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1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医院供应室,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逐渐取消全院自备包,将再生物品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对PDCA循环应用前后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手术器械的清洗与包装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CA模式应用后相应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应用后各个项目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整体素质、服务品质、无菌物品供应质量大幅提高。
[
关键词 ] PDCA循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中***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162-03
PDCA Cycle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LEI Xianhui
Highway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Bureau of Hospital Supply Room,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17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continuous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Methods Using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gradually cancel the hospital owned package, will be recycled items to concentrat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disposal. The analysis of the PDCA before and after the circulation application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peration equipment cleaning and packaging quality etc.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mode of the corresponding item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application,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leaning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of various projects qualified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applic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ersonnel in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service qua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erile supplies.
[Key words] PDCA cycle; Quality managemen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作者简介] 雷现惠(1969-),女,重庆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持续质量改进,院感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整个医院供应各类无菌器械、敷料和其它无菌器具的科室。供应中心工作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出现关系密切[1],同时会对医院临床***和护理工作产生显著影响[2-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对院内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点环节。该院于2013年5月始至今采用PDCA循环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持续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300张开放床位,日均手术量45台。自2011年5月起全院复用器械集中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共有员工8人,护士4名(包括护士长1名),消毒工和清洗工共4人,平均年龄44.2岁。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 2013年 5—7月,该院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科室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制作改进计划。首先取消病区无菌干罐、碘伏及酒精瓶、门诊妇科扩阴器等自备包,逐渐按计划将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路集中于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支持系统有消毒供应中心较先进的全自动消洗机、干燥柜等基础设施,按计划调整人力资源,增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
1.2.2 执行阶段 按层级对相应计划进行实践:①增强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采取阶梯管理制度。具体步骤如下:定期开办专家讲座、实践交流等多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各项目质量标准的熟悉程度,确保能够按照相应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增加工作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增强其在管理方面的综合技能。②根据质量检测标准,对清洗、消毒、灭菌环节采取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增强与各科室之间协作与交流,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③强化各责任组小组长职责:负责该小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与考核,制订仪器和工具清洗、保养和维护的管理质量标准,并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④对各个项目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及时汇报异常情况、处理方法及实施结果。⑤制定系统科学的的网络信息管理,通过网络资源实时传递信息的优势增强管理预见性[4-6]。按照要求对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进行重点关注,根据职业安全手册做到保证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1.2.3检查阶段 对供应中心各个工作人员各项目的管理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护理部每月1次,3个月内完成各项内容各1遍的抽查,记录质量控制评分结果,每月月底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
1.2.4总结处理阶段 护士长每月月底组织召开质量控制小组会议,交流汇报各区域工作质量控制的执行效果,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制度和操作过程上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交流讨论提出改进意见。质量控制小组按照会议讨论的内容更新质量控制方法,对于发生的特殊问题,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环节流程的监督和检查。如由于没有按照流程操作而发生质量下降的问题,则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惩罚。
1.3 评价指标
开始实施PDCA 模式后,护理部对科室工作人员采取每月1次的调查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手术器械的清洗与包装质量等,3个月后对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对比PDCA 模式应用前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同时统计应用前后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CA模式应用前后各项管理评分比较
PDCA模式应用后相应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应用前后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
PDCA模式应用后各个项目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应用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整个医院提供各类无菌器械物品的重点科室,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及病人的人身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不断改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模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安全,已成为各个医院管理过程中的首要问题[7-8]。
PDCA循环是目前质量管理较先进模式,其主要在集中式管理上实施,保证再生器械及相应工具的灭菌、消毒质量[9-10]。该研究结果显示,PDCA模式应用后相应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应用后各个项目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因此,PCDA循环在整个医院的再生器械、物品集中式处置过程中表现出逐步完善的趋势,提高了各类工具的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流程(SOP)的质量,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加科学、标准、有序。科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服务品质、无菌物品供应质量均得以大幅提高。
[
参考文献]
[1] 韩平平,吕永杰,赵云霞.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6):2157-2158.
[2] 陶华,李高亮.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9):2161-2163.
[3] James M.Lattin,Carroll D,Green E.Analyzing Multivariate Data[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13-345.
[4] 杨菊容.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213-214.
[5]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AM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2006.
[6] 曾月英,冯秀兰,林凤英,等.PDCA 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0):888-890.
[7] 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6):4030-4031.
[8] Tanaka M,Katayama F,Kato H.Hepatitis B and C virus infect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na: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measures[J].Epidemiol,2011(6):401-416.
