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激励机制篇1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 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
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见下表:此表摘自鲁直《人类工效学》1999年第一期)
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影响力排序
国外企业
国有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成就
公平与发展
成就与认可
认可
认可
企业发展
工作吸引力
工作条件
工作激励
责任
报酬
人际关系
发展
人际关系
基本需求
责任
领导作风
基本需求
自主
福利报酬
由此可见,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四)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激励机制篇2
1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开发,因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关乎着国家***策的实施,同样也承担着国家发展的重要责任,更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其独特的战略发展位置,而为了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员工激励机制,这是因为监理员工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大范围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业务办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员工的数量以及质量,进而使得企业的发展顺畅,而最重要的是建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增加企业的创造力,保证企业的活力,进而使得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换句话说,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不仅可以破除陈旧的管理机制以及运作机制,进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C了企业内部的良心发展,进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一部分贡献。所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尤其是电力企业内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2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综述
由于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电力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以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就必须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因此必须对员工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保证员工激励机制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2.1 激励的概述
为了能更好的对员工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了解激励的含义。由于激励的用处不同,导致激励具有正反两种含义,即激励与约束,但是在当进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激励都是指激进、鼓励的正面含义,同样也包含着少量的约束目的,家呢人保证主体与客体的发展处于良性。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通常需要一定的激励因素,即促使客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恰当的激励方式,使得激励能够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例如,在企业内部,通过激励的方式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2.2 员工激励机制的概述
激励的作用不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内部蓬勃发展,同样也促使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一个恰当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而所谓的激励机制所指的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措施分析被管理者的行为以及思想,从而设立的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而创造更高的利益的一种制度以及规范行为的准则,而随着社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为了能更好的保证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员工激励机制逐渐成为了企业内部的关键制度之一,而在员工激励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员工激励机制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即在保证员工激励机制的科学性的条件下,多样化激励手段,例如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等,而在这种多方位、全面化的员工激励机制的带领下,虽然使得企业壮大,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 电力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
激励的双面含义使得员工激励机制不仅具有了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员工激励手段的使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3.1 环境问题
环境激励的手段是员工能否保持一个良好心态的重要因素,而在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激励这一部分,但是由于全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也就促使部分企业正处于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以确保改革后能快速的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但是在此期间,大量的小、中、大型企业横空出世,而这些企业由于建立时间尚短,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合理,使得员工心情压抑,而建立多年的大型企业又由于无法快速的跟上多变的社会,进而使得人员流动量大。
3.2 绩效问题
绩效管理是企业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建设的重要职责,但是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十分复杂以及繁多,使得员工的积极性下降,而绩效管理在这方面的作用得天独厚,但是由于绩效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使得我国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误区,甚至是不完善,绝大多数的人员认为当前实行的绩效管理不能真正的落实到个人上,使得绩效管理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
3.3 其他问题
除却由于环境问题及绩效管理的物质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意外,人员素质问题,荣誉奖励的设立不健全也是导致员工激励机制不能发挥相应作用的关键因素,而员工素质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培训教育上的不作为,这使得员工的业务能力受到严重的限制。在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后,也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而部分电力企业过于注重物质激励,忽略精神激励,进而出现员工流失的情况。
4 解决电力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得解决员工激励机制所出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进而使得激励机制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4.1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为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良好、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能健全激励机制的建设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不仅需要电力企业挖掘自身发展的重点,同样也要明确电力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提高本身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而最重要的就是要与时俱进,不要抱着传统的职业思想,如电力企业是一个铁饭碗,同时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建立更为完善、合理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呈现良性,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
4.2 建全绩效管理
无论在任何企业,绩效都是正确、公平的评判员工的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绩效管理的建设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目前的绩效管理机制并不健全,进而限制了激励机制的发展,所以必须完善绩效管理的管理体系,而这就需要多样化的进行绩效考核的考核内容,使得绩效考核的考核更加全面,进而更快的提高员工的业务工作水平,与此同时为了使得绩效管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激励相结合。
