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10篇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结构;任务教学

中***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高职高专教学领域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普遍提倡,工程造价《建筑结构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囊括为两大模块: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体系的认识与表达,下面根据其教学内容如何在任务教学的挖掘与任务教学的实施展开论述。任务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教学的运用,将某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为若干相互***又相互结合的任务,本文以某办公楼施工***为例进行说明。

1. 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教学的任务驱动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比较差,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无疑加大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应该充分挖掘出该部分知识体系中结构理论与识***知识相互结合的教学任务。建筑结构力学及设计基础理论包括三个内容: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建筑结构材料、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结构构件从外力到内力进行简要的受力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力学理念的同时加深对建筑施工***的认识,我们可以选取办公楼中某单跨框架梁进行力学分析:第一步,把某单跨框架梁从办公楼施工***中脱离开来对其进行外力分析,分析其所受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任务是建立一个简化后的简支梁力学模型;第二步,假设该简支梁力学模型中的主动力为已知,任务是求出其约束反力;第三步,根据求出的约束反力和已知的主动力对该梁进行可能的变形分析,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求出其内力并作出内力***;第四步,根据该简支梁的内力***回归于该梁的建筑施工***和结构施工***,对该框架梁的荷载、变形、内力和配筋进行概念性阐述。其中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有清晰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只要对学生稍加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指导,学生便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下去。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建筑构造与识***》,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识读建筑施工***的能力,从***纸中选择结构构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建筑施工***的认识,也有助于他们对结构施工***的初步理解以及其与建筑施工***的结合。

建筑结构材料理论知识和识***知识也有很多的结合点,《建筑结构基础》这门课程的另一门先修课程是《建筑材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筑材料基础理论,但对于实际应用却较少涉及,对于建筑结构基础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主要建筑材料性能的简单复述。建筑材料理论知识可以分为这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寻找办公楼建筑施工***和结构施工***中有关主要建筑结构材料的信息,任务是列出主要建筑结构材料品种的清单,其中包括混凝土的等级、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等;第二步,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材料分析出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任务是总结出混凝土和钢筋产生粘结力的原因。通过通篇查找建筑结构材料信息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施工***的整体架构也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建筑结构主要材料实际应用的理解。

结构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主要阐述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方法、抗震设防三方面内容,这里可以分解为两个任务:第一步,对办公楼施工***中某梁进行荷载分析,任务是计算出该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再结合荷载规范计算出可变荷载标准值;第二步,分析该办公楼的建筑高度和地理区域,任务是确定该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等级,再和结构说明进行对照。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体系的认识与表达的任务驱动

纵观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当今工程的实际应用,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常选取框架结构作为本部分的教学案例,框架结构受力清晰学生易懂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框架结构包含的基本结构构件为柱、梁、板、基础、楼梯等,我们可以办公楼作为主体项目进行案例教学,将主体项目分解为若干***又相互结合的小任务,通过识读结构施工***理解各基本构件的构造特点从而进行某宿舍楼基本构件的结构设计并制***。可以从构件截面认识与设计、构件配筋这两个方面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实施。

构件截面的认识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基本构件的构造特点然后自主进行界面设计:第一步,在办公楼结构施工***中寻找出有关构件如柱梁板截面的信息,任务是总结出截面与跨度的关系;第二步,给定已知条件如跨度以及结构材料信息设计结构构件的截面。学生在对结构施工***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开始慢慢的深入到具体的结构构件,这是一种典型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在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以及结构识***学习过程中,钢筋的计算和识读向来是重点和难点,配筋计算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方法(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讲难以把握),而钢筋的感官认识也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钢筋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老师不可能每堂课都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学任务:第一步,钢筋名称与空间的结合,根据给定的条件即文字描述把钢筋放置到给定的截面中,任务是作出基本结构构件的截面***;第二步,根据给定的基本结构构件截面进行配筋计算并配筋,然后再将配筋结果和结构施工***进行对照,让学生找到差距;第三步,从单个构件配筋的表达扩大到整个框架结构体系从而引入平法识***,任务是让学生更加深刻意识到平法表达的必要和便捷。

对于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来讲,识***向来是比较难以突破的难题,如果在专业课程中穿插识***的任务,对于学生识***能力的提升肯定大有帮助。在教学任务的分解和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理论基础薄弱毫无工程经验的特点,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简化又找到彼此间的纽带。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2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是实现投资建设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长期盈利能力构建的关键。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此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现就现代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以此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 动态管理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脚步,这也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如何以管理工作的细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目标、指导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管理方式的应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笔者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以相关文献与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关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导工程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是投资商工程投资总成本的重要技术文件。在现代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工程造价作为衡量投标企业技术、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对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市场的变化,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成为了影响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的关键。而且,根据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研究的进展,我国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的应用与推广中可以看出,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处理工期、质量与造价的关系,能够使企业在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下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但是,由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与实施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了施工企业在这一理论应用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最终导致了企业在实施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诸多的不足。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研究与实施进展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1.认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实施

受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型管理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足够认识。而且,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更是缺乏了解。这也造成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与推官受到了影响、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认识的提高入手,加强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效果的了解、认识。通过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认识的提高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

为了能够贯彻执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以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人员的工作,以此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

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要点的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造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的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特点对材料、人工、工期奖金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以此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控制的目的。首先,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材料价格与施工采购过程中的材料价差进行动态处理。在造价编制阶段即加强对材料价格的了解。同时格局不同时期材料价格情况制定相应的系数与调整价差。以定额材料用量补差、价格补差等动态管理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变化会造成人工费用差额的出现。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差额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总造价。为了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物价情况以及行业薪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人工费用的差额、物价情况变化对人工费用的影响等进行科学的调整。采用基本工资、工资津贴以及福利等方式实现不同情况下过渡性调整,以此避免施工过程中薪资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薪资情况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

