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篇1
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6-9月,以山东、吉林、上海等10所高校2012-2014级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生,年龄30岁以下,言语表达清晰且知情同意者。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一般资料:护理硕士生19人,女17人、男2人;年龄25-28岁,平均25.16岁;分布:山东8人,吉林4人,上海、福建各2人,北京、天津、武汉各1人;研究方向:临床护理13人,护理管理4人,护理教育2人;科学学位12人,专业学位7人。2.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采取开放式深入访谈,获取受访者就读硕士期间学习需求的内心感受或真实体验。访谈提纲:①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年级、研究方向、学位类型。②硕士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是否合理或满足需求。③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硕士生。④就培养目标及课题研究而言,您认为临床实习科室安排如何?⑤期望学校或导师提供哪些帮助?⑥教学资源和条件能否满足其科研需要,您的课题研究经费来源。本研究因地域跨及范围较大,山东、北京、天津由研究者现场访谈;其他则由我校护理学院校友按照访谈提纲协助完成访谈。统一制定访谈标准、说明语、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及访谈保密原则;谈话时间40分钟左右;将访谈培训事宜及访谈提纲以录音+文字两种形式传送给其他地市访谈者,要求严格按程序访谈,做好录音和记录。(2)资料分析方法。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录音内容逐一转化为文字,并按照S1-S19顺序编档。资料录入后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结合访谈记录对资料进行反复分析和凝练主题。
二、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深度分析,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凝练以下主题。1.增设专业特色课程。访谈对象普遍感到:研究生课程设置欠合理,学位公共课和基础课设置较多,而专业特色课程或护理研究相关课程少。S1:我校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医学研究生基本相同,公共课和基础课较多,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理、自然辩证法等,而对于护理研究、循证护理、高级护理实践等护理研究生感兴趣的课程没有安排或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护理综合、护理新进展,没有实际安排授课或辅导。2.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多数研究生提出:课时比例不妥,应减少公共课学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S1:公共课较易理解,可减少学时或合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如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等课时数;这些课程相对较难,希望讲授理论的同时增加实践机会。3.关注护理学生课堂表现。部分访谈对象提出:高校硕士生专业基础课合堂授课,老师所列举的实例都是针对医学生,几乎不涉及护理,使得课程内容与护理专业脱节。S5:对于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而言,教师授课以医学生为主可以理解,但应适度关注护理学生,备课时搜集相关护理实例,以满足护生需求。4.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有访谈者认为:作为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在教学组织中应当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S10:我校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单一,传统讲授占据首位;希望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医学统计学或统计软件,可将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实例,呈现原始数据,使学生贯穿理解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统计处理,增加体验机会。5.引导课题研究思路。多数访谈对象认识到:首次接触课题,科研思路的引导是其主要需求之一。S3:我是研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刚涉及科研几乎都没有思路,迫切需要导师正确引导。回顾学习历程清晰记得三年前,导师要求去***书馆查阅文献,仔细研读文章,从中提炼问题,尝试撰写综述;在撰写综述过程中,获知某一研究领域已知和未知,从中发现被前人忽略的问题,进而选题得以解决;这样既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培养了科研思维能力。6.营造学术交流氛围。学院定期举办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召开研究生例会,跟随导师参加学术交流这是研究生翘首期盼的。S12:我曾跟随导师去北京参加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发言,那次经历弥足珍贵。7.安排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匹配实习科室。访谈中科学学位研究生普遍涉及:临床实践安排应当以研究方向相关科室为主,以利于实习中从事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其他重点科室实习。S15: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但我们轮转的科室基本一致,我认为实习科室应与自身研究方向匹配。8.开展就业指导。访谈的部分研究生感到:研三就业最为困惑,请求学校相关部门及导师重视就业指导。S3:未来工作悬而未定、研三各种纠结涌上心头,如何参加应聘以及准备哪些资料,此时期盼学院组织研究生就业报告会或求职经验交流会;更期望学院将每届研究生求职的各类材料留档,为学生提供借鉴。9.改善研究条件。有的访谈对象分别提到了***书资料、统计软件、电脑及经费等研究条件欠缺。
三、讨论
以上主题说明我国护理硕士生教育尚存缺陷,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创设满足学生需求、利于自主学习的教育情境。1.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多数访谈对象提出课程设置或课时比例欠合理,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2-3]。王晓燕等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需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护理人才需求和疾病谱变化,同时体现实践性特点,与研究方向和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设置学位课程,并将临床实践、学术活动和论文撰写列为必修课程[4]。也有学者提出建立一套区分于护理科学学位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且具有MNS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精而深的护理专业课程,涵盖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科研教学及不同专科护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5]。可见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课时匹配各高校不一,结合我国实际全面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亟待研究的课题。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改善研一专业基础课合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合—分—合式课堂教学结构,有分有合相互兼顾相互统一,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具有专业差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3.培养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推进研究生“专业化教学”。护理学专业已认定为一级学科,但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有学校仍依托于医学师资,欲实现护理“专业化教学”,必须创建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4.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就临床实习而言,访谈结果临床实习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脱节。王喜华等研究提出护理硕士点可根据研究生意愿,在综合考虑学校特点和硕士生研究方向等基础上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临床实践方案[6]。李继平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临床实践训练内容设计安排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区分不明显,能力培养侧重点不明确,专科护理特点不突出;并提出基于个人专业经历与研究方向的临床实习轮转设计[7]。因此研究生临床实践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5.正确引导研究思路,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导师应按照护理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结合每位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指导计划;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促进中外研究生交流。6.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团队。全面搜集就业信息,掌握就业相关知识,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的应聘要求;邀请毕业生介绍就业签约经验,积累借鉴签约资料,为提升就业实力打好基础。
作者:方秀新 张敏 马晓叶 单位: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罗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D].云南大学,2013.
