系的脱离与新的生活环境的重构,在这种新的重构过程中伴随着情感的孤独和无助,此时农民工就会出现对新组织的情感诉求。新的能够为农民工提供情感寄托和社会支持的群体组织应运而生。

关于农民工组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层面和实际现实两个层面。在理论方面,陈成文的研究认为农民工的组织化主要分为冲突论视角、功能论视角和互动论视角三个研究视角,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农民工的组织化是一种冲突化解机制,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利益整合;从功能论的视角来看组织化是一种权利维护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有利于农民工生存境遇的改变;从互动论的视角来看组织化是一种主要的互动机制,有利于农民工个体角色的定位和社会互动关系的平衡。钱民辉教授在“流动人口与小城镇发展研究项目”的课题中指出农民工有自己的正式组织,但随着农民工组织化程度的加深非正式组织逐步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要充分重视农民工非正式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徐旭初研究了浙江省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分析了组织化与“法团主义”对农民工维权的重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农民工的组织化正呈现出多元化的新局面。(见***1)

从我国农民工组织化的现状可见我国农民工的自组织化程度较高,非正式组织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正式组织,比例大约为4.3∶1.可见由农民工自发组成利益诉求组织的积极性较高。

影响农民工组织化的原因主要有制度方面和思想方面两个层面的原因。(见表1)

我国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是农民工组织化的根本。由上可见农民工组织化既有制度机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参与受限、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制度低效、大众传媒缺位和司法救济有限,又有思想方面农民工维权意识、利益诉求和组织诉求的觉醒。农民工的组织化虽然刚刚兴起不久,但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根据社会分层理论,我国的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十个阶层和五个等级,农民工处于社会的中上层、中中层和中下层三个等级,相对来看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比较低,社会融入性差,相应的自组织化程度高。鉴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5个假设为前提,对农民工的组织化行为和农民工的体育健身进行相关研究。(见表2)

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是研究的因变量,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程度和社会冲突与安全是研究的自变量。这五个方面又划分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衡量。经济层面主要包括月工资水平,职业性质、生活保障、福利待遇等;社会层面主要包括社会交往、社会等级、社会参与环境等;心理层面主要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文化程度层面主要包括学历水平和素质;社会冲突与安全主要包括社会冲突频率和社会安全感保障。

根据相关的假设研究,农民工的组织化与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程度和社会冲突与安全可能有关系。通过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程度和社会冲突与安全的相关的指标与农民工组织化和参与体育健身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来验证假设。(见表2)

通过研究认为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文化程度、社会冲突与安全存在相关性联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前提假设成立。其中,农民工的组织化与收入水平成正比而体育锻炼现状与收入水平成反向相关;福利待遇和社会交往与组织化程度成负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水平较高。

在经济层面,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与其组织化成负相关的关系,工资收入水平越高,则表示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交往越多,社会关系越多,参与的组织和各种活动相应会增加。而收入较低的农民工由于受到收入的限制社会交往相对较少,相应的社会组织参与程度较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农民工的组织化相关性最高,是月收入1000元以下农民工组织化系数的3.4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越高其经济收入对健身锻炼的相关性影响越小,即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大。其中1000元收入以下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对体育健身的相关性影响最显著为0.385,当农民工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水平时体育锻炼变量不显著。在职业方面,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在0.001水平上显著,工业在0.01水平上显著,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参与组织化的程度最高。在体育健身方面保安职业在0.001水平上显著,保安职业与体育锻炼的关联性更加密切。在经济层面从显著的变量分析来看农民工职业性质的显著性不大,相对与处于职业中下层的农民工而言比处于中层及以上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更高,职业层次高的农民工的体育健身可能性更高。在工资收入方面,工资收入越高其组织化程度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高,在工资收入上组织化的发展与群众体育健身的发展成正相关。

在社会层面,农民工的福利待遇、社会交往、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在0.01水平上显著。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越高社会交往越多,其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越多,越有利与其参与更多的群体组织活动。福利待遇是一种劳动保障,反映出对农民工劳动利益权力的保障,当权力保障比较健全时农民工的权力维护诉求较弱组织化程度相应较低,当劳动保障不健全时农民工的劳动利益权力有需要维护的需求会自发参加到组织中,组织化的可能性提高。在体育健身方面,劳动休息休假和工作与休息时间在0.001水平上显著。劳动休息和休假是农民工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劳动休息和休假与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在社会交往方面,农民与市民的社会差距和冲突越大市民的排斥越强烈,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低,农民工获得社会情感和物质支持的可能性越小。

