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10篇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1

张小华和老公一起来城市打工已有8年了,每年春节前正是找工作、跳槽的好空当,为了多赚些钱,两人已经3年没有回老家了。夫妻俩也想孩子,两个孩子都失望好多回了,可没办法,只好给他们买些新衣服寄过去,“可他们长成什么样都不知道,衣服大小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小华伤感地说。

礼物,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个象征。朋友帮了忙,送礼;孝敬父母,送礼:追女朋友,送礼。当你说不出情意、谢意、爱意的时候,礼物似乎成了把成人从言语表达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的信鸽。而对于孩子呢?绑在信鸽脚上的信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看出内涵来,孩子从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礼物,到后来渐渐发现礼物的好处,而到很久以后才能明白礼物的含义。而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或许有些敏感的孩子还会误解:父母就是用一个礼物打发我。在对一些留守孩子的访问中,绝大多数孩子希望自己的新年礼物就是爸爸妈妈能回家。

记得有一部日本电视剧,主角是一位高中女生,是个问题学生,她的父母是当地非常杰出的人物,但是经常不在家。父母表示关爱的方式就是每天买最昂贵的寿司饭盒给她。而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饭盒扔掉。后来,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她甚至不惜找别人绑架自己来勒索父母。所以,对孩子来说,只有父母实实在在的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给孩子的礼物就应该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我孩子太冷漠?

去年夏天,一名安徽籍的打工者,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身亡。十几年来,夫妻二人在城里打工,儿子一直在老家。父亲死后,孩子从老家被领来,其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水米不进,可孩子照样吃、喝、睡。他的叔叔伤心地说:哥哥嫂子辛苦赚钱,都是为了孩子,却不想这孩子比一个陌生人还冷漠。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几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变得很生疏,已经成了很多在外务工者的心头痛。一方面,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外出打工;而另一方面,用心呵护着的孩子却不愿意走近这颗心,相互取暖!打电话回家,孩子却躲在爷爷奶奶背后不愿意接听;询问孩子近况,只是简单地回答“还可以”;风尘仆仆地回到家,孩子却不愿意挨近……为人父母的心,难免会痛。

是孩子太冷淡?还是孩子在遭遇了几年的分离之后,也在害怕再次分离?或者有的孩子已经开始为再次的分离在做准备:也许,让爸爸妈妈继续留在梦里更安全,因为那样我就可以留住他们,不被他们抛开,不再经历分开的苦楚。也许,我应该只要拥有梦中的爸爸妈妈?

打电话该怎么说?

因为小强不愿去学校报名,家长来咨询。细问起来,原来小强的父母一直在外务工,虽然经常打电话回家,但是每次都是问小强:成绩怎么样?小强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父母不免要说:我们在外面打工可都是为了你,你再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们一片苦心?

孩子不喜欢接爸爸妈妈的电话,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一部分孩子就是害怕爸爸妈妈总是告诉他,让他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整天只关注学习成绩。在外的父母,很容易在电话中,将内心殷切的关怀转化为控制。很多父母告诉过孩子,一定要听爷爷奶奶和老师的话,每天放学准时回家,不要贪玩,游戏要少玩,多看书……却很少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其实很想他,很爱他,很希望在他身边,过些时候就会回来……

爱要怎么说出口?

有一名13岁的精神***症少年,他的症状是老出现幻听,老听见爸爸妈妈在跟他说话,而实际上,这个可怜的留守孩子父母远在***,他已经8年未见爸爸,7年未见妈妈!这个病例让心理医生都倍感心酸。

是什么在呵护孩子成长?是什么让孩子觉得安全?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来自父母的爱。而父母怎么把浓烈的爱意传递给孩子呢?

有些父母工作繁忙,即便是过年也没有时间回到家里看看孩子,怎么办呢?

善用言语。对于在外务工的父母,无法接触到孩子,无法拥抱孩子、孩子时,可以发挥言语的作用。比如说,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非常想念你,不是不喜欢你,只是因为生活的原因没有办法陪在你身边,爸爸妈妈也不想和你分开。也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想抱抱你,看你长高了没有,变重了没有。

宽容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请把教养的棒子结结实实地交给孩子身边的大人,远离孩子的父母要做的是多给孩子心理支持。具体来说,首先要多问原因。当知道了孩子的一些行为之后,不要马上责骂孩子,而要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其次要多原谅。有些事情,孩子也已经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也很内疚自责,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一句原谅,也许能让他放下思想包袱,活得快乐;再者要多鼓励孩子,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殷切鼓励,告诉孩子自己为他骄傲的心情。

尽量回家看看孩子,或者将孩子接到身边过个节。一次心灵的慰藉也许比几千元钱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亲子相聚,怎么做才能克服一年未见的陌生感呢?您可以多带孩子参与亲子活动,比如全家出游、唱歌、一起包饺子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2

一、培养孩子关爱父母是社会的需要

培养孩子学会关爱父母,不仅能深化幼儿的社会教育,而且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早在***的十六大上便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的十七大又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举国上下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志也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因此,培养孩子的关爱精神,使孩子学会关心家庭、朋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二、培养孩子关爱父母是学校教育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那他是不可能去爱别人、爱家乡、爱主国的;通过观察研究,他进一步指出,完全不懂得关心别人的孩子,是不能够理解人类真正的爱的,这些孩子往往会成为难以教育的学生和冷酷自私的人,因而他提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孩子2岁半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而很多家长都反应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经常是老师说应该这样、老师说应该那样……因此,幼儿园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关心别人、关爱生命最好的场所。同样,培养孩子的关爱精神,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培养孩子学会关爱父母是家长、老师及成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体制造成目前90%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倍加呵护,往往是一个孩子至少“指挥” 6个“士兵”围着他(她)团团转,稍有怠慢就会大发雷霆、撒泼打滚、摔打东西、有的甚至对老人和父母大打出手……,而我们的家长们对孩子这样的表现沾沾自喜:我的孩子多能干,小小年纪就这么有主见,真是聪明呢。孩子打自己也觉得好玩、不痛,打完这边给那边,过后还会心疼地问孩子手痛不痛。等孩子慢慢长大,一无事处的时候,他们又会把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我怎么有这么个不孝之子!!?是孩子的错吗?孩子有什么错?

