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规划方案篇1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对农用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整治和改造,提高农地质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它是国家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虽然土地整理涉及到的土地类型多,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但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我们都必须遵照国家的***策,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效益”最优化。为此,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时,必须进行规划方案择优。那么,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时,如何对规划方案进行择优?
1.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择优的基本思路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内容通常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等内容。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时,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项目区土地整理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要确保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加的耕地不低于国家批准的出地率);三是尽量利用项目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如灌排系统、道路、电力等;四要注重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工程规划中要估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确保各项工程投资最经济;五是整理后的田块要能够适宜多种经营,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服务;六要考虑适宜机械化耕作,为农地的规模经营服务;七要防止片面地追求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提高出地率,或者单一追求“规模”成片,忽视生态环境,避免工程规划方案中通常出现“毁林造林”现象(即将项目区小规模林地整理为耕地,而在异地再造林);八是“拆村并点”时,要考虑拆迁的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拆迁补偿费等费用,同时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九要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相衔接,同时考虑道路、电力工程、防洪抗灾等规划内容要求。
其次,要确保土地整理工程规划方案优化,在规划前,规划人员应做到“一踏、二核、三校、四请”,具体涵义是:“一踏”,即规划人员与当地的农业、水利、土地管理部门、当地的领导一起,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道路、水利)等初步形成规划草案;“二核”,即根据踏勘的结果,核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区基本情况、现有基础设施是否符合项目区的实际,同时核查国家、省、市等主管单位的审批意见。“三校”,即校核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报告与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与现状***(尤其是土地的适宜性评价资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与***件的吻合情况。“四请”,即请教当地农业、水利、土地管理部门的专家以及当地有经验的农民,了解项目区的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种植制度、灌溉制度、水源、水质及水利设施、当地农民的耕作习惯、现有的机械化使用情况等,收集项目工程规划所必需的基础资料。
下面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工程等分项工程谈一点思路,若《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已明确的内容,在此不再重复。
一、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规划其它工程的基础,通常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规划中,首先要考虑土地平整方案。在确定土地平整方案时,一要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貌,二要考虑方便项目区的农田灌排等水利工程设施,三要考虑整理后的田块适宜种植作物的特性。
在确定项目区土地平整方案时,最好能实现项目区土方挖填内部找平。若项目区需要客土回填时,应考虑到:一客土土源要“舍远求近”,尽量接近项目区,减少运输距离,节约运输费用;二土壤质地较好,尤其是耕作田块的表土应没有污染、避免大的砂砾,能够保墒保水保肥;三取土区的安全问题,即防止土源地接近铁路、公路路基,大江大河及水库湖泊的堤岸,避免事故发生;四应与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有机结合。即取土与当地的水塘清淤、河流清障等水利兴修、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结合起来,做到一举两得;如项目区需要挖方,外运土石方时,也应考虑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就近运输,降低外运成本。
二、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在对洪、涝、旱、渍、盐、碱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等进行的统筹安排。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不仅要考虑灌溉水源、灌溉渠系布置、排水沟系布置及容泻区等灌排本身因素,还要避免沟渠之间的交叉,沟渠与道路的交叉以及水工建(构)筑物与道路等工程的交叉问题,做到既经济,又合理。
三、道路工程规划的选择
项目区道路分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在设计中,注意:一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公路或乡镇公路;二设计的路面宽度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和出行的要求;三保证项目区的机械设备的运输和当地的防洪排涝工作顺利开展;四要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道路工程规划时,尽量“路行田块间,田在路两边”,节约道路用地。道路路基与路面,可“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石材、土材,或者砂砾石作道路垫层或路面。
四、田块规划的选择
1 、田块的大小 符合生产习惯;满足机械化耕作需要;满足当地农民承包耕种的需要。
2、 田块的方向 充分利用光照;减少风害与冻害;根据当地的地形情况,长边一般与等高线方向一致。
五 、农田防护工程规划的选择
农田防护工程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农田防护林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其他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项目规划方案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供电规划;申报;技术方案
前言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行业,电力工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工业等行业和领域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能源危机的影响,如何做好供电规划设计工作,运用较少的投资成本,得到良好的电力供应效果,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是电力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供电规划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会生产和自身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电力能源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性能源,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受资源短缺的影响,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使得电力生产的成本不断提升,也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如合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对有限的电力能源进行合理设计和分配,在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降低电力的投资成本,得到更加高效的供电效果,不仅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更是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重点,是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供电规划设计工作,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电力工程项目供电规划申报及技术方案设计
以某城市新区的建设为例,从供电规划的设计、申报、负荷计算等方面,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2.1 工程概况
该城市新区位于城市的东部地区,属于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邻近河流,附近有该市的著名翡翠湖公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该新城区整体面积约33万平方米,属于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包含有居民小区、娱乐广场、写字楼、商业街、度假酒店等,功能齐全,属于城市重点规划的项目之一。
