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10篇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1

(2)“收到的租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现金的租金收入。它包括经营性租赁收到的租金、出租包装物收到的租金,以及融资租赁收到的租赁收益。企业融资租赁收回的租赁设备的本金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3)“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项目反映企业销售商品实际收到的增值税额,以及出口商品实际收到退回的增值税额和其他增值税额的退回。

(4)“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的返还。

(5)“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它包括捐赠现金收入、罚款现金收入、没收包装物押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获得赔偿的现金收入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入。 2.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量由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增值税款、支付的所得税款、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七个项目组成。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支付前期购进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的款项,以及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商品支付的增值税额。进货退出商品收到的现金应抵扣本项目支付的现金。

(2)“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向其他企业经营租入资产支付的租金。它包括企业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租入包装物支付的租金等。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它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

(4)“支付的增值税款”项目反映企业购进商品等实际支付的能够抵扣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给税务部门的增值税额。

(5)“支付的所得税款”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所得税额。但不包括本期退回的所得税额。

(6)“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实际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以及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其他税费和预交的其他税费等。其他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支出。它包括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修理费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支出。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企业随着投资活动的开展将会产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 1.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由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五个项目组成。 (l)“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

(2)“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收到的现金股利,以及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分回利润收到的现金。

(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债权性投资而收到的利息。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扣除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后的净额。

(5)“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收入。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由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四个项目组成。 (1)“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建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它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但包括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的首次支付的现金。

(2)“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支付的现金。它包括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

(3)“债权性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债权性投资支付的现金。它包括企业购买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债券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支付的现金。

(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支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企业随着筹资活动的开展,将会产生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 1.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由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和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四个项目组成。 (1)“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

(2)“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

(3)“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资金。

(4)“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收入。 2.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由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七个项目组成。 (1)“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的借款本金及偿还债券本金。

(2)“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直接支付的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费用。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或债券,由受托单位直接从发行收入中抵扣的各项发行费用,不在本项目内反映。

(3)“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

(4)“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包括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5)“融资租赁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金。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2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在商品流通行业就业的实战能力,开展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将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贯穿于课程改革中,在对市场进行划分和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列和整理传统课程的知识点,结合商品流通企业购进、储存、售出等环节,分5大板块结合项目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以实现快速、长期提高学生对会计核算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业务核算 板块划分 项目设计 课改实施

一、引言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应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对于学校来说,尤其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是发展职业教育的起点,也是改革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职业教育是知识的运用,在课程建设方面应该更注重未来职业场景的展现。职业教育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而在这一教育框架下的构成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课程也应该有新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目前的教学还是多数停留在课本上,缺少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的了解与能力培养,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而言也是如此。因此,为了分析的具体化,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院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本校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分门别类将商品流通企业进行细化,涵盖批发、零售业务,进出口业务,连锁、酒店业务等内容,迎合了现代企业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走向集团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这样的细分也正好给予了学生分板块实战学习会计核算的机会,也给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虽然该课程并没有直接与企业岗位实现完美对接,但综合的职业发展目标却是企业迫切需要的。本课程改革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里所说的课程,不是指教材或课本,而是以实践为依托,以适当概念为辅导的应用型课程。

二、课程说明与课改环境

(一)课程说明

黄大源(2006)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取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上,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而实际上,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则解决了“应试”的难题,它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结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

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只是将基础会计的计算原理用于批发、连锁等商品流通企业当中,但无论是基础会计还是本门课程都应该予以改革,加大真实项目或者接近于真实项目模拟的运用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由于本门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开设的,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运行环境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程改革重在以会计业务核算为主,让学生真实体验会计六要素及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在真实或模拟项目环境中以角色扮演形式完成项目的整个流程并进行业务核算体验。这一改革重点是结合了大三专科学生学制以及课程的设置而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业务的核算能力,并在此流程中提高团队协作和其他综合能力。

(二)课改环境

1.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大体分为商品购进、商品储存、商品销售等环节。

2.对学生的实际分析。对大三学生来讲,一方面其学习模式已经相对固定,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科体系学习,知识储备更丰富。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开展项目化的工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情况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校企支持。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学院与各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也可以进行会计实务的见习与实习。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思路

本文是按照现行大力提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课程的模式,本文课程设计的思路大体如***1所示。

(二)课程实施

一个以项目为载体的完整的课程设计实施应该囊括以下几个环节:

1.商品流通行业涵盖范围广阔,涉及到连锁超市、进出口企业、酒店餐饮等大大小小的业务领域,因此对该行业进行目标市场的重新划分,依据商品流通的流程即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分5个板块进行项目的展现或模拟,详见表1。

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是按行业分类别进行会计业务核算,一般都涉及到商品的购进、售出、储存等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实施教学改革可以从反映商品购进、存储、销售环节的会计核算方法着手。

2.重组教学内容,依据职业岗位的核算业务要求和5个板块的划分,将章节进行重新梳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将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贯穿于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中。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从教学目顺龇,可以模拟反映出批发企业业务核算、农副产品企业业务核算等不同企业的核算,以这条线贯穿到各类流通企业的业务核算中,这基本也是会计核算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真实或模拟项目,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一行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以板块一的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制为例,详见表2。