[2]刘贤,郑显兰.对护理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实证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3):75-78.
[3]秦永杰,赵坤,王云贵.某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25-126.
[4]王晓燕,李国宏,徐翠荣.关于实践取向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J].护理与康复,2015,12:1174-1176.
[5]杨婵娟,张云美,罗珩.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178-180.
硕士研究生篇2
1、中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分析对象,发现其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补修课程。这4所高校广告专业研究生学位总学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也大体相当。笔者综合了所选4所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的内容(详见表2),分析发现4所高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有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设有包含的公共课程;其次,专业基础课基本都是围绕传播、媒介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课程,表现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居多;再者,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广告综合理论研究为核心,涉及广告运作管理、广告伦理法规等方面;最后,专业选修课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研究方法类的课程,也有广告专业实务课程,还包括营销、公关、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
2、美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本文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所美国高校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将广告专业设在其新闻或传播学院之下,其课程一般分为广告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及毕业环节(包括论文和研讨会),所有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内修完,课程安排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所选4所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内容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与中国高校不同,美国高校广告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差异在选修课内容设置与选择要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西北大学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远多于其他高校广告专业,分为“品牌与广告策略”、“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媒介管理”、“营销分析”、“直销与互动市场销售”5种类型。
二、中美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比较
1、学科归属
到2004年,根据《我该去哪里学广告和公关》所列美国129所设有广告专业大学的统计,有占总数近80%的广告专业设在新闻、传播或新闻/大众传播院系。而梳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所属学院,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将广告专业基本设立于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类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选择的中美两国高校来看,其广告专业也基本都设于传播学院之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生广告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学科基础。
2、课程分类
中国的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治与英语,美国因社会体制与国情的不同,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就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的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辅修课程、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选的中美8所高校都会根据该校广告专业自身特色来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例如西北大学IMC项目就以整合营销传播相关课程为主。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也都同样开设了广告学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两门核心课程。
3、课程安排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课程可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美国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完全学分制也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佛罗里达大学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间,但提供了一份“推荐课程列表”,让学生在课程安排选择时有所参考。而中国虽然也实行选课制,但在课程安排上却几乎是统一划定。
三、对中国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自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广告专业以来,短短的30年间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广告教育大国。在如此高速的规模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广告教育质量则成为了国内广告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改革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广告业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但整体上仍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深受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影响,并未形成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应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资历雄厚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学习平台。
2、优化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硕士研究生篇3
关键词: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中***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01-02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重点是将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质量、效果评估等方面构建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和完善联培监督、评价和调控机制,能显著提升京津冀地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重要性
联合培养不仅可以让硕士研究生享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开阔视野,也能同时获得企业实战的锻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实现教育资源互补。由于京津冀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有学者用高等教育规模(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数)与经济规模(GDP)之比反映高等教育发展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结果发现京津冀区域都低于全国水平,说明京津冀高等教育规模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首都行***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外移,这一矛盾将在北京得到逐步改善。相对而言,天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同步。京津冀三地间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协调,区域内的分布也不均衡。教育资源呈单向流动,北京和天津的区域“双中心”吸引了河北省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限制了河北省的教育发展。受制度机制约束,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缺乏,合作缺乏对接点,合作交流水平较低,区域内院校的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设置重复,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构建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是实现京津冀教育资源互补的基本要求。
2.能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京津冀三方推动下的签署,提出共同探索都市农业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走出去”等方面大背景下,亟需大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人才。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的建立,既注重科学前沿,又面向国家需求,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结合,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时效性,能够解决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
3.有利于加快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目前,京津冀区域内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尤其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对于全国教育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构建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有助于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和框架
1.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各级***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更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要坚持京津冀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培养方向,以“科教兴国”方针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硕士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逐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的培养目标是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形成一个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研究生为中心,参与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协同化、合作形式多样化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旨在凝聚各方雄厚的人才、产业和科研优势,加强资源共享,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形成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新结构,探索出一条培养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道路。
2.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框架。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是由***府搭台,财***出资、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①高等院校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中起着非常的重要地位,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联合培养平台构建中的主导作用。②企业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具有在资金、设备、创新机制、实践场地等方面的优势,要充分调动企业在联合培养平台构建中的积极性。③高等院校导师要认真思考硕士研究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交流教学经验,引导研究生深入思考,真正明确需要把握哪些内容,如何处理问题,真正让他们听懂、看懂、做懂,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意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硕士研究生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据社会多样性需求确定研究内容,多参与创新项目的决策、选择和监测评价过程,构建研究生在联合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三、构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运行机制
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建设是一项突破性的改革,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要使平台建设合作各方协调配合良好,富有成效,就必须制定完整规范的平台运行机制,共同遵守并维护。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要率先成立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培管理”办公室,不断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积极推行“多元”导师制,“两段式”教学以及实行学分互认制度。
