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10篇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1

[关键词]心理素质;***思考;自我价值

1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环境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一些大学生内心深处便产生了恐慌和恋家情绪。对新环境的不接受,自理能力的不足,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感到茫然无措,并由此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其中一年级新生表现得最为突出。

1.2 人际关系障碍

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同班及同寝室同学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导致心理压力。大学生希望社交、渴望友谊,然而由于害羞、自卑、不善言辞、缺乏社交基本技能等原因,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害怕交际,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压抑、孤独,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1.3 自我认知失调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大学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但到了人才荟萃的大学,失去了原来的领先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突。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大学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的学生无所适从,表现出困惑的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1.4 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

随着择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择业,他们既向往又担忧,既对自己有很高的期盼,又怕自己失败受挫。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一方面,他们渴望竞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理想的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竞争的激烈又不免使他们犹豫担心,害怕竞争中的失败,担心选择带来的风险,畏惧探索中的困难,自卑、恐惧、焦虑、急躁的心态不时出现。这些悲观情绪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心绪抑郁,对前途失去希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2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1 校园物质文化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设施,以其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乔丹所言,校园的“长廊连同他们的华贵的圆柱,也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每一块砌墙的石头必定会给学生以美和真的熏陶”。校园环境建设应着眼于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要千方百计地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这就要求我们以传承和创新的理念指导校区的建设规划,通过对建筑物的造型装饰,对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对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对校园雕塑的摆放,对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能对大学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调节心理状态等重要作用,做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

2.2 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保障机制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等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科学管理、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管理机制。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评价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人格形象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制度文化一经形成,能凝结为一种无须强制即可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因此,高校必须建立起富有人文情怀与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育人功能。这种教育氛围,必然会发挥约束、激励、保障、导向的功效,使大学生在观念上、情感上、心理上、行为上按照这样的价值准则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

2.3 校园行为文化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

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等,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从内容上看,不同的行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学术科技文化,以科学性和严谨性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培养产生巨大的作用;艺术文化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特征,并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获得休息和娱乐,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示天赋与才华,获取奋进的信心。

2.4 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精神支撑

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其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表现为学校风气、学校传统以及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等,可以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风包括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在学术探索中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它既是大学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外化。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校风建设中一定要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可利用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中养成***自主、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人格特点,铸就经得起考验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总之,随着当代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切实增强学生管理工作是所有老师和管理人员应共同探索和奋斗的使命。

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实行开放、民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努力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造就21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j].高教探索,2007(2).

[2]杨江水.塑造青年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2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中***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2-003

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按照人才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是指区别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工程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型人才 [1],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一般由普通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即属于技能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咨询、***和心理教育等实践领域工作。 钦州学院作为一个刚升本的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体现出了如下的两个特色。首先是应用性, 根据我院的功能定位,我院将重点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师范性,由于我校是由师范学校转型而来,因此师范教育是我们的强项,我院各二级学院都开设有师范专业,同时还有专门进行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我院所有的学生都可非常便捷的报考教师资格证,这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又拓宽了一条道路,目前全校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特别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边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一边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这样毕业的时候就能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2],既可以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又可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将具有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和其他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具有的优势,这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我校作为广西沿海唯一的一所有师范专业的本科院校,每年都为钦北防三市输入大量的教育师资,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遵循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在设置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开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第二,以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为前提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不盲目扩招,尽量做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需要,目前,我们每年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20人左右,这是根据市场需要和生源情况以及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来共同确定的。

2.2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上, 采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有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比如,我们将实践基地建在中小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方便教师获取研究素材进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从大一起,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见习或实习,这对于他们实际掌握专业技能、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等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各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的理论指导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也为各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 3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其中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应用型人才应做到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能力。 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具备社会工作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以及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从事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具备非专业素养[3],即注重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4]。以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为例,我们对于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人才素质要求为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应具备如下的心理和行为素质:具有良好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洞悉他人心理的能力,能很好的调控自身情绪,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完善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是一个乐于助人、有爱心、有耐心,遵守伦理道德、能为他人隐私保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2.4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中,我们按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要素并举,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素质提升课。其中理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及为实现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文理结合理论课;同时,专业技能课分为两个模块,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以下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2.4.1 课程设置: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

理论知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文理结合的理论课

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斟酌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业理论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应用理论模块一: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婚姻与家庭咨询、精神病学基础、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心理咨询方向)

应用理论模块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劳动法、组织行为学 、企业文化、公共关系学、职场心理学、组织管理、消费者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方向)

文理结合理论课:数学、生命科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模块课+综合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模块一: 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SPSS 、团体心理辅导、社会调查与访谈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幼儿智力开发

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方向)

专业技能模块二: 社会调查与访谈、组织形象策划、人员培训、心理测量与统计、SPSS、人员素质测评、薪酬与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方向)

综合专业技能: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办公自动化

综合素质: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化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

