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策;监管强度;抵御风险;安全稳健;风险管理
中***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2-0069-04
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是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宏观审慎监管***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其倒闭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损害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金融机构。根据重要性和影响范围,系统重要性银行进一步划分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对全球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银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仅对一国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银行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一、金融稳定理事会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主要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策框架
2010年10月20日,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批准,金融稳定理事会了《降低系统重要性机构道德风险的***策建议及时间表》报告,提出了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的总体***策框架。金融稳定理事会要求,各国应当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明确本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2011年11月,巴塞尔委员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与额外损失吸收能力》,按分组方法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做出了规定。从2016年起,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根据其系统重要性程度提取1%~2.5%的附加资本,2019年前达标。
(二)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
2010年,金融稳定理事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强度与有效性的建议》报告,提出了旨在提高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32条建议,建议从监管当局获得适当的授权、***性和资源,拥有充分的风险识别和干预措施、提升监管标准和建立更严格的评估机制等四个方面提高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的有效性。金融稳定理事会2011年的《实施更高强度监管***策建议情况的进展报告》进一步提出:一是提高监管联席会议的有效性。二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提高风险数据加总能力,使监管者、金融机构和其他数据使用者(如处置机构)确信金融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揭示其风险。相关风险数据加总要求拟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在2016年初达到相关要求。三是金融稳定理事会拟开展对系统重要性机构风险治理的专题评估,重点关注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履职情况和集团首席风险官、外部审计师等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情况。四是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在2012年底前更详细地评估各国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资源的配置情况,并呼吁各国***府履行其在首尔峰会上做出的承诺,确保监管当局有足够的资源履行其监管职责。
(三)提高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处置有效性
2011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框架的关键要素》,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处置框架的12项基本要素,包括:适用范围;处置当局;处置权力;抵销、净额结算、抵押和客户资产的隔离;保护措施;处置过程中对机构的融资;跨境合作的法律框架;危机管理工作组;特定机构的跨境合作协议;可处置性评估;恢复和处置计划;信息获取和信息共享。金融稳定理事会呼吁各国完善本国处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处置职责、工具和权力,使其能够有序处置倒闭金融机构。具体要求包括:一是成立危机管理工作组(CMG)并签订跨境处置合作协议。2012年底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母国当局应当会同东道国当局建立针对每家银行的危机管理工作组,组成机构包括母国和相关东道国的***、央行、监管机构和处置机构等,负责评估该行的可处置性并审议恢复和处置计划。母国和东道国当局应当签订针对每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跨境处置合作协议,识别可能影响跨境处置合作的障碍。二是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在2012年底前制定恢复计划,母国当局应当会同东道国当局制定针对该行的处置计划。为进一步完善处置计划的制定机制,提高其可操作性,金融稳定理事会近期提出,增加订立处置策略作为制定处置计划的必经程序。鉴于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是加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新最难的部分,相对进展较为缓慢,金融稳定理事会近期根据各国执行情况将2011年制定的时间表进行了延期处理。具体而言,每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恢复计划和处置策略,应于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并由其危机管理工作组审查通过;处置计划应于2013年6月底完成并经其跨境危机管理工作组审查通过;2013年底每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跨境危机管理工作组应完成对该行的可处置性评估。
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最新评估结果
2011年11月,经金融稳定理事会同意,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从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5个维度评估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见表1)。
根据上述方法,运用2009年底的数据,金融稳定理事会会同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机构确定了首批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银行是我国乃至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唯一进入该名单的银行。今后,巴塞尔委员会每年将根据银行的相关数据重新测算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分值,并根据测算结果更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见表2)。从2012年开始,金融稳定理事会将每年更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并在当年11月公布,同时还将公布相关银行所属组别和相应的附加资本要求。2012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如期公布了基于2011年度数据测算结果确定的28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分组情况及附加资本要求,中国银行仍是我国进入该名单的唯一一家银行。与2011年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相比,2家银行(西班牙对外银行和英国渣打银行)新进入名单,而3家银行不再在名单内。该3家银行中,德克夏银行已经进入处置程序;德国商业银行和劳埃德银行集团因为全球系统重要性下降不再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三、提高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最新进展
2012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了向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提交的《提高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进展报告。报告指出,目前一些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依然薄弱,而监管当局在监管有效性、主动性与结果的专注性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间。一是在加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方面。近年来,监管者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态度有所变化,监管者参与到了一些过去被认为应属于企业自主决策的领域,不仅做出监管评价,还承担风险和责任。这种方式需要监管者具有充足的经验和全面的视野,足以判断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大、最难以解决的风险,并与董事会和高管层就公司策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对话。对于这种监管方式目前仍存在很多挑战,它要求监管者能够获得及时更新的信息和足以支撑分析的数据,具备快速适应机构改变经营行为和模型的能力,能够将资源在预期风险和非预期风险间合理分配。二是在公司治理方面,越来越多的监管者认识到自身在提升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方面可以且应当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向董事会传达重要风险管理的监管预期上。一些监管当局正在积极增加与董事会的约见沟通,有些监管当局则更注重在金融机构第二、三道防线上“变得更强”,具体做法包括:增加与董事会的约见频率、评估机构高管层、提高首席风险官与内审部门的地位、建立良性的继任规划等。三是在风险偏好与文化方面,风险偏好固然是董事会与高管人员在确定公司战略时所明确的,但其更多体现在公司日常运营及公司整体文化尤其是薪酬体系中。文化是难以衡量的事物,恰当的风险文化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认识到风险隐患并将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将分散的风险度量指标有机结合、将内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以及有效的风险预警是建立完整的风险文化的重要前提。监管者应评估金融机构董事会对风险偏好***策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以及其是否与公司的经营文化、风险文化相契合,并体现在公司日常的规章、报告甚至公司网站上。四是在操作风险方面,过去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突出表明,监管机构需要更加关注金融机构尤其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以提高其自身修复能力和社会信心。监管人员希望所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建立一个模型,根据这个模型组织相对***的专家形成“第二道防线”,用以核查运营流程对于操作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同时,监管者应评估机构董事会和高管层在建立防范操作风险体系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日常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投入程度。五是监管机构应当尝试“跟着货币走”。监管工作中分析机构的商业计划和预计财务报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鉴于金融机构的复杂性,监管分析行为已经逐步由判断机构的收入变动转为更加强调风险和控制。更好地认识机构的风险是更好地认识机构的前提,主要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正在演变,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中间业务(收费业务)的繁荣,这使得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及相关审慎措施无法充分评估整体的潜在风险。针对上述趋势,“跟着货币走”可以使监管者更关注于业务的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风险之间的关系,如资本充足情况、流动性等。
四、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缺乏有效的处置机制,无法在大型复杂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时使其平稳、有序退出市场,是导致危机不断深化的重要原因。完善处置框架,提高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处置能力和效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和监管当局应当未雨绸缪,制定符合银行特点的恢复和处置计划,以促使有问题银行平稳、有序退出市场,防止其倒闭对金融稳定造成破坏性影响。2011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的《处置关键要素》***策文件对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基本要素、职责分工和审批主体做出了规定。金融稳定理事会进一步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在2012年底前制定恢复计划和处置计划,从2013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开展对相关国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的评估,并将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情况作为评估的重点内容。
在国家层面,2011年8月9日,英国金融服务局(FSA)率先公布了《恢复和处置计划》征求意见稿。2011年9月13日,根据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的要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规则,要求并表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控股公司和被美联储认定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分阶段制定处置计划。其中,非银行资产规模超过2 500亿美元的银行应在2012年7月1日前完成处置计划的制定,非银行资产规模在1 000亿美元~2 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应在2013年7月1日前完成,非银行资产规模在1 00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制定完成。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监管当局已明确要求集团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子行和分行制定适用于该子行和分行的恢复和处置计划。该计划可以相对简化,但应当与母行的整体恢复和处置计划保持一致。英国金融服务局在其《恢复和处置计划》征求意见稿中,也要求在英国办理存款业务的外资银行子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
在上述规则之前,从2009年起,美、英两国监管当局就开始以系统重要性程度较高的大型银行作为试点,要求其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2009年4月,英国金融服务局要求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渣打银行等6家大型银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2012年10月,美联储公布了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等11家大型金融机构向监管当局提交的恢复计划。
五、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策框架
2011年11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研究如何尽快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延伸适用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巴塞尔委员会研究指出,应从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相互补充的视角来理解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一方面,考虑到各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同结构特征,只宜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指导性原则,在制定评估方法和运用***策工具方面赋予各国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应当体现为一系列原则性的最低标准,以有效解决跨境负外部性问题,促进公平竞争。2012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分布《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该文件明确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提出了各国制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策应当遵循的12项原则。
(一)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
巴塞尔委员会借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提出了各国制定本国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各国监管当局应当制定评估银行国内系统重要性的方法。二是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应当反映银行破产倒闭的负外部性或潜在影响,而非破产倒闭的概率。三是评估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参照系应为本国经济。四是在评估范围上,母国监管当局应当在集团并表层面评估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东道国监管当局在评估外资银行子行的系统重要性时,应当将该子行下设的分支机构纳入并表范围。五是在评估因素上,应当考虑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大类的因素,各国监管当局可以根据本国银行业实际设定反映上述因素所代表具体特征的评估指标。六是在评估频率上,各国监管当局应当定期评估本国辖区内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确保评估结果反映该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的时间间隔不得明显长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每年一次)。七是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公开披露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的概要。
(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策要求
在监管***策方面,《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对某家银行实施的附加资本要求应与该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相适应。当一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划分为不同组别时,对不同组别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可以提出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在附加资本要求的实施方面,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应当确保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框架在本国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当银行集团既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又被母国监管当局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时,母国监管当局应当按照孰高原则确定其附加资本要求。在附加资本要求的构成方面,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核心一级资本是提高银行持续经营条件下损失吸收能力最强的工具,因此要求附加资本要求应全部以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巴塞尔委员会同时强调,其他***策工具,特别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强度,在控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负外部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确保各成员国建立有效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策框架,巴塞尔委员会拟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纳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同行评估的范围。
参考文献:
[1]彭少辉.全球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新动向及我国的路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4).
[2]戴东鲁.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分析[J].经济视角,2011,(10).
[3]FSB,Extending the G-SIFI Framework to domestic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Progress Report to G-20 Ministers and Governors,2012,(4).
[4]FSB,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SIFI Supervision,progress report to the G20 Ministers and Governors,2012,(11).
