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篇1
关键词:征信 信用 管理
一、征信的概念与意义
征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征信的意义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资信评价也很发达。企业征信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行风险,是资本运作的重要的参考工具。信息的不对称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征信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参考信息。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对征信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信息积累和信用管理观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
征信的产生: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发展,各国对企业信用行业的管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1.征信的作用:
(1)能够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2)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
(3)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
(4)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
(5)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2.企业常见的营销方式-赊销
(1)赊销,成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2)赊销,满足了企业经营的需求。
(3)企业不赊销等于“慢性自杀”,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4)从价值交换的成本和效率上讲,赊销赊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价值交换形式。
坏帐的规律10∶1
很多欧美企业机会成本(利息损失)是坏账成本的10倍以上,因此称为10∶1规律。
中国企业的坏账成本普遍偏高,企业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的比例通常为2∶1或3∶1。
无论欧美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机会成本都是最主要的信用交易成本。信用管理重中之重是减少机会成本损失。
3.从企业的基本信息中可以发现什么?
(1)有哪些危险信号我们要警惕
(2)客户突然搬迁但没有通知您
(3)客户自己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以前大幅下降
(4)客户突然下了比以前大得多的定单
(5)客户的支票被银行以存款不足为由拒付
(6)客户最近经常更换银行帐户
(7)客户被其他供应商以拖期帐款为由进行起诉
(8)客户的重要客户破产
(9)客户发展过快,且客户所在行业内竞争加剧
(10)买方所在地区发生天灾
企业哪些内控规则涉及信用管理
只要涉及外借和销售,都需要通过信用审核
如果是新客户,需建立客户资料,取得客户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副本,再根据核决权限审批信用额度。 如果是旧客户,需要判断是否在信用额度内,是否有逾期应收账款。有逾期应收账款再出货(外借/销售)的核准者为信管部负责人。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为该企业发放信用金。业务部门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作为合同条款中的一部门。企业间小款拆借,涉及信用问题。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
企业应从 生存 和 发展 的战略高度重视信用管理
上述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普遍发生。信用经济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堪忧,信用缺失相当严重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迫于买方市场竞争压力,过分关注客户关系
重销售,轻收账。孰不知,一笔销售在没有收回账款前是没有结束的。陷入销售难,收账更难的困境;
企业赊销比例低、竞争能力差、坏账水平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的信用管理部门能够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
不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必须定期调查和掌握他们的信用状况。企业应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调查方式,保证信用资料的完整、准确和时效性。必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客户资料集中管理。
(4)债权保障机制:
客户信用条件较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交易的赊销业务,必须熟练选择和运用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
(5)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同时,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
企业信用管理部的基本内容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企业信用合同管理
(3)企业质量文献和档案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篇2
关键词:企业;市场;信用交易;信用管理
作者简介:孙丽霞,中共淄博市委***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山东淄博 255033
中***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062―03
我国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货款或贷款的拖欠,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而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将失去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最终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目前,我国企业间账款拖欠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源头,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必须首先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一)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
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间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使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企业在进入买方市场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四)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五)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不少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人手。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由于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因此,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往往不能起有效的作用,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全面的协调和支持,如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其业务范围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设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信用管理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其管理支出,这不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证实,而且也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所证实。
(三)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既可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客户自身的信誉、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它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并结合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完成。
(四)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这项制度是指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执行一套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如同意赊销,就意味着要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为此对于新客户或其他信誉不高、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必须要求提供其相应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订金等,对特定的担保物,必须要求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后,合同才能生效。