[9] 陈晓云. 应用PDCA循环促进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24):190-191.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 岗位培训; 实践探讨
Supply Center (CSSD) in Shanxi Province to Explore Nurses On-the-job Training and Practice/ZHEN Lan-ying, MA Yan, JIA 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98-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09 edition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Management Regulations in all kinds of hospitals at all level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practitioners in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Method: It adopted the methods of combining centralized theory teaching with base practical training. After training, practitioners would be assessed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upervised by person specially assigned by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t last, a certificate the nurse who was qualified would be issued a certificate. Result: After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650 nurses in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obtained the Nurse Training Certificate in Hospital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in Shanxi Province. Conclusion: Base training mod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operational skills of practitioners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and advance the change of operators’ practice philosophy, as well as make them more engaged in their work. At the same time, it prompts the hospital to pay more attention and provide more support to the work of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Therefore, it is a kind of nurse training mode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The nurses of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On-the-Job training; Practice discu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34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级部门更加关注医院中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和管理,它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措施和保障[1]。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人才管理的核心是继续教育[2],岗位培训是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方式。为了切实落实规范,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工作,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省采用基地培训的模式对全省三级医院在编在岗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了岗位培训,共计培训人员650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将省级基地培训工作进行汇总,总结经验,以便不断提高基地教学能力和更好的指导地市级培训,推动我省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发展。
1 培训基地成立背景
2009年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实施以来,我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督促各级各类医院大力贯彻和落实规范要求,保障医疗安全,在2010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全省消毒供应中心落实规范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身体素质较差、执业理念落后、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非护理人员缺乏灭菌知识与防感染能力,院外学习机会少,信息缺乏等原因[3],导致规范落实的情况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省级综合医院整体落实情况较好,执业操作较为规范,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对规范的掌握和落实情况不容乐观,地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整体水平较差,规范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在落实规范较好的省级和地市级医院成立培训基地,对全省的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进行集中的岗位培训,切实解决落实规范差的问题,保障医疗卫生安全。
2 前期准备
2.1 制定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2011年,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组织下,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专家组成编写小组,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为核心,制定了切合我省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
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内容主要包括4个部分:管理要求,建筑布局及设施、设备耗材要求,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质量管理要求,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要求[4]。采用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现场提问等方法进行考核。评价标准共1000分,三级医院900分以上合格,二级以下医院850分以上合格,其中未实行集中管理为一票否决项目。
2.2 行***督导各级医疗机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整改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消毒供应中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将消毒供应工作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5],合理配置人员和相关设施、设备、耗材及防护用品,同时提出各级卫生行***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与考核,定期组织指导与督查[6]。
2.3 确认建立培训基地的基本方针 通过对全省医疗机构的数量、床位数、复用医疗器械种类等进行分析,制定了建立培训基地的基本方针,即成立5所省级培训基地和10所地市级培训基地,5所省级培训基地负责对全省三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培训,10所地市级医院对二级及以下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进行培训,先期开展5期省级培训基地对三级医院的培训,三级医院培训结束后指导10所地市级培训基地对二级及以下医院的培训。通过层级培训最终达到全省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全部经过岗位培训,人人持证上岗的目的。
2.4 整改后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自愿申报培训基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为了保证基地培训效果的质量,山西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团对申报培训基地的19所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考核,严格按照《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每一条项目检查,通过多次督导验收与整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等15所医院具备了承担省、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的条件,确定为我省首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基地。
2.5 专业委员会确定理论培训内容及技能操作项目 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山西省护理学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山西省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依据落实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基地培训的理论内容和技能操作项目。理论内容以2009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两规一标内容为主线,结合实践工作详细解读新规内容,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延伸授课内容,引入新理念新技术以及与专业有关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内容。操作项目以消毒供应中心十项基础流程为主,设计适合各级各类医院实际情况的操作考核标准。
3 岗位培训的实践
3.1 师资选拔及培训 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5年以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专业能力强且有教学经验的人员入选为授课老师。授课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派专家对课件进行审核,经过数次审核修改后的成型课件交由专家进行备案,授课老师进行试讲,由专家和其余授课老师共同进行点评,试讲问题较多、未达到满意效果的老师进行第二次试讲,直至通过点评。同时,各省级培训基地要成立技能操作示教小组,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操作示教,选取具有较强的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良好的本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教学能力的老师[7],在培训基地开展前对操作示范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直至其能顺利完成操作演示项目,并正确回答各种提问。由于每批次培训学员数量较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操作项目授课中,要求所有授课老师声音洪亮,咬字清晰,语速平稳适中,耐心解答,对于有争议性的问题要进入专委会讨论后,再予以反馈,保证授课内容及回答问题正确严谨。
3.2 理论内容培训 理论授课时间为3 d,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强制性规范、质量控制的方法、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专业队伍的建设以及专业发展的趋势,深化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3个强制性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每位授课老师要在规定的授课学时内将各自的内容讲解完毕,并预留15分钟时间用于现场提问答疑。由于接下来的实践培训每人只能报名参加1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了给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理论授课结束后卫计委先分批安排学员到指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实地参观,之后再进入指定分配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