[5]FSB, Reducing the Moral Hazard Posed by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10.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规划
中***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146-02
1 引言
我国金融电子化经过“六五”时期的准备和“七五”时期的基础建设,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金融数据通信网络的基本框架并已开始运行各类金融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全国金融卫星通信网是金融系统信息的主干线,目前已建成1个中央卫星地面站和几百个远程地面卫星小站。中国人民银行已在175个城市建立了同城资金清算系统,并陆续建成并运行了十几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网。我国各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均建立了从总行到基层行的基于分组交换网、电传电报、电话专线等多种通信方式的系统内全国远程通信网络系统。电子化营业网点发展迅速,金融电子化已从大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县和乡镇。现代化支付系统、新型电子化服务等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然而,限于技术条件,我国金融电子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到银行计算机网络领域,当前还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架构问题,网络架构难以适应业务融合发展的趋势;二是网络安全问题,缺乏总体的安全策略、关键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多层面的协同安全防控不够;三是网络管理问题,网络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四是网络服务问题,对服务融合、应用承载变化等支持不够。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原则,应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经济性等因素,要符合“更安全、更高效、更集约、更方便”的绿色智能发展趋势。
2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架构规划
2.1 网络架构总体规划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应建设以总行为核心的树型网络结构;将目前分离的各网进行融合;各类服务集中上收到总行和一级分行;提升一级骨干网的链路带宽及综合利用率;提升全行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在网络路由规划方面,应充分考虑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OSPF路由协议、BGP路由协议或静态路由协议。
2.2 数据中心局域网规划
新一代银行数据中心局域网应遵循水平分区、垂直分层的原则进行建设。水平分区是将承载相似业务、具有相似安全级别的网络设备归集为一个网络分区,便于实施安全策略和最优数据交互。分区是根据安全性、可扩展性原则进行的,包括主机区、开放平台区、开发测试区、运行管理区、Internet区、Extranet区、用户接入区、城域/广域区等,各分区均支持系统和业务的平滑、灵活扩展。由于每个分区内部仍然有不同业务,可继续通过VLAN和IP地址再细分,进而实现不同安全细微差别控制和传输保障。垂直分层是将不同网络功能界定清楚,***成为一个层面,包括核心层、分布层、接入层。其中核心层与分布层紧耦合,高效可靠;分布层与接入层松耦合,可以很好的支撑虚拟化资源池技术。
2.3 广域网规划
新一代银行广域网规划,核心网可概括为高速转发、业务分离、降低耦合、控制风险;一级骨干网可概括为就近接入、提高效率、缩短距离、节省投资;二、三级广域网可概括为层次化、扁平化、按需配置、带宽动态扩展多业务承载。
3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规划
3.1 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从技术维度上讲,包括安全技术体系,具体有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从管理维度上讲,包括安全组织与制度体系,具体有安全流程相关制度、安全策略相关制度、人员安全、安全培训、安全组织与职责等。从运行维度上讲,包括安全运行体系, 具体有安全运维服务机制、长期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安全运行学习改进机制等。
具体到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以及行业特点,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安全域划分、网络访问控制、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虚拟专用网、网络设备自身安全、身份鉴别、特权用户权限分离、边界完整检查/入网检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防御系统、异常流量监测和网络审计系统等。
3.2 网络安全策略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概括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信息资产的安全属性及安全防护需求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安全层次(即安全域),安全域内可以根据安全等级再划分安全子域;二是网络安全技术部署,根据要保护的信息资产重要性,在各个安全域中部署多方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实现多方面协同防护、纵深防护;三是网络安全管理,对整个安全防护体系的所有安全措施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四是多层面协同工作,与其他技术条线协同工作,共建网络安全体系,实现对信息资产的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4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划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应具备网络管理平台(包括网络性能管理、业务影响管理、网络事件管理等);网络服务平台(包括服务支持流程、服务提供流程等);网络操作自动化平台(包括网络操作管控、网络配置管控、网络授权管控等);网络运行质量分析平台(包括服务水平、网络可用性、网络连续性、网络容量规划等)。
5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服务规划
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应具备IP地址管理(包括IP地址管理规划等);应用交付(包括内容分发平台和应用等);网络应用规划(包括视频、语音、监控系统;无线网接入;Internet接入等)。其中,互联网与内部网有互联的应用系统(如网上银行),应用须在DMZ区落地;高安全等级接入用户(如境外机构接入),须增***PN加密隧道等安全措施;外网邮件系统与内网严格物理隔离;严格执行网络准入策略,做好联网终端与信息点绑定等管理工作,保证联网终端的安全性。
6 结论
篇幅所限,本文仅阐述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宏观规划,具体的实施细节就不赘述了。在“科技创新、精细管理、持续改进、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新一代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将为我国金融电子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杜英等.银行计算机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2]帅青红.银行信息系统管理概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7).
[3]屈延文等.银行行为监管---银行监管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中资银行;境外分行;报表系统
中***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17.02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余年间,伴随着金融业几次开放扩大,和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我国银行也在积极的探索着海外经营之路。一个国家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是是该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桥头堡,是提高国家银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大银行持续进***海外,截至2011年末,中国工商银行(ICBC)在3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9个境外分支机构,中国银行(BOC)在海外36个国家开办了600多个分支机构,中国在海外的两大龙头银行已经与遍布13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个境外银行建立了行关系,全面覆盖了亚、非、欧、美、澳五大洲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渠道多样、层次分明、定位合理、运营高效的全球金融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同时,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这几年也都在大刀阔斧的实施国际化战略。可以看到的是,未来10年,中国商业银行将在海外走得更远。
在境外银行业业务发展突发猛进的局面下,我们也要发现,由于大部分中资银行境外机构都地处其他国家的金融中心,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行为,有效地监督国内金融机构所从事开展的各项业务,各国都有一套符合自己国家特色和国际形势的金融监管体系。目前,国内各大银行对其境外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报表体系还是简单移植境内的报表体系,这种做法已经无法应对新时代的监管需要了,为此,我们需要结合中资银行境外机构银行报表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能满足我国银行业务发展、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信息披露、外部监管与审计等需求的境外机构报表系统。
在设计中资银行境外机构报表系统时,我们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对境外机构监管报表的业务种类进行划分和确认,又要主要到境内外监管制度和规范的差异。
1报表业务种类分析
按照分行的报表管理目的来分,可分为三类,(1)总行布置的统一报表;(2)分行内部管理的特色报表;(3)分行报送银监会或央行的监管报表。从时间维度可以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周期报等。从业务分类来看,监管报表可以分为资产负债(Balance Sheet)类报表、损益(Income Statement)类报表、现金流量(Cash Flow)类报表等3大类报表。
资产负债(Balance Sheet)类报表: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以及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资产负债表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损益(Income Statement)类报表: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银行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反映了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现金流量(Cash Flow)类报表: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现金流量表主要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3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提供信息的不足。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了解现金流量的映像因素,评价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由于监管报表分类比较繁多,下面主要以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在境外某国的境外机构监管报表为例,对涉及的几个重要业务领域的报表进行简要介绍:
DEPOSIT (存款)类报表:
DEPOSITS OF NON-BANK CUSTOMERS BY SIZ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非同业存款情况,以存款客户为基础,按存款金额等值新币(按上报月月末汇率)按金额区间进行分类,分别对各个区间的存款客户数目及金额进行统计。按DBU/ACU进行分别统计,提供总表及明细表,明细表中需给出客户代码、客户名称、国籍、居住地、原币种、原金额、等值新元、核算网点号等详细信息。
TOP TWENTY DEPOSITORS OF NON-BANK DEPOSIT CUSTOMERS: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前20名非同业存款客户的存款情况。
DEPOSITS OF NON-BANK CUSTOMERS BY TYP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非同业存款按照分行当地监管要求进行TYPE分类的情况,由于分类比较复杂,不详述。按照具体分类对非同业存款客户的存款情况进行统计。
DEPOSITS OF NON-BANK CUSTOMERS BY SOURC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非同业存款按照分行当地监管要求进行分类的情况,由于分类比较复杂,不详述。按照具体分类对非同业存款客户的存款情况进行统计。
INTERBANK INDEBTEDNESS(同业间)类报表:
INTERBANK INDEBTEDNESS BY COUNTERPARTY IN SINGAPOR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同业间拆借拆放的具体情况,主要涉及在分行当地注册的银行,按同业间客户为基础进行统计。
INTERBANK INDEBTEDNESS BY COUNTERPARTY OF OTHERS: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同业间拆借拆放的具体情况,主要涉及在其他国家注册的银行,包括离岸银行,按同业间客户为基础进行统计。
LOAN(贷款)类报表:
LOANS AND ADVANCES INCLUDING BILLS AND CONTINGENT ITEMS BY SIZ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贷款、贸易融资等情况,以贷款客户为基础,按贷款金额等值新币(按上报月月末汇率)按金额区间进行分类,分别对各个区间的贷款客户数目及金额进行统计。须提供对应客户的额度统计,提供总表及明细表,明细表中需给出客户代码、客户名称、国籍、居住地、原币种、原金额、等值新元、核算网点号等详细信息。
LOANS AND ADVANCES INCLUDING BILLS AND CONTINGENT ITEMS BY TYP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贷款、贸易融资等情况,以贷款客户为基础,按监管当局提供的贷款、贸易融资分类进行分类统计。提供总表及明细表,明细表中需给出客户代码、客户名称、国籍、居住地、原币种、原金额、等值新元、核算网点号等详细信息。
LOANS AND ADVANCES INCLUDING BILLS AND CONTINGENT ITEMS BY INDUSTRY: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贷款、贸易融资等情况,以贷款客户为基础,按行业对贷款以及贸易融资进行分类统计,行业划分参照新加坡的行业划分标准。提供总表及明细表,明细表中需给出客户代码、客户名称、国籍、居住地、原币种、原金额、等值新元、核算网点号等详细信息。
PORTFILIO(资产组合)类报表:
PORTFILIO REPORT FOR DEPOSITS:该类报表描述了存款资产组合的基本情况,需要按照国家、居住地、行业等要素进行资产组合划分,并进行分类统计。
PORTFILIO REPORT FOR LOANS:该类报表描述了贷款资产组合的基本情况,需要按照国家、行业,品种等要素进行资产组合划分,并进行分类统计。
PORTFILIO REPORT FOR INTERBANK INDEBTEDNESS:该类报表描述了同业间拆借拆放资产组合的基本情况,需要按照国家、行业、品种等要素进行资产组合划分,并进行分类统计。
DERIVATIVE(衍生物)类报表:
DERIVATIVE CONTRACTS BY TYPE: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本行进行金融衍生物投资的基本情况,主要按照种类进行划分(大致包括Futures/Forwards、Swaps、Option Bought、Option Sold等4类),并进行分类统计核算。
DERIVATIVE CONTRACTS BY RISK CATEGORY: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本行进行金融衍生物投资的基本情况,主要按照风险类别进行划分(大致包括Interest Rates、Foreign Exchange、Equity、Credit、Others等5类),并进行分类统计核算。
MATURITY(到期日)类报表:
ASSETS AND LIABILITIES BY MATURITY (BY RESIDUAL MATURITY):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资产负债到期日的大致情况,需要对各项资产、负债按照月末报表日至到期日的期间段进行划分,并按照区间进行分类统计。
ASSETS AND LIABILITIES BY MATURITY (BY MATURITY TO NEXT ROLLOVER / RATE RESET):该类报表主要描述了下一个ROLLOVER资产负债到期日的大致情况,需要对各项资产、负债按照月末报表日至到期日的期间段进行划分,并按照区间进行分类统计。
INTEREST OF LOAN BY MATURITY (BY RESIDUAL MATURITY):主要对贷款在到期日前的利息按照区间进行了分类统计。
2境内外报表系统需求差异
目前,国内各大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均面临着机构员工人数较少、业务种类相对国内差异较大、远离本土、受到总行与当地央行双重监管等与国内不同的因素。因此,我们在设计海外分行的报表系统时,应当考虑到该报表系统的本地化。这种本地化是将一个软件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针对国外产品操作界面与国内风格的不同,通过进行适当修改、界面简化或进一步细化成一个容易使用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对应内容的差异最小化。
同时,由于监管环境和相关法规是核心约束,无法进行改动,为适应其他国家的财会准则以及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我们的开发人员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此类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内外利息率监管制度不同。利率以其多维、立体的参数设置和组合,在打通银行及相关混业领域、联贯各产品方面发挥着灵活的作用。国内现阶段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利率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工具。而在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作为最核心、最重要的交易要素主要体现在价格功能。各国监管部门对利率规定繁多,利息计算方法复杂,因此产生很多差异。
(2)国内外对外汇交易监管程度的不同。在外汇管制的背景下,结售汇是我国监管框架下的特殊业务。根据我国外汇局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需要对其每一笔交易进行逐笔、逐级进行审批;还要进行询价、头寸申报、买卖外汇、结算、售汇报表等。国外由于外汇自由兑换,没有哪个模块有类似功能。因此在设计时不能直接套用国内的规定。
(3)国内外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理念的不同。需要重新构架会计体制,实现会计管理的全面转型。并针对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核算功能,靠交易驱动来实现系统自动化处理。会计核算不仅要跨越管理理念的差距,而且要把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方案设计的工作想在前头和做在前头。如果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效率性及安全性缺乏保障或受到置疑,就会动摇整个核心业务系统的根基。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 农村合作银行 推进
一、管理会计对农村合作银行的重要意义
(一)预测职能
管理会计在农村合作银行中具有预测、决策的功能,是为农村合作银行决策层提供决策方案信息的过程,它是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会计核心的任务。它主要根据农村合作银行的决策目标和相关信息资料进行一定的搜索和整理,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计算出多个与决策方案相关的评价指标,优中选优,最后通过对比选出最好的一个。另一方面,农村合作银行的核算范围比较广,既包括与发展规划相关的人员、机构、业务量,也包含资金管理、贷款、新的业务量等日常决策。管理会计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比如银行趋势分析、概率分析、理财分析和定性分析等重要手段。
(二)规划职能
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就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对决策内容用特殊的方式加以平衡和汇总。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和信息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划分好各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农村合作银行在未来根据这个目标进行经营活动。
(三)控制预算
控制职能是在上一个职能基础上确立银行各项量化指标,控制和影响银行现在或者以后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状况,然后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未来与现在之间的偏差原因分析,找出解决方案,以便对后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调整,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监控职能
管理会计的监控职能主要是对银行内部人员的监控,在农村合作银行的工作中,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对他们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与评价,找出各自的不足,加以改进。并且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使每个部门或者个人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业绩好的给予奖赏,对业绩差的进行惩罚,使农村合作银行在经济制度上更完善,调动各个部门和支行的工作积极性,以完成本年度的预定目标。
二、农村合作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不规范
在实际日常工作中,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工作大部分以核算为主,而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往往被忽略,进而发生工作重心的偏移。这种工作形式就导致了银行会计工作过于形式,致使会计管理水平不高,遇到会计风险时,很难有效避免。所以说农村合作银行会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管理方式落后