1.“联培管理”办公室是京津冀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联合机构。北京、天津和河北三方***府牵头,成立由教育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部门组成的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培管理”办公室,负责平台运行的有关工作,具体制定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监管培养过程,决策研究项目,考核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更重要的是,管理办公室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联培”的阶段性成果。
2.联合培养过程的实施是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的基础。京津冀农经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要充分认识到培养过程的重要性,“联培方”要协调配合,确立共同的合作原则,并共同遵守共同维护。联合培养的整个过程,要以农经硕士研究生为本的原则,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到实施,科研项目的参与和深化,再到毕业融入社会,“联培平台”都需要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创造广阔舞台。不仅加强其科研学术能力及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提升个人素质;建立联合培养平台,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农业院校不同学科、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和作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而随时调整。
3.“多元导师”制的推行是京津冀硕士研究生素质提高的保障。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一律实行“多元导师”制,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为每个农经硕士研究生各指派一名导师。企业导师一般应是长期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管理工作,熟悉掌握市场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导师应具有教授以上职称并承担一定级别和层次科研项目的专业人员。所有导师不仅要有培养学生所需的经费,还要有足够的时间指导研究生进行学业学习和毕业论文的研究。因采取“多元导师”制,硕士研究生能够领略到各位导师的不同风格,并把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上得到了锤炼。
4.“两段式”教学的落实为京津冀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制度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采取3年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过程综合来说可以是采用“两段式”的培养形式,即把整个培养阶段分为课程学习和在平台研究两个阶段。第一学年主要是在各自高校进行课程学习,后两年主要利用平台进行课题研究并完成论文写作。用第一年的时间学习课程,可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更符合具体操作,避免了学生又要做科研又要去学校上课的困境。后两年利用联合培养广泛的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自我的升华,既科学前沿,又参与到课题研究,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
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迅速提升硕士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是以促进京津冀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为主体,联合具有优质资源的大型企业集团或科研院所,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与科研院所中具有研究前景的工程项目或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是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京津冀地区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京津冀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的构建是京津冀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平台的构建将有助于优化京津冀的教育结构,实现京津冀丰富教学资源的互补,加快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步伐,逐步提高京津冀硕士研究生的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龙,张淑林.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D].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
[2]王世斌.关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6).
[3]刘云,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J].当代教育理念与实践,2010,(6).
硕士研究生篇4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学习倦怠 调查研究
中***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科研人员的主要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之一。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与此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给硕士研究生造成了许多心理压力,其中学习倦怠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一所高师院校的研一学生,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63份,有效回收率为75.1%。由于被试高校是师范院校,女生和文科专业比例较高,故问卷中男生93名,女生170名;跨专业读研105名,未跨专业158名。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李纳娜编制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分为情绪低落、低成就感和行为不当三个维度。该量表以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为基础,针对研究生进行修订,采用5级评分制。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7,半分系数0.771,信度良好,测试的可靠性比价高。
2 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倦怠总分高于60分者有113名,即42.97%的硕士研究生存在学业倦怠;总分介于40分与60分者有150名,即57.03%处于中间不确定状态。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超过半数的学生处于中间不确定状态,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恶化,显然会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在学业倦怠三个维度中,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项目均分为2.905和2.812,均低于3分,只有成就感低项目均分3.05接近中值,说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倦怠主要集中于成就感低维度。其原因可能是硕士研究生是从接受性学习向纯粹性学术研究的过渡阶段,所要求的专业积累和学术研究是一个复杂并且持续的过程,不免经历挫折,同时也无法短时期内满足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学校、导师应对其采取一定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将导师负责制与自主学习有效结合,增加其成就感,就可以在改善学业倦怠现象的同时,预防学业倦怠现象的出现。
3 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差异性分析
本文采用***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在生源、是否跨专业考研和所属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年龄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3.1 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性别因素的差异分析
性别因素上,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及三个维度上男女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国内许有云等人的研究结果略有出入,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被试是一所高师院校,在男女生人数比和专业上具有特殊性。因此虽然男生学习的心态较女生更放松,能更好地调节自己情绪,但高师院校会针对女生开设特色课程、课外活动及其心理辅导。其次,不论男女硕士研究生面临同样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倾向于更好地完成学业,以期将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因此,虽然男生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得平均分和标准差都高于女生,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生源因素的差异分析
生源因素上,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首先,不同生源的学生均有学习压力,本科四年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兼职和网络等途径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其次,不同生源的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磨合,生活方式已经十分接近了。
但是不同生源的硕士研究生在情绪低落这一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来自城市的情绪低落水平高于城镇。原因在于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攻读到硕士,父辈寄托了更大的期望,但是研究生学习与本科有很大区别,大部分不再是接受性学习,不全以课堂和成绩来评价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上的适应期更长,收到成效的时间更长,这些使得他们面对巨大的期望,内心急切,久而久之心情沮丧,内心感到失望和挫折。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做好心理辅导和就业辅导工作,主动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不仅要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更要积极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以转变低落的心情。
3.3 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是否跨专业因素的差异分析
是否跨专业因素上,学习倦怠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行为不当的维度上,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显著高于原专业学生。
首先,跨专业学生是否认同所跨专业,他们大多未深入了解和思考所跨专业是否合适自己,更换专业更多的是基于对考试难度和就业前景的考虑。学科之间虽然并无绝对的界限,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明确的思维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倘若跨专业学习无法认同,就很难有合适的学习行为。其次,跨专业读研的学生并没有原专业四年本科的专业培养,仅有的是研究生备考时记忆性学习,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跨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初期很难适应,所以其倦怠水平要高于原专业的学生。因此,一方面跨专业的学生要主动阅读专业书籍,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导师应对学生适时引导和鼓励。
3.4 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专业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专业因素上,学习倦怠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行为不当的维度上,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显著高于文科学生。
首先,理工科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需要大量的反复实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对学习和科研产生厌倦。其次,高师院校氛围中理工科学生较不活跃,纾解自己倦怠的方式较少且单一。这两点都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师范类研究生半数以上学生长期在外做家教或者代各种辅导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很少与导师联系沟通学术问题,很少扎实做研究等等。因此,应加强导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感,导师有针对性给学生真正的学术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跟着导师做好科研助手工作,同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
4 结论
被试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存在较普遍的学习倦怠,且情况较严重。各个因素在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低成就感和行为不当三个维度上,男女、应往届、婚姻状况和是否有工作经历在倦怠总分和各个维度上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生源在情绪低落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农村大于城镇;是否跨专业读研和所学专业在总分上有显著差异,两者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
参考文献
[1] 程陶,李纳娜,桑轲.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专业承诺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研究,2008.
