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员篇1
第一条制定考核管理办法的目的
为了确保酒店岗位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对员工实施酒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的全面考核,创造内部管理良性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考核管理办法的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本办法各项实施细则力求具体、明确、可行。考核主要通过量化的奖、扣分
形式进行。
2、考核管理模式
本稽查考核系统横向分三个口(1)本部门(2)归口职能管理部门(3)质
检部;纵向分三层级(1)部门主管级(2)部门总监(经理)级(3)店级,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总值及质检部(员)代表总经理行使督导检查职权,以“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实施层级管理。
3、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原则
本考核办法将奖、罚分与当月工资直接挂钩,按奖、罚分数对当月工资执行
同百分比数的增、减。
4、与员工晋级、晋升,管理人员管理职责考核挂钩的原则
本办法明确规定了员工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考核累计结果将与行***奖励、处
罚相对应,与评优、晋级、晋升、降薪、降级、降职、辞退挂钩。
5、严格管理,一视同仁的原则
制定本办法,是为了在酒店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中,从“严”字上下功夫,
***处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行在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酒店行***管理制度
第三条制定考核办法的依据
1、员工奖励条例(第五章);
2、员工违规处罚条例(第六章);
3、各部门岗位工作职责;
4、各部门岗位操作规程;
5、管理人员《管理责任书》;
6、酒店其他管理规章制度。
第四条考核管理“三不放过”的实施原则
1、对发现的问题没有搞清楚不放过;
2、违纪人对错误没有认识不放过;
3、问题没有最后处理结果不放过。
第二章稽查考核方式
第五条横向考核方式
1、本部门考核
由部门内部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对员工及部门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实施
奖、罚。部门经理(总监)有权对属下员工及基层管理人员实施即时处罚,开出《扣罚单》,交质检部登记、统计后,由人力资源部执行罚金。部门主管、领班有权对属下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实施即时处罚,开出《扣罚单》,交由部门经理(总监)签名后,交质检部登记、统计,由人力资源部执行罚金。《扣罚单》一式三联,第一联由人力资源部存员工个人档案;第二联由质检部存查、登记和统计;第三联由当事人所在部门收存。
2、归口职能部门考核
由职能归口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员工及管理人员实施考核。如人
力资源部根据员工楼及员工餐厅有关管理规定对违规员工实施即时处罚;如保安部有权对违反酒店消防管理制度等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实施即时处罚;由职能归口
酒店行***管理制度
部门开具《扣罚单》,交由相关部门经理(总监)签认后,交质检部登记、统计,由人力资源部执行罚金。
3、质检部考核
由质检员根据酒店相关奖、罚依据,对酒店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应履行的
岗位职责,应执行的操作规程以及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如劳动纪律、行为规范、语言规范、仪容仪表规范、工作质量等)等情况进行稽查,对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实施奖、罚。质检员可直接开具《扣罚单》,交由相关部门经理(总监)签认后,交质检部登记、统计,由人力资源部执行罚金。
第六条
纵向考核
1、部门主管级
此级考核指部门领班、主管级对属下员工的考核。对象是员工本人。
2、部门经理(总监)级
此级考核处罚责任除当事人本人外,将同时界定当事人违纪违规责任归口之
各级管理人员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并做出相应扣罚。
3、店级
由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总值及质检部(员)代表总经理行使督导检查职
权。此级考核处罚责任除当事人本人外,将同时界定当事人违纪违规责任归口之各级管理人员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管理责任追究至副总经理。凡店级检查,违纪违规行为均可加重1-5倍从严处罚。
发生下列情形,由质检部审查核实后,对部门管理责任人实施加倍处罚,
并通报批评:
(1)部门故意漏考;
稽核员篇2
任何组织之营运,均可能因为未预期的不利事件发生而影响其绩效品质及目标达成。企业经营与风险,如影随形,可努力减轻,却无法消除。因此最高经营者均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加以有效控管,以确保下列三项目标之达成:营运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
一、风险的来源
风险是一项行动或事件发生,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的或然率。简单地说,对组织目标未能达成的可能性,就叫做风险。风险来源一般可分为组织层级(corporate level)及作业层级(opcrating level)。组织层级之风险又可分为外来因素造成者及内在因素造成者。
(-)组织层级风险
依照COSO的研究报告,属于组织层级的风险,可再依其来源分别列举如下:
l、外来因素造成者:(l)科技发展可能影响公司研究的性质及时机,或导致原料采购的改变。(2)顾客需要与期望改变,可能影响公司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顾客服务、订价及售后保证。(3)同业竞争可能改变公司行销或服务的作业。(4)新的法令规定,例如环保、税务及劳工等法令,可能迫使公司改变营运***策及策略。(5)天然灾害的发生可能改变公司的作业或资讯系统,及可能须采取应变措施。(6)经营情况的改变,可能影响公司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及扩充的决策。
2、内在因素造成者:(1)资讯处理系统的故障或中断,可能影响组织之营运活动。(2)所雇佣的员工的品质及训练与考核方式,可能影响员工士气,进而影响组织内部的控管意识。(3)管理阶层人员或职责的变动,可能影响某些控管的执行成效。(4)组织个体的活动特性及员工接近资产的机会,可能导致公司资源遭受挪用或侵占。(5)董事会由少数人把持或监察人未发挥监督功能,可能使决策草率,或孤注一掷;或对公司的不佳业绩及重大的控管缺失,未给予适当的关注及监督。
(二)作业层级风险
作业层级风险乃组织内各单位或事业部在其日常例行的营运活动过程,所遭受不利事件或行动影响的可能性。一般均依企业管理机能,评估其可能之风险,例如:
l、生产风险:(1)合格供应商数量不足的风险。(2)产品品质未能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2)产能调整需时太长的风险。(4)设备损坏后高维修成本的风险。(5)人工短缺的风险。
2.行销及销售风险:(1)客户取消订单的风险。(2)应收账款呆账的风险。(3)销售目标未能达成的风险。(4)销售策略失败的风险。(5)价格高度竞争的风险。
一般企业针对作业层级风险,多系采用所谓“交易循环”(Transaction Cycles)的方法,设计适当之控管制度。
任何风险对企业财务损失的影响,最后都会显示在财务及会计资讯上。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的不利影响都能够予以量化,而且有些影响也非短期内就会浮现。
每一种风险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包括收入、成本、盈余)之敏感性及程度,很难一概而论。例如:丧失商机、成本提高、产品售价下滑、意外灾害损失及营业中断。
二、风险管理的规划
规划一项有效的风险控管制度,首先必须了解产业特性、公司营业性质及经营目标与策略,辨识风险的类型及其对营运活动冲击之敏感性及程序。某些特定产业受到***府主管机关特别的规范,例如银行、证券、保险业或上市/上柜的公司,于设计及规划风险控管制度时也应特别考虑。
其次,最高经营者对冒险所持的态度,影响风险控管制度的建立及施行。有些经营者较为冒进(aggressive),喜欢冒险;有些比较保守,厌恶冒险。经营任何企业不可能没有风险,在合理可以忍受的程度内,冒点风险是必要的,但过犹不及,经营企业过分冒险及不愿冒险,同样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最高管理阶层对冒险的心态是否适当,影响了控管过程之设计与规划。
第三,控管必须要付出成本,因此成本与效益之考量,不可避免。有些经营者讨厌被控管,或认为控管代价太高或会影响经营效率,或认为倒霉的风险不会落在他的单位或公司。对这些经营者而言,他们只看到控管的成本,而忽视控管的必要性与效益,因此他们对于控管之设计与执行并不热衷,也不太支持,甚至于逾越既订之控管流程。
三、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系统的过程,包括制定经营目的及目标、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及持续监控风险管理的绩效。
(-)制定经营目的及目标
为使风险管理有效,它必须与公司的经营目的、经营策略及营运计划相连结。所谓经营目的乃是企业所欲追求的机会,或称为使命(Mission)。企业根据使命,提出愿景(Vision),然后拟订策略及计划。理想上,风险策略应与公司的其他经营策略相一致。
(二)辨识经营风险
传统上,大家谈到风险或风险管理,只是狭义的指财务风险。以制造业为例,传统的风险把焦点放在财务事项,包括应收账款呆账、存货呆滞过时、设备效能低落及因舞弊造成的损失。以银行业为例,传统上的风险指的是利率风险、授信风险、货币风险、资金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其实,这只是财务风险而已,并非银行业经营的整体风险。
对任何产业及组织来说,一般可以把整体经营风险分为以下五类:财务风险;行销及产品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科技及其作业;创新风险。
根据上述分类,一个典型的银行业其所面临的整体经营风险如下:
l、财务风险(利率、货币、授信、流动性、资金)。
2、行销/产品风险(产品、市场、法律/主管、通路、顾客、竞争)。
3、科技/作业风险(容量/弹性、成本/绩效、安全/错误)。
4.创新风险(新产品开发、过时、竞争者创举)。
5、人力资源风险(关键员工、生产力/品质、关联性)。
(三)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一旦关键性的风险被辨识之后,管理阶层接着衡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达成公司目标不利影响的严重性。公司的资源有限,管理阶层必须考量各种关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然后拟订适当的风险管理***策。
(四)对经营风险采取适当***策
风险管理***策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l、规避:通常一个企业对于高风险的领域,都会采取规避的回应***策。所谓规避,严格来说,即放弃一项活动,例如某一特定的产品研发或企业购并。
2.转移:风险规避并非0与1的假设或选择。管理阶层可视情况采取共同分担的方式(例如与同业共同研发),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购买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
3、接受:如果风险是公司经营模式所不可避免的,而且其冲击或严重性为公司经济能力所能承受,则管理阶层可以选择接受该风险。可接受的风险包括二种:一种是接受以后,采取有效控制以减少风险的程度。另一种是低可能性及低严重性的风险,公司可以忍受而不必采取任何控制措施。
(五)持续监控风险管理的绩效
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针对风险管理能否确保公司目的及目标的达成,持续加以监控。具体做法包括;把实际绩效与预期的比较,执行标竿,或从市场取得一些反馈的资讯。例如,事后评估导致高机会成本的决策;将风险管理的成功或失败与公司特定的能力(包括策略、流程、人员、报告、制度)连续分析;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及证券分析师如何对公司绩效的整体看法,检讨公司执行风险管理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的重点
一般企业把内部稽核之焦点放在“控制”本身,而非企业经营所可能面临之风险环境,因而忽略了对“作业流程”的评估。依照COSO的内部控制模式,在控制环境下,企业的流程控管分为下列三个步骤:(l)确定组织的目标;(2)评估风险;(3)决定所须的控制。理想的控管制度,应从决定所须的控制,转移到风险的管理。
确立机构之目标
评估风险
管理风险
(辨识风险、衡量风险、列出风险顺序、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
如把风险解释为一项事件或行动,对机构成功达成其经营目标策略的威胁,则很显然地,每一产业或经济个体所面临的风险不同。但了解个别公司相关的经营风险,却为建立有效控管的风险的首要工作。
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环境里,经理人必须关心的不仅限于内部控制,为了避免所有的或部分风险,经理人可能选择分散风险的方式,例如透过合约、保证及保险,经理人甚至于可能决定容忍某种程度之风险。在许多情况下,此种做法对商业流程风险之管理比来行额外之控制,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风险管理制度要能发挥功效,至少必须具备下列几个重点:
l、最高管理阶层必须重视与支持控管制度。各级管理阶层必须以身作则,坚持每一个单位或事业部都需认同支持。公司目标的订定,必须基于长期竞争优势的考量,同时设有预警制度,能够在财务损失发生前,显示问题的存在及严重性,以便管理阶层及时解决。
2、做好资讯与沟通。控管制度的要求应明确传达给各适当管理阶层及员工,而且应有畅通的管道,可以让下情上达。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控管环境,使员工愿意重视与遵循,并愿意讲真话,把公司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来处理。
3、配合目标管理及例外管理,实施适当的奖惩制度。管理阶层应经常关注下属的工作进度与公司的整体目标是否一致,有无落后,是否偏离。实施责任中。动或利润中心,对于例外或异常事项应适时介入辅导改善,并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肯定与奖赏。
4、控管制度的设计,不宜过分严苛或流于形式,应基于风险的重大性及或然率,考量控管制度的成本与效益。太过注重安全,势必使管理阶层事事受掣肘,难有发挥空间;授权不足,经理人事事请示,不敢作主。结果公司整体的营运效率势必受到不利影响。
风险控管流程应由各单位和机能的管理阶层及员工负第一线的监督责任。许多公司控管制度之执行如未能落实,往往把责任推给内部稽核人员。没错,内部稽核对控管制度之实施成效,应定期或不定期加以客观评估,但是事后的矫正措施,其效果不若平时由各单位管理阶层之自行评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包括风险之辨识、衡量与控制来得有效。
五、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除了要有一套明确的机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风险管理文化。以下这些文化的建立,对有效的风险管理而言,十分重要:
l、拒绝报喜不报忧。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公司的文化鼓励每一位员工扮演一个平衡的角色。他们应具有风险意识,并把重要的风险问题及时反映给管理阶层注意,而且当风险可能提供重大报酬的机会时,同时以企业家的创新心态去面对及把握。
