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评估报告篇1
一、企业基本情况
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清电公司”)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其前身清河发电厂始建于1966年,1970年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经4期扩建1984年末全部竣工。1、2期工程装机容量4×100MW(其中2期工程2×100MW机组为前苏联生产),3、4期工程装机容量4×200MW(其中3期工程3×200MW机组为前苏联生产),现总装机容量1200MW。清电公司年发电消耗原煤400万吨左右,设计煤种主要为辽宁铁煤集团生产的长焰煤,发热量一般在17145kJ/kg,挥发分一般在40。由于铁煤集团煤炭资源紧张,现煤源主要构成为铁煤集团约25、黑龙江龙煤集团约30、内蒙古霍煤集团约15、吉林辽源矿务局约20、其他地方矿约10。煤炭运输方式为火车运输,有铁路专用线31.3公里,自备机车6台。
20xx年,清电公司作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主辅分离、运检分离改革的试点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化体制改革工作,至20xx年年底将原清河发电公司一分三,即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清河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和辽宁清河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存续公司管理和运行发电资产。
二、评估过程简述
清电公司能耗专项评估队根据集团公司安生综合函[20xx]12号“关于对清河发电公司进行能耗专项评估的通知”精神,于20xx年6月22日至7月9日对清电公司的能耗管理进行了为期18天的专项评估。评估队共有8人组成,其中有队长1人,队员7人。评估队共分三个组,分别是燃料管理组3人,运行指标组2人,非生产耗能组2人。本次评估重点围绕清电公司自20xx年1月至5月供电标准煤耗指标不正常升高的问题,对影响该指标的有关燃料管理、运行指标管理、非生产耗能管理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队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发电企业业绩目标和评估准则(试行)》、《发电企业业绩评估指南(试行)》、《发电企业业绩评估管理制度》等业绩评估标准文件为依据,本着“标准高,评估准,分析透”的原则,采取访谈、现场调查、核查报表和台帐、调阅有关历史数据和规章制度等方式。评估期间共查阅规章制度40份、报表121份、有关文字材料74份、日志37份;访谈有关人员156人次,其中:厂级领导4人次,中层管理人员36人次,一般管理人员72人次,其他人员51人次;召开座谈会2次,问卷调查1次。此外,评估队参加了6月末煤场盘煤2次,随机采样1次,监测原煤采样2次,抽查原煤样10份。
为使这次能耗评估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式评估前一个月,评估队按程序对清电公司能耗专项评估进行了预访问;评估期间,集团公司业绩评估办公室袁德、柳光池两位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对评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清电公司对这次能耗专项评估较为重视,从厂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能以坦诚开放的态度提供资料、给予配合,这些为这次专项评估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谨向清电公司表示感谢。
评估活动,未找出值得推广的良好实践,共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8项。
三、基本评价及主要评估结论
(一)能耗管理工作基本评价
今年以来,清电公司在煤炭资源紧张、煤炭质量下降、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不利的外部市场环境下,能够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组织煤源,争取多发电量。今年在去年完成68.05亿千瓦时电量的基础上,1-5月累计完成发电量265657万kWh,连续安全运行达292天,本年已实现一个百日安全生产周期。但是,清电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能耗指标的异常情况,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致20xx年1-5月供电煤耗指标大幅度上升。20xx年1-5月清电公司累计完成供电煤耗424.22g/kWh,同比上升38.57g/kWh。其中1月份完成456.13g/kWh,同比上升70.63g/kWh;2月份完成444.39g/kWh,同比上升58.13g/kWh;3月份完成417.12g/kWh,同比上升32.16g/kWh;4月份完成402.66g/kWh,同比上升16.73g/kWh;5月份完成399.31g/kWh,同比上升13.67g/kWh。
供电煤耗如此大幅度上升是不正常的,反映了企业在能耗管理上长期存在着较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清电公司领导对能耗管理不够重视。表现在:一是对集团公司下达的20xx年度能耗考核指标:供电煤耗383g/kWh、综合厂用电率8.8(中电投安生[20xx年]62号文件),没有按计划分解,分月控制,也没有具体的保证措施。二是对目前供电煤耗和综合厂用电远远高于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没有及时组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能耗大幅度升高的真实原因,更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三是能耗管理上职能部门界面不清晰,责任不明 确,分析不及时,措施不具体,考核不到位。
2、整体能耗管理水平低下,个别环节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淡化,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二是燃料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燃料管理只注重煤耗和入厂、入炉煤热值差两个指标,忽视全过程管理;数据统计人为调整,煤耗不准确,以致出现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和供电煤耗值大起大落,根本不能反映机组的实际煤耗水平;煤场管理薄弱,采、制样、化验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三是非生产用能管理观念陈旧,缺乏效益意识。非生产用能计量装置不全,无法核实真实的供热、供电负荷,只是象征性收取,无法保证全额回收,大部分都纳入煤耗计算,影响了机组煤耗水平。四是运行指标管理粗放,很多经济指标长期偏离设计值和规定值,没有组织研究解决,使得机组运行经济性较差。
(二)主要评估结论
1、在当前设备健康状况、机组运行工况和发电负荷率等条件下,机组全年平均供电煤耗应在380g/kWh以下
(1)在不增加机组技术改造前提下,通过加强设备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提高机组运行指标水平和大机组发电比,减少启停次数,降低各种单耗和综合厂用电率,至少可降低供电煤耗10g/kWh。
(2)加强非生产用热、用电管理,规范与实业公司的关联关系,对非生产用热、用电做到全部收费,至少可降低供电煤耗12g/kWh。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加强燃料全过程管理(包括入厂、入炉煤热值检验、入炉煤计量、煤场管理、燃煤的掺烧调配等),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减小热值差,保持入炉煤质相对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损耗。
2、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供电煤耗上升原因
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供电煤耗累计完成值与同期比较上升了38.57g/kWh,需多耗用原煤15.52万吨。
(1)生产小指标综合影响使供电煤耗上升5.54g/kWh,多耗用原煤2.23万吨。评估队用反平衡方法计算与同期比较,今年因发电量较同期少发23370万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同比上升0.61个百分点,生产小指标综合影响使供电煤耗上升5.54g/kWh(机组指标分析影响上升4.34g/kwh),多耗用原煤2.23万吨。
(2)供电煤耗存在人为压低现象,煤耗上升13.35g/kWh,使煤场亏损5.37万吨。评估队用反平衡方法计算20xx年1-5月供电煤耗累计值为399g/kWh,煤耗水平基本符合机组实际情况。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份统计上报供电煤耗累计值385.65g/kWh,人为调整,影响煤耗上升13.35g/kWh,以致账面存量增加,引起煤场亏损5.37万吨,煤场亏损对今年煤耗大幅度升高有较大影响。
(3)燃料管理影响供电煤耗上升19.68g/kwh,多耗用原煤7.92万吨,是今年1-5月供电煤耗上升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详细分析见附件1;20xx年1-5月非生产供热耗煤同比无影响。)
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煤耗计算数据混乱,不能反映机组真实煤耗水平
事实依据:
1、煤耗计算采用原始数据混乱。清电公司统计上报供电煤耗计算入炉煤耗煤量数据源有三个,分别是燃管中心月统计耗煤量、皮带秤月累计用煤量、生产早报累计上煤量。20xx年1月采用皮带秤计量耗煤量379976吨,20xx年2月采用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309429吨,20xx年5月采用生产早报累计上煤量329538吨。
2、计算入炉煤量人为调整。20xx年7月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为335710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19710吨,人为调整16000吨;20xx年8月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为373934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28934吨,人为调整45000吨;20xx年11月燃管中心上报耗煤量为393592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77592吨,人为调整16000吨;20xx年5月生产早报耗煤量为329538吨,而计算煤耗所用入炉煤量为319538吨,人为调整10000吨。
3、入炉煤热值不是实际检测值,而是入厂煤热值减去人为调整数确定入炉煤热值。20xx年1~2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20kcal/kg,3~6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10kcal/kg,10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410kcal/kg。20xx年2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318kcal/kg,3~5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20kcal/kg。
4、皮带秤1995年安装至今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对入炉煤量用计量装置进行统计。20xx年4月19—28日,皮带秤数据失灵,分炉上煤量和累计上煤量均在亿吨以上;6月26日,8号炉上煤量出现负数。
原因分析:
1、清电公司对煤耗指标管理概念不清,只关注煤耗指标的最终数据,不重视对影响煤耗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对集团公司及中电国际的燃料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对煤耗管理没有明确一个职能部门归口负责,煤耗管理的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当煤耗出现不正常波动时,没有管理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全面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和防范措施,而是随意调整数据。
2、入炉煤没有采样装置,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无法对入炉煤质量进行检验,造成了入炉煤热值人为调整确定,同时也不能对入厂煤质量进行核对监督。
3、清电公司长期不重视皮带秤管理,皮带秤检定制度不符合集团公司的要求,皮带秤检定有章不循。《清电公司燃煤入炉计量系统检修、维护、校验管理规定》3.1条款:入炉计量系统每月进行一次实煤标定,不符合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每月校验2~4次的规定。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按自己规定的制度校验皮带秤,20xx年仅4月和6月各校验一次。
改进建议:
1、公司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能耗的过程管理,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燃料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入炉煤计量及采、制、化管理制度,明确煤耗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煤耗分析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发、供电煤耗的正、反平衡验证,对不正常的煤耗波动保持高度的警觉,及时组织分析、查找原因,限期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入厂煤和入炉煤热值差的真实性。
2、煤耗的计算和数据统计要严格执行《统计法》,数据源要真实、准确,应将皮带秤的计量数据作为燃煤量的唯一数据来源。有关部门报表和数据应协调一致,出现不一致时,应及时分析,如涉及到数据调整时要附调整依据和文字说明。
3、针对体制改革后出现的设备维护与运行界面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清电公司应及时与检修公司签订规范、严谨的设备维护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及可操作的考核条款,必要时中电国际应派人进行指导和协调。清电公司自身要建立健全设备巡查、维护监督、考核机制,尽快投运入炉煤采样装置,以获得真实的入炉煤热值。
4、重视皮带秤的管理,加强皮带秤的运行、维护、校验工作,提高其投入使用率,保证计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皮带秤校验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的要求,并认真执行。
(二)燃煤检验未建立双重核对机制,缺少有效监控手段
事实依据:
1、入厂煤的采、制、化工作均由燃管中心一家完成,无法对入厂煤质量实行有效监督。
2、入炉煤没有采样装置,也没有***的入炉煤化验室,无法反映入炉煤的真实热值,也不能对入厂煤热值进行核对。
3、评估队在6月22日和6月28日现场观察时,发现采、制样均不能按照国标要求严格执行,煤车采样深度不够,二分器使用不符合标准。采样班共有25人,其中主要担负采、制样操作的临时工12人,均无证上岗。
原因分析:
1、清电公司对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关于建立双重化验核对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力,目前入厂煤验收只有一个部门负责,没有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
2、对采、制样的主要操作人员(临时工)培训不够,采、制操作不规范,带班人员监督不到位。
3、公司领导针对日耗煤量较大,来车数量较多,人工采样很难按照“国标”要求车车规范采样以及冬季冻车严重、采样代表性差的问题,没有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改进建议:
1、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及中电国际燃料管理制度的要求,尽快建立双重化验核对机制。加强燃料效能监察工作,成立以监审部门牵头的燃料监督小组,每月不定期抽查采、制、化工作,尤其要加大自购煤的监督力度。
2、积极研究采用入厂煤机械采样装置的可行性;尽快采用入炉煤连续采样装置。
3、加强对采、制样人员的管理,建立采、制样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对采、制样人员严格培训,做到全员持证上岗。
4、针对目前煤炭市场变化、煤质下降的实际,建立应变机制,对信誉度较差的矿点来煤,采取有效的采制化措施,准确核实来煤的真实热值。
(三)煤场管理不规范,出现不正常亏盈
事实依据:
1、煤场盘点数据不准确,出现不正常亏盈。20xx年9月6日和9月7日两次盘点盈亏相差8048吨,两次盘煤东煤场分别选用1.15吨/m3和1.0235吨/m3不同的密度。20xx年3月煤场盘亏15808吨,8月盘亏20536吨,9月28日盘亏55725吨,10月盘盈20xx吨。
2、煤场盘点不规范,没有做到按月盘点。评估队查阅20xx年和20xx年盘点记录,发现20xx年3月是中旬盘点,6月是下旬盘点,9月是上旬盘点,11月是下旬盘点,不符合规定。煤场盘点未按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规定做到每月盘点一次,如20xx年1月、2月、4月、5月、12月、20xx年1月没有盘点;盘煤时,未按要求进行煤堆整形;库存煤密度长时间未做测定,仅凭经验数据估算。
3、煤场存煤不能按照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规定的不同煤种分堆存放、先堆先用,对燃用高挥发份的褐煤没有撒均压实、定期测温。6月28日评估队参加厂里煤场盘点时,发现东煤场北侧和中部各有一处自燃。评估队访谈有关人员,了解到储煤场20xx年发生多起自燃,今年3月末、4月初也曾发生过大面积自燃。
4、掺烧手段单一。清电公司制定的混配煤管理规定中的掺烧方案仅明确来煤的直接掺烧,没有煤场取用时的劣质煤掺烧方案。
原因分析:
1、清电公司没有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燃料管理制度,对煤场管理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2、煤场盘点组织混乱,责任不清,分工不合理,没有制定盘点标准和执行程序。煤场出现不正常亏盈时,没有及时分析,查找原因,而是任其盈亏,人为调整数据。
3、煤场管理有章不循。清电公司20xx年10月下发了《燃料储煤场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制度中规定了盘煤、储煤场定期整形、防止自燃等内容,但是都没有认真执行。煤场管理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差,积极性不高。
4、清电公司对煤场储存的高挥发份煤种没有积极利用煤场现有设备进行掺配,以致高挥发份煤种长期存储,造成热值损失和自燃。
改进建议:
