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培训心得10篇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1

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作为保险公司的助推器,起着提升保险公司留存率、提升保费规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各家保险公司为支持2015年因监管***策变化而大力增员所采用的重要业务推动配套工作。本文将从硬件—培训中心配置,软件—培训中心人员配置和培训课程体系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和对比总结,博取各家所长,为搭建良好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

培训中心配置;培训部人员配置;培训课程体系;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模式

一、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对比研究的现实基础

2015年保监会下达了关于取消保险人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规定,这个规定对于各家保险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各家保险将可以大力推动和发展增员、扩大业务团队、扩增保费规模。但这同样意味着加入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人员少了一次重要的从业筛选、少了一次标准的专业系统保险知识考核。保险公司如何对于大量入职的保险人该如何培育,让已经产生的增员成本转化为业务收益,培训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保险营销人员虽然分布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但其在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类似。各家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虽然表面上架构大体一致,但细化到培训部的构成、培训课程的执行文化、培训课程的操作形式、培训讲师的设置、培训课程的追踪,又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保险公司培训体系是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的。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资保险A公司和中资保险B公司而言,两者的团队风格和外在公司形象给人的感觉均各有千秋。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牵涉很多,但这与两家公司不同的培训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对比研究两者的不同,取长补短并完善系统,相信能为保险行业培训人员打开一个新视角。广州分公司无论是对于AB中外资保险公司哪家而言,都是重点机构、分公司级别、重点布局,市场份额大,并且在这个市场上,各家公司在培训部上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也都是毫不吝啬的,从而可对比性强。所以本文将从两家公司广州分公司为代表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养成的重要意义

培训体系对于保险营销员的意义,相当于养料对于植物的意义,下面将从保险营销员的个人业务发展角度和晋升发展角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保险营销员业务角度而言。系统、专业、实战的培训能帮助他们掌握好系统的销售技能技巧、增强信心、从而达成更好的业绩、赢得更高的收入。人力发展是保险公司发展的极其重要板块、永恒的主题。人力发展包含“进”和“出”两部分。“进”代表增员,“出”代表留存。留存率的高低受到保险营销员的业绩影响,留存率高说明保险营销员有赚到钱,有成功销售到保单,他们留下来的继续拼搏的信心大。留存率低说明,保险营销员处处受挫,没有信心看好自己未来的发展,从而选择离职。保险营销员的养分与能量来自公司、主管、自身、客户。公司能给到的一大重要支持就是培训支持,帮助保险营销员搭建基本的营销认知框架、提升技能、调整心态、传授方法,搭建平台,为保险营销员的发展助力。

(二)从保险营销员晋升发展角度而言。良好的培训体系能帮助他们在晋升准备阶段和晋升后,搭建系统的认知框架,为更好的晋升和团队管理奠定基础。作为保险营销员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为管理路线。新准备晋升的主管,如何进行增员、如何辅导新人、如何管理团队、如何进行会议经营,如何激励团队,这些都是他们的新课题,也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迫切需要得到指引和协助的部分。他们自然能从身边的团队和主管身上观察和领悟到很多经验,但没有系统的框架及整理帮助他们,容易让主管迷茫。并且培训部可以从整个公司层面来筛选各项指标都健康优秀的团队来进行经验的总结、分享和传承,从而拓展了新晋升主管们的思路和视野,也让公司能够在保险营销管理层中树立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典范和榜样。

三、AB中外资保险公司培训体系的对比与分析

无论对于哪家公司而言,保险营销员培训体系都同样包含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包括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培训部人员配置,硬件包括培训中心配置。本文将从以上几个维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培训中心配置在广州,因为广州市场份额足够大,所以广州分公司在两家保险公司内部都属于一级机构,也是两家保险公司保费贡献的大头和人力占比的大头。为了支持同等的业务规模,这两家保险公司的培训部都极具规模,分别都有各自的培训中心,并且都是极具代表性的。1.培训中心配置对比。(1)从培训中心地段和面积而言。A中资公司的培训中心面积更大并且地段更佳,所在地理位置是广州中心的黄金地段,A中资公司的广州培训中心有占据整两层楼的空间,B外资公司的广州培训中心在地段方面同样也非常不错,甲级写字楼,但在面积上会略逊色一筹,总面积上仅占据整一层楼的空间。(2)从培训课室的的设置上和布局上而言。A中资公司培训中心,是在正常的办公环境中区隔成了几个大培训课室,每个培训课室配备上***的音响设备和投影设备以及教学设备。B外资公司的设置上更科学、更灵活、音响和吸音设施考虑更周全。合计3个培训课室,4个小型面谈室、以及一个音控室。4个培训课室之间的隔墙可以推开,最大可以变成一个容纳300人的中型培训室。4个小型面谈室可以支持主管培训中的督导和辅导的演练环节以及培训课程的通关环节。音控室可以统一操作4个培训课室的音响设备,可以进行现场录像,每个培训课室也同样有自己的音响设备可供***操控。2.培训中心配置分析总结。两家公司在培训中心的地理位置、面积以及硬件设备配置、课室布局上都非常不错,但A中资公司因为在广州需要培训支持的业务团队规模大于B外资公司,所以培训中心的面积大于B外资公司。而就培训中心配置的考虑周全性、设计的现代与灵活性而言,B外资公司毕竟借鉴了香港成熟保险市场培训中心运营的良好理念,所以略胜一筹。这也是保险公司在搭建培训中心时非常值得借鉴之处。

(二)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有结构化培训体系和过程化培训体系两种模式。两家公司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均有使用这两种方式,并且互相交织,无法***剥离,但在应用过程中两家保险公司各有特色,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1.从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对比。(1)A中资公司的培训课程分别为:①保险营销员培训课程:新人岗前培训;人考试培训;新人衔接培训;新人转正培训;成长训练;QS培训;产品培训;综合开拓培训;E化行销培训;②业务主管培训课程:主管晋升培训;主管成长训练;主管研修培训;增员旅程;③业务经理培训课程:部经理晋升培训;部经理研修培训;杰出部经理培训;④保险营销高手分享大型讲座。(2)B外资公司的培训课程分别为:①保险营销员培训课程:新人岗前培训;人考试培训;新人培训);新人重聚;营运知识培训;分红险培训;职业操守培训;万能险培训;社保培训;②业务主管培训课程:见习业务主任培训课程;讲师培训;团队管理培训;业务主任训练营(CAMP);业务主任年会(CLUB);③业务经理培训课程:卓越经理人课程;④专题讲座系列课程。2.从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上分析总结。(1)无论哪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营销员在同一个市场下,他们都是具有共性需求的。两家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均依照了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他们都依据了保险营销员的职业发展生涯来设计课程内容;并依照了结构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分析各个级别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者培训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各个层级的课程内容均有兼顾。故而,两家公司培训课程体系整体上而言也都是类似的,区别不大。(2)A中资公司在业务经理级别的培训课程支持力度非常大。原因有几个,第一,各地的分支公司很多,业务团队大,总监多,可以借助的总监资源也多;第二,成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后,企业大学会协同全国内勤讲师资源共同开设培训经理级别的课程,内勤讲师们对经理级别课程的掌握力度也自然更强。(3)两家公司均有举办专题讲座,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A中资公司重点在于帮营销团队建立坚定的信心,所以举办的专题讲座,更大型、规格更高,比如外部租赁大型礼堂并邀请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业内顶级高手进行销售分享。主导举办单位一般不是培训部,是市场营销部,主题多为销售类型。B外资公司举办的专题讲座,重点在于打造专业的团队,所以一般由培训部主导,在培训中心,规模约为300人,题材更丰富,主题不仅仅限于销售,还会包括外聘专家分享心理专题、经济形势专题、股市分析专题、医疗专题等,销售部分则由内部的资深经理或总监担任分享嘉宾,从而更好的帮助销售人员增强知识,增加与客户沟通的谈资。(4)B外资公司在主管层级的课程更加丰富。其中的CAMP和CLUB是两个非常重要且极具特色的课程,也是主管们从中收获非常深的课程。这与B外资公司有丰富高阶营销经理有关也与培训部资深培训讲师有能力、有意愿,深耕开发并掌握主管级别课程的讲授也有关。(5)B外资公司课程设置上延续性更强。例如,新人重聚课程是对之前的新人培训的回炉,业务主任年会是在业务主任训练营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分享平台。A中资公司也有在做,但课程的回炉培训做得并不彻底也并没有形成制度,更多的是为了相应总部推动要求而去做。课程的延续,让课程的指标追踪性更强,为未来调整和改进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机会,同时也说明培训部设置课程时更加关注绩效指标及其达成。3.从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对比。根据在其中的工作经验和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两家公司在培训体系中同样采用了过程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式,他们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均是按照四个过程来设计的培训体系,第一步确定培训需求,第二步设计和策划培训,第三步提供培训,第四步评估培训成果。这四个步骤都是各家保险公司都会做,区别在于做到的程度。4.从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上分析总结。在过程化培训体系构建方式方面,B外资公司做得更加到位。在2006年,B外资公司就已经在培训部引入了ISO标准。无论从培训课程的设计、课程的修订、培训班开班执行、培训部内部的相关通知、培训课程评估表、培训课程行***工作等通通都有编号、存档,做到有据可查。并且内部成立了审查团队,在接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外部审查通过之前,先内部审查。在外部审查通过并获得资质认定后,内部审查团队定期进行审查,如出现审查问题,将以备忘录的形式发送给部门主管,同时在部门主管会议上统一点评,直接有分公司总经理参与监督执行。所以执行力度是非常到位,确保每一个培训班的的质量按统一标准执行并有所保证,而不是形式主义。A中资公司培训部并未引入ISO标准来规范、监督培训部的相关工作,所以培训工作质量容易受到个别授课讲师和培训部部门调整的影响。

