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制度10篇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1

第一节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员工的行为,保证员工行为与公司***策、规章制度和程序相一致。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创造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

2、适用于XXX有限公司。

第二节职责权限

1.职责与权限

1.1行***人事部:劳动关系管理的统筹部门,负责编制、改进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制度,统筹劳动关系管理。

1.2其他部门:在行***人事部门指导下,正确开展劳动关系管理工作。

第三节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关系分类

劳动关系管理、奖励与违纪事件处理、健康管理、特殊时期员工关系管理等。

2、劳动合同管理

2.1.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公司实际情况,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2.2.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由行***人事部统一组织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具体合同范本由行***人事部核准。

2.3.劳动合同办理时间:

新入职员工: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在职员工:合同期满前30天由行***人事部知会该员工直属部门,根据该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和公司用人状况并结合该员工的意愿,共同决定是否继续聘用该员工,如果继续聘用,则由行***人事部通知该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否则合同期满自动终止双方劳动关系。

2.3.3行***人事部将劳动合同信息录入电脑系统,便于集中、规范管理。

2.3.4行***人事部对已给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3、劳动关系证明

行***人事部应员工本人的要求,经调查核实后为员工开具相关证明,包括工作证明、离职证明和退社保证明。

4、劳动争议处理

4.1劳动争议是企业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现象,各级管理人员要本着沉着、冷静、务实、灵活的原则,规避法律风险,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4.2劳动争议的情形:因职工重大违纪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

4.3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着重调解;及时处理;依法处理;积极配合。

5、员工意见管理

5.1.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加强对员工意见的管理,可集思广益,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并可有效化解员工矛盾。

5.2.离职面谈:离职面谈可在一定程度上挽留优秀人才,并可从侧面找出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改进提供独特视角。

6、员工投诉管理规定

6.1.员工投诉:规范投诉管理,妥善解决员工的不公正待遇和公司内部违规事件,维护公正,以保证公司整体工作的全面健康运作。

6.2.投诉原则:内容客观、真实、具体;处理公正、及时、务实;逐级投诉,不提倡越级投诉;提倡署名投诉。

6.3.投诉范围:员工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损害公司利益或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其它违规、违法行为。

6.4.投诉方式:口头投诉;书面投诉。

6.5.投诉程序:向直接上级申述协商解决——解决不成的,向间接上级申诉——解决不成的,向行***中心申述——解决不成的,由总经理裁决。

6.6.投诉处理:

6.6.1.投诉受理人是投诉唯一有效调查人员,但调查结果须经投诉受理人签收确认后方为有效;

6.6.2.所有的投诉事件应在接到申诉申请书的1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明确答复投诉人;

6.6.3.投诉受理部门对投诉事件及投诉人负有保密的责任;

6.6.4.检举揭发对公司有重大损害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根据《奖惩制度》规定,将得到相应奖励;对泄露投诉人资料、打击报复投诉人的行为,将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处分,对性质严重者,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员工纠纷调解

控制事发现场局面,避免纠纷继续升级。特别在发生打架、斗殴时要首先制止双方,调查事实真相,分清责任。通过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找相关人员了解等方式调查清楚事实真相后,分析纠纷双方的责任,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好纠纷双方的思想工作,使员工能自觉的接受处理结果,对纠纷事件备案并跟踪调解效果,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

8、健康管理

8.1社会保险: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员工保险由行***人事部办理。

8.2身体保健:员工体检、健康宣传、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9、特殊时期劳动关系管理

9.1特殊时期类型:公司架构变动、人员调整、劳动诉讼、员工伤亡及员工受到严重骚扰事件、天灾(传染病、台风、暴雨等)。

9.2特殊事件处理原则:

9.2.1准确判定:当公司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足以妨害公司达成基本目标,即可判定为特殊事件;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劳动者;用人单位

依据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依靠劳动合同这一法律形式。劳动合同是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是现行劳动法律所确定的核心法律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和依据。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实行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使得劳动合同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不订立书面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等。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迫切需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一、坚持正确的原则

(一)不例外原则。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所有企业都应该实行,不能例外。不能认为只有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才可以实行这一制度,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就不能实行。事实上,越是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涉及职_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越突出,遇到的劳动关系矛盾越尖锐,越需要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来调整劳动关系,化解矛盾,凝聚职工和经营者的力量,齐心协力搞好企业。当然,企业性质、规模和经营状况不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具体内容、形式、范围和重点可以有所不同,适当灵活。在新建企业和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行业,可以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二)平等协商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协调,重在平等协商。平等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围绕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沟通协商的重要机制。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劳动关系的许多矛盾,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协商来解决的。集体合同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和基础。平等协商的水平决定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如果平等协商机制不健全,协商不充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不仅是签订集体合同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处理发生的矛盾和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认识平等协商的重要性,在调整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平等协商。必须明确:集体合同的条款,不经过平等协商,企业和职工都不能单方面修改或拒绝执行。

(三)重点突出原则。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重点,这是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果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关系问题,协商中没有提出,集体合同没有涉及,合同条款看起来很多,但大多无关痛痒,这种合同不会起到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企业和职工也不会满意。因此,必须把坚持劳动标准与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立足企业的具体现实,把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工资收入问题、社保问题等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加以具体体现,不断增强这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各级***府要重视劳动合同工作,把它纳入***府工作的重要工作议程。各级劳动行***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把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深化劳动用人制度改革、依法用工、依法管理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常运行,有效发挥劳动合同制度激励机制作用,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随着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用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管理的内容明显增多。为此,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和工会为主体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在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重新设立劳动管理科室,同时在乡镇及社区建立劳动管理站,形成各个层级相互维系的劳动管理体系。南其全面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备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按照《劳动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劳动管理部门应对从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录用备案,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劳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条件、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用工单位、劳动者、劳动管理部门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运行。还要建立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变更、解除、终止预报制度及存档管理制度、履行检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制度规范有序的实施。劳动保障部门还应配合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录用备案:作,同时,还要发挥丰十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的作用,由其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合同签订台账、个人劳动合同签订台账,并及时将每年劳动合同、录用资料装订归档。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来管理劳动合同,建立企业和个人劳动合同数据库,及时将录用备案的企业和个人情况输入数据库中,并要实现社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计算机联网,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方便。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3

劳动关系管理是指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使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和谐为目的的一系列组织性和综合性活动。

1、劳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关系、***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关系历经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但是,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劳资冲突亦呈急剧上升之势。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劳动安全、劳资冲突等问题日渐突显。据《了望》周刊年底报道,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频率在加快,规模在升级,已经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与此同时,由劳资矛盾引发的在年以更加激化和暴力的形式,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年,一些地方产业工人参与的较为活跃。多位受访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更加趋于一致——劳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⑴。年月,人民网记者从全国总工会获悉,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4万件,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31.9万件,居历年来的高位。年上半年,一些地方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出现井喷趋势。由工资待遇引发的职工和由欠薪引发的农民工讨薪被打等恶性事件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等突出特点。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集体劳动争议、集体停工事件多发将成为劳动关系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⑵。年,更是成了中国劳资关系的标志性事件。

从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劳资事件看,我国的劳资冲突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对抗性增强;二是规模性扩张;三是密集性爆发;四是组织性更高;五是影响性加大。透过这些新的特点,可以隐约观察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一些风向。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开始显现出一种主动态势,维权行动有四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从过去的被动维权变成更加主动维权;二是从过去单纯的经济诉求转变为***治要求;三是从过去注重权利之争扩展到利益之争;四是从过去以个别劳动争议为主发展为以集体劳动争议为主。从以上事例、数据和分析看,由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过大等因素导致的劳资矛盾呈激化之势问题,已成了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隐忧。

