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季风气候篇1
1、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夏季节有明显变化,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2、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亚热带大陆东岸,纬度25°-35°间,如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区,地学界亦有学者认为大巴山区比秦岭山区更适合作为中国亚热带北界。日本、朝鲜半岛南部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但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其海洋性的特征相对明显 。
(来源:文章屋网 )
热带季风气候篇2
【关键词】气候类型;降水总量;判读;气候分布;成因规律;降水量;降水特点
气候知识的考查历来是高考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高考年年涉及。主要利用数据或***像对全球气候类型进行识别与区分,进而考查其特点、分布和成因规律,利用气温、降水直方***以设计新颖的变换形式进行气候类型的考查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而气候类型的判断则是考生历来感到头疼的问题,高中阶段易混淆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共同点:终年高温,最冷月均温>20℃,最热月都在雨季来临的前―个月;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 雨季: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降水更集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偏长,为5~10月。 降水过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成因: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草原气候是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冬季受信风带的影响。 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亚洲南部,以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 景观: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时草原一片枯黄,热带季风气候在旱季时仍有一些常绿植物存在。
二、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共同点:两种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带相同,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降水量也相同,为500~600毫米。
不同点: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温带季风气候为夏雨型,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集中在7~8月;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分布: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三、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共同点:降水集中在夏季。
不同点: 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为800~15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 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0℃;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10℃。 成因: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四、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共同点:降水集中在夏季。从成因上看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不同点: 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为800~15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地理卷)[S].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热带季风气候篇3
一、什么是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北美大陆东南部冬夏季风向虽有季节性变化,但风向并不完全相反,也就是说不够显著。因此该处只能说存在季风现象或者具有季风性质,但还是不能称之为季风气候。
二、气压的差异
北美大陆由于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洲显著,高低压的对比相对较弱。冬季,北美大陆高压远不如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大,且常常受气旋活动干扰,低压与高压不断交替,天气不稳定。
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不同
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东亚季风气候是全球季风气候表现最显著的气候区。其季风气候之所以典型,是因为东亚背靠着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从而形成了三类典型的季风气候。而北美大陆面积仅为亚欧大陆的一半,大西洋的大小也仅为太平洋大小的一半。无论冬夏,北美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均比东亚的小,所以即使北美大陆有季风,强度也远不如东亚的强盛。
四、地形
亚欧大陆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南北向山地,还有东西向山地。冬季,这些地形阻挡了本就弱势的海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进一步扩大其势力范围。另外,河西走廊的走向、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也有利冬季风的南下,青藏高原的隆起又加剧了东亚季风的强弱和范围的进一步控制。而北美大陆地形分为三个明显的南北纵裂带。从哈得孙湾沿岸到墨西哥湾沿岸均为平原,缺少东西向的山脉,因此有利于南北气团交汇,北美因气旋发育频繁致使稳定的季风环流不断遭到破坏。
五、洋流因素
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而日本暖流相对较弱。冬季,亚欧大陆东岸季风区受西北强大高压影响,大陆风较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同时由于岛弧链的原因,洋流影响较弱;北美本来高压就较弱,加上强大暖流带来的暖湿空气,使得气旋活动频繁,气温增高,降水增加。
