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哲学论文第1篇
回顾中外古代建筑史,可以发现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引导作用。宗教建筑因其在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崇高的社会地位成为西方古代建筑史的重点研究对象。宗教建筑中“神性”和“人性”的较量,或者说是宗教和世俗之间的斗争是研究宗教建筑乃至整个西方古代建筑史发展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神性占主导的时期,宗教领袖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表被无限崇敬,建筑利用幽暗、压抑的空间体现神的崇高和宗教领袖的权威;人性占主导的时期,建筑体现出世俗化的倾向,宗教神秘感和压抑感明显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张扬和对世俗生活的美好期望。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以及神在人间的化身———法老的崇拜和敬畏。金字塔以其高大沉重的体量和简洁精准的几何形体反映出神权和皇权的威严和永恒。神庙建筑利用强烈的秩序感和压抑的空间感体现出神的强大和神秘。
神权***治成为古埃及建筑的主宰。古希腊具有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源泉。古希腊的建筑追求人性美而不是宗教精神,体现了平等、民主的世俗精神,优雅而明亮,功能也更加实用化。而古希腊建筑中精美迷人的比例尺度以及完美细腻的人体雕刻都明确体现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法则的理念与古埃及的神权建筑的精神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雅典卫城充分表现了这种世俗情怀和审美追求。古罗马统治者通过宏大壮丽的建筑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古罗马帝国的空前强大。古罗马城市中拥有巨大尺度穹顶的建筑和纪念帝王个人功绩的广场都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精神追求和需要。万神庙、竞技场、凯旋门、凯撒广场、输水道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进入中世纪后,神学再次占领了统治地位,建筑也变回了神权统治的工具。适合世俗精神需要的希腊十字式教堂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宗教崇拜需要的拉丁十字式教堂,集中式的穹顶因为降低了宗教领袖的神圣感和向心力也被教廷打压。哥特式教堂体现了这一时期世俗精神针对宗教权威的抗争。高耸的室内空间使人们对天的向往远远超过了对宗教领袖的关注。哥特式教堂成为建筑师和工匠们宣扬自身工艺、审美,歌颂世俗之美的载体,在神高阔威严的空间里顽强地表达人性的存在。文艺复兴的光芒穿透了中世纪的黑暗,带来了智慧的复苏和人性的光辉。拥有恢宏的集中式穹顶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回归。文艺复兴之后建筑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波动性变化,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粉墨登场,建筑特征不再统一,但各自都明确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这一时期哲学思想不断变化,建筑形式也随之变化。建筑形式的变换印证了人们的思想上的变化;相反,了解当时人们思想的变化也更能理解建筑发生的变化。古代欧洲建筑如此,古代亚洲建筑亦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是基于古人的哲学思想而产生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源于天人合一、宗法思想、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而不用石材与中国古典阴阳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卑宫室”传达了儒家思想中不过多追求奢侈高大建筑的观念。群组建筑内各单体的等级关系和空间序列表现了古人重宗法、重伦理、重社会秩序的世界观。儒家思想长期处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相对于欧洲哲学思想的阶段性变革而言变化较少,也因此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速度。鸦片战争后,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逐步传播,使得中国建筑界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很多适应工业化需要的新建筑。日本的桂离宫体现了传统日本哲学中的禅宗思想。桂离宫从整体布局到每一栋建筑,再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烙下了禅宗思想的烙印。纵观世界古代建筑史可以看出建筑随着思想变革而产生的时代性变化,建筑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人文历史环境对人们建筑观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2哲学思想与近代、当代建筑
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深刻体现了建筑师个人的世界观对其个人建筑设计的影响。而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战的焦点不在设计手法上,而在建筑哲学上,也就是建筑观的论战。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师都持有一套深具哲理和个性的建筑思想。哲学因素在建筑大师的建筑设计中发挥了显著的引导作用。关注当代建筑师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建筑师个人的建筑思想、建筑哲学和建筑观。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地体现了哲学的引导甚至决定作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解构主义建筑和非线性建筑的出现。解构主义建筑是基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发展起来的。解构主义哲学强调打破现有单元化的秩序,包括社会道德秩序、伦理秩序、个人思想准则甚至由人的内心抽象的文化底蕴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等等。而解构主义建筑则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了运动而不安定的外部形态。非线性建筑植根于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以“平滑”思想和“游牧空间”去“生成”建筑,像植物生长一样,用自然的状态实现建筑设计,而不是将建筑与自然对立起来。非线性建筑是非线性哲学的物质实体,而不是简单的建筑视觉设计。也正是因为如此,业内将一部分空有其表而无其实的建筑定义为“伪非线性”。直接将哲学理论作为建筑设计理论是近一时期建筑理论发展的特点之一。这种理论上的哲学思想的明晰和外向性表达,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回眸最近半个世纪的建筑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建筑师不仅从哲学思想中汲取灵感,甚至将哲学思想直接作为建筑设计理论的源泉和根基。哲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哲学直接引导了建筑设计的进行。同时建筑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将实用功能与哲学思想糅合在一起,使建筑设计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手法。
