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测应力场的大华北地区动力学机制探讨 冯向东,魏东平,陈棋福
球层中高阶自由热对流格局及其变化的研究 朱涛,冯锐
上地幔密度异常驱动小尺度对流及实验模型 傅容珊,王景贇,常筱华,黄建华,戴志阳,查显杰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形变观测资料的正常背景变化特征 李杰,刘希强,李红,毛玉华,郑树田
利用断层围陷波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破裂面 李松林,张先康,樊计昌
不同距离力源作用下脆性破裂的稳定性和止裂 和雪松,李世愚,滕春凯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李春峰,贺群禄,赵国光
地震动幅值沿深度变化研究 胡进***,谢礼立
利用数字强震仪记录实时仿真地动位移 金星,马强,李山有
铅合金减震器的动力特性及适用范围 李亚琦,李小***,刘锡荟
基于树形结构的地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法 王喜珍,滕云田,高孟潭,陈步云,姜慧
大地电磁资料偏移成像 宋维琪,邹文勇
《地震学报》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现状和近期发展 周公威,张伯明,吴忠良,黄文辉,王红,黎明,贺冬梅,郝春月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4年8~9月) 陈培善
基岩地震动的一个相干函数模型--走滑断层情形 丁海平,刘启方,金星,袁一凡
延矾盆地北缘断裂深浅构造关系研究 于贵华,徐锡伟,马文涛,朱艾澜,刁桂苓,张四昌,张先康,刘保金,孙振国
固体中非线性纵波一维数值模拟 郑海山,张中杰,杨宝俊
地震安全性评价效益评估的探讨 邹其嘉,陶裕禄
一致概率谱与规范谱 沈建文,石树中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多尺度分析 邵辉成,杜长娥,刘志辉,孙彦雪,夏长起
地应力主应力的方位角求和与平均 石耀霖
国际地震学与工程地震学手册 陈运泰,吴忠良
用远场资料反演玛尼地震的高阶地震矩张量 刘瑞丰,陈运泰,Frank Krueger,成瑾,杨辉,韩炜,牟磊育
1995年陡河地震前后小震震源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张天中,马云生,黄蓉良,刘庆芳,刘元壮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活动特征 汪素云,高阿甲,许忠淮,张晓东,郭瑛
宁夏中北部区域尾波Q值特性研究 赵卫明,杨明芝,金延龙,许文俊,任雪梅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 黄立人,王敏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 王琪,丁国瑜,乔学***,王晓强
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的数值模拟 陶玮,洪汉净,刘培洵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晓红,刘绮亮,和雪松
四重旋转对称含裂隙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 冯德益,聂永安,姚兰予,刘喜兰,蒋淳
单台地磁夜均值资料研究半年周期变化的电磁响应 陈伯舫
对样品含水结构的电阻率CT研究 郝锦绮,冯锐,李晓芹,周建国,钱书清,高金田
岩石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与微裂隙扩展方位实验研究 陈峰,修济刚,安金珍,廖椿庭,陈大元
解算液核自由章动常数Akp-Btk方法及其结果 雷湘鄂,贾民育,李辉
喀什坳陷北缘活动断裂与古地震初步研究 赵瑞斌,李***,沈***
***伽师地震区三维Q值结构
与频度或能量有关的各种地震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韩渭宾,易桂喜,辛华
统计时段对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的影响 黄玮琼,吴宣
中国大陆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面波层析成像研究 何正勤,丁志峰,叶太兰,孙为国,张乃铃
利用强震记录分析场地的地震反应 章文波,谢礼立,郭明珠
台湾集集地震近场地震动的上盘效应 俞言祥,高孟潭
圆弧形凹陷地形表面覆盖层对入射平面SV波的影响 梁建文,严林隽,Vincent W.Lee
水平场转换函数空间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龚绍京,陈化然
前兆地电阻率资料处理的“剥皮”法 毛先进,钱家栋
GWR超导重力仪潮汐观测标定因子的精密测定 孙和平,陈晓东,许厚泽,***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5.4级地震序列的破裂过程研究 陈学忠,盖增喜,周仕勇,郭铁栓,朱令人
以地震动衰减关系为基础的设计谱研究 倪永***,朱晞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1年6~7月) 陈培善
天山北缘的地壳结构和1906年玛纳斯地震的地震构造 王椿镛,楼海,魏修成,吴庆举
中国大陆东部及海域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李红谊,刘福田,孙若昧,郑月***,彭艳菊,黄忠贤
1966年邢台地震引起的华北地区应力场动态演化过程的三维粘弹性模拟 陈连旺,陆远忠,刘杰,郭若眉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的编制 许忠淮
北京西北活动构造定量资料与未来强震地点的讨论 冉勇康,陈立春,徐锡伟
地块活动与成组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 范俊喜,马瑾,刁桂苓,单新建
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及其发震时间的预测研究 杨清源,陈晓莉,陈献程
