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评论篇1
摘要: 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来发表其针对某件商品或服务的评论,但是,随着***商品评论信息的数量增多,潜在的消费者越来越难从中发现有助于制定购买决策的信息。由此,面对海量的商品评论,如何从中识别有用的评论信息,分析***评论的效用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我国主要的电商网站进行调研,获取商品评论系统评论信息的主要展现形式,基于此具体分析各种展现形式对消费者制定购买决策的影响,这一结果对改进***商品评论系统的功能设计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网络购物;***商品评论;有用性;电子商务
引言
在实体店铺购物时,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实生活中亲朋好友相互之间的产品口碑传播。伴随着全民电商的兴起,***商品评论越来越盛行,传统口碑也开始逐渐向电子口碑过渡,***商品评论信息已经成为消费者进行网购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1]。大多数网购用户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都会浏览已有评论信息,购买使用商品之后,则会对所购商品进行评分,发表评论,阐明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后的体验,为后面购买此商品的消费者提供参考,由此形成循环。作为B2C电子商务网站的显著特征,***商品评论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认知有用性[2]。***商品评论信息逐步演化为口碑传播的一种新形式,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对目前评论系统中主流的各种评论展现形式的认知度是运营商调整功能设计的重要前提;同时,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商品评论促成了大规模的口碑网络。
1、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商品评论效用进行逐步深入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4个角度,包括评价目标、评价特征、评价技术以及评价对象[3]。如表1所示。
2、现阶段我国***购物网站评论系统的主要展现形式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主流电商网站的商品评论系统,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样本网站库。综合考虑网站面向的消费者数量以及各个垂直行业购物网站在商品评论系统功能设计上的差异性,根据本文的筛选原则[4],最终确定的样本网站为:淘宝、天猫、京东、当当网、亚马逊、新蛋网,共6家。本文通过逐一访问这些网站来获取商品评论系统的功能设置情况,并且从各个角度分析其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影响。
从提供的信息内容以及对内容的序化,从用户实际接触和使用的角度来对功能进行识别,最终从样本网站中梳理出目前我国***购物网站商品评论系统所包含的15项展现形式,如表2所示。
2.1 商品评论数量
商品的累积评价数量的属性就是数据,与文字相比,数据更能让人觉得直观明确,可以让消费者非常直接迅速地了解到自己所浏览商品的销售量情况,一般来说,商品的评价信息越多,意味着商品销售数量越多,受欢迎程度越高,基于大众购物时的从众心理,那么这从某一程度也能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起到促进作用。
2.2 多维文字评论
多维文字评论功能是从多个层面对商品进行评论,除了可以涉及商品本身的内容评价(如颜色、包装、价格等),也可以包含与商品相关的(如物流速度、商家服务态度等)附带服务功能的评论信息,让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誉度、发货速度、物流速度等其他信息有所了解,比如有的网购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就十分注重商品的物流速度,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3 消费者晒***
消费者晒***,相比文字、数字,显得更加直观、清晰,***片既可以反映商品的颜色,消除了消费者的诸如商品有没有色差、商品大小是否合适这样的疑虑,同时,也可让消费者把商家对商品的描述(如文字描述、***片)和网民们自己实际购买到的商品***片相对比,判断购买到的商品本身和商家对商品的描述是否相符,从而做出购买决策。
2.4 追加评论
追加评论是相对于初次评论而言,相比初次评论,追加评论阐明了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之后的体验,购买者在对商品进行多次使用体验之后再次做出的商品评论,为后面购买此商品的消费者提供参考,这样的评论信息对于那些追求商品性价比较高、商品耐用性高的消费者来说,更具可信性和参考价值,更有助于消费者理性消费,买到更好、更耐用的商品,同时,这也对商家在网上销售贩卖低质伪劣的商品起到了一定约束和监管作用。
2.5 标签云
标签云指的是消费者自发地为某一种商品定义一组标签(一般是短语、词汇)进行描述,并最终从中选出被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签,来作为该商品的特征标识,这个标签形成的过程完全是自发的,主要优势是自由性、实时性和共享性。如“质量很好”、“外观漂亮”、“物流快”等标签,让消费者能够对商品总体性能了解,也可选中某个标签,专门浏览只与本标签相关的评论信息,以自动筛选代替人工筛选,而不用一条一条地去浏览所有的评论信息,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更具有针对性。
2.6 商品平均分
当前***商品评价数量日益增多,内容也十分纷繁复杂,伴随着当前社会网络流行语、口头语的盛行,表达方式多样化,而潜在消费者需要对海量的评论信息做出综合判断。为了缓解***商品评论信息过载的问题,很多电商网站提供了商品的综合得分,即计算所有评论者给某件商品的评分的平均值[5],让消费者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某一种商品了解。
2.7 多维打分
打分维度从商品本身拓展到售前售后服务是帮助消费者获得多方面商品信息的一种较为快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如在淘宝网上,从宝贝与实物相符、发货速度、服务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打分。
2.8 评论效价
当前,电子商务网站要求消费者对交易以好评、中评或差评进行标记[5]。系统通过一种分类机制将三个维度总体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有的电商网站采用整数制,有的电商网站采用百分比制,通过该商品的好评率、差评率来对商品的总体性能有直观的了解。这种分类机制是基于***商品评论本身的内容进行的,通过分词软件对每条评论进行分词,从而确定特征词语,如从中找出一些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很不错等)的词汇短语,从而按照“好”、“中”、“差”进行归类。
2.9 效价分布
效价分布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评价打星,共分为五个维度,五颗星代表“非常好”,一颗星表示“非常不好”,这是两个极端。当前,消费者提供的商品评分呈双峰分布,这个得分只是折衷反映了两个评价极端,即好评和差评。但是,饱含强烈极性(如赞美、批评)与个人观点的***商品评论也许并不可靠[3]。
2.10 依据效价筛选
依据效价对商品评论信息进行筛选是一种人工效用评价机制,比如,最新发表的某一***商品评论信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来获得消费者的累计“有用性”投票,这导致很多好的评论由于没有及时获得足够的赞成票而被淹没在数量庞大的信息海洋中[6],这对于电子商务网站中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激励效率不是很高。
2.11 有用性投票
亚马逊、京东等提供了评论的有用性指标,用户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对前期的评论的有用性进行投票,系统最终给出一个类似“31/36人认为此评论有用”的结论,由此统计出总的支持或反对数量,评论系统则会默认显示最有用的评论在评论列表前端[5],对评论的有用性进行排序和筛选。Chen[7]等研究发现,通过有用性投票后对评论信息进行排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增加网站的浏览量,提升商品的销量。
2.12 投票排序
商品评论系统的投票排序可以帮助消费者以较低的信息搜索成本(时间、流量)快速了解商品质量,通过大众自身的投票选出可信度更高、更加具有参考价值的***商品评论信息,效率大大提高了。
2.13 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是对评论者的身份等级的识别,往往评论者的等级越高(五百佳评论者、优秀评论者等),其所做出的商品评论更具有参考价值,从而能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等级较高的评论者的网购经验比较丰富,他们留下的评论信息内容更准确、语言格式更规范,更具有可信性。
2.14 信用排序
信用排序指的是***商品评论系统将信用度高的评论者所发出的参考价值高的评论信息尽可能排在靠前的位置,以供其后的消费者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对此进行参考,节约了时间。
2.15 评论搜索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检索框中对自己想要的信息通过
关键词 匹配进行检索,而不必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评论信息,如同大海捞针,一一进行浏览和翻阅,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关注点和描述,大大节省了网购时间。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主流的电商网站进行调研,获取商品评论系统评论信息的主要展现形式,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类:第一,商品评论系统最初就使用的展现形式(如评论信息的总数量);第二,以消费者二次UGC贡献为基础的功能(晒***、回复与追加评论、有用性投票等);第三,大多数对评论信息进行人工和机器筛选和排序的功能(如标签云筛选、投票排序、信用排序等)[8]。
当前,伴随网络购物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商品评论信息过载的现象,***商品评论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动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的商品评论也让用户感到无所适从,并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评论者可以随意发表评论言论,导致评论信息有模糊性、多样性、语义缺乏等缺陷,从中获取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也变得十分困难。面对此问题,各大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品评论系统的功能模块日趋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偏好,评论系统改善的过程反映了当前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站不断全方位地了解用户的购物需求,从而对商品评论系统进行改进,对有用性强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对那些有用性不强的功能则需进一步改进或升级,使其更贴合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志宇. ***商品评论效用排序模型研究[J]. 现代***书情报技术, 2013(04):62-68.
[2] 陈江涛, 张金隆, 张亚***. ***商品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文本语义视角[J]. ***书情报工作, 2012(10):119-123.
[3] 杨铭, 祁巍, 闫相斌, 等. ***商品评论的效用分析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2(05):65-75.
[4] 黄卫来, 潘晓波. ***商品评价信息有用性模型研究——纳入应用背景因素的信息采纳扩展模型[J]. ***书情报工作, 2014(S1):141-151.
[5] 孙霄凌, 赵宇翔, 朱庆华. ***商品评论系统功能需求的Kano模型分析——以我国主要购物网站为例[J]. 现代***书情报技术,2013(06):76-84.
[6] 马艳丽. ***评论引起的消费者决策困境:概念与相关问题[J].求索, 2013(07).
[7] Chen C C, Tseng Y.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oduct reviewsusing an information quality framework[J].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2011,50(4):755-768.
[8] 龚思兰, 丁晟春, 周夏伟, 等. ***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13(11):202-207.