(五)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如前所述,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如在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只是注重事后的强行收账,缺少事前和事中控制。反映在时间和风险控制上,忽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实际成本的核算。针对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缺损问题,即企业亟须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关键的业务环节和部门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控制,尤其应当重视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即事前控制;对交易决策的审核,即事中控制;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即事后控制。据统计,实施事前控制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实施事中控制可以避免35%的拖欠;实施事后控制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坏账。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首先,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客户的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定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其次,在企业决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如当客户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调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建立综合性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应用这套管理制度尽可能达到既不失去客户又能及时足额收回账款的目的。
(六)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信用管理篇3
【关键词】 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一、信用及企业信用的定义
1.从经济学层面看。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2.企业信用泛指一个企业法人授予另一个企业法人的信 用,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借贷。它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对企业法人性质的客户进行的赊销,即产品信用销售。在产品赊销过程中,授信方通常是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批发商,买方则是产品赊销的受益方,它们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客户或商,买方以自己企业的名义取得卖方所授予的信用。企业信用还涉及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以及使用即期汇款付款和预付货款方式以外的贸易方式所产生的信用。
3.企业信用建设对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监管促进规范运行、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目前国外企业信用建设管理模式
1.商业征信公司为主体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美国模式)。美国的企业征信制度采取以市场化商业运行模式为主体的形式,其信用管理类公司是完全私有的。目前形成了由邓白氏等著名公司为主体的企业征信体系,这些公司全方位向社会提供各种以信用为主的有偿服务。美国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健全,同时对信用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具体管理事务中,***府基本不参与信用管理行为,其主要职能是立法、司法、***的功能。
2.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德法模式)。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企业征信制度采取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形式,***府出资由中央银行建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再建立全国数据库的网络系统。但是征信加工的信息主要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及货币***策决策,使用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征信管理机构是非盈利性的,直接隶属于中央银行。
3.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日本模式)。日本是采取这种由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企业征信制度的典型代表。在收集信息时要付费,会员银行可共享其中信息。与之并存发展的还有帝国数据银行等社会化商业征信企业。
三、推进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一)***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立法和宣传
守信氛围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法律制约、***府引导、媒体宣传、行业自律、企业自守,各个环节至关重要,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更需要***府在建设企业信用体系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主导方面包括加快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立法、加强新闻媒体在奖励守信惩罚失信上的宣传报道、推进地方***府对信用重要性的宣传和重视、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和规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企业信用征信机构的培育等等。
(二)成立信用管理主要负责机构,统筹规划发展企业信用体系
一方面要加大对信用管理的人才培养,在高校设立信用管理专业,立法要求企业在公司机构上设立信用管理岗位,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要对当前存在各个***府部门的信用资信及数据进行整合,明确必须项和参考项,加快完成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的融合。要建立健全一定的披露制度,及时将有关企业资信情况在可允许范围内进行公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平台,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
(三)完善惩罚机制
从惩罚这个层面上看,一是要从资金上进行处罚,二是引入黑名单制度,使失信企业在后期的经济活动中处处制约,形成一处失约、处处制约的氛围。从奖励层面上,应是对守信企业进行宣传、公示,在招投标或其他经济活动中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形成企业守信的激励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篇4
一、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不到位,信用管理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信用管理不受重视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以诚信为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的个人,对信用的认知远远低于西方社会,相当于西方在日常生活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征信体系建设而言,我国更多的把信用情况和信用道德观念看到是道德品质层面的要求,而并没有上升为企业运营的根本,更没有上升为个人立足于社会的立身之本。更由于西方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以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使信用就愈发显得不再重要,这也就导致了在中小企业的管理建设中,信用管理不被重视。
2.信用管理的相关人才缺失
由于信用管理的不被重视,信用管理的相关人才也就没有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信用建设的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更何况,信用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建设,更涉及了数据统计、电脑应用等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也要求信用建设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相关的经验。
3.相关信用建设法律不到位
相对于西方社会来说,虽然我国学习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并未把西方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信用体系建设借鉴过来,尤其我国的信用建设方面的立法相对比较落后,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没有与信用建设相配套的方针方案和法律***策,相关的惩戒机制更不健全,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对于信用管理的立法必须要做到严格详尽,因为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这些信用管理体制运行的全过程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然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这个运行过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失信违约的情况就比较常见。
