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段落10篇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1

1、来到田野里,看见稻谷换上了金色的衣裳,那田间小路上车来人往,热闹非凡。有运玉米的,有拉高粱的;还有装豆子的。一辆辆运粮车,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菜园里,要数大白菜最引人注目了,棵棵大白菜都长得那么地丰满。

2、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低下了羞涩的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

3、我喜爱秋天,喜欢秋天的树林。站在树林里,秋姑娘送来了一阵秋天,好像送来了她的一片情意。置身于林海之中,感觉自己忽然变得十分渺小,而我眼前却是一个庞然大物,他们时而沉默,时而发出令人战栗的怒吼。树木发出的声音混合起来,可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4、秋天,我走进枫林,看那枫树粗壮 、高大身躯上向四面八方伸出无数枝杈,那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这红彤彤的叶面有清晰地叶脉,边缘上有均匀的锯齿,形状活像小孩伸出的小手,颜色却如一团正燃烧的火焰。

5、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田野。在田野间走着,仿佛置身于一个金黄色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想热浪在翻滚,它把生命里的能量全都释放出来了,那么热烈,那么喧腾。可是乐坏了农民伯伯们,他们朴实无华的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快割,快割,他们露出了丰收的喜悦,快打快打。

6、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者给树木披上了金装,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

7、田野里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骨折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棉花小列了嘴,高粱笑弯了腰,苹果树上长满了张红了脸的红苹果,黄澄澄的梨压弯了枝头,橘子顶着绿叶,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一般。不远处有几位农民在收割庄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8、秋天的白云像一团棉花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像一个淘气的小娃娃一样。秋天的风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温和的时候带给我们一阵凉爽的空气,暴躁的时候都把花、树吹的直弯腰,要是把我吹成那样,我可受不了,可是我躲在暖暖的屋子里。

9、我眼中的秋天,是一个金黄色的世界,田野里,稻谷成熟了,金黄金黄的,一阵风拂过,田野里的稻谷都漾起波纹,十分好看。树上,叶子全都变黄了,每当微风把枯黄的叶子吹下来时,金黄色的叶子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俗话说: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说的还真的挺有道理的呢!玉米也露出了大牙,像是在对我们笑哩!

10、秋天的果园更是硕果累累,一派好景象。红艳艳的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挂在枝头。那黄澄澄的桔子,像一个个金色的皮球。果园里的小枣像一颗颗红玛瑙镶嵌在树枝上。还有那一串串晶莹圆润的葡萄、个个果肉饱满的山楂和荔枝,像弯月一样的香蕉、还有那长得像葫芦的梨……

11、秋天的阳光像水晶般透明清澈,水亮水亮地在天地间流淌,在黄色红色的各种树叶明晰的叶脉里簌簌流动,在姑娘甜美的酒窝里打转,在每一根飞扬的发丝上弹奏动听的民谣,为每一片土地每一样事物镀上温暖的味道。

12、秋天来了,天更蓝了,更纯洁,更明净了。太阳是那样明亮, 亮得更加柔和。云是那样无暇,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看到这明澈的秋,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秋风变得凉爽了,给我爽朗、舒服的感觉。()

13、我眼中的秋天,是一个红色的世界,田野中,高梁被笑红了脸,果园里,苹果好像是一位害羞的娃娃,脸被涨的通红通红的,而海棠好像是被揍了一顿,全身红得不得了枫树上的红叶在微风的帮助下在空中飘来飘去,好像是一只只红色的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美丽极了。

14、秋天在公园里,看!这里色彩斑斓,树叶枯黄,一片片树叶从树上掉了下来,在空中,象一只只蝴蝶在飞舞。树叶落在地上,象给大地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菊花开放了,红的如火,白得象雪,黄得若金,送来了一阵阵清香。孩子们跑着放风筝,老爷爷老奶奶们坐在椅子上一边闲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秋景。

15、走在路上,阳光和秋风结伴扑面而来。四周静谧安详,侧耳细听,仿佛可以听见它们在毛衣的纤维间嬉戏穿梭的窸窣声。毛衣就像摆在烘干机上一样,好像渐渐的鼓胀起来,热气球一样,暖暖地裹住我,仿佛要带着我飞起来,让我的脚步越来越轻快,心也轻飘起来,化成最温柔的风,飞向更美好的远方。

16、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有自己独特的颜色——黄色。树上、地上,几乎变成了黄色的世界。枫树哥哥骄傲极了,因为它有一种少见的颜色——红色,它的叶子就如同一团大火照亮了周围的植物。秋天依然有绿色,铁树就是例外,它那数不清的刺,像四面展开,就像一个烟花。

17、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瞧!那一排枫树虽然没有夏天枝繁叶茂的美,但是,快看!一阵风吹过,叶子挣脱了大树妈妈的怀抱,纷纷落了下来,多像一只只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跳的是那么美——那么美。有些人可能会对大树妈妈表示同情,也很惋惜。但是,大树妈妈一点也不悲伤,因为它知道:下一年的春天,那些枫叶同样会回到它的怀抱。

18、草坪片片染黄,草木也显出了成熟坚硬,像一队尖兵披着铠甲, 在风雨中挺立。树木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花衣,红、黄、绿、紫……犹如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站立在秋风中,美不胜收。落叶翩翩起舞,像蝴蝶一般,美丽极了。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2

1、来到田野里,看见稻谷换上了金色的衣裳,那田间小路上车来人往,热闹非凡。有运玉米的,有拉高粱的;还有装豆子的。一辆辆运粮车,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菜园里,要数大白菜最引人注目了,棵棵大白菜都长得那么地丰满。

2、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低下了羞涩的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

3、我喜爱秋天,喜欢秋天的树林。站在树林里,秋姑娘送来了一阵秋天,好像送来了她的一片情意。置身于林海之中,感觉自己忽然变得十分渺小,而我眼前却是一个庞然大物,他们时而沉默,时而发出令人战栗的怒吼。树木发出的声音混合起来,可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4、秋天,我走进枫林,看那枫树粗壮 、高大身躯上向四面八方伸出无数枝杈,那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这红彤彤的叶面有清晰地叶脉,边缘上有均匀的锯齿,形状活像小孩伸出的小手,颜色却如一团正燃烧的火焰。