4.以项目为载体,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扮演不同性质流通企业的业务角色,例如板块一批发企业的采购者、库房管理者或者售货员,通过场景展现形式体验批发企业基本的业务流程,以掌握核算的基本知识点。

5.基于项目展现中的操作不可控性,可以运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而不仅仅是期末的一张试卷。将项目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分别占比为75%和25%。每一个项目过程板块的模拟与体验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4―6人不等,过程性考核内容大致包括出勤、团队分工明确情况、课堂项目展示表现、PPT等Y料的准备充分情况、团队项目完成质量等,结果由个人自评、组长打分、小组互评、教师考评组成,分别占比例为15%、20%、30%、35%。

最终考核以笔试形式展现以评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是试卷却不是以教师所出试题为准。出题任务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在项目场景再现、角色扮演完成后自己出试题,教师在出题难度系数等条件上作出相应的规定,规划好试卷的构成,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业务处理题,以20分、30分、50分进行划分,学生出完试卷后上交,经指导教师对试卷严格审核后,打乱试卷分发顺序,将学生试卷进行随意置换来考试。最终学生的考试分数由出题者的出题质量和自己答题质量构成,分别占比30%和70%。

在以上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在项目展现以及最终考试时应负责做好规则制定,考核比例的划分、考核分数的制订应该贴合实际情况,并严把质量关。

四、课改期望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岗位的认知,提高未来的适应能力

每个板块的项目教学都是基于行动之后再加以理论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商品的购进、商品储存到商品销售出去,这条线贯穿于企业的业务活动中。通过项目体验,学生自主转换角色,或是采购者,或者销售者,以此了解商品流通企业业务的流程和流转环节,从而对业务核算有更加真实、清晰、完整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合作,组长带领队员一起协商确定工作任务、行动步骤,对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项目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到新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与组长、队员协商,报告指导教师后再互换角色,这样既可以熟悉不同环节的业务,又可以协调团队的关系。

(三)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等工具的合理运用能力

改变学生对课本、课堂传统的教学工具以往的看法,提高学生对手机、多媒体等工具的合理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变教师对课程的固化思维,使教师不断提高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

五、课改不足之处

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商品流通一般包括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但是有些业务例如农副产品的核算还涵盖了商品挑选整理环节,对本课程改革的基础点有些许增加或变更,所以本课程改革的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另外,对于费用和税金的核算基本是所有商品流通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章节项目的展现应该包括以上基本所有的业务,但由于过于复杂,所以对于这一项目板块的展现应该重新规划。

对于学生的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比例的划分是基于个人观点,对于过程性考核的指标还需要进一步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以便让广大学生得到公平、合理的分数获得比例。J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14-17.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程结构 仿真模拟实训 多维度教学 整合

[中***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02-02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继会计理论教学以后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应该完成对学生专业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务操作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达到专业会计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本文通过整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偏重理论

目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先理论、后实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纯理论内容讲解颇多、实务操作缺乏等问题,造成学生学习思维模式呆板、与商业会计实务判断灵活性相背离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先将商业会计理论内容讲授给学生,再另行安排时间集中实训,课堂缺乏随堂实训,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商品流通企业流通营销模式灵活多样,如多种所有制组织及个体经营者共同组成的厂家直销、零售商经销、区域商分销、代销和联营等。商品流通领域组织体系构成、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活动中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会计核算手段与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决定了教材应顺应市场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推陈出新。但现有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新知识介绍极少,还是较大篇幅地介绍传统的批发商品流转、零售商品流转的核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绝大部分课程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如货币资金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应收预付款项核算、负债核算、投资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内容也不例外,存在着内容划分过细等问题。若再按这些章节学习,不但没有突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特点,还会出现教学内容严重重复等现象。一些院校还开设了物流企业会计、外贸企业会计和连锁经营企业会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有相似之处。

(四)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单一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问题的主动参与,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会计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管理知识和核算方法,从而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整合策略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内容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然要与课程内容的改革相适应。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改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材

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材各章节的设计安排上,要突出体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特点和核算要求,改变现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的新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商品流通核算概述、零售商品流通、批发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企业核算方法的基本业务应用、商品流通企业核算方法的其他业务应用、连锁经营总分店的核算、商场的管理与核算和进出口贸易的核算十个内容体系,改变传统课程内容结构。传统课程内容结构与创新课程内容结构对比,见表1。

创新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为适应灵活多样的流通营销模式,教学内容除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流通外,还需在零售商品流通部分补充鲜活商品的核算和***书发行企业商品的核算内容。

2.商品流通企业的基本业务核算部分应涵盖一些特殊的核算业务,包括农副产品购销业务核算、商品挑选整理业务核算、销售折扣和销售折让核算、退货业务核算、商品退补价业务核算、拒收商品和拒付货款核算、直运商品销售业务核算。在对上述业务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先从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角度出发,再从购进方和销售方的账务处理入手进行阐述,以增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拓宽商业会计的实践操作性。