2.4.2 实践教学。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的实践课程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包括专业技能课的实践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当中也加入实践环节,如 心理统计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内实践又分为实验和实践两部分,实验,如实验心理学、人体解剖学有专门安排实验课,在这些实验中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和涉及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包括开展心理知识竞赛、 心理演讲、心理征文、校园心理剧、 团体心理辅导等多项活动[5]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依托来实施。校外实践则是让学生到校外开展各种心理实践活动,除了定期的见习、实习外,还带学生参与社区、企业、学校、医院、部队的各种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公益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测评等,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3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甚至可以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一边进行理论教学,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学习生进行咨询理论、咨询方法技术的指导。在考核机制上,与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考核机制。对于获得科技竞赛奖、获得专业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实践创新学分,记入总学分。对于实践类课程,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分,如根据某一个案情况制定心理咨询方案,就某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管理方案等,加大实践和创新环节在考试考查中的比重,考试中尽量减少记忆部分,增加实际运用部分的考试。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教学体系,我们对评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环节的考察。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值比例:课堂发言、作业成绩占10%,期中考查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具备高能力和高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迎接社会的挑战和挑选,更好的服务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2程,王大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定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7).

3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 高教信息参考, 2008( 1).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经管类专业 措施

当今社会正处于21世纪科学技术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高科技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经管类学生是文科专业的一大类学生代表,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理、工、农等自然学科的专业有一定的差别。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想发挥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综合素质的涵义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正是“德、智、体、美、劳”的简要概括,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精髓,是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是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发展的根本,是伴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的;身体素质是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失去了“***的本钱”;心理素质是考验是适应高速发展社会的必备良好的基础,若心理素质不过硬,便减轻了立足于当今社会的砝码。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综观大学校园发生的各类事件,都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发人深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差。优良的传统中国文化被摒弃,不能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文化背景下成长和成材;社会不良作风和习气也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并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带给思想的冲击波愈演愈烈;开设的思想***治教育课被大学生视为精神的枷锁,流于形式。这些思想的冲击使大学生不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高尚,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偏颇,更不用谈及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

(二)心理素质差。当今大学生承受外来压力的影响,承受力越来越弱。不敢勇于面对现实,不能主动去承受压力,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指正,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超越,更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考验等。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的大学生群体,不能靠自身克服心理障碍,结果导致心理抑郁,心理障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错误,结果不可思议,触目惊心。

(三)文化素质差。大学生盲目以“专业为本”,忽略了复合知识对于文化知识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忙于重视知识积累,忽略人文修养提高和综合素质全面改进;盲从“个性发展”,遗弃传统而不重视平均发展,造成个性突出,难以被众人所钦赖。

(四)身体素质普遍差。目前,大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而休学、退学、住院长期***的屡见不鲜。选修课程的增加也为一些身体素质差,不能承受高负荷运动的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这也使一些懒于锻炼的学生有了可趁之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体素质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五)能力素质较弱。这集中表现为实践操作性差和社会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有更突出的表现。社会适应力表现为人际关系把握失分寸,适应新环境不知所措等。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孩子读大学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所以“读好书、勤读书、只读书”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养成了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偏激理论。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一直在寒窗苦读阶段的思维定势模式,形成了只要学习好,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错误观念。尤其是进入80年代,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也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在原来教育观念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只读书现象”越发严重,这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交际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等等症状。

(二)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以及高中过早的文理分科,从而较早地使素质教育产生了发展的障碍,加之大学后的专业教育,造成了本来先天知识结构不足的学生们更削弱了对除专业知识外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导致综合素质上欠缺。加之从以往“填鸭式”学习转变到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转型期,的确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在教学体系、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上都要下大力度,寻找一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路。

(三)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于新形势的把握对学校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难题。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如何合乎社会的品位,也是伴随着不同时期、不同观念对学校层面和学生层次的考验,科研性人才还是实用性人才,务实性人才还是灵活性人才,对于不同时期,社会的满足属性也有着不同的区别,因而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考察和选拔也有了新的内容,从而导致学校培养怎么样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问题重重地打了个问号?所谓综合,也就和社会需求需要重新整合而不断变化了。

四、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道德素质教育,是确立学生素质提高前提。

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正所谓“会做事,先做人”,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乃至每个社会人必备的一个根本素质,通过后天的道德教育而影响和改造着先天道德素质,因而道德素质的提高更为后天的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道德素质教育,学校都定位于道德品德课程和***治科目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的人格健全、思想积极、道德过硬、品质优良等。在这个层面上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有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有着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美德;有着诚实守信的公德,中国传统的思想基础等。

有了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带动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学校教师要教授学生的基本***治理论课程,用前人总结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现实头脑,承担起历史使命;通过古书、古籍、古语来验证和体会人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启迪作用。这个过程是自我认知、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另外在学习基本的***治理论思想的同时,与专业老师共同完成培养人道德素质的作用。

有了理论的指导,辅助于实践,这样才能在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社会实践伴随着理论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比如进入社会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去感受道德氛围;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治修养提升活动等。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真理,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这些道德教育课程有更为可信的认知。坚定老师在学校培养大学生的***治方向、道德情怀等,使学生更为积极地采取实践活动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来满足社会需求,来提高综合素质这一体系的灵魂所在。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潜藏危机的防患意识,增加心理帮扶工作力度。

