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来历10篇

对联的来历篇1

2、据《淮南子》说,所谓桃符,又称“桃梗”,是两块“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悬挂在正门左右门扇上用来驱鬼镇邪的桃木板,上面分别画着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shū)”和“郁垒(lǜ)”的神像,或者写着他们的名字——左神荼、右郁垒。

3、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我国中原地区民间过春节就有家家户户悬挂桃符的习俗。

4、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

5、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山名为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树枝盘旋曲伸有3000 里。在桃树树枝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地方桃枝稀疏,形成了一个门,叫做“ 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从这里进进出出。

对联的来历篇2

关键词:档案 历史联系形态

1 历史联系

1.1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

在二元档案实践体系下,档案是由“文件实体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实体构成的。二者其一以单独形式存在时是不能构成档案的。只有在这两种物质实体有机结合和相互依存的状态下,档案才能形成。“文件实体集合”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样,“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也必须转化为物质性存在——记录性文件,同时与“文件实体集合”相配合,才能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

在这两种物质的比较中,对于档案工作而言,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更为本质的物质。因为档案物质实体的构成成分之一——文件实体,在其转化为档案之前就已经存在,是文件管理阶段的产物。档案部门是在文件进入档案管理阶段后才介入,对文件实体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旨在将隐含在文件内容之中、客观存在的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加以抽象、固化、显现为历史联系,并创建具有记录历史功能的历史联系的记录。可档案工作并不涉及对文件内容本身的变更。如果仅靠文件材料就能***、完整地记录历史,档案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明确,文件本身不能记录历史联系,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档案人员工作物化的结果,档案一旦失去了历史联系的记录,就等于割断了历史的链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材料,人类社会记忆的延续将无从谈起。

1.2 文件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档案的历史联系以及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四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被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间必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与内容记录的文件之间也必定承载着与形成它的那项社会实践活动一脉相承而又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单份文件却不具有系统性,只能记录和反映孤立的事件和局部的片段,只有在反映该项社会活动原貌的文件整体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因为,文件“都是活动的产物,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它与活动过程的关系而定。”可见,档案之所以成为档案,是由于它载运了单份文件不具有的、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过程和发展脉络相对应的、自然形成的内在联系。其实,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所承担的功能就是将文件按照其内在联系串联成历史,记录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正如怀特所说,“档案的实质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成就,而且记录了获得成就的过程。”

在档案实践中,文件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完全分离开的两个实践体系。“档案的历史联系”是对文件之间客观历史关系的反映,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根源于文件与产生这些文件的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对档案历史联系固化的结果。但档案学家不可能进入客观的历史事实,因为档案的历史联系是对文件之间历史关系的一种抽象认识和主观再现,是对历史原貌的无限逼近,而不是绝对还原。所以,档案学家在重构历史信息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发现其所构建历史的内在逻辑。所谓历史逻辑就是指档案的历史联系,由来源联系、事由联系和时间联系组成。那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如何体现历史逻辑的呢?

2 档案的形态

从理论上讲,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对应单一的物质实体。而在实践中,档案是有多种形态的,由档案内的文件、案卷、全宗、全宗群构成,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可以说,这些具体的档案实体形态是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历史联系的结构一一对应。

2.1 案卷层次

案卷是档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既是档案的最小保管单位,也是档案数量统计和一般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简明档案学词典》是这样定义它的:“案卷是把处理一件事情或属于一个问题、一项活动的文件组合在一个卷夹或卷皮中的有机文件单元。”可见,卷内文件的相互关联性,是案卷概念产生和存在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当然,这个定义是对案卷内涵的准确描述,不过是站在档案工作的角度上诠释它的。果我们侧重于案卷在历史联系中所起的作用对其进行定义,就可以更加洞穿其本质。简而言之,案卷就是对同一具体事由的文件按其形成过程排列而产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合体。

当然,这里的事由指的是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项具体的活动,一项具体的工作等。它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囊括的都是单项的事情,具有相对***性。从记录历史的角度分析,事件是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元素,不可拆分。从档案记录历史的角度讲,档案的最小元素是案卷。文件转化为案卷必须也只有通过事由,才能完成对事件的记录。因为,同一事由必然赋予在该事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以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形成的、客观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么来源于同一事由的文件就自然地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天然的历史联系,不可分割。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只有将同一事由形成的文件排列在一起,再按照事由内的发展过程组成案卷,才能对该事件的过程及内容完整地进行记录,反映出文件在形成时的客观规律和有机联系:才能比较具体地反映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貌。这种“一事一卷”的立卷原则要求文书立卷时必须完整保存文件实体,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同一具体事由过程下文件的历史关系。它可操作性强。没有太多的灵活性,克服了以往组卷时需要考虑文件的六个特征带来的不便,也更符合文件形成的客观规律,便于保管和利用。

