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论文10篇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1

关键词:企业;思想***治工作;思考;探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事物也纷至沓来,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出现了深刻变化,给企业思想***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怎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坚持和继承***的思想***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思想***治工作的科学含量,提高思想***治工作理论观念、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的科学性,使它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为职工群众所接受,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积极作用,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理论观念上创新,改变主观上的不适应

***思想是***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科学的理论观念是保持工作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科学性的前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新思想,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工作,为企业思想***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思想***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首先所要明确的问题。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思想***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行为指南;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开创企业思想***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的主体地位。思想***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保障职工的各项权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好思想***治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疏导作用,引导职工将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中,将个人目标、个人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把上进心升华为事业心,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坚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和思想***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把企业文化作为载体开展思想***治工作,有利于思想***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服务;有利于思想***治工作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有利于将思想***治工作延伸到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之中;有利于将思想***治工作融汇到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二、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改变客观上的不符合

***在长期的思想***治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在***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做好思想***治工作的新方式方法。

一是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治工作靠以往的经验,已无法解决在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企业思想***治工作必须由被动转为主动;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企业思想***治工作必须由居高临下的说教转为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企业思想***治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企业思想***治工作必须由***工型向知识型转变。

二是实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它不是***工干部的专利,而是企业所有管理者的共同任务。所以,不管是***务干部还是经营干部,不管是行***干部还是技术干部,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应积极主动地结合业务工作做好思想***治工作,营造思想***治工作的大环境,创造思想***治工作全员参与的氛围。既要做好生产经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使思想***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真正做到同步运行,协调发展。

三是实现由“***工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效益这个中心,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思想***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要建立起“一岗双责”的大***工体系,从组织框架和岗位设置上,将思想***治工作和行***工作融为一体。坚持经营管理者抓生产经营管理从开展思想***治工作入手,***工干部抓思想***治工作从推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入手,把思想***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并贯穿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任务过程的始终。

三、在手段形式上创新,增强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空间变小了,这就需要重新概括时空特点,重新调整思想***治工作手段形式。

一是综合运用具体学科理论。思想***治工作是同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要把思想***治工作当成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来看等,善于运用具体学科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思想***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运用具体学科理论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思想***治工作中有大量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借助于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而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则需要运用哲学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还有许多问题往往涉及到***治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方面。因此,要善于综合运用具体学科理论,开展企业思想***治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新兴媒介迅猛崛起,宣传工具日趋多样化、现代化。企业要正视新兴传媒手段迅猛崛起的事实,思想***治工作的手段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要把网络、有线电视、可移动媒介等现代传媒技术,运用到思想***治工作实践中,建立起具有时代特点的信息交流平台。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2

[关键词] 公平理论 和谐企业文化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人民经济建设和***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的重要目标。***的十七大报告中也论述了“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参考,从而实现了公平理论与和谐企业文化的历史耦合,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内涵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Adam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公平导致员工对薪酬的满意, 从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反映了“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得到报酬”这个古老原则。

亚当斯认为,当一个人察觉到他投入(Put Into) 于工作的努力对由于工作所得到的结果(Result) 的比与其他人的投入对结果的比相比较后若得出的结果不同,这个人的感觉就不同。这里所提到的比较是: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企业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第二,不同员工在投入和所得上存在不可比性,人总是过多地估计自己的投入和别人的所得。第三,不同员工对投入和产出的认知不同,他们总是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与人进行比较。第四,组织中的一些绩效考评和奖励制度不透明,增大了员工的猜测和不公平感。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这种不公平是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消极因素,严重损害了员工的情绪,企业文化的构建,科技的创新,最终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创建

所谓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在“自为”和“差异”的条件下,根据环境和活动能力特征进行自主协调,达成的一种合理、有序的状态和氛围。适度的“冲突是和谐企业文化里的应有涵义即“和而不同”,恰当“激励”。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能形成奋发进取的催化剂,而且能够塑造和谐企业,最终达到精神变物质,促进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正像劳伦斯.米勒所说“了解企业是在为崇高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p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公平理论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间的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因此,必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公平感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对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建立、组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是每一个人价值计算标准下的一个主观结果, 要想保证组织公平感的形成, 就要在组织内部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 (3)在信息不对称、公平计算因子等变量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借规章制度的力量,尽量实现过程公平, 同时加强同员工的沟通, 减少不公平感的产生;(4)公平感的改善, 将最终取决于个人价值的优化。“职工既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体,又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创造一种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当前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 “企业的发展中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来指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必将会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R].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S. P. Robbins, Mary Coulter.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63,484

[3](美)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1995.10

[4](美)劳伦斯.米勒:美国企业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

[5]金锡万 吴连生:略论现代激励理论的发展和创新[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3)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3

我国的企业在现阶段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如经济全球化的带来的困难,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社会结构的转变,现代企业的体质改革问题和思想观念价值的多元化,这些变化和挑战给企业的思想***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急需要企业思想正式工作发挥新的作用。而企业社会工作通过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消除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的对立,对有心理困扰或工作上遭遇困难的员工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员工摆脱困境,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关键词】

企业;社会工作;思想***治工作

现代企业的思想***治工作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已经逐渐影响其本身的重要作用的实际发挥,企业的思想***治工作方面急需要开创新内容,企业的社会工作与思想***治工作的相通性让社会工作的服务性和专业性可以为思想***治工作开创新内容提供实践的平台。