3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
3.1理解新建筑
从传统的艺术、力学或者施工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当下建筑界各种新理论和新作品的出现,不易得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从哲学层面去思考,认识到建筑是建筑哲学的表达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建筑理论和新颖建筑迸发出来。例如在中国国家美术馆投标中,库哈斯的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走廊加展厅的排列方式,而将展厅设计成“街”,展品的分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功能的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人、对文化、对行为方式的新理解。用哲学视角分析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新建筑,更容易理解建筑师的初衷和建筑作品的内涵。脱离哲学思想的新建筑往往徒有其表,哗众取宠。
3.2创新建筑设计
创新建筑设计,就是要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可以理解为“用别人的建筑观来做自己的设计”。大家都这么做,就是所谓的“常规”。建筑方案最吸引人目光的首先是“想法”,其次是艺术性,最后是功能造价等技术性问题。或许“首哲学、次艺术、后技术”是人们审视一个设计作品的常规顺序和心理状态。从哲学层面上入手,建筑师综合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建筑技术,产生的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理念并将这个设计理念作为核心展开设计,可以找到创新建筑设计的突破口。“本土建筑”寻求地域历史文脉的传承性。“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哲理,其目的是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最后的环境。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融合东西方文化理念,反对机能主义,认为建筑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一座脆弱理性的庇护所。光、水、风教堂系列是安藤忠雄表达其建筑思想的杰作。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建筑界特立独行的鬼才。创新建筑哲学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品味,使建筑更具深度,更有内涵。建筑外在表现形式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哲学思想的创新。从哲学高度审视建筑的社会功能,实现利用建筑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理想,是建筑设计进入更高的境界的途径之一。
3.3创新建筑理论
“反映人的精神需求并解决社会问题”是新时期人们对建筑、对建筑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创新建筑设计必然要求创新建筑设计理论。与时俱进的建筑设计,要求从实用功能、精神需求两个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较低层次的建筑目标;社交需求是很多建筑正试***达到的目标;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建筑的高级目标。让建筑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首先要分析需求要点,整理设计目标,然后才是寻找途径实现该目标。缺乏哲学分析手段,建筑师很难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哲学与建筑设计的跨界联姻,使建筑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口。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必须适应人类物质、精神需求的发展。今后的建筑设计理论已经不再满足于外观、空间、功能、安全等较低层次需求方面的内容,更多地关注了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哲学思想的创新。马斯洛晚年提出“超自我实现”需求,犹如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感受到的短暂的“忘我”体验。建筑应该帮助身处其中的人实现“忘我”,达到人类需求的终极目标。建筑设计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必然要求将建筑设计上升至哲学高度,用更高的视角、更宽广的思维去审视、去思考。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对哲学的依赖程度也会逐步加深。
4总结
建筑哲学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时代精神 建筑 哲学 美学
一、总述
1、建筑与时代精神
贝聿铭曾说:做建筑一定要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可以从建筑的技术层面,设计理念,甚至材料以及形式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出来,它的涵义可以很广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精神”必然是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风气习俗一脉相承的。一个失去了相应的时代精神品质的建筑,仿如2世纪的思想家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又或者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人来到2l世纪那样,必然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2、哲学与思想;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形成相比起艺术,宗教甚至建筑都要晚,这大概因为哲学是一门总结的学问,是一个涵盖所有的总的体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静思。但是思想的存在就一贯有之,从人的存在开始就有了的。从哲学发生的时候,它就代表着时代精神。
3、建筑与思想;建筑与哲学
或许建筑的一开始是没有思想的,即使有那种遮风避雨的观点,大概也还不能称之为思想。建筑中的思想是在美学或者艺术作为一种纯目的表达而加入到建筑中的时候才产生的。从古希腊的建筑开始,建筑的美或者说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雕塑美的体现,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筑有了最原始的思想。希腊的柱式就是很典型的文化现象,它只是曲折的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审美情趣。
二、历史的印迹
西方建筑到底与哲学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和接触,只有通过回溯历史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通过分析过往的历史种种能给予今天的时代精神一个启发。