3.商品流通企业其他业务核算部分,要介绍各类商品流通企业的差异性经济业务,如委托代销核算、加工商品核算和出租商品核算等业务。

4.为适应商业实务的变化,应在商场管理与核算部分除讲授商场自营经营、专柜出租、专柜经营和商场向供应商收取费用的核算外,增加商场多种促销活动核算,如***1所示。

(二)转变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教学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各环节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启发式教学一般采用课前导入、课中讲解和课后思考3种模式。如在讲授第一章绪论时,可在课前导入时提出问题“什么是会计”,继而引出“何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完第1章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由已知向未知渗透,做到对同一问题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向广度和深度思考。如,出口退税业务分全额退税和部分退税,可启发学生思考,假设出口退税率降低会对企业带来何影响?这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只停留在业务核算上,更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高。

(三)结合基础理论教学,构建立体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代之以一种“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即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课堂理论教学”、“音视频教学”和“模拟实习教学”三种教学手段,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化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学体系。具体做法: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商业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音频、视频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充分利用音像教学片或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设计仿真模拟实验,由学生承担具体角色进行操作,选取典型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资料,从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和结账,到最终编制会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的全过程进行仿真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完成从专业认知实践、课程渗透实练、角色模拟实训等多个过程,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商业会计技能在分层教学中获得梯次提升。

三、结束语

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过程中,应按照教学规律分析该课程在教学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系,明确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要实现局部目标,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呼应而不重复,使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与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14-15.

[2] 王彦卓.关于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74.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4

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商业经济和工商管理哪个更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商业经济和工商管理哪个更有用

工商管理和商业经济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所从事的专业不同,工商管理主要是从事工商管理系的,是行***管理方面的;而商业经济主要是从事商业工作的,是企业性质的,专业不同,工作也不同,所以考试的专业科目也不同。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和商业的考试内容及侧重点不同,就业范围也是不同的。

商业经济一般是商会或负责经济促进工作的相关人员报考

商业主要商品流通运行、商品流通组织、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商品流通企业运营管理、商品流通企业市场预测与经营举出、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商品流通企业字眼规划与控制、商品流通企业渠道管理、商品流通企业国家商务运营管理、商品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自奥运战略管理、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等与商业相关的内容。

工商管理主要考查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传营销与品牌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企业投资决策及重组、电子商务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能规范等与工商管理相关的内容。

【2】工商管理和商业经济两个专业有何区别

工商管理研究的是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商业是专门研究商业部门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包括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商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商业主体、客体运行,商业的载体和个体,商业经营类型与交易方式,市场营销,商业经济效益,商业宏观调控与商业企业管理。

【3】工商管理是学什么的

工商管理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经济法、现代公司制概论、经营管理、公司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工商管理类包括很多专业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5

一、联营商品经营方式的特点

联营经营方式相比自营经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商品流通企业只需要提供商品销售的场所,不需要提供资金购买待出售的商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特点与场地出租是完全不一样的,“联营商品”经营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不收取商品销售的场地租金,而是直接参与商品供应商的收益分成。

2.商品流通企业没有库存商品管理环节。所有商品的进货、存储均由商品供应商自行负责,商品是由生产企业或者批发商直接带到经营场所的,商品流通企业节省了商品购进环节,而且还不需要负责库存商品的管理,又节约了库存商品管理的成本,但需要负责库存商品的治安管理。因此,在该种经营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账面中“商品采购”、“库存商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额较少,甚至为零。

3.联营方式下的人员分工不同。在该种经营方式下,商品销售人员或导购人员一般是由商品提供者配备,商品流通企业的人员只需要从事销售的辅助工作,不直接参与商品的销售工作。商品流通企业也不负责发放商品销售人员或导购人员的工资。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点不同于受托代销方式,因为商品销售行为的实施主体不同,在受托代销过程中,商品销售是由作为受托方的商品流通企业组织销售人员完成的,而联营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不负责商品销售工作。

4.商品流通企业控制销售的货款结算环节。虽然商品流通企业不直接参与商品的销售工作,但是所有商品销售后的款项结算工作均由商品流通企业负责,也就是说,消费者不是与商品供应商之间办理货款结算,而是向提供商品销售场所的商品流通企业支付款项。这一点与自营商品经营方式相同。

5.商品流通企业与商品提供者之间存在“先销售后结算”的关系。这一点刚好与自营商品经营方式相反。

此外,在“联营商品”经营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一般不执行商品赊销,这也保证了销售资金的及时回收。

从以上特点中不难看出,在联营商品经营方式中,商品流通企业不需要将大量的资金积压在商品上,回避了资金周转不畅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保证企业按期实现经营利润。所以,“引厂进店”可以说是一种“旱涝保收”的经营模式,联营商品的经营方式在我国已经被许多大型商品零售企业采纳和使用。

二、联营商品流通的管理和核算

在“引厂进店”经营模式下,联营商品的流通分为两个阶段,其与自营商品流通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