5、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田野。在田野间走着,仿佛置身于一个金黄色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想热浪在翻滚,它把生命里的能量全都释放出来了,那么热烈,那么喧腾。可是乐坏了农民伯伯们,他们朴实无华的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快割,快割,他们露出了丰收的喜悦,快打快打。

6、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者给树木披上了金装,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

7、田野里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骨折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棉花小列了嘴,高粱笑弯了腰,苹果树上长满了张红了脸的红苹果,黄澄澄的梨压弯了枝头,橘子顶着绿叶,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一般。不远处有几位农民在收割庄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8、秋天的白云像一团棉花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像一个淘气的小娃娃一样。秋天的风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温和的时候带给我们一阵凉爽的空气,暴躁的时候都把花、树吹的直弯腰,要是把我吹成那样,我可受不了,可是我躲在暖暖的屋子里。

9、我眼中的秋天,是一个金黄色的世界,田野里,稻谷成熟了,金黄金黄的,一阵风拂过,田野里的稻谷都漾起波纹,十分好看。树上,叶子全都变黄了,每当微风把枯黄的叶子吹下来时,金黄色的叶子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俗话说: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说的还真的挺有道理的呢!玉米也露出了大牙,像是在对我们笑哩!

10、秋天的果园更是硕果累累,一派好景象。红艳艳的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挂在枝头。那黄澄澄的桔子,像一个个金色的皮球。果园里的小枣像一颗颗红玛瑙镶嵌在树枝上。还有那一串串晶莹圆润的葡萄、个个果肉饱满的山楂和荔枝,像弯月一样的香蕉、还有那长得像葫芦的梨……

11、秋天的阳光像水晶般透明清澈,水亮水亮地在天地间流淌,在黄色红色的各种树叶明晰的叶脉里簌簌流动,在姑娘甜美的酒窝里打转,在每一根飞扬的发丝上弹奏动听的民谣,为每一片土地每一样事物镀上温暖的味道。

12、秋天来了,天更蓝了,更纯洁,更明净了。太阳是那样明亮, 亮得更加柔和。云是那样无暇,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看到这明澈的秋,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秋风变得凉爽了,给我爽朗、舒服的感觉。()

13、我眼中的秋天,是一个红色的世界,田野中,高梁被笑红了脸,果园里,苹果好像是一位害羞的娃娃,脸被涨的通红通红的,而海棠好像是被揍了一顿,全身红得不得了枫树上的红叶在微风的帮助下在空中飘来飘去,好像是一只只红色的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美丽极了。

14、秋天在公园里,看!这里色彩斑斓,树叶枯黄,一片片树叶从树上掉了下来,在空中,象一只只蝴蝶在飞舞。树叶落在地上,象给大地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菊花开放了,红的如火,白得象雪,黄得若金,送来了一阵阵清香。孩子们跑着放风筝,老爷爷老奶奶们坐在椅子上一边闲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秋景。

15、走在路上,阳光和秋风结伴扑面而来。四周静谧安详,侧耳细听,仿佛可以听见它们在毛衣的纤维间嬉戏穿梭的窸窣声。毛衣就像摆在烘干机上一样,好像渐渐的鼓胀起来,热气球一样,暖暖地裹住我,仿佛要带着我飞起来,让我的脚步越来越轻快,心也轻飘起来,化成最温柔的风,飞向更美好的远方。

16、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有自己独特的颜色——黄色。树上、地上,几乎变成了黄色的世界。枫树哥哥骄傲极了,因为它有一种少见的颜色——红色,它的叶子就如同一团大火照亮了周围的植物。秋天依然有绿色,铁树就是例外,它那数不清的刺,像四面展开,就像一个烟花。

17、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瞧!那一排枫树虽然没有夏天枝繁叶茂的美,但是,快看!一阵风吹过,叶子挣脱了大树妈妈的怀抱,纷纷落了下来,多像一只只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跳的是那么美——那么美。有些人可能会对大树妈妈表示同情,也很惋惜。但是,大树妈妈一点也不悲伤,因为它知道:下一年的春天,那些枫叶同样会回到它的怀抱。

18、草坪片片染黄,草木也显出了成熟坚硬,像一队尖兵披着铠甲, 在风雨中挺立。树木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花衣,红、黄、绿、紫……犹如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站立在秋风中,美不胜收。落叶翩翩起舞,像蝴蝶一般,美丽极了。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3

秋来了。菊花也到了盛开的时候,他们有的只开了花苞,像个未睁眼的婴儿;有的只开了几朵小花瓣,像个童气未脱的小孩;有的则绽开了花朵,活像位美丽少女......他们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田野上,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农民伯伯们正赶着收割呢!树林里,落叶纷纷,地上一尺来高的落叶,被风一撩就翩翩起舞,像美丽的黄蝴蝶,像跳动的音符......啊!秋,我爱你!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4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进一步掌握散文稿“形”与“神”的关系。

4、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重点

1、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何不详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

2、本文题为“故都的秋”,文中却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 题解

“故”字,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秋”揭示了本文的描写角度。全题点出地点和节令,洗练含情。很值得品味。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二、 作者及时代背景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民国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云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写于1934年8月。

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恬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他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学习这篇课文,“要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正确地认识作者通过描写“故都的秋”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

文旨:

文章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秋色的特有的美,勾勒了故都之秋的清、静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念、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忧虑、冷落的情怀。

三、 课文结构

(指导学生作疏理全文结构的训练)

先依据练习的框架,作自读。然后逐层提示如下: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1、 写故都秋之感。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2、 写江南秋之感。秋味不浓不让人满足。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

槐树落蕊而知秋 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

记叙 秋蝉残鸣而报秋 议论

秋雨淋人人知秋 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别之处。

枣树秋色之奇观

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故都之秋,我减少寿命也要留住。

四、 组织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1、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

明确: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2、 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3、 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之后,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4、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