1 企业社会工作和思想***治工作概述

1.1 企业社会工作

在20世纪初诞生,之后在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被意识到人在企业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实用性科学——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务实工作重要分支,企业社会工作把员工的思想福利行为发展等诸多方面作为关注重点,这对企业和员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意义。芬克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社会工作的概括可以尝试着概括为:坚持“助人自助”的思想宗旨,在社会服务管理领域运用其专业的只是和技能方法解决预防各种社会问题,发展社会功能。在中国,企业社会公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概念,台湾学者林万亿认为:工业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实施于工业体系或工业机构(设施)中,透过工业社会工作人员与其它相关专家的协助,增进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充实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就,提升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环境。

1.2 思想***治工作

思想***治工作在我国由来已久,由最初的***内思想***治工作,再到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进而扩展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治工作。企业的思想***治工作是在我国就是伴随着企业的存在而不断开展起来的,由企业自身开展,对企业内职工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教育,按照“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内职工的科学素养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企业的思想***治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思想***治工作是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和***的思想***治工作结合的产物,思想***治工作即是企业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也是***的思想***治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拓展。

2 社会工作和思想***治工作的比较

2.1 价值理念的比较

企业思想***治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所属范畴不同,企业思想***治工作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性的企业活动,思想***治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本质上是属于***治工作的范畴。而企业社会工作是是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性质,作为社会工作在企业的重要分支必然属于社会领域,体现的是社会服务的宗旨,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企业***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之间是明显的自上而下的等级关系,而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但二者在价值理念和理论基础又有着相通之处。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企业思想***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的作用就是企业社会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思想***治工作的针对性,扩大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工作范围,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进程。

2.2 理论基础的比较

企业思想***治工作与企业社会工作均有各自独特专业的工作体系,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建立需要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是***的***治工作在企业中的拓展延伸,是以马克思主意基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和理论***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理论以及***的建设理论是企业思想***治的主要理论前提。企业社会工作是以人道主义和人权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和马克思主意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这就是二者理论基础之间的区别比较。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企业思想***治工作在理论基础上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新的发展土壤,企业思想***治工作有了不断创新的可行性依据。

2.3 基本方法的比较

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治工作人员针对职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教育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包括对职工灌输***治理论知识,调节***群干部关系和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还有对企业内部工作的导向,以及对员工进行思想激励。企业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及社区工作,分别从不同层面为企业的职工和管理者提供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者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这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对象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更加全面,覆盖面更广,工作基础更扎实, 为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方法借鉴。

3 企业社会工作在思想***治工作中的作用

3.1 社会工作在创新思想***治工作观念上的作用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工作效率一直处于效率相对较低的状态,民营企业思想***治工作也刚刚起步,有待发展和完善。企业思想***治工作人员一直以来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致力于创新企业思想***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助人自助服务为主的专业科学,有助于实现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创新,维持其工作的高效性和持久性。鉴于二者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在企业思想***治工作中,我们可以引入企业社会工作来帮助企业思想***治工作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3.2 社会工作在创新思想***治工作方法的作用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应用社会科学具有专业工作方法上的优势,所以有必要通过借鉴企业社会工作的可操作性方法来促进企业思想***治工作的工作的方法创新,提升企业思想***治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在解决长期困扰职工和企业的职工福利、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等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上,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三大工作方法的介入,从思想***治角度提升职工的思想***治素养,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职工的整体职业素质,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4 总结

通过对企业社会工作的学习、理解和对企业思想***治工作的认知,分析二者的价值理念、理论基础、工作方法的相通性和互,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思想***治工作具有可行性和促进价值。通过分析企业思想***治工作的现状可以了解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思想***治工作中的必要性,最终从各个方面体现企业社会工作对于企业思想***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然而如何使二者更有效更有利的有机结合,找到更有效的作用途径方法还需要考虑二者的排斥面,做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长期的理论实践来探索。

【参考文献】

[1]佘红艳.民营企业思想***治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J].***史文苑. 2007(12)

[2]席琪.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治工作分析与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2(03)

[3]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治工作创新[J].理论观察. 2011(04)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4

【关键词】思想***治工作;企业文化

一、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拓宽思想***治工作思路

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为思想***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为思想***治工作创造“人和”氛围。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它关心人的利益与发展,注重人的经验和潜能的积累与启发,满足人的价值实现和精神追求。它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这种“人和”氛围有助于领导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应现代社会人际情感交流的趋向,这就有利于思想***治工作在更高层次展开,为弘扬奉献精神、拼搏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社会主旋律创造条件。

二、发挥思想***治工作优势,促进企业文化管理

坚持思想***治工作的***治导向功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企业思想***治工作必须从和总体上来把握,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方向前进。

借助思想***治工作的深层次内涵,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层次。首先,思想***治工作可以丰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定内涵。西方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体意识、思想、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的理想、目标、精神以及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他们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几乎不包括***治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职工群体素质的要求首先包括***治思想素质的要求,不仅要对企业职工进行企业精神、团队意识教育,还要对职工进行从业心态教育、形势***策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等,这些它构成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定内容。因此,要补充和完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有思想***治工作的密切配合。其次,要借助思想***治工作的优势,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我们的企业思想***治工作则提倡职工需求满足与社会需求满足有机结合,提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倡导企业、职工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有机平衡。另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而我们所说的职工积极性,不仅指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还包括劳动者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及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我们所认为的职工素质的提高,不仅指劳动技能的提高,而是思想、道德、技能、纪律、文化等诸素质的整体、综合提高。这些企业文化所没有的深层内涵,都要思想***治工作为之提升。