农村合作银行分工不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便。在农村合作银行中,一般情况下承担会计管理和监督任务的是内勤主管或者是会计主任,他们在承担会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工作,致使他们对会计管理的力度不够有效,跟不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合作银行在会计监督检查方面配备的人员不足,使得会计监督检查督导工作跟不上银行其他部门的发展脚步,对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处理的滞后性和惩罚力度相对不足。
(三)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管理会计对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它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熟悉农村合作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以及了解农村合作银行经营管理的总体情况。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改变,对于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知识更新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他们需要时间和精力为自己充电。农村合作银行一般处在基层,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三、农村合作银行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适当调整内部机构
农村合作银行要考虑对现行的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以确保管理会计在农村合作银行的有效运行。另外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基础也很重要,因为管理会计的完善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我国目前的会计工作中工作重心偏移的情况很严重,它把主要工作内容大多放在了财务会计和日常生活中,很少从战略上对工作问题进行研究。管理会计在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其工作的有效性,银行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以便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二)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管理会计需要的人才比传统会计更专业,层次更高,不仅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的知识,还要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理念,以更好的意识服务管理会计。所以农村合作银行要培养和选拔一批懂会计、懂经营,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把他们分到银行各个相关部门,提高银行一线管理能力。其次要对他们进行在职、定期培训,通过学习与充电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做一个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银行会计人员。
(三)建立健全内部信息系统
银行内部相关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管理会计的推行,所以银行内部要大力推进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在会计中的应用,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会计账务核算机构,以各种文字材料、报表等形式定期向相关部门传递信息,和信息的处理、加工,以及更高层次的决策、控制、评价分析系统等。
(四)转变经营理念
近几年,“创新”越来越受关注,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机制或者活动。农村合作银行一定要将创新当成促进其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变革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活动的开展。管理会计不仅仅是财务活动,它与银行所有的工作紧密相关,所以必须改变传统工作理念,让所有工作者积极参加与控制活动,配合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
四、结语
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做好银行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提高它在会计中预测、规划、控制和监督的职能。规范各项管理职能,保证管理会计在银行工作中顺利进行,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郑菊明.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2013(20)
[2]朱燕香.农村合作银行推进管理会计的意义与一般模式[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1(6)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5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鄱阳县财***局9400万元基本建设专户资金被鲸吞案件剖析,指出其财***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指出其财***拨款、支出、审核等方面的缺失缺位,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财***资金 监督 制约
一、事件回放介绍
“据新华社电,从2006年开始,部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局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伙同他人,逃避***门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鲸吞9400万元基本建设专户资金,据专案组有关人士介绍,这一案件发端于2006年,李华波、徐德堂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逃避财***局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用私盖伪造的公章、提供虚假对账单等手段,陆续将县财***局存储在信用联社城区分社基建专户中的资金9400万元,转至李华波、徐德堂预先注册的鄱阳县锦绣市***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账上。一个“职务之便”,一个假公章,“严防死守”就已荡然无存。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2006年起,李华波等人就曾多次套取专项资金,多年来,巨额款项被挪用直至失踪竟无人发现。事后追查,在鄱阳县财***专户和鄱阳县农村信用社的转账支票上,金额大小写不一致、收款人信息错误、日期不符等问题漏洞百出。”
二、案件剖析
这是一起财***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案例。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资金支付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岗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保证该项业务按照预算使用的目标高效率地运行,并防止或及时发现各种错弊现象的发生。由于财***资金支付程序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致使财***内部工作人员有机可乘,轻而易举地盗取各种财***资金。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从江西鄱阳资金倾吞事件可以看出,其财***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缺失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银行存款控制、票据控制和印章控制制度。
规范的财***专户资金拨款程序为:单位申请--主管业务科室审核--分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主管业务科室开据拨款通知书--国库科拨付--支付中心开具支付票据--财监部门进行事后检查。
财***局经济建设股属于业务部门,其职权限于对财***资金申请提出审核、出具意见,并无保管票据,开具支票权限。该案中,预算部门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这些审批职权竟然全部缺失,毫无相关手续文件,从此看来,该县局存在领导怠于职守现象。而且保管票据,财***拨款,属于国库职能,国库接受科室传送计划(纸质表格或电子数据)--汇总用款计划―按审核要求逐一审核--提出用款计划建议--报局长审批--将审批后数据录入预算执行系统--将纸质表格盖章后传递给支付中心。开具支票,属于支付中心职能,接收国库科传送计划(纸质表格)--受理岗接受单位支付申请书―按审核要求逐一审核(签章)--支付岗进行复审(签章)--打印支付凭证--会计核算岗复核加盖印章--将支付凭证送付款银行。该案中,财***局经济建设股跨越审批程序,私自财***拨款,私自开具支票,是该局审核、审批、经办权限区分不明,保管,拨款等岗位划分不明,该分离的没分离,没有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内部控制缺失的集中体现。
而且该股长私盖伪造的公章长达四年没有被发现,说明该县财***局没有做好事后监督,尤其是用款计划审批和执行情况与国库银行存款的事后监督,该局财监科职能在此案中完全没有体现:财监科要定期对银行存款和用款计划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用款计划是否经过局长审批,财***专户、统筹资金、土地出让金等支出是否经过局长审批,是否存在超预算拨款现象。
该县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也存在着资金内部控制不完善问题:信用联社作为财***支付行,应当接受当地人民银行加强额度控制,额度控制分别由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操作,人民银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而此案中,该县信用联社城区分社没有接受当地人民银行额度控制,没有报划款清单给人民银行与国库支付中心审核,导致虚假对账单蒙混过关,是银行系统内部控制不严的弊端。
三、改进建议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收付部门是财***资金管理的重要关口。为避免在财***支出改革管理中出现新的漏洞,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财***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一)加强职责分工控制
1.构建部门岗位分工控制机制。建立财***资金支付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预算管理、业务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和人民银行的职责权限。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纠错防弊,从而确保财***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国库管理部门和支付中心负责人、各资金拨付岗位工作人员均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财***资金的安全、完整负相应责任。要设立初审、审批、单据填制、审核、印鉴、单据传送等岗位,分别对财***资金调度、工资统发、拨款申请或用款计划、拨款或用款额度、凭证进行全面审核、复核,并将支付凭证分送人民银行和各开户商业银行。
2.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一是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严格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别与审核该项业务、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以使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从而杜绝一个人舞弊。二是设置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主要是由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且其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同时不受外界干预,使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都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
(二)实施授权批准控制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各单位在专业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相应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财***国库管理部门的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并统一处理财***资金收支往来业务。
(1)设定财***支出审批权限。各项财***资金拨付业务必须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方予办理,单位负责人、国库管理负责人、支付中心主任应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审批。各级负责人如遇外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可以授权其他分管领导审批。
(2)制定财***资金审核、拨付控制原则。各级财***拨付本级预算单位的各种经费,必须以部门预算,预备费、机动费,追加、追减预算为依据,按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的原则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预算前,可以根据各预算单位全年预算控制数,并结合上年同期执行情况,核定用款计划,审核、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实行管理与核算相分离制度,即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专项资金收入的组织,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监督和追踪问效,并根据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和资金项目的完成进度,填制请拨单,发出资金拨付的支付指令,国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账户的管理,并根据发出的支付指令办理资金收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岗位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合法或有关手续不齐全的支付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受理,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应立即报告国库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
(三)加强内部监督控制
(1)加强票据控制。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2)加强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其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印章所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3)加强内部监督检查。***门应设立财***监督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财***资金支付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印章保管、票据保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加强财***资金业务流程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指的财***资金,包括财***国库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专户资金,财***资金拨付分为财***直接支付、财***授权支付和实拨资金三种形式。财***资金支付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指标、计划、额度、支付、清算五个部份,***门应对财***资金支付进行相互牵制,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申报流程和授权额度通知流程,确保财***资金安全。
(五)加强财***资金支付流程控制
财***资金支付流程控制是防止工作人员作弊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财***资金支付流程,可以帮助***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对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和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在事前予以制止,同时可以实施对预算单位财***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
财***预算指标,应分别由预算、业务部门操作:预算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业务部门专管员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支付中心。
预算(业务管理部门):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专管员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国库管理部门根据授权审批规定,视情况报单位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预算拨款通知书”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支付中心对审批后的用款申请作进一步的处理、核对打印“财***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
[2]***.会计工作基础规范.1996.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6
年10月15日省市银监局成立,标志着省市银行业监管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年初,省市银监局制定了《关于省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各项监管工作明显加强,银行业各项业务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至年,是省市银行业发展和监管极具变化和挑战的关键时期。为了对未来五年省市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方向、目标及措施做出统筹规划和部署,省市银监局特制定《-年省市银行业发展与监管五年规划》(以下称“本规划”)。本规划是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监管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南。
第一部分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省市银行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初步建成了机构种类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
机构、业务蓬勃发展。截至年末,省市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66家,银行类服务网点1131个,并且种类齐全。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115亿元和6548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共有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31家,数量列全国第二,其资银行19家,成为港资银行在内地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最集中的城市。
银行业经营管理进一步改善。年末,省市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为5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73%,进入了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先进地区的行列。内控机制逐步完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省市银行业总体形势较好,金融风险相对较小。
改革创新继续向前推进。省市作为全国金融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积极借鉴国外和香港的成功经验,在金融机构、业务品种、内部管理和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示范作用。
银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省市银监局成立以来,按照银监会提出的“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新监管理念,结合省市实际,构建了监管规程、监管白皮书、风险评级办法、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以及包括本规划在内的五大工程的监管框架,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依法、规范、审慎、持续、有效监管,切实加大了监管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银行业已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第三产业龙头,有力地促进了省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为省市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省市银行业在发展与监管工作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制衡机制不健全,内控薄弱,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片面追求规模增长,资产规模与效益的增长不匹配,非理性、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仍然偏高,而且暴露不充分,少数银行的经营包袱沉重,核销力度不足,缺少发展后劲;部分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并且计算不实,潜伏较大的风险;信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企业逃废银行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银行的合法权益亟待保护;银行业监管的理念和机制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监管的技术手段还不完善,监管的专业化水平还不能适应监管职能转化的要求。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省市银行业未来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五年,省市银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全球化为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展开竞争提供了机遇,也加快了资本的流动,加剧了经济金融的波动,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一步扩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比发达国家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省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监管呈现趋同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明确了有效银行监管体系应达到的各项基本要求,成为指导各国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各国的银行业监管框架逐步趋向一致。同时,各国银行监管内容、监管标准、银行业风险管理方法趋同,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审慎监管要求已成为各国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和普遍要求。中国银监会也制定了提高监管有效性的行动计划。省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应在监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预计将步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年均GDP增长将保持在7%以上,经济结构性调整加快。在稳定的宏观环境下,各银行业机构可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优化客户结构,取得业务发展的突破。