一是,商品进货阶段。在该种经营方式中,商品是由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直接送至商品流通企业指定的仓库或经营场所。商品流通企业不仅免除了商品采购过程的开销,而且还减少了资金的占用。但是,在商品联营过程中,商品流通企业对商品供应商承担未出售库存商品的安保责任,因此,在联营商品被发送至商品流通企业时,应由商品供应商向企业提供一份商品明细单,详细说明所配送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明细单中可以不提供配送商品的进价金额资料。商品流通企业收到的商品明细单只起备查作用。

二是,商品销售阶段。不同的商品分别由各自商品的提供者自行保管和核对,商品流通企业对联营商品不负责管理库存。商品的销售过程由商品供应商配备的人员完成,而销售货款则由商品流通企业收取。商品流通企业每日与各商品销售人员核对当天商品销售资料,并由销售人员在核对无误的凭单中签章,以保证当日销售信息的真实性。另外,企业定期与商品供应商核对已销售商品的品名、数量、金额等资料,便于按照双方事先签订的合同办理款项结算工作、确保商品的安全。本阶段是商品流通企业对联营商品流通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重点领域、核心内容。

根据上述商品的流通过程,可以看出联营商品的自身流转仍然是先入库后售出的,只不过对于从事商品流通的零售企业而言是采取 “以销定购”的方法进行经营,即依照本期间(本月)实际商品销售的状况倒推出当期购入商品的金额。这一特点会在联营商品流通业务核算过程中体现出来。

商品流通企业有关联营商品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选择商品供应商。选择合适的商品供应商是执行联营方式的基本前提。

第二步,商品销售款管理。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商品流通企业应当负责全部联营商品的销售收款工作,并确保正确无误。

第三步,计算应付款项。一般情况下,商品流通企业于每月月末汇总当期全部商品销售额,并根据约定的比例计算应返还供应商的款项。

第四步,联营结算对账。商品流通企业计算的应返还的款项应当与供应商进行核对,以确保结算款项顺利支付。

第五步,支付联营结算款。商品流通企业与供应商对返款额核对无误后,就可以办理联营款项的结算工作。

对于采取“引厂进店”经营模式的商品流通企业而言,为了保证本单位的经营效益,企业往往要与商品供应商签订联营合同。联营合同是由商品零售商与商品供应商签订的,据以确定合作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联营商品的种类、规格、销售方式、货款结算方式等事项的书面合约。该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文件,是商品流通企业从事联营商品流通的基础,也是商品流通企业与商品供应商办理货款结算等事项的主要依据,同样也是商品流通企业进行联营商品流通业务会计核算的主要参考资料。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6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利润率;低下原因;成本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5.15.203

1 商品流通企业的现状

1.1 缺乏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数量众多,在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中,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常常出现现金在不同出纳人员结算的情况下由企业领导或会计人员随意经手,而不是按照相应的账、款分管原则进行,导致企业对流动现金的管理不到位,出现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还有些企业为了个人利益搞“账外账”设“小金库”,对经营收入情况进行谎报瞒报,借以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查,导致资金管理混乱,给乱花、乱支、乱批等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2 缺乏规范、全面的成本管理

有些企业由于受到自身发展规模、经济实力、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企业成本的管理上缺乏充分、正确的认识。认为企业利润只同产品的进货、出货价格有关,而对运输、库存、配送等阶段的成本管理不足,导致企业经营利润的降低。

1.3 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利用管理

货币资金是商品流通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组成之一,对企业各类经营开支、税务缴纳、债务偿还等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但货币资金是非营利性的资产,它需要被存入银行,这不仅导致所产生的利率较低,且当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数额较大时,会降低资金的流动性边际效益,从而降低企业的盈利情况。

1.4 缺乏严格、规范的财务报表管理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府部门对商品流通企业的财务报表疏于管理,缺乏严谨、健全的监督、审批制度,容易让企业钻制度“空子”,导致偷漏税款、隐瞒销售、公款私存、套取现金、出借银行账户、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例如,商品流通企业对银行对账单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造假,用来掩盖经营实情,应付***府审计,逃避法律责任。

1.5 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在有些商品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由于自身发展实力的限制,导致企业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不舍得花大成本聘请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有些甚至是延续家族式管理。这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内控意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从而导致营私舞弊、收受贿赂、公款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2 商品流通企业利润率低下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是企业收益减去企业成本所得到的。而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主要来自四大方面,即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和配送成本。企业的利润率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四方面成本偏高所造成的。

2.1 采购成本方面

商品流通企业的利润率绝大部分取决于采购成本。但在实际的发展中,我国大部分商品流通企业仍然沿用分散式的传统采购模式,连锁采购、集中采购的比例较低,导致对这些采购方式的规模优势利用不足,造成采购成本的升高。同时,对产品生产供应企业缺乏有效化管理,导致工作开展的混乱性和无序性。此外,对采购相关环节的管理控制不足,采购人员职业素质较低,导致暗箱操作、“拿回扣”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采购工作的成本。

2.2 运输成本方面

商品流通企业从生产企业购进商品后,需要将商品进行不同地点之间的运送,而这期间的费用则全部由企业负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运输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有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而我国目前多数商品流通企业在运输环节上都普遍存在运输成本重视不足,运输资源严重浪费,交通运输费偏高等问题,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2.3 存储成本方面