参 考 文 献

[1]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苏振芳.思想***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长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袁雪莲.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思想***治工作体制创新[J].企业导报.2009(3)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5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关注焦点,其与员工工作行为的关系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从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两个视角来解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员工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员工组织认同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中***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1)05-0061-07

近年来,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普遍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迅速扩展到世界范围内。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作为社会责任的主要履行者,企业不仅提高了自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而且联合产业链中的合作方、供应商等各个参与者共同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来。目前,企业承担与履行社会责任,已从当初以处理劳工冲突、环保问题为主要功能,上升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塑造“负责任”的雇主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与此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员工行为的相关研究也成为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将会促使员工产生亲社会的企业公民文化,并由此提升员工表现。但是,现阶段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阐释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通过何种作用机制来实现?基于上述疑问,本文论证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员工工作投入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社会交换理论通常认为人们会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换如情感、赞赏、信息、声誉、地位、服务等非物质资源;与此同时,人们在与他人进行社会交换时也会计算其成本与收益。如前所述,本研究的重点是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换着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并考虑以何种手段获得更多的社会交换收益。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群体间以及个体间因平等交换关系而结成相互依赖关系,这样,社会交换理论也就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员工是企业首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社会交换理论的提出为解释员工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培训、晋升机会、组织文化、组织支持、组织关怀等,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员工会积极回报给予自己尊重和重视的组织,并通过努力工作和忠诚、自觉维护组织形象、利组织行为等换取组织的认同和奖赏。企业如何更好地承担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进而激励员工、换取员工的热忱回报与努力付出也是社会交换理论崭新的应用课题。在本研究中,笔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民行为

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日益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它对组织的有效运作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Kata和Kahn于1966年最早提出了“组织公民”这一概念,并认为组织公民需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必须被组织吸引,并愿意留任于组织之中;必须完成角色内的工作任务;必须表现出超越角色规定的主动的创新行为。之后深受理论界关注的便是Organ及其同事,他们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 Behavior,OCB)的概念。Organ认为任何组织系统的设计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如果只依靠员工的角色内行为,很难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因此,必须依靠员工的角色外行为来弥补角色职责的不足,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此,他们将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不能被组织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明确地确认的,但是有利于组织运作成效的个人自发行为”。此概念成为日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基础。

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具体来说,组织公民行为涉及到员工的个体行为,且这些行为超出了员工的职责范围,但是却有利于确保组织有效运作进而提升组织效能。Organ认为,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交换理论。也就是说,组织公民行为是基于互惠原则的自发性的回报行为,该种行为一般都超出了员工的工作描述,完全出于个人意愿,既与正式奖励制度无任何联系,又非角色内所要求的行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因:(1)公司通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以此来吸引和留住员工,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公民行为;(2)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互利平等的社会换模式,下属一般选择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回报。

正如Organ所认为的那样,社会交换理论在组织公民行为和其他变量的相互影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组织经验的感知促使人们去评估其与组织之间究竟是社会关系还是经济关系,并以此来判断该交换关系的公平程度。有相关研究认为,组织中的个体若能感知到这种公平的社会交换关系,将会增加其对组织的忠诚度,而且增加的忠诚度将会促进个体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反之,若是组织中的个体感知到的是不公平的社会交换关系,将会更加倾向于减少其对组织的忠诚度,将其社会交换关系转化为经济交换关系,并相应地调整其未来的组织活动。之后的许多研究也证实了Organ的观点,认为积极的社会交换关系将会促使组织公民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对员工、顾客、环境等利益相关者负责任的过程。如果使员工能够感知到组织的努力,这将有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雇主品牌,并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员工、形成组织认同感,从而有助于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促进其表现出更多超越工作本身的角色外行为和利组织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1。

假设1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员工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于员工工作投入的研究,不仅深受工业心理学领域的关注,同时也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工作投入被看作是一种员工重视职业发展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工作追求。Schaufeli等人在其研究中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一种以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心(absorption)为特征的积极、持续和高成就的工作情

感、认知状态。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形象,帮助企业在拥挤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一种吸引力,促使企业吸引那些具有高技能、积极性高的员工。与此同时,成功的企业应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采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尤其是,当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中来,并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真正制定者时,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活动才是最为有效的。以往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身份认同会影响个体在组织中的工作表现。具体来说,“本质特征”、“社会性契约”以及“道德的坚持”三者是身份认同的主要组成部分。更为确切地说,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用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司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影响或是用一种满足甚至超越了法律、道德、商业和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的期望的方式来运作。也就是说,企业之所以履行社会责任,是基于企业的组织文化以及其“道德的坚持”。基于上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员工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履行者,更应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者,其身份与组织身份不断契合。在此基础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会内化成员工的主动行为,并进而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产生影响。Bennett和Bell在2004年的相关研究中指出,如果组织期望员工能够完成并超越组织预期的目标,就应该设法让员工对组织投入他的“心”,从而使员工不仅仅在理性上而且在感性上心甘情愿地对组织投入、对组织负责,进而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投入影响组织绩效和提高组织的工作产出。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工作投入代表着一种对工作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体验。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投入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直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工作投入可以有效促使员工产生亲社会的企业公民文化,并由此提升员工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角色外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2。

假设2 员工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三)员工组织认同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员工的自我概念受其所在的社会组织影响,而其工作的企业是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员工凭借企业社会责任所形成的积极的社会认同感来提升自我概念,并将自己所在的内群体与外群体进行比较,形成有利感知,认为自己所在群体优于其他群体,并形成积极的社会认同。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在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和评价企业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员_丁的自我概念和组织认同感。Herpen,Pennings&Meulenberg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社会所期待和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活动,社会成员将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和感知来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或否定态度。Bhattacharya,Sen&Daniel认为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与评价会形成认同,并对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Rodrigo&Arenas以智利两家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分析(扎根理论)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声誉)对组织和社会的态度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员工会在组织层面察觉并接受组织的新角色,进而影响组织认同感,并因此而表现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行为。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3。

