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硕士篇1
在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专业所涉及到的必修课做到科学的设置,这对人才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现状来说,不同院校之间所存在的课程设置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进行分类之后发现主要存在五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在培养的过程中,会给学生较多的自主选择权,对于必修课的设置并不是很多,这个是符合国外大学所使用的模式,目前在国内计算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用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清华大学及南京大学为主的。第二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几乎是相反的,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必修课,这些学校更加强调对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此种模式主要是以北京大学为主的。第三种模式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主的,其在对理论型的课程比较重视,其中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大半的必须课都为理论型的,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些院校还规定的一定的学分限制,来让学生进行学习。第四种模式就是让学生来对自己学习的必修课加以设置,然后在二级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在对其所要学习的必修课加以设置。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中国科技大学与浙江大学为主的。第五种模式就是根据研究生所选择的二级科学来进行设置,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华中科技大学及国防科技大学为主的。对于这些大学所设置的几种模式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存在,但是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并且对于这五种模式来说,虽然从外表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其所遵循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很多方面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其实对于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培养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基础打牢了,才能够使得这些学生在以后学习其它技术的时候,能够做到更加有效的接受。因为在必修课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在一级学科内设置相关的课程,另外还要根据其所学级学科所存在的特点,来对一些基础课程进行开设。
2对国内研究生课程设置组织及内涵存在方面的分析与对策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所具备的内涵要更加的重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对于我国的一些大学来说,相比较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来说,其也开设了较为全面的课程,看似与国外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些背后,虽然很多时候,叫法都差不多,但是对于课程所存在的内涵来说,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就国外的大学来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的不断进步,来及时的对教材做到更换,但是对于我国大学在教学过程中来说,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长时间的使用同一版教材,对于这些教材来说,因为年限逐渐变长,使得教材的内容变得比较陈旧,并不能够与技术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对于我国很多教材来说,其存在内容的深度也不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法也是比较落后的,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将书本上存在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了能够使得我们在计算机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能够赶上国外教学水平,就需要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一些需要开设的课程要做到及时的开始,并且对于目前已经存在的课程来说,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其能够达到国外领先水平。对于计算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需要对国外水平较高的教材做到有效的引入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的对此方面做出的最新研究进行关注,将自己的更多精力放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做到理论因素与课堂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对理论知识做到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了有效的提高。对于国外的很多大学来说,其在教学的时候,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
3总结
计算机硕士篇2
【关键词】教育硕士;矩阵培养模式;课程框架
【中***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119―03
引言
教育硕士是一种专业性学位,在国外称职业性学位,与学术性学位不同,它面向的是中小学教师,以培养实务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既是教师的职后培训,又是教师的学历提高,旨在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1996年教育硕士开始在我国设置,审视十年来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信息技术教育摆在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广大教育硕士就尤为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这门课程培养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提高信息信息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忽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育硕士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1999-2003年,***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截止2003年底,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一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成效是初步的。从总体看,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效益的发挥,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之一。教育硕士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小学的一线学科教师,为教育硕士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失为一个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因此,计算机基础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忽视了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教育硕士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现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的设置虽然能够使教育硕士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由于缺乏对教育硕士的调查和分析,与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哪些内容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没有关心教育硕士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过哪些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其结果必然是难于充分调动教育硕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也难以学以致用。
3 忽视了教育硕士自身的特点
教育硕士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广大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经济条件、学校级别、从事学科以及个人兴趣等原因,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次,教育硕士绝大多数是来自于中小学的一线学科教师,他们都至少具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使用有着强烈的渴望,同时个别人还有过一些使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而这些都会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强大动力。而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教育硕士自身的这些学习特点,把教育硕士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没有选择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导致所学知识与实践脱离。
二 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式培养模式的设计
从实际出发,为解决这些来自中小学的一线学科教师的教育硕士在教学应用、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对教育硕士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等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对所收集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后,我们认为对教育硕士应在三个层次(教学应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五个能力(资源管理、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数据管理能力、信息共享能力)上进行训练与培养,***1就是我们所设计的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式培养模式。
三 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框架设计
根据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式培养模式,我们认为教育硕士的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已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们结合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
有了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框架,我们就可以根据矩阵式培养模式和课程的内容框架来组织编写教材,从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评价等设计,更加有效的提升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技术实践能力的改善和教法的提升为根本。
课程目标: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
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并为教师更好的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使教师具备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全局观和较为扎实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基础
