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心得体会篇1
对于没有接触过合唱的人来说,初学合唱时,总以为经常在卡拉ok里练嗓子,唱歌应该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合唱也无非就是很多人一起唱着同一首歌,而真正投入到合唱的训练当中,才逐渐理解唱好合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唱歌是一项全身的工作,每一位合唱队员都必须做到心到。只有当全身心的投入,一直到每个细胞都充满着音乐感时,歌声才能产生作用。其次,合唱是集体性的声乐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所以合唱要求音准、节奏准,要求各个声部不仅要唱准自己的声部,还要倾听其他声部。每个声部的合唱队员都必须有奉献精神,为了合唱的“合”,要根据声部的要求压住自己洪亮、过瘾的演唱,服从整体的声音,也就是做到心安。最后,合唱队全体成员要齐心合力,通过科学的发声,将优美的音符,用激情“串”起来,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引起听众心灵上的共鸣。而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近半年的时间里,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放弃了大量的个人休息、娱乐时间,不但每周工作日要进行二至三次加班加点的训练,甚至周末都要进行辛苦地练唱,一练就是近三个小时。嗓子哑了,就含一粒清凉糖,仔细地聆听,低声地跟唱。工作繁忙,漏了一次训练,就回家看着歌谱自己哼唱。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样的积极参与,认真排练,唱出了激情和精神,才能铸就合唱队的成功。
也就在此时,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付出之后不但有着成功的喜悦,更有着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合唱作为音乐活动中“凝聚力”最有效的手(来源:文秘站 )段,不仅发展了人的灵魂、精神,也发展了民族性的教育,这是任何其它课程不能代替的。在合唱中我们不仅训练的是艺术鉴赏能力,音乐表现力,同时还培养着我们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合唱的魅力不单是让我们体会到合唱中的忘我投入所创造的和谐之美,更为重要的是使平时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极为“鲜活”。比如说“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一首合唱曲目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几个音符是否到位,取胜就在这些细节音符的准确把握上,在平时的练唱中老师讲的最多的是这几个音符,我们唱得最多的就是这几个音符。而最终打动听众心灵的也是这几个音符。比如说“团队精神”,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精神与责任心。日本nhk少年合唱团的教学口号叫作“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参加合唱队之前真的没有这样的体会。但当我们的歌声回荡在学校上空,带给听众强烈震撼力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优美合声的背后是合唱队员们非常默契的配合,是团队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合唱心得体会篇2
一、回顾合唱发展的历史
合唱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部落的狩猎以及后来的农事、***事、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劳动号子一领众和,某些民歌中的支声声部和辅旋律,中国戏曲中帮腔等都是存在于民间的合唱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且,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人们留下了精美的合唱作品。例如:16世纪比利时作曲家拉索的《回声》、18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瓦格纳的《婚礼合唱》、威尔第的《饮酒歌》、古诺的《士兵之歌》等都是不朽之作。这些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流逝但仍是专业、业余合唱团所热衷的曲目。由于欧洲社会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比较普及,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
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传入我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唱歌”课一直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开始是齐唱,逐步有了合唱。在本世纪初,一些音乐教科书就编入了二声部歌曲。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咏活动空前发展,学校内外同仇敌忾,歌声昂扬,掀起了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一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合唱活动鼓舞着广大人民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到80年代,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专业指挥走出专业团体进行业余合唱和业余指挥的辅导和教学,使我国合唱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高水平的台阶。各地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合唱比赛、合唱节,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艺术水平得以提高,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业余合唱团,在国际合唱乐坛上也博得好评。
二、合唱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又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更进一步说,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普通学校开展合唱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课内或课外通过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可以唤起青年人积极进取,使人浮躁、芜杂的心灵得到净化,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崇高、美好事物和目标的追求,学会控制,培养合格能力,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一项报告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音乐活动中的集体形式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从而使人感受共处的乐趣。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每个合唱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再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创造力和纪律性的辩证统一。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在合唱活动中得以体现。合唱艺术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对称互补,立体展示;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严密精致;指挥与歌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的高度统一等等,无不对人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合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还可以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合唱中声音个性的过于膨胀是忌讳的。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来不得半点个人随意,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这也是一名出色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优秀的合唱队员之原因所在。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首先要适应整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包打天下”,参与合唱训练的人,在这方就能得到一些锻炼和启示。
合唱又可以培养人在整体中的***意识和“抗诱惑”能力。合唱中的合作与***是辩证统一的。合唱要求参与者既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的声部观念。合唱者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接纳不同的声部,合唱不是毫无主见的附和,不是滥竽充数,更不是闻声而动的“两边倒”。因此,当多声部交织进行时,合唱者必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这对人的素质也是十分有益的。
合唱心得体会篇3
