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论文10篇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1

作者:王丽

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中共有51人(42.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12%的高职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9.38%的高职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表略)。可见,选修《艺术修养与鉴赏》课程之前,研究对象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后心理健康状况接受艺术教育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共有33人(27.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2.55%的高职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4.95%的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接受艺术教育后高职学生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表3可见,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后焦虑和抑郁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艺术教育后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接受前。但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发现42.50%的高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9.38%的高职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迫切需要采取相关的心理健康引导或促进措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形式较为枯燥,不大为高职学生所接受。而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艺术教育以其高雅、怡人的独特魅力,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艺术教育又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2]。本研究显示,在接受艺术教育前,高职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接受艺术教育后,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这证实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境状态。充满活力的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文化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真、善、美,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4]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同时也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情绪,不同的音乐会使人具有不同的感知体验,可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5-6]尽管本研究提示艺术教育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但仍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艺术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其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本研究发现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强迫和人际敏感症状改善不大。这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多种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健全人格,改善心理健康。第二,艺术教育尽管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效,但必须注意开展的形式、途径和时间。

例如通过艺术教育进入第一课堂,教师系统、全面地讲授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实践,可以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因此,高校应该把开设艺术课程逐步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组织合适的教材,并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组织高职学生艺术节、文化节和艺术社团活动,组建艺术团、舞蹈团、合唱团、***乐团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与。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开展形式的活泼性和多样性。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潜质得以发掘,艺术素质得以提高。随着各项艺术活动的开展,高职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审美情趣也得以培养,有力地预防了学生心理疾病,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将艺术教育与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对促进校园和谐及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均有积极的作用。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2

色彩的心理作用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比如,面对红色或者处于红色环境中,人们的心跳会加速,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处于兴奋和冲动的状态;处在蓝色环境中,人们的脉搏会减缓,情绪处于沉静、沉闷的状态。色彩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从人的脑电波可以看出,人的脑电波对于红色反应是警觉、警醒,对于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然。色彩的心理作用能力能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重视色彩,重视色彩心理学在各种艺术设计门类中的不同应用特点。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在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设计师要重视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这是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商业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对颜色的方式。在Logo设计和其他商品形象设计中,要用不同的色彩和色调限定对于商品的情感基调的表达。心理学家们曾寻觅一种强有力的色彩和情绪反应之间的相关性,选择正确的颜色,决定品牌的形象。比如,可口可乐用红、黑二色作为形象标识;德芙用黑、褐色作为形象标识;麦当劳,德克士、必胜客,肯德基,等快餐店用红色、橙色等欢快的、青春的、热情的颜色作为形象标识;一些高端的奢侈商品,则用黑色、灰色、银色、金色等作为标识。

在影视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很多电影都巧妙地运用色彩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心理效果。有的电影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有的电影则在特定的场面使用特定的颜色。比如张艺谋的作品,就善于用色彩,在运用色彩营造情绪和情境的基础上,用色彩来叙事,比如经典的电影《英雄》就用了五种不同的颜色讲述了五段不同的故事,传达了五个不同的段落主题。

二、设计色彩心理的培养

在进行设计色彩心理培养的时候,首先要专注色彩共性的学习,比如每一种颜色的集体认知、民族认知、社会认知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对于色彩个性心理的训练。要在色彩表现中重视主观情感的表现,使色彩拥有主观之美是色彩设计师要重视的。在设计师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了所有的颜色之后,可以进行色彩主观性表达的专门训练。可以在设计中思考十几甚至二十几种固有的色彩,这些色彩要丰富,冷色、暖色、中性色应有尽有。要求设计师凭自己的色彩爱好挑选五种以下的颜色,将这五种色彩扩展到画面中所有的物体设计对象中,对其它颜色可以完全忽视。如设计师选了橄榄绿、土黄、赭石等中性色,就可以以这几种颜色为主,代替设计对象所呈现的其他颜色。这种训练有色彩设计的理念和色彩的创意,转换设计师的色彩观念,改变设计师对自然色彩的过分依赖态度,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设计师对色彩的感悟力和创造力。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3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广泛接纳和吸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多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下,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投入,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程。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转贴于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题或者是分析***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4

延异性的文艺美学 研究 形态与前者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既对文学 艺术 的创美 规律 、审美特性予以关注,同时也注重从文艺美学作为文艺学的一个 理论 学科出发来揭示文艺美学与文艺 社会 学、文艺心 理学 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他们注重吸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 方法 和 内容 来丰富文艺美学的研究内涵,由此向文艺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延伸和关联,来展现文艺的多层价值。所以在延异性的文艺美学研究中,文艺美学的学科内涵得到了扩充和延伸。周来祥在文艺美学的研究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文艺美学的学科界定上,周来祥先生特别提出了心理学在文艺美学的学科研究中的奠基作用,并注意处理好文艺美学与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兼顾三者的关系,来突破文艺美学仅关注文艺审美层面的单一指向,注重多个层面的开掘与延异。周来祥写道:“我对文学艺术的美学思考就突破了对文艺作品的对象性观照,而是把文学艺术放在 科学 理性认识与感性伦理、生存实践之间作关系性的系统研究,是二者的关系规定了艺术之为艺术的独特本质,而不仅是文学本身规定自己的本质属性。wWw.lw881”所以在周先生那里,他对文艺美学作了以下的界定,“文艺美学是以心理情感为中介,结合 哲学 认识与社会学、伦理学、生存实践论的一种高度综合的研究。”周来祥虽然注意到了情感在文艺中的优先作用,并把其看作为文艺的一个独特特征从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但是在周来祥这里,延异的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在周来祥看来,文艺美学以美学的逻辑终点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但是这种以美学逻辑终点为其逻辑起点的研究,仍然要落实于心理学和认识论上,以此为根基实现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延伸和 发展 ,或者说是多种功能的统一,周来祥写道:“文艺美学应是哲学认识论、艺术社会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焦点的基础似乎应该侧重在认识论和心理学上。它以心理学为中介,将哲学认识论与艺术社会学,内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去研究文艺的审美特性和美学规律。它需要引进心理学的科学成果来研究文艺 问题 ,但是这种研究并不是孤立起来的文艺心理学,而是糅合在一起的。它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既作社会学、生存实践的 分析 ,又要作认识论、心理学的分析。当我们说艺术以情感为中介时,实质是心理学的分析;当我们说艺术包含了哲学的真理时,就加进了哲学认识论的分析;当我们说艺术包含着生存的意义,伦理的善时,我们就加进了社会学、伦理学、 ***治 学、存在论、实践论的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文艺美学研究照顾到了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内涵,同时还充分利用这种独特性,通过视角、方法、对象和内容的延异来进行文艺美学的关联性研究。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一大批的理论学人对此表示赞同,例如谭好哲提出的“文艺美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但又充分吸收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的学科优势来丰富文艺美学的学科内涵。曾繁仁认为“文艺美学是吸收美学、文艺学、艺术学三门学科的营养,是以以上三门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产物,同时又富有 时代 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就是探讨“美与艺术所蕴涵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冯宪光从巴赫金的文本间性概念出发提出“文艺美学是一门间性学科”的论断,这种“间性学科”就是打破逻格斯对学科的紧密划界,“注重不同类属的事物、话语、文本之间的对话联系、间性联系”。在学科定位和划界问题上,这些理论学人都注意到了文艺在美学的视野中其文化内涵可以得到多元生发和展开。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延异性的文艺美学研究,既有自身的学科领地、研究方法和目的,同时这一文艺美学研究形态,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延异性的特征。既从深度上努力开掘自身的学科特性,又从广度上全面照顾美学、艺术学、文艺心理学和文艺社会学对文艺美学的 影响 和启发。

