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简介篇1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上语文,能够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几年的观摩以及自己的实践,今天以《草房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的。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文静的纸月……他们给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6年,也给桑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我相信这部作品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能从那一代孩子身上学到善良、***的优美品质。
二、 促读
第一阶段课堂导读,学生课余精读。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我精心准备了《草房子》内容导读。选取杜小康这一人物故事作为了解本书的一个窗户,并品读精彩片段。课后利用约一个月时间让孩子们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对本书进行初步品读,我通过检查孩子们的书本了解孩子们阅读的进度。
第二阶段摘抄、品析好句子。按每周两章的进度要求孩子们再细读作品,并学会按照“修辞+效果”的格式对句子进行赏析。一方面积累了语言,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品析能力。
第三阶段梳理、品评人物。要求在周末的随笔中对书中主人公的故事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品评。这比笼统地写读后感更有针对性。
第四阶段准备读书汇报会,具体做法如下。
1.按章节给各小组分配好任务
《草房子》共有9章,每组负责汇报一章节的内容。我班有8个小组,每组6~7人,让其中一个小组负责1~2章节。每人精选5个以上的好句子,组长筛选10句。
2.定好评价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内动力
我让组长跟我一起打分,其中包括课件、表演、参与人数以及对该组课堂纪律进行打分,课件满分5分,表演满分10分,课堂纪律满分5分。
3.注意活动细节,让过程有序精彩
在活动开始前几天了解各组准备情况,特别是须要表演的部分是否有排练。把握好活动的时间。比如《草房子》读书汇报课计划用时一个小时,那么我要提前调好课,这样才能让8个小组完美地展示。活动开始前把教室桌椅拉开,尽量让教室中间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表演。准备好相机,拍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
三、展示
1. 主持人导入
同学们,一本书,往往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时间能够冲淡我们对这本书的印象,但是冲不去我们曾经的感动与泪水。今天让我们走进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去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吧!
2. 各组汇报
第一小组:汇报第一章内容简介、优美句子、秃鹤人物分析;表演“戏弄秃鹤”;
第二小组:汇报第二章内容简介、优美句子、纸月人物分析;表演电影配音“上学路上桑桑救纸月”片段;
第三小组:汇报第三章、第七章简介,优美句子、白雀人物分析;朗读第六节;
第四小组:汇报第四章简介、优美句子、秦大奶奶人物分析;表演“秦大奶奶死守艾地”片段;
第五小组:汇报第八章简介、优美句子、桑桑人物分析;表演“杜小康父之死”片段。
3. 师总结
同学们,《草房子》让我们认识了桑桑、杜小康、纸月等淳朴、善良的小伙伴,体验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纯美的情感,给我们留下很多美的感受。这正如作者曹文轩说的: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也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永不衰老,那就是美。希望同学继续品读更多的曹文轩纯美小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美丽!
4.总结汇报
按老师与组长的打分定出名次,奖励前四名的小组。另外以写观后感的形式写下此次汇报课的感受,提出汇报课成功与不足之处。
四、反思
1. 学生反思
孩子们提出活动课后可以给他们看看《草房子》的电影,这样对人物、情节的把握会更加深刻。后来我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就利用自习课给孩子们观看这部电影。这样把自己从文本中了解到的人物形象与电影中的形象进行比较,也了解了关于电影剧本对文本的处理艺术方面的知识。
2. 教师反思
选好书目,将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及思想深度的提高。创新汇报课形式。历次的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几乎是我苦心琢磨出来的。这次活动课后我觉得汇报形式切忌死板,每次汇报课前跟各组长商量,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设置创新奖。
总之,在玄幻小说、网络小说、漫画等侵占了孩子们大部分读物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孩子在活动中热爱阅读,也让活动成为语文老师展示个人魅力的一个重要武器。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518101)
曹文轩简介篇2
内容简介
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自己。
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还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这根羽毛究竟属于哪只鸟呢?
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作者简介
曹文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副***。代表性长篇小说有 《草房子》《青铜葵花》《丁丁当当》《红瓦》《天瓢》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文字出版。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国家***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40多种奖项。
罗杰・米罗 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巴西插画家、作家、剧作家,曾为100多本书创作插画,并亲自为其中20本撰写文字。2010年、2012年连续两次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提名奖,9次荣获巴西最重要的文学奖雅布提奖,多次荣获巴西***书馆协会、国家少年儿童***书基金会颁发的奖项,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巴西分会及巴西国家少年儿童***书基金会(FNLIJ)认为是“具有杰出贡献的人”。
创作谈
有一天,北京刮起了大风,我逆风而行,忽然看见地上有一根白色的羽毛,飘飘摇摇地飞上了天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羽毛御风而行,有一种淡定与自由,也有一种飘摇与无奈。于是,我心生奇想:这根小小的羽毛,来自哪里?要去往何方?羽毛会不会正在寻找自己的主人?