4.信用信息开放性低
我国的征信数据都主要分布在银行、工商、税务等这些部门,这些数据能比较真切的反映一个企业的信用水平,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这些部门之间无法做到完全的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并且,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信用数据体系,也缺乏相关的信用信息检索系统和市场沟通互无体系,因此,想要得到企业的信用数据,也就变得困难。再者,各商业银行,各税务部分,对企业的信用评价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法则,这些评价法则的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也就导致了对同一企业产生了不同的信用评价,究其原因,就在于信用信息不畅通。
5.信用建设无法公开管理
能够得到信用信息数据的是相关银行、税务等部分,但是,这些信息却无法彻底公开管理,一定程度上,信用信息,也会涉及管理者的个人隐私,甚至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在我国,虽然对信用体系并未形成相关的法律,但却对商业机密有着严格的法律保护。一定程度上,对信用信息及商业机密,无法作出确定的区分。如果不能对二者进行区分,也就对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相关的措施。
1.重视信用建设,提高员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企业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因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誉是企业成功的首要保证。要想真正重视信用管理,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改变自身的管理意识,不能够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的信用效益,其次,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响应管理者对于信用管理的重视。
2.加强对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重视信用的管理,也就必须有相关的人才,在拥有了好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后,信用管理人才的素质高低则决定了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如招聘符合信用管理工作要求的人才,根据自身的实际出状况,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对信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测,以助其提高信用管理知识。
3.建立健全关于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拥有了好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外部良好的法制环境,国家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给予健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公平守信,信用建设也就只是徒劳。因此,***府应加强立法进程,培育良好的信用法制化环境。
4.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银行登记的信贷记录、付款记录、财产抵押情况、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法院诉讼情况等是检测企业信用状况的最有利证据。我国应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整合大量信用信息,构建出方便他人查询的全国性的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三、结语
企业信用管理篇5
[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收汇风险
目前,国际贸易的货款支付普遍采用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以及赊销(O/A)等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采用这些商业信用销售方式出口,对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提高销售额具有非常积极的功能。但和此同时,信用销售方式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信用风险,造成了许多坏账产生。据商务部对近千家出口企业调查统计,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坏账率约在5%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0.25%~0.5%,有的企业甚至高达30%以上。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累计额约有1000亿美元,并且还会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据有关调查显示,因为销售新问题(即产品质量或违约)和收款新问题(即买方无力偿还或破产)而形成的海外欠款坏账比例仅占25%左右,大部分是由于出口企业信用管理不善所造成。出口企业一般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员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通常前期(交易前)由业务员和经理根据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中期〔交易中)无人管埋;后期(发生应收账款拖欠后)则由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负责追收。出口企业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制度,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巨额海外欠款的主要原因。
出口企业要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必须在出易的整个过程,也就是风险易于产生的六个业务环节摘要:接触客户、谈判、签约、发货、收款、逾期催缴中,实施全面、有效地信用管理模式,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账款催收管理,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的发生。策略如下摘要:
一、建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缺少信用管理职能设置,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国际经验表明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企业信用***策答应的范围内做好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和拖欠账款管理四方面的工作,通过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企业可以增加有效销售,加速资金周转率,改进客户关系,从而增加企业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对于大型出口企业可设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小型出口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二、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新问题主要是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在账款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事实证实,这种方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的新问题而且往往会使呆账、坏账增加,甚至出现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的包袱越来越重。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对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迅速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的目的,即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即事前控制,对交易决策的审核,建立完善的客户授信管理体制即“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即事后控制。
1.事前控制。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指在正式进行签约之前对客户资信情况的审查。客户资信管理主要是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因为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是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及时把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平安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和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和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对客户的档案管理应采用动态更新管理,及时载入新的信息,以防对老客户的信用掉以轻心。