双重介质含水层中井水位潮汐相位滞后现象的理论分析 王六桥,李善因
声波与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郭子祺,钱书清
岩石综合物性差异与变化的特征 于萍,冯永革
关于b值应用于地震趋势预测的讨论 吴忠良
1976:年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一个新模式 王健
一种地震流动观测数据采集器 滕云田,张炼,周鹤鸣,王彦,刘晓芹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 陈培善
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刘希强,周蕙兰,李红,季爱东
华北地区断层运动与三维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陈连旺,陆远忠,郭若眉,许桂林,张杰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基本特征 顾国华,申旭辉,王敏,郑贵明,方颖,
地壳块体脉冲响应的时间反转效应研究 郑文衡,王乘,陈湘鹏
活动断裂的可变破裂尺度地震行为与级联破裂模式的应用 闻学泽
康滇地区重力场分离、密度反演与地壳构造 蒋福珍,方剑
孕震过程中冲流电位地电异常的理论研究 朱涛,赵和云
西安地区的地热水开采与诱发地震关系的研究 吴富春,宋立胜,朱兴国,王锋,景北科,董星宏,方炜,左永青
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频域联合解法 丁海平,廖振鹏
基于GIS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系统 李杰,江建华,李明浩
华北、西南一些地区地震发生在 胡新亮,刁桂苓,高景春,张四昌,张学民,李钦祖,秦清娟,朱振兴,张彦清
利用P波初动和短周期P,S波振幅测定川滇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陈天长,堀内茂木,郑斯华
4级地震平静是华北地区强震前的 平建***,张青荣,曹肃朝,边庆凯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1年2~3月) 陈培善
1995年7月20日怀来盆地ML4.1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测定 许向彤,陈运泰,王培德
两相饱和介质的弹性位错震源矢量与静态位移场 丁伯阳,孟凡丽,胡敏云
根据构造环境剪应力值水平区分地震和核爆炸 陈培善,成瑾,白彤霞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康定段的滑动速率与强震复发间隔 周荣***,何玉林,黄祖智,黎小刚,杨涛
地震活动性***象处理的网格点密集值计算方法 王健
由APRGP97~APRGP99 的GPS联测资料确定的亚太地区地壳形变 程宗颐,朱文耀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的短期前兆 龚绍京,田真丽,戚成柱,何淑敏,阎晓梅,陈化然,栗连第
强震近震中区地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杜学彬,阮爱国,范世宏,郝臻
裂隙非均匀分布岩石中的电位及视电阻率计算 彭自正,牛志仁
南极中山和长城站重力潮汐观测研究 徐建桥,郝兴华,孙和平,吕纯操
地震***纸数字化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刘***凯,王炜,张荣,俞能海,张天中,潘坚云
垂向非均匀介质中首波特征分析 张坚,张海明,陈晓非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马宏生,刘杰,张国民,李丽
拟准检定法用于划分不同运动趋势块体 柴艳菊,欧吉坤,独知行
德国大陆超深钻井注水诱发地震的精确定位 涂毅敏,陈运泰
基于横向各向同性BISQ方程的弹性波传播数值模拟 杨宽德,杨顶辉,王书强
高斯线调频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刘希强,周蕙兰,曹文海,李红,李永红,季爱东
由地方台网记录确定远震信号的方位角和慢度 靳平,潘常洲
高温高压下斜长岩纵波速度与电导率实验研究 白利平,杜建国,刘巍,周文戈
集成遗传算法及BP算法的潜在震源区划分 周庆,叶洪
伊朗Sarcheshmeh铜矿爆破振动研究 K.Najm,A.Javaherian,H.B.Amnieh
用强震仪记录资料研究上海地表土层的地震动放大反应 徐永林,熊里***,章纯,赵志光
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大会 郝记川
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2年6~7月) 陈培善
2001年1月26日印度古杰拉特(Gujarat)MS7.8地震时空破裂过程 许力生,陈运泰,高孟潭
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0地震的震源机制 周云好,许力生,陈运泰
地震近场记录中来自沉积盆地底部的S-P转换波震相 王培德,S.Klaus
中国与美国西部平均构造剪应力值的比较 陈培善,白彤霞,李保昆
台海地区的地壳运动与变形 李延兴,胡新康,李智,耿洪,郭良迁,郭逢英,史粦华,林继华,丁学仁,刘序俨
三维有限差分法中提高计算水平磁场准确度的方法 陈伯舫
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视电阻率计算 阮爱国,毛桐恩,李清河,葛双成
LCR-ET20弹簧型潮汐重力仪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孙和平,陈晓东,刘明,周百力
遗传BP网络在地震和爆破识别中的应用 边银菊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张国民,刘杰,石耀霖
地震应力触发研究 万永革,吴忠良,周公威,黄静,秦立新
泾阳MS4.8地震的发震构造与破裂特征 王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