1、按照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的要求,修改和完善煤场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认真执行,并按制度检查和考核,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2、制定煤场盘点标准和执行程序,明确盘点人员和责任部门,严格固定盘煤时间,完善盘煤手段,改进盘煤方法,盘点记录要规范齐全,参加盘点人员要签字。
3、按集团公司的要求,完善煤场的储存措施,完善煤场消防、喷淋设备。按煤种分堆存放,定期测温,防止自燃。
4、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合理组织实施燃煤掺烧方案,重点加强高挥发份煤种的掺烧,真正作到先堆先用,烧旧存新,减少煤场损失。
(四)燃料数据统计不严谨,随意性大
事实依据:
1、煤场亏吨损耗,随意冲销。20xx年9月份财务报表核销储损耗煤66589吨,20xx年12月又冲回。
2、燃料库存数据,统计不规范。20xx年12月财务报表期末结余燃煤库存126924吨,燃料报表12月期末账面存煤60335吨,相差66589吨。20xx年1月燃料报表期初库存为47342吨与20xx年12月燃料报表期末账面存煤60335吨相差12993吨。20xx年9月燃管中心向商务部和财务部分别报出电生16—1表,月末库存分别为51817吨和47021吨,燃管中心燃料报表20xx年11月月末结存量为85899吨,而20xx年12月月初结存量则变为84200吨,数据均不一致。
3、入炉煤没有热值化验,热值差完全是人为调整数字。20xx年7月热值差调整为360kcal/kg,8月为287kcal/kg,9月为290kcal/kg,10月为410kcal/kg,11月为400kcal/kg,12月为280kcal/kg;20xx年1、3、4、5月在入厂煤热值上减去120kcal/kg,2月热值差调整为318kal/kg。
原因分析:
1、清电公司没有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不能保证燃料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2、清电公司没有从根本上研究热值差增大、煤耗升高的真实原因,不懂管理,不会管理,不学习管理,不研究管理,当发现帐物不符时,为了保持煤耗的相对平稳或控制热值差在规定范围内,弄虚作假,随意调整数据。
3、没有认真执行数据统计、审核的有关规定,相关负责人审核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统计数据的错误,以致出现数据的不统一。
改进建议:
1、清电公司应认真学习《统计法》,重视燃料数据的统计,严格执行统计法规,杜绝虚假数据。
2、煤耗计算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采用规范的正平衡方法计算,用反平衡方法校验。
3、制定燃料统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数据填报、审核、批准程序,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主要统计结果要有部门负责人及以上领导签字。
(五)非生产用能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完善
事实依据:
1、企业没有制订非生产用热、用电管理办法,也没有制订相应的工作标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管理职责不清。虽然编写了《非生产用汽管理方案》、《企业内部非生产用电管理办法》、《生产、非生产用汽流量计维护分工和统计计量管理》等制度,但没有形成正式文件,也未以此为依据,认真执行。
2、非生产用电、用汽管理粗放、随意。根据电厂《非生产用电管理规定》中第3大项第1条:“非生产用电范围仅限于企业内部的非生产部分,不对外供电”,而由6kV母线引出的肖台子线鸡场变,为清河区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提供电能,显然已超出此范围。评估队现场调研发现,存在私自接电、接汽现象。
3、非生产用电收费没有保证措施。非生产用电每月由安生部负责抄表,财务部根据安生部抄表数据进行收费,而对于未交费的用电部分没有相应的保证措施。根据财务部提供数据,20xx年1-4月非生产用电电费回收金额仅占应收费用的32.31。
4、非生产用电、用汽协议不规范,收费标准低于成本和市场价格。20xx年清电公司与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清电实业公司)签订的供热合同规定:每吨乏汽(实际供热蒸汽不是乏汽而是抽汽)费用为12.37元。沈阳地区供热蒸汽的市场价格是每吨100元左右,若按照清电公司商务部提供的每吨蒸汽折算113公斤标煤来算,每吨蒸汽的成本价为48元(不含除盐水成本),供汽价格仅相当于电厂成本价格的四分之一。20xx年1-5月非生产用汽影响供电煤耗共计15.57g/kWh。
5、非生产供热未按实际负荷收费。由于供热没有计量装置,清电公司和清河实业公司签订的供热协议,按实业公司提供的67.5万平方米收费,经评估队测算,实际热负荷远大于此。根据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沈阳及周边地区每平方米供热标准新屋50J/s,旧屋65J/s。供汽流量用安生部提供的95t/h、供暖标准取用每平方米60J/s,核算供暖面积应在100万平方米左右;跟据机组实际运行情况,供暖期间8号机带热负荷能力已达极限,由此推断机组带热网面积远不止是实业供热公司提供的67.5万平方米。
6、非生产用电存在不收费和收费价格不合理现象。非生产用电54家,不收费24家,20xx年1—5月份不收费电量4278429kWh,占非生产用电量55。原为企业养鸡场提供的电源,养鸡场关停后,现为清河区反贪局、检察院等单位提供电能,长期不收费。对社会一些供电用户收费标准20xx年5月前按0.25元/kWh,5月起调整为0.30元/kWh,低于职工社会用电0.45元/kWh价格。
7、生产与非生产用汽是由4台10万机的三段抽汽与4台20万机的二段、五段抽汽供给,8号机主要担负热网供汽。采用二段抽汽进行对外供汽既不经济,也不符合节约能源的原则。
原因分析:
1、清电公司对非生产用能不重视,没有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收费保证机制,非生产用能基本疏于管理。
2、非生产用能对企业能耗影响程度模糊不清,非生产用能费用回收没有保证措施,不能及时足额收回,以致出现供热不按实际面积收费、收费标准过低和费用不能全额收取等问题。
3、清电公司领导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企业体制改革后,与实业公司、检修公司的关联交易仍停留在原来的观念和方法上。
4、采用供热蒸汽不进行经济性比较和认真测算,缺乏对机组经济运行的综合考虑。
改进建议:
1、提高非生产用能对全厂能耗影响的认识,尽快建立健全配套、完善和适应新体制需要的规章制度,执行制度要有检查和考核,保证各项管理制度顺利执行,形成规章制度闭环管理。
2、将非生产用能管理纳入节能监督管理,落实专责人和责任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
3、按市场化运作规则,规范清电公司与检修公司、实业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明确甲、乙方的权利、义务以及收费标准,按合同规定承担各自的责任。鉴于家属住房已商品化,有些房屋经过买卖产权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对外供热方面一律按市场价格收费,对本企业职工的供暖可以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补贴,这样既保证了职工的利益,也维护了企业自身效益,同时也便于向其他用户收费。
4、针对机组抽汽供暖对整个企业经济性的影响,应借助必要的计量手段,采用机组等效焓降法进行综合计算,确定单位供热成本。
(六)非生产用能底数不清,部分用能不收费
事实依据:
1、非生产用汽没有计量,用汽量不清。清电公司曾于20xx年在现场装有10块宁夏银河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WJ-3050-13A涡街流量表,用于生产和非生产供汽计量,由于管理不善,在20xx年初至20xx年已陆续全部损坏,至今未修复。由于无计量,非生产用汽底数不清,非生产用汽对煤耗影响按照每年核定的取暖费用进行折算,20xx年1-2月用汽量按照20t/h,20xx年1-3月用汽量按照40t/h,而安生部根据以往表计的统计数据来核算供汽量应在95t/h左右。计算供电煤耗所扣除的供汽量远远小于实际供汽量。
2、非生产用电有四分之一单位无表计量,电量随意提供。非生产用电单位包括实业公司、电力建设安装公司、检修公司和社会相关单位,共计54家,装有计量表计单位40家,另有14家单位没有安装计量表计,造成无法按实际收取电费。
3、大多数非生产用电用户表计是安装在用户侧,母线至用户表计间线损与变损均计入厂用电量中。生产与非生产用汽在同一条蒸汽管路上,且没有计量装置,难以分清生产与非生产用汽,管理困难。
4、没有正式的非生产用电、用汽的计量点***,非生产用电、用汽线路及计量点布置不尽合理,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原因分析:
1、清电公司领导对非生产用能不重视,对非生产用能的计量、收费等工作长期疏于管理,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手段,造成大量非生产用能流失。
2、公司领导对非生产用能收费管理不利,支持不够,无保证机制;收费责任部门职责不清,无监督考核措施。
3、对于非生产用能计量装置的损坏、配置不全等问题,长期无人过问、无人管理。
改进建议:
1、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非生产用能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做到非生产用能经济合理,管理规范,收费到位。
2、清电公司应完善计量表计的配置,加强计量表计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计量装置台帐,做到计量准确,管理有序,按表收费。
3、尽快组织有关专职人员对现有的非生产用电、用汽单位进行摸底排查,绘制出明确清晰的用电、用热计量点***,经批准下发至相关部门。
4、认真做好机组生产与非生产用汽的属性界定工作,厂区内生产班组取暖、化学制水用汽应纳入生产用汽。
5、对外供汽,同一单位应采用***管道集中供汽,安装总表。非生产用电用户表计应装在母线侧,线损和变损的合理分担应与用户以协议的形式明确。
(七)运行指标管理粗放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实依据:
1、能耗控制没有保证措施。集团公司下达清电公司20xx年供电煤耗383g/kWh、综合厂用电率8.8的能耗指标,没有具体的落实计划和保证措施。对于集团公司提出煤耗三年达到设计值的要求,清电公司虽然于20xx年5月16日制定了规划上报中电国际,但未下发执行。
2、能耗指标考核不全面。一是清电公司仅有节约用油考核办法,其它如补水率、综合厂用电率、辅机单耗、配煤合格率等运行指标没有考核办法。二是没有全面开展运行指标竞赛活动,小指标竞赛仅在发电部一个部门开展,没有在其他生产部门进行,存在局限性。三是小指标竞赛没有确定目标值,以月度完成平均值为考核标准。
3、生产日报、月报数据不齐全。清电公司《安全生产日报》没有反映机组运行状况的机炉参数、效率等指标,《火力发电厂运行月报表》缺少锅炉漏风、机组发、供电煤耗等指标,不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机组运行状况。
4、运行分析制度执行不到位。清电公司《运行分析管理制度》规定:运行分析包括岗位分析、专业分析、专题分析及运行分析。但是,指标分析仅在月度进行,对制粉系统缺陷多、#4机组启动过程中胀差大、#4机组振动降压运行、#7机组调速系统摆动滑参数降真空运行等问题没有进行专业分析或专题分析。
5、热力试验开展不正常。没有按《节能技术监督实施细则》规定定期对锅炉漏风、制粉系统漏风和灰场灰水比浓度进行试验和检测。锅炉漏风、制粉系统漏风试验规定每月进行一次,实际已长期未做;灰场灰水比浓度20xx年至今仅进行过一次测试。
6、热工仪表没有做到定期校验和维护,部分计量表计不齐全、不准确。化学制水、供水表计已损坏两年,至今未修复或更换;所有机组无单机补水表计;#1、#3、#6机组真空与排汽温度不对应,#1、#3、#8炉给水流量与锅炉蒸发量不对应,数据见下表:
机组
真空(-kPa)
排汽温度℃
对应温度℃
机组
蒸汽流量t/h
给水流量t/h
#1
94.68
38.4
33.25
#1
342
322
#3
94.4
37.6
34.27
#3
372
338
#6
93.7
39.0
36.48
#8
442
473
注:当时大气压99.83kPa
原因分析:
1、公司领导没有按集团公司要求,对能耗指标做到“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进行分析,确保管理不失控”。
2、清电公司对运行指标管理不重视,没有做到认真策划,指标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
3、运行指标管理没有建立严格的分析、改进、监督、考核机制,制度执行不严格,工作存在随意性,一些基础工作没有落实。
4、不重视热力试验工作,现锅炉热力试验组工作环境差,试验设备陈旧、不齐全。热力试验组设置不合理。热力试验组机、炉专业分开,造成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导致日常试验、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5、仪表校验工作不到位。体制改革后,仪表校验由检修公司负责,发电公司没有很好理顺同检修公司的关联交易关系,导致热工仪表校验、维护不及时。
改进建议:
1、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对能耗指标的要求,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有效监督和激励机制,确保管理不失控,对已经制定的煤耗三年达设计值的规划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尽快下发执行。
2、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和能耗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要求,及时修改完善节能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并印发执行,规范和指导节能管理工作。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三级节能网成员,并积极开展活动。
3、完善指标管理考核办法,开展指标竞赛活动。将补水率、综合厂用电率、辅机单耗、配煤合格率等运行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4、完善生产日报、月报表。在现有的《安全生产日报》、《火力发电厂月报表》中增加反映机组运行状况的主要参数,便于运行和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分析工作。
5、在定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认真开展专业分析或专题分析。运行指标分析,要分析单机指标变化情况、月度计划完成情况等。
6、严格执行定期试验、监测制度。对机炉热力试验组人员进行组合,配齐常规性试验仪器,改善工作环境,开展好日常热力试验和检测工作,为运行调整和设备检修提供依据。
7、严格执行仪表、计量装置定期校验维护制度,保证表计的准确性,正确反应机组真实运行状况。安装(更换)化学制水、供水表计、单机补水表计,准确掌握全厂制水及单机补水情况。
(八)设备运行可靠性差影响机组经济性
事实依据:
1、机组部分运行参数没有达到规定值。20xx年1-5月份生产月报表中显示,#4、#7机主汽压力比额定值分别低0.26MPa、0.47MPa,200MW机组主汽温度平均低6.47℃,再热汽温平均低9.34℃;凝汽器端差大,#2机组10℃,#4机组12.9℃,#5机组13.3℃,#6机组10.2℃;部分锅炉排烟温度偏高,24日现场观察发现:#1炉排烟温度平均171℃,#2炉排烟温度平均145℃,#6炉排烟温度平均170℃,#7炉排烟温度平均177℃,后烟道高达190℃。#1、2炉排烟温度比设计值120℃分别高出51℃、25℃,#6、7炉排烟温度比设计值152℃分别高出18℃、25℃。
2、制粉系统设备故障率高、出力低、单耗大。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份,制粉系统设备消缺影响发电量1192万kWh,占所有辅机影响电量的63.04;其消缺耗油,占辅机消缺用油总量893吨的60。#3、#4炉风扇磨煤机性能低,检修一次运行600小时后出力明显降低。#5至#7炉钢球磨煤机由于存在高负荷运行时大瓦温度高的问题,钢球装载量少,不能达最佳充球量,制粉出力低,设备运行时间长,增加耗电量。
3、部分热力系统严密性差,增加了汽水、热能及电能损失。清电公司20xx年每月机组补水量在60000吨左右,按平均发电汽耗率3.7kg/kWh计算,全厂补水率实际达3.5以上(含非生产用汽)。通过对#6机组检查发现,锅炉定排总门、事故放水门、甲侧省煤器放水门、所有过热器、再热汽疏水门存在内漏,汽水通过母管排至定排扩容器。100MW机组因凝汽器铜管漏,影响给水品质,锅炉排污量增大,导致高温、高压汽水及热损失增加。#1、#2、#7锅炉省煤器再循环门内漏,影响锅炉效率。#6至#8机给水泵再循环门内漏,使给水泵耗电率升高。
4、机组负压系统不严密,影响运行经济性。8台机组中,除#6、#7机组外,其它机组真空严密性全部超标,#5机达到1700Pa/min。
5、因设备缺陷导致机组降参数运行。如#1、#5炉省煤器,#3炉水冷壁泄漏,降压运行;#4机振动、#7机调速系统摆动滑参数、降真空运行。
原因分析:
1、体制改革后关联交易没有及时跟进,设备维护不到位。清电公司体制改革后设备检修和维护由检修公司承担,发电公司没有及时同检修公司签订检修、维护合同,20xx年8月份签订20xx年度检修维护合同,20xx年6月份签订20xx年度检修维护合同。20xx年和20xx年设备检修维护工作有半年时间处于无合同约束状态,导致设备维护不到位,机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差。
2、《发电设备维护、消缺、节检及季节性维修承包合同》及《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中考核规定不具体,可操作性差,考核不到位,检修质量不能保证。20xx年对检修公司的维护、消缺考核没有兑现。20xx年1—5月份因检修质量差、缺陷处理不及时导致的少发电量、多耗油量等现象在考核中没有体现,每月对检修公司仅有200—600元象征性的考核。
3、设备状况差,影响机组运行参数。主、再热汽温及100MW锅炉汽压不能正常投自动,运行人员有时疏于调整。设备异常,迫使机组降压或滑压运行;所有锅炉吹灰器不能正常投用导致汽温低、排烟温度高。#8炉对煤种变化适应性差,风机在高转速运行时易发生振动,降出力运行,氧量不充足,影响燃烧调整及高负荷时产生结焦现象,造成汽温偏低;无入炉煤采样装置,不能及时准确提供入炉煤质分析数据,运行人员缺少燃烧调整依据。
4、生产现场缺乏测温仪、测振表等常规性监测仪表,不便于运行人员及时发现设备问题。
改进建议:
1、与检修公司及时签订规范的设备检修、维护合同,建立相互关联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约束机制。按设备缺陷分类,规定处理时限,对因设备缺陷处理不及时、检修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电量损失、燃油消耗增多、运行参数异常、设备可调性下降等问题在合同中明确考核规定。
2、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范设备巡检、缺陷统计、缺陷处理、检修验收等各个环节;对当前影响机组经济运行的设备缺陷,如表计不准、阀门内漏、保温破损、运行指标偏离设计值、机组汽温、汽压不能投入自动控制等问题,应明确责任,尽快加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分析和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规划,限期解决
3、发电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点检人员,应开展设备状况定期分析,确定各机组不同工况下运行保证值和期望值。对日常出现的指标异常应及时组织分析,尽快查找原因;对自己负责管辖的设备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设备状况及时组织检修公司进行检修、消缺工作,并对检修过程实施监督,检修后对检修过程及检修质量进行评估。