我们说,案卷具有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功能,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其更为本质的作用在于使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在微观层次得以保持。正如何嘉荪教授指出的:“立卷在文件和档案管理中还有另外一个极端重要、却又易于受到忽视的功能——它是使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微观层次也能得到保持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件事情形成的文件,基本上组织在一个案卷中)”。因为一项具体的事务往往需多份文件来完成,我们只有把同一项具体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联系在一起,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该具体事件的历史原貌。

诚然,近年来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涌现,档案界出现了电子文件是否仍需立卷的学术争论,甚至提出了取消立卷的设想。有

本文原文人提出:“在电子文件从文书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人们无需费心去分类、组合、检索,可以尽情地表现文件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历史联系,……”不可否认,纸质文件时代的传统案卷原有的保管功能和一般信息检索功能,对于计算机而言可谓是驾轻就熟,已被电子文件时代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所替代。但是,由于计算机无法模拟人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无法自动判断隐含在文件材料字里行间的历史联系。只要档案记录和体现历史联系的本质属性没有变,无论其载体形式几经变迁,案卷保持文件形成过程和文件间历史联系的作用就无可替代。“取消案卷的概念,使同一件事情的若干份文件相分离,指望用主题词、文件标题或没有案卷号的所谓档号(全宗号、类号、年号和件号)等,来反映、表现文件之间的互有联系,是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的。”因此,案卷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应该保留,而且更加重要,因为电子文件的特点要求档案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文件背后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联系。

2.2 全宗层次

全宗的概念是由法国第一次提出的。按照法国尊重全宗的原则,来源于一个团体,一个机关,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的所有文件的集合体就称为全宗。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编目手册》中定义全宗为“一个档案全宗是下列各种文件的整体,这些文件便是一个行***单位或它的一个行***人员所正式受理或产生的,并经指定由该单位或该行***人员保管的书写文件、***片和印刷品。”在苏联早期档案学中,全宗的概念是“在机关或个人的活动过程中有机形成的档案材料的总和,称为机关或个人的档案全宗。”我国传统经典档案学理论将全宗定义为:“全宗是一个***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体。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全宗的定义进行分析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具体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所有定义中都存在着一类相似的概念,如团体、机关、个人、家庭、行***单位等等。“这些形形的具体概念在档案学中,被抽象表达为全宗构成者。在档案实践中,全宗构成者的具体形式决不仅限于所罗列的这几种具体形式。”

如果说在传统纸质文件时代还确实存在着众多全宗构成者的具体形式,只是我们难以一一列举,那么进入电子文件时代,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方式和特点与纸质文件有很大区别,使得传统的实体来源概念受到了挑战,单一来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认识全宗时不能在全宗构成者具体表现形式的取舍间徘徊。而应扩大视野,将全宗置于其记录与反映的档案历史联系的大背景下,对众多的表现形式进行概括和逻辑加工,抽象出各档案有机群体共同的本质特征,使用抽象的词汇来阐述更为深刻的客观规律。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将全宗定义为:同一来源及其机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体。首先,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容分割。其次,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是历史的记录。第三,全宗是同一来源及其机构形成文件的集合体,这是对来源要素的高度概括,对来源原则的充分尊重,

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产物,在产生和运转过程中会形成多方面的历史联系,包括来源联系、事由联系、时间联系,其中,文件之间的来源联系是首要联系,也是最根本的联系。只有首先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将产生于同一来源及其机构的文件集中到一起,使它们和其他来源的文件分开,才能保持同一来源形成的文件之间的本质有机联系,全面深刻地反映形成者的活动原貌。实践也证明,档案馆馆藏来源众多,只有将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才能将档案与其特定形成者一一对应起来,档案所记录和反映的其来源主体的历史活动全貌才能得以维护。因此,将案卷组合成全宗的过程也就是区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不同来源主体的过程。事实上,全宗无非是一群产生于同一来源及其机构的文件,它们最大的特点是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而与其他来源及机构产生的文件联系较为疏松。不同来源及其机构的社会活动过程相对分离,所以产生的文件可以相互分开,各自构成全宗。