3.3 技能操作培训 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是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8]。技能培训时间为3 d,采取基地实训的方式,学员分配以自主意愿为主,卫计委统一宏观调配,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基地医院接收,每所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学员数量均等,避免学员堆积,保证培训效果。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学员进入的第1天,发放统一制定的操作技术考核评分表,供学员培训学习使用。
技能操作培训内容包括消毒供应中心的15项基本操作技能,如物品回收分类、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器械包装、待灭菌物品装载、无菌储存与发放等,所有操作项目由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老师现场示教和讲解,设置真实场景,尽量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9]。学员练习操作时,由示教老师亲自逐一指导,操作培训强调联系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要教给学员如何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做最正确的操作。每日实训结束会设置答疑时间,学员可将自己在实训中或日常工作中的的问题记录下来,由基地负责人在答疑时间解答。
3.4 考核 考核分为3个部分,出勤考核,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
3.4.1 出勤考核 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学员的人身安全,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操作实践,均有出勤记录,理论培训由卫计委与专委会老师负责监督,学员有事必须请假,规定时间内返回。实践学习由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每日要求学员签到,保证学时。
3.4.2 理论考试 理论考核试卷由专委会设计,经过反复讨论制定而成,总分为100分,以80分为及格分数线,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安排合理,考题难易程度适中,答案准确符合标准,考试内容以两规一标为主,均为授课时所讲的重点内容。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统一闭卷考试,时间为2 h,除了答题之外,还要求学员详细准确的填写个人信息,以便准确录入分数。试卷在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专委会老师统一阅卷,阅卷工作当日结束,将分数录入电脑,连同试卷一起交回卫计委存档。同时将学员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回培训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各基地培训负责人及时将理论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员并进行解释和答疑,并通知考试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
3.4.3 操作考核 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仪器设备和工作内容有所不同,在操作项目考核方面考虑学员实际需要,培训时要求学习和练习十五项操作技术项目,但是在考核时以十项基础操作为主,学员在考核前随机抽取带有操作项目名称的标签,以标签提示参加相应操作内容的考核,考试准备时间为10 min。固定监考老师,使用专委会统一制定的操作技术评分表为考核标准,以便将评分误差将至最低[10],体现公正公平。考试结束后给予学员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更正错误或不合理的操作行为。操作考核不合格者30分钟以后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给予记录反馈回卫计委。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录入随同试卷一起交回卫计委存档。
3.5 反馈会
3.5.1 填写岗位培训调研表 培训结束后,学员填写岗位培训调研表,对本次培训进行全面评价。
3.5.1.1 一般信息 主要内容为学员个人信息及学员所属医院与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通过调研信息可以反映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参加基地培训的情况,以及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结构与配置、仪器设备配置、培训及绩效考核等情况,统计现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分期安排培训,以便落实90%以上的培训率。
3.5.1.2 理论学习效果评价 学员从理论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授课老师水平等方面对本次基地培训的形式及方法进行评价,从学员的满意程度综合评价基地理论培训的效果,从多层面反映学员的需求,有利于基地培训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高培训的质量。
3.5.1.3 基地培训效果评价 学员对实践学习所在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评价,从学员安排实践学习情况、示教老师授课水平及操作是否标准规范、培训方式等方面评价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培训水平,对于不足之处的提出,也有利于提高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工作的水平。
3.5.1.4 意见及建议 除了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外,在调研表中专门设置了一栏“意见及建议”的填写处,学员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认为在基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同时学员也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及要求做出描述,对于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将进行汇总反馈,以便于对基地培训的内容及方式进行整改。
3.5.1.5 综合评价 学员对本次培训做出整体评价,以优良差为评价等级,以便于对满意度调查的统计。
3.5.2 现场反馈会 培训结束前在各基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召开现场反馈会,学员可以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反馈培训中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各培训基地认真听取学员反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指导,并将反馈会及调研表内容汇总后交回卫计委,以便于卫计委进行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指导。
4 资质认证
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认证是护理专业队伍建设的标志性建设[11]。岗位资质认证为消毒供应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 认证方法 参加岗位培训的学员要进行考核,出勤率达到95%以上,理论成绩80分及以上,操作成绩90分及以上方可取得《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未通过考核者或缺考者需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需进行重新培训直至考试合格。
4.2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督导 我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及实践活动实行全程管理和监督,从课程内容的设定、师资的选拔、课件的制作、技能操作项目的流程规范以及学员的考核,每一个环节均有相关专家进行督导,并及时提出意见,以保证培训顺利进行。
5 实施效果
5.1 提高了各级卫生行***部门和医疗机构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关注度 在此次培训基地的创建过程中,我省通过行***干预手段,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设施配置和人员配置的支持力度,确立了护理部全面负责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医院感染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应在设备、安装、维修、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保证的管理体制。
5.2 深化了消毒供应中心3个强制性规范的落实 通过此次岗位培训,对规范的重点、疑难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落实规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切合实际的解答,学员满意度达到97%,进而加快了我省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落实规范的步伐。
5.3 提高了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疗机构中是一个***的个体,与其他科室之间无互通性,交流空间狭窄,此次集中培训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提供了一个相互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转变了执业理念,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并且通过专业化的理论授课和流程培训,规范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操作,整体提升了我省消毒供应中心的业务水平。学员在培训中反映效果良好,积极参加学习,并一致认可培训的必要性,对于两规一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学到了标准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解决了许多工作中存在的疑惑。
5.4 提高了我省消毒供应专业的教学水平,为继续开展地市级培训总结了经验 学员提出的问题促使授课老师在今后的备课或教学中增加此类问题,是教学更具有针对性[12]。通过5期基地培训的开展我省建立了消毒供应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且指导地市级开展了针对2级及以下医院的培训10次,共计1371人,全省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了90%以上,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地市级基地培训参照省级基地培训形式,根据各地区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基地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规范了地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快了地市级消毒供应专业发展速度,缩小了省级与地市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技术水平的差异。
6 结论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科岗位培训是整个培训的基础,也是顺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3]。任何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因此,持续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是促进消毒供应专业发展的动力源[14]。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医院发展需要,培训是实现发展需要的有效手段,通过专业的培训,不仅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也可以推动专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体消毒供应中心从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省级培训基地对三级医院的培训,我省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地市级培训也正在不断展开。这既是顺应医疗发展的需求,也是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通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消毒供应专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进行交流与对话,共同关注工作中的细节,以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来不断完善CSSD[15],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君平,郎桂若.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护士培训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第五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汇编,2009:767-769.