动态工程造价的实施中,土建工程也是动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即应注重工程量核算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同时在工程造价管理与实施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工程造价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的指导作用。

三、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造价管理

在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因素中,工程设计变更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修改与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动态因素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意义,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设计修改与变更进行工程造价的调整。通过动态的、以设计变更为基础的早就爱调整实现科学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促进企业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针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引发造价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的科学的对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造价编制与调整下得到科学的指导,为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奠定基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引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并将其有效地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实施、应用与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编制、实施的最终目的,促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正阳.建筑工程动态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J].工程建设信息资讯,2010,9.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安全质量;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深了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工作的认识。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对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质量的保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以下就如何进行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行简要论述。

1、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问题

1.1 施工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因此在施工时,往往会购买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建筑材料,像圆钢、螺纹钢此类的建筑材料,若是用于顶部不受力的建筑中,可能不会造成太大问题,然而若是在楼层较高的建筑中使用,便会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样,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材料费,往往同石粉代替石砂,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水泥,从而导致这些材料在搅拌出来后,其得到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因此可能会造成桩基偏位、顶部渗漏等问题出现。

1.2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是施工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是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因此对安全生产不能做到有效理解。另外,在施工前,企业对这些施工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从而造成其在施工中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同时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与流程的形式化,也使得施工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得不到提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二是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当前,存在一大部分企业在生产中,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没有足够的重视。项目施工时,管理人员不能对安全生产做出严格监督,更不能对安全生产重要性有所重视。企业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能做到严格的遵从,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没有进行深刻的理解与学习,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监管力度不足。此外,一些领导人员仅注重眼前利益及进度,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所忽视,从而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二)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1.3 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

如上文所述,当前建筑施工中,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都处于高中水平以下,因此对建筑施工中的专业知识没有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认识,更谈不到拥有岗位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在进入企业之后,这些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违规性操作,从而造成建筑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出现。

2、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因素,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建筑施工的主旨在于对安全事故有效降低,保证安全生产的实施。涉及到安全事故的因素有人为、自然、设备及施工材料等各方因素,这些因素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采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找准规律,做到对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

2.2 构建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

所谓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即采用当前先进的科学知识,在对施工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的潜在及固有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做到有效处理与解决,从而消除安全隐患的存在,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的目标,取得建筑施工的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2.3 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要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工作。要想使得建筑施工的质量有所保证,则必须要做到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是需要对监督工作体制加以完善,提高监督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的意识,现场监理人员对施工材料的管理监督,对重要工序的监察,对施工成品的验收都要认真负责。二是需要监理人员在对建筑施工验收、审批及设计变更及工序质量等环节做到严格检查,在洁身自好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做到质量检查工作,并提交相应的质量检查报告等资料。第二,要做好质量管理责任制工作。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结构的支撑,建筑企业也是一样,结构合理、责任分明、功能优化是建筑企业得以发展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因此建筑企业在质量管理中,需要做到建筑质量管理责任制的相关工作,将施工人员的利益与工程质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使其能够认真、积极的开展对应工作,在保证建筑施工符合相应规范及生产要求的基础上,使建筑施工质量有所提升。

2.4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促进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实施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施工方案以及企业自身情况,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以此保障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科学实施。通过根据施工方案、企业资源情况、管理能力以及工程特点进行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适用性。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中照搬施工管理体、一套施工管理体系管理多种建筑施工情况的出现,以此提高施工管理质量。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还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行实施,施工企业在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制度的建设,明确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实施。

结语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在当前建筑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处理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对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有效管理及控制,从而搞好生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伟峰.试论建筑施工管理[J].商情,2011,(19):160,193.

[2]吴毅.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4,(14):120-121.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立体化;培养;成功素质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12-02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内容,是水利类专业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际过渡的纽带,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甚至影响学校的发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途径,我校水利类专业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抓牢一个“实”字,认真安排专业认识实习。要使水利类专业群专业学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达到就业的预期目的,必须在入学的第一年内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认识实习,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土木工程的特点、作用和功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制定认识实习计划时结合专业特点在实上做文章,让学生有目标地学、有压力地学、有动力地学。例如,组织学生到新建***书馆基础施工现场参观。

(1)认识实习理念实。认识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般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功能及空间组合顺序;初步了解一般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增强学生对一般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理性认识,为后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识实习内容实。认识实习内容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因此,选择和安排内容时在“实”上做文章,在“新”上动脑筋,在“广上”想办法。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的同时,结合校内外建筑(构筑)物进行综合安排,在认识实习的一周时间内让学生参观陆水枢纽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水工建(构)筑物的内、外部结构,以及平面、立面等建筑结构的布置、功能和作用;初步了解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从勘察、设计到施工、使用的全部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完成2500~3500字的认识实习报告。

(3)认识指导教师实。指导教师的水平对野外认识实习教学的影响十分大,因而选择教师时十分讲究,优先考虑具有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的中年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最低标准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以上,且具有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不允许安排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上岗。从根本上保证师资水平,不允许在认识实习中误人子弟。

2. 落实一个“精”字,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实验。水利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无论建筑材料,还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实验对理论学习加以补充,从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达到知其源,并知其所以源的目的。

(1)教学计划安排精。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贯彻成功素质教育理论,认真分析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学生特殊需要,反复制定、修改、完善培养方案,把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纳入培养方案,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2)实验内容安排精,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安排实验课,安排实验课时必须经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集体讨论,制定学大纲,将实验内容细分到不同章节,在安排实验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程序与实际操作要点,明确学生通过实验应该达到的目的。