2.居安思危,面对现实。任何惩罚或忽视“恶讯”的文化,会使公司在预期及处理求预期的事件时所需要的沟通受到窒息。资深管理阶层应该接受任何对公司有潜在威胁的讯息,并视个案,判断如何妥善因应。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个有效的风险文化是鼓励员工迅速果断的行动。诚实评估风险,以积极的态度,视风险为资产,善加利用而非规避。
除了上述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外,以下四点支持性的观念,也必须获得组织的全员共识:
l、主动负责,没有借口。每一位员工对于风险均采取主动负责的态度,一旦风险被发现时亦不须感到抱歉,因为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尚可化危机为转机。
2、接受事实,没有抱怨。员工坦然接受风险的发生,不必抱怨好事未到,坏事却来。重要的是妥善应对,甚至于预期风险的发生。
3、坦诚面对,没有隐瞒。员工诚实不隐瞒,在发生问题时,迅速的检讨应如何解决。该求助时立即向上报告请求支援,不认为请求协助是展示弱点。
若在上位者有宽大的胸怀,每一员工都会敢于面对,而非隐瞒等到事态严重时才爆发。
4、险即是机,没有盲点。每一位员工都了解风险就是机会,两者亦步亦趋。在考虑到潜在损失的同时,亦考虑到潜在报酬。如果畏首畏尾,抱着不做不错的态度,将一事无成。
六、内部稽核人员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除经营策略外,董事会最常讨论的议题是风险。一些国际知名的公司都曾经遭受过求预期风险的痛苦,从产品的失败或重大暇疵,到未遵循法令之严重错误,到科技或实体的灾害。为使董事们睡得安稳,他们必须有信心:重大的惊奇不会冲击他们的公司。
一个经营成功的公司对风险的看法是,风险不仅是危险,也是一个机会。有效的董事会认知,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从事冒险的事业,过犹不及。为取得平衡,董事们应确定:(l)管理阶层有一个有效的流程以辨识、评估及管理风险。(2)风险管理行动与组织的策略及经营目标相结合。(3)了解重大风险及管理阶层如何回应此等风险。(4)组织文化对风险管理的绩效给予适当奖励。
通常董事在监督公司的风险方面若有失职责,系因其忽略确定组织有一有效的持续过程,以辨识及衡量风险对营运的各种假设的潜在冲击,并事先做好必要的控管。董事们也很可能未及时被告知组织所面临的最重大的风险,或对风险已采取适当的行动。
传统的内部稽核作业偏重于遵循测试及流程控制。随着环境的改变,稽核重点逐渐转移到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及价值创造。换句话说,内部稽核的焦点应以风险为导向,不再局限于辨识及测试控制,应扩及辨识风险及测试管理阶层如何减轻这些风险的机制。内部稽核人员应该测试的是:这些风险如何被有效管理?而不是对这些风险的控制是否妥当及有效?
为发展此一风险导向的稽核模式,组织的领导人必须首先认知他们的需要及期望的效益。然后辨识及了解他们的特定营运及财务风险,界定愿意接受的风险水平,接着发展内部稽核的功能以有效监控衡量及管理这些风险。工作本身可能没有改变,但是随着焦点转移到高风险领域,内部稽核人员必须有新的不同专业技能及工作团队。
如下***所示,以风险为导向的新稽核模式,跟传统的比较,主要差异在于执行实际稽核工作之前,先做策略分析及经营流程分析。在理想的经营循环里,内部稽核应首先对组织的产业、经营的目标及策略以及相关的风险回应,执行策略分析。诸如:
在组织所属的产业及市场环境下,我们的目标及策略是什么?未来我们的核心经营流程,受到主管机关或其他竞争者的影响,可能会被迫做什么改变?什么样的基本风险影响我们的经营策略以及我们的控制环境如何有助于减少这些风险?
内部用核方法新论
Source:KPMG New Stratcgies and Best Practices in Internal Audit
对组织而言,控制固然永远是重要的,但是组织的关键性经营风险及暴露应该是内部稽核的最高焦点。例如,对麦当劳速食店的成功经营而言,薯条的品质、服务的快速及厨房的干净,远比某些收银机短少$720来得重要。
其次,内部稽核在组织的既定目标、策略及重大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必须使用资讯以决定各主要经营流程的策略攸关性、固有风险及控制环境。基于这些结论,内部稽核人员再详细分析主要的经营流程时,可以把焦点放在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营运活动及那些可能带来机会的活动。根据策略分析的结果,组织必须辨识最重要的那些经营流程,确定针对这些流程已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应。
评估风险暴露及相关的风险回应,必须评估对企业的经济价值构成威胁的重要性。应用80-20的规则,将80%的风险管理所做的努力置于20%的关键性风险。内部稽核人员决定组织所做的风险回应,是否足以减轻重要的暴露,以及内部稽核应该测试的程度。
由于市场上期待内部稽核人员辨识组织的绩效改善,对经营绩效的评估使得稽核人员有正式的方法,确保此等改善的机会持续被辨识及努力达成。内部稽核人员不再只是组织的交通警察,其所做的经营绩效评估,可以确保主要的经营风险被辨识及有效控管减轻。
一个真正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稽核模式,要求稽核人员与管理阶层改变对内部稽核人员在组织内的角色及影响力的看法。在环境快速变化的世界,最高管理阶层及董事会应重视及坚持内部稽核人员在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过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稽核,要求稽核人员增加其多元化的专业能力及工作团队,以协助组织创造更多的股东价值。在最高管理阶层的支持与引导下,内部稽核在评估及管理风险,应用标竿与最佳实务及辨识机会方面,展现积极主动的角色。内部稽核应着重经营风险的管理及获利机会的辨识,以创造股东最大的价值。例如,内部稽核人员应努力辨识回复失去的营收的机会,使用特定风险回应以减少不想要的或未预期的成本的潜在威胁,指出未能达成目标的那些计划或活动,辨识资讯不足导致的相关问题。
稽核员篇3
1.财务稽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有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务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财务稽核制度流于形式。多数企业的稽核都停留在狭义的内容上。财务稽核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有些单位稽核岗位与实际业务相脱离,造成对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反映不灵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上是由于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主观上是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分工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和会计负责人认为,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每年都要进行例行审计,所以财务部门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对财务进行稽核,这种错误观点对建立会计稽核制度妨碍较大。
2.财务稽核手段单一。财务稽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稽核手段落后。稽核方法主要参考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手段和内部审计的方法。以账、表、证的检查为主,检查账实、账证、账表、表表相符情况,即主要是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事实上财务稽核还应包括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和对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核查。
二、财务稽核的流程与环境
1.编制财务稽核年度计划。财务稽核要紧密切合公司战略和公司年度预算,结合部门资源,包括年度费用预算,部门稽核人员和本年度需要稽核的单位,制定年度稽核计划,稽核项目的时间、人员安排等,确定重点稽核及最少需要稽核单位等。
2.下达稽核通知书。按照年度稽核计划,稽核部门下达稽核通知书和财务稽核纪律,包括稽核事项和稽核区间等。目的是保障稽核人员的***性,稽核人员除正常的工作餐外不得接受被稽核单位宴请、礼品、娱乐、旅游等,不得在被稽核单位报销费用等与稽核无关的要求。
3.收集稽核前期资料。在前期准备阶段,应要求被稽核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包括战略规划、经营计划、预算批复、各董事会决议、重要会议纪要、运营报告、经营分析、纳税申报资料、筹资和理财资料、财务报表、财务账册、会计凭证等。被稽核单位组织架构,各财务岗位说明书或绩效计分卡等。被稽核单位制度、流程、主要会计***策等。被稽核单位前期外审、内审及稽核报告等。
4.制定稽核方案。稽核小组根据检查单位提供的稽核资料,进行初步电话访谈或现场访谈,结合常规稽核底稿,制定稽核方案。拟定稽核时间计划,确定重点稽核方向,分析稽核要点、制定稽核策略,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等。
5.进行现场稽核。在现场稽核阶段,首先依据稽核底稿进行全面稽核,然后依据重点稽核方面进行仔细检查。各小组成员注意收集稽核证据,稽核项目负责人随时跟踪各稽核人员的时间进度和完成质量,现场指导稽核工作。各小组成员撰写自己的稽核底稿,最后由稽核小组负责人汇总、分析再检查。
6.撰写稽核报告。首先由各稽核小组成员完成各自分部稽核报告,最后由稽核项目负责人汇总、分析撰写稽核报告初稿,稽核报告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7.沟通稽核报告。稽核报告完成后,需与被稽核单位现场或以电话、邮件等形式沟通。并强调一次性沟通,不得反复沟通,否则会造成稽核报告被有意修改,稽核报告的真实性或完整性被削弱。
8.稽核报告。稽核报告要努力以数据说话,以法律条文或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并陈述造成的结果。根据稽核报告的情况,增加原因分析以便于整改。对于稽核发现的重大问题,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总部财务负责人汇报。
9.稽核整改跟踪。稽核报告后,应要求被稽核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制定稽核整改计划和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明确整改事项、具体整改办法,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等,以便进行整改跟踪。
10.树立正确指导思想。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公司战略推进的重要保障,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对财务稽核有很大影响。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如资金管理,首先是为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防止流动性风险和利汇率风险等,但过于强调理财,把理财收益作为资金管理部门的重要业绩体现,一方面可能会无意中妨碍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可能会为做大业绩而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11.建立合理财务组织架构。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分工越来越细,有的财务部门包括会计部、税务部、资金部和分析评价部等。分工精细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但也由此造成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部门壁垒或管理盲区。财务稽核需关注实际执行中的管理盲区,防止存在管理死角。公司所有经济活动最终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财务稽核应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分析财务部各部门内部的工作衔接,总部财务部和下属单位财务部的工作衔接,财务部与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的工作衔接等。如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的一致性,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分析评价与会计核算的统一性等。
12.制定科学的制度流程。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灵魂。文化积淀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制度是冰尖,文化则是冰尖下的冰山。有的公司其制度或流程非常全面,但对有些制度相关人员并不熟悉或理解,造成制度手册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而实际执行和制度规范“两张皮”。流程操作主要靠传、帮、带,加以人员不稳,实际执行可能越来越脱离制度。一些公司的制度或流程往往只能约束中下层员工,对于公司的高管人员无法约束。财务稽核需要关注公司的系统性管理风险,对制度或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是否存在制度或流程缺失,现有制度或流程是否存在漏洞或瑕疵,规范的制度或流程是否有效执行。
13.建立有效信息系统。目前大中型企业大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ERP系统,大型企业运用SAP、ORACLE等ERP软件,运行成本较昂贵,较小的企业采用国产ERP系统,运行成本较经济。一些海外机构,采用当地通行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国内系统差别更大。同一集团下属各单位规模不一,业态不一,经济效益不一,ERP系统各不相同,造成公司总部对财务风险难以集中监控。财务稽核需关注信息系统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4.建立稳定财务队伍。随着公司的蓬勃发展,一些单位财务负责人深感高端财务人员紧缺,尽管公司引进了大量的财务专业人员。但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财务人员也在学得一技之长后离开。造成离职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薪酬待遇不如人意,未来职业前景不明朗,更重要的可能是与直接主管的管理风格、行为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财务人员的不稳定,将极大地影响财务工作的连续性或稳定性,也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接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洞等。有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并购、资金管理、税务筹划和分析评价等财务高端领域,会计核算上往往配置新员工。事实上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应配置相应比例的骨干员工,否则会干扰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影响投资并购等重大经济决策。而且会计核算越来越贴近业务,核算人员必须有综合素质和专业判断,才能更好地服务业务的发展。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负责人的管理风格。