秋色是这样的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5、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的?举例说明。

明确:

第三自然段,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对自然风物稍加点染,把它自然地再现出来,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背景;地面上,爬着五颜六色的牵牛花;天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浓茶,举头望碧空,俯身看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这里静中有动,绘声绘色,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之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完全溶合在画面之中。但是,画面上笼上了一层作家内心的主观感情色彩。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牵牛药的蓝朵”,而且认为牵牛花是“蓝色或白色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可见作家内心的孤独、冷静与淡淡的悲凉。画面中底色都是青蓝灰白等“冷色”,“驯鸽的飞声”反衬出秋晨的寂静。由此可见,这段文字能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情”与“景”达到完善的交融与统一。

6、文中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等等,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

五、 鉴赏要点

1、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作者身处在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罩着池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和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但是,“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主观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却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廖廖数语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的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和反射。

2、 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

课文不用生僻的词汇,不用拗口的句式,但由于作者的精心的锤练,认真琢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优美的画面,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琅琅上口。如文中两段对槐树和秋雨后描写: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这两段文字象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呆咚作响的山泉。作家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这是有动有,有声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

3、 运用渲染、衬托的手法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5

1.柳永的《八声甘州》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仕途失意

B.怀古伤今

C.伤春惜别

D.羁旅行役之苦

2.在下列词作中,采用铺叙手法描写景物的是()

A.《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作家是()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4.柳永《八声甘州》贯穿全词的句子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B.叹年来踪迹

C.不忍登高临远

D.想佳人妆楼长望。

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借代

6.柳永的词集是()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二、填空题

1.柳永,原名三变,字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柳永的作品集叫《__________》。

3.“惟有长江水,__________”。

5.“望故乡渺邈,__________”。

三、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翅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3.何事苦淹留

4.想佳人,妆楼长望

5.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四、简答题

1.这首词中“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蕴涵的深意是什么?

2.这首词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3.贯穿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4.下片写佳人的手法有何作用?

5.《八声甘州》是如何做到借景抒情、情景栩生的?

6.概括《八声甘州》上片写景层层铺叙的特点?

7.“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分析题

1.阅读这首词的上片,然后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

(2)这段文字是以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3)划分出这段文字写景的层次。

2.阅读这首词的下片,然后回答问题。

(1)在转换角度、驰骋想象的那层描写下面划上横线。

(2)作者本在“登高临远”,却还要说“不忍登高临远”,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思绪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一、

1.D

2.B

3.B

4.C

5.D

6.B

二、

1.耆卿;柳七;柳屯田

2.《乐章集》

3.无语东流

4.归思难收

三、

1.到处;苒苒,同“荏苒”,渐渐过去;美好的景物

2.渺茫遥远

3.长期停留

4.抬头凝望

5.怎;这里表时间;如此

四、

1.对游子漂泊不归、青春难再的感伤。

2.反映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情感。

3.“登高临远”四个字。

4.化实为虚,借人映己,以已之思写彼之思,以对方盼自己归去的设想进一步表达出词人不堪羁旅之苦的思乡之情。

5.全词开头两旬总写秋景,其中“江天”二字下面铺叙景物提供了广阔的总背景。“潇潇”写秋雨之声,“洒”字写秋雨之态,用以抒发作者感触到的凄凉萧索氛围。下面的雨后暮景及“渐霜风”三句,抒发了秋风肃杀、使人难忍、游子飘零的感慨。下面众芳摇落,又以江水东流,暗寓时间之悠悠,表达了作者凄清落寞、惆怅万千的人生感伤。下片仍是即景生情,表达了作者独客他乡的万般苦况。

6.《八声甘州》在结构上采用了层层铺叙的手法。如上片,起笔两句先总写秋景,为下面铺叙景物、抒发情思提供萧索冷落的总背景。“渐霜风”三旬,进一步渲染秋风横扫关河、夕阳沉沉西下的苍凉气氛,渗进天涯行客的无尽伤感。接下来铺陈眼前近景,叹众芳播落、节序如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再宕开去,江水无语东流,人亦黯然伤忧。通过层层铺叙,将天涯游子的内心情感步步深入地表达了出来。

7.这句以“江水东流”暗寓时间悠悠,衬托出词人惆怅万端、无可诉说的人生落寞,从而流露出词人因长年飘泊、一事无成而产生的青春不再、人生如梦的感伤。

五、

1.(1)以凄凉衰残的秋景,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愁情。

(2)铺叙。

(3)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可以分为四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为第一层,总写暮秋傍晚的雨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为第二层,由远及近,具体写雨后秋景。“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为第三层,写近景。“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为第四层,是对江水的特写。

2.(1)“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是驰骋想象的句子。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6

【名家佳段】

例1 暖融融的朝阳就从湖水中探头了。怯怯地睁开眼睛,世界是如此新奇,如此令人神往。沾着露珠的生命,抑遏不住地伸展身体,丰满肌肤。滚烫的血液在充满弹性的脉管里涌动。分不清是阳光镀亮了双眸,还是春风使脸颊平添酡红,每一个细胞里都开始洋溢蓬勃的生气……

――陈益《三月,绿色的信笺》

例2 从一清早,这温暖的蒸气,宛如热气腾腾的奶汁,化作点点水滴,又返回大地,那么温暖,那么稀少,如果有一滴水珠落到你的身上,那么它是等不到另一滴的;在另一滴落下来之前,它就又蒸发了,又在飞腾了。

――〔苏联〕普里什文《一年四季》

例3 过了山头, 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陈国华《初冬月》

例4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迟子建《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借鉴点】

晨昏之景,是景物描写的一方面,但是因为时间季节的变化,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写作中,除了要遵循一般写景文章的特点外,还要根据写作需要突出晨昏之景的鲜明特点。

一、抓住季节表现景物。不同的季节,在晨昏所呈现的景致特点,大有不同,如冬天早晨的寒冷,夏天早晨的凉爽,秋天夜晚的萧瑟,春天夜晚的蓬勃,等等。在例2中,抓住的是雾气水珠的迅速升腾,借此表现春天到来天气渐暖的特点。例4中,借霜花在早晨的阳光下的变化,突出的是冬末春初的早晨,阳光慢慢升起,霜花渐渐融化的情景。