2、劳动关系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

有研究表明,劳动关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有重要的影响。从经济看,影响可持续发展。第一,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第二,影响劳动者学习新技术和企业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第三,影响对外经贸交流,不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第四,影响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不利于扩大内需。从***治上看,影响社会稳定。第一,导致弱势群体公开或隐蔽的反抗。第二,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和阶级***。第三,导致社会冲突加剧,严重冲击社会秩序。第四,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公共危机。第五,导致***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降低,行***能力下降。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和解决社会管理中的劳动关系管理问题⑶。

当前我国劳资矛盾激增,据全国总工会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职工劳动报酬增长缓慢;二是企业特别是外资、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工作条件差;三是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对诈骗手段逃避工资支付或欠薪逃逸行为打击不力,恶意欠薪成本低。另外,农民工讨薪意识觉醒,讨薪由民间化、隐性化转向组织化、公众化也是讨薪事件得到更多关注的原因之一⑷。这些原因,正好反映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是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力量对比态势仍然“资”强“劳”弱,劳动关系呈现出非均衡性和非秩序性的典型特征。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博弈过程中双方力量与权益的严重不对称。非秩序性,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运作的无序、失范和不可预期性。第二,是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府对劳动关系的管理错位。这表现在,一方面,***府在宏观上平衡劳动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导致了劳动关系的过度市场化。另一方面,***府在微观上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化劳动关系调节手段的作用,对企业劳动关系又管得太多太具体。这样的结果,是劳动者一方的力量受到制约,资本一方的力量迅速扩张,劳动关系中“资”强“劳”弱的局面进一步扩大,劳动关系越来越不稳定。从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急剧增加的趋势看,创新劳动关系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

二、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思路

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社会管理,应以推进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建设规范化、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为基本方向,构建合作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确保经济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1、着力解决劳动关系严重不均衡的问题,构建合作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是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目标。创新劳动关系的社会管理,要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权是劳动者享有的一种基本人权。只有体面劳动,快乐劳动,劳动者才能更有尊严,劳动关系才能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既是劳动关系双方人格尊严的平等,也是双方利益的和谐共存,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合法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和谐劳动关系,是一种能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利益要求者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一种能将劳动关系各个主体的利益诉求纳入法律和制度的框架范围内,依法予以保障和实现的劳动关系;是一种能通过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自我化解和消除各种利益冲突,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不是要消除所有的矛盾,而是在矛盾中寻求动态的稳定。衡量是否达到这一基本目标的主要标准是:其一,经济社会是否稳定发展;其二,职工的收入是否稳步增加;其三,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其四,劳动关系的调整是否实现了法治化、规范化;其五,劳动关系中的冲突是否逐步减少;其六,工会的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作用是否发挥到位⑸。

2、着力建立健全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法治和民主建设,是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途径。合作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法治和民主的劳动关系,要求劳动关系主体各方都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自主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依法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合理平衡各自的利益关系,及时消解各种利益矛盾,实现劳动关系的良性运转和循环,避免劳动关系的无序化、非组织化和无***府状态。构建合作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必须加强机制建设,为劳动关系的各种利益主体在法治和民主的基础上,提供博弈的机会和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所谓法治,就是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和剥夺,其目标是秩序;所谓民主,就是劳动关系的各方主体都有权平等地参与和协商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尤其是要让劳动者有表达诉求的机会和渠道,其目标是公平正义和力量均衡。法治和民主的劳动关系制度和机制应符合以下条件:其一,劳动关系各个主体间相互制约平衡的权力结构,特别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其二,相对稳定的劳动就业保障,包括宏观就业***策和就业制度;其三,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包括公正合理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机制;其四,以人为本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机制,尤其是职工参与制度;其五,有效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主要包括维权机制;其六,多层次和公正高效的争议处理机制⑹。

3、着力探索建设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路径,不断创新劳动关系的管理模式,是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特点,加强和创新我国劳动关系管理模式,应选择“***和***府主导,自主协商,适当的行***干预”的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这种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体现了***的领导,国家主导,市场运作,依法运行的特点,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⑺。第一,***的领导和国家主导。我国劳动关系不均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如果没有***和***府的积极干预,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扭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的,更难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把***和国家领导下的劳动关系法制和劳动关系运行机制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和***府的积极引导,是我国社会性质和现实条件决定的,它要求***和国家在宏观上针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状况,通过立法和创制等手段,制定有利于劳动关系合作和谐运作的***策,确立相关的制度,落实必要的措施。这种积极的引导,主要是劳动关系宏观***策上的,如就业***策,货币财******策,劳动立法等等,而不是针对各个个别劳动关系和具体劳动关系。第二,自主协商,市场运作,依法运行。我国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对企业中具体的、个别的劳动关系的调整,不能都用行***调整方式去处理,而必须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一般方式,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协商谈判处理。把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把***府的职责交给***府。只要这种协商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府就不必直接介入或干预。第三,积极的、必要的行***干预。即要求***府及有关其他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就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问题依法依规通过司法和行***手段进行间接或直接的干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府不能完全放任劳动关系问题的自我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如合同管理、劳动监督等制度来规范和影响劳动关系的建立、协调和运作。同时,在劳动关系各方协商谈判不成的情况下,对劳动争议和冲突依法进行调解、裁判。

三、创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府)、企业(企业组织)和劳动者(工会)。创新劳动关系管理必须理顺三者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完善机制体制。

1、发挥国家立法和***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1)及时调整经济***策和产业***策。第一,调整收入分配和财***税收***策,引导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减少劳动者的赋税负担,解决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现劳有所得。第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就业***策,加强产业引导,扩大就业;统筹做好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第三,调整社会保障***策,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社会保障体制,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2)强化劳动法治建设和***司法监管。第一,要加快劳动领域立法进程,推动劳动领域的一些重大法律的立法、修改和完善,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具有普适性的统一的基本劳动法制体系。第二,要加强劳动行******和监管,严格依法行***,坚决查处劳动违法行为,保障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到位,切实解决***府有关部门不作为的问题。第三,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处理机制,强化劳动关系的司法调整,解决司法不公等问题,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在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中的积极作用。

(3)着力构建劳动关系自主协商的机制体制。第一,完善宏观层面三制度。一是建立劳动者***治参与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意志有充分表达机会。二是健全各级地方、各行业工会与同级***府或***府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各级、各地、各产业(行业)工会与相应的劳动行***部门、企业家组织的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第二,加强微观层面的三制度建设。一是劳动合同制度。二是集体协商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第三,建立劳动关系调处的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明确***、***和社会组织的职责,积极培育劳动关系主体,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2、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道德约束机制,倡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能把最在大限度地为资本所有者谋取利益作为唯一目的和追求,而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其它主体利益的义务。对劳动者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劳动法意义上有关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义务,也包括企业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劳动者承担的道德责任。特别是要尊重劳动者的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参与权。同时,要加强企业家组织建设,建立企业家自我约束机制。

(2)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职工民主管理新机制。第一,必须厘清对企业民主管理理论的认识。职工民主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权和经济民主演进的具体体现;是劳动者作为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享有的参与企业管理,降低自身在企业中风险的权利;是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必然要求⑻。第二,必须加快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必须发展和创新。其一,加快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立法,巩固职代会这个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积极探索其他职工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其二,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职工民主管理的制度纳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三,扩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覆盖面,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民主管理。