我们的很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丰富孩子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而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了冷酷自私、霸道、胆小、懦弱无责任心、为所欲为的个性,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长辈应该给他们无尽的关爱,应该满足他们所有的需要,否则……

成功的道德发育意味着具备关心他人的品质,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这些良好品质就会消失。调查发现:40%的孩子对父母不够尊重,不听父母的话;65%以上的孩子劳动机会少,不自己洗脸:80%的孩子不参与收拾碗筷等家务劳动;70%的孩子的***性差,和大人在一起睡,父母只是爱的信息的发送者,而没有机会接受爱的信息。因此,做为父母和老师的成人们,请你们在孩子这样一张干净、纯洁的白纸上精心的、投入的描画出你的希望和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吧!

四、培养孩子关爱父母方式方法

一〉、培养孩子了解父母

孩子只有对自己的父母的年龄、属相、工作、爱好、作息时间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体会到自己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下有多幸福,才能在父母生日或假日时对父母表示问候、恭维、感谢,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情绪表现,能把好吃的东西先让给父母品尝,能在他们休息时不去打搅他们,生病时给予简单的照顾,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制作节日小礼物送给父母,给他们一个个意外的惊喜,能对父母有信任感和自豪感,能更好的回报父母的爱。

二〉、利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关爱父母

把关爱父母的教育深入到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回顾对母爱的美好回忆,挖掘自己心灵深处对父母感激之情,通过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把对父母的爱挖掘出来。比如我们以“爸爸妈妈很爱我”为主题,让孩子通过语言讲述,到艺术作品展示,然后到音乐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回顾被爱的感受,启发孩子去思考如何去爱人,激发孩子自己做事以及为父母做事的自豪感。

三〉、在区域中培养孩子关爱父母

以小组的形式,根据班级空间和儿童人数来规划活动区,有目的投放相关的材料,吸引孩子进入。比如,在家庭区放置供“孩子”吃、穿、睡的各种物品,刺激孩子去扮演“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在操作区,教师摆放些硬纸版、彩笔、剪刀、胶水、彩线等,鼓励孩子制作“爱心卡”、“ 情绪卡”、画“妈妈”;在表演区,悬挂一些家长捐献的多种服装,指导孩子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启发“孩子”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并给“爸爸”、“妈妈”捶背、洗脚等。

四〉、利用节日活动培养孩子关爱父母

节日活动是教师对孩子进行关爱父母教育的最佳时期,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比如在庆祝“三.八”节、“五.一”节“八.一”节“教师节”时,组织幼儿开展“好妈妈”、“劳动最光荣”、“拥***”等活动,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使孩子学会尊重不同职业的父母的劳动成果;提醒孩子在“父亲节”、 “母亲节”的时候画一副康乃馨、玫瑰花的画送给爸爸、妈妈,并做一两件使爸爸、妈妈感到高兴的事;在“感恩节”到来之际,要告诉孩子对父母心存感激,指导孩子学会用语言、动作、体姿、神态等不同的方式,向父母表示谢意。

五〉、体验活动,利用角色替换培养孩子关爱父母

教师利用社区资源,***思想,放开孩子的手脚,大胆地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在体验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父母的辛苦,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父母理解和关爱。例如,指导幼儿在体育馆的跑道上跑步,在球场上踢球,体会一下从事体育工作的爸爸、妈妈的滋味;到超市摆放物品,感受在超市工作的爸爸、妈妈的辛苦;到农场的果园里摘果子,到饲养场里喂养家禽、家畜,感受一下农民爸爸、妈妈的辛劳。鼓励孩子“做一天的妈妈、爸爸”,体验一下家务劳动的繁琐、辛苦,及劳动后的成功感。

总之,爱孩子就是要教孩子如何爱人,而不是帮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爱我们、爱大家、爱所有值得爱的人和物。孩子的无为、自私、霸道、蛮横……不是孩子的错,作为引领者的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将来负责!!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3

父亲带着两个孩子――3岁的波比和7岁的大卫,准备买票进去打迷你高尔夫。“多少钱一张票?”父亲问,“大人3元,6岁以下的孩子免费”。售票员显然认为这两个孩子都是6岁以下,“那么,7岁的孩子多少钱?”“和大人一样,3元”,父亲于是付给售票员6元。“其实你可以告诉我大孩子6岁,反正我也不会发现。”售票员说。“可是孩子知道自己7岁,我不能说谎,我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亲脸上带着坚定的笑容。

是啊,正像这位父亲所说“我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做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位偶像,也是孩子终生的榜样。

孩子刚刚出生,母亲就已经开始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有研究发现,母亲心情愉快、充满爱心、态度温和,她的孩子也容易护理,不爱哭闹。如果母亲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她的孩子也爱哭闹,不容易被安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无处不在。女孩子会学习妈妈是怎样对待爸爸的,尊重他、依恋他、爱他,孩子长大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爸爸,结婚后也会同样地对待自己的伴侣;男孩子则在学怎样对待妈妈,照顾她、保护她、疼爱她,学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妈妈,从而扩充到其他女性。

父母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父母工作努力,爱学习,勤奋上进,孩子也能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会爱学习爱劳动。父母对人友善真诚,孩子也这样对待自己的朋友和伙伴;父母勤俭节约,孩子自然也不会乱吃乱花。父母孝顺、尊重、关心老人,孩子将来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这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

