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论文模板

绿色保险论文例1

所谓绿色保险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排污单位对第三人造成的污染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内容的保险。这种赔偿责任有时大到排污单位无力承担。正是为适当分散赔偿责任,使受害人能够得到补偿,从而确保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继续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才应运而生。排污单位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预先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保险公司据此代为承担赔偿责任,直接向受损害的第三人赔偿或者支付保险金。

(二)绿色保险制度的作用

1.可以降低纠纷成本,维护公众利益。在众多的环境纠纷中,由于侵权人的赔偿能力不足,再加上高昂的诉讼费用和旷日持久的诉讼过程,使很多受害人得不到足额赔偿,甚至有的根本得不到赔偿。开办环境责任保险,由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能够降低环境纠纷的交易成本,及时、有效地保护公民权益。

2.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受害地区广、受害人数多、赔偿数额大的特点,污染企业一般无力承担赔偿,即使能承担,也会因赔偿数额巨大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通过环境责任保险,企业可以用少量确定性的支出(保费)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支出,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进行。

3.有利于市场的完善。参加环境责任保险需要一定的资金,这对于那些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产业而言,无疑是抬高了企业进入的门槛。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对于市场体系的完善极为不利。

二、我国建立绿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更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已经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估算,中国2007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六。许多大型重工业项目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并且相应的防范机制存在缺陷,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中国现有的环境纠纷解决途径主要是民事诉讼和行***调解,污染受害者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诉讼费和律师费,而且在索赔过程中困难重重,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因此,现实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三、我国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

(一)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必须按规定缴纳倾倒费;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污染民事责任赔偿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实施船舶油污保险。

(二)另外,2004年4月29日,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96年通过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5年通过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应该说,随着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我们建立起了从海洋到陆地、从大气到固体废物方面等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尽管如此,环境污染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应当象《海洋环境保护法》一样,把污染责任保险作明确的规定。

四、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保险制度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责任设置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内,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危险物品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因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污染事故发生,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保险人负责赔偿;被保险人为明确责任所支付的鉴定费用或诉讼费用,保险人也负责赔偿。除外责任:地震、战争、类似战争行为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绿色保险制度应为强制险

“绿色保险”应是强制险。据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通报的情况,2007年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1起,由于事故善后处理缺乏资金保障,企业应承担赔偿和恢复环境的责任往往得不到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另外,污染造成农作物绝收、农民患病,而索赔时却困难重重,许多受害农民不得不举债看病。面对目前中国环境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和谐,而大多数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难有保障的现实,须借鉴机动车辆强制保险做法,“强迫”环境高危企业必须投保。

(三)建立和完善绿色保险制度所需要的***策环境

1.建立健全国家立法和地方配套法规环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涉及到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投保企业等。为规范管理,环保和保险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立法权的市可以在有关地方环保法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2.建立规范的理赔程序。保险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公司建立规范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理赔程序认定标准。保险公司要加强对理赔工作的管理,规范、高效、优质地开展理赔工作。赔付过程要保证公开透明和信息的通畅,受害人可以通过环保部门和保险公司获取赔偿信息等,最大程度的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提高环境污染事故预防能力。承保前,保险公司应对投保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生产性质、规模、管理水平及危险等级等要素合理厘定费率水平。承保后,要主动定期对投保企业环境事故预防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指出隐患与不足,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具备条件的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国家的要求或地方的规定,把部分行业或企业是否投保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结合起来。

4.解决好保费来源问题。一是企业根据其对环境的污染等级,确定缴纳保险费标准和数量。二是对排污企业开征环境保护税种,对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会减免有关税收,由财***与保险公司共同支配;允许保险公司或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环保债券,建立环保基金,用于应付特大型环境污染事故。这样可以加大企业环境污染成本,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用经济手段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一些污染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就该保险的作用、法律基础、如何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保险

参考文献:

[1]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49.

绿色保险论文例2

中***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1]。由此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引进和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有关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而且绿色建筑一旦出了问题,则很难补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试***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一个客观、普适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价模型。

1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综述

1972年,罗森布朗在其出版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中则提出,风险管理是处理纯粹风险和决定最佳管理技术的一种方法[2]。1983年通过的 “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了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定的《PMBO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有我国才接触到关风险管理方面的书籍[5]。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标志着我国风险研究正式步入自主研究阶段[6]。

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在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访谈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绘制风险管理流程***法、现场考察法、参考统计记录法、外部咨询法等[7]。前期预测和识别是项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风险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找出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找到方向。常用的分析分析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外推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2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和风险识别

由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思维习惯影响, 以及缺乏绿色施工经验, 人们往往会忽略绿色这一主题,这种偏离“绿色”目标的不确定性便是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8]。包含了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把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9]。

3 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的风险评价模型

3.1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为了避免人们的主观臆断,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风险的判定,使风险评定工作数据化、程序化,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10]。此评价指标体系分二级,其中一级指标要素与二级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一:绿色施工方案中的风险因素

3.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指某一单项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具有权衡比较不同评价指标间差异程度的作用。根据本文指标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4 评价方法应用步骤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评价步骤:

①U={u1,u2,u3,u4,u5,u6}={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u1={u11,u12,u13,u14,u15}={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②建立权重集:根据每一层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法,分别给每一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就得到了各因素相应的权重集。如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a2,a3,a4,a5,a6),第二层权重集:A1=(a11,a12,a13,a14,a15)

③确定评语集:不论评价指标有多少级,评语集只有1个。将风险程度设定为五级: 低风险V1; 较低风险V2,中等风险V3, 较高风险V4, 高风险V5。五个风险评定等级构成V={V1, V2, V3, V4, V5}。

④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度函数和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由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施工方案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经统计即可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式子中的n为各子集中所含的二级指标数,rij表示指标因素i(i=1,2,...,n )对评价等级j(j=1~5)的隶属度。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Bi=AiRi,其中Ai=(ai1,ai2,ai3,ai4,ai5),i=1~6。

⑤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模糊综合运算,B=AR, 其中A=(a1,a2,a3,a4,a5),R=[B1,B2,B3,B4,B5]T

⑥得出评价结论:由B中元素的大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绿色建筑施工方案风险的综合评价结论。项目策划人员在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要给于关注, 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策划质量。

6结论

绿色建筑的施工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各种措施的有效配合。企业的施工成本、社会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干扰程度都与绿色施工方案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绿色施工方案中存在风险,风险概念的引入, 可以使策划者的头脑中树立风险意识, 提高施工方案策划的科学性, 使项目更好的实现绿色目标, 进而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绿色施工方案策划中, 从而能够更好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对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论坛组织.《绿色建筑评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杨建平,杜端甫.《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动态模型研究》[M].海洋出版社,1997

[3]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101 rules of risk management》,1983

[4]项目管理协会(卢有杰,***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7]霍娟.《项目风险管理中定量识别方法研究》.《科技风》,2008

绿色保险论文例3

中***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绿色保险,又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通过责任风险社会化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绿色保险”工程,建立“曹妃甸保险服务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积极推动环境污染等责任保险发展,树立“节能减排”理念,以此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

一、我国建立绿色保险的必要性

1.绿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

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民事诉讼体制下,即使受害人在诉讼中胜诉,由于赔偿的数额巨大,排污企业往往无力承担。绿色保险制度的出现改善了环境侵权赔偿难的现状,只要发生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就可以直接向保险人提出索赔请求,并能及时得到赔偿,减少了复杂的索赔纠纷,缓解了个人与企业的矛盾,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2.绿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转移企业的环境风险,保障市场主体安全的需要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很可能会因为赔偿款和治污数额非常巨大而影响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发展绿色保险制度,企业只需缴纳少量的确定性的保费便能将自身环境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得企业能够避免由于发生环境事故导致的巨额索赔使企业走向破产的不利局面,从而有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进行。

3.绿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减轻***府的环境压力

在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一般情况下,***府承担最后责任人的角色。发展绿色保险制度进行风险分摊,可以减轻***府的负担,使被破坏了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能够得到及时重建和修复。