商品评论篇2
文中对现行商品价值理论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商品是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或“商品是已经交换的产品”;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而不是为了交换劳动;商品交换的过程是商品交换双方为了节约劳动而博弈的过程;商品的交换关系是交换双方博弈的结果;货币的实质是劳动,是对社会平均劳动的计量;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商品的价值对交换的商品双方来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商品的价值就是交换得到的商品,交换的商品互为对方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既是为了节约人类劳动,又是交换人类劳动。从“劳动”的耗费性质来说,交换能够节约劳动,从“劳动”的有用性质来说,交换能够互通有无。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现形式,而不是价值本身。】
关键词:商品、商品交换、商品价值
一、现行商品价值理论
目前,在经济学上主要有三种理论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即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价值论主要有两方面的理论:耗费方面的价值论与效用方面的价值论。其中,劳动价值论、费用价值论、成本价值论等等是属于耗费方面的价值论,而效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财富价值论等则属于效用方面的价值论。】
(一)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人类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价值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的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但“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由于劳动价值论是耗费方面的价值论,而对于人类经济来说,耗费需要最小化。所以作为“耗费”意义的价值来说,它当然只凝结着“必要的人类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品所凝结着的耗费最小化,是最小的必要耗费。所以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得出并强调了“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但严格来说,只有“必要的”人类劳动才有资格构成商品中的价值。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其它劳动价值论的关键点。】
(二) 效用价值论
在劳动价值论的对立面上,人们也曾广泛认为,只要有用的(无论是对生产还是对消费)就有“价值”。根据经验观察也不难发现,无论某产品内含多么大的劳动量,或耗费了多么高的成本,如果“没有用”,以至无人问津,就卖不出去。相反,即使不含任何劳动量,不费成本的自然资源或任何其它东西,如果“很有用”,也可以卖上一个价钱甚至是好价钱。这就是效用价值论的思想基础。【如果认为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也会产生这种混乱思想。因为在“交换价值价值论”来说,无论如何,只要在交换中能够卖出多少价钱,商品就具有多少价值。于是价值最终由价格来决定,而不是相反。】
效用价值论,数量化之后被称为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用户的“效用”程度评价,用户认为能满足自己的“效用”,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有高的“效用”,就给以高的评价,商品也就具备了高的价值,否则,商品就是低价值,甚至没有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如黄金,对于一个在沙漠中干渴得将要死的人说,一文不值。
(三) 要素价值论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管理。
要素价值论认为"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商品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都创造价值,因而都应当得到报酬"。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还进一步论证了每一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报酬,取决于该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价值论提倡按贡献分配,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也要参与分配正是因为它们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要素价值论认为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是同一个过程。【要素价值论的实质是财富价值论或者使用价值价值论。因为它强调的是生产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从而间接对产值的贡献。一般认为生产率高,产量增大,所获得的交换价值就会增大。】
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的时代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前工业化时代,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反映在经济学观点中的两要素价值论(最早提出者是17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资本主义产业***的实现将资本创造财富的巨大作用空前强烈地突出出来,于是就有了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三要素价值论(最早提出者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到了19世纪末,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已经上升为一种***的创造财富的巨大动力,在经济学理论上反映为劳动、土地、资本和经营管理的四要素价值论(最早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财富和国家实力的创造上,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以至于必须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经济学理论上就成为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的五要素价值论。【典型的财富价值论。它与劳动价值论并不构成矛盾,因为它对“价值”意义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效用,是两种价值形态的统一。】
二、 对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一点认识
马克思***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占据着经济理论的中心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引入市场经济以后,出现了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例如,在市场经济中是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发展经济需要大量利用资本,但是劳动价值论认为资本的利润来自剥削。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在今天经济建设时期,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对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一点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供求关系价值论有矛盾,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供求关系的均衡价值论,只不过是劳动价值论的一种体现形态。因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决定中,供给方面的成本耗费,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一个基础性的底线,价格可以高于这个底线,但不能低于这个底线,因为低于它就不能得到供给,从而使供求关系***。而这个成本耗费的底线又是什么呢?就是人类劳动的耗费,准确地说是马克思所说的“必要劳动”的耗费。所以,马歇尔的“供求均衡价值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太大的矛盾性。问题在于人们并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1. 关于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或"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样的定义是不严谨的,在时间序列上是错误的。这样的商品定义最根本的缺陷是没有反映出已经交换的商品与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别意义何在。正确的、准确的、严谨的商品定义应该是“商品是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或者“商品是已经交换的产品”。只有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只有已经交换的商品才有价值,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商品是产品在交换中的存在形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品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品既可以是有形的劳动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劳动产品,像商标、专利、知识产权,、股票、保险等无形的劳动产品。从自然的角度看,商品既可以是劳动产品,也可以是非劳动产品,像陨石、情报、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买卖学历、、、特殊的汽车牌照号码和***码、以及矿产资源中的乙类矿产砂石粘土等非劳动产品。也许有人反对将陨石、情报、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买卖学历、、、特殊的汽车牌照号码和***码、以及矿产资源中的乙类矿产砂石粘土等非劳动产品看作是商品,问题是这些非劳动产品是与货币进行交换,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的一方是商品,而交换的另一方却不是商品,这符合逻辑吗?因此,从商品交换的条件看,交换的双方一定是自愿的、平等的,但商品的交换却不一定合法,不一定合乎道德,非法的商品交换可能是危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利益的。
2. 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前提条件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比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绵羊换两把斧头,这说明一只绵羊可值两把斧头,两把斧头就是一只绵羊的交换价值。商品交换的这种比例会随交换的商品的不同而不同,也会随交换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交换只是单纯两个商品的互相交换,那么这很难体现出真正的社会性的交换价值,必须要有行业性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因此,供给与需求的竞争性均衡,是衡量任何一个商品具有多少交换价值的前提条件。】
商品交换价值的确定在表面上看好像是偶然的,其实并不然,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既然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就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这种共同的东西显然不可能是不同的使用价值。在抛开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后,各种商品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属性就是:它们都是劳动的产品。这种劳动产品要作为商品交换或比较,还必须抛开劳动不同的具体形式。不同商品相交换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是一切商品中共同具有的东西。两种商品相交换所形成的比例不过是两种商品中凝结的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在量上相等的表现形式。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一只绵羊值两把斧头,不过是说一只绵羊和两把斧头中凝结了相等的一般人类劳动。可见,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别种商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价值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按照等价原则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治经济学原理 王述英 张彤玉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交换价值的确定在表面上看好像是偶然的,其实并不然,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既然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就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不同商品相交换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交换是比较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这一段的含意是指商品交换的动机,并认为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交换劳动;
B.两种商品相交换所形成的比例不过是两种商品中凝结的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在量上相等的表现形式。
这一段的含意是指商品交换的实质,并认为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交换劳动,并且是等价交换。【交换具有两重属性:一是耗费劳动的等价补偿,另外一个是有用劳动的互通有无。一般所说的等价交换,是指耗费劳动的等价补偿,但它是需要有用劳动的互通有无做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无法实现耗费劳动的等价补偿。而利润则出自于这个等价补偿之中。】
3. 关于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商品的交换?通过商品交换人们能够达到什么目的?是什么原因推动人们进行商品的交换?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什么?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前,首先要对双方交换的商品进行比较,商品交换的双方在比较什么呢?在商品交换双方的眼里,自己的商品是劳动,别人的商品是东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那个东西值不值我这个劳动,是不是物有所值,“物有所值”的含意并不是比较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
从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上讲,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物有所值),而不是为了交换劳动(比较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生意有人干”,“讨价还价”、“物有所值”等等这些俗话都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动机的真实反映。
因为对商品交换的双方来说,第一,他不关心所交换的对方的商品中凝结了多少劳动;第二,他不关心双方交换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不管是具体劳动投入,还是人类抽象劳动)是否相等。对商品交换的双方来说,凝结在交换双方的商品中的劳动,不管是具体劳动投入,还是人类抽象劳动,相等还是不等都没有意义。
用10元钱购买的结果最大可能是没有中奖,也可能是中奖10元,也可能是中奖1万元,也可能是中奖10万元,也可能是中奖500万元。实际上,的交换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的交换是不等价交换典型的例子。
如果说不同的商品相互交换存在比较的共同基础(这种比较的共同基础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那么这正好说明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就是为了交换劳动(这里的劳动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问题是这样的比较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根本不存在!
因此,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而不是为了交换劳动。【人们进行交换的动机就是这样,具有两重性:耗费劳动的等价补偿与有用劳动的互通有无。】
4. 关于商品交换的过程
商品交换的过程是商品交换的双方为了节约劳动而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既包括复数的卖方与复数的买方之间的博弈,也包括复数的卖方之间、复数的买方之间的博弈。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的博弈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交换双方对交换商品信息的掌握程度(信息是否对称)、供求关系、交易规则、交易成本、商品的边际效用、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垄断程度和竞争程度、进口关税、出口退税、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制度、贸易壁垒、外汇***策、无序的进出口竞争等等。商品交换的双方博弈的目的是为了己方尽可能多的节约劳动。
商品的交换过程受四个决定性因素影响:商品的交换双方和交换双方的商品,商品的交换关系不仅决定于交换双方的商品,更决定于商品的交换双方。在决定交换关系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是商品的交换双方在比较,而不是交换双方的商品在比较。
5. 关于商品交换的结果
商品的交换关系是交换双方博弈的结果。
商品交换的结果同商品交换的动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但是商品交换的结果并不能保证每一次交换都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在现实中,在某些商品交换中,交换的一方节约了太多的劳动,而交换的另一方没有节约劳动,甚至亏本了。但是,从总体上讲,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从全社会来说,商品交换的意义也就在于它能够节约劳动。
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但是,交换的双方节约的劳动是不是一样,能不能节约劳动,能够节约多少劳动,实际上仍然取决于交换双方之间、卖方之间及买方之间的博弈。