四 总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连续对我校最近三届教育硕士按着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培养模式实施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而且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学员们一致认为,他们在这门课程中收获了太多太多,既有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能,又有新的教学理念;既学会了计算机知识,又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运用计算机辅助自己的工作的过程;既完成了学业,又获得了个人的作品等等。总之,为教师们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参考文献
[1] 王克勤,盖立春.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2] 金芳.关于面向教育硕士的《教育技术》课程设计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3 ] 张培,狄雁.教育硕士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到行动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4] 李蕾蕾.对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Matrix Cultivating Model Design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Education Master
ZHAO Xi-wu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Computer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010022, China)
计算机硕士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1. 高校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的含义
如果想要将翻译教学与网络相结合,首先你要了解翻译教学的含义是什么,翻译教学就是指将一些正确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传输给某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可能是学生也能是社会普通人士。现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硕士生作为社会中的先锋群体,他们必然是网络的忠实使用者,所以网络就必须成为新的翻译教学工作的载体。“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也可以说是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翻译教学的结合物。”
硕士生作为社会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在硕士期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硕士的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整个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使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现代的传播手段利用在这其中,这种教育方法关键在于有好的设备以及很好的教育工作者。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治观点、道德规范和辅助翻译教育方面的影响,让网民能够从这些被传达的思想中受到一些教育,让网民形成一套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正确的***治品德的一种教育实践。
高校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硕士生的个性及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的翻译教学方式。当代硕士生是深受网络时代影响的一批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网络的忠实使用者,他们乐于尝试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而英语专业辅助翻译教学就是利用现代的网络传播技术作为载体,进行传播一些日常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道德观念,这些思想道德观念会通过网络在潜移默化中被这些硕士生们更加容易接受,使其在正确的信息指导下成为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接受过翻译教学的硕士生们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在步入社会之后变得更加具有社会竞争力,同时翻译教学在有了网络作为载体后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2.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硕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把握好计算机辅助技术对翻译教学的优势
比起传统的辅助翻译教学,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有着自身的显著特性。首先,因为计算机辅助技术不能像博客或者日志那样能够长篇大论,因此学生可能通过零碎的表达来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让所有的辅助翻译教学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计算机辅助技术提供的功能;其次,计算机辅助技术、手机等这类移动终端能够跨越地域自由共享信息,这样一来就为辅助翻译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可谓是其他教育方式的补充,让英语专业教育的参与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实现教育工作主要对象双方的“无缝对接”;第三,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里面的微群社区,可以自由选择特别关注并不断转发,这不仅方便辅助翻译教学工作者把握学生的思想趋势的信息,同时还能改善工作质量,减少了对教育的投入成本,同时也实现了辅助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1]。
2.2 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课堂之上,而黑板的大小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之内能够传授的知识内容也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如果是运用现代网络科技的话,教学内容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因为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其信息存储量是非常惊人的。正是计算机辅助技术使得辅助翻译教学工作得到了延长,传统的英语专业教育工作就是讲课,这种方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计算机辅助技术打破了传统僵硬的授课方式,使接受辅助翻译教学的主体范围扩大了,进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了辅助翻译教学。辅助翻译教学将不在局限于几十平米的教室内,在网络上,虚拟空间是无限的并且自由的,这样一来,辅助翻译教学就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化了。高校英语教育工作教育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来对英语教育课程做补充,并且要做好带头作用,规范的使用网络语言,采取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辅助翻译教学,尊重每位学生,认真回复他们的留言和意见,耐心的为学生答疑。教学者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可以随时调动一些对于本节课有用的内容来给学生们举例或者丰富内容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内容。这样的教学是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此外,在编写教案或者未来的教学计划时,教学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更多的资料,这也是对于教学者的一种充实。
2.4 网络提高了翻译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翻译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课的方式,翻译教学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撰写文稿,而学生的自身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个人的兴趣被忽视,只能封闭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传统翻译教学的形式单调,单凭“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进行枯燥乏味的说教,教育手段滞后,忽视学生的接受情感需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效果不理想。而网络的引进大大提高了翻译教学的效率,较之传统的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便捷的网络传递,可以极大地提高翻译教学的传播效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增强翻译教学的教育效果。同时可以赋予翻译教学的内容以极高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将教育内容的***治性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增强学生的接受效果,才能够保障教育者的教学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2.5 做好网络心理健康与法制教育工作
硕士生作为一群年轻人,在心智上各方面都会呈现出一些不成熟的现象,比如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恋爱中,硕士生们往往都会在遇到挫折时,选择逃避或者选择使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硕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硕士生必然将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的挑战,这当然也给解决硕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一次良机。
3. 结论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辅助翻译教学迈入了一个新纪元。作为一个崭新的网络媒介,计算机辅助技术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高校顺利进行辅助翻译教学创造了先决条件。计算机辅助技术时代给高校能够顺利展开辅助翻译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辅助翻译教学内容的创新其实就是将高校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将辅助翻译教学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还加大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影响力,保证英语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廖柏森.使用 Moodle网路平台实施翻译教学之探讨[J].翻译学研究集刊,2008(11).
[2]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3] 王立非、王金铨.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5).
作者简介:
计算机硕士篇4
1.计算机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与教学的改革
2.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讨
3.研究生计算机***形学课程教学研究
4.机械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
6.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7.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
8.对跨专业报考计算机研究生现象的分析
9.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10.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1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12.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统考与自主命题“双轨制”***策的实效分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13.计算机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14.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6.国内外计算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17.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18.浅谈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19.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培养