2.3 全宗群层次

全宗群是具有某种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的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是完全孤立存在的,不同机构、不同事件之间是互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在其形成的档案之中,使得某些全宗之间具有某种历史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全宗群。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区分尽管它不是馆藏档案整理的实体单位,却是在实际上起指导和组织馆藏的一种思想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整理和管理档案时,不仅要维护全宗的完整性,还应维护全宗之间的历史联系。

历史联系在全宗群层次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最宏观的联系。这种宏观联系同样表现为三种形式,具体表现就是全宗群里面的来源全宗、事由全宗和年代全宗。这种宏观联系也就在这种不同的全宗与全宗之间的组合中展现出来。

具体来讲,记录同一年代内发生事件的全宗组合体就是年代全宗,例如大事记。年代全宗易于理解,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同一年代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提供某些事件的历史梗概,便于人们研究史实的演变及其规律性。

对联的来历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联系;联想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内容多,事件多,范围广,使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系统地进行复习,往往如无头苍蝇,这里复习一下,那里背诵一下,抓不住重点。如果教师让学生学会利用联系法,就可以使学生的复习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什么是联想法呢?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它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任何事物与现象都不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历史事件与现象也是一样的,它们不可能突然就没有任何联系而发生或消失,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它与其他貌似无关的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联系,展开联想,就能把历史事件整体、系统地归类,使它们形成联想的整体。

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联想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复习中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历史复习是在学生经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运用联想的方法是非常可行的,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把握历史事件及背景时更加游刃有余,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以下为笔者多年利用联想法的一点体会及看法。

一、整体联想

整体联想,顾名思义,即是指把历史知识看作一个连续的整体,一个由点线面所组成的整体。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历史本就是一个由无数历史事件和各种关系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在复习历史知识时,不能只掌握某些零碎的知识,要抓住历史事件的线索,把大量的历史事件、概念等组合成整体来把握,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历史事件,深入地领会精神。

例如,对中国古代历史,在把握其整体时,我们就可以从一个朝代开始,用其***治、经济、文化等作为线,串起这条线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这些线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面,而无数朝代之间的面又是有联系的,这些面组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样,在复习时,可以从最简单的一个历史人物这个“点”,联想到一条“线”,进而联系到整个“面”。然后由“面”到整体,这就是整体联想。当然,说起来是很简单,但这些是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不然,连历史事件中最简单的“点”都没有搞清之前,是不会有清晰的“线”,更不用说“面”和整体了。学生一旦能整体把握“面”及整体时,就不会轻易忘掉一些“线”或微小的“点”,这也是整体联想的极大好处。

二、纵横联想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其原因的,或纵深或横向等方面的影响,而这些纵横的事件互相交错,互相影响,就构成了历史。所以,学生在复习历史时,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历史的眼光来复习,从纵深面事件的始末到橫向面事件的影响都要考虑,这样才能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

纵横联想法还可以细分为微观纵横、宏观纵横和阶段纵横三种方法。

微观纵横是只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如陈胜起义,不但要从当时陈胜起义的产生找原因,还要探索它对于其他历史事件的影响。

宏观纵横联想是指从整个人类历史中找出目的事件产生的源头,要全方位地探索,不但要掌握从时间方面的纵深及同时代的事件现象,还要掌握从空间方面探索其他地域同时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及现象,把握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阶段性纵横联想是指在复习历史上某个阶段的历史时,既要抓住其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纵的线索,还要从其同时代其他方面进行掌握,如***治、***事、经济、文化及当时其他外族情况等等。如秦朝的统一,就可以利用此法来进行掌握、整理。

合理运用纵横联想法,可使学生在复习历史时,能够不因某些零散历史事件而忘掉其背后深刻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轻易地将零碎事件、现象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历史分析、综合能力。

三、对比联想

事件与事件的发生总是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如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同为农民起义,它们之间的产生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可以推动朝代的更替,有的却被镇压?

这就是对比联想法,它指在复习历史事件或人物时,以与其相近或相似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做对比,从而对其之间的关系、联系进行探索、分析,得到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比联想,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历史事件,更深刻地加深对事件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对联的来历篇4

关键词:联想教学;历史;复习

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 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历史教学与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 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 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 75年来克星顿***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总司令;③1776年7 月发表《***宣言》;④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 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联想:西 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 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 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二、历史教学与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 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 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之争这种混乱***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 德意日帝国主义,企***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 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 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 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 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生的历史事件。