二、借助写法丰富内容。景物描写可以借助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调动感官、视觉角度等。晨昏之景因其特定的时段更易用动静的结合和色彩的冲击来表现景物特点。如例1中的“探头”“伸展”“涌动”“镀亮”等一系列动词,把太阳升起的静止景物全部化为动态,充满活力,用色彩“酡红”给视觉形成冲击。例3中用“橙黄明净”“黑森森”表示色彩的强烈对比,突出了初冬月夜的景致特点。例4中“殷红变成橘黄”“橘黄变成了鹅黄”表现了色彩逐渐变化的过程。

三、运用修辞增加生动。运用修辞是写景文章增加语言生动性的必要手法,同样在晨昏之景的描写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例1中用拟人写出了勃勃生机,例2中用比喻写出了雾气蒸腾的情态美,例3中用比喻勾画出了山的轮廓,例4中用比喻、拟人写出了霜花的漂亮以及渐渐融化之美。

【快乐仿写】

No.1 黄昏,日落之时,那刺目的阳光也柔和了下来,散发着暖人的橘红色光芒。飒飒的秋风吹过,高大挺拔的杨树奏出“沙沙”的乐响。那橘红一片的天空下,这群挺直的骑士正屹立于天地之间,庄严肃穆得令人震撼。天际的红霞围绕在夕阳身边,缓缓地浮动着,仿佛是那古典贵人的纱裙,轻柔动人。橘红色的光辉与火红的枫林交织相融,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红色。

――黄鑫《最美不过夕阳时》

No.2 当太阳还在睡梦中,清晨却早已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看吧,鸡儿、牛儿、羊儿、鸟儿都活跃了起来。鸡儿“咕咕”地叫着,啄着空空的食盆;牛儿不时用头碰碰那食槽想寻点昨晚剩下的草料;羊儿用灵巧的鼻子蹭着地上吃剩的青草棒棒;鸟儿站在枝头梳理着自己凌乱的羽毛。接着,听到了打着呵欠的妇人起身给鸡儿喂食的声音,清着嗓子的男人给牛儿添草料的声音,旁边的羊儿因为饥饿“咩咩”叫的声音,站在枝头上、屋檐下的鸟儿亮开清脆的喉咙鸣唱的声音……

――辛晨阳《秋晨》

No.3 天还没有亮,树林里静悄悄的,能听见小溪水轻轻流淌的声音。小露珠像一颗小小的圆圆的水晶,在嫩叶上滚来滚去,一不小心摔了下来,碎了一地珍珠。睡梦中的小草被猛然惊醒,它们脱去枯黄的外衣,换上嫩绿的新装。太阳露出了她小半边脸,染红了东方的天空和几朵漂浮的云彩,几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唤醒了万物――瞧,小鸟从窝里探出头,眨眨眼睛,整理好自己的衣装开始高歌;看,小野兔从洞里爬出来,揉揉惺忪的眼睛,摸摸自己长长的大耳朵,开始在草地上蹦呀跳呀!

――臧淑鲛《怀恋初春》

No.4 夕阳的余晖洒了下来,映在了几个正在河边玩耍的孩子的脸上。那胖乎乎的脸蛋被夕阳洒下的金色给染得毛茸茸的。他们在玩什么呢?原来是在玩童年经典游戏:跳房子。孩子们在空地上快乐地蹦着跳着,夕阳把他们欢快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这一群可爱的孩童也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毕茹《农村风景》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秋天的夕阳,比起春天妩媚的夕阳显得更庄重,比起夏天暴躁的夕阳显得更温柔,比起冬天凝重的夕阳显得更轻快。一直都感觉秋天的夕阳能把整个天都染红,仿佛是涂了红色的蜡笔。而那云哪,却绽放出淡然、悠然的闲情逸致。风吹得是那么自在、那么不拘小节,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了,肆无忌惮却又轻柔地吹拂着这个世界。

――刘锡涵《秋韵》

升格建议

此片段描写了秋天的夕阳,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秋天夕阳的独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

1.缺少细节的描绘。作者在片段中虽然写出了秋天夕阳的特点以及云和风的特点,但只是大笔渲染,缺少细致的描写,整个片段给人的感觉只有一种静止之美,缺少一种动态之美。所以,文字就少了一份灵动与曼妙。内容上可以加入对夕阳变化的细致描写,以及夕阳下秋天景物的色彩变换,以突出夕阳的美妙。

2.景物特点不突出。片段写的是秋天的夕阳,但是描写的事物以及描写角度比较模糊,不能明确看出是秋天以及秋天的夕阳下的景致,季节分界和景物特点分界不明显。可以在文段中加入能表现秋天夕阳特点的景物,加以具体描绘,来增强文段的美感。

3.层次衔接略显混乱。片段先通过对比突出了秋天夕阳的特点,然后又写到了云,写到了风,景物之间缺少层次感,显得自由散漫,并且都是一笔带过,使整个片段缺少一种秋天的韵味。可以在景物的层次安排上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进行修改。

升格展示

秋天的夕阳,比起春天妩媚的夕阳显得更庄重,比起夏天暴躁的夕阳显得更温柔,比起冬天凝重的夕阳显得更轻快。秋天的夕阳仿佛是涂了红色的蜡笔,能把整个天空染红。当阳光在天空中一点点晕开,如泼墨挥毫,西面的半边天空,如小姑娘害羞的面庞,慢慢地爬满了红润。而那云哪,却在这一片红色中依然保持着悠然的闲情逸致,附着一层薄薄的金色,依旧随着风儿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整个田野似乎也被这满满的红色晕染了,小草的草尖顶着一点红光,摇曳着身子;绿中泛黄的树叶带着一圈圈的红晕晃晃悠悠地飞向了大地的怀抱。夜晚的秋风啊,吹得是那么自在、那么不拘小节,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了,肆无忌惮却又轻柔地吹拂着这个世界,慢慢地把依依不舍的夕阳吹回了家。