4.绿色保险的建立可以为保险业提供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加入WTO后,众多的保险公司都会去开辟新的业务以吸引客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而绿色保险由于本身的特点,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二、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保险制度起步较晚,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绿色保险制度已经得到了启动。但是,因为试点一般采用自愿责任保险制度,高污染高风险企业的投保积极性不高,投保的企业数量不多。实际上,只有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都加入到绿色保险当中来,绿色保险的发展才能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可是国内绿色保险发展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1.绿色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新兴制度,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执行的力度。在绿色保险发展较好的国家,大都有较为完备的绿色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第一,缺乏专项法规。现行立法关于绿色保险,即环境责任保险的规定散见于各种规章制度中,绿色保险在我国的专项立法尚属空白。第二,明确规定绿色保险的法律文件位阶比较低,效力有限,大多限于行***规章、地方性法规。第三,关于绿色保险的具体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第四,现行法律法规关于绿色保险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险种单一。

2.企业投保意识不强

在以往的环境污染事件中,***府承担了环境污染最后责任人的角色,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投保意识不强。这也阻碍了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发展。

3.***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各级***府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地方***府还存在轻环保、重发展的观念,甚至于有些地方的***府为了增加本地的税收,往往还暗地保护本地的污染企业,使一些地方的环境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在保护环境上起到了不作为甚至于负面作用。

4.现行的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过高,而保险赔付率过低

首先,现有的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费率在百分之一以上,甚至达到百分之三,较其他险种的费率要高出若干倍。如此高的费率,一般企业是很难承受,当然缺少购买绿色保险的积极性。其次,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在出险时能够及时获得理赔,从而起到减少损失,抗击风险的目的。绿色保险不同与其它保险,环境污染发生的原因难以界定,出险时保险公司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理赔,有时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还会拒绝理赔。这样便造成了理赔率低的问题,使企业享受不到保险的避险功能,大大挫伤了投保的积极性。再者,即使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进行了理赔,往往也因污染情祝造成的损失严重,保险赔偿不能完全弥补损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投保人的顾虑之一。

5.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绿色保险对环境风险的测评、费率的制定、现场证据的采集、损失程度的评估等各技术环节的要求较高,绿色保险产品合理定价难,创新能力弱,在产品推广、营销以及后续理赔服务方面均需依靠总公司的专业技术支持,这些都制约了绿色保险的发展。

6.再保险制度欠缺

环境污染侵权损害一旦发生,其损害程度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保险公司的负担能力不够高,甚至可能会因为一个案件的理赔而破产。而再保险将会给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强有力支持。但是,国内绿色保险的再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河北省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探索

针对国内绿色保险制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河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加大了绿色保险制度建立的步伐。2010年,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和唐山市人民***府共同主办的“绿色保险与可持续发展(曹妃甸)”论坛在“渤海明珠”唐山曹妃甸举行。本次论坛对建立“曹妃甸保险服务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绿色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2011年11月,河北省绿色保险在保定正式启动,安新县华城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风帆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现场分别与保险公司签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保险)协议,标志着河北省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的绿色保险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在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河北省积极创新,将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形成联动,提高企业和保险公司对于绿色保险的积极性。河北省要求重污染企业全部购买绿色保险,一般性污染企业参照执行,污染风险较小的企业可以自愿选择。企业购买绿色保险的情况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且与绿色信贷挂钩。河北省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增加企业的投保动力,降低绿色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金融体系,将绿色保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四、结语

总之,绿色保险作为一种生态保险,与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趋同的。绿色保险制度是两型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经济建设中,环境污染损害责任往往数额巨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企业环境赔偿责任机制,通过绿色保险的方式将这种责任风险社会化,符合我国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君君,张硕新.论我国的绿色保险制度[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5):256-259.

[2]王超然,吴佳蔚,朱宁,黄璐,徐笑.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J].环境经济,2011(8):31-36.

绿色保险论文例4

[中***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100-02

1 引 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就绿色发展进行了专篇阐述、凸显了绿色发展战略意义;***的十报告更提出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当前我国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环保是该时期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

然而,绿色采购对企业管理、风险防控等多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困难重重。而问题的症结在于企业对绿色采购实施风险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无法准确把握绿色采购实施的风险,最终选择观望或盲目实施。由此可见,企业绿色采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了实际问题。

2 企业绿色采购中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分析

企业实施绿色采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在内部,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人员等风险因素。绿色采购是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采购活动,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具有现代化绿色管理制度。企业采购管理水平、资源整合水平是否能够支持企业实施绿色采购,企业的绿色文化如何,这些都会制约绿色采购成功与否。企业绿色采购技术不成熟或不能对已有绿色技术进行良好的转化,盲目实施绿色采购只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绿色采购最终需要人员组织实施,人员在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也是实施风险的来源之一。

在外部,则包括供应商、销售市场、***府等多方面风险因素。首先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就意味着需要给供应商进行整合。供应商能否提供符合绿色采购标准的产品、绿色供应商的绩效如何,这些都会影响绿色采购的顺利实施。其次是绿色消费市场是否成熟,绿色采购最终需要消费者进行认可。但当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愿景强,有效的绿色采购行为弱,这势必会加大企业实施风险。最后***府的绿色采购法规、标准、税收等***策都可能会影响企业绿色采购实施。正是由于我国绿色采购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标准、激励机制、法律法规都在完善与落实中。

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设计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对绿色采购实施风险的评价就要求符合绿色采购、企业风险治理等理论。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注重各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各自的***性、合理性等情况。然而,评价结果最终是用于指导企业绿色采购工作的开展。因此指标体系不能一味追求理论性,要考虑其实际应用性。

二是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为了能够尽量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程度,需要保证对相关指标不遗漏、不重复。也就是说,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详尽。但由于现有研究资料较少和实际数据收集难度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难于保证面面俱到。

三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能够对各时期、各企业的实施风险有一个比较,指标体系整体应尽量要求稳定不变。但由于绿色采购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行业、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同,因此不应过分强调它的稳定性。

2.3 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文对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分析和指标构建原则,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指标体系可以确定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评价指标;第二层为一级指标层,包含5个一级指标(企业管理能力、绿色技术水平、企业合作关系、外部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文化);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层,包含17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如下所示:

①企业管理能力(X1):企业创新能力(X11),企业风险管理能力(X12),企业绿色文化(X13),供应商绿色管理能力(X14);

②绿色技术水平(X2):绿色供应商可开发性(X21),供应商协同能力(X22),供应商合作关系(X23);

③企业合作关系(X3):***府***策支持力度(X31)、行业环保压力(X32),行业绿色技术成熟度(X33),消费者绿色认知程度(X34);

④外部环境风险(X4):采购信息技术水平(X41),企业绿色转换能力(X42),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X43);

⑤企业绿色文化(X5):企业当前经济效益(X51)、绿色采购预期社会收益(X52),绿色采购预期经济收益(X53)。

3 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评价的步骤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

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需要计算对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选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企业可从内外部挑选该领域的专家并组成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填写调查表并统计结果,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K。判断矩阵中的每个元素kij表示相应的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区间。考虑到计算精度要求,采用指数标度中的e0/5-e2/5标度。相对于1-9标度,指数标度的一致性和权重拟合性都更好。kij的数值含义如表1所示。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X=(X1,X2,X3,X4,X5)的权重集W=(ω1,ω2,ω3,ω4,ω5),Xi的权重集Wi=(ωi1,ωi2,…,ωim),m为Xi的分指标个数。

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评价

对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的评价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多指标无法定量计算,同时评价结果也是一个模糊的价值判断。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较其他评价方法更适合于模糊因数多、评价因数多的对象系统,在此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进行评价。

3.2.1 构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在构建评价之前,需要明确本次评价对象,并分析对象的因素。

评价对象的因素集X={X1,X2,…,X5},Xi={X1,X2,…,Xm}(m表示隶属于第i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个数)。

设评价等级集合为V={V1,V1,…,Vp},每一个等级对应一个模糊子集。在本文的综合评价中,对于每一个指标可设定五个级别评语,即“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在给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明确含义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请专家按照等级评分标准来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评价的需要,由采购、供应商、顾客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或专家评估小组。统计所有专家在各评价因素的不同等级评语的频数,即可得到各项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以一级指标Xi为评价对象进行阐述。

综合评价结果是用目标层X的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等级量化向量相乘得到的,即v′=B・VT

最终评价结果v′是一个代数值,表示对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指标的最终评分。分值越高,说明企业在所有评价指标上的综合表现越佳,从而实施绿色采购风险低;反之分值越低,实施绿色采购风险高。

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前景

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宏观***策制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应用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企业把握实施绿色采购风险程度、适时开展绿色采购。通过风险评价,企业能够较为清楚地知道实施绿色采购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企业把握绿色采购实施风险程度,有利于避免盲目实施或对实施犹豫不决的处境,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是有助于企业发现实施绿色采购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在风险评价过程中,企业可以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找出问题根源。确定影响因素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并制订相应的绿色采购实施计划,积极推进绿色采购的就绪和实施。

三是有益于推进绿色采购发展,宏观***策制定。***府与相关研究机构可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绿色采购实施风险所在,制定相应的建议和***策。在***策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绿色采购的发展,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侯方淼.绿色采购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39-60.