三、历史教学与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 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 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 年俄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 ***,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 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 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 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运动,土耳其掀 起资产阶级***,埃及爆发***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 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 鲜人民***斗争,印度民族***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历史教学与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策或 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则衰 ;经济的发展,一靠***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对联的来历篇5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宣言》;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两次工业***,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亚洲***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之争这种混乱***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和侵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北方,粉碎噶尔丹***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西南,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埃及爆发***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斗争,印度民族***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由今溯古,强调重点。例如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加强对韩非、中国近代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等史实的联想复习。又如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由此引导学生追溯联想“香港问题”的由来:1841年英***武力占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占领香港(日本战败后仍归英);80年代签署《联合声明》,洗刷民族耻辱。这样对香港问题就一目了然。

总之,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对联的来历篇6

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鉴功能

在中学整个教学规划中,历史往往被摆在次要地位上,因而历史教学也一直被认为是会考拿学分的功能。但由于历史的学科特点,它存在很多社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史鉴功能。所谓史鉴,主要是指追溯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司马迁在写《史记》是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可见,古人非常重视史学的借鉴作用,往往将其余国家的治乱兴衰连在一起。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历史虽然有过去性的特点,然而历史又是人们了解当今社会、理解一切变化与延续的最主要途径。新一代年轻人不会轻易懂得前辈们对新中国成立时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之情;他们不会轻易懂得对知识分子的迫害的程度;他们更不容易明白前辈们看到今天中国各种变化心中的感慨。懂得历史,懂得借鉴历史经验,可使学生们更深明白历史的种种,可使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因此,历史教学应该结合时代特点,贯彻古为今用原则,以古鉴今,探今溯古,继往开来,以更有力地启迪学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

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鉴功能,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史鉴意识,及时挖掘并关注历史教学内容中具有史鉴作用的资料;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充分发挥史学的借鉴功能。例如,在《外交关系的突破》这课中的还原“历史现场”——历史剧的表演,它能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历史,再进行探究、分析、联系、比较、借鉴等。在以下两个教学片段中可以显示出历史的借鉴功能。

课堂教学片段一

(幻灯片4)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标题是“中国人来了”。这一期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中国人来了”是指什么事件?

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板书“重返联合国”)“中国人来了”,来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

生: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斗争了22年。

师:是啊,为了能重返联合国,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了22年,下面请同学们来演绎这段经典历史。

生:历史剧表演联合国第26届代表大会,过程中教师展示幻灯片(5—7)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场景、投票结果和***的讲话。

中国重返联合国历史剧

需要具体发言的人员有两个旁白;各国代表: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

(旁白一)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兼外交部长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府,要求把已经不能代表中国的集团代表驱逐出联合国,并容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府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但1951年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审议该问题。在以后的几次联大会议上,美国一直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上世纪60年代,卡沙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三国提出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遭到美国拒绝。

美国代表: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对此提议表示反对。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加合国,但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对此,中国坚决反对。向当时秘密访华的基辛格表示: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的安排。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各国代表上台)

(旁白二)本次第26届联合国大会应各国要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取代中华民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事召开,请各国代表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发表意见。

我代表阿尔及利亚提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我代表阿尔巴尼亚提议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示反对。

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示赞同。

下面请各国代表对此提案进行投票表决。请各国代表投票。

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表示弃权。

我代表法兰西共和国表示赞同。

我代表大不列颠及被爱尔兰联合王国表示赞同。

我代表中华民国表示反对。

我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示赞同。

……

结果显示: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中华民国代表走下台,中国代表上台)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下面,我们欢迎中国代表发言:

***:尊敬的***先生,尊敬的各位代表,大家好!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但我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这一时刻的重大意义。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治,围堵了中国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师:我们对他们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从他们的讲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呢?

生:是民族自豪感和骄傲。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艰辛过程,和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智慧。

师:(幻灯片8)正像***团长在这里潇洒而豪放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时西方媒体称他的笑声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他的笑容,被在场的外国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在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中定格为永远的历史。1971年11月开始,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广场上高高飘扬。

在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个知识点上,可以说资料比较丰富,可以让学生看看***片或者读读***的话,知道这一事实。但是看教材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了解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可以看到,完成教学目标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了历史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体会到外交精神,经受挫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这部历史剧中,美国从反对到弃权,表明每一个历史时期,国家的外交的具体***策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代表团***的讲话和他震碎联合国大厦的笑声,能使学生更直接明白外交关系突破的来之不易,更能理解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从而更深理解到今天外交的艰难和不易。

课堂教学片段二

师:为什么说中美接触是情理之中的事?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依据幻灯片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讨论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都有哪些?(板书:中美关系的解冻)

生:(幻灯片13—14)小组合作探究,并总结出原因,由小组派代表发言。

美国:(1)孤立中国的***策失败。(2)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3)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1)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2)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3)解决,实现祖国统一。