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将加剧我国银行业竞争。年末,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国际性银行在我国内地22个城市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到2006年末后,我国银行业也将根据WTO承诺,完全对外资银行开放。这就要求我国银行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国内银行业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才能适应对外开放与竞争。
利率、汇率改革进度加快。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民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汇率制度的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预计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也将扩大。在利率、汇率随供求变化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将不断显现和增长,银行业竞争也将加剧,各银行业机构需要适应自身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定价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避险手段,防范利率、汇率风险。
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综合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策。但是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和国内银行业兼并重组的推进,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创新将不断深入,银行、证券、保险业的资金往来日益密切,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综合化经营成为发展趋势。***《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有关具体措施的推出,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直接融资将会增强,证券业的发展将会加快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银行业面临资金“脱媒”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步伐将不断加快,中间业务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得到较快发展,银行业监管创新以及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业电子化水平上新台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为银行业变革的推动力量,并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成为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在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方面,信息技术都将给银行业带来***性变化,并对实现“扁平化”管理架构、控制各类风险等改革措施起到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加快。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全面展开,为国有银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经营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增强了国有银行的整体实力,减轻了历史包袱。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农联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将通过改制、兼并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省市银行业也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
省市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近两年,省市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年GDP增长19.2%,年又增长17.3%。未来五年,省市经济增长预计有所放缓,但仍可保持在13%-16%左右。经济稳定增长有助于省市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CEPA协议的签署及实施为省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CEPA将加速省市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深港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加快深港经济的同城化和促进“大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CEPA对于解决深港金融业发展瓶颈,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省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省市银行业发展。
***府对金融业的扶持,有利于银行业的持续发展。省市围绕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定位,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并把金融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台了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有关优惠***策。这种产业***策为银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策支持。
总之,未来五年是银行业发展改革至关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银行业监管实现重要转折的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机遇与挑战,省市银行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省市银行业监管要上一个新台阶,只有未雨绸缪,加强规划,才能科学地引导银行业的发展,确保辖区银行业的健康、平稳运行。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省市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不断推进银行业完善内控机制、提高资产质量、加大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提升竞争力,实现效益、质量、规模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省市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总体目标是:
促使辖区银行业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运行机制,成为资本充足、治理结构合理、内控严密、经营稳健、资产优良、服务和效益俱佳、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严格审慎监管,提高有效监管能力,实现监管的规范化、专业化,为辖区银行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有序和诚信的竞争发展环境。
(三)具体目标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以下五个具体目标:
1、机构发展目标
招商银行、省市发展银行要成为资本充足、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具有知名品牌的现代化银行;市商业银行应发展成为立足省市,走向珠三角,面向全国的一流城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应改制为规范运作的一流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和股份制非法人银行机构要成为在全国各自系统内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竞争能力、经营效益居前的分支机构。***策性银行机构(含资产管理公司、邮***储汇局)创新应走在全国前列,办出省市特色。外资银行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继续全国领先,多数港资银行成为主报告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应做到全国领先。
2、经营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各银行业机构应有切合自身实际的经营理念以及明确的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依法、高效、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应健全、合理、有效;应有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金融从业员工;不断扩大在金融市场上的份额、地位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建立有特色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产品体系等,在各自同业系统和全国保持金融创新领先地位。
规划期末,银行业机构资本充足率应在任何时点上保持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4%以上;不良贷款率保持4%以下,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00%;总资产净回报率应达到国际良好水准,争取达到1.2%;股本净回报率达到15%;成本收入比率控制在35-45%之内;单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年增长率不应高于全市同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之上的50%;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应逐年有所提高,到年力争达到18%。
3、监管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监管、规范监管、审慎监管、持续监管,推进有效银行监管能力明显提高。监管方式要向以风险监管为主兼顾合规监管转变,向注重对辖区法人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转变,向注重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的监管转变,向定性监管和定量监管相结合、加强风险评价和预警转变。要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管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要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监管队伍。
4、环境发展目标
在辖区努力实现银行业无恶性竞争,金融秩序良好;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披露并处置风险;增强辖区公众对金融的风险意识,保持对银行业充足的信心。
5、年度发展目标
资本充足率。辖区法人银行业机构从年起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资本管理,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到2007年末,全部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应在任何时点上保持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保持4%以上。
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年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进一步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架构,2006年要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到年要真正建立和培育起组织健全、运行稳定、制度完善、管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
总资产净回报率。年度要达到0.6%,以后逐年有所提高,到2007年应达到国际良好水准。
不良贷款。规划期内辖区银行业机构要严格控制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确保新发生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1%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整体上保持持续下降,到年将不良贷款比率持续控制在4%以下。
拨备。年末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应达到60%,以后各年应继续有所增长,到年末应达到100%。年开始,各银行业机构应按照五级分类的要求,对表外资产和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计提风险准备。
风险评级。根据《省市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办法》,在对年末各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情况进行评级的基础上,以后每年被评为3级以下的银行应力争提高一个档次,到年力争消除4+级及以下等级银行。
第三部分整体规划
(一)银行业监管规划
1、资本监管规划
资本监管是风险监管的核心内容。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将加大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力度,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在准确评估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五级分类的真实性,按照审慎会计原则提足贷款损失准备,做实资本基础,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目标。
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鼓励各法人银行业机构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本金,通过股东注资、发行股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行可转债等方式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督促法人银行业机构增强盈利能力,从当期利润中进行资本积累,从内部补充资本,对资本不足机构的利润分配进行限制。为法人银行机构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创造条件。鼓励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适当控制高风险传统业务,以减轻资本压力。支持商业银行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转让资产、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降低加权风险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
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促进商业银行通过压缩风险资产减缓资产扩张对资本的要求,增强风险缓释,提高贷款质量,缩小准备金缺口,降低总体风险权重。引导法人银行业机构对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建立资本约束资产、防止盲目扩张的机制。鼓励银行业机构引入经济资本和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等新的管理理念,加强风险管理,将资本监管的要求与自身风险管理有机结合,为资本充足率的长期持续稳定奠定基础。促进商业银行建立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指标为纽带,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为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资本不足纠正机制。省市银监局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及时了解法人银行业机构的风险状况,评估其资本充足状况,实施分类监管措施。对风险较大的机构,及时给予风险提示,并跟踪风险发展态势,督促采取措施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对资本未达标的机构,实行限制性监管措施,要求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出售风险资产等,限制其业务发展,并在机构设置、业务准入方面予以限制。
逐步推进资本监管方式创新。根据银行业机构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法人银行机构按照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进行监管。
2、资产质量监管规划
省市银监局要强化资产质量监管,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切实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和健全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从年开始,包括市农联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银行业机构要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各项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全面、准确地反映资产的风险状况,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机构逐渐增加分类档次。
对各类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情况实施专项现场检查。配合五级分类的实施,年和2006年,分别安排对各类机构五级分类情况的现场检查,全面深入了解省市银行业资产质量现状,跟踪监测贷款分类准确性的偏离度和贷款分类形态的动态变化,充分揭示各银行业机构的资产风险,并着重解决五级分类不准确、分类操作流程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五级分类的真实性和规范化。
加强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监测分析,提高资产监测分析质量。对集团公司贷款、关联客户贷款、大额贷款进行重点监测。对存量不良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实时监控。鼓励和督促银行业机构创新手段,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加强对已核销贷款的追收力度。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资产,建立对新增不良资产的责任追究制度。
促进银行业机构建立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督促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建立以资产安全和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业绩考评体系。各机构要明晰各级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逐步建立风险评估、新产品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体系,增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督促各机构建立健全对关系人贷款、关联企业贷款方面的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制度。督促各机构改进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制定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具体办法。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评级和信贷准入制度,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促进各机构建立集数据汇集、统计分析与风险监控为一体的资产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信贷业务相关数据的历史存储与集中管理。加强对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以及行业动态等信息的收集与,为银行业机构信贷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风险指引和信息平台。
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建立逃废债企业黑名单制度,引导行业自律组织、借助媒体、协同有关部门对长期拖欠银行贷款和逃避悬空债务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维护金融债权。
3、内部控制监管规划
内部控制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省市银监局将把内部控制监管作为现场检查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并促进各机构建立适应现代经营环境的内控体系。在2007年前对辖区主要银行业机构内部控制进行一次专项现场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对整改意见落实情况持续跟踪。
促进银行业法人机构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机制,建立对高级管理层授权经营的目标问责制度,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形成相互制衡关系。
促进银行业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组织建设,按照内部控制***策决策、制度建设、组织实施、监督评价四个环节,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信息渠道通畅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
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相对***的内部审计稽核体系,加强稽核***性,提高稽核质量。把对各银行业机构内部稽核的评价,作为内部控制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借助内部稽核提升银行监管效率。