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是各族劳动人民对现实诸事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具体化,是劳动大众心灵与社会生产实践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的心灵与现实世界的特殊纽带关系。民族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是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原生态的唱法是艺术家进行演唱的根基。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西方流行音乐浪潮以迅雷之势席卷整了华夏大地,在进行民族声乐练习与演唱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开始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技巧和方法,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美声唱法等演唱元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呈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如何正视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的过度引入致使我国民族音乐演唱变味衰弱的问题,是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主奴辩证法为研究视角,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原生态唱法和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族声乐生存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主奴辩证法原理 (一)主奴辩证法的心灵与物主奴辩证法认为,生命所涉及的不是精神,而是物,物与生命相关联,人被物性所束缚并执着于物。以物为中介会产生两个自我意识的辩证关系:一个是自我意识克服物,从而成为它的主人;另一个则受束于物,从而成为它的奴隶。这种主人和奴隶的两面性,随着自我意识与物的关系而相互转化,主奴关系是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主人所体现的一方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本质,主人一方与奴隶一方相互依存体现主人的价值,奴隶一方则在与主人一方的争斗中慢慢发现自身的价值,力争成为***的存在,主人与奴隶的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个人价值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奴辩证关系民族声乐演唱中美声等演唱元素之所以越来越多,既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又是艺术家期望通过融合原生态唱法和美声等唱法,以更好的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所引发的物欲为中介,原生态唱法则为自我意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则面临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自由灵感克服物欲,则成为它的主人;美声唱法发声方法和技巧受束于物欲,则成为它的奴隶。民族声乐演唱的真谛是劳动大众真实情感的自由释放,即原生态唱法克服物欲处于主人地位,不能受束于物欲处于奴隶地位。若原生态唱法处于主人地位,则就能更多的体现出民族文化个性与魅力、民族心灵与意识;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处于主人地位,民族声乐演唱会逐渐丢失其民族特色,从而导致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尴尬局面。 二、民族声乐演唱主奴辩证法的实证分析 这里以《辣妹子》为例,来进一步分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奴辩证关系。《辣妹子》是我国著名歌唱家***的作品,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空前的。由于***是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她在这首歌中把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辣妹子》整首歌曲节奏轻快、语言精炼而富有个性,歌曲的咬字、声调、发音处理得很合理,湘妹子爽朗能干的特色在音乐中非常鲜明地被表现了出来。“辣”字是这首歌曲的主旨,歌曲以轻快的节奏开始,轻快的歌唱以及演唱者清脆甜美的声音,使整首歌曲表现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歌曲前后部分对比强烈,让整个作品显得火辣又不失情调,清楚的表现出了湘西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豪爽的性格。可以说,《辣妹子》不仅是湘西民族风情的体现,更是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可见,民族声乐演唱的价值体现在主奴的辩证关系中,原生态唱法是主,与作品相关的时代意义是奴,主奴相辅相成,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如《辣妹子》所体现的主奴辩证关系一样,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也具有同样的关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合理吸收与借鉴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我们必须清楚,民族声乐演唱的根基只能是原生态唱法,民族声乐的价值体现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巧妙结合,具体到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民族声乐的演唱应体现原生态与流行的和谐统一,以原生态唱法为主,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为辅。只有民族性而不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只能孤芳自赏,不能体现出它最大的价值;而只迎合时代需求的作品犹如没有灵魂的人偶,只能被时代玩弄于鼓掌之中,不能持续发展。纵观我们民族声乐发展现状,虽然作品越来越多,真正能体现两者结合的作品确实凤毛麟角,多数作品只能满足观众一时的审美之需,不能传之后世。时代的发展给民族声乐带来了无限机遇,过于火热和躁动的欧美唱法崇尚情绪会使艺术家的心灵受到束缚,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民族声乐的价值也不能最大化。 三、主奴辩证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指导意义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主奴辩证关系贯穿其中,主奴辩证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现实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家应该在加强自身修养的练习,激发艺术灵感的同时,感应时代之需进行演唱。艺术家是进行演唱的主体,艺术家本身的素质决定了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艺术家素质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心灵所处的境界和心灵与物欲相互制衡的情况。艺术家在演唱作品时,应从自己的心灵拷问自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必须坚持原生态唱法为主的最基本原则,同时合理运用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把作品的灵魂与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国家相关部门应确立正确民族声乐演唱方向,创造良好的民族声乐发展环境。原生态民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国家应该加大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力度,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原生态民族”采取紧急措施抢救。此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民族声乐发展原则,合理借鉴和吸收西方流行音乐先进的演唱技法,在兼容并蓄中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无论何种文化市场只要过度放任,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民族声乐演唱的原生态唱法与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融合已成定局,合理的吸收与借鉴就显得很重要。民族声乐的演唱应以繁荣民族文化为中心,以艺术家的心灵来丰富这个社会的心灵,而不是毫无选择的借鉴和引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却放弃其根本的民族特色,放弃民族特色会使得演唱作品价值量低,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偏离正确的方向。#p#分页标题#e# (三)真正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应得到社会更多的照顾,使好的民族声乐演唱作品能够大量涌现。民族声乐作品被创作出来以后,也许不会立即得到观众的认可,往往要历经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世人的承认,从而展现价值,包括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是如此。因此,整个社会应更多地关注真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使能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好艺术家能有一个安稳的创作环境。 四、小结 以主奴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当代民族声乐演唱同时受到了原生态唱法和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的多重影响。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作品是原生态唱法和美声等唱法相互融合和制衡的结果,好的民族声乐演唱作品创作应以原生态唱法为主,同时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进行合理借鉴,在兼容并蓄中力争演唱作品符合大众口味而不使民族特色丧失。