三、财务稽核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财务稽核工作机制。首先要成立财务稽核部门,较小的单位可以建立财务稽核岗位,部门直属企业财务负责人如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财务稽核部门要建立以专职稽核人员为主,非专职人员为辅的队伍,非专职稽核人员包括新聘用的储备经理和潜在的财务骨干人员。所有储备经理和后备培养对象必须在财务稽核部学习、轮岗,特别是一些即将外派的财务负责人,必须首先领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深入了解主要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才能适应外派需要。如经过财务稽核部的锻炼,这些毕业生才会在各自的财务部门知道如何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或内部控制,从而有利于财务团队能力的系统提升,有利于财务制度的统一和规范。否则到具体的单位后,会逐步偏离公司的管理风格。储备经理一般会以以前单位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审视现在企业的做法,这样相互碰撞,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专职稽核人员一般由有培养前途的财务骨干选派,有比较成熟的稽核方法,也熟悉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这样专职稽核人员和非专职稽核人员相互取长不短,有利于提高稽核质量。同时人力资源部对所有专职稽核人员和非专职稽核人员需有相对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大发挥财务稽核的职能。专项稽核和全面稽核相结合,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对于初次稽核的单位或长期未进行稽核的单位,应采用全面稽核的方式,对被稽核单位财务工作进行体检,逐项排查。待被稽核单位相对制度、流程相对完善后,可采用专项稽核的方式。对于重大稽核项目,可采用现场稽核的方式。建立与内审、外审的协同机制。财务稽核需要借鉴和吸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某些方法,可以努力建立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协同机制。一方面财务稽核人员可以与内审人员、外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和分享,提高检查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检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检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总部出差频率,降低差旅费,避免被检单位多次准备迎检工作,被检单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经营上。
稽核员篇4
目前一些大型企业建立财务稽核部或稽核岗,对总部财务部门和下属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行使财务稽核职能。但由于财务稽核在理论上尚不成熟,制度上不健全,稽核手段单一等原因,财务稽核制度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方式方法。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集团公司如何建立财务稽核制度进行探讨。
一、财务稽核与内部审计关系
1. 检查依据不同。内部审计有比较完善的法规或规定,如《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对财务稽核规定较少。《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2. 检查范围不同。内部审计侧重于检查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对公司战略、经营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等。
财务稽核侧重于对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和财务内部控制的检查,更深入、细致,但宽不及内部审计。
3. 管理主体不同。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向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财务稽核负责人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如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负责,直接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汇报工作。
二、财务稽核的意义与作用
1. 有利于集团财务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为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控制,集团总部往往派驻关键岗位如财务总监,对财务工作进行垂直管理,实现财务关键岗位的集中管理,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投资的集中管理等。但由于各国家会计准则不尽相同,税收制度更是千差万别。不同的行业对会计***策的具体运用也不一致。
2. 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还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面临***府审计的检查。尽管企业有内审部门,但内审部门主要向公司审计风险委员会负责,审计范围主要是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对会计***策和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审计涉及较少。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基于重要性原则的考量和时间性的限制,为了拥有客户有时迫于被审单位的压力,对审计报告的结论不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财务会计问题往往会忽略。因此建立财务稽核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下属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财务稽核可以促进会计语言的统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善财务内部风险控制,强化财务队伍的纯洁性,从而提高整体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可以首先在财务战线构筑风险防火墙,有效防范或降低财务内控风险,树立财务队伍的权威性,为公司的健康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三、财务稽核的现状与缺陷
1. 财务稽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有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务内部稽核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财务稽核制度流于形式。多数企业的稽核都停留在狭义的内容上。财务稽核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有些单位稽核岗位与实际业务相脱离,造成对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反映不灵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上是由于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主观上是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分工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和会计负责人认为,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每年都要进行例行审计,所以财务部门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对财务进行稽核,这种错误观点对建立会计稽核制度妨碍较大。
2. 财务稽核手段单一。财务稽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稽核手段落后。稽核方法主要参考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手段和内部审计的方法。以账、表、证的检查为主,检查账实、账证、账表、表表相符情况,即主要是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事实上财务稽核还应包括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和对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核查。
四、财务稽核的流程与环境
1. 编制财务稽核年度计划。财务稽核要紧密切合公司战略和公司年度预算,结合部门资源,包括年度费用预算,部门稽核人员和本年度需要稽核的单位,制定年度稽核计划,稽核项目的时间、人员安排等,确定重点稽核及最少需要稽核单位等。
2. 下达稽核通知书。按照年度稽核计划,稽核部门下达稽核通知书和财务稽核纪律,包括稽核事项和稽核区间等。目的是保障稽核人员的***性,稽核人员除正常的工作餐外不得接受被稽核单位宴请、礼品、娱乐、旅游等,不得在被稽核单位报销费用等与稽核无关的要求。
3. 收集稽核前期资料。在前期准备阶段,应要求被稽核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包括战略规划、经营计划、预算批复、各董事会决议、重要会议纪要、运营报告、经营分析、纳税申报资料、筹资和理财资料、财务报表、财务账册、会计凭证等。被稽核单位组织架构,各财务岗位说明书或绩效计分卡等。被稽核单位制度、流程、主要会计***策等。被稽核单位前期外审、内审及稽核报告等。
4. 制定稽核方案。稽核小组根据检查单位提供的稽核资料,进行初步电话访谈或现场访谈,结合常规稽核底稿,制定稽核方案。拟定稽核时间计划,确定重点稽核方向,分析稽核要点、制定稽核策略,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等。
5. 进行现场稽核。在现场稽核阶段,首先依据稽核底稿进行全面稽核,然后依据重点稽核方面进行仔细检查。各小组成员注意收集稽核证据,稽核项目负责人随时跟踪各稽核人员的时间进度和完成质量,现场指导稽核工作。各小组成员撰写自己的稽核底稿,最后由稽核小组负责人汇总、分析再检查。
6. 撰写稽核报告。首先由各稽核小组成员完成各自分部稽核报告,最后由稽核项目负责人汇总、分析撰写稽核报告初稿,稽核报告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7. 沟通稽核报告。稽核报告完成后,需与被稽核单位现场或以电话、邮件等形式沟通。并强调一次性沟通,不得反复沟通,否则会造成稽核报告被有意修改,稽核报告的真实性或完整性被削弱。
8. 稽核报告。稽核报告要努力以数据说话,以法律条文或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并陈述造成的结果。根据稽核报告的情况,增加原因分析以便于整改。对于稽核发现的重大问题,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总部财务负责人汇报。
9. 稽核整改跟踪。稽核报告后,应要求被稽核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制定稽核整改计划和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明确整改事项、具体整改办法,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等,以便进行整改跟踪。
10. 树立正确指导思想。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公司战略推进的重要保障,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对财务稽核有很大影响。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如资金管理,首先是为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防止流动性风险和利汇率风险等,但过于强调理财,把理财收益作为资金管理部门的重要业绩体现,一方面可能会无意中妨碍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可能会为做大业绩而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11. 建立合理财务组织架构。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分工越来越细,有的财务部门包括会计部、税务部、资金部和分析评价部等。分工精细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但也由此造成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部门壁垒或管理盲区。财务稽核需关注实际执行中的管理盲区,防止存在管理死角。公司所有经济活动最终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财务稽核应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分析财务部各部门内部的工作衔接,总部财务部和下属单位财务部的工作衔接,财务部与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的工作衔接等。如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的一致性,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分析评价与会计核算的统一性等。
12. 制定科学的制度流程。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灵魂。文化积淀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制度是冰尖,文化则是冰尖下的冰山。有的公司其制度或流程非常全面,但对有些制度相关人员并不熟悉或理解,造成制度手册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而实际执行和制度规范“两张皮”。流程操作主要靠传、帮、带,加以人员不稳,实际执行可能越来越脱离制度。一些公司的制度或流程往往只能约束中下层员工,对于公司的高管人员无法约束。财务稽核需要关注公司的系统性管理风险,对制度或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是否存在制度或流程缺失,现有制度或流程是否存在漏洞或瑕疵,规范的制度或流程是否有效执行。
13. 建立有效信息系统。目前大中型企业大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erp 系统,大型企业运用SAP、ORACLE 等ERP 软件,运行成本较昂贵,较小的企业采用国产ERP 系统,运行成本较经济。一些海外机构,采用当地通行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国内系统差别更大。同一集团下属各单位规模不一,业态不一,经济效益不一,ERP 系统各不相同,造成公司总部对财务风险难以集中监控。财务稽核需关注信息系统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4. 建立稳定财务队伍。随着公司的蓬勃发展,一些单位财务负责人深感高端财务人员紧缺,尽管公司引进了大量的财务专业人员。但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财务人员也在学得一技之长后离开。造成离职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薪酬待遇不如人意,未来职业前景不明朗,更重要的可能是与直接主管的管理风格、行为等存在一定的关系。财务人员的不稳定,将极大地影响财务工作的连续性或稳定性,也影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人员的工作交接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洞等。有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并购、资金管理、税务筹划和分析评价等财务高端领域,会计核算上往往配置新员工。事实上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应配置相应比例的骨干员工,否则会干扰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影响投资并购等重大经济决策。而且会计核算越来越贴近业务,核算人员必须有综合素质和专业判断,才能更好地服务业务的发展。财务稽核需关注财务负责人的管理风格。