其实,我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曾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孩子3岁时,由于工作和身体的原因,我心情很不好,因此经常对孩子和家里的其他人发脾气,我发现那段时间孩子也变得脾气很坏,在幼儿园咬人打人,在家对保姆很凶,动不动就乱扔东西。后来我意识到孩子是在学我,所以开始克制自己,慢慢变得心平气和,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也跟着变好了。

要培养一个好孩子,家长首先得是好人,单位里的好员工,太太眼中的好先生,先生眼中的好太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孩子眼中的好父母。

下面这些方面是父母最应该作为榜样影响孩子的:

感恩和爱

做父母的如果相互之间充满感恩和爱,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感恩和爱,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感恩和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感恩和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和感恩之心的孩子。

对人宽容

对自己的配偶宽容,对孩子宽容,对周围的人宽容,就能培养出一个具有民主和宽容态度的孩子。

努力进取

自己爱读书比看着孩子读书更容易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懒惰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勤奋的孩子。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父母身上,孩子最容易学会要靠努力去换来成功。

遵纪守法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4

    儿童型:父母尽量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语调与之交谈。除出些洋相外,还要同孩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把父母看成游戏中的小伙伴,而不是成年人。

    侦探型:父母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查究一番,好像对孩子进行认真的审讯。这种作法很难问出个究竟,即使问出来,通常也会令孩子不知所措。

    外交型: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家庭的平静,他们害怕孩子生气和进行要挟。他们是典型的迁就型父母。这种在娇惯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变得任性、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在学校、社会中会遇到不少麻烦乃至不时处于困境。

    专制型:父母把自己看成权力或权威的象征,对孩子制定一些规矩,进行威胁,甚至实施体罚。这种作法往往不会取得任何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阻碍了孩子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牺牲型:父母持续不断地为孩子做牺牲,当然也会让他们知道和感觉到这种牺牲。人们常说,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把心头肉从嘴里掏出来给孩子吃”,富于牺牲精神的父母通常会在孩子身上造成一种感恩、负债、重压,乃至罪过感。

    唠叨型:这类父母认为言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每次交谈都变成了父母的讲演,每次训斥都成了父母的高谈阔论。孩子的天性喜欢新奇,唠叨只能令他们厌烦。结果,不管父母尽多大努力同孩子对话,他们总会装聋作哑。

    不满足型:一些具备反省、自察能力的父母,尝试过上述一种或多种方式,并对所取得的结果不满意的父母,会准备继续学习,探索和纠正错误。

    导致产生如此多类型的父母,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正确的职责是什么?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抱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学习、吸取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思想、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作希望的载体,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于是自幼便给孩子灌输知识,订下条规,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要孩子努力奋斗、争取胜利,从某种意义上看,孩子成了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也有的父母做得很轻松,认为孩子不需要悉心培养,任其自然,“树大自然直”,长大就懂事了。其实,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过是不好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的是父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育、好的榜样,就很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荼毒,学会不端正的行为。对孩子的不良言行,不加以认真对待,随便便说几句算了,甚至容忍、迁就、放纵,使孩子产生“唯我为大”的思想与不加抑制的贪婪欲望,自私自利、专横任性、傲慢虚荣的坏品性也就与这些孩子难分难离。

    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人类的希望所在。他们既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一个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聪明、上进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

    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应作如下努力:

    一、关心孩子,爱孩子

    爱是人类的无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培养、引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一个沐浴着父母真诚的爱的孩子,一个热爱父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寞、傍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间的交往,他们能造就和谐快乐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所谓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必须符合以下的原则:

    首先,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情绪、精神。不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得坚持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支持他,你是他坚实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不会遗弃他。

    其次,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地发现、解答孩子的困惑与疑难,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参与分享他们的快乐。对于欢快中的孩子,父母尽量避免干预,对于伤心的孩子,您绝不可掉以轻心,即使他一时不愿倾诉,等他平静下来,仍要与他交谈。伤心的孩子最渴望爱。

    再次,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寸与份量,孩子是会接受的。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爱”,过分的关心,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说到父母要爱孩子,许多人都会齐声赞同,可要他们去了解、理解并尊重孩子,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么”,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师去灌输知识、经验的空壳。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以及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的生理、心理、爱好、需要都有显着的不同与差别。不了解这些,父母的爱多少有点盲目性。有时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为中最为强烈的动机就是寻求归属感、安全感。像幼婴哭闹的时候,只要抱起他,让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当幼婴被母亲抱起拥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建立了一种“胸对胸”的接触。这是人类所有身体接触中,最具安抚功能的一种。其次,幼婴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对于“空间”的感觉限于平卧的平面。一旦身体在直立状态下,幼婴本能地对四周的环境作出更敏锐的注视及留意。他们之所以变得安静,是由于整个精神都集中于适应“直立”位置带来的新奇经验。这个时期,孩子渴望父母时时在身旁。

    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12岁~18岁),特别是在十四岁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所谓的“对抗期”,他们不愿听父母的嘱咐、告诫,不愿与父母在一起,而喜欢与同学、与朋友相处。这是因为孩子在同伴之间感觉轻松、自由,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往;可以一块去探索、尝试未知的世界;还可以在遇到麻烦时获得及时的支持。这样的阶段,父母应及时地变化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样的限制,而应鼓励孩子发展***性,帮助他结交品行好的朋友,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它们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他是一个***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其感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引导。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命令,不让孩子表达他的意见。正确的做法应是在作出判断前,先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后再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威信的领导对部下有一种感召力,同样,有威信的父母也会对子女产生一种感召力。

    有威信的父母能使子女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敬佩、信赖;在行为上暗暗地学习、效仿;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时,他也会敞开心扉,从父母那儿获得支持与力量。显然,有威信的父母对教育好孩子极其有利。