师: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国家力量、国家利益、国家意识形态、国际形势。

该片段通过“论从史出”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外交困局,中国***府及其领导人运筹帷幄,最终突破了这一困局。这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的坚守,是一种以国家实力为后盾的较量,也是一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治智慧,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对历史的借鉴不仅来自于对历史上宏大事件规律性的总结,也来自于对前人历史智慧的感悟与提升。有学者曾说:“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巨大的才智。”让学生参透历史的奥秘,并且从中有所得,有所思,需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本课堂教学实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典型材料,深入地分析材料背后所蕴藏的***治家们的智慧,并加以适当提升和扩展,以启迪学生。虽然本课分析的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史实,但对学生来说,能够从当年***治家们的***治智慧中体会到通过谈判、有原则的让步所带来的互惠互利,对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都有启发,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史鉴功能。

对联的来历篇7

关键词:历史复习;新课标;经验方法

结合近几年来高考历史的考查形式来看,高考对历史这个学科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基本概念技能的掌握等,更注重于对学生参考历史资料***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试卷与传统试卷有较大的区别,着重体现在考试区域的地方特色,并且突出当下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现实和历史进行结合,由知识考查逐步向能力考查转变。因此,在当下的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求历史教师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着重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并要求其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这也成为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下面介绍了笔者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与方法。

一、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虽然近几年来,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历史的重点,但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能松懈。知识的完整准确掌握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没有夯实的知识积累,能力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现阶段的历史复习教学之中,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作为学生的基本学习任务。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一轮的通史复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每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认识,准确完整的掌握历史教材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过程、内容、结果、影响、意义、局限、教训、成败的原因等。其次,二轮复习在讲专题时,仍然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在每一专题的复习前,可将专题相关的知识点做成填空题要求学生课前复习完成,课上再将这些知识点串成线,换个角度复习基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揭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分清易混淆的概念。另外历史的基础知识某种程度上就是史实的记忆,由于考试范围比较广,牵涉到古今中外众多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总是复习到哪一段,就记住哪一段,等到再复习下一部分时,前面的内容又忘的所剩无几。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在复习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尽量以点带线带面,把能关联到的知识都落实到位,让学生养成反复记忆的习惯。

二、加强历史知识点的思维联想

历史复习不能孤立某一个知识点,历史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鼓励学生加强对各章节、各知识点的联系,完善学生对历史知识网络的整体性,这就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种联想方法:第一,对所学知识进行纵向联想,所谓纵向联想就是指在掌握某一知识要点的基础上,系统联系其前后有关知识,并***思考得出结论,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这一专题时,教师首要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各朝各代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统治者各自采取的经济措施,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纵向联系,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经济发展是强国之本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论。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横向联想,所谓横向联想就是指以某一时间或某一事件作为基础,并对此同类事件展开想象,归纳事件所共有的特性,例如在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斯大林模式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在阶段学习中同步进行纵向、横向联想,在掌握了纵向联想与横向联想的基础之上,还要引导学生在阶段学习中,将两者有机统一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形成完善的网络整体。

三、引导学生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网络

历史教材在复习中作为一个整体,由具体的时间、地点、任务等因素构成,所以想要完善地掌握历史知识,必须在复习过程中将这些点、线、面立体的串联起来,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正确把握历史发生的线索与方向。例如,在明清发展这个阶段性复习中,一般以经济发展、***治策略、文化科技进步等内容作为复习的整体线索,将经济、***治、文化等不同层面的知识按照时间或地点规律进行完善。经过对历史知识的分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知识结构,这样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就可以充分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避免知识的混淆记忆,做到复习时结构清晰,突出记忆重点。

四、进行记忆方法的改革与突破

高考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具有较高的要求标准,所以教师要不断结合教学实际优化学生的记忆方法,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以下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尝试:一是延伸记忆法,即以某个历史事件或任务为记忆基础,并以此进行延伸,将与之有关的知识点串联记忆。例如,以汉朝的建立作为定点,对汉武帝的***治改革措施如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察举制、编户制度、经济发展中的农业、水利以及手工业成就等内容进行时间或地点上的串联记忆。二是,对不同事件进行比较记忆,将性质或时间地点等具有相似性的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异同,并有针对性的加强记忆。著名史学家托波尔斯基也认为在进行历史研究学习时,运用比较法非常有必要。可见,比较记忆在历史知识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中的郑和下西洋时,可以将其与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起来,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经济基础差异、影响与后果,并得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要适应经济的发展状况,着眼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启示。