目前,商品流通企业在产品存储方面普遍存在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且商品存储环境不佳,管控技术不高,缺乏统一性的管理经营,从而导致库存商品出现减值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运转风险,导致存储成本的升高。

2.4 配送成本方面

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在备货、分拣、配装、送货等商品配送服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各部门管理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有效的调度管理,从而导致配送成本的增加。

3 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现状以及导致企业利润率低下的原因,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控制,提高企业利润率。

3.1 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商品流通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情制定科学、严格、合理、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财务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利义务,提高财务工作的***性和规范性,并加强对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落实,从而有效消除和避免出现“小金库”等问题。

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商品流通企业必须要积极转变经营思想观念,学习和利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和模式,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健全,通过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目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措施,提高商品流通企业的内控管理力度和水平,从而对成本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管。

3.3 加强各环节的成本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严格每一个细节的成本监管,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具体包括:

(1)加强商品购进成本的控制。商品流通企业要积极的制定和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建立生产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准入制度,完善采购工作的方法和模式,积极顺应时展,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电子商务采购、招标比价采购、全面战略采购等方式,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加强商品运输成本的控制。商品流通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物流成本节控意识,对运输环节进行科学设计、统筹安排,积极采用GIS、GPS等先进科技,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并加强车辆的硬件配置水平,从而再提高运输工作的效率和安全,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运输环节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尽量消除和避免行业内的不合理现象,优化工作模式,从而更好的辅助运输成本的降低。

(3)加强商品存储成本的控制。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对产品库存的管理,积极引进和运用当前市场上的先进方法(如ABC分类法等)和成功经验(如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等),提高自身库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从而有效降低商品存储成本。同时,还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策和方法来尽量减少淤滞库存,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4)加强商品配送成本的控制。商品流通企业要对配送线路进行预习的合理制定,并根据自身实力情况建立***、完善的商品配送中心,提高对商品配送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费用成本。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健全配送管理的信息化控制系统,提高配送工作的现代化、智能化,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

3.4 加强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商品流通企业要舍得“下本钱”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再教育,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强化在职人员对当前商品流通行业中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工作的新认识,掌握和运用其中的新方法、新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 论

成本管理是商品流通企业想要获取更多利润所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关键工作之一。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商品流通企业必须要加强观念转变,规范财务工作,并从购进、运送、存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加强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和效益,促进我国商品流通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彩霞.如何加强商品流通企业的内控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26-27.

[2]沈坤缘.商品流通企业的内控管理如何加强[J].会计师,2014(21):34-35.

[3]付蕊华 关于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益探索[J].现代商业,2013(3):104-105.

[4]李潇兰.浅析商业流通企业精益成本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4(9):60-61.

[5]桂良***,惠楠,王彦伟.商品流通过程成本控制探究――基于商品流通企业视角[J].会计之友,2011(26):40-43.

[6]赵Z.加强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内部会计控制初探[J].商业会计,2009(24):24-25.

[7]弭霞.关于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240-241.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7

本文作者:李凌工作单位:***昌吉市北京北路

全面提高与加强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管理途径

加强计量法律法规宣传,营造计量监管良好环境积极向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经销企业宣传计量法律法规知识,督促其履行5办法6规定的义务,同时加强检验知识的学习,合理制订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制度,掌握必要的检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知识,健全组织机构,组织人员培训。计量检测部门通过培训、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计量检测技能,同时通过计量保证能力考评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广大企业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目前,商品的计量与其质量、性能相比较,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包装计量宣传力度,大力提高全民计量法制意识,增强企业做好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充分利用/世界计量日等纪念日,积极开展咨询宣传活动,保持和强化与广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广泛宣传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6等法律法规,普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知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队伍和机制建设首先,不断提高计量检测机构的建设水平,不断更新、完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档案。目前在很多地区,由于受资金、观念意识、体系体制等多方面影响,计量检测机构的人员素质水平、设备先进程度与当地较大企业相比都无优势可言,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质监部门要根据当地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打造一支适应当地发展的高水平的计量检测与监管队伍。对企业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对计量基础较薄、信誉较差的企业,要求并帮助其制订必要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制度,配备与其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人员;对计量基础、信誉较好的企业,在征得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保证能力考评制度,并对合格企业授予标志;对于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管难度较大,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积极为其提供计量知识帮助和技术支持,通过热情的服务和帮助来提高其产品净含量计量合格水平,保证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管长效性。加强重点商品、重点地段、的随机抽查强化对定量包装商品日常计量监督检查机制,以市场和批发地为突破口,严查流通领域定量包装商品计量违法行为。质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定量包装商品日常计量监督检查,对流动性较大的个体私营企业和重点区域加强监督,增加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计量监督具体实施意见,使计量监管在定量包装商品的生产、流通等领域全面到位不缺位。严查故意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计量作弊行为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违法行为,视情节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计量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强化市民对商品定量包装的维权信心和意识。