2.事中控制。建立完善的客户授信管理体制。指信用管理部门在交易过程中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的控制。通过客户信用分析进行信用评估,确定客户信用等级,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从而最有效地扩大销售,降低交易风险。信用分析是指企业对交易对象的资信状况及交易价值进行的判定。它是企业选择交易对象,确定交易方式和条件,进行客户管理的最重要依据,是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客户信用资料的档案,对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其信用程度及资金情况划分等级。具体来讲,出口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后,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区别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条件。应该做到不同资信等级客户享有不同的放账额度,选用不同的信用条件,适用不同的审查程序,有不同的监督管理重点。对资信好的客户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如D/P远期、D/A、0/A),信用额度也可放大,而对资信差的客户可拒绝和其交易,或提供少量信用并定期核实;对风险高的国家或地区的客户,采用谨慎、严格控制的支付方式(如即期L/C),力争规避收汇风险。
出口企业在交易中实施信用***策时,还要做好债权保障工作。首先要做到合同条款明确清楚,贸易文件齐备,以免客户在以后就合同不明晰的条款对付款有争议。其次,将风险转移或加以保障。在签订以D/A或O/A为付款方式的出口合同时,出口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国际保理业务以及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办法,来防范信用风险。
3.事后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有效的账款催收机制。应收账款管理主要功能在于防范拖欠账款的发生。出口企业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防范贸易风险,规范赊销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应收账款账龄管理,严格监督客户的账款支付进度并通过账龄分析指导出口部和财务部的工作,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实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重视货款到期日之前的监控工作,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出口货物一经发出,就将应收账款列人信用管理档案,进行监控;按时和客户联系,督促客户及时付款;在付款期内对客户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和客户及时沟通,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能够及早排除可能导致货款拖欠的隐患,大大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假如出现逾期账款,早期要积极自行追讨。根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应收账款逾期的时间越长,追账的成功率就越低。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0%,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至57.80%,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0%。因此一旦出现欠款,应该马上追讨。出口企业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对已经逾期的应收账款按其账龄长短和收回的难易程度逐一分类排队,针对不同的拖欠对象,采用相应的催收方法。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业的账务管理公司或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海外账款的追讨。
三、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信用管理篇6
企业构建信用管理体系保护自身信用交易行为,防范企业信用交易风险,这一系列行为都离不开***府方面的积极扶持与推动。在我国,***府主要通过工商行***管理部门来介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它相比于其它部门在面向企业的职能定位与功能提供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本文就以它的功能优势与功能定位开题,延伸分析工商管理运用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相应功能对策。
关键词:
信用管理体系;工商管理;优势;功能定位;对策
企业在进行信用交易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非现金流与赊销,这对他们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是一定阻碍。为了消除这一阻碍,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常规化开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建设一套信用管理体系,对所有授信企业的信用度实施考察,实现对企业信用行为的有效监管。为了确保监管过程的有效性与公正性,***府会以工商行***管理部门为主体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行为进行干预,它具有强制***功能,也是希望基于社会宏观经济角度来确保社会企业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一、工商行***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功能优势体现
从目前来看,实际上除了工商行***管理部门以外的金融机构、跨国征信机构、税务机构以及海关机构都在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所以客观讲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监督介入方很多。但对***府、社会及企业三方发展而言,与企业监管关系最密切的还莫过于工商行***管理部门,所以***府希望以该部门作为主导来干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体现该部门在企业方面职能定位的有效优势。从职能定位角度来看,工商行***管理部门可以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发挥三大功能:第一,它能制定、起草和执行与企业相关的信用管理行***法规,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提出硬性指标;第二,它能够实现对企业设立、营业执照办法与企业经济户口功能的有效审批,并为企业建立经济户口;第三,它能够查处企业的违约失信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所以说,工商行***管理部门能够直接面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主导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具有强大的法定职能优势。另外,它也可以起到规避***府职能大规模调整和现行组织法修改的作用。总结来说,工商行***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它不但能实现对企业的信息监控管理,发现并制裁企业所存在的失信行为,也能直接推动企业征信对象的保理业务发展进程,所以说***府借助工商行***管理主体来干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也是当前中国***府及企业相互扶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工商行***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定位
1.对信息的收集与加工管理
企业构建自身信用监管体系的前提就是建设一套完整的征信体系,这样能确保企业的信用监管体系构建始终保持动态发展状态。客观讲,我国目前依然是非征信国家,企业征信制度并不发达,所以***府必须指挥工商行***管理部门来帮助企业建立经济户口、企业年检等主导征信方式,辅助企业来实现信用信息收集过程,也间接促进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在信息收集以后,工商行***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信息价值能够最大化发挥,还会进行后期加工,并将加工好的数据交给企业及***府部门作为信用管理与行***管理依据,为以后的信息供给服务提供做准备。具体来讲,工商行***管理部门会以一定标准来加工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评级,最后构建信息查询平台,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借助网络来面向社会及其它***府部门来提供有关企业的所有信用信息查询服务,通过工商行***管理部门以点带面,实现辐射性监督管理机制,令全社会都参与到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监督过程当中。
2.市场引导
考虑到工商行***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仅仅适合于当前尚不完善且征信规模较小的现实市场,而伴随市场中征信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府与工商行***管理部门将来必然会从直接征信中退下来,所以就目前来看,工商行***管理之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依然定位于市场引导功能。它为当前企业提供信用评级、分析与风险评估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对企业失信行为开发必要险种,以达到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另外,工商行***管理部门也有着引导和培育专业保理公司的职责,为授信企业追讨企业债务,并同时为授信企业提供理赔服务。
三、工商行***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对策
工商行***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起到一定的技术完善作用,下文将针对企业的信用监管技术完善来提出两点功能对策,以体现工商行***管理部门之于企业发展的优势特性。
