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文章篇1
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刘博士引用了崔卫平的一段话“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向我们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诠释了爱国的真谛。
3、历朝历代,许多的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心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经历劫难而不衰。爱国表现在各个方面,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4、国家***的寄语:“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充分的诠释了想要祖国强大我们就要树立一种爱国意识,不要只说不做,要脚踏实地。
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的文章篇2
今天有幸听了赵西恒和刘芳老师的《一面五星红旗》,同一节的内容,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不同的课堂结构、风格,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各有不同,但却同样的让那一面“五星红旗”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孩子们同样的爱国情怀。
一、融爱国情怀于感悟内容中
我们知道,文章是思想的载体,作者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文章当中,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感情的渠道之一。课题既是对文章中心的概括也是整篇文章的眼睛。两位老师都能从课题开始挖掘爱国情怀,从认识不同的国旗导入,让学生们自由交谈对红旗的了解。两位老师均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两位老师虽然对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同,但是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却各有精妙之举,不管是赵老师采用四字词语的感悟,还是刘老师从句到词的解读,不管是赵老师的问题“为什么我宁愿饿死,也不交换国旗”的问题的设计,还是刘老师还原当时的情景,课文内容的凭借已经起到它应有的功能,都是从浅入深,扎实、高效。孩子们被文中的“我”打动着、感动着,爱国的情怀就这样融入学生的心中。
二、品爱国思想于深情朗读中
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品味祖国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赵老师在处理“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动词“解、展”感悟文中的“我”对国旗的爱护、珍惜,再通过对这些语句以及重点词语的朗读,让学生和作者一起再次感知国旗、了解国旗。刘芳老师在处理“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抓住描写“我”神情的词语“愣、凝视”理解国旗在我心中的分量,通过对这两个词语模拟情景的朗读,体会言语带给读者的震撼。让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留在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三、践爱国行为于精巧设计中
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绝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盲目的服从,它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赵西恒老师的精巧设计让听者不禁拍手叫好。孩子们在理解了内容,感悟了语言后,赵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向同学们展现不同的场景中国旗的出现,再加上老师深情的解说,一下子拉近了听者与国旗的距离,原来五星红旗是这样的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让人难忘、让人骄傲,原来国旗就是祖国尊严、民族气节的象征,爱国行为原来就是这样,这样的让人敢于实践。爱国的情怀犹如一粒种子,在他们幼小的田地中开始生根、发芽。
爱国的文章篇3
忆往昔,做少年君子
—— 民族文化主题教育月活动
以读千古美文 ,忆往昔,做少年君子为主题,通过 说、学、唱、诵民族精神为途径,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近一个月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情不自禁的投入弘扬民族精神的学习中。
这一阶段,我班着重通过说、唱、诵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亲眼看看多民族国家的景色,亲身体会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走出学校是开展民族精神月教育拓展教育空间的有效途径。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从本月起,我班全体师生共同学唱《中国人》,学生们在这歌曲中感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变化和国人振兴祖国的呐喊,他们用整齐的动作,宏亮的歌声表达了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二、营造宣传气氛 在班级内,充分利用板报及环境布置,积极营造“弘扬民族文化”主题教育月的浓厚气氛。
三、民族音乐欣赏 利用班会播放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让学生欣赏和享受民族音乐的美感。
四、传统书法比赛 举办传统毛笔和硬笔书法比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五、《少年中国说》