延异性文艺美学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开掘文艺的多层价值,给予了拓展性文艺美学研究以启发,即充分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文艺美学。但是与前者不同的是,拓展派文艺美学研究在注重吸收多种方法的同时,也使得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得到了大大扩展,进一步丰富了文艺美学的研究内涵。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5

关键词:文艺美学理论话语学科逻辑文化现象

1980年全国首届美学会议上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2001年国家***在山东人学设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多年来,文艺美学己成为中国1980年代以来文化演进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话语、一种“认真”的学术建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文艺美学,应怎样看待和定位,论说甚多,公案末了,但以上三个方面不由让我想起了三个——也许不很恰当的词——绝、怪、玄。

一、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表现为一种理论话语,是一绝。理论是从古典到现代的一种西方正统的学术把握方式。话语则是西方后现代和各非西方文化的学术把握方式对西方正统学术来说,要称得上理论,必须要符合二个条件:有一批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定义是明确的,逻辑是一贯的;这些概念按照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理论是与非理论相区别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而话语则不管言说形式上的严格性,只要有真知灼见,可以是以理论的逻辑的学术的形式,也可以为闲谈的零散的悖论的形式文艺美学在中国虽然是在谈论一种理论,但山于文艺美学的言说,从形式严格性上说有一定问题,但又正因为成问题而造就它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这是“绝’之一,这一点将山后而两节来细说)因此,最好将之看成一种话语当然它不是一种一般的话语,而是一种理论话语。

前面讲了,文艺美学一词由胡经之作为理论概念提出,但其背后是北京大学的整个美学和文艺学的学术倾向,朱光潜认为美学是艺术理论,哲学系美学研究团队,扬辛、叶朗、阎国忠等都认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的北京人学的美学丛书以“文艺美学丛书”为名,丛书自1980年代初出现到现在,有近20余种。中国文艺学的重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艺理论室,老资格的学术带头人钱中文和杜书瀛,都是文艺美学的支持者和论述者,前者的《文艺美学:文艺科学新的增长点))(2001)后者的《文艺美学原理》(1992)集中地表达了对文艺美学的理论思考中国文艺学的另一重镇北京师范人学中文系文艺理论室占据了文艺理论的教学主流,以童庆炳为首的理论团队编写的种种文艺理论,认为文学首先是审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把文艺美学作为文艺理论的核心山东人学拿下了文艺美学基地,其学术带头人曾繁仁和谭好哲当然以文艺美学为已任,前者写了《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2001},后者著有《论文艺美学的学科交义性与综合性》(2001)文艺美学的光芒不但在上述的中心闪耀,而四射向全国的要津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朝闻主编了“艺术美学丛书”由多家出版社分出了10余种,辽宁大学土向峰主编有《文艺美学辞典》(1987},四川大学王士德有《文艺美学论集》(1985),浙江大学王元骧写了《文艺美学之我见》(2001)……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活跃在文学理论界的一代,改革开放后毕业的新一代学人,如王一川、王岳川、陈炎、土德胜、姚文放等,都是文艺美学话语的参与者和者。文艺美学不但在文学理论圈中热热闹闹,而且向相关领域播散:于是有了中国古代的文艺美学(如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1988,皮朝纲《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1986),西方的文艺美学(如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1988],马列的文艺美学(如刘文斌《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1996,董学文编著《的文艺美学活动》(1995)……以上这些学人为代表的言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关于文艺美学的理论话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著述,在这样的一个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里,仍然没有一对文艺美学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界说,也没有使文艺美学在学术的机构化中得到逻辑一致的表述。正如土德胜的论文标题所揭示的:《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2000)这不由得使人感到,在文艺美学的理论话语里,纠缠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这里着重讲两个方面,一是纯学术体系的,即关于文艺美学的学术定位问题,二是学术与决定学术之如此的实践关系,是什么样的实践活动使这一学科缘起,发展、流变。

二、作为学科定位的文艺美学

先看一看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现实状况,日前中国的学术管理体系里,与文艺美学相关的学科定位有三,一是文艺美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下面的文艺学(二级)下面的一个方向(三级)。二是艺术类(一级)下面的艺术学(二级)下而有艺术美学(三级),三是哲学(一级)下面的美学(二级)下面没有文艺(或艺术)美学,只有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二级)从这一现状中,不让人想起一个字:怪。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之怪,首先表现为概念逻辑的困难,其次是学术管理与学术体系的矛盾,然后是学科划分与学术体系整体的冲突

概念逻辑是文艺美学遇到的第一个困难,这一困难有比中国学术史复杂的学术史和文化史的背景文艺美学的两个来源文艺和美学在历史上都不是洁白的首先是文艺和艺术这两个词的绞缠。文艺,本是文学与艺术,文艺并列可以用来指一切艺术。艺术有两种用法,一是狭义,不包括文学,是广义,包括文学,因此就广义而言,文艺就是艺术。文艺理论,就是艺术理论。无论哪一方而讲,文艺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二级学科都是一个概念错误,应该是文学学。文艺学——正如钱中文先生指出——其俄文原文就是文学学,文学学不符合汉语习惯,改成英文常用的“文学理论”就很好,偏偏改成文艺,一字之差,逻辑不通同样在文学学(或文学理论)下而的二级学科应该是文学美学(两个学字汉语上又很别拗)艺术学从学术管理的区分性来说,从文学中区分出来之后,应是一个狭义,是除了文学之外的艺术学,同理,艺术美学,是Ix_别于文学美学的艺术美学当然从学术体系的整一性来说,艺术美学可以也应该是包括文学于其中广义的艺术美学,史有利于学术逻辑和教学逻辑。但把艺术区分为一门文学和其它七门艺术合一的艺术,与学术逻辑较少关系,而是教育和学术现实状况决定的,从教学和研究的机构、规模、人数等因素着眼,文学一块,其它艺术共一块是合理的文学自一块,文学美学也可自成体系从这里返回去看,己经早现了文艺美学话语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人讲文艺美学的人,都是搞文学理论的人虽然文艺美学这一名称让他们在出言写作的不少时候把文学外的其它艺术包含了进来,但实际上山于自己的专业所限,对其它艺术的涉及是不多的,理解也是不深的为什么不就讲文学美学呢?文艺美学这一词汇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巫术式的影响?把文学理论定义成文艺学是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上的第一个概念定义错误,由此而下的文艺美学是一个附属错误,虽然文艺美学一词本身没有错,但在如此一个学术体系下却错了。