    父母威信的确立并非易事。孩子对父母威信的认可不是取决于一时一地一事,而是取决于父母的全部生活、行为与工作,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感情、习惯、兴趣、爱好、志向及他人的关系,只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能成为榜样,父母才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父母要树立威信并保持威信,除了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对事业不倦的追求和以身作则、言行合一的行为准则外,还得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开拓视野,踏上时代的节拍。父母要孩子发奋读书,而自己不读书不看报,不求新知,孩子问起来一问三不知,这样的父母不可能成为威信型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冠冕堂皇的一套,在孩子背后又干着另一套,岂不知孩子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虚伪最令他们憎恨,这样的父母即使取得威信于一时,但绝不会保持多久。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5

不摆父母架子,理解尊重孩子

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好父母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他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一座大山。父母的豁达、开朗、诚恳、宽厚,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倾诉机会,当他把心中的苦恼全部告诉父母时,会感到父母宽阔的胸膛是那么温暖、舒适、安全,更激起了孩子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孩子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善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罗素在《婚姻***》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弗洛伊德也说:“一个为父母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夫妻恩爱,父母对孩子慈祥和挚爱,就会在家庭中造成融洽温暖的心理气氛,这样的家庭心理气氛必定会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深厚的土壤。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而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气氛其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父母手上。父母的热情、幽默、机智、大度、活力、爱心、富有生活情趣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催化剂。父母对孩子的抚爱和关怀,势必会毫无遗漏地流入孩子的心田,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间。爱,是永远也不会被忘记的。根植于“父(母)子情深”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其作用力也许是其他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杜绝十种言行

好父母应是通情达理而不应是“厉害”的。厉害只能意味着蛮横、粗暴、专制、无知,它只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反感和恐惧,而成为拒绝教育的阻抗力量,给父(母)子(女)关系带来隔阂,并印上父(母)子(女)感情交流的阴影。下面这十种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言行则应该永远从好父母的世界中消失。

1. 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2.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3. 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4. 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6. 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 哀求: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 抱怨: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9. 贿赂: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

10.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良好的形象不是指长相的俊美,而是是否具备了作父母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状态,要知道孩子对父母的模仿学习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陈旧观念和不良习惯容易被孩子习得,而父母良好的性格品质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为此,父母应当经常调整自己,总是以理智、通达、自信、积极的状态站在孩子的面前。

真正关心和赏识自己的孩子

好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不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的目光赞美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一位初三男生说:“我爸妈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他们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了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初一就入团了,你都初三了还什么都不是!人家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后来我对他们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们给某某当爸妈去吧!”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父母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易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

不给孩子过大压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因而常受到成人的否定。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积极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会,反而时常经历失败,使孩子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而走向自卑。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6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也称作性心理倒错。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恋父情结”是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把母亲置诸一边,甚至想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父女关系过度亲密并不是好现象,如果父亲在意识到女儿的过度依恋心理后,仍没能根据女儿年龄大小和认知能力的程度调整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就会对她将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恋父情结对女孩的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如果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以后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地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

此种“情结”的出现一般源于女孩在3~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

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注意性别差异,出现性的好奇心。在这一时期,男孩恋爱母亲,嫉妒父亲;女孩亲近父亲,嫉妒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

3~6岁是性角色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如果我们问一个3~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也不会答错。

这说明,3岁以上的孩子都已完成了两项看来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首先,通过自己所独有的名字,孩子已经能够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他(她)已经具有初步***的自我。也正是在3 岁以后,孩子能够初步地自己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

其次,通过大人的灌输,孩子已经能够分辨男女并能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这就是最初步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发育到这一步。可惜,非常多的父母都不知道或忽视了这是第一步,而且是进入危机之门的一步。在3~6岁期间,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这时只能有四种可能:恋父、恋母、全恋或者都不恋。

人们习惯上把这看作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许多人会以为是因为自己亲得还不够,于是加倍弥补。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也知道父是男母是女,于是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本性(全体男子)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女性化的母亲,以便学会如何做女人。3岁到6岁的孩子不会去崇拜高仓健或者玛丽莲,他们唯有学习父亲或母亲,将来才不会变成“娘娘腔”或“假小子”。

发现后要重视并加以引导

女孩恋父情结的发生,只要留心,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有的孩子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如雨伞、火机等)带到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带着,老师一旦在她午休的时候将其拿走,她就会大哭,甚至用头撞地,有的孩子甚至会昏死过去。对于其他人的同类物品,她并不接受。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如若不然,待孩子年纪大了之后,恋父情结有可能变得更加强烈,难以控制。

很多女孩的恋父情结都是幼儿时期父亲的过分溺爱和母爱的不足造成的。这样的孩子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和妈妈接触较少,在最需要母爱的滋润时,脑海中印刻的是爸爸的抚爱。再加上成长过程中,爸爸的娇宠和妈妈的严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造成了在情感上与妈妈的逐渐疏远,甚至认为是妈妈分享了爸爸本该给予她的全部关爱,渐渐地对妈妈产生了一些怨恨。

对于女孩的恋父情结,父母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设法给予引导与克服。

家长首先要对女孩进行性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女孩明白“男女有别“。结合女孩身心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时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知识教育,让女孩从依恋父亲的情结中解脱出来——满足孩子渴望获得性知识的需求,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帮助女孩走向同龄、同,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铺垫。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7

细细想来,祭祀活动表现为感恩(情感)――仪式(行为)――祭品(物品)的有机组合,祭品便是人类为表达感激之情,献给神的礼物。现代社会中,亲人、朋友之间赠送礼物便是传承传统的祭祀文化而来的,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感恩和祝福。

礼物,“礼”在先,“物”在后。“物”是“礼”的载体,而“礼”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无“礼”不赠“物”,无“情”不表“礼”。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礼物更是包含了浓浓的爱意。

