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篇1
南宁宁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李南经万万没有想到,两年前在南宁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拖欠了598万元的贷款,竟然被桂林的贷款银行知道了,该行当即终止了宁安公司的贷款审批。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他,是全国联网的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记录了宁安公司所有的信贷情况,如果拖欠的598万元贷款还不赶快归还,公司以后就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像宁安公司这样的企业缺乏诚信意识,隐瞒真实情况向多家银行借贷,导致了大量的银行坏帐,同时企业之间“三角债”也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于1997年开始组织商业银行建立全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企业信贷信息查询服务,2006年6月升级改造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2006年7月正式全国联网运行。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已经为全国1700多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根据采集的信息生成企业信用报告,能够看到每家企业在国内所有银行发生的每一笔信贷业务。
企业信用报告中包括的信息非常丰富,基本涵盖了银行授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高管人员信息、企业的资本构成信息和对外投资信息、财务信息。而最核心的还是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信息,它能够直观而且客观地告诉信用报告的使用者,企业当前的负债状况,也能够帮助银行判断贷款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就像之前提到的宁安公司,就很快发现他们存在骗取银行贷款的嫌疑。500家金融机构信息监督员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通过查询征信系统,商业银行拒绝的企业贷款申请额占企业贷款申请总额的2.2%,企业征信系统成为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防火墙,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已经成为银行进行贷款审查的一个必要环节。
同时,企业信用报告中还包括了企业在其它领域的一些信息:包括法院诉讼信息和执行信息、社保缴费信息、企业环保信息、企业公积金缴存信息、企业拖欠工资信息。将企业在环保、质检、劳动用工等领域涉及企业信用状况的行******信息全面纳入企业征信系统,是要依托征信系统建立多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利用信贷杠杆提高企业和个人在其他领域的违法违规代价,促使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从制度上合力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社会氛围。例如2009年11月,某公司向长沙银行申请418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该行从征信系统获知该公司在08年曾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经济处罚,进一步调查得知该公司曾因“建设项目生产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产量超过环评批复产量,未向环保部门重新报批”受到环保部门的查处。以上内容引起该行的高度关注,该行立即要求企业提供后续环保整改计划、建设项目环评申报及批复情况等详细资料。在该企业环保未整改到位的情况下,该行不再审批该公司授信。再如2009年10月某建筑企业向建行湖南省分行申请1400万银行承兑汇票额度。该行查询企业征信系统,系统显示该企业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后经上网查询该情况属实,该企业曾被省建委通报批评,最后建行拒绝了这一笔授信申请。
企业信用报告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基本概况、财务状况、信贷活动等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用途广泛,既可以作为其它企业在与本企业进行经济交易前,考察本企业信用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又可以作为本企业向其他企业展示自身良好信用的一项重要证明,能够帮助本企业获取其合作伙伴的信任。随着企业信用报告所包括信息的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报告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不管是融资还是投资,不管是要发展还是要壮大,企业的信用报告就像是企业的身份证一样,离开了它,企业的经济活动都难以展开,企业的发展都寸步难行。所以,现在大家都形象地称企业信用报告为企业的“经济身份证”。
企业信用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和非法人营利性经济组织(以下统称企业)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和数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验证、披露、评估和使用活动。
第四条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使用,遵循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第五条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鼓励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公开和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第六条省发展改革行***部门和市人民***府确定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信用信息主管部门)主管本行***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工作。
工商、财***、税务、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民***、劳动保障、安全监管、环保、科技、公安、教育、物价、建设、交通等行***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相关工作。
金融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征集、披露和使用企业有关信用信息。
第二章信用信息征集
第七条省、市人民***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机构(以下简称征信机构)和依法设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
省征信机构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省级征信平台和信用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整合征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息数据库。
企业信用信息征信平台和电子***务网络平台应当相互支持,互为所用,实现信息共享。
第八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范围: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性质、名称、地址、设立日期;
(2)法定代表人姓名;
(3)股东成员名单;
(4)企业类型、行业归类、组织机构代码;
(5)经营(业务)范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注册号码、核算方式;
(6)审批、核准、验证、换证、年检、登记;
(7)进出口经营资格;
(8)专业技术人员人数。
(二)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1)主要产品或者主营业务;
(2)年销售(营业)收入;
(3)企业债务情况;
(4)年纳税情况。
(三)企业交易和资信情况
(1)依法取得的资质、资格;
(2)信用等级;
(3)守合同重信用情况;
(4)商品赊销、代销及其他交易记录;
(5)企业债券的发行及其兑现记录;
(四)企业荣誉记录
(1)市级以上国家机关的表彰、奖励;
(2)驰名、著名和重点保护的商标;
(3)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产品列入国家和省免检范围;
(4)法定代表人的荣誉。
(五)企业不良记录
(1)虚假广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2)违法超标排放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
(3)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4)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劳动报酬,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或者拖欠社会保险费;
(5)受到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行***处罚;
(6)法定代表人、董事、主要股东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受到行***处罚或者刑事追究;
(7)因走私行贿、逃骗套汇、偷抗欠税、恶意逃废债务、利用合同诈骗、出具虚假资信证明材料等受到刑事处罚。
(六)企业诉讼、仲裁情况
(1)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刑事、行***诉讼判决或者裁定记录;
(2)发生法律效力的商事仲裁裁决记录。
(七)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情况
(1)他人查询记录;
(2)自我查询记录;
(3)异议记录。
(八)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信用信息
第九条征信机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方式:
(一)从媒体公告上获取;
(二)从行***机关、司法机关和具有行***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无偿获取;
(三)按照约定从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公共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偿或无偿获取;
(四)按照约定从企业有偿或无偿获取;
(五)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第十条信用评估机构征集企业信用信息的方式:
(一)从媒体公告上获取;
(二)从征信机构有偿获取;
(三)从企事业单位或者与其交易对象有偿或者无偿获取;
(四)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
第十一条征信机构、信用评估机构不得以骗取、窃取或者以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应当及时向征信机构提供其拥有的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三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提供虚假信息。
征信机构、信用评估机构对获取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保持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及时更新。
第三章信用信息验证
第十四条征信机构应通过新闻媒体公布采集企业信息事宜,并为企业查询本单位信息提供方便。
企业查询本单位信用信息,应当凭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经查询认为征信机构征集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以提出书面验证申请,要求其更正。
第十五条信用信息验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征信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核对,确实有误的,应当立即更正。涉及原信息是否真实的,向原信息提供单位提交书面核实申请;
(二)原信息提供单位自收到核实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核对,并向征信机构提交书面处理意见;
(三)征信机构自收到原信息提供单位处理意见之日起5日内进行处理,提出验证报告,书面告之申请人。
原信息提供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处理意见的,原信息无效,由征信机构予以删除。
第十六条企业对验证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提交异议报告。征信机构应当将异议报告列入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
第十七条征信机构对验证期间的企业信用信息,未经被征集企业同意,不得披露或者提供给他人。
第十八条从事信用担保、信用保险等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对与其相关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提出验证申请。验证程序比照本章规定执行。
第四章信用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征信机构应当通过***府网站或者***府指定的其他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开企业信用信息。
第二十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应当客观、准确、公正,保证所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禁止披露企业商业秘密,不得将不同类型企业的同类信息集中披露。
第二十一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范围:
(一)第八条第(一)项除(3)以外规定的企业基本情况;
(二)第八条第(三)项(1)(2)(3)规定的企业资信情况;
(三)第八条第(四)项规定的企业荣誉记录;
(四)第八条第(五)项规定的企业不良记录。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可以披露的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被披露企业对披露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提出澄清申请。征信机构对披露的信用信息应当及时予以核实,确实有误的,采取公开方式予以更正。
第二十三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时限,应当与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数据留存期限一致。
第二十四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数据,按照下列期限留存:
(一)行***、刑事处罚的信息为10年;
(二)走私行贿、逃骗套汇、偷抗欠税、恶意逃废债务、利用合同诈骗的信息为10年;