结合古诗文特色每周背诵名言名句,让让学生身临诗境感受古人对祖国的理解,对民族的憧憬。《少年中国说》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诗句,少年强则国强,诗句会让孩子们感到身为中国的自豪,身为中国少年的责任重大。
六、民族英雄故事凝聚人心
通过为学生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拉进学生与民族精神之间的距离,让故事中的民族精神鼓舞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的时候,所有同学的目光是那样的入神,我们会够感到孩子们怦怦跳动的心,能够感到孩子们的心在随着故事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快乐。
六、社会实践考察,让学生亲眼看看多民族国家的景色,亲身体会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走出学校是开展民族精神月教育拓展教育空间的有效途径。
——感恩教育活动
1、 参与活动——体验爱:
(1)结合本册语文单元作文“护蛋的故事”开展“我为鸡蛋做爸妈”活动。希望独生子女们能够体会父母养育他们的辛苦。要求孩子们每人保管一个生鸡蛋,尽可能使其完好无损,时间为一周,每天带着生鸡蛋上学、放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
(2)“寻找身边的爱”,班会交流《……让我如此感动》
2、 自觉行为——回报爱:
包括做一张爱心卡送给师长和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给……的一封信》、为父母或师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可以让他(她)感动的事、或制作感恩手抄报。
这是爱的教育,让爱的种子在学生、老师、家长的心中燃烧,用爱的力量感染每一个人。
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如此美好! ——读书月活动
1、宣传月标语: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宋)苏轼
2、走进四大名着 :亲子共读经典书籍,选择精彩片断朗诵。
3、 "我想对孙悟空说……"(自选名着中一人物写作,结合学科竞赛)
——健身月活动
1、“我眼中的刘翔”交流会,学习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
2、举行“活力少年”评比。
3、举行一次班接力赛跑。
——班级特色行规教育方案
新学期开学了,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学生纪律涣散了。课间、午间,疯、打闹现象时有发生。针对班级现状,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学着爱集体,爱他人。
结合着特色班级的建设,于是我们班确定了以心中有集体,眼中有他人,共同携手“步步为营”为主题,在学生中间广泛开展时时想着集体,事事顾及他人,共同取得进步的活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心中有集体”注重使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为班级增光。在班级中形成文明、守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眼中有他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享受到关心他人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措施:
1.向全体学生公布活动主题,共同探讨活动方案。
2、结合“步步为营”展板实行每天一小结,一周一评比,量化达标的学生得到“小脚印章”在展板上,每月再评出“领跑者”,照片贴在后面的黑板上。
三、途径:
1、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心中有老师,有同学,获得“爱心听课”脚印章。
2、课间、午间,不打闹,文明游戏的学生,心中有班级、有同学,获得“爱心游戏”脚印章。
3、排队做操,规范、听指挥的学生,心中有班级、获得“爱心做操”脚印章。
4、认真读书、背古诗的学生,心中有班级、有领读同学,获得“爱心百灵鸟”脚印章。
5、放学按时回家,听从家长教导,主动帮父母做事的学生,心中有父母,获得“爱心孝敬”脚印章。
6、放学排队、集体集会,文明守纪,听从指挥的学生,心中有集体,有值勤老师、小法官。获得“爱心守纪”脚印章。
7、在食堂就餐,不浪费、懂规矩的学生,心中有集体,心中有食堂阿姨,获得“爱心就餐”脚印章。
8、不随便乱扔东西,课间主动捡垃圾的同学,心中有班级,有学校,获得“爱心环保”脚印章。
——特色班级环境布置
设立专栏:步步为营(争当班级“领跑者”)
我手写我心(佳作展)
爱国的文章篇4
确实没想到,黄亚生先生的父亲,却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大左派”,以“大批判”打棍子、扣帽子闻名的《时代的报告》主编黄钢先生。在1981年批判白桦《苦恋》的轩然***电黄钢起了重要作用,也因此而名噪一时。《苦恋》的电影剧本由白桦、彭宁联袂创作,发表于1979年第3期《十月》杂志。剧本写了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在旧中国,凌晨光因参加反对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被特务追捕,逃到国外,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享受着豪华的物质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凌晨光夫妇满怀爱国激情返回祖国。“”中’他与千百万知识分子和归国学者一样,受到残酷迫害,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女儿忍无可忍,想与男友一起到国外,但他却坚决反对。时此,女儿问道:“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寥……可这个国家爱您吗?”面对女儿反问,凌晨光无法回答。后来凌晨光被迫逃亡,最后惨死雪地。剧终时,雪停天晴,凌晨光的生命之火已经燃尽,他用最后一点力量,在雪地里爬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问号”。随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苦恋》拍成影片,由彭宁导演,改名为《太阳和人》。