父母的爱之礼

一般情况下,父母会选择与成长有关的物品当作孩子的礼物,例如绘本、书包、照片集等。这许是因为父母具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所需要的物品给孩子当作礼物。而操持家务和抚养孩子也让父母变得实际,自然而然地将礼物等同于物品,特别是孩子生活上和学习上所需的物品。这些物品承载了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心愿和关怀。

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是无言而深沉的,生活的琐碎与艰辛常常迟钝了他们爱的言语,僵化了他们爱的表达。面对孩子,来一场爱的“仪式”,哪怕只是抱抱孩子,并对孩子说我爱你,也常常让父母觉得尴尬,有口难开。

于是,大多数父母向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就成了那悄悄放在孩子床头的礼物。用这份礼物表达与孩子一起相处的快乐,表达不能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遗憾和内疚,表达他们的思念、爱恋与疼惜,表达他们的希望、祝福与寄托。

父母的爱之礼似乎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爱的愧疚,爱的疼惜,爱的期望……父母送孩子礼物时的情感是复杂的,留于心中一直未亲口说出的爱也寄托于此。而孩子,你能明白父母在礼物中所寄托的希望和对你的心意么?

孩子的爱之礼

如果让孩子为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亲人准备礼物,他们会准备些什么呢?我们对这个问题十分好奇。在一个小范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的礼物是各式各样的,充满了童真和创意。而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更有一种淋漓尽致的畅快:有的孩子会把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变成一幅画;有的孩子会把美好的祝愿装在信封里;有的孩子要给父母讲快乐的故事;有的孩子要给父母唱一首幸福的歌;有的孩子要用小兔子、小青蛙、小熊等不同的声音来给父母说“我爱你们”;还有的孩子要用积木为家人搭建漂亮温馨的房子……

相比于成人,我们惊叹于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礼物,我们惊叹于孩子们这多种多样表达爱的方式。也许这源于孩子们力量的弱小,他们不能像父母一样通过劳动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但他们赋予礼物的浓浓爱意,他们勇于表达浓浓爱意的方式,值得成人学习。

父母对孩子的传情达意,浓缩而内敛。而我们担忧的是,对于接受礼物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礼物中所承载着的情感和心意吗?父母能通过礼物与孩子达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吗?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再让我们看看孩子的方法,他们用各种方式,迫不及待地来到父母身边,恨不得大声地说出自己对他们的爱。这样的情感表达是外显的,也是有效的,直接向父母传递了他们的爱。同时,父母的笑容和肯定又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是有助于父母的事(能给父母带来快乐、能抚慰父母的辛劳等),是有意义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也往往是深层的、有效的,这是一种共同的“陪伴”。

最好的礼物是陪伴

把“父母”、“礼物”、“孩子”这三个词放一块儿,我们会很自然地将其连成一句话:“节日里,父母把礼物送给孩子。”或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父母在一旁微笑着,期盼看到孩子打开礼物时惊喜、快乐的表情。当然,总把“礼物”放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阻隔了二者的血肉联系和天然情感,有时候也会觉得不自然。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礼物呢?我们会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关怀、体贴、爱护、照顾(如亲吻、抚摸、拥抱、接送孩子上学、准备营养早餐、为孩子买衣服等)当作礼物吗?很多人并不将这些看作礼物,但这些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礼物。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8

关键词 马卡连柯 威信理论 父母威信 方法

中***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集体主义教育观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儿童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卡连柯同样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马卡连柯在后期很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儿童教育讲座》及其他三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话对家庭教育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威信”在百度字典里的意思是名望和信誉的意思。在家庭教育中,“威信”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知识、行为、能力及言谈很信服,很尊敬。马卡连柯认为,父母的威信至少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威信如同校风、学风一样,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上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量化的,但在家庭生活中,在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生活和活动中,威信又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所给与的每一条指令,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威信无不隐约渗透其中。其二,从父母角度看,威信是一种威望和信誉;从孩子角度看,威信是一种尊重和信从。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尊重和热爱成为一座架设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桥梁。

在《儿童教育讲座》中,马卡连柯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力量和希望,可以说,这种力量和希望在天真儿童眼里也是明白的。”可见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是否有威信,对家庭教育的成败有很重要的作用。威信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如果父母没有威信,对孩子提出相关要求时,孩子常常对此不予理睬。这样的家庭教育往往失去了效果。父母常常感到失落,因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高。

1影响父母威信缺失的因素

威信往往来自于两种力量:一是对方的身份、职权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二是对方的人格魅力及情感所产生的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威信就是父母的价值与力量所在。按道理来讲,父母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份即,父母是孩子的长辈,还与孩子之间有着亲情联系,他们把自己所能给予的都给了孩子,向孩子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希望孩子成长为有用的人,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父母的威信不高呢?

1.1父母言行不当

在孩子的成长中,一天中有大部分的时间与父母在一起,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品格方面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自己就要做那样的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言谈、行为方式、生活作风等方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家长对自己的言行不能严格要求,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1)社会生活中父母言行不当的表现:① 缺少公民道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素质低下,结账插队,坐车抢位置,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丢垃圾等,而这些父母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行为高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训斥打骂。这样不仅降低父母的威信,而且会让孩子惧怕父母,不利于家庭中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②父母的行为不当。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有些父母从不遵守交通规则,我行我素,当着孩子的面违反交通规则,甚至带着孩子一起违反规则,但学校教育一再要求孩子珍惜生命,遵守交通法规,父母这样的身教怎么建立威信呢。(2)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不当,在孩子面前总是说同事和领导的坏话;当着孩子的面说谎话,表里不一;在家里和公共场合,不讲文明,张口就是脏话,动作粗鲁,严重污染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1.2父母言而无信,哄骗欺瞒