1.为企业构建完善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及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工商行***管理为企业构建信用信息数据库与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为了打击企业可能存在的失信行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直接维护。同时,它也能确保信息公示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这一完善过程中,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会被不断充实完善,例如失信举报制度、信息查询系统等等都能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过程。以信息查询系统为例,它就主要将企业信息划分为3类,其中包括企业登记信息事项、企业正面信用信息以及严重失信信息,这一类信息主要面向全社会公开,始终保持信息透明度;还有失信行为信息被处罚记录信息,该类信息限制只允许当事人进行个案查询使用;另外第三类信息则代表企业在年检后所获取的经营信息,比如企业盈亏状况信息与资产负债信息等等。上述三类信息都交由工商行***管理部门与企业通过信息查询系统共同管理,目前诸如此类企业系统的构建也被视为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符合法律规范的正确思路。
2.为企业创新信用评级方法
我国***府目前也与时俱进,借鉴国际做法来干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例如以工商行***管理为主体的要素分析法,它就基于5C和5P标准评判方法来监督管理企业。所谓5C就是企业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情况(Condition),5C主要从企业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的信用体系构建过程。而5P分别为个人(People)、偿付(Payment)、目的(Purpose)、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s)。5P与5C相对应,它通过企业技术规范来约束他们的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两种方法对授信企业在信用评级过程中都会有所提示和帮助,并且所涉猎范围全面,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与工商行***管理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助与监督关系。
四、总结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今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基于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出发,结合自身状况及能力来不断发展信用管理制度,并同时重视工商行***管理之于自身的干预与辅助过程,实现未来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二者之间也必须把握好“度”的关系,做到适当干预,以有效解决问题为准则,在新形势下寻求更有效率的工行管理职能运用方法,帮助授信企业突破自身局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敏.试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的工商管理运用[J].现代商业,2013(6):160
[2]王睿.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的工商管理运用研究[J].才智,2014(10):340-340
企业信用管理篇7
第一条 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建立公司信用文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要从加强内部信用建设入手,通过加快公司改革步伐,增强内部信用管理责任制;强化公司外部的资信管理,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公司信用,构筑公司信用基础。
第二条 抓好公司质量信用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标准化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推进标准化服务,开展争创名牌企业活动,全面推进我公司的质量信用建设。
第三条 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企业的纳税信用。
第四条 以增强信用意识为重点,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宣传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的诚信理念和道德情操,倡导“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的健全发展营造和谐信任的环境,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良好氛围。
第五条 建立“四不”承诺公约,把“不逃避债务、不违反合同、不逃税骗税、不做假帐伪帐”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守则。
第六条 建立公司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从建立公司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入手,通过强化事前管理——客户资信控制,事中管理——合同管理与客户投诉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应收帐款及售后服务监控,从而全过程地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信用风险。
第七条 会员信用的收集与记录:从***府公报、奖惩公告、媒体报道、会员反馈等渠道,收集会员单位诚信信息,包括会员注册信息,资格信息,商业信誉信息等,按行业分类记录整理。
第八条 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单位,我们将优先选为推荐企业,帮助其宣传并促成很多贸易机会。
第九条 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客户投诉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
第十条 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帐外设帐,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建立信用管理的内部机制,使其涵盖公司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使信用道德、理念渗透到公司的各个方面。
第十二条 在全面推行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做好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
企业信用管理篇8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对策;法律法规
0引言
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既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促进企业取得更好更快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细致地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还能促进企业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度,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但目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文章将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并就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1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足
目前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动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也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制度措施,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进行和发展,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注入生机与动力。但不能否定的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难以全面、有效地规范相关工作,对企业运行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多方面内容,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应该综合采取有效对策,达到努力规范和约束信用管理的目的。而为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有效规范和引导,也能更好指导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但目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存在缺陷,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相关工作缺乏有效约束,难以与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相适应。还有些地方明显存在空白现象,相关部门职责不全面,不能有效规范和引导企业信用管理日常工作。
1.2部门的沟通协调不足。