(三)注销许可、吊销营业执照的信息为5年;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主要股东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受到行***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信息,为期限届满后5年;
(五)企业资信情况、企业荣誉记录,为有效期限内。
第五章信用信息评估
第二十五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对特定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六条信用信息评估,应当遵循***、公正和审慎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予以保密。
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应当向委托方公开。
第二十七条信用评估机构对被评估企业应当作出信用评估报告。
信用评估报告包括下列事项:
(一)被评估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采用的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方法;
(三)分析被评估企业信用状况过程;
(四)被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结论或者以数字、字母表示的企业信用等级;
(五)委托方委托的其他事项。
信用评估报告仅供委托评估机构评估的委托人参考。
第六章信用信息使用
第二十八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通过征信机构取得相关企业信用信息,或者委托信用评估机构取得企业信用信息。
第二十九条提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使用企业信用信息。
第三十条行***机关在作出下列行***决策前,应当根据需要使用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一)***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征地审批;
(二)资质认定、年审、年检、评奖;
(三)审批财***支持的项目及其资金补助;
(四)向企业出借资金或者物品;
(五)与企业签订合同;
(六)审查股票、债券发行;
(七)其他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
第三十一条征信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原始记录或者原始数据资料,应当征得被征集企业同意,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行***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企业进行商账追收。
第三十二条因商账追收需要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的,应当持下列之一凭证:
(一)人民法院出具的裁定书或者判决书,或者协助执行通知书;
(二)司法机关出具的协助调查通知书;
(三)行***机关制发的能够证明对该企业进行合法商账追收的文件、资料;
(四)该笔商账的到期合同书、借条和涉债企业占用物品的合法物权凭证。
第三十三条信息使用者对取得的信用信息只能自己使用,不得擅自向第三方传播。
第三十四条征信机构应当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使用记录档案,对企业信用信息被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自该记录生成之日起至少保存5年。
第三十五条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和信用评估机构提供评估服务的收费标准,按照***府指导价执行。具体标准由省物价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部门制定。
征信机构向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不得收费。
征信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收取的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征信平台和信用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和维护。
第七章信用信息监督
第三十六条信用评估机构应当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省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备案。省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对备案的信用评估机构应当及时公告。
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资质证明、信用状况;
(三)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说明;
(四)信息处理程序和安全防范措施;
(五)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资格。
前款第(一)、第(二)项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省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对征集、验证、披露、评估企业信用信息活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征信机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信用评估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说明有关情况。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或者举报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处分:
(一)拒绝被征集企业查询本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未将异议信息列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的;
(三)录入、披露、提供虚假或者明显过时的信用信息的;
(四)数据库管理不善造成越权访问或者信息记录、数据被滥用的。
第四十条信用评估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明知企业信用信息虚假仍以其为基础数据进行评估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虚构、篡改、骗取、窃取企业信用信息或者采取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照规定备案,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行***机关和具有行***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未及时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企业信用信息的,由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行***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治安处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行***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违法公布、利用企业信用信息,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损害企业信誉的,依法追究行***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信用篇3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息;银行信贷;管理
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使我行信贷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我行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我行银行信贷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信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我行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增强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信息社会发展是大势所趋。在银行信贷领域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是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必然需要。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价值,也为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银行信贷管理现状
在银行信贷领域,企业信息库已逐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银行将目前所具有的企业客户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相关管理人员等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建立了较完整的企业信息库。
银行系统内各个部门、各岗位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有效信息的集中整合定量分析,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银行信贷各子系统越来越需要采集更多的企业信息,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依赖电子化管理技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信贷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三、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的应用
人行征信系统逐步完善,借助这个平台,便于银行采集企业的年检信息,包括年检日期、年检审核状态、企业财务信息及在各行贷款情况、历史信用等信息,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显著地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也在建立完善中,企业信用信息应用与银行信贷对接越来越成熟。信贷评分技术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基本上趋于成熟。对办理速贷通业务的小企业进行信用评分,对大中小型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跟踪预测也越来越到位,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这对银行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的有效措施
在银行信贷领域,客户营销与维护、贷前受理评价、贷中申报审批、贷后管理等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信贷业务操作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信贷风险。
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选择目标客户,在营销客户时有的放矢。20%的客户能带来80%的利润。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库,通过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搜集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细分,筛选出经营管理好、风险低、能代来高收益的优质客户。在深入研究客户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服务。更好的把握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力,根据客户现在及潜在需求,创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做好客户维护工作。有利于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建立我行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加强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库,有助于银行信贷人员全面把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信息、关联交易、管理水平、历史信用等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深入分析,进而对企业实际状况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对企业偿债能力、违约风险进行准确评价,为下一步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增强贷前风险控制能力。
在银行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中加强信用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在实践操作中,要强化还款来源管理,增强信贷资产安全性,对客户资金用途和现金流等加强监控。要加强各银行间的协作,信息共享,能够做到跨行追踪企业资金流向,对客户结算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把握企业销售收入在银行的归集率。在验证客户相关信息真实性时,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途径搜集资料。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客户,提前制定计划方案,及时采取应对问题的措施。
在对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中,也要使信用信息电子化管理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应利用多元统计,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别分析,预警的类型根据风险的大小呈现差异。对信贷业务进行实时跟踪,关注风险预警信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对存在较大风险的贷款做好应对预案,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努力将损失程度降到最小。
五、结语
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对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技术,使信贷操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一步提高我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蕴馨: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在银行信贷领域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5):35-36.