――刘锡涵《秋韵》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7

唐代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局混乱。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宰相武元衡被谋杀,京师震动。这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向太子讽过失、赞礼仪。正五品上),对这事非常愤慨,就上书奏论,主张缉拿惩办凶手。这本是正义的行为。不料他的***敌却加以“越职”的罪名,并节外生枝,对他造谣诬陷。因此,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一次的贬官,他在精神上是非常苦闷的。这种苦闷的情怀在许多诗中都表现了出来,《琵琶行》就是其一。

这首诗前面有一个小序,记录了写这首诗的经过,可以作为这首诗的说明和注解。诗中突出塑造了琵琶女的艺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精妙的演奏艺术,叙述了她的不幸身世,联系诗人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抒发了自己的悲愤感情。全诗分三段。

第一段:写会见琵琶女的情况,主要描绘了琵琶女精妙的演奏艺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上句说明送客的时间和地点。下旬描写送客时的自然环境,不仅点明季节,而且寓情于景,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秋风吹动江边的枫叶荻花瑟瑟作响,一片寂寞荒凉,给人以冷清悲伤的感觉。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上句是互文见义,是“主人客人下马,客人主人在船”的省略,而不是说主人下马站在河岸上,只有客人在船上,否则和下句描写的情景就不符合了。下句是说端起酒杯劝酒,可是没有音乐伴奏。如果主人没有上船,如何举杯劝酒?“无管弦”三字,暗示出处地的荒僻。

以上描写送客时的情景,用的是直叙法,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有故事,有人物,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生动凝练,引人人胜。

“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唯见江心秋月白”16句,集中描写了琵琶的声音,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丰富多彩的演奏技艺。在各类事物中,声音是向称难写的,因为它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诗人的笔下,声音被描摹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一连串形象鲜明的比喻,绘声绘色,写出了琵琶声的抑扬起落、腾挪变化:用“急雨”和“私语”比喻四条弦上发出声音的高低宏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声音的清脆圆润,用“间关莺语花底滑”比喻乐音的宛转流利,用“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声音的又滞又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鸣”比喻乐声的激越、高亢,雄壮铿锵,最后用“裂帛”比喻乐声的戛然而止。这一系列连珠缀玉般的比喻,具体优美,情趣横生,把无形的乐声转化为有形的物象,把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创造了优美的意境,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成为描写音乐的名篇。

段末“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形象如画,耐人寻味。由于琵琶的声音优美,听的人如醉如痴,忘记了一切,仍然沉浸在不绝如缕的乐声之中,只见江心中浸泡着一轮洁白的秋月。照应了前边“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一段对琵琶乐声的精彩描绘,是为下面琵琶女自叙身世作铺垫。

第二段: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两句承上启下,写琵琶女弹完乐曲之后的表情和动作。

“自言本是京城女”到“秋月春风等闲度”12句,是琵琶女自叙从前在京城时的欢乐生活。“自言”二句,说自己原来是住在繁华的京城。相比之下,现在流落荒凉江边是多么寂寞;“十三”二句,是说自己学琵琶,学得早,而且学得好,专门在国家设立的教练歌舞的机关中学习过,而且名字还排列在教坊的第一部中;“曲罢”二句,从侧面述说自己弹奏技艺的高超和容貌的出众;“五陵”二句,是说长安的富贵子弟争先恐后地给她送钱财,弹完一支曲子所得的绸缎就不知有多少,用衬托的手法进一步述说自己技艺和容貌的超群;“钿头”二句,写自己当年生活的豪华,不以财物为惜,也显示自己当年身份的高贵;“今年”二句,是说自己在欢乐中过了一年又一年,美好的青春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消磨过去了,对过去欢乐生活的消逝充满了无限惋惜和留恋之情。

这一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在人物的塑造和叙事的方式上浸透着诗的情绪。琵琶女技艺虽好,但到美人迟暮,也就生活无着,孤苦伶仃。诗人通过艺术形象的刻画,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女艺人的悲惨生活,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第三段:由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联想到个人的迁谪,抚今追昔,泪湿青衫。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咱们同是受迫害、受委屈流落在江湖的人,现在相逢在一起,何必管他原来认识不认识。诗人从琵琶女的悲剧形象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形象。既同情歌女,又感伤自己,表露出他们之间共同的不幸遭遇和悲愤感情。这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是全诗的主题所在。

“感我自言良久立”以下6句,正面写听者又一次昕到琵琶声的直接反应。前面都是写琵琶女的弹奏和自叙身世引起诗人共鸣。这里写诗人的话引起琵琶女的共鸣。琵琶女也把诗人看作“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感触更多,感情更深,弹起琵琶来音调更为凄切,满座的客人为之掩面哭泣,其中哭得最伤心的是诗人自己――“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感情是沉痛的、真实的。一个人在悲伤的时候,容易触动感情。江州司马青衫上的斑斑泪痕,来自琵琶弦上的声声愁思,也是来自诗人心弦上的迁谪之恨。这青衫泪绝不单是为素不相识的琵琶女而洒的,更是为自己的天涯沦落之苦而流的。在当时宦官专权,互相排挤倾轧的***治环境里,诗人的形象也是具有典型社会意义的。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8

[关键词]地方文化;语文;阅读;作文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001

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地方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民族、对人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将地方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整合会促进人的发展,文化的传承,语文教育的新。