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学习、生活、工作、就业、恋爱这五大重点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指针,在与过去简单的社会环境相比,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社会环境压力的充斥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为专业特点更要求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也为他们面对各种提高素质的途径上增加了负担。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课程首选为必修课,从而不会导致学生们无处求医、羞于求医,如果把这个课程推广普及到每个人,心理问题便不致于成为另类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试也是随着心理方面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完善的,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组织各种生动的心理选修课程、各种心理帮扶工作、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们对心理情况本着科学的态度接受和认识,并去理解和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巩固文化素质培养模式地位,创造浓厚的人文及能力发展环境。

1.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更好的专业课程设计为基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爱专业的思想、切合实际地增加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的机会。教师改善教授课程的方式,能积极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转换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理论转化到实践内化过程,调动他们的主观意识去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专业知识学习。

2.***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专业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就来自于个人兴趣取向方面的知识,这些学习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用文化素养很深厚的书来激发文学体会,也可以通过学校***书馆来博览群书来提高对各方面知识的摄取。但兴趣所向会导致“缺什么、补什么”教育初衷的大大减弱,学校的教育给一般学生培养这方面知识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来选取,但这样会导致越不感兴趣、越抵触的方面的知识了解越少,从而成为某一方面的“文盲”,结果导致面向社会需要这部分知识时而不知所措。学校要建议学生在培养自己兴趣所在的同时,缺什么补什么,要逆其思维而行之。

3.能力当先,势在必行,多样化手段提升大学生能力潜智。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4

关键词:思想***治理论课;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在中共中央***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思想***治理论课是我们***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治理论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是起着核心、骨干和主导的作用,它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自觉坚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把思想道德素质与学习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转变学习风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智力开发,从而促使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通过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治理论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大素质的培养观

过去的思想***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学科化偏向,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懂得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懂得***思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由于理解的狭窄,造成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局限于把书本的有关原理、观点简单地在课堂表述,形成照本宣科、呆板的教学模式,弱化了思想***治理论课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功能。而思想***治理论课培养的思想道德这一核心素质与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有机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思想***治理论课学的核心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通过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实施,突出高职特色,紧密围绕生产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生产环境下,以真实的身份亲身经历,学习、体验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在职业生活中体验职业道德的真谛,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使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构筑精神支柱,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内容贯穿与“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真正使思想***治理论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应有作用。

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这样一个理念,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想结合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为基础,提高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实现思想***治教育真正入脑,另一方面要利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的所富含的人文知识优势,达到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在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中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的意识。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个性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有互动意识,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言和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推进探究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制定如下具体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行动体验—学习小结。

1.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专题教学之前提供案例提要与问题给学生,积极鼓励学生依据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参加某项具体活动等形式,在实践中寻求解答,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自身课堂内外的自主参与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发言、辩论演讲、团队游戏、情景短剧等参与形式把自身感受和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疑难问题,在备课中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做到课堂上解答疑难。

3.行动体验。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理论。而学生掌握理论程度如何,需要再次走出课堂,通过行动体验,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4.学习小结。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过程,最后由学生来做本专题的学习小结。包括在自主学习中你的成果是什么?在合作学习中你的贡献是什么?在实践学习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在本专题学习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学习此专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再做补充,或者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通过这些环节的具体实施,使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这一核心素质,而且也使学生的人际交往、动手操作、组织管理等素质得以提高。

三、利用专题教学优化课程信息内涵,突出思想***治理论课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坚持面向第一线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向,也是高职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参照的路向标。一线化要求思想***治理论课应当把学生锁定为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社会人,把教学内容定向在第一线,即结合第一线的特点、发展趋势及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治素质。

教学内容定向第一线要求思想***治理论课必须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由于思想***治理论课内容覆盖面广,采取专题讲座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资料全面、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论证深刻、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等特点,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运用专题教学进行内容整合,培养高职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条理性、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课提供了一般方***的指导,是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模式。

四、强化实践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延伸,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专业课教学一线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高职思想***治理论课应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依据这一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治理论课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相对划分为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两块:一是课内理论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组织地建立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实习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将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和学生校园活动相结合,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思想交流,充分挖掘和施展学生的才能,创新培养,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使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会友爱、学会帮助、学会生活,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氛围。

总之,要使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不仅把它的教育教学定位于思想道德这一核心素质,更要定位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上。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思想***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气象,使思想***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允熠.“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现代化,2001,(3).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5

【关键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的对象是人,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将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病与人相统一,心理和情感融入疾病诊治过程当中,加强医患之间认知和情感交流[1]。因此,要求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口腔医学专业作为医学的一级学科,肩负口腔的疾病预防、诊疗以及科研等,促进医学从注重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模式向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医学生全面的发展,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在此,就医学、口腔医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阐述。