[2]林德翔.消毒供应室验收后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4,8(9):167.
[3]黄志英,徐碧华.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62.
[4] 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5]晋卫医***[2013]20号.山西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2月22日.
[6]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试行)[S].2011年11月.
[7]任伍爱,牛进霞,冉秀菊,等.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护士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494.
[8]吴可萍,冯秀兰,于翠香,等.消毒供应中心岗位技能基地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94-495.
[9]张妙兰.“训练一项护理操作培养呼声多种能力”教学法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9):86.
[10]张雪芳.护士操作考核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与改革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70-71.
[11]姜华,屈芸娜,王建俭,等.消毒供应中心技术工人的培训与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31.
[12]商临萍,杨辉,马涛洪,等.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7-58.
[13]周颂华,李清华,冯瑞平,等.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37.
[14]殷艳,慕燕,陈晓娟,等.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及资格认证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41-43.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7.3.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80-03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在临床医疗服务当中,相关医疗设备、器械及物品都需要经由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一系列处理,方能再度投入使用,而消毒供应室在其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1]。PDCA循环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多个行业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PDCA循环开始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实施,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予以持续性改进,提高其工作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围绕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7月-2016年6月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探讨PDCA循环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年龄30~53岁,平均(40.4±4.2)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消毒员3名,工人2名以及工勤人员2名。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
1.2 方法
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实施PDCA护理管理,2014年7月-2015年6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而2015年7月-2016年6月则是基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PDCA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管理计划的制定(Plan) 加强对临床科室的走访巡视,发放临床满意度{查问卷,了解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及相关建议,采纳合理化意见。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予以有效改进和完善,进而制定完善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提高职业防护力度,并将其全面落实于各工作环节当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同时,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保证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定严格的查对制度并予以有效落实,保证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完善医疗器械、设备及物品的消毒技术水平,彻底予以清洗和灭菌,保证包装质量,确认合格后方可再度投入使用[2]。
1.2.2 管理计划的实施(Do) 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着重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准备防护用具。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规范化执行医疗设备、器械以及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操作,优化回收流程,设计专门的污染通道和出入口,由专人进行管理,严格予以清点、核查和分类,经过清洗和消毒后,检查清洗效果。加强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检测合格后进入无菌间,正确予以分类,固定其位置,清楚予以标识。抽样检查消毒及质量。加强细菌学检测,对重点区域加以防护,提高灭菌质量。根据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积极询问患者对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意见,对于当前管理计划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予以改进和完善,并对接下来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予以严格的监督检查[3]。
1.2.3 严格的监督检查(Check) 加强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监督和测评,从多个侧面了解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完整予以登记和记录,总结每日、每周、每月以及每季度的工作,阶段性进行检查、整改,并总结整改效果,实现循环管理,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
1.2.4 持续性改进和处理(Action) 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总结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吸取经验教训,持续性改进和处理相关问题,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计划。将新计划再度投入到“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的过程中,实现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持续化改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4]。
1.3 观察指标
(1)PDCA循环应用前后的消毒供应室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包括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和消毒质量以及包装质量等几项内容。(2)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分别选取PDCA循环应用前后各150件经过清洗、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以相关物品,检测其质量。(3)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分别对PDCA循环应用前后各3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PDCA循环应用前后消毒供应室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PDCA循环应用前后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比较
PDCA循环应用前合格141件,合格率为94.0%;PDCA循环应用后合格148件,合格率为9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PDCA循环应用前后临床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PDCA循环应用前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5.3%(256/300),PDCA循环应用后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6.0%(288/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医院医疗活动当中,应加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标准,优化护理管理操作流程,实现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提高工作质量,有效预防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5]。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集中处理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保证其再度投入使用时的安全性。提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和包装质量,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呼吸管路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物品的合格率,着重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等一系列流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实施管理计划、监督检查以及持续性改进和处理的循环过程中,有效改进和完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7]。
由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进来,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水平,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岗位管理,制定严格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化执行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操作,全面落实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阶段性进行监督检查,整改护理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临床护理人员的临床满意度,采纳其对于临床护理提出的相关意见,持续性改进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进而保障临床一线的工作安全,为患者的***与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8]。
参考文献
[1]秦姣红,徐文娟,朱玉叶.探讨PDCA循环在新生儿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33-135.
[2]罗翠玲.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7):90-93.
[3]肖爱梅,黄根牙.PDCA循环法在留置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3):74-76.
[4]周国芬.PDCA循环管理法在临床优质护理及其质量控制中的有效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62-63.
[5]王丽,牟玲.PDCA循环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外t学研究,2015,13(23):91-93.
[6]何旗群,齐辉.PDCA循环在预防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69-71.