结束了长久的黑暗便是光明的时期,当欧洲的人们重新从拉丁的古籍中寻找到被沉睡了多年的古希腊文化,人们因见到竟然有那种面向人生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明而欣喜若狂,从而也揭开了一个崭新的产生天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大***可以称为近代,在大的时期哲学和建筑领域的划分并没有不同,但是在具体各自体系的发展中有各自的特色。
文艺复兴是一个融百家思想于一炉的时代,相对于旧的经院知识体系,从古代亚里士多德那里传承下来的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无疑是一个知识的急速膨胀,而当时的各个知识技术领域并没有严格完全的分工开来,每个学科都有相对的联系和依存的可能,建筑和雕塑可以“混为一谈”,天文和数学可以有同样的理论,不过这正是出产全能天才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关系人本身的人文主义时代。所以许多建筑师本身也是哲学家,各种思想之间的共融性非常明显。
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是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对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对于它只是一种启发,这是一个在时代的共性中显现个性的时代。对于建筑来说有几个方面是受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精神而影响深远的。其一是建筑师的正式分工***,作为一个***的职业而开始存在,这是以后建筑师专业化的良好开端。其二是建筑理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分支在这个时期开始细化和专业化,各种建筑专业的理论指导书陆续发行,这个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开放风气密切相连。其三是建筑形式和布局的自由和清新,为以后建筑的自由发展而不需要遵照一定的定式开辟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师多数都是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才大师,虽然他们的个人风格有所不同,但是介绍其中一个也大概可以反映当时的概况。当中比较突出的当算达芬奇了,这里选择介绍他是因为他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的人物。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因为他的人文主义观念,他从人体的分析中总结出最典型最美好的比例和几何形状,以此来论证美,因为他同时一是一个建筑师,这种美的原则也被运用到建筑中来。达芬奇还是一个机械学家和建造专家,他设计了新的大型机械以帮助建设水利建筑,并设计了一些水利建筑专门的构件。当时的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些通才的把知识融合运用的情况下把建筑技术,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深深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建筑精神。
关于这个时代的美学,依然是继承古希腊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涵义,同时对美的规律性也是艺术家们共同赞成的观点,然而,关于这一套规则的产生贝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实这也是至今仍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当时比较偏向于一种先验的理论,就是说这种法则是天才的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艺术的法则只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种美学的思想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有着批判继承的发展,下部分会继续分析。而关于我本人对于美学的思想和美学的形式之间的思考,我认为在这一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美学主要表现为绘画的顶峰时期,在建筑上的美学和艺术上的诠释除了雕塑,绘画是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绘画通常是以神话中的人物或者一些贵族的肖像为内容的,我认为在美学的思想上有了本质的不同,这已经不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一种模仿,人自身便把生活带进了艺术里面,因而艺术便有了思想,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中得以表现。有一个故事可以表现这一点,教堂的主教要达芬奇画一幅教堂的壁画,达芬奇苦思三天没有头绪,后来主教基于功利的原因威迫达芬奇,达芬奇于是当晚便有了最后的晚餐的构思,主教无形中成了犹大这个人物的模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画家通过塑造犹大这个人来表达现实中主教这样的人物,也把自己的不满的情绪通过画表现出来,把现实存在的这样状况的社会因素引入艺术从而成了思想。
建筑哲学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时代精神建筑哲学美学
一、总述
1、建筑与时代精神
贝聿铭曾说:做建筑一定要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可以从建筑的技术层面,设计理念,甚至材料以及形式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出来,它的涵义可以很广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精神”必然是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风气习俗一脉相承的。一个失去了相应的时代精神品质的建筑,仿如2世纪的思想家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又或者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人来到2l世纪那样,必然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2、哲学与思想;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形成相比起艺术,宗教甚至建筑都要晚,这大概因为哲学是一门总结的学问,是一个涵盖所有的总的体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静思。但是思想的存在就一贯有之,从人的存在开始就有了的。从哲学发生的时候,它就代表着时代精神。
3、建筑与思想;建筑与哲学
或许建筑的一开始是没有思想的,即使有那种遮风避雨的观点,大概也还不能称之为思想。建筑中的思想是在美学或者艺术作为一种纯目的表达而加入到建筑中的时候才产生的。从古希腊的建筑开始,建筑的美或者说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雕塑美的体现,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筑有了最原始的思想。wWw.133229.cOm希腊的柱式就是很典型的文化现象,它只是曲折的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审美情趣。
二、历史的印迹
西方建筑到底与哲学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和接触,只有通过回溯历史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通过分析过往的历史种种能给予今天的时代精神一个启发。