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做好定量包装商品监管工作

定量包装商品监管、检验部门计量检测、监管部门要加强地区间的工作交流,适时召开经验推广和交流会,相互学习借鉴检测方法、地方企业管理措施和监管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条件成熟的可以大力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保证能力标志认证工作,根本性、规范化地保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准确性,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与管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要严格规范其产品的净含量,按照5规则6要求,通过计算平均皮重值得出每个样品的净含量。对于皮重相差较大的定量包装产品,要分类去皮重,计量管理人员应做好产品抽检复验工作,发现净含量不准确现象,要及时纠正。同时注意产品种类对外包装的要求,有些定量包装商品成分易挥发、散失,产品与外包装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作用,需要科学合理分析。例如:对于粮食、食品、酒类等产品,要注意环境条件和包装物材质与密封性,科学分析净含量计量不足问题。定量包装商品销售企业而销售企业作为链条的下一端,是进入流通市场的关键环节,把好了定量包装商品进货关就等于维护好了市场秩序。质监部门需要及时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并保持与销售企业进货部门的联系,对于净含量不足的商品坚决不允许上柜出售,同时探索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便捷检测方法便于销售企业进行抽样检测。强化销售企业对生产企业的监督,销售企业都要配备相应量程和准确度等级的称重计量器具,开展对以重量单位标注净含量的商品进行抽查。应要求生产企业提供法定计量技术检测机构出具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测报告。如有可疑之处或有消费者反映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问题,应及时寻求法定计量技术检测机构的帮助。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的商务活动。从企业来看,电子商务是将企业的核心商务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以便改善客户服务,减少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从有限的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利润。

一、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一)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使企业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二)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目前,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三)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

(四)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 to 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

(五)***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 to 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府采购的响应。***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一)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产品、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网络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

(二)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双方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系统网络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可以提供365/7/24模式服务,加强市场竞争地位。

(三)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部分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的要求

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二是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三是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

(二)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同时,由于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

(三)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岗位设置和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将成为必然。

(四)企业加强培养和吸引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才能在电子商务中获得收益

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培养一大批相关人才。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9

【关 键 词】商业改革/大型集团/中心市场/行为管理

商业是以媒介和促进商品交换为基本职能的社会行业,就其本质功能而言,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商品交换活动,实现社会资源在各个领域的合理分配,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建国50年来,中国商业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分配体制向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市场交换体制转变的过程。其每一步的变革都体现了商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过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发展与变化,商业必将面临新的改革任务。

新中国建立50年以来,中国商业的发展与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中国的商业经历了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商业,并进而发展成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的过程。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商业主要通过三方面的途径得以建立。其一,是通过对官僚资本主义商业的剥夺。旧中国庞大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主义商业被剥夺并向社会主义商业的直接转化,构成了新中国国营商业的雄厚实力基础;其二,是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商业进行以“赎买”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逐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其三,是通过对以农村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民间商贸活动的集体化改造,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合作商业。至50年代末,随着对私改造的基本结束和农村集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国营和合作商业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的商品流通领域,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基本形成。

在长达30年的计划商业体制时期,商品流通是在单一封闭的系统内运行的。所有的物资和消费品,由国家按照统一的计划实行收购、调拨和销售;商品严格按照一、二、三级批发流通体系实行单渠道的流通;以国营和合作商业为代表的公有制商业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唯一主体,商品的市场价格也受到计划的严密控制。

该时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分配型”经济,商业的主要作用是按计划将相当稀缺的社会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均衡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维持基本的生产活动和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当时指导商业的基本方针。“分配型”的经济特征,使商业的主要作用是按照计划对社会资源进行一层层的分配。商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产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决定流通是一种主要的倾向。

不可否认,在当时短缺经济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计划商业体制对于保障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维持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还是功不可没的。同时,计划商业体制所形成的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也使社会流通成本大大降低,流通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时期新中国商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商业体制,达到稳定市场和稳定经济之目的。这对于刚刚从战争废墟中走出来的新中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同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市场化要求毕竟是相违背的。首先,其限制了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生产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其次,其不可能形成必要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市场机制无法成为促进和引导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再次,其扼制了消费需求的发展,使需求的规模和种类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当进入60—70年代,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都已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计划商业体制的各种弊端就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商业的变革成为势在必行之事。

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中国商业进入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阶段,商品流通开始形成“主体多元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基本格局。

从8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给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发展形成制约的状况,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改革的措施:

1.对商品的购销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其主要特征是将原来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的“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商品购销体制,逐步放开,允许生产者在一定范围内将产品自行销售,允许商业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对商品自由采购。中央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978 年的391种,下降到1993年的9种;计划控制的生产资料由1980年的837种,减少到1994年的10种(注:《贸易参考》1999年第1期, 华熙:《二十年商业改革与发展》。)。市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调节力度大大增强。

2.改变了严格按一、二、三级批发流通体系实行商品流通的单渠道流通状况,实行了多渠道的流通。一方面将原属中央管理的一级采购供应站和省属的二级采购供应站下放到地方管理,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城市贸易中心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实行商品的多渠道流通。至1990年商业部系统所属的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共有1424个(注:《贸易参考》1999年第1期,华熙:《二十年商业改革与发展》。)。城乡集市贸易共有72130个。成交量达1973.6亿元(注:1990 年《中国统计年鉴》。)。同时,工业自行销售的比重也逐步扩大。至80年末,工业自销的比重已占日用工业品销售量的80%以上。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篇10