企业信用篇4
(正文)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众所周知,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而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将失去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我国企业间帐款拖欠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源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问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而据上述分析,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我国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4.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屈、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思路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由于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因此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往往不能起有效的作用,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全面的协调和支持,如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其业务范围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设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信用管理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其管理支出,这不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证实,而且也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所证实。
3.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既可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客户自身的信誉、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它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并结合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完成。
4.建立内部授信制度。这项制度是指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执行一套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如同意赊销,就意味着要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为此对于新客户或其他信誉不高、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必须要求提供其相应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订金等,对特定的担保物,必须要求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后,合同才能生效。
5.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如前所述,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如在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只是注重事后的强行收账,缺少事前和事中控制。反映在时间和风险控制上,忽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实际成本的核算。针对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缺损问题,即企业亟须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关键的业务环节和部门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控制,尤其应当重视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即“事前控制”,对交易决策的审核,即“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即“事后控制”。据统计,实施事前控制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实施事中控制可以避免35%的拖欠;实施事后控制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坏账。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客户的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定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其次,在企业决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如当客户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建立“综合性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应用这套管理制度尽可能达到既不失去客户,又能及时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企业信用篇5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转变***府职能,改革企业合同信用评比方式,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合同信用评价机制,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市人民***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企业合同信用评价”是指,由本市企业自愿申报,经企业合同信用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对该企业申报期内的合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由企业合同信用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根据评估报告认定该企业申报期内的合同信用等级的评价活动。
本办法所称“促进会”是指,由企业自愿组成,以倡导诚信守约、提升企业合同信用水平为宗旨,认定企业合同信用等级的社会团体。
本办法所称“评估机构”是指,具有资信评估资质并采用*市工商行***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局”)指定的数学模型和软件,从事企业合同信用综合指数评估的中介组织。
第三条(认定原则)
企业合同信用评价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
第四条(职责)
本市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由市工商局统一规制、指导和监督。市工商局负责制定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的规则,监督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的过程,指导评估机构开展企业合同信用综合指数评估和指导促进会开展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工作,采用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的结果。
市促进会负责年度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指导区、县促进会开展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和管理工作。区、县促进会负责开展企业合同信用管理的培育、辅导,受理企业参加合同信用等级认定的申报,审核企业申报的资料,根据评估报告认定企业合同信用等级。
评估机构应当采用市工商局指定的统一评价标准(包括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估,并出具企业合同信用评估报告。评估机构可以应企业的要求,为该企业有偿提供咨询服务。评估机构对被评估企业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申报条件、评价内容和等级
第五条(条件)
企业合同信用等级申报认定的主体条件为:
(一)本市依法登记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二)开业已满两个会计年度;
(三)具有本市促进会会员资格。
(四)具有本年度认定资格。
第六条(认定内容)
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的内容为:
(一)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情况;合同管理各级负责人职责落实情况;合同管理人员岗位资质情况;合同管理人员业务考核情况;合同条款的规范和格式合同的应用水平;合同签约率。
(二)企业合同履约能力,包括:企业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
(三)企业合同履行状况,包括:企业合同履约率;企业合同变更率;企业合同履约率变动指数;企业合同履约客户满意度;企业之间逾期账款比率;企业逾期贷款比率。
(四)企业社会信誉。
(五)认定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认定等级)
企业合同信用等级分为A、B、C三等和AAA、AA、A、BBB、BB、B、CCC、CC、C九级。等级含义为:AAA,很好;AA,优良;A,较好;BBB,尚可;BB,一般;B,欠佳;CCC,较差;CC,很差;C,极差。
第三章认定的程序
第八条(提交材料)
申报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应向企业注册地促进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企业合同信用评估报告》;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有关企业合同信用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审核、拟定)
促进会依据本办法审核《企业合同信用评估报告》,拟定申报企业的合同信用等级。
第十条(征询意见)
促进会将拟定为A级以上(含A级)的企业名单向有关行***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在15日内了解企业在申报期内的经营活动中有无下列情形:
(一)因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受到行***处罚的;
(二)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促进会应对反馈的意见认真核查,作出是否调整拟定等级的决定。
第十一条(认定)
促进会根据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认定申报企业的合同信用等级。
第十二条(等级认定期限)
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两年开展一次。在不开展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的年度内,如有企业需要对合同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认定,可由促进会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该企业的合同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认定;如该企业继续参加下年度的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工作,仍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工商行***管理)
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与工商行***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分类管理相结合。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结果为A级以上(含A级)的,如实行年检申报备案制,该类企业可予以当场备案通过。
第十四条(档案管理)
促进会应对参加合同信用评价的企业建立企业合同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开查阅、查询。
促进会应对参加合同信用评价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并归入该企业的合同信用档案。
第十五条(等级管理)
如发现企业在申报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促进会应认定或重新认定该企业为CC或C级,并在下一个认定年度内不受理该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认定的申报。