20.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在京就业情况及启示——以辽宁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为例
21.MIT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
22.研究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与实践
23.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4.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25.美国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26.计算机研究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我国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28.面向创新型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
29.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
30.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课程设置探讨
31.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
32.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33.浅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5.研究生阶段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教改初探
36.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国内外高校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38.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39.学术型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
4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1.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分析——基于22所美国著名大学统计数据的分析
42.教师领导力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3.美国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
44.韩国KAIST大学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分析
45.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
46.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机支持系统的研究
4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48.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9.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50.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51.研究生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教材分析
52.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53.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与网络课程改革——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系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54.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55.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6.探索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57.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58.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
59.研究生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启示
60.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61.关于全日制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6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63.依托学科建设咨询专家组 科学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64.天津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初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5.从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看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
66.工程化实训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e-Boyer-CIPP”创新应用体系研究
67.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68.浅谈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及实践
69.中医药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医药信息学相关课程教学探索
70.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与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7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72.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3.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研究协作组举行成立会
74.计算机学科工程研究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75.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76.计算机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77.研究生计算机文献检索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创新——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书馆为例
78.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动画教学
79.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
80.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81.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82.计算机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项目驱动为核心
83.研究生课表的计算机自动编排
8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
85.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保障、计算机、审计
86.国内外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8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
88.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89.对研究生开设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的构想与实践
90.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
91.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多样化模式探索
92.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9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
94.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5.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96.用于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概况
97.一个基于计算机辅助实施的研究生中期筛选系统方案
98.硕士研究生招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99.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尝试
10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101.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102.基于计算思维的高校研究生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
103.我校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口语测试及其反拨作用
104.数学专业报考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之个案调查
105.计算机辅助仿真模拟器对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在***动脉造影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106.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07.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途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培养侧记
108.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109.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按一级学科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探索
11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12.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13.对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处理就业信息的探讨
114.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发展迅速
115.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计算机管理
116.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117.协同创新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8.采用计算机参与管理 提高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
119.面向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0.计算机互联网与中医研究生计算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12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1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之我见
123.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计算神经科学课程的思考
124.医学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125.面向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计算机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讨