(3)实验时间安排精。在什么时候做哪些实验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通过有限的实验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今后事业的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以期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3. 突出一个“活”字,精心部署专业课程设计。水利工程类专业从《工程制***》、《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水工建筑物》到《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让学生动手,必须经过实际训练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灵活安排课程设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形式上活。对于《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等课程,我们以现场实际操作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几天的实习时间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我们以单独项目设计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小项目的设计计算掌握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我们以单项验证实验为重点,通过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伪,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

(2)组织上活。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灵活组织学生实习和培训。《工程测量》课的实习采取校内定点与校外多点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生产实际,提前适应工作。《施工技术》课的顶岗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们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将实习内容与毕业实际和就业相结合,实现学习的有效过渡。《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设计,以单项工程为重点组织实施,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坚持一个“新”字,全面抓好本科毕业设计。高职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是大学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让学习学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会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生产服务。

(1)选题新。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我院师资和学生两方面实际,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灵活选择实用性强的课题,要求学生结合就业、实习等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或顶岗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样,杜绝雷同。

(2)指导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就业成为大学教育中的又一个重点,为了兼顾学业与就业的双重性,我们在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指导上大胆改革创新,实行多头指导。坚持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重指导,确保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贴近生产实际,为就业打基础。坚持当面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及时为学生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5

自达尔文进化论产生之后,大量相关的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如:进化认识论、社会生物主义思想、进化论生态学等等。这些广义进化的思想在生物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对人类知识的许多疑问作了探索性的研究,对人类文化各方面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总的说来,进化论在建筑学领域还鲜有作为,这一方面可以归咎于建筑学的学科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它的忽视。关于广义进化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义是:“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强化了评价系统的认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变异”、“选择”。相对来说,生物性选择的过程涉及到的评价机制比较简单,但广义进化的评价判断系统则复杂得多。也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在更广的范围用来分析社会进化、文化进化等,也可以在更微观的范围内研究认知思维的机制。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通过分析建筑学的广义进化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工程认识观。

一建筑学的“非”进化性脱胎于自然科学的进化论从它拓宽疆土的一开始就受到顽强“狙击”,在艺术和宗教领域更是如此。的确,宗教排斥变异,艺术以变异求存,艺术领域不存在稳定的、明确的价值观,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之间我们通常难断优劣。艺术和宗教都显现出某种“非”进化性,这是进化论介入建筑学的一个难点。然而,这其中又有所区别。宗教在它的体系成熟之后就保持着超常的恒定,而艺术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系统。因此,如果说宗教不具有进化性的话,对艺术我们就不应妄言了。更何况,建筑学兼备科学与艺术两类学科的特点。“建筑学非进化性”还来源于“进化”与“进步”这两种概念的混淆。“进步”概念源于亚里士多德,它断言万事万物向着自我完美的或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目的论”。由于它不能解释创造力的来源,现代科学已抛弃了目的论。严谨的生物学者十分注意区分“进化”与“进步”概念的不同含义。这启示我们,建筑上的每一次“变化”都昭示着新事物的出现,但这并不意味它更高级。比如说,我们很难说现代主义建筑就比古典主义建筑高级,只能说它在某些功能方面更加适合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我们也很难说解构主义建筑思想比现代派建筑思想更加高级,也只能说他更加适合于当代大众心理的需求。因此,如果说在生物学上“进化”与“进步”的概念可能重叠的话,在建筑学上的进化概念就不一定具有进步的含义了。

二软、硬结构模型对设计思维的启示!模型的思想广义进化倚重的模型策略针对的是机器工作的创造性问题,它使用了一些“地形***模型”、“软、硬结构模型”等理论模型的方法对许多自然或文化现象作出了有益的探讨。它希望这些以进化论为基础的模型能代替以“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为基础的机器模型,从而创造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对话。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树立模型分析的方法对于建筑学这种带有模糊判断性质的学科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分析方法。它不仅使我们的分析过程更加直观,还可以通过定量的数据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并用以指导创造性的设计实践工作。"软、硬结构模型赵南元先生在《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中提出的软、硬结构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人的认知过程和社会科学中存在着“自举”现象,即前一级的成果对后一级的成果有制约作用,它们是“自我表述系统”(***!)。自我表述系统必须包括相互作用的软、硬两部分结构,其中,硬结构保证系统的存在,软结构在硬结构支持下对硬结构进行建构,完成系统的自举。使用这个概念可以对建筑设计思维过程作出理性的分析#!$。建筑师思维中存在着软、硬结构。建筑师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是硬结构,建筑师在学习或与外界时接触得到的新思维可以视作软结构。软结构不断产生新的设计思想,进而优化其知识结构。而硬结构在领会和捕捉新思想上至关重要。建筑师的成功与否视乎软硬结构关系的均衡性。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通过草***表达思索的轨迹,当其从纷乱的线条中选择出合适的线条时,就完成了一次创造过程。

其后,经历过多次类似的过程,在建筑师的笔下产生出数种甚至许许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建筑形象。之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选择范围大大缩小,直至最后确定针对特定过程给出的答案。建筑师在设计作品时,常常出于建筑师的职业心,反复勾画,也就是为了给自己多几种选择,以便优化设计方案(***")。我们在进行项目操作时使用的也是软、硬作用机制。方案招投标或方案咨询阶段是项目操作的软结构阶段,经过评标,根据专家或业主综合的价值判断,决定某个方案或结合某几个方案的过程就是项目设计的硬化过程。软结构阶段的思维活动带有相当程度的发散性,在这个阶段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而后期的判断决定过程则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一个设计的好坏是由理性与非理性思维协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评价评价即价值评判。《辞海》对评价的解释为:“泛指衡量任务或事物的价值。”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两个方面。在建筑设计中,主体指的是设计师、业主、城市管理部门等对设计有需要的人,而客体则指设计目标、策略和***形成果等。设计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在软、硬结构模型中起到的是中介作用。在以“求异”为任务的创造性活动中,正确完善的评价活动是“硬化”过程的推动力。因此,广义进化理论的核心是其价值理论体系。