假设3 员工组织认同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南地区五家制造型企业的员工,共计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02份,回收率为75.5%,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256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来自这些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

(二)研究工具

企业社会责任采用本文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基于Turker原始量表修正后得到的企业社会责任量表。组织认同感采用Mael&Ashforth于1992年编制的组织认同感问卷。工作投入选取由Schaufeli等人于2002年编制的工作投入量表(UWES)。组织公民行为采用樊景立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编制的组织公民行为量表。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和LISREL 8.71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认同感、工作投入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为判断各测量题项是否真实地测量了相应的变量,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来检验结构变量衡量的信度。本研究中各潜变量的Cronbach's仅值均大于Nunnally建议的0.7水平,表明本研究对各结构变量的衡量具有较好的信度(见表1)。同时,本研究还采用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对潜在构念一致性程度进行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组合信度系数CR值均高于Bagozzi&Yi以及Fornell&Larcker建议的0.6标准,表明本研究对各个变量的测量均具有较好的信度。

2、效度检验

变量衡量的效度主要是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分析来评价。对于内容效度来说,由于本研究对各变量的衡量都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对于结构效度,则依据Aderson和Gerbing的方法分别对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进行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7,且全部通过t检验,达到p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认同感、工作投入与组织公民行为四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表明,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进一步进行假设检验。

(三)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技术来验证假设和理论模型。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四个潜在变量: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认同感、工作投入以及组织公民行为均已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证明测量模型是有效且可信的。在此前提下,本研究进一步通过结构模型分析验证假设,并检验组织认同感

和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在控制了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职位层级以及岗位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β=0.218***,p

随后,研究通过巢模型比较,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研究首先建立一个竞争模型也就是本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数据拟合,对其进行修正(删除不显著路径),然后将其与部分中介模型(全模型)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一个数据拟合情况最优的优势模型(如表3所示)。模型比较旨在通过X2与df计算模型差异显著性,如果差异不显著,则认为两个模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这时选择路径最简模型;若差异显著,则认为路径较为复杂的模型优于简单模型,因此复杂模型拟合较优。根据表3并通过巢模型比较,结果发现部分中介模型(如***1)和完全中介模型(如***2)间的差异不显著(X2df=2=1.7,p=0.43>0.05),我们认为路径更加简洁的竞争模型的拟合程度优于全模型。因此,完全中介模型被接收(X2=443.81,df=148,X2/df=2.99,RMSEA=0.92),假设2和假设3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讨论

如前所述,本文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和巢模型检验等分析方法,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员工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员工组织认同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6

1.改革作用

国内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发展体制,大部分企业依旧处于改革与摸索阶段,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为了尽快实现营运模式升级,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作出相关调整,将先进思想理念融入到改革调整中,思******治理论是企业改革最为有效的指导理论。通过思想***治理论学习,可激发所有员工参与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利用先进理论指导一切企业活动,全面保障了企业***治改革目标的有序进行。

2.竞争作用

市场竞争加大,行业受益递减,这是企业面临的不利环境,而国外企业冲击国内市场,更是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先强化内控管理体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才能建立更加稳定的竞争模式,避免遭受市场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思想***治理论是企业的“精神力量”,可进一步强化企业内在竞争实力。

3.文化作用

******建设是企业管理内容之一,******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借助思想***治理论也可起到显著的文化价值作用。例如,构建和谐环境是企业经营目标,为广大员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企业文化潜在的价值理论。深入学习思想***治理论,树立符合时代化需求的******文化环境,从多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氛围。

二、新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

思想***治理论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其在实现过程中要紧扣理论主题,并且联系企业现阶段的经营实况,全面指导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思想***治理论贯彻于企业管理决策,要通过采取多方面措施才能实现。主要包括:

1.树立正确理念

企业思想***治理论中,要求企业员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社会生活要敢于表达个人想法,对人生理想更应该坚持。无论是从人生价值观或者社会发展观,企业都对现有员工提出了先进思想,都要求员工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在社会变革历程中积极前进。对于人生观扭曲的员工,要及时开展思想***治教育活动,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是价值观形成的有效方式。

2.注重人才培养

中国社会企业人才组织尚未成熟,员工更需要管理人员去指导与培养。员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容易迷失自己,对个人未来发展缺少先进理念为支撑,并且影响到了社会青年价值观念形成。以价值观思想为引导,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治观念,才能体现出企业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预见性,才能实现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开展教育活动

现阶段员工人才培养不再是单一的理论指导,而是要懂得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践是******理念价值体现的基本路径,一切社会理论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才能将先进理论价值体现出来。对于不同社会主义阶段,员工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各级组织要以***治工作为中心,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计划。尤其在******结构要务改革中,需强化员工的指导力度,广泛开展思想***治教育工作。

4.创建发展平台

企业必须履行国家******体制建设目标,从岗位员工个体发展情况出发,带动新一批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这样才能共建社和谐企业环境。对于管理人员才来说,要懂得新旧员工层次的有效组合,既要体现出老员工的丰富经验,又要挖掘新员工的内在潜能,构建出符合经营需求的管理模式。例如,企业提出***组织机构模式改革,从选拔制度上优化青年人才的发展机制,为先进员工知识分子提供发展平台。