因此,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并不属于季风气候的类别。就全球而言,亚热带季风气候只存在于东亚,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5°―35°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以及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东岸。另外,从气候特征上来看,气温方面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年较差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要大;降水方面,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大陆高压不明显或者说不强,所以降水更均匀些;在自然带的表现上来看,两者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综上所述,概括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从纬度上看,两者相差不大;从海陆位置上看,前者在大陆东岸,后者在大洋西岸;从地形上看,前者多为平原和南北向的山脉,后者地形复杂,山脉走向不一样;从洋流上看,前者为墨西哥湾暖流,后者为日本暖流的一支――台湾暖流;从特征上看,都是高温多雨,前者降水更均匀;从自然带上看,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从联系上看,后者是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全球只分布在东亚,而前者只具有类似于季风气候的特征,但两者主要成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篇4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分布
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中美地峡
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圭亚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几内亚湾的北侧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分布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纬度相同,都是赤道穿过的地区,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古巴岛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多。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受副高控制,少雨。与其成因相似的是墨西哥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3.非洲的东南部
气候类型:在教材上它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特殊分布
1.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
成因:①安第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索马里半岛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印度河下游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叠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④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四、地中海气候的特殊分布
1.黑海沿岸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2.小亚细亚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五、温带气候的特殊分布
1.巴塔哥尼亚高原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体现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热带季风气候篇5
关键词:高考;地理;气候
中***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3-01
气候是地理的自然要素之一,而与气候有关的知识也是中学地理的重点和难点。高考以及平时的大型考试中,对气候成因、气温降水特征的考查较多,尤其是高考试题,形式愈发灵活,试题的切入点也多是考生所想不到的。无论何种形式的试题,意***都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基础知识,并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地***所承载的信息,调动知识储备,从而准确作答。
涉及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分三大类:
1.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我们可以借助理想气候分布模式***来判断
从***中可以看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都有自己的纬度范围,我们在判断气候时也会经常运用这样的判断方法。大陆西岸40°~60°之间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大陆西岸30°~40°之间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低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等等。这种分布和成因是正常的有规律的气候分布及成因。考试中我们可以按一般的规律来解释。例如:
(2012高考广东卷40)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8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 )。(6分)
维多利亚所在地位于纬度50°左右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位于大连内部地区,山脉阻挡削弱了西风带来的水汽,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参考答案: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本题主要考察加拿大气候河流及山脉对其影响。答案中气候所占分值较小,所以高考中对一般规律的考察较少。
2.特殊气候类型及成因
这里所说的特殊气候成因是相对于我们讲解气候成因的一般规律而言的。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例来说明这一特点,一般情况下的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10°~20°之间,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下面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在10°~20°之间,其成因也不能按一般规律来解释。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按分布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属于特殊气候,其成因是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且降水少。
南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马达加斯加岛西侧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
澳大利亚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是由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夏半年中副高度控制下,降水稀少,仅占全年的15%左右,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冬半年在西风的影响下,降水量大大增加,占全年的85%,出现温和湿润的天气,这种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到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与地中海气候,干湿季分明是两者的共同特征。