合唱心得体会篇4
高中 合唱教学 美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高中课程单独设置了《歌唱》这一教学模块,其中以合唱教学为主,独唱与重唱的学习融于合唱之中,可见合唱教学在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犹记得自己小时侯上音乐课时的情景,同学们都称之为“唱歌”课,课上也以教唱歌曲为主,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那美妙的童声唱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是那么的无拘无束,那么的令人陶醉。如今作为人师的我,面对的是一批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男孩子处于变声期,他们的歌声越来越拘谨了,有的只敢轻声哼唱,有的甚至不敢开口。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合唱这种歌唱形式,因为合唱是全体同学一起唱,它不会造成“独唱”那样的尴尬,它能让只敢轻声哼唱的同学找回自信,能让不敢开口的同学放声歌唱。
那么该如何搞好合唱教学呢?在从事音乐教学、观摩各式各样的合唱比赛及表演,尤其是组织合唱教学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借鉴优秀合唱作品和资料,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引导,激发兴趣,使学生愿唱
1.通过欣赏,激发兴趣
合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受学生欢迎,如果一味地强调识谱学唱和歌曲处理,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放声高歌,并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引吭高歌。要指导学生深刻了解教材,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要让学生多听、多欣赏,让他们听出合唱的效果,从而较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了、透了,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也就渐渐提高了,自己也就逐渐愿意开口唱了。
例如,在教学中,一首是混声合唱《祖国颂》,一首是童声合唱《同一首歌》,上课时老师先由学生去聆听,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结果证实他们对作品的旋律和情感的感知是共同的,风格不相同的作品,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问“为什么两部作品反差这么大?”一个是宽广、从容、气势宏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一个是充满向往,抒发心中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激发你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信念。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真情——浓浓的爱。我对这两个作品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当学生对作品有所理解,对旋律有兴趣时,再让学生聆听、欣赏,然后再学唱,这时他们学习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教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播放一些中外优秀合唱歌曲,如《蓝色多瑙河》、《在银色月光下》、《半个月亮爬上来》、《我和我的祖国》、《让世界充满爱》,还有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明天会更好》、《天路》等。在聆听欣赏中感受到合唱的美与和声效果,并告诉学生,你们同样也能创造出这种美妙的声音,激发学生把合唱唱好的愿望。
2.分析歌曲内容,促使学生准确理解作品
在演唱每一首曲子时,要引导学生对歌曲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在学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歌词优美深情,让人不禁与主人公一起怀念着旧日的友人,回想着与朋友共同走过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互团结友爱,心里充满着激情。整首歌曲曲调朴实、动听,素材简练,全曲仅五个音,即do、re、mi、sol、la,基本节奏为:。四个乐句逐句紧扣,乐句上行和下行好像一问一答,像相互道别、互诉衷肠。演唱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通过声音表现出来,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自己分析出了要用抒情、轻柔、充满向往的声音来表达出对美好友情的赞美。正因为对歌曲内容和情感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的表现歌曲内涵,并激发了演唱这首歌的强烈愿望。
二、反复演唱,加强合唱技能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会唱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反复训练学生合唱,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谐美,从而掌握作品的风格、形象,与作品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心理反应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合唱时,注意用气息歌唱的训练、声部的训练、内心听觉的训练和一些和声的训练,等等,这些合唱技能的训练必须在平时课上持之以恒地坚持,否则会功亏一篑。要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随着情感变化去调整气息,与作品共鸣,逐步掌握歌唱技能。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歌唱的乐趣,而且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唱好
音乐课实施素质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歌唱中体会到学习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时空。首先是教材问题,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的可创造性部分,还可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补充一些具备可创造余地的教材,以确保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去学习、创造。例如,我选了一首简单合唱曲《让世界充满爱》,在这首合唱曲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学会歌曲,然后设问:你觉得这首歌曲怎么唱会更好?学生在简短的讨论之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分领唱与合唱,有的说领唱可以加入哼鸣,有的说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轻声,第二部分是热烈的激动的。有的说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衔接应该由弱变强,第二部分与再现部分则由强变弱。然后再按声部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要求每个成员共同参与。学生围绕刚才讨论的内容,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变得积极主动,相互协作。通过小组全体成员的相互尊重、优势互补、互相启发和默契配合,提高了合作意识。对于经过自己的再处理,使歌曲的意境在演唱中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学生的兴趣就很高,自然就唱得更好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合唱拒绝“个人英雄主义”。要让学生明白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真正把合唱唱好,才能真正享受到合唱带给人们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之,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去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合唱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内涵,感受和谐的美,帮助学生喜爱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合唱,振奋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合作精神;通过合唱,展现学生的青春和骄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合唱之花在音乐课堂上盛开绽放!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合唱心得体会篇5
一、以“情”润心,营造良好合唱氛围
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的艺术,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要唱好合唱,就要在课堂中先营造良好的氛围。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它要求每个合唱队员必须有团体精神,必须有统一的排练要求。要在音乐课堂中以班级为单位形成一个合唱的大集体,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稳定,协调一致,我觉得应先做到以“情”润心。教师面对的既是一个集体,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能力不同、表现不同,教师应该了解每个个体的能力,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要及时肯定鼓励,对这些孩子来说,通过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他们就会努力地用实践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更加严格地要求,让他们带动帮助能力差的学生,成为合唱队的中坚力量,使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人与合唱作品的情感交流达到心灵相通、和谐共鸣的境界,营造良好的合唱氛围。