二是文艺与美学的关系。美学的定义本就很为复杂,但在西方它基本有三种定义方式,1、美学是关于美的学问,它以审美对象为中心来研究美;2、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的学问,它通过美感来研究美;3、美学是艺术哲学,艺术的目的是追求美,研究艺术就是研究美,只有艺术是典型和纯粹的美,其它所谓自然美、社会美等等,作为美是暂时的,不纯的,而且它们的美的基本性质己经包含在艺术中了。美感主要是对艺术之感,审美经验主要体现为艺术经验。研究艺术同时就把握住了美感和其它的美。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按照西方学术对美学的第三种定义,文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也就是美学。中国1980年代以来其学术主流认为美学包括三个方面,审美对象、美感、艺术。文艺美学就等于美学中的艺术部分。这样文艺美学与美学的概念冲突来源于两个学术传统和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划分。从学术传统上讲,文艺学是前苏联关于文学理论的概念,艺术是西方美学的概念,中国现代学术体系把文艺学划在中文,美学放在哲学,文艺学中的文艺美学与美学中的艺术本是一回事,却变成了两个概念。而且文艺学下面的文艺美学,美学下面的艺术,艺术学下而的艺术美学,都是一回事,在中国学术体系中成了三个概念,分属三个不同的二级学科下而的三级学科。这一理论和概念上的混乱不能完全怪学术体系的建立者。美学的发展状况、学术真理与学术管理的矛盾要负点责任。

美学是世界学术体系中最难的学问之一其难首先表现在,世界上每个文化都知道美,但却很难形成关于美的学问。美是至广的,在什么地方都能遇上美的问题,美又是至高的,美总是与宇宙的最高者相连,美的本质一直与哲学的根本问题相关,与宗教的最高实在相关,与人类学的基础相关。而美的学问则意味着要把美按照学术体系的方式将美的问题学科化。美学的困难,就在于美的客观本性与美学的学科化的张力之中虽然美学很难,但美确实处处皆有,人人皆知人的有限智慧使人很难知道美是什么,但人的求知本能又摧使人偏要想去知道什么是美。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我们看到了这一现象:人虽然讲不好美学,却又一定要去讲美学自1980年代末以来,美学的学科定位就成为一个论题,肖到现在还有这方而的论文在发表这个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美学自身的学术本性,二是学术体系的定位要求就前者来说,美学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总的性质上说,理论上的真、善、美的并列,教育方针上的德、智、体、美并列,意味着美具有最高的总括性;从美学的分布看,哲学系、中文系、新闻系、各类艺术(美术、音乐、建筑、工艺)系、服装、广告等等,都配有美学的专一业课程。而各普通院校,也有美学作为普通选修课从这一方而来说,美学不适于在现代的学科分类体系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这种找不到恰当位置的学科,姑且借现成术语,谓之跨学科但这“跨”不象西方学界的“跨”是学科进展和思维方式变化的结果,现代学术体系发展有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细分,学科越分越细,现代型的专家也越来越专,所专的领域越来越小而细、专、小虽然是必然的、必要的,但带来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从而现代学术的发展又产生了另一个与细、专、小形成张力的另一趋向,就是跨学科,所谓跨学科,就是把好些相关学科中的一些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学科这样现代学术的发展,一方面是有不断地“细分”,另一方面又是在不断的“综合”。但美学的跨学科却是一个从古延续到今的老题。而对这一个老题,作为一个国家的学术体系,一定要把美学放在一个位置上才好进行学术管理。这样在我国,美学就成了哲学下而的二级学科。只要明白对于很多跨学科的知识体来说,其学科定位在于学术本性与学术管理相互间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关于美学学科定位的讨论基本上只有学术管理的意义。但这种学科管理体系要真正有利于美学学科的健康发展,最好在美学各分散部分(哲学、文学、艺术、建筑、服装、广告,等等)之问有一个沟通和协调机构。美学的管理如何真正起到促进美学的发展,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美学成为哲学的二级学科,是学术管理而对一个美学的跨学科性质时的无奈,当然,如何在这种无奈中把工作做得史好一点,还是极需讨论的文艺美学的产生还来源于中西文化在艺术本质认识上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追求美,因此艺术哲学(或艺术理论)本身就是美学,至少就是艺术(文艺)美学,中国传统讲究文以载道,艺以传道,由前苏联学术而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学术都很强调学术的***治性。因此艺术(文艺)理论人于艺术(文艺)美学。与改革开放前的学术体系强调学术的***治性不同,改变开放后的学术转型更强调学术的科学性如果说,在中国语境中,文艺(学)理论可以包含很强的***治性,那么,文艺美学则突出了文艺自身的性质因此,文艺美学在中国的崛起,是与中国文化的学术转型密不可分的

三、作为文化现象的文艺美学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治统帅一切,改革开放首先就是突破***治统帅一切,什么是最少***治性而又最有正当性的思想呢?美学,因此,1980年代兴起的美学热,文化原因大于学术原因。文艺美学就是这场巨大的美学热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什么不是艺术美学而是文艺美学呢?在中国学术界里,各个艺术领域都偏重于创作,文学由于以文字为媒介,本就多观念的成分,文学领域从来是创作与理论并重的,艺术界多创作者而文学界多理论家,正好文艺理论被命名为文艺学,美学具有广博性,文学理论用文艺学来命名,正好暗合于文学理论的通向美学,于是文艺美学的大旗树了起来。虽然正如第一节所列,摇旗呐喊的都是搞文学理论的文艺美学作为一种理论话语虽然有着明显的术语混乱,但其传达的理论信息和文化信息是十分明晰的文艺美学虽以学科的而日出现,却有着文化的象征意义而且就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它也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文艺美学虽然山搞文学理论的人提出,跨越了学科边界,但正是这一跨越,使从文学理论发动的转型,带动了整个艺术领域的观念转型,而且影响了整个文化的观念转型因此,文艺美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充满了历史的玄机可以称得上一个“玄”字。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6

1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艺术管理专业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是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只有给予它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才能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够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学科名称来看,艺术管理赖以形成的两个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和管理学。而它赖以形成的两个学科都是交叉性学科,艺术学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同时管理又是由这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可见艺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其交叉性是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第二,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艺术管理研究的范围不在行***领域、不在金融领域、也不在司法领域,而在艺术领域内。然而,艺术管理不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也不研究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它侧重研究艺术中具体的艺术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既有对非赢利性艺术团体开展的艺术展演的研究,也有对赢利性艺术机构艺术活动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应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艺术学和管理学是其学科基础。

2 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是一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应用型的新兴学科,特殊的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由于艺术管理属于交叉性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理论,还要学***济学、统计学、法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其次,由于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再次,艺术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依托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将管理理论、经验服务于实践,于是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艺术管理者应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既应具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1]