4.3 其他解决措施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健全了绩效管理体系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性,促使员工激励机制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为了保证员工激励机制的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更全面的发挥。就必须解决激励过于单一以及培训不达标的问题,而这不仅需要转变激励观念,吸取西方国家先进的机制经验,同样也要保证物质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的双管齐下,进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员工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需求,从而促使人力资源得到高效的开发,促进企业对外的竞争力。
5 改善员工激励机制的发展前景
员工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监理以及企业对外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在改善当前员工激励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后,不仅可以使得员工激励机制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右参?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改善员工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企业激励机制篇3
激励约束机制理论研究
企业激励机制是激励主体根据自己的目标引导激励客体所采取某种经济行为和不采取某种经济行为的机制。为了使激励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的激励机制往往与约束机制配套使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互相联系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一)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既包括激发、鼓励、以利益来诱导之意,也包括约束和归化之意。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率。
1.建立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目标一致性原则。建立激励机制要注意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企业的目标一般定位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是股份制公司,可以确定为每股收益最大化;经营者与员工则往往致力于追求收入最大化与劳动强度最小化的均衡。激励实质上是通过激发员工的动机,提高其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目标只有与员工个人目标相一致,或者企业目标被员工接受时,才具有强的激励力量,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最终目标在于促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因此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必须要讲求适度,奖励过重一方面会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会使员工产生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会起不到激励效果,员工工作没有热情。只有进行适度的激励,才能利用最小的激励成本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公平竞争原则。企业应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有能力的员工都能够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增加报酬。如果一个企业建立了激励机制,但仅有部分员工可能享受激励机制所带来的高收益,则另一部分员工会感觉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这样会影响一部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
2. 构建激励机制
现在我国企业的激励机制集中表现为薪酬的差异化。有效的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基薪部分,这是固定的收入部分,与企业的未来业绩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主要体现为经营者的人力资本的价格,是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管理的难度及以往的业绩确定;二是短期激励部分,亦称即时性的效益奖励收入,它的多少与每年度的经营效益的好坏挂钩;三是额外收入部分,例如津贴、退休金、养老金、健康保险等等;四是长期激励部分,即为了激励经营者为本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效益,防止其短视行为。长期激励的方式可采用奖励股票等。
股票期权。即企业给予员工(主要是经营者)未来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经营者可凭此权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固定的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这个购买过程称为行权。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的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入,行权以后,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一般来说,持有该权利的经营者只有在持续经营公司一段时间后,才能行使该权利,如果说该期权到期时的股票价高于授予时的股票价格,说明他(她)们保证了公司市值的不断升值,这符合股东利益,同时也为之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反之,公司的股票贬值,他(她)们将被迫放弃期权,一无所获,甚至赔上定金。
奖励股票。奖励股票是指根据经营者的业绩,企业采取对经营者赠送股份的形式予以奖励,并允许其以持有股票参与利润的分配。一般情况下,公司会对这种股份作一定限制性的规定。例如这种股份需经过一定期限后方能上市流通;又如当经营者在这种奖励规定的期限到期前离开公司时,公司有权收回奖励,或者以名义价格购回这些股份。
(二)约束机制理论研究
约束机制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目标过程中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牵制和制约的机制,实际上它是从反面刺激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使之保持合理的经济行为,并对自己的经济行为承担全部风险的机制。企业约束机制核心在于监督和引导,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互为目的和手段。企业主要从组织约束、规章约束、审计约束以及指标体系约束四方面建立约束机制。
组织约束。企业中,组织约束分为四个层次,主要包括:1.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2.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3.上一层级经营者对下一层级经营者的监督约束;4.经营者对员工的监督约束。在这个严密的体系中,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在接受监督约束。
规章约束。企业将约束监督机制写入规章,是企业约束监督机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明确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营者的经营责任,形成对经营者经营责任的监督约束;2.经营者生产经营行为的规范,确定生产经营行为的实施边界,形成对经营者经营行为的监督约束;3.特别制定有关资金运用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中的支出接受预期收入的约束,形成对经营者财务预算行为的事前的监督约束。
审计约束。我国的审计体系可以分为***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直接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真实性和合理性提供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上市条例的规定,进行股份制改造或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必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借鉴国际惯例,***核算的企业将逐步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除进行会计报表审计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就被审计单位对法规合同中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守,情况进行审计,如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一方面为社会公众了解经营者行为提供了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
指标体系约束。建立考评的指标体系,形成强有力的考评监督约束,是当前我国约束机制中最有效的一项。建立指标体系需要注意:1.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对各级经营者以及员工进行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主要针对各经营者以及员工的职责进行考核评价。对于经营者应该建立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业绩、对企业的贡献度以及其它方面的一系列指标;2.建立考评的程序,确定考评的时限、考评时考评机构的组成、考评数据的收集等,对于经营管理者可能为年度财务报表考核,对于员工考核期应该确定为一周至一个月; 3.定期对经营者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用综合考评分值加以量化,确定经营者的考评级别,并根据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策搭配