为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措施,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妥善处理不同部门间的联系。让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提高相互协作能力,促进工作水平提升,为企业信用管理有效开展奠定基础。1.3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为全面掌握企业信用基本情况,应该建立统一、完善的信用监督评价体系,这是规范各项工作的前提。但目前这项工作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开展评价工作时,没有相应标准的引导,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另外还可能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影响监督评价科学性与合理性,难以全面提高信用评价水平。1.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足。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不足,忽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资料,难以全面提高企业信用评价水平。或者企业数据无法及时更新,数据采集不到位,影响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2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
为有效应对信用管理体系的不足,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让企业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2.1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其与信用评价工作相适应,对信用评价工作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府部门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对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需要大力支持,包括人力、物力、技术上的支持等,推动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规范和引导信用征集、评价、反馈、提示等工作。同时在具体运行和操作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新情况和新发展趋势,推动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和评价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2.2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正确处理各部门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让他们有效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将相关责任明确到个人和部门,促进他们更为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增进不同部门的联系,包括管理、监督、评价部门等,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和联系。另外还要加强相互沟通和协作,保证联系畅通,能及时有效处理各类情况,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2.3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掌握使用主动权。
根据信用管理和评价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监督管理水平提高。同时还有利于信息管理监督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类信息和数据资源更好发挥作用。完善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提高工作透明度,全面收集相关信息。企业要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加强行***管理监督效率,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为企业发展及时全面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同时还要妥善处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促进监督管理水平提高,更好服务企业日常工作。
2.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企业日常运行中,要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制度,根据统一、系统、有效原则,为企业运行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搜集和输入相关信息资料,推动各项信息资料不断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另外还要重视系统维护工作,加强数据库管理,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更好发挥参考和指导作用。
3结束语
企业的日常运行和发展中,往往面临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为有效地顺应这种趋势,应该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规范企业日常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竞争力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启跃.工商管理驱动下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3(35):140-141.
[2]林海松.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15(12):69-70.
[3]任瑞全,张合振.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前沿,2012(24):103-104.
企业信用管理篇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逐渐深入,现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信息的世界中活动,计算机的作用,信息的流通也不断被我国的企业所接受,逐渐进行改革。企业数据采集与信息传递结构的改变,彻底改变数据的线性传递和生成方式,有效提生企业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现代管理应用
1现状分析
信息,物质资料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能源。工业***使人类在开发利用物质材料和能源两种资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结果是创造了工业时代。当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十分密切,这些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应用与社会各领域中,如在科研、设计、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计算机信息可以协助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资、销售、财务、人事和工资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使企业在发展创新上先发制人,占领主动地位。现代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经济化的大数据时代,工作效率的低下,模式套路的生搬硬套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给企业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现代的企业只有抓住了这个契机,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管理中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管理技术,打造出适合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争取到主动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信息化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计算机信息科技已不仅仅是协助决策的工具,它开发了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手工办公的习惯。企业管理模式建立需要符合时展,从企业管理中资源变化规律着手,建立与计算机特点相符合的新型管理模式,打造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高度信息化系统。
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信息管理系统虽然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在人类文明开始就已经存在,但是直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它们才迅速发展起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60多年来,信息的产生与传递经过了系统的低级到高级发展阶段,同时也经过了单片机网络—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这一发展历程。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支持决策系统,由企业内部管理向外拓展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现代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要依靠一些技术和知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目前也正迈入大数据时代当中,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早就从产品和技术竞争中解脱出来,现在更多的是信息与知识的竞争。企业发展的资源管理也从实际资源转移到无形资源上来,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是在竞争中立足的关键所在。人才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损失。长期以来,知识都是存在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的,知识的流动是以人才的流动为载体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糅合现代管理方法和思想,建立的一种对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收集、加工、存储并分析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主要辅助企业进行常规业务处理、工作决策方案制定和其他工作管理,实现工作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和合理调节。该系统以计算机作为收集、处理、分析、存储的工具,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化整理、管理。该系统属于新型科学,横跨若干领域,包括经济管理学、系统学、统计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以这些科学为基础,形成一种交错纵横的现代化系统网络。