2.1 扎实的理论素质

任何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既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应体现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首先,从继承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每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断同过去的联系,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过去、未来和现代的相互交织,每一个学科的当展都必须以前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艺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经典中汲取理论资源。同时,艺术管理又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性,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应具有创新性,艺术管理人才应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保持自己的学术敏锐度;其次,从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艺术管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管理学相关理论,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需以管理学为核心。同时,艺术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广泛地掌握其他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懂得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和运营方式;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人文历史素养;法学的相关理论,使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文艺***策,遵守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等,使艺术管理人才形成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2.2 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策划、组织、经营等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艺术发展史,也需要能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赏传统的经典艺术,也需要能尊重新晋艺术家的创意;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需要能予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艺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应的艺术作品。

2.3 全面的实践能力

从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战略性新兴艺术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以艺术学为根基,以管理学为指导,在现有的经济与***策环境下,对艺术品与艺术机构进行操控,达到体现艺术内涵及功能价值与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有机融合的目标。[2]在学科定位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素养最终都体现在艺术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以艺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对艺术项目的策划能力、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3 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晰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指明了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因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因围绕构建人才的全面素质展开,在夯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3.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基础,艺术管理专业应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更应多开设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高年级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外,专任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本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理论体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未对艺术管理专业形成完备认识,面对开设的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会陷入专业定位不明的误区。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准确介绍;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主次关系,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干,在不同学年开设不同的管理类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大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的《管理学基础》,之后的各学期中再分别开设《行***管理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在管理类主干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地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如《文化产业概论》《民族文化学》《艺术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2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独特的鉴赏力,鉴赏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美育在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属于美学研究领域,指通过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内开设美育课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鉴赏个体的艺术修养,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艺术鉴赏水平。

(2)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只是看几部电影、欣赏几次画展、观赏几部话剧,是不可能从根源上提升人才鉴赏力的,如达?芬奇的绘画同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美国舞蹈家邓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优美传递出来,对这些艺术的欣赏都需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开设中西文化导读、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必要性。当然,文化知识的积淀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一堆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的,真正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重要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意境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作品,如云南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我院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并且组织学生前往西双版纳等地,进行民族艺术的实地调研。

(3)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艺术修养既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美学特征的熟悉,所以《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类课程一般都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欣赏绘画可训练视觉美感;多阅读文学作品便逐渐具有了鉴别能力。然而,艺术院校在提供艺术鉴赏机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个学期校园内都有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展演活动已经初步具有品牌效应,艺术管理人才在大量、经常地欣赏作品过程中,可直接提高鉴赏能力。

(5)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生活阅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越深刻,艺术管理人才的生活阅历,更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3.3 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在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环节放在核心地位,将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方式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如专任教师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任教师可以以团队形式设置课前的十分钟发言,发言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这既可以锻炼艺术管理人才的团队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自我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同时,专任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课堂法庭辩论、课堂艺术品竞拍等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可交由艺术管理人才全程策划、组织,并安排相关学生参与,既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锻炼了人才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为了加强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国内相关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山东艺术文化学院于2010年建成‘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侧重对文化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艺术市场、文化经纪等方面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实验室;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站、策划创意协会、戏剧社及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等成为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3]同时,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一间,更在院内新设三个实训工作室――“ing”演出演艺工作室、“Ace”展览策划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由相关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现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个艺术展演项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艺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杨洋自编、自导、自演的庭院话剧《问心》中,从主要演员到工作人员,都由“ing”工作室的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学生也负责完成了院内多个画展的策展、布展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提升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艺术管理人才未来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除设置了实践工作室外,还在每个学期安排了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准备和操作阶段。艺术管理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意策划案,然后根据策划案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如“创意市集”等;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艺术文化学院将对各团队的策划案进行评比,艺术管理人才将自己实践过程和成果以生动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获胜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艺术文化学院参加每年全国性的创意大赛。教学实践周的创意大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与考察,从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改。

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只靠教学活动开展是不够的,更应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以所学知识为管理,实现对自我管理便是最基本的运用,如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等,均可以在相关教师指导下,由人才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同时,日常生活和课余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艺术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7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艺术的演进”,主要探讨艺术的传承传播、发展演化,这一主题尤其符合国家所倡导的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主基调,符合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会议分为大会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两种形式,大会发言18人,小组讨论发言48人,自由发言者42人,发言总人数占与会代表的一多半。无论大会主题发言还是分组讨论,主要围绕四个议题展开:(1)艺术学科的演进与建设;(2)中华艺术的传承与传播;(3)艺术研究及其当代转换;(4)宋代艺术及其传承传播。会议论文的筛选也主要以这四个议题为据,尽管不少来稿质量很好、作者知名度很高,但是由于偏离了会议主题,或者与上述议题相距过远,同样没能入选。与会者认为:这次会议是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后的第一次重要转折,它标志着艺术学研究者研究重心的转变。过去艺术学历届年会都把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尤其是它的门类化作为主要议题,而从今年开始,艺术学年会的重心任务开始转变到艺术学门类自身内部建设而非与外部角力。因此,本届年会的标志性意义在于:它将更加注重艺术学学科的构建与艺术理论研究内涵的充实提高,更加关注学科发展当中的重点热点议题研究,一些泛泛之谈与过于琐碎之论皆不合时宜。此次会议堪称艺术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一次必要的休整与筹划,为学科发展的明天提供了强劲动力。