1医学的特点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使命,要求对待患者用心如同用脑。“用心”与“用脑”是医疗过程中两条并行不悖的准则,“用心”追寻医学的人文属性,体现于敬畏生命、感知人性,体察患者痛苦,尊重患者权利;“用脑”追寻医学的科学属性,蕴含着对真理的探寻、对创新型的追求。医患沟通是用心和用脑的过程,双方的诚意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诚于中而形于外”。在共同的理念下,学习提高并应用沟通知识和技能,在科学与人文两道光辉同时照耀下,医学的“善”之本性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医学的传承者,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2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由多种因素构成,比如知识、信仰、观念、意志和情感等,表现于气质、人格、修养及综合能力,属于内在品质和潜能。其内涵包括人文的知识、精神及行为三方面。其中,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精神是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行为则为具体行动和实践[2]。在医学中,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尊重患者生命、维护患者尊严。对临床医学生医疗实践医学人文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医患之间和医际沟通方面人文素养不足,大多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教育现状不满意[3]。对某校口腔医学院本科五年级120人实习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90.8%同学认为口腔医学人文教育在校培养期间奠定了临床实习的沟通基础,89.8%同学认为人文素质养成与实习环境熏陶以及教师言传身教相关。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教育可以熏陶高洁人性,练就非凡灵性;科学有助于练就严密灵性,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交融,才可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完整人格的人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其必要性。

3口腔医学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张大庆教授认为,培育人文精神需要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如文化知识传承、人文环境熏陶、社会实践活动、***策制度规约等实现。下面将从环境、教师、学生等角度讨论分析。

3.1校园文化

校园是培养医学生专业知识、理论、技能和人文教育的主要环境[4],学生作为校园文化主体,体现了校园精神,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医学院设置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配置资源,并设置传播文化的广播台、学会、团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多专业、多个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思想的交流,文化素养相互渗透,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校风、教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在课堂内外可持续的提升。

3.2医院文化

医院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的修缮、凝练其物质和精神文化。其中,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文化修养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5,6]。在步入临床工作时,学生将已经积累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医院文化环境,不仅可以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且利于医学生树立和巩固“不忘初心”,救死扶伤的价值观,培养其人民服务精神。同时,提高储备专业知识、临床实践和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的院徽、院容、设施建设、网络、媒体宣传及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等都体现了医院的物质文化[7]。医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医院的精神文化建立和传播[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位医务人员需要掌握精湛医术,具有端正的科研精神、高尚的道德。医学生在这样良好的医院环境中实践,显性教育和隐性的教育相结合,融入医院人文环境,进而培养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9]。

3.3带教老师

就教师而言,其人文素养包括学识和人格魅力,其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学识包括研究本专业的广度和深度,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的价值观、审美等是学生构建人文素养的重要参照。教师要不断深入认识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实习带教老师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实习生的良好医德、医风、人文素养等。因此,带教老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都将影响学生[9]。带教老师需要根据口腔专业特色,不断挖掘,把专业知识与人文相结合,相关的人文内容融合于专业课程当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人文素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融合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对医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10,11]。当前,医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教授理论课和实验课,完成实习生和规培生教学等工作,逐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运用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教育模式,如采用小组讨论式、启发式等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其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能力。

3.4医学生的学识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6

论文摘要:就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与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思维水平、进行美育教育、拓展和完善个性等人文素质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可从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理论课教学、保障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等多条途径,促进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也应是学校体育未来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 前言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改革,制定并实施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然而应当看到,体育对人的教育意义,除了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外,它对培养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往往侧重于生物学方面的意义,而忽视了其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本文试***就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进行探讨,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2 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紧迫性

新世纪,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享受和自由。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人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与享受,而忽视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在中国,当前青少年一代均为独生子女,家长在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外,更是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而忽视对下一代各种生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关心他人、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以及良好品质与精神等的人文素质培养。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对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美国于1994年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就把对学生进行促进个人良好品德的教育,规定为美国2000年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博伊认为:“如果学生只局限于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难以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应该把儿童教育成有仁义之心和关心他人的人,具有运用他们的技能为更大的社会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日本教育界强调并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日本提出的现代人才素质要求中,将有高度教养和出色人品放在了第一位。韩国在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养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专门的教育与培养。由此可见,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不仅仅只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是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国内学者认为,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既是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人的各种社会实践之中。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显而展示个人”,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从价值功能上看,体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表现在关怀人生实现和促进人的发展;从价值评价上看,体育的评价标准更注重精神、民族、主体等。因此,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倾向。就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也只注重生物性的体质增强与技能掌握,而忽视人文性的学生个性与道德精神等的培养。当前人文素质培养之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体育教育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体育是在具体的身体运动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协调配合、遵守规则、参与竞争。同时,学生又是在克服身体困难中,实现超越自我、增强意志、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为直接、具体,并是在身体的运动之中实现,是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体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3.2 增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成就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外,更大程度上是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意志力、进取心、自信心、自我控制力、自我激励、人际关系、处事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是一项具有按一定规则参与竞争;通过意志努力超越自我;与他人合作争取胜利;相互交流愉悦身心等特点的教育活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配合,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更可以在意志努力和复杂的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自信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正是人文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3.3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人们普遍认为,科技教育紧密地同逻辑思维相联系,它保证思维的条理性与求同性,这是一切正确思维的基础。人文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却紧密地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相联系,它保证思维的求异性与创造性,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对思维的启发,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3.4 有助于美育教育的实施