加强和改进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促进商业银行制定全面的风险识别、计量、报告程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加强对银行业机构内部控制的评价。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对银行业机构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促使银行业机构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促进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4、市场准入监管规划
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将逐步完善银行业新机构、新业务、新品种的市场准入评价,统一标准,规范程序,促进银行业机构的各项市场准入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匹配,与辖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加大引进新机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省市银行业金融体系。年应完成市农联社改制成市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市邮***储汇局实行分账核算,为改制为邮***储蓄银行做好准备。积极引进各类外资银行机构,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支行、自助银行、自动柜员机。鼓励业绩优良、管理规范的集团公司设立财务公司。鼓励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鼓励国内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布局,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增加营业网点,并完善网点的服务功能。
加强机构准入前的审慎性评估,促进金融机构合理竞争。完善引进机构前的综合评估工作,对所在机构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和业务经营发展的稳健性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引进该机构,保证引进机构的质量。加强对机构迁址管理,对拟迁址的机构要加强当地的经济总量状况、金融机构容量及各类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的考察,指导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机构布局。
积极支持银行业机构在业务、产品、服务方面大胆创新,鼓励大力发展低风险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尝试开展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品种。加强对新业务和新产品开发的指导,引导银行业机构在发展中间业务时,科学量化风险溢价,合理平衡收益。加强对各项业务和服务收费的引导、协调和监督,为银行业机构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宽松的***策环境和有序的竞争环境。
完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工作。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监督,完善对高级管理人员经营理念、管理能力、职业操守的动态考核,并综合日常监管情况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年度履职评价,对不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时取消任职资格。
市场准入管理与日常监管、现场检查结果相结合。把对银行业机构的日常监管情况和现场检查结果,作为审查审批机构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内控薄弱、违规问题较多、出现重大案件、严重违规、重要监管指标恶化等情况的银行业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继续推进市场化的风险处置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对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5、现场检查规划
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将定期修改和完善《监管工作规程》,确保现场检查各项工作的制度和实际情况相适应,制定和完善现场检查的制度与规则,完善检查程序。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增强现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按照风险评级和非现场监管的结果,妥善安排对各类银行业机构的检查频率、检查范围、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现场检查要抓住被检查机构的突出问题、关键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现场检查效率。
逐步改进现场检查手段。加快现场检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2006年,初步建立现场检查辅助系统,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监管。大力推广和完善检查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监管检查方法。
加强落实现场检查整改意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现场检查意见,要及时反馈给银行业机构的总行或董事会,并加强跟踪检查,督促整改意见落实。
6、非现场监管规划
非现场监管是持续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规划期内,省市银监局要进一步加强非现场监管,切实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作用。
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将表外业务风险、非信贷资产风险等纳入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非现场监管信息采集网络化,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资产质量、盈利增长等情况进行历史趋势分析、同行业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实现数据核对、汇总、对比分析、查询、报表管理、上报和风险预警自动化。
年要进一步完善外资银行非现场监测系统,要在总结现有非现场监管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国内其他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并进行试点。2006年,初步建成国内银行非现场监管数据库和监管信息系统。2007年对非现场监管系统进一步规范。2008年要全面实现非现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进一步完善《省市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办法》,按照不同的评级体系对国内法人、非法人银行业机构进行评级。风险评级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高度重视定性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至2007年,每年评级一次。2007年后,要根据情况变化,动态调整评级结果。从年开始,要利用包括外资法人机构风险评级体系(CAMELS)、对外国银行分行并表监测体系/母行支持度评价体系(SOSA)以及单家风险评级体系(ROCA)在内的外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对外资银行进行评级。
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共享制度。非现场监管信息实施统一采集、集中处理,统一规定信息采集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将机构、业务经营、高级管理人员、市场退出、监管报表等资料录入非现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非现场监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
加强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安排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人员,使之更加专业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人员应适当交叉,有效协调合作。非现场监管要为现场检查提供信息支持,现场检查要进一步深化、验证和落实非现场监管意见和结论。
建立非现场监管考核激励制度,促进非现场人员全身心投入非现场监管工作,并将非现场监管工作与考核挂钩,提高非现场监管工作的质量。
7、透明度建设规划
省市银监局要积极推进***务公开,实现办事程序公开,加强透明度建设。
完善行***许可事项的透明度。向被监管机构公开办事制度、监管程序,促进监管业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开银行业机构办理各项业务的报送资料、工作流程,明确审批业务的工作时限。
增强监管结果的透明度。推行监管结果公告制度,定期公布监管工作信息。对有关的现场检查结果,将根据情况通报其上级行或董事会。每年编制监管报告“白皮书”,在银行业内部公布。
依法定期公布监管统计信息。定期公布银行业资产负债、不良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盈利状况等重要经营指标,实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情况公开披露,保障包括存款人在内的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增强对银行业机构经营的外部约束。
完善监管审慎会谈制度,建立监管机构与银行业机构互通信息的渠道。由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或社会中介等举行监管双边会谈,相互通报情况,交流信息。
要进一步加强银行业机构透明度建设,完善信息披露的程序和方法,明确重大事项披露的基本要求,促进辖区各银行业机构,特别是法人机构按照信息披露规定,逐步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财务状况和年度重大事项等内容进行公开披露。
8、监管队伍建设规划
省市银监局的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要为提高监管工作的水平服务,为员工个人发展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
建立职位分类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对监管人员、综合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不同职位的职责任务、工作内容,制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养发展方向。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每年要集中一段时间学习,采用培训考察、讲座授课、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受训人员对内部相关人员再培训等方式,培养“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监管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年完善《省市银监局年度绩效考核暂行办法》,逐步形成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人员职务职级正常的晋升途径,促进监管队伍的职业化。
进一步加强***风廉***建设,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坚持述职、述廉、述学相结合,防范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银行业发展规划
1、公司治理规划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并积极引入境内外合格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
应充分发挥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要探索提高股东大会议事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应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决策效率和决策权威,确保董事会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化,要设立对董事会直接负责的风险管理、审计、薪酬和提名等专门委员会。董事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资本、质量、效益、管理和规模之间的平衡关系,制定银行业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完善***董事制度,充分发挥***董事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的作用。应提高监事会的监督权威,监事会应确保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督促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诚信、勤勉的义务。
应提高公司经营层的管理水平,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加强总部的管理能力和控制效率,加强公司整体经营活动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应对各级机构和经营者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与风险调整收益率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年市农联社应按要求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并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规划期内,省市发展银行、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法人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协调有序的组织架构,逐步健全自我管理机制和内部制衡机制。力争到2006年,所有的法人银行业机构必须建立起规范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2、资本运作规划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通过积极的资本运作,实现资产运作和资本运作的协调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规划期内,市农联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深化股份制改革。市商业银行和市农联社还应创造条件,力争上市。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建立长期筹资的策略,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形成良好的资本补充渠道,确保资本充足率水平与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并按照发展的要求,争取在适当时机发行外资股份,实现境外上市。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壮大资本实力。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资本状况和发展规划,有步骤地统筹同业购并。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采取多种形式、多元渠道同业购并。市商业银行和市农联社应推进珠江三角洲特别是省市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同业购并。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在***策范围内创造条件积极进行并购和设立分支机构。年省市建设集团财务公司和省市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引进新投资者,完善股权结构。
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在***策允许范围内,可考虑采取适当方式为客户提供证券、保险等综合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应在其业务范围内积极向证券、保险等行业渗透。规划期末,有条件的法人银行业机构可考虑选择合适的金融控股模式,建立金融控股集团,实现综合化经营。
各银行业机构应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广泛、稳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并通过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弥补银行业机构在服务范围、机构网络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培育和强化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管理体制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改善和强化法人管理,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服务、协调和监督的职能,强化业务处理的集中管理,逐步建立垂直化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规划期内,各法人银行机构应按照横向协调、功能集约的要求,调整和重组总行职能部门。应在精简高效的基础上,平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式的高效运行架构。应逐步形成总行对分支行主要业务线的垂直集中管理,总行建立统一的业务处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贷款审批等中心,这些中心对分支机构实施垂直集中管理。应设立垂直管理的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直接对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负责。
各商业银行分行应适应省市本地市场发展的趋势,在规划期内尽可能进行业务整合,逐步集中支行的批发性业务、零售客户的后台业务和部分服务职能,在分行建立统一的贷款审批、部分功能的业务处理、财务核算、区域营销、技术服务和安全保卫等中心,逐步将支行转变为零售业务的操作前台和营销前台。
各法人银行机构在理顺总分支机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级经营者的职权和经营目标,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应实现各类管理信息的集成化,理顺上下级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关系,形成畅通的报告渠道。
4、内部控制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建立健全与其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各法人银行业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
各银行业机构的内部控制应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员工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据可查。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银行业机构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相对***,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应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策、制度和程序,并在机构内部保持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避免因管理层的变更而影响其连续性和稳定性。
应明确划分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事等重要事项变动均不得由一个人独自决定。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其性质,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各个岗位应当有正式的岗位职责说明和清晰的报告关系。应建立健全关键岗位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监控等现代化手段,锁定分支机构的业务权限,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应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对法律法规、外部监管的要求等进行跟踪分析,将其结果作为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案的重要依据。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外部监管要求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应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各类紧急情况,及时做出应急响应,以预防或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的设施、设备和系统,确保其处于适用状态,并应定期测试其应急预案。
应保证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经营管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风险信息。保证各级管理层及时获得国内外经济、金融动态信息和辖内经营管理信息。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既定经营目标的相关信息,以及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应设立垂直管理、具有充分***性的内部审计稽核部门,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稽核人员,并应保证稽核人员有权获得所有经营管理信息。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应当合理确定审计频率和审计覆盖率,要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交稽核报告。
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反馈和纠正机制。应采取通过各职能部门的专项检查和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的经常性评价等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内部监督结果、外部监管评价和其他组织的建议,提出内部控制的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有关的职能部门和辖属机构落实。
5、风险管理规划
规划期内,各银行业机构应按照审慎、效率和有效监督的原则,逐步理顺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提升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应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要建立反应灵敏、过程连续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使事后发现转变成事前监测,事后纠正转变成事前预警。要进一步完善授权授信管理体制,加大力度推进垂直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要按照行业、地区和客户等层次建立动态信息库,定期给予目标市场指引,增强事前风险防范能力。要优化审贷运行模式,完善集体审贷制度,逐步推进专家审贷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要提高对信贷资料真实性审查的水平,重视现金流的测算,审慎确定客户授信金额、期限和方式。要进一步加大贷后检查的力度,对贷后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稽核。要建立健全审慎的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制度,动态掌握各类资产的风险状况和真实价值。