126.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硕士篇5
关键词:全日制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 培养体系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68-01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有高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和工程型计算机学科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型和工程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素质全面的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如何尽快有效地培养出计算机高端应用型和工程型人才至关重要,创建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途径。
1 国内外现状
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不仅需要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要能适应社会的多元化趋势,从而使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功用价值更加突出[1~2]。在欧美等发达国家[3],研究生培养是多模式并存的。根据美国研究生协会1989―1991年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调查和研究结果[4],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可分为四种类型:附属型、职业发展型、学徒型和社区中心型。其中附属型和职业发展型是两种最重要的模式。(1)附属型。这种类型的硕士生教育与博士生教育密切相关,硕士教育作为一个***的学位层次受到弱化,它被看成博士阶段前的学术训练过程,是博士生的低级和过渡阶段,即把硕士学位作为过渡性学位。(2)职业发展型。这种类型的硕士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训练专家的教育,向学生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授予终结性学位,使学生成为本领域的专家。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和工程型两个方向,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开展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工程型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工程和应用技术。
广东是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也是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的信息产业大省。华南理工大学是广东省唯一的理工类“985工程”高校。通过多年建设,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成为华南地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学科基地,同时计算机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优良传统,在服务广东省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2 培养体系的探索及实施方案
从2009年起我院已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155人,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院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计算机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本文重点研究并提出一整套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
2.1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坚持我院产学研结合的优良传统,利用我院重视基础研究,强调产学研结合和工程应用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1)结合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分布及特色,研究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应用型IT人才。(2)根据***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考虑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和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3)研究校园和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研究生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能力。(4)探索双导师制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2.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具体分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选修课五个部分。公共必修课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外语和哲学类课程。基础理论类课程主要是专业英语和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是要求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开展工程应用的实践。专业技能类课程包括计算机软件及设计等方面的课程。
近年来RFID、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理论和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院结合当前新技术的发展,设置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操作系统与系统编程、软件体系结构、企业级软件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2.3 实践基地建设
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院注重吸纳和使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珠三角多家知名IT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实质性合作,建设了15个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建立工程实训平台,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从而加深研究生对职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职业能力。
3 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计算机领域高水平应用型和工程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提出了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齐东,曾红权.开展产学研联合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67-170.
[2] 刘***跃,黄伟九,杨晓蕊,等.研究生教育与“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耦合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55-157.
计算机硕士篇6
一、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H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其学科优势明显、培养基地实力雄厚、学生生源优秀等特点,逐步建立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1.在“理论研究有创新,技术攻关有突破”思想指导下,H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博士生培养目标上强调:①坚持***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②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③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在生源选拔中,强化本硕博一体化方式。H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硕、博分别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前沿领域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突出国际性,学院研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如MIT、斯坦福大学、清华、北大等三十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参考了《ACM/IEEE Computing Curricula Computer Science 2001》,完成了10万余字的《本科课程体系》研究报告。对一、二年级本科生强化6门核心基础课,对高年级则突出宽口径14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注重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本科教育的四年中,每年都有与讲授课程紧密结合的实验课程,所有学科环境、教学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从一年级开始为25%的本科生提供导师,在此期间确定40%~50%本科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三年级就让这些本科生进入科研课题,经过考查再选拔10%优秀生成为直硕生或直博生。
3.在课程学习与考核中,重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H大学计算机学院要求博士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5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40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直接攻博研究生在3年半内,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研究生在2年半内,必须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4.以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课题为依托,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H大学计算机学院建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以来,H大学计算机学院4个重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占学院总培养人数的76%。在导师团队全方位指导下,通过实验室的科研课题和学术活动,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子课题的研究团队,参与课题立项策划、申请书撰写和课题研制的全过程。即在课题进行过程中由1名博士生负责3~9名硕士生,或由1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辅导3~6名本科生,每周定期进行课题组研讨会,学生轮流报告研究情况,每两周或一个月举行实验室学术会议,学生代表报告研究情况。2001年以来,H大学计算机学院100%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科研课题,82%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重大或经费50万以上课题。
二、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通过对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改革,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有30余名博士生成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协助承担和组织了多项部级的重点科研课题。其中973计划2项、863计划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年平均科研项目达到百余项。近三年来,在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9项省部级奖项士生共有52人次获奖。
三、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特点
计算机硕士篇7
报考中南大学研究生院的考生请注意,考生关注的2011中南大学考研国家线3月下旬公布。中南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已公布!