(三)培训部人员配置两家公司培训部的人员配置可以从培训部的部门架构角度来分析。1.培训部人员配置对比。(1)A中资公司培训部:培训部由部门经理担任,下设四个科室,分别为:业务员培训室、业务主管培训室、产品培训室、综合管理室。(2)B外资公司培训部:培训部在部门经理领导下,下设三个科室,分别为:业务培训组、业务主管培训组,行***组。在业务培训组中又分别设置职前培训小组、新人培训小组、资深业务员培训小组。2.培训部人员配置分析与总结。(1)从部门框架结构来看,两家公司培训人员人员配置,大体一致,相差不大。大体都是根据业务员的发展阶段来设置培训部的课室、并分配培训讲师。至于A中资公司培训部多了一个产品培训室,这个室,专门负责产品在营业区的推广和产品销售资格的确认。B外资公司培训部虽无这个科室,但其功能已经在其它小组涵盖完全了。(2)两家公司培训部都有行***支持的科室,但两者的功能有很大区别,对培训部讲师的工作影响也很大。B外资培训部行***组的功能非常强大,有力的支持了培训部的运转,并帮助培训部课程及课程管理能保质保量的进行。A中资公司培训部的综合管理室人员总配置一般为3人左右,是负责培训部的仓库、书籍、部门报表、培训课室及其设备管理,以及部门经理的行***秘书职责。B外资公司培训部行***组的人员配置可以达到8人左右,其工作职责除了以上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是支持培训讲师,支持课程行***工作。B外资公司培训部的业务员组和业务主管组都有对应的1-2个行***组的指定支持同事。所有第二天上课的物料行***组的同事均会提前准备好给讲师,中大型课程的音响设备控制和音乐等播放,均有行***组的技术支持同事支持,所有新课程开发过程中PPT、学员手册、讲师手册的文字处理工作也均由行***组的同事协助,更重要的是,每堂课程的评估表均会由行***组的同事录入、评分并下发到部门所有讲师签名确认及存档。这样的安排极大的简化了培训讲师的工作量,让培训讲师可以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培训课程的授课、培训课程的管理和更新上。

四、总述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总结,可以看到中外资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体系各有优劣势,互相借鉴将更有利于保险营销员的留存和发展。1.在培训部场地设置上,应该在结合规模需求的情况下,考虑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使用人的便利性,让培训部硬件配置上更加人性化。2.在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既要大力借助保险营销员团队的力量,来充实和提升课程的实战性以及号召力,同时又要提升培训讲师对高阶课程的掌握力,提高培训部的存在感。(2)在专题培训上,既要营销高手能发挥鼓气和标杆作用,又需要安排能提升保险营销员专业度的专题内容,让保险营销员内外兼修。(3)课程设置的延续性上,是容易被忽略的,关注和提升课程延续性,能让培训讲师更关注课程设计的品质和授课口碑。(4)在课程的标准操作上,一定要严把关,帮助提升和保持培训部课程品质的稳定性。3.在培训部人员配置上,要加强讲师的行***岗建设,让讲师能把更多时间放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品质提升上。

参考文献:

[1]唐炯浙江保险营销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

[3]王淑珍,王铜安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4]吴杰GS人寿保险公司营销员培训体系优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中小企业为了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员工培训上的投资越来越多。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都意识到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大了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由于中小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与开发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缺陷或不完善,使企业在投入较多的培训成本后并没有取得企业预期的培训效果,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同时人力资源大量流失现象严重。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使企业拥有人力资源并发挥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是许多中小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力***从企业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对员工的培训是中小企业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许多中小企业担心对员工培训后的风险,往往采用需要什么人才就到市场中招聘,一方面企业的招聘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不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调查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给员工进行投入较高的培训,部分中小企业还将培训成本转嫁给社会和员工个人,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使员工的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还将影响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弱,严重的将导致员工流失。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合理的制度留住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员工。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员工流失、贬值、激励、绩效、培训对象选择等风险,在下文中将着重分析员工培训风险的原因。

(一)人才流失风险。

人才流失风险是由于人才外流或伤亡而导致的人力资本不能被企业使用所造成的风险。人力资源在使用中除了需要个人的早期投资积累,还需要企业进行持续的培训投资积累,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企业投入大量的培训投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员工的流失将使企业在流失的员工身上所付出的培训投资无法取得合理的收益,严重的可能使中小企业丧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的倒闭。

(二)贬值风险。

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小企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中小企业培训投资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但由于科技的进步、新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出现使员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培训还停留在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培训的内容相对滞后,培训后员工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显著提高。

(三)绩效风险。

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员工培训后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意味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员工个人的预期收益率就会提高。部分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完善,员工的薪酬无法体现员工培训后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给他们带来的收益,使员工出现了按薪付劳的问题。部分中小企业在员工的选拔和任用方面没能依据员工培训后的技能和表现,使部分高技能员工得不到晋升和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这样也会使一部分员工处于按薪付劳的状态,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由于中小企业的培训与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不能合理的配套使用,员工的绩效水平提高了,但员工的收益没有变化,培训后得不到相适应的待遇。

(四)培训对象选择风险。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并不是对所有员工都进行培训,一般来讲,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一部分员工进行培训。部分中小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时主观性太强,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随意选择企业的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培训的预期效果较差,同时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也会使培训的对象选择出现随意性,部分应该得到培训的员工得不到培训或者得到培训的员工无法提高技能,这样的情况在中小企业的培训中经常出现。 转贴于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若想获得较好的员工培训预期效果,首先应从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入手。不能出现部分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没有合理的规划以及出现的培训只是短期行为,这样对企业的发展自然是无利的。中小企业应意识到员工的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地位,将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中。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保证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效,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与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加强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保障作用。围绕培训工作、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经费的保证、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后的绩效考核等方面在不同的制度中进行相应的规定。

(二)重视培训过程管理。

在各方面管理制度配套的基础上,鼓励员工主动参加培训。根据岗位说明书让员工明确各个岗位任职标准,让员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并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建立高效的、专家型的培训师资队伍,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推动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为了防止员工专业技能提高后另谋高就,在明确培训对象后,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使员工明确经济责任,减少企业的培训风险。中小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巩固培训效果机制,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培训方式繁多,在决定培训实施前培训管理者就要明确要采取的评估方法,要尽量把评估工作放到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培训后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后,企业还要采取措施进行培训效果的巩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部门主管对员工的考核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后的绩效考核,使培训效果得以巩固。

(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有效地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合同,企业不随意地裁员,员工向外流动的倾向和意愿相对较低。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做好人才储备,预防人才断层现象。通过合理的工作轮换、扩大工作范围、增加员工职责、内部晋升等方式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中小企业可以确定企业的核心员工,合理的分配各种资源使核心员工可以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及合理的报酬,优先对核心员工进行培训,使核心员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对员工的培训有多种形式,根据中小企业选择的培训形式进行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借鉴部分企业培训工作较好企业的投入与收益的数据,帮助管理者了解培训的投入与收益的数据,比较分析培训的收益,合理确定培训投资人员的顺序,分析培训前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合理确定员工培训后的工作量,合理分配培训投入及培训后的薪酬激励的投入,确保员工培训工作的各种资源。中小企业应保证培训前后经费的充足投入。培训使企业和员工双方受益,可以实现培训风险双方共担,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形式,要求员工合理承担培训费用,实现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的机制。

中小企业培训投资的风险固然存在,如果能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并形成制度长期执行,那么在中小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一定能取得最佳效果,为中小企业积累大量的人力资本,真正实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高宏艳][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3

关键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竞争力

中***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08 -04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寿险业的中流砥柱。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演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适应竞争及自身发展需要,在经营机制和体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历了股改重组,并成功上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如逐步取消行***级别,打破身份界限,实行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用工的无序性、随意性,用人的无计划性、行***性,分配上的攀高性、不合理性,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含量、市场价值”为人才评估标准的观念。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人事制度的惯性作用,其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一些小的改革之外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其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上进行的修补,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欠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而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整合作用的内部影响因素――企业文化也进行了分析。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的,独特的经营传统与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战略。文化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创造一种有凝聚力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长远的意义。现代企业产品,服务,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距缩小,客户和员工的选择更注重对企业文化及其衍生形象的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在成为崭新的竞争手段。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秉承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理念的“双成”企业文化,并将其应用于各个层面,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公司和客户的关系、公司和社会的关系、公司和竞争对手的关系以及公司与其他行业合作者的关系。“成己为人”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指“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社会”;另一方面指“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才能帮助和促成别人实现价值”。“成人达己”则是指“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只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最终发展和完善自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为应对入世后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启动的。这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并参考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特点总结推出的。可以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不错的,比较大气。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优秀的文化理念的前提下如何使员工融入其中进而产生一种不可模仿的凝聚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仍需努力。因为文化积淀所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内还不能实现。

二、人力资源规划

(一)战略规划缺失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种战略性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是具体的人员,而是各类人员,个人的发展规划寓于某一类人员的发展规划之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的制定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即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目前却缺乏这种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不合理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对人员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上都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划。人才结构比例失调,人才分布及素质结构与公司的发展不协调,这样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在粗放式经营和传统销售模式时还可以支撑,但在今天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特别是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涌入,竞争日趋白热化,销售方式和技巧不断更新的形势下,是难以支撑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以塔型来形容人才队伍的结构,那么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仅缺乏构建“塔尖”的高、精、尖人才,而且需要大力加强铸造“塔基”的多类型、素质优良的整体人才队伍。一方面,优秀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十分短缺,另一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低层次员工却形成了大量冗员,高端人才短缺与低端人员冗余的现象并存,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某些员工对能否在公司获得个人发展机会十分看重,这种非报酬的激励因素对员工职业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并没有真正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员工跳槽而言,无庸讳言,新的主体的增多必然引发人才争夺,但员工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一部分人跳槽也许不仅仅是高薪的诱惑,更多的可能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的需要。客观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大多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人才相对集中,面对有限的职位,必然会“供不应求”,其缺乏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原因。比如某分公司中层干部时有流失,这些跳槽的中层干部一般都是去其他保险公司当高管,这种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自我实现需要的觉醒,或者说现任职务缺乏成就感和挑战性,与自身设想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偏离造成的。

三、工作分析与人员选配

(一)职务分析与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工作流程待完善

由于脱胎于计划体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岗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多的行***色彩,在灵活性和效率等很多方面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变化。如果不适时调整,就会出现运转不畅等不协调现象,这几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其他保险公司普遍认识到服务竞争是保险业制胜的关键因素,因此纷纷加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使机制设置、职能分工更加精简高效。但总体来说仍不够彻底,公司整体的后援支持系统还不够到位,有时甚至出现服务滞后、脱节现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能衔接还有空隙,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地共享。