一、妙用地方文化,换位深入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多种课程资源,但现实中我们现有的语文教材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充分,还是沿袭老一套,跟着教材走。如教学《动人的北平》时,教师围绕这“动人”说得天花乱坠,如它有老成、宽容等品质。教师饱含热情,倾囊相授,可学生一脸呆滞,茫然不解,就算有应允者,也只是流于书本的字里行间,毕竟他们并非生于斯、长于斯,对它的“动人”不解,也在情理之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滋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也应该养育当地的语文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懂得“以力借力”的手法,能在课堂上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与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于是教学《动人的北平》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说说处于南国的自己的“动人的家乡”。我采用对比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风貌、地理环境、文化景观、特色风味等方面来描绘自己的家乡。有人说:“家乡是文化专家的博物馆,有预测雨水的白鹤梁,有哲学系派的程朱理学。”有人说:“北平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而我家乡的榨菜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泡菜文化。”有人说:“北平气候干燥清冷,而我家乡的气候炎热,有火炉之称,但孟冬季节有湿冷,感觉冬天真的来了。”学生对家乡之美了然于胸,七嘴八舌,如数家珍,课堂就这样变得活跃起来。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林语堂笔下的家乡北平之所以动人的原因了。因为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阔别故土、身居海外的作者对这个具有包容新旧、雅俗的家乡怎会不喜爱,怎会不眷恋?这样联想对比的教学让学生快速地走进课文,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他们作为巴渝人的自豪感。

二、化用地方文化,进行作文教学

高中作文教学对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写什么”使他们一提及作文就焦头烂额。时间有限,学业繁重,但高考作文标准又要求学生“感情真实、真挚”。那么,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得从现有的生活资源中寻找素材,培养感情。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9

什么是描摹?描摹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如能娴熟运用这种表达技巧,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腐朽为神奇。

描摹不同于叙述。比如大家看到快餐店炒菜的一幕,一个同学说:“看,那家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一种事实。如果用描摹来表达就大不一样了:

快餐店里,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一倒,爆得脆响。铁勺挥动,铁锅抖起,不到一分钟,捞起来,水灵灵、香喷喷,同学们隔着铁栅栏,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

这是描摹的特有效果,不仅有事实,还有情节,有画面,色、香、味、感一应俱全。描摹,无疑会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描摹常借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段来实现。可以说,没有修辞,就没有描摹,就没有形象生动可言。比如说“这里很静”,这用的是叙述。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不具体的。

如果说:“教室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摩擦沙沙作响。”这是描摹,写出了静的“模样”,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因为谁都知道笔纸摩擦沙沙作响这种静的“模样”。请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怎样来描摹“静”的:

四周是那么宁静,你能听见一百步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钩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疏松柔软的草面上——永远掉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腐烂。

静是什么?在作家笔下,静是松鼠在百步外枝头跳的声响,是枯枝掉下来钩在另一树枝上的晃动,是疏松柔软的草坪,是永远躺着的等待……

描摹的技巧把静变得可闻可睹可触可感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全新的,未曾体验或未曾想到过的。

描摹的技巧在于巧用修辞,且修辞要突出一个“新”字:视角要新,设喻要新,给人的感觉要新颖独特。人云亦云是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和享受的。

描摹,需借助于联想来实现。联想,是将本体与喻体、本体和拟体对接起来,用数个喻体或拟体来展示描摹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联想也是一种辐射性思维,它从展现描摹对象的目标出发,舒展想象的翅膀,心骛八极,神游万里,去寻找并选择与描摹对象有相似特征的喻体或拟体。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形成一种众星拱月之美,使抽象变得形象,单调变得丰满。

比如,写某校园里一尊无名雕塑,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红色的花岗岩,源于数十万年前的火山爆发;那座时钟定格在九点,升起的太阳呀,他们永远年轻;那姿势翩翩欲仙像要腾空飞去,往天堂看个究竟:看嫦娥跳舞,看吴刚伐桂,去赴蟠桃会,去品尝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的长生不老丹——不,也许他们并不浪漫,他们是要去太空做一个物理实验,去火星寻找新的生命……

黄土高原的厚实,凤池山的秀丽,校园那座无名雕塑是一中这部耐读《春秋》的序。

本段联想无比丰富,且有两个喻眼:“天使”与“耐读《春秋》的序”。想到“天使”这个比喻不难,而把一中喻为一部耐读的《春秋》,且把进门即见的雕塑喻为这部《春秋》的序,就格外独特、奇妙了。

描摹还要注意典型性。即写人状物既要突出其典型品质,又要突出其个性特征。

比如写眼睛,说眸如一池秋水,眉若一弯新月。这样写虽好,但很俗气,古人都这么写,每一个人的眼睛都可以这么比喻。精妙的语言是要你对描述的个体有独特的发现。请看徐志摩在《拜伦》一文中对拜伦雕像眼神的精湛描写:

他没有那样骄傲的锋芒的大眼,像是阿尔卑斯山南的蓝天,像是威尼斯的落日,无限的高远,无比的壮丽,人间万花镜似的展览反映在他的圆眼中,只是一层鄙夷的薄翳。

作者抓住特定情景中的感受,借助于比喻,发挥想象,把拜伦眼神的深远、壮丽刻画得活灵活现,透露出诗人洞察大千世界的非凡气质。

刻画人物常常借助于描摹,以生动表现人物的典型细节与个性特征。请看一位作家笔下的牛顿:

牛顿27岁那年,向一位美丽的姑娘求婚,可是,他的心思忽然溜到另一境界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紧紧地抓住了姑娘的手指,直往烟斗里塞,把她的一个手指当成烟斗的通条了。姑娘痛得大叫一声,牛顿这才清醒过来。

他急忙向她道歉,姑娘却扭转头悻悻地走了。望着离去的情人的背影,牛顿喃喃地说:“看来,我是该一辈子打光棍的!”