1981年初,这部电影公演前先在内部放映,引起激烈争论,最终引发了对白桦和《苦恋》的大批判,国家最高层领导人***、都对此多次作出指示。在这次大批判中,最积极的便是黄钢先生,他积极串连,奔走各方要求批判此片。当有关方面对如何评价、对待这部影片尚有争议时,黄钢等人便将《太阳和人》产生的过程写成报告,送达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求中纪委介入。1981年4月下旬面世的《时代的报告》赠刊,发表了《敬致读者》和黄钢署名、以“电影文艺评论员”的身份写的《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诗”?》及该刊观察员写的《(苦恋)的是非,请与评说》。这两篇文章“敬致读者”从许多方面上纲上线,激烈批判《苦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指责这部电影不爱国,“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成为此片反对爱国主义的主要证据,所以黄先生等批判者尤其强调要把知识分子分为“爱国的”和“不爱国的”两类。
这两篇“”式大批判文章和“敬致读者”发表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弹。对此,1981年第5期《时代的报告》发表了署名“牛在旧”的《“桃花可是生了气”》和“方孜行”的《〈时代的报告〉的提法完全没有错》两篇文章,为该刊“对我国社会各阶层进行的一种***治排队”,尤其是把知识分子分为“爱国的”和“不爱国的”两类进行辩护。这两篇文章认为:“《苦恋》的题旨到底是不是爱国主义的,恰是‘增刊’讨论的中心”;“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人们对知识分子作‘***治排队’时,所使用的最低尺度是看他爱国还是***;二、在当前,知识分子成员中在这个问题上也还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文艺界的少数(个别)人,就是连起码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没有,在那里创作或者演出宣传***主义的东西;二是科技界的少数(个别)人,在三中全会以后,***对他们落实了***策的情况下,竟然对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不感兴趣,心甘情愿地跑到异国他乡吃起‘洋饭来了”。
爱国的文章篇5
《肖邦故园》这篇文章,作者是雅·伊瓦什凯维奇。这也是一个波兰人,作为肖邦的同胞,作者怀着对肖邦深深的敬意,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借描述故居的历史和现状,回顾了肖邦传奇而又不平凡的一生,特别向我们表现了肖邦的爱国情怀,对祖国难以割舍的爱。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表现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怀,自然流畅,笔调亲切平和,情感表现真挚感人,有人评价这篇文章是“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在解读本文时,我们应该抓住散文的一条重要原则“形散神不散”。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陈述描写肖邦诞生地波兰热那左瓦沃拉的自然景色,但是主题却是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及肖邦的爱国情怀。
文章可以分五个部分。开头1—2段是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作者用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和肖邦出生的简朴小屋进行对比,突出表现肖邦故园的伟大价值——它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家多以景寓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作者用故园这一特殊的场景——肖邦的出生地——来表现肖邦对于故园的真情感才是作者安排本文的真实目的。
下面3—8段可以作为第二部分,重点阐述肖邦故居及周边环境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当中花很大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表现出故园的“简朴”“清寒”“简陋”,作者在这里提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是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中写到“肖邦专程和他心爱的妹妹卢德维卡从首都来这里”跟故国告别。故园在肖邦的心中已然成为祖国、乡村的象征。这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对故乡的思恋始终萦绕在肖邦心中,他的音乐渗透着对故土绵绵情思。
接下来的9—12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集中体现了肖邦故园的深切思念与深沉热爱,直至用音乐来寄托情思。作者用沉痛的语境既说明肖邦对祖国的不舍,也说明他人生之路和艺术之路的悲壮凄凉。肖邦心怀故土,他的创作始终从祖国获得精神资源,所以我们能听出这音乐“跟这片土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用音乐弹奏心中的那缕乡音,那份爱国情,而作者正是这样把肖邦的故国情娓娓道来。
第四部分是13—19段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及肖邦音乐中获得精神力量。这是主题升华的部分。文中写道“世上最杰出的钢琴家都把能在这间房子里弹奏一曲肖邦的作品,表示对这圣地的敬意,引为莫大的荣幸。”这里作者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看出肖邦故园的巨大艺术影响,肖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文章引用舒曼的话,称之为藏在花丛里的大炮。肖邦之家是“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基础”,波兰人民认为肖邦所创作的音乐在民族***战争中是他们斗争的武器,是引导他们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最后的20—27段是文章的第五部分,这是文本中最华美乐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法描写了肖邦故园四季的美景,将其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使景色与音乐那样的般配协调。