二、以“巧”润拙,增强基础合唱知识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都要求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而由于人的生理差别,如年龄、性别的不同,声带结构和共鸣情况不一样,在唱相同音高时某些人会感到不适应。在进入初中后,男生大部分在初一就进入变声期,女生较晚在初二进入变声期。处在变声期的中学生,由于声音的不稳定,在合唱时,常会出现跑调、声音偏高或偏低、赶节奏、声部之间互相干扰等不协调现象,弄得教师白白辛苦一场。因此,在训练合唱时,必须先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演唱合唱曲目,这是合唱教学的先决条件。要做到以“巧”润拙,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运用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让他们从音乐的旋律中体会真实的音乐,感受合唱艺术的美,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2)运用科学方法,激发合唱兴趣。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声音虚,不会息气、换气、保持气息等错误呼吸方法,我采用了很形象直观的方法进行练习。
(3)运用游戏活动,保持合唱兴趣。合唱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磨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厌烦情绪。所以,每节课都得练,但练习的时间不能过长,可运用一些小游戏来保持学生们的兴趣,如“吹蜡烛”“慢吸快呼”,声音强弱变化、声部间按音程关系递增递减音高等游戏。
三、以“美”润声,打造高质合唱效果
发声练习是达到作品内容美的前提条件。在开始练习时,需要针对作品内容,选择适当有效的练习。但随着技巧的巩固,就要逐渐摆脱重音发声的练习,特别是在教学生学唱新的合唱曲时,我会让学生用闭口哼唱的方法练唱,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听清楚自己的声音与其他声部的声音,并使发声的正确要求变为表达作品内容的工具和手段,以“美”润声。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纪律观念,合唱时要让学生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不能由个人自由的发挥,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方法、位置歌唱,就会破坏整体的美感。合唱队员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按照指挥的指令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唱的和谐统一。歌唱中在运用假声的基础上慢慢加入真声的成分,达到真假混合,完整、优美的表现歌曲。这样坚持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演唱时才能音色自然统一,声音圆润完美。
合唱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听觉和视唱能力,它讲究声音整体的融合性,各声部对音色、力度、节奏等都要求均衡协调,所以在合唱训练中,还应该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学生听觉能力。作品表现得好与不好首先是依靠内在听觉来分辨的,没有好的内在听觉就无从要求好的外在表现。因此,指挥及合唱队员应对提高自己良好的内在听觉进行不断的努力,特别对指挥来说更需先行一步,才能对合唱队员提出要求。教师需不断加强的业务水平,也可在班级中挑选1~2名节奏感强,音准好的学生担任本班指挥,提升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
此外,合唱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各类中外合唱曲,有计划地选择训练,但切忌好高骛远,选择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合唱作品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以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知社会,热爱生活,更好地感受歌曲,更好地提高歌曲的表现能力,循序渐进,从美好的歌声中进行美的教育。
合唱心得体会篇6
【关键字】合唱 老年人 益处
一、合唱能够愉悦身心,是老年人老有所乐的体现。
合唱作为音乐活动中的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面对目前社会上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文化生活,更能彰显出它的宁静与美丽。古今中外五光十色的合唱作品,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们都有不同的形式美,内容美。而一首好的合唱歌曲更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给人以思想启迪和情操的陶冶。在合唱的过程中队员们要运用理性、感性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的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而这一层次上,每个合唱队员必然会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这种深入到音乐内部的音乐“欣赏”是与听众完全不同的。并且在每一次演唱过程中,老年人们受到其他歌者相互气氛的影响,感情的起伏也较为剧烈,在这样的“动人心弦”的环境里,歌唱者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心灵的境界常常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是一种“身临其境”进行创造和欣赏的双重趣味吸引。再由于合唱需要背谱,背歌词,有些歌曲还要用外文或方言来演唱,无形中会学到很多知识,锻炼人的记忆力,因此合唱往往会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而老年人们也乐在其中。
一、合唱能够宣泄情绪,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良药”
合唱是歌唱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能让老年人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能受益无穷。在合唱中,一群年龄相仿的朋友,共同分享彼此的欢乐哀伤,一个人歌唱时不能发泄出的情绪,在合唱氛围中却能尽情宣泄,尤其当进行歌唱或朗读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加上团队里齐心协力的练习,更能使人获得情感上艺术上的愉悦与感染,更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全身心进入艺术审美状态,甚至“手之,舞之,蹈之”,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和振奋感,从而释放掉内心深处的压抑与烦恼,使人放松身心,一切烦恼都会随着合唱歌声烟消云散,换来心理上的放松。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唱歌除了对人的精神健康有益,让人精神愉快之外,对身体健康同样是有好处的。它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需要剧烈活动,但是却能够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神经一起活动,形成一种内在的运动方式。练声中的呼吸运动,比平时具有更大的强度,是最好的“肌肉按摩”,“内脏按摩”和“有氧运动”。合理地运用气息会不断地增加肺活量,吐故纳新,是一种有效的呼吸运动,能有效的促进肺部健康;歌唱中使用正确的呼吸法,既能兴奋胸肌。改善大脑的供氧,又能通过呼吸器官的大幅度伸缩运动而促进各内脏器官的代谢活动,振奋精神,延缓衰老,还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是真正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
三、合唱能够排除寂寞,是老年人和谐相处的桥梁。
合唱能让人在健康的文化娱乐氛围中,忘掉自我,融入群体。一些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时很难适应,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加上更年期来袭,心情复杂,难以控制,有的甚至悲观厌世,对周围朋友、家人产生厌倦,这时候,合唱队就是集结这些老年人的最好去处。合唱能以最放松身心的方式学习知识,把一群同龄人团结在一起,有男,有女,有说有笑,慢慢地学会相互倾听,互助互敬、团结一心、紧密配合。把个人融在集体中,个性融在共性中。另外合唱歌曲往往都具有感染力,所以演唱者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情绪饱满,震撼心灵,在这种状态下,演唱者陶冶了情操,产生一种自然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必须用高尚的品行来规范自己,以完美的准则,长此以往能够形成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合唱能够陶冶情操,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源泉。
合唱心得体会篇7
一、音色的塑造,在选曲和训练上有讲究
1、选曲有讲究,是塑造一流音色的有力保障
音乐教师在训练班级合唱队时会很清楚,在所任教的平行班中,有些班级音色属明亮的,有些班级音色相对来说就黯然些;有些班级音域宽广些,有些班级音域就相对狭窄。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班同学属活泼好动型,有好些学生极具个性,思维也挺活跃。我就选了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学好本领来回答》,此歌由印青作曲,6/8拍,前四乐句节奏规整,词曲结合非常和谐,唱起来朗朗上口;第二乐段旋律处在中高音区,以“5”音起音,旋律盘旋上扬,加上衬词“啦”的演唱,明朗轻快的歌声伴随着饱满热情的情绪自然地流淌出来。