结束了长久的黑暗便是光明的时期,当欧洲的人们重新从拉丁的古籍中寻找到被沉睡了多年的古希腊文化,人们因见到竟然有那种面向人生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明而欣喜若狂,从而也揭开了一个崭新的产生天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大***可以称为近代,在大的时期哲学和建筑领域的划分并没有不同,但是在具体各自体系的发展中有各自的特色。
文艺复兴是一个融百家思想于一炉的时代,相对于旧的经院知识体系,从古代亚里士多德那里传承下来的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无疑是一个知识的急速膨胀,而当时的各个知识技术领域并没有严格完全的分工开来,每个学科都有相对的联系和依存的可能,建筑和雕塑可以“混为一谈”,天文和数学可以有同样的理论,不过这正是出产全能天才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关系人本身的人文主义时代。所以许多建筑师本身也是哲学家,各种思想之间的共融性非常明显。
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是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对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对于它只是一种启发,这是一个在时代的共性中显现个性的时代。对于建筑来说有几个方面是受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精神而影响深远的。其一是建筑师的正式分工***,作为一个***的职业而开始存在,这是以后建筑师专业化的良好开端。其二是建筑理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分支在这个时期开始细化和专业化,各种建筑专业的理论指导书陆续发行,这个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开放风气密切相连。其三是建筑形式和布局的自由和清新,为以后建筑的自由发展而不需要遵照一定的定式开辟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师多数都是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才大师,虽然他们的个人风格有所不同,但是介绍其中一个也大概可以反映当时的概况。当中比较突出的当算达芬奇了,这里选择介绍他是因为他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的人物。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因为他的人文主义观念,他从人体的分析中总结出最典型最美好的比例和几何形状,以此来论证美,因为他同时一是一个建筑师,这种美的原则也被运用到建筑中来。达芬奇还是一个机械学家和建造专家,他设计了新的大型机械以帮助建设水利建筑,并设计了一些水利建筑专门的构件。当时的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些通才的把知识融合运用的情况下把建筑技术,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深深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建筑精神。
关于这个时代的美学,依然是继承古希腊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涵义,同时对美的规律性也是艺术家们共同赞成的观点,然而,关于这一套规则的产生贝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实这也是至今仍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当时比较偏向于一种先验的理论,就是说这种法则是天才的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艺术的法则只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种美学的思想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有着批判继承的发展,下部分会继续分析。而关于我本人对于美学的思想和美学的形式之间的思考,我认为在这一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美学主要表现为绘画的顶峰时期,在建筑上的美学和艺术上的诠释除了雕塑,绘画是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绘画通常是以神话中的人物或者一些贵族的肖像为内容的,我认为在美学的思想上有了本质的不同,这已经不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一种模仿,人自身便把生活带进了艺术里面,因而艺术便有了思想,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中得以表现。有一个故事可以表现这一点,教堂的主教要达芬奇画一幅教堂的壁画,达芬奇苦思三天没有头绪,后来主教基于功利的原因威迫达芬奇,达芬奇于是当晚便有了最后的晚餐的构思,主教无形中成了犹大这个人物的模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画家通过塑造犹大这个人来表达现实中主教这样的人物,也把自己的不满的情绪通过画表现出来,把现实存在的这样状况的社会因素引入艺术从而成了思想。
建筑哲学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时代精神 建筑 哲学 美学
一、总述
1、建筑与时代精神
贝聿铭曾说:做建筑一定要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可以从建筑的技术层面,设计理念,甚至材料以及形式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出来,它的涵义可以很广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精神”必然是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风气习俗一脉相承的。一个失去了相应的时代精神品质的建筑,仿如2世纪的思想家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又或者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人来到2l世纪那样,必然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2、哲学与思想;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形成相比起艺术,宗教甚至建筑都要晚,这大概因为哲学是一门总结的学问,是一个涵盖所有的总的体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静思。但是思想的存在就一贯有之,从人的存在开始就有了的。从哲学发生的时候,它就代表着时代精神。
3、建筑与思想;建筑与哲学
或许建筑的一开始是没有思想的,即使有那种遮风避雨的观点,大概也还不能称之为思想。建筑中的思想是在美学或者艺术作为一种纯目的表达而加入到建筑中的时候才产生的。从古希腊的建筑开始,建筑的美或者说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雕塑美的体现,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筑有了最原始的思想。希腊的柱式就是很典型的文化现象,它只是曲折的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审美情趣。
二、历史的印迹
西方建筑到底与哲学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和接触,只有通过回溯历史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通过分析过往的历史种种能给予今天的时代精神一个启发。
