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苏州的诗句10篇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1

诗文默写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诗文的积累和迁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的。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课标》推荐的50篇(首)古诗文中的名句,以及除此之外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今诗文。

[备考指要]

诗文默写的题型没有太多变化,一般为根据诗词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写。近年来,默写的形式朝着“有理解、能运用、善归纳、融内外、多积累”的方向发展,因此,同学们复习时要紧扣课本,有目的地进行知识梳理。筛选出古诗文名句,加强理解,反复记忆。复习不但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容易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典例精析]

1 直接默写型

这类题型往往指定某篇诗词,或者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写出与之衔接的下句或上句。只要准确记忆,且书写完全正确,就可以得分。

2 理解默写型

例1 默写。

(1)(2008江苏无锡)《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2)(2007江苏镇江)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2007江苏镇江)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题型富有新意,但内容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难度。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3 迁移默写型

例2 (2008江苏泰州)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请写出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考题要求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善于将表现同类事物、情感的句子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记忆。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4 运用默写型

例3 (2008江苏无锡)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在鼠年的那场雪灾中,灾区许多领导身先士卒,不顾自己的安危,战斗在抗灾第一线,他们传承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例4 (2008江苏徐州)《出师表》中有这样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解析:这种题型含有很强的综合运用的意味。这类题目要答得贴切,首先要分析所要引述某一名言的语境,然后充分调动自己的记忆,就其内容或意境等进行相似性的联想,搜寻与语境义一致的诗文。

[实战演练]

1 (2008江苏无锡)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2 (2008江苏无锡)______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2

高中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两个比喻说明了学习能使人提高和发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阐明只要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有过失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用“,”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5.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说明为学之人无论条件多么好都不能急躁的句子是“,

”。

6.《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掠夺大量财物而又不知道珍惜,将珍宝视同废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掠夺财物一点都不放过,使用起来却肆意浪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警示人们不仅要哀叹前人失败的教训,更要以前人为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歌乐之声的凄冷、幽怨,表达诗人内心的感伤。

1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船只之多、人马之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感叹与茫茫宇宙相比,人是多么渺小。

15.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经?氓》中斥责男子违背誓言、始乱终弃,揭示多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18.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宁愿牺牲生命或流落他乡也不能容忍谄媚之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屈原在《离骚》中借穿戴的服饰来表现自己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句子是“,

”。

21.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也难以越过。

2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本写地势十分险峻,后来形容一个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23.杜甫在《登高》中用“,”两句描写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心情。

2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却表现得更加充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6.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写梦迷和冤禽,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李煜在《虞美人》中运用比喻句,形象表现自己的愁思如春水***般恣肆、奔放地倾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写人生恍如一梦,何不以酒祭月,脱却苦闷,获得精神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英雄人物跃马扬鞭、驰骋疆场、横扫千***的风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有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悲叹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为***》中教导人们对待“知”和“不知”要有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为***》中用“,”阐述学习和思考要有机结合的辩证关系。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阐释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说明常常招致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左传?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们违心地赞美自己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两句表达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奖罚要一视同仁的观点。

1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规劝圣上以史为鉴,说明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句子是“,

”。

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表明自己临危受命,深感任务艰巨而又光荣伟大。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醒圣上要征求、询问治国良计,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桃源的宁静、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两句,说明桃源人与世隔绝,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15.韩愈在《马说》中揭示虽有千里马之志的人却遭受侮辱埋没才能的悲惨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表明自己不在乎房子有多破,只要品德好,精神上感到满足就够了。

17.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隐居生活没有繁杂的世俗事务干扰、清净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小石潭溪身曲折蜿蜒、忽隐忽现的特点。

1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两句描写岸边和小洲上的花草,流露出喜悦之情。

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古仁人自比,抒发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表现了自己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精神。

2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作者情趣的“,”两句,常被后人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品质表现自己在官场上保持高洁的品格,绝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不追求物质享受,把读书学习当作最大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描写山水美景,表现大海的雄伟辽阔、气势磅礴。

27.陶渊明在《饮酒》中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诗人悠然闲适、超凡脱俗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两句,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30.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描写长江两岸地势的阔大,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

3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景抒发人在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思归、盼归的浓浓乡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两句,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3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向远方朋友遥致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主人公内心的苦闷抑郁以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用比兴手法,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

36.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积极用世,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高唱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最强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杜甫的《望岳》中写时已薄暮,诗人望岳不止,蕴藏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杜甫在《望岳》中表现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杜甫在《春望》中以物拟人,睹物伤情,表达亡国之悲、离别之苦,体现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杜甫在《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诗人搔首踌躇,表现国破家亡、离乱伤痛、年纪衰老的悲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眼前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景象美丽而广阔,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为“武判官归京”设置典型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写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和伤感,表现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4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充满了对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道理。

49.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面,表现其生活的艰难,流露出同情之心。

5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着意描绘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描写早春美景,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给人以清新之感。

5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威和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守城将士杀出城门、舍身奋战、死伤惨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含蓄地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希望朝廷选贤任能、平定四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对“商女”的愤慨,间接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醉生梦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一幅良宵美景***,想象与妻子团圆时的美好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59.李煜在《相见欢》中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将***彻夜未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晏殊在《浣溪沙》中用“,”两句,形象地慨叹岁月匆匆离去,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

6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告诫人们不能只为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6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随从武士个个猎装出发,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展现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以魏尚自喻,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以表达对亲人的祝福,展示自己旷达的处事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3