绿色保险论文例5

一、“两型社会”建设与绿色金融***策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启动,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南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机遇。两型社会的建设,只有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才能达到在经济利益 发展 的同时,同步实现环境保护效益和生态平衡效益。这种目标的达成,既需要市场经济主体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来建成两型产业,也需要***府通过各种命令一控制型(command—andcontro1)的管制措施来强制 企业 符合两型产业的要求,更应该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来促使企业向两型产业的转变,而绿色金融***策,正是一种具备这种功能的市场激励机制。

“绿色金融”(greenfinance),也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sustainablefinance)或“环境融资”(envi—ronmentalfinancing),主要指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WWw..coM具体而言,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口]。目前,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是“赤道原则”(theequatorprinciples),它是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策、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以增加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改进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绿色金融***策的基本内涵是遵循市场经济 规律 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以信贷、保险、证券、税收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宏观调控***策。

2007年以来,我国环保总局等机构,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等***策,掀起了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金融”的***策风暴。这些绿色金融***策的出台,强化了***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责任,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两型社会与绿色金融***策都旨在实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二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绿色金融***策对于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

二、我国绿色金融***策的体系构成

从我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作为环境经济***策的绿色金融***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绿色信贷***策

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经济***策和产业***策,对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而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的***策手段。“绿色信贷***策”是指致力于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方向发展的信贷***策。我国绿色信贷***策的出台,始于2007年

4.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制度。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是上市公司披露的重要环境信息之一,因此, 科学 地确立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如iso的环境绩效评估标准,它包括 企业 内部的环境绩效指标(epi)和企业周围的环境状态指标(ecd,其中前者(epi)又分为管理绩效指标(mpi)和操作绩效指标(opi)。

(三)绿色保险制度

我国的环境保险制度的建立,要立足我国国情和 经济 发展 水平,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在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1.环境责任保险费率的设置。在保险公司对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收取统一保险费率的保费时,造成清洁生产企业与污染企业要同等保险,即意味着污染较大的企业并不需要付出更多的保险费,这可能导致清洁生产企业的逆选择行为,因此,需要对它们实行差别保险费率,从而在制度上刺激和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

2.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的确定。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三种环境责任保险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强制保险与财务保证相结合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二是以瑞典为代表的单一强制保险制度;三是以任意保险为主,强制责任保险为辅的责任保险制度。第一种模式范围窄, 金融 机构不愿参与,第三种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保险市场基础上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等原因,我国应采取强制性责任保险模式。

四、绿色金融***策的立法路径及法理基础

把绿色金融制度具体落实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之中,需要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对绿色金融进行区域性立法。区域性立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绿色金融***策以 法律 形式固定下来,表现为一种法律形态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两型社会”试验区内的企业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和固定的行为模式,避免了经济***策的易变性和短期性,从而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2)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策,在总体上有局限性,并不能对“两型社会”建设起到完全激励机制的效应,例如绿色证券***策主要针对那些具有重大环境污染风险的上市公司和准备上市的企业,而不能影响到那些不具有重大环境污染风险的企业。绿色金融的理念,只有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通过“先行先试”立法模式来实现,反过来,这种创新型金融立法又有利于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绿色金融***策的立法路径

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路径,简单来说,就是把绿色金融***策转化为绿色金融法律。绿色金融***策上升为法律后,可以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对行为的激励以及对利益的调整而实现法律对社会的调控功能,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策转化为法律,应该遵循立法的正当程序,按照《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立法ll。把绿色金融***策转化为绿色金融法律,在法律化的表现形式上,至少有两种形式可以选择:“软法”或“硬法”。所谓“软法”是指原则上缺乏法律拘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范引。在法律表现形式,“软法”主要指“促进型立法”;“硬法”多指权利义务明确对应的“管理型立法”,强制性规范较多,且违反强制性规定后的法律责任占主导地位。而“软法”或“促进型立法”中,法律主体的责任主要是道义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相对弱化,倡导性规范相对较多,强制性规范较少。

我国环境保护国策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金融业配合,通过环境金融***策工具来激励企业践行环保社会责任;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绿色金融制度,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比较妥当的激励机制,二者在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契合性。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策符合“促进型立法”的特点,因为绿色金融***策并不完全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倡导性规定。我国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最佳形式应是“促进型立法”,因此,由绿色金融***策转化为“软法”或“绿色金融促进法”,是我国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合适路径。

当然,由于时机并不成熟和实践经验不足,目前要求制定全国性的“绿色金融促进法”并无太大的可能性。但是,绿色金融***策转化为法律还有两种可能的路径:一是采取分别修法的形式,即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或《保险法》等进行修改时,加入绿色信贷制度、绿色证券制度以及绿色保险制度的内容,即“金融法的生态化”的法律化路径。但这种立法模式,在目前似乎也不太现实,理由在于我国绿色金融***策还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缺乏绿色金融制度实施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在立法上采取的“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立法策略,因此这些制度要进入各个金融单行法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此,对于绿色金融***策转化为法律而言,可能性最大的一种路径,就是在“两型社会”试验区中,通过省级人大制定“绿色金融促进条例”,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立法策略。

(二)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法理基础

在“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中,通过省级人大来制定“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既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也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如前所述,绿色金融制度与“两型社会”的目标完全一致,都致力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同时,推行绿色金融制度,有利于建成“两型产业”从而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制定“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有利于在“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内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另外,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通过“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来推动绿色金融制度的实施,也是在“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进行金融制度创新的一种途径,是践行金融创新理念和权限的一种积极措施。当然,这种金融创新理念应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

绿色保险论文例6

一、绿色金融相关内容、内涵及特点概述

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绿色金融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使我对绿色金融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绿色金融虽然在20世纪末期才被定义,但在此之前,已经有大量的绿色经济学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马克思的绿色思想观、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经济理论的存在为绿色金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对于绿色金融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年)中,将绿色金融称为“环境金融”或“可持续金融”其内涵为如何利用多样性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沈耕兴则将其定义为:环境情况评估被纳入融资业务审核流程,在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通过资金流向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而最为理论界认同的定义为:“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中的***策性金融存在共同点,即它的实施需要由***府***策引导。传统金融业或以完成***策任务为职责,后者就是***策推动型金融。自然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除非有***策规定,金融机构不会主动考虑贷款方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备生态效率。

二、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对比

1、国际绿色金融实践

西方绿色金融实践起步较早。1962年,美国环境学家莱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对传统工业造成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由丹尼斯・L・米都斯博士为首,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首次对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方式提出了警告,将全球均衡状态作为问题解决的对策,即“可持续发展战略观”。两年后,联邦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保银行。1991年,波兰也建立环保银行。1992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 )成立,其宗旨是把最深入的商业思考和最好的***策决策相结合,设计出最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绿色金融这个市场变得更加切实。

2002年10月,伦敦召开商业银行会议,由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花旗银行共同起草了一份旨在评估、管理和发展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指南,即赤道原则。赤道原则具有行业性、自愿性、一般性、开放性和免责性的特征,使多国大型金融机构达成共识,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行业基准。截止到2014年遵循“赤道原则”的银行有80家。

此外,碳市场的发展也是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一环。早在1997年,《京东议定书》的签订制造了一种新的交易对象――碳减排额度,碳市场就此形成。碳交易分为两类:一是项目型交易,即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以JI和CDM为主要交易形式。二是配额型交易,即由管理者制定总的排放配额,并在参与者间进行分配,参与者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排放配额的买卖。碳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外以碳排放权为对象的金融衍生品的广泛开发和交易平台的建立,如2003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2004年成立的欧洲气体排放交易所(ECX)。

2012年11月,英国绿色投资银行建立,致力于绿色低碳项目融资,其投资项目主要分布于提高能源效率、废弃物处理及离岸风能三大领域。截至2014年6月,绿色投资银行在能源效率领域共投资1.93亿英镑,投资比例占总投资的1/5,废弃物处理中共投资3.27亿英镑,投资比例占总投资的1/3,在离岸风能领域共投资6.24亿英镑,投资比例占总投资的1/2。