按照现行商品价值理论,是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即交换双方的商品之间比较的共同基础(人类抽象劳动)决定商品的交换关系,商品的价值或交换双方的商品之间比较的共同基础是因,商品的价格或商品的交换关系是果,交换双方的商品之间比较的共同基础在前,商品的交换关系在后,而实际上,在现实的商品交换过程中,这样的因果关系根本不存在,与其说是价值决定价格,还不如说是价格决定价值,因为现行商品价值理论正是根据实际的商品交换关系反过来解释交换双方的商品之间存在比较的共同基础(人类抽象劳动)。
按照现行商品价值理论,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这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量相等的结果——即等价交换,而实际上,商品的交换关系是交换双方博弈的结果,因为这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是交换双方博弈的结果,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这种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总是不确定的。
6. 关于货币的实质
货币的实质是什么?
在现行的价值理论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这5种职能,但是货币的实质是什么呢?
货币的实质是劳动,是对社会平均劳动的计量。为什么说货币的实质是劳动,是对社会平均劳动的计量呢?
这是因为,首先,货币的实质不是财富,货币对个人来说是财富,但对国家来说却不是财富。一个国家拥有的财富、是否富裕与货币的多少没有关系,多发货币的唯一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是一种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但货币的实质决不是商品,货币的实质与一般商品和服务的实质是不一样的,按照商品的定义,“商品是已经交换的劳动产品”,或者“商品是已经交换的产品”,在电子货币时代,电子货币仅仅是一个符号,电子货币只是一种信息,根本用不着去生产,货币的最大意义也不是“货币是一种商品”,显然认为货币的实质是一种商品是错误的。
货币的最大意义在于,一方面;货币是全社会所有实物商品、非实物商品和服务的代表,货币是全社会所有实物商品、非实物商品和服务之间共同的可以相对比较的东西,货币是一切有形和无形商品及服务的等价物,能够计量的一切有形和无形商品及服务的等价物只能是劳动,只能是社会平均劳动。
另一方面货币的出现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货币形态的发展,从实物货币(金银)到纸币再到电子货币,同样也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欧盟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同样也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货币的实质是劳动,是对社会平均劳动的计量。
7. 关于商品交换的实质
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是手段,交换劳动依然是手段,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才是商品交换真正的目的,商品交换的实质并不是交换劳动,商品交换的实质恰恰是能够节约劳动。
为什么说商品的交换能够节约劳动?
为什么说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
最根本原因是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比较的是人们通过交换得到的商品所付出的劳动(即交换出去的商品)与假如人们自己生产交换得到的商品所付出的劳动,而不是比较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因此对全社会来说,商品交换的越多,越能为全社会节约更多的劳动,最终也就越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总量越大越好,一个国家的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总量同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发达地区商品交换的总量大大高于落后地区商品交换的总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与其商品交换的水平成正比。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商品交换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商品交换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显然是不能用商品交换的实质就是交换劳动,商品交换的实质就是以等量劳动交换等量劳动能够解释的。实际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最大的落后在于它不能节约劳动,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能为全社会节约劳动。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工越细,社会生产效率越高,即可以用更少的劳动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社会分工的结果必然要求进行商品交换,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人们才能实现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投入达到同样福利的目标或目的。
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样,没有商品交换,也就没有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社会分工的目的、实质、作用及意义与商品交换的目的、实质、作用及意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一致性。但是,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来说却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生产的东西并不是全部用来进行交换。
社会分工的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投入(节约劳动)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或福利),商品交换的目的同样也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投入(节约劳动)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社会分工的目的、实质、作用及意义与商品交换的目的、实质、作用及意义是一样的。人们对商品交换的实质认识的误区说到底是孤立地看待商品交换的结果,而没有在分析商品交换时从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整体角度来分析商品交换,在分析商品交换时,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而忽略了“硬币”的另一面。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分工提高效率,交换节约劳动”。
人们生产的产品,既可以进行交换,也可以不进行交换,已经交换的商品和没有交换的产品同样能够给人们带来福利,但是已经交换的商品因为它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因而已经交换的商品比没有交换的产品能够为交换的双方和全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这就是为什么商品的意义就在于交换,而交换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
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人们相互交换财富的利益关系,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现实中的商品交换绝大多数是货币与实物商品、非实物商品、或服务相交换,货币的实质并不是财富,货币的实质是劳动,是社会平均劳动。【通过货币关系而互相交换财富,这应该是可以说得通的。】
商品交换的实质并不是交换劳动,而恰恰是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
8. 商品交换动机与商品交换结果之间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矛盾性
从商品交换的动机看,不同的商品相互交换并不存在比较的共同基础(这种比较不管是具体劳动还是人类抽象劳动)。但是从商品交换的结果看,商品的交换关系的确是相对可比的但不是绝对可比,这正好应了一句俗话“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那么,在商品交换的动机??不同的商品相互交换不存在比较的共同基础与商品交换的结果??商品的交换关系的确是相对可比的而非绝对可比的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商品交换的动机与商品交换的结果在节约劳动这一点上存在着一致性,而在比较的共同基础这一点上又存在着矛盾性。
归根到底,商品交换的结果、商品的交换关系是商品交换动机上不存在比较的共同基础与不同的商品相互交换存在着相对可比(一分钱一分货)之间的矛盾的统一,商品的交换结果、商品的交换关系是这两股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9. 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不成立的
现行商品价值理论的前提条件是:
A 商品的交换是比较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
B两种商品相交换所形成的比例不过是两种商品中凝结的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在量上相等的表现形式。
从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看,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是为了节约劳动,而不是为了交换劳动,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时进行比较的是物有所值,交换得到的商品所付出的劳动(即交换出去的商品)与假如人们自己生产交换得到的商品所付出的劳动;而不是比较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说到底,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节约劳动,而不是为了交换劳动。【由于自己生产某种物品会耗费更多的劳动与成本,所以需要自己所生产的其它物品来交换,从而获得自己想要又没有优势生产的物品。这个过程显然包含着两重性:节约劳动与互通有无。因此,不应刻意对“交换劳动”的回避。】
因此,“商品的交换是比较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这样的比较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根本不存在,没有人去进行这样的比较,这样一种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根本不存在的比较怎么可能去决定商品的交换关系呢?如果说不同商品相互交换它们之间存在比较的共同基础,如果说商品的交换是比较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本身所凝结的劳动(人类抽象劳动),那么,这正好说明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是为了交换劳动,而且是为了交换人类抽象劳动,而实际上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交换劳动,而是为了节约劳动。
两种商品相交换所形成的比例不过是两种商品中凝结的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在量上相等的表现形式,两种相互交换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不管是人类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投入)是相等的,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第一,两种不同的商品相互交换,从逻辑上讲,并不能得出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是相等的结论;
第二,最关键的是,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是无法计量的,因而,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是否相等无法用实践证明,无法用实践验证。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是相等的结论仅仅是一种主观判断,而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因为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无法计量,无法用实践证明,无法用实践验证“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是相等的”,从逻辑上讲,唯一正确的结论是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所凝结的劳动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商品的交换可能是等价交换,也可能是不等价交换。【如果是不等价交换,那么就会在交换中有人多占了利益,另外有人存在亏损现象。这样,存在亏损的一方就会退出供给,而获得多占利益的一方就会增强供给。这样两个过程最终会形成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交换是等价的。而所谓等价,是指交换各方劳动与成本耗费的等价补偿。】
10. 关于商品的价值
人们对商品价值的认识说到底取决于对商品交换实质的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商品交换的实质,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商品的价值。【我们应该确认的一点是:物品有价值,才使物品成为商品,如果物品无价值,那么物品就不会成为商品。因此,是先有价值才有商品,而不是相反。因此所谓“商品价值”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价值以商品的方式存在,目的是要补偿回价值所凝结着的代价耗费。】
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交换劳动,而是为了节约劳动,商品交换的实质也不是交换劳动,而恰恰是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
在商品交换中,交换出去的商品只是手段,交换得到的商品才是交换的目的。商品的价值对交换的商品双方来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对双方交换的商品来说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绝对的商品价值,第一无法用实践证明,无法用实践验证;第二这样一个共同的绝对的商品价值对交换的双方来说毫无意义,对商品交换的双方来说,唯一真正有意义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实实在在交换得到的商品,商品的价值决不是什么抽象的人类劳动。【在交换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相对性只是价值的交换形态,而不是价值本身。对于这种价值的相对性来说,价值则取决于其绝对性,即“耗费性”。交换只不过是这种耗费性获得补偿的一种市场经济形态而已。与“价值形成于交换过程”的观点相反,交换过程形成于价值及其运动之中。因此不是交换创造价值,而是价值“创造”交换。这也是马克思的意思。】
如果说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那么,在商品交换以前,这种人类抽象劳动就已经凝结在商品中,换句话说,已经交换的商品与没有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都有价值,这样的分析合乎道理合乎逻辑吗?那么商品交换的意义何在?【无论物品是否已经交换,它由于已经凝结了劳动耗费,所以已经具有了价值。而交换只不过是使这种耗费与得到补偿、价值得到实现吧了。这就是“商品交换的意义”所在。】
在商品交换的动机,商品交换的结果,商品交换的实质以及商品交换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着必然的一致性。这种必然的联系和必然的一致性就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商品价值的实质就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相对于商品的交换而言的,因为只有经过交换,商品交换的双方才能节约劳动,离开了商品的交换,商品的价值根本无从谈起,人们对商品价值认识的误区说到底是源于人们对商品交换实质认识的误区。商品的价值唯一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没有其它任何形式能够表现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与商品交换的关系是,交换在前,价值在后,而不是价值在前,交换在后,在商品交换中,是交换决定价值,而不是价值决定交换,用通俗的话讲,实际上就是卖多少值多少,而不是值多少卖多少。
因此,商品的价值就是交换得到的商品,交换的商品互为对方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
11. 对商品交换的实质及商品价值认识的意义
商品交换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对商品交换实质和商品交换意义的认识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只有我们真正认识了商品交换的实质,商品交换的意义,商品的价值,我们的经济社会才可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从商品交换的表象上看,商品的交换并没有增加商品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增加福利,能够为交换的双方增加效用,其根本原因是商品的交换能够为交换的双方节约劳动,能够为全社会节约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的交换起到了增加财富的作用,实质上起到了增加财富的效果,商品交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200年前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曾经提出,市场交换可以促进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在平等竞争下的交换必定对交换双方同时都有利,因此,每一次交换都能为整个社会增加财富。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则认为交换只是生产到消费的过渡,只有生产才能创造出财富。如果一方在交换过程中赚了钱,必有另一方赔本,因为交换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财富来。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至少争论了一个世纪。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空泛之争,不同的理论认识产生不同的经济***策,市场交换是应该鼓励还是应该抑制,在很大程度上与上述争论有关。【交换的实质是“实现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产与再生产,从而增进财富的创造。价值虽然并不直接等于财富,但它却是附着在财富身上最关键的因素,只有这个因素得到了实现,财富的创造才能继续得到维持与扩大。】
今天看来,我们可以为这样的争论划上句号了。