草木皆兵(苻坚)胯下之辱(韩信)背水一战(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望梅止渴(曹操)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洛阳纸贵(左思)闻鸡起舞(祖逖)

纸上谈兵(赵括)东窗事发(秦桧)鸿雁传书(苏武)

二、写出下列雅号所指的名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子美(杜甫)

香山居士(白居易)青莲居士(李白)易安居士(李清照)

三、先把诗句补充完成,然后之处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指的是谁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元二)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大)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

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四、写出下列诗句中的地名。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间的“河”和“岳”分别是指黄河河华山这两个地方

2.“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指的是今天的(开封)这个城市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古时的长安,现在的西安)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南京)

五、文学知识。

1.文学,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是韩愈(之首,唐),柳宗元(唐)

2.“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获得“四大文化名人”的中国人是屈原

4.王安石的“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实际上是一种酒

5.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年”,传说中是一种怪兽

6.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的是谁?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燕昭王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边塞冬天的景象

8.“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一水”指的是(长江)京口指的是镇江钟山指的是南京

9.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97米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指的是杨玉环(杨贵妃)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是(关羽)

1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名着《红楼梦》中的开篇之诗。

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名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15.“近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的谜底是山水画

1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的是风这种自然现象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18.“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描绘的都是汉朝大将***李广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人所说的“桃符”就是春联

20.古代文学,被称为“大李杜”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的是李商隐杜牧

21.我国历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事巨着是《孙子兵法》

22.古人说“闻”就是听的意思,如:但闻人语响忽闻岸上踏歌声闻鸡起舞

23.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24.我国古代诗人中,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近万首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色

26.她,波兰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擂和钋,她是居里夫人

27.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是瞒天过海

28.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的是琵琶这种乐器

29.成语双管齐下中的管最初是指毛笔

30.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中的台城指的是今天的南京

3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之的是蓝草(植物)

32.出水芙蓉中的芙蓉原指荷花

33.写出下列词语的代指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4

(一)梅雨特征描述的细致化

到了宋代,由于南宋时期文化***治中心发生了南移,江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梅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记载。陆佃在《埤雅》中对于梅雨的地理范围、特征、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罗愿在《尔雅翼》中对梅雨的记载说其“连日不绝,衣物皆裛”,又说明了梅雨持续时间长、容易使衣物发霉的特征。地理环境能够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梅雨细密绵长的特征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敏感和消沉的情绪,而且梅雨天气一般伴随着高温、无风,会使人感觉到湿热、沉闷和压抑。文学作品中也对此有着很多的描写,如陆游在《枕上》中写道:“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锵然。”写出了长时间的梅雨天气下空气湿度较大、万物容易发霉的特征。

(二)梅雨内涵情感的丰富

潮湿闷热的空气容易使人心情压抑、愁苦,而且淅沥绵长的雨丝往往会触动文人的愁情。比如王之道在《相山集》中写道,“昏沉浑似醉,憔悴不禁愁”,其中饱含了浓浓的愁思,还有刘敞和袁燮的两首《梅雨》诗,都写出了梅雨所蕴涵的这一感情特点。虽然梅雨的持续时间长,然而梅雨中农人们却可以借此时间暂将农事放下,享受一下难得的闲适和逍遥。宋代的文学作品里面有着很多这一类生活的描写,比如袁燮笔下有“小小闷人人莫厌,解教禾稼勃然兴”的诗句,表达了梅雨带给人们的悠闲惬意的感受。宋代文人经常赋予梅雨以“轻”“细”的特点,用“溟濛”“处处”等词语来描写如烟如幕的梅雨景色,如李纲《梅雨》诗中写道:“小麦青青梅正黄,连山雾雨湿溪乡。轻丝袅袅摇空界,重滴涓涓响暮廊。”着重描写梅雨的缥缈、细密、轻柔的特征。还有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把梅雨时节描写得清新自然,富有自然和生活情趣。梅雨有着如烟如雾、丝丝缕缕的自然状态,与爱情的缠绵悱恻极为相似,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梅雨来比喻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思。如晏殊的《鹧鸪天》、程垓的《忆秦娥》、向子諲《鹧鸪天》等诗词,都抓住梅雨的缠绵、轻柔、无绪的特征,梅雨的这些特征像极了男女的离愁别恨,因此能够恰当地把男女感情表现出来。

(三)梅雨意象和江南地域特征的联系

由于江南地区在宋代成为文人墨客聚集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而且描写梅雨的作品也大大增加,梅雨的意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文学意蕴和艺术美感的得到了突出,这也就使得梅雨的意象和江南的地域特征有了紧密的联系。梅雨落在江南的暮春时节,其自然有序的情境很容易引发文人的春愁和感叹。梅雨意象的文学和情感内涵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丰富,而且自宋代以后,梅雨和江南文学象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如“烟雨江南”这一种意象的固定表达。

二、梅雨意象经典表述的形成

(一)“烟雨江南”经典表述的形成

自宋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梅雨似乎已成为江南的标志。在王琪《望江南》中有着“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的诗句,描述了江南的一川无边烟雨中,碧瓦、杨柳、红墙相互掩映、若隐若现的场景,这是江南梅雨时节的典型写照。元代《平江记事》中细致地描写了梅雨对吴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这说明在元代,梅雨已经成为江南地区民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地理意义上看,说起“梅雨”,即令人首先想到江南。从美学上来看,梅雨意象的江南地域性在地域、心理和文化优势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强化,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上,“烟雨江南”即指的是梅雨季节的江南景色,如古诗中常用的“江南风物”“江南烟雨梅子肥”等词句就说明了这一点。从实际生活来看,梅雨和江南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茶叶出产自江南,而采茶的习俗和梅雨有着重要的关系,清代《续茶经》中关于梅茶的记载说明了这一点。古代作品中对于梅雨的描写大多和江南有关,比如“迷蒙”“烟雨”“溟濛”等词语,而这些词语正是如烟似雾的梅雨的真实写照,这在雨的意象中是独特和别有韵味的。