硕士研究生篇5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就业动机
中***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24-02
一、引言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具有年龄大、起点高和专业性强等特征。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深度和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很多专业知识在专业领域中适用性较强。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其改革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主要在于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十三五”期间,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
二、在校硕士研究生学习行为分析
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学习自卑和疲劳综合症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课题科研兴趣低下、专业知识结构薄弱、就业前景迷茫等。
1.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通过深入分析在校研究生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存在“加强专业知识写学习”的需要,而一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存在为“父母的期望”、“缓解就业压力”、“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的想法而进入硕士阶段学习。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倾向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意识。
2.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投入现状。学习投入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具体体现在兴趣爱好与学习、感情投入与学习、意志与学习、性格发展与学习等方面,要养成我要学、我快乐、我不怕、我爱学的学习意识,行成良好的学习投入态度。目前,在校硕士生存在不爱学习、片面认为读书无用、存在成功无望的消极心理。而有的学生虽然认为读书有用,可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状。心理学家德西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发现:有些人看中的是“内在的成功”而不是“外在附加奖励”,当这种人从事有内在兴趣的工作而取得成绩时,会体验到由衷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德西效应”。可以肯定,硕士研究生以前总是受到“外在附加奖励”,所以没有引起他的兴趣,现在的“内在的成功”才使他有所改变。“德西效应”对广大教育者的启示是: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很多,而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一味表扬更有效果。
3.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参与导师科研投入现状。生物学科的校硕士生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普遍存在一定的学习投入的情感因素。大部分硕士生表示和导师课题沟通良好,能够承担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科研任务,并相信自己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认为只要自己好好表现,所获得的科研成果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而有的学生科研积极性不高,畏惧具有一定难度的科研项目,认为科研成果的好坏和自己关系不大,只要按部就班完成老师交给自己的科研认为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和导师沟通时间比较少,科研实验不努力去做,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玩乐中,只要混着能毕业就可以了。在学习期望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结构,完善自己专业理论,得到老师和社会认可,积极去争取研究生奖学金。有的学生表示对奖学金没奢望过,只要拿到硕士文凭就可以了。
三、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分析
目前社会总体情况看,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的有效增长大于社会有效需求。此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研究生就业供需比逐年下降,研究生就业形势也由易转难。在校硕士研究生应该清醒认识目前的就业形势,既不盲目乐观,又不消极悲观。有少部分学生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听从社会人员只言片语,而盲目改行去参加一些非本专业技术类的考试。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已经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树立正确就业观,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是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任务。
四、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议
1.学科布局设置合理,加强导师梯队建设。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结构主要包括学科分布、学缘结构等,它受制于学校学科点分布情况、导师分布情况、生源分布情况、科研实力等多种因素。近几年来,普遍存在农业院校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少,录取基本靠调剂。而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专业招生困难。学校各院系之间存在科研实力、导师人数的差异,导致学生报考志愿比较盲目的情况。对于学校新引进的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报考学生对这些老师的科研方向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详细了解而导致硕士研究生名额空缺等问题。所以,优化学科布局设置,加强导师招生宣传力度,优化录取结构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之前提。学校也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着重于引进一批年轻化、专业知识强和科研业务能力强的高层次精干人才,补充学校已有的科研梯队建设。
2.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国家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包括了全国博士生学位论坛、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会议、研究生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改革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推进“双导师”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方面,调整培养方案,安排实践课程,增加实践学分,加强对研究生实践环节指导。实行校外联合,针对北京农学院来说,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上实行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比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及综合性大学合作,实行双导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
3.实行英语教学改革。为提高研究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术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对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新生入学后,参加统一的分级考试,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A级班(高水平班)和B级班(普通水平班),B级学生的英语教学以语言基础为主,A级学生的英语教学除进一步提高语言技能外,将着重其语言应用和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4.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塑造“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奖学金评定办法,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学科竞赛获奖者,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最近几年,北京农学院学生在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以及“挑战杯”等大赛获得佳绩。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团学活动,争取获得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最大限度地留住我校优秀的本科生生源,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5.加强学生有效自我调控意识,严格论文审核制度。有效自我调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设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并能时时自我激励,自我监视学习进度,周围评估学习效果,不断反馈和调整,保证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现在普遍学校的学位论文审核严格采取预答辩―盲审―答辩―重合比检测,不通过者直接推迟毕业。目前普遍存在受限于招生规模、科研水平等,高水平学术论文少,无法选出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也普遍认识到发高质量科研论文能够巩固自身知识结构的巩固,提升科研能力。所以他们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性大大增强。
6.加强自我认识,树立正确就业观。研究生做好自身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一学年,是自身职业定位期,巩固自己专业知识结构,加强科研训练。第二学年是职业准备期,实现科研项目成果产出,为后续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第三学年,职业实践期,通过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的学习过程,清楚自己职业定位,定位正确的合适就业目标,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找准时机把握机会,做好就业决策。目前研究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挖掘自己的潜力,明白学习不仅是就业的一个砝码,而且是对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正确对待就业和失业,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做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卢敏.浅谈农学专业教育改革[J].才智,2015,(3).