我认为:好的***画书,是离哲学最近的。
故事中,羽毛飞上天空,开始不停地琢磨:“我究竟是哪只鸟的呢?”翠鸟、布谷鸟、苍鹭、孔雀等鸟一只接一只地出现,羽毛一次又一次地问着同一个问题:“我是你的吗?”这样的角色选择、这样循环往复的结构,是为儿童设计的。但是,在简单的故事背后,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属于谁?
羽毛的御风之旅、追问之旅,其实就是人类追求归属感的旅程。
曹文轩
巴西音乐大师汤姆・若宾在歌词中说:空中的鸟,地上的鸟,世界上的每一只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要把一根羽毛误认为另一根羽毛。有的羽毛为了遮体,有的为了飞行,有的轻柔地温暖忙碌的鸟的身体,还有的羽毛纤维致密,连最小滴的水珠也无法渗透。
当列奥纳多・达・芬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梦到一只鹰的羽毛从嘴边飘然而逝,这个梦从此让他的大脑充满了飞一般的想象力。当我的朋友张明舟和艾哈迈德・雷萨斯拿给我曹文轩先生写的故事《羽毛》后,我感到自己要用***画来诠释字里行间的哲学意义。我爱上了曹文轩的故事。于是,我把对鸟的爱倾注到画笔上,画一只来自中国的鸟,一只来自巴西的鸟。
在我的梦中,汤姆・若宾对我说:别忘了画一只白琵鹭。在古埃及的《死亡之书》中,人们会通过比较心脏和羽毛的重量,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因为他必须既柔软又强大,就像一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个很好的故事。
罗杰・米罗
名家推荐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使命之一就是推动高质量儿童***书的出版与发行,坚信儿童应当多接触文学与艺术水准俱佳的作品,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实现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使命。一个来自中国的作家和一个来自巴西的插***画家成功合作,推出这么棒的一本书,让我非常兴奋,相信此书会吸引众多的读者。
祝贺曹文轩,祝贺罗杰・米罗,也祝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强强联手的合作。
赖泽・卡鲁丁【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
羽毛的故事,说出了人生的一种感觉。正如著名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片头片尾出现的那一小片飘动的羽毛,多少象征着我们的漂浮而难以自控的人生。这片人生的羽毛,它在寻找什么?它要寻找什么?《羽毛》告诉我们,生命最渴望寻找的内容,有时不在杳渺的远方,而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
罗杰・米罗用揉合了巴西与中国传统的视觉艺术元素的插***,诠释着曹文轩笔下这个略带伤感的羽毛的故事。我们看到,羽毛的冒险展开在斑斓而略带神秘的画面氛围里,然而,繁华褪尽,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和羽毛一样,看到了生活最朴素的色彩和最亲切的面容。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对罗杰・米罗的评语
罗杰・米罗的插画提供了探问巴西历史和文化的通道。他毫不低估一个孩子认识、解读文化现象和意象的能力。他的插画令儿童得以凭自己的想象力走进故事。旅行与发现是其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而其插***的丰富内容则反映了他对民间文学和探索世界的热情。他的那些有着不可思议的色彩和吸引力的***画故事,帮助孩子们发展着与他们自己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关系。他邀请孩子们走进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建立起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欣赏的理解。他与读者分享他的志趣,把他们带入时空的旅行,而这些志趣并不局限于巴西,相反,对于世界文化和礼仪的广泛理解构成了他作品中很重要的方面。他的插画既是先锋性的,又是包容性的,个中形象促进着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个体之间的彼此包容与相互尊重。
曹文轩简介篇3
【摘要】《青铜葵花》是当代知名小说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以苦难为大背景采用叙事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展示了人性的坚韧、生命的刚强、苦难中的大美以及人性中的大善大爱,为苦难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灵的明灯,这种写法充分展示了作品中苦难与美丽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苦难”叙事;《青铜葵花》;曹文轩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代文坛知名的小说家曹文轩用他那灵动的笔墨,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别样的景致,为苦难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灵的明灯。他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更是将“苦难”这一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苦难与美丽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青铜葵花》的创作正是符合了这一原则,不管是在艺术真实、伦理和情感上,还是在美的创造上,都符合了文学创造以追求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
(一)苦难之中的境界美