商品评论篇3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网络营销从而迎来了自身发展的良机,众多网络营销专业团队应运而生。从目前我国网络市场的发展速度可以看出,网络营销的发展和繁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不同于传统市场环境,网络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不仅带来了低成本、便利快捷等优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本文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产品网络营销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的剩余需求、产品的可附加认知程度、需体验性、物流系统的匹配、服务方式匹配等等。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交易过程 网络营销适应性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根据cnnic(
商品评论篇4
用户对商品的***评论作为***口碑的一种,指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用户发表的对特定商品或商家的***评价。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功能强大以及参与群体广泛等特性,这种信息媒体在消除消费者购买的不确定性、增强其对企业的信任、促成其购买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C2C电子商务中的逆向选择和规避方法
C2C电子商务市场具有成本低及高效率的信息提供等优势,但并不意味一定有很高的市场效率。低门槛使劣质产品更容易进入;信息技术给制造虚假产品质量信息提供了方便。C2C网上交易场所作为一种虚拟的交易平台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如卖家信息难以证实,售后难以保障。因此,C2C电子商务市场中存在由于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1 人的因素:时空隔离导致交易双方的身份难以确认,容易产生买家所购买的产品与卖家网站上的说明不相符合,甚至出现以劣质产品冒充优质品的欺骗行为。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资源的广泛性,交易关系的稳定性差、交易的频繁度降低,商家的一次性博弈心理加重,商家更有可能放弃守信,选择欺骗。网络的虚拟性使卖家身份不确定性成为导致“柠檬问题”出现的因素。
2 产品因素:在电子商务中的交易,物流和商流分离、订购和配送分离,且产品只能以***片、文字的形式传达有限的产品信息,买者无从考证,商品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无形产品不可预知、个性化需求多,更加难以确定。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柠檬”问题更加突出。
3 电子商务网站的因素:网站的信用机制还不完善,加上我国诚信体系不完善,增加了买卖双方故意隐瞒信息,采用欺诈策略的可能性。网络交易本身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电子商务交易中“柠檬”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网络信息产品提供商比信息用户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买家在无法确定网络产品质量时,就会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的“柠檬”现象。
由***1来说明,设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的供给分别为SH,SL;需求分别为DH,DL;价格分别用PH和PL表示;销售量用QH和QL表示,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各占交易总量的50%,即***1中的Q0。设当两种质量的产品各自达到交易均衡时,高质量产品的价格显然高于低质量产品的价格。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买家对市场中商品平均质量降低时,他们希望支付的价格也会相应降低。***中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至DH,而低质量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DL。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减少为Q1,而低质量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市场出售的高质量产品的价格仍然高于消费者的预期,造成市场需求曲线继续向左移动,直到市场出清时仅剩低质量产品。
对于高质量商品的提供商来说,他们将无利可***,就会退出产品交易市场,而市场交易中低质量的商品需求反而会增加。多次均衡的结果将导致网络市场中商品平均质量不断下降,高质量商品不断退出,低质量商品不断进入,“柠檬”市场随之产生,最终会导致网络信息市场失灵,价格功能扭曲。
为保证诚信交易,C2C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五种制度:1.实名认证制度把网名与自然人一一对应,一旦出现欺诈,受骗者可通过网站找到自然人,实现索赔;2.电子商务网站建立一个信誉评价反馈系统,使得买卖双方在完成交易后可以相互对对方的信誉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惩恶扬善;3.第三方支付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便捷,而且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信用保证;4.网络社区沟通制度是网络社区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一个重要措施;5.消费者***评论为之后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决策依据。用这些方式来消除信息不对称性,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二、***评论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一)***评论的影响力
***评论已成为互联网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源,影响着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首先,***评论影响了消费者最终的商品品牌态度和购买决策。一项调查显示:有71%的***购物者阅读和发表产品评论。在德勤公司(Deloitte&Touche)的一项调查中63%的用户指出,他们更愿意在带有商品评论的购物网站上购买商品。另外,***评论的影响还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其它各个环节。CIC公司200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网络口碑对引起需求、知晓品牌、形成初步方案、评估初步方案、确认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行为等消费者购买决策各个环节均会产生影响。
(二)***评论的特点
***评论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相比于其他规避方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高可信度。评论者基于自己的经历或者某个专业的领域,对产品进行实际使用情况的描述,在大众心中比企业广告更加可信。并且由于网络环境,消费者能够搜集众多的关于同一产品的评论加以对比和筛选,综合各方意见得到一个全面可信的信息。
(2)信息内容丰富。***评论以文字描述为主,***像、视频等为辅,能够充分说明产品的质量、卖家服务等细节,能够更全面更形象地展示产品和卖家的各个方面,信息量更大。
(3)具有动态性。***评论不会累计叠加,评论随着产品与卖家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过早的评论意义不如近期的评论。
(4)能明显降低客户的感知风险。***评论为消费者提供了直接的使用信息,这种来自实际使用后的评价有利于消费者对商品的资料加以确认,有利于减少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之后的顾客了解商品、规避风险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评论的作用
***评论的优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是因为***评论能够极大消费C2C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1 消费者易于找到合适自己的产品。***评论丰富的内容使消费者对产品和卖家有更多的了解,受产品介绍的蛊惑减小,对商家的怀疑程度减小,风险感知降低,更容易理性地做出决定。
2 使卖家更懂消费者。卖家根据消费者评论,获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对产品的意见不满等,可在后期更好地改进产品和产品销售策略,对卖家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真实资源。
3 单次博弈变为了重复博弈。如果没有评论,个体消费者的每次购买行为都是单次博弈,获得劣质产品和被欺骗的可能性增高,而之后的消费者并没有获得前人的经验,那么之后的消费者仍然在进行单次博弈。***评论出现后,消费者更像是在参与重复博弈,因为之前的评论已经给之后的消费者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卖家如果欺
骗了第一个消费者,后期的消费者如果看见负面的评论,不进行购买的可能性增大。并且在正面评论增多时,会给极大的促进卖家的交易。因而***评论出现后,会促使卖家减少欺骗。
4 评论时效性迫使卖家行为保持一致。***评论的好坏并不会影响之后的***评论,相对来说,近期的***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大,如果卖家想一直保持良好的形象,就需要一直诚信。如果卖家想通过重新进入市场以摆脱不良记录,那么新的店面在没有足够的***评论时,消费者购买会十分谨慎。因而***评论的出现会迫使卖家保持行为的一致性。
三、问题与改进策略
***评论系统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买家或卖家共谋的恶意评论:由于***交易的匿名性,卖家可以注册多个账号,或串通其他买家虚假评论,***评论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卖家可能相互勾结,恶意发表虚假的正向评论,卖家即使销售的是劣质品,仍可能诱惑买家购买。而恶意用户的存在可能给诚实卖家以负向的评论。
2 卖家强制修改负面评论:由于负面评论的影响显著大于正向评论的影响,卖家不希望买家给出负面评论,如果买家给出负面评论,卖家可能通过一些折扣和利益迫使买家修改评论,甚至有使用骚扰等低劣手段的卖家。这些使一些产品的评论几乎全为正向评论,为卖家谋利大有用处。
3 评论充分性不足:大部分买家的评论过于简单,经常只是“好”,“不错”等简单的字样,之后的买家并不能从评论中获得充足的信息,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作用较小。
商品评论篇5
[关键词]校园二手交易系统;数据库模型;详细设计
中***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5-0074-02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网络化信息普及。年轻群体对于消费观念越来越强,尤其作为高校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热衷于购物,却又因为经济上的不充足希望能更廉价购买商品。一方面,大学生经常会逛街、或者网购一些商品,每当往往购买时候很冲动,买回来之后又会出现对商品不满意的情况。可是退换货,不仅耗时耗力,有时还会因为学生经验不足,引发退换货冲突;一方面校园提供给学生空间有限,当拥有物品过多,或者迎来毕业季,将造成大批闲置品无法处理。如:衣物、数码电子、洗漱用具等等。这些东西往往带走不便,可是丢掉又十分可惜,新生入学的时候往往却对一些生活基本用品需求很强,却又没有廉价的二手商品渠道;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因为每月固定的生活费,除了正常吃用外,并没有其他多余闲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同学希望能购买到其他人转手的二手书籍、二手小电器等。面对以上情况,学生往往希望能够将多余的商品转让出去,同时希望购买廉价的二手实用商品。
每到毕业季,很多学生会在学校固定地点摆摊贩卖不要的物品。新生入学时,也往往有巨大的购买力,需要购置新的生活基本用品。在校园的路灯柱,食堂墙上,宿舍过道上,均有张贴很多小广告,给学校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由此可见,在江西师范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此,本人希望开发一款信息丰富,值得信赖的网络二手交易平台,让同学们闲置的旧货实现其货币价值,让有需要的同学获得廉价的二手物品,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2、 校园二手商品交易系统分析
2.1 业务描述
大学生二手商品交易系统,主要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在校大学生,主要目的为了使用户能够充分利用闲置商品,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索引该系统的主要业务逻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商品出售、求购信息的。(2)商品出售、求购信息的修改、删除等维护。(3)查询商品出售、求购信息。(4)提供线上浏览平台(商品评论)。(5)注册用户管理模块。(6)系统活动的消息通告。
2.2 主要业务流程
用户登录、注册过程:用户在登录过程中,首先将用户数据与数据库匹配,如果不成功,提示是否需要注册用户,如果需要,进入注册页面进行用户注册并返回结果。
商品信息索引与动态展示:首先,在查询条件框输入关键字,系统通过查询模块,访问后台数据库,如果找到符合的相关记录则,符合条件的商品信息,如果没有找到则提示未找到符合条件的相关记录。
用户信息维护:用户信息维护指注册用户的信息维护模块,包括了,商品消息的管理模块,个人信息的管理模块和商品评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的业务流程为商品消息的、删除、修改、查找,个人信息的修改,商品评论的信息的管理。
后台数据管理:后台管理分为公告管理模块、商品信息管理模块、用户管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这里的商品信息管理和用户信息的维护中的商品消息管理模块基本一致,可以进行商品消息的删除和修改,但管理员不商品消息。该模块中的信息查询模块也和商品动态信息展示模块中的商品信息查询模块一致,对商品信息进行分类查询。
2.3 角色分析
系统的用户一共分为三类,注册用户,系统管理员和游客,系统管理员是最高级用户,可以直接管理商品信息、公告,同样也可以浏览商品信息,注册用户则可以出售商品信息和求购商品信息,普通游客则只能浏览商品信息。
3、校园二手商品交易系统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大学生二手商品交易系统的系统模块总体分为用户登录、注册模块,商品动态信息管理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
商品动态信息管理模块
中包含商品信息展示模块和商品信息查询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含了商品信息管理模块,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和商品评论管理模块,个人商品信息管理模块则包括了个人出售商品的展示模块、修改模块、出售信息模块和求购信息模块。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为了实现实现用户的信息修改功能,包含了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展示模块和密码重置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为了实现管理员能够修改用户权限和发送系统公告的功能,其中包含了对商品信息(包含了出售和求购信息)的管理模块,对用户管理的模块,公告管理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
3.2 用户登录、注册模块
在每个高校学生的信息都已经录入的数据库,用户只需凭借个人的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系统。
该系统用户分为注册用户和系统用户,注册用户能够重置自己登录密码,修改联系方式。系统管理员能够删除用户,添加用户,公告等。
注册用户类:该系系统的注册用户既是卖家,也是买家,该类继承于用户基类,注册用户的属性有:注册用户的电子邮箱,院系,联系姓名,注册时间,联系电话,qq,出售商品的信息表标示,和求购商品的信息表标示。
系统管理员类:系统管理员有着不仅可以管理公告消息,也可以管理商品信息,删除、查看或者修改。注册用户不能删除别的用户,也不能删除自己账号信息,只能向系统管理员申请删除。
3.3 商品动态信息展示模块 在系统的首页,我们不断地刷新商品动态信息,同时提供用户查询功能,查询感兴趣的商品信息。在商品动态信息管理模块中,主要实现商品信息的展示功能和商品信息的查询功能。
3.4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含了三个小模块: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商品信息管理模块和商品评论信息管理模块。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用户更新个人资料,包括重置密码等,商品信息管理模块这主要是管理出售商品信息和求购商品信息,消息,删除消息,修改消息等,商品评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维护商品评论信息。
3.4.1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了出售商品信息和求购商品信息的管理,注册用户能够删除,修改、申请出售商品、求购商品的信息。
3.4.2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用户维护个人信息的能力,注册用户能够通过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密码重置,联系电话的更改等功能。
用户通过界面消息,向用户信息管理类对象发送更新消息信息,用户信息管理类对象首先检查需要更新的信息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无效则返回更新错误,如果有效,则请求数据库更新对应的用户信息记录,数据库返回更新结果,更新成功后,用户信息管理类对象向用户发送更新成功结果,同时更新用户的个人信息展示界面。
3.4.3 商品评论管理模块
为了更好地促进商品交易过程中交流,用户可以对商品进行评论,同时用户可以维护这个评论,例如:删除评论,获取评论消息等。
评论消息描述了用户对商品的意见,评论项包含了具体商品的标示id,商品出售方名称,评论者的名称,评论时间、内容,和删除标记等。卖方可删除评论,评论者也可以删除评论,只有当双方都要求删除评论的时候,评论的内容才能真正被删除。为了实现这个功能,系统添加一个二进制类型的评论标示,用来描述用户对该评论的删除信息,00,标示都没提出删除要求,01,标示只有卖方删除评论,10,标示只有买方删除评论,11标示买卖双方都提出了评论删除。
3.5 后台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为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包括,商品信息的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公告管理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
3.5.1 商品信息管理模块
后台管理的商品信息管理模块是为了方便管理员检索商品信息,删除无效的商品信息。管理员无法出售商品和求购商品的信息,只能查看和删除商品消息。
管理员向商品信息管理类对象发送删除商品请求,商品信息管理类访问数据库,检索商品信息,如果检索到相应的商品信息记录,则删除该商品信息记录,返回删除成功结果,同时更新界面上商品信息显示。
3.5.2 用户管理模块
该用户管理模块,只出现在系统管理员的界面,也即只要系统管理员才能维护
有用户的信息,对用户信息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3.5.3 公告管理模块
公告管理模块,即管理员系统消息模块,通告最近时刻的活动等,公告项包括:标题信息,信息内容,人,时间。管理员能够对公告进行修改删除,或者添加公告消息。