五、结束语

在高三的历史备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借鉴成功的教学方法,并充分结合地区的教学实际,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加强其历史思维联想,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网络,改善学生的记忆方法,最终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最优成绩。

参考文献:

[1]薛琼.从2006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看2007年高考历史复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对联的来历篇8

初中历史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历史的方法跟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历史的时候,要根据历史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1.缺少逻辑思考

历史一直被归为文科,其教学方法也跟文科差不多,很少需要逻辑思考。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测试以回忆课本知识为主有关,历史并不像物理那样需要分析条件,然后通过逻辑思考,再回忆相关知识得出答案。

2.侧重基础知识记忆

历史学习特别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对基础知识进行明确记忆,学生就很难得出试题答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以使学生在考试紧张的时候,也能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记忆,以达到熟能生巧。

3.知识内容多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学生经常在记住新的知识的同时又忘记旧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合理分配好复习历史知识的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记忆众多的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的这个特点就要求我们要把历史知识串联成一个网络,要确保所有的内容都出现在这个网络上,并且网络的任何一点都能通到另一点。

二、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困难

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注意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遇到的困难,学生哪里觉得难,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而初中生学习历史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难题。

1.容易忘记

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历史时还觉得轻松,到了初三进行全面复习历史知识时,学生就开始出现遗忘前面知识的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来过目不忘的人就极其稀有,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较久的知识都会忘记。学生在增强记忆的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复习才是巩固记忆的王道。可言说,让学生轻松复习所学的知识是解决学生遗忘的有效方法。

2.不同知识难以串联

学生在学习当中,没能站在高的角度纵览整个系统的知识,因此看不到不同章节知识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很难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各个知识点孤立存在的现象,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思维也就比较局限,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困难困扰着不少渴望学好初中历史的学生,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教学方法恰好能解决这些难题,能给初中生学习历史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既方便了学生记忆,又方便了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三、知识网络的优点

1.包含初中历史所有知识

知识网络不是只包含一部分知识,而是能够把整个初中的历史知识都包含进去,做到不重不漏,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压力,又保证了知识的全面复习。整个初中历史的知识网络不需要一下子就构建成,这样会很辛苦,教师可以教学一节内容便构建一节内容,并且与前一节内容进行联系,相对来说,这会让教师觉得其工作量减少了很多。

2.不同知识之间的串联

知识网络构建的关键是把前后两部分知识串联在一起,就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家建立》为例,该单元包括从“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诸暴君”到“大一统的汉朝”。其实要把这三课的内容串联起来非常简单,这三课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首先秦国统一了中国,接下来秦国君王暴***,引起百姓起义,然后秦国被,建立起汉朝。学生复习完秦国统一中国之后,便可以联想到秦国暴***,接下来可以联想到秦国被。这样,不同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串联,便能构建起知识网络。同样的道理,针对不同的书本,我们也可以找到他们相关的联系,把知识串联起来。知识的串联是从一个知识回忆起全部知识的关键,如果知识网络某一个环节串联得不好,学生便难以回忆相关的知识。

3.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回忆

知识网络的构建是为了方便学生在空闲时间,并且手上没有任何历史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复习。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浪费了很多的空闲时间,例如,在饭堂排队时,在来回学校的路上等。如果历史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那么,学生则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并能反复多次地复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总结

对联的来历篇9

一、高中历史知识串联的方法

历史知识的串联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时间串联法和历史人物串联法两种,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矛盾串联法等,笔者就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

1.时间串联法

历史的进程都是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进行的,时间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绳子,将一个个历史事件拴在绳子上,才有了历史的存在。在历史知识的串联当中,时间串联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列出大事年表,比如说,从上古、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等一直到新中国,这就是一部大事件主线,在主线的基础之上,列出每一个主线时代上的时间线,比如说,清朝的从努尔哈赤到溥仪这些皇帝的在位时间,再列出每个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历史事件。比如说,光绪在位的时候发生的戊戌变法、八国联***侵华等。当然,在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这一顺序列出历史简表。教师可以根据简表制作历史树,这样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都能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2.历史人物串联法

一部历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历史人物史,因为历史本身就是由人才创在的,也只有人才能创造历史。无论是在中国史,还是在世界史当中,有出现了一些璀璨的历史人物,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人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著名的历史人物,作为串联历史知识的线。比如说,以秦始皇作为其在位期间的历史串联线,以他为核心构建一个历史人物关系***,通过关系阐述著名的历史事件。比如说,秦始皇与吕不韦,就会联系到著名的《吕氏春秋》,秦始皇与公子扶苏,就联想到万里长城。这种历史人物串联的方法,就是构建人物关系,在人物关系的基础上,串联著名的历史事件,来达到知识点串联的目的。