曹文轩在坚信“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的同时,用他那充满浓郁诗意的笔调,以苦难为大背景,写出了《青铜葵花》这部关于苦难,关于美丽,关于爱的故事。《青铜葵花》中所呈现出的那种苦难深刻之处的境界美主要表现为:
第一,意象建构。曹文轩用一个个美丽的意象构成了《青铜葵花》的框架。“青铜葵花”是个大意象,它统领着九个小的意象,也就是全文的九章标题,分别为“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和“大草垛”。青铜“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限的深意”,它是一种金属,质地厚重而没有生命;而“葵花算得上最具灵性的植物,它居然让人觉得它是有敏锐感觉的,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另一方面,“青铜”与“葵花”又是两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文中的主角,一个来自城市,一个来自乡村,相遇相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的境界美。
第二,苦难淡化。曹文轩告诉我们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延续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如在第五章《金茅草》中描述到:“在三月的一天,大麦地刮起了狂风,下起了大雨,青铜家的房子没了,所抢出来的东西也寥寥无几”,对于这样的大灾难,作者坚持他一贯的古典的、浪漫的审美追求,挖掘苦难背后的美感。苦难虽深,但在作者笔下那一个个富有童趣的细节却化解了苦难的沉重。这些是作者通过《青铜葵花》来对苦难的肯定,是对苦难更高境界的传达――提高境界,接受甚至享受苦难所带来的快感。
(二)苦难之中的人性美
第一,深入灵魂描写苦难,展现人性的坚韧。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追求着一种更高的境界,是为“人性美”的展现而服务的。面对精神上的苦难,主人公姿态如此优雅,人性中的美丽展现无遗。葵花是令人感动的女孩,她在五岁失去了母亲,又背井离乡随父亲到了五七干校,面对生活的苦难,面对孤独,她平静祥和,优雅高贵,从容镇定。即使之后爸爸落水身亡也不哭不闹,安静得让人心疼。弱弱的小女孩却拥有着如此坚韧的性格,可见,曹文轩写《青铜葵花》是深入到灵魂而写的,其中处处弥漫着人格的魅力,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
第二,互助互爱,从容迎接苦难,展现人性大善。葵花到青铜家后,一家人共同经历苦难,相亲相爱表达了面对苦难时的人性大善。上学风波中,青铜甘心情愿放弃上学的梦想,在大雪天依旧坚持去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看戏,青铜固执地让她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不仅青铜,爸爸妈妈也是那么细心地呵护着葵花,他们起早摸黑,更加努力地干活。奶奶年纪那么大了,却不远千里去东海边摘棉花,直至累倒在床。葵花,那个令人心疼爱怜的小女孩亲自教青铜写字,想要为家里省下那笔学费,故意将考试考砸,只身跟着人家到南方去捡银杏卖钱……这么一件件的生活琐事,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与苦痛,可是他们展现出来的不是自哀自怜、无尽抱怨或自暴自弃,而是处变不惊,以坚韧的精神去迎接苦难,展现出人性中的永恒美。最终,他们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共度难关。
二、苦难意识的现代意义
当代社会的浮躁、人情的隔阂、灾害的频发等众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该拿什么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呢?我们又该如何弥补这些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当这些苦难来临之际,该怎样去面对?曹文轩说苦难是一种财富。那该怎样将苦难转换为有效的人生经验,给自己的性格注入坚韧与优雅呢?他给了我们《青铜葵花》。儿童文学作品是影响孩子精神发展的最优秀和最有效的媒介,就像儿童文学专家所说,文学塑造的是人的心灵,而儿童文学对少年儿童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青铜葵花》告诉读者在受难中涅,获得救赎,是一种财富。那种对苦难的肯定以及面对苦难时的优雅坦然的姿态、坚韧的性格和美好的人性深深影响着每个孩子,给予了他们信心和勇敢。
综上所述,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以一种典雅高贵的姿态向人们肯定着苦难,诠释着苦难。那种悠远的境界充分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表现了人性中的大美大爱以及相亲相爱互助的和谐崇高美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曹文轩就清楚地了解到“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青铜葵花》的创作正是切实履行着这一观念意识,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书中所蕴含的儿童苦难意识无疑对当代现实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少卿.访谈:美的力量>思想的力量[EB].2006-03-13.
[2] 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1.
[3] 曹文轩.即使是“欺骗”,我也是对的[N].中华读书报,2005-06-15.
[4] 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40.
[6]李华.以树的姿势迎接苦难[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7]曹文轩.美丽的痛苦[A].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243―246.
作者简介:祁坤(1982―),女,河北唐山人,平顶山学院助教,硕士,汉语文学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