从下表可以看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四种***策搭配,其中第四种搭配,激励与约束相协调是企业的最佳选择;第二种搭配可以应用在一些经营风险较低的发展型企业中,这类企业处于扩张状态,要求高激励***策;一些成熟企业可以选择第三种***策搭配,因发展较平稳,经营可以选择低风险。第二、第三种搭配都要慎重使用。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策搭配,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策。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策搭配,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影响。
1.企业目标不相容
在不同层次的成员之间,由于管理者制定决策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同时经济人总是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在如何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或者说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出现分歧以及因此发生的冲突是很常见的,各个管理者都会有各自的主张和要求。例如,销售经理可能更倾向于抢占市场,扩大销售规模,从而使销量最大化,而对货款的回收形式和回收期以及是否引起坏账不予关心,当然这已经严重危害了企业的利益。因此,当管理层个体目标出现不相容时,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
2.风险与收益不对等
激励机制往往通过将员工的收益与企业的利润相联系来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约束机制目的在于控制企业风险,保证利润的实现。当激励约束机制不协调时,往往会发生高风险低收益的状况。比如高激励低约束***策,在这种***策下,经营者由于受高薪酬的影响,敢于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此时,如果企业实行高约束机制,经者的冒险行为就会被有效得控制。但企业选择低约束的情况下,就没有有效地机制来制止经营者的激进冒险行为,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经营者在不告知董事会的情况下,暗自利用企业资金进行风险投资,企业风险极大。
3.成本收益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点。激励约束机制的协调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企业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协调(表中***策二和***策三),就会出现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的现象。如***策二,即高激励低约束***策,因为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经营者暗自进行风险投资,投资失败,损失由企业承担,投资赢利,利润归个人。企业成本很高,但收益低。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实证分析――德隆败因
“德隆大厦”在一夜之间崩塌了,无可厚非,德隆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资金链断裂。但究其失败背后的根本原因,应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角度分析。
(一)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
德隆的高激励***策,强调员工的“大家庭的感受”,对管理者更是如此。在德隆的治理体系中,各级经理人员拥有相当大的经营管理权,甚至可以跨越企业治理制度做决策。如果决策正确就会获得职位的升迁以及物质奖励,如果失败便是“大家庭对晚辈的宽容”。这就致使管理者所承受的风险与享有的报酬严重失调,再加上极弱的约束机制,管理者与企业目标不一致,从而引起不同领导者的决策不一致,阻碍企业的发展。
第一,德隆总体战略面临企业内部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德隆的总体战略是以“产业整合, 创造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为己任, 通过产业整合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德隆实现这一战略的概念链条是“并购交易完成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价值提升被并购交易完成”。
德隆的这个环环相扣的企业战略与不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内部一方面要求一致的战略,另一方面企业各管理者之间利益目标不一致,造成企业治理出现了不可磨合的矛盾。例如,在这价值链中明显注重金融市场的操作,没有实物价值创造的过程。实物价值创造环节的遗漏, 使生产管理者的价值在企业中被忽视,由于内部约束的弱化, 越位决策被企业认可,生产管理者就会参与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而不注重“利润增加”,使链条断裂,成为一条“多米诺骨牌”,一个环节出问题,就节节塌方,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多地化进程中企业目标不一致。德隆进入繁荣期后,大规模地从事多元化的企业整合。中国各地投资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地区投资的经济环境、***治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都有所不同。德隆不仅产业门类多,而且这些产业又分布在全国各地,很难做到对所有产业所有地域都一视同仁。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也有两种做法:一种企业是在全国范围内多产业多地域经营;另一种企业则集中于某个产业某个地域,做深做透。比如格兰仕,集中于微波炉一个产业,集中于制造一个环节,集中于广东顺德一个地方。
但德隆却忽视各地域与产业的特点,在战略上过于强调资本市场的作用,对产业的发展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不同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各自为营,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同一产业间,不同地区分支机构间的竞争现象严重,有些区域间甚至进行大规模的压价以追逐市场份额。
(二)约束机制方面的问题
德隆的低约束机制,强调“以德兴隆,德后业兴”,即应该用“德”――精神的力量来实现对人和公司的管理、领导与控制。
第一,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弱化。虽然德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部门,但这些部门并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德隆高层张业光携巨款出逃案曾震惊国内外。德隆财务治理结构中,整个走账过程极为错综繁复,那些来来往往的大笔资金的密集调度,主要由唐万新、王宏、杨力、董公元、王恩奎,以及唐万川和张业光组成的"七人团队"经手。在这一七人链条中,基本是由唐万新决策,张业光负责全面协调,其他人各司一职。特别是在资金的调动方面,张业光的权限仅在“一人之下”。并且德隆处在危机期时,唐万新把公司财务单独抽出来,由张业光特别指挥。德隆所有的各金融机构的老总、以及各营业部的经理,张业光都可以直接指挥。对于一个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大型企业,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第二,治理体系混乱。尽管德隆一直崇尚“一个科学的治理体系是现代企业机制建立的基础和保证”,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奉行一套极不严格的治理系统。
德隆的治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唐氏兄弟位于第一层,下一层是实业和金融两个执委会,最后一层为德隆国际、中企东方和友联管理。但第二层次往往处于被架空的状态,处于最后一层的企业实体和金融机构往往可以跨越中间的管理机构,直接与唐氏兄弟进行决策。特别是资金管道,完全游离在作为防火墙的两个战略平台之外。
德隆实质上已经没有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整个德隆已经完全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傀儡。整个公司的利益,广大股民的利益掌握在一两个人“明智”或“愚蠢”的决策中,最后不得不依靠法律解决问题。
德隆失败了,带有完全的必然性失败了。其失败是个别独裁制企业的失败,还是具有中国特色企业的失败,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至少德隆例子是非常值得中国民营企业深思的。
结束语
激励约束机制是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时,一方面要考虑***策自身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策搭配。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企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我国企业今后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湛新民、武志鸿,《员工潜能激励》,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企业激励机制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又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一种原动力,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是工作效率的提高。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对全球一体化、高度整合、激烈竞争的时代,人才和科技成为竞争的焦点。自从“人力资源”这个名词由外企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企业的“人事部”纷纷改头换面,挂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牌子,然而,仅仅换汤不换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及含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然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增强和减弱)人的行为。(2)从内部状态来看,激励即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起来,处在一种激活状态,对行动有强大的推动力量。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定义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待业过程。未满足的需要的激励过程的起点,由此而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激奋,产生目标导向与目标行动,导致个人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目标行动,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然后新的需要发生,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新的激励过程。