(二)苏州的“烟雨江南”意象

明清以来,浙江、江苏等地由于其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不仅成为地理意义上的江南,也逐渐成为人们心理认知中的江南,因此苏州也就逐渐成了烟雨江南意象的代表地。苏州地处江南,由于其地势较低,在梅雨的时节,池塘青草、树木、山峦、黛瓦粉墙在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韵味。以清代王士祯的“诗地相肖”的文学理论来看,梅雨和苏州正是绝妙的搭配,宋代王仲甫也有“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的诗句。

(三)明清时期“烟雨江南”表述的固化

在明清时期,“梅雨”和“江南”的经典意象表述组合已经逐渐固化,梅雨有着迷蒙如雾的状貌特征,迷蒙的江南正是对梅雨意象之美的最好体现者。在明清时期,描写江南的诗句中无不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明代高启的《梅雨》诗中有“江南烟雨苦冥蒙,梅实黄时正满空”一句,写出了梅雨江南迷蒙满空、婉约缠绵之美。而“烟雨江南”这种极富诗意和离愁别绪意味的表述方式又成为明清文人常用来抒怀的意象,无论是诗句还是书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明代《清河书画舫》《续书画题跋记》,清代《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画典籍中,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意象。

三、结语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5

瓷罐呈椭圆形,俗称冬瓜罐。高27厘米,口径8.9厘米,盖已缺失。罐正面勾绘出一幅大户人家的庭院小景:几块嶙峋的太湖石堆砌成一座淡青色的假山,假山旁植有数株红槿与绿柳,清风袭来,红槿送香绿柳轻舞。在红槿与绿柳的簇拥下,露出朱梁青瓦的一座小亭。小亭下是一片莲塘,只见近处或卷或舒的荷叶在水面连成一抹凝碧,而那几朵或含苞带怯或怒放迎人的芙蓉则像是镶嵌在绿玉上的红宝石一般夺目。远处一对鸳鸯正自在地游动,天空中燕子盘旋依回。就在这一派闲适的气氛中,画师描绘了亭子中的两位小姐与一位丫鬟。一位小姐头梳高髻,身着蓝衫橙裙,靠着亭子的立柱,手中持一根鱼竿探向莲塘,只见她屏息凝神一动不动地正在等待鱼儿上钩。另一位小姐则头梳双髻身着红衫,斜斜地倚靠在亭边的栏杆上,手持一根鱼竿垂向水面,看她意态悠闲的样子似乎已经成竹在胸了。站在最后的是一位头梳双髻身着绿衫紫裙的丫鬟,只见她手持一柄团扇正专注地观望着两位小姐,也许是在猜想谁能先钓上鱼来(***1)。

瓷罐背面有题诗两句:“苏小楼头杨柳风,莲塘初动语芳丛。”并有款曰:“画于珠山之西轩,周***真写”(***2)。这两句诗乃是化用清乾隆时期江苏常州进士吴泰来的诗句而来,最早收录于当时杭州著名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一书中,原诗本是“苏小楼头杨柳风,小姑斗草语芳丛”。这头一句诗中的“苏小”既是南齐时的钱塘名妓“苏小小”,或因时人俱传苏小小才气不凡且又对爱情忠贞,因此,到唐代时她就已经成为了诗人词客笔下反复吟咏的绝代佳人。白居易《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一诗中云:“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一支生花妙笔、寥寥三五句间,白乐天就把苏小小活脱脱地塑造成了一个清纯烂漫折柳条为镯、卷柳叶为笛的可爱少女。自此,杨柳便成了苏小小的代名词,而“苏小楼”这本是只属于苏小小的私闺也渐渐地就成了妙龄女子闺阁的同名。至于这后一句诗中的“斗草”,本是古时颇为流行的一种游戏,清代失传,据现有文献所知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初时只是端午时为了让人们学习与识别药草而发明的,后来扩展到整个春日都可进行的一种游戏。斗法有“武斗”与“文斗”两种。所谓“武斗”是比试草茎的韧性,方法是将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这种游戏是顽皮孩童们的最爱,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五)》中的“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一句,就描写了孩童们因为玩斗草游戏而毁了庭院的花草的故事。而所谓“文斗”则是要考较学识是否博杂、生活经验是否丰富了,其内容主要是对花草名。因为这一游戏不涉及激烈的身体运动,因此最适宜女子参加。历来诗文绘画中对女子“斗草”多有描绘,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宝玉生辰那天,香菱与官等四五个小丫鬟斗草的一段描写,“观音柳”对“罗汉松”、“君子竹”对“美人蕉”等等花样繁多很是有趣。在这件瓷器上,画工巧用吴泰来的诗句加以改化,不言“斗草”之戏,而是用“莲塘动”代指“垂钓”,很好地用诗词对应了画面中大家闺秀亭中垂钓、闲情雅致、笑语频闻的生活场景。