文中说“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样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作者反客为主,通过“花园的主动想与音乐般配”表现肖邦音乐的艺术魅力。春天景物对应着乐曲的优美与轻盈,夏天景物对应乐曲的悠扬与清丽,秋之景物对应乐曲的忧伤与深沉,冬天的寒冷孤寂则听出了肖邦音乐的温暖。这段写景不由让人拍案叫绝。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童年与青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儿时的嬉戏、故乡的风物、亲人的关爱。一幅幅画面会永远鲜活于头脑之中。何况肖邦的童年是处在一个花的海洋、树的包围之中的世界,它四季分明美不胜收,无论肖邦走向何方,这些都是他挥之不去的永远回忆。
爱国的文章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反收购 章程 法律规制
【中***分类号】d4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我国1993年发生的“宝廷事件”拉开了
参考文献
[1] 爱使股份是我国股市上少有的“三无概念股”。正是爱使股份考虑到本身股权的特殊性,在公司的章程中曾制订了反收购条款。1998年上半年,爱使股份的股权分散,大港油田及其关联企业选中爱使股份购入其股票,并合计持股5.0001%,而一举成为爱使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爱使股份的董事会以其章程67条、93 条之规定为由拒绝大港油田等入主。爱使股份章程67条规定:进入爱使股份董事会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合并持股比例不低于10%;二是,持股时间不少于半年。其章程93 条规定:董事会由13人组成,董事会任期届满前,股东大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针对上述反收购条款的有效与无效,收购方和反收购方各持己见,最后双方才相互妥协,大港油田入主爱使,爱使原有董事保留。一场收购大战以敌意性收购开始,以友善性收购结束。
[2] 在该起事件中,北京裕兴公司的收购行为与方正科技的反收购行为引起颇多争议,特别是方正科技股权之争所涉及的反收购条款,方正科技现有章程规定,董事会有权对董事的资格进行审查。收购方北京裕兴公司及一致行动人举牌方正科技,要求增补董事,方正科技董事会依据章程规定,以北京裕兴公司等推荐的董事资格不符为由,拒绝将裕兴公司提出的增补董事的议案提交股东大会讨论,使收购方无法入主方正科技,反收购成功。
[3] 我国《公司法》第11条规定: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4] 此处限制股东表决条款是指直接限制股东提名权、表决权的条款,累积投票虽然也限制大股东的投票权,但这是法律许可的,因此不予考虑。
[5] 2006年8月新大洲《关于修改〈新大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该议案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连续18个月以上单独或合并持有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总数5%以上的股东,才有资格提名董事;对独董提名的相关连续持股限制条件则降低为1%。第二,股东提名董事和独董,应“提交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此外,“由公司经营管理层提出一名非***董事建议名单”。根据公司章程的新增条款,收购方即使长期高比例持有目标公司的股份,也难以获取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6] 王建文、范健:《论我国反收购条款的规制限度》,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
爱国的文章篇7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②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③赏析文中精彩语句及体会其情感。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课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②教给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者爱生活、爱祖国、爱家乡、爱读书、爱文学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
难点:赏析文中精彩语句及体会其情感。教给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时光在我们的人生中大都是最美好的。在充满色彩的童年里,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学生时代,去品味她的依依往事(板书课题),感受她的浓浓爱意。
二、简介作者,疏通文章中生字、新词。
1.简介作者(学生从预习资料中找出有关内容朗读、交流)。
2.浏览课文,找出重点字词。根据掌握情况,课件出示如下词语。学生朗读并辨析。(括号中为错别字)
徜徉 浩淼 雕镂
镌刻 绚丽 雨晦
历历(厉)在目 记忆犹(忧)新
走投(头)无路 美不胜(盛)收
眼花缭(瞭)乱 心旷神怡(贻)
鸦雀(鹊)无声 谆谆(醇)教诲
三、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1.金色童年,寄托着作者浓浓爱意,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叙写了哪些记忆犹新的往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爱意。比较事件的详略描写。(学生读后讨论,教师指导,板书)
略写项写看山水画 “乐”在其中——爱自然读《评注***像水浒传》 津津有味——爱自然、爱乡读《千家诗》 享受其中——爱生活、爱祖国、爱文学 听国文老师上课
深受感染——爱文学、关注时代
2.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为何选择这几件作代表?
