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早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yǎn)师就造出了一种会动的歌舞艺人,为周穆王在宴会上跳舞助兴。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到了距现在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还发明了一种“计里鼓车”。这是一种装有木头人的车子。据记载,计里鼓车每向前走一里,车上的木人就会敲一下鼓,每走十里敲一下钟。很可惜的是,这种车子后来失传了。直到现在,人们也不知道它的制造原理。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成为一件著名的发明。据说用它可以在崎岖的山路上运送***粮。不过,至今人们也没搞明白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
唐朝初年,四川有个木匠杨行廉,技艺精巧。传说他曾制作了一个木头和尚,到大街上去化缘。这个木头和尚端着一只大木碗,慢慢行走。不时有路人觉得好奇,就向碗里扔钱。当碗里的钱凑够五十文时,和尚身上的机关就会被触动,它会对旁边的人说一声“布施”,随即将钱倒在一只大口袋里。看来,这位杨木匠靠这项“发明”一定增加了不少收入……
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写了一个会捕捉老鼠的机器人。当时有一个姓李的术士,制作了一个高两、三尺的木头人。它右手拿着一根铁棍,左手拿着香饵。当有老鼠爬到它的左手上偷食吃时,马上就会被它一把抓住,随之挥动右手的棍子,将老鼠击毙。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泰罗斯,它是一座用水和蒸汽压力作为动力的青铜雕像。据说,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不少匠师都投入了制造机器人的工作中。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造了一只机器鸭子。它会嘎嘎叫,还会游泳和喝水。而最杰出的机器人制造师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路易·道罗斯。1773年,他们连续制造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原始的“机器人”。这些自动玩偶利用了齿轮和发条的原理,可以在上弦后自己活动。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笔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台这样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而在今年上演的幻想电影《雨果》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自动玩偶。为了破解它的秘密,还真让主人公雨果好好地经历了一番冒险呢!
复制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成为不少工匠的兴趣所在。下面就是他们的作品,看一看,哪一只更像你想象中的“木牛流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