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查询,
中南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 ([]内为学科门类或学科专业代码)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哲学[01] 310 50 80 经济学[02](不含金融学[020204]) 370 55 90 金融学[020204] 380 55 90 法学[03] 355 55 90 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0403]) 335 50 180 体育学[0403] 295 40 120 中国语言文学[0501] 370 55 90 外国语言文学[0502] 380 55 90 新闻传播学[0503] 375 55 90 艺术学[0504] 320 45 70 历史学[06] 300 45 150 理学[07] 330 50 85 工学[08](不含工学照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340 50 9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325 45 85 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 320 45 85 农学[09] 280 40 60 医学[10](不含临床医学[1002]) 325 45 170 临床医学[1002] 335 50 180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工商管理[1202] 375 55 90 公共管理[1204]、***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 350 55 90 中南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及专项计划)
计算机硕士篇8
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实时线程池的研究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华中科技大学.2007
[2]程澜,罗建.基于优先级区间连接策略的抢占式线程池模型.航空计算技术.2013,43(1):131-133
[3]陈宁江,林盘.一种基于排队系统的启发式中间件动态线程池管理机制.计算机科学.2010,37(10):161-164
[4]黄智泉.基于平均时间的线程池尺寸自适应调整算法.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2):37-40
[5]毛光喜.多线程***工具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7):136-138
[6]周伟明.多核计算与程序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4-78
[7]宋立昊.基于线程池的WEB服务器实现和监测[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吉林大学***书馆.2007.
[8]崔水龙.基于多线程的网络文件***[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吉林大学***书馆.2009.
[9]李培峰,朱巧明.Linux下支持续传的多线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121-123
[10]行舟.断点续传和多线程***(上).程序员技术.2002(2):92-94
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智能手机通讯设备的市场竞争策略研究—基于联想A789智能手机[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书馆.2012.
[2]王华,马亮,顾明.线程池技术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11):141-142
[3]杨开杰,刘秋菊,徐汀荣.线程池的多线程并发控制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168-170,179
[4]李刚,金蓓弘.基于线程的并发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计算机工程.2007,30(14):43-45
[5]胡萍,陈志鹏.基于线程池的高性能服务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8):49-53
[6]郭广***,胡玉平,戴经国.基于Java多线程的并行计算技术研究及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2):169-173
[7]孙晓东,韩江洪,刘征宇等.基于分段的线程池尺寸自适应调整算法.计算机工程.2011,37(2):43-44
[8]W.RichardStevens.UNIXnetworkprogramming.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7-150.
[9]眭俊华,刘慧娜,王建鑫等.多核多线程技术综述.计算机应用.2013,33(S1):239-242,261
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要忠伟.基于线程池的WWW缓存实现[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书馆.2008.