三、企业思想***治教育的新方法

我国社会进入初次***时期,社会群体思想意识得到了大***,大众群体开始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观念,对其个人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思想***治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主要还是依赖于思想***治教育,这是宣传理论的最佳方式。

1.协调员工关系

这一时代,中国发展重心转移到城市,企业改革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群体成为新中国发展的标志。对于员工来说,其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所坚持的思想理念更加丰富,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也变得更加紧密。以价值观念为例,员工在追求人生理念阶段,把振兴企业、发展企业、宣扬企业等内容联系起来,拉近了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2.理论指导实践

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模式,才是管理层工作的中心目标,才能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随着思想***治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新展望,以青年员工为中心推动国家改革是必然趋势。作为企业员工,其价值观念不再局限于理论构思,而是在改革开发中得到务实,具体到相关实践活动中,体现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

3.实现个人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各类事业在国际化趋势推动下形成了发展的积极性。思想***治工作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得到推广,无论是经济产业、人才教育,或者是科技研究、公共事业等,都可以看到思想***治理论的社会影响力。现阶段,无数职业员工在不同行业领域追求着各自的理想,深入学习思想***治理论,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实现个人职业价值。

四、结语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7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途径

企业作为市场组成的重要部分,理论学界在对于企业发展动力一说上展开了很多的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以来,很多学者开始加入到研究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原因这一行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发展已不是简单的单纯依靠物质资源的提升而提升的,社会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却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文献中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本文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着眼,力***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895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莫尔第一次在《社会学杂志》期刊上呼吁“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该文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萌芽。1924年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第一次提出了有关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有关。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同时,能够遵守法律,讲伦理道德,多做对社会有益的公共活动。美国卡罗尔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特定时期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对股东、员工、社会公众与环境等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要创造社会财富,向股东负责,还要向主要利益相关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市民机构、压力集团)负责。尊重人权,维护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遵守法律,践行道德伦理,保护自然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和优势的某种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力量。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特征:(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不具有的。(2)价值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能说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客带来好处和效用,是一种长期性的,关键性的效用。(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提高顾客满足度并能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一种能力。通过这些认识,我们可以得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可持续性、延展性等基本特征。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极大成就,但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物质、劳动力、资金的粗放式的投入来实现的,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高消耗带来的高污染和高排放,造成我国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面对现实存在的严峻问题与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充分利用***府的优惠***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良好发展。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符合我国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主要监管部门的***府,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越来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对待那些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了巨大的***策优惠,企业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的和谐共赢。

2.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社会分工。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激励竞争的环境之中,人们的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国际企业早以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合作、投资等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和合作企业强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即SA8000标准。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在我国已开展社会责任标准审核。面对这些,如果我国的企业不能与国际接轨,把SA8000标准作为我国生产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体系,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将很难在国际上立足。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会拥有更加良好的国际经营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社会形象,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能够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根据“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认为金钱并不是唯一的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作方式。企业是否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善待员工的重要指标。企业承担其社会责任,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形象,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形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能够改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效益。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于200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经济和产品危机环境下,消费者不但关心产品的质量,更关注这个产品或品牌是否与‘善行’相关联”。报告显示,在中国接受调查的消费群体中,竟有高达90%的人坚持认为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购买有社会责任的产品或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利益是没有冲突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效、环保的经济发展,最终提升企业效益。

四、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方面,理论界展开了长久的研究,而最终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核心,本文中将利益相关者学说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的主要依据,根据相关者与公司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投资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提供基础设施的***府和社会,次要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市民机构、压力集团、贸易团体和竞争对手等。人们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除了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追求负责以外,本文还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具体内容来论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通过为员工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动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重视员工的建议和意见等。企业承担对员工的责任,能够使员工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和集体认同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团队,给公司带来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降低员工流动率和缺勤率,最终提高企业效率。还能够使企业吸引优秀的求职者并留住他们,获得人力资源优势,这样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通过为消费者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来实现企业目标利润的。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就是要尊重消费者的购买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最后结果就是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和购买意愿,进而促进产品销售和得到更多的信任与合作,还能够给公司反馈更多有利信息,而这些信任、合作与信息又是买不到的,可以说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独特资源,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3.通过为投资人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投资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承担其对投资人的责任就是要做到对投资人不隐瞒、不欺骗,及时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就是要积极主动的履行投资者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的责任。企业履行对投资者的责任,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能够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这样带给企业更多的资金,企业发展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拥有更多的投资人也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器。

4.通过为供应商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商是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价值链上重要一环。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责任就要认真的履行双方共同的合同,建立对供应商的审核机制,以促进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最终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信任的关系,减少了公司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成本的降低,为企业节省了开支,企业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形成企业的低成本战略发展模式,最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5.通过为环境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是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企业承担对环境的责任就要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企业主动承担对环境的责任符合我国***和***府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促进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实力,能够获得积极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企业形象。这种积极的、差异化的企业形象会作用于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使其产生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和行为,进而间接地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6.通过为公益活动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公益活动的企业越来越被广大公众视为“善行”企业,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愈来愈强烈,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产品或服务也更具敏感性。企业履行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更积极的社会形象等组织资源。而企业的社会形象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只能通过企业长期的积累获得,是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一种独特性的资源,而这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表现。

由资源观理论可知,资源和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获得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及不可完全替代性的异质性资源,企业可以得到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对企业资源、能力的积极影响,将促进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有力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张***.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11(4)

[2]李建升,李巍.企业社会责任向企业竞争优势转化的波及效应[J].改革.2009(11):134~136

[3]汪博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12(6)