4、生产现场应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测温仪和测振表,设立转机振动检测记录台帐、汽水系统阀门、设备保温检测记录台帐,并对以上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5、加强与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做好机组经济性诊断、调整试验工作,切实解决锅炉排烟温度高、#8炉再热汽温低、机组真空严密性差等实际问题。
6、加强调度管理,根据负荷曲线合理调度机组运行方式,提高大机组发电比例,优化运行调整,提高机组经济性。尽可能保持机组连续运行,减少启停次数,加强输煤调度,合理配煤,稳定燃烧,降低燃油消耗;降低风机、制粉、给水泵等大辅机的耗电率提高运行经济性。
7、完善、利用DCS系统,为***监视、科学分析、指标考核管理等建立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附件1
清电公司20xx年1-5月
供电煤耗上升幅度较大的原因分析
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供电煤耗与同期比上升了38.57g/kWh,评估队从燃料管理、非生产耗能管理、运行指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如下:
一、清电公司机组目前供电煤耗实际水平分析
1、评估队用反平衡方法计算20xx年1-5月供电煤耗为404.54g/kWh,其中:10万机组为429.8g/kWh,20万机组为355g/kWh,扣除非生产供热影响15.57g/kWh(1-3月按清电公司安生部提供的供热负荷130t/h计算,4月、5月按35t/h计算),供电煤耗为388.97g/kWh。
2、20xx年6月供电煤耗计算结果
(1)评估队现场采集数据,用反平衡计算为390.03g/kWh;
(2)清电公司用反平衡计算为396.96g/kWh,正平衡计算402.84g/kwh;
3、20xx年7月1日东北电科院做#6机组大修前热效率试验,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346.33g/kWh。20xx年6月24—26日评估队现场采集数据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为346.67g/kwh,同东北电科院计算基本一致。
通过以上计算以及综合比较同类机组的热耗和综合厂用电水平,评估队认为清电公司在目前能耗管理水平、机组健康状况、运行工况和发电负荷率下,机组全年平均煤耗水平应在402g/kWh以内,扣除供热影响应在390g/kWh以内。
二、20xx年1-5月供电煤耗同比上升38.57g/kwh和原煤耗用量情况分析
20xx年1-5月,清电公司完成发电量265657万千瓦时,同比少发23370万千瓦时,应少耗用原煤量12.75万吨,统计报表反映在少发23370万千瓦时电量情况下,反而多耗用12.22万吨,两相合计同比多耗用24.97万吨。分析如下:
1、20xx年1-5月入炉煤热值累计为17507.82kJ/kg,同比下降1308kJ/kg,需多耗煤10.79万吨。
2、非生产供热今年1-5月扣除21636吨,而去年同期仅扣除8269吨,同比多扣1.34万吨,相对少耗用原煤1.34万吨。
3、清电公司20xx年1-5月统计上报供电煤耗累计值同比上升38.57g/kWh,需多耗用原煤15.52万吨。具体分析:
(1)机组指标影响,评估队用反平衡计算20xx年1-5月供电煤耗同比上升5.54g/kWh,多耗用原煤2.23万吨。
(2)清电公司计算20xx年1-5月供电煤耗累计为385.65g/kWh,评估队反平衡计算为399g/kWh。清电公司计算20xx年1-5月供电煤耗累计为424.22g/kWh,评估队反平衡计算为404.54g/kWh。清电公司计算20xx年1-5月煤耗同比上升38.57g/kWh,评估队反平衡计算同比上升5.54g/kWh,两者相差33.03g/kWh。在机组状况基本不变情况下,用反平衡方法计算煤耗升幅情况基本符合实际。因此,评估队认为20xx年1-5月机组实际供电煤耗值应为399g/kwh。20xx年1-5月,清电公司上报的供电煤耗累计385.65g/kWh不符合机组实际情况,人为压低13.35g/kwh,相对账面增加5.37万吨。
(3)燃料管理影响供电煤耗上升19.68g/kwh,多耗用原煤7.92万吨。主要原因:
a、入厂煤热值影响。由于没有入炉煤化验数据,入厂煤热值的真实水平对清电公司供电煤耗影响较大,因没有监控和验证手段,影响程度无法量化。但是,通过对有关数据分析,评估队发现入厂煤热值存在虚高现象,入厂煤热值的虚高对煤耗的上升有重要影响。
b、冬季冻煤影响。冬季冻煤对取样化验和清车底带来困难也将造成一定的热值和量的损失,无法量化分析。
c、煤场储损影响。煤场储存一定的高挥发煤种,因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煤场热值和自燃损失,无法量化分析。
三、燃料因素对供电煤耗的影响与分析
燃料管理影响供电煤耗上升19.68g/kwh,多耗用原煤7.92万吨。评估队用反平衡计算发、供电煤耗与同期比较,机组运行状况对供电煤耗的大幅上升影响不大。因此判断,供电煤耗大幅度上升与燃料管理过程有较大关系,煤场有较大亏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清河发电公司20xx年12月和20xx年1月均没有提供盘煤报告,煤场亏损具体数据无法核实。分析如下:
1、煤场出现较大亏损可能性分析
(1)20xx年末,财务账面存煤126924吨,而燃管中心帐存煤为60335吨,煤场亏损66589吨,至今未作处理,因此煤场继续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存在。
(2)从燃运部统计上煤量和机组发电量同期对比以及发电原煤耗与热值趋势变化对比分析来看,入厂煤的热值存在虚高现象,从而影响煤耗升高。20xx年2月与去年同期比较见下表:
时间项目
发电量
(万kwh)
燃运耗煤量(吨)
入厂煤热值(kcal/kg)
入厂煤直上量(吨)
04年2月
59872
310580
4719
271041
05年2月
48839
312654
4800
300468
同比
-11035
2074
81
29427
20xx年2月入厂热值较同期入厂热值高81kcal/kg,入厂煤直上量今年2月较去年同期多29427吨,燃运部统计耗煤量20xx年2月较去年同期多2074吨,但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1033万kwh。由于入厂煤直上量接近燃运部统计耗煤量,入厂热值与入炉热值的热值差很小,锅炉燃烧工况一致,锅炉效率一致,相同的热值、相同的煤量应发出相同的电量,但清电公司20xx年2月实际发电量较去年同期下降很多,而耗用煤量反而增加,由此说明20xx年入厂煤热值有虚高现象。
此外,从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发电原煤耗(发电原煤耗是一个反映入炉煤量、入炉热值与发电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指标)与入厂煤热值对比趋势来看,20xx年3月以后入厂煤热值变化幅度不大,但发电原煤耗从7月开始大幅度升高,一直到今年5月,始终居高不下,而机组本身效率并无太大变化,说明入炉煤热值下降幅度较大,如果热值差是稳定的,则说明入厂煤热值有虚高现象(趋势见下***,数据变化见附表)。
项目
单位
20xx-1
20xx-2
20xx-3
20xx-4
20xx-5
20xx-6
20xx-7
20xx-8
20xx-9
燃运发电原煤耗
g/kwh
578.6
518.7
505.4
556.4
559.5
586.9
659.6
699.9
665.7
商务报表发电原煤耗
g/kwh
510.6
537.1
539.7
576.5
563.5
583.3
609.6
624.8
651.5
入厂煤热值
Kcal/kg
4991
4737
4692
4348i
4474
4343
4477
4307
4321
项目
单位
20xx-10
20xx-11
20xx-12
20xx-1
20xx-2
20xx-3
20xx-4
20xx-5
燃运发电原煤耗
g/kwh
643.4
639.6
647.1
670.3
640.2
627.8
628.2
647.8
商务报表发电原煤耗
g/kwh
646
619.2
634.9
649.5
621.6
663.4
643.6
618.1
入厂煤热值
kcal/kg
4400
4369
4300
4537
4800
4094
4094
4228
2、因煤场管理不规范,造成储存损失。由于20xx年煤炭资源紧张,进了一些低质煤和高挥发煤,同时难以组织优质煤掺配,以致储存时间较长,造成热值损失和自燃损失,无法量化。
3、冬季有4个月左右出现冻煤,一是取样困难,易造成热值虚高,引起煤耗上升;二是清车底困难,带来煤量的损失,无法量化。
综上分析,清电公司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供电煤耗较高的问题,必须切实加强燃料全过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入厂煤质量和入厂煤质检验的准确性,完善煤质检验监督机制,防止入厂煤值虚高现象的发生。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煤场储存和冬季冻煤所造成的各种损耗。
四、非生产用能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及分析
清电公司非生产用能主要有非生产用电、非生产用热和非生产用煤三部分。
1、非生产用煤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及分析
非生产用煤主要是在水工分场,2台容量为1t/h供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共需4车皮约合240吨原煤,非生产用煤对供电煤耗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非生产用电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及分析
非生产用电包括收费和不收费两部分,由安生部按月抄表计量分别统计。20xx年1-2月,有已结算的130万kWh非生产用电从发电厂用电中扣除,而3到5月份则将全部结算与未结算463万kWh非生产用电从发电厂用电中扣除。1-5月非生产用电中未结算的单位有不收费单位(职工家属区深井水用电、家属区取暖热网用电、办公搂厂区路灯照明等)以及未装表计单位,电量合计428万kWh。1-5月扣除未结算非生产用电量共计244万kWh,影响厂用电率0.09,影响供电煤耗率0.49g/kWh。
清电公司自20xx年1月起(20xx年1、2月除外),计算发电厂用电量时采用总计厂用电量扣除所有非生产用电量(包括结算与未结算部分),而未结算电量的多少影响着发电厂用电率,同时也影响供电煤耗率,因此,在计算发电厂用电率时应将非生产用电中结算电量与未结算电量分别考虑。因此,非生产用电的变化不是影响20xx年1-5月供电煤耗增高的主要因素。
3、清电公司非生产用汽主要包括冬季供暖、班组浴池、工业用汽等三个方面
每年10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旬的冬季供暖主要由8号机提供,根据实业公司下属热力公司经理介绍,近几年热力公司供暖面积在逐年增加,20xx年热力公司供暖面积有67.5万平方米,其中33万平方米是职工住宅,收费面积有27万平方米。清电公司其余7台机组全年连续不间断地向班组浴池与工业用汽单位提供汽源,非生产用汽数量很大,生产与非生产用汽共装表计10块已全部损坏,无法统计出非生产用汽量的多少,因而也就无法准确计算非生产用汽对供电煤耗的影响。
清电公司曾于20xx年装有10块宁夏银河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WJ-3050-13A涡街流量表。评估队根据历史的抄表数据,即清电公司安生部提供的供给热力公司供热蒸汽流量参考值95t/h、工业用汽与生产现场和浴池用汽参考值35t/h进行标煤折算,20xx年1-4月由于非生产用汽而影响供电煤耗约18g/kWh;而清电公司商务部在计算非生产用汽对煤耗影响时是按照每年核定的取暖费用进行折算的,20xx年1-3月蒸汽流量按40t/h,这样同比20xx年1-2月的20t/h(清电公司商务部核定数据),非生产用汽影响供电煤耗变化分别为2g/kWh、4g/kWh。可见,非生产用汽是清电公司非生产用能中对能耗影响最大的部分,但不是影响20xx年同比20xx年供电煤耗增高的主要因素。
综上分析,非生产用电、用热虽然不是影响今年1-5月煤耗大幅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但是,对清电公司目前供电煤耗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清电公司应切实加强对非生产用电、用热的管理,尽快完善有关计量装置,规范关联关系,明确收费标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确保非生产用能费用全数收回。通过以上措施,供电煤耗至少可降低12g/kWh(按清电公司提供数据计算,20xx年全年非生产供热影响供电煤耗11.95g/kWh,非生产用电也有一定影响,仅今年1-5月就影响0.49g/kWh)。
五、运行指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及分析
1、20xx年1-5月份与同期运行指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分析
由于清河发电公司一直使用正平衡计算煤耗,虽然汽机、锅炉试验组每月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计算并提供机组效率,但没有作为统计煤耗计算的校核依据,指标对煤耗的影响得不到体现。评估队对清电公司20xx年1-5月份与20xx年同期的20项小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汽轮机指标、厂用电率采用耗差分析法)。
下表中的各项参数采用电厂运行月报表1-5月份平均值,报表数据由运行人员人工抄写而成,会有一定偏差,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但不影响对总体变化趋势的分析。
清河发电公司20xx年1-5月份与同期经济指标比较分析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20xx年
20xx年
影响煤耗升降
序号
名称
单位
20xx年
20xx年
影响煤
耗升降
1
汽机负荷
80.31
81.74
-0.54
12
主汽压力
MPa
11.45
11.33
0.2
3
厂用电率
8.83
9.31
2.13
13
给水温度
℃
224.7
222.4
0.31
4
炉负荷率
14
真空率
95.26
95.44
-0.61
5
辐射损失
15
排烟温度
℃
147.23
150
0.78
6
大机组发电比
64.58
61.47
1.31
16
燃料发热量
kJ/kg
19400
18290
7
对外供汽
吨
17
燃煤灰份
31.36
32.15
8
汽水损失率
2.0
2.17
0.21
18
氧量
6.7
6.43
10
主汽温度
℃
534.9
532.6
0.45
19
飞灰可燃物
2.22
1.78
11
再热汽温
℃
531.5
530.2
0.1
20
炉渣可燃物
2.22
1.78
合计供电标准煤耗增加:4.34g/kWh
分析结果表明20xx年1-5月份因为指标变化影响全厂供电煤耗仅为4.34g/kWh,不是引起煤耗异常波动的主要因素。
主要指标影响情况分析如下:
(1)大机组发电量比下降。根据清电公司机组煤耗水平计算,大机组发电比每变化1,大约影响煤耗0.42g/kWh。20xx年1-5月份200MW机组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率为61.47,同比降低3.11个百分点,使煤耗升高约1.31g/kWh。20xx年1-5月份与同期大机组发电比完成情况如***1:
(2)机组补水率升高。清电公司8台机组投产运行年限已久,设备趋于老化,维护不到位,机组汽水系统严密性较差,机组补水率较高。20xx年1-5月份补水率累计完成2.17,同比升高0.17个百分点,影响煤耗增加0.21g/kWh。
(3)厂用电率升高。受煤质变化及发电量同比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引送风机、制粉、输煤、给水泵耗电率和公用系统耗电率升高。20xx年1-5月份发电厂用电率完成9.31,同比上升0.48个百分点,影响供电煤耗升高2.13g/kWh。
(3)其他指标影响。其他指标如汽温、汽压、排烟温度等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同比对煤耗影响较小,负荷率、真空率有所升高,还影响煤耗下降,综合影响仅为0.69g/kWh。
2、20xx年1-5月份与同期煤耗反平衡核算结果及分析
清电公司入炉煤计量装置不能正常运行,所以,不能准确计量入炉煤量,另外煤质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入炉煤热值化验,仅根据燃管中心提供的入厂煤热值减去120千卡作为入炉煤热值,以月度提供燃煤量和热值数据正平衡计算得出的煤耗率不能反映机组的真实能耗水平。因此,评估队以清电公司安生部20xx年及20xx年1月-5月份机组月度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燃管中心煤质化验室提供的煤质分析月报数据为依据(仅用于锅炉效率计算),对今年和同期1-5月份各机组煤耗进行了反平衡计算,并到生产现场采集运行机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计算验证对比,以考察机组实际煤耗状况,同时把影响煤耗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注:利用机组月度统计数据进行反平衡计算,由于汽耗量包括冬季供暖等非生产用汽,非生产用能影响的煤耗量均包括在内)。
通过计算,绘制20xx年1-5月与同期全厂发电煤耗情况对比***2;统计厂用电率完成情况对比***3;实际供电煤耗完成情况对比***4,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20xx年1-5月份反平衡计算数据
时间
发电煤耗
(g/kWh)
厂用电
率()
供电煤耗(g/kWh)
发电量
(万kWh)
大机组发电比
1月
369.42
9.68
409.01
49604
58.74
2月
365.9
8.49
399.85
59872
60.95
3月
363.12
8.77
398.03
64435
67.18
4月
358.71
9.05
394.39
52971
68.28
5月
362.18
8.35
395.18
62145
66.87
全厂
363.77
8.83
399
289027
64.58
20xx年1-5月份反平衡计算数据
时间
发电煤耗(g/kWh)
厂用电
率()
供电煤耗(g/kWh)
发电量
(万kWh)
大机组发电比
1月
363.42
9.59
401.97
57684
62.52
2月
369.78
9.74
409.68
48839
57.79
3月
369.04
9.31
406.92
54413
59.09
4月
369.32
9.09
406.25
52483
64.96
5月
363.17
8.82
398.3
51238
62.82
全厂
366.88
9.31
404.54
265657
61.47
反平衡计算清电公司20xx年1~5月发电煤耗为363.77g/kWh,供电煤耗为399g/kWh。20xx年1~5月份实际发电煤耗为366.88g/kWh,供电煤耗为404.54g/kWh,同比增加了5.54g/kWh,该差值与指标分析差值相接近,供电煤耗只相差1.2g/kWh,进一步证实了运行指标的变化不是导致供电煤耗异常的主要因素。
3、机组实际煤耗状况分析
(1)20xx年全年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为365.49g/kWh,厂用电率9.26,供电煤耗为402.79g/kWh。扣除非生产用能影响煤11.95g/kWh,20xx年实际供电煤耗为390.84g/kWh。
(2)根据20xx年1-5月份反平衡计算404.54g/kWh,扣除15.57g/kWh非生产用能影响煤耗,20xx年1-5月份实际供电煤耗应为388.97g/kWh。
(3)为了摸清机组实际运行水平,评估队成员深入生产现场,采集机组运行指标数据对其反平衡计算核实,加以验证。
20xx年6月24-26日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反平衡计算表
机号
负荷
(MW)
蒸汽流量(t/h)
计算炉效
()
厂用电率
()
发电煤耗
(g/kWh)
供电煤耗
(g/kWh)
#1
92.6
373.2
91.72
376.66
#2
98.81
390.5
92.43
363.58
#3
93.5
397.4
92.14
379.04
#4
#5
#6
152.8
475
90.39
346.67
#7
134.8
424.4
88.38
353.73
#8
145.3
442.5
91.54
327.53
全厂