[2]张丽娟,张静.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4]金燕.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机制浅探[J].高教高职研究,2011,(67).
[5]何佳.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现状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6]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
[7]龚惠香,陈杭渝,周坚.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的现状及演变[J].高等农业教育,2002,(06).
硕士研究生篇6
一、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韶要
进人新世纪,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要适应2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编写出反映现代水平的教材。放眼世界,21世纪将是一个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首先,21世纪的世界将迎来一个经济繁荣的新世纪.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高科技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性经济将继续发展。
其次,科技的新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发展速度快;发展综合化;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再次,管理的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后期,***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求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实行科学管理进人实行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点是:树立管理科学的观念;从系统出发,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实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从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实行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多样化;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从“以人为本”出发,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加强职工培训,采用分权管理体制;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必将引起会计的变化。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技术为核心,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有其本质特征;高技术成为核心;信息技术成为支柱;智力资源成为第一要素;软资源比硬资源更重要.科技投人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资源投人无形化;加强创新;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终身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知识***,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它对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必将引起会计的变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模式在核算的范围、性质、目标和手段等方面在发生变化,需要逐步建立反映知识经济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变化表现在:核算领城在扩大;核算性质在发生变化(会计信息和科学技术要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核算,人力资源投资要进行资本化核算);核算经济效益的多种形式;核算技术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管理也将发生变化:追求知识经济效益;投资无形化;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上竞争的优胜者。随着企业从重视有形资产到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或者说从重视存货到越来越重视知识,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因而,要重视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适应21世纪的发展大趋势,要确立相应的会计教育模式,培养21世纪的会计人才。
在我国各条战线大办会计教育的形势下,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也都设有会计专业,培养会计人才。有的普通高校只办专科班,或只办本科班,有的普通高校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会计教育体系中.为适应培养zl世纪会计硕士研究生的需要,应该编写反映现代水平的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二、要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定位相适应编写的教材要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定位相适应,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经济活动及对经济活动管理的多元化、多层次,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会计人才。在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会计工作中,需要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总会计师从事不同的会计工作。相应在各类学校的会计教育中,需要有从事初级会计教育、中级会计教育、高级会计教育,或从事会计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这些会计教育中,需要对会计硕士研究生定位,即确定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在普通高等学校,要以会计本科为基点,建立会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会计教育体系。对会计硕士研究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然,高等会计教育也必须贯彻这一教育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纳要》(9)规定:“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高等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这种高级专门人才,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之间,应在“高级”方面有程度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培养会计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按照《纲要》关于“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的精神,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l)教学内容,要正确处理博与专,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与基本技能,优秀文明成果与当代科学文化最新成果,中国优秀文明成果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掌握专门知识的同时,要具有渊博的知识。(2)课程设里,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课与相关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强调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同时,要重视选修课。
(3)会计教材体系,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主干课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专、深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4)教学环节,要正确处理自学、讲授、讨论、复习和考核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强调自学与讨论。(5)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分别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和其他法,在讲授法中要重视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6)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会计硕士研究生应培养成为国际型的会计高级人才。国际型的人才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了解和熟悉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具有中国知识和国际知识,具有国家观念和国际观念,具有在不同的社会、***治、经济和文化、科技条件下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的高级人才,是具有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人才;在财务管理中,不仅仅是计量、分类、记录和汇总会计信息,而是参与决策的人员,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并参与决策的全过程,也是进行决策、做好本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决策工作的人员。
为了适应21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就应从现在开始,重视培养新世纪的会计人才。这种人才是竞争型的会计人才。竞争型人才的特点是:(l)全面性,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2)专业性,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与方法;(3)复合性,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和掌握相关或其他专业的理论与方法,(4)适应性,能从事多方面工作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工作;(5)优异性,能力较强,工作出色,成果显著。为了培养竞争型会计人才,要树立现代会计教育观念,重视进行现代会计教育。它包括:(”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技能;(2)外语教育,培养具备跨国语言沟通能力;(3)电脑教育,培养能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作和研究能力;(4)专业教育,培养能运用专业理论解决专业实务的能力;(5)信息教育,培养熟悉和掌握现代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6)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素质。
为了培养竞争型会计人才.重要的是创造性教育,需要培养这种人才具有创新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会计人才的方法是:
(l)扩大知识。培养人才具有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对象学习和掌握宽广的知识为基础.扩大知识包括两方面要求:要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特别是与财经相关的各种科学知识;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各种分支学科的知识。