2.2 供电规划设计
该区域进行供电规划设计,启动于项目规划整体报批完成后,需要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如各种业态及面积、住宅面积以及户数、景观配电等。同时,为了确保供电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了具有相应设计资质和丰富设计经验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工作。由于当前我国的供电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因此供电申报的对接部位,是客服中心或者供电局自身的营销部,通常需要在供电局的服务大厅中,递交相应的申报材料,并与该区域的相关负责人保持随时的沟通和联系,以切实保证供电规划设计的有效进行。
2.3 负荷计算
在供电规划设计中,供电总负荷量的计算以及专线数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根据国家及行业指标要求,不同的建筑存在不同的负荷指标,如高层住宅建筑为50W/平方,多层住宅为60W/平方,车库则为10-20W/平方。按照《小康住宅设计导则》的相关标准,正常情况下,推荐每一套住宅的用电负荷以及电能表规格如表:
以该地区的地方性指标为参照,对负荷指标的要求进行计算,其基本标准为:90平米以下为4.4KW/户;90-120平米为6.6KW/户;120-150平米为8.8 KW/户,而15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则采用三相供电,15KW/户。对于公共建筑,则利用单位面积容量法对负荷进行测算,一般来说,地下车库为30W/平米,商业建筑为120W/平米。
为了保证供电规划的合理性,还需要做好负荷预算工作,结合该区域的供电和用电特点,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域电力负荷的增长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预测。负荷预算不仅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规划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信息,还会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主要测算方法包括:
(1)产值单耗法:通过对区域内每年的产值单耗变化进行分析,充分考虑行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区域内各行业的产值单耗进行预算,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对电力需求进行确定。
(2)横向对比法:指对与本区域的人口、产业结构、面积、GDP等均非常相似的其他地区进行分析,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实际用电情况,对未来某个时期内的用电量进行预算。
(3)外推法:通过对该区域内电网用电年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对电网供电负荷的增长情况进行预算。
2.4 供电规划申报
之前也提到,供电规划的申报主要是向供电局的营销部门提供相应的资料,由供电局相关的设计院所进行供电规划设计工作。该工程电力规划申报中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项目的位置,各种不同分区的土地使用情况,如住宅面积、商业面积、车库,面积等,以及相应的电力数据信息,切实保证供电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5 技术方案
首先,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信息,结合该地区的地方性指标,对区域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对于住宅建筑,采用用户均容量法,按照之前提到的标准进行预测;对于公用建筑,则采用单位面积容量法进行测算。
其次,对于区域内单项负荷超过100KW的单体工程,采用10kV供电,而电梯商铺等电源则应该有公共建筑自管分配提供。对于一级和二级以上的负荷,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配置备用电源容量。同时,为一级和二级负荷供电的变配电所,其高低压主线应该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
然后,要对电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无论高压线路还是低压线路,其进出线都需要采用电缆,以10kV供电网为例,其电源需要通过5路10kV专线送至总配电所,主备外网电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果没有备用电源,则需要自备发电机。同时,配电所以及自管分配要尽量远离住宅,配变则需要切实满足该地区的环保要求,对噪音污染进行控制。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电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关系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在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建设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做好供电规划的申报和设计,得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为施工提供必要的指导,才能切实保证项目的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项目规划方案篇3
关键词 市场经济;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电网
中***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219-02
0 引言
本文针对城市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城市用电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电力数据采集系统等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现代城市居民用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方案。通过调查居民用户、专变用户、低压一般工商业用户等用电特点,将用电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作为系统核心,建设用电负荷管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和电力数据监测系统。力求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对所有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和全采集。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建方案用于电力管理中,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采用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电力营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1.1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逻辑上共分三个层次:即采集层、通信层和主站层。这三个层次分别负责实现不同功能。
主站层负责实现数据管理、数据采集、和其他电力营销方面的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数据管理负责进行数据信息的存取和处理;数据采集负责实现采集和协议解析;基本功能包括采集客户用电信息、统计分析用电数据等;扩展功能负责提供系统全部扩展应用,如预购控、有序用电等。
通信层是电能信息采集设备与电力主站连接的渠道,是采集主站和电能采集终端相互通信的基础,通信层能够实现光纤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的远程通信传输。
采集层由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电能计量设备和通信网络共同组成,采集层主要负责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通过通信网络从电能计量设备中获取电力数据,最终传送到电力主站。
1.2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电力主站架构设计采用的是J2EE平台,以分布式结构为主,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可靠性。其电力主站软件架构包括表现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信息系统共享和交换数据信息。
1)表现层
表示层包括C/S客户端和B/S客户端,并且直接面向电力用户,负责实现系统的网页浏览和操作界面。
2)数据层
数据层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负责实现电力数据信息处理、存取和访问等功能。
3)应用层
应用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业务子层、采集子层和对外结构共同组成,负责实现全部业务功能。
4)服务层
服务层负责提供权限服务、消息服务、报表服务、数据访问服务等功能。
1.3多信道接入设计
为了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兼容不同的通信方式,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信道接入方案,前置机服务器负责实现电力数据采集功能,当电力数据采集服务器发出数据采集命令时,前置机服务器立刻查找到与之对应的电力终端,并将协议处理之后发送到终端,前置机接收到终端反馈的信息之后,经过协议解析再传送到采集主站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置机要保证能够支持多种信道通信方式,根据用电信息采集实际需求,支持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光纤网络等多种通信方式。由此,每个不同的通信信道需要拥有自己的名称和配置参数,这样才能根据实际传输需求随时切换通信信道。前置机的多信道接入功能,可以保证每个信道之间的数据通信互不影响,能够***工作。
1.4数据采集功能设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的是多层次、多结构模型,由Web服务器向电能信息采集服务器发出请求,电能信息采集服务器经过调度任务、编码规约等将信息传送到前置机中,再由前置机向电能采集终端发出数据采集请求,电能采集终端将反馈的数据传送到采集服务器中进行处理。