这段文字很耐读,但通篇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其文眼在于,牛顿把姑娘手指当烟斗通条的那个典型细节。

再看契诃夫笔下的胖女人:

“她的脸胀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

这段描摹很有独特性。

描写秋天的段落篇10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 体育文化活动 描写

古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登高赋诗,感物抒怀。在古典诗词、歌赋、笔记、戏曲、小说等各类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写到许多体育运动,留下了大量有关体育娱乐的记载与描写,构成了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作品往往既有情感的细腻描摹,又有场面活动的精彩叙述。

一、流传至今的踏青文化

踏青,是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的寒食、清明时节的习俗;又称“春游、游春、探春”等。青年男女在踏青时,常常发生一些爱情故事。相传唐诗人崔护未中进士时,清明独自去长安城南春游。他偶然到一个花木丛翠的人家寻水喝,一位美丽的姑娘端来水后,脉脉含情地斜靠在院中的桃树上。崔护喝完水便匆匆离去。第二年同一天,他又去城南那位姑娘家,但门已上锁。崔护随手在门板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根据这个优美的故事编成戏曲《金碗钗》,至今仍是西安戏院中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和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而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一书中关于这一习俗的记载则将一幅清明踏青***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璃,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二、流传至今的放风筝

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习俗――“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有“杨柳青,放风筝”。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有传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可以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唐代诗人高骈《风筝》诗中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北京竹枝词》:“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传统风筝以竹木为骨架,制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纸裱糊。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描写了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

三、唐宋明清小说中的足球文化

考察历代文献,以足球运动描写最为丰富精彩。足球古称蹋蹴、蹴鞠、筑球、蹴圆等。《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这段文字描述了当时齐国都城民间丰富多采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包括“蹋鞠”。汉代刘向《别录》曰:“蹴鞠,促六反。蹴尤蹋也。”从有文献记载以来,历代文人均有以蹴鞠为题材的作品,如辞赋、诗歌、散文、戏曲、散曲、小说,各种文体具备。首先,汉赋中就有表现足球运动的内容,如李尤的《鞠城铭》等文中都有关于早期足球的描写。《鞠城铭》云:“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犹然,况乎执机。”鞠城也叫鞠域,即足球的比赛场地。该赋对汉代足球比赛的规模、方法、人数、规则、裁判都有描述,是一部有关足球运动的重要文学文献。此外,何晏的《景福殿赋》、卞兰的《许昌宫赋》等都有关于早期蹴鞠活动及场所的描绘。据《景福殿赋》记叙,汉代的足球场也是练兵的“讲肄之场”,建筑得十分考究,有“左右平”的看台,有“殿翼相当”的球门,四周围有短墙,像是一座小城。到唐代,蹴鞠是受人喜欢的运动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节日及春季由宫廷或民间举行大规模的比赛,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载:“荆州百姓郝惟谅,武宗会昌二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徐坚《初学记》卷九说:“蹴鞠之球,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仲无颇作《气球赋》,谓:“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从中看出当时的蹴鞠与现代足球之间的某些联系。以写皇帝生活闻名的王建则描绘了蹴鞠宫女的痛苦惆怅:“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失散与金钱。”(《宫词》)《全唐诗话》中则记载了一首唐末诗人皮日休与人以诗相嘲的事:“归氏子以姓嘲日休云:‘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水中揉。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反映了唐代足球制作工艺的改进,已有了充气的球。

宋代足球更为普及,北宋刘在《中山诗话》中描写柳三复以踢球夤缘当权获取官职的故事。“(柳)欲见晋公(丁谓)无由,会公蹴球后园。(球)偶进出,柳挟取之,因怀所业,戴球以见公,出书再拜者三,每拜球起复于背、膂、幞头间。公乃笑而奇之,遂延于门下。”宋代的士人考取了进士只是取得了做官资格,柳初想走丁谓的门路获取一官半职,但无人事介绍,无钱财打点,只好终日守着丁谓的相府打主意。事有凑巧,丁谓在后园把球踢到墙外,柳急忙拾了球,以还球的名义去拜见丁谓,在这过程中,柳把球抛起、用背、肩、头顶球,球始终腾于空中,未坠落在地上,表现了他高超的控球能力。柳的绝技获得了丁谓的赏识,因此而得到了官职。宋代以踢球手段取得上层统治阶级喜爱而获取官职的,不只是柳一人,高俅就是因陪侍踢球而当上了太尉。

明清小说中有许多描写足球运动的内容,如《水浒传》第一回中就写了高俅陪侍宋徽宗踢球的场面。最值得欣赏的是,《***》中李桂姐踢球的一段描写:西门庆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了一跑。次教桂姐上来,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揸头,一个对障,勾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李桂姐与两个圆社踢球并得到捧场的形象,在这一段文字中写得十分生动。这一小段足球场上活动,和场上人物性格紧密结合,天衣无缝,描绘淋漓尽致,堪称足球文学中的精品。

四、汉代的马球文化

马球运动产生于汉代,曹植《名都赋》有“连骑击鞠壤,巧捷唯万端”的句子,其中的“击鞠”即是指打马球。至唐代马球运动逐步发展成熟,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十分流行。据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太宗在安福门城楼见到“西蕃”人(西域人)打马球,觉得这项运动很有意思,于是下令普及。又据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唐代凡新考中的进士都要在月灯阁参加马球赛,神策***中的职业球手也来参与,观众纷纷前来观战,热闹非凡,场面盛大。当时有的女子也参与打马球活动,五代时期后蜀的花蕊夫人曾写道:“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人,遍遍长赢第一筹。”(《宫词》)生动描绘宫女打球的情态。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文化

围棋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六朝至唐,围棋十分流行,据《云仙杂记》载:唐代翰林学士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说明当时就有会弈棋的下层百姓。张籍《美人宫棋》诗云:“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也说明唐代妇女对弈棋之爱好。宋代以后的文人更是爱好下棋,苏轼诗中常常提到下棋,如:“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寄蕲簟与蒲传正》),“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次韵钱穆父会饮》)等,甚至还有一首《观棋诗》,描写诗人在庐山白鹤观看人下棋的情景,诗中形象地写出下棋时的神态及趣味,最后“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一句,可谓棋境超然。

六、唐朝的射击和拔河文化

唐朝人尚武,武举要考射击,连妇女都有机会参与射击活动,杜甫《哀江头》诗即描绘宫女骑射:“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十分形象。

唐代还盛行拔河运动,当时的进士薛胜写过《拔河赋》,形象地反映了民间拔河活动的盛况:“然后一鼓作气,再鼓作力,三鼓兮其绳则直。小不东兮大不东,允执厥中;身挺拔而不动,衣帘袒以从风……可以挥落日而横天阙,触不周而动地……左兮莫往,右兮莫来。秦皇鞭石而东向,屹不可推;巨灵蹋山而西峙,嶷乎难摧……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将拔河比赛的惊险、刺激及运动员们战无不胜的勇敢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七、南宋时期的跳水文化