在心理层面,自己的认可和社会认可与农民工的组织化和体育健身成正相关的关系。农民工的自我认同越强烈,对打工地有家的感觉,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更新更有利于农民工的组织化和体育健身的可能性。其中社会的包容性和自我的认同相关性最高,显著影响农民工的组织化和体育锻炼可能性。

在文化程度方面和社会冲突与安全方面,文化程度与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正相关,但与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没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认识更加深刻,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性更高。社会冲突中农民工与市民的冲突在0.001水平上与农民工的组织化相关。与市民的冲突频率越高,农民工加入组织寻求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安全感和安全程度与组织行为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农民工的社会安全感的高低与组织化在0.001水平上显著。农民工晚上外出没有安全感和社交缺乏安全感,在经济人理性的支配下自然会转向寻求组织的支持和保护,组织化的可能性提高。

3 基于组织化理论的农民工体育健身激励

组织力是一种组织对其成员的影响能力,组织通过一定的心理、角色和利益来调节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向着组织期望的目标发展。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农民工的组织化已成为农民工向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农民工城市化过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农民工组织中利用组织力来激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是群众体育走进农民工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农民工的体育健身乃至全国的全民健身工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1 基于心理契约的群体激励分析

心理契约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中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中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关系规定外所隐藏的组织和成员之间一种相互期望和理解。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也提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对于心理契约的研究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定论。心理契约具有双向、动态、非正式的特点,是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一种互动的心理期望。农民工组织成员的心理契约特征表现为:希望得到尊重、需要保护和支持、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交往,寻找精神寄托。农民工的心理契约在现实中有激励和凝聚作用。

农民工的体育健身工作要着力于农民工的心理契约才能在组织中通过组织力的作用加以推广和实施。农民工组织化的心理契约建立在相应的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层面。(见***4)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利用农民工的组织心理契约和相应的需求分析开展相应的体育健身活动,提高体育运动的外延效应,通过群体体育活动提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塑造自立、自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在农民工组织中加大对体育健身价值的宣传。在组织中塑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树立健康的观念,从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上入手,加大组织成员的认知程度,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进行激励,营造追求健康的组织文化。把体育锻炼发展成为农民工组织成员交往的重要手段,推动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丰富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内容。根据农民工组织人群的自身特点,制定组织合理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农民工的体育运动技能。农民工组织关心体育活动满足组织成员尊重的需要,设立相应的比赛和奖励,对体育运动能力强者进行奖励,满足农民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娱乐的同时提升自我认可程度,激励农民工在体育的娱乐性中享受体育的健身价值。

3.2 基于角色分析的组织激励分析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分析,农民工在组织中也存在着多重角色:组织的领头人,组织的成员和组织的协调者。农民工的体育锻炼由于其分散、临时、流动性强,长期无人组织管理从而造成农民工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充分利用农民工的组织化,成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体育组织形式,让体育锻炼真正走入到农民工的日常生活是农民工体育健身发展的出路。

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需求理论,领导者的激励方式重在工作成就方面的激励。农民工的潜意识中具有自卑感和性格压抑等特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农民工组织领头人的组织与管理。农民工自身对体育健身活动掌握的较少,也怕被人瞧不起缺乏自信更需要农民工组织的带头和引领。在组织激励层面,由于农民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地位不同,相应的有不同的激励方式,组织的领头者需要较高层次的成就激励,协调者重在工作自身内容上的激励,组织成员重在体育健身带来的好处和效果激励。

3.3 基于利益诉求的组织激励分析

农民工的组织化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社会支持,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既包括公平就业和享受待遇权,也包括平等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农民工组织充分发挥体育健身方面利益诉求的作用将有利于推动农民工的体育健身工程。农民工组织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要求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确保农民工体育健身的参与权;要求社会舆论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争取***府和社会资金为农民工的体育健身增加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农民组织的体育锻炼内容,提高农民工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见***5)

农民工是城市的合法市民成员,应该融入城市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体育健身环境和方式。农民工的体育健身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做支撑,作为农民工组织应为农民工争取休闲体育健身的条件、环境、设施和时间。特别要维护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根据以上相关性研究表明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与农民工的劳动休息休假成正相关。农民工组织要确保农民工体育健身的参与权,加大社会对农民工体育健身的支持和重视程度。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城市市民对农民工存在歧视,这种歧视的心理或行为会对农民工的心理造成伤害,使农民工形成自闭和自卑的心理,挫伤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农民工组织应为农民工争取社会的人文关怀,为农民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生活,为农民工争取一种宽松、公平的社会氛围,利用社会舆论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

农民工的体育健身场所大多集中在公园或社区内,有些农民工生活的社区条件脏又乱没有配套的体育健身设施,限制了农民工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农民工组织应努力吸纳社会资金和体育基金为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提供便利设施,使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活动生活化,提供免费的健身场地、设施和器材,方便农民工进行体育锻炼,丰富他们的业余休闲活动。

农民工的收入较低文化程度也相对不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体育认知和体育锻炼技能,体育素质相对较低。农民工组织应着力打造先进的体育文化理念,通过体育文化感染农民工,增强群体意识和协调能力。需要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农民组织的体育锻炼内容,提高农民工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迎, 杨 平.基于心理契约维度的高校教师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8) :23-25.