3、加快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改革。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4

[论文摘要]当前,劳动合同制度在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不订立书面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等,严重影响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和谐关系。因此,应坚持不例外、平等协商及重点突出原则,完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完善劳动 法律 法规,从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依据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发展 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依靠劳动合同这一法律形式。劳动合同是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是现行劳动法律所确定的核心法律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和依据。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实行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使得劳动合同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不订立书面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等。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迫切需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一、坚持正确的原则

(一)不例外原则。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所有 企业 都应该实行,不能例外。不能认为只有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才可以实行这一制度,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就不能实行。事实上,越是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涉及职_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越突出,遇到的劳动关系矛盾越尖锐,越需要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来调整劳动关系,化解矛盾,凝聚职工和经营者的力量,齐心协力搞好企业。当然,企业性质、规模和经营状况不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具体内容、形式、范围和重点可以有所不同,适当灵活。在新建企业和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行业,可以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二)平等协商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协调,重在平等协商。平等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围绕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沟通协商的重要机制。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劳动关系的许多矛盾,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协商来解决的。集体合同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和基础。平等协商的水平决定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如果平等协商机制不健全,协商不充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不仅是签订集体合同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处理发生的矛盾和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认识平等协商的重要性,在调整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平等协商。必须明确:集体合同的条款,不经过平等协商,企业和职工都不能单方面修改或拒绝执行。

(三)重点突出原则。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重点,这是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果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关系问题,协商中没有提出,集体合同没有涉及,合同条款看起来很多,但大多无关痛痒,这种合同不会起到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企业和职工也不会满意。因此,必须把坚持劳动标准与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立足企业的具体现实,把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工资收入问题、社保问题等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加以具体体现,不断增强这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各级***府要重视劳动合同工作,把它纳入***府工作的重要工作议程。各级劳动行***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把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深化劳动用人制度改革、依法用工、依法管理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常运行,有效发挥劳动合同制度激励机制作用,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随着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用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管理的内容明显增多。为此,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和工会为主体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在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重新设立劳动管理科室,同时在乡镇及社区建立劳动管理站,形成各个层级相互维系的劳动管理体系。南其全面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备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按照《劳动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劳动管理部门应对从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录用备案,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劳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条件、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用工单位、劳动者、劳动管理部门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运行。还要建立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变更、解除、终止预报制度及存档管理制度、履行检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制度规范有序的实施。劳动保障部门还应配合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录用备案:作,同时,还要发挥丰十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的作用,由其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合同签订台账、个人劳动合同签订台账,并及时将每年劳动合同、录用资料装订归档。要充分运用 计算 机来管理劳动合同,建立企业和个人劳动合同数据库,及时将录用备案的企业和个人情况输入数据库中,并要实现社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计算机联网,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方便。

(二)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应针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现状,抓住《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良好机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府有关部门及工会等群众组织要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合同法》进入社区、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的氛围。在宣传 教育 中,尤其要注意结合一些企业主和管理者的错误认识和疑惑,深入具体地宣传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意义,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和相关知识,明确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对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的监察力度。运用劳动监察的职能对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是否完备、合法,程序是否合法,合同续签、解除、终止是否合法,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依法给付赔偿金,劳动合同履行及变更情况等。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令其限期补签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主要条款不完备及内容显失公平的,应令其限期与职工协商修订。对劳动合同制度运行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劳动***门应主动出击,及时检查,通过年检、日常巡视和专项整治活动,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三)为企业和劳动者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府各有关部门应据此为企业、劳动者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应免费为劳动者、企业提供劳动合同规范文本、录用及备案服务、劳动合同签订服务及《劳动法》等有关宣传资料。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劳动合同数据库中企业和劳动者的名单,提供以劳动合同为依据的各项服务。包括企业工效、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伤认定、工资调整、劳动纠纷处理等项目,凡是需要行***部门服务的,劳动合同数据库中必须有其基本信息。通过***府各部门开展以劳动合同为依据的服务,促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劳动合同制度得到全面实施。

(四)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按照***贯彻实施《劳动法》的部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国城镇 企业 已经基本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非国有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工作也有了重大进展。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为形成新的企业用人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依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也存在着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劳动合同不全面、一些***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目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一些阻力。劳动关系的矛盾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社会利益矛盾之一。这样的客观现状对我们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提出了重大的课题和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府应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审视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现状。要对劳动合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及时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办法,使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完善。同时,还应深入基层,到问题多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下基层调研,提出一些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方法和建议,使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五)进一步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依法经过平等协商所签订的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在普遍开展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合理确定集体合同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暂不具备条件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的企业,可以就工资分配等问题签订单项集体合同或协议。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企业组织代表或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六)建立健全履约监督保障机制和平等协商争议处理制度。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提出平等协商的要求,另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 法律 约束力,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执行。***府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把履约责任制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纳入企业管理工作。集体合同的履行要接受工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体合同制度履行情况的行***监察工作,把劳动保障监察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处理。要积极探索建立平等协商或签订集体合同争议的行***调解制度,及时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调解处理。

三、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发展,劳动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劳动法》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劳动关系主体的范围、劳动者人格尊严的保护、工资约定制度、职工培训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我国现行《劳动法》存在的缺陷,应根据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借鉴国外有关劳动立法经验,对《劳动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的保护范围更广泛。可以考虑在《劳动法》中对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作出具体规定,还要对工会的活动作必要的规定。此外,《劳动法》是一部实体法律,缺乏程序性内容,在修改的同时要制定与之配套的有关程序性法律。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劳动合同合同管理劳动合同制度

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是一种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管理,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常运行,有效发挥劳动合同制度激励机制作用,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劳动合同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通常以劳动合同来确立。签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具体方式。所谓劳动合同,就是职工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劳动合同这一概念。

(1)企业和职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是一种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就成为规范双方当事人劳动权力和义务的依据,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双方当事人都必须认真履行,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的主体是职工和企业双方。作为劳动合同关系当事人一方的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劳动年龄。同时还必须具备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规定的资格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作为劳动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企业,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

(3)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其主要内容是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职工为企业承担一定的工作,按企业的要求,完成劳动任务,并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为职工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符合国家法定标准的安全卫生环境,付给职工相应的报酬,保障职工享有法定合同规定的各项***治经济待遇。

2劳动行***部门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

各级劳动行***部门是法律规定的统一管理劳动合同的机关,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1)统一管理企业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各级劳动行***部门通过经常性的了解情况和定期分析检查,掌握企业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全面情况,培训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完善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地形成完整的劳动合同管理网络,并通过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帮助和指导企业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2)广泛宣传劳动合同法规,进行劳动合同法制教育,是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级劳动行***部门应当拟定企业劳动合同法制宣传教育计划,结合贯彻劳动合同法规组织实施。通过举办学习班、研讨班、培训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文流信息,分析案例,组织劳动合同法规知识竞赛等,大力宜传劳动合同法规知识,增强广大职工的劳动合同法律意识和观念,增强执行劳动合同的自觉性。

(3)进行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合同鉴证是劳动行***部门对劳动合同实施行***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一项监督服务措施。企业劳动合同订立后,对于当事人申请劳动合同鉴证的,劳动合同签订地或履行地的劳动行***部门负责进行鉴证。

(4)查处违法劳动合同。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策的劳动合同,由劳动行***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劳动行***部门在检查劳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时,对于发现或告知的违法劳动合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给予违法者以警告、罚款,提请工商行***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对有关责任人员可提请其主管机关给予行***处分,触犯刑律的,要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制度