(二)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方法粗放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人力资源的选拔和配置上还缺乏一整套科学的人力资源评判标准,如工作分析、能力测试、绩效考核、性格测试等。在人才的选拔上,没有考虑公司的战略,缺乏详细的需求分析,也基本没有根据岗位的特点做好工作分析。在招聘过程当中,也很少采用素质测评等手段,缺乏公平竞争的意识,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的随意性、偶然性因素很大,招聘和选拔的人往往不一定符合公司发展的真正需要。导致公司在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方面处于人满为患与人才流失共存的矛盾之中,面临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尴尬局面。

四、薪酬与绩效管理

(一)薪酬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薪酬制度是公司的基本制度,必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在具体标准上,也应与岗位价值,市场平均水平,公司经营水平相适应。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企业经营中存在员工的利益风险与岗位权责不对称,权责利不统一,公司报酬体系中的普通员工的劳动投入和经济报酬没有形成合理的对应关系,工资性收入中的各种奖金、津贴很大程度上是进行平均分配。而且工资奖金一旦确定后就很难改变,缺乏灵活性,未能充分发挥分配体系的激励作用。同样,对公司经营管理者也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虽然历年来都执行公司经营业绩与公司经营层挂钩的利益机制,但经营者收入太低,与其付出的劳动、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不相称,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公司薪酬制度的缺陷,对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往往和任期的经营业绩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营者存在短期经济行为,注重任期内的保费规模最大化。

另外,薪酬水平在与外资保险公司和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的人才争夺中缺乏优势。当优秀员工提出辞职时,又缺乏有效的措施加以挽留,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薪酬福利是外资保险公司抢夺人才的最重要手段,如果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不能建立起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就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

(二)员工绩效考评具有模糊性

在绩效管理上考评办法缺乏量化指标,公司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即对人考核评估定性多、定量少的“模糊管理”。结果是“印象定绩效,绩效难服人”,被考核者多数自我感觉良好,但好在哪里,需要改进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有的搞了一些量化考核,也缺乏系统性、规范化,很难全面评价某一岗位的绩效。而且,员工不能完全了解业绩考核流程,业绩考核指标权重和具体分值的含义比较模糊,在操作上仍有感情的因素。再者,考核分配方面仍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如比例法,年底评先进,机械地采用以部门为单位的比例法,缺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活性。

五、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一)人力资源培训没有得到合理规划

培训规划是对实现培训战略目标的具体筹划。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教育培训规划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脱节,不能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有机衔接。培训规划只对人才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等指标做出了规划,没有通过对不同类别人才的素质、能力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没有根据能力和素质需要制订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计划。而且规划对如何保障其顺利地实施,在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培训硬件设施改善方面基本上是一笔带过,从而使规划的顺利实现缺乏资金和***策的支持。

在参训学员组织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合理规划。一方面培训计划不科学,计划没有对受训对象作严格区分,另一方面基层公司没有按照计划的要求选派学员,从而学员的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不相符合,使培训效果降低。选派培训学员应当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根据公司培训需求的轻重缓急安排员工;二是结合员工本人素质状况、工作表现来选派。学员的需求应当与培训目标基本一致,学员应当具备参加培训的素质基础。

人才培养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由于没有科学的岗位分析,对员工的能力发展缺少规划依据,不能科学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其结果只能是靠经验和感觉办事,不能达到日积月累,层层推进的目的,且容易形成重复浪费。

(二)培训内容随机性大

员工培训按内容可以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三类,知识培训包括新文化新技术、保险专业理论、市场营销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技能培训包括管理技能、产品销售技能、服务技能、专业技能等;态度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心态调整、自我激励等方面内容。

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培训实施内容,绝大多数是临时根据需要确定,从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培训内容之间缺乏相关性,一方面只是单纯注重了一个专题接又一个专题的学习,忽视了各专题间的相互联系和承接性,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只注重了产品知识、推销方法和管理实施规则学习,而忽视态度、价值观和工作责任感等方面的培训,故而不能使受训员工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再有就是培训的主体的选择盲目跟随潮流,不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有规划地进行而是流行什么理论与知识就培训什么,从表面上来看培训的内容十分时新,但仔细斟酌却是十分零乱,因为流行的不一定就真正适用。培训的这种随机性只注重解决眼下的问题,没有注重从长远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种培训内容的随机性和缺乏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训内容偏离学员需求。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中,对培训项目确定和培训课程设计,缺少详细、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对业务中的难点热点是什么,学员缺少什么,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培训解决,什么问题是培训不能够解决的等等,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由于不能找准学员的真正需求,培训内容偏离学员需求。设计的培训课程往往体现的是领导对下属的要求,学员本身的需求没有得到尊重。

(三)教育培训管理比较混乱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培训组织机构比较混乱。公司中存在两种培训组织结构模式,使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统一管理,在实施中难以协调。其次是各级培训机构和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不同省、市、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应当视情况基本统一。

有职不能尽责的现象普遍存在。总公司教育培训部主要负责公司教育培训全局,主要研究公司人才培养战略问题;省级公司教育培训部主要负责分公司的人才培养规划制定和组织;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培训的管理和实施,同时承担培训科研的职责。从实施运作情况看,总公司教育培训部并没有对下级公司和培训中心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力的指导和调控。由于缺少上级的支持,各家省级分公司培训发展程度不一,步调很难一致。各培训中心也缺乏相应的***策扶持,发展速度比较慢。

培训部与业务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随着培训在组织中的发展,业务部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培训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培训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会因此降低,与之相反,培训部门对培训的统筹规划作用更需要加强。由于业务培训专业性强,在培训实施中需要业务部门承担教学任务和参与组织管理。通常由业务部门在年初向教育培训部提出业务培训需求,由培训部门统一计划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然而一些业务培训,往往是培训实施完毕后才向教育培训部门备案。在个别分公司,培训缺少统一管理,培训活动散乱,内容交叉、重复。

(四)培训方式及效果不尽人意

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的讲授型和港台风格的互动型两种。传统的培训授课方式,知识讲授形式较多,教师多由高校教师担任,沿袭传统的学历教育授课形式,有时显得单调、乏味。以港台为代表的培训授课方式,教师多是从基层做起的营销骨干,在讲授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互动技巧,学员参与性高,课堂氛围较好,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系统学习保险专业理论的经历,其授课内容多是从实践到实践,缺乏对理论的升华。这两种授课方式应当说是各有所长,各有不足。现代的培训重视学员的参与,培训教师更像一个教练,形式多样的训练更能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但在培训活动中,必须考虑学习对象的文化背景、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授课方式。当前培训教学中,这两种方式被直接套用,公司领导、员工对此褒贬不一,各持己见。

另外教学效果控制力差。由于缺乏统一、配套的培训教材,没有对教师授课进行专门培训并提出要求,一些课程聘请的是业外专家,课堂上讲授什么,能否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实际相结合,培训管理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中,企业文化仍需假以时日和逐步积累才能发挥其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作用;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工作分析与人员选配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现今仍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注重员工培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参考文献:

[1]赵臻.论我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8).

[2]谭金芝.浅谈现代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J].硅谷,2008,(04).

[3]尹涛.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C].“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2005,(11).

[4]邓丽君.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市场论坛,2010,(02).

[5]张太生.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公司业务发展――论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法[J].经济师,2011,(04).

[6]庄超.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

[7]周健; 董清波; 郑铁明 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激励问题――基于竞赛理论的视角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8]陈瑜,曹惠飘.我国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09,(03) .

[9]陈兵.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初探[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6).

[10]胡宏峻.保险业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01).

[11]刘子操.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

[12]窦力鸣、王锦萍.论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J].保险研究,2003,(05).

[13]申庆涛.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应对入世挑战[J].技术经济,2002,(10).

[14]高玉君.强化人力资源竞争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1(05).

[15]格根哈斯.难以如法炮制的人力资源竞争力[J].中外企业文化,2004,(08).

[16]郎晋平.试议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J].财金贸易FINANCE&TRADE,2000,(12).

[17]葛晶.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J].TEL管理解释,2005,(01).

[18]叶朝晖.我国寿险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状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2,(06).

[19]姚琼巍.论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上海保险,2005,(03).

[20]阿孜古丽.加强寿险人力资源管理营造留人环境[J].***金融,2003,(06).

[21]Robert.S.Kaplan、Press David.p.Norton.The Strategy Fousc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2]Outrevile.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suran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97.

[23]finance.省略 finance.news.省略.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4

关键词:示范基地;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保险;网络大学

中***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背景

2008年4月,中国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必须接受中国保监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须对培训参与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要求“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培训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中国保监会原***吴定富在2010年全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干部培训制度,充分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培训力度,要坚持按需培训的理念,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0年第2号文件,《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提出:“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保险法规及相关知识测试,保险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参加培训。”

与此同时,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接受岗前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小时,其中接受保险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每人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6小时,其中接受保险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小时。”加大对保险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和力度,强化对保险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狠抓保险营销队伍的诚信建设,稳步提升保险营销员队伍整体素质,对防范风险、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业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秉承“为学员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其雄厚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提升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大连保险行业协会合作,创办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高管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大连以及全国保险系统首个行业性的***教育平台,使保险业高管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项目规模

项目设立大连保险网络大学高管学院,每年两期4个月,为大连地区640名保险高管人员提供培训服务;项目设立保险营销员继续教育学院,2011年首次对2万名保险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网络培训;设立保险管理干部学院,为保险公司、中介的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网络培训。

三、项目运营模式

(一)学习模式:学分式培训管理

遵照相关文件精神,高管学院设计了学分制培训管理体系,通过课程***学习、作业、答疑等学习环节确保学习过程真实有效,学院确立了形成性考核与“高管任职资格考试及证书体系”。在普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方面,确立了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培训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

(二)师资构成:行业与院校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项目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遵循“紧贴需求,大胆引进,努力培养”的思路,整合金融行业相关国家机关及行业协会、高校专家教授、保险及相关领域实战精英三方面的师资资源,形成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三)教学服务:专业服务中心

东财***依托专业的学员服务中心(Call Center),开发了***论坛、值机答疑等多种辅导系统,***辅导系统和Call Center平台无缝衔接,形成了一整套涵盖热线电话交流、VOIP沟通的立体答疑解决方案;此外,东财***负责为大连保监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平台系统,指导培训管理人员了解平台架构,熟练使用平台各项功能;在课程资源建设、部署及测试方面,东财***负责提供课程、题库等资源,并有专人维护,保证课程的及时性、互动性。