父母要取信于孩子,要对孩子说真话,讲实话,不要乱承诺,承诺了就要兑现。当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没做到时,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就糊弄过去,不解释没做到的原因,也不跟孩子道歉。父母给孩子的承诺兑现不了,也不解释,这样的情况重复几次,孩子就会对父母不服气,觉得大人说话不算话,觉得父母不值得信赖。当缺乏诚信的家长要求孩子言行一致时,孩子会反抗,不愿意听父母的话。这样的父母是缺乏足够的底气来要求孩子做到言行一致的,因此就会大大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1.3父母的教育不能保持一致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身子女,就会出现两个大家庭围着一个孩子。所以经常会出现爸爸打;妈妈爱,父母管教外公;外婆疼或者爷爷奶奶疼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不知道谁说的话对,该听谁的话,无所适从,优柔寡断。有时候孩子还会钻长辈的空子,学会两面派,还可能导致对谁都不信任,父母还有什么威信呢。

1.4严爱无度,失去分寸

现在的家庭中很多大人围在一个孩子身边,对孩子过分溺爱,宠爱有加,无节制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性,以自我为中心。而有的家长高高在上,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武断专制,只准孩子服服帖帖,俯首听命。这样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听话就说明家长有威信,于是为了达到听话的目的而去追逐自己的威信,从而培养出了懦弱的孩子。

马卡连柯指出,真正的威信应该是以了解、帮助、责任心获得的威信。马卡连柯建议父母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他认为父母的威信首先来自于对孩子的了解。他说:“你们首先应当知道你们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着,关心什么,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但是这并不是表示你们需要以经常的、令人厌烦的询问和随时纠缠的窥探,使你们的孩子感到窘困。你们最初就应当这样安排工作,使孩子主动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你们,愿意告诉你们,为你们知道他们的事情而感到兴趣。儿童喜欢父母了解自己,并因此更尊敬父母。以了解获得的威信,必然会产生以帮助获得的威信。”

其次,他告诫父母要给孩子以帮助。他说:“以帮助获得的威信,以谨慎关切的知道获得的威信,可以以了解获得的威信作适当的补充。”

第三,马卡连柯认为,父母的责任心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问题。他说:“责任问题正是父母威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马卡连柯说:“威信在家庭里是必需的。应当将真正的威信跟基于造作以及企***用任何手段获得听从的虚假的威信区别开来。你们对儿童的帮助以及你们对儿童教育所负的责任,是真正的威信的基础。”

2父母应如何树立威信

2.1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却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怎么能为孩子所接受呢?例如,父母对家里的长辈不够尊敬,经常在孩子面前公开矛盾,吵吵闹闹,那么,父母又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尊敬长辈,可想而知,孩子是不会诚心接受这种要求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均对树立自己的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

古代有个教育家曾子,妻子去赶集,孩子也要跟着,妻子就哄孩子说回来给他杀猪吃,结果妻子回来后,曾子就在霍霍磨刀,他对妻子说,如果你不能兑现的就不要随便允诺,答应的事情就得照办,这样孩子以后才会信服你。结果猪还是杀了。这个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讲诚实,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

2.3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工作家庭各方面都要操心,所以情绪难免有失控的时候,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尽量在家庭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少因为情绪不当而粗暴地对待孩子的情况发生。父母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对孩子的态度;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

2.4深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关于注意、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知识。父母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了解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了解孩子爱和谁玩耍,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活动,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如何等等。了解孩子的需求并满足孩子的需求,是父母教育孩子和树立威信的基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外面的世界是很陌生又充满好奇的,在孩子需要父母及时的关怀和帮助的时候,父母应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父母要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错的,使孩子能听从父母的教导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2.5严爱相结合

严爱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父母的威信。在建立威信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扭曲的爱会在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上产生障碍。平时孩子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及时处理,可以有冷处理、批评等,但处理之后要及时安抚孩子,开导他,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及抵抗的心理。这种严爱相结合的教育,才能建立真正的威信,使孩子信服。

2.6营造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

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当发生矛盾或摩擦时,父母要妥善处理好两人之间的问题,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两人之间不和睦。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拳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矛盾。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里美好形象和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

2.7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对其威信的树立至关重要

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父亲一种态度,母亲另一种态度;或者父母一种态度,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另一种态度;一方严厉,另一方温和;一方斥责,另一方袒护,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当父母态度不一致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持相反的态度,提相反的要求。例如,爸爸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妈妈可以不表态,也不要当场反对,等到事情过后,妈妈再说服爸爸,在取得一致的看法后。爸爸去安抚孩子,说明自己的不对,使孩子既不感到委屈,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孩子也会从内心深处信服父母,接受教导。当然,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犯的错或过失要认真、严肃处理,采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改正错误。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严格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要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就要让他***完成,父母决不能包办代替。这是形成和保持父母威信所必需的。

总之,父母威信要靠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建立,它是父母综合素质作用的结果。只有父母先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才能使自己具有真正的威信。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威信有利于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余云珠.马卡连柯父母威信理论的构成及启示[J].教育评论,2006(5).

[3] 秦琴.父母是孩子做好的老师[J].考试周刊,2011(27).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9

很多孩子经常感到孤独,找不到方向,不自信,害怕面对世界的一切,担心未来。专家龚光虹说,这样的状况,来源于那些孩子内心很渴望爱,渴望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亲密感。人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会到被爱和亲密感,才能体会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变得自信和勇敢。这份爱早年来自于父母。因此,缺乏爱的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理解的孩子,生命一直都是孤独的。这样的生命,他的自我价值往往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更容易恐惧和退缩。

吃饱穿暖只是爱的一部分

“我爹我妈对我很好,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可是因为他们工作忙,没有时间陪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喜欢出去干活。无聊了,我就拿了钱,和朋友们唱歌、泡酒吧。可是,我知道,这些朋友,就像我奶说的,都是冲着我的钱来的。但是,我又喜欢那份热闹和被人捧的感觉。”18岁的宇这样说。