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除了劳动行***部门主要负责外,企业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

(1)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合同管理机制。企业内部劳动合同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建立劳动合同管理机制,主要应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管理机构,从企业制度上保证劳动合同的管理;二是要有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三是要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有章可循。

(2)健全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招聘、用人的条件和标准,岗位责任或岗位说明书,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的条件,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考评奖惩制度,企业内部劳动合同档案制度,劳动合同统计报告制度,劳动纠纷调解制度等。

(3)配合劳动行***部门或主管部门做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后,除了按职责范围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外,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合同的鉴证,合同法制教育,劳动争议处理,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合同统计报告方面,要积极主动配合各级劳动行***部门做好管理工作,接受各级劳动行***部门的管理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劳资关系;社保体系;规范化;制度化

中***分类号:F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23-02

我国企业的劳资关系指的是劳动者和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也就是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劳资双方签订一系列劳动契约以及团体协约建立的。由于劳资双方之间被雇佣与雇佣之间的关系,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的不平等状况,因为劳方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或者技术,而企业的本质是获得最大利润,由此就产生了企业劳资之间的各种问题。为了能够合理地解决劳资双方之间的问题,企业或者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门随之产生。社会保障指的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并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具有特殊困难的人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险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对于企业而言,做好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企业劳资和社保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改进社保管理策略使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依法享受社保权利。一、我国企业劳资与社保管理现状

因为企业的本质是利益最大化,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而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目前我国企业劳资和社保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

1.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劳动合同的签约率较低,而且合同内容也不规范

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与劳动者建立相应的劳动合同,但在具体实施劳动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并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还有一些企业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其内容也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甚至会违背劳动法的要求,而由于劳动者迫于生活压力或者由于不懂劳动法而不关注劳动合同,导致出现问题时会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劳动者在劳资纠纷中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主是合同强势的一方,可以随意解雇员工,他们只关心企业利润,只要求企业员工多做贡献,而不关心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与需求不一致,而且经常是供大于求,因此导致了相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劳动者只能以较低的工资从事工作,成为了不利的一方;最后,企业主自身也不懂法律,缺乏对劳动法的认识,经常随意克扣或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导致经常出现劳资纠纷。

2.很多企业不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或者提供不合理的社会保险费用,而劳动者对社会保险也是一知半解,缺乏社保的基本知识

出于节省企业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并没有为职工提供必要的福利待遇,没有依法为企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而大多数劳动者都是文化水平很低的农民,因为生活所迫和自身缺乏社会保险的常识导致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关心的只是干一天活拿一天工钱,根本不知道社会保险是什么。再加上我国本身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人们对保险概念缺乏认识,受保险的人群不能覆盖每一位企业劳动者;还有一些企业为员工缴纳比较低的保险费用,社会保险的设计也缺乏弹性,很容易给企业职工和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企业内部没有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

很多企业并不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给职工发工资,也没有制定明确的发放标准,存在着管理层和生产层工资分配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一些企业总是想拖欠职工的工资,而企业由于没有良好社会监督机制使得这种现象经常发生,企业管理层的工资收入都处于保密状态,不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容易导致企业职工缺乏对企业的信任,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健康的发展。二、企业加强劳资与社保管理的策略分析

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劳资和社保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劳动者、企业和国家制度三个方面同时人手,劳动者必须提高其社会保险的法律意识,企业必须完善劳资分配制度和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国家必须要完善社保管理机制,具体的策略如下:

1.加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意识

首先,劳动者为了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就业的时候必须要与企业签订合理规范合法的劳动合同。同时,要转变劳动者的思想观念,不能再存在隶属于企业的思想观念,自己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关系,应该具有主人翁的意识,鼓励劳动者在从事企业劳动时要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自己,加深对社会保险方面知识的了解。企业或者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专门针对劳动者,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培训,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社保意识。

2.企业要改革不利的劳资分配制度,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工会或相关部门进行社会监督

大力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劳资分配制度,增强个人收入的透明度。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以企业领导或员工的实际劳动贡献作为劳动报酬的分配标准,大力推进绩效工资制度。同时,企业主要改变以往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强制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对人的管理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将员工看作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源动力,是提高公司效率的前提;强化企业中工会的权利,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发挥集体的力量,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好的福利,提高劳动保障水平和职工社会保险的参保率。

3.国家出台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来构建我国统一、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明确了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劳资分配和社保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我国的社保体系实现多层次化;同时,扩大社保的覆盖面,搭建更完善的社保管理平台,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劳动者各个方面的保障制度,针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出台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其他方面的社保规章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保体制,使企业职工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策献力,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经济危机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的使用者之间建立相互沟通、全面协调、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要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本着互惠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公平、平等的建立劳动关系,并解决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当前经济危机下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创新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经济危机给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

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社会转型期过程中,劳动关系的紧张冲突表现的比较突出。18世纪产业***使得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大量手工业者失业,恶劣的工作条件、原始的剥削方式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劳资矛盾不断激化。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引发的各种劳动关系纠纷、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和由劳动关系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多。而在当前,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使我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劳动关系问题开始爆发,直接挑战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发展。经济危机给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1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经济危机下因企业倒闭或经营困难而采取的裁员、减薪引起员工的恐慌和抗议,引发劳动争议,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威胁企业内部和谐,劳动争议案件不断攀升。国家***中小企业司初步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于是裁员、减薪等手段成为企业应对危机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办法。不仅一些中小型企业如此,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采取同样的措施。企业裁员、减薪的措施引发劳动争议,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1.2 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

经济危机下,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争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过去的劳动争议案件主要集中在因用人单位除名、辞退而发生的争议,现在主要有违法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的劳动争议,而其中又以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案件居多。在劳动报酬的争议中,有关加班工资的争议最多,占到60%左右。

1.3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缺陷显露无遗

现阶段,伴随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逐年上升,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暴露出程序繁琐、环节多、消耗时间长,劳动监察不力,从事劳动争议处理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和专业化水平不高,仲裁与审判之间缺乏合理的衔接等问题,甚至出现强制仲裁和仲裁前置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带来重重困难。

1.4 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和职能密切相关的纠纷越来越凸显

招聘管理中的公平就业、各种歧视(如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来源地歧视、户籍歧视等)、劳动合同不规范;薪酬管理中的工资、加班工资、保险福利等、人力资源离职中相关的培训费、薪酬等之争。

2 经济危机下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分析

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当前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过程中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密切相关。更与我国长期低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由于经济快速增长,使得劳动关系的问题一直“潜伏在水下”,但是当经济危机时,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原本就存在的劳动关系矛盾开始“冲出水面”,凸显出来,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是停留在口头上和口号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制定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比例仅为12.9%,建立并按照制度执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9%,建立并执行员工申诉制度及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的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在已建立起相应制度的企业中,有近一半的企业不按照公司的规定执行考核制度及员工培训制度。曾湘泉做过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调查后发现90%的企业不知道什么叫工作分析、工作评价。

经济危机发生后,企业的应对方案除了解决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上的问题之外,主要解决的是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很多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感受到由于没有解决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迫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感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2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更多的是停留在理念上

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盛行。曾湘泉曾撰文指出:“中国人的概念之先进可以与美国人相媲美,美国今天登出的东西,一周后绝对在中国的报纸上能看到。多年来概念是满天飞, 行动是地上爬。”“中国人不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而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所以我们掌握着世界非常先进的理念,但是实践操作上却远远落后。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很好的工作分析技术,没有职位说明书,没有基础工具,我国企业的招聘、考核、薪酬、晋升、培训缺乏依据。正是由于实践操作上的薄弱,使得企业在危机来临时手足无措,只能靠裁员来应对,而裁员时不分良莠,不管有用无用,一刀切。这种“冲动式裁员”带来的是经济一旦好转,企业将无才可用。现在经济开始逐渐回暖,很多企业又出现招人难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当前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问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力变得尤为重要。