五、财务稽核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加强财务稽核工作机制。首先要成立财务稽核部门,较小的单位可以建立财务稽核岗位,部门直属企业财务负责人如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财务稽核部门要建立以专职稽核人员为主,非专职人员为辅的队伍,非专职稽核人员包括新聘用的储备经理和潜在的财务骨干人员。
所有储备经理和后备培养对象必须在财务稽核部学习、轮岗,特别是一些即将外派的财务负责人,必须首先领会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深入了解主要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才能适应外派需要。如经过财务稽核部的锻炼,这些毕业生才会在各自的财务部门知道如何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或内部控制,从而有利于财务团队能力的系统提升,有利于财务制度的统一和规范。否则到具体的单位后,会逐步偏离公司的管理风格。储备经理一般会以以前单位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审视现在企业的做法,这样相互碰撞,有利于发现新的问题。专职稽核人员一般由有培养前途的财务骨干选派,有比较成熟的稽核方法,也熟悉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这样专职稽核人员和非专职稽核人员相互取长不短,有利于提高稽核质量。同时人力资源部对所有专职稽核人员和非专职稽核人员需有相对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大发挥财务稽核的职能。
专项稽核和全面稽核相结合,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对于初次稽核的单位或长期未进行稽核的单位,应采用全面稽核的方式,对被稽核单位财务工作进行体检,逐项排查。待被稽核单位相对制度、流程相对完善后,可采用专项稽核的方式。对于重大稽核项目,可采用现场稽核的方式。
建立与内审、外审的协同机制。财务稽核需要借鉴和吸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某些方法,可以努力建立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协同机制。一方面财务稽核人员可以与内审人员、外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和分享,提高检查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检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检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总部出差频率,降低差旅费,避免被检单位多次准备迎检工作,被检单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经营上。
2. 加强财务稽核队伍建设。稽核团队的专业性是财务稽核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稽核质量根本不可能得到保障或提高,更无法从历史的高度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建议。稽核团队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也要加强非专业的学习,稽查成员之间也要相互多学习、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稽核方法或流程,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组织架构的变迁,制度流程的改变,稽核人员需要持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知识。财务稽核工作底稿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实现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全面稽核和专项稽核相结合,抽样稽核和详细稽核相结合,事后稽核与事中和事前稽核相结合。
注意财务风险的体现在财务环节,而发生的源头在商务或业务等部门。由简单的基础工作检查到财务流程、财务制度、税务风险和资金风险的检查。由账、表、证的检查到预算、计划及评价等的检查。
稽核员篇5
关键词:财务稽核 问题 对策
一、财务稽核工作存在问题
中石化自决定在中石化财务部门设立财务稽核专岗,已经经历了六年的发展历程。六年来,中石化广大财务稽核人员,不辱使命,认真履行财务稽核工作职能,为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内部控制风险,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财务稽核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稽核人员大多从其他会计岗位转岗而来,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大多对国家法律、法规知识及会计稽核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全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财务稽核工作的需要,与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一流财务队伍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稽核手段单一。财务稽核现在还是采用传统的会计稽核模式具多,主要是手工审核会计凭证为主,审核会计帐薄和会计报表为辅,而在SAP集成会计核算模式下,供应、销售、项目等前端生成的凭证,最终都集成到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中来,凭证数量大,财务稽核人员的稽核工作量也随之加大。由于没有开发针对SAP系统的稽核应用软件(数据过滤和数据加工),在SAP系统中进行***稽核也费时费力,导致财务稽核效率低下。
3.事前稽核被忽视。在财务稽核过程中,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事中、事后审计,忽视了对预算、计划、项目立项、合同招投标等事前事项的稽核,造成财务稽核的缺位,这样就使得一些不太合理的未来经济事项失去了被纠正、被防范的机会,增大了其实施的机率,并最终酿成过错。
二、主要对策
1.提高财务稽核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1.1稽核人员要做到清正廉洁。稽核人员一定要加强廉洁从业教育,认真学习《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央纪律检查条例》、《镜鉴》等宣传教育资料,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廉”字当头,从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稽核人员廉洁从业,在工作中保持应有的***性。
1.2稽核人员要做到客观公正。稽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地防范风险,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因此,稽核人员在稽核工作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求自己。稽核监督检查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财务法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准绳,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向决策层和管理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对主观违规的事件,要找出内控失灵的原因,从制度上去规范和完善。
1.3稽核人员***策水平的培养。财务稽核工作涉及的法规、制度很多。大到国家财经法规,小到企业内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等。如《会计法》、《经济合同法》、《审计法》、《票据法》、《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手册》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等。财务稽核人员只有正确掌握国家***策法规和企业制度,熟悉稽核等业务操作规程,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4稽核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稽核工作作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稽核人员具有较之于一般会计人员更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知识水平,还应该具有足够的创造性。因此,稽核人员要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使自己早日成为既精通财务稽核管理、通晓ERP专业技术知识,又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复合型财务稽核人才。
1.5稽核人员判断表达能力的培养。稽核人员判断表达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稽核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稽核人员判断表达能力是稽核人员分析问题能力、表达问题能力及写作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某项稽核工作来说,从制定稽核计划、发出稽核通知,制作稽核工作初稿,到写出稽核报告,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稽核人员的判断表达能力。如果在稽核过程中,对检查出的问题判断不清、分析不透、表述不确,那么就很难全面、准确地评价被稽核单位(或部门)经营管理现状,同时也就不能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高效实用的稽核建议,从而导致稽核效果不佳,不能真正起到控制、化解风险的作用。因此,稽核人员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表达能力,努力提高财务稽核工作效率和成果。从而达到纠错防弊,维护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达到促进和保障企业稳健、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2.财务稽核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
财务稽核的方式、方法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要求,才能适应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企业风险防控与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关于方式、方法创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序时财务稽核与重点稽核相结合。序时财务稽核,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好每月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的稽核,审核会计凭证附件资料是否完备,签字是否齐全,有无超过规定的审批权限,发票内容是否真实、合规、合法,会计运用的会计科目是否准确等;审核会计帐薄,看帐薄设置是否合理,总帐、明细帐是否相符,有无错记、漏记、重记的现象等;审核会计报表,看表间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可靠,是否能够满足***府、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重点稽核,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根据稽核风险评估结果,而开展的专一稽核,比如货币资金稽核、经营绩效稽核、预算完成情况稽核等。序时财务稽核与重点稽核相结合,能真实体现成本与效益原则,既保证重点,又兼顾一般,实现稽核效率最大化。
2.2自行稽核和交叉稽核相结合。自行稽核就是各单位财务稽核人员根据年度稽核工作计划,依据稽核岗位工作职责,进行自我稽核检查,自我纠正、自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的过程。交叉稽核,就是在石化系统内部,在相邻单位之间,稽核人员互换进行稽核,促进稽核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达到拓宽工作视野,互相取长补短,进行交流学习的目的,以克服稽核人员整天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形成固化的思维方式,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
2.3事前稽核、与事中稽核、事后稽核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稽核相结合,就是把稽核贯穿经营过程的全过程,进行“全覆盖”式的稽核。事前稽核主要检查预算编制、计划、合同招投标等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事前稽核可以避免或减少在事后监督才能发现的失误和损失。但由于经济业务尚处于起始队段,既无法评价经济活动成果,也不能认识事物全貌,只有通过事后监督,才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价;事中稽核可以对经济事项的运行,适时跟踪反馈,并纠正执行偏差,为事后监督提供分析依据;事后监督所发现的问题,其经验教训可供以后的事前监督借鉴。
2.4***稽核与现场稽核相结合。***稽核就是在SAP/R3系统中的连续稽核,在稽核过程中,要加强与财务紧密相关的采购、销售、库存等模块结合部的日常稽核,完善日清月结监控规范,明确监控要点和监控流程,提高对直接影响财务信息数据源的监控能力。为提高财务稽核效率,应积极开发财务稽核应用软件,从SAP/R3海量的库存数据中,过滤、筛选、提取财务稽核信息,使财务稽核网络化、信息化。现场稽核,就是财务稽核人员深入仓库、车间、生产装置、施工现场,通过问询、观察、监盘、抽查等方法,验证帐帐、帐实是否相符,成本费用核算是否真实准确等。
3.信息共享,形成监督控制的合力
现在,在中石化企业内部,既有财务部门的财务稽核管理,经营计划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又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纪委的廉洁风险防控,监督控制力量不谓不强。但往往自成体系,难以形成合力。只有把四个部门的力量有效整合,才能达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构建良好的企业管理、监控文化,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
4.加强稽核工作的量化考核
财务稽核人员是企业财务制度的“守门人”和财务风险的“预警人”,各级领导特别是财务部门的领导,应对财务稽核人员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财务稽核人员要量化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稽核评价体系,将财务稽核人员的工作实绩,纳入财务管理综合考评和个人绩效考评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使他们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财务稽核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稽核员篇6
关键词 财务内部;稽核;评价;有效机制