“进化离不开变异与选择,而选择离不开评价,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客观性的价值理论体系,进化论向生物学领域以外进行推广是缺乏理论基础的。”广义进化关于“负价值”的理论对我们的认知思维带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这里涉及到“复合地形***模型”的概念。“地形***”是生物与社会进化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模型,它是由空间和时间要素构成的四维体系。而“复合地形***模型”则是大小两个系统的地形***的叠加。由于价值观是向量而地形***却是非线性的超曲面,与地形***下降梯度一致的价值观,在超过临界点之后必定成为“负价值”。而且,负价值的自我保持性越强,系统越有“逃离”的危险,从而使系统崩溃。例如,从生存竞争的角度出发的价值观是“生育人口”,但是超过一定数量,也会造成人类的生存危机。因此这时“生育人口”就成了“负价值”。在建筑上,思维评价中的负价值主要是由评价主体之间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在设计师、业主或其他相关人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约性,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一个好的价值取向也只是在各方价值保持平衡下才有意义,任何一方的独断专行都会导致设计的失败。因此,设计师作为协调性的评判主体应发挥主动性。

三建筑现象的广义进化思考典型江南水道空间的模式由以下因素构成:桥、水道、建筑界面、人的活动方式、尺度。现代生活方式使“建筑界面”、“人的活动方式”和“尺度”这三种因素已发生了变化,因此现在我们不可能再期望简单地通过开河和架桥来获得什么“水乡风情”。同样的情形体现在“岭南骑楼街”模式的演变中。人的活动和合适的尺度感是近代骑楼街空间形态的模式语言。在当代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建设中,我们采取的常常是一种错误的策略:拆除古建筑、拓宽道路、建沿街高层建筑。为了给大拆大建、破坏文脉寻找出路,骑楼文化被表达为沿街底层(或二层)架空的非连续走廊。事实上,我们很难在失去尺度的骑楼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前找到城市的历史印象。以上例子表明,传统的审美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再适用了,社会生活环境赋予了建筑文化新的选择压力。超级秘书网

正如德国建筑评论家威廉•克劳泽尔在论述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时给我们的忠告:“建筑师倾向于根据视觉规则理论来组织环境……由于它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已经改变,传统的视觉规则理论已不再真实可靠,曾经在建筑形体中建立起来的视觉和谐模式将不再重现。”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涉及不同环境层面的综合体系”的新理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里,笔者是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方面阐明建筑文化观念的演进机制的。建筑学的发展轨迹是非线性的。用完形心理学对建风格的研究强烈地表明了这一点。古典建筑以构件精细取胜,忽略虚实、阴影等完形因素;现代建筑则从整体完形出发,忽略门、窗、柱等细部的表现。当代的解构建筑学说则将整体完形打散,后现代建筑则将细部装饰重新拾起,甚至加以分解突出表现。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再到“后现代建筑”,建筑文化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返祖”现象,这是建筑文化的广义进化特性。四建筑学引入广义进化思想的意义广义进化主要的目标是“研究人脑的认识与思维过程,对于认知过程给出机械论的解释,也就是研究认知和思维的机制,使其有可能在机器上实现”。达尔文进化论揭示出自然进化过程的创造性。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安全管理; 措施

中***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建筑领域出现施工事故问题可谓屡见不鲜,可以说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施工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知道,施工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但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我们知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要想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作业就必须依赖规范化的制度作为支撑。目前,在建筑领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建筑施工的现场, 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责任不明确,制度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即使有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也是流于形式,没能得到认真的实施。另外,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还不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较差。

1.2 安全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近些年,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随着施工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企业缺乏专职安全员的情况大有存在,出现了他们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况。 在新形势下,很多的安全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素质较低,甚至不懂得建筑施工的管理常识和管理技术,自然就很难在施工中安全作业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对于建筑施工的单位来说, 按照规定,每个建筑项目的施工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项目经理来担当和主持, 但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项目的施工建设都是挂靠的,导致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管理局面,对安全作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1.3 安全教育比较滞后

“ 施工重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目前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只顾着尽快完成工程作业,而忽视了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造成很多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的措施欠缺。特别是农民工,很多的企业雇佣他们之后,很少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造成他们极度缺乏安全作业的意识,所以出现了很多的施工作业事故。

2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就必须转变以往的工作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的认识,有效应对施工中的突发事件,优化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转变作业观念,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建筑项目施工建设的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它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质量高低的有效组成部分,也贯穿于建筑工程作业的始终,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建筑施工的作业观念, 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近些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很多都是***大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坚持“ 以人为本” 的安全生产观念,一些作业都在安全作业的前提下完成,把安全作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施工安全无小事,树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的意识,作为建筑企业的领导,必须强化安全认识,深入了解安全作业的技术问题、 法律问题及人员安全教育的问题,切实实施安全生产“ 一票否决制”, 实行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时时处处都重视安全生产。

2.2 加强安全教育, 注重安全技能培训

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主要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只有让他们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安全作业,人人有责,我们一定要扭转传统的安全管理思想,认为安全作业只是领导关心的事情,与一线建筑工人没有关系,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要建立安全管理的“ 大管理” 思想,让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都参与安全管理,认真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要强化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发生。 在施工建设中,巧妙的应用各种手段和媒介,认真宣讲《 安全生产法》、《 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等安全作业的规范,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提高人员素质。 同时加大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行,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

2.3 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之所以还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的就是建筑企业缺乏施工中科学化的安全管理理论,缺乏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制度建设。安全施工理论和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造成了我们的建筑作业安全管理还不能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作业,安全管理中随意性大,成效低。介于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 实现安全作业管理的常态化。