2.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较慢

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较慢,使得类似案件长期积累是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没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仍然沿用原来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员工的维权意识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宣传、实施正在日益增强,对法律规定的了解也日渐深入,广大员工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是企业既要面对内部员工越来越高的维权的呼声,又受到***府日益严格的监管,还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依法管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3 抓住机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经济危机对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该如何应对?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提出,经济危机是一次灾难,更是一次机遇,经济调整必然导致资金的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其中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也就是说,经济危机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创新并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基础。

3.1 重视并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贯彻以人为本,就应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了,员工的满意度就提高了,企业的目标也实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落到实处了。要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入手。

一是要结合企业各个岗位的实际,运用适合企业的工作分析技术,编制好企业的职位说明书,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的操作提供依据。二是完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三是建立健全企业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四是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五是开展多样化的福利措施,持续地改善职工生活质量。

3.2 企业应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经济危机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招聘活动普遍低迷,有很多企业冻结招聘,或大面积裁员。我国的企业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但是,我们也看到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吸收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带来了机遇。企业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人才储备。因此,经济危机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带来了新机遇。

一是经济危机给企业选人带来机遇。在经济危机时期进行人才储备对于企业是非常有利的,一是由于很多企业大幅裁员,以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劳动力资源丰富;其次由于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对薪酬、岗位、行业、地区等过去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要求不再挑剔,为企业增大了获得优秀人才的空间;企业选择这个时机招聘,会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用人成本,企业能够以最低的代价获取优质人才;现在招聘,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现在很多企业打破常规,积极网络人才,为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二是经济危机是育人的良好时机。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在困难中培育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可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在经济危机下,很多企业开始采取多样的培训方法培养人才,既暂时化解目前企业生产不足、人员过多又不愿裁员的矛盾,又为企业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三是经济危机为企业用好人才带来契机。企业如何用人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经济危机下,企业要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他们能够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四是经济危机下企业更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经济危机下,既容易留人,又容易“流人”。容易留人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较大,员工更愿意稳定,降低了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容易流人是由于很多企业在现在的环境下,认为市场上有的是人,谁走都无所谓,忽视人才在心理上、事业上的需求,忽视人力资源制度特别是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的公平性,一旦市场好转或有其他的机会,这些人才必将流失。因此,越是在内外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越是在企业困难时期,越要想办法留住人才。

所以危机,它是‘危’,也是‘机’。假如企业能看清形势,抓住机遇,顺利度过这段‘低潮期’,到经济复苏时,就是‘机’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现在的进出口贸易额已开始攀升,已经做好人才储备的企业,这时笑到了最后。

3.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专业素质,改进服务质量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他们的实施能力。对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制度和方案的制定只是一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如何与本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具备较强的实施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将更有效的推动制度的落实,扮演好企业的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变革的推动者和员工激励者四种角色,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提高企业和谐度的目标。

3.4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劳动关系

企业工会是广大员工的“娘家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企业的管理者通过与工会的沟通,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职工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同时工会组织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员工利益的代表,也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和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工会组织,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困难,了解企业的问题,传达企业的战略,让员工理解企业的困难,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因此企业应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工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3.5 切实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规范企业用工,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

一是企业要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是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依据。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就是要求企业按照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与员工签订合法有效的规范的劳动合同。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下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这样既使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又能够使企业广纳贤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二是要依法办事。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方面的内容。所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管理员工,合理合法的使用员工,避免违法侵权事件的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企业由于违法侵权而产生的成本。三是要加强员工法律的培训,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帮助员工了解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合理使用法律,什么情况下才能去维权,学会维权。

总之,经济危机下使企业的各种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与爆发,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但同时经济危机也给企业破解劳动关系问题的难题提供了新契机,企业应充分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化解各种劳动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科.大陆失业洪峰预警[j].凤凰周刊.2008,19(296).

[2] 王菊芬.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j].工会理论研究.2009,2.

[3] 涂晓亮.现状与问题思路与对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劳动关系扫描[j].劳动关系.2009,4(260).

[4] 窦海蓉.实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提升核心竞争力[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社会转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策

中***分类号:TU721+4

文献标泌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122-03

1引言

特殊历史时期许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和爆发,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当前经济转型危机下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建立相互沟通、全面协调、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要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本着互惠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公平、平等地建立劳动关系,并解决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面对挑战,国有施工企业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社会转型和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

2.1社会转型(实质、内容、影响)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推行经济、***治或社会体制的转换以促进发展,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地讲,社会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产业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劳动关系是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我国《劳动法》称为“劳动关系”。具体讲,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所有制下的劳动关系具有不同特点。

社会转型伴随并要求劳动关系转型。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引发的各种劳动关系纠纷、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和由劳动关系问题所引发的大量增多。劳动关系问题开始爆发,直接挑战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所以,社会转型伴随并要求劳动关系转型。

社会转型根本上是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正处于一个大的经济转型期,由于大的利益格局调整形成了当前资方强、劳方弱与***府监管缺位的局面,使得当前劳动关系集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与矛盾。由此导致的新旧体制的摩擦、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法律法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最终导致了劳动关系中不稳定因素。而劳动关系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加强新形式下的劳动关系调整和转型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一项根本的任务。

2.2和谐劳动关系(标准和体现)

劳动关系是生产力,甚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劳动关系即劳资关系,是企业内最重要的关系,融洽和谐的劳资关系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i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劳资关系在当今中国已经愈发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因而劳资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内涵。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对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起着直接、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劳动关系处于和谐稳定发展状态时,社会和谐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一个社会的劳动关系,不仅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劳动性质、劳动者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得到保障时,劳动关系才能和谐稳定,劳动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创造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社会转型、调结构、转方式时期,往往引起劳资双方对劳动权利、义务等问题的认知和行为观念分歧,从而引发劳动关系上的利益冲突等问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机遇期,也是劳动关系矛盾多发期,施工企业面临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3.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3.2缺乏人本管理的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领导在制度建设上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昧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留在口头上。

3.3缺乏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的不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人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有些企业常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其缺乏自身特色,更有甚于不适台,水土不服。

3.4缺乏工资集体协商的自我约束机制。尽管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存在合同格式化现象及签订缺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不利于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能发挥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约束效力。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根据调查我国企业多数劳资双方自我约束缺乏,制度运行与

行为干扰冲突,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对抗,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5缺乏对员工实施援助的主体意识。企业对员工援助的主体意识薄弱,员工与公司的纯经济关系渐现,公司对员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少,员工对公司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出了问题无处反映,有了困难无处解决,心中烦恼无处诉说,长此以往,员工自然难以主动与公司同心同德,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缺位的危机渐现。

3.6公司劳动关系失衡引发危机。包括薪酬制度不够合理,内部公平性和外部激励性差。工会职能缺失,员工维权职能受到挑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部分员工对工会缺乏信任,相当多的员工对是否参加工会抱无所谓态度,加剧了劳动者在资方面前的弱势地位。“低劳动力成本”意识浓厚。片面地把企业经济发展等同于企业发展,在各种经济数据背后隐藏着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因素。