结束了长久的黑暗便是光明的时期,当欧洲的人们重新从拉丁的古籍中寻找到被沉睡了多年的古希腊文化,人们因见到竟然有那种面向人生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明而欣喜若狂,从而也揭开了一个崭新的产生天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大***可以称为近代,在大的时期哲学和建筑领域的划分并没有不同,但是在具体各自体系的发展中有各自的特色。
文艺复兴是一个融百家思想于一炉的时代,相对于旧的经院知识体系,从古代亚里士多德那里传承下来的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无疑是一个知识的急速膨胀,而当时的各个知识技术领域并没有严格完全的分工开来,每个学科都有相对的联系和依存的可能,建筑和雕塑可以“混为一谈”,天文和数学可以有同样的理论,不过这正是出产全能天才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关系人本身的人文主义时代。所以许多建筑师本身也是哲学家,各种思想之间的共融性非常明显。
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是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对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对于它只是一种启发,这是一个在时代的共性中显现个性的时代。对于建筑来说有几个方面是受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精神而影响深远的。其一是建筑师的正式分工***,作为一个***的职业而开始存在,这是以后建筑师专业化的良好开端。其二是建筑理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分支在这个时期开始细化和专业化,各种建筑专业的理论指导书陆续发行,这个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开放风气密切相连。其三是建筑形式和布局的自由和清新,为以后建筑的自由发展而不需要遵照一定的定式开辟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师多数都是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才大师,虽然他们的个人风格有所不同,但是介绍其中一个也大概可以反映当时的概况。当中比较突出的当算达芬奇了,这里选择介绍他是因为他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的人物。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因为他的人文主义观念,他从人体的分析中总结出最典型最美好的比例和几何形状,以此来论证美,因为他同时一是一个建筑师,这种美的原则也被运用到建筑中来。达芬奇还是一个机械学家和建造专家,他设计了新的大型机械以帮助建设水利建筑,并设计了一些水利建筑专门的构件。当时的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些通才的把知识融合运用的情况下把建筑技术,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深深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建筑精神。
关于这个时代的美学,依然是继承古希腊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涵义,同时对美的规律性也是艺术家们共同赞成的观点,然而,关于这一套规则的产生贝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实这也是至今仍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当时比较偏向于一种先验的理论,就是说这种法则是天才的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艺术的法则只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种美学的思想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有着批判继承的发展,下部分会继续分析。而关于我本人对于美学的思想和美学的形式之间的思考,我认为在这一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美学主要表现为绘画的顶峰时期,在建筑上的美学和艺术上的诠释除了雕塑,绘画是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绘画通常是以神话中的人物或者一些贵族的肖像为内容的,我认为在美学的思想上有了本质的不同,这已经不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一种模仿,人自身便把生活带进了艺术里面,因而艺术便有了思想,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中得以表现。有一个故事可以表现这一点,教堂的主教要达芬奇画一幅教堂的壁画,达芬奇苦思三天没有头绪,后来主教基于功利的原因威迫达芬奇,达芬奇于是当晚便有了最后的晚餐的构思,主教无形中成了犹大这个人物的模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画家通过塑造犹大这个人来表达现实中主教这样的人物,也把自己的不满的情绪通过画表现出来,把现实存在的这样状况的社会因素引入艺术从而成了思想。
建筑哲学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时代精神 建筑 哲学 美学
一、总述
1、建筑与时代精神
贝聿铭曾说:做建筑一定要有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可以从建筑的技术层面,设计理念,甚至材料以及形式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出来,它的涵义可以很广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时代精神”必然是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风气习俗一脉相承的。一个失去了相应的时代精神品质的建筑,仿如2世纪的思想家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又或者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人来到2l世纪那样,必然与整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2、哲学与思想;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形成相比起艺术,宗教甚至建筑都要晚,这大概因为哲学是一门总结的学问,是一个涵盖所有的总的体系,它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静思。但是思想的存在就一贯有之,从人的存在开始就有了的。从哲学发生的时候,它就代表着时代精神。
3、建筑与思想;建筑与哲学
或许建筑的一开始是没有思想的,即使有那种遮风避雨的观点,大概也还不能称之为思想。建筑中的思想是在美学或者艺术作为一种纯目的表达而加入到建筑中的时候才产生的。从古希腊的建筑开始,建筑的美或者说建筑的艺术实际上就是雕塑美的体现,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筑有了最原始的思想。希腊的柱式就是很典型的文化现象,它只是曲折的反映了当时的哲学和审美情趣。
二、历史的印迹
西方建筑到底与哲学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过怎么样的对话和接触,只有通过回溯历史才能找到答案,或者通过分析过往的历史种种能给予今天的时代精神一个启发。
结束了长久的黑暗便是光明的时期,当欧洲的人们重新从拉丁的古籍中寻找到被沉睡了多年的古希腊文化,人们因见到竟然有那种面向人生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明而欣喜若狂,从而也揭开了一个崭新的产生天才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大***可以称为近代,在大的时期哲学和建筑领域的划分并没有不同,但是在具体各自体系的发展中有各自的特色。