明确:都和读书学习有关,和文章的中心有关。(写作主旨、寄托对青少年希望)
3.解答完第2题后,适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的深意。
四、精读赏析。
1.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年华似流水”的妙处。领悟本段的精妙之处。
明确:
“年华似流水”:(1)把时间比作流水,体现了时间的不可逆性;
(2)包括作者对时光流逝的留恋之情;
(3)与题目照应。
本段的精妙之处在于:
不少事 不可得
几件事 记忆犹新 对比
作用:a.突出对几件事在心中印象之深;
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读《评注***像水浒传》的语句,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描法,并赏析语段中精炼词语。
(1)虚实结合的描法,突出了形象思维印象之深,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2)字词(洗练,准确,富有表现力、概况力)
如:梁山:“雄伟险峻”
水泊:“烟波浩渺”
3.课文第五自然段中“雕镂”、“镌刻”在注释中解释即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何不用同一个?这里的“雕镂”是否可以换成“留下”?
明确:(1)为了避免重复,使词语富于变化。前者侧重于刻得精细,后者侧重于刻得印迹深。
(2)“雕镂”不可以换成“留下”。
雕镂:突出印象深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留下:语言平淡,表达效果一般。
4.诵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并展开竞赛,请学生说出一些所知道的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5.请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结尾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三自然段:承上启下,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
结尾段: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使结构更严谨。突出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爱国的文章篇8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策略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51-1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比中学其他学科,历史课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历史素材,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通过对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素材的归纳,得出如下结论: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有三种,分别是显性的、隐性的和中性的,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科学家的事迹、为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而辛勤耕耘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事迹、为抵制外国的侵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事迹、为***统治建立新制度而前仆后继斗争的***家的事迹,是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为国家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事迹、思想家提出的理论,是隐性的爱国主义素材,历史事件、历史***片、历史遗迹,是中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根据上述分类,我在历史教学中,对显性的爱国主义素材采取直接展示的策略,对隐性的爱国主义素材采取挖掘的策略,对中性的爱国主义素材采取赋予情感的策略。通过对历史教材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挖掘,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倍增。
二、从历史文化遗迹中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较为欠缺,对历史上发生的事很难理解,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历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如我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从威严雄壮的***阵中感受到秦国气吞山河、横扫六国的气势,从兵马俑栩栩如生的造型中体会了祖先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从旅途中感受到祖国的广阔和壮美,来自风光秀美的江南水乡的学生目睹了莽莽的黄土高原之后心胸也开阔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爱国主义不是虚无缥缈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喊口号,它要有实际的内容,学生要从书斋走向广阔的社会,从接触历史文化遗迹中感悟历史,从感悟历史中升腾起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参观历史遗迹为历史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三、从角色扮演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新课程的改革由于教师观念的转化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性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了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由感悟历史到理解历史,由理解到体验,进而探索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角色扮演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演讲是角色扮演的方式之一,演讲能够把学到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更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在历史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就教材中爱国主义的素材开展演讲活动,如2011年是辛亥***100周年,我组织学生开展以“缅怀先烈丰功伟绩,90后有何担当”为题的演讲活动,学生以辛亥***的史实,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自拟题目。这次演讲活动很成果,学生不仅掌握和深化了有关辛亥***的历史知识,而且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爱国的文章篇9
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强烈的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这片园地。因为有了爱,才能悉心去播种美的种子。在通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讲述祖国自然风景的美丽,激励学生结“爱国之情”。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描绘祖国如画风景的文章。有描绘山水美的,如《桂林山水歌》;有描绘生态美的,如《春》等;有再现园林美的,如《苏州园林》、《晋祠》等;有表现天象美的,如《看云识天气》、《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等。这些作品的描写,或是人化了自然,或是移化作用,或是注入社会美的内容,都是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的有机统一,因而能产生诱人的美感。在授课时,我力求像有经验的导游一样,带领学生,借助教材,饱览名胜,探幽寻美,打开学生心灵的橱窗,启发学生采撷智慧的花朵,在祖国大自然的美景面前,升起一种崇高的美感,热爱祖国的富饶土地、优美的山川,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业绩和重大贡献,鼓励学生立“报国之志”。
伟大祖国孕育了一大批民族英雄、***领袖、***治家、思想家、***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爱国志士,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他们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是我们后代景仰的楷模,学习的典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了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人物;《谈骨气》、《梅岭三章》等,歌颂了为维护国家尊严,不计个人安危,表现了坚贞不屈的节操的民族精英;《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科学探险的壮举》等,歌颂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在科学技术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谱、爱国篇、正气歌。正是由于英雄人物活跃在开阔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伟大的精神气质,从而汇成了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教授这类篇目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领略到报效祖国的那种震撼山岳、翻江倒海的气势,在钦佩和可歌可泣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创伟业的凌云壮志。