既为“艺术的演进”,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变化当然是议论焦点。无论是对艺术学过去发展历程的总结回顾,还是对它将来的充实提高,这个主题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持续下去。正因为如此,此议题提交论文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挖掘最深,影响力最大。此类专家学者或从艺术学学科的进展方面谈起,或从艺术学理论如何强化内部建构论及,或从中外艺术学理论的比较与借鉴着眼,或从艺术学与其他学科如美学、音乐学、设计学的关系入手,虽紧扣主题而视野宽泛,涉及内容广泛,既有宏观把握,也有深入具体研究,点与面皆有所顾及。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以他独有的视角总结了艺术学理论诞生一年来的学科进展情况,从学术队伍、学科成果、学术活动、学位点建设等方面总览概括,理路清晰,信息量大,视角新颖,使人们对当前艺术学的整体状况与学术动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为今后艺术学理论的布局、发展、建设、演进提供了纲领性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黄教授对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触及了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与现实问题,如:如何看待艺术学理论研究?艺术与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路径与指向有哪些?尤其提出了艺术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关系,并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硕博研究生论文选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意见,不仅具有相当的高度,还具有切实的指导性与实践应用性。总体来看,黄教授认为艺术学理论研究有自上而下的研究,也有自下而上的研究,即有“自觉”研究,也有“不自觉”研究,但是无论哪种研究最终都要上升、归纳,要上升到学理的层面,不能停留于一般的门类研究与问题探讨,这样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领域就会不断扩展,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队伍才不会薄弱单调。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艺术百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楚小庆副研究员放眼我国文化建设的大视野,站在文化自强与自觉的高度,审视了目前形势下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价值与目标任务。他认为,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并且说,在当代中国,深刻认识和认真梳理艺术学理论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深入阐释艺术学理论在当下需要迫切发挥其引领作用这一理论命题非常必要。他说,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之后,弥补文化建设这一课迫在眉睫,而文化建设的重心之一就是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同时认为,艺术学理论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必须突破自身学科理论的小圈子,结合当代文化建设大背景深入开展,其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对优秀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并结合人类社会价值取向提出引领性思想和理论,最终构建形成人类社会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鲁迅美术学院科研处长张伟教授以艺术文本与历史语境阐释为题,考察了艺术文本生成的历史,探讨了对艺术文本进行历史语境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艺术学研究中要把艺术文本置于更广泛的文化时空之中,将它们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仅作为某种***治观念的派生物。提出要特别注重艺术文本内在结构的张力与历史语境的统一,任何单一方面的强调都会导致对艺术文化文本的片面理解。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尹文教授借鉴***书馆学中目录学的分类方式,从目录学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艺术学学科的演进建设过程,认为艺术学学科的***需要艺术学文献目录的学理支撑,它***后的建设有一个分类细化的建设过程,尤其对二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艺术研究所夏燕靖教授对归纳逻辑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路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丰富多样,是艺术学理论建构的基石。因此要对中国诗学研究加以关注,以助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的建构。他同时指出,艺术学理论研究还应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和史学研究方***,需要建立起相对统一的理论体系框架。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李丕宇教授同样将研究视角放在了中西方对比这个视域,围绕美、英、德、俄四国艺术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所体现的理念、逻辑和相关问题,以他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作比较式分析,并结合我国“艺术学”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历史变化和现状,借以反思我国艺术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建设性问题与建议。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东南大学姜耕玉教授认为,艺术学理论应根植于艺术原创性研究,艺术学不是从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学科,也不是指各个具体的门类艺术,它建立在分析和综合各个门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是关于各个门类艺术或类型艺术的相似的特点与相通的规律的研究的学科。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副教授以艺术学与音乐学的相互关系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哲学理论原点的辨析,结合具体例证,对历史学视阈下音乐史与文学史、美术史的共通之处及其相对于历史学其他分支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阐发,提出了总括各艺术类型的历史学研究的“艺术史学”这一学科设想,同时联系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对音乐史学与历史学和艺术史的关系、音乐史与文学史和美术史作品研究的共性与个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金雅教授提出中国艺术学研究与建设应以美的艺术精神为标杆,将“人生艺术化”作为重要研究视阈、方法、立场及价值取向。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李倍雷教授同样认为目前我们的中心任务是构建艺术学理论的中国学术话语,这种构成不是隔空喊话,而有它切实的文化基础、历史传统、现实基础,并由此设置了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以及比较艺术学等。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对艺术学升格之后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艺术学学科构建要突破文学中心论,要集思广益地搭建合理的艺术学学科框架体系,不能仅仅个别专家一锤定音,同时提出要完善艺术学教育资源体系配置,让艺术学理论真正迅速壮大起来。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卫星教授着重谈及艺术学专业下艺术美学方向建设的一些看法,其中包括艺术美学研究方向学生升学问题、艺术美学研究方向学生就业问题、艺术学专业下艺术美学方向建设问题等,不无裨益。湖北美术学院刘茂平教授则从当代西方美学的艺术哲学化倾向分析了艺术学***的必然性,以及它***后在建设完善过程中中国艺术学哲学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鉴于一级学科设计学的***以及它与艺术学不可分割的关系,另有一些学者十分关注设计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杨先艺教授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设计学学科的演进与发展情况,将之划分为“工艺美术”、“美术设计”、“设计学”等阶段,符合设计学发展状况。河南大学席卫权副教授以“不再‘缺位’”为题,对当代国内设计批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认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基本缺位到21世纪初的表露端倪,再到今天的渐生热络,国内设计批评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理论逐步积累、逐步成熟的过程,并在现实迫切需要下呈现出走向勃兴的趋势。常州工学院汪瑞霞教授探讨了文化视域下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提出设计与文化应互生共存于人类社会,要在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解读和研究设计学,要从解读设计文化的三个维度出发,形成大历史观、大设计观、大文化观三维交叉的立体研究模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张康老师同样关注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并着重讨论了从艺术学的角度如何看待设计艺术的教育和设计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建构。

由此可知,艺术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仍然是艺术学理论研究者最为关心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它刚刚登上学科门类的大舞台,无论是内部或是外部,都有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大问题,都需要专家学者们的智慧与创造。通过这次讨论,就此问题形成了一些共识,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为今后艺术学科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大会的主要成果之一。

中华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是“艺术的演进”这一大会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实力、国力不断增强、影响逐步扩大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显得更为突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哪里?它是如何传承传播的?它对人类文化艺术的贡献是什么?等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以各自研究的艺术门类为突破口,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王廷信教授以20世纪戏曲传播的动力为题,分析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戏曲传播的动力机制,包括文化的变革、***治的需求、经济的推动、民俗的习惯四个方面,并认为这几个方面或单独发挥作用,或相互交叉、相互支撑发挥作用。上海大学陈曦禾教授从《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后的命运说起,以该书所建构和确立的***电影史观作为切入点,考察***电影史观的历史命运,并由此反思***电影史观的历史逻辑和局限。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刘承华教授以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古琴艺术的历史形态为例,说明艺术演进的非连续性与中心转移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他借用了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非连续性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如何应对艺术演进非连续性的策略。河南大学张大新教授以***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梳理了中原民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论证了它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特别指出“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先生“自负改革之任”,惨淡经营,引领河南戏曲在抗敌御侮的民族救亡运动中实现历史性跨越,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大地方剧种的过程。中国戏曲学院陈建平副教授考述了《南西厢》在明清时期的声腔传播轨迹,认为《南西厢》在明清时期的应运而生和日渐勃盛,正是其适应戏曲声腔的演变规律和舞台演出的必然结果。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赵天为博士通过昆曲经典传世名剧《牡丹亭・惊梦》折子戏表演的分析,从个案视角展示出昆曲传承的轨迹,试***说明昆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应当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加以经验性加工提炼,在“口传心授”中的心灵体认中研磨,最终达到精神意趣的突显。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林少雄博士思考了中国艺术史书写的相关问题,以“何谓?何为?为何?”三个反问为线索,诠释了中国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书写理念的定位和书写目的的确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为中国艺术史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刘亚璋副教授从《富春山居***・子明卷》的临仿现象探讨了文人画的承传与演进,通过这一典型的案例的分析,为我们深入研究传统绘画艺术特质形成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特殊线索。山西大学史宏云副教授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以根植于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晋南木版年画为例,分析了民间艺术传播中的兼容性,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传播、保护等拓宽了思路。河北大学刘桂荣副教授通过亲身经历与实地考察,以美国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传播为例,对中国艺术在美国的传播进行研讨与思考,认为其中有有益经验,也面临着一些困局,为今后中国艺术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借鉴。

此外,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生或在站博士后也对这一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从地方艺术的传承传播入手,有的以民间艺术为例,有的从中华艺术的大视野出发,或点或面、或深或浅地分析说明,显示了这一学术群体令人振奋的人才实力,也充分证明艺术学理论研究这一领域后继有人。