[4]杨茜璇.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J].企业导报.2009(5):4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8

加强思想***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践行企业责任的实践载体,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寻求价值最优是企业的天性,而实现良好效益关键在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效益的提升更依赖于干部职工的创新创造能力,而思想***治工作就是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和整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思想***治工作投入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工人员的辛劳工作、员工的思想教育,产出的是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强烈的事业心等“精神产品”。这些“精神产品”连同企业的物质生产,共同构建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运行逻辑。

二、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的改进方法

随着时展,经过漫长历史过程形成的国企职工主人翁意识已逐渐淡去。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要在深刻把握国有企业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遵循企业运行规律和思想形成的内在规律,科学发挥思想***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保障功能。基于此,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推进理论发展与理论武装

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要结合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新情况,尤其是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和从严治***的目标,健全完善思想***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实现从泛***治化教育到服务社会主义发展和企业建设综合素养培育的转变。企业思想***治工作就是要实现对***和国家的价值理念、企业的道德精神的维护。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蕴含理论体系与核心价值的一致性,即理论要能够解释现实问题,守护社会核心价值,促成人们对科学思想理念的坚定信奉和不懈追求。

(二)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很多时候,企业思想***治工作更多依靠领导者的***治素养、实践能力、管理水平等,需要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监督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更加细化的指标体系明确领导权责,厘清企业***组织建设的目标和思想***治工作的职能,从而在制度框架内保证***组织***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治工作教育引导保障作用的发挥。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多采用垂直指令型的工作模式。这种简单高效的模式易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实际,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对此,许多企业谋求建构扁平化的新型工作模式。即在加强原有的企业思想***治工作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拓宽工作覆盖面,加强与工会、家庭、社区、院校等显性工作主体的合作,挖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隐性主体的潜力,实现思想***治工作主体的社会化和网络化。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治文化优势。一是企业***组织致力于培育和创造体现民族精神、优秀文化精髓和企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思想***治工作的公共性和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民性,善于把***和国家的核心价值渗透到企业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建构与培养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培育干部职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三是要致力于落实中央精神,维护公平正义,形成人们创造激情竞相迸发的权益保障机制;同时加强平等理念的教育,消除主流群体对农民工、临时工等弱势群体的歧视。四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带动和引导非工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文化话语权。

(四)着力打造企业思想***治工作的***策保障与技术支撑平台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和各级经济主管部门需要加大企业思想***治工作的***策保障和技术支持,以更好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一是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在既有***策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指导性***策意见,在制度框架内建构思想***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创新思想***治工作模式。二是细化思想***治工作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给和使用,实现国有企业思想***治工作资源配给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完善组织结构。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特点,科学设置和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同时加大对思想***治工作者的理论、技能培训。四是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思想***治工作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体系,尤其要建构适合不同领域国企的考核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1 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管理是一项有始无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机构和学者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除了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设置了专门的CSR管理部门,或者明确了CSR管理职能归属外,更多的国有企业正在改革发展中承担着并且履行着社会责任,但还没有对CSR进行科学管理的状态,CSR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或完整建立,没有或难以融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特别是距离实现CSR管理的正规化、体系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还有很大差距;对国有企业CSR的外部约束和监督机制仍然有待完善,在***策制定、立法研究和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旨在针对上述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围绕CSR的基本要素,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国际上关于CSR的相关标准与指南,以及国内相关的法规与***策,从顶层设计和搭建一个面向市场、社会和环境全方位责任,涵盖社会责任治理、推进、维护全过程,涉及股东、伙伴、用户、***府、员工等众多利益相关方,融入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支持信息化开发实现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提出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2 CSR的主要理论模型比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同时获取战略利益或经济价值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主流思想。以Archie B. Carroll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金字塔模型、同心圆模型和三重底线模型等,并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为了便于研究其特点,我们用表格的方式对以上模型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表格内容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同心圆模型和金字塔模型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或维度,三重底线模型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与维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模型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应将这些模型结合起来,所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应能够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与维度,同时还要能够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关系和问题,同时能够支持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3 CSR的主要标准指南和法规***策比较

3.1 国际上主要的标准和指南 在西方社会责任运动兴起的过程中,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相继涌现出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逐渐演化为世界性的法则和规定,国际上主要的社会责任标准和指南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3.2 国内主要的法规和***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和实践加快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策指导意见,如表3所示。

4 结语

企业管理没有“范式”,任何管理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搭建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的成果,国有企业在推动社会责任管理正规化、体系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应用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社会责任内容进行调查评估,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步改进完善,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与社会责任履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进才,黄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经论丛,2011(1).

[2] Carroll A.B. 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 ( 4).

[3]尹倩. 基于约翰・埃尔金顿“三重底线理论”浅谈CSR对企业永续发展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2(4).

[4] Pose, James E., Willian C. Frederick, Anne T. Lawrence, James Weber. Business and Society: Corporate Strategy, Public Policy,Etheics[M]. McGraw-Hill,1996.

[5]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任务[J].中国工业经济,2014(9).