717.81
9.1
354.53
390.03
注:(1)#4、#5机组检修(2)机组平均负荷率79.76
从上表中计算所得结果来看,6台机组平均发电煤耗为354.53g/kWh,供电煤耗为390.03g/kWh。与20xx年1-5月份采用月度统计数据反平衡计算结果404.54g/kWh低14.51g/kWh。出现差距的原因分析:
a、由于#4、#5机组检修,只采集到了6台机组的运行数据,但#4机组发电煤耗最高,从20xx年1-5月份及同期煤耗反平衡计算结果来看,#4机组平均发电煤耗高达408g/kWh,#5机组为348g/kWh,两台机组影响全厂发电煤耗降低3.55g/kWh。
b、目前(6月份)供暖已停在,减少了非生产用汽对煤耗的影响,降低煤耗10.96g/kWh。
C、6月30日辽宁电科院对6号机组进行了热力试验,试验结果:汽机热耗率8841.8kj/kWh,锅炉效率89(未修正),计算发电煤耗346.33g/kWh,与评估队计算发电煤耗346.67g/kWh基本一致。
4、清电公司1995年至20xx年历年发、供电煤耗完成情况
从清电公司历年供电煤耗完成情况来看,1997年以前始终在388g/kWh左右。随着设备的老化,效率下降,1998年升至395g/kWh。之后,结合机组大修,通流部分改造,机组效率升高,煤耗又逐渐下降,恢复到387g/kWh左右的平均水平。20xx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不正常升高,20xx年1-5月份猛增至424g/kWh。煤耗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从技术分析角度解释不通,况且设备状况和运行参数无异常变化。因此,必须从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查找原因。
发电煤耗、供电煤耗及厂用电率完成情况统计如下***5、***6。
1995年-20xx5年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完成情况统计表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发电煤耗
348
349
351
357
354
351
349
350
351
354
384
供电煤耗
388
388
388
395
392
389
387
386
387
390
424
厂用电率
10.15
10.01
9.7
9.75
9.75
9.76
9.84
9.39
9.27
9.26
公司评估报告篇2
监理单位名称:
监理单位地址:
监理单位邮编 联系电话:
质量验收意见:
填写要求:
1、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行为的履行情况;如:是否依法承揽工程、签订书面合同资质相符是否建立以总监为中心的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制定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否对隐蔽工程、分项、分部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证;
2、监理单位执行工程监理规范的情况;
3、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条文和设计文件,承包合同的情况。如:是否严格执行工程报验制度,见证取样制等等;施工过程中签发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以及监督机构签发的“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是否监督施工单位按要求、按时限落实整改,并组织查复,消号;
4、对工程质量等级核定情况;
5、对工程遗留质量缺陷的处理意见;
6、执行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监理形式的情况;
7、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总监理工程师:
公司评估报告篇3
为贯彻落实《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令第64号)相关规定,满足评估机构执业需要,进一步规范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报告和业务约定书上签字盖章的行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对评估报告等准则中涉及签字盖章的条款作如下修改:
一、将《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第九条修改为:“评估报告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盖章,并由评估机构加盖公章。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合伙制评估机构负责该评估业务的合伙人应当在评估报告上签字。
“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首席评估师或者其他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的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在评估报告上签字。
“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可以授权分支机构以分支机构名义出具除证券期货相关评估业务外的评估报告,加盖分支机构公章。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分支机构负责人在以分支机构名义出具的评估报告上签字。”
第十五条第(十四)项修改为:“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盖章,评估机构或者经授权的分支机构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表签字,合伙人签字。”
二、将《资产评估准则――业务约定书》第六条修改为:“评估机构应当在决定承接评估业务后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应当由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合伙人签字并加盖评估机构公章。
“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首席评估师或者其他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的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在业务约定书上签字。
“评估机构可以授权分支机构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该业务约定书应当由分支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分支机构公章。”
三、将《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评估报告正文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盖章,并由评估机构加盖公章。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合伙制评估机构负责该评估业务的合伙人应当在评估报告上签字。
“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首席评估师或者其他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的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在评估报告上签字。
“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可以授权分支机构以分支机构名义出具除证券期货相关评估业务外的评估报告,加盖分支机构公章。评估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分支机构负责人在以分支机构名义出具的评估报告上签字。
公司评估报告篇4
摘要:关于关联方的认定,一般是根据《股票上市规则》10.1.3、10.1.4、10.1.5规定,以及是否受同一控制人控制、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交叉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等来判断的。本案中,XH公司与上海JM之间不存在《股票上市规则》明确规定的关联关系,但却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加之收购资产评估增值率909.92%,对本案关联方的认定,不是《股票上市规则》列举所能涵盖的,需要在实践中予以灵活运用。
关键词: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
一、事件回顾
2008年4月25日上海XH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XH公司”或“公司”)公告称:公司拟变更募集资金并使用变更后的募集资金11200万元购买上海JM信息广告有限公司(下称“上海JM”)的全部股权。
上海JM成立于2000年6月,原注册名称为上海JM网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由叶再长、徐冰怡、沙海三名股东出资,此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股权变更,至2007年2月,公司股东将其股权全部转让给了上海寿恒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叶再长和沙海,分别持有60%和40%股权)。转让后,上海寿恒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上海JM100%的股权,上述股权转让已于2007年4月25日办妥工商登记变更,由此上海JM成为一人独资企业(法人独资)。
2002年4月,上海JM取得上海***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广告总,2004年11月,上海JM与新闻报社及***日报报业集团广告中心签署《新闻晚报》广告总合同,广告总的期限为3年。2008年1月,上海JM与上海新闻晚报经营有限公司签订了《新闻晚报》2008-2017年度广告协议,双方约定上海JM为***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新闻晚报》2008-2017年度广告总商。上海JM近三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如下表:
单位:万元
2008年4月24日,上海上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上海JM进行了整体评估,评估采用的是收益现值法,评估报告书显示:上海JM净资产清查调整后账面值为1227.82万元,评估值为12400万元,评估增值11172.18万元,评估增值率909.92%。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没有介绍对上海JM未来收益的预测情况,对于上海JM的盈利预测只能在相关的公告中找到一些数据:
单位:万元
2008年4月24日,XH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了按照评估价值12400万元的90%收购上海JM的决定。
二、处理方式
对关联方的认定一般是根据《股票上市规则》中提到的是否受同一控制人控制、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交叉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等来进行判断。但是在本案中,XH公司与上海JM之间不存在股权上的控制关系,也不受同一控制人控制,XH公司与上海JM的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也不存在交叉任职的情况,但是在这一收购过程中双方关系又存在着明显不一般的地方:
1.在购买时机上,上海JM3个月前刚刚与《新闻晚报》签订长期合同,收购上海JM,本质上是收回了广告合约,虽然XH公司一直强调,他们收购上海JM看中的是上海JM的整个团队、运营模式、客户资源等,但是在资产评估报告中强调的却是广告协议带来的收益。
2.在业务关系上,上海JM主要业务是经营《新闻晚报》广告和与之相配套的其它业务,上海JM目前还没有取得其他报纸的广告权,也几乎没有除报纸广告以外的其他业务。上海JM就是依靠取得《新闻晚报》的权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新闻晚报》是XH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报业,上海JM的生存严重依赖XH公司的关联方。
3.在评估报告中,没有发现评估师就评估结果的相关技术说明,评估报告中没有说明折现率是如何确定的、未来收益是怎样预测的,无法判断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公司评估报告篇5
2012年12月18日,是唐山市外环路正式通车5周年的日子。几乎与此同时,一封关于唐山市外环路拆迁过程中巨额国家资金被骗取、而诈骗人至今逍遥法外的举报信,寄往最高人民检察院。这封举报信揭开了已经尘封两年多,被唐山市检察机关认定犯罪事实成立却“不起诉”的蹊跷诈骗案的内幕。
来自两个***府部门的举报
唐山市城市外环建设工程是唐山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该市的重点工程,2005年,唐山市***府就专门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唐山市交通局成立的唐山市城市外环建设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唐山外环项目办”)负责组织实施,唐山市房产管理局下属唐山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拆迁,项目所需各款项(包括拆迁补偿款)均从财***资金拨付。
2006年6月,外环征地拆迁涉及到唐山四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汽贸公司”)所属的位于唐山市丰润区的3个汽车4s店和1个汽车销售展厅,分别名为佳浩公司(福特4s店)、四通公司、汇通公司、昌铃公司。
当时负责外环路拆迁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在与四通汽贸公司协商过程中,唐山市交通局委托唐山市诚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等两家评估机构对其房产进行评估,然而因四通汽贸公司对评估价格不予认可,未出正式评估报告而搁置。
奇怪的是,在当年11月份召开的外环路拆迁协调会上,有关领导突然宣布唐山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撤出,由丰润区交通局负责拆迁协调工作。
2006年12月,四通汽贸公司声称,已经委托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等两家评估机构对佳浩公司的机器设备、房产进行评估,资产价值共计3830万余元。其中机器设备1407万余元。
2007年1月12日,四通汽贸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琳与唐山外环项目办签订了《唐山市城市外环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唐山外环项目办就佳浩公司的拆迁给予四通汽贸公司房屋、附属物、机械设备等补偿款共计3830万余元。随后,唐山外环项目办将上述补偿款全部汇入王琳指定的账户内。随后,唐山外环项目办就其他3个公司的拆迁又预付四通汽贸公司拆迁补偿款3000万元。
一个福特4s店的拆迁补偿款高达3800多万元,这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上述负责外环路拆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对衡信公司为四通汽贸公司出具的机械设备及地下管网的评估结果不认可,认为评估的价格偏高”。
有汽车销售业界人士称,全国的福特4s店都是统一规划的,店内的设备是统一配送的,数量多少、用什么牌子都有严格的规定。佳浩公司得到的补偿远远超出一个福特4s店的价值。
四通汽贸公司的拆迁补偿数额遭到质疑的同时,2007年5月29日,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突然向唐山市房产管理局和唐山市交通局同时出具了一份书面材料,称针对佳浩公司的编号为“唐衡信评字(2007)第014号”评估报告不是由其出具的。
接到这封书面材料后,200年7月21日,唐山市交通局向唐山市公安局提交了一封举报信。称四通汽贸公司“涉嫌伪造虚假设备评估报告,诈骗城市外环建设拆迁补偿款6830万余元”,请求唐山市公安局依法立案并对四通汽贸公司采取有关侦查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城市外环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唐山市公安局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支队也接到唐山市房产管理局书面报案材料,“要求安排有关部门对四通汽贸公司虚假评估报告进行核实,并安排司法机关介入调查评估报告重大诈骗事件”。
两个***府部门的举报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唐山市公安局遂即对“唐衡信评字(2007)第014号”评估报告进行了司法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唐衡信评字(2007)第014号”评估报告上的名章印文与样本印文不同一,“上述评估报告系伪造。”
虚假评估报告背后的诈骗大案
2007年8月17日,唐山市公安局决定对四通汽贸公司立案侦查。
很快,一个叫付国清的人进入警方的视线。2007年8月14日,唐山市公安局以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对付国清刑事拘留。归案后,付国清交代了这份虚高的评估报告的出炉过程。
付国清原是唐山市晨阳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6年,付国清结识了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总经理王国栓等人,并与衡信公司达成口头协议,付国清以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名义对外作评估业务,由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提供公章、法人章、评估师章和所需的公司材料,付将所得评估费的30%交给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
2006年年底,经人介绍,付国清认识了四通汽贸公司总经理王文笛。在得知四通汽贸公司下属4个公司正在准备进行拆迁前的资产评估时,他表示愿承担这几个公司的评估业务,并取得了王文笛的信任。
付国清在公安机关侦查时供述,他在给佳浩公司作评估时手里只有多余的盖有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公章的报告纸,没有盖好法定代表人公章、资产评估师方章的报告纸。“如果去唐山衡信房地产评估公司要盖好印章的报告纸一是太麻烦,二是怕将来收费后该公司提成一部分,就私刻了法定代表人公章和王国栓等资产评估师方童。”
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显示,付国清在进行评估时,并没有到佳浩公司盘点、清查机器设备,而只是依照王文笛提供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清查评估明细表》(以下简称“评估明细表”)和询价单就评估出佳浩公司机器设备资产评估价值为1407万余元。
付国清在接受公安机关讯问时也主动承认,他在“在外网工程评估过程中,没有任何依据和资料,仅仅根据佳浩公司的要求就增加了300万元的评估额”。