本次年会的第三个议题“艺术研究及其当代转换”尤其引人关注,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艺术的研究问题主要是其当代性问题,如何将传统艺术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有效资源,如何在承续传统的同时弘扬传统,古为今用,才是最现实、最有价值的问题。这个议题共收到论文50余篇,有的涉及艺术的全球化,有的涉及到艺术价值的当代转换,有的涉及到传统艺术现象的现代启示,虽不一而足而皆能紧扣议题。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金丹元教授以“海派”绘画的现代性取向为出发点,论述了中国美术在近现代文化情境下孕育而成的一些基本特征,认为海派绘画在多元复合的跨文化交流语境之中孕育而成,是精英与大众、旧学与新学、本土与外来文化的集合,由此得出考察任何文化现象皆应置于文化情境之中,让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认同真正名至实归。《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徐子方教授以“非西方艺术委顿与艺术全球化”为题,站在世界艺术文化的大视野中阐述了世界近现代艺术史的走向问题,认为东方世界艺术中心在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拱手相让,之后中国艺术尽管继续有所创新,***艺术也从未停止前进脚步,但仍难以挽回委顿的颓势。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治、经济、科技和***事上的领先地位,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全球化问题日趋成实,这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明显弊端,非西方艺术只能尾随其后,亦步亦趋地模仿或照搬。他认为进入21世纪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中国当代艺术应在全球化的今天有所建树,***成林。中南民族大学彭修银教授以美学研究为基点,提出艺术观念在当代的转换即是从艺术与美的同一转向艺术与美的断裂,从艺术与生活的对立转向艺术与生活的同一;而艺术观念的当代转换的完成要建立在艺术创作观念、艺术作品观念、艺术欣赏观念转换三个基础之上。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十分关注艺术文化与艺术管理,他对艺术品与艺术商品的价值转换作了充分探讨,认为艺术品与艺术商品是相近且又相异的范畴,由艺术品转化为艺术商品,须经由不同的渠道。对于艺术品及艺术商品价值的判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准确把握艺术商品的特质,在各个环节努力创造和实现艺术商品的价值,是推动艺术创作和繁荣艺术市场的应有之义。中南大学孙湘明教授也探讨了这一问题,他对艺术转型进行深度思考,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无论观念还是形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产业整合论影响下艺术转化为一种产品,由个体创作转变为企业生产,并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产业链;在营销整合论的影响下艺术转化为一种商品,形成了艺术市场、艺术策划等营销模式;在文化整合论的影响下艺术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以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聂伟教授以《“类型”宣言与艺术“夹带”》为题讨论了新生代导演的创作狭路与转型之困,认为面对国产电影消费市场的快速转型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强势进入,留给新生代电影人明确市场定位、谋求创作转型的时间与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作为中国商业电影制作未来十年的中流砥柱,在如何实现西方的类型手法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方面,被寄予厚望的新生代导演们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磨励探索之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汪小洋教授从艺术学语境角度研讨了浙派人物画的主要创始者和代表人物周昌谷创作的当代意义,认为他对中国画目前的主题创新、形式创新都具有指导价值。中国传媒大学施旭升教授对当代艺术文化的精神症候进行解析,他说艺术以意象为本体;艺术文化的建构向来是以意象体验为其精神特质。然而,与后现代主义的盛行相伴随而来的,却是艺术意象的消费化。北京服装学院杨道圣教授的研究视角十分新颖,他通过对英国18世纪纨绔子弟代表布鲁梅尔成名史的考察,认为当代社会的艺术家已经变异,他们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声望,其成名与关注、传播、制造个人传奇的人群和社会机构密切相关,艺术家作为名人被人接受或消费,不再是如传统的艺术家依赖自己的作品而被人们所关注。艺术品的光晕消失了,资本就会制造出名人来弥补。东南大学倪进副教授更为关注当下女性艺术家被冷落现象,称之为“艺术品市场中的绿肥红瘦现象”。他认为当下红火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几乎看不到女性艺术家的名字,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不为收藏家们所关注,提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应该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洼地。

除上述观点外,民间艺术的当代转换也是大家注目的中心,如太原科技大学史宏蕾、伊宝两位老师从门神文化的流变研究它的当代转换问题,河南大学杨宏鹏老师则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探讨了民间艺术传承与传播的“互文性”问题,辽宁社会科学院徐明君副研究员以延安新秧歌为例提出了重塑传统的民间艺术现代化之路,河南大学胡俊涛副教授分析如何挖掘河南民间美术的当代价值问题。可以看出,专家学者对艺术的当代转换即艺术的当代性相当关注,思维活跃,有的瞄准中国传统艺术的转型转换,有的侧重它与世界性、全球化的关系。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式进行探索研究,真诚而严谨,每一话题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为第四个议题的“宋代艺术及其传承传播”,吸引了不少有兴趣、有研究专长专家学者们的注意。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和具体承办方河南大学,地处七朝古都开封,这里是北宋故都,又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艺术文化遗存异常丰富,影响力特殊,宋代艺术及其传承传播既是“艺术的演进”主题之一,又是本次会议特色研究。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谈了邓拓所捐赠宋元绘画的艺术价值,山西大学李德仁教授就宋代绘画的成就、特色与性理之学的关系展开讨论,上海师范大学翁敏华教授研究了宋代的队列行进演艺问题,颇有新意。长期以来,本次会议的主办方河南大学十分关注宋代艺术与文化研究,相继成立了“宋代文化研究院”、“宋代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宋代艺术也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特色研究课题,具有天时、地利等优势,本次会议该校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多以宋代艺术研究为主。如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贾涛教授对宋代尚意书画之风的形成及其人性本质进行了阐述,彭亚教授对宋代翰林***画院的体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倪峰副教授论述了宋代园林艺术对当代中国城市园林的影响,陈莉副教授探讨了宋代院体绘画对当时工艺美术的促进问题,肖海英副教授对宋代风俗画的艺术意蕴进行了解读,马丽霞老师对宋代绘画对金人绘画的影响问题进行探究,杨俊贺老师则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中总结了宋代的广告形式与时代特色,研究内容异常丰富。此外,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王之涵从宋代的扇子入手,研究了它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影响,别有趣味。东南大学沈亚丹副教授、江苏大学王宏彦副教授等也都对宋代艺术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阐述,并且能够结合大会主题,重点关注宋代艺术的传承传播及其当代转换,这些研究为人们更充分地了解文化盛世的宋代及其艺术成就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8

1 艺术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现状

当艺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荡漾的时候,总是出现相关学科的介入,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方法来量化艺术,可以用人类学的方法来阐述艺术、审美的分类和人、社会的关系,可以用***像学和符号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本身的历史性等等,艺术与很多学科是有交叉研究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陈述一下艺术的交叉学科作为例子:美术心理学、美术人类学、哲学。