管理员通告公告管理类对象公告消息。首先管理员用户编写公告内容,向公告管理类对象提出请求,公告管理类对象首先检查公告内容是否有效,如果无效直接返回失败消息,如果公告有效,可以,则公告管理类对象访问数据库,将公告内容更多到数据库中,同时在公告的显示界面更新公告的内容。
3.5.4 信息查询模块
作为信息查询模块,负责对系统所有求购信息和出售信息的信息标题进行‘关键字’的模糊查询,然后返回查询到的所有记录。该模块功能对非注册用户同样适用。
查询模块功能可分为出售商品信息查询,求购商品信息查询和查询特定类型的商品信息。查询过程中,用户首先向信息查询类发送查询请求,如果查询条件无效,则提示查询条件无效,如果查询条件有效,则信息查询类向后台数据库发送查询要求,并将返回查询结果发送给用户。
4、结语
校园二手商品交易系统针对校园二手交易的需求,分析了当前高校二手交易的需求、业务流程;对校园二手交易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对校园二手交易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奕,王少华.论校园二手交易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商场现代化,2009 (15): 80-81.
[2]叶茎,何琼.基于的网上二手交易平台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5: 049.
商品评论篇6
“明明看到的都是好评,怎么到手的东西那么烂?”赵茵最近在某网店买了一件韩版大衣,可到手发现,衣服与***片式样有所出入,色差明显,做工也非常粗糙,一圈毛领子更是掉毛严重,导致深色大衣的肩部、胸口、背部都粘上了白毛。“这件大衣我本不想购买,但看见网站首页上清晰地标注着‘月销千件’,且用户评价都很不错才动了心,最后怎么名不副实呢?”赵茵很郁闷,当她向电商反映时,对方却称由于并不是质量上的明显瑕疵,所以不能退货。由于商品本身并不算太贵,不想过多纠缠的赵小姐也就打消了退货的念头。
此后,在进行商品评价时,赵小姐按自己的真实想法给予了差评。但随后她发现,自己的差评没两小时就被淹没在了“水***”的好评之中。“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网上的好评都有玄机”。再到网上仔细一看,原来所谓的“月销千件”只是商家打广告的噱头,衣服的月销售量虽然较多,有200多件,可远远低于宣传的数量。不仅如此,大部分好评都是“卖家态度不错”、“挺好的”“尺寸合适”“价格便宜”等无关痛痒的留言,而对产品本身质量如何、做工怎样却少有评论。刘茵这才意识到,商品评价可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
分析:
买东西先看评价是大部分买家的习惯,看到好评较多时,自然对商品留有不错的印象,反之可能就会打消购物的念头。因此,对卖家而言,维护好产品评价很重要。而这也就致使市场上出现了专业的“水***”,他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给商品刷出很高的信誉,甚至使其列入同款销售排行榜的前列。而许多带有“从众心理”的顾客往往会被这种虚假的“高销量”及“高评价”所蒙蔽,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下单消费。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电商这样的造假其实并非无迹可循。比如某知名网站主页推荐的一款液晶电视机,尽管销量惊人,但客户评价相似度较高,能频繁看到“在XX网购物放心、便宜、省心”这样的留言,对商品本身性能、使用情况只字不提。再打开其中一些钻石、双钻用户的商品评价历史记录,更显示出不少同一天对多个同类产品进行的集中评价,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商品评论篇7
届时,品牌的价值将大大增加,高质量产品的价格将会上升,劳动力也将得到更高的回报。中国那时也必将拥有自己的像宝莱纳啤酒、苹果电子产品这样的品牌。当然,共振营销也将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作者:艾墨(Eric K. Clemons)
金芙杰(Fujie Jin)
1. 中国消费者的知情度
目前中国消费者已经可以从很多的渠道获得互联网信息,可以为了各种目的、通过多种方式使用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来自很多不同的***,而这些***有不同的信息渠道,不同的商业模式,并且被设计为不同的用途。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社交网络和大众点评类的网站在中国的发展甚至比专业内容的网站发展还要早。很多中国消费者并没有接触过专业信息的网站,这些网站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也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了解。专业内容的网站在中国已经比较少见,而那些网页内容不是免费的,用户需要付费才能查看评论的网页就更少见了。消费者报告网(Consumer Reports)和维奇网(Which)这两家网站,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获得了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但是相似的网站,如消费明鉴(),在中国却难以获得潜在用户的理解,更难以让他们付费使用这些网站。网上评论的种类很多,甚至也有很多来源于用户群的大众点评内容。因此,我们首先按照搜寻信息的用途进行分类,并基于信息的用途,考虑从哪些途径可以获得相关信息。
我对信息来源的选择,部分取决于我对关注的产品所涉及的风险性的认识:买一瓶新的啤酒的风险很低,如果我不喜欢这种酒,就把它倒掉。买一辆新车所涉及到的风险会更高一些:如果我不喜欢这辆车,却不能在不承担损失的条件下,轻易地将车售出。购买婴儿床、婴儿车或其他婴儿产品时,我对产品涉及到的风险的评估更高,因为有缺陷的产品可能会严重伤害我的孩子,或者带来更糟的结果。
我对信息来源的选择,也部分取决于我对各种信息来源可靠性的观点。消费者所描述的他们对产品质量的看法是相当不错的,然而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真正擅长于评估产品质量。
有些评论可能是不准确的。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可能有些评论描述的是准确的,但还是可能误导我的决策。亚马逊(Amazon)网站上评论的差异性是很令人惊讶的,我需要很仔细地阅读评论,以决定它们是否有借鉴意义。
在“消费者报告网”这样的专业网站上的点评则较为可靠,因为他们做了深入的专业测试。某一种婴儿车可能对1000名消费者中999名都工作正常,但即使是这0.1%的失败概率,都可能让这一产品通不过“消费者报告网”的涵盖广泛的产品测试。有时候,我确实需要这样专业的点评内容。
有时候,我的信息来源部分取决于我从什么地方购买该产品。如果我从亚马逊商城购买商品,我可能希望阅读亚马逊客户提供的对产品的评论。在购买索尼电视的时候,我会希望比较索尼网站上提供的所有索尼产品信息,或者我也可能想再看看零售商的网站上提供的消费者评论。
表(一)总结了我在选择产品和商家时所参考的条件,以及依据这些标准,我会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
2.评论网站的用途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可以借助不同网站不同的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消费者可以获知市场上提供有哪些商品或服务,这可以让消费者确定他们选择的范围。
消费者可以对市场上提供的的商品或服务获得完整的评估信息。这可以让消费者在了解市场上提供商品的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他们所感兴趣的产品的全面信息。而这也是共振营销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些网站上的评论多为大众来源的内容。
消费者可以比较一个零售商提供的多种商品。比较中使用的可以是直接、客观的标准,例如平板电视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或者数码相机的像素、变焦范围及其他的数值属性信息。这让消费者可以选择最符合他们需要的一系列属性的产品。正如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的做法,这样的比较可以让消费者确定哪款商品拥有最合适的价格、质量、特征属性。
消费者可以参照其他购买了该商品的消费者的使用经验和发表的评论,对一个零售商提供的商品进行评估。这些评论的范围通常会远远超出产品本身的描述信息。某一款相机可能有较宽的变焦范围,但照远端的景物时镜头成像会失真,或者该相机的电子稳定的装置不能很好地工作,或者在低光照条件下,***像可能显示质量差等。这可以让消费者评估一件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其他只有在使用后才能发现的细节信息。消费者在进行了简单的产品比较之后,确定了那些产品具有合适的价格、质量、产品属性特征,缩小了他们的选择范围,下一步往往就是这样的商品属性评估。这些网站上的评论多为来源于用户群的内容。
消费者可以比较的同一个制造商旗下的多款商品,确定哪一个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如同优秀的销售人员所做的,这些比较有助于他们确定那一款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功能符合需求。这些网站上的评论多为来源于用户群的内容,但是也有人会担心制造商会对网站上的内容进行编辑,并删除最负面的评论。
商品评论篇8
关键词:网上交易 信誉 口碑 销售量 回归分析
文献综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网上购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Lucking-Reiley等(2007)认为卖家声誉对拍卖价格有显著影响;Mikhail IMelnik等(2002)的研究表明,卖家的信用对拍卖的成交价格有正影响,差评对拍卖价格有负影响;Bruce D. Weinberg等(2004)调查发现买家更愿意选择信用高,有经验的卖家。
国内学者多以淘宝为研究对象,他们采用不同方法对淘宝网上影响卖家销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赵占波等(2013)探讨了C2C市场中影响浏览量和销量的因素,研究得出产品价格正向影响浏览量而负向影响销量;店铺成立越久店铺信誉对销量的正向影响越大;历史销量、广告、七天退换保障等对销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李维安等(2007)用Tobit模型研究店铺声誉对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店铺声誉对销量有正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金毅(2011)在研究中得出信誉越高,销量就越大,这和已有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好评率对卖家的销售量没有太大影响;买家文字评论越多,销量会越高;卖家提供保障行为对销量会有正影响。王君等(2013)对京东商城中热门的诺基亚手机品牌和非热门的华为手机品牌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搜索型产品中热门与非热门品牌的产品价格对于销量均有负影响;评论长度对产品销量有正影响。李松等(2012)从搜索品,非耐用品,耐用品和信任品角度出发,得出所有信誉指标对销售量都有显著的正影响,远远大于价格对销量的影响。任晓丽等(2013)对C2C环境下卖家差异化策略对销量的影响分析中得出商品价格对销量有负影响;商品被浏览、收藏数,店铺被收藏数对销量有显著的正影响;卖家信用对销量存在正影响。崔香梅等(2010)研究发现一口价价格对交易笔数有显著的负影响;参加消费者保障与交易笔数有显著的正相关;是否参加商盟对交易笔数没有显著影响,这和李维安等所获得的结论不一致。龚诗阳等(2013)以当当网***书为例,研究发现评论数量和评论效价对***书的销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评论差异会负向影响***书的销量;评论数量对销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赵瑞涛(2011)通过对淘宝网数据按销量排序以及合并同一卖家的方法获得97387条有效数据,分析得出卖家的信誉是销售量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对销售量和信誉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加强作用。李慧颖(2013)研究发现在商品描述中嵌入***评论是有用和有必要的,其影响作用是正向的;运费与商品销量显著成反比,运费越低销量越高;信誉对销量的影响是正向的,信用等级高的卖家会获得更高的商品销量;而信誉又能够调节商品描述中的***评论与商品销量之间的关系。
以上相关研究表明,学者们基本赞同卖家的信誉对销售量有正影响。这些学者所用的数据基本包括化妆品、游戏点卡、数码电子产品等,但对于快速消费品类的研究并不多,而不同类型的商品其影响销量的因素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淘宝网站2014年1月24日搜集到的3988条饮料类商品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已评量、收藏量、浏览量、折扣、好评率、价格、特色服务等对销售量的影响,为卖家今后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提高其销售量。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确定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2014年1月24日淘宝网上提取来的饮料类产品的销售数据,里面共有销售量排名前3433个饮料产品的信息和每个产品不同的属性销量等信息,即本数据中共有3433个观察值,40个变量,部分变量与销量预测等数据分析无关,如查询时间、同款数量、同款地址等。本文采用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Y=Xβ+ε,Y表示30天成交量,X为已评量、信用、好评率等自变量。成交量与多个因素有关,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公式很难描述,所以现有的模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已评量等对销售量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店铺的信誉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卖家签署了淘宝网消费者保障服务协议,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交易保障服务,买家如果遇到收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或者网上描述不符或者付款后未收到货物的情况,买家可以发起维权。这一特色服务为买家的购买提供了保障,这也增加了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度,买家就更愿意去这些店进行购物。所以提出假设1:加入消费者保障特色服务对成交量有正影响。
在网上同质性的商品有很多,网上购物时,买家与卖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难以信任卖家的一面之词,所以买家只能靠其他已经购买过该产品顾客的评价来判定商品的好坏,而少数销量的评价又存在卖家刷信誉或者卖家自行买卖等的嫌疑,故买家会选择过去销量和已评量较大的店铺进行购买,因此网上商铺较好的口碑在网上购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提出假设2:口碑对成交量有正影响。本文中口碑主要表现在已评量中,所以假设2可理解为店铺已评量对成交量有正影响。
价格是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最敏感的因素, 关系着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同样的产品,在能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买家会选择较为便宜的商品,所以提出假设3:价格对成交量有负影响。
信用评价体系作为店铺经营的基础,为买家提供了选择的依据,从信用评价中的好评率可以看出店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所获得的评价。好评率高的卖家更容易得到买家的信任,从而增加店铺的销量。所以提出假设4:卖家的好评率对成交量有正影响。
C2C网站因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买家网上购物存在风险。买家对店铺的信任度成了买家是否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卖家信用等级越高,去店铺购物的买家就越多,销售量也就越高。所以提出假设5:店铺的信用等级对成交量有正影响。
(三)变量描述
由于淘宝卖家的信誉体系内容较多,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与信誉相关的所有变量,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影响较大的变量,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本文中未来30天成交量为因变量,是该饮料产品在过去一个月里的销售量。其最小值为3,中位数为8,平均数为21.61,最大值为2358。信用等级分为0信用、1心-5心、1钻-5钻、1蓝冠-5蓝冠、1金冠-5金冠。信用本来是定序数据,由于数值众多(21个),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认为是等距的,在本文中通过以下方式对其进行变换:1=0信用,2=1心,3=2心,4=3心,以此类推至21=5金冠。***性回归分析中,用变换之后的信用值作为自变量。
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根据所得到的饮料销售数据对其多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查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R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已评量、信誉与销售量呈现正相关,而价格、好评率与销售略呈负相关,这与本文预期的设想有较大差距,这可能是因为在淘宝卖家中当信誉很高时,其好评率对买家而言的重要性降低,同时可能因为饮料产品的价格本身不高,消费者的敏感程度不明显。
由于加入消费者保障变量数值类型与其他假设不一样,因此,采用双尾t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本文搜集的3433个数据中,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店铺中30天成交量最少为3,最大为2358,平均数为21.8,即平均每家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店铺每个月的销量为21.8。未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店铺中30天成交量最少为3,最大为74,平均数为11.84,即平均每家未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店铺每月的销量为11.84。在t检验中, 假设1的原假设为:加入消费者保障特色服务对成交量没有影响。用保守的用双尾t检验,测试结果显示:t统计量为-4.5508,p值为9.861e-06,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而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1745267。因此,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店铺会给买家一定的购物保障,在这样的店铺购物不用担心出现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买家也更乐意去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店铺,成交量也就相较未加入消保的店铺要高。
(二)线性回归分析
以销售量作为因变量,将已评量、价格、好评率、信用、消费者保障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观察值均为3433,结果如表3所示。在模型1-模型10中,分别将已评量、价格、好评率、信用、消费者保障作为解释变量放入不同的模型中,从而观察每个变量对销售额的影响,及一个模型中多个变量的加入对彼此产生的影响。通过模型1-模型9中可以看出,已评量对成交量有正影响,而且均为显著。当已评量增加1时,销售量则增加0.752-0.759笔,假设2得到全部支持。通过模型1、4、5、9、10中可以看出,价格对成交量有不显著的情况,当无信用作为自变量时,获得的结果是显著的,而当信用引入回归模型时,结果显示价格对成交量的影响不显著,从而不支持假设3。通过模型2、5、6、8、9中可以看出,好评率对成交量不显著,从而不支持假设4。通过模型3、4、7、8、9、10中可以看出,店铺信用对成交量有正影响,而且均为显著。当店铺信用增加1级时,销售量则增加1.392-3.597笔,假设5得到全部支持。