二、设定激励机制模式应采取的原则
1.激励形式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策是否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运用到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具体来说,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重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有成效。
2.应采取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机制
“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也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它将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比如好的电脑)、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和谢意等等。
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据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统计,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途、薪金水平、公司的实力、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可见,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是需要的,我们在制定激励***策时,要兼顾员工这两个方面的需求。
3.要考虑个体差异来制定激励机制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在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这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途径
1.突破常规体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使得到提升的员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他员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更使原有的干部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动态管理机制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在注重保持适度的下岗率。首先,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渠道。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要定向培训和培养,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所有干部岗位在全体员工中公开竞聘,一经聘用,到岗任职,落实待遇。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了员工学习业务、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在一些岗位实行换岗制。比如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分工较细,且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而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职工产生懈怠心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在职工熟悉原工作之后,给他另换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的工作、较为生疏的任务,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从而以充盈的斗志迎接挑战。这样既可提高员工的才干,又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员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员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其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
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要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减员增效提供依据。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激励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需要。同时绩效量化考核结果不仅在物质分配上体现,还在非物质分配方面,如培训机会、各项荣誉、晋升机会、下岗分流等方面进行体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职工的潜能,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即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自我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4.注重经营管理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
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激励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员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这样激励***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员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激励方式还应因人而异。应为人的层次不同、生活水平不同,需要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与一般职工的需求相差很大。一般来说,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偏重于晋升、有挑战性的工作、长远的发展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一般员工则偏重于物质方面的鼓励或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不同人员的激励应有所差别,即所谓看人下菜碟,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
5.建立立体化、精确化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让团队有激情,只在企业内部设立激励机制,创造激情的工作氛围是不够的,还要有愿意接受挑战和对工作满腔热忱、富有激情的员工。否则,即使公司文化氛围再浓,如果一个员工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性格,再培养也是徒劳无功。因为从本质上讲,员工的激情更多是带有天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表现,是自身品质、精神状态和对事物认识程度的一种外化表现,如果没有这些作后盾和基础因子,仅凭企业对该员工的培训也不一定能行。
6.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激励机制篇5
一、薪酬激励在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不仅应该关注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应该更多考虑到员工的利益。要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并且保证这类资源能长久为企业带来价值,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励。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团队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薪酬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管理者可以直接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使用效果。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和答谢。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企业实施有效的薪酬激励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职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二、目前中国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现状分析
1.资历而非能力和绩效导向。人才竞争要求对有能力者和工作绩效突出者给以高薪酬。激励机制的重点是核心员工和关键员工,而中国大部分企业薪酬激励没有针对性。能力导向不足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2.固态的薪酬管理模式。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但这种激励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如今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了,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的今天。如果针对不同的经营管理者、科研人员、营销人员还采用单一的岗位技能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显然是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针对不同专业分工的薪酬激励制度是势在必行的。