文艺复兴是一个融百家思想于一炉的时代,相对于旧的经院知识体系,从古代亚里士多德那里传承下来的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无疑是一个知识的急速膨胀,而当时的各个知识技术领域并没有严格完全的分工开来,每个学科都有相对的联系和依存的可能,建筑和雕塑可以“混为一谈”,天文和数学可以有同样的理论,不过这正是出产全能天才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关系人本身的人文主义时代。所以许多建筑师本身也是哲学家,各种思想之间的共融性非常明显。
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虽然是来自古希腊文明,但它绝对不是复制的文化,古希腊的文明对于它只是一种启发,这是一个在时代的共性中显现个性的时代。对于建筑来说有几个方面是受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精神而影响深远的。其一是建筑师的正式分工***,作为一个***的职业而开始存在,这是以后建筑师专业化的良好开端。其二是建筑理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分支在这个时期开始细化和专业化,各种建筑专业的理论指导书陆续发行,这个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开放风气密切相连。其三是建筑形式和布局的自由和清新,为以后建筑的自由发展而不需要遵照一定的定式开辟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师多数都是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才大师,虽然他们的个人风格有所不同,但是介绍其中一个也大概可以反映当时的概况。当中比较突出的当算达芬奇了,这里选择介绍他是因为他在哲学史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的人物。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因为他的人文主义观念,他从人体的分析中总结出最典型最美好的比例和几何形状,以此来论证美,因为他同时一是一个建筑师,这种美的原则也被运用到建筑中来。达芬奇还是一个机械学家和建造专家,他设计了新的大型机械以帮助建设水利建筑,并设计了一些水利建筑专门的构件。当时的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些通才的把知识融合运用的情况下把建筑技术,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深深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建筑精神。
关于这个时代的美学,依然是继承古希腊以和谐为美的美学涵义,同时对美的规律性也是艺术家们共同赞成的观点,然而,关于这一套规则的产生贝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实这也是至今仍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当时比较偏向于一种先验的理论,就是说这种法则是天才的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艺术的法则只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种美学的思想在康德的美学理论中有着批判继承的发展,下部分会继续分析。而关于我本人对于美学的思想和美学的形式之间的思考,我认为在这一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美学主要表现为绘画的顶峰时期,在建筑上的美学和艺术上的诠释除了雕塑,绘画是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绘画通常是以神话中的人物或者一些贵族的肖像为内容的,我认为在美学的思想上有了本质的不同,这已经不是一种对自然美的一种模仿,人自身便把生活带进了艺术里面,因而艺术便有了思想,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在绘画中得以表现。有一个故事可以表现这一点,教堂的主教要达芬奇画一幅教堂的壁画,达芬奇苦思三天没有头绪,后来主教基于功利的原因威迫达芬奇,达芬奇于是当晚便有了最后的晚餐的构思,主教无形中成了犹大这个人物的模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画家通过塑造犹大这个人来表达现实中主教这样的人物,也把自己的不满的情绪通过画表现出来,把现实存在的这样状况的社会因素引入艺术从而成了思想。
建筑哲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学哲学实践
中***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一、哲学与建筑
哲学是属于一般性科学,而建筑学属于特殊性科学,想要论证建筑学有没有可能与哲学交互,首先就要了解建筑学与哲学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了解两者的内容,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从中发现两者是否有交互的可能性,下面就谈谈哲学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
(一)建筑与人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建筑了。从一个人的诞生、成长、学习、居住、工作、甚至是丧生都离不开建筑所建造的空间,也就是说人类存在的形式与建筑体是息息相关。虽然建筑中部分结构的构建与自然规律相符合,但它却是人类主观目的下诞生的产物,还包含了人类思想认识等观念,所以建筑是一个复杂而且存在内在矛盾的存在事物。
(二)认识哲学与建筑学
物质材料构成了建筑,构建的过程中其组合方式要与自然规律相符合,所以建筑是构成科学研究的对象;然而,建筑记录了人类历史与文化;因为历史,它成为了现在人类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因为文化,它被赋予了人类情怀,同时也赋予其一种带着沧桑的生命气息,所以建筑也就成为了哲学家文化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因此建筑学拥有了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们都无法否认建筑已然成为人类生存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人类直观感受自己存在的一个参照物。不同的建筑给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建筑客观存在的一般性及感知认识论的一般性使得其成为了哲学的探讨对象和研究对象。总之,建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这个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筑的哲学问题主要是思考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变相思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毕竟在如今的人类世界中,建筑早已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的学者,对哲学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从而导致两者的关系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现在比较普遍的理解为:建筑学和哲学的关系就是特殊性科学与一般性科学的关系。
二、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可能性与实践