4转型下施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措施

社会转型、调结构、转方式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契机,也对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解决劳动关系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寻求劳资双方基于劳动权利、义务等问题价值认同的利益平衡点,国有施工企业应以人本理念为核心,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员工援助计划、危机管理等策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4.1从战略高度引导人力资源管理。施工企业要改变传统观念,实施管理战略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前瞻性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发挥职能战略的作用将公司战略落地。战略目标,制定成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的三阶段第一阶段,重点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着重突破公司成长期人才瓶颈问题,从招聘、培训、激励、留任角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方式。培养和开发大批企业核心岗位员工。第三阶段,根据内部资源变化和外部社会发展急剧的变化,主动进行调整,把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控制,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和维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效果。进而围绕人力资源战略开展人力资源规划,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评价考核标准。

4.2坚持“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识到保护员工的利益,其实最终是保护公司的利益,两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员工为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没有劳资双方的合作与互利,就不可能有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一是要把员工作为公司的主体加以尊重,只有切实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二是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企业内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三是应“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健全企业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从而使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更加和谐。四是切实抓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科学技术手段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要不断追求卓越,除了要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有制度的保证,高素质人才外,还需要扎实的基础工作,即由一系列技术手段所形成的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高效运作的工作链。五是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开展多样化的福利措施,持续地改善职工生活质量,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了,员工的满意度就提高了,企业的目标也实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落到实处了。

4.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关爱文化。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创建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一要引导企业大力提倡以提升企业品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为目标的关爱文化建设,倡导平等互助、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睦相处、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和宽松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职工自觉把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统一,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推动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二要积极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合理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使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得以实现。三要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和作用,指导建立和完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的标准和考核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四要凝练核心价值体系,使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可资利用的动力源。要不断地把公司员工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精神加以提升,不管是顺境或逆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始终如一做到“润物细无声”;凝练核心价值体系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企业新目标的追求作相应调整,以期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凝练核心价值体系,更需要用心营造一种人文氛围,让员工能够感受、体验、认同这种价值体系,并从领悟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及境界的提高,并能把这种感受自觉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由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4积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谐劳动关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劳资双方利益的平衡,使雇主与雇员双方的利益得以维护,达到双赢。在企业内部,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劳动关系最终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其和谐取决于双方利益的共赢。实施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是以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通过逐步完善劳动关系内部利益制衡机制,增强自治能力,增进劳资双方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劳资双赢的合作博弈,从根本上减少劳资冲突。

一、企业要规范集体合同管理。合同是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依据。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公司要按照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执行,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的要求,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下与员工进行集体协商,这样既使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减少和避免劳动争议,又能够使公司广纳贤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要依法办事。集体合同明确规定了集体协商的内容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和劳动定额等方面。所以,公司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按合同约定,避免违法侵权事件的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公司违法侵权而产生的成本。

三、要加强员工法律的培训。尤其是《劳动合同法》、《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工会法》等的学习,帮助员工了解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合理使用法律。

4.5实施开展员工援助计划。针对员工的承压能力差和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公司为履行的社会责任,促进员工心理成熟、减轻压力和

增强抗压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个人工作绩效,改善个人生活质量以及改善人际关系,拟在未来三年内引进EAP,进行组织层面的心理咨询。人力资源部门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困难,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帮助公司及时了解职工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员工援助计划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员工利益的代表,也是公司与员工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推行员工援助计划具体要做到:

一、争取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和认可。使高层充分认识,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投入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它可以保证企业的有效发展,从而给予员工援助计划物质和精神的支持。

二、让员工接受员工援助计划。公司应该通过各种宣传使员工接受该计划,发挥它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员工会认为心理问题不算病,而且他们对这些问题难以启齿,特别是在企业内部,员工担心接收员工援助会被别人认为不正常,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知道,宁愿独自去承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愿向员工援助伸出救援之手。要改变员工对员工援助计划的态度,会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海报、讲座等形式向员工介绍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及其意义和作用,帮助大家对员工援助计划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三、将员工援助计划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一套清晰的、书面表达的***策和程序,用以规定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如何运行和执行,明确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和目的;构建员工援助计划的运行流程,规定它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它在组织中运行的机构保障;制定员工援助计划的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的指标应该体现系统性和长期性,不能仅以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建立良好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监督部门一方面要保障员工援助计划能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尊重来访者,严守秘密,保证员工的隐私权。此外,员工援助计划工作小组需要及时将咨询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管理部门(非个人隐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4.6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应对劳资矛盾的危机,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一、做好危机预防工作。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进行准确的危机确认。危机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信息收集、分类管理,建立起危机防范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危机发生前的信息,在出现危机征兆时,尽快确认危机的类型,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

三、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问题和影响。危机发生后,企业形象受到了影响,公众对企业会非常敏感,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影响。

企业在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同时,应将危机管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企业在危机管理上的成败能够显示出它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危机,而且能够化危机为商机。

5结论

要构建和谐,促进经济转型,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当前,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经济矛盾、社会矛盾较为复杂,员工队伍结构、劳动力配置方式、职工身份地位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直线上升。针对这些现象,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解决和减少劳动纠纷,健全和完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努力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推动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是实现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

施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应充分抓住机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制度完善、体制变革和观念变化上下功夫,通过创新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化解各种劳动关系问题。根据社会环境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抓住机遇,认真对待,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李飞佟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国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情况调查《人民法院报》,2008.4.22

[2]张立坤,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对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02),

[3]陈禹,协调劳动关系有效防范和控制劳动争议,《工业技术经济》,2004(03),

[4]王菊芬,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J],工会理论研究2009,2,

[5]涂晓亮,现状与问题思路与对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劳动关系扫描[J]劳动关系2009,4(260)

[6]窦海蓉,实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提升核心竞争力[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

[7]程延园,《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05,

[8]曾湘泉,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竞争力[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12,

[9]刘宁江,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有色金属2008,(91,

[10]刘显颖,试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1)

[11]李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展望[J],河南机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1),

[12]张文萍,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08,(13),

[13]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J],工业企业管理,2004,(9)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劳动争议;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争议处理

中***分类号:F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117-01

1 劳动争议的本质

劳资纠纷又被称做劳动争议或劳资争议,最早产生于西方资本社会,自从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有了劳资纠纷。马克思认为,劳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认为,劳资争议产生的冲突主要是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劳动者的工资取决于劳资两方所订的契约,而这两方的利益关系是不一致的。大卫・李嘉***指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由于资本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二者是对立的。现代劳动力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桑德沃在《劳动关系:过程和结果》中指出,外部环境因素、工作场所和个人因素是导致工作紧张冲突的基本因素。刘景章则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思想,使得劳资关系的对立与冲突始终得不到根本性的纾解。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开始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劳资纠案件纷逐渐增多,1993年7月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有关劳动争议的适用范围: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执;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王文珍在1998年出版的《走进劳动争议》中指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围绕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通常是基于劳动合同和集体协议,围绕劳动关系的产生、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的履行而展开的。林波认为,劳资纠纷是

劳动者权益和资本的矛盾和冲突。石秀印、许叶萍指出农民工与雇主的矛盾、与企业高层和中间阶层联盟的矛盾,成为当前企业内的主要矛盾。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有关劳动争议的问题

2.1 劳动合同管理不当

在与劳动合同相关引发的争议中,很多原因集中在一些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上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

(1)劳动合同签订不全面。当前我国很多用人单位忽略了与长期放假职工、停薪留职职工、自谋出路职工和下岗职工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同时,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现象大量存在。