3.缺乏有效的薪酬沟通与反馈。薪酬沟通是企业薪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业激励机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沟通和反馈体现在薪酬激励体系中的设计过程、考核结果的沟通和反馈两个环节,但由于大部分企业缺乏沟通,使得员工对所实施的薪酬激励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正性表现出强烈的怀疑,对薪酬激励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三、目前中国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制度落后。中国企业大部分采用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制度,与发达国家的混合工资制度及年薪制仍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上不能过分依赖于货币激励(如晋升工资、发奖金、分红、给红包等)办法,而忽视了货币的激励办法(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将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
2.薪酬激励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大部分企业对于薪酬的含义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将薪酬看作工资福利加奖金,或高工资等于高的员工满意度,一味追求物质报酬;有些企业职位说明书都没有,更是从来没有做过(下转274页)(上接174页)工作岗位评价。薪酬管理过程中,领导层的主观评价因素太多,考核不科学,激励随意性太大。
3.薪酬激励的实施缺乏公开性、透明性。薪酬体系透明性差是指企业薪酬制度及其管理过程没有对内部员工公开。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选择保密的薪酬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在无法确定薪酬制度公平性程度的情况下,回避薪酬的公平性问题,试***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四、健全中国薪酬激励制度的对策分析
1.薪酬基础和标准设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首先需要分解公司经营活动,确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以职位说明书的形式将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明确下来。工作职责的界定、公司对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合在一起,是确定岗位固定薪酬的基础。同时,为了评价完成具体工作的状况,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建立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包括绩效考评指标、能力考评指标与态度考评指标等。
2.建立多元化福利体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福利是薪酬体系的必要补充,能有效缓冲员工对固定薪酬和业绩薪酬的相对不满,福利不但起到了保障作用而且也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3.员工发展和薪酬提升相结合。企业要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首先是强化岗位技能,淡化身份管理,以技能定酬、按绩效取酬的原则,正确评估每个岗位上的技能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薪级。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路线,完善培训制度,为员工提供竞争上岗或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以实现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4.注重薪酬激励的动态管理。在加强有关法规和准则的制定的细则化的同时,对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补充,完善薪酬激励制度。使员工通过动态薪酬自我评价本月工作表现和绩效,并不断调整,使其心态和行为向有利于公司的积极方向变化。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晋级满足激励和组织发展的需要。
5.加强薪酬激励机制沟通。在薪酬激励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有个人障碍、物理障碍、语义障碍和组织结构障碍等沟通障碍。要突破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创造有利的信息沟通环境,简历完善的信息沟通制度,遵循及时性沟通、适量性沟通、灵活性沟通和有效性沟通的原则,施行双向性沟通、支持性沟通、重复性沟通和综合性沟通等方式。
6.推动薪酬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提高薪酬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改变现在只有到月末、季末等最后才做绩效考核这种滞后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工作需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而绩效考核的工作系统庞大,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激励机制篇6
【关键词】激励机制 问题原因 对策
一、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
1、问题的存在。产权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问题日益严重:国有企业从产权关系讲,本质上属全体人民所有,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因而客观上决定国有企业所有权的只能由国家***府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但国家并非个人化的代表,所以必须委托特定的自然人来经营国有企业。这样不可避免的产生所有权的缺位,从而造成经营权的强化和所有权的弱化,也即: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所称的:“内部人控制”。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经营者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将大量的资源进行非生产性配置,从而扩大自己的控制权益,造成目前国有企业权责不对称的局面。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越不健全,人偏离委托人的(股东)的目标越严重。
2、现有激励制度效果不理想。由于现有激励制度在制度安排上无视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决定性,无论是组织思想宣传、劳动模范表彰,还是各种“物质刺激”或是规章制度约束,都是由于没有一个良性运转的激励和约束制度而导致低效、无效或失效。激励效果不理想的后果是拥有人力资本的人缺乏为企业工作的动力,企业凝聚力下降,甚至造成人力资本流失。据相关统计,有的国有企业流失员工多达百分之六十,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经常听到这样的事例:某个国有企业搞一个大型研发项目,就在项目即将大功告成之际,该项目的负责人带着成型的项目到其他企业入股去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带着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到向其他企业或是另起炉灶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人才流失已成为国有企业最大的隐痛。
二、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失灵的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科学。(1)股东结构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股股权虚设,“内部人控制”,导致无人对国有产权最终负责,结果是经营者自己决定自己的薪酬,所有者缺少对经营者控制权的必要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偏离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企业却负赢不负亏,国家(所有者)承担了无限责任。(2)企业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过多的关联交易,中国仍然存在***企分不开的现象,比如企业总经理的任免要由人事部门负责,企业总经理的考核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甚至企业的重大决策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等等。导致经营者从经营企业变成“经营领导”,目标和行为严重错位。(3)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目前由于中国企业国有股权缺位,一股独大,董事会的构成、功能、程序受到上级主管单位的控制,董事会的构成功能、程序不规范。我国企业董事会成员中以执行董事、控股股东为主,缺少***董事。
2、观念陈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被看成是国家干部而不是具有***利益的经营者,特点是在企业内部,许多人不接受经营者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甚至,在有些企业中,管理人员出于多种考虑,不敢拿由于国企效益增加而奖励给他的奖金。
3、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偏低,无法与员工拉开档次。统计显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极低。平均只有0.0488%,人均持股7769股。这同《财富》杂志1980年公布的371家大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lO.6%的持股比例相比,实在是太低了。这样的低持股比例,根本无法把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第四,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证券市场、经营者市场、企业兼并机制等外部约束机制虽在逐步建立,但力量仍然微弱,约束力度不足。
三、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对策