未取得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证明的企业,伪造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证明从事经营活动的,促进会应予以记录、存档,并在下一个认定年度内不受理该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的申报。
已取得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证明的企业,冒用其他等级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促进会应予以记录、存档,并在下一个认定年度内不受理该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的申报。
第十六条(再次认定)
企业自取得合同信用等级之日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促进会应及时对该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进行再次认定:
(一)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因自身严重过错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等严重违法活动的;
(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十七条(公示)
促进会可向社会公布合同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含A级)的企业的名单;经市工商局认可,促进会也可向社会公布“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名单。
在工商行***管理机关分类管理中被认定为三、四类企业的,不得公示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也不得认定为合同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含A级)的企业。
促进会可向社会披露有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列情形的企业的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不予采用)
企业信用篇6
关键词:企业;信用建设;信用管理
中***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43-02
经济学领域对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用是指银行或金融信用。而广义的信用,则兼有“信誉”、“诚实”等含义,是一种主观上的诚实守信和客观上的偿付能力的统一,依不同的主体可分为***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是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其外延实际包括企业和***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是一个包含守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产品信用和服务信用等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体系。
一、企业信用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
从宏观上看,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对完善和巩固市场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企业信用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没有企业信用,就没有企业的长足发展,就没有井然的交易秩序,就没有现代交易市场。企业信用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发挥了应有的经济作用。企业信用能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能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企业最好的竞争手段,是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创设良好的经营外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考察,企业信用的状况令人堪忧,企业的严重信用缺失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额的损失。时下,我国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的企业信用存在严重问题: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大量增加;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现象严重;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偷漏税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制假售假问题严重;中介机构信用缺失;金融信用危机。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对策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改善和提升企业信用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因此,就改善企业信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升和改善***府信用
一是转变***府职能,规范***府行为。***府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诚实守信。加入WTO后要规范***府行为,厉行法治,只有有了规范的***府,才有规范的市场。要转变***府职能,减少行***审批,规范审批程序,对审批者实行权责挂钩,建立行***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重建企业信用。必须彻底弱化地方***府作为经济利益主体的这个根基,坚决克服和纠正一切地方和部门受利益驱动而实施的保护主义,彻底打破一切界限和封锁,真正形成社会主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三是放松***府管制,加强监管力度。要削减***府权力,改变***府行使权力的方式,提高***策的透明度,强化***府对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能,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府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2.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建立规范的企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也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强化国家对信用活动的管理。
一是培育信用体系的基础,加快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信用不规范的根本原因就是产权制度的缺陷。要建立真正的信用制度,唯一的改革思路是进行真正的产权改革,使所有的微观经济主体都真正拥有***的财产,从而成为真正的所有者或市场主体,使信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交易双方都是相互***、互不隶属、互不依附且财产权利和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的***所有者,他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将只能在完全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自然形成了合理的信用秩序。二是提高全民信用观念,树立信用意识。只有当绝大多数人有较高的信用意识时,社会信用监管的成本才是最低的,监管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三是发展***的信用中介机构。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服务提供信息,它们是市场成熟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府行***部门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身份冲突,应大力发展***于***府和市场交易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建设,建立行业协会是树立信用的关键。四是创建完备而可信的数据库。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记录和监督机制,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监督,形成完备而可信的数据库。为了使经济行为有迹可查,便于企业信用的管理,我们应规范企业对商业票据、支票等支付手段的使用,尽量减少企业的现金交易范围,同时我们要做好信用数据库的维护,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得以延续的关键。五是建立失信惩罚机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惩罚机制。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处罚。通过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做到“闯红灯者受罚”,加大企业或个人的失信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六是强化媒体监督。在现代社会中,信誉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大众传媒。新闻媒体和通讯业的发展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媒体传播的必须是真实的信息。因此,要在我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秩序,就要强化媒体监督的作用,并通过法律法规激励和约束媒体讲真话。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中有关信用的条款
“打造信用,立法先行”,这是法治时代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世界诚信国家通行的惯例。因此,要强化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刑事立法,建立健全完备的相应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使对信用缺失行为的惩罚有法可依。要明确相关法律的细则,堵塞目前法律防范信用缺失的漏洞。要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要完善有关产权方面法律中关于对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条款,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从而使无信用的人很难攫取他人所拥有的技术、核心资源,或者使得偷窃技术的成本很高。要完善我国民法及有关法律中有关债权保护的法律规定,确保信用关系中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并强制债务人履行其偿债义务,要参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制定有关法规,严格规范涉及信用的行为,对债务人的违约要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措施,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依法惩治此类犯罪。
4.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基本细胞的企业,在解决我国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方面,不能总是怨天尤人,不能总是强调客观、强调别人,不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企业自身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如何以信用管理为突破口,带动我国企业基础管理的全面变革,是摆在每个企业家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目前,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应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利润应当是履行企业信用的自然回报。企业道德就是企业及其员工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一部分,企业行为也必须是负责任的,这种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团体及股东等的责任。企业道德同时也要求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要顾及到其他人的权利,认真对待其道德义务和经济义务。企业道德是调节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黏合剂”,成熟的企业把道德行为规范纳入其经营活动中,企业道德一方面可以协调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协调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维护企业内部正常的生产秩序、管理秩序和生活秩序。