(2)劳动合同不规范。当前一大部分企业性质复杂,管理者素质较低,招用工人不是不签订劳动合同,就是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手续不全或内容包括不了《劳动法》规定的内容,如口头合同、简单合同、生死合同、一边倒合同、填空合同等等,这些不规范合同的存在,为劳动争议埋下隐患。

(3)履行劳动合同的方式与程序不当。在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中,劳动合同执行、变更、解除、处理不及时,是企业在劳动争议中败诉的重要原因。比如:不依法、依约全面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未及时办理变更合同手续,导致劳动关系混乱;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及时办理劳动关系移交手续,导致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不能及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利益受损等等。

2.2 企业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或没有依照合理程序制定执行

(1)企业规章制度不合理。自《劳动法》实施以来,一些用人单位未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建立、调整、修订企业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致使规章制度本身不合法,也不合理t一旦发生争议。企业无法得到法律支持,必将承担败诉风险。

(2)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缺乏缜密思考和长远考虑,导致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不全面,无法全面规范职工的行为。企业规章制度尤其是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在处理员工违纪行为、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合法合理的理由,由此导致劳动争议。

(3)企业未按合理程序制定执行规章制度。不少企业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规范,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征求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不强。

2.3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预防劳动争议的知识与技能

上述在劳动合同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方面的缺陷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不规范。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劳动争议处理重视不够,缺乏处理劳动争议的经验,也是影响劳动争议有效预防的重要原因。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劳动争议管理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劳动争议管理上缺乏足够的培训。使得许多本来不该发生的争议因此发生,也使得劳动争议发生时;企业疲于应付,败诉率居高不下。

3 人力资源在劳动争议中的处理

人力资源在劳动争议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角色地位。在预防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的建设者;在处理劳动争议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沟通者和法律顾问;争议结束处理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针对在争议中发现的管理漏洞,采取完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劳动争议,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依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从源头规范劳动关系。

第一,企业要实行劳动合同的全面签订。针对上述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的分类人手,逐个处理。

第二,要注意劳动合同的合法有效性和完备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前应慎重对待,充分协商,遵循《劳动法》及有关法规,达成一致意见后,按规定程序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涉及到培养费、商业秘密等,劳动关系双方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将相关培训协议、保密合同、竞业禁止条款列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第三,加强劳动合同履行的管理,尤其是合同变更、解除以及续订时,应及时履行必要的文字程序。签订合法完整和有效的劳动合同,不仅是预防劳动争议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之后的履行。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劳动合同执行、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

(2)依法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杜绝无章可循。

企业在依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以加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杜绝违法、违规、违约行为。企业要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及规章***策,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调整规章制度,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异议要及时核实,分清是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执行中存在的缺陷。

(3)加强培训,避免有法不知。

为解决职工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问题,企业应对职工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有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的义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处于劳动争议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业务精通,就能有效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在人力、财力及时间上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支持,使其通过参与培训或自学的方式提高劳动争议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法律法规有所调整的情况下,参与相关培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合理处置违纪职工,规避法律风险。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违纪员工处理已逐渐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许多企业在对违纪员工的处置方法与程序上存在缺陷,导致本来不该发生的劳动争议发生了,也使本来应该胜诉的劳动争议败诉了。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特别是在处理违纪职工时尤为重要,企业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严重违纪的情况,与违纪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程序要合法。因此,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或对违纪职工给予行***处分和经济处罚,必须尊重事实,取得确凿证据,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而且要征求工会的意见,并允许相关人、受处分者申辩,严格按照处理程序办,使之公正、合理、合法,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对策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劳资关系、劳动力价格等人力资源因素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但是由于企业对新的劳动合同法还没有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且呈现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必须立足于新劳动合同法,针对企业制度、招聘、员工培训、管理等内容,以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一、新劳动法概述

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即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此项法律针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其中包括工作时间、休息及休假状况、工资保障、劳动保护、保险情况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性法律文件[3]。劳动合同法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之间确立、变更、解除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法律,该法兼顾双方利益,对于保证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权益具有积极作用。近些年来受经济及***治发展影响,人们的人权意识日益觉醒,以往劳动者相对于企业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也逐渐得到改善,国家也更加重视优化相关法律法规,新劳动合同法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理念[4]。新劳动合同法在就劳动法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法打破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的理念,关注提升劳动者在用工关系中的地位,在法律当中规定赔偿金、补偿金比例,严格限制试用期等相关用工因素[5]。

二、 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规范和严格的要求,并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规章制度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更为注重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劳动者的参与度,权利保护问题更为细致,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时间、报酬、休假、安全卫生及保险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要求[6]。这些规章制度方面的变化使得企业必须改革规章制度,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二)对员工招聘的影响

员工的招聘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新劳动合同法在旧劳动法基础上,注重协调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对员工的招聘问题做出新的规定,且更注重对劳动者的权益予以密切保护,对于合同的期限及相关问题做了补充,对其进行法律性的规定,注重劳动合同的法律化和规范化管理[7]。另外对于企业中的临时工、派遣工等问题予以限制性规定。新劳动合同法对人力成本的提升有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企业需要对招聘流程、招聘制度做出规范性调整落实到招聘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对员工培训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将违约金的设定立足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专项费用基础上,明确规定违约金不能超过培训费用[8]。在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质量、速度都不断提升,这导致企业面临人力资源成本投资增加、员工流失后损伤加大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在对员工培训的规划及成本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落实,并通过多样化的人才保留模式实现人才储备目的。

(四)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基于关键事件对员工进行考核为企业的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但是新劳动合同法鼓励劳动者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同,并对由于绩效产生的辞退有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提出了更高和更规范的要求,才能得以企业长远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对薪酬管理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的薪酬待遇必须以书面化的形式做出明确规定,一旦违背规定则需要赔偿相应的损失[10]。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薪酬待遇具有灵活性,其水平变化受经济、行业、市场、企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这种多变性阻碍了薪酬待遇的调整。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优化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劳资关系,但是相对来说,劳动者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矛盾仍很突出[11]。笔者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结合自身经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相关统计资料曾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进行调查分析,数据资料显示在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前劳动合同签订率在57%左右,其中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30%左右,对于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合同订立缺失的现象极为普遍[12]。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但是提升幅度并不高,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仍极为普遍,由于不签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资争端居高不下。而劳资双方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争议性问题,劳动者就无法以合理、有效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此过程中及时申请法律仲裁,劳动者也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导致很多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劳动关系稳定性差

劳动合同签订环节的缺失、劳动合同短期化严重为普遍现象,相关数据显示现今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80%以上为短期合同,合同期限不足三年,且部分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没有固定期限[13]。这种状况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劳动者都极为不利。对于企业,由于合同期短或不定期,劳动者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工作效率不高,企业发展缓慢,其整体发展战略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劳动者而言,合同期短或不定期导致企业以短期利益为出发点,过度用工现象严重,且部分企业由于不定期合同,会出现突发性解除劳动合同现象,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三)企业处于强势地位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者的地位,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相对而言,企业仍处于强势地位,不少用人企业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优势随意设立试用期、不遵循合同法规定支付加班费和补偿费、逃避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滥用劳动派遣权[14]。

(四)违约金设置具有随意性

新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的设置具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多企业没有全面了解违约金设置问题,不了解其中关于违约金设置及更改的内容,不遵循劳动合同的规定,随意设置违约金。一些企业为留住骨干技术人员,刻意提升违约金,导致很多劳动者因为没有能力提供高昂的违约金而不能离开用人单位。四、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对策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笔者针对性对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新对策。