这件瓷罐是民国时期典型的嫁妆瓷,当时大凡像样一些的人家在嫁女时都愿意定做数对各种瓷瓶,瓶上或画些读书下棋、垂钓葬花之类的雅致故事,或描些麻姑献寿、福禄寿喜之类的吉祥***案,其寓意无非是平安富贵这些千古不变的心愿。此罐的画者周***真是活跃于清末民国时期江西景德镇的一位制瓷匠人,从现在所能见到的存世品看主要制作粉彩瓷器。虽然笔法粗疏并无高妙之处,但这件瓷罐所涉及到的仕女垂钓的题材却还是值得一说的。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6

杨守敬(1839~1915年),字鹏云,号惺吾,晚年别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清末民初杰出的书法家、金石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目录版本学家、藏书家。他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著。他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年任驻日钦使随员期间,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日本书道名家,在当时的日本书坛刮起了一股“崇杨风”,被誉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其影响至今犹存。

杨守敬行书东坡诗立轴为国家三级文物。纸本,纵146厘米,横40厘米。作于民国2年(1913年),时年作者75岁。行书内容为苏轼《赠刘景文》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此诗是苏轼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并赠给好友刘季孙(字景文)。刘季孙是北宋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博学能诗,曾任两浙兵马都监。他是苏轼的挚友,二人交往甚密。苏轼曾上奏《乞擢用刘季孙状》举荐他。

《赠刘景文》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冬的萧瑟景象,后两句描写初冬橙黄橘绿的美好景色,揭示赠诗的目的。当苏轼作此诗时,刘季孙58岁,已临暮年。刘季孙一生失意,不免有些意志消沉。苏轼赠刘景文诗,用来勉励好友,希望他乐观旷达、有所作为。全诗表面上是在描写初冬的景色,实则托物言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论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该书法立轴题款“东坡句,杨守敬”。共钤有3枚印鉴,款识下钤有一枚白文印“杨守敬印”和一枚朱文印“时年七十有五”,启首钤有一枚朱文印“三叶遘武七秩离兵”。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7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下面谈一下个人肤浅的认识。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欣赏作品的语言美,让文学作品绽放自己的语言魅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在吟诵中欣赏语言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作负担。一遍比一遍读起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例如读《有的人》,全文写了两类人,一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一类是与人民为敌的人。读反映第二类人的内容时,朗读节奏明快,以示鄙视、憎恶之情。读反映第一类人的内容时,就应该节奏缓慢、深沉,要读出“深情”的感受,以示崇敬、赞扬之情。老师要引领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角色,感受到作者的对鲁迅怀念的真挚情感,使自己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赏析中感受语言美

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从而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其中描绘紫藤萝的句子写得非常优美。“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个句子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在学习本课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划出具体描绘紫藤萝的句子,让他们自己品味这些句子好在什么地方,然后请同学们交流发言,共同体会语言的妙处。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热烈。一同学说:“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另一位同学说:“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化嗅觉为视觉,把无形的香味化成了有形的颜色,具体表现了花香带给作者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受。还有同学说:“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很喜欢这个句子,它用“帆”“舱”描绘花朵的外形,用“忍俊不禁”模拟花朵的情态,生动而形象的传达出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三、在比较中体会语言美

以描写雪景的文章为例。《沁园春・雪》中是这样描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始终从大处描绘,写出了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反复体会壮丽雪景的句子和伟大抱负的句子,让他们对一代伟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诗歌,它是这样描写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首诗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会发现:同样的景物,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了这一点,同学们再学习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就理解得比较透彻了。

四、在音乐中感悟语言美

音乐是语言美育的桥梁之一。音乐的韵律节奏给人带来的是非同一般的心灵感受,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课文充满激情、意蕴深刻、声情并茂的美。

如课文《听潮》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的录音,初步领略大海的独特。然后,在讲析课文时,穿插播放刚柔相济的乐曲,让学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意境:大海壮阔的美和大海宁静的美。

再如学习张洁的《挖荠菜》时,我抓住了三个重要的自然段(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春天到田野里挖荠菜,***后带着孩子到田野里挖荠菜),然后请班上的小画家根据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画了三幅画,在课上边出示***画边讲解课文的内容。在讲述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内容时,我挑选了《二泉映月》中的一段音乐,接着请班中朗诵最好的姚健同学朗诵,在他富有感情的配乐朗诵中,同学们理解了文中的“我”当时的心情:恐惧,孤独……

在讲述我春天到田野挖荠菜的内容时,我又挑选了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让同学们在轻快的音乐中理解了我在挣脱肉体饥饿的同时获得心灵自由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在学习《热爱生命》时,我挑选了贝多芬的《命运》中的一段音乐,那强烈的节奏感立即把同学们吸引住了,他们一边轻声朗读着课文,一边欣赏着振奋人心的音乐,感染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再如朱自清的《春》,文中对“鸟儿的鸣叫、流水的声响、牧童的短笛声”进行细致的描写,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欢快、动听的春之交响曲,在读者耳边久久回荡,这种韵律感赋予散文以音乐美。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听到美妙的春之声。

五、在***画中领略语言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中诗画结合,能揭示诗歌语言艺术耐人寻味的境界。

例如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我挑选了几幅有关苏州园林的挂***,先让同学们熟悉画面上的内容,让他们对照画面说出***画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熟读课文,通过作者的描述性的语言来理解***画上的内容,明白苏州园林的***画美的特征,加深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在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我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苏州园林的风光片,学生看后连连夸赞美,恨不得马上亲自去一趟,一饱眼福。