3.矛盾串联法

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事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每一个历史事件当中都蕴含着矛盾,教师可以以矛盾为主线来串联知识点,这一点在近现代史的学习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近现代史的阶级矛盾,阶级矛盾的变化是推动中国***进程的主要力量。比如说,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促使发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辛亥***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围绕这一矛盾,清***府到辛亥***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同样也适用于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等历史事件的串联。

二、在历史事件串联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串联当中的点面结合

在串联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串联的“点”,以“点”带“面”,以面盖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谓的点就是指历史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也就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坐标。这一教师可以以时间作为历史坐标,比如说,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正处在西汉通知时期,同期在西方有神圣罗马帝国,对比分析两个帝国在***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拆,比如说,前者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后者则是一个封建制国家,前者与后者都有高度发达的***治文明和文化。当然也可以以历史人物作为坐标,比如说,在中国李世民统治时期,阿拉伯世界中穆罕默德创立了***教,对比两个著名人物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贡献及影响,比如说,李世民采取的民族大融合,而***教采取的是鲜明的民族排斥,这也为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兼容并包的***策,和中东地区***的趋势埋下了引子。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知识串联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在点上,更能横向的掌握历史发展进程。

2.以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串联知识点

对联的来历篇10

由于历史课的特殊性,情感在历史课堂的运用也非常重要。教师的个人情感对整个课堂都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教师表现出来的情感要不一样,通过情感的表达帮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经过,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过程。特别是教师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要带有正确的个人情感。对于日本的侵略战争,应该是极其愤慨的情感,而对于沦陷区的百姓遭遇应该是同情的。对于反***战争的胜利应该是兴奋的。对于一些古代英雄,应该带有非常强烈的感彩,比如岳飞作为忠君爱国的名将,就要对其表现出崇拜,对其遭遇表示悲愤,对南宋王朝表示愤慨。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名人名事多不胜数,对于历史课增加趣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总结经验,增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比不上语数外,所以,要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加强历史课与这些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发现,任何学科都不是***存在的,而是与各个学科相互联系的,让学生通过这些联系达到快乐学习。比如,在讲到唐朝的时候,巧妙地引入王勃。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以此句来引出初唐时期当***的皇帝是否为明君,进而提出***权更替情况,以及出现贞观盛世、开元盛世,等等。在讲到祖冲之算术的时候,将其与数学联系起来。而且,历史与地理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各类战争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理环境,可以将历史课与地理联系起来。而且,可以通过化学公式和原理表示出人类从青铜器到铁器时代的重大转变过程。每个学科都不是***存在的,各个科目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发现这些联系?怎样通过这些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历史老师自己总结经验。

三、利用网络,历史与游戏巧妙结合

学生爱玩游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用网络游戏与历史课堂相结合,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很多游戏都注重故事情节的发生,也有很多与历史有关的游戏在网络上面非常流行。例如,目前非常流行的“三国杀”游戏,就取材于三国历史事件。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三国杀”游戏引导学生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比如,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刘备桃园结义以三人之力建立蜀国,等等。

四、有趣设问,回顾解答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事件已经发生,无法去亲身感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枯燥的文字变为趣味性的问答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版***非常辽阔,而战争之后版***变小。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问道: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版***像一头膘肥身健的猪,为什么战争之后就越来越瘦了,吃了什么减肥药可以收获这样的效果呢?然后可以通过各个历史事件的回顾进行解答,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间,我国经历了各种对内对外战争,签订了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进而版***越来越小。

对联的来历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联的来历10篇

学习

意见反馈10篇

阅读(520)

本文为您介绍意见反馈10篇,内容包括意见反馈范文,意见反馈如何汇总。1、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2、被作用部位反作用于作用它的上级部位,叫反馈。泛指发出的事物返回发出的起始点并产生影响。(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10篇,内容包括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我国的第1部诗歌总集一共有几篇。云南古代诗歌总集的纂辑从明代开始,清代渐趋发展繁荣,至民国为止,共产生诗歌总集二百余种,在全国范围来看,也算较为突出的现象。云

学习

征文怎么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征文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照片里的故事征文十篇,征文的范文怎么写。3、然后用350-400字,写你的梦和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在不会写的,可以多原文引用领导人的发言,这样保证你的内容看上去不空洞,也不会走题