上述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中,已评量对销售量有显著的正影响;信用对销售量也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价格与好评率单独存在时对销售量有影响,但在与其他变量同时影响时对销售量的影响不显著。
(三)特殊商品的单变量分析
近来进口的商品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由于网购者中年轻人占据多数,对新品有一种的追求,因此本文对海外品牌及新品商品进行***分析。提出假设:海外精品的商品对成交量没有影响。采用保守的双尾t检验,测试结果显示:t统计量为3.4845,p值为0.0006824,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而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1299303,故海外精品对成交量存在负向影响。同理提出假设:新品的商品对成交量没有影响。采用保守的双尾t检验,测试结果显示:t统计量为2.7551,p值为0.006411,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而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1305258,故新品对成交量存在负向影响。
从上述两个新品与海外精品中也可以看出,买家对新事物并不是之前所猜想的那样有很强烈的新鲜感会增加销售量,而是在接受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可能是新事物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海外精品可能是由于其商品信息的甄别较为困难,因此造成信誉一定程度的减弱,故销售量均并不高。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中的实证研究结论如表4所示。
消费者保障特色服务对成交量的影响。从t检验可以看出,加入消费者保障特色服务对成交量有正影响。加入消费者保障的卖家在店铺的页面上有明显的标志显示加入消保,如果卖家违反规定,买家可以通过投诉进行维权,违规成立买家可以获得赔偿,所以买家购物更有保障。
口碑对成交量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已评量对成交量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在模型1-模型9中影响显著。购买的人越多,评价的可信度就越高,那么买家对店铺的信任度就更高,这也是店铺信誉的一种体现。这一结论与龚诗阳的结论一致。
价格对成交量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表明价格对成交量无明显影响,这与赵占波等的价格对成交量有负影响的结论不同。这可能与本文所取的数据类型不同有关,饮料作为快速消费品,单价并不高,各品种间的差距并不大,故买家对较小的价格差距并不重点考虑。
卖家好评率对成交量的影响。崔香梅的研究中得出卖家的好评率对成交量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在本研究中,卖家的好评率对成交量并无明显影响。在好评率单独作用时,好评率对成交量有正影响,但当和已评量与信用放在一起看时,它的作用就不明显了,可以忽略。这是可能是淘宝买家首选卖家信用等级高,评价量多的商家,这些商品已经拥有了较多好评量基础,好评率的差别对消费者的影响较为有限,例如好评率为99.3%和99.5%的皇冠卖家对消费者来说几乎是没有差别的。而此时如果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卖家,好评率将成为销售量的关键因素。
信用等级对成交量的影响。店铺的信用等级代表了店铺自开店以来所有交易得到的评价好坏,得到一个好评分数加一,中评不加分,差评扣一分,分数累计使信用等级增加,买家较关注店铺的信用等级,故信用等级对成交量有显著正影响。
海外精品及新品对成交量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海外精品和新品的价值识别有一定的难度,消费者认同度不高,故对成交量影响不大,而海外精品还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说明此类商品更多的需要消费者有更多实体感受,网上交易消费者选择的风险较大,因此不建议此类商品通过网上进行销售。
(二)相关建议
从研究结果看,商家信誉对销售量有一定的影响,体现在是否加入消费者保障服务、口碑及信用等级上,而对价格、好评率的影响十分有限,证明加入消费者保障服务有助于提高卖家的销售量;而口碑体现在历史成交情况,因此对于新进卖家而言由于其没有历史成交情况,需要从消费者保障及信用等级上入手,此时需要淘宝做好对信用等级的监管,防止新进卖家人为制造信用的虚假等级。同时价格和好评率的影响表明,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卖家不需要走低端价格路线,积累到一定信誉等级时,好评率的影响也较为有限。
最后对于海外精品和新品而言,由于在网络环境下其信息的甄别难度及成本较大,消费者的认可度较为一般,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识别渠道,通过较好的声誉信号释放,让买家对商品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建议可增加免费体验或试用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占波,孙鲁平,苏萌. C2C中产品浏览量和销量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J].管理科学,2013,26(1)
2.李维安,吴德胜,徐皓.网上交易中的声誉机制―来自淘宝网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5)
3.金毅.电子商务中信誉和保障的价值―基于淘宝网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9)
4.王君,闫强.不同热度搜索型产品的***评论对销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S2)
5.李松,李凤春.网络购物的信誉和销售量关系研究―基于淘宝网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11)
6.任晓丽,刘鲁,吕成功. C2C环境下卖家差异化策略对销量的影响―基于两阶段决策的买家购物决策分析[J].管理评论,2013(2)
7.崔香梅,黄京华.信用评价体系以及相关因素对一口价网上交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7(1)
8.龚诗阳,刘霞,赵平. 线上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产品销量?―基于******书评论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6)
9.赵瑞涛.网上交易中卖家信誉对销售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
10.李慧颖.***评论对消费者感知及企业商品销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商品评论篇9
关键词:世界著名商业街;评价指标;核心特征
中***分类号:F29
美国城市规划专家艾伦·雅各布斯教授曾说“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 。商业街是一个城市名片和窗口,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商业街能够提升城市消费层级,彰显城市品位,弘扬城市文化,助推城市经济。2009年商务部出台《关于加快我国商业街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各方地***府更在扶持街区经济的发展方面对商业街区的建设给予了明确的***策、资金、招商和基建方面的优惠和倾斜。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不完全统计,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区已超过5000条,总长度多达3000公里,面积超过2.5亿平方米。其中一些城市的新建或改造商业街区长度正在从1公里2公里延长至3公里,更多的城市规划在未来的3~5年内打造10条甚至更多的商业街。
在商业街建设不断快速推进的同时,对商业街评价体系的研究尚不充分,这使得商业街发展缺乏理论支持,粗放式的人为“造街”现象十分普遍。为此,本文将从梳理现有商业街评价研究成果入手,总结目前公认的世界著名商业街之核心特征,提出构建世界著名商业街评价指标的原则,设计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以期通过本研究对推动我国城市商业街建设做出努力。
一、现有研究综述
目前,对商业街评价的研究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面指标评价法,另一类是核心指标评价法。
(一)全面指标评价法
全面指标评价法是尽可能综合考虑对评价对象产生不同影响的各个因素,对各类因素进行归类,赋予权重,并开展评价测算。国内学者在商业街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但现有指标体系在可操作性、可获得性和可比较性方面亟待有待改善。
冯四清提出了一种子系统的评价方法。①他认为商业街道系统由七个子系统构成,包括交通系统、建筑空间、商业系统、附属设施系统、绿化景观系统、环境文脉系统、社会空间系统等。这一评价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构成商业街的各个系统进行区分,然后再对每个子细化为25个不同的评测指标,赋予权重后进行评价。此评价方法对于从城市规划来理解和评价商业街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但同时,冯四清也注意到此评价体系可比性较差。地域文化、经济状况、甚至专家差异都会显著影响到对商业街的评价。
吴忠、唐幼纯等人从形象满意度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商业街区形象满意度指标体系。②这一指标体系的特点是观察到了某些二级指标会对不同的一级指标产生影响。例如二级指标商品品牌即影响到消费者对商业街信誉的评价也会影响到对服务的评价。所以,研究者构想借用神经网络理论,找出每个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吴忠等人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如一家非常有影响、有特色的商场将显著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影响力。但同时,该研究仅局限于商业街区的满意度研究,且指标数据完全通过问卷调研而得,调研方式和样本选择决定了研究结果。
肖月强等人从空间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的角度对特色商业街的发展进行了研究。③该研究认为,商业街的发展首先是需求导向。这是评价一个商业街的核心看点。其次,商业街的发展必须遵循“路径依赖”,即商业街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深厚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第三,商业街必须有发挥示范效应的领先型企业。第四,商业街中的元素必须竞合发展。肖月强的研究对商业街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但其研究成果缺乏更为实际和具体的指标体系。
在另一项更为实际的研究中,肖月强等人以成都青羊特色商业街区为目标构建了一个特色商业街区的评价指标体系。④该评价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8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按照A、B两个类别评价标准给予相应权重。一级指标分别为名气、商气、人气、财气、特色、管理、基础设施等。该研究对于单个商业街评测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且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评测方法,能够为***府部门支持商业街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但是,该评价体系仅适用于单个商业街评测,其中的一些关键指标缺乏普遍性和客观性,这直接导致不同商业街,特别是对国内外商业街评测结果不可比。
目前,对商业街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最新成果是由洪增林等人提出的。⑤该指标体系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设施类指标、商业类指标、形象类指标、经济效益类指标和社会效益类指标。洪增林等人提出的指标体系应当是目前国内对商业街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同时很多重要指标都尽量使用定量化的客观数据。但该研究成果仍然因为面面俱到而缺乏评价重点,特别是一些定性指标在不同的商业街评价中缺乏统一性和客观性。
综合来看,全面指标评价法对影响商业街评价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细致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商业街评价观测点。由于现有研究的切入点没有针对性地集中于商业街评测的核心层面,评价体系倾向于面面俱到,这直接导致了现有评价体系在可操作性、可获得性和可比较性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现有评价体系缺乏实施可操作性。现有研究集中于商业街的各个层面,使得整个体系指标数量众多、面面俱到,设计指标达到几十个,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很难对商业街开展公允的评测,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差。
其次,现有评价体系缺乏数据的可获得性。由于忽略了指标的可获得性,直接导致评价
难以实施,评价体系的价值大打折扣。如在洪增林教授的指标体系中,在至为关键的商业类指标中,多样性指标通过功能完备性来体现,而功能完备性则以不但能够满足购物需求还能得到多方位的消费体验(旅游、文化休闲、娱乐餐饮等多项综合功能)的商业来评测。其问题是难以在商业街评测中得出这一类商业设施的实际数量,且什么样的商业能够计算为消费体验类的商业也缺乏标准。即使一些定量化的指标如单位面积的商贸业零售总额、对财***收入的贡献、商贸业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贡献率、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等,虽然很重要,但在进行商业街对比时是难以取得。特别是无法取得国外著名商业街在这些方面的相关数据。评价体系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研讨的层面。
第三,现有评价体系缺乏结果的可比较性。现有的评价体系无法用于不同商业街之间的对比研究,特别是无法开展国内商业街和国外商业街的比较研究。这直接导致了现有指标体系的设计中缺乏共通性。
(二)核心指标评价法
核心指标评价法是用1-2个左右反映评价对象核心特征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评价法包括商圈评价的基础模型,如雷力法则、饱和指数理论等,以及知名国际机构的排行榜。
雷利法则奠定了商圈引力模型的研究基础,被所有的商圈研究引用和运用。该法则是1929年美国人威廉·雷利用三年时间,调查了美国150个以上的城市证实商业场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其商业规模成正比,同消费距离成反比。这个研究模型仅仅使用了两个定量化的核心指标——人口和距离。其后,1943—1948年间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经济学者P.D Converse依据雷利的法则, 进一步研究两个商业中心的行商势力范围,找出两之间的商圈均衡点(Breaking point)。该模型仍然是以人口数量和距离为核心指标。
20世纪80年代,哈佛商学院在实践中创立了饱和指数理论,是通过计算零售商业市场饱和指数, 测定特定区域范围内某类商业的饱和程度,用以判定某个地区同行业是过多,还是不足。其研究的核心指标有3个,包括顾客的特定消费支出、购买人数和同类商业的营业面积等。
在实际的商业街评价对比上,全球五大房地产顾问公司中的高纬环球和高力国际、仲量联行均采用核心指标评价法。除此之外,国际上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排行榜和评价研究均采用核心指标评价法,如全球500强企业采用销售额一项数据。
核心指标评价法的价值在于通过少数几个能够获取的指标来对商业街进行评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比性。特别是知名国际机构通过翔实数据的对比的各类排行版被社会广泛接受,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但同时,核心指标评价法过于简化,的确会忽略一些影响商业街发展的因素。所以,如果能通过权威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找到评价对象的核心特征,用若干客观性指标来反映其核心特征将有效地避免核心指标评价法的过简化劣势。
二、何谓世界著名商业街
综合来看,对世界著名商业街的评价必须在实施可操作、数据可获得、结果可比较性之基础上找到反映世界著名商业街核心价值的指标体系。
(一)学界对世界著名商业街的观点
目前对于世界著名商业街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麦肯锡公司提出的三大特征说,顾国建的六大要素说以及“豪布斯卡”(HOPSCA)原则。
麦肯锡对全球九大著名商业街进行了研究,包括伦敦的卡纳比街和牛津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米兰的蒙特拿破仑大街、巴塞罗那的兰布拉斯大道、芝加哥的密歇根大道、纽约的时代广场、新加坡的滨海大道和东京的银座。研究结论认为,世界著名的商业街具有三大特征:全球声誉、密集的客流量和可靠的收入。
顾国建总结了世界著名商业街的发展,提出了影响世界著名商业街发展的6个关键因素。⑥包括丰富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商业格局、多元化的商业功能、知名的骨干商户、便捷的公共设施和愉悦的环境,以及牢固的***企合作关系。
陈信康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总结了“豪布斯卡”(HOPSCA)原则,为商业街的繁荣与发展指出了具体的方向。⑦针对城市中心功能衰落,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商业街的功能***论构成商业街发展理论的主流。“豪布斯卡”原则(HOPSCA)被西方国家作为振兴商业街的一个主要成功因素,即酒店(Hotel)、办公楼(Office)、停车场(Parking)、购物(Shopping)、集会(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
(二)世界著名商业街及其核心特征
从全球公认的世界著名商业街,如牛津街、第五大道、香榭丽舍和银座大街来看,结合麦肯锡、顾国建、李飞等人对世界著名商业街的研究,本文认为世界著名商业街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断积淀、生长而成,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知并对消费文化产生引领作用的商业街,是全球消费者和品牌商、零售商趋之若鹜的商业胜地。世界著名商业街具备四大核心特征。
第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历史悠久。世界著名商业街不是造出来的,而是在长达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中慢慢生长形成的。缺少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基础,商业街就不过是缺少灵魂的集市而已。英国牛津街自Selfridges的开业迄今147年,香榭丽舍大街距1869巴黎扩建完成迄今143年。
② 文化传承。世界著名商业街是城市商业文化和艺术传承的活化石。一方面,世界著名商业街聚集了大量的老字号商业和历史古迹。另一方面是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博物馆、艺术馆等,以及具备较高艺术价值的雕塑、街道设施等的聚集之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缩影。
③ 影响广泛。世界著名商业街作为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名片,其文化影响力延展至全球,特别是街区的各种活动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如香榭丽舍大街是全球顶级自行车赛事——环法自行车赛的终点,而每年7月14日巴士底日,法国总统都会出席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的***式,每年的最后一天,香榭丽舍大道就会成为步行街,人们就街上庆祝新年。