1.5接口数据库设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口数据库对电能信息采集设备、电能计量和集中抄表进行了描述。由于不同设备厂家对参数需求不同,故本文选择利用XML完成属性扩展,能够有效解决设备厂家参数不同的问题。首先,需要将设备厂家提供的XML描述文件利用统一平台实现参数扩展、参数修改等,再将处理过的扩展参数以XML格式保存。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2.1远程抄表应用
远程抄表工作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采集电能终端的信息,按照系统主站预先设定的任务参数,每天上报、补报电能表的各种电能示值数据。采集主站对其进行存储和管理。有系统对营销体系的每个抄表段发起抄写、核对、接收流程,在电能信息获取阶段点击功能按钮,利用系统数据库接口从电能数据采集系统中得到每个电力用户的抄表信息,最后完成电能信息采集与核对环节。
2.2防窃电应用
目前,电力企业防窃电手段主要是由用电检查人员到现场查看电能表,虽然这种周期性检查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用户窃电行为,但是始终无法保证对窃电进行实时监控。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具有实时监控窃电行为的功能,如果发生用户窃电、电能表出现异常数据等情况,立刻发出报警提示,使防窃电工作逐渐转为智能化。
2.3提供优质服务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但能够为供电企业收集用户用电信息,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使电力运营管理更加精细化,同时,它的开发建设也为电力用户实现信息共享、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包括电力平衡度提示、用电时段提醒、用电设备报警、用电数据查询、发送停复电通知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一种新型电力营销技术,能够将集中抄表功能、负荷监控功能、实时监测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兼容了多种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监控和管理,为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门亮,贾聚光,马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J].农村电气化,2013,2:9-10.
项目规划方案篇4
为提升我区项目规划设计水平,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区***府研究决定,建立全区建设项目评估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目的
全面提升全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项目建设档次,充分体现集约发展、科学发展。
二、评估范围
所要评估的建设项目,是指新城区、两园区、主要旅游景点和交通干道沿线新引进、拟开工建设的重点工业、商业、旅游、公共设施、住宅等项目。
三、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包括用地规模、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等;建设方案、建筑外观的实用性;平面布局、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建筑功能的合理性。
四、评估原则
1、规范统一原则。被评估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和设计,不得上报项目单位自行设计的方案。
2、方案比选原则。每个项目必须提报两个以上的规划设计方案供评估比选,方案要求四至清楚,有规划布局、各项技术指标等;单体设计方案要求有平面***、效果***。
3、质量第一原则。规划方案要布局合理,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单体设计方案要求造型新颖美观、功能布局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五、评估程序
1、评估组织。区***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有关分工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改局、经济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建设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提出修改意见、监督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评估领导小组日常业务工作。
2、报送程序。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将拟开工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报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收集汇总上报方案,并根据本通知相关要求进行初审后,提报区建设项目评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研究。
3、集中评估。区***府区长或有关分工副区长为建设项目评估会议召集人,区建设项目评估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参加,对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对于评估未通过的方案,有关单位要根据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方案按原程序报审。项目通过评估后,再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审批相关手续。
4、评估时限。评估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根据成员单位的提议,经召集人同意,随时召开全体或部分成员会议。
项目规划方案篇5
一、动态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我国实行“一书两证”的规划审批制度,即项目建设应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然而一个建设项目在其完整的生命周期中会不断发生属性的变化,例如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位置和界限的变更,建设工程的扩建、改建、翻建及道路改造,项目产权变更等等。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断变更原有规划审批的结果,而从项目的成套性出发,在对规划管理审批档案(以下简称审批档案)的管理中,就要始终保持动态跟踪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审批档案内容的完整、准确。因此,动态管理是审批档案管理的基本方式。
所谓动态管理就是指为保证审批档案内容始终与其记录的规划审批业务的一致性,档案内容应根据其记录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其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档案内容不断变化的要求,随时反映规划审批管理的最新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
二、审批档案动态管理的实现
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1、实体完全撤并卷方式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普遍采用这种方式。所谓“实体撤并卷”是撤卷与并卷的统称。在传统的档案整理原则指导下,审批档案以建设项目为保管单位进行立卷。“撤”指当原有审批结果被撤销时,将内容已被废止的档案从原案卷中撤出,进行单独保管或定期销毁;“并卷”指当不改变原有审批结果时,原档案内容及顺序不变,只是将新形成的反映变更内容的档案插入相应案卷。
实体完全撤并卷是审批档案动态管理的原始方式,即项目规划审批结果的所有变更都是通过档案实体排列方式的变化来完成的。其特点是项目成套和符合经办人员的利用习惯。规划审批的经办人员在受理一个项目的变更申请时,必须调阅该项目以往的审批结果。档案实体的撤并卷方式正好将项目全部档案集中,在提供利用上信息完整的优势非常明显。
但是,实体完全撤并卷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档案实体整编工作量大。不仅档案实体有频繁的“撤”、“并卷”操作,当原有案卷内容改变后,与之相关的各种登记、目录、备考等信息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二是难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档案实体的撤并卷是以许可证为核心进行的,而如果一个项目的变更未通过许可,其文件材料的归属就成为了问题。这部分未通过许可的文件被称为过程资料,习惯上由经办人负责保存,因此遗失比较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一方式已逐步被淘汰。
2、“半撤并卷”方式
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规划审批业务量越来越大,规划审批变更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档案部门为了缓解频繁的“撤并卷”压力,在计算机辅助管理条件下,对前一时期实体完全撤并卷的方式进行了改良,根据是否有行***许可结果的变更(即是否核发新的许可证)来区分是否进行并卷。如果项目或土地情况的变更经过行***审批颁发了新证书,过程完整,则新产生的文件单***卷,不进行前期有关文件实体的并卷,只在原有证书上作注销标记,同时利用计算机建立新旧案卷间的信息关联;如果审批结果未获通过,即未核发新的许可证,则办理过程中新形成的各种函复、复函文件还必须与原项目的档案案卷进行并卷保管。
这种管理方式虽然也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案卷,但在项目内保持了许可证的相对***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档案实体的相对稳定,同时又减少了档案整编的工作量,也基本能满足现实的利用需求。与完全撤并卷不同的是,这一方式的实施需要依赖计算机辅助管理。
3、按规划审批阶段管理方式
按规划审批阶段管理(以下简称阶段管理)方式,是2000年以后普遍采用的一种动态管理方式。它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不再以档案实体的变动来反映一个项目规划审批的历史变更,而是完全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一个项目全部规划审批信息的动态关联。
阶段管理方式的特点是:1)简化整编工作。按照这种管理方式,档案部门无需再进行组卷和档案文件的撤并卷操作,实体管理稳定,避免了卷内文件目录等各种档案登记内容的频繁变更和调整。2)档案完整性得以保证。按阶段管理后,由于不再需要以许可证为核心进行案卷的组织,从源头上解决了过程资料的问题。