[7]杨妍婷,段小兰,黄琼辉,等.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45-148.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 院感认识; 质量管理; 院感控制
消毒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科室,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全院的可重复用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随着各种侵入性诊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侵入性诊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因重复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的院内交叉感染呈逐年上升之势,故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统计,全美医院每年发生的院内感染,因使用医疗器械而致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何控制和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是所有医院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1]。加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管理,保证经过消毒供应室处理过的器械、敷料等都是符合消毒灭菌的质量标准,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笔者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多年,分析了近几年本院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有5%的院感事件和器械、敷料、无菌物品等无菌状况相关,这不容忽视。现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严格控制医院院内感染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提高工作人员对控制院感发生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在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上的整体素质,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对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供应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护士、工人,有消毒员。工人及消毒员均为高中毕业,未经过医学正规培训及相关微生物培训。本科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组织小讲座,并参加护理部及院感科的有关医院感染学、微生物学、热源、消毒技术规范、微粒等有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对造成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有了很好的认识,在工作中加强了责任心,养成了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了消毒供应室人员整体素质。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根据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制定了《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操作流程》、《包装操作流程》、《灭菌操作流程》、《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各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岗位的职责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所制定的操作规程的缺陷,并不断改进,改进后再详细观察是否与设备、环境等情况相匹配,最好能运用PDCA循环(确定质量改进活动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实施改进行动),不断提升各种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质量可控性[2]。
3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供应物品质量
3.1 严把洗涤质量关 对回收来的器械物品严格按清洗操作流程进行清洗,对清洗不合格物品退回清洗间重新清洗。物品的洁净度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国外供应室有一句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了洗涤彻底的重要性[3]。
3.2 严把包装质量关 为确保包装质量,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使用。包布一用一洗、清洁、无破洞、无补丁、无尘与碎屑、无被染色。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经双人核对器械、物品无误后方可包装,且包装松紧适宜,尺寸规范。器械包装重量≤7 kg,敷料包装≤5 kg,大小以30 cm×30 cm×50 cm为宜。纸塑包装其密封宽度≥6 mm,包内器械距包装密封口处≥2.5 cm。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标签,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核对者等[4]。
3.3 严把灭菌质量关 对消毒员进行岗前培训,要求其严格按灭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对脉动真空灭菌器每天第一炉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物品的灭菌。根据物品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掌握灭菌器灭菌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如压力、温度、时间等;物品放置正确,无超载,无小装量,物品以不少于柜室容积10%为宜,但也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90%。每一炉做好灭菌效果监测记录,发现不合格物品及时追踪,严防不合格物品在临床使用。对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对灭菌物品每月抽样进行一次细菌培养。
3.4 严把灭菌物品存放质量关 无菌物品的存放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接触无菌物品前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将无菌物品存放于距地面20~25 cm,离墙5~10 cm,距天花板50 cm的物品货架上,以先进先出为原则,即有效期近的先发放,有效期远的后发放。对发出去的物品,无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不能再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存放。
4 强化预防,做好职业防护工作
科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源、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就有可能受伤甚至感染疾病,造成医院感染。因此,要强化预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院感的关键环节[5]。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质量控制,做好职业防护工作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院感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群,王建凤.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4):282.
[2] 范仲莒,曹志祥.浅谈消毒供应室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13(3):256.
[3] 曲范清,朱红艳,袁亚萍,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甘肃科技,2009,25(12):159-160.
[4]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8-139.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5
一、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下科室了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根据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计划,年有目标。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标准,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月末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做日常监测及定期抽查。如: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处理完成后,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检查各关节的灵活度、锐利器械的锋利度及对锐利器械尖锐部位的保护措施。在打包时,必须要求两人查对,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照器具的不同功能,分类按顺序摆放(待消毒包按要求在4h内进行消毒)。
二、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从布局着手管理,供应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准逆行。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区与辅助区分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并分别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和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电源线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3]。合理的布局流程再造是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实施流程改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使流程趋于更加合理。我科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比较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程序,也便于管理并保证质量控制。同时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的优点,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节约人力,减少能源消耗,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强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规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机、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操作台、手工清洗操作台、超声清洗机及干燥箱等清洗设施。严格执行清洗步骤:预处理初洗无机物处理精洗烘干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要求做到: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做到物品表面洁净,包内物品齐全。
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两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能进入灭菌室,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3.4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遵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消毒无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效果的监测方可放行,高压蒸汽灭菌监测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此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员掌握灭菌质量监测技术。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每次进行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再使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3.5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①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②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③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记录本进行记录。并有可追溯性。④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3年。
四、提高人员素质
4.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4.2搞好人员配备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搞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配备,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50%以上具有护理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针对现状,我院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以取得上岗证,并从手术室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
五、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管理
5.1储存一次性无菌器材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库房保持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500cfu/m3,温度保持在(20±2)℃,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放置于离地面20cm的铁架子上,离墙壁5cm,离屋顶50cm,专管人员要登记物品到货日期、数量、型号、失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物品积压,造成过期浪费。
5.2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们采取全面下送临床,每天由专人下送,下送人员每日对下送车进行整理,下送回来的车要进行消毒、冲洗,放于存车间。无菌物品已经发出,即使未用也视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处理规程处理。
六、防护措施
6.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各类流程***上墙,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特别注意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用血管钳夹取。
6.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
6.3防止职业暴露感染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把所有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都要看作是传染源,做好隔离和预防措施,防止接触传染和周围环境污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使用后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围环境更保护了工作人员自己。
6.4加强操作时的监督指导由于保洁公司对细节的管理乏力,护士长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进行操作时的细节督导,使工作人员既能完成工作量,又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同时理解和尊重工作人员,管理以人为本,尽量采用标准化、可依靠的机器清洗,降低人员伤害、污染的风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员维持相对的稳定,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化。
七、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3.