随着调查的深入,王文笛、王琳以及佳浩公司经理李明等人先后被警方拘捕。王文笛等人在公安机关的供述勾勒出他们“在机器设备进行资产评估的过程中以隐瞒真相、虚报机器设备数量的方法,骗取拆迁补偿款”的整个过程。
2006年12月中旬,王文笛曾联系了唐山市中元诚信资产评估事务所(以下简称“中元评估事务所”)对佳浩公司机器设备进行评估,中元评估事务所按照成本法评估,评估价值为人民币1008万余元,对这一评估结果,王琳和王文笛表示不满,并要求提高评估价值。
随后,中元评估事务所又以收益法重新进行了评估,此次评估后,评估价值上升至1246万余元,但王琳和王文笛对此评估结果仍不满意。
为了得到更多***府拆迁补偿款。2006年12月底,王文笛指使李明制作评估明细表,并称“把价格作得越高越好”。就此事他曾向王琳作了汇报,王琳表示同意。
在制作评估明细表中,李明改动了佳浩公司部分机器设备的产地和数量,虚构了机器设备的价格,“我就按王文笛的要求对每种机器设备虚构了价格,将价格标注在了机器设备清单上”。
唐山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后来查实:在佳浩公司的机器设备中,实有车身校正台(大梁校正仪和车身校正仪指同一设备)1台、检测线i台。佳浩公司虚报车身校正台1台,价值115万
余元、虚报检测线1台,价值117万余元。
在李明制作出评估明细表后不久,王文笛又让李明“想办法作一个询价单,但价格不能变”。对此,李明供述时称:“王文笛当时的意思就是找人作一个假的询价单,把我上次虚构的机器设备的价格弄得真实一些。”
李明遂找到了唐山景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崔文齐,要求崔帮忙做一个机器设备的询价单,并把有价格的机器设备明细表交给了崔一份。
“为了以后能和佳浩公司继续做业务”,崔文齐就按李明的要求作好了3份虚假报价单。之后,王文笛将评估明细表和询价单交由付国清进行评估,付国清依此作出了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有了这份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作为补偿依据,王琳顺利地从***府手中拿到了1407万余元的机器设备拆迁补偿款。
公安机关后来对佳浩公司的机械设备进行了委托鉴定,鉴定结果是:佳浩公司列入***府补偿范围的设备公开市场价仅80万余元,两者相差1300多万元。
诈骗千万被认为情节轻微不起诉
2007年,唐山市公安局侦查完结后将此案移交至唐山市人民检察院。2007年7月28日,唐山市人民检察院以王琳等人涉嫌诈骗罪向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对此案作出的起诉书载明:“2007年1月12日,被告人王琳以佳浩公司名义与唐山市城市外环建设项目办公室签订了《唐山市外环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项目办给予佳浩公司房屋、附属物、机械设备等补偿款共计人民币3830万余元,后项目办将上述钱款全部汇入佳浩公司账户内。其中,依据被告人付国清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确定佳浩公司机械设备的补偿款为人民币1407万余元。经鉴定,佳浩公司列入***府补偿范围的设备公开市场价为人民币80万余元。***府在对佳浩公司机械设备拆迁补偿中,共计被骗人民币1327万余元。”
2008年5月15日,唐山市中级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在法庭上,唐山市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官认为:“王琳、王文笛等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蹊跷的是,此次开庭10天后,唐山市检察院却突然要求撤回起诉。在撤回起诉后,唐山市检察院将案子交给唐山市路北区检察院。
唐山市检察院突然撤诉,并将案件转交给下级检察院的做法令关注此案的法律人士感到意外。就连王琳的辩护律师也称“难以理解”。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唐山中院既然已经开庭审理了,就应当直接下判决,不应裁定让检察院撤诉。而唐山市检察院既然撤回起诉,就意味着原来的起诉不成立,应当自行处理,而不是让下级检察院办理。
司法实践中,对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后的案件通常采取四种处理方法:一是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二是补充新的事实证据后重新向法院提起公诉;三是建议公安机关撤案处理:四是以补充侦查方式退回公安机关后不了了之。
“在这个案件上唐山市检察院显然选择了第一种处理方式。但是其将撤诉的案件交给下级检察院的做法可谓是用心良苦。”一位法律界人士说,“如果说非要给唐山市检察院的做法找个理由的话,那只有一条,就是规避现有的法律,将这个案件消化在唐山市检察院的辖区内。”
一位法律界人士解释说,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拟作相对不起诉的,公诉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不服不起诉决定,可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要求复核。
“上级检察机关拟对一个案件作相对不起诉的决定时,将这个案件交由下级检察机关来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这样在事实上就架空了上一级检察机关对下一级检察机关不起诉权权力的监督,极有可能导致不起诉权力的滥用。”上述法律界人士说。
结果不幸被言中。一年之后的2009年6月10日,唐山市路北区检察院对这起令“***府共计被骗人民币1327万余元”的案件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书》。
《不起诉决定书》在认定“王琳、王文笛、李明、崔文齐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付国清实施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的行为”的同时,笔锋一转称:“但本案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对王琳、王文笛、李明、崔文齐、付国清不起诉。”
公司评估报告篇6
一、股权投资价值的确认
1.股权评估值的复核。
根据《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注册会计师根据评估机构对用作出资的股权评估价值作为投资金额进行验证。但是由于评估机构对于股权公司净资产的评估方法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于股权公司净资产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即使在评估对象相同,评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估结果。而且,在目前情况下,投资人高估股权公司净资产的倾向比较强烈。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股权评估价值进行必要的专业判断以确认其是否公允反映股权公司的净资产价值。
2.评估基准日至实际缴纳日产生的盈亏调整。
评估基准日是评估报告列示资产在该时点价值的有关时点,资产评估报告需要评估机构经过现场勘查审核等评估程序后方可出具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有效期从评估基准日起为一年,在有效期内股权持有人均可根据评估报告进行股权投资。按照《办法》第八条规定股权出资实际缴纳后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证,而实际缴纳日,对于有限公司应以工商部门将股权公司的股东变更为被投资公司的日期为准,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也应该按照法定方式转让给被投资公司的日期为准。因评估基准日与股权实际缴纳日之间会间隔较长时间,那么就会产生股权公司从评估基准日至实际缴纳日的盈亏调整问题。注册会计师必须对被投资公司的股东投资协议进行查验,对于投资协议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投资协议没有约定的应提请投资人进行补充约定。
3.税法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投资人持有股权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的所得税影响,股权投资实际上是股权互换的一种,股权持有人在股权公司的股东身份组织形式对投入股权价值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果股权持有人为以公司法人形式出现的,股权投资按照《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分解为转让股权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转让增值部分由原股权持有人(法人公司)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处理,对验证日股权价值无影响。如果股权持有人在股权公司是以自然人出现的,则必须按照国税发[2008]115号文件《关于资产评估增值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的规定: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股权的,对个人取得相应股权高于该资产原值的部分,属于个人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处理,税款由被投资企业在个人取得股权时代扣代缴。因此,对于以自然人持有股权公司的股权换取被投资公司股权的需要考虑股权评估增值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验证日如上述自然人额外缴纳股权评估增值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将股权评估价值作为资本验证,否则应扣除股权评估增值个人应承担的个人所得税后再进行资本验证。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了股权评估价值复核,考虑了股权公司从评估基准日至实际缴纳日之间的盈亏调整以及税法的影响后确认验证日股权投资的价值。
二、股权权属的完整性
按照《办法》第三条规定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权属清楚、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办法》还对禁止用以出资的股权进行了列举,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股权不得用作出资:股权公司的注册资本尚未缴足;已被设立质权;已被依法冻结;股权公司章程约定不得转让;法律、行***法规或者***决定规定,股权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报经批准而未经批准;法律、行***法规或者***决定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注册会计师如何对投资的股权的完整性进行确认?笔者认为,根据《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股权实际缴纳后方可进行验资的前置程序,只要工商、证券登记等股权登记部门将股权公司的投资人变为被投资公司,就可以认定股权的权属清楚、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
三、股权出资的时间
按照《办法》第六条规定,公司设立时,投资人以股权出资的,自被投资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投资人应当实际缴纳,被投资公司应当办理实收资本变更登记;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投资人以股权出资的,应当在被投资公司申请办理增加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前实际缴纳。可以看出以股权方式的出资为公司设立时和增加注册资本时。
对于公司设立时以股权方式认缴出资的,被投资公司只能采用一次认缴分期到位的方式,而且首次出资不能采用股权方式,因为将股权公司的股权变更为被投资公司需要被投资公司的营业执照,对于内资企业只有完成了首次出资后才能取得营业执照。按照《办法》的规定只有在依法办理股权转移手续后才能进行审验,避免出现股权转移出现的出资不到位甚至虚假出资情况。此外,股权转移手续前置的前提条件――被投资单位是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只有已登记设立的公司才能作为***法人主体受让股权。
增加注册资本时,因为被投资公司已经存在可以作为***法人主体受让股权,所以投资人实际缴纳股权出资后进行资本验证。
四、股权出资的验证程序
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应进行以下审验程序:
1.检查拥有股权的投资方营业执照或身份证明,确认投资方是否具备投资主体资格。
2.对股权公司,检查其营业执照,实地查看经营场所,查阅章程、验资报告以及工商年检资料,检查股东会关于股东以股权出资的决议等,以确认股权所在公司是否正常经营,投资方的股权是否属实,是否存在《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不得用作投资的情况。
3.查阅评估报告,了解评估的目的、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对验资结论产生的重大影响;检查投入股权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的认可。
4.检查股权转移手续以及变更后的股权证明,以确认股权转移的合法性、有效性。验证其出资前是否归属于出资者,出资后是否归属于被投资公司。
5.明确股权公司从评估基准日至实际缴纳日产生的盈亏分担是否在投资协议中约定。
6.验证股权认缴出资股东签署的股权认缴出资承诺书及股权公司营业执照。
7.如果出资者分次缴纳注册资本,关注全体出资者的首次出资额和出资比例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8.验证全体股东以股权作价出资金额和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
9.验证公司设立时,投资人以股权出资的,是否在被投资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
10.出资人为自然人的考虑股权评估增值个人应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五、验资证明的披露
投资人以股权出资的验资报告除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及指南的规定出具验资报告外,还需依照《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出具验资证明,该验资证明作为验资报告的附件,其参考格式如下:
股权出资验资证明
1.××股权公司于××年××月××日已取得××工商行***管理局(原登记机关)出具的,将××(公司或自然人)、×××(公司或自然人)原持有ABC有限责任公司××万元和×××万元的股权更为×××公司(被投资公司)的变更登记手续。
2.上述股权由××评估机构出具了评估报告,报告文号为××号,评估基准日为××年×月×日,评估报告显示××(公司或自然人)和×××(公司或自然人)原持有××股权公司××万元的股权原持有××股权公司×××万元的股权评估值为××万元和××万元。
3.200×年×月×日××单位(有权批准单位)以××字[200×年]××号文件批准。××(公司或自然人)、×××(公司或自然人)将持有ABC有限责任公司××万元和×××万元的股权投资于×××公司(被投资公司)。
后记:
公司评估报告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从美国安然、世通会计舞弊丑闻到我国的郑百文、中航油巨额亏损,无不暴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节薄弱,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缺乏。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在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做出了史上最为严格规定。鉴于此,近年来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一、我国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
1、中国证监会颁布的相关规定
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2001年2月6日,证监会在“编报规则”第10号、第11号的通知要求,发行人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披露风险因素;2003年颁布的第18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都要求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做出说明,并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2005年12月,证监会修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
2、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内部控制指引
2006 年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证所”)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该《指引》将从 2006 年7月1日起实施,要求上市公司应从 2006 年年度报告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指引》就以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确认、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检查监督为主要内容的 “八要素” 进行评估并披露。2006 年9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也正式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3、***联合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07年7月10日,由***牵头、五部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研究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问世。2008年5月22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正式颁布。在《基本规范》中要求,自 2009 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关键问题和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主要通过年报中披露的内控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事务所的审核报告三个途径对外进行披露。为了便于研究,我只关注最能反映企业对内控信息披露重视程度的指标“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这一项。