(2)培养创新思维。对培养对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创新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以一定思维形式,善于思考,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的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3)在教学中培养。教学是实施培养人才,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与学生要重视并且实施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在科研中锻炼。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对工作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其内容是广泛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趁立会计硕士研究生会计教材体系
会计教材体系是各种教材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按照培养会计人才的要求和社会对知识的需要,确定设置全部会计课程,并确定其基础课程、主体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构成。建立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在这个体系中,要设置哪些课程,需要进行研究。会计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因素是:
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外开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封闭半封闭状态已经根本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会计工作的范围.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对会计工作、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及其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会计教材的基础。科技发展水平。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快,相应新学科不断涌现:发展综合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现代科学也装备了现代技术设备,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使之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与社会科学的结合,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高度综合性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影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在会计工作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使用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健全,促进与国内外各方面的联系,影响会计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影响会计工作及时、全面、正常的运行。
管理现代化。现代企业从实行科学管理进人实行现代管理。经济管理水平影响会计的基础工作,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会计工作发挥核算、监督和其他职能的作用,以及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等。
法制建设。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进行管理。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加强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会计法规体系。法制建设情况必将影响会计工作的内容和职能作用,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具体经济业务的规定,有利于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作用。
按照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和要求,考虑影响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因素,建立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中,有的建议,主要的课程有:(l)会计基础理论研究(或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财务会计研究;(3)成本管理会计研究(或管理会计研究、成本会计研究、成本决策与控制研究);(4)财务管理研究;(5)国际会计研究;(6)审计研究(或审计理论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7)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等。此外,还有人提出应设的课程有:会计法律与环境研究;会计方法研究;管理审计研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及案例研究;计算机会计研究;比较会计研究;比较审计研究等。在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中应设置哪些课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名称,如何与本科教材相区别,是以“研究”作为词尾相区别,如财务会计研究,或以“高级”作为词头相区别,如高级财务会计.需要多方面考虑加以确定。
四、按现代水平编写新教材
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内容,在深度(深层次)、广度(新问题、新领域)和水平上,要与本科教材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如先进的理论水平,先进的技术水平,先进的方法等。为此,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要求是:系统性,反映应知的内容,不是只阐述编者在某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或在某个方面熟悉的内容,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程的领域,应该介绍和研究和内容。
综合性,反映综合的内容,不是只阐述编者的研究成果,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的领域,会计学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要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础性,反映重要的内容,不是阐述本门课程全部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的领域中,起指导性、引导性的重要的研究成果。
学术性,反映研究的内容,不是只阐述在学术已具有共识的,或规范中规定的,经实践检验的实验,“是什么”的内容,而要进一步阐述对这些问题和其他方面内容的深层认识和不同认识,属于“为什么”、“怎么样”的内容。
前沿性,反映新的内容,不是只阐述本门课程已达到的、较为成熟的学术水平和内容,也要阐述在这门课领域,正在研究的或可能将要研究的问题。鲜明性,反映观点明确的内容,客观地介绍会计界对研究问题的各种观点,是肯定、否定或待研究。同时,也要充分地阐述编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国际性,反映涉及国际的内容,不是只阐述中国在某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是阐述在这门课程的领域,包括国外会计学者在内的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达到的水平。
衔接性,反映的内容能前后衔接,能与会计本科课程的内容相衔接,是在本科教材内容基础之上的深人研究;能与会计博士课程内容相衔接,为进人博士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这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之上的会计创新,会计创新使优秀会计传统得以丰富和发展。教材的内容要继承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是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是教材中主要的内容;同时,要包括会计界研究的新成果和会计改革的新成就。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教材的内容要反映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并根据会计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和发展会计教材。理论与现行规范的关系,理论指导建设现行规范,现行规范丰富和发展理论。教材内容中的会计理论,要反映具有规律性的现行会计法律、会计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
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质量密切联系数量,注重质量与相应的数量。教材的内容要以质量为主,少而精,有相应的数量,简而明。
基本理论与基本实务的关系,会计基本理论指导会计基本实务,会计基本实务说明和论证会计基本理论。教材的内容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阐述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会计基本实务为辅,具体说明和论证会计基本理论。
基本内容与专题研究成果的关系,会计基本内容是反映全面的基本理论,在其指导下研究某些专题,专题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某些基本理论。教材的内容以基本内容为主,结合阐述某些专题研究成果,而不是只阐述一些专题研究成果。
基本内容与相关内容的关系,以基本内容为主,以相关内容作为体系上的说明和补充,但要避免重复。教材以基本内容为主,与硕士研究生其他会计教材相关内容有联系但不要重复,与会计本科教材、会计博士课程相同内容要衔接,但要在程度和水平上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特色与国际协调的关系,以中国特色为主,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与国际协调。教材的内容,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中国的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历史发展规律,面向世界,逐步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相协调。
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的编写要适当考虑教学的要求,教学要按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内容来组织。
编写会计硕士研究生教材,要按系统工程的要求来组织。编写的过程,是总结编者学术成果的过程,是学习、交流与总结会计学界学术成果的过程,是学习、借鉴国外会计学者学术成果的过程,也是会计学术研究的过程,需要系统组织、全面规划。
硕士研究生篇7
关键词: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科研素质