1、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具体是指经营者享有:在与企业资产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3-5年内)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经营者在他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股票,从而获得价差利润。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在对公司的经营问题进行决策时,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他克服了年薪制照顾短期利益的缺点,大大的压缩了公司用于分配的现金,减轻公司现金流的压力,避免缴纳过高的税收起到了节税的作用,激励经营者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改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其稳健经营。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企业,改革面临困难重重,股票期权无疑是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走出经营困境的一条有效之路。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健全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压力虽大动力无穷”。
2、建立规范的职工技能评测体系和奖励制度。首先,考核应有明确、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参与测评的人要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统一的标准环境中参加考核,只有这样的考核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企业中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发现每个人的潜质,如果通过考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测评工作就是徒劳。其次,必须以被考核人具体业务工作为基础,扬弃不健康的个人感情色彩,允许被考核人进行自我评价和申诉。因为工作性质的差异,有些工作难以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考核,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就必须以被考核人所做的具体工作为根本进行科学考核,切莫以个人感情为依据,造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恶劣风气,以免伤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考核应有连续性,并将考核结果与必要的奖惩挂钩。考核本身并不是任务的终结,通过考核既摸清了职工的现有技能水平,又可以为企业领导提供一种奖励依据,这就要求一方面考核应具有连续性,只有这样,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机制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全凭领导意志,忽考忽停,势必影响职工潜质的发挥。另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应该不失时机对考核中的优胜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借以激发其继续保持优势的热忱。
3、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能力,提升企业内聚力。(1)管理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授权和沟通。没有权限的员工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也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自我激励。所以授权是非常必要的,管理者在划定界限的前提下将权力下放,让员工有权处理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只要不超出管理者规定的界限,员工就可以自由发挥。这样,员工就会有责任感地去工作,也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激励自己。充分的沟通也是必要,没有沟通,员工就会产生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的感觉,就会有逆反情绪,无法有效地激励自己。管理者有责任唤起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意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给了自己发展的空间,员工自己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发
展负责,***工作承担责任的同时,也***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对自己进行激励和提高。管理者定期不定期和员工进行沟通,让员工知道管理者期望自己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激励,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2)信息充分的分享。研究发现,没有获得充分信息的员工是没有责任感的,相反那些能够充分获得信息的员工却愿意负责地做所知道的事情,这就要求管理者建立有效的信息分享渠道,让员工充分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3)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在面对重组改制、下岗分流的今天,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形式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将来的岗位上充分施展其才能。但培训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另外根据培训的结果,对优秀的员工给与物质,精神及晋升奖励,可以进一步增强激励的效果。培训一方面可以给员工以“充电”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员工自我激励、自我管理不断成熟,推动组织进步,促进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4、改进薪酬体系。采用职位评价技术,根据职位评价对不同职位予以归类,形成工资制度的梯级结构,在适当拉开纵向差距的同时拉开横向差距,使收入分配向为企业做贡献者倾斜,根据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给予报酬。同时在奖金、津贴、福利等方面对工资制度进行补充,充分考虑企业、部门的特殊性,使一定的人力成本投入发挥最大的效果。除法律规定的福利项目(医疗保险,失业保障,养老保险,伤残保险等)外,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需要选择提供福利项目,主要有:退休金,互助金,住房公积金,交通补贴,工作午餐,海外津贴,人寿保险等。还可以建立带薪假期,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分红制度,按所定百分比提取红利,分配给员工,入股分红是当前股份制企业普遍推行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绩效相结合,还可以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
企业激励机制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正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激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当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二)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策。
(三)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到进一步发展。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一)制定激励机制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二)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只有把各类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不同类型的员工,在调动他们积极性上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按照从事职业的不同性质,可将企业员工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三种类型。
管理人员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社交能力强、思维敏锐,工作上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这类人员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及自己的管理思想能否实现,其需求层次决定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职务的提升,即对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满足其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二是扩大职责范围,对其信任和重用,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以满足其对信任的需求;三是进行职位交流,拓宽员工知识面,激活组织活力,以满足他们对开拓创新的需求;四是实施基层锻炼,增强他们拥有本岗位的荣耀感,使其感受到现有岗位来之不易,达到激发积极性的目的。
专业技术人员肯学习、爱钻研,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成就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对企业的培训及施展自己才华的机制十分重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公关、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二要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深造机会;三是提升其专业技术职务,将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报告等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提升前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符合条件的被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企业激励机制篇8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正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物质激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 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1.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策。