二是强化企业全体职工的信用意识。企业员工应当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把企业看成是讲道德、讲信用和讲商誉的市场主体,而不是只做赚钱的工具。企业领导应把信用管理当作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来抓,转变只重销售业绩、忽视信用风险和账款管理的倾向,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和信息管理工作通过信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素质。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培训信用管理人才,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都掌握信用管理基本知识和技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要注重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下级与上级、工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与其他经营单位的诚信机制,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用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以建设“诚信**”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目标,贯彻“***府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实行“统一设计、联合行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行***职能和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通过加强信用监管、整治突出问题、发展信用中介,促进企业商务信用,推动物质文明、***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维护公平交易、正当竞争、诚实信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力争到**年,初步建立我县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实现“诚信**”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力开展企业信用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县企业初步树立起诚信理念,商务信用明显提升,恶意拖(逃)税、费(贷)等违法失信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商业欺诈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交易秩序明显好转,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基本建立起既与市级企业信用信息库互联互通,又相对***的二级企业信用信息库,初步实现对全县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构建起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和网络。
(三)大力培育企业信用市场,推动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价和咨询等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向市场化运作过渡。
(四)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企业自律组织或团体的自我管理和维权的能力与作用明显增强。
三、基本任务
以企业“入市”的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仲裁)机关***而发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构成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体系,为***府及其职能部门调控和监督经济运行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有关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一)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记录系统
根据***有关部门“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建立以工商行***管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库为主体、***府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企业信用信息库为补充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记录系统。按“统一规范、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分别录入或传输有关企业信用信息,各信息库之间既相对***又链接互通。主体库作为系统中枢,负责整合各信息库按规定传输的企业信用信息,将整合的有关信息反馈给所在单位利用,并通过互联网为企业信用监管、查询、评价等需要提供服务。
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主要内容:一是企业身份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注册登记事项、行***审批许可事项、资质等级评定和其他身份信息;二是企业经营信用信息,主要反映其存续期间的经营业绩、融资信贷、履行合同、纳税缴费及获得荣誉和违法、违章、违约等不良行为;三是企业分立、合并、注销、吊销、破产等信息,以及与其信用相关的其他信息。按市***府规定,参加首批企业信用信息整合的工商、质监、药监、国土房管、劳动保障、建设、环保、贸易、公安、国税、地税、物价、电力、燃气、自来水、金融机构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企业信用信息等整合计划的安排,首先对本部门行业管理涉及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档案),按统一的信息目录、技术标准将数据汇总到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数据库。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建立面向社会、统分结合、各取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其查询方式及内容分为两种,一是无偿自助查询,其信息内容为依法属于***府部门监管的社会公示和***府公开范畴的企业信用系统;二是有偿档案查询,其信息内容为依法属于国家信息资源且可供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
(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建立统一规范、统分结合、各司其职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及时、客观地向社会公开披露企业关于资信状况和商务信用的事项,主要包括优良信誉、违法失信行为、警示信息三类。
(四)扶持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
按照***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把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扶持发展1—2个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业为主业的企业信用中介服务组织。信用中介机构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利用先进的评估手段,以可靠的信息和良好的服务取信于广大市场主体,努力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督管理信用中介机构及其经营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环境。
(五)抓好企业信用自律管理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企业信用意识;二是支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团体或行业组织,以企业融资信贷信用、商品(服务)质量信用、交易合同信用、税(费)解缴信用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和债权债务的管理水平。建立防范欺诈和承担风险的内部制约机制,并逐步将以由***府或其职能部门主持的具有信用特征的评优(认证)事项授(还)权于相应的信用自律团体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四、时间安排
按照***府领导、部门负责、统一规范、各司其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点代面、逐步拓展、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思路,整个信用工程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制定方案,筹备启动。时间从现在起至**年7月20日止。主要工作:
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动员部署落实任务。
3、筹建企业信用信息中心。
4、着手首批50—100户骨干企业从2001年1月1日以来的信用信息录入建库和整合利用。
(二)第二阶段:全面展开,具体实施。时间从**年7月21日至**年12月。主要工作:
1、基本完成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全县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开始联网运行,逐步实施信息网络互联户通,资源共享(**年底完成)。
2、开展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年6月前完成)。
3、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年6月前完成)。
4、完成企业信用信息中介组织建设(**年底前完成)。
5、筹建企业信用自律组织(**年12月前完成)。
(三)第三阶段:调整充实,总结完善。时间从**年至**年12月。主要工作:把企业信用数据征集、评级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公布推广到所有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修改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1、建立领导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府成立全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县法制办、县工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建委、公安、劳动保障、国土房管、贸易、环保、物价、国税、地税、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中行、建行、工商行、质监、药监、供电公司、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商议、决定、协调处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工商局内,由县工商局副局长李寿中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2、建立健全责任制。各成员单位要明确1名负责人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部门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事宜。各成员单位要组建专门班子负责抓落实,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于**年7月2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3、经费来源保障。所需经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着精打细算,逐步投入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中心为需求重点,编制投资计划,纳入财***预算。
4、加强团结协作。强调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协同配合,见诸行动。坚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职能职责相适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杜绝***出多门,各行其是,消极掣肘。