2.4加强施工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很多安全事故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在安全管理中不仅要规范现有的预防措施,而且要加强事后应急措施,在日常的工程施工中要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并且进行有效的演练。在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能减少安全事故中的人员伤亡,而且能减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2.5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主要的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安全管理人员,另外一部分是施工人员。在施工企业的培训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正确的管理方法。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施工中可以按照相关的程序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降低由于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

3.结论

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可谓热火朝天,迎来了强势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就是由于建筑施工牵扯的部门人员复杂,建筑程序繁多,作业工序繁杂,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偏低,造成了很多的建筑安全事故,给我国的工程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企业的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要求在施工中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保护设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对建筑施工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牛金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 马宇.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3] 纪晓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偏重于技术,而现代建筑设计则面向功能化,环保化,科技化等多方面发展,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也注重设计过程的管理,所以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要求,还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要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协调,科技与人文共同进步。为此,建筑设计师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视建筑设计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整体中把握,满足人在使用和功能上的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在传统的设计中,大多是按照原有的经验操作,模仿已有的建筑模式进行效仿。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是要求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分析人们的心理、生存需求及创造性的发挥相互结合,并贯穿开发的全过程,从市场需求到可行性进行研究,从具体施工到工艺修改等等多方面的工作。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条件

现代建筑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与解析性逻辑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创造思维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因素的集合体,是决定设计作品一个多元创作的重要机制。这一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尤为重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就是创作者自我意识与自我潜能的一个表现,例如创作的动机,创作的本意等都构成了设计创作工作的动力。设计者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就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这里面也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等多种心理因素。产生创作的动机是确保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建筑设计中产生创新思想的重要条件。

设计创作者通常富有超长的想象力,常带有综合因素,因为设计创作是一种知识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作活动,这就是设计灵感。设计灵感是一种思维的跳跃。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体验都是设计灵感的培养。对人文知识的理解与积累也是一种设计思维的培育。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领悟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设计者最大的创作源泉就是想象力,想象就是凭借潜在的理论知识与直觉的感召对现实的事物大胆的进行猜测与联想,提出观点,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像进行重新组合的结果。想象力的开拓,在于设计者在工作中的认同度以及在设计中激发想象的各种外在条件。想象力也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新的艺术形象得产生,就是产生事物本质的设计灵感的过程。培养想象力对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来时也是尤为中还要的。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理论基础

尊重客观环境被多数建筑师们看作是创新的首要。国家一级建筑设计师杨文焱副教授认为针对广东地区的气候、地域环境,应该有一种比较适合的空间形式能够做到节能,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很大的创新。青年建筑师钟乔则认为,设计一个建筑物时更多的是一个分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畅想的过程,只有在场地分析、环境分析、人文分析、气候分析等基础之上,才可以谈到建筑的创新。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建筑师冼剑雄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建筑创新并不容易,必须结合地域、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差异。

建筑设计创造科学理论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一直是设计创作者倡导的,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该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4、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论的运用

4.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相结合的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艺术,他的本质在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和改革,才能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建筑设计时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来吸取从古至今的建筑设计的精华,把建筑设计创新作为设计创作的的高度来衡量现代建筑设计的创作水准,从而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西方建筑师在其社会发展进程和文化框架中有意识地发展了现代建筑,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建筑师则是被动地被拽入了现代设计。日本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琦新、安藤忠雄等人的作品,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又不失本国韵昧,堪称为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而我国北京的京广大厦、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武汉的晴川饭店等与美国的联合国总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等,无论从设计到理念都是那么的格调一致――在风格西化的同时,抹去了民族特色。建筑作为一种视觉产品,既要创新,又要与艺术性、地域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风格相结合,体现出作品的美学价值。“创新要与文化融合,提炼出一条明晰的思路,不能左手是《诗经》、《春秋》,右手是《哈姆雷特》。”

4.2现代建筑设计中人文精神的创新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人们心里认知的美的意向以及对美的转换和映照。所以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强大的视觉表达力和冲击力,这样才会引起人们对其美的共鸣。在现在的市***建设、建筑等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中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因为他们联系着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公众精神,一种首创精神;这种精神都是新建筑、新城市多承载的人们认知的美的意向。是新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心里的认知与归属感的聚集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也是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向,主要通过这些城市建筑所反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建筑设计整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特征,以及对城市的环境、人文精神的尊重与认同。

4.3现代建筑设计中科技的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储存和处理技术的运用,而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例如:在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节能;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36-05

2012年9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进行调整,并入了建筑智能设施(部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主要涉及建筑环境和建筑能源两个主要方向[1]。该专业自成立以来,曾几次更名: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到 1987年调整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与“城市燃气工程”两个专业,1998年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再到如今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每次更名都与当时国民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专业名称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对专业人才提出的不同战略需求。新名称强调“建筑环境”“能源”方向,符合“十三五”规划中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的应对要求,与规划中“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对大力推进绿色改革,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从国家战略规划与市场需求的层面看,新专业要以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为导向,

应在原有暖通、燃气等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新能源应用等相关内容,以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此外,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近20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国建筑节能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和社会前景,而降低建筑能耗刻不容缓。在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环境背景下,建筑节能课程应被更多专业纳入本科教育中,成为土建行业各专业的通识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一)建筑节能技术涉及的多学科性

建筑能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学科内容高度交叉的课程,它不仅涉及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工科知识,也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紧密相关。主要包括建筑环境、建筑被动设计、围护结构材料、建筑设备(暖通空调、照明、给排水)、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等内容。