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受越过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影响,干燥少雨;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受源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湿润多雨。例题:
(2012浙江卷36)***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3为***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完成下列问题。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10分)
此题合结区域***来查考气候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考察的有一般的和特殊气候类型。***3很容易找到多雨季节,其成因则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地气候的一般和特殊规律,并学会分析其分布和成因。参考答案: 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不同气候的影响因素
热带季风气候篇6
1、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所以夏季陆地温度升高比海洋快,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由于陆地比热容小,所以热量流失的速度比海洋快,秋冬季,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气压比海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3、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气候有: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候有: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来源:文章屋网 )
热带季风气候篇7
讨论
热带稀树草原的起源问题探讨热带稀树草原的成因,应从热带稀树草原形成所需的条件入手。Walter[4]认为,全球稀树草原可以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土壤、火成或人为、气候。但气候无疑是最重要的因子。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是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大,有一个降水稀少的长旱季;二是全年气温较高,最重要的是旱季的气温也相当高,蒸发大,湿度较小。热带稀树草原区的降水在900-1500mm左右,但很不均匀,旱季降水极少。例如在巴西的坎普群落中,年降水量约为1500mm,但在5-8月间降水量仅约100mm。在非洲西部,全年降水约1000mm,6-9月仅约10mm。但温度条件变化则不大,雨季和旱季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0-24℃和18-20℃。全年相对高温和降水显著不均是发育稀树草原最重要的原因[15]。旱季干旱抑制了木本植物的生长,只有草本植物和稀疏的耐旱木本植物能适应此气候环境。海南岛与典型热带稀树草原区气候条件的差异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是全年相对高温、干湿季分明。不同之处在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更分明,旱季更干旱。而热带季风气候中,冬季风来自极地冷高压,气温较低。冬季寒潮甚至可以影响海南部分地区。由于冬季极地大陆气团南移过程中与南边暖湿气团相遇,容易成云致雨,所以热带季风区在冬季仍有不少降水。因此,海南岛冬季蒸发量较小,相对湿度较大。而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受副热带暖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较干旱。在热带季风气候的控制下,除琼西以外,海南大部分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风阔叶季雨林。琼西热带稀树草原成因琼西为什么没有和海南岛其他地区一样形成季雨林而形成稀树草原景观?由以上对比可见,要探讨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分析琼西相对于邻近地区旱季异常干旱的原因。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不在热带草原气候带内。琼西的稀树草原显然不是地带性气候在本区的体现。关于该地出现这一植被类型的原因,最普遍的观点是琼西受琼中山地的阻挡,是东南季风的雨影区,降水量小,气候干旱,以致琼西广大地区形成热带稀树草原[6,7]。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琼西是西南季风的雨影区,西南季风越过长山山脉之后,水汽量大减,造就了琼西热带稀树草原[7,8]。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如前文所述,旱季降水少、蒸发强是稀树草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15]。而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都是海南岛雨季(夏半年)盛行风,主要在雨季活动,对旱季降水影响不大。从***5a上可以看出,琼西8月份降水量与海南其他地区相差不大。当然,就整个雨季总降水量来说,琼西相对岛上其他地区较少(***2a),但也约在900~1400mm之间,已相当可观,雨季的水分收支是大致平衡的。顺带提一下,如果西南季风的雨影效应导致干旱一说成立,则位于西南季风下风向的琼东应比琼西更干旱,但事实上琼东比琼西降水多。总之,琼西地区的水分失衡主要体现在旱季(冬春)。因此,处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雨影区并非是致使琼西旱季干旱的主要原因,对琼西稀树草原的形成的影响也有限。琼西位于冬春季盛行的东北向冬季风的雨影区可能是该区旱季异常干旱的最重要原因。冬春季极地大陆气团与南部的海洋气团形成的冷锋,可以到达华南地区和海南岛东部地区。另外,春季华南地区盛行华南准静止锋。这都可以给华南地区和海南岛东部地区带来不少旱季降水。但由于琼中山地的阻挡,琼西旱季降水比琼东少得多。同样,由于琼中山地的阻挡,寒潮影响较小,琼西冬半年气温比琼东高。此外,春季的干热风可能也促进了琼西旱季干旱。春季中南半岛有低压槽西伸,往往在印度支那半岛北半部形成低压中心,而海南岛以东海域仍为西太平洋高压脊所控制,以致海南岛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势,盛行西南风。因为此西南风为下沉气流,其来源和特性与夏季的西南季风不同,较暖而干。本区在热量分配上,自然蒸发耗热过小,湍流热通量过大,特别在春季,这是一年中湍流热通量最大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如果具有上述天气形势配合,盛行的西南气流因有地面导致的强烈湍流混合作用,加剧了地面和近地层大气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再加上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度大,便使近地层空气变得又干又热[10]。受琼中山地阻挡,干热风对琼东地区的影响极微。除以上气候因素外,琼西的地形、土壤等因素可能也对热带稀树草原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有报道称,琼西一带第四纪沉积层透水性强,降水易于渗透,导致地表干旱。加上该区沿海台地、阶地地势较高,更加速水分渗透,也加剧了琼北、琼西地区的干旱[9]。此外,由于燥红壤和滨海沙土等土壤类型含沙量高,持水性差[13],也促使某些地区形成草原植被。部分地区人为破坏原有季雨林,致使乔木减少,不能恢复,也可能形成草原景观。近年来,国际上关于火灾对稀树草原的影响讨论较多[17,18],但由于琼西地区火灾的记载有限,这个因素对该区热带稀树草原形成的贡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
热带季风气候篇8