学习

新闻稿怎么写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稿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新闻稿怎么写30分钟,最新十篇新闻稿。28日上午8时,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北区体育场内礼炮鸣响、彩旗飘扬,我院方队高举院旗、高呼院训,同来自各学院、各方队其余20多个代表队一齐怀着坚定的信念,迈着整

学习

李娜获奖感言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李娜获奖感言10篇,内容包括李娜获奖发言完整版,李娜的获奖发言。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网一夺冠,我和老伴就给她发去贺电,不无自豪地说:“你这位网星是从塔什干升起的!在你从‘小冠***’到威震全球的大冠***这一征程中,我们俩感到

学习

放假通知怎么写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放假通知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放假通知模板范文10篇,放假通知怎么写100字。根据校历安排,__年寒假从月日开始到月日结束。现将相关安排通知如下:一、年月日至年月日为院级及校级统一考试时间,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要认真做好相应

学习

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学习安全生产法心得体会,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和感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是真学,要往深里走,有一种学到底、悟到位的精神,既在科学体系上系统掌握,又对每个部分、各个重点深刻

学习

求职信结尾怎么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求职信结尾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助教求职信怎么结尾,英语求职信万能高级结尾。结尾部分要做到令人口味,把你想得到工作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请用人单位尽快答复你并给予面试的机会,语气要热情、诚恳、有礼貌。同其它企业单位求职

学习

对联的由来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对联的由来10篇,内容包括对联的由来简介,对联的由来10字。春联的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征求意见稿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征求意见稿10篇,内容包括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范文,关于征求意见稿的范文汇总10篇。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出去”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境外投资产业指引和国际收支状况,主动积极地进行***策调整和制度创

学习

毒丸计划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毒丸计划10篇,内容包括毒丸计划常用方法,毒丸计划什么意思。关键词:毒丸计划;目标公司;利弊分析中***分类号:D91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94-01一、毒丸计划的实施原理分析毒丸计划是用来提高收购公司的收购

学习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10篇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贴对联的左右顺序10篇,内容包括贴对联的规矩和对联的顺序,贴对联左右顺序怎么区分上下联。3、上下联顺序: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因此首先面对大门,在右手边开始贴,然后贴左手边的对联。(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心得体会怎么写10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心得体会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十篇热点新闻和心得体会,论语心得体会十篇。上周我们观看的是有关如何做一名优秀员工的培训,那么主题思想应该是优秀员工。围绕这个话题,我定的标题是学习优秀榜样争创优秀个人。二、寻找素材或相

学习

格言10篇

阅读(71)

本文为您介绍格言10篇,内容包括格言名句十则,格言十则。3、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格言联璧》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rdq

学习

对联贴法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对联贴法10篇,内容包括对联贴无痕胶,赏析对联十篇。【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nxiety;Auricularacupressuretherapy;Pentameter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dInfarctio

学习

对联左右10篇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对联左右10篇,内容包括对联简短10则,赏析对联十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墓碑对联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墓碑对联10篇,内容包括女性墓碑对联,母亲墓碑对联。3、通古今文史;育天下英才。4、吉人眠吉地;佳偶奠佳城。5、银女凤凰福地;龙虎。6、功昭后人;德炳。7、青山茂;碧海翰泽长。8、远播起祥光;世泽永绵浮瑞霭。9、灵山昌百世;

学习

一副对联,串起12个外国文学常识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一副对联,串起12个外国文学常识,内容包括文学常识对联100副,文学常识对联。下面这副对联从字面上看并不是很难理解,但寥寥52个字,涉及12个外国文学经典。你能一一列出来吗?变色龙阿巴贡为骗犹大之吻流鳄鱼之泪开潘多拉盒子食禁

学习

对联分类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对联分类,内容包括春联大全对联,对联分类。应用联是指有较强针对性的对联。它可以再分为专用于庆祝春节的春联,用于某一具体事项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等。还可分为人们在各种交往中所用的交际联。总之从时

学习

马头琴的来历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马头琴的来历,内容包括马头琴的来历,马头琴的来历观后感。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乐器的家族中均占有一席之地。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

学习

对联大全范文精选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对联大全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对联大全摘抄有横批,最新对联范文。对联大全篇1一、关于婚事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起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至今不衰。婚事对联的书写、悬挂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字体:以楷收、隶书或行书为

学习

传承文化教对联

阅读(36)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学校忽略了对联的教学,对联几乎从课堂上消失,许多中职学生缺乏对对联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笔者把对联引入职教课堂,让学生在品味这些文学盆景艺术微雕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