建筑的构建结构虽然要符合自然规律,但是其产生的主观原因却在于人类,而建筑诞生之后所承载的沧桑历史及包涵的人文情怀,都散发出迷人的哲学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人类的共同记忆,更是让诸多哲学家为之着迷,不能自拔,所以人类成为建筑学与哲学之间的纽带。也就是说哲学和建筑学交互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与人有关,一方面可能是有哲学家倡导的,他们以严格的分析精神来解剖建筑学中所表现的哲学精神,从而完成哲学深度到建筑学深度的越界,这不仅表现了哲学与建筑学交互的可能性,也为建筑学提供了其他的视角;另一方面可能是有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倡导的,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建筑学理论,发现其中相关概念阐述缺乏对溯源性的探索,这也就给他们在建筑学上的研究实践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不解,这也就为建筑学与哲学交互诞生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那么怎么去看待这两门学科在交互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怎么去探究哲学在建筑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又如何去评价它在建筑学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呢?这都是需要我们分析和思考,只有理清这其中的脉络,才能更好的说明两者交互的可能性。下面就从可能性与实践两个方面开始展开分析。
(一)两者交互的可能性
哲学和建筑学交互出现的可能性与建筑师及建筑理论家有着很大的联系,他们在长期的建筑工作发现有些建筑学问题很难通过建筑科学来解释,于是产生了一种向哲学寻求解惑的愿望并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通过这种愿望的持续发酵,使得哲学与建筑学这两门学科在学科之间得以互动,也就是本文说的“交互”。研究交互的意义主要是研究交互的结果,很显然这两门学科交互的结果对建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交互的结果中包含了一些逻辑与路径,建筑学正是通过这些逻辑与路径来探索该学科有关概念的溯源性。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将哲学和建筑学交互的定义不同,对于哲学家来说,这两门学科的交互定义就是“越界”。这种观点的诞生不是没有原因的,二十世纪知识领域开始迅速扩张,而且这种扩张还有严格的专门化风格,在种极为复杂的背景下,“越界”这一观念应运而生,这些在郑炘教授的《关于建筑的科学哲学》一书中都有提及到。这种定义与哲学与建筑学交互的可能性的第一个方面也不谋而合,这不仅是建筑学的需要,也是当代哲学越界研究的需要。
(二)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实践
正如前文说到的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出现很大程度可能是由哲学家倡导的,这一点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实践和论证,这也是两门学科交互实践中的第一种类型:由哲学家倡导,让哲学思想向建筑学渗透。例如著名哲学家康德常常就以建筑学方面的描述来阐明其美学思想,他曾经说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直观中让人感觉喜欢的东西装饰到一栋建筑物上,前提是那不是教堂。”他还对教堂、博物馆、花园和宫殿等建筑物作出了美学分析,提出了建筑的没应该属于美之列的观点,还认为所有形式的美都要以其目的概念为条件。曾经还有人提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这一观点在提出的那一刻就处在绵绵不休的争论海洋中。然而这种观点或相近的观点并不是一家之言,德国的著名哲学家谢林和著名诗人弗·施莱格尔以及文学家歌德都过这方面的比喻。这种观点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究,但是这都表明了哲学家从哲学越界到建筑学的事实。
前文已经提到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在长期的建筑工作发现有些建筑学问题很难通过建筑科学来解释,于是产生了一种向哲学寻求解惑的愿望,并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而正是这种愿望使得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第二种实践得以诞生。
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事物在原始属性方面的路径基础早已成为建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大幅度的促进了建筑学在建筑生成价值和意义上的研究,同时也对建筑的本质做出了一定的阐释。
在哲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以让建筑师不过于主观,从而变得高尚,不过于贪婪,从而变得谦虚诚实。建筑师追求的价值与哲学有着很大联系,因为没有廉洁和诚实的价值观是难以作出合适、合理的设计。同时哲学还能是建筑师的视野挣脱利益欲望的囚牢,让建筑师更加珍惜建筑职业所带来的声望,这就是哲学对建筑师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可能性已然存在,而且这种论证正在向评估其实践意义而转变。许多哲学家往往都将建筑看为哲学的一般思考对象,通过以哲学的思维从外部来审视和讨论建筑,从而去了解建筑的本质,而从建筑师方面来看建筑学与哲学交互,又为建筑师提供另外的一种视角——哲学的眼光,它可以建立起某些路径,这些路径使得某些抽象性的建筑概念和建筑形式生成以及运行设计之间形成联系成为了可能,从而启迪建筑师,使得他们在建筑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张宇,王其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探源——提法及实践[J]. 世界建筑. 2011(02)
[2] 郑炘.建筑哲学——从哲学的观点看建筑[J]. 建筑与文化. 2010(03)
[3] 关于建筑的存在论思考[J]. 建筑与文化. 2010(03)
[4] 场所问题[J]. 建筑与文化. 2010(03)
建筑哲学论文第7篇
【关键字】建筑学;哲学;交互;实践;可能性
在建筑学中,属于科学范畴的是建筑体的建构性,而属于哲学范畴的则是建筑的目的,曾经建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造能力能不能满足人类对物质的需要,而如今建筑学所延伸出来的主要问题却是如何让建造能力与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相协调。
一、哲学与建筑
哲学是属于一般性科学,而建筑学属于特殊性科学,想要论证建筑学有没有可能与哲学交互,首先就要了解建筑学与哲学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了解两者的内容,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从中发现两者是否有交互的可能性,下面就谈谈哲学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
(一)建筑与人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建筑了。从一个人的诞生、成长、学习、居住、工作、甚至是丧生都离不开建筑所建造的空间,也就是说人类存在的形式与建筑体是息息相关。虽然建筑中部分结构的构建与自然规律相符合,但它却是人类主观目的下诞生的产物,还包含了人类思想认识等观念,所以建筑是一个复杂而且存在内在矛盾的存在事物。
(二)认识哲学与建筑学