2、我国绿色金融实践

与西方国家一样,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从理论研究开始的,之后经过各项***策和法律的推动,逐步走向实战。

在理论研究方面,1999年乔海曙最早提出绿色金融概念,王***华于2000年在《论“金融业”的绿色***》一文中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发展的方向。2001年白钦先探讨了可持续金融的功能,提出了要寻找保护环境的金融机制。

在***府***策方面,1981年11月***《***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2007年7月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提出《关于落实环保***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推动我国绿色信贷产生。2007年12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保监会提出《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我国绿色保险事业的开端。2008年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同证监会联合《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证券登上舞台。2011年9月***颁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在实践方面,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2008年,兴业银行正式采纳赤道原则,是国内唯一一家采纳该原则的银行,经过发展,其创新推出了三类金融服务:节能减排融资服务、排放权金融服务和个人低碳金融服务,在深入分析节能减排产业链布局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信贷和非信贷方式,打造出节能减排全产业链的“8+1”融资模式。

与兴业银行侧重点不同,中国银行偏向碳市场和绿色信贷领域。其推出基于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节能减排融资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项目产品。截止2013年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587.59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在碳市场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如制定《清洁发展机制顾问业务操作规程》,为防止国外金融中介机构率低价收购核证减排量(CERs),保护国内项目企业的利益,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开展CDM顾问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中国建设银行早在2006年就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出台《大中型客户授信审批五项基本准则》***策拒绝向违反环保***策的客户授信。而在2007年,工商银行便将绿色信贷作为长期发展目标,退出两高一剩贷款50亿元。2008年初步建立客户环保信息,历经多年逐步完善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和相关绿色***策,控制七大产能过剩领域的贷款。

除商业银行之外,碳交易所的发展也不容小觑。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从2005-2009年,中国的CDM市场份额按提供的减排量均超过50%,碳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碳交易所相继成立,2010年深圳碳排放交易所成立,为我国CDM项目投融资,CER和VER的交易做出很大贡献。

与国外相比,我国绿色金融虽然起步不久,却发展迅速。但是,在表面的飞速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策体系及披露制度不健全、地方***府推动绿色金融执行力欠缺及金融工具缺乏创新等,这些问题给我国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阻碍。

三、我国绿色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策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建设,目前我国相关的法规***策还比较零散且存在较大漏洞,没有形成完善体系,具体表现在:

(1)业内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各金融机构只能运用自身制定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估,这些标准大都存在漏洞,容易被高污染高消耗企业所利用,获取融资。

(2)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环保机构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目前央行公布的《企业基本信用报告》中“环保信息”一项所涉及的企业较少,且地方环保部门往往在企业违反相关环境法规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调查并公布相关信息,而金融机构需要在污染发生前就进行风险估测和管理,环保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不具有时效性,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及其风险管理。

(3)自愿减排市场的相关法规缺位。

(4)***府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引导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绿色企业融资困难。

2、***府间及***府与企业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策执行力不足

(1)***府之间:在保护环境,发展绿色金融方面,中央***府的态度积极明确,但地方***府态度却较为消极。因为中央***府站在全局的角度,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地方***府因为受***绩考核的限制,为了扩大就业,往往会对一些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网开一面。

(2)***府与企业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能够对资本、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而环境往往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无法对其进行配置,完全依靠市场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而***府正是要针对这种市场失灵进行***策引导和管理,这就将导致***府和企业产生矛盾,不利于绿色金融发展。

3、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

目前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业务也集中与绿色信贷和CDM项目,而证券业、保险业的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业务发展比较迟缓,有关碳交易的衍生品种类也较少,直接市场较为空白。

4、商业银行仍未将发展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地位,行动力不足

部分商业银行在表面上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同时,将大量资金投入境内或境外一些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中。如中国工商银行表示愿意向埃塞俄比亚的吉贝三级水电站项目投入4亿元,该项目直接影响当地几十万土著人民的生存。而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是为澳大利亚的油砂开采融资四百多亿美元,油砂开采将破坏当地环境,且消耗大量水资源。

而国内很多高污染企业,如亚洲纸浆砍伐天然林建设单种林场项目、台资翔鹭集团厦门PX项目等仍受到国内大型银行的资金支持。

四、对策及建议

1、广泛宣传绿色金融理念,提升公众认知度

中央及地方的宣传部门、各新闻媒体,应加强绿色金融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理论界应增加对绿色金融相关问题的研讨,提高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度,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

2、健全***策体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府执行力

应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区域和产业特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策体系。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如完善绿色信贷***策,建立绿色金融担保机制,减少企业担保问题,使企业融资不再因经营模式而受到影响。建立一套统一的风险评级标准,使商业银行在企业申请贷款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科学评测,减少对高污染企业的贷款,提高贷款利率,提高其污染成本,推动其进行污染治理。中央***府应加强对地方***府在绿色金融***策实施方面的执行情况的监管,如遇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应对其进行严厉制裁。

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工具,推动碳市场发展

(1) 增加绿色保险产品的发行。绿色保险即企业就自身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投保,当事故发生时,由保险公司赔偿造成的损失,恢复原来生态环境的费用。这样可以减轻企业和***府的治理成本,也能避免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以恢复环境而导致生态破坏。

(2) 增加绿色证券产品的发行。将企业的环境状况纳入上市评估,对于环境状况不合格的企业,禁止其进行上市融资,而对于绿色企业,为其上市融资提供优惠条件,支持其发展。还可以推出专门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优先股。这样可以对企业产生很大导向作用,推动企业发展环保项目。

(3) 推动新型绿色信贷产品开发,如在住房抵押贷款的申请人信息评估体系中纳入节能减排指标的结构化节能抵押品、对用于绿色项目的商用房提供优惠贷款的项目等。

(4) 创新碳基金产品。目前我国碳基金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出现中国绿色碳基金、国家低碳产业基金等,但它们均不能自主进行碳减排量的交易,只能属于准碳基金。因此建立真正的碳基金,推动中国节能减排事业和经济转型,具有必要性。

(5) 开发碳远期、碳期货、碳结构性产品等衍生绿色金融工具,建立碳保险制度,推动碳市场发展,努力争取中国在碳交易方面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

4、建立***策性环保金融机构

作为环保性商业银行,英国环境投资银行经过一年的试水,在支持低碳项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也应尽快建立自己的环保型银行。普通商业银行毕竟以盈利为目的,只靠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绿色金融远远不够。因此,国家出资建立***策性环保银行,依靠***策引导和扶持其发展绿色金融,为低碳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势在必行。***府可利用差额贴息等***策提高金融杠杆效应,使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收益。

5、加强绿色金融监管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监管还存在很大不足,常常发生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恶性事件不能被及时披露,地方***府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脱节的情况。我们需要完善绿色金融监管制度和框架,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一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内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注重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协作,建立自律性组织,保障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利益。

五、结论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府最为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近年来饱受雾霾问题困扰的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作为主要任务,足可见***和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因此绿色金融是今后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金融机构应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到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许多业务还是流于表面,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而且社会各界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深刻。我们应该结合国情一步步改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晏露蓉 赖永文 张斌 李志林 论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创新――兼析兴业银行案例[J] 金融纵论 2009年第12期 04-08

[2] 董捷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工业经济[J] 2013年第3期 156-160

[3] 蔡博峰 张昌顺 陈操操 杨姝影 邵诗洋 刘春兰 葛新安 国际碳基金研究[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年

[4]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 Finance &Trade Economics 2011年第10期 38-46

绿色保险论文例7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摘要: 绿色建筑施工阶段是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的阶段,也是风险最大的阶段。为保证绿色建筑功能的实现,必须对绿色建筑的施工风险进行研究。针对施工阶段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该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熵权法对绿色建筑的施工风险指标赋权,构造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绿色建筑的施工风险进行评价。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green building is the most serious period impacting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also has the biggest risk.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green build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risk of green building. In view of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in construction stag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mathematics, this paper determine the risk index weight of the construction by the way of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establish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n the basis of entropy weight so that it can evaluate the ris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uilding.