[2]陈志成,毛明毅,何华灿.面向构建基于和内核的进程.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2:49-55
[3]ButenhofDR.POSIX多线程程序设计.于磊,曾刚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57-60
[4]刘振航.数学建模.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4.4-8
计算机硕士篇9
一、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韶要
进人新世纪,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要适应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编写出反映现代水平的教材。放眼世界,21世纪将是一个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首先,21世纪的世界将迎来一个经济繁荣的新世纪.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高科技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性经济将继续发展。其次,科技的新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发展速度快;发展综合化;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再次,管理的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后期,***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求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实行科学管理进人实行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点是:树立管理科学的观念;从系统出发,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实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从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实行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多样化;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从“以人为本”出发,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加强职工培训,采用分权管理体制;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必将引起会计的变化。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核心,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有其本质特征;高技术成为核心;信息技术成为支柱;智力资源成为第一要素;软资源比硬资源更重要.科技投人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资源投人无形化;加强创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终身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知识***,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它对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必将引起会计的变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模式在核算的范围、性质、目标和手段等方面在发生变化,需要逐步建立反映知识经济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变化表现在:核算领城在扩大;核算性质在发生变化(会计信息和科学技术要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核算,人力资源投资要进行资本化核算);核算经济效益的多种形式;核算技术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管理也将发生变化:追求知识经济效益;投资无形化;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上竞争的优胜者。随着企业从重视有形资产到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或者说从重视存货到越来越重视知识,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因而,要重视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适应21世纪的发展大趋势,要确立相应的会计教育模式,培养21世纪的会计人才。
在我国各条战线大办会计教育的形势下,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也都设有会计专业,培养会计人才。有的普通高校只办专科班,或只办本科班,有的普通高校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会计教育体系中.为适应培养zl世纪会计硕士研究生的需要,应该编写反映现代水平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
二、要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定位相适应编写的教材要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定位相适应,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经济活动及对经济活动管理的多元化、多层次,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会计人才。在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会计工作中,需要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总会计师从事不同的会计工作。相应在各类学校的会计教育中,需要有从事初级会计教育、中级会计教育、高级会计教育,或从事会计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这些会计教育中,需要对会计硕士研究生定位,即确定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在普通高等学校,要以会计本科为基点,建立会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会计教育体系。对会计硕士研究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高等会计教育也必须贯彻这一教育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纳要》(9)规定:“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高等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这种高级专门人才,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之间,应在“高级”方面有程度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培养会计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按照《纲要》关于“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的精神,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l)教学内容,要正确处理博与专,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与基本技能,优秀文明成果与当代科学文化最新成果,中国优秀文明成果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掌握专门知识的同时,要具有渊博的知识。(2)课程设里,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课与相关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强调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同时,要重视选修课。(3)会计教材体系,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主干课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专、深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4)教学环节,要正确处理自学、讲授、讨论、复习和考核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强调自学与讨论。(5)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分别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和其他法,在讲授法中要重视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6)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会计硕士研究生应培养成为国际型的会计高级人才。国际型的人才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了解和熟悉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具有中国知识和国际知识,具有国家观念和国际观念,具有在不同的社会、***治、经济和文化、科技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的高级人才,是具有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人才;在财务管理中,不仅仅是计量、分类、记录和汇总会计信息,而是参与决策的人员,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参与决策的全过程,也是进行决策、做好本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决策工作的人员。
为了适应21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就应从现在开始,重视培养新世纪的会计人才。这种人才是竞争型的会计人才。竞争型人才的特点是:(l)全面性,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2)专业性,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与方法;(3)复合性,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和掌握相关或其他专业的理论与方法,(4)适应性,能从事多方面工作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工作;(5)优异性,能力较强,工作出色,成果显著。为了培养竞争型会计人才,要树立现代会计教育观念,重视进行现代会计教育。它包括:(”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技能;(2)外语教育,培养具备跨国语言沟通能力;(3)电脑教育,培养能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作和研究能力;(4)专业教育,培养能运用专业理论解决专业实务的能力;(5)信息教育,培养熟悉和掌握现代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6)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素质。