招商银行应在年对客户信用评级模型进行试运行,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扩展,力争在年按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要求量化信用风险。省市发展银行、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应力争在规划期末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构筑适用的数据库并引入计量模型,科学测算违约概率,做好量化信用风险的前期工作。
应按照《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场风险管理体系。要灵活运用敏感度、风险值、情景模拟、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对市场风险进行科学的度量。在此基础上,逐步由通过各项比例指标管控市场风险过渡到以风险敞口限额为主要控制指标的管理模式,并相应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要在***策允许和市场趋于成熟的前提下,全方位参与金融市场运作,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表外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使市场风险管理手段覆盖本外币、表内外、简单的产品和复杂的衍生产品、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要以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为基础,以内部资金定价转移和经济资本分配为手段,全面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于2006年底前,市商业银行和市农联社应于2007年底前分别达到《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相应完善市场风险控制体系。
应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要提升审计稽核理念,通过非现场稽核、内部控制评价、运用现代化工具审计,加大对操作风险的审计稽核力度。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认证体系、优化法律事务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监察保卫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在业务运营过程中,要注意和防止出现***策风险。
应建立健全程序严密、制度完备的资产保全体系。应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有条件的机构要探索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应建立健全呆帐认定和核销的机制,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应建立健全界限明确、认定科学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良资产的责任人要按照制度进行严肃处理。
6、市场营销规划
规划期内,各银行业机构应积极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加强关系营销和品牌营销,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各商业银行应对客户、业务、区域和行业等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应进一步确立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银行业务、同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发展重点。应塑造多层次的品牌体系,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为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各银行业机构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将创新建议及时转化为金融产品与服务,逐步改善收入结构。应建立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量本利核算系统,针对每一项新产品和服务,深入研究其合法合规性、风险可控性、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和投放市场的发展前景等,拟定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各项产品和服务的推广、维护和淘汰策略。
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多级营销和梯度分工,形成总行与分行、分行与分行、分行与支行的有机联动,避免出现内耗,形成整体营销优势。
各银行业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其他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开发、分享客户资源,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各银行业机构应理性对待市场,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策,积极培育有偿服务的金融消费环境,不得出现任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垫付资金等不正常现象。
应充分发挥省市毗邻港澳的优势,利用CEPA协议的机遇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有利条件,积极向港澳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推进,提高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应有选择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借鉴和移植国际战略伙伴的先进技术和名牌产品,迅速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7、财务管理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规划,按照公司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要求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管理。
规划期内,有条件的法人银行业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总监制度。各商业银行还应改进财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集中管理,逐步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对委派人员实行竞聘制、任期制和交流制。
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计划管理和财务预测水平,对总部和各分支机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实现资产负债管理信息化。
各银行业机构应围绕价值管理,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要做好营运资本管理,强化各类投资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要加强资金头寸的调度,进一步提高资金运作效益。要选择合适的股利分配***策,平衡公司发展和股东回报的关系。
应强化成本管理,推行全面预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要建立健全内部转让定价模式,提高成本分配管理水平,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中心,推行全面预算和财务控制。要逐步实行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
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要建立完善的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制度和管理平台,逐步推行现代化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分配制度。
应加强财务报告管理,维护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应制定合理的税务安排策略,提升税务安排能力,以适应发展和管理要求。
8、信息系统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应成立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对全公司业务发展和信息处理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
各银行业机构应把握国际先进的金融业务和技术发展方向,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来改造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和流程,应逐步建成全方位、全天候支持客户服务、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有机结合的现代银行业信息系统。
构建新信息系统应采纳主流和标准化技术,遵循业界标准,保持系统架构的开放性和通用性。要保证系统适用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机制,实现工作方式由被动型的事后处理向主动型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转变,有效控制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实现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应在对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努力建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金融电子门户。要进一步整合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个性化服务水平,并使信息系统可以适应综合化经营的需要。
应改革信息技术工作体制,使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加强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紧密联系,促使业务管理与信息技术交融发展、良性互动。应在统一规划和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探索信息系统的外包模式。
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向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倾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全面提升信息系统的效率。
9、机构布局规划
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促进分支机构实现效益、质量和规模的协调发展。
规划期内,招商银行和省市发展银行应逐步按经济区域和管理幅度设置机构,力争在全国经济总量大的主要城市完成机构布局;应不失时机地抓住中西部开发的机遇,有选择地设置机构;应利用CEPA协议的机遇,积极进入香港金融市场;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市商业银行、市农联社应在***策允许范围内跨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各商业银行应坚持经济效益、资源互补的原则,优化同城营业网点的布局。要对每个网点功能的定位进行分析,实行差异化服务。要提高网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适度控制单点营业办公面积,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质量不高、长期亏损的网点,坚决进行撤并、迁移,要逐步加大对宝安、龙岗两区及部分社区内网点的设置力度,确保营业网点布局保持最优组合。
应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大力引进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出具有个性、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发展家庭银行、自助银行、网络银行、流动银行等新兴现代化金融业务,打破营业网点的时空约束。
为保证分支机构合规经营,各商业银行上级行要按制度辅导下属机构的经营管理,在新设分支机构的筹建和开业初期应组织辅导小组实施辅导工作。
10、人力资源规划
各银行业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于为银行业机构的整体发展服务、为员工个人发展服务。
应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引进吸纳机制、流动配置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开发培训机制。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市场化管理,建立人才招聘、选拔、使用、淘汰的市场化机制。
应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现金分配与股权等非现金分配、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的有机结合,应积极探索经营者与职工的持股制度。各级管理者要敢于和善于应用激励机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关心员工,培养员工成长,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应提高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加强岗位交流,实行岗位任期制,激活人力资源存量,实现人尽其才。在管理者“能下”上加大力度,在一般人员“能出”上取得突破,促使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达不到要求、业绩较差的员工及时退出,实现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
应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执业培训,保证培训时间,保证培训经费的有效投入和稳定增长,加强培训质量评估,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
11、企业文化规划
规划期内,银行业机构应各自统一价值观念,在内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和行为秩序,通过构造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打造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银行业机构应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通过营销使优质的服务和产品的品牌深入人心。
应建设以开拓创新为重点的精神文化,大力提倡奋发学习、开拓进取、争先创新的精神。
应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的风险文化,坚持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坚持资本、质量、效益、内部管理和规模协调发展。
应建设以诚信为重点的行为文化,引导员工恪守职责、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遵守承诺,将诚信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工作中去。
应建设以统一通畅为重点的制度文化,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办不成事。
应建设以员工人生价值最大化为重点的人本文化,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融为一体,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提高员工队伍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环境规划
1、加强与市***府等部门的沟通
积极配合市***府落实鼓励金融业发展的***策措施,大力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强与市***府的沟通,做好市属银行业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配合市***府完成地方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的增资扩股工作。加强与国土、工商、海关、税务、金融办等部门的沟通,共同推进银行业机构经营环境的有效改善。加强与法院等司法部门的协调,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减轻处理不良资产的负担,为银行业机构清收不良资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与相关金融部门的协调
根据银监会确立的有关制度框架,与人民银行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制度安排和协调机制。
加强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的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定期就重大监管事项、跨行业监管等问题进行磋商,交流监管信息,加强***策沟通和协调,解决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业依法拓展业务,加快金融创新,控制金融风险。
3、加强与境外银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与境外银行业在人员、信息、技术、服务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联系合作。应推动深港两地银行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要选派人员到香港培训,学习香港先进经验,加强信息交流。要稳步推进辖区银行业机构跨境发展。
4、建立与银行业机构的联系
与监管对象定期举行会谈,互通信息。参加银行业机构的有关会议。及时将监管意见和风险情况通报被监管银行业机构的总行或董事会。
5、强化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加强对银行业同业公会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协会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银行同业公会在行业自律、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业公会应秉承“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宗旨,抓好自律公约、执业标准和诚信体系、信用制度建设,健全行业规范,强化行业协调和行为管理作用,增强行业自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行业自律维护银行业的利益,反映行业呼声,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
6、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与各媒体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通过媒体建立监管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发挥各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7、培育理性的金融消费者群体
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现代金融知识、金融服务、风险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增进社会公众对风险的识别和了解,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第四部分组织与实施
实现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同业公会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建立行之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
(一)宣传推动
省市银监局负责本规划的宣传、推动、组织和协调。各监管处应按照监管范围对银行业机构实施本规划进行指导。要对本规划的要点和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对银行业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辅导,使本规划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充分的理解,并转化为省市银行业经营者及监管者行动的指南。
(二)贯彻落实
各监管处、同业公会要根据自身职责,积极推动各银行业机构加强本规划的实施工作。各银行业机构应将自身发展计划同本规划结合起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要讲求实效,贯彻落实好本规划的内容和精神,创新实施机制,提高本规划的实施水平,保证整体实施效果。
(三)跟踪分析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建立银行业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本规划实施的进度、工作重点及突出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并对各银行业机构提出工作新要求。要进行专题研讨和调查研究,针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采取提示和纠正措施。
(四)调整修订
省市银监局应随着辖区银行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根据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后评价,对本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7
一、任务目标
按照建设“公共财***”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财***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国库管理制度,落实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加大财***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财***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基本原则
(一)明确会计责任主体。恢复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强化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预算单位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会计主体地位,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置科学规范的运行程序,减少资金流转环节,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三)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维护预算的法律性、严肃性。
(四)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结合当前实际,兼顾长远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确保改革目标实现。
三、改革内容及要求
(一)完成机关会计集中核算转轨
1、主要内容