(四)质量保证:专设质量保障部门实施全程监控

项目引入“ISO9001”和“CMMI”两大成熟质量管理体系,从保险行业E-trainin品体系的策划、开发、运营三个阶段,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和持续改进。

四、项目创新点

(一)采用服务外包理念,创新业务运作模式

东财***采用“服务外包”的理念,将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服务外包(KPO),并不单单组织保险从业人员进行网上继续教育,还通过对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以及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需求采集及调研,由专业的团队分析及策划,并付诸实施,将资源、技术、服务高度整合,真正实现服务外包。

(二)导入E-training,设计更全面的课程体系

项目结合保监局工作实际,通过导入东财***E-training,为保监局建立一套能够紧密联系保险业改革发展实际,区分不同培训群体,在满足学员大规模和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同时,彻底解决工学矛盾,实现全覆盖。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设计课程,建设一套覆盖金融保险基础理论、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理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策解读、保险监管有关规定、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重要保险案例研判、纪检监察警示案例、保险公司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知识管理的高管课程体系与涵盖保险法律法规、保险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点的、业务及素质全面提升的课程体系。

(三)完善管理制度与培训管理模式,提升培训质量

在项目合作期间,东财***建立起来了包含网络大学章程、教学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等几十项完整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的高效运行。在培训管理模式方面,建立学员及档案管理,学员调换岗位或是频繁跳槽,其培训档案仍会保留培训轨迹,方便***门进行有效的培训考核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接,构成人员人事档案;在教学服务方面,形成了全过程考核、组织考核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在考试方式方面,实行机考与考试预约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考试的质量和效率。

五、获中国保监会肯定的首个行业性***教育平台

2010年4月15日,大连保险网络大学举办了正式启动仪式,中国保监会吴定富***(前任)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吴定富***对大连保险网络大学的正式启动表示祝贺,并对大连保险业针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创新和尝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大连保险业继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为推动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连保险网络大学是目前大连以及全国保险系统首个行业性的***教育平台,他的启动标志着保险业高管培训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5

一、选择比机遇重要

在招聘专场报告会上,经理与我们分享了她人生的三次成功选择。2个月时间之内***完成了*个保险培训项目。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积累更多的能量,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走的更远、更辉煌。太平人寿虽然在保险行业与三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是这三大巨头的好几倍。在这样一个创业成长型的公司当中,你想不成长都困难。

二、态度比能力重要

在保险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授课中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我们阳光二期培训班的班训。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阳光二期员工以后的工作格言。当一份工作加上我们的心,那么这份工作就变成了事业。

三、信心比黄金重要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6

培训考察团在法国巴黎先后走访了法国劳工部社会保险部、法国建筑业联合会、法国职业培训协会和法国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受到有关方面友好热情地接待。有关方面的官员详细介绍了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策法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来源与筹集方式和管理经验,并实地参观考察了巴黎成人职业培训中心,参观了一些建筑工地和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古建筑保护等。培训考察团全体同志,不仅了解到很多情况,学到了一些较先进管理知识,同时也亲自感受到了法国在社会保障制度、职业培训制度方面以及在市场管理、人的管理方面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意识.团员们深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触动了传统的封闭式的思维模式,拓展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观念,感到收获很大。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障的国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建筑业劳动保险工作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作用。

一、法国基本概况

法国是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称之为“光荣30年”的大建设、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居世界第四位,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156美元.行***区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另有4个海外省),面积55.16平方公理,人口5908万人。

法国的建筑业十分发达,实力比较雄厚,在欧州10大建筑集团中,法国占了4家,年这四家的营业额达到316亿美元,建筑业真正成为法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筑业中,拉法热一科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波利埃和绍松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建筑材料批发商之一。

二、法国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比较早,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德国、英国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产业工人就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保险制度享受保险工人的年龄定为55岁,有的为60岁:有的享受基本工资30%,有的50%不等,总之,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工业***发展而形成的,社会保障是工业***的产物。

1889年,巴黎国际会议制定了一个公共救济原则,即个人、企业、国家、社会等共同承担保险费问题。社会保险的广义是,职业的安全感和消除失业;劳动者的收入安全感和家庭负担的补偿:通过得到***和预防职工疾病和工伤事故对工作能力的保证;在疾病、生育、残疾、工伤事故情况下和劳动者达到某一年龄时,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救助.随着工业***的成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队伍的扩大,1910年,法国建立了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1995年,法国***府进行了社会保障组织机构的改革,制定了医疗费偿付法律以及三个相关条列,使法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法国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险、家庭补助保险和其它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人保险等)。开展社会保险的同时还进行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分为不同的体制,比如有普通体制、特殊体制、非受薪者体制、特殊津贴体制和全国团结基金的补充津贴体制等5种体制,不同体制对不同的人群.比如非受薪者体制主要是农业经营者、农民在家庭补助金体制中包括生育补助、不受收入条件限制的时期性补助、受收入条件限制的补助、住房补助、支付给孤儿和单亲父(母)的时期性补贴和残疾人补贴等。

(三)社会保险的组织管理.目前,法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以往的经营原则,社会保险机构仍保留了二战前的私营性质,地区社会管理局仍根据1898年关于互助法律规定组织运转,但他们只有为公众服务的职能。社会保险部面向全国,为国会负责.社会保险部主要负责起草保护公民抵抗社会风险的立法和有关规定,监督对法律的执行实施和解释,确保为民众服务职能的正常运行。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四大类:一是非农业,(包括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受薪者的普通体制;二是农业体制(包括经营主和受薪者);三是非农业职业受薪者体制(包括手工业者和商人、自由职业者);四是特殊体制(包括公务员、职业***人、地方行***部门职员、国营铁路公司职工、电力煤气公司职工。建筑、矿工、海上作业者等).另外还有1978年法律规定的神职人体制.当前享受社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受薪者2100万人:非受薪者230万人;补贴人员2.3万人,合计参保人数为2330万人,占总人口的45%以上。每年社会保险支出4160亿欧元。

(1)普通体制.普通体制的行***组织是公立性质的.国家保险基金管理局把地方保险基金管理局业务活动集中统—起来,1967年分别建立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家庭外助三个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主要职能:一是建立统一的透明的帐目;二是机制的运转保持财务平衡.另外有—个社会保险机构的中心管理局,同属部级机构,主要负责整个社会保险金的收支平衡.这四个保险局是公众机构。在地方一级的有129个地区医疗保险金管理局,16个大区医疗保险金管理局,1个大区养老保险管理局和4个家庭补助金管理局等,共同组成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分摊金的征收由105个征收联盟进行。

(2)农业体制.农业体制的行***组织,国家一级的有三个农业社会互助金中心管理局组成,分别是农业互助中心管理局(负责受薪者的社会保险和工伤事故);家庭补助金中心管理局和农业互助全国养老保险金管理局(负责非受薪人员)。

(3)特殊体制的行***组织,是依据于普通体制的保险金管理局或公立部门本身,他具有互质的保险管理局,拥有与行***和财***自的部门,如矿业体制包括全国矿业社会保险自主管理局;国营铁路公司也有自己的疾病和生育保险自主互助基金和一个养老部门及一个本行业的医疗保险组织等。

(4)非受薪者及非农业体制.非受薪者、非农业体制的组织分为:手工业者养老保险由全国自主管理局负责:工业主和商人由全国自主补偿金管理局负责;在自由职业体制里每一个职业有一个自主管理局,称之为“行业局”.同时在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人的医疗保险体制分为3级管理:即全国保险金管理局、大区互助保险管理局和合约机构.另外有自由保险和个人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经营。

(四)社会保障管理监督机制.法国社会保障的管理监督机制比较健全.在法国所有社会保险机构受制于严格的行***监督之下,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及参保者的总体利益,保证数额巨大的社会分摊金的合理使用.这项行***监督由负责社会保险的有关部委及有关部门具体进行,中央行***和大区卫生社会事务部和工业、交通、建筑、商业和手工业涉及到的部委,农业体制由农业部来监督。另外,则***和社会事务总监察处等对保险金管理局及其部门履行监督。在实施社会保险工作中,若发生纠纷,则通过过法律诉讼予以解决.诉讼包括法院及社会保险事务法庭(称一审委员会)。

法国设有国家审计委员会,每年对社会保险的收支进行一次审计。一是审查社会保险各体制的账目;二是了解由法院强制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体制的帐目,三是普通体制与其他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等等。

目前,在法国除了以上形式社会保障和组织体制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体制,比如失业保险、互助会、私营保险、行业保险等。法国实行的补充养老保险体制属于私法范围的自由采用的体制,在行业或跨行业方面,通过雇主机构和受薪者机构间的集体合同或协议,或通过雇主和他的职员间的协议,这些体制来源于当局的决定,但是机构本身必须报负责社会保险部委的批准。

(五)法国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从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老龄化的趋势逐年加剧。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比我国来得早,矛盾十分突出,但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差距比较大;制定的***策、采取的措施和社会保险方式,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等各不相同。目前在法国养老保险以再分配的方式发放给养老职工,也就是说当年征收来的社会分摊金理论上在同一年度以养老补助金的方式被重新分发.分摊金的比例乘以为负担一位退休者所需缴纳分摊金的就业人数的平均数,1967年为8.5%,如今比例为16.35%。

除了因工资和物价引起的金融因素外,养老体制的平衡建立在两类人口的关系上,即缴纳分摊金的和领取补助金的人口。在某一特定它取决于三个因素:缴纳分摊者的人数、性别和年龄、退休年龄、退休者和他们的受益者的人数、性别、及退休后的寿命等.除了养老水平外,在法国退休年龄也是养老***策重要的因素之一。退休年龄一般为65岁,若工作满40年,可以60岁办理退休.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要交纳40年的社会摊金方可享受退休待遇.公务员工作满37.5年.可以退休;但他们可以选择在60岁至65岁间的“浮动退休制”或在55至60岁之间“非常辛苦”退休制。1991年法国了“退休白皮书”,进一步确立了退休保证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了养老保险资金积累制度,明确了缴纳分摊金与非缴纳分摊金的人员区分,向点数体制过渡及体制间资金补偿的限制。