我于2012年7月2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省略),以“2011年度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自我评价报告”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在沪市上市的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检索,得出88条符合条件的检索结果。通过分析,其中有2条为重复信息,最终得出86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截至到同日,沪市上市的公司数为945家,上市股票989只。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企业只占上市企业的9.1%,比例相当低。而这86家企业所披露的质量又是怎么的呢?我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我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企业自我评估的格式和内容、是否披露缺陷、是否披露改进措施、是否经事务所审核、以及报告的页数、报告披露的时间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第一,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评估框架,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评估的有65家,占到76%;而按《规范》“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的企业几乎没有。
第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数只有4家,占比不到5%;而披露改进措施的企业只有9家,所占比重也只有10%,可以说比重并不大。表明企业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动力不足。即使披露改进措施,也只是象征性地披露二三点含糊的改进措施。
第三,就这86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企业,经过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的也只有10家,占比仅为12%;而有24家提及当年已“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其余企业或未提及或明确表示未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问题。
第四,如果简单认为报告的字数越多,披露的质量越好,企业对内控信息披露越重视的话,86家已披露的报告平均页数为11页,最多报告大31也,最少的报告只有2页;页数在5页(包括5页)以下的有8家,占到披露企业的9%。如果忽略字体大小的影响,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信息披露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五,从披露的时间看,四月份以后披露的有40家,占到将近一半的比例,而企业选择在四月二十日之后进行披露的就有9家。可见,企业对于内控信息的披露并不积极。
结论,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我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表现为披露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披露的信息缺乏可信度,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
三、对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1、强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对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作出详细规定,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以验证,出具审核报告。
2、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的予以惩处。
3、监管部门应不断致力于完善市场环境,形成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当企业管理层认识到自愿披露高质量的内控信息能够增进投资者的信任、提高企业公众形象时,管理层才会有充分的动机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5(2):24-31.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8 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 csrc. gov. cn, 2000. 12. 21.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8 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 csrc. gov. cn, 2003.3.19.
[4]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省略/.
[5]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 审计研究,2003.
[6]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2006.
[7]深圳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2006.
[8]***.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9]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 会计研究,2001(2):9-14.
[10] 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 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3:11-18.
公司评估报告篇8
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是指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其人员。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市场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指资产评估报告、验资证明、验证证明、审计报告等中介证明。其中资产评估报告,是指资产评估人对公司的物产、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资产折抵资本经过评估所出具的报告,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同成立的发起人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为自己股款折资本的,其在公司中所持的股份数额,应由资产评估师评估;公司解散时,对其资产也应当评估。根据***1991年11月16日的《国有资产管理方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以下简称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1)资产拍卖、转让;(2)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3)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企业清算;(5)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认为需要的,可以进行资产评估:(1)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2)企业租凭;(3)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国有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资产评仿师在评估后应当如实提供评估报告或者证件。所谓验资证明,是指由验资机构及其人员在公司成立时,对股东是否出资、是否足额出资以及出资是否到位等核实查验后所出具的证明。所谓验证证明,是指法定的验资机构及其人员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招股说明书等文件就其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进行审查后提出的证明。所谓审计报告,则是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对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公司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变动情况表,连续3年以来的经营状况,公司的合并、分立等依法进行审查、核实后所作出的报告。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首先、要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如果工作认真负责,完全因受蒙蔽无法发现或确因水平、能力的限制而没有发现的,则不能以本罪论处。严重不负责任,既可以表现为该为而根本不为、也可以表现为马马虎虎草率应付,不认真而为。前者如资产评估时不评估,验资人员不验资,验证人员不验证、审计人员不审计等等。这种完全的不作为是以过分相信为基础的。过分相信,应有相当的基础,如公司经营作风好、资信能力强等。如果明明知道公司经营管理混乱、资信能力很差,不讲信用而仍不作为甚或收受贿赂的,则不能以过失论,构成犯罪,对之应以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论处。后者如走马观花,不作全面认真仔细的审查、核实就出具有关证明文件。其次,必须造成了证明文件重大失实。失实,是指证明文件有虚假内容;重大失实,则是指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重大出入,与事实不符,如全部内容失实,重要内容失实等。最后,必须造成了严重后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或虽造成危害后果但不是严重后果,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严重后果,主要是指给国家、公司、股东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的;造成市场秩序甚至社会严重混乱的;等等。
公司评估报告篇9
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是指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工商管理制度。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如公司法第23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第152条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的最低限额。这对建立工商企业制度、规范公同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故意或过失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的行为,可能致使不具备成立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得以成立。从而破坏了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妨碍了国家工商管理部门对公司的有效管理。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评估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等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有关公司成立或经营情况的各类虚假的证明文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评估报告。资产评估事务所及评估师对公司发起人以物产、工业产权、专利技术折抵注册资本而开具的评估报告或证明。
(2)验资报告。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对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查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公司法有关条款的规定。
(3)验证报告。除对资金情况验证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对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近三年公司经济利润情况表及公积金提取情况表等文件进行审查,然后开具验证文件。
(4)审计报告。审计师对公司各类经营情况进行审计,然后开具审计报告。
(5)其他报告。如会计报表、律师的法律意见书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证明文件,在这里是指资产评估报告、验资证明、验证证明、审计报告等中介证明,所谓虚假的证明文件,是指上述证明文件的内容不符合事实、不真实,或杜撰、编造、虚构了事实,或隐瞒了事实真相。虚假,既可以是全部内容虚假,又可以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虚假。就其表现而言,则由于各种证明文件的内容不同而多种多样,如资产评估师明知公司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折抵资本或股本与实际不符,或高于其实际价值,或低于其实际价值,但仍不加指出,仍然出具评估证明;或者公司提出的折抵数额本来与实际相符,却又故意压低或抬高物产、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的折抵数额或股本。验资人员明知公司发起人没有出资或没有足额出资而证明其出资或足额出资;或在他人本来足额出资时却说没有足额出资。验证人员,明知公司的财务报告内容不实,会异致股东和社会公众重大损失不予指出或者对公司可能造成股东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损害的公司财物会计处理予以隐瞒或作不实报告。审计人员,代表国家对即将成立的公司金融状况审查过程中,发现股份制公司招股说明书,当年的负债表、损益表、财务变动情况,连续3年的经营情况有虚假内容而置之不理或帮助公司作假等等。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必须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情节不属严重,即使提供了虚假证明文件、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提供虚假证明的;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给公司、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利益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提供虚假证明给公司用于进行非法发行股票,低价折股、低价出售国有资产、虚假出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造成恶劣影响的;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具有一定身份的特殊主体。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下列人员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1)资产评估师。公司成立的发起人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为自己股款的,其在公司中的所持股份数额,应由资产评估师作出评估,并拿出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
(2)注册会计帅。公司成立的发起人应当一次性地按所认股份的数额缴足股金,并由章程规定或者事先约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单位出具收款单据;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应有足够的注册资本,对于发起人认购股金及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金情况,注册会计师应该认真核实有关帐目,加以验证,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3)审计师。审计师代表国家依法对即将成立的公司金融状况进行审计,其中包括对股份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会变动情况表、连续二年的经营情况表等依法进行审查,对虚假的,能够使认购股票的法人或公众股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公司文件应及时予以揭露,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反之,如果出任审查的审计师与公司恶意串通,为公司出具虚假的证明文件,使其他法人或公民在经济上遭受损失,造成严重影响,则该审计师构成本罪主体。
(4)其他人员。除上述三类人员外,法律服务人员及其他行使评估师、注册会计师、审计师职权的人亦可成为本罪主体,这些人虽不具有评估师、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师的职称(如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师),但受委托从事了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法律服务的工作,所出具的证明文件,同样具备法律效力。因此,这些人亦可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根据本节第231条之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评估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机构等单位与公司恶意串通,指定其人员为该公司出具虚假的验资证明等文件,情节严重的,则该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所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有虚假内容但仍决意提供。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是他罪如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至于其动机则多种多样,有的是贪***钱财、有的是碍于情面,有的是讨好他人,有的是迷恋女色,有的是有求于他人,有的是出于报复等等,但无论动机如何,均不影响本罪成立。
公司评估报告篇10
(一)国内外重大财务舞弊案挑战公司的内部控制
1.国外安然公司事件
2001年12月2日,作为美国500强公司排名第七的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正式向纽约联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安然事件引发了全世界一系列深层次、广泛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安然公司的破产失败与其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深层分析,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缺陷和问题更有直接关系。安然公司正是利用了公司治理结构最薄弱的环节和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而且走得太远,才导致破产的。除了公司发生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诱发了财务舞弊,进而加剧导致了安然的破产。