当然,阶段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档案实体利用过程比较麻烦,需要在几个阶段文件中分别调取。如果实体档案利用率居高不下的话,将增加档案部门的工作压力。二是项目之间的信息关联完全靠计算机实现,一旦出现数据错误或实体排列错误,死档将难以避免。三是库房压力明显增加。按阶段管理方式将各阶段内的文件按时间流水排列,各阶段档案又不能摆放在一起,必须预留保管空间,增大了档案库房的压力。
三、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撤并卷工作中***出来,但无论是半撤并卷方式还是阶段管理方式,动态管理的实现都仅局限于档案管理环节,缺乏过程控制是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控制档案完整、准确的措施
当前,审批档案的管理普遍是由规划行***主管部门形成并移交档案,由城建档案馆负责保管和提供服务的。这种形成、管理与利用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显示档案部门的工作是以被动接收档案为开端的,缺乏对文件形成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这也就导致了档案质量缺乏保障。
2、档案管理基础数据的重复采集
目前,审批档案管理系统存储与检索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依然是由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以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的,不能有效利用规划审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由于著录数据错误而导致档案无法利用的风险。
3、审批档案分散管理,难以实现规划审批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当前,各地审批档案的搜集范围基本局限在规划审批业务环节,但实际上在规划编制、公文流转和行***审批环节中还有一部分文件和规划审批业务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规划审批的依据性文件。由于档案类别的划分问题,这部分以公文形式存在的文件被作为机关的文书档案或其他类别的档案,与审批档案实行分别管理,而且没有与相关项目审批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一个项目完整的历史联系被人为地割裂。这种分散管理导致经办人在经办案件的过程中必须从不同来源查询信息,难以得到“一站式”的高效服务。
四、深化审批档案动态管理的思考
解决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动态管理要从前端控制和过程控制入手,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1、实行前端控制,确保审批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如前所述,审批档案形成与管理和提供利用相分离的体制是难以有效保证档案完整、准确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档案部门整编工作中大量重复劳动的主要原因。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进行前端控制,如制定科学的归档制度,统一数据格式,将档案管理的要求纳入规划审批业务系统,在文件形成的同时采集档案管理所需数据等。实际上,这些前端控制措施的实行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档案部门应努力沟通,尽早落实,这样才能使审批档案这种重要的***府信息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项目规划方案篇6
关键词: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批后管理
项目规划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计划,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区建设的项目规划中,建设单位按照项目目标,对项目的任务、进度和所需要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推断,有利于开发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目前,相关部门在对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进行审批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不仅影响到部门本身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开发区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及批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概述
所谓开发区,是指经***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批准,在特定城市规划区之内设立的各类开发区的总称,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由于国家会采取相应的优惠***策对开发区的发展给予鼓励和支持,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局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发区建设是开发区发挥地方经济发展引擎作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开发区建设,建设单位在对开发区进行具体建设之前需要制定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所谓项目规划,是指立足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和材料,科学合理地预测项目的未来状况,确定建设工程将要达到的目标,判断或者预估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开发区建设的实际进展状况以及开发区建成之后未来的发展情况,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环节。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不仅关系着建设单位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区建设项目工程,而且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和地区经济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项目规划是开发区建设的首要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是开发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开发区建设项目进行审批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对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工作,促进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本身的完善和发展,监督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实施,确保开发区建设严格按照已经制定的项目规划有效进行,以便将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及批后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遵循审批流程
简单地说,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就是相关部门对开发区建设的项目规划进行的审批,建设规划审批是建设项目审批的一部分。我国的建设项目审批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的,审批具有严格的流程,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首先应该遵循审批流程,明确项目规划审批的主要步骤和要求。
通俗地讲,开发区建设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开发区建设的项目规划也是在已经具备了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应该是在对开发区建设的选址进行审批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在特定的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开发区建设,建设单位必须向相关部门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和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由相关部门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核定开发区建设的用地位置和界限,按照相关程序和步骤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只有开发区建设的选址首先被认可,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具体措施和建设手段才能有用武之地,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工作本身才是有意义的。
(二)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批,确保项目规划本身的可行性
项目规划是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总体设计,设计方案是项目规划的书面材料。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设计方案是项目规划的具体呈现,按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开发区建设能够确保开发区的功能、风格等各方面的特征符合项目最初的定位,能够更好地促进开发区未来的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相关部门首先应该从规划本身入手,重点审查项目规划的设计方案,确保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本身的科学合理性。
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批的时候,除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建设单位出具土地文件、设计方案等必要材料之外,还可以要求建设单位出示规划设计***纸、数据分析以及其他有利于说明其规划的合理性的材料,确保规划本身的可行性。另外,相关部门对于建设单位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批,不仅要依据其提供的书面材料,还应该派专门人员进行实地的现场勘查,进一步确认设计方案的实际可操作性。