南宋时期流行跳水运动,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秋千”就是一种跳水器械。王有《宫词》写道:“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帝帐殿前。第一锦标谁夺得?右***输却小龙船。”生动再现了跳水运动的场景。

八、秋千

秋千也是当时民间十分普及的运动,宋词中就有许多描写女子荡秋千的情景,富有情趣,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描写女子荡秋千时的真实情景。

九、结束语

古人最是讲究养生之道,常将娱乐与运动结合,进而形成了种种高雅的文化运动,并将各种文化运动融入诗词之中,运动也成了一个人终身的一种文化素养。专门的体育文献为研究古代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宝贵资料,可惜至今大多已经失传。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诗词、歌赋、笔记、戏曲、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体育的记载与描写,是研究有关古代体育运动的绝好材料。

参考文献:

[1]司马贞.史记索引.中华书局,1997.

[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秋天的段落10篇

学习

趵突泉课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趵突泉课文10篇,内容包括趵突泉课文经典段落,趵突泉课文朗读。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

学习

电子英文10篇

阅读(30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英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书籍英语翻译,电子英文资料推荐。(3)需要时使用减词和增词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使用和表达方面有些不同,在翻译中,为更好地消除语言差异,翻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内涵的前提下,翻译出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学习

关于青春的句子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青春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关于青春的好句子10个字,从青春到中年的句子。3、青春在人生的风雨中,积淀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一路坎坷,高歌而行,用艰辛血泪滋养出辉煌的人生。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就像交响乐,奏响生命的

学习

我喜爱的书刊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我喜爱的书刊10篇,内容包括我最喜欢的书刊范文,我喜欢的书刊作文12篇。葛雯每当老师发给我《红蕾——故事宝库》这本书时,我总是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读为快。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精致的插***,这引起我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编

学习

父母对孩子的爱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父母对孩子的爱10篇,内容包括父母对小孩的爱的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经典例子。记得有一部日本电视剧,主角是一位高中女生,是个问题学生,她的父母是当地非常杰出的人物,但是经常不在家。父母表示关爱的方式就是每天买最昂贵的寿司

学习

表达爱意的句子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表达爱意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古人表达爱意的句子,用风表达爱意的句子。3、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4、虽然山川河流可以把人与人用距离分开,却无法将心与心相隔,无论你

学习

祝自己生日快乐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祝自己生日快乐10篇,内容包括祝自己生日快乐20个片段,祝自己生日快乐。昨天晚上的时候,也有让小臭给自己做一张生日贺卡。虽然小家伙依旧是不情不愿的,但最后也算是给我做了一张卡通的贺卡。虽然简单,但上面写着妈妈,我喜欢你。

学习

气势磅礴的诗句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气势磅礴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100个气势磅礴的诗句,形容龙气势磅礴的诗句。3、百丈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落到水潭中,水花四溅,真是气势磅礴。4、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5、***的诗词往往写得气势磅礴,表

学习

我的发现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发现10篇,内容包括我的发现20个字,我的发现50篇。奶奶做完清洁,坐在沙发上睡着了。这时我怕奶奶着凉了,便给奶奶盖上了被子。当我把奶奶的手放进被子里时,我发现奶奶的手好粗糙,再看看我们的家,被奶奶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发现了

学习

黄河诗句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黄河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写黄河的诗句,黄河诗句100首。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关于黄河的俗语举例:1、说尽

学习

赞美老师的优美语段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老师的优美语段10篇,内容包括赞美幼儿老师的优美句子,赞美学校及老师的优美句子。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4、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5、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6、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

学习

读书故事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的读书故事十篇,读书的小故事十个。我的故事有趣吧?想知道我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吗?当然是我的好朋友告诉我的。四年级:林子涵

学习

关于时间的句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时间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关于时间的句子唯美,描写时间流逝的句子。3、时间,以同样的速度在我们身边来回奔跑,给予了人们同样的时间去创造人生。不珍惜时间的人让时间白白流走最后一无事处,珍惜时间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4

学习

一个人的旅行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人的旅行10篇,内容包括一个人的旅行日记三十篇,一个人的旅行最好的收获。一个人去独自旅行。那时候,不用去考虑金钱,不用去考虑时间。就一个人,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那时候,家人不用担心,朋友不用挂记。因为一个人,想家人、朋

学习

北大荒的秋天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北大荒的秋天10篇,内容包括北大荒的秋天和家乡的秋天一样吗,北大荒的秋天这篇短文美在哪里。③小河清澈见低,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④原野

学习

关于秋天的散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秋天的散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秋天的散文朗诵,秋天的散文100篇。他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饱含着作家的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程式:其一,从理性回到感性,同时,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充分注重感性王国与理

学习

描写冬天的作文10篇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冬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冬天小溪的作文,描写冬天的山的作文。Walkingontheroad,andtheraindrop***thecrackonthecrack,soIrememberedthesummerwearingaraincoatumbrellascene.Sud

学习

描写秋雨的诗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雨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苏州秋雨景美的诗句,描写秋雨的诗句却没有秋雨二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译文:蒙蒙细雨洒落在长安的大街上,这轻柔细润如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提醒

学习

描写雪的诗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雪的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雪和梅的诗,描写雪的诗或词。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7、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8、才见岭头云似盖

学习

描写苏州的诗句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苏州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苏州的优美诗句,描写苏州最有名的诗句。诗文默写的题型没有太多变化,一般为根据诗词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近年来,默写的形式朝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因此

学习

秋天的散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散文10篇,内容包括秋天的优美散文随笔3篇,秋天的散文朗读。有人会说,秋天是一个适合写诗的季节。此时的心灵比以往更加容易沉静下来。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独创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诗意的世界,将内心最炙热

学习

秋天的声音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声音10篇,内容包括秋天的声音作文10篇,秋天的声音散文大全。听,麦田上,拖拉机的隆隆声,一捆捆麦子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希望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理想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农民们在田地说笑着。听,果园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