再如朱自清的《春》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又借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描绘成了一幅春天的清丽明朗的水彩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朗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面,这样的文章,学生怎么会不爱读呢?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刻画了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的形象。学习本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买橘子时的那一段,找出准确的动词,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你读了这一段的感受,在自己的眼前出现父亲买橘的感人画面。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抒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角度,使学生切实领悟到“父爱”的力量,让学生明白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从而使自己在写类似文章,抒类似情感时可以借鉴此类写法――细节的感人力量。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8

摘要本文对盛唐时期的江西籍诗人綦毋潜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细致描述,认为綦毋潜的诗歌善于题咏寺庙道观,在山林景致之中传递隐逸情趣;赠答诗作中亦常借山水景物抒发隐士情怀。整体诗风清幽峻秀,与王维诗风相类。

关键词:綦毋潜 隐逸情趣 清幽峻秀

中***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文学版***上,江西曾在两宋时期占据了重要位置,诗词文大家辈出。清李《南园答问》就说:“盖西江文事,若晋之霸业,世执牛耳。”而这种文学冠带江南的盛况景象早在初盛唐时期就已经开始酝酿,当时的诗人虽少,却与中原文化、主流文学呈现出交汇融合之态。綦毋潜就是其中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字孝通,行三。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盛唐时期。虔州(今江西赣州南康)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云:

“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及第,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终著作郎。”

《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五录其诗二十六首。

一 隐逸情趣的诗歌内容

綦毋潜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本人的生活和性情。他徘徊于仕隐之间,既奔波于科场仕途、广泛交游以求进取功名,又出入于佛院道观以追求精神信仰和生活情趣。故友人的身世与遭遇以及幽寂之景成为其诗的主要内容。其寺观诗和赠答诗各有特色,却都不同程度地表达出隐逸情怀。

綦毋潜诗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些题咏寺庙道观的诗,共十二首。这些诗中所题的寺观很多都在江南一带的山林之中,如,鹤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县黄鹤山下,招隐寺在今江苏丹徒县招隐山,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龙兴寺在今江苏苏州市,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的栖霞山上,天竺寺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的天竺山上,都是寻找幽寂之景的最好去处。诗歌中描绘了寺庙风光,在寻找诗歌题材的新质方面,綦毋潜算是比较早的一位诗人。其诗不仅描写寺庙独特的景观,而且常常表现出对宗教的兴趣。如《题栖霞寺》一诗,在描写寺庙景物的同时,还写到对佛教圣地的敬畏和向往,表达对佛理的参悟:

“南山势合,灵境依此住。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首二句总写栖霞寺位置,中间八句具体描写庙宇依山而建的宏伟气势和神灵护佑的庄重森严。“天花”即天女所散之花,据《维摩经・观众生品》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用散花来试验菩萨和闻声弟子的道行。天花散到诸位菩萨身上,即皆坠落,散到闻声弟子便著身不坠。天女说:“俗习未尽,花著身耳。”“水月”为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都无实体,这里比喻一切虚幻的景象。“天花”二句描写诗人对佛理的参悟所达到的境界。末两句写身处此间的感受,表达出愿皈依佛门的想法。而綦毋潜对道教也比较感兴趣,《茅山洞口》所写的“华阳洞” 在今江苏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诗中写到: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前六句写探寻华阳洞的曲折。华阳洞遥遥地就能看见,仿佛就在云端,可是曲曲折折一直寻找至月光倾泻之时。诗人不禁感叹“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要修道成仙不容易呀。

綦毋潜的寺观诗既有山林景物的描绘,也有浓厚的寺庙道观气息,与一般的山水作品还是有些不同;虽然也涉及到禅理佛学和佛教术语,但又不属于传扬佛理的宗教诗。它们是文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摩山水之间的寺庙道观的精神产物。綦毋潜的经历就很典型地反映了寺观诗的一定的特点:一方面,他汲汲于功名,曾落第又再考取过,因失意又辞官隐逸,后又由好友的推荐而去拜谒权贵;另一方面,他出入于山林之中,与僧人道士交往,在诗中谈佛论道,在泛游山水之间,流连隐逸情趣。

綦毋潜交游甚广,王维、储光羲、李颀、高适皆其好友。联系友人诗中反映他的落第失意、弃官归隐、宴饮会友和拜谒求官等活动,其交友显得比较现实,有汲汲于功名、功利的一面。现存十一首赠答诗,或写友人的官场遭遇和性格,或写对友人的同情、勉励和欣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文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而最有特色的是在赠答诗中用写景表达隐士情怀。《送储十二还庄城》中的储十二即储光羲,开元十四年与綦毋潜同榜进士,以田园诗见称。诗作描绘了储光羲居所周围的寂静环境:

“西坂何缭绕,青林问子家。天寒噪野雀,日晚度城鸦。寂历道傍树,原上霞。兹情不可说,长恨隐沦赊。”

前六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储光羲所居环境的清静安详,末二句慨叹隐居者渐少,表达了对友人超然于尘世的推崇和欣赏。知音之感在欣赏友人的居所之清幽中表现出来。《题沈东美员外山池》则是这样写友人的: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沈东美是沈期之子,唐肃宗时任司勋员外郎。诗中赞叹沈氏的山池如仙境一般,更赞美山池主人随缘自适的隐居生活。三四句借“鱼乐”、“船行”表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情趣,五六句运用 “秦人”和巢由的典故,表达上显得文雅典重,是典型的文人间的酬唱应和之作。这两首诗歌一重在描写景物,一重在抒发友人逸情,但都落实在“隐”字上。王维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有“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之句,称綦毋潜为“东山客”,典出谢安,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后因以东山指隐居。李颀诗《题綦毋潜校书郎别业》称綦毋潜“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都是将綦毋潜描绘成隐者形象。