关键词 : 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construction risk;entropy weight;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037-03

作者简介:常瑞阳(1991-),女,河南新乡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0 引言

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恶化和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威胁,这种危机感使得各国逐步树立起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建筑业作为高耗能的行业领域之一,与工业、交通一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引入我国,并迅速生根发芽。我国***府不仅将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还于2013年1月1日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2013)1号),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和回收周期比较长,本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绿色施工技术相对较为陌生;而且一般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者比较多,参与建设的建设单位也较多,涉及的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长,由此带来的不可预见的因素也随之增多。此外,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具有追求全寿命期经济效益、节约能源资源、拥有良好室内外环境、应用大量先进技术等特点,具有传统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和要求。这些都导致绿色建筑的风险问题较一般建筑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研究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为绿色建筑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保绿色建筑功能的实现。

1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风险等级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没有绝对统一的定量指标,因此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绿色建筑施工过程的风险等级可充分考虑评价因子和评价等级的不确定性。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基于熵权的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它能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带来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可信。

1.1 确定评价因素和模糊评价集

通过阅读大量与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有关的文献,并结合专家咨询的结果,将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技术风险、成本风险、管理风险确定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划分如***1。评价因素集C={C1,C2,…,C13}。本文将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即风险评价集V={低V1,较低V2,中等V3,高V4,很高V5}。

1.2 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按照各个指标因素对危险等级的影响,选取10位权威专家采用5等级标度法分别对13种风险因素赋予各自的风险等级,形成原始评价矩阵A=(aij)13×10为:

说明,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为,即“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过高”和“缺乏有绿色建筑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

2 实例研究——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工程为例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工程位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东南角,为二类公共建筑。主楼共8层,裙房2层,建筑总高度31.3米,总建筑面积为13380.7m2,建筑占地面积4013m2。该工程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针对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的关键因素,制定绿色施工方案。行动态管理施工全过程,同时注重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另外,还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人进行节能降耗和绿色施工的教育培训,并做好技术、管理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2.1 节材措施

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材料采购数量及供应方案,尽量在保证正常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不积压库存。选择合适的运料方式,避免材料在运输途中遭到破坏。材料进场后就近卸料,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应拆卸方便、周转灵活,同时便于维护,以免耽误工程进度。

2.2 节水措施

按照工程要求的型号、规格选择合适的管路,严防管网和用水器具漏损。工地应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循环处理装置,将工地废水用于冲洗施工机具、设备和车辆,也可以用于路面防尘降尘、浇灌植物和花草以绿化施工现场。

2.3 节能措施

健全机具设备管理体制,明确机具维修与保养具体要求,确保机械设备完好无损,避免因设备状态不稳定而耽误施工进度。同时,在施工中应优先考虑能耗低的施工工艺。通过以上措施,成功节约了人工费、材料费、设施费,为购买过高的绿色建筑材料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降低风险。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经验做了较完整的记录,为同类型的绿色施工提供了借鉴。

3 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管理的建议

①项目经理部应积极按照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落实到技术管理、资金管理、现场管理等多项工作中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节能降耗和绿色施工的教育培训。认真、仔细编写绿色建筑施工现场手册,建立可在全国范围内搜索应用的数据库,形成经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积累绿色建筑施工经验,使施工人员有章可循。②在绿色建筑材料价格过高的大环境下,业主方、施工方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强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管理,通过对绿色施工技术良好的应用,降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使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风险降低。

4 结语

开发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但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对绿色建筑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参建主体对绿色建筑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为项目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绿色建筑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研究,归纳出13种风险因素,找出了“绿色建材的价格过高”与“缺乏有绿色建筑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两个最严重的因素,评价了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等级属于高风险,通过实例研究归纳总结了应对绿色建筑施工风险的几点经验。

参考文献:

[1]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绿色保险论文例8

一、“两型社会”建设与绿色金融***策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启动,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南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性机遇。两型社会的建设,只有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才能达到在经济利益发展的同时,同步实现环境保护效益和生态平衡效益。这种目标的达成,既需要市场经济主体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来建成两型产业,也需要***府通过各种命令一控制型(Command—andContro1)的管制措施来强制企业符合两型产业的要求,更应该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来促使企业向两型产业的转变,而绿色金融***策,正是一种具备这种功能的市场激励机制。

“绿色金融”(greenfinance),也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sustainablefinance)或“环境融资”(envi—ronmentalfinancing),主要指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具体而言,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口]。目前,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是“赤道原则”(theEquatorPrinciples),它是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策、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以增加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改进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绿色金融***策的基本内涵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以信贷、保险、证券、税收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宏观调控***策。

2007年以来,我国环保总局等机构,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等***策,掀起了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金融”的***策风暴。这些绿色金融***策的出台,强化了***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责任,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两型社会与绿色金融***策都旨在实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二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绿色金融***策对于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

二、我国绿色金融***策的体系构成

从我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作为环境经济***策的绿色金融***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绿色信贷***策

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经济***策和产业***策,对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而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的***策手段。“绿色信贷***策”是指致力于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方向发展的信贷***策。我国绿色信贷***策的出台,始于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落实环保***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策全面进入到我国环境保护与污染减排的主战场。同年l1月,中国银监会又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对绿色信贷***策的实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二)绿色保险***策

绿色保险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环境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所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一种责任保险。2008年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根据该《意见》要求,将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这是继绿色信贷***策之后,环保总局推出的第二项绿色金融***策。

(三)绿色证券***策

绿色证券***策是指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通过调控社会募集资金投向,遏制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防范资本风险,并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2008年环保总局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绿色证券***策。该意见要求对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13类重污染行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环保核查意见也作为证监会受理重污染行业IP0申请的必备条件之一。当然,绿色金融***策的体系范围,还应包括绿色税收、绿色采购、绿色风险投资、绿色发展基金等制度,它们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逐步予以关注的经济***策工具。

三、我国绿色金融制度的规则分析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制度尚停留在试点和***策的层面,内容还不完整,效能也难以充分发挥,要发挥绿色金融***策保护环境的作用,应当逐步完善其规则内容。

(一)绿色信贷制度

环保部门和有关机构的绿色信贷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策的基本框架,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还有一些规则需要完善。

1.建立环保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环保部门应逐步把环保认证、环保奖励等企业环保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再把这些信息纳入企业信息数据库。在金融机构方面,应尽力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和企业信息数据库,为信贷审查提供良好的信息条件,而银行在办理管理信贷业务时,应审查企业信息数据库中的企业环保信息,并把企业环保核查信息作为信贷的重要依据。

2.制定涉及基本环境风险的“绿色信贷指南”。

环保部门和银行机构在借鉴国外“绿色信贷指南”经验的基础上,应建立和完善我国有关基本环境风险的金融信贷指南和细则,必须结合国情完善绿色信贷风险审核的规则和标准,为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绿色信贷指南”的制定,应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设置指标:第一,建设项目授信的环保要求。建设项目或者新建项目必须满足“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第二,建设项目授信的产业***策要求。对允许类的新建项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地提供信贷支持,对限制和淘汰类的项目则不能提供支持;第三,企业生产经营要达到环保要求。根据企业是否遵守环保要求,对贷款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别企业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策。

(二)绿色证券制度

我国虽在绿色证券的具体内容构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则,应从四个方面改进。

1.企业上市融资的环保准人与核查标准。证券监管部门在企业股票上市发行审核时,应将环保核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准入指标进行考察,对那些环境友好型企业,则应当优先鼓励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对于中小型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的,同样应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鼓励中小型环境友好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优先上市融资。已经上市的公司申请再次融资的,也要经过环保核查环节的审查,以确保融资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但是,目前只有重污染行业的IPO申请环节才需要环保核查意见,而没有涵盖所有行业的上市申请;另外,对于已经上市企业的再融资行为,也没有环保核查的要求。因此,证券监管部门与环保部门应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审查规则。

2.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制度。目前,在环保核查对象、核查内容以及核查程序等方面,已有一些具体规定,但仍然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关于核查信息公开的问题,仅规定了对环保总局进行核查的结论予以公示,对于由省级环保部门负责核查的信息是否也应当进行公示未作规定。本文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信息都应当予以公开;其次,目前的环保核查是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核查公信力不足。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对公开的环保核查结果进行举报和监督,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是确保环保核查真实性的重要基础;再次,由于对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涉及到新制度的创立,其仅仅由效力层次较低的部门规章加以规定,显然无法保障该制度的实效性,因此,应对其进行专门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其实施。

3.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组成包括首次信息披露(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三部分。但是,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尚未包含有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要求。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上市公司重大环境事件的临时报告制度,这表明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把环境信息作为信息披露的内容来对待。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以保障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效性。