“我1989年参加工作到今天,21年,像今年夏天这么集中和频繁的爆发气候灾害还是第一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对《望东方周刊》说,1998年的洪水固然厉害,但也只限于洪水,“今年夏天的灾害,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历史上也很罕见。尤其最近爆发的泥石流,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
除了暴雨和由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高温和干旱其实也是今年夏天中国天气的“关键词”。异常高温甚至导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内蒙古、华北和海南出现旱情。
不过,中央气象台原台长李小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夏天是中国季风气候非常极端的表现,“但是总体来说,符合中国夏季的气候特点”。
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与西伯利亚寒冷气团南下导致的冬季风相比,夏季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更为多变和暴躁。比如它广泛地与复杂地形遭遇,形成强降雨,中国因此成为一个多暴雨的国家。
自5000年前华夏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开始播种,夏季风就这样固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极端的夏天
暴雨几乎是今年夏天最引人注意的天气现象。据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70.8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1.3%,为1961年来第4多,仅次于1998年、1973年和1983年,也是1998年之后最多的一年。
与常年同期相比,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东北、西北地区大部降水量偏多,江西、浙江、福建、吉林、辽宁、青海、***等省区偏多3成至1倍,而华北、黄淮、西南大部、华南南部及内蒙古、甘肃等地则降水偏少,河北、山西、海南等地则偏少3至5成。
6月以来,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普遍出现了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华北、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南部等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8至42摄氏度。其中,***托克逊日最高气温高达48摄氏度。
在6月1日至7月31日,当整个长江流域都在抵抗洪水的时候,全国有102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多2.2天。
虽然内陆地区旱涝频出,但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发现,今年夏天台风非常少。
截至7月3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今年共生成3个台风,其中有2个台风在中国沿海登陆。与常年同期相比,台风生成数偏少5.7个,登陆数偏少0.6个。而且,今年台风登陆时间此常年晚了17天。
任福民告诉本刊记者,今年副热带高压过强是台风偏少的主要原因,“今年的副热带高压覆盖的面积比较大,南北范围非常宽。西太平洋台风活跃的地区,正好处于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之下,不利于对流的产生,也就不利于台风的生成。”
台风与大陆上的“不平静”相对应。任福民说,在中国的夏季,如果台风活动多,台风就会阻断西南季风往北吹,截断西南暖湿气流向中国内陆的水汽输送,使内陆降水减少。反之,台风少,降水就必然多。
对于经常受到台风侵袭的沿海地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舒服的夏天。但生活在降水带中心地区的人们则要面对洪水的威胁。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平衡准则。
“今年,副热带高压比较强,雨带在五六月份位置偏南,到6月中旬以后,雨带本应该到达长江流域,结果雨带还盘踞在江南地区,造成强降水和南方的洪水。到了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才向北移动到我们国家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南部。”李小泉对本刊记者介绍说。
他说,今年副热带高压向西深入的幅度很大,所以在比较干旱的西部和西北地区也下了很大的雨。
任福民认为,今年夏天这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
“中国夏天最重要的环流系统,就是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从今年入夏以来,副热带高压就很强,而且位置偏西,南北宽度比较大。”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正停留在中国的南方广大地区,西北部的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南部,处于副高的冷暖空气的有效交汇就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的降雨带。
如果大气的环流出现了异常,作为整个地球气候系统元素之一的副热带高压。也必然受到影响,出现异常,“我国今年夏天的异常状况,是整个地球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任福民说。
夏天的中国是“重灾区”
“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气象灾害重灾区之一。”任福民说。
中国地处东亚地区,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除北方受偏北气流影响外,其余地区主要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冬季除华南地区受偏南气流影响外,广大地区主要受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和西风急流控制。
除了中国以外,南亚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也是明显的季风气候,与中国同属于亚洲季风区,也属于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和脆弱区。
“正是因为季风的控制,多雨、炎热是我国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李小泉说,冬天大陆上的高压很强,使中国几乎成为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而夏季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雨季长度、雨量和分布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夏天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而且各地温差很大。”
对中国夏天影响最大的就是来自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一个很庞大的暖性的高压系统,主体在西太平洋上。它的强度和变动方向,对中国夏季天气具有决定性影响。它本身是一个弧形的带状,是雨带,这个雨带每年从5月到9月从中国的南部推移到北部,在它覆盖之下的地区,通常是高温多雨。在其他地区,则多是干旱天气。”李小泉说。
在正常状态下,夏季风雨季从南往北推进,汛期从4月中开始,在6月17、18日到7月10日左右从江南地区到达长江流域,7月下旬到8月上旬到达华北地区,最终到达东北地区南部。
之后,季风南退,西北地区会在9月份前后出现秋季降水。随后季风就非常微弱,逐步退出中国。10月末冬季风进入中国,这是一个完整的季风环流规律。