二 清幽峻健的艺术风格

殷《河岳英灵集》评曰:

“潜诗屹峭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历代未有。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

“方外”即“世外”,谓超然于世俗礼教之外,后因称僧道为方外。《唐诗纪事》卷二“綦毋潜”条引殷语:

“拾遗诗举体清秀,萧萧跨俗,桑门之说,于已独能。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钟声和白云’,历代少有。借使若人加气质,减雕饰,则高视三百年之外也。”

文字虽颇有不同,但对綦毋潜的总体创作特点的把握还是比较一致:内容上善于描写清静冷落的佛门寺院、山林景致,诗风上清幽峻健、清秀脱俗。

《春泛若耶溪》是綦氏代表作,最见出其艺术特色和艺术功力: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漫漫,愿为持竿叟。”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诗篇在游赏景物,即所谓“动观”中引出人生思考,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真意。乘着晚风泛舟若耶溪,一路上,转西壑而望南斗,薄雾渐起,月亮在林间渐低渐远,幽美的景致随着行舟不断变化,就像世事茫茫,徒劳伤神,只有随遇而安,人才会恬淡优雅起来。“生事”两句,因泛溪而生幽隐之心,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闲的隐逸山林的生活。夜景幽深而不荒寂,静中含动,迷蒙飘渺,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满足感,使全诗情致幽淡,意境幽远。此诗写景手法类同于谢灵运移步换景式的写法,呈现出多角度的立体感。而《题灵隐寺山顶禅院》在写景中充满了佛门气息: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二句写禅院座落在山顶,它远离尘世,宛如仙界般清静。三四句对仗工整,具体写禅院的高远清静:寺塔高耸入云,从低处看,仿佛是塔影映挂在清朗的天空,钟声悠扬持久,仿佛与悠悠的白云共奏乐章,写景入幽出朗,充分体现出綦毋潜诗融合深幽与峻健的特点。五六句进一步从近处描写禅院环境的幽静和静修焚香的虔诚。末两句写修行得道的境界,希望能留住西方达摩祖师自天竺而来的大驾,达到轮回中人道和天道的永远光明。整首诗选取的景物很有寺庙特色,塔、钟声、观室、焚香配以影、清汉、白云、空静等字眼,意境清幽宁静。而《宿龙兴寺》则在描写寺庙独特的景观物件时,还更多地写到诗人自己对佛理的参悟: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首二句点题点得巧致,不说留宿,反说因流连此地而“忘归”,忘归的原因是“松青古殿扉”,是此地环境的清雅和佛门的清静。三四句暗用典故,又似描写寺中夜景,真是入化无痕。后四句在不懂佛教之人看来是很美的写景之句,但“青莲”、“天花”等皆为佛教语,尤其未二句,美轮美奂的花鸟飞舞的景致暗含佛理,令人仿佛坠入佛教圣界。全诗内容没什么独特处,但能很好地将写景、用事、佛理三者融汇一体,这便与众不同,清秀而脱俗了。李颀诗《送綦毋三谒房给事》中描绘綦毋潜的形象是“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余”,一派虔诚与超脱,倒可以为本诗作注脚。清代杨希闵在《乡诗摭谈》中评论綦毋潜:“清回拔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对其创作风格作了准确的归属。

綦毋潜与王维诗风接近,但也有所不同。王维能在松林清泉、独坐鸣琴之中体味佛理,诗中的禅味很浓,体现着纯正的中国文人的审美情味和深厚的禅学功底。王维喜欢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禅境常通过诗境来表现。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尽处,自然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可谓思与境谐,神会于物。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正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极富诗意地传达出来。而綦毋潜则超越不够,他要附着在寺庙风光的描绘上来参悟佛理,显得有些“粘”。其诗常按照先写寺庙景观再抒情的顺序来写,与谢灵运的写景手法更接近,景与情的完全融合稍有欠缺。这可能与綦毋潜思想上更现实些有关,綦氏更像一位在盛世中积极进取的士人,一方面现实地追求功名仕进,另一方面采取事佛道的精神志趣和生活方式,故其创作上虽然接近王维,却没有王维做得好。

另外,王维的诗语言浑然天成,而綦毋潜很讲究诗句的对称美,即使在古体诗中也大量运用对仗,字词和句法结构经过精心选择。如《题鹤林寺》题写鹤林寺周围的庄严环境。诗共有十二句,只有最后两句没有对仗,而前十句全部两两相对,形成五对对仗工整的上下联。如下所示: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如果再细加分辨,这五联诗的句法结构各不相同,韵律节奏也不相同。如,一二句和七八句由双音节名词加动词加双音节名词构成句子,节奏为二、一、二节拍;三四句由单音节名词加动词加双音节名词加形容词构成句子,节奏为一、一、二、一节拍,诗意更复杂,结构变化为双层结构;五六句由叠音词加双音节名词加动词构成句子,节奏为二、二、一节拍;九十句由副词加动词加双音节名词加动词构成句子,节奏为一、一、二、一节拍。同样的对偶和句法变化在《题栖霞寺》等诗中也能找到。