财务稽核工作是防范经营风险、规范理财行为、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建立财务稽核评价的有效机制,有必要首先对财务稽核作详细了解和明确定位。
一、财务稽棱的内容
(一)财务稽核的定义
财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狭义的财务稽核主要指对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做到账实、账证、账表、表表相符,即主要是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广义上的财务稽核不仅包括狭义稽核的内容,还包括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和对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稽核。可见,财务稽核可以检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加强财务稽核,有利于切实完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内部控制。
(二)财务稽核的作用
财务稽核一般在会计凭证入账前或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生成过程中进行,可以说财务稽核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是同步进行的。通过稽核,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制止。能够有效地防止差错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三)财务稽核的现状
目前尚有许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稽核制度,有的单位稽核制度流于形式,只是盖章应付检查而已。主要表现在:财务稽核内容比较传统。多数企业的稽核都停留在狭义的内容上;财务稽核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有些单位稽核岗位与实际业务相脱离,造成对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解决反映不灵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上是由于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足,岗位分工存在一定困难;主观上是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分工不尽合理。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中还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机构每年都要进行例行审计,所以会计部门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对会计资料进行稽核,这种错误观点对建立会计稽核制度妨碍很大。
二、建立财务稽核评价有效机制的措施
针对目前企业的这种现状。要想实行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财务稽核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建立企业稽核评价的有效机制。
(一)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建立财务稽核工作规范,制定科学、严密的财务稽核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所有制性质、所处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业务范围确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不同业务找出关键控制点。设计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企业根据自己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参照具体控制点制定财务稽核工作规范,稽核工作规范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应根据所接触到的业务环节制定,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例如。采购流程可分为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核;供应商选择与考核:采购价格确定与控制;采购合同签订与执行;运输及保险;检验入库;货款支付与核算;分析;考核等九个环节。而稽核的重点应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环节至该项业务结束这一过程为主来制定。主要核查和规范某项采购业务涉及的各项职责是否分离、合同所依据的计划是否合理,是否有权限人的签字,质量是否经过检验、是否已经纳入整体预算等。具体可对每笔业务编制稽核报告单。***妥善保管,以备检查。
企业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稽核制度。财务稽核制度一般包括:稽核岗位设置要求,岗位工作职责,管理权限,稽核工作程序,稽核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每项工作的稽核要求。
财务稽核工作要做到专人专岗,各负其责,从制度上进行有效的规范。在稽核工作运行过程中,要将拟定的各项稽核制度逐项落实到人,组织实施。确保制度的执行。
(二)制订年度稽核计划,层层分解,实行目标管理
企业在年初根据上级单位的有关要求或本单位的财务重点工作,制定详细的年度稽核计划。包括每项工作的稽核面、稽核深度、稽核时间、稽核评价细则等计划要求。稽核工作可以细分到财务关键指标或重点工作,如年度利润指标的稽核计划、资产负债率情况的稽核计划、资产损失情况的稽核计划等的制定。
制定总体稽核计划后,有基层单位的企业,根据基层单位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目标分解。如电建企业,施工的基层单位有项目部、分公司、实验室、内部资产经营单位等,根据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把企业总的稽核计划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基层单位的稽核目标计划,每年初与每个基层单位签订年度稽核责任书。制定年度财务稽核计划,明确稽核项目、稽核内容时间安排等事项,并将年度稽核计划上报上级单位备案;每半年,基层单位对照年初稽核计划。将本单位财务稽核工作开展情况上报;每年底,企业按照稽核评价细则,对每个单位年度财务稽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与该单位年度综合考评挂钩。
通过这种将总的稽核计划层层分解。对基层单位进行目标管理,最后进行整个企业的财务稽核工作绩效评价,使财务稽核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由下而上,形成严密、有序的工作程序,有效保障财务稽核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三)建立财务稽核工作网络,增强财务稽核的控制力
我国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的机构较为复杂。一般由若干个分公司或子公司组成。企业首先从总部设立总稽核网。作为稽核工作的管理岗位,各个分公司如有下设单位,则应从分公司总部设二级总稽核岗,受总部总稽核岗管理,对下设各单位的稽核人员进行管理,形成稽核工作的网络。其工作内容除传统的财务稽核外。以发生的业务为基础。从财务环节对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点按照稽核的要求进行追溯检查。同时对发现的不严密、易出现效益流失的环节及时反映,争取把风险控制在事前。
为保证信息的传递,下级稽核人员应至少每月向上一级稽核人员报告稽核工作,对重大业务一定要写明稽核内容、风险点、是否符合稽核规范、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等。总稽核岗要定期编制财务稽核报告,这样可以保证稽核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相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信息流通,增强事前、事中的控制。
(四)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整合分散的人力资源。提升稽核队伍人员数量和质量
稽核队伍是稽核工作质量的最根本保证。财务稽核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工作量大等特点,仅靠有限的几个稽核人员无法完成全年稽核任务,更谈不上工作质量。制度执行不力,很多原因是由于人员素质、人手少的问题。稽核队伍不仅要在数量上有充足的人员予以备选,在质量上还要求参与人员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数量和质量缺一不可。
财务稽核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稽核所需知识储备早已超出财务会计的框架。为避免稽核人员发现问题经常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找出根源,整改措施也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要求该岗位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还应具有对整体稽核工作
的驾驭能力。企业可以一方面从外部吸纳专业人才补充进来,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稽核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包括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风险意识、财务稽核工作规范等。稽核人员只有充分掌握业务流程。理解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之所在。才能够通过财务稽核工作控制风险。要建立财务稽核评价的有效机制,稽核队伍的建设问题不容忽视,而且是一个关系长远的问题。
有些单位在这方面的做法有可取之处。如“1+1积累式”稽核专家库建设方案,即将稽核工作和财务人员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即保证了稽核队伍人员数量和质量。同时,各专业财务稽核备选专家逐年递增。主要做法是:
1 上级单位将可能开展的专项财务稽核进行专业细分,如电费收入管理、成本控制、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子专业。
2 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专业人员特长,按上级单位的子专业。遵从自愿原则,输送1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作为上级单位本专业稽核专家备选人员。
3 向上级单位输送备选专家的单位。可在本单位选择1名以上新分财务人员或需要在哪个子专业进行提高的财务人员与稽核专家一起参与现场稽核,通过实战培训,加速各单位财务人员成长。提高各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全面性。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建立一套稽核队伍建设的常态机制,形成各单位各专业优势互补局面,有效整合了系统内分散的稽核人力资源。同时,给基层单位需要在专业上培养提高的财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流动式现场培训基地,激发了基层单位参与稽核的积极性。
(五)建立监督记录簿,强化财务稽核监督工作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随时监控稽核、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可以委派企业的会计员或监督员承担日常的监督工作,并建立会计监督记录簿(格式、项目按财税大检查的规定设置),做好日常稽核的记录和考核工作,记录簿记录的每项事项应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企业主要领导人签字,这样既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了解情况,改进工作,真正起到财务稽核的作用,也有利于今后的财税大检查和审计监督。
(六)组织实施、开展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进行符合性测试和评价报告
财务稽核不同于内部审计,目前主要是行业自律的一项内部管理手段。以当前有限的人力资源展开拉网式的全面稽核没有可能性,可以将非现场稽核方法作为现场稽核的补充。完善非现场稽核体系,可通过电子网络及时收集、处理、分析连续期间的数据,动态地把握和反映各单位各部门在一定期间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其特点和主要风险点,充分发挥非现场稽核系统性、全面性和超前性的特点,使其和现场稽核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稽核预警机制,提高预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防患于未然,并以此引导现场稽核,提高现场稽核的针对性。非现场稽核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一是月度会计报表与快报核对。分析重大差异。每月通过EXceI设置模型比较会计报表与快报核心数据差异,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快报是预估数字,有些估计不到的特殊情况会从会计报表的数字反映出来。有些重大差异往往是企业无法处理或弄虚作假的地方。
二是通过报表系统设置稽核模板。对报表进行自动稽核,发现存在的问题。每月基层单位上报报表。导入报表系统后。稽核模板自动取数,对报表填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数据不合理性进行稽核。
三是加强同管理部门的联系,特别是对新业务的开展。应及时主动地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助他们建账建制。同时,将内控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整改意见。提高内控稽核的效果。
经过非现场稽核后,针对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挑选适合的稽核队伍成员,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企业根据基层单位报上来的稽核工作情况汇报。开展对被稽核对象的事前调查和了解;通过现场符合性测试。掌握被稽核单位的总体情况、管理薄弱点、关键点;通过实质性稽核,形成稽核工作底稿;通过汇总现场稽核底稿,形成稽核报告征求意见稿,与被稽核单位交流意见并确认后,形成正式稽核报告。
(七)运用稽核成果,纠正偏差,堵塞漏洞
稽核报告一方面用于被稽核单位整改提高;另一方面用于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参考使用。对共性问题,主管部门通过修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对个性问题纳入考核评价;如出现偏差。应及时找出偏差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报告,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稽核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对稽核中发现的差错一般应要求有关会计人员在当月给予纠正,以保证本期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认识不一致的,应请示单位会计负责人决定或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对稽核中发现的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应尽力查清事实。妥善保管有关单据,及时向单位会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人汇报。请示处理办法,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八)明确责任,赏罚分明