在歌曲处理上,考虑到该班学生男女生都挺有个性,表现力极强。我在第一乐段四个乐句进行了分句演唱处理,排练中重点提示,男生要唱得沉稳、矫健,女生要唱得轻盈、流畅,但总体音色要求整齐和谐。在衬词“啦”部分,全班齐唱并带上肢体的轻微摆动。一来提示学生注意歌声的“流淌感”,二来可以带动演唱的情绪和热情。在演唱第二段时,前四个分句由本班两位歌唱出色的男女生担任领唱,这样不仅丰富了演唱形式,增强了声音的层次感和美感,使歌曲表现力倍增;同时也锻炼了个别艺术特长生,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提供了平台。
2、训练有讲究,是塑造一流音色的关键。
以《月芽船》歌曲为例,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三拍子歌曲,伴随着三拍子舒缓、优美的旋律,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宁静、唯美的画卷,令人遐想,令人神往。在声音训练与音色塑造时,首先选择演唱此歌的班级声音要求干净,中高音区的过渡较自然,最好是韵律感较好的班级。把握好此歌的关键之点:
①咬字吐字的准确性
准确的咬字、吐字非常重要,是塑造美好的音色的有力保障。合唱讲究声音的和谐与融合,训练中要注重乐句中字头字尾的咬字与吐音。音头要整齐,运用直声唱法,使音色变得清澈透亮,富有质感。这也符合本歌的意境和韵味。长时值音更要注意气息的正确运用,把握好咬字与吐音,以及力度的控制。
②乐句表达的流畅感:
乐句表达的流畅感是声音表达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不管是朗诵、演讲还是歌唱,流畅感让人感受到顺畅与自然,从而产生一种欣赏的愉悦感。在歌曲创作技法中提到有些作品乐句之间有一种起承转合的内在关系,教师在训练中要适时适量的加以讲解与提示,让学生明白乐句发展的层次感与递进感。声音层次感和递进感的形成是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完成的,所以把握好歌唱的气息也很重要。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乐句的流畅表达会水到渠成,歌唱的音色会更美,歌唱的和谐感会更强。
③三拍子的韵律感
三拍子的韵律感是把握《月芽船》整体风格与韵味的关键,三拍子的飘荡感淋漓尽致致地表现了月芽船歌曲的意境,这正是曲作者的用意所在。训练中,教师的范唱与钢伴尤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上乘的视听效果。好的范唱有很好的示范与感染作用,特别是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就要让学生感受富有感染力,到位的歌声。而钢伴的作用,能让歌声锦上添花,那优美流畅的带着韵律感的琵音伴奏音型所营造的音响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一定要让学生静心感受,这样做也是为了能让学生用干净和谐的声音,漂亮到位的音色表现歌曲。
二、合唱队整体气质的塑造
1、合唱队整体气质的塑造,音乐教师该首当其中。
《太阳少年》歌曲大气、深情,旋律富有变化性,极有张力。第一段落舒展、深情,第二段落明快跳跃、富有动感。在校第九届合唱节中,×××班演唱的《太阳少年》令我印象深刻。伴随着恢宏大气的前奏音乐,主歌部分清新明朗、舒展流畅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舞台上的每张脸都那么生气,神情专注,如此投入。站在第一排的队员可谓是全身展示,姿态大方,无可挑剔。让我想到他们应该是健康向上,快乐进取的当代小学生的形象代言人。
音乐教师在选择歌唱作品时,首先要考虑到作品风格、难度系数与演唱班级能力与气质相匹配。如果做到这样,驾驭作品会显得比较游刃有余。而合唱队员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教师对作品的深入剖析和挖掘。合唱队员的整体气质其实是由每个个体的气质所决定的。对队员的气质训练,包括对队员自信心的培养以及气质形象的塑造。
其一:自信心的培养
表演者首先要有自信,气定神闲的状态才会让准备好的表演不打折扣。自信心的养成需要老师在训练中多一份鼓励,多份赞许。在《太阳少年》排练过程中,可以例举班上一些状态好,神情自然,歌唱投入放松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让全体合唱队员朝着目标努力。要善于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优点的原则去捕捉孩子内心的感受,增强孩子内心的承受力与自信心。
其二:气质形象的塑造
作为音乐教师,自身的示范尤为重要。显示教师自身驾驭歌唱作品的能力。它包括教师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再度创作,完美演绎,以及表现该作品时得体到位的肢体表达,当然少不了丰富的脸部表情与投入专注的神情。《太阳少年》中的A段落舒展深情,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得体、大方的指挥手势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到有底气的歌唱,神情专注,气定神闲。B段落变得明快、跳跃,富有动感,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范唱引导学生。肢体语言的变化要明显,神情要到位。让学生关注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并用形象性语言与歌词的同步讲解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从而逐步形成学生的总体气质。
2、合唱队整体气质的塑造,班主任教师功不可没。
目前小学的班主任多数由语文教师担任,而班级合唱队的成长与进步,孩子整体气质的塑造与班主任的引导密不可分。×××班级在校合唱节中演唱《我们的希望小学》,此歌前半部分节奏轻快、跳跃,旋律优美流畅;后半部分节奏拉宽,由高音“do”展开,旋律变得舒展大气。再仔细品味该歌曲的歌词,也很耐人寻味。与班主任商定,为此歌量身定做了一套表演方案。这么好的作品,合唱队员除了展示美丽歌喉外,还应展示合唱队员的风采,即对队员整体气质的打造。
①排练习初期的情感启发:
一首好歌往往歌词也耐人寻味,值得推敲。要唱好歌,先读好歌词,理解歌词这很重要。利用音乐课让学生初步学会歌曲后,音乐教师可与班主任商定,利用课余时间“声情并茂”的朗读歌词,让学生感悟歌词,熟记歌词,这为学生更好的歌唱打下基础。在此环节,对学生的引导重在对歌词的感悟,朗读时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把握,以及语调音量的把握。特别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对歌词所包含的情感的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曲,以内涵获得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②排练后期的 综合体验:
在合唱排练的后期,学生已对歌曲旋律,歌词非常熟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体验,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以《我们的希望小学》为例,前奏处可加上轻微的摇摆身体和头的动作。前半部分歌声轻快而跳跃,神情要显得俏皮、可爱;后半部分旋律舒展而抒情,神情变得沉稳而大气。教师除了关注歌声外,要强调学生神情表达的专注性与准确性,眼睛要会传神,肢体表达要与歌曲意境吻合。除了合唱,可加入领唱,领诵,也可插入二至三个动作,以达到表演上锦上添花之效果。除此之外,形象性的语言启发也必不可少。语文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要善于用语言启发学生感悟歌曲意境与内涵。在歌唱时,要常提醒合唱队员注意自身形象和气质,多以鼓励性话语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教师之间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定能事半功倍。
培养和教育人的途径多种多样,合唱活动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表情性决定了它特有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在合唱活动中感悟人性美和人情美,塑造班级合唱队良好的气质形象、完美的音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愿同仁们能以美启善、以乐怡情,让孩子走进美好、感受快乐、用音乐启迪他们智慧的心灵。
相关文章:
杭州合唱指挥培训之印象
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
合唱队训练之我见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童心如歌”庆祝六一合…
简论新时期合唱指挥应具备条件-徐 玲
浅谈小学合唱训练
四声部合唱乐谱《雪绒花》中文-简谱
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将献唱广州 带来奇妙音乐…
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内蒙古纯少数民族儿童合唱团唱红原生态童谣
武汉7月将唱响《中外名曲合唱童声音乐会》杨…
辽宁省中小学合唱指挥骨干教师培训在沈阳启…
教师合唱队汇报演出后记
合唱排练、比赛后记
合唱-第十三届青歌赛的一大亮点
中国当代女声合唱艺术特征探微 中英文摘要
论合唱教师素质结构 中英文摘要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合唱课教学探究
合唱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合唱;合唱教育;素质教育
合唱这艺术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常有指挥,或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集体在音响上保持高度统一与协调,它不仅普及性很强,而且参与面也十分广泛。人的声音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具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人的嗓音可以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合唱音乐美的陶冶中,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学校音乐课内及课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合唱发展的历史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了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开始出现在了原始部落的打猎以及后来的农耕、战争、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我国民歌中的辅助性旋律和支声声部的演唱形式,戏曲比如川剧中帮腔的形式等都是存在于民间的合唱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合唱这种表演形式都显现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且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人们留下了令人传唱不息的合唱作品。例如:16世纪尼德兰乐派作曲家拉索的《回声》,18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瓦格纳的《婚礼合唱》,亨德尔的《哈利路亚》,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等都是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岁月的流逝,但仍然是专业和业余合唱团所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欧洲社会音乐教育的发达,群众性的合唱活动的普及,也大大地促进了合唱艺术的发展。