诗作内容上的多“方外”、“桑门”决定了綦毋潜诗的总体风格。其诗意象多为溪水山林、烟霞岩壑、寺庙殿塔,常用花、春、空、幽等字眼,意象选取见其清秀俊雅的审美倾向。故诗虽多写寺院禅房,却又实在有着人间烟火、盛唐气息,试看“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一川花送客,三月柳宜春”、“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不是昏暗寂寞的僧侣生活,分明是灿烂无比的春天之景,与那盛唐的青春气息遥相呼应。

参考文献:

[1] 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 唐林宝:《元和姓纂》,中华书局,1997年版。

[3]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华书局,1965年版。

[4]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9

一.读题目,明诗型

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什么样的着装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职业,什么样的题目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诗歌,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所不同。

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等,属于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往往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等思想感情;《凉州词》《从***行》等,属于边塞***旅诗,这类诗往往表现戍边的艰辛、对战争的厌恶、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蜀相》等,属于怀古咏史诗,这类诗往往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统治者的讽谏;《雨霖铃》《赠汪伦》等属于赠友送别诗,这类诗表达亲人分别的依依不舍,好友分别的情深意重、互相勉励。

二.看注解,晓背景

注解一般是对作者的生平、当时的创作背景和诗文中的一些语词作解释说明。看注解,一方面了解作者的生平、风格流派,如李白四处漫游,诗风豪放飘逸;杜甫关心民生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苏轼志向高远,诗风旷达豪迈;柳永沉迷歌舞,诗风柔美婉丽等。看注解,另一方面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具体背景,如宋之问的《渡汉江》注解(1):“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此诗。”这个注解让读者猜测到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的痛苦心情。

当然,看注解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来整体把握,不能看到“被贬”的字眼,就断定作者的心情是痛苦悲伤的。如苏轼《东坡》的注解(1):“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此时,苏轼虽是被贬之人,但他笔下的情绪却是乐观开朗的:“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个“清”字写出了景物的清新宜人,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清净无杂;一个“莫嫌”,一个“自爱”更道出了诗人的坦荡乐观。

三.赏诗句,知意情

赏诗句,就是将诗句还原成情景画面,找出诗中的意象、表达作者或作品主人公情感的词句。意象是诗歌中富有某种稳定的、特别的含义的具体形象,如凌冬傲雪不屈不挠的梅花,临霜不凋高洁脱俗的,离情别恨的杨柳,寂寞惆怅的梧桐,夫妻情深的鸳鸯,哀怨凄恻的杜鹃,自由舒适的小鱼,正直有节的竹子,愁肠压抑的浓云,思乡思亲的月亮,怀乡思人的关山,羁旅愁绪的夕阳等等,这些意象为我们鉴赏诗歌的思想和感情打开了门径。

例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这首诗中描写的意象有黄鸟、辛夷花、杏花和幽竹,其中主要意象是幽竹,通过运用正面描写(“不改清阴”)、侧面衬托(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飘落)和拟人手法(“待我归”)赞美了幽竹春去不残、不随流俗的高尚节操。

四.析题干,答规范

分析题干是准确答题的关键。诗歌鉴赏的题干,总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内容型。它包括主要形象、意境(画面)特征和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首先描绘诗句所再现的画面,然后用至少两个形容词概括画面的特点,最后表达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二是技巧型。它包括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两个方面。

在语言风格方面,作答“局部的炼字”时,首先阐述字的含义,然后描述相关诗句的内容,最后表达作者的感情;作答“整体的风格”时,首先阐述此诗的语言风格,然后具体赏析诗句,最后上升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写苏州的诗句篇10

2.教学思路: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往往会通过对比阅读来体会诗词的不同风格和主旨,其实归纳总结同一类型诗词的共同风格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设计唐宋诗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时,我把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放到一起进行归类阅读,并以此总结出咏物类诗词的鉴赏方法、步骤,而不是单纯的停留在这两首词的把握鉴赏上。

3.教学目标:

3.1 通过对同一类型诗词的解读,学会总结归纳特点方法。

3.2 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3 体会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志向。

4.教学重点:解读诗词内涵。

5.教学难点:方法归纳。

6.教学准备:整理苏轼、陆游资料,搜集咏物诗词,设置练习题,制作相关课件。

7.教学过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1 自由诵读这两首词,根据内容替苏轼的词另换题目。在换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联系陆游《卜算子•咏梅》,由此推知苏轼词的内容围“何物”而展开,明确了对象即可换为“咏鸿”,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归纳两首词同为咏物类词作。

7.2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a.苏轼这首词作于公元元丰五年十二月。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所作.先是熙宁中,苏轼与王安石***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新法多扰民,心中不满发于诗中,因此激怒新***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后来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b.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以恢复中原统一为己任,百屈而不挠其志。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南宋朝廷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主战派和投降派交锋不断。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次词。

7.3 顺势利导,介绍咏物词特点。咏物词非专只描写物态,妙处在于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清•深祥龙《论词随笔》),请同学们根据咏物诗词这一特点结合《咏梅》完成以下题目:

a.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b.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形体消失香味如故。

c.作者处境:主战派,屡屡受挫。

d.所言之情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洁品质。

e.手法分析: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环境烘托。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咏物词不仅是咏物,更重要的是咏怀或咏志。

7.4 自由连接,举一反三。咏物明志的传统源远流长,以最初屈原的香草美人到很多诗人喜爱的梅兰竹菊,到可以入诗的各类事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你能想象到哪些咏物类诗句、词句?从这些诗中你得到咏物诗词有哪些共性?