国际上大量事实已证明,舞弊案件的出现与公司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这使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外部环境转向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方面,认为外部环境是外因,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内因。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要求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呼声日盛,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会计监管的第一要务是对内部控制的监管。
2.国内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我国股市中虚假财务报告也时有发生,琼民源、郑百文、黎明股份、红光实业、银广夏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无不折射出内部控制问题。银广夏案件的天津广夏公司,就是由李有强一人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制度的相互制衡机制。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李有强大权独揽,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使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难以奏效。
德隆系崩盘不仅牵连上市公司20余家,且市值超过200亿。江苏琼花事件同样造成新生中小板流通市值损失一度超过5.42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郑州亚细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也使我们记忆犹新,该商场1989年5月开业,1990年收入达1.86亿,1995年收入达4.8亿,引来当时全国30个省市的200多家企业领导参观,、***、***等国家领导甚至也都参观过。但是由于在经营中控制环境失效,风险意识差,没有适当的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不力,信息沟通不畅,该公司于1998年8月15日关门。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造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解决的管理上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两个,一是激励问题,二是约束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管理活动中只有计划、组织和领导是远远不够的。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即使大多数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意***,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难免弄虚作假的行为。所以,要保证实现经营目标,就要检验进行的或已完成的工作是否同所拟定的计划、发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合。旨在发现、纠正和防止错误,这就是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的管理层建立的,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可靠保证。
有史以来的财务造假案的具体目的复杂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形成两个主要的驱动,一是个人贪欲的驱动,二是粉饰公司业绩的驱动。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个人贪污犯罪的方式和手段各有不同。但是,所有的犯罪事实中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通过会计造假来实施犯罪,而会计造假的环境支持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或失效。他们利用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国内外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案的共同目的是为了粉饰公司业绩。出于这种目的的财务造假与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采取违反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做法进行会计造假,虚构财务数据,达到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为会计造假的成功提供了可乘之机。世通公司就是利用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进行会计造假,虚构了近100亿美元的利润。公司在2001年前三个季度对外披露的资本支出中,有20亿美元既未纳入2001年度的资本支出预算,也未获得任何授权批准,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还查出了一笔既没有原始凭证支持,也没有授权签字的5亿美元的电脑费用。可见,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上的漏洞和失效,是许多公司财务舞弊频频得手的重要因素。
2.公司忽视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旦遭受风险时,便萌生了通过财务造假来维系公司业绩的动机。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当公司业绩不佳或下滑的时候,公司更容易滋生会计造假的邪念。而大多数公司业绩不佳或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国内外发生财务造假案的许多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都缺乏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控制和评价,当风险来临时会措手不及、无力抵御,难以用真实的业绩来支撑高位的股价,因此铤而走险选择会计造假。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与财务造假的关系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公司忽视风险管理-风险来临时业绩下滑-进行会计造假粉饰业绩-造假行为被查出、曝光-遭到法律诉讼-破产解散。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会计造假的目的如何,会计造假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了一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监管势在必行。
二、安然事件前后美国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
安然事件发生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各界就一直在争论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是否必须提供内部控制报告以及***审计师是否需要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评价和鉴证。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争论,因此在《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出台之前,虽然美国的个别法律对小部分金融机构要求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经***审计师的审计,但对大多数公司没有要求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单独披露和报告。在现有的***审计的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师通过执行审计程序,了解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以便计划审计工作。审计师除了通过内部控制的测试来获得有效性的证据并使用这些证据来调查个别金融机构外,很少单独提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报告。
安然事件发生后,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监管问题引起了美国各方面的空前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该《法案》提出了很多加强监管方面的要求,本文只关注与公司内部控制有关的监管内容。在《法案》的404条款内部控制的管理评估中,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同时必须附有管理当局声明,说明管理层负有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并提供管理当局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和鉴证。《法案》404条款的这些要求实际上给以往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对美国现有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配合《法案》规定的上市公司提交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以及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审计的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规则中,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包括:①管理当局建立和维护适当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责任报告;②管理当局用于评价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框架的报告;③管理当局对到最近财***年末为止的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④一个声明,即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对管理当局的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意见的鉴证报告(陈汉文等,2005)。2004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b)也了第2号审计准则,以满足404条款的要求。在第2号审计准则中,p***b就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审计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步骤,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判断,审计意见的发表和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安然、世通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关注。2004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新的概念体系,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一框架中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督;4个风险管理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性目标。加强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的监管不仅有利于遏止财务造假行为,也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内外重大财务舞弊案挑战公司的内部控制
1.国外安然公司事件
2001年12月2日,作为美国500强公司排名第七的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正式向纽约联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安然事件引发了全世界一系列深层次、广泛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安然公司的破产失败与其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深层分析,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缺陷和问题更有直接关系。安然公司正是利用了公司治理结构最薄弱的环节和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而且走得太远,才导致破产的。除了公司发生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诱发了财务舞弊,进而加剧导致了安然的破产。
国际上大量事实已证明,舞弊案件的出现与公司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这使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外部环境转向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方面,认为外部环境是外因,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内因。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要求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呼声日盛,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会计监管的第一要务是对内部控制的监管。
2.国内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我国股市中虚假财务报告也时有发生,琼民源、郑百文、黎明股份、红光实业、银广夏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无不折射出内部控制问题。银广夏案件的天津广夏公司,就是由李有强一人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制度的相互制衡机制。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李有强大权独揽,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使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难以奏效。
德隆系崩盘不仅牵连上市公司20余家,且市值超过200亿。江苏琼花事件同样造成新生中小板流通市值损失一度超过5.42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郑州亚细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也使我们记忆犹新,该商场1989年5月开业,1990年收入达1.86亿,1995年收入达4.8亿,引来当时全国30个省市的200多家企业领导参观,、***、***等国家领导甚至也都参观过。但是由于在经营中控制环境失效,风险意识差,没有适当的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不力,信息沟通不畅,该公司于1998年8月15日关门。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造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解决的管理上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两个,一是激励问题,二是约束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管理活动中只有计划、组织和领导是远远不够的。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即使大多数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意***,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难免弄虚作假的行为。所以,要保证实现经营目标,就要检验进行的或已完成的工作是否同所拟定的计划、发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合。旨在发现、纠正和防止错误,这就是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的管理层建立的,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可靠保证。
有史以来的财务造假案的具体目的复杂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形成两个主要的驱动,一是个人贪欲的驱动,二是粉饰公司业绩的驱动。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个人贪污犯罪的方式和手段各有不同。但是,所有的犯罪事实中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通过会计造假来实施犯罪,而会计造假的环境支持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或失效。他们利用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国内外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案的共同目的是为了粉饰公司业绩。出于这种目的的财务造假与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采取违反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做法进行会计造假,虚构财务数据,达到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为会计造假的成功提供了可乘之机。世通公司就是利用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进行会计造假,虚构了近100亿美元的利润。公司在2001年前三个季度对外披露的资本支出中,有20亿美元既未纳入2001年度的资本支出预算,也未获得任何授权批准,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还查出了一笔既没有原始凭证支持,也没有授权签字的5亿美元的电脑费用。可见,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上的漏洞和失效,是许多公司财务舞弊频频得手的重要因素。