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是在上个世纪末西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流传基础上,随着“新学”兴起而形成的“乐歌”运动,这个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是中国合唱百年历史的重要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城乡群众歌咏活动日益活跃起来,中国合唱音乐才真正有了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曲家和优秀合唱作品。例如:李叔同的《春游》,黄自的《长恨歌》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咏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校园内外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到处飘扬着爱国和抗日的歌声,掀起了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合唱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星海是我国第一个用“大合唱”的形式来表现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这部经典作品,成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一个精彩范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蒸蒸日上的群众性合唱活动鼓舞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去,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专业指挥走出专业团体进行业余合唱和业余指挥的辅导和教学,使我国合唱水平登上了一个高水准、高水平的全新台阶。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合唱逐步走入校园,走进课堂,一些音乐教科书编入了二、三、四声部的合唱歌曲。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如瞿希贤、张文纲、李焕之、施光南等人,对合唱曲创作的辛勤耕耘、大胆探索,使合唱艺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
二 合唱教育的本质
在合唱的训练中,我们非常强调声音共性的统一。在排练中非常讲究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的和谐与统一,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第一步要适应集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随着现代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作意识越来越强,通过参与合唱的训练,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适应能力、自制力及合作意识,使之得到锻炼和启示。
在艰苦的合唱训练中,随着集体演唱技能的不断提高,个人演唱技巧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追求艺术的完美,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就是主动向困难挑战的意志磨练过程。在合唱队里我们始终强调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就使得合唱队的队员们始终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队员们互相配合、相互关心,还要善于学会倾听。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学会相互倾听是多么不容易
[1] [2] [3]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事业的前进扫平了很多障碍。
享誉世界的具有500年历史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演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谁知道他们背后训练的艰辛。合唱团招收学员并进行培养,不收任何费用,但要被录取,则需有相当过人的聪敏与天赋。合唱团团员全体住校,以校为家,孩子们每天除了一般的必修课程、音乐课程外,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学习及训练,比如舞台上的动作、台步、鞠躬、谈吐等。合唱团是一个大熔炉,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团员们到了变声期就退役了,但他们仍然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奥地利***府的各个重要部门,高级管理人员中多数为以前在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的团员,童年时代的合唱经历使他们得到人们的认可、尊重和信任。童年时代的合唱团演唱经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修养,完善了他们的人格,这段经历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积极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普通学校甚至高校开展合唱的演唱与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笔者曾有幸参加了两届由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合唱指挥高级研修班,培训地点设在天津大学,担任示范的合唱队是天津大学的北洋合唱团。今年这个合唱团在全国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了银奖的好成绩,但这次深入接触了这个团队才具体知道,原来这群可爱的大学生们没有一个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而且天津大学是一个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大家凭着对音乐及合唱的热爱走到一起来,大家自发地组织排练,练习曲目,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合唱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提高,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合唱这一手段,队员们可以最直接、最全面地体会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队员们惊人的读谱能力,演唱中整体音色是那么的和谐、统一;各个声部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声部交替中的有序进行,严密精致;指挥与歌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娴熟的外语交流,对外国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朴实厚道的学风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但北洋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大三的时候就有用人单位提前来要人。用人单位说,看了大家的演唱,听到了大家的歌声,我们就能感受到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在你们合唱活动中都能见到,你们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都是表现的那样积极和良好。这些正是我们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这使我认识到合唱对人的素质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也更加认识到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的深远意义。
合唱艺术要求合唱队员既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的声部观念。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合唱队员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部的音色、力度、强弱,千万不能是毫无主见地跟随,也不能是滥竽充数,更不能是“墙头草,两边倒”。因此,当遇到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时,合唱队员必须有正确的和声听觉能力,丰富的曲式知识来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合唱队员在集体中培养了整体中的***意识和“抗诱惑”能力。这难道不是合作与***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最有力的证明吗?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非分明。这也正式我们合唱精神所倡导和提倡的。