[2]黄淑萍.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005.
[3]***运,勾年慧.加强供应室工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1.
[4]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5]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19(15):1-3.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6
1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
合理布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应该符合物流、人流、气流;遵循洁污分开的消毒、隔离管理原则。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在三区之间,必须建立实际的屏障和标识牌。整个工作流程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即按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顺序进行。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染物品与处理后的清洁物品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与已灭菌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如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物品回收、发放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等。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各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各岗位的职责任务,使工作由程序化到标准化至规范化,使管理模式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模式转变的运作流程,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3 加强供应室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障
人员知识的提高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随着消毒供应室专业的快速发展,先进设备的成套引进,新技术的广泛开展,这一切都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为适应供应室的发展要求,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贯彻《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熟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新技术的注意事项,对新上岗人员有计划的单独指导、培训,强化防范意识。了解科室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每周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坚持持续质量改进。
4 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4.1把好洗涤质量关 清洗是消毒灭菌的重要步骤,关系到消毒灭菌质量,因此,整个洗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洗涤程序,回收的医疗用品的洗涤工序按照回收、分类、浸泡、洗涤、漂洗、去热源等步骤认真落实,重视每一个步骤,对每批洗涤物品进行严格质量监测。
4.2严把包装质量关 严格包装质量,要求做到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操作者姓名等清晰可见,各种***包内物品齐全完好,包装松紧适度、无破损、潮湿。敷料包包装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纸塑包装封口和压边的宽度不低于6mm,器械物品放入纸塑包装,四周留有空间约1cm×2cm,不合格不得进入灭菌室。 转贴于
4.3严把灭菌质量关 灭菌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灭菌设备每日检查一次。每日空锅做B-D试验,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工作,严格灭菌物品的正确装载和灭菌器的正确使用。灭菌过程中严密观察仪表和程序显示屏中所显示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等运行状态,确保物品的灭菌质量。
4.4严把无菌物品的存放关 灭菌后的物品进入灭菌间时应首先检查包布有无破损、潮湿;化学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状态,只有合格的灭菌物品方可进入无菌室。无菌室温度18℃~22℃,湿度50%~60%。无菌物品应存放于离地面20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密闭柜内。分类放置、并按近期灭菌的在后,远期灭菌的在前的顺序放置,由专人管理,专人发放。每日清点无菌物品,检查有无过期;室内空气每日电子灭菌器消毒2次,每次1h。
4.5加强下收下送管理 供应室全面实行下收下送,以避免在流通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下收下送时分人分车,使用全封闭式车辆。发物车、回收车严格区分,回收污染物品和发放无菌物品人员分开。回收时认真检查、清点数目、及时毁形;发放时认真核对,做好交接。下收下送车使用后必须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分别放于固定的位置备用。对各科室的消毒包,严把质量关,不允许大包装内套小包装;不同物品混装;超大包等现象发生。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联系纠正,规范全院消毒物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5 加强供应室的各种监测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消毒灭菌;质量管理;PDCA循环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消毒灭菌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的优劣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关乎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1]。所以,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一直都是护理部乃至全院共同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13年初起,在全院开展了PDCA循环质量管理,为提升消毒灭菌质量,更特别针对消毒灭菌环节建立了PDCA质量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33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12名,女性21名,年龄23~54岁,平均(32.8±1.4)岁,自2013年1月开始,开始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2012年1月~2013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共有28名工作人员,男性8名,女性20名,年龄在22~55岁,平均(34.1±2.3)岁。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计划 ①提出问题:PDCA循环法的实施,是建立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的,发现问题也是每次循环的起点[2]。汇总病区护士长在查房及护理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不足,同时搜集消毒供应室人员在执行PDCA制度时出现的疏漏、不规范信息。②制定计划:针对这些问题,确立改进消毒灭菌质量的总目标,遵循护理质量特点及形成规律,构建科学、规范的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模式,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如预测技术、决策技术、前馈技术,以实现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2.2实施 ①加强消毒灭菌知识教育:科室定期组织开展消毒灭菌知识讲座,普及消毒灭菌知识。同时,还要挑选护理骨干到高级医院学习,到高校进修。开展消毒灭菌知识考核,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还要在岗前培训工作中纳入消毒灭菌知识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②明确职责范围,责任到人:由全体工作人员、护士长、各科室、护理部共同构建一个配合密切的网络管理体系,有侧重地进行分工,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
1.2.3检查 在这一阶段,要做到“勤指导、勤检查、勤整改”。护理部不仅要安排护士长每周午查、每日夜查,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小组也要每周进行1次专项检查,每3个月进行1次全面检查,同时在科室质量目标管理中纳入考核成绩,直接与个人奖金、科室奖金以及年终考核、晋职晋升挂钩,从而让检查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对于已制定的制度,还要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尤其是重点个人、重点环节、重点个人,还要做好全面跟踪、评价。
1.2.4总结 PDCA是一个开放式的、不间断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地循环、改进,才能实现消毒灭菌质量的提升。在循环过程中,每个循环结束,都需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护理部每月、每季度召开的工作会议,都要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对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找出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在下一循环中规避这些问题,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物体表面细菌检测合格率、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合格率以及工作人员的灭菌知识考核成绩、洗手正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实施PDCA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后,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明显提高,压力蒸汽灭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细菌检测、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及洗手正确率,均明显比实施前更高,P
实施前,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知识考核平均分为(82.8±6.3)分,实施后的考核成绩为(97.8±3.3)分,实施PDCA循环法后的消毒灭菌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考核前,P
实施前,我院的医院感染率为6.3%,实施后的医院感染率为3.4%,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