“这个叫宇的孩子,没有生命力。他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他需要的爱。他的父母不知道,其实,让孩子吃饱穿暖,仅仅是爱的一部分。”龚光虹说。

那么,如何培养有生命力的孩子,让他们长大了,可以勇敢地生存,幸福地生活呢?龚光虹说,孩子像一粒种子,悄然生长于家庭这块土壤。在孩子的心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奇妙的、惊人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这依赖于土壤的养育。如果孩子是一株兰花的种子,无论怎样肥沃的土壤都不可能让他长成一棵玫瑰;但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孩子茁壮成长,而贫瘠的土壤会让孩子心理变得病态或者生命力夭折。

家庭是成长“土壤”

如果家庭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安全、温暖,充满力量和自信。在此基础上,家庭也会协助孩子逐渐获得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各种生存与生活能力。如果家庭是营养不良的土壤,往往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种种不安全的错误信念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痛苦感受。这些错误的信念和与之相伴的痛苦感会大大地消耗孩子的生命力,破坏和限制孩子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各种能力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肥沃土壤?龚光虹认为,父母应给予孩子成熟的爱。每一种独特的养育方式都应该包含成熟的爱三要素:即让孩子感觉到和家长在一起,是稳定、温暖、舒适的。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稳定、温暖、舒适的情感关系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滋养元素。

因为,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会感到充实、欢愉的被爱感,从而产生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会获得安全感,这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会拥有***感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也会拥有正义感、责任感,变得善良、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充分感到被爱和安全的孩子,会乐于顺服父母的管理,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实现目标。

孩子需陪伴和理解

首先,好的陪伴是稳定的。当孩子内在有需要,外在有压力的时候,父母能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以及父母与他的关系是稳定的、安全可靠的。第二,好的陪伴是温暖的。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关心自己,父母的注意力是放在自己身上的。第三,好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跟你在一起很自在。聪明的家长,会接受孩子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受挫,允许孩子主导自己的人生。

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会产生很好的情感共鸣,孩子就会感到被爱;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会对自身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给他勇气去面对挫折和适应环境的改变;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会清晰认识自己的潜力和独特性,这样有助于他的自我发展,形成清楚的人生目标;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有了对自己的信任,也容易信任他人及世界,这样他会更积极地对他人付出爱,跟他人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同样要成长

“我希望我爹我妈早点离婚,因为他们太烦了,一天到晚只会吵架。”16岁的女孩馨说。龚光虹说,其实,关系不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榜样的力量,欠缺和谐、理解、温暖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心理同样会有障碍。因为,孩子在这个她觉得最在意、最安全的地方看不到美好。所以,要想好好陪伴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健康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篇10

【关键词】家庭;父母;幼儿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好的家庭环境能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其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知,父母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会使孩子耳濡目染,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父母要担当此重任,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努力创设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与孩子相处学习、生活和娱乐时,父母在遵守公德、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充实文化知识等方面要做垂范,身体力行。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父母与长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长辈要爱护晚辈,晚辈要孝顺长辈;父母与邻里之间要和平共处,互相帮助;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体贴,少训斥;多爱护,勿冷淡;多理解,少专横。家庭成员间形成亲密、鼓励、支持的氛围对培养孩子乐观、向上、自信的性格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注意改善家庭环境,增加沟通了解,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家庭结构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迈进!”。不同的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三代同堂大家庭结构

大家庭是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家庭结构,其主要由三代人或三代以上的人构成的大家庭。在大家庭中,爷爷奶奶或曾祖父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母因忙碌而没时间教育孩子的缺憾,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但由于祖辈、父辈与偶尔之间在年龄差距、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同时,祖辈会对幼儿产生溺爱心理,会养成幼儿霸道、自治性差的性格。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以及家庭中的分歧会使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使幼儿在性格上形成两面性。

(二)父母——孩子核心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是我国目前最为普遍的家庭结构,主要由父母及儿女构成,父母是儿女唯一的教育者。在核心家庭结构中,父母承担全部幼儿教育的责任,由于人数较少,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容易调节,父亲与母亲容易产生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幼儿与父母接触的时间较多,因而父母采取的教育措施也容易产生效果,幼儿***性、自制力、敢为性、自尊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较强。但是由于父母需要从事工作,因此这种家庭结构对幼儿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

(三)破裂家庭结构

破裂家庭是因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去世的不完整家庭,幼儿只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破裂家庭结构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影响最大,由于父亲或母亲一方教育的缺失,会对幼儿教育产生独断性,孩子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同时,由于幼儿无法得到来自父母双方共同的抚爱,会产生自卑、消极心理,久而久之会养成孤独、偏执的性格。在破裂家庭中,与幼儿一起生活的父母对偶尔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予更多的爱护及关怀,克服因家庭破裂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家庭类型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一)力求完美型家庭

父母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人生第一阶段,不能有丝毫闪失,任何不符合儿童成长的因素都要严格控制,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永远是最优秀的。父母的情绪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对孩子要求过高,苛求孩子各方面完美,容不得孩子犯错误。忽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其特点。

(二)圆梦补偿型家庭

父母认为自己童年的理想没能实现是件遗憾的事,既然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何不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无论如何,要帮助孩子把所走的路铺好。孩子的一切父母都要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按照他们的理想去生活和学习,忽视孩子自身的天性和兴趣。

(三)绿色健康型家庭

父母认为儿童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类父母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从自己做起,深信以身作则的作用,时时为孩子做榜样,并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兴趣和需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勇于向孩子学习。正确运用鼓励、欣赏、批评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父母性格对幼儿个性的影响

(一)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会给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坚持要求孩子努力去达到这些目标,并对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能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权威型父母能表现出更多关爱,这是一种理性、严格、民主、耐心的爱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多表现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多乐观积极、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也较好,社会能力与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长大后社会成功性较高。