从今年起,区直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再由区财***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改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区财***局通过网络在预算单位设置“财***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终端,由预算单位具体办理本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账务处理和人员工资数据调整、查询等事宜。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向,做到“三退三不退”:即退账簿不退账户,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由单位自行组织,但不允许单位开设银行账户;退执行不退支付,预算执行由各预算单位自主组织,但单位的所有资金支付都必须实行财***直接支付和财***授权支付;退核算主体不退监督主体,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财务管理以预算单位为主体,***门要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府采购、支出用途等实施规范性监督。
2、方法步骤
(1)制定方案、充分准备。摸清各单位现有会计人员情况,对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认真清理,对移交的会计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制定培训计划。
(2)宣传动员、组织培训。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对各预算单位进行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联网设置,组织各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软件操作培训,熟练掌握有关制度、操作流程和软件操作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支付流程和财务核算的模拟操作,为预算单位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为账务顺利移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认真组织、移交账务。在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区***门与各预算单位进行账务移交,确保资料完整、账目清晰。
3、工作要求
(1)完善区级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区财***局原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确保改革后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2)健全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各预算单位要按照《会计法》要求,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足配齐财务管理和核算人员,并指定专人负责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联系和业务办理。
(3)建立配套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以财***大平台为中心的财***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等。通过上述管理系统,使各类财***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清算系统,进一步做好人民银行国库与银行的清算衔接工作,完善银行清算系统,加快财***资金拨付的到账时间,提高国库单一账户清算业务的效率。
(4)明确部门职责,严肃财经纪律。***门要对核算中心转轨进行全过程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财***资金安全。审计部门要结合财***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对***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定期进行审计监督。各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建立会计账簿、组织会计核算;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加强资金管理,不得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严格执行***府采购、投资评审和各项财经制度,规范经济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原则上不得保留实有资金账户,对于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全面启动公务卡改革
1、主要内容
公务卡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支付管理制度,是现代财***国库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推行公务卡制度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源头腐败治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结算效率,保障资金结算安全,减少预算单位工作量。***门负责指导预算单位利用公务卡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逐步推行强制结算目录。公务卡持有人要严格公务消费和私人消费信息的保密性要求,强化公务卡风险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2、工作要求
推行公务卡制度是一项综合性改革,***门要与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和商业银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做好公务卡制度改革实施工作。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区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门负责制定公务卡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组织公务卡改革培训、选定银行等。人民银行负责发卡银行公务卡应用推广的管理指导,建立有效的银行清算汇划系统,营造良好的用卡环境。预算单位负责组织办理、更换公务卡及公务卡报销还款等工作。有关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公务卡管理有关的内部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务卡应用环境,在网络和技术上保证刷卡畅通,按照约定的方式及时向持卡人提供消费及还款信息。
(三)向乡镇(街道)、园区延伸国库集中支付
为真正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加强乡镇(街道)、园区财***财务和资金管理,按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在不改变现行财***管理体制的情况下,今年年底前,乡镇(街道)、园区全面启动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区***门负责发挥各乡镇(街道)、园区财***大平台的优势,搞好培训及技术方面的指导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覆盖。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金融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有所加剧。此背景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结合风险管控等重点,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改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会计工作的优势,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综合成效。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农村商业银行中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一种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性的重要举措,内部会计控制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管理有效性,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内容,贯彻和执行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针***策,以提高经营管理的绩效为目的,降低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结合这一目标,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落实相应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商业银行中,会计部门是基础性的职能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同样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程序,是保障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管控商业银行经營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首要防线[1]。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由会计部门的人员展开,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覆盖业务操作全过程,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结合金融行业业务创新的发展需求,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措施,以此适应时展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提出的新要求。积极适应信息化、电算化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需求,保证农村商业银行职责的顺利履行和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开展和处理起着保障作用,操作规程的运行更加规范、更严密,能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问题,避免发生严重的风险事故。商业银行中会计业务作为基础性的事务工作,将其贯穿到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全过程当中,反映在会计账目中,通过会计核算,将银行的经营风险体现在会计核算的结果中,以此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贯彻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严格履行相应的职责,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推进商业银行更长足的建设与发展[2]。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足
内部会计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作为重点环节,应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强化人员的内控意识,但是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内控意识不足的问题。工作人员缺少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重要性的明确认知,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会计人员等,在针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解和认知方面不全面、不深刻,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仅限于简单的汇总会计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制度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流于形式表面。在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中,难以真正将有效的措施落实到位,此类认知偏差导致商业银行将发展重点落实在扩大规模和发展业务方面,而忽视了内部管理工作。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缺少有效的措施,没有将内控措施落实到实际,留下了安全隐患,导致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效率被削弱,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不可避免的会计风险[3]。
(二)监督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障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稳定运行和顺利实施的重点要素,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目前在监督制度的建设方面尚未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不足,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之所以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性不足、制度不完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会计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现状缺少统一的借鉴和标准,只能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制定,甚至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出现了制度空白。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操作性不足,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少有力的依据,难以根据法律制度制定有关会计内部控制监督的完善制度,出现了内部控制与监管制度不匹配的问题。缺少系统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监督管理措施落实到实际的过程阻碍重重[4]。
(三)监督方法落后
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会计内部监督方法有效性决定的,会计内部监督方法落后是农村地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监管的方式方法落后、不符合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性质较为特殊,在会计内部工作中仍存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在法律法规跟不上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势背景下,导致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监督中仍旧采取传统落后的监督方法,难以满足时展下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仍采取事后监督和事后审计的模式,针对监督和审计工作各项内容进行事后管控,却忽视了事前和事中管控的重要性,缺少事前、事中监督和审计的有效手段,增加了发生风险问题的几率,前瞻性不足。采取落后的银行资金监督方法,仅对资金流向领域进行监督,缺少对资金流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导致资金流动过程中增加隐患问题的风险几率。即使出现了安全隐患也很难被察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监督方法落后,再受到监督人员主观态度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不足。不仅如此,信息化时代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对先进技术的运用,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中,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和管理系统应用效率有限,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方法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5]。
(四)内控效率低下
内控效率低下是商业银行发展中亟待改进的一大问题,受到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这是因为财务人员缺少会计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缺少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全程参与等因素导致的。部分员工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扭曲,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利用职务便利犯罪。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法律意识有待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低下,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6]。
三、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内控意识
结合商业银行中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首先要在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大环境方面进行改善,强化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深刻认知,避免出现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有效规避和防控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会计风险。尤其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商业银行金融案件,究其根本,均是由于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淡薄,针对金融管理和会计内部控制重视不足,导致银行面临严重的损失风险,给不法分子留下获取不当利益的机会,对于银行的社会名誉也形成了极大的损害。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从风险意识方面进行强化,提高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明确认知,最大限度地规避会计风险问题,提高对会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从自身着手,改变原有的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经验和方法,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研究和优化。发挥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建立起完善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将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措施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的商业银行各项活动中,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力和管控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商业银行的重大事项中,利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作用,建立起长期的会计内部控制效应,落实责任机制,將职责落实到个人,使财务人员能够强化自身的职能观念和使命感,让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性[7]。
(二)加强内审监督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是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要发挥审计部门内审和监督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内审制度和审计体系,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明确的职能部门划分下,由专门的岗位人员负责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综合的管理和评价,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经营风险,强化防范力度,落实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通过强化审计和监督工作,能够使商业银行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致力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效性。结合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落实,以及制度最终的评判,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到实际,加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利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强化监督职能,使内部审计和监督效率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综合成效。并始终强调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权威性、***性,打破原有的合规性监督工作模式,转变到风险性监督和风险性防控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模式中,对业务核算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业务核算合法、合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到实际的各项工作中,结合事前审查与事中控制,做好事后的监督和反馈,建立起完善的审计体系,强调监督和检查人员的权威性与***性,建立起一支具备较强内控监督力量的人才队伍,持续提高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综合水平[8]。
(三)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针对工作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道德素养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因为工作人员是执行和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具体控制方法的关键,人员的执行效果是保证发挥制度作用的关键环节,因此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村地区商业银行要积极落实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加入到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活动中来,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持续提高。组织和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落实对人员的再教育,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人员队伍落实相应的培训活动,分层次地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使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业务能力、法制观念、职业道德等均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提高对操作风险的有效防范。结合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对财务人员要完善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在培训计划体系中纳入思想教育、警示教育、案例分享等相关的内容,实现规范化、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人才队伍中每一名财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效性,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推动商业银行未来的建设与发展[9]。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紧跟时展的脚步,融入信息化的先进技术理念,不断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先进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综合效率。结合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起银行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处理、分析、预测,使银行业务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下,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提高对风险的预防和管控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10]。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9