4.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制度。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是上市公司披露的重要环境信息之一,因此,科学地确立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如ISO的环境绩效评估标准,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环境绩效指标(EPI)和企业周围的环境状态指标(ECD,其中前者(EPI)又分为管理绩效指标(MPI)和操作绩效指标(OPI)。

(三)绿色保险制度

我国的环境保险制度的建立,要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在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1.环境责任保险费率的设置。在保险公司对污染程度不同的企业收取统一保险费率的保费时,造成清洁生产企业与污染企业要同等保险,即意味着污染较大的企业并不需要付出更多的保险费,这可能导致清洁生产企业的逆选择行为,因此,需要对它们实行差别保险费率,从而在制度上刺激和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

2.环境责任保险模式的确定。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三种环境责任保险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强制保险与财务保证相结合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二是以瑞典为代表的单一强制保险制度;三是以任意保险为主,强制责任保险为辅的责任保险制度。第一种模式范围窄,金融机构不愿参与,第三种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保险市场基础上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等原因,我国应采取强制性责任保险模式。

四、绿色金融***策的立法路径及法理基础

把绿色金融制度具体落实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之中,需要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对绿色金融进行区域性立法。区域性立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绿色金融***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表现为一种法律形态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两型社会”试验区内的企业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和固定的行为模式,避免了经济***策的易变性和短期性,从而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2)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策,在总体上有局限性,并不能对“两型社会”建设起到完全激励机制的效应,例如绿色证券***策主要针对那些具有重大环境污染风险的上市公司和准备上市的企业,而不能影响到那些不具有重大环境污染风险的企业。绿色金融的理念,只有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内通过“先行先试”立法模式来实现,反过来,这种创新型金融立法又有利于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绿色金融***策的立法路径

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路径,简单来说,就是把绿色金融***策转化为绿色金融法律。绿色金融***策上升为法律后,可以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对行为的激励以及对利益的调整而实现法律对社会的调控功能,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策转化为法律,应该遵循立法的正当程序,按照《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立法ll。把绿色金融***策转化为绿色金融法律,在法律化的表现形式上,至少有两种形式可以选择:“软法”或“硬法”。所谓“软法”是指原则上缺乏法律拘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范引。在法律表现形式,“软法”主要指“促进型立法”;“硬法”多指权利义务明确对应的“管理型立法”,强制性规范较多,且违反强制性规定后的法律责任占主导地位。而“软法”或“促进型立法”中,法律主体的责任主要是道义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相对弱化,倡导性规范相对较多,强制性规范较少。

我国环境保护国策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金融业配合,通过环境金融***策工具来激励企业践行环保社会责任;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绿色金融制度,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比较妥当的激励机制,二者在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契合性。我国目前的绿色金融***策符合“促进型立法”的特点,因为绿色金融***策并不完全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倡导性规定。我国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最佳形式应是“促进型立法”,因此,由绿色金融***策转化为“软法”或“绿色金融促进法”,是我国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合适路径。

当然,由于时机并不成熟和实践经验不足,目前要求制定全国性的“绿色金融促进法”并无太大的可能性。但是,绿色金融***策转化为法律还有两种可能的路径:一是采取分别修法的形式,即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或《保险法》等进行修改时,加入绿色信贷制度、绿色证券制度以及绿色保险制度的内容,即“金融法的生态化”的法律化路径。但这种立法模式,在目前似乎也不太现实,理由在于我国绿色金融***策还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缺乏绿色金融制度实施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在立法上采取的“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立法策略,因此这些制度要进入各个金融单行法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此,对于绿色金融***策转化为法律而言,可能性最大的一种路径,就是在“两型社会”试验区中,通过省级人大制定“绿色金融促进条例”,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立法策略。

(二)绿色金融***策法律化的法理基础

在“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中,通过省级人大来制定“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既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也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如前所述,绿色金融制度与“两型社会”的目标完全一致,都致力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同时,推行绿色金融制度,有利于建成“两型产业”从而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制定“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有利于在“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内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另外,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通过“绿色金融促进条例”,来推动绿色金融制度的实施,也是在“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进行金融制度创新的一种途径,是践行金融创新理念和权限的一种积极措施。当然,这种金融创新理念应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

绿色保险论文例9

中***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040-04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经济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必须依靠社会资本,即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弥补资金缺口。“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是“十三五”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15年9月,***中央、***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迫切要求,是落实“五大任务”和优化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键;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其核心观点,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一、绿色金融的相关概念

1.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所谓“绿色发展”是指,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王玲玲等,2012)。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Carvalho等,2011),2008年雷曼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陷入经济萧条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刺激经济复苏的计划,力***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同时绿色发展也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张梅,2013;朱留财和杜X,2011)。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手,黄建欢等(2014)分析了金融对区域绿色发展形成影响的四个机理(资本支持、资源配置、企业监督、绿色金融),在此基础上指出,企业监督效应和资本配置效应的作用是较为显著的,前者对区域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相对最大。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Wara,2007)。绿色金融是解决能源环境制约的关键条件之一,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何建奎等,2006)。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业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Jeucken,2001)。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提高投融资活动中绿色金融所占比例,有助于金融机构提高声誉以及有效推进风险管理(Chami等,2002)。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来看,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不仅可以从金融层面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还有利于银行自身经营战略的转型,并以此提升银行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陈游,2009)。

2.绿色金融的概念及其内涵。绿色金融也被称为环境金融、可持续性金融或碳金融。西方国家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开展得较早。Salazar(1998)指出,绿色金融是连接环境和金融这两大产业的桥梁,绿色金融旨在依靠金融创新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C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横跨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学理论的交叉学科。Labatt和White(2002)指出,绿色金融是有效融合了金融创新与环境保护的产物,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有效管理环境风险。Scholtens(2006)则重点分析了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传导机制,指出绿色金融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最优组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贷款***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与方式等层面上,采取措施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以此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高建良,1998;和秀星,1998)。

Marcel(2001)提出了绿色金融四大阶段理论。该理论把银行业对绿色金融的态度分为抵制(Defensive)、规避(Preventive)、积极(Offensive)和可持续(Sustainable)四个阶段。当前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多数已处于积极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围绕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十分活跃,除了传统的绿色信贷以外,还有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各类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交易与碳金融及各类衍生产品等多种产品与服务。

二、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瓶颈与国外经验

1.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瓶颈。中国绿色金融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目前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很难满足绿色发展的需求。根据***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预测结果,中国绿色产业的年均投资需求在2万亿元以上,而财***资源只能满足其中的10%至15%,融资缺口达1.7万亿元以上。2014年6月的《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显示,国内绝大多数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2%;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融资形式以间接融资为主,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更弱。马中(2016)根我国绿色发展和相关规划设立的目标,按照低、中、高三种方案,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即我国在2014―2020年绿色金融资金需求总量分别为12.2万亿元、19.5万亿元和21.6万亿元。从供给侧来看,现有绿色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绿色投资资金需求。

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因此,在操作层面上,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遇到实施障碍。其次,在构建制度框架方面,绿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仍有一定缺陷,国家绿色金融***策支持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中央***府和地方***府之间、***府与市场之间的利益关系存在偏差,与监管有关的法律和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充实,针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再次,从微观角度来看,金融部门本身需要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风险评估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完善。此外,人才、中介机构的配套相对缺乏也制约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王红珠,2013;张藏领和王小江,2015;叶秀,2016;刘传岩,2012)。

2.关于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发达国家***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通过各种手段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李致远和许正松,2016)。张云(2016)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构建绿色金融相关法律体系的经验,指出环保立法是保障绿色金融***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明确环境责任,明细相关利益人的责任范围,同时,发达国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绿色金融实施标准。此外,发达国家***府注重制定各种扶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优惠***策,营造有利的外部激励环境。例如通过利用贴息,优惠利率等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等。多数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国家对绿色信贷项目予以贴息贷款,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

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视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非常重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供给。综合分析各类资料,可以将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如澳大利亚BENDIGO银行的家居绿色节能贷款,美国WELLS FARGO银行的绿色商业建筑贷款,加拿大温哥华银行的清洁空气汽车贷款等。二是针对环保技术的绿色金融产品。如德意志银行推出的环保技术租赁、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为温室气体排放公司提供的IPO服务等。三是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如通用汽车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与混合燃料汽车和节能型汽车相关的具有优惠性的保险产品、瑞士银行的汽车零件回收保险、加利福尼亚州基金保险公司推出的绿色建筑保险等。