由于建筑节能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不同专业教师在讲解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建筑能源与应用工程专业,教师会偏向介绍空调节能方法,建筑学教师会较多关注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若采用不同专业教师合作讲解建筑节能课程则可避免产生这种情况,但是课时安排的不足、知识体系的庞杂会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深奥晦涩难懂,从而对建筑节能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时由于对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太熟悉,更愿意关注自己所学专业部分的节能手段,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对节能知识的了解。

(二)与新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与融合

在最新版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规范中,课程体系大体沿用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设置,被并入的专业如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的关键专业知识单元,建筑节能技术、节能建筑计算与仿真等均未包含在内。新规范课程侧重点依旧是传统的暖通与燃气模块,对节能、智能设施领域涉及不深。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剧增,结合国家对行业人才提出新的战略需求,本专业所涉及建筑能源方向不再仅限于燃气应用,更多地是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即建筑如何节能。在本科教学中增强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建筑节能技术相关课程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建筑节能技术与新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融合,诸如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低能耗建筑理论与应用,避免和其他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复显得尤为重要。

(三) 建筑节能方向人才培养存在断层

自工业***以来的几次经济危机表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极大程度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走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必经之路,也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当今社会能耗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领域,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2],建筑节能具有较大的潜力,是降低中国社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建筑节能领域相关人才。

目前,国内研究建筑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专业下的建筑技术方向和土木工程专业下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由于建筑技术方向的学生对数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等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在建筑节能仿真与能耗模拟、建筑物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远没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丰富,在分析流体、热环境、建筑能耗的实验、模拟数据时,缺少对结果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入的分析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的学生本科专业大多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对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等建筑知识不够了解,在建筑区域小环境设计、遮阳构件的选择等建筑设计方面缺少经验。因此,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加入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被动式设计等交叉学科知识,有助于建筑节能领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建设内容

(一)教材建设

目前市面上有关于建筑节能主题的教材虽然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重叠性强,经典的教材较少,内容更新的速度较慢。此外,现有建筑节能类教材,部分适合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内容偏建筑节能设计;部分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或工程技术人员,重全面性,偏科普性;部分适合高校研究人员,重理论,缺少工程实例。因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需要编制适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强调专业课程间的衔接与融合,注重节能理论性与知识系统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国际化的建筑节能教材。

教材编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1)提炼、梳理基本理论与方法。本科专业教材的特性应是系统讲授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重在教授学生为什么(Why),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怎么做(How),做什么(What)。因此,在众多有关建筑节能主题的***书资料中,如何脱离科普类特征,遵循建环专业规范的课程体系要求,提炼出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是建筑节能教材编撰的核心问题。

(2)注重理论知识、设计计算与工程案例融合。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建筑节能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相适应,以加深理论知识在应用层面的理解,提升学生节能设计与计算技能。另外,工程案例内容不应局限于简单节能技术的介绍,应融合理论知识与设计计算内容,构建各知识点理论、设计与案例的链条式体系。

(3)增加建筑节能研究分析方法与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等内容。教材内容需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需求,增加建筑节能研究分析方法与最新技术发展等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建筑与风环境知识单元可以增加Fluent、EnergyPlus等软件模拟内容,以讲授不同的组团布局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二)理论教学

建筑节能课程的理论框架系统较为固定,包括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建筑规划设计与节能、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围护结构节能设计、遮阳设计、采暖节能设计、制冷节能设计、采光与照明节能设计、太阳能利用等单元,但由于建筑节能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推动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革新,很多成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师应多关注国际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关注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

建筑节能课程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教师不能单单只讲授生硬的理论,还应将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理论给予实践支撑,实践丰富理论内涵。单纯的理论过于枯燥,不利于深化学生对原理的认识,也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重点分析当地某一节能建筑的设计原理和途径,探讨当地地域气候和建筑特点对节能设计的影响等。

(三) 课程设计

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专业规范,教学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个类别。知识的输入主要集中在理论课上,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备在日后工程实践中准确运用;知识的输出与检验主要体现在设计实践中,这不仅是对理论原理的巩固,还是对已掌握内容的检验。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较大,日益注重建筑节能。如***1所示,在新专业规范体系中增大了建筑节能技术模块比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从知识的输入、输出和检验三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增加了以设计实践为主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等课程,以此形成适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专业规范的建筑节能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特色,体现时代性、体系相容性、专业创新性,既符合当代社会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展现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节能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上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而且要求学生在课下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并动手实践。目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无法集中精力,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课下作业类型单一,课程论文、试卷问答较多,社会调查实践、课程设计类作业较少,无法让学生充分吸收并利用所学进行成果输出。这些因素导致了建筑节能课程流于形式,成了一门科普课,学生既]有深入理解知识,也没有机会亲自实践,无法深刻理解建筑节能的真正意义,从而也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的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可有效平衡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即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学生课前在网上收看授课视频,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或实践[3]。翻转课堂分为课程、作业、答疑三个模块,根据课程不同的性质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当课程的知识框架体系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革新时,则适合将其理论知识录制成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相较传统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既节省了教师重复授课的时间与精力,又让学生能较为灵活地安排学习计划,从而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中大量课程均可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例如传热学是以理论的讲授为主、作业与答疑为辅的课程,理论内容较为单一,作业通常为计算题,可采用线上基础理论教学与线下作业、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测试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测量实验,可采用线上视频讲解仪器使用方法与测量原理、线下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的模式。建筑节能课程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课程理论知识框架比较固定,实践部分中课程设计作业的相关资料与设计规范要求一般比较多,适合网上,故适用于线上教学、布置作业,线下完成作业、答疑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时间,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4]。因此,建筑节能课程的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答疑,例如学生通过PPT、数值模拟等方式来解说自己的设计,教师针对其设计进行面对面点评,学生从教师点评中获取信息来反省自己的设计;可以是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与展示、线上理论视频的补充案例;还可以是实践调研类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节能建筑,调查统计当地民用建筑采用的节能方式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理解并运用理论,实现教学目标。