3.通过讲述祖国悠久文明,领先于世界诸多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教育学生做“建国之才”。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描绘祖国宏伟建筑技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赞美杰出桥梁技艺的《中国石拱桥》,有介绍精湛雕刻技艺的《核舟记》等,这些都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悠久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光辉的过去,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从而抓住今天,展望明天,获取更多的建国之知,培养过硬的建国之能,以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
4.通过讲述中国***领导全国人民***斗争的艰苦历程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施“报国之行”。
爱国主义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有个“灵魂”,即热爱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就是要使学生牢固树立“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观点,以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观点。
初中语文课本里的《红***鞋》、《草地晚餐》、《七根火柴》、《白杨礼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一件珍贵的衬衫》、《市长》等,歌颂了中国***领导人民***斗争的艰苦历程和***前辈、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塑造了***人的光辉形象。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懂得“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树立起自己心中的形象,把他们当作自己永远学习的楷模,自觉地按照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塑造自己。
同时,还要结合教材中歌颂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篇目,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如《夜走灵官峡》所表现的我国的工人们不畏艰险的忘我劳动精神;杨朔在散文《荔枝蜜》中借赞美蜜蜂酿蜜的可贵精神,所赞美的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勤奋不息的高贵品质,等等。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诗情画意的生活美都是中国***领导下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出现。中国人民是有智慧、有创造力、敢想敢干的人民,中华民族正以她的勃勃英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缔造新中国的***,立志做新一代的劳动者,做美化新生活的主人,为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贡献青春。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治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其它学科是不同的。语文课更有形象性、生动性、情绪性,它能使学生激动、惊奇、或喜或悲,震撼学生的心灵;它能促使学生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责任和义务,大大丰富精神世界。这就是语文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爱国的文章篇10
[关键词]“基础”课;爱国主义;教学体系
2006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为“基础”)教材是一本贯彻中央精神、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素材的教材,我们必须以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怎样创新性地运用教材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教材的框架内对爱国主义教学体系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学体系
教材中,“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章的第一节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为题,第二节以“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第三节以“做忠诚的爱国者”为题。从标题的内容来看,逻辑结构很严谨,但从各节的内容安排来看又有以下不足:
(一)爱国主义基本要求的内容有待加强
在“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基本要求中,教材界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表明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指明“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在当今时代,“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除了以上的要求,还有更重要的内容:保护自然环境。
在“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这一基本要求中,教材强调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些,“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还有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内容,因为热爱人民的最好方式和根本表现是为人民服务。
在“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这一基本要求中,教材强调文化传统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笔者认为,除了这些,“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还要创造中国特色的灿烂文化。
在“爱自己的国家”这一基本要求中,笔者认为教材的表述没有抓住爱国家的根本内容——爱国家的***权(主权)。国家***权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现代国家的核心,热爱和维护国家的***权是现代爱国主义的核心。缺少了爱国家***权这一内容,爱中国***就缺乏理论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爱自己的国家,必须热爱国家的主权。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章节缺乏逻辑支撑,内容要求不够全面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等四个方面来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其实,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要求是多方面的,以爱国主义的四个基本要求为逻辑起点展开论述会更全面。另外,“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合并更能体现逻辑性,也应融进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继往开来的特征,但更是“做忠诚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而教材现在这样的编排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把“做忠诚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分散了。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的内容要求不够全面