马秋君和刘璇(2013)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经验,指出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有如下三点启示。第一,商业银行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第二,商业银行应尽快完善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强化绿色信贷业务的准入机制。第三,商业银行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绿色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完善信贷流程。

三、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1.如何发挥***府的推动作用。在绿色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和非传统性特征,在此环境下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金融缺乏足够的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动力,此时***府积极发挥推动作用,可以打破以利益为支点的弱式平衡。如果绿色金融是由***府主导发展的,此时的宏观实施主体分为中央***府与地方***府,二者之间的绿色投资博弈就是绿色金融的实施过程(胡春生,2013)。周道许和宋科(2014)认为,绿色金融产品具有典型的准公共特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府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首先必须厘清***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边界,在此基础上在以下七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发展的范本和模式,同时加大对地方***府***绩评估中环境因素和绿色发展的权重。第二,改善制度供给,通过财***性措施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加以引导。第三,针对绿色金融特有的风险,强化监管约束;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与***府行***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第四,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引导专业服务机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数据服务公司等)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第五,培养环境风险评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诸多方面的领***人才。第六,各级***府要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张承惠,2015)。

2.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在实施投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绿色金融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王***华,2000)。发展绿色金融,要通过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金融性资金稳定、持续地进入绿色发展领域(马中等,2016)。推行绿色金融最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科学的部署和长期的坚持;要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金融机构发展战略规划。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对策建议(李卢霞和黄旭,2011;张建***和段润润,2013;林欣月,2016):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第一,强化制度供给。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绿色金融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效性,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第二,要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针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财***补贴和信用担保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贷款额度,同时要树立全局观念,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第三,实现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相关准入标准。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应统筹规划,避免恶性竞争的不合理发展。二是完善市场体系。第一,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完善有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债券、股权、基金、保险市场建设,加快建立高效的绿色低碳交易市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投融资需求,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第二,扩大市场主体。应鼓励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企业等非银行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逐步扩宽绿色金融发展领域,推进***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第三,建立专业化绿色金融机构。依靠专业化绿色金融机构落实各项***策,提高服务水平,推进绿色金融不断深化发展。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内生动力。第一,鼓励发行绿色基金。国家可以通过划拨财***收入将资金用于建设环保型基金,让环保企业可以更大程度获取资金支持;第二,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绿色金融衍生品发展。比如基于碳排放权的衍生产品,除了传统的碳期权、碳证券之外,还可以设计新型衍生品像碳排放权降幅保C或结构性证券等;第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培养人才的判定标准,在重视从国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同时,联合环保部门、教育机构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和团队整合,打造熟悉国际环保标准和绿色金融***策的人才队伍;第四,加强交流与合作。我国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使我国绿色金融更好地成长。

四、未来研究展望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二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定性研究多,具有数据支撑的定量研究少;三是从现有文献使用的数据来看,大多局限于已公开披露的数据,对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最新数据不够重视。今后有必要围绕以下三点,深入开展研究。

一是如何建立绿色金融监管制度体系。绿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是绿色金融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监管机构,使其履行绿色金融监管职能,以确保我国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是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二是***府如何引导绿色金融创新。价格信号、数量信号和绿色评级信号共同作用下的绿色激励理论表明建立***府引领下的绿色金融创新机制是必要的。今后应结合金融市场融资配给的特点,从市场均衡分析的全新视角,提出***府引导市场的绿色金融创新的有效激励理论。三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具有权威性和一致性的评价标准。今后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突出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和服务范围、突出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突出国际可比性等原则,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名称: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发展绿色信贷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策略研究(2016S***790042)”;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16AJL015);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江苏省发展绿色信贷策略研究”(16SYB-063)。]

⒖嘉南祝

[1] Carvalho M.G., Bonifacio M., Dechamps P..Building a Low Carbon Society[J]. Energy, 2011(4)

[2] Cowan E.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R].Research Paper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1999(1)

[3] Chami,R.,Cosimano, T.F., Fullenkamp,C.Managing Ethical Risk: How Investing in Ethics Adds Valu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26)

[4] Jeucken,M.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 [M]. USA : The Earthscan Publication,2006

[5] Labatt S., White R. R..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M]. John Wiley&Sons,2003

[6] Salazar J. Environmental Finance: Linking Two World[R]: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 1998(1)

[7] Scholtens B..Finance as a driver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 (1)

[8] Wara M.. Is the Global Carbon Market Working[J]. Nature,2007 (7128)

[9] 陈游.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科学,2009(11)

[10] 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4)

[11] 葛林,黄海峰,王美昌.“两高”和新能源产业的绿色信贷信用风险研究――基于KMV模型的经验数据检验[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1)

[12] ***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

[13] 何建奎,江通,王稳利.“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6(7)

[14] 和秀星.实施“绿色金融”***策是金融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J].南京金专学报,1998(4)

[15] 黄建欢,吕海龙,王良健.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基于生态效率和空间计量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4(3)

[16] 胡春生.***府路径下的绿色金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

[17] 李卢霞,黄旭.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同业比较[J].金融论坛,2011(2)

[18] 李致远,许正松.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16(1)

[19] 林欣月.我国绿色金融的内涵、现状和发展对策[J].金融天地,2016(7)

[20] 刘传岩.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探究[J].税务与经济,2012(1)

[21] 马秋君,刘璇.发达国家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新金融,2013(4)

[22] 马中,刘青扬,谷晓明,徐湘博,昌敦虎.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环境保护,2016(8)

[23] 马中,陆琼,昌敦虎.我国绿色金融资金的有效需求(2014―2020年)[J].环境保护,2016(3)

[24] 王红珠.浅谈绿色金融创新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J].绿色科技,2013(6)

[25] 王玲玲,张艳国.绿色发展的内涵探微[J].社会主义研究,2012(5)

[26] 王***华.论金融业的“绿色***”[J].生态经济,2000(10)

[27] 周道许,宋科.绿色金融中的***府作用[J].中国金融,2014(4)

[28] 叶秀.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法律分析[J].经济论坛,2016(2)

[29] 张藏领,王小江.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瓶颈期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24)

[30] 张建***,段润润.中国商业银行构建绿色信贷体系的路径探索[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1] 张云.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状况[J].经营管理者,2016(2)

[32] 张梅.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33] 张承惠.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府角色[J].中国金融,2015(10)

[34] 朱留财,杜X.全球绿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11(19)

绿色保险论文例10

在文章中主要是通过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内容进行描述,创建了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的绿色建筑项目,对绿色建筑体系的用处进行了描述。绿色建筑是传统建筑改变的转折点,比一般建筑的要求更高,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提升,成为了一种可持续建筑的主导。

1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的含义为在建筑生命周期中,让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被节省下来,做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还可以减少污染,将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争取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创建和谐绿色建筑。(1)绿色建筑特征。一般建筑项目都有着复杂性、实施性、特殊性、一次性以及投入资金多,所以这就让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而绿色建筑在一般传统型建筑的基础上,对成本、质量以及工期有着更多的目标扩展,这就包括了建筑耗能、材料、环境保护以及安全舒适等目标,管理目标的扩大增加了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的增加。(2)绿色建筑内容。针对于绿色建筑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绿色的特征创建风险清单;②实行评估对绿色建筑;③对绿色建筑项目实行了有关的研究。

1.2绿色建筑建筑内涵

绿色型建筑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①将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减轻,大意就是将资源、能源进行节约;②为用户提供健康、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③和自然环境亲近融合,争取将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相处做到持续性发展。(1)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将太阳能进行充分使用,使用节能型建筑将结构、空调进行围护,缩减空调与采暖的使用次数。按照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冷风体系,让建筑可以使用夏季主导风向。建筑使用的是与当地天气相对应的总体布局、平面形式。(2)绿色建筑优点。绿色建筑主要优势就是和四周环境相照应,达到内外一致,动静相互照应,将自然生态环境做好。创造一种舒适型、健康型的生活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居住良好,身心健康。

2绿色建筑项目使用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2.1绿色建筑项目使用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定义为,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对风险管理进行策划工作,识别每一个时期的风险,使用合理的策略对风险进行评价,将有关的风险属性进行分析,对整体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有关解决措施并且实施,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集合。绿色建筑项目生命周期主要包括5个阶段:制定决策、设计、施工、实行、维护。在这5个时期重要性是依次递增,其意思就是项目时间越长,对于风险管理成败越重要。在风险管理中主要时期就是---投资决策时期,其内容主要有项目使用书、技术评估等。