四、课程教学思考

(一)教学内容

建筑节能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关注理论知识根本不足以融会贯通,必须辅以一定量的实践课程加以深化。实践是学生认识、完善、运用知识的最佳方式,因此可适当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建筑节能理论知识系统庞杂,讲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师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线上视频的方式教授,课堂则留出大量时间分配给实践课,可有效解决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

在践课的所有形式中,课程设计是最为有效的输出方式。设计课程一般为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可从小体量如小型别墅设计,大体量建筑如小区热环境分析入手。前者可以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建筑节能的设计与运用,后者可侧重模拟软件的使用,计算模拟小区热、风环境。除此之外,在针对不同章节,可增设不同内容的调查课程。例如遮阳设计单元调查当地遮阳形式与热工气候区的关系;建筑节能常用学术名词单元可通过让学生记录在宿舍的活动状况、衣着类型、温度感受等来理解室内热舒适度;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单元增加实测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实验等。通过设计、调查、模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丰富实践课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地主动学习。

(二)教学形式

建筑节能课程的传统教学形式为课堂讲解与考试或课堂讲解与课程论文组合的形式,这两种方式忽略了建筑节能课程的实践性,将其当成工程热力学一类的学科理论课程来教学,很大程度上只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入拓展。

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后,设计实践课占比增大,课堂将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考试形式不再仅限于试卷、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每个阶段的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按照一定权重成为学生最终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结语

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要求,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是当务之急,而随着建筑节能话题日趋受关注,社会对建筑节能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新专业规范背景下,建筑节能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现实意义重大,实现与新规范专业体系的融合与衔接尤为重要。应从教学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新兴的“翻转课堂”线上视频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建筑节能课程特点的要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王立雄.建筑节能 [M]. 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 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7):5-16.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4):46-51.

[5] 殷维, 郝小礼, 张国强,等.暖通专业研究生建筑节能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分析[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3):118-120.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构建

0.引言

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一般往往呈现出校园人文背景的欠缺性。而这种人文的欠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不论在课程设计、设置、模式,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间的关系均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阶段中。而“课程文化”往往是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与“建筑工程”的关系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扩展到建设工程又可以包括路桥、水利等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解释就是:人们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人文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是做什么的,“人”为什么话着,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目前高职的大学教育指导思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这导致高职教育沦为职业培养场所,直接影响到建筑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回归,人文主义培养在建工类学生中的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点上,与纯粹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目前建工类专业课程,由于对人文教育认识较少,甚至一味的盲目追求工学结合,设置上极少甚至不考虑这块,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显得投入不够。

2.课程改革中的文化研究投入不够

这块主要表现在:

(1)对建筑工程整体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严重不足。文化与课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文化滋养着课程,为课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又制约课程,制约着人对课程的价值的追求,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课程则又以一种特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表达文化,再现文化,传承和创造文化。任何一种课程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课程与文化是一体同构的。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动,新课程的设计等都有其文化的动因和要求。建筑工程类部分课程的设置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部分课程的改革力度也较大,但人文研究的力度始终不够,使得改革后的课程依然显得苍白,人文关怀不足。

(2)对课程实施层面的文化研究不足。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在实施中对新的课程计划的贯彻实效如何。课程设计的再好、再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课程实施领域是制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对课程实施领域的研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建工类部分新课程也实施了一些新探索,但在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宜的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上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文化指标基本为零。

另外课程培养目标中除了能力目标方面,关于文化涵养方面也存在缺失。

3.人文意识淡漠

建筑工程类专业属于理工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只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岗位适应性等联系上,而人文应该与文科类专业有关。这固然与我国历史发展背景不无关系,正就是这个原因,建筑工程类专业关于文化内涵建设少人提及,甚至在建筑文化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空白,即使存在,也是建筑史等报告类,专题类,如蜻蜓点水式在教室里讲授的介绍类课程,其评价体系也非常低,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作用也不明显。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灌输式教学,人文教育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实际行动。基于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不论在单门课程还是在整个课程体系,课程文化的思想以及课程文化内涵基本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前后因果并不十分清晰,任课教师关于课程的文化挖掘力不够,课程实践性不强,导致师生对于课程文化体验不深刻。

由此,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文化构建以及不同建筑文化对于课程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建筑文化为例,从秦砖汉瓦到钢筋水泥,从古希腊建筑到拉丁美洲风格建筑,建筑文化一经产生便在不断的变迁中,不同的建筑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导致文化模式的变化,例如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便产生了建筑文化的适应性问题,而不同课程内容在建筑工程类课程文化体系构架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便顺理成章地必然是文化体系构架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4.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高校工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科技知识教育,二是科学思维(思想)教育,三是科学方法教育,四是科学精神教育,这四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建工技术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应坚持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从理论和实践上规划课程文化构建改革思路:(1)让学生获得胜任的工作岗位并掌握适应当代社会建筑工程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习惯和态度;(2)让学生从建筑工程主导文化典型的道德、理智、精神和艺术的资源中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以作为职业生活的指路明灯;(3)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进行学习,以便发展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并了解感情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即发展自我的精神;(4)培养积极、灵活并具有主见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知道通过研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5)学习并真实地体会参与和保持一个建筑工程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思考能力、知识、信念和价值观;(6)对那些限制自我和他人不合理性进行考察,并向它们提出挑战,同时培养能动地改造职业环境(建筑工程行业环境)所需的信念和能力。

由此改革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将是“师”,而不单单是“匠”。一个有富有思想的建工类技术人员。 [科]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北京: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1).

[2]张文海.加强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03).