从目前法国人口结构看:20岁以下占人口的25.4%,20岁至59岁的占54.9%,60岁以上的占20.6%(老龄人口)。预计2020年,60岁以上将达到27.3%左右.因此,目前法国正研究2003年养老金的调整问题,估计将有大的改革变动,要么延长退休年限,要么降低标准,不然就会引发社会动荡.比如1995年因退休养老问题,铁路工人,税务职工罢工3个月,国家出现大***.年11月份,法国民航工人大罢工.当前,在欧州—些国家因工人退休养老金得不到保障,或者因物价上涨,退休工人生活受到影响,引起工人大罢工时有发生。英国年10月,因工人的养老保险问题,电器工人大罢工;比利时年铁路工人大罢工等等.为了防止问题的重演,所以法国必须对工人的保险问题进行调整。

(六)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法国社会保险体制的资金来源,建立在工资基础上的雇员分摊金,雇主分摊金和税收来保证。目前在法国社会分摊金提供了普通体制4/5的资金,社会分摊金占非农业职业的非受薪劳动者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体制收入的68%以上,这些分摊金由受保人承担。国营铁路、矿业、建筑等资金来源主要建立在公众征税和补偿转移收入基础上。工伤事故保险分摊金比较高,根据行业特点分摊比例有所不同,如建筑业分摊占工资的4%(个人占1%,雇主占3%),银行业分摊金仅为0.1%。

农业经营主的社会保险金主要是靠农业社会补助金的预算,受保人的分摊为18%,国家为9.5%,税款为28.5%,补偿转移为42%。

社会保险分摊金的征收。为了保险金管理局能够保证支付补助金,建立征收联盟方式,社会保险的受薪者的分摊直接由雇主从报酬中扣除.联盟为雇主简化手续,减少偷漏现象,赋予一些保障和特权,包括债务人的资产享有特权,可以快捷和强制性的征收程序,征收率达到98%。

三、法国的职业培训体系

法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于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资格的证明,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1、职业培训机构。法国全国共有职业培训机构290个,授课点6500个,遍布法国各地.全国22个大区设有100个培训中心。此外全国还有私人职业培训点4000个,其经费约为210亿欧元,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占全部在职人员的三分之一。25岁以上人员的再教育由劳工部负责,分等级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在继续教育学院或通过各种培训中心或企业的培训学习),经过有关国家的认定机构的考核,获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2、职业培训经费.主要是由劳工部、***(国家)、大区(全国22个大区)、K大(大区教育机构)组织投资;另一部分是各企业承担的社会分摊金,约为工资总额的1.1%(企业交纳的社会分摊金全国约为240亿欧元);再一部分是培训对象支付的培训费.全国教育支出占国家预算的21%。其中,普通教育投资每年560亿欧元,职业教育(包括成人教育、职业高中、技校)年预算资金约为410亿欧元。又以法国建筑业为例,法国共有建筑业26万家(其中70%以上为l0人以下企业),有建筑队伍100万人。建筑业员工的培训由法国建筑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实施。其培训经费由建筑企业交纳。l0人以上的建筑企业每年交纳工资总额的1.5%的培训金;10人以下交0.9%。

3、职业培训的对象和内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学习者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没有具体的要求和限制,可以是经过八年义务教育进入劳动年龄的学生,也可以是在岗的职工或失业的人群。

培训内容有职业技能学习和语言训练(包括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培训对象,包括成人换岗培训,转业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失业者再就业培训以及文化知识培训等.培训时间有短期、几个月和2年或3年期的培训.授课老师由K大专职教师或聘请大学讲师、教授或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K大培训教材由法国***和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编写,培训教材全国统一.培训质量由各大区教育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对私人机构的培训质量由有关行业工会负责监督检查。

四、启示与借鉴

1、强化法制建设,增强法制透明度,严格***,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搞好社会保障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完备而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同时还要根据城乡间的不同情况;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特点,制定相关***策,区别对待.法国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及其严格的法律意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地筹措社会保障金,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化、社会化服务管理。目前,建筑业实行的工程劳保费统一管理工作,就是根据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实施多渠道,多形式筹措社会养老金的一种创新举措;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 对策

中***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238-02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而导致的企业经营管理损失和企业经营偏离预定目标的可能性。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更容易受到来自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预期的目标发生偏离。人力资源风险存在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因此,正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在人力资资源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对于识别和防范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招聘环节风险

由招聘双方共同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甄选环节,招聘队伍在组建中使用了不合格的招聘工作人员,就很难保证被招聘者合格。如果企业招聘工作没有做好准备,会使招聘进来的人员数量、质量和结构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造成招聘人员不足、过剩或结构失调,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筛选和测试方法选择错误,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招聘不符合企业要求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招聘策略和信息渠道选择错误,有可能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还会增加招聘成本,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有些招聘者不是从有利于企业的目的出发,而是从自身的相关利益考虑,选择那些和自己有关联的人,影响企业招聘的公正性;也有的求职者为了获取职位,可能会采取多种手段,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影响企业对求职者的正确判断。如若招聘尚未与前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或者负有履行竞业禁止协议义务的劳动者,造成双重劳动关系。

另外,多数求职者会同时到几个单位应聘,如果录用不及时,求职者很有可能被别的用人单位抢先录用,造成前功尽弃。

(二)培训环节风险

在企业的所有投资中,人力资源培训的投资是最经济、最合算的,也是风险最大的。

1.培训观念风险。观念风险指的是由于高层领导或者受训员工对培训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而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有些领导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培训会使更多的员工跳槽,不仅造成人才流失,投资收不回来,而且还培养了竞争对手”等等都属于错误的培训观念,这些无疑会影响培训的效果。作为直接参与人的受训员工,他们对培训的认知及参与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成败。例如,受训员工认为培训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培训,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就会使培训目标不能实现,培训不出所需人才。

2.培训技术风险。培训技术风险是指在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风险评价及培训实施过程中,因不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阶段性工作重点,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在具体培训项目上,有些企业由于培训需求不明确,培训需求调查不深入,没有与企业远期、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企业没有明确的素质模型或岗位需求,培训没有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培训内容选择、形式选择、培训师选择偏离真正需要,培训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目的,因而也就不可能达到有效的培训效果。

(三)绩效考核风险

1.企业战略目标发生调整,导致原有绩效考评体系失衡。传统的绩效考评一般是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考评量表评分法、测评法进行考评,也就是考评“人们把事情做得如何”、“人们怎样做事情”、“人们能不能做事情”,而分别得到对被考评人的结果、行为和能力的认知。在企业实施战略调整,并在一定的周期进行考评时,正确地建立考评体系是将考评体系与战略进行有机的结合,人们一直认为这个过程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大量的资料表明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战术和***策的变化也会导致“结果、行为和能力”的根本改变。于是,战略实施给绩效考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考评不当,可能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中,人员分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依据二八法则,一个组织中优秀的人才只占全体员工的20%。由于优秀人才的观念比常人超前、技能比别人强、效率比大多数人高、目标也比较远大,而一般的考评体系是为适合多数人而设计存在的,所以它对优秀人才会是一种伤害,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容易造成优秀人才离职。

3.绩效考评要素容易引发内部冲突。组织行为学把组织中的冲突归纳为个体内部的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程序冲突四种基本种类,无论冲突的形式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不相容,绩效考评的每个素要都可能带来和加剧以上四种冲突,调查显示绩效考评最容易引起的冲突就是情感冲突,甚至只要考评就不可能避免,只能在重视的同时降低其风险。

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化的招聘流程

首先,为了消除招聘工作分析的不准确性,应采用风险预防策略。一方面要通过面谈、问卷、直接观察等方法来收集具体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对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招聘人员要经常参加各部门的业务会议,以了解其需求。还要慎重选择招聘人员,认真把关,尽量减少人为风险。

其次,为了达到足够的应征人数,需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广告,员工推荐、招聘应届毕业生、猎头行动等等,但通过推荐方式录用的员工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这种社会关系的纽带既然可以成为招聘员工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可以成为留住员工的重要方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员工可以背叛企业,但是很难背叛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如果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的纽带进入企业的话,在他们做出离职决定时,也必须认真考虑这一因素,这是非常奇怪的一种现象,但是这种方式在挽留员工方面确有很大作用。

再者,企业在招聘时,要主动获取求职者的信息,促使求职者传递更多有价值的真实信息。特别要注意除新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外,一定要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以及保密竞业协议等方面的书面证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招聘技术或业务核心人员时,招聘企业要及时招聘录用通知,避免因工作拖沓而影响录用。

(二)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程序

1.转变观念明确培训目标。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各级管理者及一线员工的培训。企业的培训不能跟着潮流走,要使培训有效,就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培训目标。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首先要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得到培训信息之后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只有同时兼顾好这两个方面,才能使培训成功,使企业受益。

2.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益,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体培训计划,确定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并将其分解成若干分目标,再根据分目标的要求,制定培训项目计划,分别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确保计划的贯彻与落实。

3.注重培训手段与方法。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的转化,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过度学习,在培训后仍让受训者进行一定的练习,以提高未来保留和转化的程度;(2)将培训内容和工作相结合,让受训者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回到岗位时能把培训学习到的新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3)将培训分为几个阶段,分阶段让受训者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并与其他受训者分享经验与教训;(4)在培训后,对培训进行考核,并将培训结果充分应用到员工的晋升、激励中。

对于企业来说,培训能使员工素质提高,能力增强,掌握实用有效地知识技能,这是员工立足工作的根本,是员工继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最大限度地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和更新,使员工整体素质及能力得到提高,取得最大的赢利。在员工赢利的同时,实现促进管理,增加效益,推动企业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个人“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系统

1.完善制度,加强沟通。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系统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实施绩效考核要认真制定各项考核指标,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逐步形成以细化、量化员工个人考核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机制,并且要事先同员工沟通交流,争取达成共识,同时为了减少纠纷,必须制定书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书或者相应的文件。在此基础上,绩效考核实际上成了员工履行约定的过程,可以减少很多纠纷,对于员工本人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绩效考核定位。绩效目标与指标的设定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战略目标落到实处。绩效考核的定位就是绩效考核的目标与方向,做好绩效考评,必须首先明确其目标,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绩效考核的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辅助,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3.全面、完整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方案的切实有效对绩效考核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必须认真细致地研究理论方法,并依据绩效考核的目标任务,设计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流程。首先,把企业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形成部门目标,然后基于各岗位职能、职责和部门绩效指标,确定企业每个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将个人绩效同部门绩效挂钩。同时,绩效评估体系一定要完整全面,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第二,为企业的核心员工提供特定培训,使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及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评价,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性。第三,对绩效评估体系既要监督又要评价,即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措施,以保证每次评估都得以及时有效实施、计划得到落实,通过测量使用者对绩效评估系统的满意度来评价整个绩效考核过程。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至于重多企业都把其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企业如果想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就应从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入手,识别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风险,做好风险应对,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企业经营生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底笑玉.管理与财富MANAGEMEENT AND FORTUNE,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研究,2008(12)