(三)扩大审批范围,注重批后管理
所谓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是为了保证开发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开发区建设部门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提前对于项目进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估,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及应对方式和手段的过程。项目规划不仅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实施过程和方法,还包括建设单位对于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的预测、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和人员计划等等。因此,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还应该扩大审批范围,不能将审批范围仅仅局限在对于规划设计方案本身的审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相关部门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提供相应的环境保护或者文物保护设计方案,提高开发区建设的综合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还应该注重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批后管理工作。开发区建设项目审批不是工作的结束,相关部门还应该派专门人员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开发区建设的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确保建设项目是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批后管理是对建设工程的监督,开发区批后管理既是一项***工作,也是项目规划审批的完美收尾,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结语
项目规划是从现实出发进行思考,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它是为完成项目而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要想保证开发区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制定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加强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及批后管理,不仅能够促进项目规划本身的完善和发展,监督开发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实施,而且有利于开发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卫英娟,姚叶.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以杭州市城市规划档案馆为例[J].浙江档案,2011(02)
[2]李新民,张国强.城乡规划管理审批档案的日常管理[J].城建档案,2013(07)
项目规划方案篇7
【关键词】设计监理;移民规划;水库移民;工作范围
我国的基本建设项目推行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中心的招标承包制、项目监理制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实践证明,采用“三制”可以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工程项目投资。
然而,勘测设计项目实行上述“三制”相对滞后,特别是招标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还远未普遍推行,水利工程项目移民规划设计的设计监理也是如此。本文结合水库移民工程自身的特点,从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概念、工作范围和程序等方面探讨设计监理在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概念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移民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功能、投资效益以及安全运行,对移民规划设计加强管理和监督,是完善工程设计管理、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公司缺乏移民专业人员,远不能对移民规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成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移民规划设计监理就是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单位的委托,对设计单位移民工程勘测规划设计的工作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质量、进度以及工作费用的控制和管理,以使设计单位提交满足合同需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较优的勘测规划设计成果,并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
2.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工作范围
在工程项目批准立项的前提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的工作范围如下:
(1)协助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工作,选择勘测设计单位,签订各阶段勘测规划设计合同(协议)。(2)督促和检查设计合同(协议)的执行,进行规划设计质量、进度和投资的全程控制,督促勘测设计单位按合同(协议)的要求及时提供合格的勘测设计文件。(3)协助项目法人与勘测设计单位就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协调,代表项目法人核查设计文件和各项设计变更,提出意见及优化设计方案。(4)协助项目法人会同勘测设计单位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优化设计方案。(5)代表及协助项目法人组织对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审核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范,设计任务书和设计合同规定。(6)协助项目法人签署移民补偿资金包干协议。(7)完善合同管理。进行合同分析,对项目法人委托管理的合同进行分类分析,形成合同档案;进行合同监督,督促合同各方履约,减少合同纠纷;严格控制合同变更。
3.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监理程序
3.1资料收集及分析
收集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有关资料,并分析其完整性和可用性,资料包括:①枢纽工程相关设计文件和***纸,库区淹没范围和坝区施工征地范围***,征地区斑块***、地形***;②水库干、支流设计洪水资料和回水计算成果;③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安置区居民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防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④库(坝)区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及移民安置方案,城镇和主要专项复建方案,防护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相关水土保持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以及上级审查意见;⑤库(坝)区及移民安置区各项社会经济调查资料;⑥项目法人与当地***府达成的协议文件和有关部门的批件;⑦其他相关合同、协议等文件、资料。
3.2移民规划设计监理工作
3.2.1设计方案招投标阶段的工作
根据工程立项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批文,协助项目法人审查各勘测设计单位的设计大纲;组织设计方案招投标,评定设计方案;协助项目法人选择勘测设计单位,委托勘测规划设计任务,签订各阶段勘测规划设计合同(协议)。
3.2.2实物指标调查阶段的工作
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工作,在此阶段,设计监理人员代表项目法人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策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定的意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1)参与征地移民规划设计工作、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及有关调查表格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监理意见;(2)对居民迁移、土地征用及其他淹没对象的淹没处理范围进行审核;(3)对库区浸没和坍岸区范围进行审核;(4)对库区和坝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及复核外业工作进行监控,敦促设计人员严格按调查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协助项目法人对外业成果进行抽查和验收。
3.2.3淹没(征地)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在移民工程的各项规划设计中,设计监理人员代表项目法人参与征地移民规划大纲的讨论与修改,根据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策法规的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定的意见,对设计单位提出的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规划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经济性等作出评价和论证,提出监理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投资、进度和质量的全面控制。具体工作包括:
(1)对规划外业工作进行监控,协助项目法人对外业成果进行抽查和验收;(2)对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各项关键数据作出评价,对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审核;(3)对城集镇淹没影响处理规划、工矿企业迁建规划、专业项目的复建规划、文物处理规划、库底清理规划作出评价和审核;(4)对防护工程及其他专项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输入及输出文件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协助项目法人对相关文件组织审查;(5)对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概算进行审核;(6)对水库淹没处理实施总进度及分期移民和分年度投资规划进行审核。
3.2.4后期工作
协助项目法人签署移民补偿资金包干协议等。
4.结论
(1)在水利工程移民规划设计中开展设计监理是必要的,它能协助项目法人更好地对勘测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和把关,控制勘测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投资,从而更好地贯彻项目法人负责制。
项目规划方案篇8
关键词:规划审批档案 城市档案管理 动态管理
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以规划审批档案和工程竣工档案为重点,其实这二者占的馆藏比重,一般均在90%以上,所以了解其特点与用途,对于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尤为重要。相对而言,规划审批档案应用性、保密性更强,因此解析规划审批档案,显然更为迫切。
1 规划审批档案
1.1 规划审批档案的形成过程
规划档案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规划审批的流程:计划部门下达前期工作计划,相关部门审查意见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定建设用地范围及规划控制线,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测绘部门对规划用地界线及控制坐标点、用地面积进行测绘规划部门组织审批前公示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查建筑方案消防、人防等部门进行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2 规划审批档案的特点
与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相比,规划审批档案有以下特点:
1.2.1 数量较少。这里所说的数量,是指无论整体上,还是个体上,审批档案的数量远远低于竣工档案,比如某城建档案馆一年进馆的审批档案大约有600卷,而竣工档案则在4000卷以上。这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审批了一个项目,可能要盖多栋楼,也就是说一个审批档案,可能衍生出数个竣工档案。另外,审批档案立卷时,一项大多是一卷,偶尔有多卷的,但一般也不会超过5卷;而竣工档案则恰恰相反,立卷时一项一般很少低于5卷,大多均在10卷以上,动辄20卷往上,这就造成了二者数量上的巨大差异。
1.2.2 利用主体不同。规划审批档案的利用主体是规划局,主要是针对违法违章的查处。如超面积、违反规划红线的工程建设,其主要内容有立案审批表、调查笔录、送达证、停工通知书、复工通知书、行***处罚决定书存根等。当然,涉及个人房屋变迁引起的法律纠纷,有时也需要审批档案来最终确认,不过相对而言,这部分利用量还是远远低于规划局的。工程竣工档案的利用主体主要是个人,多用于房屋格局的改造,以及电路方面的维修等民生方面的用途。
1.2.3 内容侧重不同。规划审批档案集中记录了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工程建设前期所办理的各种手续和所做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反映了建设工程的***策性和合法性。工程竣工档案则体现了工程的施工情况,诸如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各种原材料的试验试压报告、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等,它主要反映了工程建设质量的可靠性。
1.3 规划审批档案的收集
城市规划审批档案形成于城市规划管理活动中,涉及的部门和单位也不同,因此,应区分不同情况,将城市规划管理文件材料的收集与归档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和有关的制度规定之中。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提高社会对档案的意识入手,依法治档。其次,建立专门的文件归档制度,规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保证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将城市规划管理文件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移交,以确保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的齐全、完整。
1.4 规划审批档案的重要意义
1.4.1 规划审批档案是规划管理工作的核心
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手段,因此,在实施具体的城市规划管理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如在建设用地管理工作中,涉及建筑用地的申请、审批工程选址、施工放线等,都要以有关的批准文件工程设计***纸等文件材料为工作凭证。可以说在整个规划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都与规划审批档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规划审批档案是进行规划管理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规划审批档案或规划审批档案不完整、不准确,都将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1.4.2 规划审批档案是规划管理成果的最终实现形式
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审批档案信息资源,要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工作,围绕重点工程、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对规划审批档案进行加工,如编辑城市规划审批档案年度目录、城市规划管理数据汇编、公建住宅小区档案汇集等文件材料,有针对性地提供给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依照国家有关开放档案的规定,适时公布城市规划审批档案信息,使社会各界都能充分利用已开放的规划审批档案,解决办理产权证、土地证、小区环境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使规划审批档案起到应有的作用。
2 规划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我国实行“一书两证”的规划审批制度,即项目建设应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然而一个建设项目在其完整的生命周期中会不断发生属性的变化,例如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位置和界限的变更,建设工程的扩建、改建、翻建及道路改造,项目产权变更等等。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不断变更原有规划审批的结果,而从项目的成套性出发,在对规划管理审批档案(以下简称审批档案)的管理中,就要始终保持动态跟踪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审批档案内容的完整、准确。因此,动态管理是审批档案管理的基本方式。
所谓动态管理就是指为保证审批档案内容始终与其记录的规划审批业务的一致性,档案内容应根据其记录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其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档案内容不断变化的要求,随时反映规划审批管理的最新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撤并卷工作中***出来,但无论是半撤并卷方式还是阶段管理方式,动态管理的实现都仅局限于档案管理环节,缺乏过程控制是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有效控制档案完整、准确的措施。当前,审批档案的管理普遍是由规划行***主管部门形成并移交档案,由城建档案馆负责保管和提供服务的。这种形成、管理与利用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显示档案部门的工作是以被动接收档案为开端的,缺乏对文件形成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这也就导致了档案质量缺乏保障。
其次,档案管理基础数据的重复采集。目前,审批档案管理系统存储与检索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依然是由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以手工录入的方式来完成的,不能有效利用规划审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由于著录数据错误而导致档案无法利用的风险。
解决当前审批档案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动态管理要从前端控制和过程控制入手,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目前,审批档案的动态管理大都是在档案管理环节实现的,即在城建档案馆的检索系统,通过数据库方式实现项目信息的关联,以此提供利用服务。这种方式是造成档案数据错误和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大多数工程项目在申请立项时首先都要进入收件窗口。如果在窗口收件过程中自动生成条形码,并对其信息归属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既能准确揭示档案内容的历史联系,又有助于对项目审批过程的动态跟踪。但是在项目审批环节利用条形码建立的项目信息需包括:①着眼于建设项目的全程管理,揭示项目不同规划审批过程的信息;②反映项目内容交叉或包含、撤销等关系的信息,如工程分期建设、地上和地下建设、建设主体加层、建设主体变更等相关信息;③与其他类别相关档案信息的关联信息。在完整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审批档案信息关联的过程中,将分散在办文和公文管理中的审批档案信息包含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完整地实现全部审批档案的完整揭示和便捷利用。
参考文献:
[1]卢凤娣.城建档案利用的几点启示[N].中国档案报,2000年.