1.1 艺术与心理学的结合――美术心理学

美学、美术学和心理学相互结合交叉形成美术心理学,在继承科学美术传统的同时,又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取向作为自身学科的追求。这必然会导致美术心理学的科学理性加强,审美的量化加。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美术就以沿着科学还原和再现真实为目标。而美学、美术学和心理学交叉形成的美术心理学,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同时,又将传统主流的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作为自身的学科追求,而美术心理学在决定论和还原论的主导下,一直是在复杂的美术活动中探寻所谓永恒的心理客观规律。美术心理学就是在借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探寻心理学自身完善的多元化途径。美术心理学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造型艺术的形式心理效应;借鉴构造心理学的实验方***,开展有关美术活动中的审美心理实验。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但是整体并不意味着元素的总和,所以说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所以他们反对对于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一个既重事实搜集,也重视理论建设的心理学派,他们在视知觉心理问题的很多方面不仅搜集到了大量的实验性科学事实,而且创建了很多富于雄辩性的理论假说,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只不过是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来说服美术心理学研究者,但是这种力求心理学物理化和数学公式化的证实恰恰缺少了对人和物的本质研究。这样做无疑使美术心理学走向程式化学科道路,远离美术本身和人本身。而传统主流的心理学以生理学为基础,针对个体内部来探索智能活动的一般规律,所以对于过分强调形式知觉和生理机能实验的现象应该加以认真反思。美术心理学作为揭示人类精神创造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其研究本应建立在社会文化心理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其特有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将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实验引入自身学科发展上来,所以美术心理学更应该把重点放在社会文化基础上。

虽然美术心理学在实证的基础上为艺术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证据,但是就其本身来说,更多的是倾向于人类审美规律的量化和研究总结,更着重的是心理方法的研究,所以也只是艺术向心理学靠拢来寻求自身价值的主流社会心理学的一种表现。

1.2 艺术与人类学的结合――美术人类学

美术人类学的研究是以人类的基本行为功能为出发点,考察不同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不同种类、风格、流派的演变和规律,包括蕴含于其中或呈现于其外的各种精神的或趣味的要素。并且美术人类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只是选取人类美术史中最具广泛性和典型性的几种类型,以考察趣味与物质功利、精神信仰、内在生命意识以及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交缠交织的共同作用中创造艺术风格的不同内涵和外延。所以,我们认为美术人类学的研究及时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各种研究成果来关照人类的美术事象,这一研究就是建立在文化相对主义和各民族文化多元整合基础上的全新艺术价值评估活动。

艺术在这里只是作为折射人类进化的一个考察对象而存在,也沦为人类学研究对象借助的一个工具和符号,或者说是一个辅佐的证明,失去了自身的重要存在性。

1.3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

艺术从诞生就和哲学一起被并做人最为本质的表达和思考方式,从宗教哲学到现代哲学,无疑都是在探寻真理,思考世界。人通过艺术和哲学来体悟、表达和表现人的情感世界,艺术是人类表达思考追求真理的寓所。

虽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也很有指导性,但是这丝毫不能够作为消除艺术***存在的理由,康德说过艺术的终结是进入哲学,但是艺术依然存在。

2 艺术泛化所带来的结果和艺术纯粹性的必要性

西方的现代艺术史式样纷呈,各种理论的介入使艺术遭遇解构的危机,我们现有的逻辑和分析方法面对这些纷繁的事实已经变得毫无对措,艺术与艺术史的讨论的话语权已经被其他众多的理论所占领,现在只要说到艺术,没有什么不涉及的,而关于艺术本身自在的东西已经彻底躲了起来,丧失了话语权的艺术面对其他学科的强势入侵已经变得毫无对措。现如今如果只谈艺术的话,就被人扣上形式主义或者是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帽子。各种研究都在艺术的学科交叉上作为切入点,艺术已经泛化到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

如果艺术还是一味地去迎合其他学科,不去关注艺术本身的话,就彻底瓦解了自身的价值和***性。所以我们应该回到艺术本身所研究的东西:绘画应该回到空间、材料、技法等最基础问题,还有我们为什么绘画?应该怎样绘画?我们绘画为了什么?这些最基本的纯粹性问题上来。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9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含义;研究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受社会的物质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同时还收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控制。但这些制约因素改变不了西方现代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潮流,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是其艺术设计的效仿者。我国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发展的起步较晚,所以向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借鉴和交流也是我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在我国有非常多的学者曾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悉心研究,并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1现代艺术的概述

现代艺术又被称作现代派艺术,对于其定义,学者们可谓是众说纷纭。但从整体上来说,其可以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艺术或是现代派艺术,其泛指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与传统艺术相区别的,并蕴含着前卫及流行色彩的流派和艺术思想潮流的统称。西方现代艺术是由很多种视觉上存在异样类型的艺术风格共同组成的,它是在科学以及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建立的,在西方几百年的艺术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艺术作家、艺术作品以及观众之间存在的区别打破,并且倡导对人类生活进行融合和干预。西方现代艺术受现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并对现实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压迫进行批判。

2现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艺术的发展始端至今,对精神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关注,而不是死板的对自然进行单纯的模仿,并且现代艺术对传统守旧的文化进行了抨击,倡导艺术语言的变革创新。又对大众的审美进行了挑战。相比之下,现代艺术是对人们视觉的一种冲击,其表现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并且不断向新式艺术进行发展。而因为它的发展也是人们对其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不容忽视,而这些都会致使人们从内心上对其进行方案,但由于热衷追逐潮流,只能将就。但总体来讲,现代艺术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其打破了常规,将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创造出的新式艺术已被大众所认可,并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其次,它的出现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使现代文化丰富多彩;最后,其顺应了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受现论的影响

3.1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规律

依据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的规律,可以了解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导致以下规律的出现:1)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具有漫长和复杂的特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制度在不断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需要漫长和复杂的过程。2)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性。由于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在逐渐转变,并且活动的空间也在逐渐增大,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范畴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视野,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要高于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3)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国度的不同导致其历史文化也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导致艺术创作的思想意识也不同,以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上也存在着差异,但无论差异有多大,都使艺术设计走向了现代化,并且设计的目标都是一致的。4)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及系统性。不同的阶段其艺术设计理念也存在这不同,每种艺术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但不同阶段的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发展的系统。

3.2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具有交叉性的特点,艺术设计的理论与***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学科存在交叉点,他们的关系也存在着对立和统一,既相互区别又存在联系。但总体来说,现代艺术设计必然同现代化中的***治、社会、经济、科学等环境因素紧密相连,当然这些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影响因素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产生影响。而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一般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探讨的,价值、本质、观念等是其探讨的重点;而应用理论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探讨,它是将所有的理论因素归结到一起而形成的理论,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了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这个整体。

3.3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哲学探讨

从现代化形式的哲学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探究不仅仅需要对各阶段、各时期的学者的艺术设计观点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还需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特点及规律进行探索,以使设计的实例中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参透和了解,使现代人的主要特点显现出来。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为人们提供社会知识及生活质量进行考虑,还应该对人们的精神需求及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考虑,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人们生存的状态以及对创作的心态进行设计,对人们对待艺术设计的态度进行思考,并思考在对时代进行追逐的同时,怎样将人类的发展进行推进。

4结语

综合以上所叙述的内容,并通过本文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可知,由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时间方面存在着差异,以此,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所形成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当我们开始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环境进行透彻的了解,并从社会背景、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来综合对“现代”的概念进行认识和了解,只有真正体会到“现代”的真实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进行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多贵,牛文元,陈劭峰.现代化内涵、指标与目标的新探讨[J].学术探索,2015,21(04):19-21.