2.2企业管理的范畴企业管理可以以管理对象划分,通常分为行为管理与业务管理。行为管理一般侧重于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管理,而业务管理一般侧重于企业对资源的控制管理,比如材料、产品、财务、资金、客户等资源。以行为管理为基础,出现的机制变革、工作计划、激励、组织设计和团队协作等,企业的行为管理与业务管理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像两只手一样辅助企业主体,相互配合,发挥企业的管理职能和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企业的管理出现整体性崩坏,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停滞不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3信息管理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3.1企业运营智能很多现代工业企业都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控制系统和各种生产经营管理系统(MIS,MRP,CRM,ERP)以方便地获取大量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历史数据和当前生产的实时动态数据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数据。一般来说,过程计算机系统记录的数据是时间上连续变化的数据经采样,量化得到的,本质上是连续的,但受到过程的约束;另外,过程行为特性主要由众多过程变量决定,众多变量中任意变化都会使过程行为发生改变。企业运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计划管理和预测;精确化营销;生产质量控制;财务控制等。
3.2商务智能合理利用企业数据资产来实现商务决策的制定。企业决策层必须充分了解企业数据资源存储的大致内容,同时对数据库和查询工具熟悉掌握。进行商务决策时,联机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联合实际专业知识,利用数据库中存在的有力信息,帮助实现重大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
3.3客户关系智能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往往是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资源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商业信息交流。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要充分掌握客户资源,从客户角度出发,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对客户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形成规范的数据资源库,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有利信息,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Oracle于两年前就开始对中国的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市场教育和普及工作。CRM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客户的习惯和兴趣进行有效收集并管理,充分分析客户的购买意向,同时寻找潜在客户和客户的潜在价值。充分利用信息,实施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营造企业的高度信誉。
4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的新的管理模式,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水平。企业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加快自己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脚步,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个机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秦红星.计算机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2).
企业信用管理篇10
1 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在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中,只有几种较为片面的与信用有关的法律,如《会计法》、《合同法》、《票据法》、《刑法》、《税法》等。虽部分城市如上海和深圳也出台了关于信用方面的法律,但这些法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企业进行管理。
1.2 企业信用信息的分散性及隐蔽性使信息收集难度增加。在当今社会,企业的信用信息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工商管理、银行、质检等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分布具有分散和隐蔽的特点,使得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比较困难。
1.3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用信息管理要求信用信息收集要及时、连续和完整。传统的手工收集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信用管理建设的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滞后性。
2 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对策
2.1 尽快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相关法规体系。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制进程,尽快将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以***府为主导来促进企业信用档案体系的规范运作。区、县***府负责制定总体规划与规章制度,培育和监管信用市场。按照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规范有序地建立全区、县企业信用档案体系。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制定企业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查询披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和相关制度。
2.2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收集体系。要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档案化管理还要有正确和高效收集档案的措施,才能满足档案化管理的需求。从企业信用档案的收集制度上来看,金融、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充实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为全区、县信用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数据服务,积极推进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同时,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根据各行业的企业信用信息,按照不同的权重,建立区、县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系统,向各部门和社会提供企业信用综合评级信息,促进企业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不同的信用信息在信息采集时具有不同的情况,具体的信息采集方式应该按照以下的几个方式进行:可以采取定期采集、不定期采集和一次性采集三种方式相结合。如企业经营状况这类“一年总结一次”的信用信息,可以根据其的惯例,采用定期采集信息的方式。
2.3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制。要健全管理机制,***府及部门要把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目标。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强舆论宣传,共同推进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建设。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上应由***府主导,工商部门或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府授权的信用机构具体负责建档,其他能够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部门如工商、海关等全力配合,各级档案部门指导信用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及保管利用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立信用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职能优势,协助有关方面制定相应的***策和办法,规范和完善信用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