(二)溺爱型父母

溺爱型父母对孩子常常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这一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无尽的需求和很强的依赖性,自我控制力尤其差,在任务前缺乏恒心和毅力,多表现不成熟特征。这一现象在男孩身上表现得更突出。

(三)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多表现为严厉,通常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有时甚至不近情理。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体罚或其他惩罚措施对孩子进行管制,孩子没有自己的权利。这种教育方式实质是满足了成人的需要,忽视和抑制了儿童的想象力与***性。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多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虽在学校中多有较好的表现,但长大后社会成功的比率较小。

综上所述,根壮才能枝繁叶茂,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孩子健康成长才能提供基本的保证。

父母对孩子的爱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父母对孩子的爱10篇

学习

表达爱意的句子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表达爱意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古人表达爱意的句子,用风表达爱意的句子。3、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4、虽然山川河流可以把人与人用距离分开,却无法将心与心相隔,无论你

学习

祝自己生日快乐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祝自己生日快乐10篇,内容包括祝自己生日快乐20个片段,祝自己生日快乐。昨天晚上的时候,也有让小臭给自己做一张生日贺卡。虽然小家伙依旧是不情不愿的,但最后也算是给我做了一张卡通的贺卡。虽然简单,但上面写着妈妈,我喜欢你。

学习

回忆过去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回忆过去10篇,内容包括回忆过去文案,回忆过去歌曲。

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10篇,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2-13页例1、例2、例3。[教材简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共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

学习

可爱的小狗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可爱的小狗10篇,内容包括可爱的小狗短文,可爱的小狗宝宝。“狗狗”特别爱干净,也很聪明,整天在屋里跳来跳去,快乐极了。“狗狗”要上厕所时,就立起身子,把前爪搭在门上,还“汪汪”直叫,我一听到信号就忙打开门,“狗狗”就会自觉地跑

学习

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3、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4、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5、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学习

感恩文章10篇

阅读(115)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文章10篇,内容包括感恩的演讲稿模板十篇,感恩作文大全600字十篇。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工,小的时候并不知道有“农民工”这么一说,就说是给别人盖房子的。小时候对父亲有些怕,因为只要我做了错事或是不写作业,就会挨打,所以只

学习

我喜爱的书刊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喜爱的书刊10篇,内容包括我最喜欢的书刊范文,我喜欢的书刊作文12篇。葛雯每当老师发给我《红蕾——故事宝库》这本书时,我总是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读为快。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精致的插***,这引起我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编

学习

关于青春的句子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青春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关于青春的好句子10个字,从青春到中年的句子。3、青春在人生的风雨中,积淀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一路坎坷,高歌而行,用艰辛血泪滋养出辉煌的人生。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就像交响乐,奏响生命的

学习

电子英文10篇

阅读(30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英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书籍英语翻译,电子英文资料推荐。(3)需要时使用减词和增词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使用和表达方面有些不同,在翻译中,为更好地消除语言差异,翻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内涵的前提下,翻译出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学习

趵突泉课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趵突泉课文10篇,内容包括趵突泉课文经典段落,趵突泉课文朗读。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

学习

描写秋天的段落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段落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夕阳的段落,描写秋天田野的段落。3、我喜爱秋天,喜欢秋天的树林。站在树林里,秋姑娘送来了一阵秋天,好像送来了她的一片情意。置身于林海之中,感觉自己忽然变得十分渺小,而我眼前却是一个庞

学习

气势磅礴的诗句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气势磅礴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100个气势磅礴的诗句,形容龙气势磅礴的诗句。3、百丈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落到水潭中,水花四溅,真是气势磅礴。4、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5、***的诗词往往写得气势磅礴,表

学习

我的发现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发现10篇,内容包括我的发现20个字,我的发现50篇。奶奶做完清洁,坐在沙发上睡着了。这时我怕奶奶着凉了,便给奶奶盖上了被子。当我把奶奶的手放进被子里时,我发现奶奶的手好粗糙,再看看我们的家,被奶奶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发现了

学习

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10篇,内容包括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初中,***训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不知不觉一个暑假过去了,你迎来了你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高中。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中考只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结束,而高一是高中阶段的

学习

家长对孩子的寄语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对孩子的寄语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家长对孩子寄语,家长给孩子的寄语精选15篇。3、你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小朋友,你画的画,做的手工可真棒。你跳的舞真美,你的数学操作能力也很强,平时你能与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地游戏,就要上小学了,

学习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10篇,内容包括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发言稿,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进行教育文章。“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言行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待

学习

家长对孩子的话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对孩子的话10篇,内容包括家长对孩子的心声大全简短,家长对孩子鼓励的话怎么写。2、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4、世上不失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学习

感恩父母的一封信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父母的一封信10篇,内容包括感恩重阳节给父母的一封信100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话语。回忆起十多年前,我刚来到这个世上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你们两个,一对脸上挂满了幸福,挂满了泪珠,挂满了笑容的小两口。从那一刻开始你们又背起

学习

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感恩父母作文300字,作文感恩父母400字以上。我又想:我能在感恩节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既然感恩节在星期四,我当天又回不了家,干脆我就在这个星期提前做吧!回到家后,妈妈又照常上班去了,我看见还没打

学习

父母对我的爱作文10篇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父母对我的爱作文10篇,内容包括父母对自己的爱作文十篇,父母对我的爱优秀作文。吃早餐时我望着妈妈的脸,看见妈妈的皱纹又多了,在上学的路上我想了许多,妈妈打我是对的,我虽然是第一次被打,但是我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是为了让

学习

回报父母的作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回报父母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回报父母作文范文大全,回报父母的爱作文汇编十篇。我就开始成了你们一生的负担了;假如要回报父母的恩情的话,我愿意成为一把雨伞,为你们遮风挡雨;不管在我快乐时、悲伤时、生病时是你们在我身边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