为了培养竞争型会计人才.重要的是创造性教育,需要培养这种人才具有创新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会计人才的方法是:(l)扩大知识。培养人才具有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对象学习和掌握宽广的知识为基础.扩大知识包括两方面要求:要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特别是与财经相关的各种科学知识;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各种分支学科的知识。(2)培养创新思维。对培养对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创新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以一定思维形式,善于思考,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的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3)在教学中培养。教学是实施培养人才,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与学生要重视并且实施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在科研中锻炼。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对工作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其内容是广泛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趁立会计硕士研究生会计教材体系
会计教材体系是各种教材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按照培养会计人才的要求和社会对知识的需要,确定设置全部会计课程,并确定其基础课程、主体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构成。建立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在这个体系中,要设置哪些课程,需要进行研究。会计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因素是:
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外开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封闭半封闭状态已经根本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会计工作的范围.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对会计工作、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及其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会计教材的基础。科技发展水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快,相应新学科不断涌现:发展综合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现代科学也装备了现代技术设备,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使之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高度综合性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影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在会计工作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使用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健全,促进与国内外各方面的联系,影响会计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影响会计工作及时、全面、正常的运行。
管理现代化。现代企业从实行科学管理进人实行现代管理。经济管理水平影响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会计工作发挥核算、监督和其他职能的作用,以及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等。
法制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进行管理。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会计法规体系。法制建设情况必将影响会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作用,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具体经济业务的规定,有利于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作用。
按照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和要求,考虑影响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因素,建立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中,有的建议,主要的课程有:(l)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或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财务会计研究;(3)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或管理会计研究、成本会计研究、成本决策与控制研究);(4)财务管理研究;(5)国际会计研究;(6)审计研究(或审计理论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7)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等。此外,还有人提出应设的课程有:会计法律与环境研究;会计方法研究;管理审计研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及案例研究;计算机会计研究;比较会计研究;比较审计研究等。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中应设置哪些课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名称,如何与本科教材相区别,是以“研究”作为词尾相区别,如财务会计研究,或以“高级”作为词头相区别,如高级财务会计.需要多方面考虑加以确定。
四、按现代水平编写新教材
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内容,在深度(深层次)、广度(新问题、新领域)和水平上,要与本科教材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如先进的理论水平,先进的技术水平,先进的方法等。为此,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要求是:系统性,反映应知的内容,不是只阐述编者在某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或在某个方面熟悉的内容,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程的领域,应该介绍和研究和内容。综合性,反映综合的内容,不是只阐述编者的研究成果,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的领域,会计学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要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础性,反映重要的内容,不是阐述本门课程全部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的领域中,起指导性、引导性的重要的研究成果。
学术性,反映研究的内容,不是只阐述在学术已具有共识的,或规范中规定的,经实践检验的实验,“是什么”的内容,而要进一步阐述对这些问题和其他方面内容的深层认识和不同认识,属于“为什么”、“怎么样”的内容。
前沿性,反映新的内容,不是只阐述本门课程已达到的、较为成熟的学术水平和内容,也要阐述在这门课领域,正在研究的或可能将要研究的问题。鲜明性,反映观点明确的内容,客观地介绍会计界对研究问题的各种观点,是肯定、否定或待研究。同时,也要充分地阐述编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国际性,反映涉及国际的内容,不是只阐述中国在某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程的领域,包括国外会计学者在内的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达到的水平。
衔接性,反映的内容能前后衔接,能与会计本科课程的内容相衔接,是在本科教材内容基础之上的深人研究;能与会计博士课程内容相衔接,为进人博士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这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之上的会计创新,会计创新使优秀会计传统得以丰富和发展。教材的内容要继承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是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教材中主要的内容;同时,要包括会计界研究的新成果和会计改革的新成就。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教材的内容要反映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并根据会计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和发展会计教材。理论与现行规范的关系,理论指导建设现行规范,现行规范丰富和发展理论。教材内容中的会计理论,要反映具有规律性的现行会计法律、会计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
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质量密切联系数量,注重质量与相应的数量。教材的内容要以质量为主,少而精,有相应的数量,简而明。
基本理论与基本实务的关系,会计基本理论指导会计基本实务,会计基本实务说明和论证会计基本理论。教材的内容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阐述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会计基本实务为辅,具体说明和论证会计基本理论。
基本内容与专题研究成果的关系,会计基本内容是反映全面的基本理论,在其指导下研究某些专题,专题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某些基本理论。教材的内容以基本内容为主,结合阐述某些专题研究成果,而不是只阐述一些专题研究成果。
基本内容与相关内容的关系,以基本内容为主,以相关内容作为体系上的说明和补充,但要避免重复。教材以基本内容为主,与硕士研究生其他会计教材相关内容有联系但不要重复,与会计本科教材、会计博士课程相同内容要衔接,但要在程度和水平上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特色与国际协调的关系,以中国特色为主,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与国际协调。教材的内容,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中国的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面向世界,逐步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相协调。
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的编写要适当考虑教学的要求,教学要按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内容来组织。
计算机硕士篇10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