物质材料构成了建筑,构建的过程中其组合方式要与自然规律相符合,所以建筑是构成科学研究的对象;然而,建筑记录了人类历史与文化;因为历史,它成为了现在人类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因为文化,它被赋予了人类情怀,同时也赋予其一种带着沧桑的生命气息,所以建筑也就成为了哲学家文化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因此建筑学拥有了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们都无法否认建筑已然成为人类生存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人类直观感受自己存在的一个参照物。不同的建筑给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建筑客观存在的一般性及感知认识论的一般性使得其成为了哲学的探讨对象和研究对象。总之,建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这个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筑的哲学问题主要是思考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变相思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毕竟在如今的人类世界中,建筑早已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的学者,对哲学与建筑学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从而导致两者的关系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现在比较普遍的理解为:建筑学和哲学的关系就是特殊性科学与一般性科学的关系。
二、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可能性与实践
建筑的构建结构虽然要符合自然规律,但是其产生的主观原因却在于人类,而建筑诞生之后所承载的沧桑历史及包涵的人文情怀,都散发出迷人的哲学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人类的共同记忆,更是让诸多哲学家为之着迷,不能自拔,所以人类成为建筑学与哲学之间的纽带。也就是说哲学和建筑学交互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与人有关,一方面可能是有哲学家倡导的,他们以严格的分析精神来解剖建筑学中所表现的哲学精神,从而完成哲学深度到建筑学深度的越界,这不仅表现了哲学与建筑学交互的可能性,也为建筑学提供了其他的视角;另一方面可能是有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倡导的,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建筑学理论,发现其中相关概念阐述缺乏对溯源性的探索,这也就给他们在建筑学上的研究实践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不解,这也就为建筑学与哲学交互诞生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那么怎么去看待这两门学科在交互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怎么去探究哲学在建筑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又如何去评价它在建筑学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呢?这都是需要我们分析和思考,只有理清这其中的脉络,才能更好的说明两者交互的可能性。下面就从可能性与实践两个方面开始展开分析。
(一)两者交互的可能性
哲学和建筑学交互出现的可能性与建筑师及建筑理论家有着很大的联系,他们在长期的建筑工作发现有些建筑学问题很难通过建筑科学来解释,于是产生了一种向哲学寻求解惑的愿望并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通过这种愿望的持续发酵,使得哲学与建筑学这两门学科在学科之间得以互动,也就是本文说的“交互”。研究交互的意义主要是研究交互的结果,很显然这两门学科交互的结果对建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交互的结果中包含了一些逻辑与路径,建筑学正是通过这些逻辑与路径来探索该学科有关概念的溯源性。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将哲学和建筑学交互的定义不同,对于哲学家来说,这两门学科的交互定义就是“越界”。这种观点的诞生不是没有原因的,二十世纪知识领域开始迅速扩张,而且这种扩张还有严格的专门化风格,在种极为复杂的背景下,“越界”这一观念应运而生,这些在郑炘教授的《关于建筑的科学哲学》一书中都有提及到。这种定义与哲学与建筑学交互的可能性的第一个方面也不谋而合,这不仅是建筑学的需要,也是当代哲学越界研究的需要。
(二)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实践
正如前文说到的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出现很大程度可能是由哲学家倡导的,这一点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实践和论证,这也是两门学科交互实践中的第一种类型:由哲学家倡导,让哲学思想向建筑学渗透。例如著名哲学家康德常常就以建筑学方面的描述来阐明其美学思想,他曾经说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直观中让人感觉喜欢的东西装饰到一栋建筑物上,前提是那不是教堂。”他还对教堂、博物馆、花园和宫殿等建筑物作出了美学分析,提出了建筑的没应该属于美之列的观点,还认为所有形式的美都要以其目的概念为条件。曾经还有人提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这一观点在提出的那一刻就处在绵绵不休的争论海洋中。然而这种观点或相近的观点并不是一家之言,德国的著名哲学家谢林和著名诗人弗·施莱格尔以及文学家歌德都过这方面的比喻。这种观点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究,但是这都表明了哲学家从哲学越界到建筑学的事实。
前文已经提到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在长期的建筑工作发现有些建筑学问题很难通过建筑科学来解释,于是产生了一种向哲学寻求解惑的愿望,并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而正是这种愿望使得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第二种实践得以诞生。
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事物在原始属性方面的路径基础早已成为建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大幅度的促进了建筑学在建筑生成价值和意义上的研究,同时也对建筑的本质做出了一定的阐释。
在哲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以让建筑师不过于主观,从而变得高尚,不过于贪婪,从而变得谦虚诚实。建筑师追求的价值与哲学有着很大联系,因为没有廉洁和诚实的价值观是难以作出合适、合理的设计。同时哲学还能是建筑师的视野挣脱利益欲望的囚牢,让建筑师更加珍惜建筑职业所带来的声望,这就是哲学对建筑师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建筑学与哲学交互的可能性已然存在,而且这种论证正在向评估其实践意义而转变。许多哲学家往往都将建筑看为哲学的一般思考对象,通过以哲学的思维从外部来审视和讨论建筑,从而去了解建筑的本质,而从建筑师方面来看建筑学与哲学交互,又为建筑师提供另外的一种视角——哲学的眼光,它可以建立起某些路径,这些路径使得某些抽象性的建筑概念和建筑形式生成以及运行设计之间形成联系成为了可能,从而启迪建筑师,使得他们在建筑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周剑云.现象学与现代建筑[J].新建筑,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