3 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该方法目前已成为各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循环体系,我国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的医院也越来越多。PDCA循环由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总结)四个环节构成,实施PDCA循环,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实施效果、评定检查效果,以发现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制定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流程,从而达到提升管理质量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在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法后,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明显提高,压力蒸汽灭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细菌检测、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及洗手正确率,均明显比实施前更高,P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控制;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室是负责医院无菌医疗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的供应,承担着控制医院感染的重任。即负责全院无菌医疗器材的发放,又肩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污染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和发放。全面实行下收下送。由于医院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使消毒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物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1)。为了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我院供应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细致具体的要求,各种记录具有可追溯性,每个环节均有清晰的操作流程,严格的质量判定标准。实现出现任何问题均能做到有预案可循。积极高效地处理各类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床位1773张。消毒供应负责全院所有病区、门诊、手术室等临床科室的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的集中处理、配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供应室工作人员共有21人,其中护士12名、消毒员2名、合同制工人7名.拥有主管护师8名助理护士4名。
2 对设备和设施的规定和管理
2.1 建筑布局规范合理 工作区域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气压显梯度分布,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灭菌区保持相对密封,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3次,湿式拖地2次,保持无菌间空气细菌量小于200cfu/m3.每月空气培养1次,且必需合格。无菌柜距离地面20cm、距离天花板50cm、距离墙壁5cm.
2.2 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严格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常规的操作和检测各类医疗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配有专人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同时定期检查各水、电、气管线及设备是否运转正常。(2)
3 质量控制管理
3.1 质量的重要性 供应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全院医疗质量。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已及人为因素。因此必须有健全的各项工作及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监督和管理。严格要求操作规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3.2 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组织科室的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消毒供应室实用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汇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行业标准》等、定期业务考核。选派科室工作人员外出参加本专业理论和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同时学习科室各岗位操作流程,培养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对于新入科人员制定系统细致的培训计划。使其正确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3.3 流程管理 根据物品处理流程和消毒供应的区域划分。设有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技术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积极主动,严格执行各岗位责任标准及各区域工作流程。各岗位人员相对固定做到责任明确。对复用医疗器械包从回收到清洗消毒、配包、打包、灭菌、储存、发放的全过程进行追溯记录(3)。严格执行三查四对,确保物品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召回查找失败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做到物品管理程序化。
3.4 质量验收 医院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由器械科统一进货,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质量验收。进入供应室一次性物品必须是经过严格灭菌的。国家批准的医疗用品,三证必须齐全。
3.5 灭菌管理 灭菌质量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进行。灭菌物品专人负责并持证上岗。无菌物品必须专人负责专人处理,进入无菌间的物品要严格检查、合格后再存放无菌柜内。接触无菌物品前必须进行手消毒发放物品先远期后近期、下送时密封专车运送,严格执行发放制度。
4 讨论
医院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感染控制知识和实施均进一步提高。实现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及一次性物品的供应率双达标,满足临床科室的***要求,保障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避免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进一步改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红,毛雅琴.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环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2010,45(12):1119.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工作作为研究资料,有10名工作者,都是女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3±4.1)岁;其中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消毒员,1名工人。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共150件,在护理管理的临床工作中,予以PDCA循环法实现管理。1.2方法。1.2.1制定护理管理的计划(P)增强科室走访与巡视的力度,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下发,掌握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有关建议,对于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于科室护理管理之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完善以及改进,将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将职业的防护力度提升,且把它全面落实至工作各环节之中。将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水平提升,对其安全与责任意识加以强化,从而确保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1]。对严格化查对制度进行制定且有效的实施,确保护理服务具备良好的态度。将消毒技术及水平提高,彻底清洗以及灭菌,对包装质量加以保证,无菌包在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1.2.2实施管理计划(D)在科室实施护理管理之中,重点将预防职业危害增强,将防护用具准备好,对手卫生的管理增强,对于意外伤害实施的应急与处理方案制定之后,针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等进行规范执行,对回收流程予以优化,对污染通道以及出入口进行专门设计,且有专人实施管理,确保严格进行清点、核查、分类,通过清洗以及消毒之后,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查[2]。增强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无菌间,对于分类务必正确,其位置需要固定,且给予清楚标识,对消毒及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增强细菌学监测,尤其是防护一些重点区域,将灭菌质量提升。依照患者实际满意状况,针对消毒供应室的相关护理管理意见予以积极询问,以便完善与改进管理计划在当前存有的缺陷,有利于严格督查日后科室消毒管理工作。1.2.3严格进行监督与检查(C)增强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督以及测评,在多方面或是侧面掌握该科室的护理管理状况,对于工作中产生状况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检查,且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每天、每周与每月及其每个季度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阶段实现检查以及整改,且对整改效果做出总结[3],将循环管理实现,最后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提升。1.2.4持续改进以及处理(A)经严格监督与检查,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的护理管理计划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进而对经验教训予以吸取,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以及处理,以此将该科室护理管理的计划完善。把新的计划投入至实施、检查、处理之中,真正实现对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目标[4],在现代临床的实践之中,将护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运用“x±s”表示,予以t检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运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实施PDCA循环法前,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是140件(93.33%);实施后的合格率是148件(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56且P=0.0184)。
3讨论
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予以PDCA循环法,经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将质量管理的体系有效构建且完善,将质量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等增强,在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与实施、督查及其持续改进、处理之中,将科室的护理管理中存有的薄弱环节以及问题进行有效性改进以及完善[5]。让科室同志一起参与,将护理操作技能及水平提升,将安全以及责任意识有力强化,增强岗位管理且将严格的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制定。全面实施管理且进行阶段性督查,将护理管理工作问题整改。在本研究之中,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且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148件(98.67%)比实施前140件(9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的研究成果和陈玥屹[6]文献存有相同报道。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将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菊 单位: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宣锋.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4):95-96.