(一)优化制度

企业应对新劳动合同法内容进行仔细研读,明确各方面规定,以此为基础优化、制定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员工的入职制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晋升制度、离职制度等各方面内容。在企业制定优化制定过程中要以新劳动合同为依据,秉承新劳动合同理念,在此基础上制定。且制定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利益,也要兼顾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制度中的内容应尽量清晰、细致,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原则,以此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制度可依。

(二)优化招聘

企业应加大力度考察应聘人员的背景资料情况,明确其真实度,以此提升员工招聘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应聘人员应秉持诚实守信原则,如实交代自己的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与上一工作单位的劳动关系状况等信息。而企业也应全面、真实的阐述相关企业相关信息情况,让应聘者对企业有一个初步、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招聘质量,并保证用人单位、劳动者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及时合理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企业应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一旦建立劳动关系就应该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此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对于已经明确劳动关系的,企业应于用工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形式劳动合同,以免因为没有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对于即将到合同签订期限的劳动者,企业应及时续签或确定解除劳动关系,若劳动双方均有续签意愿则续签合同,否则则解除劳动关系。对于满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条件的劳动者则应该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保证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在企业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并签订劳动合同后,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劳动者应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新劳动合同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将长期劳动合同作为主要形式,并将劳动者的试用时间、劳动薪资待遇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与实际状况有较大差异,现阶段我国众多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以短期为主要形式不同。对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市场形式合理确定合同期限,为降低人力成本应尽量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确保合同期限既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能兼顾劳动者的实际利益,给劳动者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降低人力成本。

(四)优化培训

有效培训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水平,新劳动合同法也更重视劳动者的培训问题,主张以优质的培训稳定劳动关系。在对员工进行劳动培训时应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积极纳入第三方培训,以专业化的员工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优质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员工的职业发展状况,以培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五)优化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对员工绩效管理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准确、及时的更新员工绩效考核情况,并将相关考核结果进行存档。在此过程中,保证绩效考核的透明性、公正性为优化管理的关键。

(六)优化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质量既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新劳动合同法注重明确化薪酬管理,对于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以及工伤等保险内容及住房公积金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应以新劳动合同为依据制定明确化的薪酬规范,严格遵循薪酬制度对劳动人员发放薪酬。

总结

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极大程度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及设计的各方面问题均做出明确化规定。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新的市场环境、劳动关系状况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在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同时兼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劳动者、企业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怡璇.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184-185.

[2]任佳慧.新劳动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110-110.

[3]李乐.新《劳动法》实施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5(12):128-128.

[4]李子昂.浅析《劳动合同法》对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现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247-248.

[5]王鲸睿.论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246-246.

[6]华峰.经济形势新常态下规模性减员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以“公司提前解散”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98-102.

[7]赵艳娟.用新劳动法完善职工薪酬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5(31):96-96.

[8]梁春霞.劳动法对人力资源的影响[J].卷宗,2015,5(9):282-282.

[9]洪小妹.劳动法律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探究及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10]秦永强.东汽铸造事业部基于KPI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1]郑远强,唐尧平.累加制违纪分级员工违纪管理策略——以R公司为例[J].中国劳动,2015(7):46-48.

[12]韩雪.H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13]胡静丽,陆彪.企业管理需跟上法治化进程[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1):23-24.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劳动关系管理制度10篇

学习

护肤方法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护肤方法10篇,内容包括护肤方法,天然补水护肤方法。(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珍惜所拥有的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珍惜所拥有的10篇,内容包括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十篇,珍惜所拥有的青春。当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的心像是被重重打了一锤,新闻中的一幕幕,让我悚然泪下,许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在发疯似地双手不停挖开石块,哭着喊她孩子的名字,刚被救出的

学习

你幸福么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你幸福么10篇,内容包括你幸福吗心得体会,请问你幸福吗文案。柳刚一坐下,就给心理咨询师于华出了一道难题。因为一般的咨客是遇到具体困难才来求助,而柳刚只是“不幸福”而已。柳刚曾在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近一年来调任公司最

学习

我与春天有个约会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我与春天有个约会10篇,内容包括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歌曲,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家豪。

学习

三年级期末试卷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期末试卷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期末数学试卷,三年级语文期末答案。本次期末考试全班51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共90分钟,试卷总分是105分。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同学们比较好的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学习

爱情定格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定格模板,内容包括爱情定格模板,记录爱情十年的模板。现在,“catinlove爱情漫画社”已经在大连开了两家分社,沈阳开了一家分社,并计划在今年再开5家分社。

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语文下册范文32篇可打印,四年级下册语文汇总。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

学习

清明节踏青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踏青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日记关于踏青,清明踏青节日篇。经过了慈湖陵园,我们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看着***们的坟墓,看着一个个花圈,看着纯洁的小白花,我的心中不由波涛起伏。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

学习

八年级上册地理试卷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上册地理试卷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地理铁路干线,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总结。

学习

惜时的名言警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惜时的名言警句10篇,内容包括惜时奋进类名言警句,古人惜时的名言警句。3、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李大钊4、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_____莎士比亚5、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6、少壮

学习

装修预算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预算,内容包括装修预算计算方法,装修预算全解完整版。2、140平毛坯房中等装修:900-1200元/平米;总价大概在13-17万左右;3、140平毛坯房精装修:1300-1800元/平米;总价大概在19-25万左右。毛坯房装修预算明细表1401、基础工

学习

历史试题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试题10篇,内容包括历史试题答案100题,历史简单常识题库选择题。今年的新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挖掘了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层次。试题中考查记忆能力的分值约有36分,占24%;考查理解能力的分值约有33分,占22%;考查

学习

稽核员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稽核员10篇,内容包括稽核岗位稿件,稽核工作日记。第二条制定考核管理办法的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本办法各项实施细则力求具体、明确、可行。考核主要通过量化的奖、扣分形式进行。2、考核管理模式本稽查考核系统横向分三个口

学习

纳兰诗词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纳兰诗词10篇,内容包括纳兰笔下的诗词,纳兰词十首诗词。白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纳兰性德

学习

劳动关系管理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关系管理,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完整版,劳动关系管理实务。为规范员工的行为,保证员工行为与公司***策、规章制度和程序相一致。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创造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2、适用于XXX有限公司。第二节职责权限1

学习

财务管理制度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管理制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设计论文范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论文结语。(二)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低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对财务人员的聘用标准较低,导致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

学习

目标管理制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目标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目标管理制度完整版,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第四条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安全生产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一)各区(县)、市属各部门对本机关及其直接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

学习

企业管理制度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管理制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及范文,消防管理制度论文100字。2、有利于营造平等友好的工作氛围完善而健全的制度建设过程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效弥补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从而杜绝

学习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管理制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消防管理制度论文100字,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简单版。(三)业务处理更加高效、快捷。拥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紧密的管理体系,各级之间没有牵扯而又紧密联系。各级工作岗位人员分工明确,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

学习

酒店财务管理制度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财务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小酒店财务管理制度简要,酒店财务知识入门教程。第一条.借款人首先要填制借款凭证写明借款用途,由部门主管签字,主管会计审核,交总经理批准签字后,到财务部领款。第二条.费用发生后,持报销票据到

学习

教学管理制度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管理制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制度范本大全,教学管理制度模板。(一)学分制的历史演进学分制首创于19世纪末美国的哈佛大学。当时的学分制出发点是“只要求学生毕业时修满的学分总数,不绝对限制学习年限,给学生较大的学

学习

师德师风管理制度10篇

阅读(287)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托管班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制度。二、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方法(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定目标我们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