关于这些,大多数有实际经验的中国教育家和音乐理论教育家都是身有体会的,人民大众及莘莘学子也是身有体会的。合唱的发展,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应了人类的心灵活动与追求,也真实地表达了人类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合唱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发展,社会又随着合唱的发展而得到繁荣,合唱的功能也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对人类的素质教育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净化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合唱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技能;视唱;和声;情感
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是由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歌曲的内容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过程,它是音乐百花园中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仅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学校的合唱训练实践,作出如下几点阐述:
一、合唱的技能训练
1.歌唱的站姿
在合唱训练中,站姿直接影响了歌唱时呼吸的通畅,发声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合唱训练时一般采取站立的姿势。首先,整个状态要挺拔,精神焕发,胸要挺而松弛,双手放松下垂于两侧,两脚成外八字形分开,宽度与两肩相平,重心向前,脖子向上伸,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的姿势。
2.歌唱的气息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现代专家也曾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唱歌,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可见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气息的过程实际上包括吸气、保持、呼出三个部分。[1]在训练过程中,主要采用如“闻花香”“吹蜡烛”“学狗喘”这种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是怎样吸气的,再把吸进的气息保持好,发出“S”音慢慢将气息吐出。这样反复练习,如果合唱队员的气息非常流畅,控制能力很强的话,那么各种合唱表现手法就均能完成,同时音乐演绎将会非常流畅,自然和舒展,是合唱团必备的基本功之一。[2]
3.歌唱的发声方法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曲的基本功。在未经训练时,学生都是属于原始的音色。在训练时,先采用哼鸣练闭口音的办法,要求学生模仿打哈欠时的口腔状态,上下唇轻轻闭合,轻声唱“M”,从c1―a1以半音阶的形式向上爬,然后往下,体会声音是从额头正中偏下方出来的,造成一种感觉上的高位置。把闭口哼鸣练好后再练开口音,音量上先弱后强,可以采用“微声唱法”练习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微声唱法”是在深气息喉咙打开的基础上,提上颚,放下巴,舌尖抵下牙,保持一种打哈欠的状态,先用微小的假声轻轻地唱,找到鼻腔后而过的鼻腔共鸣,送入头腔共鸣,保持并延续这种感觉唱“a”。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再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练习低声区。[3]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从练声曲应用到唱歌上,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了。
二、合唱的视唱能力训练
1.音准
我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先生曾说过:“一个合唱队在技术上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具备理想的音色、准确的节奏和良好的音准。”课件音准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的生命力所在。要获得良好的音准,内心听觉是前提,笔者采用“柯达伊手势法”能比较形象直观地展示音的高低。“柯达伊手势法”是借助某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高低位置来表达七个不同唱名,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首先是“看手势模唱”,让学生逐步熟悉柯达伊手势的意义,其次“看手势学唱”老师用手势和钢琴来对学生进行音高训练的纠正,从单音音阶练习到音程练习。如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四、五度音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对音准有了概念,加强了内心的音高感。[4]
2.节奏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节奏是人的本能,是各种音乐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的部分。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节奏性是音乐的重要原本特征之一,节奏是原本的力量,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可见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在节奏训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如:“我”念作×;“我们”念作××的节奏型等等类似的节奏训练。[5]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节奏,提高合唱能力。
三、合唱的和声训练
和谐统一是合唱的灵魂,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是:“响而不躁,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在基本要求个人声音“平直”“高位置”的基础上做到整体声音的协调、平衡、统一。所谓“协调是指合唱的各声部在演唱过程中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6]因此,训练时应从最基础的和声音程开始,对学生进行和声训练,先结合听辨与模唱练习介绍音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利用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能兼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然后各个声部先后进入,再过渡到和声训练及二声部、三声部的合唱练习曲。[7]如:
老师用一只手表示低声部,另一只手表示高声部,可使持续声部先歌唱,保持准确、稳定。再使另一声部进入。两个声部需相互聆听,取得均衡,只有感觉到它们的完全融合时才唱得准确。[8]这种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多声听觉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获得了合唱的和谐之美。
四、合唱训练中的情感启示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情感性是音乐的基本属性。再高超的演唱技巧,如果忽略了情感表达,音乐也就失去了感染力,苍白无力,空洞乏味。因此,在训练音乐作品前,首先要对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情感特征进行体验和感知,运用内心听觉来读谱,在内心形成 一定的音响框架,并根据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特点等,进行理性分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真挚感情。[9]然后反复朗读歌词,细细品味其内涵,找出每句的语气重音,启发学生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地带上情感去朗读,再以朗读的情感体验激发出歌唱时所需要的情感体验。当将内心的体验付诸于排练实践中时,音乐作品的内在意蕴会在实际的音响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掘。有时甚至会前一过程中某部分的设计和处理,在不断地磨合中更贴近作品的情感需求。[10]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唱艺术中的共性和音乐作品的个性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完美。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合唱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2]钱大维.合唱训练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3]董英姬.谈少儿合唱教学前的基本功训练.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
[4]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5]任志琴.生动形象的节奏读法.星海音乐学院报,2003(3).
[6]马革顺.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7]孙林春.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连云港师专学报,2001.
[8]刘晨娟.浅谈低段合唱教学的优化.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2010(11).
[9]周文坚.谈情绪因素在合唱中的音响和作用.星海音乐学院报,2007.
合唱心得体会篇10
关 键 词:歌唱发声 状态 均衡适度 心理 身体