[2]钟晓***.从档案利用看城建档案管理[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应莉华.规划管理档案分类初探[N].中国档案报,2000年.
项目规划方案篇9
提高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水平,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档案局《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指导。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档案馆建筑设计相关标准、规范
编制、评估、审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划》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决策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统一标准。也是工程设计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各区县(自治县)档案局应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好档案馆建筑设计,提高档案馆建筑的适用性和文化性,突出地方特色,既实事求是又适度超前,确保档案馆建成后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五位一体”功能需要,满足当前和今后年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纳入《规划》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管理
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纳入《规划》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单位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中央补助投资仅限于档案馆馆舍建安工程,不得用于征地、管理费等其他支出。严禁压缩建设规模。凡属中央补助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面积进行建设,如有减少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档案局报告并退回中央补助资金。严禁减少功能用房。各区县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中所规定的档案馆房屋建筑面积和各类用房指标规定执行,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档案馆功能用房。
地方***府投资的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在资金管理、建设规模、功能用房建设上参照上述意见执行。
三、建立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制度
负责对区县综合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和指导,市档案局成立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指导组。对档案馆选址与规划布局、建设规模、建筑设计、工程质量等工作进行督查,对中央投资项目进行检查。各区县综合档案馆建筑初步设计完成后,应将全套设计***纸报送市档案局,市档案局区县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指导组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审查,提出指导意见并书面反馈各区县(自治县)档案局。各区县(自治县)档案局应根据市档案局指导意见,积极协调档案馆建设单位、建筑设计单位修改设计,确保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项目规划方案篇10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是地方立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立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立法规划和计划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强。编制立法规划能够预先把握一段时期内地方立法的总体需求,确定地方法制建设的重点和主要目标,整合立法需求,避免重复立法和分散立法。编制年度立法计划,是为了在立法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当年立法需求最为突出,立法可行性最强的项目,并合理安排审议时间,保证审议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审议质量和效率。立法规划和计划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地方立法同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相结合,同国家的立法进程相适应,同地方其他立法项目相协调,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编制计划(规划)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一)立法项目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部门申报项目的指导思想不准确。项目申报应从地方法制建设的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普遍需要出发确定需要立法的事项。然而有些部门却将制定法规当做部门权力和利益的法定化,有些部门将立项成功看作本部门的***绩和公关能力的体现。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申报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重立项甚于重法规起草。因为法规一般由申报部门负责起草,只要立项成功,怎样起草就基本由***府部门自己决定,因此能否在人大计划(规划)中立项就比完成法规起草更为关键和重要。甚至有的部门在申报规划时据理力争,列入规划后就置之一旁,不闻不问。二是互相攀比。用***绩的眼光看待立项,自然产生攀比倾向。有的是部门之间互相攀比,其他部门有法规本部门也要有;有的是后任和前任之间的攀比,前任没有申报成功的项目后任一定要申报成功。
2.申报项目中修改和废止项目较少。法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申报部门比较重视制定新项目,修改和废止法规的意识不强。例如上海市编制1998-2002年规划时,有关部门共申报213件项目,其中修改项目占18.3%,废止项目仅占0.4%,修改和废止项目偏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部门认为,制定新法规能够体现工作成绩,而修改法规的成绩就不明显;有的部门认为法规改不改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活动就可以;有的部门认为,废止法规会影响工作形象,有总比没有好。