咏物诗欣赏: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孤兰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咏竹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特点归纳:

a.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b.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c.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d.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7.5 方法、步骤初探。

a.“读清”全诗。

b.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c.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d.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7.6 巩固理解,学以致用。

8.反思。诗词鉴赏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比较、归类鉴赏,还有抓住“景语皆情语”的方法,抓“诗眼、词眼勾联全诗”的方法,有“身世遭遇寄予诗词”法,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当然方法、学法、教法是不定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就本节课而言,学生对于托物言志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于方法有些局限教条,需要结合作者具体分析把握。

板书

咏物词特点:形似――神似

托物言志 环境烘托

方法:读清―

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苏州的诗句10篇

学习

关于龙的诗句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龙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龙的诗句有哪些,关于龙的诗句和名句。KeyWords:poetryintheTangDynasty;WangChangling;theTownofLong;Lulong1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学习

导游欢送词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导游欢送词10篇,内容包括导游欢送词,导游欢送词英语。导游其实就象演员一样,演员在台上演出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掌声,而我们导游也是希望得到各位嘉宾的认可,非常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出去旅游,我也有信心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学习

写荷花的诗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写荷花的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荷花的诗句,写荷花的诗完整的。2、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3、菊老荷枯:菊花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

学习

5的乘法口诀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5的乘法口诀10篇,内容包括5的乘法口诀特色作业,5的乘法口诀学习。二、新授课1.出示PPT2.一共有多好个福娃学生回答:五五二十五五个五个的数3.填在课本上的格子。4.师板书,用点子***表示1个5,那一个5的乘法算式吗?大家来编一编,孩

学习

新的起点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新的起点10篇,内容包括新的起点第一篇,新的起点美文。如果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风平浪静。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挫折,他会伴你一生。如果你奋斗,他就会是垫脚石,祝你登峰造极;如果你堕落,他则会使拦路石,让你止

学习

我的阅读故事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阅读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的阅读故事及感悟,中国历史故事阅读。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上幼儿园中班起,我就喜欢书中的故事,可惜,不认识字,只能看看***,再后来,我就死缠硬磨妈妈,要妈妈给我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

学习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学会感动,时刻感动,体验生活,珍惜生活。——题记进取的勇气往往来源于平凡的感动。——题记总是习惯被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动,今天突然发觉身边的

学习

读书之乐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之乐10篇,内容包括读书之乐美文大全,读书之乐的读书心得。每当我沉醉于一本书时,我常常为书中各种人物或喜或怒,如痴如狂;为书中那些人物的命运魂牵梦绕,柔肠百结。我像一条快乐的鱼儿在书海中畅游,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琼浆

学习

家长评价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评价10篇,内容包括家长评价100个字,家长评价大全。1.在德育方面,我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学习***治课,我懂得了真善美,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有时,我还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

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800字左右。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值得中国式的教育彻底反思一回的,是不是应当因材施教而不追求完美?人生来就会有瑕疵,但每个人都有他

学习

就像造句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就像造句10篇,内容包括像造句一年级,就像造句10个字。3、我得到了机会上学,就像黑夜中得到了一盏灯。4、母亲就像明亮的太阳,让我看到了光明。5、三月的春风就像母亲的手一样轻拂我的脸颊。老师的话就像细雨一样滋润我的心田

学习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钢铁是怎样练成的10篇,内容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十篇阅读笔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刻的故事。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还需要一种等待,一种忍耐。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没有坚持再坚持的耐性,谁能担保自己能成才?哲学家曾经说过

学习

小学运动会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运动会作文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作文200字,小学运动会作文汇编15篇。运动会第二天上午,有我的强项,跳高比赛。在去年运动会中,我跳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这次,我有点紧张,听说有几个班来了几位新同学,他们跳高都很厉害。紧

学习

形容工作态度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工作态度10篇,内容包括形容工作态度的句子,形容工作态度积极的成语。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绩,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5、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6、搞科学工作需要人

学习

关于龙的诗句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龙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龙的诗句有哪些,关于龙的诗句和名句。KeyWords:poetryintheTangDynasty;WangChangling;theTownofLong;Lulong1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学习

有关冬天的诗句10篇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冬天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冬天诗句唯美的句子,冬天花开的唯美诗句。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7、

学习

思念爱人的诗句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爱人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古人思念爱人的诗句,月亮思念爱人的诗句。PeterStockwell(2002)认为“认知诗学”是“关于文学的阅读”,就是将“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运用于文学文本分析”,是“对文学的一种思考方式”。蓝纯运用***

学习

豪情壮志的诗句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豪情壮志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有豪情壮志的诗句100句,创业豪情壮志诗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歌拔萃中的一首词,豪壮与悲愤的情感溢满词章。虽然与现在时代相距较远,但细细研磨后,那

学习

思念家乡的诗句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思念家乡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游子思念家乡的诗句,思念家乡的诗句古诗。2、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3、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

学习

描写植物的作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植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植物作文三年级,描写植物的作文评语。梅花不是娇贵的花,天气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

学习

展望未来的诗句10篇

阅读(328)

本文为您介绍展望未来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展望未来的诗句古诗,展望未来的诗句有什么。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异日***将好景,归去凤池夸。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7、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

学习

优美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优美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赏雨的诗句优美,优美的诗句文案。3、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5、人生自是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