早在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就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德,欲达此理想,于上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美育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运动之美(即审美),在实践中感受运动之美(即美感),更能够让学生体育运动中创造美,实现自我完美的追求。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对学生美育教育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5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拓展与完善

完善的个性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加上学生中主要以独生子女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个性发展的不足和弱点。体育运动要求参与者在一定的规则规范下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竞争中,在通过意志努力克服自身生理障碍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对于学生个性的拓展与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也是室内教学和理论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4 学校体育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4.1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注重的是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和体能的增强。而忽视了学生在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发展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因此,应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加强教与学双方的互动。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其意志、培养其情感、铸造其性格、熏陶其审美观的多种体育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2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主导性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在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为,首先,教师只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人,才能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第二,教师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对所学的行为、意识做出正确的评判和引导;第三,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意志、责任感、爱心等各人文素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4.3 加强学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学校体育理论课应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应改变以往许多学校只在雨天临时安排的状况,而应将理论课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有计划地安排。结合理论课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将学生在实践课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意识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条重要途径。

4.4 重视和保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按规定学校每天都应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而使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难以得到重视和保障。尤其是中小学的毕业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多被占用。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自我为主的活动,小伙伴共同进行竞赛和游戏,可增进相互的交流。大多数学生也会在可能产生的冲突中学会处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共同兴趣爱好也能使学生形成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社会小群体,根据社会学理论,小群体是个人通向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因此,重视和保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4.5 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全体学生的参与

体育竞赛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行为意识最为丰富和复杂。体育竞赛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培养荣誉感、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最佳时机。以往学校的体育竞赛受“选手体育”的影响较大,参加体育竞赛的大多是有特长的学生,而大多数无体育特长的学生,往往被排斥在运动竞赛之外,最多也只是充当一个观众。学校体育竞赛应是全体学生的竞赛,应通过组织“拉拉队”、服务保障队等方式,将全体学生都吸引到体育竞赛之中。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与功能。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科学素养;探究式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4-01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科学素养成为中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一、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

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一直以来,许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理科教师的事,文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无足轻重。殊不知,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美国“2061计划”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mericans)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张红霞在她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二)》中明确指出,中国“科学素养教育”十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概括为认知领域和情意领域。而无论哪一个领域,语文教师都大有所为。广大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日趋融合的今天,要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巧妙地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文本中的科学元素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中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元素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讲解,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科普作品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且篇目变化较大。据笔者统计,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初中语文新教材,科普作品的比例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涉及的范围很广,教学这些课文可以增长学生各种科学知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以告诉学生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其他一些文体的课文,可以就其中某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围绕钱学森作为一名科学家身上那种挚热的爱国情怀来教育学生,这也属于科学素养情意领域的内容。议论文本身就具有论述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学这些n文时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如在教学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论述过程的条理性:开头提出论题;主体部分分别论述时,用了序次词“第一”“第二”,更加清楚地显示出论述的层次;最后总结全文。这种论述的条理性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传统讲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确定的知识内容,不能或不完全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如在讲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文章时,笔者没有做更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带到物理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通过实验和查阅的方式,对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沙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到沙漠的成因,沙漠里奇形怪状的植物,以及沙漠里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将来研究沙漠、征服沙漠、让沙漠造福人类的想法。实践表明,探究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 英语师范生 英语教学法

【中***分类】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42-03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有关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得到了详细的阐释。它借鉴了欧美日韩等国较为成熟的经验,以中国教育文化为背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最终确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要点,如***1所示。

之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因此,许多研究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都集中于中小学阶段,左璜(2016)以核心素养为本探索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窦桂梅、胡兰(2015)构建了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辛涛、姜宇、刘霞(2013)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通过学科教育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也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学科,其中程晓堂、赵思琪(2016)研究了中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但其他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中学地理学科、中小学语文学科、中小学数学学科。此外,对核心素养的本位研究、课程与核心素养的研究也较多。褚宏启、张华、崔允t等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本质、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钟启泉、石鸥、张铭凯、靳玉乐对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然而,英语作为世界性通用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其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中都占据重要的位置。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的工具,英语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构建了相互理解的平台。它本身就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国际理解能力”。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英语师范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基础教育的引领者,是人类将来灵魂的工程师,把核心素养融入他们的培育中不但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而且对下一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

课程是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年,核心素养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大学课程可以置身事外,它们有责任共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因此为中小学输入合格英语教师的师范院校也把核心素养提到英语师范生的培育中,对英语师范生的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然而,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较为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应涉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也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最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有人说“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DNA”。