[2] 徐庆国.高职高专教师的组织忠诚管理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职教论坛, 2010,(24):34-36.

[3] 王光甫.自组织理论与建筑业农民工的组织化载[J].法制与社会,2008 (1) :56-57.

[4] 徐旭初,吕冬洁.农民工维权组织及组织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15-17.

[5] 刘小年.农民工的组织状况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5):7-9.

[6] 周明宝,张波,唐霞.工荒背景下的青年民工组织化与劳资关系整饬[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3-5.

[7] 周繁. 城市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11-13.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9

【论文摘 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农田灌溉呈现“最后一公里”1问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将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现代农业建设。

一、 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迫切要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抓。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的影响

2.1解决了灌溉的问题,消除了旱情带来的灾害

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但是这些作物如果在没有水或者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会极大地影响其它们的产量,比如遇到大旱之年,农作物连命都保不住,那还来的产量,可以说是颗粒无收,这样农民白白辛苦了一年的劳作将毁于一旦,收入更无从提起,农民本来就是以种庄稼为主,如今庄稼没了,这会给农民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坚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解决了灌溉问题,消除了灾情的灾害,给农民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2改良农田水质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这也是农民时刻关注的问题,因此坚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良农田水质,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3节约了农田用水,减少了农田灌溉用水损失

在大涝之年农田通水不缺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将多余的水积攒起来,以便以后庄稼需要水时可以随时放水灌溉。另外,蔬菜、瓜果、苗木、花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的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这都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起到了节约农田用水的目的。

2.4排除了农田大涝灾害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避免了大涝灾害对农作物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5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大涝天气会引起农田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这给水土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地里的肥料也被谁给冲走了,上层好的土层也被谁给冲跑了,农作物的产量,这是可以兴修渠道,引水入海,不仅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还节约了水资源。

结束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建设真正为农田服务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 基层农业水利 生产环境 农业 基础性 设施

[中***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5-01

一、引言

完善水利这一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能够提高并保护粮食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促进农村富强繁荣,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我国***中央、***在2011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一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在21世纪以来第八个以关注“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对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这一***策的出台对发展基层农村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田水利的特点与其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农田水利的特点

所谓农田水利就是一项以农业增产为最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采用各项有效的方法来兴建并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对各块农田的水分状况与该地区的水利条件进行改善与调节,以此提高其抵御天灾的能力,并达到让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目的,通过这些手段最终促进农作物的生产。由于农业水利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农业生产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田水利发展的影响。建设和管理基层农田水利,能够十分有效的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专为农业发展而服务,是农田水利的特点。但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

2.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相较于过去而言,已为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所适用,我国的人口不断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粮食的产量也要不断增加,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农田水利建设是促使农业能够加快发展速度的有利条件,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但目前我国对农田水利的建设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目前我国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方面仍然运用这计划经济时期所运用的方式。这严重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所需要的标准和其使用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下,除了这些,在建设时对各个方面的思考不全面,也没有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整体分析,因而导致了在实际建设中具有盲目性。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等诸多方面,没有做好统筹兼顾的工作,最终对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落后的建设模式使得其使用的工程技术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创新和新的运用方式,在另一方面损害了农田水利的工程质量。此外,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方法也十分滞后,缺乏科学性。尤其对一些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给施工人员和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三、造成诸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造成这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原因

1.1设备落后且设备老化,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目前我国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依靠农民投入的资金和农民所提供的人力来建设与管理的,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在质量上缺乏科学保障,而且水利工程的设备配备相对落后,建设也缺少科学依据作为标准化的指导,建设所采用的技术也相对落后。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只能有着较差的质量,所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难以实现高效的运作。由于国家提出加大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的需要,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建设。但是就目前的农业水利建设管理状况而言,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整改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

1.2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滞后,加大整体运行的难度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局面大多存在着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滞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造成的。企业的管理部门为了谋取利润,没有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到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浪费水等现象没有及时制止,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造成了经济的损失。除此之外,在对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对维护管理的责任不明确,无法落实,影响了农业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经济效益不高。