课题项目:

本文受北京青年***治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批准号:MY201503)资助。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篇10

【关键词】企业年金 理论 探索 创新 资源枯竭

一、企业年金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

1、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Enterprise pension)是指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家***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制度。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企业年金有不同的名称,在美国有雇主养老金(Employer’s Pension),欧洲有职业年金(Occupational Pension),澳大利亚有超级年金(Employer Annuity),智利有私营养老金(Private Pension),香港有强积金等。

2、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

企业年金在中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2000年底《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颁布到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颁布为界,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企业年金试行阶段和企业年金全面推行阶段。第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1991年***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从1991年开始到2000年这个阶段,企业年金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我国企业年金的探索阶段。第二,企业年金试点阶段。企业年金试点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的,这是我国企业年金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这个阶段以***42号文件的颁布为标志。2000年底,***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将我国企业年金定位为实行以参保人个人账户为基本形式,基金积累制的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制度。第三,企业年金全面推行阶段。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这两项制度的出台,构建了我国当前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

二、企业年金理论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理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具有代表意义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

1、雇主父爱理论

在企业年金制度的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年金计划都是由雇主率先提出的,不是社会压力、***府主导、法规强制的结果。西文经济学者埃佛里特・T.艾伦等人认为雇主建立企业年金的主要动机在于其“有一种与控制雇员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父爱主义传统”。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雇员年轻时过度消费、过度挥霍,以致没有为自己年老时的生活准备足够的储蓄和积累。雇主因此把雇员视为“不够理智”的孩子,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等企业保障计划的道德义务手段来对雇员实行激励、增加雇员福利、提高雇员积极性和归属感,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对于这一理论,存在着短视的过度挥霍与理性的过度挥霍两种解释。

2、人力折旧理论

人力折旧理论是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退休金制度的广泛推广,雇主对雇员退休后的经济保障越来越富有道义上的责任,人力折旧理论逐步被用来解释企业或行业福利基金的建立。所谓人力折旧,是指将雇员的人力资本价值比喻为同厂房或机器的成本一样,厂房或机器会因为长期损耗而折旧,长期雇员也会因为退休后赚取所得能力丧失,而需要雇主给予相当的退休金。退休金即相当于保护人力资本价值的费用,因而应该采取与厂房和机器一样的折旧进行成本的分摊,是雇主对年迈雇员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3、延期支付理论

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人力折旧理论逐渐被延期支付理论取代,这一理论把企业年金视为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延期支付理论将退休金给付视为工资的一部分,无论是货币工资还是以退休金方式支付的延期工资,均为雇主雇用劳动力的要素成本。这样就为企业年金理论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工具,使得劳动者能进行跨时期消费,平衡劳动者人生不同时期的消费需要。

4、增长年金投资理论

企业年金在其缴费和投资过程中,其资金的积累计算是运用增长年金的计算公式。增长年金指的是一定期限内,一个首期支付既定金额、持续一定期限、每期增长率既定的年金。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关公式,首期支付为c,投资收益率为r,支付增长率为g,期限为n的增长年金的终值为:

其中FV为终值,PV为现值,其中r≠g。此公式对于计算个人企业年金账户余额,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资源枯竭理论的内容及其原理分析

1、资源枯竭理论的提出及内容

笔者在2009年云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论文《云南省民营煤炭企业构建企业年金制度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企业年金在煤炭企业中具备降低资源枯竭风险的“金保险”作用。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对补充与完善企业年金理论进行新的探索,正式提出了企业年金“资源枯竭理论”,以期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资源枯竭理论主要以采掘行业中的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基础来源于雇主父爱理论、人力折旧理论和煤炭开采的相关理论。本文将这三种理论知识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融合,并运用增长年金理论建立起数据模型,总结归纳形成资源枯竭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在采掘行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是对再生资源的开采,因此任何一个企业可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采出来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地下存贮的资源就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出现可采资源枯竭的现象。一旦企业资源枯竭,企业将面临破产、解散,而员工则面临失业、待岗、转行等情况。因此存在这种情况,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面临的资源枯竭风险就越大。若企业实施了企业年金计划,员工的企业年金账户余额随着工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将能有效降低资源枯竭给员工带来的风险。这时企业年金就具备降低资源枯竭风险的“金保险”作用,企业年金制度在采掘行业特别是煤炭企业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的。

2、资源枯竭理论的原理分析

本文以云南省一个中型民营煤炭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一步说明资源枯竭理论的原理。根据采煤概论及煤矿生产技术等学科的知识,我们可了解到一个煤矿生产运作主要经过设计、建设、投产、生产和报废等环节。其生产量主要经过产量增长期、产量稳定期和产量衰退期三个阶段。根据调研,以上述煤矿各年的生产计划及企业长远规划的数据为样本,其年产量数据模型如***1所示。

从***1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在生产初期产量是逐年递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产量到了最高点,也就是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这个期间是企业的黄金生产时期,也是企业效益最好的时期。随着生产的进行,矿井不断向下开采资源,难度越来越大,可采资源越来越少,企业的产量快速下降,最后企业无可采的资源,矿井报废,企业面临解散、破产。员工面临失业。在整个煤矿生产中,企业可采资源的变化曲线如***2所示。

从***2可知,企业的可采存贮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递减,员工刚进企业,企业的可采资源较多,资源枯竭的风险不大,但工作时间越长,企业的煤炭资源越少,资源枯竭的风险随着员工工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对员工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煤矿企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对员工身心损耗较其他职业严重。若员工在四十五岁左右因企业资源枯竭而失业,要在本行业重新就业的难度十分大。要转到其他行业再就业,因年龄、专业知识和身体各方面的原因,也是十分困难。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制度来保障煤炭企业员工这方面的利益,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山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研究,本文发现企业年金的增长是一种“双复利”增长模式:一方面是投入额的复利增长;另一方面是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的复利增长。根据上面所列的增长年金公式建立起模型,再与企业可采存贮量模型相结合,可以发现企业年金可以有效减少和降低资源枯竭给员工带来的风险。如***3所示。