2.2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含义是开发商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程中,避免或者是减少很多不利影响,确保项目的成功,在进行投资、施工、运行等一系列阶段对实施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识别、规划以及整个过程中。按照我们国家建筑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状况来看,可以分为5个方面:风险规划、风险判断、风险猜测、风险处理、风险看管,共五个时期。

2.3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性能

与其他建筑项目来说,绿色建筑项目有着特殊特征,总而言之归纳为下面几点:①项目最开始的时候投资金额高。在经济性能角度看,承包商要比其他建筑承包商在初始值的时候投入资金多,成本增量也比其他的高,算是外部性经济产品,期舒适程度、对环境有利,不能通过资金体现出来,并且回收时间长,另外绿色建筑项目与其他建筑项目比,技术复杂,要求也高,还可能会出现延长工期的状况,伴随而来的就是成本的提升,让项目在短时期内没有回报率,导致项目风险增加;②目标的延伸。通常性的建筑工程三大目标是:成本、工期、质量,而绿色建筑项目与建筑工程相比则有着更多延伸目标,比如室内环境舒服、建筑不耗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扩展建设目标越多,会导致风险范围增大,最后一定会增加风险的可能性。根据上面的描述,绿色建筑项目中的绿色管理是困难且繁杂的系统,应该参考其他方面的有关书籍,对一些控制要素也应该实行综合管理、分析并提出有关的策略,使用科学性的策略实行风险管理,方便能够在同一条框中实行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目的,目的就是让项目不利的风险达到最低。

3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就是说项目在开始到完成全部过程,使用计划、协调、实施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对于项目的风险,是根据项目创建的管理策略与目标互相作用的要素总定义,就是对风险实行管理***策。

3.1在霍尔三维结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系统

“霍尔三维结构”是由美国工程家提出来得,它的主要定义对复杂系统工程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也根据学习“霍尔三维结构”,创建一个生命周期维、评价因素维、管理过程维“三维”结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使用管理的办法确定工具在三维空间分布点,通过类比的方法,将文章内容进行解析,让建筑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1)生命周期维。生命周期维主要是指在绿色建筑项目中,整个工程的阶段序列(比如技术预算、设计时期、项目使用书等)是通过生命周期动态时间所体现出来的。按照生命周期维的改变、评价因素、管理流程创建了“评价因素-风险管理”平面,主要体现的就是:对于不同的项目目标(类似质量、成本、建筑),风险管理需要根据风险管理流程顺序进行,由此按照时间变化,对其他两个维度就可以一目了然。(2)评价因素维。通常情况下,在项目立项的时候项目目标就应该被确定下来,但应该注意的是项目不同时期,目标就会不同。按照评价要素维的改变情况来说,其他两个维度创建了“评价因素-风险管理”平面,可以体现的就是在绿色建筑生命时期风险管理应该谨遵流程,这样便于工作人员的观察,让工作顺利进行。(3)管理过程维。风险管理流程维主要指的就是在实行建筑项目时的一般步骤(主要有规划、评估、监控等)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对于生命的流程有所改变的。按照风险管理的变化,其他两个维度创建了“评价因素-风险管理”平面,通过两个维度反应出来的是风险管理应该谨遵流程,这样便于观察工程。

3.2绿色建筑项目的用途

创建绿色建筑体系是由一个对风险管理的计划与框架,只有将绿色建筑实行下去,才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类型创建了三维风险管理系统,体现的就是绿色建筑管理研究方向、管理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①对项目开发商的能力给予肯定工作;②便于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价;③对风险管理的集成性能有用处;④对项目管理理论的丰富性能有利。

4结束语

绿色建筑中比较有效管理措施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能够将绿色建筑实行良好的管理,让建筑行业为城市的环保做一份贡献,它也是确保了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绿色建筑项目实行风险管理特征、内容,创建了绿色管理系统,构建了绿色环境保护体系,说明绿色建筑其重要性与意义。对这篇文章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建筑带来学习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祁华,侯海方.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风险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5(30):82-84.

[2]陈帆,谢洪涛.建筑技术创新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以绿色建筑技术创新项目为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8):33-38,4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绿色保险论文模板

学习

社会管制论文

阅读(26)

社会预测的核心难点为何?对于这个问题,默顿认为,社会性行动的五方面因素导致了各种不可测、不可控的未预结果的产生,1.忽视,即相关知识的缺乏。2.失误,即行为的误差,特别是基于过去经验所导致的误差。3.对直接利益的迫切需求所导致的主动忽视&.

学习

投资人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人10篇,内容包括投资人10年总结,投资人的案例。投资就是投人?!这六个字之后究竟是问号还是感叹号,似乎永远是个难解的答案。不同的投资人看法并不统一,但不可置否,中国的VC与PE们都思索过这个问题。关于投人能说的事太多,达晨

学习

证券交易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交易10篇,内容包括证券交易记录心得,证券交易领域入门书。

学习

投资者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者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者投资心理论文,投资者论文。1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

学习

股票投资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股票投资10篇,内容包括股票最全面投资日历,股票投资日记30篇。(一)投资、股票及股票投资的概念。投资的定义为: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收益,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经济行为。其实就是我为了能

学习

农电管理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农电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农电管理期刊,农电管理的经典例子。1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配电线路质量问题。农电生产与线路质量的关系非常紧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供电企业农电基础设施建

学习

外商投资企业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外商投资企业10篇,内容包括外资企业注册时的外商投资报告,外商投资企业信息报告范本。第四条投诉受理机构应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处理投诉。第五条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和地方各

学习

数学物理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物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物理方法小论文2000字,物理与数学论文总结范文。针对高职物理教学的现状,在引入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中,总体思路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各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和解题思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学习

投资基金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基金10篇,内容包括基金投资记录100篇,投资基金的文案。1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时序作为一种集合投资、专业理财、分散风险、收益共享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到21世纪,美国的证券投

学习

本学期工作计划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本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七年级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九年级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习和实际教

学习

长期股权投资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长期股权投资10篇,内容包括注会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笔记。1.2006年1月1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投资成本)3800贷:银行存款3800甲企业在2005年12月31日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中享有的份额为3700万元(18

学习

债券投资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债券投资10篇,内容包括如何投资债券,长期债券投资。这种策略是一种稳妥保守的消极投资策略,债券的固定收益产品特征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债券的消极投资策略适合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投资者对债券的流通性要求极低,资金可以长

学习

投资收益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收益10篇,内容包括投资收益总结及思路,投资收益总结100条。众所周知,股权投资特有的高风险、长周期、流动性差的特点使得对一项投资或投资组合的收益预测很难量化。虽然实务和理论界对此有过探讨,但诸如多因素综合评估法

学习

专项审计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专项审计论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范文精选8篇,专项审计的范文。2.1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视角何芹(2009)针对目前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中的主流两大类指标,即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提出质疑,认为两者的***运用都存在一定

学习

社会管制论文

阅读(26)

社会预测的核心难点为何?对于这个问题,默顿认为,社会性行动的五方面因素导致了各种不可测、不可控的未预结果的产生,1.忽视,即相关知识的缺乏。2.失误,即行为的误差,特别是基于过去经验所导致的误差。3.对直接利益的迫切需求所导致的主动忽视&.

学习

投资者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者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者投资心理论文,投资者论文。1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

学习

农电管理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农电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农电管理期刊,农电管理的经典例子。1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配电线路质量问题。农电生产与线路质量的关系非常紧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供电企业农电基础设施建

学习

环境创新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创新论文,内容包括环境论文1000字免费,环境创新论文题目。2.1从网络论的角度定义创新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的定义是相似的,因此许多学者并不区分二者有何不同。StorperM.(1997)认为区域性制度、规则和惯例

学习

劳动力市场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力市场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现象论文题目,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分析论文。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诞生主要源于人力资本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以下四个问题:1.持续的贫困。60年代对美国城市劳工和贫困问题的研究,基点在

学习

高二物理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高二物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二物理论文,高一物理论文范文大全。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

学习

劳动光荣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光荣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劳动光荣论文1000字,大学论文劳动最光荣1000字作文。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创造这样的伟业、迎接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

学习

八年级物理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物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物理小论文,八年级物理论文100字。一教材分析1、教材要求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在知道物体质量时会计算重力的大小;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和重力的方向,了解物体的重心。2、重力是物理知识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