四、对加强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1.加大对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视度

将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实现优先发展。由***府做起,从根本思想上改变对农业水利建设的认识,重视农业水利建设,把它作为首要工作。各级***府人员相互督促,树立起忧患意识,实现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2.多渠道管理资金途径

对农业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采用多渠道的方式,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凭一方面的投入是无法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因此,除了当地***府机构在***策上给予支持外,还要加大投入资金与人力。***府投入的同时,还应像社会宣传,获得社会的帮助。

3.实行责任到人制度

需要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确保农业水利过程中发生问题有人管,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为了让水利工程实现高效的运作与发展,就要明确指出建设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各司其职,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做到有人负责并快速解决,加强工作人员与***府人员的责任心。

五、小结

农业想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对农业水利的建设与管理。这是提高粮食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满足粮食供应量与满足国民对粮食的需求量的重要保障。是农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珊.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冯海花. 试论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9:152-15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10篇

学习

水利发电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发电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力发电论文,水利水电概述论文1000字。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按照协议的规定成为了该组织的预备会员,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学科的本科学历教育将获得世界的认可——当然这必须建立在我国顺利通过

学习

水利工程施工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施工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论文3000字,水利工程施工论文题目。施工总体布置方案优劣,涉及到许多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其评价因素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定性因素,一类是定量因素。属于定性因素的

学习

水电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水电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电概论论文怎么写,水电维护技师论文100篇。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历时时间长,建设过程中的物价波动情况难以控制。通常情况下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进行合理调整,将价格风险的比例转移给建设单位。因此,在实际

学习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学院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怎么写,土木工程大一标准论文。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有一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张家界学院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内容教学上,对课程进行了优化

学习

水电安装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水电安装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电安装论文,水电安装论文出发点怎么写。

学习

水利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论文发表期刊,水利专业发表论文。(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

学习

水利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专业高级职称论文题目,水利职称论文网。***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已经进行了四十几年,对提高***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书馆一项

学习

土木工程学术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学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学术论文课题,土木工程概论学术论文1200字格式。2)由渲染引擎对模型进行实时渲染并动态显示;3)具有无限的交互性。Web3D的实现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建模技术、显示技术和三维场景中的交互

学习

水利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管理论文,水利建设与管理怎样写毕业论文。(2)涉及学科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3)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

学习

土木工程实践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实践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论文题目,土木工程理论实践论文2000字。2.泡沫混凝土浇筑实验设计在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授课教师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作物废弃物新型保温建材制备技

学习

水利工程师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论文发表期刊,水利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题目。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中型重点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资金渠道多、技术复杂、工期长,概预算的编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由于物价上涨、地质变

学习

水利安全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安全论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论文范文。1.2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低水利工程施工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未受过专业培训,安全技能缺乏,安全意识淡泊,流动性大,现场管理难度大;新工人在上岗

学习

水利科技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科技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科技论文,水利论文发表期刊。2.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涵盖学科和主办单位分布西部地区水利科技期刊涵盖学科有水土保持、水力发电、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利技术、节水灌溉、防汛抗旱、水文、水利

学习

土木工程论文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论文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大土木工程论文选题,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通过一个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学习,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的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领悟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重大责任。当然,我们

学习

水利发电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发电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力发电论文,水利水电概述论文1000字。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按照协议的规定成为了该组织的预备会员,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学科的本科学历教育将获得世界的认可——当然这必须建立在我国顺利通过

学习

水利工程施工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施工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论文3000字,水利工程施工论文题目。施工总体布置方案优劣,涉及到许多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其评价因素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定性因素,一类是定量因素。属于定性因素的

学习

水电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水电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电概论论文怎么写,水电维护技师论文100篇。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历时时间长,建设过程中的物价波动情况难以控制。通常情况下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进行合理调整,将价格风险的比例转移给建设单位。因此,在实际

学习

土木工程学院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学院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怎么写,土木工程大一标准论文。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有一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张家界学院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内容教学上,对课程进行了优化

学习

水电安装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水电安装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电安装论文,水电安装论文出发点怎么写。

学习

水利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论文发表期刊,水利专业发表论文。(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

学习

水利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专业高级职称论文题目,水利职称论文网。***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已经进行了四十几年,对提高***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书馆一项

学习

水利工程测量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测量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论文,水利测量论文参考文献。1.2测量案例库特色测量案例库特色是极大部分工程测量案例来自云南本省,这样案例具有乡土味道,学生听到倍感亲切,容易听得进,因讲到云南境内河流众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