第二,有良好的设施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 交通可达。除了自驾、乘坐的士可以便利地到达商业街区外,公交和地铁也是各世界著名商业街便利的交通方式。同时,各大名街均是地铁线路的换乘站,是来自于四面八方消费者都能用最便捷的方式到达。
② 设施便利。要在消费者到达后能够高效地满足顾客最后100米的便利交通需求。如能够提供足够的停车设施,地铁站同商业核心区的距离以及路程中商业丰富度。
③ 环境舒适。顾客能够方便地游逛于商业街之中,同时也能在商业街及分布其中的各大商场中享受舒适的购物环境。
第三,有领先全球的商业模式。世界著名商业街也必然拥有独特和领先全球的商业模式,吸引全球范围的零售商汇聚一地,呈现出繁荣的商业景象。同时商业的国际化程度高以及商业经营高效。
① 模式引领。世界著名商业街引领着全球商业发展潮流。一方面,世界著名商业街具备合理和稳定的商业生态,对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另一方面,世界著名商业街在商业组合、设施设备、全球声望等方面受到推崇,成为世界各地商业街建设所效仿的旗帜。
② 全球引力。世界著名商业街不应当只是本土零售商聚集的商业街,而应当具备显著的零售商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越高,街区商业丰富度也越高,越具备不断发展、提升的活力。在良性竞争的推动下,由各类国际零售巨头主导的商业创新不断涌现。
③ 经营高效。世界著名商业街吸引了全球范围的消费需求。大量消费需求的涌入使得入驻世界著名商业街的商家能够获取更高的劳效和坪效,并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在纽约第五大道的苹果全球旗舰店单店销售额一度占到苹果公司全球销售额的6%。同在第五大道的耐克城的销售也是耐克全球旗舰店中的销售冠***。
第四,有优良的消费品质。
① 品牌丰富。能够满足综合性消费需求是世界著名商业街的重要特征。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商店以货品齐全、更新速度快著称,全世界所有的名牌商品在这里都可买到。从49街到60街两旁著名的精品店和旗舰店鳞次栉比,包括有服装、珠宝、百货、玩具、家具、皮具、钟表、书店等。遍布大街的各种商店内,昂贵的商品举目皆是,但也不乏便宜经济的高品质商品。在阿玛尼店内,几万美元的西服就同50美元的比基尼上装挂在一起。
② 品质高端。世界著名商业街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商品,不仅是全世界最知名、最流行的时尚品牌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众多世界顶级商品品牌的聚集地。
三、世界著名商业街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设计
从上文可知,单独满足个别特征的商业街并不能称之为世界著名商业街。例如一些具备较长发展历史的古街道由于不具备先进的商业模式或优良的消费品质等特征就不能称其为世界著名商业街。为此,对世界著名商业街评价指标的设计必然以四个核心特征为基础。
(一)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对世界著名商业街的评价指标选取应当遵循如下四大原则。
第一,核心性原则。单个指标或若干指标的组合必要能够反映出世界著名商业街区别于其他类商业街的核心特点。即评价指标代表了世界著名商业街的核心特征。
第二,客观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当是量化为数字的客观性指标,最大程度地避免主观性指标中因文化环境、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带来的评价误差。
第三,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是可对比的,具备相同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或者能够通过客观的数量比例(如汇率等)进行标准化换算。
第四,可获得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必须可获得的,能够通过相对便捷的方式进行收集和统计。
(二)世界著名商业街评价指标体系
在具体指标的设计中,单个指标往往在实际中会反映出世界著名商业街的多个核心特征。如商业街的历史年代不仅反映出街区的历史积淀,同时也包含了街区文化传承和全球影响力的内涵。
所以,本文选取了7个客观的数值指标来来对商业街进行评测。7个评测指标同世界著名商业街核心特征之间有着网状交织的联系(如***1所示),能在很大程度上综合性地反映出世界著名商业街的独特价值。
1.商业街租金
租金往往是商业街客流、销售额、影响力等商业街特征的具体反映。庞大的客流量和巨大的销售额最终会推高商业街租金。土地价值论说明,地价(租金)能够准确地反映商业街经营的高效性。
入驻高租金商业街的商家必须是拥有坚实的顾客基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品牌声誉才能够承担高额的租金。对于与供应商和消费者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商业企业来说,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区往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并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
加纳(B.J.Garner)进一步将土地价值理论思想应用于商业区位格局分析之中。他的研究表明:经济规模较多的高门槛经济活动(如百货、服装、珠宝等),往往靠近地价峰值区,占据着地租最高的城市土地。简言之,租金同商业街在全球商业中的地位成正比例关系。同样地,世界著名商业街必然是地价高昂的商业街。
第五大道是近十年来全球最贵的商业街。根据高力国际提供的最新数据,第五大道每平方米租金约为78美元/天,居全球之首。
在具体评测中,参考全球商业街租金排行榜,以当年租金最高的商业街为定标物,指标评分为100,通过其余商业街的租金与定标商业街的租金相比较来确定分值。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商业街租金差异过大,采用2倍公式法来进行平衡。2倍公式如下:
评测值=(待评商业街租金+定标商业街租金)/2*定标商业街租金
2.全球化零售商数量
商业街不仅商家云集,且在零售商的来源地方面,世界著名商业街远远突破了本土界限,成为全球化零售商投资的沃土。如第五大道,既有美国本土零售商品牌,也拥有其他国家的国际零售商品牌,如日本的优衣库、西班牙的ZARA等。同时不仅仅拥有百货品牌,也有如百思买等电器或其他专业专卖店品牌。
全球化零售商越多,商业街越具有活力,商业经营也越加高效,对满足各类消费者消费需求,提升消费体验的能力也越强,使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对街区影响力的提升也作用显著。
在实际评测中选择全球最大的120家国际零售商作为评测库。120家国际零售商不考虑大卖场、大型超市、折扣店等不适于在地价高昂的商业街发展的业态,而是以时尚类商品零售商、家居休闲品零售商和多样化经营零售商等为主。商业街中每拥有1家评测库中的零售企业门店将获得4分,同一家零售商的多家门店不重复计算,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算。
3.商业地标数量
商业地标不仅是商业街发挥模式引领作用的核心设施,同时也是提升商业街设施条件,增强商业街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地标商业设施在完善商业街的商业生态,提升商业丰富度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由于这种的地标商业设施拥有强大的商业容纳力,所以,地标商业也保障了商业街的合理和稳定的商业生态,特别是不会因为个别商业设施的退出而影响整个街区的发展。同时,世界著名商业街云集的品牌旗舰店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提升商业街的品牌丰富度,还在于品牌名店通过店堂装修装饰、新品展示等影响了全球消费文化和时尚潮流。
牛津街的Selfridges 百货也是牛津街影响全球商业文化的独特代表,在全球百货业发展史中具有教科书式的意义。有研究显示⑨, Selfridges 所在的大楼,是伦敦首幢特意为百货业而兴建的建筑,其内部结构完全遵从销售需求来规划。整家商店分成100个售货区,分布在8个楼面上。1925 年,Selfridges展出了首台机械式扫描电视机。同样是这家店,曾经卖出过史上第一块全自动机械表、第一张音标示意***和第一台收音机。
在实际评测中,地标商业可以按照面积划分为巨型地标和大型地标两类。世界著名商业街通常是拥有少数几个巨型地标商业体和若干大型地标商业体,以及众多小型商业商业组成。
巨型地标商业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品牌专卖店或品牌展馆,以及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或百货店。在计算商店面积时,分为A、B馆的商店按总计面积计算。以每个巨型地标商业赋值10分,5个地标商业以上按50分计算。
大型地标商业为建筑面积2000~5000平方米的品牌专卖店或品牌展馆,以及建筑面积为20000~50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或百货店。通过计算大型商店的数量来进行评测。每个大型商店赋值5分,10个大型商店以上按50分计算。
评价时,将巨型商业得分和大型商业得分相加即为模式引领指标的评测分值。
4.消费品牌数量
消费品数量既体现了世界著名商业街的品牌丰富度,也反映了世界著名商业街在模式引领、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在全球服装服饰、电子产品、日化产品、珠宝钟表等品牌中选择150个最佳品牌包括作为评测库。通过计算评测库中品牌出现在商业中的数量来进行评价。商业街中每拥有1个评测库中品牌将获得1分,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算。
5. 奢侈品牌数量
世界著名商业街不仅有海量的消费品牌,还有彰显世界著名商业街独特气质的奢侈品牌。如悉尼的皮特街购物中心不仅云集了名流贵族、品位人士出小社交场合的顶尖名牌,如Chanel、Christian Dior、Gucci、Louis Vuitton、Armani等,同时也集中了众多澳洲一线名牌及130多家精品专卖店。这使得皮特街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香港铜锣湾及伦敦牛津街共称为全球五大顶尖名牌“朝圣地”。
奢侈品牌的数量是衡量商业街在设施环境、消费体验、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指标。如东京银座的爱马仕旗舰店与巴黎、纽约的店并列,是全球爱马仕忠实消费者的“朝圣”之地。这座高14层的由玻璃砖作为建筑表皮的透明玻璃大厦由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设计师意大利建筑家皮亚诺设计。为了庆祝新店落成,特别推出了以桔色、灰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包括有丝巾、手表、情侣挂件,记事本等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品。而这些纪念品只有在银座Hermes专卖店里才可以买到。
实际评测中,参考目前全球四大奢侈品集团旗下品牌,通过增减其他有代表性的奢侈品牌构建一个容量为120个品牌的评测库,通过计算商业街中奢侈品牌的数量来进行评分。商业街中每拥有1家评测库中的奢侈品牌将获得1分,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算。
6.历史年代
历史年代久远的商业街往往在文化设施、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较普通的商业街更为突出(见表2)。
以香榭丽舍大街为例,大街始建于1616年,迄今近400年历史。由当时卢浮宫外一处沼泽田地改造而成,时称“皇后林荫大道”。先后历经昂丹(Antin)公爵和玛雷尼(Marigny)侯爵、拿破仑三世之后,香榭丽舍大道真正成为“法兰西第一大道”。
世界著名商业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凝聚了城市文化发展的精华,拥有了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博物馆、艺术馆等,以及具备较高艺术价值的雕塑、街道设施等。同时,世界著名商业街在布局位置上也处于城市文脉的核心地带。香榭丽舍大街就位于法国国家标志凯旋门和协和广场之间,第五大道则与“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时代广场相连。这些环境特征体现出世界著名商业街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
在评测时,商业街的迄今年份即为评测分值。超过100年的按照100分计算。
7.停车场数量
停车场数量体现了商业街便利性和舒适性。如新加坡乌节路在保障自驾车主停车和地铁乘客高效购物提供了卓越地解决方式。著名的购物中心ION Orchard,地上有8层地下4层,其中1~4层为购物中心,5~8层为停车场,地下2层与地铁站台层相连。乘客从地铁站一出来就是大型商业。
评测时,以商业街所用停车场数量作为评测点。
(三)指标权重计算
为使评价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世界著名商业街的核心特征,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首先采用1-9标度方法(见表3所示)进行每两元素间的相对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进行计算,求解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计算最大特征根 ,找出它对应的特征向量W,即为同一层各因素相当于上一层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标度表,对评价指标比较见表4。
根据各指标的比较标度计算最大特征根 ,公式如下: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一致性比例CR,当CR
其中, 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数值可通过表5查取。
最终计算结果显示,各评测指标的对比结果是一致的,其权重如表6所示: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有学者对商业街评价体系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极有价值的基础。但从评价实施的可操作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评价结果的可比较性来看,现有研究成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方法和国际咨询机构的评价经验,本研究认为,通过系统总结商业街的核心特征,然后运用核心指标来进行评价可以对商业街的研究开辟新的评测思路。也就是说,对世界著名商业街的评价首先要把握其核心特征,并在遵循客观性、可比性、可获得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找到能够反映世界著名商业街核心特征的客观数值指标来进行评测。
为此,本文着重梳理了世界著名商业街的四大核心特征,即世界著名商业街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设施条件,领先全球的商业模式和优良的消费品质。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为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和影响广泛;良好的设施条件体现为交通可达、设施便利和环境舒适;领先的商业模式则体现为模式引领、全球引力和经营高效;而优良的消费品质体现为品牌丰富和品质高端。
为反映世界著名商业街的核心特征,本文设计了7个客观性的数值指标来进行评测。分别是商业街租金、全球化零售商数量、商业地标数量、消费品牌数量、奢侈品牌数量、历史年代和停车场数量。7个客观性指标同名街的核心特征存在网络状的交织关系。单个指标的高评价并不代表评价对象就是世界著名商业街,只有在综合评价下获得较高分值的商业街才能称之为世界著名商业街。
在实际的评测设计中,本文构造了三个评测库,包括国际零售商评测库、大众消费品牌评测库和奢侈品牌评测库。通过计算商业街相应指标在评测库中的保有量来进行评分,为商业街的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设计的评测标准和分值计算方法仍有待通过多条商业街的试测评不断调整和完善。
注释:
① 冯四清,商业街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② 吴忠,唐幼纯,王裕明.城市商业街区满意度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决策参考,2004(3).
③ 肖月强,姜陈升.空间经济学及产业集群聚集机制对城市特色商业街发展的启示[J].西部大开发研究,2011(3)。
④ 肖月强,黄萍,陈杨林.城市特色商业街评价体系研究——以成都青羊特色商业街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9).
⑤ 洪增林,史新峰.商业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1).
⑥ 顾国建.零售业:发展热点思辨[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198页.
⑦ 陈信康.中国商业现代化新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104-117.
⑧ 数据根据高力国际《2012世界零售焦点》报告整理,其中柏林库弗斯坦达姆大街数据根据高纬环球《2010全球最贵商街》报告按照年增长10%估算,王府井数据为2011年高纬环球调查数据。
⑨ 资料来源于互动百科,http:///wiki/Selfridges。
参考文献:
[1] 王成荣,黄爱光.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
[2] 赖阳,黄爱光.世界城市宜居商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0).
[3] 冯四清.商业街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4] 吴忠,唐幼纯,王裕明.城市商业街区满意度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决策参考, 2004,(3).
[5] 肖月强,姜陈升.空间经济学及产业集群聚集机制对城市特色商业街发展的启示[J]. 西部大开发研究,2011,(3).
[6] 肖月强,黄萍,陈杨林.城市特色商业街评价体系研究——以成都青羊特色商业街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9).
[7] 洪增林,史新峰.商业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1).
商品评论篇10
关键词:交易成本;信贷评级市场;自营模式;外部市场模式
Abstract: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credit rating operation modes(self-operation mode,external market mode, and mixed mode)in the current Shandong credit market,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costs of commercial bank’s“self-made” credit rating products to“outsourcing”credit rating products,using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While introducing external supervision system arrangements,the paper analyzes comprehensively adaptive conditions of“self-made”mode and“outsourcing”mode,demonstrates the cooperation borde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redit rating institutions from both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aspects based on the“Laiwu Commercial Bank Mode”practice,and puts forward creatively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redit rating market“category promoting”.