2.朱保清.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控制,人力资源管理,2011(2)

3.张艳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预警与控制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1(9)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8

[关键词]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保险业的本质要求。落实保险业人才战略,大力发展保险职业教育是一重大举措。目前,保险行业和保险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大机遇。保险职业教育作为保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当前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对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些探讨。

一、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带来了保险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

中国保险业经过30年的发展,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但目前保险人才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战略差距较大,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保险专业人才缺失

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展业、精算、承保、理赔、查勘、管理和投资等环节人才的广泛需求。而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我国从1959年商业保险停办到1980年恢复,保险业一直处在教育上的真空期,20年一直没有任何保险专业教育。这意味着,20年间保险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断层。1980年到现在,也只有70多所大学开设了保险专业,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每年保险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最初不到2000人,虽然现在发展到20000多人,但与保险人才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据统计,目前保险公司年平均增员率约为25%,据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所作的预测认为,到2010年保险业的人才需求量将达到近50万。参照国外美国每70人中有1人为保险从业人员、日本每300个国民中有1个保险从业人员、香港平均不足200人中有1人为保险从业人员、台湾每152人中便有一个寿险推销员的经验数据,结合我国大陆实际情况,调整按1∶500推算,未来我国保险人员需求数量大约在200万左右。另外,从现有的保险从业人员情况来看,真正保险专业科班出生的人才稀少。据统计,2007年保险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62.17%,但其中保险专业毕业的仅占8.69%。

(二)操作应用型人才缺失

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务性,这个特征决定了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从总体来看,保险教育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务”的问题。保险专业课程偏重于基础理论,涉及的大多数是一般保险知识、理论概念,缺少保险经营实战经验,对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操作知识比较表面,理论性强、实用性差。有一位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这样评价新入司的大学毕业生;才华横溢,但眼高手低;颇见理论功底,但脱离实际;言语滔滔,但能力平平。这一现状说明目前保险课堂教学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的“自我循环”状态,与业界脱节的现象严重。

(三)技能型人才缺失

保险是由许多职业岗位组成,比如产品开发、展业、承保、防灾、理培、会计、信息技术,它要求保险教育应该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将实际操作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但目前保险教育片面追求学科型,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上岗。比如,有的学生基础操作技能不懂,甚至看不懂保险单证、不会填写投保单,对车辆、企业财产、建筑工程等关联知识匮乏;查勘理赔程序、技巧不熟悉;财务报表看不懂;沟通谈判时更无所适从。

(四)复合型人才缺失

保险是众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广的知识。与保险有密切关系的知识非常多,如寿险核保核赔需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车险的定损查勘需要丰富的车辆维修知识,涉外业务则需要扎实的外语知识,保险营销需要丰富的公共关系知识,营销主管和公司管理人员则需要丰富的团队管理知识。而现行保险专业课程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风险管理、保险精算等,过于就保险论保险,与保险有关的课程比如医学、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灾害学、人口社会学等等开设比较少。这一行为直接造成了在校保险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难以达到用人单位要求,这也就出现一种怪现象,即正规保险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胜任保险公司工作,这有悖于保险专业的初衷。

(五)综合管理人才缺失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保险机构的不断增多,保险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少公司反映,现在比较优秀的基层经理和主管成了稀缺人才。有的公司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就只能看谁业务做得好,就把谁提拔起来当经理、当主管。而这些同志多数缺乏管理经验,不会带团队,往往工作很被动。有的同志以高报酬、高待遇到兄弟公司“挖墙角”,造成人才争夺的恶性循环。

二、保险职业教育是我国保险业破除人才需求瓶颈的有效途径

保险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它姓“高”名“职”,保险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其在破除当前我国保险业人才需求瓶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保险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各企事业单位的第一线从事实务的高等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这种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保险职业教育的职责之所在,这使得保险职业教育成为了能直接面对当前我国保险人才供求主要矛盾的中流砥柱。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吴定富***强调指出,“要更加重视保险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保险系统现有职业培训学院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人才。”这充分说明,保险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反映了保险职业教育所应承担的、任重而道远的光荣使命。

(二)保险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标准化的技能型人才为显著特点

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技能,是把实际操作技能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的。为了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保险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将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实行“双证”制度。即学生毕业必须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比如保险人、公估人、经纪人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等,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毕业后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保险业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三)保险职业教育以培养“零距离”上岗的效益型人才为中心任务

过去高等教育思想观念上是“升学导向”,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保险职业教育重视从实践和应用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并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任务来对待,这为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成为能适应保险业需要的从业人才,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保障。

三、完善保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虽然保险职业教育在保险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改制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一)构建以保险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中国保险业界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合格的保险专业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应具有优秀的职业精神,包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助、创新***变、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二,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它包括保险专业知识及与人打交道的相关知识;第三,应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它包括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操作办事能力、处置应变能力;第四,应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它包括诚实守信、奉公守法、遵章守纪、重形守规等;第五,应具有丰富的职业常识,它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竞争状况、理论前沿状况等。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

市场需求的培养导向强调应给予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一般性知识技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保险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利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保险职业技能领域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第一学期大专业,统一基础课,第二学期起开始专业定向学习的形式,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压缩公共基础课,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地自主选择专业学习方向,确保每位学生毕业时均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使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渠道更广、更宽、更深。

(二)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过去,高职教育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上,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许多高职学生尚不具备普通高校所需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普通高校的要求教学,学生就认为自己学了一些本身不擅长、不愿学,派不上用场的东西,感觉中学弄不明白的东西,大学还是弄不明白;老师教了许多不知为什么教,不该教的东西,最后的结果是学校里学的用不上,工作中用的没有教。其实,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长处,这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是一种和谐,关键在于要找出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为此,应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依据

对于教学内容,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要淡化学科体系,强调能力本位,突出实用性,要贴近公司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的职业需要,而不要盲目向学科型高等教育的模式攀比或趋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应当学习的是“细胞如何工作”,而不是“什么是细胞”。

2.教学方法应倡导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的过程,从过去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向“老师教学生学”,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对行动过程全面、主动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所说的行动,绝非单指某一技术或技艺,而是学生即将从事的某一职业可能发生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比如对于保险业务,其工作过程包括展业、签单、理赔、售后服务等。

3.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应强调综合化、模块化

综合化不是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拼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综合,是把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即教学项目的手段,这需要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通过综合化,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提高职业能力。而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内容可以构建成相对***的模块,每一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又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所必须为依据的,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其排列顺序也以工作过程的实际为依据。

4.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对一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以教师为主体,只要老师讲好了就是好课,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不好有关。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老师从头忙到尾,学生什么都没学会。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的好不好。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才是好课。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同时,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不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是效果。只要学生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在能力上有显著提高,使用各种模式的方法都是可以的,不限制唯一的教学模式。

(三)完善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训教学体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训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也是职业教育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保险实训教学基地

实训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它包括:(1)建立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包括实训教学大楼、专业实训实验室等,实训教学基地应具有全仿真性质,可以模拟成一个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的一个部门,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训素材都来自于保险公司提供的案例、数据、标准化流程,做到职业氛围真实,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规范。(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保险人才培养,需要保险学界与保险业界紧密结合。保险业界可以提供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依托行业建立一些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绝大多数专业都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这些基地教学任务明确,条件保障到位,运行情况良好,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过程中,可以考虑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和日本的“产学合作”办学方式,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切入方式,以公司急需人才培养为结合点,突破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寻求与行业、公司的紧密对接,实现校企教育资源共享和双赢。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主要形式有:教师承担科研和保险产品开发项目攻关、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聘请公司高级业务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公司的实际案例教学、“订单式”培养、学生到公司代岗实习等,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节省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2.成立保险职业培训公司

职业培训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师资队伍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各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由此可见,职业培训公司也可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职业学校在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国家教委通过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因此,可以考虑和保险公司联合筹建保险职业培训公司。该公司实行员工化管理和培训式教学,采用具有学校特色的公司化管理模式,既要有公司的概念,同时也不要有公司的固定模式,学生以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的出现,以公司化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实战性的专业熏陶,使学生得到最新的高度仿真的保险业务模拟训练。公司初期是作为一个实训基地,以师生实习、实训为主,以展业为辅,该基地最主要是从事销售和实务培训,但是不能仅定位于提升销售技能,因为公司培养的不是单纯的业务人员,而是全流程式的实训,让每一个师生通过公司这个平台都非常熟悉保险实务流程。等积累人才、资金、客户资源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把基地逐步演变成一个***运行的公司。由此可见,这种实训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实训操作的逼真性及与实务的贴切性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四)建设以“双师”结构为标准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专业教师在保险技能的掌握上,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具体来说,可采用“送、下、带、引、聘”等多种方法。“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高等保险院校的对口专业深造;“下”是让部分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保险公司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训指导方法培训;通过保险实验基地、课题合作或委托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引”是指从公司一线调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设立教师奖励基金等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聘”是指聘请兼职或客座教授、保险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聘请现场技术人员讲学并请他们做兼职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得到“一体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吴定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23号文件,全面提高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保险研究,2007,(1).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9

【关键词】在职培训;成本分摊;问题;原因;分摊机制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是指培训成本在培训投资主体之间的分配,各自应承担的比例,是从培训投入决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是对具体数字的摊销。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到投资各方的投资效率和投资积极性,影响到在职培训作用的发挥。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在职培训的诸多风险,尽可能使培训成本能够在投资主体问得到合理的分摊,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各方培训积极性,提高绩效。进而促进在职培训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并非绝对苛刻地进行具体数宇的分摊。如果那样,一来没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来成本会很高,没有实际意义。

一、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教育培训成本分析

本文以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其教育培训成本使用情况。

广东电网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480亿元,至2009年7月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035.13亿元。

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是按广东电网公司分公司模式管理二级机构,是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执行机构。