高校作为科研人才培育的主要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素质对于国家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硕士研究生学习作为科研工作开展的第一阶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探索如何正确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意义重大。笔者根据有机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特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学生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解决问题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1.导师首先要意识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转变。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尽管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但他们却未集中时间在实验室***开展过科学研究,因此科研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比较陌生。且本科及之前的学习阶段都是老师教,学生学,考试作为评价标准这样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培养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进行科学研究与过去的学习过程差别很大,它是针对没有确定答案的题目,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说科学研究是利用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探索科学中存在的未知问题,而过去的学习是对已知知识的积累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思维方式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转变,遇到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从教科书或老师那里得到解答,而应该是通过试验进行探索分析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
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转变后,紧接着就需要正确认识并开展科研工作,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所以导师要给予及时全面的引导,以便学生尽早进入状态[1]。在导师引导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平衡心态,养成刻苦认真、耐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及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2]。导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搜集一些前辈或优秀科学家的资料,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典型范例,知道做好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品质,以便他们进行自我激励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实践操作中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导师应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能力,加强交流与学习,引进新的理念与方法[3]。做实验跟学习一样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与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问题的解决才可能事半功倍,尽管有些方法必须在实验中摸索、总结、提炼出来,但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期阶段传授给他们一些经验与方法,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在脑海中树立留心实验现象与摸索实验方法的意识,以便他们在之后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新的方法与技巧。
二、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
1.导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对学生的管理、药品试剂仪器等的物资管理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
做实验虽不像上课那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它也是一项规则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要求学生通常几点钟上下班,如有特殊情况长时间离开实验室需请假,定期开一次组会等,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组织,有纪律,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4];另外,药品、试剂、仪器等这些物资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硬件条件,要保障实验室良性运行,必须有相关方面合理的制度与良好的习惯传统[5],比如对于常用的试验药品快用完时用药品的学生要及时订购,用仪器测试后要及时清理测试产生的垃圾,发现仪器有问题要及时报修等,良好有序的试验环境能大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开展的效率。其次是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尤为重要,如果疏忽大意或实验操作不当将会引起巨大的损失和惨重的代价,因此关于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学生开展科研工作之前,组织他们进行实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考核通过后才能开展科学研究,以便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与应急措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化学药品大都有毒且易燃易爆,平时要多引导学生充分做好试验准备,试验之前对于所要用的药品进行透彻地了解,知道所用药品安全使用的范围限制,以便学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争取在实验中少受危害,少出差错,对于因个人操作不当出事故的学生,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警惕意识。
2.改进学术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一般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导师指定课题给学生,对于课题的进度完全由导师安排控制,学生只实施导师下达的命令,之后向导师汇报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导师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第二种方式:导师刚开始给学生指定课题,随着学生慢慢进入科研状态,导师适当放手,及时引导,尽量让学生***思考,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完成一个课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之后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基本上起辅助引导作用。第二种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说导师在学术指导方式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对科研不感兴趣且将来不打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采取第一种指导方式效果更好些;而对于将来打算从事科研的学生,应适当放权,引导为主,命令为辅,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启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科研潜质。
三、评价系统的改革
硕士研究生荣誉与奖励的获得往往与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挂钩,而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专业课集中学习,第二年才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第三年的后半年又要忙于毕业答辩、找工作或者考研等,真正能集中精力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不多,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规则是研二学生参评,研三不参评,因此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就力争在研二期间发表文章,这种想出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但有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实验开展得很好,只是实验数据方面还需要一些工作进一步完善,但是为了能在研二期间发表文章获得奖学金,在进行后期实验时心急如焚,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后期实验进展不顺利,但是为了能早点发文章,他们就请求导师降低文章的档次,把没有做完的试验成果发表出去。基于此种情况,一方面导师应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做科研不求回报也不现实,但也不能为了争取奖学金停止对自己课题的探索;另一方面,笔者建议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范围应放宽,最好研三学生也能参评,这样会更加公平合理些。其次是关于学生毕业学位证的授予问题,由于部分硕士研究生参与的课题难度较大,虽然工作一直很尽力,但由于时间短,课题没有做完整,导致毕业前没能发表文章,临毕业拿不到学位证,找工作也就相应地受到影响。这就给导师帮助学生选题方面带来难度,对于挑战性稍强、难度稍大的课题,导师不敢轻易分给学生,因为如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不了,拿不到学位证就影响毕业后找工作;但是如果学生为了保证尽早发文章、顺利毕业只做容易的课题,科学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所以为了兼顾两者,笔者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证的发放与挂钩的***策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殊情况应该特别对待,对于少数因课题难度大没能发表文章的学生,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是否按期毕业授予学位。
四、结语
硕士研究生学习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涯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真正接触认识科学研究的初期阶段。如果学生在该阶段培养了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激发了浓厚的科研兴趣,形成了缜密的科研思维,那么他们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就会逐步提高,以后的科研道路就会越走越宽。相反,如果学生没能被很好地引导,做实验没有思路,对实验结果又不会整理分析,盲目瞎做,急功近利,还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的开展靠的是运气,做研究跟中类似,那么学生这几年的硕士生涯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给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很多负能量。总之,硕士研究生阶段作为科研开展的第一阶段,对于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文全.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77-278.
[2]魏兵.一般高校化学实验室设置现状及整改方向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6):54-55.
[3]赵红艳,赵红磊,于江越,李凤,荣先国,付彩霞,等.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发展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22-223.
[4]钱青,令狐文生,李建法,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室功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8-219.