3.项目申报来源单一。从工作而言,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会各工作部门、***府各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青妇等单位都可以提出申报项目,代表提出的立法议案也有可能列入计划。上海市在申报1998-2002年规划项目时,共有65个单位提出申报,其中***府部门占87.7%,人大部门占7.7%,社会团体占4.6%。在编制计划时,***府申报的占90%以上。项目来源的单一化趋势一方面减少了其他渠道特别是代表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削弱了立法视角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增强了立法计划(规划)对***府工作的依赖性,减少了人大对计划(规划)安排的主导性。
(二)计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制部门对社会宏观需求把握不足。编制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和专门的渠道掌握社会立法需求,往往只是到开始编制计划(规划)时,才进行一定的调研。因此编制部门对社会立法需求的平时储备不够,对需求把握不足。在对申报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调研论证工作主要是听取***府部门的汇报,编制部门主动调研不多,出去调研不多,调研工作局限性还比较大。
2.编制部门在编制工作上的主导性不强。编制计划(规划)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于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即要求合并调整范围相近的项目,支持社会急需的项目进入计划(规划),或者要求修改项目进行长远安排。由于项目主要由***府部门起草,编制部门的意***往往难以影响***府的起草工作,只能在现有的申报的项目中进行选择。编制部门的主导性不强,影响了现行地方法规总体结构,表现在:部门性法规多,综合性法规少;某些项目在短时间内多次修改;调整范围相近的法规比较多。
3.编制的科学性还不高。立项标准得到贯彻的程度是检验立法计划(规划)科学性的标准之一。如上海市的1998-2002年立法规划对立项标准作了规定,申报项目应具有法律上的可调整性、重大问题应当经过协商、具有法规初稿并有立项申请说明。目前不少不符合立项标准的项目,因为各方面的意见一致,或者某一方面的极力坚持,而最终能够立项。这种情况反映了计划(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还得不到重视。
(三)计划(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规划的实现率不高。上海市1995-1997年立法规划共列有项目67件,至1998年1月,完成规划项目35件,占项目总数的52.2%。1998-2002年立法规划共列有项目66件,根据前4年的落实情况和2002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可以完成42件,占64%。从两个规划的执行情况来看,规划的实现率并不高。
2.计划变动性大,计划的严肃性未得到充分尊重。每年的立法计划由***会主任会议通过,并作为***会年度工作要点的一部分提交***会表决,具有相当意义上的严肃性。然而上海市1998年计划的变动率(计划增加项目和减少项目数量的总和占计划项目的比例)是15.4%,1999年计划的变动率是46.2%,2000年计划的变动率是30.4%,2001年计划的变动率是78.6%,计划变动的原因往往在于现实紧急需要,致使一些项目未经过充分论证也进入了计划。有的计划变动还有主观原因:一些部门以现实紧急需要为托词,要求将一些修改内容不尽合理的项目挤入计划。变动性大致使计划的规范性和法规自身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每年的立法工作前松后紧。每年的立法计划在1月份基本确定,***府部门往往要等计划确定后才对列入计划的法规草稿进行最后研究修改,经过一系列必须的程序,***府的立法案提交到***会时常常在6、7月份。而每年的项目至少在13、14件,而年内提请审议的项目一般应当在年内交付表决,势必造成下半年的立法工作非常紧张,而上半年的工作又相对宽松。某些下半年才提交审议的法规因为工作时间紧张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改进计划的几点建议
1.计划(规划)的项目来源要争取多元化。首先,要在程序上保证代表议案进入立法计划的可能性:(1)代表审议结果报告对于立法议案的审议结果要明确意向,对于需要立法的要明确议案起草完成的最迟时间,明确将议案提交***会审议的最迟时限,并跟踪代表议案的办理情况,督促代表议案能够提交***会审议。(2)尝试将论证充分、可行性强的代表议案列入当年的立法计划。其次,要拓展渠道,建立制度,定期听取法院、检察院、社会团体的立法要求。对于法院和检察院在司法工作中发现的地方性法规中不完善的规定,由专门委员会根据他们的意见提出修改法规的议案。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全社会征集若干立法项目,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论证起草。
2.编制部门要把握宏观立法需求。编制部门要建立日常信息收集渠道,定期收集分析,把握改革发展的大局。对于申报项目,除了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外,对于其中难以把握的问题还要进行必要的主动调研,对于建议项目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发表意见,保证列入计划的项目是必需的和最优的。
3.完善和坚持立项标准,增强编制部门在计划工作中的主动性。编制部门的主动性体现在能够坚持立项标准。首先,立项标准本身要符合地方实际,避免大而空泛;要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可判断性;还要根据每年地方工作的大局不断作出调整。其次,编制部门要勇于和善于坚持立项标准,防止适用标准不一,防止对标准的随意解释。
4.对修改和废止项目采取鼓励***策。每年申报项目时,改变目前的行***管理法规的议案由***府提,人大自身建设的议案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提的状况,规定行***管理法规,除了***府部门,人大专门委员会以及其他提案主体也可以提出修改、废止要求;编制计划时,一般把握修改和废止项目占项目总量的30%~40%左右。
5.计划编制采用新方法。(1)改变目前以项目为单位,以年内表决为目标的计划安排方法。建议参照全国人大审议法规计划安排,以***会会议为单位,以完成法规第几次审议为安排进度标准,这样符合立法工作的规律,避免形成所有计划内项目必须在年内表决的观念。新的计划安排方法突出了以几件法规通过,几件法规进行了初审,几件法规进行了二审作为衡量工作的观念,有利于保证法规审议质量。(2)建议两年为时间跨度编制计划。计划的时间跨度延长至两年,有利于起草部门及早完成法规起草,部分项目可以提前到上半年提交***会审议,缓解***会下半年的紧张状况;有利于编制部门掌握更长时期内的立法需求,增强计划的预测功能;有利于编制部门对计划项目进行宏观调控,起草完成早的部门可以提前提交***会审议,完成晚的项目可以延迟到后一年,编制部门的主动性也可以相应发挥出来。
四、关于规划的几点专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