稽核员篇7
临时工6名,县信用联社下辖34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5个信用分社、现有正式职工333名。面对点多、面广、线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近年来,该县坚持把稽核工作与业务工作摆上同样重要位置,齐抓共管,从而较好的确保了安全经营和业务工作的平稳发展。2011年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达到27489万元,贷款达到26130万元,不良贷款比2001年下降了27.9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31万元,连续六年实现安全无事故。回顾近几年的稽核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提高认识入手。
该县信用社的稽核工作仅仅停留在查错纠偏上,前几年。稽核工作只是起到事后复核的作用。从而导致一些信用社信贷管理松,不良贷款占比高,违章违纪案件有所抬头。现实的问题,深刻的教训,使该县联社领导深深认识到业务工作要上去,经济案件要杜绝,不良贷款要下降,管理工作要规范,如果稽核监督跟不上,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业务经营,还会导致已有的经营成果付之东流。基于这种认识,从2001起,每年年初工作会议都要对稽核监察工作进行专门的安排部署。同时,选拔人员充实到稽核岗位。此基础上,联社通过调查研究,给24个信用社配备了专职和兼职稽核人员,形成了上下重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稽核工作新格局。为保证信用社资金财产的安全,促进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从基础工作入手。
真正起到查隐患、堵漏洞、建制度、强管理的目的近年来,为了实现稽核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该县联社把建立健全稽核监督机制作为搞好稽核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为了提高稽核人员***治业务素质,每年都要组织稽核人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稽核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法纪观念。选派优秀稽核人员参加全省和全市的稽核工作,学习他稽核经验和方法。与此同时,把提高稽核人员的***治业务素质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培训,而是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督促他学中干,干中学,逐步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为了防止稽核工作中出现责权不清、推诿敷衍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稽核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了稽核工作任务、职权范围和奖惩办法。三是结合业务特点,制定和完善了镇原县农村信用社内勤业务违规操作处罚办法》和《镇原县农村信用社稽核处罚暂行规定》确保了稽核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行。
三、从转变职能入手。
责任性大,稽核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强。牵扯问题多,涉及面广的工作。不赋予稽核人员一定的权利,稽核工作就不能真正为业务经营保驾护航。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稽核的医士、卫士和谋士职能,该县联社大胆探索稽核工作的新路子。一是改变过去稽核工作接受双重领导(总稽核、业务领导)办法,改由总稽核全权负责,保证了稽核工作的***性。二是县联社给稽核人员压担子,出点子,撑腰子,给位子,鼓励他大胆工作,保证了稽核工作的权威性。三是围绕当前经济案件发生的新特点、新动向,逐步引导稽核工作职能实现三个转变,即:稽核重心由财务稽核向效益稽核转变,扩大稽核工作对信用社效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稽核职能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移,帮助被审计单位寻找工作差距,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稽核方法由单一的业务稽核向业务稽核与人的风险防范并重转变。
四、从专项稽核入手。
该县联社稽核工作在坚持序时稽核的同时,近年来。突出稽核工作重点,集中力量,组织人员,紧紧围绕业务经营这个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加大对决算真实性稽核1围绕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联社都要组织稽核人员从六个方面对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细致的稽核。一是核实各项存款、贷款,每年年初。看存、贷款反映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虚增或下压问题的存在二是核实收入,看贷款利息是否做到应收尽收,表外挂帐利息是否真实,有无虚列和截留问题;三是核实各项支出,看利息支出是否真实准确,有无预提和下甩问题;四是核实盈亏的真实性,看是否存在技术处理”问题;五是核实现金及应收应付科目,看库存是否超限额,有无白条顶库和挪用资金问题;六是核实帐表,看上下年度余额是否衔接。通过真实性稽核,2010年,共查出5个信用社为了套取奖金,逃避处罚,虚增存款和人为调整贷款形态的问题,扣回已发奖金3400元,同时对社主任进行了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
加大对贷款规范化管理稽核2围绕信贷资产质量。
也是各种不安全事故易发的部位。近年来,信贷是信用社业务经营的重头戏。该县联社充分发挥稽核的监督职能,毫不放松对信贷的稽核检查和查处力度。稽核中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查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看信用社负责人、信贷员了解执行情况。二是查贷款发放登记簿和会议记录,看大额贷款是否有调查论证和会议研究。三是查借据合同要素是否齐全,合同文本是否符合《合同法》规定,担保合同标的物及有关约定是否符合《担保法》规定,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是否足值,否在有关部门进行了登记。贷款利率是否在浮动范围之内,对关系人贷款的条件是否优于其他借款人。三是查“三查”制度落实情况,看是否执行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工作程序,对逾期贷款看是否及时签发了催收通知单。四是查在贷款发放中是否存在垒大户”和“收旧贷新”清息转贷”等问题。五是查贷款形态是否真实,调整是否及时。六是查责任贷款是否得到认定和责任追究。对查出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不迁就。三年来,共对58名违规发放贷款的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认定和追究,对37名进行了戒免谈话。查处和纠正违章违规贷款341笔,共830万元,确保了信贷资产的三性”
加大对表外业务的稽核3围绕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该县在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方面曾出现过重大的经济案件,行社脱钩之前。血的教训使新的班子认识到管理工作不能留有任何“盲区”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十分重视对表外业务的稽核。一是稽核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登记、销号制度是否落实,特别是稽核代办人员和信贷人员领用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二是稽核贷款质押物是否登记入库保管,手续是否健全,质押物有无出质证明和对保手续以及是否存在抽押等问题。三是稽核表外各科目帐户是否作到帐帐、帐簿、帐据、帐实“四相符”
体会有四点:联社稽核工作能取得好的成绩。
领导是关键,一是搞好稽核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稽核工作就不能有效地开展。
稽核员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稽核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对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和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情况进行的核查。
第三条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稽核工作。
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部门具体承办社会保险稽核工作。
第四条社会保险稽核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公正廉洁;
(二)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和财会、审计专业知识;
(三)熟悉社会保险业务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开展稽核工作的相应资格。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社会保险稽核人员开展稽核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稽核单位提供用人情况、工资收入情况、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缴费数据和
相关帐册、会计凭证等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二)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的资料,对被稽核对象
的参保情况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询问;
(三)要求被稽核对象提供与稽核事项有关的资料。
第六条社会保险稽核人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办理稽核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二)保守被稽核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三)为举报人保密。
第七条社会保险稽核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与被稽核单位负责人或者被稽核个人之间有亲属关系的;
(二)与被稽核单位或者稽核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与被稽核单位或者稽核事项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稽核公正实施的。
被稽核对象有权以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申请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人员回避。
稽核人员的回避,由其所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人决定。对稽核人员的回避做出决
定前,稽核人员不得停止实施稽核。
第八条社会保险稽核采取日常稽核、重点稽核和举报稽核等方式进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制定日常稽核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定期实施日常稽核。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特定的对象和内容应当进行重点稽核。
对于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
及时受理举报并进行稽核。
第九条社会保险缴费情况稽核内容包括:
(一)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申报的社会保险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二)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和个人的补缴情况;
(四)国家规定的或者劳动保障行***部门交办的其他稽核事项。
第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按照下列程序实施稽核:
(一)提前3日将进行稽核的有关内容、要求、方法和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事项通知被稽核对
象,特殊情况下的稽核也可以不事先通知;
(二)应有两名以上稽核人员共同进行,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并向被稽核对象说明身份;
(三)对稽核情况应做笔录,笔录应当由稽核人员和被稽核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人)签名或盖章,被稽核单位法定代表人拒不签名或盖章的,应注明拒签原因;
(四)对于经稽核未发现违反法规行为的被稽核对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稽核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其稽核结果;
(五)发现被稽核对象在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违反法规行为,要据实写出稽核意见书,并在稽核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被稽核对象。被稽核对象应在限定时间内予以改正。
第十一条被稽核对象少报、瞒报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报请劳动保障行***部门依法处罚。
被稽核对象拒绝稽核或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迟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报请劳动保障行***部门依法处罚。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定期向劳动保障行***部门报告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情况。劳动保障行***部门应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请处理事项的结果及时通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稽核员篇9
「关键词 内部稽核 职业 内部控制 借鉴
一、台湾地区内部稽核及其组织架构
“内部稽核”一词在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中为检查及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妥当性与有效性及营运活动的绩效性。台湾著名审计学家林柄沧对“内部稽核”的解释是“稽核工作的执行,系有一个组织,营利事业或非营利事业,内部的职员在组织内部进行。确认服务系对证据加以客观检查,以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或监理过程提供***评估”。可见,台湾内部稽核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部稽核属于内部控制机制,但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内容构成上,都远远超出了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二是内部稽核的目的不仅在于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和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将促进公司贯彻经营方针及提高经营效率。事实上,当最高管理阶层所经营的企业扩大到一定规模后,无法事必躬亲,就必须分工授权。同时他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委托者按照他的要求执行任务。但是控制系统是否充分有效,一定要有具备专业资格、***客观的人公正无私地作出判断。因此,内部稽核应运而生。内部审计人员是以内部稽核人员为代表,是企业管理阶层的幕僚。内部稽核是内控的重要手段,其自身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环,属于内部控制中的“自我控制”部分。