英语教学法是高等学校英语教育系对英语师范生进行职前培养的主要科目,是培养英语师范生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将核心素养融入该科目教学,是由理念到实际、抽象到具体的实施。在推进英语师范生课程改革同时培养英语师范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种能力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最终会推进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融入英语教学法科目的途径和方法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集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科目。理论部分的内容是有关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语言教学、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案设计与外语课堂管理、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言教学中的德育、教学评价、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评价与使用等有关内容。技能训练部分包括学生观看中小学英语教学视频、模拟讲课和说课;教师和学生对模拟上课学生的点评及模拟上课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训练朗读、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技能。笔者尝试从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阐述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英语教学法科目,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宏观维度

1.文化基础与英语教学法。文化基础方面包括两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要求英语师范生在掌握理解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知识之后还应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一方面,要有谦虚的态度尊重教师及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财富,怀着感恩的心进行欣赏和评价;另一方面,要勇于探索和创新,通过反思、讨论、探究、实践进行理性思维和提出批判质疑。只有这样,英语师范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批判性思维也得到发展,这才是他们终生受益的财富。

2.自主发展与英语教学法。自主发展方面包括两大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英语教学法是一门集传统与现代的科目。传统的朗读、粉笔字、简笔画等基础技能需要师范生课后自主学习和练习。拥有乐学善学的态度,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后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英语教学法又是一门现代的课程,PPT制作、多媒体运用、微格教学的录播,对微课、翻转课堂、慕课、SPOC翻转课堂的掌握,这一切都与现代信息化相联系,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法科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而且要懂得育人”,虽然英语教学法科目主要培养师范生英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技能知识,但是怎么样成为一名好教师,也是科目培养目标之一。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知识上能做到“授业、解惑”,人生上也能向学生“传道”。而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有这些“道”,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是每一位未来教师都应该学习的个人品格,有了这些品格,才能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品质。

3.社会参与与英语教学法。社会参与方面包括两大核心素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对于即将走上基础教育讲台的英语师范生,英语教学法的第一堂课就提出怎么样成为一位好的语言教师,其中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个人修养是重要的三个素质。其中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社会责任相辅相成:文明礼貌、助人槔帧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作为一名英语师范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要了解本国的文化,要明白作为语言教师用语言的渠道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才是其责任所在。英语教学法科目技能训练部分包括师范生观看中小学英语教学视频、模拟讲课和说课;教师和学生对模拟上课学生的点评及模拟上课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积极实践才能掌握教学技能,这种实践包括到中小学见习及课后不断自我反复的操作。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观摩见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知识才能得到升华及创新。

(二)微观维度

下面以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八单元词汇教学为例,从微观维度上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第八单元词汇教学这一章节学生共要掌握十个要点:(1)词汇的不确定性因素;(2)学习词汇应该包含的内容;(3)理解其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4)理解词汇间的语义关系;(5)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6)讲授词汇的方法;(7)教师讲完词汇后应该做什么;(8)何时学习词汇更有趣,更有效;(9)巩固词汇的方法;(10)发展词汇学习策略。

首先,教师和班级为英语教学法科目建立一个微信群或QQ群。在上词汇教学这一章节前一个星期教师把词汇教学要掌握的十个要点公布在微信群或QQ群,然后要求学生4人一组阅读词汇教学章节的内容,对公布出来的要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不明白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或在微信群或QQ群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这看似简单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信息意识、社会责任等素养。对词汇教学知识点的感性认知就是尊重、欣赏、领会前人知识和成果的积累的一种表现;教师没有直接在课堂讲解词汇教学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课前小组合作预习形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精神;通过建立微信群或QQ群学习讨论一门科目,对于不懂的知识鼓励通过网络查阅,都是有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对不懂的知识查阅及提出讨论,是对科学精神的肯定。

其次,课中学生4人为一小组,一位学生负责1到5要点的讲解,一位学生负责6到10要点的讲解。一位学生负责选取初中词汇内容进行20分钟的模拟上课,最后一位学生负责选取高中词汇内容进行20分钟的模拟上课。但是,这4位学生是一个团体,虽然每个人的分工不同,但是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全部的分工,包括网上查找资料和PPT的制作。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会要求他们查阅关于词汇教学最近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附近中小学词汇教学的状况、方法,让他们采访和虚心请教中小学英语教师,并用手机录成短片在讲解时播放出来。这一阶段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走出学校,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自己劳动制作出的PPT、短片都培养了学生技术运用的素养。

最后,教师会根据学生讲解的要点进行补充,对模拟上课提出看法和建议。其他学生也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教师一起讨论。如果还有问题,课后学生会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向这组学生进行咨询,这组学生收集这些问题之后,通过和教师讨论或者网上查阅等方式,在下一次课上回答这些问题。这个阶段再次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精神的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品格和能力。笔者在实践中融入核心素养对师范生进行培养,希望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这种品格和能力,走上讲台的时候把这种品格和能力传承下去。但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科目,通过它们具体实践核心素养的方方面面并非易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因此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有待探索。

(下转第164页)

(上接第143页)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2]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2)

[3]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4]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5)