1.3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到进一步发展。
2.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2.1制定激励机制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陆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2.2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只有把各类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不同类型的员工,在调动他们积极性上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按照从事职业的不同性质,可将企业员工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三种类型。
管理人员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社交能力强、思维敏锐,工作上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这类人员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及自己的管理思想能否实现,其需求层次决定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职务的提升,即对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满足其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二是扩大职责范围,对其信任和重用,激发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以满足其对信任的需求;三是进行职位交流,拓宽员工知识面,激活组织活力,以满足他们对开拓创新的需求;四是实施基层锻炼,增强他们拥有本岗位的荣耀感,使其感受到现有岗位来之不易,达到激发积极性的目的。
专业技术人员肯学习、爱钻研,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成就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对企业的培训及施展自己才华的机制十分重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公关、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二要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深造机会;三是提升其专业技术职务,将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报告等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提升前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符合条件的被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生产一线的人员文化层次低,工作内容具体单一,体力劳动所占比重大,工作环境相对差。他们讲实惠,期望领导的关心。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目标的最终实现预示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个人收益的增加。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制定出分步实施,并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目标;二是选树模范人物为学习的榜样以引导一线工作人员的行为达到组织目标所期望的方向;三是遇到困难,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四是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增强员工的安全感,以达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五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企业激励机制篇9
【关键词】薪酬激励 薪酬体系 薪酬文化
一、薪酬激励概述
(一)对薪酬概念的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报酬形式的多样化和宽泛化促使人们对薪酬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薪酬具备了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员工是作为企业的合伙人在领取共同的投资收入,人作为一种资本投资,其取得的薪酬是企业利润分红的一种形式,是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手段。
(二)薪酬与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企业主要是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一)设计激励性薪酬体系
1.设计原则
现代薪酬体系设计强调以激励为导向,注重发挥薪酬激励的高效性和持久性。其基本原则有:
(1)公平原则
从激励角度看,一个组织的薪酬体系应尽量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否则,再高的薪酬水平也不一定带来员工满意度的提高。薪酬的公平主要包括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员工公平三种。
(2)团队原则
传统薪酬设计的原则总体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员工个人对于薪酬的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实践以及管理原则中更多需要的团队合作,所以有必要建立基于团队的奖励机制。
2.设计步骤
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性薪酬体系,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制定激励性薪酬体系,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薪酬调查
薪酬调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有必要了解、研究、参考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等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
(2)制定员工绩效标准
在以职位定薪酬的传统薪酬体系下,员工只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清楚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绩效标准,因此员工不知道该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也没有动力这样去做。而以绩效定薪酬的制度则可以扭转这样的情况。
(3)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薪酬结构一般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薪酬福利,另外还需进行内在薪酬设计。薪酬结构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的分配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并且,随着员工职位变迁、技能提升、需求层次的变化,企业还应当适时针对这些变化对员工的薪酬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我国企业实施薪酬激励应采用的策略
1.打造薪酬文化
薪酬文化是企业内部生态的一种,不能忽视。薪酬文化虽不是包罗万象,但可以理解为各种与薪酬相关的文化因素的集合。良好的薪酬文化是企业薪酬激励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1)薪酬沟通
企业与员工在薪酬方面沟通的目的让员工明白公司为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让员工明白为什么工资会有差别,工资多是因为什么,比别人少又是因为什么。从而可以更好的激励员工,让员工知道怎么样做才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激励员工去进步,去做得更好。
同时,有效的薪酬沟通可以让公司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获得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状况和员工的最新动态,可以适时做出薪酬调整。
(2)透明薪酬制
实行透明薪酬制,则是向员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薪酬制度没有必要隐瞒,薪酬高的人有其高的道理,低的人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果对自己的薪酬有不满之处,可以提出意见或者申诉。
(3)人性化支付
安理岗公司合伙人费尔在《HR经理人》上说:“选一个独特的方式去花一块钱,比采用平凡的方式而去花五十块钱,效果要好得多。”
薪酬支付对激励员工同样非常重要,人性化的薪酬支付在支付薪酬的同时无形中还支付“关爱之情”、“感激之情”、“祝福之情”,使员工对企业产生相知相扶的感觉。在企业需要员工出力的时候,他们定会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实施动态激励管理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走上激励机制“固化”的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施动态激励管理,对薪酬制度进行动态调整。
薪酬制度的调整包括个别员工薪酬的调整、薪酬总体水平的调整、薪酬结构及构成要素的调整以及整个薪酬管理体系的变革等。要使薪酬制度长期发挥激励功能,必须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管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调整和改革,以始终保持薪酬制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这样,才能使企业薪酬制度在动态的变化中持久地发挥激励功能。