歌唱是一个既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的全身心运动。歌唱中既要注意声音的统一、咬字的准确连贯、气息的流畅,还要注意肢体动作的谐调优美、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表现……优秀的歌唱者就是将这一系列要领动作融会贯通,最终以均衡适度的状态、清晰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美妙的歌声打动听众。那么如何做到歌唱状态的均衡适度呢?
一、歌唱心理状态均衡适度
歌唱状态受心理因素影响。歌唱中心理作用支配着歌唱的整个过程,因而歌唱时要学会把握和掌控良好的歌唱心理,该兴奋积极时要好好调动,不该兴奋积极时要学会在兴奋中沉稳、含蓄。把握良好的心态和歌唱欲望,逐步调整呼吸,运用好发声腔体,让那些能使共鸣腔体有稳定状态的肌肉,那些能使声音通畅美妙而气息流畅的形体动作与声带均衡适度运动,以达到张弛有度、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
1.歌唱前要有心理和思想的准备。歌唱者在歌唱前要做好对作品、作品风格以及情感表现的认知和思想把握,发声前要做好演唱情绪、呼吸调控、音色共鸣的心理暗示和思想准备。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做好演唱前的心理调节,势必会造成心中无数、思维混乱或怯场恐慌。而心理的紧张会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糸统运用的失衡,造成演唱状态、气息、音量、音色、语言、情感的不协调或不到位。有的学生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试或到陌生的演出场所,或参加重要演出或初次登台等等,莫名的紧张、心态的失衡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因此做好歌唱前的心理和思想准备,是成功演唱的基础。
2.有了心理和思想的准备,还要学会在歌唱中保持适度的情绪。歌唱要求全身心的投入,但又不能情满过度,张扬无绪。因此还要学会“知道怎样唱,往哪里唱”。如演唱歌剧《白毛女》中第一段“恨是高山愁是海,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人不死,雷暴雨翻天我又来……”喜儿所有的悲愤、冤仇似乎要倾泻而出,但演唱者此时必须把握好适度情绪,太悲愤激昂没法进行演唱,没有情绪又不能刻画喜儿这个心怀深仇大恨的人物……如何在情绪激昂的歌唱中把握冷静,如何在宁静安详中爆发激情,如何刻画一个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情感抒发中,要把握好适度情绪的运用……该表现的情感淋漓尽致,该有的处理准确到位,该运用的声音技巧惟妙惟肖,即“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这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的经典话语。他告诫声乐学习者,歌唱时要积极而冷静地进行,要兴奋积极也要冷静理智,要细致体会音乐情感和语言风格,要寻找一种均衡和适度。掌握良好的歌唱发声技巧,熟悉演唱作品是建立良好歌唱情绪的关键。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一定要鞭策和鼓励相结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良好的歌唱发声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不要担心太多、顾虑太多,刻苦努力的同时要多听多看多动脑筋,热爱声乐、相信自己,才会拥有声情并茂的歌声。而对于那些已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来讲,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克服因考试、登台、音高等原因的恐慌刻不容缓。笔者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在教室里都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可是她在上小组课或考试演唱中,表现出的水准就严重失常、失真。如此情形让笔者开始留意她的一切:她的家庭条件很差,让她在同学面前很自卑,以前很少登台的她对舞台有些恐慌,她觉得一上舞台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手不知怎么放,气息堵在胸口,歌词好像也记不清楚……了解情况后,笔者便首先在各种场合鼓励她,赞扬她的每一点进步,时时告诉她: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说,只有坚定信心不断改进和努力,就会更上一层楼,明天才会更美好。没机会登台是许多同学都面临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上课的形式上作了一些改动,将上课的地方时常换到大的教室或音乐厅进行,有意让同学间相互听课,增强舞台体验、增强自信,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步就会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演唱心理。
二、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
歌唱是全身心的运动。运动就要讲究和谐、均衡,讲究美感和完整。声乐不同于器乐,声乐是把人体作为乐器来使用。因而对歌唱者要强调身体各器官在歌唱中的协调、适度,要强调自然、舒展、优美的姿态,要强调身体各器官在歌唱中的准确运用。歌唱身体的运动是兴奋紧张与松弛自然的辩证关系,既要积极兴奋又不可紧张僵持;既要放松又不可松垮,“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身体的放松是歌唱状态的自如和松弛,如打哈欠般叹气打开喉头、自然均匀呼吸、手脚自然松弛,面部表情从容而深情歌唱,并非身体的散漫和萎靡不振;身体的兴奋是歌唱状态的腔体打开,注意力集中,身心积极而有准备地进行。如我们说到吸气这个问题,要求兴奋、放松。即是要求保持打哈欠状,用口鼻轻轻吸,横膈膜打开下坠,腰四周绷紧,协调运动,紧张有度。这样所吸之气才会深而通畅,才会达到歌唱中气息的支持。如果一呼吸就抬高胸、提起双肩,手脚以致全身都僵硬着用力吸,胸不仅憋住,所吸之气也无法在歌唱中自如运用……或是相反的浅浅呼吸,没有腰的支持,没有横膈膜打开下坠,没有腔体的打开等等。如此的呼吸也不是歌唱状态所需要的。歌唱状态若没有身体状态的协调和合理的运动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声,更不会有美妙悦耳的声音。歌唱是一种运动,运动需要力量的支撑,这就要求歌唱者要知晓歌唱用力的方法,如何做到力为歌用、量用自如、均衡适度、放松歌唱呢?既不可为了放松而虚着唱,或没有气息支持地叫喊,或全身散漫没有一丝美感地傻唱,也不可为了兴奋而喉头着力太多,口腔着力太主动或全身僵硬着进行歌唱……歌唱的用力要恰当、适度,要寻找自己唱起来自在、舒服的感觉,要寻求美妙动听的声音;还要克服主观的意识,不可盲从,不可自以为是,要清醒知晓什么样的声音是该寻求的,什么样的状态是歌唱中需要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歌唱状态中必需的,只有既省劲又自如的歌唱才是科学的。
身体的放松是指腰以上的胸、肩、颈、面部、口腔等身体部位相对松弛,只有这些部位自然相对的松弛,歌唱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产生最大能量的共鸣。而身体着力适度绷紧是指腰以下的身体部位,只有腰四周适度绷紧,横膈膜打开下坠,双腿直立才会有坚实的支撑力量,才会产生气柱,形成声音上行气息下走的对抗线条,让声音产生最大的共鸣和最美的音色。歌唱中演唱者还需要外松内紧的积极状态,即是要求演唱者兴奋、精神集中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让发声器官进入积极兴奋的运动状态,而面部表情、胸、肩、颈、口腔等身体部位却要相对松弛。只有做到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才会唱出优美的歌声、展示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塑造栩栩如生的歌唱形象。在教学中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唱着唱着就身体僵硬了,五指抓紧,没有了面部表情,换气就抬起那紧憋的胸,更有学生一唱到高音就伸长脖子使劲吼叫,歌唱没有了松与紧的有机协调,没有了音乐线条的连贯流动,没有了歌唱应有的美感和纯净的音色。人的身体是歌唱的乐器,不注意发声器官的协调运动,不注意身体器官的合理运用,不注意身体状态的兴奋紧张与自然松弛的均衡适度,就不能唱出美妙悦耳的歌声。
三、歌唱发声状态的均衡适度
歌唱发声的训练是一个抽象枯燥艰苦的过程,注意呼吸的匀稳流畅,注意各共鸣腔体的协调打开,还要注意声音的统一和音色的圆润等等。要想获得美妙动听的歌声,其实就是学习掌握科学发声技能,协调气息、声音、共鸣腔体和语言的过程。如何获得有支持的歌唱呼吸,如何始终保持在吸气状态歌唱,如何做到在咬字发声的过程松紧自如,如何打开共鸣腔体,如何使歌声韵律流畅……这些都要求歌唱发声的科学与适度均衡。
1.真假声的均衡适度。健康的嗓子都具发真声(重机能)和发假声(轻机能)的机能。在歌唱发声中必须注意真假声的恰当混合使用,不是到高音才用假声或用真、假混声唱,而是在中声区就要找到真、假混声的感觉。中低音区真声成分多些、假声成分少些,音越高假声成分越多、真声成分越少,只有运用真、假混声建立过渡声区,才能做到拓展音域和统一声区。而真假声的混合使用一定要注意比例,女声以假声为主真假结合进行,男声以真声为主真假结合进行。若真声用得太多,声带可能会长息肉;若假声用得太多,可能会长小结。因此,科学健康地运用声音就是要注意真假声比例协调与均衡适度。
2.歌唱发声中咬字发音的均衡适度。歌曲情感的表达是通过歌词和歌声来实现的,吐字行腔的均衡适度使咬字发音在歌唱中有机结合。在咬字发声中,为了获得美好而有穿透力的声音,必须要保持叹气打哈欠状。只有叹气打哈欠状的咬字发声才能确保咽腔积极紧张和口腔的自然松弛。当咽腔进入积极紧张状态,才能使嘴这一发声器官进入变硬、绷紧的共鸣状态,才能确保声音的高位置,才能确保声音的连贯流畅。而口腔的自然松弛才能使咬字发声流畅自如,字音清晰,声情并茂。同时歌唱前要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歌曲作品或喜悦或愤怒或忧伤……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哪些段落或语句是重心,音乐线条怎样塑造,包括形体和手势的运用……咬字发音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各共鸣腔体,协调好身体各部位恰当着力。
歌唱发声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当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吐字器官等都在紧张与松弛的矛盾中协调而自如地运动时,歌唱发声状态才真正做到适度与均衡。正如沈湘教授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多余的劲去掉”,才会唱出美妙悦耳的歌声。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