(一)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职工培训成本分摊情况

广东电网公司为职工分摊的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2.5%列支。2009年广东电网公司工资总额为82.57亿元。职工人数为10.B9万人,人均工资7.6万元。2009年计提教育经费2.06亿元,人均1895元。年未未使用教育经费余额为5.2亿元。人均教育经费4775元。教育经费相对充足。其中,2009年,广东电网公司下拨给其教育培训中心用于分摊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共计1084.57万元。另外全年职工自身分摊教育培训费总额为901.8万元。

2009年职工培训办班262期,培训职工及考证达15594人次,表1为2009年公司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另外,对于职工分摊的901.8万元,广东电网公司对于大部分仍采取事后分摊***策,即职工通过培训考核后,可将培训费用进行报销,从而实现企业对教育培训费用的报销。

广东电网公司对于职工在职培训成本,采取大部分分摊***策,并且教育培训受众面较广,各个层次的培训都在开展。

目前广东电网公司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除直接参与职工培训成本分摊外,公司还加大教育培训基础等硬件设施建设,如教育培训基地改造扩建、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等等,以更好地支持教育培训工作。

(二)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成本分摊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分摊后的成本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因培训而培训,不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效益进行测算,也不对培训后的员工进行激励的问题。

二是对在职培训只进行成本分摊,不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的预测、监督、反馈职能缺失。

三是没有把成本分摊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进行使用,只是从会计角度对在职培训成本进行分摊。这不利于促进分摊各方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总体来看,广东电网公司在教育培训成本分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反馈等工作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三)教育培训成本分摊问题的原因

1 企业领导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在没有一套完善的被普遍认可的教育培训评估标准,以及没有对企业管理者在教育培训方面***绩的考核制度的情况下,很难促使电力行业各级公司领导对教育培训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的到位。

2 教育培训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

由于认识的不足对教育培训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办班上,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目标,培训项目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随意性较大,没有做到从职工的角度来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3 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度不够

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标准,很多时候培训工作还依赖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教育培训的认识以及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

4 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会导致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不明确,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直接影响教育培训的效果。企业主办教育的积极性受挫,就会减少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反过来,经费的不足进一步加剧教育培训质量的下滑,最终使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5 教育培训师资状况有待改善

目前承担电力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各级电力培训中心和电力职业技术学校。电力职业技术学校目前的全日制教育还占有相当的比例。从事过学历教育或正在从事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里。有较大一部分教师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培训效果达不到要求。

二、电网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构建

(一)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内涵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是指通过机制的运行,降低在职培训风险,使培训成本能够在分摊主体间尽可能合理地分摊。并使培训成本发挥最大的效益,使企业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对于一个完整的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不仅应该包括对成本如何尽可能合理分摊的机制,还应该包括对分摊后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即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决策机制、在职培训成本管理机制、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监督反馈机制。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其中相互联系的三个子系统问的相互作用。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是这三个子系统的相应机制之间的耦合。

(二)建立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必要性

现实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更多地表现为社会人,从而使企业在职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资本投资收益表现为诸多的不确定性,即在职培训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流失风险、激励风险、贬值风险和结构风险。在职培训的诸多风险使得企业培训投资后处于谈判的弱势,而企业不参与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又不现实,企业进行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决策非常艰难,因而企业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及解决文中所描述的成本分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培训成本合理分摊,提高资金利用率,都使得建立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非常必要。

再者,在职培训对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建立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各个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三)电网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构建

1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决策机制

该机制是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基础机制。通过该机制的运行,企业将确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策略,保证培训成本能够尽可能合理地分摊。

(1)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决策机构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分摊决策机构。一般地,应由人力资源部门或培训部门牵头,调研基层信息,会同企业上层领导,共同进行决策。

分摊决策机构的职责是,识别在职培训风险,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预测,根据在职培训目标,确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策略。

作为企业组织,应事先对培训投资收益和可能出现或存在的风险做出评估和预测,对具有丰厚收益和风险并存的培训投资项目,事先制定出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2)风险识别,环境审计

企业在做出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决策前,应对在职培训l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相应的风险类型及风险程度,确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策略。

企业还应进行在职培训投资风险的审计。首先进行环境风险审计。审查企业是否对宏观***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本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策的最新变化进行识别和跟踪,是否对本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最新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识别和跟踪,是否对本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识别和跟踪,是否据以上识别和跟踪的结果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调整以及调整是否有效等。还要进行管理风险审计。审查人力资本投资目标是否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假设是否合理,所用的基本数据是否完整,来源最新、可靠;企业是否有全面的工作分析和翔实的人员测评;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报告是否健全等。这样才能保证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有效性。

(3)分摊比例的确定

通过成本收益分析,预期收益测算,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找出影响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因素,并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序,确定相应权重,综合考虑各因素,最终得出对某一培训项目的合理的分摊比例。

(4)分摊方式的确定

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分摊方式。如对脱产培训,就可采取事前或事中分摊,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分摊方式。总之,要根据具体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类型等,结合企业实际及发展需要来灵活确定分摊方式。

2 在职培训成本管理机制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成本管理机制。成本管理机制是成本分摊机制的保障机制。如果不对分摊的成本进行管理,使其产生效益,那么成本分摊也就失去了意义。

(1)通过培训管理来降低成本

尽管确定了分摊主体各自的分摊比例,但如果不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就会出现预期分摊成本超支等现象。同时。通过有效的培训管理,可以使培训的成本降下来,可以使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培训项目中去,产生更大的收益。如可以采用如E―Leaming这样的科学先进的培训方法来降低成本。企业还必须建立具有法力效应的培训经费预算制度。这项制度是准确计算成本,合理使用资金的重要保证。没有完整的预算,就不可能合理的安排资金,更不可能有把握准确的成本计划。

(2)对分摊成本的激励

在职培训可以作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手段。即使是企业全部承担培训成本,如果没有对分摊的成本进行有效激励,员工还是可能流失,企业分摊的成本不能收回,甚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招聘新员工的重置成本。再者,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即使是对培训成本进行了分摊,表面看来,企业似乎没有损失,或者损失很小,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投资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就是一种损失。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企业投入的培训成本就发挥不出很好的效益。企业可通过良好的薪酬福利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培育等措施来进行激励。

(3)对分摊成本的约束

只有激励。没有约束是不行的。通过对分摊成本的约束,可以相对确保企业分摊成本的安全性,降低员工流失比率,为企业分摊的培训成本的安全建起一道防火墙。

①制度约束。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制度上约束分摊的培训成本。如企业可规定,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应向企业交纳与服务时间长短相应的风险保证金。

②法律约束。为避免由企业出资培养的人才随意跳槽,应在选派培训之前双方签订各种服务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监督反馈机制

该机制是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控制机制。实行了成本分摊,但分摊的效果如何,应对其进行监督反馈。这样有利于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科学管理,使成本分摊走上良性轨道。

(1)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效果的评估

进行在职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效果进行评估的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因为成本分摊是否合理往往可以从培训效果中直观地反映出来。

通过评估,企业可以对当年培训投资的效益有一个粗略的估算,对下一年度的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为了避免培训分摊的盲目性,应该对每次培训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

还可从以下方面来评估成本分摊的效果:是否达到培训的目的。是否达到分摊的目的,员工流失率是否降低,是否促进企业发展,员工对培训I的满意度,企业员工双方培训投资积极性是否提高等。

对成本分摊效果的评估还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测试法、现场成果测定法、经营综合评估法,成本收益分析等方式。

(2)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监督反馈

企业要动态地对在职培训成本分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成本分摊决策做出相应的改进、校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合理性以及成本分摊目的的实现。

(四)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的顺利运行,是促进培训成本合理分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在职培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和保证。在职培训成本分摊机制顺利运行的条件包括:

1 企业高层领导重视

企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这种支持必须是实际的,并且应使整个企业都有所了解,从而达成共识,统一行动。

2 根据企业战略进行成本分摊

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培训对象,进而确定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策略。

3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以保证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正确的项目、合适的培训对象上。

4 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只有培训有效,才能保证企业在职培训分摊成本的效益的实现。

5 成本分摊与收益共享

既然将培训成本在个人和企业之间进行了分摊,那么收益也应该由企业与个人共享,这样才符合投资带来收益。谁投资、谁受益的分摊原则,才能提高各个主体成本分摊的积极性。也可以促使各分摊主体持续投入在职培训,建立起在职培训成本分摊的长效机制。

6 企业应建立有利于在职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制度。结合人力资本载体的成长和发展,为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篇10

[关键词]拓展训练 风险 管理 计划

一、对拓展训练风险管理的认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①拓展中的风险是指在拓展活动中存在或潜在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或概率。在拓展活动中的风险(R)=伤害的程度(H)×发生的可能性(P)。

针对拓展训练风险管理而言,可以定义为:拓展培训师在对拓展训练所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有形和无形损失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二、拓展训练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风险管理计划就是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减缓策略,确定风险管理的职责,为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完整的行动纲领,是确定如何在项目中进行风险管理活动,以及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过程。

(一)拓展训练的风险识别

1.绝对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自然天气所致,是无法避免的。雷电天气,很容易引发触电的危险;雨水天气,很容易引发学员摔伤、扭伤等危险;炎热天气,很容易引发中暑的危险。

2.真正风险:是指由拓展训练安全器材、设施、流程、培训师等因素所致的危险。拓展器材维护不到位,保护装备保养不彻底,项目操作流程不规范,培训师安全意识淡薄,都会诱发危险事件的发生。

3.认知风险:是指学员在参加拓展训练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上不安全的感觉。尤其在高空项目中,由于学员所处的高空与地面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两种环境的差异会使学员变的格外紧张。但是这种风险是学员获得高峰体验的载体。

(二)拓展训练的风险分析

1.拓展训练受伤情况统计

美国专业培训机构Project Adventure曾就拓展训练的安全性做过统计,其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的比较数据发现,拓展训练意外受伤率,远远低于篮球或足球运动以及其他体育运动时的受伤率,其安全性在国外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并不代表拓展训练的风险就不存在。

2.风险形成的原因

(1)人的不安全因素:包含学员和培训师两方面的因素。伴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拓展训练在各种媒介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加之拓展训练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很多人对其产生了参与的向往。但是由于热情高涨和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很容易在参与的时候,发生危险。例如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擅自攀爬拓展架等。如果培训师安全意识淡薄,对器材的使用抱有侥幸心理,对学员违规的情况视而不见,这样就增加了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2)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对拓展训练的顺利进行制约性很强。为了让学员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惬意,很多拓展场地的建设选择了环境比较优美的山区,有绿色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但随之也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尤其在雷雨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事件。所以,拓展训练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天气和环境的因素。