2.公司忽视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旦遭受风险时,便萌生了通过财务造假来维系公司业绩的动机。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当公司业绩不佳或下滑的时候,公司更容易滋生会计造假的邪念。而大多数公司业绩不佳或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国内外发生财务造假案的许多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都缺乏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控制和评价,当风险来临时会措手不及、无力抵御,难以用真实的业绩来支撑高位的股价,因此铤而走险选择会计造假。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与财务造假的关系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公司忽视风险管理-风险来临时业绩下滑-进行会计造假粉饰业绩-造假行为被查出、曝光-遭到法律诉讼-破产解散。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会计造假的目的如何,会计造假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了一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监管势在必行。
二、安然事件前后美国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
安然事件发生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各界就一直在争论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是否必须提供内部控制报告以及***审计师是否需要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评价和鉴证。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争论,因此在《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出台之前,虽然美国的个别法律对小部分金融机构要求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经***审计师的审计,但对大多数公司没有要求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单独披露和报告。在现有的***审计的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师通过执行审计程序,了解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以便计划审计工作。审计师除了通过内部控制的测试来获得有效性的证据并使用这些证据来调查个别金融机构外,很少单独提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报告。
安然事件发生后,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监管问题引起了美国各方面的空前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该《法案》提出了很多加强监管方面的要求,本文只关注与公司内部控制有关的监管内容。在《法案》的404条款内部控制的管理评估中,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同时必须附有管理当局声明,说明管理层负有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并提供管理当局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和鉴证。《法案》404条款的这些要求实际上给以往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对美国现有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配合《法案》规定的上市公司提交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以及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审计的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规则中,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包括:①管理当局建立和维护适当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责任报告;②管理当局用于评价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框架的报告;③管理当局对到最近财***年末为止的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④一个声明,即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对管理当局的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意见的鉴证报告(陈汉文等,2005)。2004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b)也了第2号审计准则,以满足404条款的要求。在第2号审计准则中,p***b就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审计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步骤,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判断,审计意见的发表和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安然、世通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关注。2004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新的概念体系,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一框架中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督;4个风险管理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性目标。加强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的监管不仅有利于遏止财务造假行为,也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三、我国实施内部控制监管的问题和对策
对公司的会计监管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造假还是公司衰败,无不导因于内部控制的缺陷和失效。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一整套支持系统。如果系统紊乱或不起作用,目标无从谈起。因此内部控制的监管是公司会计监管的核心和基础,是公司会计监管之本。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起,***府才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规定。1996年12月***《***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审查内部控制的规定。中国证监会2000年11月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招股说明书正文中专设一部分,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1999年10月颁布的《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2001年6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随后又了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在建过程、对外投资和担保等多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了专门的具体的规定。2001年中国证监会还颁布实施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述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管的法规、制度相当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明确,但缺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和检查等监管方面的具体措施;二是对内部控制监管的企业范围还比较窄,如证监会的规定只涉及到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机构。这种状况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存在或形同虚设。因此,必须有效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借鉴国际经验,故提出以下对策:
(一)企业内部监管
笔者认为,在内部控制监管实践中,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管举足轻重,是重中之重。因为,第一,客观存在的外部人士与内部人士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监管效果和监管质量的差异;第二,外部监管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其监管行为往往发生在事后,而内部监管可以在事中进行监管;第三,内部监管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监管,整个的监管都是建立在自我监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一个有效的自我监管机制,整个监管无从谈起。众所周知的美国世通公司的100多亿利润的会计造假案,既不是注册会计师,也不是***府监管部门,而是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和揭露的,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内外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内部监管的具体执行机构都是内部审计部门。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问题是: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长沙内部审计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该市已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单位中,仅有32%的单位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还有不少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根本没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甚至包括一些上市公司。
2.内部审计的***性和权威性较弱,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多年来内部审计较弱的***性和较低的权威性问题一直是阻碍内部审计产生良好效应的根本障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延用的是行***模式,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平级,甚至隶属于财务部门,也有的由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地位低下,使内部审计的***性、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履行和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常常是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的审计建议,不能被采纳或应用,甚至得不到审计回复。
3.内部审计各项职能的履行存在偏失。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包括监督、评价和服务。但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职能的协调不够,在强调和偏重于某项职能时,会忽略其他的内部审计职能。近年来,不少企业偏重于服务职能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估在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几乎是空白。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监管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
1.应强制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设置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美国新的纽约股票交易规则要求,所有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我国应在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中作出相应规定。
2.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并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决定内部审计主管的聘用和解聘,以增强内部审计的***性和权威性。
3.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3月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内部审计在履行其职能时,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
4.内部审计部门应有效开展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评审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管理层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事件的评估。风险评估是组织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也是组织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内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管理层的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评估工作,审查和评价其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协助组织管理层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活动。在完成风险评估过程的评价之后,内部审计应当对组织管理层是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对风险评估的审查和评价结果。对风险评估的审查和评价结果一般包括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
5.强化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改变目前对建立审计委员会的非强制性要求,将建立审计委员会的要求写进公司法。
(二)企业外部监管
1.***府监管
我国***府对企业的会计监管主要是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国家***门。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对象是上市公司,监管范围是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中,有关对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所见无几。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都很少提及内部控制实施和公司风险管理的评估情况。虽然在定期报告中增加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只是要求公司管理层对报告期内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重大事项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进行讨论与分析。但是,没有对所有上市公司就其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提出集中、明确和普遍的评价要求。为加强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从机制上遏制财务舞弊,应修订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增加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公司内部控制评审报告。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应不仅限于财务报告方面的控制,也应包括风险管理与评估的控制。
***的监管对象是所有企业,监管范围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虽然目前的《会计法》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且***已经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对内部控制监管并无具体措施和要求。在***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企业的半年和年度财务报告要求提供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但其中都没有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说明。可见我国目前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措施仍然是苍白无力。应在财务报告的构成内容上要求企业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内部控制报告,尤其是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凡是企业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计。
2.社会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