企业集团加强资金统一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幅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通过财务手段,使集团内部的生产、营销、采购、投资等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规范、控制。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的财务改革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随着集团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扩张,原有的管理手段已经显得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下属企业出现了重指标、轻监管、弱化财务管理,甚至指挥不力、调度不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些下属企业依靠集团的“温床”,只管生产加工,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开拓,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费用摊提不实,成本控制不力,存货超储严重,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畅,效率低下。全集团出现了高存款、高贷款的“双高”现象,有的企业存款闲置浪费而不能实施调剂使用。财务人员单方面听命于企业领导的指挥,甚至出现欺上瞒下、违纪违规、损害集团大局利益的现象。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说明缺乏一套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从1999开始,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创立了以“四统一分,两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根据“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确立了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体制,其内涵是在“四统一分”的框架下,以内部银行作为集团内部全资、控股企业资金流程的必经之地和调控中枢,以资金统一管理和集中运作为核心,各全资、控股企业原有的银行账户统归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接管,内部银行利用总体财务收支预算杠杆,实施现金流监控,调剂资金余缺,发挥资金最大效能。
“四统”:即机构、人员、制度、资金的统一。
机构统一——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企业的财务机构为财务公司派出机构。财务公司对各企业统一确定财务机构设置、编制定员。
人员统一——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由集团财务公司派驻和管理,实行垂直领导。财务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由财务公司统一发放,财务人员的培训、招聘、岗位调配、职称评聘、人事任免统归财务公司进行安排。各派出机构财务人员以契约的形式与财务公司和所在服务企业签订人事合同,确定服务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考核办法。所有财务会计实行岗位轮换制,原则上两年轮换一次。
制度统一——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策及会计核算方式,统一由财务公司制订,各企业依据财务公司制度可制订本企业实施细则,但需上报审批后方可实施。财务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资金统一——财务公司设立内部银行,作为内部结算中心,模拟商业银行的运作和核算形式,对各全资、控股公司的各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筹,企业的财务收支全部通过内部银行一个漏斗进出,按预算实施监收控付,从源头上管理资金的流向,杜绝了企业务行其是和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和灵活高效运作,一个帐户管住全部企业。
“一分”就是核算分离。各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果按原有体制进行***核算,自负盈亏。
“两级管理”就是财务公司对各全资、控股企业进行一级管理,而企业财务机构按照四统一分的原则对内部车间(分厂)、工会、食堂及职能部门实施二级管理。一级管理的核心是管好用活资金;二级管理的核心是进行成本控制。
内部银行——资金进出的唯一“漏斗”
财务公司成立后,内部银行接管了成员企业原有的银行帐户,银行预留印鉴、空白票据全部交存内部银行,并对应开设内部帐户。统一管理资金帐户后,各企业的回款仍回到自己的帐户,内部银行出具内部收款通知,作为记账凭证。内部银行可根据企业业务量大小,统筹调剂安排资金,资金由“散存”变为“统存”,最大限度发挥资金“蓄水池”作用,实现了一个漏斗进出资金,一个帐户管住开户企业。2000年内部存款企业全年平均存款18534万元,而银行帐户存款为9395万元,调剂使用9000多万元,节约财务费用1653万元。
内部银行作为集团公司资金的流转结算中心,承担着资金统一运营和有效调剂的职能。受羊绒行业资金季节***错制约,每年的原料收购旺季的资金“瓶颈”较为突出。从4月份开始,原料收购进入旺季,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确保原料收储,而羊绒衫销售市场却因气候因素在4~8月基本上处于销售淡季,销售回款难以满足原料资金需求。在每年原料收购资金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内部银行积极利用统存统贷和利率杠杆,还高贷低,还旧贷新,大力压缩贷款规模,降低资金成本,避免了逾期贷款产生的高额罚息。
强化资金管理职能,确立全方位,多层次,灵活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生产、营销、采购、项目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统筹使用资金,量化开支标准。
优化资金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结构管理
针对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必需资金,按照各个生产单位年度、月度计划,这部分资金必须满足供给,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本着宁可少花、不可多花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同时,结合费用的厉行节约和有效管理,杜绝企业之间攀比开支、大手花钱,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避免资金分配的畸轻畸重。
建立资金循环机制,狠抓资金流程管理
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效益运营,发挥内部银行的蓄水池功能,调节资金余缺,重点支持成员单位生产所需资金。内部调剂使用的资金,一律实行有偿制,严格监控,专款专用。
在营销环节中,资金的监控实行分级管理,内部银行只对内销总部——工贸中心,随时监控其销售货款回笼及帐面存款。工贸中心根据财务、业务、配货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开设销售货款和费用提留两个帐户,每天的销售款,先必须打入指定销售货款专用帐户,再根据核定的费用开支标准,提留一部分划转到费用账户中。销售货款不得在各销售机构滞留,必须按日汇划至工贸中心帐户内,工贸中心按照同样的办法,及时集中至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有关帐户中。这样,减少了资金的在途时间。
在采购环节中,全集团材辅料、机配件、零部件统一实行招投标制。内部银行严格按照中标单位、物品明细以及供需双方的合同履行付款,始终保持供货单位、中标单位、收款单位三者的一一对应,手续不全、名称不符或因人情关系试***提前付款的,一律给予拒付。这样,就在资金支出环节中堵塞了漏洞。
项目投资方面,集团公司的基建、安装、技术改造、维修工程等统一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集团所属建筑安装公司同其他非集团所属企业一样均参与竞标,内部银行依照标书、中标通知书、施工(安装)合同等资料监控付款。
生产环节中,主要是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内部银行紧紧抓住成本费用开支这条主线,全面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工程,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通过制定目标成本(计划价格)模拟市场买断,划小核算单位,层层分解细化成本指标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倒算成本逐序逐级进行控制,并将降本节费指标直接与业绩紧密挂钩,考核盈亏,奖优罚劣,使每位职工成为降本节耗的执行者与责任人。企业费用推行包干制,即将日常费用(如办公费、电话费、低值品等)分解核定为“人头”费用,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帐,年终集中兑现奖惩。
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强化资金后续管理
按照国家制定的企业利润分配办法,企业按照既定的比例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集团公司应收取的投资收益全额上缴,不留余地。内部银行根据财务公司测定的结果,直接从企业内部帐户中划收。
集团对所属全资公司实行回收折旧基金的方式,按照投资总额及企业固定资产总值,确定一定的上缴比例,集团收取当年折旧的8%,留给企业20%。集团收取的折旧基金通过内部银行直接划拨,如出现资金不足以划收,可办理内部借款手续,计收贷款利息。同时,集团对所属全资、控股企业采用回收管理费以补偿集团费用开支所需资金,企业管理费按销售收入的1%计提交纳,管理费的划收上缴办法与上缴折旧基金的办法相同。考虑到企业自身承载的负担以及市场因素,集团公司对困难企业适当给予扶持,通过发放一定数额的内部借款,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这部分借款采取挂帐停息的方式,待企业完全能够实现自收自支后偿还。
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提高整体运营效果
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实质就是对现金流的全程管理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贯穿于整个财务收支全过程,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坚持预算的刚性作用,消除赤字预算,谋求挖潜增效。
1.分级编制,归口编报
围绕集团公司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各企业一切财务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各经济核算单位自上而下都为资金预算的管理对象。资金预算采取分级编制、集中汇总、逐级审批的办法,即班组、车间、行***、采购、设备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资金需求编制当月资金支出预算,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所在企业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销售回款计划及降本节耗指标审核汇总基层资金支出预算,按照统一格式上报内部银行,由内部银行负责监督、平衡、控制。
2.集中审核,跟踪监控
财务公司根据“以收抵支,先收后支,自求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权衡资金轻重缓急和实有存款审核平衡资金。日计划不得突破月计划,月计划不得突破年计划,年计划不得突破总计划。采取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办法,消除赤字预算。对于日常零星支出,付诸于审核后的资金预算实施;对于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一律采取招(投)标方式,实施付款时必须依照预算、协议、审计决算、验收等资料进行。如出现资料短缺、事项不符等情况,给予拒付。
企业因资金计划不足,每月只允许在限定的范围内追加两次支出预算,追加预算为突发性支出或应急性支出,对于日常开支因预算考虑不周,一概不予追加。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银行监管;信息化;风险
一、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的现状
银行监管信息化是金融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化解银行风险,促进银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金融业从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银行监管体制改革以前,人民银行在加快金融信息化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各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同时,把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民银行总行及各级分支行先后开发了具有不同特点、覆盖不同业务功能的多个版本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 具体包括银行监管一司的外资银行非现场监管系统 、 银行监管二司的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 合作司的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系统, 统计司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监察局的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天津分行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 , 武汉分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系统和广州分行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 ,这些系统覆盖了从机构管理、非现场监管到现场检查等金融监管的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这些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些系统的开发,基本掌握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难点和核心技术与方法,初步摸清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为我国进一步开发、完善和更新现有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银监会正式成立,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更加专业化。银监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高科技背景下银行监管信息化的新特点,并组织人员对有关网络银行的监管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并重新予以公布。与此同时,银监会也注意到了整个银行信息化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并组织起草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专门对有关银行信息化管理和监管做出规定。这将对我国开展银行监管信息化,确保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06年8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这标志着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先进、高效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相比,与迅速发展和变化的经济与金融形势对金融监管提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1. 总体规划制订滞后。银行监管信息化是以银行监管系统为核心,涉及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金融***策、银行业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复杂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必须首先制订科学完善的具有前瞻性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对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业务、标准、人员、组织和经费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阶段、按照统一的标准、按分(子)系统逐步开发和实现。而我国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的发展由于没有总体规划,使得已有的各系统都是孤立存在,各系统采取的技术手段参差不齐,开发平台各种各样,监管指标及编码方法没有统一,从而使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信息的共享,更无法有效地实现系统的集成。
2. 信息化标准制定滞后。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建设是先发展后规范。各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由于采用的技术标准不同,软件与硬件各异,给网络互联带来很大难度。由于信息化标准制定滞后,监管理念、数据可靠性、监管模式的确定都给我国的银行监管信息化带来很大困难。
3. 网络基础建设滞后。银监会分设以来,对银行监管网络建设的定位不确定,是组建自己的网络还是长期依赖人民银行的网络目前还不明确。网络基础不解决,银行监管信息化将无从谈起。
4. 数据采集规范性差。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数据采集还处于分散状态,基本上是谁使用谁采集。这一方面导致监管人员忙于数据的报送和采集,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信息是多头采集,各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使得各系统的数据口径、会计科目、报送时点等不一致,既导致各系统的信息无法共享,也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5. 监管方法手段滞后。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一般都只具有比较简单的分析处理功能,不支持复杂的数学模型,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评测,使得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无法通过系统及时发现,金融监管仍然停留在依赖监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直觉判断的基础上。
6. 系统拓展性不强。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工作从市场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管、风险评测,到监管报告的生成和信息披露、监管档案的管理等大多数环节和内容都有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辅助。而我国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金融监管刚刚起步,我国目前运行的监管系统还很不完善,基本上只是现行手工系统的模拟,大多数系统基本停留在金融监管各个孤立环节和内容的自动化上,许多重要的监管环节和内容还没有相应的系统来支持,每个系统的功能覆盖范围非常有限,且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7. 银行科技风险的监管不够。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金融监管时,一直忽视了对金融科技本身可能引起的风险的监管。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思想上重视不够;二是没有相应的实施金融科技风险监管的组织管理机构;三是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措施;四是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银行监管信息化应采取的措施
1. 尽快制订我国银行监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我国银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制订我国银行融监管信息系统的总体发展规划。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管信息系统领导机构,组织金融科技部门、各监管专业司局和有关科研院所就监管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需求、关键技术需求、系统的框架结构、应该遵循的监管信息化标准、监管数据的采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监管信息的管理以及建设监管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法规、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以保证未来各监管分(子)系统之间的有机集成和监管信息的有效共享。 在制订总体规划时,应认真总结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的实际,并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可能对未来金融监管所带来的影响,如金融业的混业经营、it技术在金融业应用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如网络银行、网上证券等网络金融系统)以及金融监管的最终有效形式——实时监管等。
2. 尽快建立银行监管网络。网络是银行监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正确评估我国金融网络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组网模式,尽快建立适应我国银行监管实际的高速、安全和先进的网络框架,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为下一步与各银行网络的互联作准备。
3. 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 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是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应该在分析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和具体情况,严格规定监管数据采集内容与格式、采集方式与方法、采集渠道,保证监管数据真实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