任福民说,除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外,中国大陆的很多地区也受到大陆性高压的影响。“比如2006年四川盆地的大干旱,就是因为那个地区受到大陆性高压的控制,导致干旱和高温的天气。”
地球由赤道划分为南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冷空气通过赤道流向北半球,冬天相反。通常状态下,这股气流都是云贵川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它绕过青藏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进入中国西南内陆。
今年春季西南地区的干旱,正是因为这股暖湿气流非常弱势:去年冬天北方的严重暴雪,导致冷空气位置偏北偏东,所以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交汇的几率非常小,不容易形成有效的降水。于是,极端的干旱天气就爆发了。
这一切似乎都是季风气候“惹的祸”。其根本原因,则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强季风“元凶”
李小泉说,如果没有青藏高原,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气候版***都要重写。
“季风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巨大影响,跟青藏高原的热力系统有重要的关系。”李小泉强调说,“青藏高原因为地势的原因。夏季气温非常高,形成一个巨大的热源。这些暖气流必然会上升,于是就需要南方的暖湿气流来补充。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西南季风就不会如此深入内陆,我们受到季风的影响也就不会这么大。”
他说,如果把青藏高原从地球上拿掉,那么紧靠青藏高原的东亚和南亚的季风,就不会有那么强,中国以及南亚地区,就不会形成这么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
另外,青藏高原每一年的热力状况,都跟这一年的季风活动有密切关系。如果前一年青藏高原的积雪过多,在夏季转化成热源的时间就会比较晚,那么这一年季风的爆发也会随着推迟。
任福民补充说,青藏高原积雪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中长期变化。“在对全球气候进行预测的时候,我们认为值得考虑的因素一般只有三个,一个是海洋气候的变化,一个是两极冰雪的情况,再一个就是青藏高原的积雪情况。”
同时,由于冷暖空气都无法跨越青藏高原到达它的北部,导致中国西北地区、内蒙古的中西部四季少雨干旱,而中国南部地区则经常出现暴雨、洪水。应该说,中国夏季的“南涝北早”和青藏高原有直接关系。
所以在夏季,中国各地的温度和降水区域性区别非常明显:东北地区一般不受季风的影响,属于温带气候,夏天凉爽干燥;西北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干旱,华北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总体炎热多雨。
这种气候类型,决定了中国不同区域需要面对的灾害挑战。
任福民还认为,除了青藏高原这个大的地形影响以外,中国内陆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也加大了今年夏季的季风影响。“像秦岭等我国重要山脉都是东西走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这也让雨带的推移受到山脉影响而减慢,造成局部的暴雨和其他极端天气。”
说不清的夏天
其实,中国周边国家的天气在今年夏天也不“太平”。
“由于大气总体上是由西往东,绕地球一圈流动,所以大气环流的上下游之间出现的极端事件也会存在某种联系。”任福民说,今年夏天俄罗斯的大规模干旱,与中国共同受到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
他介绍说,俄罗斯干旱的原因是有一个阻塞高压一直滞留在乌拉尔山附近,所以俄罗斯从7月中开始就异常炎热,“正是由于这个阻塞高压的存在,使得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得以经青藏高原北侧进入到我们的北方,促成了我国西部和北方稳定降水的出现。”
俄罗斯的夏天虽然没有季风“骚扰”,但产生于高纬度地区的阻塞高压经常带来麻烦。任福民介绍说,今年夏天,欧洲东部地区和俄罗斯都被高温笼罩。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气温也偏高。“今年巴基斯坦爆发的大洪水,都和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他认为,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就是欧洲平原,“因为西侧有大西洋暖流,所以那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降水非常平均,也没有明显的干湿季。所以欧洲的夏天凉爽而少雨。它南边的地中海地区,夏季就比较干燥炎热。”美国也受到季风的影响,但是因为那里没有像青藏高原这样的地形,所以季风影响没有东亚和南亚这么强烈。但是在美国西部地区也有较大型山脉,但中东部夏季龙卷风比较多。
任福民说,按照正常规律,入秋后中国大的降水就应该结束,降雨带也将慢慢退出大陆,“但在西部地区,9月份还可能会出现秋雨。”1998年大洪水之后,中国中东部地区曾出现了大旱。今年夏天的气候现象是否会对今冬明春产生影响,任福民表示,天气现象之间都会有联系,但是现在还不好预测。
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他解释说,气候变暖、“厄尔尼诺”事件或“拉尼娜”事件是否对某一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有作用,需要深入分析后才能确定。去年年底欧洲、俄罗斯、我国北方爆发的暴风雪,以及目前发生各种极端事件,可能理解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背景,全球变暖对这些极端事件是有贡献的,但是,其作用究竟有多大,应该说目前科学界还缺乏可量化的技术手段。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一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就目前气候状况来看,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热带季风气候篇9
一、气候特征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如下:
(一)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
(二)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比重大。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增强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北半球夏季:我国普遍高温,等温线较稀疏,我国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上海东部洋面上受一稳定的反气旋控制,上海吹东南风,北太平洋热带海区有台风生成,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多雨,西南部地区泥石流多发。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亚欧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30°N―40°N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游人如织;开普敦温和多雨。南极附近海域冰山较少,北极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二、水文及海洋
(一)东西干湿差异。