(3)器械的不安全因素: ③拓展场地和器材的建设是拓展训练投入成本最大的一项,一旦建成,很难再次投入财力进行大幅度的更换。场地和器材的保养与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很多拓展公司或单位的场地和器材的维护,远远落后于损耗的程度。这样就导致场地和器材的老化,更换和维护的速度缓慢,安全隐患逐渐增大。

(4)项目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项目是拓展训练的基础和核心价值。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但是由于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项目的随意抄袭和培训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项目规则执行不严格,团队管理不到位,甚至高空保护的操作方法也都不断被更改。项目管理的混乱必定会增加拓展训练的安全风险。

(三)拓展训练的风险减缓策略

1.风险回避:其目标是避免引起风险的行为和条件,使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变为零。在拓展训练课程安排时,如果培训方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应根据学员的年龄层次、性别比例等因素,因人而宜安排项目,尽量避免如背摔、逃生墙等危险事件发生率较高的项目。风险回避是一项最彻底、最简单的方法。

2.风险转移:对于意外发生频率低,伤害严重性大的风险,应采取转移风险的技术。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拓展训练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④建立拓展训练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拓展训练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保险业的加入是拓展培训机构、培训师和学员安全的物质保障,对于促进拓展训练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责任界定,促进行业安全操作责任制的健全,以及促进学员的安全保障进而促进整个拓展训练行业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风险保留:对于拓展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发生率低、危害严重性小的潜在风险,例如擦伤、扭伤等,可采取保留的风险技术。

4.风险降低:对于高发生率但却不严重的一些小伤害,可以采取降低风险的策略。风险降低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健全拓展器材定期维护与保养制度,增大其安全系数。加强对培训师安全意识的培养,避免因疏忽而引发的危险。

(四)确定拓展训练风险管理的职责

拓展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细拓展从业人员的职责。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书面协议的形式,让培训方与保险公司明白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以及受伤事件发生之后,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具体赔偿的事项。

三、拓展训练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一)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是为达到拓展训练预期的培训目标和效果,从整体上进行一定的谋划,是风险回避与风险降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制定应急预案、配备项目资源、检查拓展器材以及与培训方关于一些具体事项的积极沟通。

(1)制定应急预案: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天气等因素对拓展训练的影响,在布课时应考虑全面,确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通过天气预报了解活动当天的天气情况,必要时要准备户外和室内两套活动方案。

(2)配备项目资源。根据前期与培训方沟通而确定的项目安排,把项目操作所需要的道具准备妥当。并且还要配备专用的医药箱,应对活动中出现的小伤害,如擦伤、蚊虫叮咬、中暑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如遇小雨天气但不影响拓展活动的进行,还应该准备方便学员穿戴的一次性雨衣或雨具。

(3)检查拓展器材。在准备项目资源的同时,必须对所需拓展器材进行检查,包括高空拓展架的排查和保护装备的检查,如果检查出问题,该维修的维修,该更换的更换,将因器材而引发的危险降至最低。

(4)与培训方积极的沟通。将拓展中因学员自身因素而可能诱发的危险,及时告知培训方,让他们对参与者提前进行简单的安全教育。还有对学员的服装等装备方面的事项及时告于培训方,让参加者提前准备。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项目挑战过程中的管理介入,也是风险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培训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活动的策划者,场景的布置者,规则的执行者,气氛的制造者,安全的监督者,流程的疏导者,矛盾的化解者和知识的提升者。所以在此过程中,也是对培训师综合素质的考评。一名优秀的培训师不但应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更应具备临场的控制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对规则的介绍一定要详细,并且监督要到位,防止学员因违反操作流程而带来意外伤害。随着项目操作时间的延续,学员投入的激情会慢慢减退,安全意识也会降低,培训师应想办法调节团队气氛,密切关注学员动态,尽量避免危险发生。

3.培训师对学员的协助和保护,是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

和学员相比较,培训师对拓展训练的认识更专业,对项目内涵及其风险点的了解更透彻。所以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给学员予以协助和保护,也是培训师的重要职责,更是培训师专业素养的最好体现。

⑤协助和保护一般在拓展训练项目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协助的时间,包括协助持续的时间和协助的时机,即什么时候协助; 另一个是协助的次数,即协助出现数量。培训师应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协助和保护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相反则会导致培训效果和学员感受不佳。

高空项目的危险系数非常高,培训师专业的保护技能,不但能把风险降至最低,而且也会使学员在紧张的状态下,得到鼓励与支持,进而能够完成挑战。由于学员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对拓展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充分,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所以在一些高危的场地项目中,比如背摔、毕业墙,很容易因为学员的疏忽或者玩闹,造成严重的伤害事件。这时培训师的协助与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拓展训练风险管理计划的落实

1.实施风险管理计划需要拓展培训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和通力合作。每一个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2.风险管理计划应成为拓展培训机构员工培训内容的一部分,让员工熟悉各种***策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3.公司管理者需要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演练以求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合理、准确、顺利地实施这些计划。另外,在演练过程中可以暴露现有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四、总结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在风险活动中追求安全已成为越来越有价值的目标。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才使得拓展训练更具吸引力,但是安全与不安全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了解风险,控制风险,规范拓展训练的风险范围,是制定拓展训练风险管理计划的重要步骤。而风险管理计划是科学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训练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措施。

[注释]

①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0

②杨成.历奇教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73

③刘忠坤.拓展训练安全风险的规避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7:205

④魏铭鼎.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经营管理者,2009,03:66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险行业培训心得10篇

学习

培训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太平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100字。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

学习

学生会调研部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调研部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大学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规划范文,学生会实践部工作思路安排计划。1、部门合作:在本学期中,加强同学生会其他部门的联系,配合其他部门搞好活动,增强学生会的凝聚力;2、工作制度:每个星期,召开一次院

学习

保险新人培训体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新人培训体会10篇,内容包括太平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新人保险培训的感受。优秀的新人伙伴们晚上好,一声特别的问候把我带进了迎新会上。多么新奇的企业文化,连鼓掌都有特别的要求。在众志成城的呐喊声中揭开连续三天的新

学习

边检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边检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边检个人工作计划安排进度表,边检警察个人业务工作计划。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专业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委外服务项目部2020年12月7日3号线结构专

学习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配件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配件部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配件业务怎么做。1.1通用业务分析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是一项极其繁琐的业务,主要工作包括系统保障、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1)系统保障需完成动车调试前所需的冷热滑试验

学习

网站安全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安全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网站安全情况报告模板,网信安全工作总结。三、完备设施。自建互联网局域网网络安全防护措施:xx队接入互联网出口数量只有一个;终端计算机已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终端计算机已设置管理员口令;有专

学习

销售顾问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顾问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销售顾问工作总结怎么写,销售顾问个人总结范文。这应该是每一名迈向成功的门市人员最重要的特质。即使本人因为其它的事件或情况,导致情绪不佳,但每次与顾客进行接触时,都应表现出笑容、热情与以

学习

门窗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门窗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门窗接单工作计划,门窗业务跑业务技巧。关键词:铁路建设天窗修管理制度中***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为强化天窗修的管理,成都铁路局成立了天窗修领导小组,由主管运输、工电、安全副局长任组长,运输

学习

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79)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网络安全下一步工作计划,网络安全自查下一步工作计划。各国普遍将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安全各项措施中的首要选项,给予最高优先级,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护。美国不仅专门出台维护

学习

云业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云业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云业务培训心得简短总结,云业务工作计划。一、税收筹划与云会计的概述(一)税收筹划的概述以及创新要求税收筹划的概述一直到目前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去界定,国内外的学者针对税收筹划一直有各种

学习

员工管理工作总结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管理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员工基础管理工作总结,员工管理总结范文大全。一、餐饮服务改善1、费用精打细算从原材料采购入手,督促食堂采购员,以最低的价格购买质的原料,确保有限的经费,限度的用到每个员工的餐饮上,在采购中,

学习

物业管理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管理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工作调研方案,物流园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2现阶段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物资采购的盲目性现阶段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缺乏对企业需求及市场行情的系统分析,不能有效将统

学习

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太平洋新人培训200字心得,太平洋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在随后的报聘承诺书中,太平洋安泰则从专业形象、业务品质、教育训练、差勤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场伦理等6个方面向人提出要求。要求

学习

学生资助调研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资助调研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学生资助工作计划,学生资助工作调研提纲。二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中的问题1导师招生配套经费出资划拨过程复杂2009年,我校开始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配套经费出资划拨工作,即导师在招收研究

学习

培训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太平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学保险培训心得体会100字。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

学习

保险新人培训体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新人培训体会10篇,内容包括太平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新人保险培训的感受。优秀的新人伙伴们晚上好,一声特别的问候把我带进了迎新会上。多么新奇的企业文化,连鼓掌都有特别的要求。在众志成城的呐喊声中揭开连续三天的新

学习

保险心得体会培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心得体会培训10篇,内容包括保险绩优分享心得体会,保险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首先端正

学习

保险业务培训心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业务培训心得10篇,内容包括保险业务培训心得,保险组训培训心得及感悟。保险人培训;培训体系;培训层面;配套工作层面;保险行业0引言保险人的培训是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旨在为保险人创造学习机会。通

学习

人寿培训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人寿培训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中国人寿培训心得体会怎样写,人寿培训第一天的学习心得。策略一:科学的培训体系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广义的培训不仅包括培训的执行、实施,还包括培训实施的规划;而狭义的培训仅指对培训工作的实施。

学习

培训学习保险心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培训学习保险心得10篇,内容包括学习保险第二天培训的总结,学习保险培训心得的范文。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银保的****总和合规的****总授课。授课中,****总以他一贯的激情四射的风格紧紧吸引了大家。从他的讲述中,我对公司历史有

学习

保险合规心得体会10篇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合规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保险合规心得体会怎么写,保险合规经营心得体会。二、保险行业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保险机构实力不断增强(二)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合资保险聚集加速随着

学习

刚做保险心得体会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刚做保险心得体会10篇,内容包括做保险心得体会怎么写,我心中的保险心得体会。中邮集团、中邮寿险股份公司对这次保监会就保险业如何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的调研活动,这次。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光是今天一天看,包括前一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