现今台湾有关内部稽核的定义,源自于1948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责任声明书,虽然其后经多次修正将内部稽核职能扩大至组织的任何作业,但协助组织的管理阶层和董事会成员,有效解除其责任,仍为内部稽核的目的。
在台湾,内部稽核部门为公司组织的一部分,按照公司管理阶层和董事会的***策发挥其功能。内部稽核部门在行***管理体系上,直接向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接受总经理或董事会的指挥监督。依台湾“证管会”规定,内部稽核部门应由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指挥。而且各公司内部稽核主管的任免,应经董事会过半数同意。台湾企业大都设有内部稽核部门。1986年《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要点》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应设置由总经理以上指挥的内部稽核部门。稽核人员若是所提改善建议不获采纳或实施,或发现违法违规以及将导致公司重大损失等情事,得直接和“证管会”连击。此外,内部稽核部门还定期向董事会的稽核委员会,就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内部稽核作业成果提出报告。必要时,内部稽核主管也可以随时求见稽核委员会成员请求特别协助。内部稽核部门对于所检查的活动,并无指挥权也不负成败责任。因此,它的检查与评估,无法解除被稽核单位人员的责任。
二、台湾地区内部稽核的范围和稽核程序
台湾内部稽核的工作范围,从总体上看在于检查和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有效及营运活动的绩效品质,工作范围极为广泛。但是董事会和高级管理阶层应指明稽核的方向和重点。
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其目的在于确保组织的目的及其目标的有效的完成。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其目的在于确定制度的运作符合预期效果。至于检查绩效品质的目的,则在于确定组织的目的或目标是否已经完成。,台湾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稽核部门都将稽核的重点由财务稽核转移至非财务稽核,包括对下列事项的评估:(1)财务与营运信息的正确可靠(营运稽核)。(2)公司***策程序和法令的遵守(遵循稽核)。(3)资产的保障(管理稽核)。(4)经济资源的有效使用(绩效稽核)。长久以来,台湾内部稽核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管理阶层的耳目。因为内部稽核人员始终站在企业管理阶层的立场去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最终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阶层提高企业组织营运绩效,包括以合理的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
台湾内部稽核工作程序大体包括:
1 稽核的规划。根据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规定,稽核工作的规划包括确定稽核目标和稽核范围、收集被稽核对象的背景资料、决定执行稽核工作所需的信息、稽核重点和工作日程、拟定稽核程序。
2 信息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是对所有关于稽核目的和稽核范围的信息,都要加以收集。信息力求充分、有用,以作为稽核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的良好基础。其次,稽核过程中包括所使用的测试或抽样,如果可行,应事先予以选定,并视实际情况不断扩大或改变。对信息的收集、、解释应作成书面文件便于监督,保证稽核人员公正无私地完成稽核任务。
3 稽核工作的执行要作成工作底稿。稽核工作底稿是稽核人员在稽核过程中所形成的与稽核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证明材料,足以证明内部稽核部门的工作符合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内部稽核人员应就其稽核工作结果提出报告。
4 内部稽核人员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应追踪确定被稽核者是否及时改正。在某些情况下,管理阶层或董事会可能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不予改正,而情愿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只要内部稽核已善尽职责,可不必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与外部稽核比较,台湾内部稽核更重视事后追踪,以确定稽核发现的问题已被管理阶层采取适当步骤并及时解决。
三、台湾地区内部稽核的职业团体与内部稽核作业规范
1 台湾内部稽核协会
在台湾,内部稽核人员因其重要性和专业性,被认定为一种专门职业。1985年,在台湾内部稽核界和工商界的支持下,台湾地区企业内部稽核协会成立,协会为非营利性的公益社团法人组织,同年出版了《内部稽核协会季刊》学术研究刊物,该刊物全面系统地反映台湾内部稽核发展全貌、深化内部稽核理论研究,介绍西方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方面的诸多前沿资料。尤其是著名学者林柄沧为台湾内部稽核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出版了《内部稽核执业准则》、《改善稽核生产力》、《内部稽核实务Q&A101》、《内部稽核理论与实务》等一系列专著,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内部稽核理论研究,在岛内外内部稽核界具有一定的力,被称为台湾内部稽核理论之父。协会设有准则委员会、委员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专业发展委员会、公共关系委员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和训练委员会。协会任务在于推动内部稽核学术研究、传播内部稽核理论与实务、协助企事业机关团体改善经营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稽核健康发展。除台湾内部稽核协会以外,内部稽核人员因为从事特定的稽核而成立的内部稽核协会还有,信息系统稽核协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考试及格者称为CISA)、舞弊稽核协会(考试及格者称为CFE)、银行稽核协会(考试及格者称为CBA)等。1992年和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n 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简称IIA)结盟,不久改成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LA)分会,并获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发的劳伦斯奖,是国际知名会员之一,现有会员已超过2400人,推动了内部稽核职业的发展。在台湾,设有内部稽核部门的企业至少有三千家以上,从业人员超过八千人。
2 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稽核和内部稽核作业规范的研究工作,1988年,台湾内部稽核协会成立,取代了企业内部稽核协会。内部稽核协会设有执业准则委员会,执业准则委员会的成员由内部稽核协会任命,林柄沧为执业准则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内部稽核协会创会理事长。执业准则委员会的日常经费均由协会依靠公司组织、内部稽核职业团体等方面的捐助来解决。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过多倚重会计职业界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筹款,而且执业准则委员会也不同任何企业组织或财团法人发生密切关系,因而准则制定机构始终保持超然***和高效运转。至今已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第1号至第15号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公报。同时还制定有内部稽核师持续进修办法(2000年11月30日修正通过)。1995年2月14日公布施行的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由以下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总则。该部分内容开宗明义,制定本准则的目的“为增进内部稽核工作的品质与提升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地位”,并规定了准则适用的范围,内部稽核作业“除遵照主管机关的规定外”,应依本准则办理。第二部分为内部稽核单位的设置。该部分内容要求内部稽核单位在机构中应具超然***的地位,并受该机构董事会的重视与支持。第三部分为内部稽核单位的职责及管理。该部分内容列示并解释了内部稽核的职责以及对内部稽核单位和主管应负督导责任的基本要求。第四部分为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素养。该部分内容列示并解释了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及内部稽核人员执行稽核工作应有的注意,如内部稽核人员的角色扮演、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判断、人际关系、持续进修等。第五部分为内部稽核作业程序。该部分内容列示并解释了稽核工作的内容及与稽核作业程序相关的有关问题,如稽核目的和工作范围、获取稽核证据、拟定稽核程式、做成工作底稿、出具稽核报告等。第六部分为附则。该部分内容列示和解释了本准则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实施日期,如有未尽事项或需详细解释事项,另行公报补充, 该公报视为本准则之一部分。
3 台湾内部稽核相关法规
到了90年代中期,台湾连续发生不少“地雷”公司或资金遭负责人掏空事件,导致台湾当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上市公司内部稽核的恰当性。这些关注的结果是台湾“证管会”为健全公司经营,发展台湾经济,保障投资者利益制定了许多规则。1992年12月28日,“***”、“证管会”颁布了《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要点》。该实施要点设“内部稽核作业”专章计13条,内容涉及内部稽核目的和内容、内部稽核实施细则、加强内部稽核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提升稽核品质及能力、内部稽核作业程序、并为内部稽核单位设置与定位提供了指南。实施要点第20条款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设置由总经理以上直接指挥的内部稽核单位,内部稽核主管的任免,应经董事会过半数之同意。并且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内部稽核单位的稽核报告及追踪报告於陈核后,应尽速交付公司监察人查阅。另外,还制定了《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处理准则》、《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信用合作社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信托业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票券商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农会信用部渔会信用部稽核制度实施办法》、《银行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采购稽核小组作业规则》等等。
4 台湾内部稽核职业道德规范
为促使内部稽核人员维持崇高品德,提升内部稽核专业信誉,1994年3月24日,台湾地区内部稽核协会了内部稽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该规章的重要规定之一就是禁止内部稽核人员不得故意从事有玷辱内部稽核专业或其服务机构的不道德行为或与雇主利益冲突的活动,并要求内部稽核人员应恪守本会的内部稽核职业道德规范。与此同时,规章还规定,对于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记入稽核报告,但是属于稽核过程中所收集的企业机密信息,内部稽核人员不得利用其以***私利,以至于违法或使其雇主利益受损。这一规定意味着内部稽核人员如果从事其无法合理胜任的服务,或者实质上从事了明知非法或不当行动,从而损害了稽核职业判断,内部稽核协会有权对其作出处理。
台湾内部稽核实践表明,制定内部稽核准则,可以限制内部稽核人员职责被滥用,规范内部稽核人员的从业行为,但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稽核人员遵循执业准则从业。提高业务素质和从业水平,而且其效用的发挥基本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专业胜任能力上仍得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内部稽核师与会计师一样,是一种专门职业,要讲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专业判断能力,而专业判断是离不开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
四、地区内部稽核师的
虽然台湾绝大多数的大专院校并没有设置内部稽核课程,但是内部稽核专业在台湾内部稽核协会的全力推动下,已在全岛内获得一致的认同。美国的审计惯例和审计习惯也深深地了台湾的内部稽核实务。因此,台湾地区内部稽核协会和一些大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专业团体已经编写了许多有关内部稽核的课程。
在台湾,为检查内部稽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所谓的内部稽核师(CertifiedInternalAuditor简称CIA)考试。凡大专毕业有志于内部稽核工作的年轻男女,均可参加内部稽核协会举办的内部稽核师考试。台湾内部稽核协会在1995年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合作,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有关内部审计师考试合约,举办内部审计师考试,提高了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其地位,备受各界肯定。台湾内部稽核师考试与美国内部审计师考试都在同一天举行。考试科目包括内部稽核过程、内部稽核技巧、管理控制及信息、稽核环境等四大部分。第一、二、三部分的考试题目与全球一样,但事先要译成中文试题。第四部分的稽核环境,由台湾自行以中文命题。各科考题均为测试题,第一种考试单独,以75分为及格,每次考试都得报考单科,每一单科及格者可以保留两年,考试及格者将在台湾日报和工商时报予以公告,考生四科全部及格者同时也获得美国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考试在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各举行一次,考试为期两天。录取率约30%.