1.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右,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北半球夏季:我国东部河流处于汛期,防洪任务重;河水与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多是河水补给地下水;新安江水电站发电机组全部启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闸冲沙;塔里木河水量补给丰富。尼罗河河水暴涨,赞比西河处于枯水期。长江口附近海域一年中盐度较低,等盐度线弯曲更明显。黄淮海平原土地淋盐。天山顶部雪线上升。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海水自西向东流;郑和下西洋返回的季节。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小。地中海一年中盐度较高的季节;船舶吃水深度较浅;直布罗陀海峡密度流强盛。珠江口附近海域赤潮多发。
三、物候及农事活动
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气候。而在中国沿岸地方一般会在五月因中国内陆受热,西南形成低气压处引进西南季候风,西南季候风一般会在五月左右到达中国沿岸等地,东北季候风会被西南季候风阻挡,以后整个夏天将不会再来中国沿岸城市,中国沿岸的东北季候风正式结束,直至八月尾至九月中,秋天开始才会再来第一波。而中国沿岸地市通常会以第一波西南季候风到达的时候,作夏天到来的定义。
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西南季候风所带来的暖空气相撞,在南海生成低压槽,而且会因暖空气及冷空气的势力以北上或南下,令香港等地出现多日持续大雨的周期,此乃香港等地的华南前汛期开始,直至七月副高北抬,把较冷的空气及低压槽一并推进中国内陆城市,香港才会结束华南前汛期。
但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则受华南低压槽北上的影响,令广泛地区在7月头一般多雨,此乃梅雨的开始,此情况会直至7月中结束。香港华南后汛期一般会在八月开始,原因是此时热带气旋因受副高影响下,会向西进入南海,持续影响香港或季风槽北上影响香港,令香港出现大雨,但是华南后汛期一般下的大雨都是阵发性,雨量一般会比六月较大,但持续性则较差。而一般而言,华南后汛期一般维持至九月,第一波东北季候风正式来临而进入尾声,随住热带气旋受西风槽南下影响,不再有较多的热带气旋登陆华南下,华南后汛期一般在九月中至十月头结束。
由于大多地区会受到低气压影响,气候相对稳定。但是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会形成台风,容易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篇10
【关键词】气候类型;纬度分布;海陆位置
【中***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31-0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由于各地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季风、人类活动”等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因而气候差异很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每一种气候类型都是由各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有差异的,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地形是一个重要因素。地形中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由于地形知识综合性强、要求有很强的空间概念,因此也就必然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地形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化解。一般情况下,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但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常出现一些特殊现象,笔者总结如下:
一、纬度分布特殊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纬1O。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其实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从而使七述地不但气温较高,而且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所以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是因为处于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的。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时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相似的是南美洲圭亚那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
二、海陆位置特殊
1、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侯。一般而言,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但由于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有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分布。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一直分布到西部沿海,主要是由于离岸风和流经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西侧的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侧的维多利亚大沙漠、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侧的纳米布沙漠的形成都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索马里半岛沿岸的热带沙漠也跟夏季的离岸风和索马里寒流有关。
2、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J陛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性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西距海洋都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地处高大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另外,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也是距海较近,但由于地势高,受海洋影响小,所以沿海地带形成地中海气候,而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类似的还有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内部的温带大陆。眭气候。
3、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O°一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有一些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常年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海洋性气候区内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愈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全年有雨,冬雨较多:此区正当温带气旋活动的路径上,气旋雨量丰沛,特别是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雨日很多,但降水强度并不大。冬季降水量在全年所占比例稍大,全年没有干季。用一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