“忠诚”即尽心尽力。教材从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这四个方面说明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但主要的还是表达为什么要爱国和爱国的意义,对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以什么样的行动来爱国还不够明朗,这样的阐述还不足以使学生懂得“振兴中华我该做什么”或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四)整个爱国主义教学体系不够完整
教材把道德要求、***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作为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教材的一个创新点,但这种创新却没有在之后的内容里体现出来。
二、爱国主义教学新体系探讨
爱国主义教学新体系以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为基础,以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逻辑起点展开,融合爱国传统和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为此,这一章的教学分为两节:第一节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包括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第二节是“做忠诚的爱国者”。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包括(一)弘扬民族精神(包括时代精神)、(二)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包括(一)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二)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爱国主义教学新体系具有以下优点:
(一)内容的逻辑联系更密切
目前,教材对爱国主义基本要求的表述有两种,一种表述为对祖国领土、人民和自己国家的热爱,另一种表述为对祖国河山、同胞、文化、自己的国家的热爱。“基础”课教材用的是第二种表述。笔者主张以国家的疆域(领土、领空、领海及其孕育的资源)、公民(人民)、主权作为逻辑支点来概括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根据教材的安排,我们应该以祖国河山、同胞、文化、自己的国家为逻辑起点,但还要更充分地阐述人们应如何“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如前所述)。如果说第一节主要是解决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使学生懂得应该如何爱国的问题,那么,第二节就是解决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更突出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新教学体系把教材第二节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用于充实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突出了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爱国这一重点问题;新教材体系对“做忠诚的爱国者”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从思想、道德、法律等层面加强了“如何做一个做忠诚的爱国者”这一重点要求。
(三)体现爱国传统与现代爱国主义的融合
爱国主义教学新体系的第一节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这一节虽然没有单独阐述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但可以把教材所概括的爱国传统渗入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另外,阐述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时,也不能脱离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国家的影响。这样,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已经体现爱国传统与现代爱国主义的融合。第二节“做忠诚的爱国者”包括了弘扬民族精神(包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现时代的民族精神),也体现爱国传统与现代爱国主义的融合。
(四)体现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结合
教材对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界定包括了“道德要求、***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但在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做忠实的爱国者等方面的内容都没有体现。新爱国主义教学体系把公民道德、保护环境和国家安全法律纳入其中,既支持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又满足了完善爱国主义教学体系的需要。
(五)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材的爱国主义教材体系内容丰富,而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充分展开。爱国主义教学新体系紧紧抓住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围绕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展开,把其他的基本观点融入其中,就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爱国主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爱国主义教学的重点
爱国主义教学的重点是:(1)当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特征和主要要求。(3)如何才能成为忠诚的爱国者。
新教学体系坚持“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但把教材第二节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用于充实“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突出了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爱国这一重点问题;对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有些内容融入爱国的基本要求中,有些内容放在最后,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应该如何爱国的问题,不存在要不要爱国的问题。另外,对“做忠诚的爱国者”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从爱国者是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这一内涵出发,综合教材其他章节的内容,从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等五个方面说明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并强调这不仅是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还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更是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统一,从多方面加强了“做忠诚的爱国者”这一重点要求。
(二)爱国主义教学的难点
爱国主义教学的难点是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爱国。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河山、公民、文化、主权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我们无法讲清这些内容,但又必须融入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中,体现爱国主义的时代性,同时使爱国主义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认为,根据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河山、公民、文化、主权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主要表现在: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清洁生产,绿色开发,适度享受,合理消费,不乱丢废物,不乱倒污水,补偿环境,回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骨肉同胞的热爱应主要表现为:爱好和平,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热爱人民,为祖国人民服务;立足本职,不断提高服务本领。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应该主要表现为:坚持继承祖国的优良传统、风俗和习惯,了解祖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包括了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了解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