[3]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创建 思路 框架 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居于同等地位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影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建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改进实践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从而创建由浅入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建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建筑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行业概况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技能。

2.深入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业,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建筑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建筑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围绕目标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块。

3.注重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或者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岗证书中的任何一个。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认识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工种操作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四大部分。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建筑专业学生进入学校后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对建筑物构造组成及施工过程感性认识的重要环节,是丰富学生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2.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的验证性试验和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仪器操作,通过试验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工种操作训练。工种操作实训是学生在部分专业课结束后,即将全面进入专业课教学之前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等主要工种实训。学生到工种实训现场,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工种的施工操作程序步骤、操作要领,为回到课堂进行专业课学习、毕业实践以及毕业后从事施工一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按照其发展方向安排顶岗实习的岗位,要学生带着任务出去,带着成果返校。实习单位要有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校内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对新知识、新问题的掌握情况。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条件。

三、完善建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1.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充实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可完成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实验、水泥实验、砂石筛分析实验、混凝土实验、沥青实验、土的基本性质指标实验、土的液塑限测定实验、土的压缩、固结实验等;充实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测量实训通过模拟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校核、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以适应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的要求。

2.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完善实训、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制定校企合作教育互利互惠***策,制定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实习安全管理等系列文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实践阶段的教学计划,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践与顶岗实习,使学生学到在学校学不到或不容易学会的专业知识,掌握在学校不容易掌握的专业综合能力,真正感受在学校的“情境”中不容易感受到的企业生产和文化氛围,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3.制定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标准及考核办法。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及专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制订实践课程标准,指导实践性教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考出水平、考出技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派出进修、引进等多种形式,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在职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产学研究、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参加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等形式,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施工现场,每年在施工企业锻炼最少保证达到两个月;建设一支学术造诣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学校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施工企业、规划、设计单位等。

总之,只有创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严格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紧贴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建筑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苏莲萍.建筑工程专业实训环节建设模式的实践.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建筑工程认识论文10篇

学习

心理心得体会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关于心理的心得体会,心理学心得1000字。一、利润空间比较大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有暴利可***,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

学习

经管类专业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管类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经管类专业论文,经管专业论文题目及检索词。作为一所民族院校要在高等教育市场上长足发展可以说只有突出专业特色,通过差异竞争、补缺竞争才是我们得以生存、发展的硬道理,那么作为基础性主干课程的经

学习

乡镇企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企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2000字,乡镇企业管理电大论文。乡镇企业的改制虽然在几年前已基本落下帷幕,但在其过程中所展示的现象、暴露的问题和改制方式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仍然值得探讨。尤其是在

学习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铁道工程技术论文怎么写。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学习

现场施工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现场施工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地施工工艺的论文,施工技术论文范本。膜结构是一种由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钢结构或拉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可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

学习

毕业论文总结语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总结语模板,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总结与展望怎么写,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总结怎么写。2选题存在的问题通过搜集我校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于集中;选题不适宜,如缺乏创新性、题目范围

学习

电商学习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电商学习计划书怎么写,电商每日学习计划表。团队介绍公司通过先进的语音技术,致力于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全新的口语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逐词,逐句,逐段的语音纠正,从而真正解决中国人外语口语开口难的问题

学习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局部通风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施工用电安全管理论文。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任何一个检查环节出现疏忽的话,都将给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也

学习

说明书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说明书,内容包括说明书合集,详细说明书完整版。更要命的是药品说明书,说个稀里糊涂,导致病人吃错了药,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了。患者张先生咽喉不适,散步时路过药店询问,店员推荐服用阿奇霉毒胶囊。买回家,准备服用时却被说明书

学习

铁路机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铁路机械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路机械维修论文范文,铁路科技论文格式范文。(1)基础数据与录入。系统的基础数据以及基础数据录入功能模块是整个管理系统的起点和基础,其数据包括了整个框架体系,是基础数据库和数据字典库的基础维

学习

铁道建筑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铁道建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科技论文通用六篇,怎么向《铁道建筑》发表论文。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分区、防火墙设置(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分区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分区依据是:车站面积、车站使用功能。常规地铁车站

学习

安全管理施工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管理施工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论文。(2)年轻伤亡率低于8‰;(3)无食物中毒;(4)创文明安全工地各项达标90%以上。2、计划目标(1)X月X日—X月X日开展三级入场教育。(2)X...

学习

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和研究方法。一、营销方式网络化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方式网络化的表现在于:1.网络营销的基础平台已经形成。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我国的网

学习

教师发展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发展论文,内容包括教师论文集锦,教师发展论文题目。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

学习

经管类专业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管类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经管类专业论文,经管专业论文题目及检索词。作为一所民族院校要在高等教育市场上长足发展可以说只有突出专业特色,通过差异竞争、补缺竞争才是我们得以生存、发展的硬道理,那么作为基础性主干课程的经

学习

乡镇企业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企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2000字,乡镇企业管理电大论文。乡镇企业的改制虽然在几年前已基本落下帷幕,但在其过程中所展示的现象、暴露的问题和改制方式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仍然值得探讨。尤其是在

学习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铁道工程技术论文怎么写。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学习

现场施工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现场施工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地施工工艺的论文,施工技术论文范本。膜结构是一种由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钢结构或拉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可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

学习

毕业论文总结语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总结语模板,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总结与展望怎么写,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总结怎么写。2选题存在的问题通过搜集我校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于集中;选题不适宜,如缺乏创新性、题目范围

学习

建筑施工实习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施工实习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的实习报告集合9篇,综合管廊工程实习论文。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学习

工程资料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资料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施工资料管理论文范文,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论文3000字。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分类及主要内容(1)设计阶段资料:这个阶段是工程开始前的筹备,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初步设计、设计计算书、设计***纸

学习

工程现场管理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现场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现场管理论文,浅谈现场施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2.1加强工程预结算管理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前,必须从基层考察做起,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整个工程,这样才能获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