(二)强化宣传,培育诚实守信的公序良俗
一是加强诚实信用的宣传教育。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共铸诚信”和“诚信**”活动,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努力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文化,促进企业更新观念,树立诚实理念,明确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增强“从我做起”的自觉性;二是表彰企业信用典型,树立诚信之风。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诚信反欺诈活动,继续培育壮大诚信纳税、创知名品牌、驰(著)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诚信楼盘、无虚假误导广告等优良信誉的企业队伍,发挥其诚信示范作用;三是曝光失信案件,警示防范,定期或不定期对社会反映的热点、难点中的典型违法失信案件,利用媒体予以公示,使失信者付出代价;四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气。
(三)建章立制,推行三项制度建设
一是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工商行***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为基础,从工作需要出发,以各自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分门别类的建立好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出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资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监督管理服务。
二是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以金融机构现行的企业信贷评级和企业贷款证为基础,***府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企业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可分为单项信用等级证和综合信用等级证两种,先试行单项信用等级证,待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综合信用等级证。
三是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府各部门的企业信用投诉举报网络,使企业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诚信得实、失信受罚、无信受约,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采取褒扬勉励、增加融资受信额、资质证照年检和经营检查的适当豁免等激励办法;对信用较差的企业采取***机关加大查处违法失信行为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关于限制违法失信者“入市”经营的规定,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予以公示曝光等惩戒措施。
(四)整治环境,解决信用突出问题
在县企业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有关部门摸清企业各种拖欠税、费(贷)总额的基础上,县建委、财***、贸易、金融等有关单位通力配合、做好企业的协调督促工作。通过行***手段和司法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在3年内初步解决企业失信的突出问题。
1、由县建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提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拖欠工程款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2、由县国税局、地税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漏税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3、由县企业发展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电费、天然气费、水费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企业信用篇8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 客户资信管理 内部授信 应收帐款 DSO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
姐建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 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 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企业信用篇9
建立在经济户口基础上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寻找一条以治本为主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要制止住不讲诚信肆意违法的势头,单靠加重处罚是有限度的,只有使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付出二次成本,甚至是长期的成本,丢掉部分或全部市场份额,才能让各类经营者视诚信为生命。
一、企业信用监管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工商行***管理机关是企业信用监管的主力***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行使广泛的监督职权。通过支持引导守信行为,及时惩戒失信行为,保障基础信用的健康发展。1998年6月***批准的国家工商局“三定方案”中明确规定监督管理市场是工商行***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责。长期以来,工商行***管理机关负责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从而掌握了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大量原始材料和数据,形成了完整准确的市场主体身份信息记录;通过各种专项管理、巡查、年检等措施和办法,对企业的市场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进行了全过程的监控,对市场主体的商标使用、合同履行、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予以全面监管,积累了丰富的监管信息;由于逐年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工商队伍的文化素质、***素质、业务能力均有所提高。特别是“管办脱钩”、省以下垂直管理和机构改革以来,整个系统的机动性和权威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府机关相比,企业经营行为与工商行***管理机关监管职能紧密相连,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是参与市场交易的最基本因素,因而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同时,入世、深化改革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也对创新监管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实践证明,企业信用监管是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可以说,工商行***管理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独特的、难以替代的地位。
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
北京市工商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自20**年起在推进企业信用监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12315投诉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经营者的诚信机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监督管理者的责任机制(经济户口分类分级、“网格”化责任),搭建了对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容包括三类信息:一是企业身份信息,企业登记注册情况、日常监管记录和年检情况;二是良好行为信息,包括企业被市级以上***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奖励表彰情;三是企业不良行为信息,分为企业不良行为预警信息和企业不良行为警示信息,预警信息主要记录企业一般性违法行为,但未达到向社会公示的程度;警示信息主要记录企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除***府有关部门依法要限制其登记行为和行***审批外,还要提示社会上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在同该企业进行经济往来时提高警惕。
北京市工商局建立的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警示系统为***府信息的公开搭建了平台,2002年建成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与45个***府职能部门联通,为消费者和经营者了解市场主体情况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实施分类监管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创新监管模式的要求,也是科学解决目前人员少、任务重矛盾的有效途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行***管理机关为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市场信用水平,依法将所掌握企业的市场准入、经营水平、市场退出等活动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内部信用评价,按照企业信用状况划分不同的监管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并进行信用奖惩、公示、修复的监管方式。我局2003年6月始,按照风险度和信誉度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分级,结合辖区内地区、行业和市场主体的不同风险类别和信誉级别,分别予以重点监管、适度监管和一般监管。对风险程度高、信誉等级低的密切关注,实施重点监管,对风险程度低、信誉等级高的的地区、行业和市场主体以行***指导和服务为主,减少或免予巡查、年检中可以实行免审,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对重点监控对象加大了监管力度,防范了风险。
在《关于深化企业监管方式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制定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的量化标准,具体如下:
A类:从事文化娱乐、互联网上网、中介服务和经营洗浴、美容美发、小煤窑、非煤矿山、化学危险品、石油存贮销售等以及未取得专项许可或审批(包括后置许可或审批)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地告知的异地经营企业。
B类:位于主要街巷、学校和******机关周边、旅游景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C类:一类、二类以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我局将企业信用标准依据信用度分为四级,但具体指标的设置与国家局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I级(黑牌企业):严重失信警示企业——有不良行为警示信息,且在限制、记录期限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II级(黄牌企业):失信提示企业——有不良行为提示信息,且在记录期限内以及登记注册不满两年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III级(蓝牌企业):一般企业——无不良行为信息或虽有不良行为信息,但已超过限制、记录期限且近两年年检结果为A级或验照为合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IV级(绿牌企业):守信企业——有良好信息(含推选的“优秀信用企业”),且无不良行为信息,近两年年检结果为A级或验照为合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国家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中将企业信用标准分为守信、警示、失信和严重失信四个级别,但未对无劣无优的一般经营企业进行信用标准划分。这类企业在市场主体比例中占大多数,若简单将其列入守信企业则对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有失公允,起不到激励守信的作用。在此,我们建议暂时保留我局的企业信用分级标准,待国家局《意见》全面实施后,再进行对接。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方式的建立直接推动了***府信用立法的进程。我局牵头起草《北京市行***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它们的出台为推动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提升了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的水平。与之相配套的是我局依据上述市***府规章制定了《北京市工商行***管理局实施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规定(试行)》及《关于深化企业监管方式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可具体操作的方法和途径。