五、借鉴台湾内部稽核制度的经验,改革大陆内部审计
从内部审计的进程上看,内部审计与投资者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只要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原则,只要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建立内部审计。从这个角度看,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不只是自身的事情,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我们认为,台湾的内部稽核制度是台湾地区经济体制,以及作为岛上事实上的通用语言的便利,更多地借鉴了美国的审计惯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部稽核的本土化是台湾内部稽核存在和生长的土壤。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台湾内部稽核制度在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 关于内部审计地位的。在台湾,内部稽核部门在公司行***管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1992年颁布的《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要点》对内部稽核都专列一部分予以详细规范。在大陆,内部审计由于受原因的影响,基本上沿用了原国有企业的行***管理模式,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被视为一种行***职务,要由经理或人事部门任免,而不是按规定召开董事会任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是由分管财务的副经理直接领导,有些是置于财务部门内开展工作,还有的则是与财务部门平行。内部审计一方面要受到被审计部门的影响和制约,而另一方面还要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符合内部控制框架要求。我们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准确定位应当是内部审计制度的最重要之一。尤如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监督职能一样,内部审计也需要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为了让董事会和全体股东能够完整准确地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也为了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有效地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局面,应当就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设置作出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并汇报工作,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由总经理提名,经董事会过半数同意才可任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处于平级甚至更低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其监督与评价的职能。
2 关于内部审计作业规范体系的问题。台湾加快内部稽核作业规范进程,力***从根本上封堵再次发生类似“地雷”公司的不规则漏洞,分别制定了《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和《内部稽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内部稽核准则的实施和内部稽核人员职业道德的规范等作了具体规定,并以“***”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名义《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要点》,台湾内部稽核作业规范体系基本形成。2003年3月大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同年6月1日施行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大陆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87年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内部审计师之间的联系和经验交流,促进了大陆内部审计专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的人与事的层面广而复杂。大陆内部审计专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但要以审计法为依据抓紧制定有关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还应将内部审计制度以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既有健全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为依据,又有体现国际惯例符合大陆体制架构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可遵循,加快出台内部审计条例和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实为当前完善内部审计作业规范体系的又一重要课题。
3 关于内部审计人员持续进修的问题。台湾始终把持续进修作为提高内部稽核人员从业水平、补充新知识、保持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大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历史较短,传统的内部审计偏重于例行的会计核算,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财会人员中选调。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交易形态的逐渐复杂,内部审计的范围、对象、内容、手段及标准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尤其是保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公司董事会一方面要求建立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来约束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还需要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了解公司内部各组织机构完成指定职能的效率,更要使他们的专业职业(其核心由专业判断和专业责任所组成)有效监督公司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但提供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纠错舞弊的建议,更要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于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如此,世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大陆加入WTO及审计职业的更加开放,事实上也为内部审计理论的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持续进修,或更多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内部审计师的考试以维持其身份,内部审计人员以提供高品质附加值的专业服务而强化其在社会的地位是必然现象。
4 关于***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的问题。目前台湾没有要求审计机关本身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台湾1999年10月份出版的审计季刊报道的情况看,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始终能追踪最新的发展要求,各国***府审计机关要求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针对其本身进行审计的案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府审计机关本身自律机制的内在缺陷。台湾内部稽核在此背景下的转轨变型已是大势所趋,而稽核思路、稽核观念的更新将会对这一进程起到重要的先导作用。准确地说,***府审计机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顺应了审计职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我们认为,在***府审计机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审计质量和维护***府机关形象上。(1)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在***府审计机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如何激励或约束***府审计机关按照法定职责开展审计业务,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建设。***府审计机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改进审计目标,加强***府审计的监督力度,提高审计质量。(2)有助于遏制***府审计机关出现腐败。尽管司法监督和纪律监察对廉***建设的作用与建立***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制度有关,或者说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基础上,但这种作用是其他监督手段无法代替的。(3)有助于依法审计。依法审计如何与实事求是运用得当是发挥***府审计应有作用的根本保证,是大陆***府审计制度的一大特色。实事求是与依法审计不是对立的,处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改革开放这个大环境来考虑,就是为了坚持更好地依法审计。所以,依法审计如何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府审计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及增强***府审计的权威性,是***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制度中颇受关注的内容。(4)有助于维护***府机关的形象。因为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府审计机关本身强化公共受托责任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府审计机关向***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民众公布审计结果,增加了***府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社会民众的向心力,从而维护了***府机关的形象。
5 关于滥用职权内部审计人员责任的问题。近年来,受“地雷”公司爆炸案件的影响,台湾的公司法和民法都出现了一些加重行为人赔偿责任的新规定。大陆公司法63条规定: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当赔偿责任。可以看出,大陆公司法对越权董事采取的是严格责任。因此,我们认为,大陆公司法还应增加规定,内部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应与公司一起对因其滥用职权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持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与现代民法通则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相反,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尽到了忠诚、谨慎和专业判断的责任,即使其行为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也应适当减轻或免除其对公司的责任。这样既可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防止内部审计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
主要:
林柄沧编著,2000,《内部稽核理论与实务》。
戴介贞,1994,“内部稽核人员的沟通技巧”,《台湾内部稽核会讯》第14期。
林柄沧,1995,“内部稽核与舞弊侦防”,《台湾经济日报》8月19日。
林柄沧,1997,“经营风险之评估与内部控制之检核”,《台湾会计研究月刊》143期。
台湾内部稽核协会,1995,《内部控制之观念与责任》12月20日。
台湾内部稽核协会,1995,《内部稽核执业准则》2月14日。
稽核员篇10
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稽核浅谈
随着财务工作重心的转移,除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外,财务人员更多地把精力投入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工作领域和内容的变化要求稽核工作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1电算化下我国会计稽核工作现状
(1)稽核工作本身未受到财务部门及企业领导应有的重视。表现为稽核工作在企业难以全面开展,仅限于会计业务本身;稽核结果不被重视,提出问题与建议无人理会;随意配备稽核人员,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没有保证。
(2)内部稽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的停留在帐目基础上的稽核监督,未将重点转移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上,既不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分析,也不利于对经济效益、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评估。
(3)稽核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稽核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业务部门,对电脑系统不熟悉,很难适应内部稽核现代化的要求;有些内部稽核人员缺乏内部审计经验,工作方法不当,与被稽核单位缺乏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对立;有些稽核人员怕得罪人,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影响了内部稽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4)现行的稽核方法、程序大多针对单纯的会计核算业务,而很少涉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稽核检查。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得更多的财会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传统的稽核工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能达到在企业全方位地开展针对管理活动稽核的目的,无法实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2强化会计稽核工作的必要性
2.1会计稽核是会计机构自身对于自身工作的检查
通过稽核,会计机构对核算工作进行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稽核工作,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得到纠正或者制止,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手段。
2.2会计业务是经过多项步骤最终出结果的工作
会计业务处理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展开的,每一步骤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收集、整理、记录、计算,记账过程更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原先的手工操作经常是在重复繁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财会人员仅需将数据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这时人们反而忽视了原先操作过程的细节,完全信赖于计算机,以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电算化也为舞弊提供了条件,且更隐蔽,防范更加困难,那么及时地针对电算化处理过程进行完整细致的稽核是必不可少的。
2.3新准则的实施,会计业务的改变使得会计稽核有很大必要
与原会计制度或核算办法相比,在核算范围、处理方法、披露要求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首先是一种新的会计理念的转换,其次是对会计业务处理的规定进行了大范围改动。这一变化对老会计人员来说,是对会计知识重新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新的会计理念的接受过程,特别是一些年纪偏大的会计人员来说,是一次“洗脑”。在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学习与熟悉、出错与纠正的过程,所以会计稽核很重要,它能通过纠偏工作来促使会计人员加深对准则的理解,促进会计人员接受新的核算思路,纠正认识不清的问题,缩短可以达到准则正确运用的时间,提高会计作业效率。当然,强化会计稽核工作对稽核人员的要求将更高,稽核人员必须全面地掌握新会计准则,才能正确判断会计业务,指导会计人员工作,才能达到规范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所以,强化会计稽核是快速掌握与运用新业务知识的需要。
2.4规范的会计核算离不开自身的正确稽核
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在财务工作逐步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型的时期,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稽核工作应顺应这一趋势和需要,渗透到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必须从单纯会计处理的稽核过渡到对财务管理程序及事项的稽核,尤其是在成本价格管理、税收筹划、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财务管理等方面加强相应内容的稽核检查,以促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所以,强化会计稽核工作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
3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稽核的措施
3.1培养高素质稽核人才,整合稽核队伍
3.1.1 通过不同形式提高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轮岗学习方式,派稽核人员到各个岗位学习各项业务操作规程,提高综合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各种专项检查,抽调稽核人员采取不定期检查,提高稽核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检查水平;三是外聘专业老师传授系统的稽核审计专业理论,以切实提高稽核人员的专业知识;四是加强会计准则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稽核人员依法监督和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稽核工作的需要。
3.2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使稽核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对企业现有内控制度进行梳理,首先,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可操作性,以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其次,细化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操作内容,使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漏洞。稽核工作只能以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为基础和依据来展开,不能***存在,否则易造成稽核人员凭借经验去识别和判断事项,操作判断尺度不一,加之稽核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漏洞、疏忽,影响稽核质量和效率。
3.3细化稽核标准,确保稽核质量
为了提升财务稽核工作的规范性,除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外,主要还要制订或细化稽核制度,以进一步规范稽核操作,细化稽核制度应涉及稽核业务范围、稽核操作步骤和工作程序、审核要点、判断尺度、稽核报告格式、稽核成果的反映等内容,应规范稽核程序,按规定程序开展工作,还可制定财务稽核工作模板,依此开展日常稽核工作,以便于稽核人员依制度程序操作,保证稽核工作质量,避免主观、人为因素造成稽核不严,判断标准不一、漏项等后果,同时也便于企业对稽核人员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
3.4强化稽核分析与评价工作,促进有效整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稽核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那么稽核工作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纠错上,更重要的是稽核发现问题的处理,及时纠正会计业务处理错误,做到今后不再出现同样错误,仅该点,并不容易做到。可以借助日常的稽核分析,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和方式,提醒财务人员应该怎样处理,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对于发现的财务管理流程问题,应及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予以解决,以优化流程;对于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经过认真分析后及时向企业反映,提出建议,与相关人员共同研讨,取得共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可达到促进内部稽核适应变化的控制环境这一目的,使稽核部门、人员能够获取丰富的关于内部控制状况和有效性方面信息,从而改进稽核的程序,使内部稽核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内部稽核的效用。
对于稽核人员与稽核工作的评价,是执行内部控制的一项必须的工作。评价过程是回答“稽核工是否尽职,工作质量是否良好,是否达到了稽核的目的,是否还应在哪些方面改进,稽核反映问题是否存在,建议是否适用于本企业,是否值得提倡”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通过评价,可促进稽核人员工作能力与稽核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