通过***3可分析出以下内容:第一,在采掘行业中,资源枯竭的现象是无法回避的。对员工来说,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面临的资源枯竭而带来的失业风险就越大,越晚进入到企业工作,这种风险越大;其次,如果企业为员工办理了企业年金,定期按规定缴费。员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会因投资收益、投入额的增长而 “双复利”式地增长,越到后面增长越快,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其个人年金账户上的余额越大,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大,企业年金制度就有效降低了由于资源枯竭给员工带来的风险;最后,如果员工刚进入工作不久,企业就因资源枯竭而解散、破产,此时员工个人年金账户上的余额很少,但此时员工年青,可以到其他煤炭企业再就业或转行再就业,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总之,与其他行业相比,在煤炭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作用就不仅仅限于养老金的补充,而且更重要的是保护员工长远利益、回避资源枯竭的“金保险”。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杨帆、郑秉文、杨老金所著的《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所公布的资料(98~125),在2005年企业 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审批完成后,企业年金进入到规范、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和2007年前三个季度中,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有不少是采掘型企业。特别是山西省2006年首批企业年金试点的企业名单中,近半数的企业是采掘行业中的煤炭企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关企业已意识到企业年金的抗资源枯竭风险的作用。企业年金的资源枯竭理论是将雇主父爱理论、人力折旧理论和煤矿生产技术理论进行了知识融合、创新而得到的。该理论的提出,是对企业年金理论的探索与创新,该理论凸显了企业年金制度在采掘行业中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本文在此强烈呼吁,***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关心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应在某些特殊行业强制或半强制实施企业年金制度,这对保障员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矿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之意在于抛砖引玉,以期获得业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尽一己微薄之力。

(注:本文属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民营煤炭企业年金制度激励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C0241。)

【参考文献】

[1] 杨燕绥:职业养老金实务与立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 任焕:云南省民营煤炭企业构建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论文,2009.

[3] 郭琳: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变迁中的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 杨长汉: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5] 杨帆、郑秉文: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10篇

学习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家社会责任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责任论文范文,社会责任论文最新的参考文献。第一,共同打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自从2005年9月第一次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到2015年我们的论坛持续到了第十届。该

学习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建设小康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论文怎么写,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论文。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

学习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构建和谐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就

学习

社区工作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工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社区工作实务的论文范文,社区工作方面的文章。“管理”的基本内涵突出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具有工业化的集中、简单划一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关,原有社会管理也赋予了计划、组织、引导和控制的

学习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0篇,内容包括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论文模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篇。由于我的家乡丹阳日子企业很少,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把实习选在了父亲的单位,南环路派出所。在里面的我的工作主要是文秘与打杂。开始以为文秘工作

学习

专题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专题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专题论文的格式及范文,专题教育论文。二、教学组专题模式在医科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优势1.满足学生对高水平教师的渴望对于喜欢追求个性和新知的大学生来说,教学组专题模式恰好具有“三新”优势,

学习

社会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社会热点问题论文。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

学习

纳税筹划结业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纳税筹划结业论文,内容包括增值税纳税筹划论文,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论文。1企业重组纳税筹划的要点综合考虑企业重组涉税特征及我国关于企业重组的特殊税收***策规定,企业重组纳税筹划的关键内容归纳如下:1.1企业重组方式的选

学习

中国社会问题论文10篇

阅读(29)

说起来,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与中国社会的“文化重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对中国社会的“文化重建”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在那个时代,文化***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用马克思主

学习

大学生理想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理想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论文1000字,大学生理想论文的参考文献。(二)有助于大学生向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激发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使大学生实现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营造个性化学习环境和协作式学

学习

毕业班辅导员总结模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班辅导员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辅导员毕业班工作总结及反思,毕业班优秀辅导员发言稿。三、强化学生就业指导,保证就业质量就业是学生人生重要转折点,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每年3-5月份对毕业生来说也是找

学习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社会责任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社会责任论文答辩,社会责任论文范文。市场竞争主导方式的演变及趋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主导方式也在沿着“价格竞争—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关系竞争”的轨迹发生转移。(一)价格

学习

社会热点问题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热点问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社会热点论文大全。一、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作为大学生,他们一直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对权威专家的观念照单全收的习惯。大学生通过关注社会热

学习

小学科研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科研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科研论文案例分析范文大全,小学教师科研论文题目。学校启动和组织教育科研必须先端正并明确目的。中小学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

学习

国家社会责任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家社会责任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责任论文范文,社会责任论文最新的参考文献。第一,共同打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自从2005年9月第一次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到2015年我们的论坛持续到了第十届。该

学习

建设小康社会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建设小康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论文怎么写,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论文。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

学习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构建和谐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就

学习

社区工作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工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社区工作实务的论文范文,社区工作方面的文章。“管理”的基本内涵突出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具有工业化的集中、简单划一的典型特征。与此相关,原有社会管理也赋予了计划、组织、引导和控制的

学习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暑期社会实践论文10篇,内容包括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论文模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篇。由于我的家乡丹阳日子企业很少,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把实习选在了父亲的单位,南环路派出所。在里面的我的工作主要是文秘与打杂。开始以为文秘工作

学习

专题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专题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专题论文的格式及范文,专题教育论文。二、教学组专题模式在医科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优势1.满足学生对高水平教师的渴望对于喜欢追求个性和新知的大学生来说,教学组专题模式恰好具有“三新”优势,

学习

社会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社会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社会热点问题论文。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

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信息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信息技术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集。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所谓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