[6]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

[7]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以吉林省C市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8]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9]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10]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11]蔡清田.大学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功能[J].大学(研究版),2015(12)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9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世界关注的问题,文章以艺术专业为例,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指出了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能、审美观念及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

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以艺术专业为例,艺术类学生是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艺术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道德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一直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又是理论学习的充实和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早已逐步形成及完善“订单式”“产学合作”等多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在相关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培养与提升技能创造条件,使其在毕业后能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三、加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更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专业大学生学习就业的压力大,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和都放到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给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这样势必影响了其审美素质的发展,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程式化。这些都束缚和制约着其向高层次方向的发展,折射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审美的严重缺失。

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应注重审美情趣的养成,如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审美素质,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在谈到对高科技的审美感受时说:“在清华大学生物室所看到那些细菌、病菌、蛋白质等各类原始生命状貌,放大后映在屏幕上,千姿百态,繁杂而具结构规律,仿佛是出人意料的抽象艺术大展,大都很美。”

其实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活动,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能发现身边的美,在潜移默化中也就提升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关注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鉴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基础,抓好专业技能和专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注 释:本文出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团建课题《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淑英,石凡.浅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失衡[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史华红(1970- ),女,山西平定人,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思***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山西 阳泉 045000)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33-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理论必修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笔者牵头的课题组对此作了积极的思考探索。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一)坚持“05方案”精神和宗旨

“05方案”采用统一大纲和统编教材,体现思想***治理论课的育人宗旨。新课程方案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坚定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能背离新课程方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宗旨,而是要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服务这个宗旨。

(二)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

根据我们对高职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第一,高职学生相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缺乏远大理想,大部分同学进入大学目的就是学一技之长,对与自己将来发展直接关系不大的***治理论缺乏兴趣,因此,学生在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上有明显的实用性倾向。第二,高职院校学制短,学习任务紧,学生毕业后大都会选择直接就业,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人文素质类的课程一般采用选修课的形式,从整体上看,高职类特别是以工为主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缺乏的。第三,在以工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学理科的居多,文科基础薄弱,人文素质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和思维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上高职学生呈现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既要贯彻课程本身的精神和宗旨,同时也要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课程实用性、职业性与人文性内容的相互渗透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治理论课教育的接受愿望,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三)依据社会各方对高职学生的评价需求

从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来看,社会各方面也对高职思想***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从一些调查反映出的情况看,高职院校(尤其是以工为主的)的学生毕业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诚信、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是***治理论课,同时它包含的人文教育内容却十分丰富,在培养学生道德观、法制观,以及培养他们社会认同感的同时,挖掘灌输人文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完善人格、全面发展将会起到其他课程、其他渠道达不到的效果与作用。第二,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频发的矿难事故、豆腐渣工程、食品安全问题等无一不是由从业人员职业责任的淡漠,职业良心的丧失,甚至对生命的无视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治理论课应在教学中注意挖掘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尤其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与职业习惯等,使其渗透于课程学习中,使高职学生在高校全程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存在,改变学生们普遍认为的思想***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说教,就是无用的认识,使他们感到课程对自身成长的实用功能。

二、课程改革设计的基本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所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治理论课,对学生如何适应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上,必须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引,整合教材内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为此课程改革设计中,提出以下四个原则:

(一)方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一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的理论课程,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把握国家的大***方针。然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只有明显对他们就业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关系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接受动机,因此,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选择时,教师既要尽可能从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出发,解决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后将会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深入领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处理教学内容,而不能只顾满足学生的喜好,随意选择授课内容,要把教材中涉及的主要思想精神传达给学生,把握好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思想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治思想性,思想***治教育的特性很明显,但是我们的思想***治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以理服人。课程设计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想***治教育效果,力求结合学生实际,将学生入学后关注的现实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视角展开对问题的讨论,通俗易懂,乐于接受;选择包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同时,深刻领会人类文化的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三)专业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提高其法律意识、促进其成才为目的的思想***治教育课程,具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课程设计上既要讲究课程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又要结合高职学生学制短、上岗早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典型案例的使用以及实践教学项目和方案的设计上,都要突出强化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其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既是一门思想***治理论教育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课程设计中,既要注重课程知识的整体性和理论深度,又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力求做到“知行统一”。为此,与理论教学相对应可以设计实践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各自情况,设计新颖独特、内涵丰富、操作性强的实践方案,并将一些典型独特、运行良好的方案与学生管理部门联合展开,从而升华思想境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思路