(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和保障
英国古典***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过“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促使经济趋于均衡的理论,让市场对那些违法者、失信的企业给予有利的惩罚。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正是前人理论的具体实践,它集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规范功能为一体,从源头上完善国家市场监控体系,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和制止市场违法行为,从而实现市场秩序监管的良性循环。
20**年以来,我们逐年对经济户口进行普查与清理,使经济户口的户数接近实际。随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理念的提出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实施,对***巡查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范,并根据企业信用类别,分别确定了“适时、定时、及时、随时”的巡查周期,建立企业分类分级识别系统,结合动态监管情况自动调整类别升降和确定巡查周期,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加大了对高风险、低信用企业的监管力度。在对市场秩序实施全程监管中,建立了约见法定代表人、行******建议、信用预警、公示披露和警示限制、信用修复等制度,以完善分类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引导和促使经营者加强自律管理。同时,实施辖区经济户口管理责任“网格”化,通过分局、工商所、巡查干部三级责任人,层层分解监管责任,并引入绩效考核和效能监察,保证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尤其需要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来支撑。当前,我们正积极响应国家局“金信”工程,尽早开发已运行的“金网”二期和弥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满足基层繁重的业务工作需要,使我们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更加稳固。今年,各区县分局在当地***府的统一领导下,区县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引导、创建辖区诚信企业。相信不久将形成国家局、市局、分局三级信用信息网络平台。
2003年10月,按照国家总局创建“百万守信企业”活动要求,我局与北京市社团管理办公室共同在全市开展了“守信企业”公示活动。凡符合申报标准的企业均可自愿参加,经所属行业协会考核推荐,通过四家有影响的网站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后,对符合“守信企业”标准的,记入《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良好信息系统”,并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公示和宣传。“守信企业”可免予日常检查、年检中免予审查,并享有办理行***事项的优先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组织招投标、举办各种商事和展览活动时,将优先选择“守信企业”。这样,由“守信企业”构成的“绿名单”与失信企业构成的“黑名单”相互对应,完善了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和失信企业惩戒、淘汰机制。
此外,我们在信用修复、“守信企业”公示中引进行业协会建立业内诚信制度,强化了其信用管理的职能。对于行业协会来说,通过对申报企业的审核、推荐,提高了在业内中的威信和地位,以及对整个行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推动了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当前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在取得明显成果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企业信用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信用管理是涉及社会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连锁式反应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并进行规范化运作,才能使之健康发展。就当前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而言,在现行的工商法律、法规中我们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司法》对违法当事人的限制性规定做参照,因此急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作为行***保障,包括披露、公示违法失信企业时出现的不当行***的法律救济措施。
(二)企业信用评价奖惩机制不健全,相应措施不到位。在以信用为本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信用评价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形成、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维护资本和交易的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国家***策、***府管理、法律环境、行业标准、征信手段、评价方法等等,都有着一套成熟的理论和长期的实践。我们目前企业信用评价奖惩机制实际上是从信息归集、信息评价、信息工商局一家在包打天下,这种状态必将导致工商承担不当行***的后果。
(三)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仍需***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需要具备监管功能的各***府部门的积极参与,但由于“各自为***”观念的根深地固,各***府部门交流信息主动性不够,导致当前企业信用监管信息较单一,未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信用联动、联防机制。
(四)企业信用管理的网络技术保障问题。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府部门就涉及几十个,除此之外还有银行和众多的信用评估、咨询机构,需要一个公用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和与此连接的多个部门和单位局域网。因此,网络技术保障和与之相关的专门人才问题至关重要。
(五)区域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的局限性问题。国家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规定了具体的分类管理的标准,但各地情况不同,若“金信工程”实施后就存在如何有效对接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不能真正发挥信用分类监管的巨大作用。
四、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建议
(一)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制定一部完备的企业信用法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要求我国马上出台一部《信用法》是不现实,而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客观上又需要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从北京市的实践,在立法条件尚未成熟时由工商局起草并出台了北京市人民***府106号令《北京市行***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先以部门规章对企业信用行为进行规范。各地可否以此为鉴,制定信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为今后国家正式法律的出台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再上升为法律层次。此外,近期在修改《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应考虑适当增加一些相关条款。
(二)国家总局要征集各地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和补充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同时加快“金信”工程的建设,尽早开发一套能够基本满足各级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需要的示范性、框架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应用软件。各地通过与其对接实现企业信用监管信息的全国共享,发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最大效能。
(三)各地区在具体制定企业分类监管标准时,不应将分类标准过于细化、统一。要考虑到辖区企业不同分布状况适当粗化,不要搞一刀切,给具体执行部门充分的调整度和操作空间,以便基层依据辖区实际情况对照企业分类标准,制定各自监管重点并具体实施。
(四)保证监管数据的准确性,是发挥信息资源作用的基础。从全系统整体来讲,目前数据的质量还不够高,数据库中废数据、错数据、漏数据还不少。要在工作中加强采集、维护的管理,坚持“谁管理、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严格数据管理的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为信用分类监管作用发挥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数字化、网络化,要使工商信用管理系统成为各地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要争取地方***府的大力支持,借助***府专网将各相关部门的信息纳入该系统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职能互补和工作的互动,形成“一入黑名单,各部门亮黄牌”的联动机制,从而扩大工商机关在打造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信用修复,是为违法失信企业纠正过失、恢复信用提供的重要渠道为了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引导违法失信企业纠正过失、修复信用,重新参与市场竞争,2003年7月制定了《北京市工商局关于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利用信用公示手段加大信用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的同时,对确有悔改表现的企业,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信用修复”的概念引入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中。对信用缺失企业通过在一定期限内实施主动整改,自我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减轻和消除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提前解除信用警示限制,重新建立企业社会信用的目的。目前,尝试性地引入信用中介机构参与信用修复工作,充分发挥信用评价的社会性,减少行***干预。体现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人性化管理。