硕士研究生篇8
【编辑寄语】以下是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各科目考研大纲全文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英语考研大纲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数学考研大纲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治考研大纲变化解析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计算机考研大纲 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管理类专业学位考研大纲 2014考研大纲: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大纲 2014考研大纲:历史学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硕士研究生篇9
[关键词]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生源
基础医学的重大突破对整个医学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1]。近年来,国家从宏观上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基础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却出现了生源短缺现象。
一、基础医学研究生招生现状
可以看出,学校整体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已超过了5500人,但基础医学的报考人数却逐年减少,2012年已低到68人。目前我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有1428人,基础医学专业仅110人。极大的影响了基础医学的科学研究与整体建设。经过调剂后,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有所提高(见附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医学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紧缺问题。调剂到基础医学的硕士研究生一大部分是非临床专业的学生,非临床专业生源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多趋势(见***1、***2)。2014年以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居多,这类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的了解较少,培养起来较困难。另一方面,调剂过来的学生,大多是成绩稍差的学生,从记忆力、理解力以及外语水平等方面都有体现,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医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发展速度。
二、基础医学研究生招生困境解析
李芳芳[2]等认为基础医学招生困难的原因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学生认为基础医学不是医学,就业压力大,社会认同感低于临床医学。社会环境方面表现在国家及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而夏春波[3]等认为基础医学硕士生招生困难主要与学生的专业兴趣、毕业后的工作待遇、就业空间和社会认可有关以及学校引导不足和招生宣传力度不够相关。
(一)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报考生源少的原因。从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上与临床医学进行比较,并没有显著优势,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缺乏信心。从数量上看,从事临床医学的人数量较多,因此发表文章及中标课题的数量不比基础医学少。从质量上看,目前医学研究强调成果转化,强调科学研究对疾病的作用,临床医学更方便与疾病进行联系,更有利于高水平课题的运行。从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上看,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线人员,基础医学的研究生生源底子差,外语水平较低,缺乏留校机会,因此能力和动力都不如临床医学。
(二)基础医学报考生源少,但仍有部分学生接受调剂的原因。很多学生认为西医综合覆盖面太广,包含内容太多,因此放弃报考基础医学,但有机会调剂到基础医学还是愿意接受的。部分学生认为基础医学的招生困难,生源不满会接受调剂,因此先报别的专业,考不上再调到基础医学。还有的学生,没有考上报考的专业,又没有找到工作,没有其他选择,于是抱着先上研究生再说的想法,同意调剂到基础医学。
(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中,非临床专业来源较多的原因。在非临床专业来源的硕士研究生中,以护理专业和管理专业最多,经座谈了解,护理专业来源的研究生认为攻读基础医学可以改变其社会地位,而且不用值夜班。管理专业来源的研究生大部分因为管理就业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想学点技术让自己有一技之长。
三、基础医学研究生招生对策
(一)在学校层次加强制定适合基础医学的研究生招生***策。学校及社会应该加强对基础医学教师及研究生的关心与帮助,工作上给予更大发展空间,生活上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制定人生规划,明确奋斗目标,提升教师学生的优越性和幸福感。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西医综合替换成生物综合、预防综合、护理综合及西医综合四选一的形式。以加大可报考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加大本推免的力度,并给与***策倾斜。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这样既保证了生源,有提高了生源质量。为了吸引优秀本科生参加基础医学的本推免,承诺其硕士毕业时可免试留校或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这些***策的实施,将吸引大量的本科优秀学生选择基础医学。就业问题是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决定攻读什么研究生的关键性问题,就业渠道的大小,就业水平的高低,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医学的招生情况。加强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建立就业关系网络,通过以往已经就业的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随访学生工作情况。关心用人单位需求现状,推荐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保证推荐学生的质量,并定期进行随访,使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放心选择、安心录用。
(二)在学科层次调整适合基础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在培养模式上要强调灵活性,分类、分层次培养;在课程学习上要强调差异性和综合性,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学习[4]。导师兼任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同时培养基础科研型和临床诊断型研究生。例如,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5]。实验室与医药公司合作,组建产学共建机构。中俄医学研究中心、北方转化医学研究合作中心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利民科技园区的建立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这一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
(三)在本科生层面加强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宣传力度。基础医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宣传自己的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将科学研究蕴藏在教学任务之中,达到融会贯通,教研相长的目的。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优秀的本科生代表参加,并要求他们就所学到的内容为班级同学作学术报告。使本科生形成只有优秀的学生方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印象,从而树立了科学研究的崇高形象。加大知名专家科研事迹在本科学生中的宣传,树立科研专家的“高大上”形象,将科研专家塑造成本科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崇拜的榜样。从二年级的本科生中选取优秀的学生编入到各科研小组中,一方面可以解决科学研究助手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给学生接触科研,爱上科研的机会。毕业时结合本推免的***策,根据在科研小组中的各方表现,给予推免加分。创办“暑期学校”,吸引校内外的本科生到基础医学研究小组进行参观学习,加大联系。通过“暑期学校”的创办,可以使外校的本科生加深对我校基础医学的了解,对各科研小组研究方向的认识。通过“暑期学校”,可以为外校本科生与我校研究生导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方便外校本科生掌握报考我校研究生的相关信息与***策。
四、对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生源情况的展望
基础医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直接决定着基础医学的成功与否。如何提高基础医学的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各高校加大重视、创新改革的基础上,更需要***和国家的***策导向与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红枝,毛建文,陈宏远,等.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2-273.
[2]李芳芳,孟繁平,金权鑫,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困难现状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64-466.
[3]夏春波,赵海潞.基础医学研究生招生困难现状及其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1-2.
[4]刘桂香,李治淮,白咸勇,等.拓宽就业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113-114.
硕士研究生篇10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为49.5万人。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今年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和规模,在38个类型专业学位共安排计划14.9万人。
为充分发挥复试分数线作为研究生录取的基本依据、宏观调控和***策导向等方面的作用,今年复试分数线的确定突出三个特点:一是统筹考虑学术性和专业学位两个类型的实际情况;二是继续兼顾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实际需要;三是继续适当照顾部分特殊专业和少数民族考生群体。
***要求各招生单位要按照“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好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策,严肃招生纪律;还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加强对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检查监督,确保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进行,切实维护考生的权益。
为方便考生调剂,4月2日至5月5日,***继续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yz.chsi,教育网***:yz.chsi)开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有调剂愿望的上线考生应及时上网了解各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和调剂系统的使用方法,并按有关要求做好相关申请和确认工作。
据了解,北京大学等34所自划线高校已于3月中旬陆续公布了其进入复试成绩基本要求,广大考生可通过相关高校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