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背影》《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人都知道朱自清,他的文章写得好,尤其是散文,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美文”。
朱自清不仅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而且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和崇高民族气节的学者。所以,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赞扬了朱自清的骨气。他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大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这是屈原被流放时请太子卜为自己占卦时说的话,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为人名实相符,一生以“自清”自律,过着清苦的生活,从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到1948年,朱自清的胃病日趋严重,人已骨瘦如柴,体重只有45公斤,贫穷和疾病深深地折磨着他。但就在这时,他仍然在《抗议美国扶日***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我查了一下旧报,当时那篇北京高校知识分子“拒领救济粮”的声明是这样写的:“为反对美国***府的扶日***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因为拒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等北京知识分子的家庭都无米下锅,到了度日如年的程度。
朱自清既被胃病折磨,又为生活困扰,身体日渐衰弱。但他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好日子即将来到。因此,他感到非常欣慰,并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套来反用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朱自清于1948年9月12日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50岁。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嘱咐他的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培根在《学识的增长》一文中说:“穿行在污浊之中,自己却纯净如故,这就是阳光的本质。”我们赞美的不是贫穷,而是那些在贫困面前不低头的人。“宁可饿死”,也不领带有侮辱性的“救济粮”,这种“清”,是一种赤诚的“清”、勇敢的“清”、伟大的“清”。
当然,做到“自清”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处于贫困、面临诱惑和拥有权力的时候,能不能“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能不能“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