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镜花缘》是我国清代乾嘉时期对于海外游历与幻想的经典著作,林之洋作为游走海外的精明商人形象,既表现了商人的精明能干,也表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风尚,人物诙谐可爱,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关键词:《镜花缘》;商人形象;人物性格;儒商
中***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19-01
《镜花缘》作为清代继《红楼梦》之后小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其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三位主要人物的海外游历所见所闻是文章的精华。其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寄寓作者的意志,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一、精明商人形象
林之洋是清代商人形象的成功典范,就有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能够吃苦、胆大心细、富有远见卓识。唐敖是属于文人游历,增长海上见闻,林之洋却是乾隆、嘉庆时期敢于进行海外贸易大商人的形象写照。
林之洋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在陪同唐敖游历的途中,每到一处不仅极力推销自己带来的物品,还具有能够发现商机的眼光和聪敏的头脑。燕窝在君子国极其便宜,但在大唐则是稀有物品,林之洋独具慧眼,以贱价买进燕窝。林之洋作为商人,知道根据市场需要供应货物、浮动货价、买进卖出。小说细致地描写林之洋面向海外市场,掌握信息,根据需要供应货物、浮动货价的营销策略和经商行为。“海外卖货,怎肯预先开价?须看他缺了那样,俺就那样贵。”蕴含了深刻的商业道理。林之洋作为海外经商的代表,掌握了海外商业的市场情况,根据市场需要买进卖出。李汝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嘉庆时期的沿海商贸往来,是对当时的经贸发展的有力刻画。
二、有情有义的儒商形象
林之洋除了展示了作为商人的精明能干之外,还体现了其豁达勇敢、慷慨大方、有情有义的儒商形象。林之洋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开始并不希望妹夫唐敖出海,所以故意说起海上行船的不便,时间漫长的耽误,希望打消唐敖出海的意愿。但唐敖对功名绝望,希望远行。林之洋又借家人夫妻情分问及唐敖是否告知家人将要远游海外的信息。但是唐敖立意已定,执意要去。在航海途中,更是对唐敖细心照顾,每次都主动陪唐敖到海外诸岛漫游散心,更是在唐敖入蓬莱不归时,撑着病体几次上山搜寻,多九公众人多次相劝,水手催过几十遍,林之洋夫妇都坚决要等唐敖回来才肯开船。林之洋顾念与唐敖骨肉至亲,等了又等,到山上看了又看,及至看到唐敖所留诗句,才“无可奈何,只得含着一把眼泪,听凭众人开船”。并且在唐敖回到岭南后,林之洋更是顿足忧心如何对妹子交代,不是怕他埋怨,而是担心妹妹悲成病,枉送性命。及至后来,更是千里迢迢亲自送唐小山出海寻父,无一不体现了林之洋作为一个重情重义,讲究礼义道德,兼有儒家理想情怀的仁人君子形象。
三、林之洋形象的文化反射
李汝珍在这里构建的林之洋的形象,是具有双重特性的。在作者笔下,林之洋既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同时又讲究情义和伦理道德,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对商人的道德理想。李汝珍在文中树立的人物形象是寄托了作者自身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李汝珍作为一个正统文人,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结果两次官州河南,却没有多大作为。
明清两代,江浙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盐业发展。乾嘉时期,江浙淮盐经济兴盛。海州板浦盐业经济和学术文化氛围的鼎盛为他创作《镜花缘》提供了极佳的社会经济环境。李汝珍的兄长作为当时的主管海州的盐事的大史,李汝珍随之在江南道辗转来回几十年,对当时的商业经济有一定的了解,并得以结交盐商子弟和海船商贾。许氏家族在海州当地属于豪门大户,家里养有海船,经营盐业。李汝珍与许氏兄弟相交多年,来往甚密,多次出海游玩,领略海洋商业交易。“《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传世的生平资料极为匮乏,但从其为数不多的资料中,仍可以看出李汝珍喜好交游,所撰的几部作品,均得益于友朋之间的相互切磋。”海州的现实生活和海洋往来的风俗见闻,是李汝珍创作《镜花缘》的材料来源。林之洋的商人形象正是依据这些现实素材进行加工的,其经商活动和商业知识也是乾嘉时期海上经商的现实体现。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心的穷奢极欲,崇尚豪奢的生活。江浙一带的经济发达,带来的商业繁荣,商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人民争相逐利。李汝珍面对当时的商业发展的现状,“他希望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消释一些商人的唯利是***,建立好让不争的模式。”所以对于李汝珍的小说中的商业描写和商人的形象塑造,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商业发展状况来分析。
《镜花缘》中林之洋与唐敖是不同的人物类型,林之洋作为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商人形象,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并不是一个刻板的平面人物,而是具有复杂的多重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汝珍.镜花缘[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2]杨光玉.文人经商的典型――《镜花缘》林之洋形象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李明友.李汝珍交游考[M].凤凰出版社,20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镜花缘》林之洋商人形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