[2]郭文荣.探析PDCA循环法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40-41.
[3]黄彩凤.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6):107-108.
[4]罗玉,陈芳.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239-239,240.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篇10
方法:通过对比2011年1月-12月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35位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优良程度及工作事故发生率,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防范对策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优良率分别为57.1%、85.7%,前后差异明显,P
结论:总结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可降低工作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工作风险 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23
【中***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2-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院各类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器械的回收、清洗、分类、检查、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 [1]。护理人员在清洗器械时,如果不注意防护可能造成损伤、感染,除锈剂、清洗酶、紫外线、高温高压、过氧化氢等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如何降低职业危害,是每个消毒供应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 [2]。本文就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事故发生率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消毒供应中心35位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1.4±5.2)岁,工龄为10个月24年,平均工龄为(14.5±3.9)年。
1.2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风险因素。
1.2.1 紫外线对皮肤及眼睛有刺激,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后,会促进蛋白质的变性,继而引起皮肤红肿、起疱,眼睛受损。
1.2.2 含酶除锈剂、清洗剂及含氯消毒液对眼睛有一定的刺激性,除锈剂还有腐蚀性,可烧伤皮肤。
1.2.3 真空灭菌器属高温高压设备,夏季操作易中暑,还易造成烫伤。
1.2.4 制作棉球、敷料等吸入的纤维微粒,可对呼吸道产生刺激,诱发喷嚏、鼻痒、喉部干燥异物感。
1.2.5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是用于精密医疗器械消毒的的主要方法,所用的60%的过氧化氢氧化性较强,易渗入皮肤,造成皮肤的暂时性伤害。
1.2.6 尖锐器械易划破护理人员手指等,造成感染及疾病的传染。
1.2.7 随着科技发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机器设备不断增多,噪声也逐渐大,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工作人员易疲劳,易产生负面情绪。
1.3 防范对策:经常组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本科室工作风险的相关知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本科室工作的危险性,主动做好防范工作 [3]。护理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时,需熟练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时间及消毒剂的作用、毒副反应,消毒时注意自身防护,穿防护衣、带防护口罩,以减少化学消毒剂直接与皮肤接触的机会;拿取高温物品时需佩戴手套、面具,禁止皮肤直接与仪器及物品接触,以防烫伤;注保持消毒室内的空气流通,使空气内的消毒液浓度降低;应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消毒时要保护好眼睛与皮肤,穿好防护服才可操作,消毒完毕通风30分钟后进行其他操作;对于噪音较大的工作环境,最好在操作完毕后尽快离开,关上房门,减少污染。为防护生物风险因素可将供应室进行区划管理,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配好人流、物流,严格分区管理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时将防护服脱掉,回污染区时重穿防护服。回收污物时需加强防护,分类放置有传染病的利器及物品,被利器所伤后需及时消毒处理 [4]。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意识的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前后两组护理人员感染意识的比较情况(%)
由表1可见: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护理人员感染意识优者9例,良者11例,差者15例,优良率为57.1%;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感染意识优者16例,良者14例,差者5例,优良率为85.7%;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意识优良率差异明显,P
2.2 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前(2011年1月-12月)护理人员出现割伤22次、烧伤9、烫伤6次、鼻喉部不适11次,共计38次;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后(2013年5月-2014年5月)护理人员出现割伤10次、烧伤4、烫伤3次、鼻喉部不适6次,共计23次,前后差异明显,P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比较特殊,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存在多方面的威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应达到充分的重视,应从预防着手,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防护理念;采取多种途径及措施进行教育、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医院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的危害性,尽量为其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完善防护措施及医疗设备,将伤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熊秀兰,钟琼,刘蓉蓉.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189-1190
[2] 郑宏.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风险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3):262-26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消毒供应院感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