自从“05方案”实施以来,课题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考核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明显增强了该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逻辑起点,探索形成“以情感需求为出发点,以思想认识提高为核心,以行为养成为归宿”的教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设计理论专题,专题教学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和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教学案例,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吸引力。与理论专题教学内容相对应,设计以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体验,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并最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来。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着重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结合工科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团结、创新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是要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角色转换后即将面对的各种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十大理论专题,如“我在那里”“心中的灯塔”“我的中国心”等,每个专题名称的设计均从学生视角出发,力求通俗明白,便于学生接受。专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力求强化人文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做人。二是要延伸教学内容。不仅注重课堂教学多种方法的运用,还开辟多种途径,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可及的多个领域。有意挖掘人文选修课程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渗透性教育,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心理测试与咨询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予以及时的教育引导,这些手段均拉近了师生距离,提高了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本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个宗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第一次授课首先就为学生建立团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还是课下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均以团队的方式参与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3.实践教学的改革。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我们又设计了“规划人生”“爱的阐释”“价值人生”“道德在我心”和“与法同行”五大实践项目。本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专业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每一实践项目下,又设计若干(至少两个)实践活动方案,方案设计力求从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案的多样性,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开展教学;实践项目的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做事。二是注重课内实践方案的研发。在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中,更加重视课内实践方案的研发,使参加实践活动学生的人数、比例大幅提高,也降低了实践活动的成本。在对课内实践活动成果初步展示评选的基础上,将优秀作品和成果推向全校,通过评比选拔奖励的办法,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成果的内涵与影响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与校团委密切联系,将某些大型活动推向社会这个更广阔的舞台,如爱心服务、社会公德调查、法律法规宣传等,使学生走向社会,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探索形成兼顾学生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知识掌握以及能力培养四个方面的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一卷定音”的课程考核方式,充分反映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强化能力培养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仇忠海,戚业国.人文·德育——将德育根植于人文沃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心理素养论文10篇

学习

三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小学三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模板表格,三年级德育作业模板。(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和谐观教育,了解中华悠久的历史和名人,知道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通过班会、板报等形式开

学习

项目风险管理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风险管理10篇,内容包括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报告,项目风险管理报告例子。(二)项目风险的分析方法单一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时,通常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项目风险的分析进行评估,虽然对获取信息资料较为便捷,但是分析结论不够

学习

工程合同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合同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合同论文,工程合同方面论文题目。(一)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全面合同管理理念。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

学习

渠道管理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渠道管理10篇,内容包括渠道管理的案例及心得,渠道管理方***汇总。降低销售重心就是一定要自建销售网络。专业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摊子太大反应缓慢;管理成本较高;人员开支、行***费用、广告费用、推广费用、仓储配送费用巨大。

学习

美术教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教学10篇,内容包括美术课程教案大全10篇,美术教学示范随笔。在学校美育中,美术教育体现出如下特点:一、体现美育目的的深刻性郭沫若同志说:“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

学习

审计调研工作计划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调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审计工作计划集锦8篇,审计工作计划和思路。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点所在,国家审计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力发挥制约监督作用,保证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必须加强

学习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爱情心理论文,大一心理论文2000字。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把浪漫爱情和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西方工业***以后才流行开来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社会学家相信浪漫爱情的观念产生和

学习

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题目,如何处理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开始思考“教学”的理论问题。在华东师大的***书管理,我找到了施良方、崔允漷两人合著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原理.

学习

美术教育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教育10篇,内容包括美术教育方法论文,农村美术教育论文十篇。美术教育由“美术”与“教育”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美术提供了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特征,教育以自己的教育方式使

学习

建筑合同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合同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合同法规论文2000字,建筑合同论文。2.1完善基础工作,奠定管理基础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指结合建筑合同,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设备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明确市场价格动向,选择物美价廉的建筑材

学习

财务内控机制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内控机制论文,内容包括最新健全财务内控机制论文,关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论文范文。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产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郭道扬2004.2.会计研究)。在公司制企业中,产权结构多元化,不同产权主体都是在尊重产权

学习

关系营销方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系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关系营销策划方案案例,关系营销方案怎么做。1.对营销档案管理缺乏足够重视目前供电企业已经普遍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并运行营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营销档案纸质资料进行电子扫描归档

学习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论文范文,社会心理课程论文。原标题:上好思***理论课要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收录日期:2012年12

学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10篇,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做法推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大全。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2.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学习

工程合同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合同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合同论文,工程合同方面论文题目。(一)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全面合同管理理念。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

学习

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爱情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爱情心理论文,大一心理论文2000字。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把浪漫爱情和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西方工业***以后才流行开来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社会学家相信浪漫爱情的观念产生和

学习

本科药学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药学论文,内容包括本科药学毕业论文完整范例,本科药学论文题目大全。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

学习

买卖合同论文10篇

阅读(18)

试用买卖的性质和特征关于试用买卖的性质,在学理上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试用买卖是附延续条件的买卖合同,故该买卖合同成/:请记住我站域名/立,但未生效。另一种观点认为:试用买卖中双方当事人就试用达成合意,而未就买卖达成协议,故不为买卖

学习

中国音乐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音乐鉴赏论文总结,音乐教学论文范文。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

学习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美术鉴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美术鉴赏论文,罗纳河上的星夜美术鉴赏论文。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

学习

微电子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微电子论文,内容包括微电子期刊论文,微电子技术论文摘要。关键词:微电子;机电设备;工业;应用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先进电子设备的产生催生了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把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

学习

古典音乐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论文,关于古典音乐的论文。(一)唐诗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讲求平仄、韵脚和对仗等。唐帝国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