企业信用篇10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银行信用、商业信誉及个人信用等方面,从相互关系看企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府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行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信用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制度基础。但目前我国的现实是良好的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建立,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很多企业信用面临危机,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了经济的发展,其表现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经济合同履约率低、恶意拖欠货款、三角债严重。据调查统计,某省企业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合同欺诈屡屡发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在货款的偿付方面,全国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高达150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许多企业流动资金被压死,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经济体系陷入恶性循环。
企业逃废债严重。在金融信用领域,许多企业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抵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等名目,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等手法逃废银行债务。据人总行统计,截止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经过金融债权部门认定的逃废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逃废银行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本息的32%.部分地区、企业逃废债行为相当泛滥,扭曲了银企关系,危及金融安全,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顽症和毒瘤。
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在农业生产资料里有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农机等,农产品里有粮食掺假、棉花掺假、假药材等;工业领域更是难以找出一块没有被假冒伪劣浸染过的净土,劣质建材堆砌了“豆腐渣”工程、假食用油做成了有毒的饼干、兽药作人药、毒酒害命不绝;在服务业假冒伪劣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假广告、假中介、假文凭、假审计、假评估为虎作伥。近年来,假冒伪劣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以千亿元计,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假冒伪劣不仅使消费者蒙受了经济、人身、精神的多重伤害,还严重毒害社会心态。造假不仅使一些地方的经济拖向了崩溃的边缘,而且让被假冒的企业元气大伤,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合理秩序,制假、售假还恶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外资的流入。
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危害无穷,给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大大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失信行为象瘟***一样侵蚀社会肌体,直接破坏社会的法制基础,败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
面对如此严重的信用缺失情况及带来的巨大危害,***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疾呼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管理体系,这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积极应对加入WTO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在严峻的形势和强烈的需求下,如何建立完善强有力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通过对有关情况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应从“破”和“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尽快建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破”就是工商管理、公检法、技术监督等***部门继续加大对假冒伪劣、经济诈骗、虚假信息广告、恶意拖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因为当前这些不法行为嚣张的最直接原因是受到惩处的成本远远小于得到的收益,打击的力度不足以惩处和威慑贪利的欲望。要遏制和消除这些现象的发生,对违法分子个人、单位惩处手段和经济上的处罚必须足以击破贪欲的幻想、大大超过在经济上的收入。
“立”就是要从根本做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从总体上形成讲信用、促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无论是生产性企业或贸易性企业,经济往来的对象基本分为供应商、金融机构、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发生行***关系的主要有工商管理机关和监管机关,如海关、技术监督部门等。
以下着重从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制、强化信用管理方面谈几点建议:
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对企业信用直接或间接的监督、管理机关有工商管理、技术监督、人民银行、公检法等部门,这些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拥有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的职能和权力,拥有真实的信息来源,但缺陷在于这些部门对企业的相关行为和信息没有完整的记录和系统的整理,也没有对社会和运用的渠道,造成了信用信息的散失,信守诚信的企业无法得到表彰和益处,不守信用的企业却有空子可钻。因此必须建立和强化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在各方面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便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管理、客户的查询运用。
例如对于某个企业的信用情况,上述几个职能部门分别进行监督、采集、记录: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注册登记、年检、履行合同、企业受奖或受罚、消费者投诉等进行采集、记录;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在质量和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记录;人民银行通过贷款登记管理系统对企业在各家银行的贷款、发行债券等情况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企业融资的信用状况;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对企业及主要负责人涉及违法和被其他企业、机构的情况归类和记录。建立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通过以上几个部门记录的信息,使一个企业从建立、生产、融资、经营、到售后服务、客户意见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加以汇总分析和判断,一个企业基本的信用状况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诚实守信的企业将会受到褒奖,赢得更多客户的合作;失信的企业将会失去立身之地。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信用管理需要法律的支持、规范和保障,无论是***府对企业信用实施管理,还是中介机构和客户运用信用信息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因此应制定“企业信用管理法”或“社会信用信息法”等法律制度,为管理机关和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采集、保存、评级、、运用提供法律依据,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的状况。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企业、个人、***府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对故意造成信息失真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止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在建立信用体系的同时,同时注意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通过中介机构征集、整理、信用信息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信用信息资源的积累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历经一百多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仅靠***府有关部门是不够的,也是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运用行***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税务、公检法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以经济发达城市为支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信用中介机构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制作成信用信息产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提供给***府部门、企业及个人客户,供查询和使用。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
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是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包含企业的注册情况、年检、履行合同、被客户投诉、产品质量、融资信誉、纳税情况、涉诉案件、被***府表彰或被处罚情况等等,涉及企业的多个方面,信息数据纷繁复杂,如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则难以直接运用信用资源。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特定的企业评定出合理的信用等级,采取动态的方法,简明扼要的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方便客户的查询、判断,有利于社会对该企业的了解认识,使诚实守信的企业誉满天下,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客户;使信用低下的企业难以藏身,断绝财路。
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是形成良好信用环境的手段,而非目的,开发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优秀企业的快速成长,打击失信行为才是我们的目标。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资源,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信用作为一种资格和能力,是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二是信用构成无形的资本和财富,发挥商誉的品牌效应;三是信用是一种***府、企业、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讯,发挥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根据上述分析,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快捷便利的信用信息传播渠道,使企业和消费者方便和低成本的获取信用信息,是运用信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使交易的主体及时、真实的了解到对方的信用状况,防范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通过建立征信公司或信用管理局作为信用信息传播的窗口,利用互连网等工具高效的查询使用。
制定对信用低下企业的警告和市场禁入制度。企业主管部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善于运用有关信息,防患于未然,对信用低下的企业及时提出警告,对情节严重的要禁止进入市场,以免相关企业和消费者受骗上当,减少资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