在企业发展中,由于其经营业务的特点各不相同,造就了会计主体在行业发展中受企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导致其具有很多会计处理方法,具有可选择性的特点。所处企业环境的不同是导致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最主要因素,其由企业从事不同经营业务和不同性质内容的特点所具体体现出来的。行业的不同,则企业在经营中所存在的风险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使行业会计的选择也会多多少少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核算企业筹集的各项预备资金上,对于一些行业经营风险较少的企业来说,其预备的各种用来防范坏账的预备资金、预防市场积货价格大幅下跌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用来周转资金等等,但其发生的几率较小,所以一般不会用到备抵法提取坏账的预备资金,而是通常采用转销法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行业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来说,其必须要用备抵法,因此它所要用的各种预备资金很多,而且发生风险的几率较大,不得不做以谨慎的预防,避免风险发生时,资金周转不灵。因此,风险的大小,能够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出,其要求会计处理的方法要具有可选择性,也是多样性,并且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由于二者会计制度不同,所以,作账方法也不相同。

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具有相同的特点,至少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企业需要购进生产原料或者是原商品,经过加工或处理后,进行对外销售,所需的经营成本都是需要会计来计算的,这点二者存在着一致性。但是,在商品所需成本的构成、核算成本费用的方法、核算的流程、还有最终会计账务上的处理方法等重要会计方法方面的不同,导致二者存在实质性的区别。

(一)产品或商品的成本构成存在区别

无论是工业产品成本构成,还是商业商品成本构成,都是由于其行业性质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成本构成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最大的区别,其从对产品或商品的成本构成上的不同能够凸显出来。工业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具有***生产性,这是与商业企业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也正是由于工业企业存在***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因此,其所要计算的成本也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的,涉及的范围也特别广,其中包括采购原材料的费用、工人的薪酬福利、机械定期维护保养费用以及一些相关资源的浪费的费用等等,故此,工业会计在核算时要将生产过程的制造费用作为主体严格计算。而商业企业没有生产这一环节,在计算商品成本时也较为简单,其成本构成就是仓库储存和整理,外加交通运输费用组成,因此在核算期采购成本时,只要算清售出商品和剩余库存的价值就可得出(要抛除计算商品交通运输费用和工人薪酬福利等)。

(二)核算成本费用的方法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在核算成本费用时,所运用的会计方法也是不同的。第一,在核算成本时,工业会计更注重核算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也就是要控制企业在生产产品中所用的生产成本,其主要应用产品个别计价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而商业会计在核算成本时,会将注意力放在物流环节,用零售价法对商品的入库、出库及末期商品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存在的利润进行核算。第二,在核算费用(采购费和制造费)时,工业会计要将采购材料时所需的所有费用都要计入成本,其分为两种计入成本方法,一是采购一种材料所用的费用就计入该材料的成本中,二是采购两种材料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时,其花费的采购费用由所有材料均分,但需要依据企业材料成本费用分配标准来进行详细划分,分别计入此几种材料成本中。制造费用的核算方法同采购费用核算方法类同。商业会计在核算费用时,直接将现有商品的采购费用计入商品成本,而已售商品则需要承担其他商品采购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是商品业务的成本,未售出的商品也承担其他商品采购费用,当做库存。

(三)核算的流程程序不同

在会计核算产品流转的过程中是比较麻烦的,尤其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因为工业企业有***的生产过程,因此,其核算流程最为复杂,除了生产阶段还有前期的原料采购阶段和最终的产品销售过程。工业企业从原材料购进并投入生产,然后产品制造完后核算其各项成本再进入销售阶段,最终转换为销售成本,这期间包括工人的薪酬福利费用、原料费、制造费用、机械维护保养费用等,经过一道道的工序,都是形成成本的过程。当每个月末时,把所有费用加入生产中无论是半成品还是未完成的产品中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并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投入,然后再将此工序的费用转入下一道工序里,循序渐进,往下推算,最后的费用加上前面每道工序所用的费用就是当月生产所花的费用,然后再利用在产品和产成品,在其之间按照企业材料成本费用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产成品所分配到的成本就是库存里商品的成本。显然,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的会计流程复杂很多,商业会计不需要像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麻烦,他们只需要计算采购商品、商品储存和销售这三大块,相比来说较为简单一些。

(四)会计账务上的处理顺序不同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在对账务上的处理顺序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结转这四大模块中。在采购阶段,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工业企业主要用的是在途的物去贷款,商业企业的用的是库存商品去贷款;在生产阶段,工业会计将直接把购进的原材料的费用、工人薪酬福利、机械维护保养等费用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其他间接产生的费用进行制造费用的核算,管理等费用进行管理费用的核算,而商业由于没有生产过程的发生,因此商业会计无需进行此核算过程;在产品或商品销售阶段,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存在的区别体现在借贷方还贷时工业是依靠经营业务的收入,而商业是依靠商品的售出所赚的利润;在最终的成本结转阶段,工业是核算产成品,商业是核算库存商品,这是二者在此方面的区别。