随着员工的年龄结构、思想、文化素质、观念和心态等的变化,新技术、现代管理科学的运用,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等,薪酬制度必须进行动态调整,否则就难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对员工产生长久有效的激励,这就要求企业薪酬管理人员必须紧紧围绕激励功能的发挥与否,动态地了解掌握本企业岗位分布与设定、人员构成、员工素质、心理状态、人力资源开发、招聘、考核、等现状了解国内外薪酬管理科学发展动态,并不断吸收、消化,不断调整与完善薪酬制度,才能使薪酬制度始终富有激励的活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麦斯特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薪酬设计与管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企业激励机制篇10
关键词:激励;模式;企业文化
通过对员工个人及其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将员工的需要分为三个方面:(1)物质需要,这是人类第一需要;(2)员工自身发展、实现其价值的需要,这是在心里层面上的成就感上的需要;(3)与企业融合的需要,这是员工个人与企业这个集体和谐发展的需要。
针对以上三大方面的需要,企业可以有效利用如下激励机制:
1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那么,如何使物质激励更为有效呢?
一是,将同一级别的工资分开档次,从而激励同一级别的员工努力工作,以得到高档次的工资,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的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平均等于无极力。
二是,员工的薪金水平要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没有竞争力的薪金是很难留住人才的。
三是,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者提供相应的报酬,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企业在管理和生产上的改进和发展。
四是,可以采取员工持股形式,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励员工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利润,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有利于员工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需要以及对工作和企业的要求,如果企业可以多为员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要,员工也就自然会对企业忠诚。那么,企业可以在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是工作激励。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并发挥最大效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企业人才更在意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物,而是尽力追求适合自身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心理上的成就欲、满足感也正是工作上的激励,所以企业应尽可能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企业可以采用工作轮换方式,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取企业内部公开招募制度,让专业人员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另外,引入职务设计技术,为重要的人才设计相关的具体工作任务,以“扬其长、避其短”,这也是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彭剑锋教授在2000年5月于北京召开的新世纪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论坛上指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性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三角,即知识性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将面向如何来开发管理知识性的员工。知识性员工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只是工作的设计也是不一样的,知识工作系统、知识工作流程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更要关注知识性员工的特点,要针对知识性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二是参与激励。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技能比赛,业绩评选等活动,那些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员工不仅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还可以获得荣誉称号,并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其结果可以激励员工在平时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工作,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技能,如果每个员工都以此为目标,那么企业的整体能力也必将提升。三是培训激励。企业对员工不能“只使用,不培训”,“只管理,不开发”。没有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与开发,将使人才的知识迅速老化,智力储备很快枯竭。当人才从优秀走向平庸的同时,企业也就丧失了发展的后劲,最终无法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因此,只有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上升道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组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所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
3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
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而企业文化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为本,重视沟通与协调。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人力资本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雇员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受到尊重,能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以及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不接受独裁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必须制定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企业在谋求决策的科学性过程中,要注重求得员工对决策的理解,定期与员工进行事业的评价与探讨,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上下畅通的言路,雇员们有各种方便的渠道来表达他们对某些事情的关注和看法,并能够很容易地得到与他们利益有关的一些问题的答案。定期进行调查和回馈,设立确保所有员工在不满和处罚事件上得到公平对待的不满处理程序。
二是公平合理,促进个性化与团队精神想结合。企业内部奖惩应该公平公正,及时明确,当然评价标准应该是一直且合理的;应打破论资排辈,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要让员工在团队群体中工作,了解自己在整个大背景中的地位和意义,使其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协作精神是很难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其目的是减少内部无谓的竞争所造成的内耗。员工需要有发挥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组织的自由,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整体的需要,与他人交流,相互支撑,相互配合,以便能使其自身和整体组织以最优的方式来运转。
三是创造以创新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要想成为卓越的企业,必须培育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采用以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员工自主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为员工设置明确而稳定的工作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则应由员工自己来决定。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员工在解决问题方面所拥有的自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适当采用负激励机制,即适当的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个体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但毕竟是一种负面的惩罚,还应适当运用。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来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激励。而单一的激励机制并不能长期起到预期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其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迈斯玛.激励雇员[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麦迪.有效激励[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