[2]童星,崔效辉.“现代化”概念及其内涵[J].江苏行***学院学报,2016,20(04):53-58.

艺术心理学论文篇10

关键词:艺术学;升级;门类;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理论创新;根本任务

中***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我国艺术学学科近20年得到快速发展,经过同仁们的努力,艺术学现已从一级学科上升为门类,从文学门类中***出来,艺术学成为和文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并列的一个大学科门类,下属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艺术学、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学五个一级学科。学科门类的这一次调整,为艺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空间,在我国艺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艺术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得到较快发展,带动了全社会对文化与艺术的需求,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文化和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必然受到重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近20年来艺术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艺术教育大发展时期。一次是20世纪初,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一批教育家、艺术家和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学子一起试办新式艺术学院,包括上海美专、北平国立艺专、杭州国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武昌艺专、苏州艺专等一大批高等艺术学院创建兴办,成为我国20世纪艺术教育的一大景观,为培养艺术创作、艺术学研究以及艺术教育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我国艺术教育的另一次大发展,则是在20世纪末。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校综合学科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产业化口号的提出,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美术、音乐及影视等人才的广泛需求,综合院校增设艺术设计等专业像井喷一样爆发,全国有七百多所本科院校设置艺术专业,与此同时,社会管理和学术研究对艺术学理论人才以及艺术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为艺术学的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我国古代艺术与理论的辉煌成就以及现代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一切都为艺术学升为门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艺术学升为门类是我国艺术与理论及艺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要求的必然选择。

艺术学升为门类,这对我国艺术学的发展既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今后的根本任务是理论创新。如果说前一段时间,我们将部分精力用在艺术学学科定位、学科升级以及学科研究对象和特点的研究方面,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的话,那么今后的任务,则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艺术学学科的理论创新方面。作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更应将理论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包括艺术原理、艺术史学理论和艺术批评理论的创新,这为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国家将科技创新提到战略高度,正在实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即由资源消费性、劳动力成本廉价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向原创性和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新的发展模式转换,由产品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换。科技创新或自主创新、科技和产品的核心因素和核心价值的创新,已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的内在动力。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时代的重大主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说,艺术学理论的创新也是时代的要求,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将艺术学理论创新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段工作中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

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学术发展可以分为七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第二个时期是两汉之儒学;第三个时期是魏晋之玄学;第四个时期是南北朝至隋唐之佛学;第五个时期是宋明之理学;第六个时期是清代之汉学;第七个时期是现今之所谓新学。“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家虽辟佛,实于佛学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说,则又受诸欧美者也。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①如果我们将《论语》《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视为哲学、伦理、***论等方面之学术上的原创,或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为我国学术的原创时期的话,那么我们另可将魏晋南北朝时期视为艺术理论史上的原创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艺术心理学论文10篇

学习

困难补助申请书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困难补助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学生困难补助申请书,老年困难补助申请书。尊敬的上级领导:您好!我叫xxx,现年岁,xxx县xxx镇xxx村人,现是xxx畜牧局一名普通的职工,因家庭经济困难,经过再三考虑,特申请贫困补助。我的家庭是一个五口之家

学习

经济审计报告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经济审计报告怎么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1、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工作开展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越来越多,审计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广,而审计机关的业务工作大部分是由上级审

学习

合同审计报告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合同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审计业务合同书简单版范文,合同审计报告怎么写。(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财务报表是企业与外部沟通的语言,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的会计形式的表述。财务报表审计则

学习

项目研究报告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研究报告10篇,内容包括可行性项目研究报告,项目立项研究报告。——用于申请土地——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申请***府补贴——用于融资、银行贷款——用于对外招商合作——用于上市募投——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学习

大学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学简单的小论文,大学心理学论文事例。第三,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大学引导、优化社会心理的根本途径。社会心理的优化从根本上看是要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和核心——人格的转型,即现代健康人

学习

申请救助申请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救助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火灾申请民政救助申请书,重病申请救助申请书。2、正文内容主要讲述患者身份、所在社区位置、患病时间、何时住院、***过程的简述;3、最后要写清楚需要申请救助的原因,简要讲一下目前的家庭经济情

学习

绩效审计报告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绩效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绩效评价审计报告,绩效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去年市审计局对*福田红树林湿地保护等10个项目进行了绩效审计,市***府按照市人大***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关于印发*市*年度绩效

学习

文化调查研究报告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调查研究报告10篇,内容包括文化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家乡文化风俗研究调查。调查采用试题简答、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本校每班随机抽取15名(全校抽取30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33%左右)参加问卷。调查过程组织有序,因而问卷调查所反映

学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出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意见种类。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涉及到三方当事人: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利益第三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专业技能的限制,第三人往往信

学习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报告分析。一、研究背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对其有效运行的审计逐步受到重视,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整合审计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然而20

学习

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财务决算审计报告范文,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一、中外***府财务报告的审计主体***府财务报告按照反映主体和编制对象,通常可以分为***府部门财务报告和***府综合财务报告。前者反映***府部门的财

学习

上市审计报告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上市审计报告10篇,内容包括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案例解析读后感,上市审核阶段审计报告去哪里看。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上文中提到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在下文中将就其目标进行具体论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学习

心理健康课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课的论文怎么写,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一)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如

学习

体育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体育运动心理学论文优秀5篇,体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由于从小受的表扬太多挫折太少,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说不起的,情感很脆弱,无论男女动不动就哭。针对这个情况,我在从事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体

学习

大学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学简单的小论文,大学心理学论文事例。第三,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是大学引导、优化社会心理的根本途径。社会心理的优化从根本上看是要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和核心——人格的转型,即现代健康人

学习

大众心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大众心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论文1500字,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调查报告论文。一、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以商业性、媒介性、娱乐性、世俗性

学习

心理语言学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语言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习论文参考文献,心理语言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语言获得指的就是孩子在什么时候及其如何开始学说话并且理解他们的母语或第二语言。语言获得研究的目标就是描述孩子如何能够说出并且理解语言

学习

大学心理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论文,大学心理论文模板范文。二、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首先,要在老年大学的各系、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以

学习

经济泡沫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泡沫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经济泡沫论文,世界经济论文模板范文。1985年1月17日在美国***举行的G5会议上,美国极不情愿地同意采取干预措施来纠正美元被高估的状况。[1]而当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英镑进一步下跌。里根***府

学习

心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毕业论文选题,从众心理毕业论文100字。1心理健康概述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博士曾提出这样一种思想: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强调: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

学习

心理健康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论文发表,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1完善心育设施,打造“爱心小屋”最初的心理咨询室十分简陋,只有两把椅子和一张茶几,也没有其他的相关设施。几年来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对心理咨询室进

学习

心理研究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研究论文可行性报告模板,心理研究方***文。一、国外学术界对购物中心的研究成果购物中心作为零售业中最为先进的业态,发展可谓迅猛,且与传统百货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因此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