三、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差异

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次要的区别,如资金流转过程不同,工业会计的资金流转环节较多,包括货币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成品资金等等均是其表现形式,而商业会计的资金流转环节只有采购和销售,表现形式较少;账户类别不同,工业会计在对项目进行核算时,主要核算的内容为资产、负债、损益、权益和成本类的账户,而商业会计无需计算成本类账户;存货核算的方法也不相同,工业会计的所要计算的存货主要是指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成品等,而商业会计所要计算的存货以代销商品为主。

四、结束语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10篇

学习

企业激励机制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激励机制10篇,内容包括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方案,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

学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10篇,内容包括职高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问答题。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反观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技术不仅没有对其起到推动作用,而是某些高校为了开设

学习

社会工作专业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工作专业10篇,内容包括社会工作专业社会政策笔记,社会工作专业入门指导文章。一传统教学基于应试教育对学生个人成绩的重视,过去,我们一直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我们把它叫课堂讲授型,不借助其他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是课堂的主

学习

企业培训体系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培训体系10篇,内容包括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全案,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现代社会企业竞争的加剧让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培训将是未来企业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外一些先进企业中,培训除了是传统的提高员工技能和素养的方法外,还

学习

企业信用评价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信用评价10篇,内容包括企业信用评价的做法,企业信用评价。1、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含义信用评价,也称为信用评级、资信评级。多数学者认为信用评价就是指由***或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部门,根据评级对象的委托,本着“公正、客

学习

企业制度管理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制度管理10篇,内容包括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管理。一、知识经济对企业参与类群的影响在社会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相继出现的阶段中,变迁的机制是和社会组织的某些类型或某些方面的替代联系在一起的。纵观历史(教学案

学习

服装企业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企业10篇,内容包括服装企业简介范文大全,服装企业发展历程文案。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在社会、经济及技术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处于不败之地!如今,全球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面临一个新的技术和企业管理***性变化,聪

学习

神经网络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神经网络10篇,内容包括神经网络的本质归纳,卷积神经网络。1神经网络算法概论分析1.1神经网络算法整体概论神经网络算法是按照人体大脑的思维方式进行模拟,根据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将信息概念化形成人们认知的符号,呈现在显示屏前

学习

工业企业会计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工业企业会计10篇,内容包括工业企业会计做账步骤,工业企业的会计实操。由上述可知,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核算方面,其中核算又包括很多方面的核算,具体不同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存货核算。

学习

小企业会计准则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小企业会计准则10篇,内容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备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小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为规范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可持

学习

激励机制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激励机制10篇,内容包括激励机制方案,激励机制的正确写法。高校******管理人员激励对策研究(1)提供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住房***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人必须解决生理需求后才能实施更高层次的需求激励。因此,建立与当地经济社

学习

企业招聘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招聘10篇,内容包括企业招聘稿,企业招聘完整案例。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双向沟

学习

企业文化培训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文化培训10篇,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培训心得大全,企业文化培训心得与收获。一、内容要求层次性。很多企业在进行文化培训时,恨不得所有的人都来听,有时一个教室有一两百人,企业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人都有,讲师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学习

无线网络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无线网络10篇,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技术总览,无线网络相关参考书籍。一、无线网络概述无线网络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

学习

企业会计信息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信息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会计论文模板100篇,企业会计发展趋势毕业论文。2.1企业会计信息的滞后效果在传统环境下,煤炭企业管理信息的交换载体大部分是移动光盘、电磁波以及存盘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还有

学习

企业会计管理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管理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会计最新案例,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及问题论文。1.1会计体制和会计管理现状(1)会计机构设置:企业均设财务部负责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下分设财务科和会计科。(2)领导隶属关系:企业财务部负责人

学习

企业会计监督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监督10篇,内容包括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企业会计监督的内涵及内容。1.2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林业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高等教育,同时也没有接受过管理培训,其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完全是依照自身的想法

学习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企业会计工作总结及计划,小型公司会计工作总结。1.大力宣传,形成共识。着力宣传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阐明实行总帐会计统管统派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强化会计管理和监督

学习

企业会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会计工作每周工作计划,银行会计主管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及总厂经营方针,立足实际,以“挖潜增效、控亏增盈”为中心,以自

学习

商品流通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商品流通10篇,内容包括商品流通概论,商品流通知识点大全。各地区的道、河、桥则基本上是民间(包括官员以个人名义的捐助)捐资修建。民间修路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公买义路”;“捐地为往来通衢”;【6】(卷之10,《人物》)或捐廉、捐

学习

企业会计成本管控资金约束机制及实践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成本管控资金约束机制及实践,内容包括财务成本管控重要性,成本与资金风险管控。在会计成本管控中加强对资金约束机制的有效优化,不仅能够推进企业会计成本管控的现代化发展,降低企业发展风险,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

学习

企业会计准则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全文2019,企业会计准则附注怎么填。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境内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涉及外币的业务往来,但总的来说规模不大。因此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外币核算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