Key Words:transaction cost,credit rating market,self-operation mode,external market mode
中***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38-05
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如工、农、中、建、交等已经普遍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但对于大多数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尚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外部信用评级产品具有大量需求。而从山东省目前的情况看,外部信用评级产品供给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尚不能有效满足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需要。
基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通过对山东省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产品“自营”与“外购”成本以及监管制度安排对交易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金融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边界,继而提出进一步拓展信贷评级市场的思路。
一、山东省信贷评级市场发展的三种模式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可以由商业银行自行组织进行,即由其内设的信贷审批、风险管理等部门,按照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规定,应用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所提供的评级模型、数据和标准,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价,评级结果仅为本系统内部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服务,一般不向信贷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开放。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也可以由专业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生产经营。信用评级机构在有关法律、法规框架下,以行业标准为指导,按照内部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商业银行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取得评级产品,用于信用风险度量,由此形成了信贷评级市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使用内部评级法(IRB)进行外部监管,鼓励国际活跃银行使用内部评级体系计算和管理风险资产。但各国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内部评级法还是标准法(即借助外部信用评级度量风险)。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除工、农、中、建、交、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积极开展内部评级法试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行内部评级法之外,其他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信贷评级市场交易还会在较大范围内长期存在。
目前,山东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产品供给存在三种模式,即自营模式、外部市场模式、混合模式。
(一)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即由商业银行自行组织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的产品供给模式,其生产流程如***1所示。
从部门设置和人力保障上来看,自营模式需要设置前台客户经理、后台风险经理、风险管理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其中,前台客户经理负责对客户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应用内部评级系统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初步评定。后台风险经理负责前台风险的复核、分析与监控,在权限范围内审批贷款;当授信额度超过风险经理权限时,贷款项目必须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上级行相关部门讨论决策。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维护全行统一的内部评级方法、参数标准和有关管理规定,并对风险经理进行绩效考核。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内部评级系统和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优化,确保内部评级系统的数据质量和正常运行。
从设备和技术投入上看,自营模式需要建设内部评级系统,既包括作为硬件的设备、网络,也包括作为软件的评级模型和评级数据。评级模型一般采取向外部专业机构购买的方式获取。评级数据则需要长期、连续、广泛、全面的内部数据积累和外部数据采购、集成。
(二)外部市场模式
外部市场模式即由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生产可供市场交易的信用评级产品的供给模式,其生产流程如***2所示。
生产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通常采用三级审核制来控制产品质量。评级小组首先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初步评定。评级小组负责人初审信用报告;评级部门负责人再审评级报告;评级总监三审评级报告并出具意见;最后召开信用评审委员会会议,信用等级必须经过2/3以上与会委员同意后方能成为最终的评级结论。除此之外,信用评级机构也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和研发部门,分别负责评级系统的维护升级、评级技术标准的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
比较上述两种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部门组织、生产流程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生产的产品均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服务,具有同质性,可以纳入同一框架进行比较分析。
(三)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指商业银行以内部评级系统为基础,借助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力量共同开展信用评级产品生产;或者对某类贷款客户(如中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价采用内部评级,对某类贷款客户(如大型企业和集团客户)的风险评价采用外部市场评级。此外,商业银行与信用评级机构也可以在其他层面开展合作,比如技术人员培训指导、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以及后续动态维护升级等。商业银行可以逐笔计算支付信用评级产品及服务的费用,也可以打包计算支付上述费用。
从近年来山东省信贷评级市场发展实践看,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一般采用自营模式,地方性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外部市场模式或混合模式。信贷评级市场在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日渐萎缩,而在地方性商业银行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山东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模式比较
从实践情况看,山东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的三种模式,分别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中应用。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商业银行究竟适合采取哪种模式,应依据自身情况,在比较不同模式交易成本与收益基础上进行科学判断。
(一)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涉及人的要素、专用性资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以及市场环境要素。
1. 人的要素。信用评级人员(包括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中从事信用评级各环节作业的人员)作为“有限理性”的社会人,会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思想和行为。比如信用评级人员在信用评级过程中可能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或者为追求个人或部门利益而忽视银行整体利益,导致评级标准不严或结果不准,扩大信贷资产风险。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评级过程进行监督,对评级结果进行验证审核。
2. 专用性资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作为一种专项业务,其功能专一,且对信贷资产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商业银行为保证信贷业务的良好发展,需要确保稳定、及时、合格的信用评级产品供给,这也会影响到信用评级的交易成本,即商业银行要求信用评级产品的质量越高、供应越及时越稳定,其投入就越高,就越需要选择自营模式。同时,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评级的频率也直接影响到交易成本,交易次数越多,选择内部交易的平均成本就越低。
3. 市场环境要素。市场环境要素是指市场上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多少以及规模的大小,这也是影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交易成本的因素之一。比如,随着部分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壮大,信贷评级市场结构会发生变化,由于评级产品供给的专业性,商业银行可能会受到交易对手的制约,从而被要求支付较高的费用才能获得信用评级产品。
(二)三种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模式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
1. 交易成本构成。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提高信贷风险的防控能力,促进信贷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其经营效益。但同样,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相关投入,而且通常是相当多的投入才能有效发挥上述功能。一般而言,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体系由人力、制度、设备与系统构成。综合自营模式和外部市场模式,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成本与系统成本。信贷市场信用评级需要对贷款企业数据及相关行业、地区等宏观经济数据进行采集、集成、分析、评价和存储,因而需要计算机、服务器、互联网等基础设备投入。当然,只有硬件设备还是远远不够的,拥有一套专业的、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软件系统是确保评级产品质量的关键。商业银行一般采取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定制的方式获取,并为系统的设计及后续的升级、维护支付费用,这是商业银行生产信用评级产品的主要成本投入。
(2)管理成本与人力成本。为使信用评级体系顺利运转,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作用,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管理和人力资源投入,即需要聘用大量的、富有经验的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同时,需要设置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部门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和维护。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持续开展教育培训,以提高内部员工的技能水平。
(3)维护成本。信用评级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的积累和系统的训练,因而需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系统优化和数据库更新。此外,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设备老化,相关设备也需要定期进行升级或者更换,这也需要成本投入。
(4)监督成本。由于信用评级人员存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特征,无论自营模式还是外部市场模式都需要支付监督成本。自营模式下,商业银行需要研究、建立、实施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如信贷决策操作规程、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等,并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监督制度的实施,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由于评级人员能力不足或道德因素导致的信贷资产损失。外部市场模式下,商业银行除需要付出选择交易对手的搜寻成本、契约成本、议价成本外,还需要设法对外购信用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防止信用评级机构与企业共谋情形的发生,并承担交易对手违约(如果有)造成的损失。当然,影响监督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外部市场监管环境,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制度运行、员工素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监督成本的高低。
2. 交易成本比较。从商业银行交易成本角度来看,三种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模式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1)自营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自营模式需要商业银行自行购买机器设备、开发或委托开发专用性评级软件系统,并且需要进行长期的数据积累及动态数据维护才能发挥作用。此外,自营模式需要培训、聘用大量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因而其成本支出以及开发建设周期远远高于外部市场模式。与此对应的是,内部评级系统专门为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管理服务,能够提供稳定、及时的信用评级产品,商业银行不需要签订交易合同和支付费用,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约束下,内部监督成本也得到有效的降低,因而虽然短期效益较差,但能够有效地避免银行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有利于商业银行长期效益的提高。
(2)外部市场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外部市场模式不需要商业银行自身进行设备、系统及大量专业人员成本投入,也不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信用评级产品。因此,外部市场模式的设备成本、系统成本、维护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非常低,非常适合满足资源不足的商业银行在无法建立(或短期内无法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时的信贷管理需求,保证商业银行的短期收益。当然,商业银行要选择高水平的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合作、获取合格的信用评级产品是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比如评价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和技术水平需要投入;监督信用评级机构严格履行合同需要投入;评价评级产品的质量也需要投入。此外,外部市场模式的最大不利之处在于,商业银行可能形成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性,从而在中长期可能影响到银行与信用评级机构的谈判地位,增加交易成本。
(3)混合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混合模式作为自营模式与外部市场模式的混合体,由于其需要进行一定的设备、人力、系统、监督等成本支出,所以其各项成本的支出和收益一般处于中间水平,高于(或低于)外部市场模式和自营模式。同时,从收益来看,混合模式的短期收益以及长期收益都相对较高,可以很好地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需求之间的矛盾。
不过,在特定时期内混合模式的成本支出也可能处于很高的水平,甚至要高于自营模式。这是因为若商业银行决定建立信用评级的自营模式,势必要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但在内部评级体系完善之前还需要同时依靠信贷评级市场,必然导致银行不得不承担“双重”成本。
(三)山东省信贷评级市场发展路径选择
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重要环节。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信用评级属于商业银行的专用性资产,而且银行与信用评级机构交易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有效数据缺乏导致评级结果不精确、商业机密泄露等;此外,理论上每笔信贷业务都需要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因而评级产品的交易频率也是非常高的。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信用评级产品供给的长期发展模式应当是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来防范信贷风险。不过,从山东省目前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到明显的地域和市场份额限制,无论其业务规模、技术实力还是人员素质,都尚不具备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条件,外部市场模式已经成为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现实选择。所以,商业银行对于评级模式的选择,即山东省信贷评级市场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 从长期看,自营模式下商业银行投入的设备、系统、人力、管理、维护成本虽然很高,但可有效降低对外部合作者的依赖,并且可以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核心优势,因而这些投入是值得的,其所获取收益将远远大于支出。但是,若商业银行发展规模较小,信贷业务量较少,信用评级产品交易频率不高,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难有效扩大经营规模,则采用自营模式的投入可能是不经济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更适合采取外部市场模式获得评级产品。
2. 从短期看,若商业银行由于人力或技术等原因一时无法提供某类信用评级产品,如部分商业银行暂时没有能力对集团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价,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建立成熟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或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筛选和评价中小企业客户,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外部市场模式或混合模式,通过购买信用评级产品的方式及时解决商业银行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
3. 从银行发展阶段看,当商业银行处于起步阶段,其业务量不大、业务范围较小、交易频率较低、缺乏人员和数据支持时,应当采用外部市场模式,以避免出现建设成本过高而评级系统利用效率却不高的问题,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负担。虽然此时需要支付较高的监督成本,但高质量的专业信用评级产品带来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其支付的成本。当银行处于成长期,则可以采用混合模式,借鉴学习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经验,借助信用评级机构的力量培养银行自身的专业人才,完善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当银行处于成熟期,则可以内部评级为主,外部评级为辅,在特定的领域内与信用评级机构展开合作,借助评级机构的专业研究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的评级业务水平。
此外,由于征信立法工作还在起步阶段,信贷评级市场尚处于建设初期,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信用评级产品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商业银行与信用评级机构合作时的监督成本过高,影响了商业银行建立外部市场模式的积极性。鉴于此,人民银行作为监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资质、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的评价与管理,有效地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经营的规范性、信用评级产品供给的有效性,改善商业银行监督成本过高带来的合作障碍,促进信贷评级市场的较快发展。
三、促进山东省信贷评级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分类推进”的评级市场发展思路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山东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规模大小不一,实力有强有弱,所产生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需求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山东省信贷评级市场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应当根据各地区、各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即树立“分类推进”的发展理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已建成内部评级体系的商业银行,应对不同种类信贷评级业务的成本―收益进行系统的核算,对于采用外部市场模式更为经济的业务品种,可积极尝试实行评级业务外包。尚未建设或正在建设内部评级体系的商业银行应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之间的关系,本着节约成本、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安排内部评级与信贷评级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信贷评级市场资源防范信用风险,维护系统的稳健运行。
(二)强化信贷评级市场的制度建设
加快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信用建设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技术标准和信用报告标准,尤其是要健全信贷评级市场的标准化体系,设置适当的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核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资质,形成有利于信贷评级市场规范、高效发展的市场结构。
(三)完善信贷评级市场的监管体制
为了保障信贷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作,必须加强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人民银行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应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尽快建立完善监管的制度措施,健全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协调高效的行***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机制,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安排不断优化信贷评级市场的交易环境,促进市场规范、较快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搭建山东省统一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及信息共享。由于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数据获取成本较高,若每家银行在使用时都重复收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因此,人民银行作为征信行业的主管部门应主导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对经信息主体同意且不涉及商业利益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信息及其他相关信用信息及时进行披露,促进信息共享,从而有效地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五)从实际出发,实现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有机结合
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与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具有同样的作用。完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技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要正视这一客观问题,不能贪大、求快,在交易成本等综合因素分析下,有必要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在内部评级尚不完善的阶段,要转变观念,积极借助信贷评级市场资源。同时,随着国内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受评对象的扩大,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利用或参考专业机构的评级结果,可以考虑将对某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评级委托给专业机构,或与专业机构联合评级,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了解客户和项目、专业机构在行业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Coase. R. H.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s, Vol. 4,(n.s.),p386-405.
[2]Oliver Williamson.1975.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2,233-261.
[3]黄家明,方卫东.交易成本理论:从科斯到威廉姆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