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配乐10篇

诗歌配乐篇1

关键词:诗歌 配乐 朗诵 钢琴曲

一、不同风格类型的诗歌的特点与钢琴配乐概述

1.不同类型的诗歌与钢琴曲分类之间的联系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从第一台钢琴的问世到现在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了,钢琴作品也各具各个时期时期的音乐特点。诗歌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古今中外,各有特色。所以各种类型或者各个时期的钢琴曲都有与之相配的风格类型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都带有较强的抒情性,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总体风格就与抒情类型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很符合,一样重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所以我们可以选用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为抒情诗进行配乐。

2.古诗词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古诗词是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表达方式。古诗词因为押韵,它的朗诵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也需要根据诗词类型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不同为它进行不同的相关的钢琴曲的配乐,譬如高适的《别董大》,虽然是送别但这诗中却没有凄凉的氛围,而是一种豪迈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基调应该是深情高亢的,以一种洒脱,高亢,爽朗的语调朗诵出来。这时我们的钢琴曲配乐就应该选择曲风明亮,较为大气的钢琴曲与之相配。

3.现代诗歌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现代诗歌可以大致分为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现代诗歌。我们朗诵时,根据各种诗歌的特性要深入了解它的意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境抒情,把握好诗歌的朗诵节奏。而现代诗歌的朗诵配乐就选择范围很广了,我们只需要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与意境,为其选择合适风格的钢琴曲就可以了,比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年老时》,全诗呈现了一副凄凉孤独的晚景***像,表达了被诗人所爱的温暖,却无奈错过此真爱的凄凉晚景,这首诗歌我们在配乐时就可以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来配,如李斯特的钢琴夜曲《爱之梦》。

4.不同风格的诗歌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不同风格的诗歌具有不同的特性。诗歌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歌颂祖国的。这类型的诗歌我们就应该配一些较为热烈深情、大气磅礴的钢琴曲,才能衬托出对祖国的那种深厚情感,比如肖邦的《波兰舞曲》,也是描写了对他的民族的无限的热爱之情。二、亲情乡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类型的诗歌适合用旋律舒缓深情,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曲去进行配乐,如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这首作品悠扬、宽阔,优美,音色干净、如歌,旋律声部的进行很突出,给人以很高的思想意境。三、爱心心情的。如席慕容的《初相遇》,这种表达爱情心情类的诗歌可以选择班得瑞的《童年》去配乐,这首钢琴曲好像回溯到孩提时代那段无忧无虑的甜蜜时刻,优美动人。四、自然诗意的。如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当时隐居深山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这类型的诗歌很适合用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曲去配乐朗诵,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这首钢琴曲曲风轻快、空寂、悠长,富有无穷的回味与幻想,很适合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二、诗歌配乐的一般步骤

在诗歌朗诵中,背景音乐的地位仅次于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声音的构成元素。我们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爱国诗歌,我们可以选用钢琴曲《黄河颂》来进行配乐,《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作品,整个曲子深情而又气势磅礴,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情感基调十分统一。诗歌的第一部分前两句朗诵的沉而缓,钢琴曲《黄河颂》以弱起为开始,慢慢转强,然后在第三、五个小节又有4拍的长音,刚好适合排比句中间的换气,以及感情的酝酿。第二部分从“我是贫困….”开始是低沉缓慢的,如泣如诉,后两部分是高亢迅疾的,热烈奔放。钢琴曲从第16小节开始就进入了高亢激昂的部分,但这部分更适合用在诗歌的第三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在弹完第11小节重新反复一遍。然后从第11小节的“sol”到第十六小节做为诗歌的间奏,酝酿情感。诗歌的第三、四部分是从“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开始,朗诵者的情感也应该升华,用较为热烈蓬勃的情感去朗诵,我们在第16小节的最后一个二八节奏型弹奏的同时开始朗诵诗歌的后两个部分,钢琴曲节奏型开始变得密集,右手旋律部分多采用柱式和弦,使曲子听起来更加辉煌、激昂。诗歌和钢琴曲同时开始向高潮推进,情感越来越强烈,语速加快,直到钢琴曲的第28小节弹奏结束,诗歌的“你的自由”这一句也朗诵结束,然后朗诵和钢琴曲全部停下来。

三、诗歌朗诵中钢琴曲配乐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1.诗歌的结构与配乐的关系

一首完整的诗歌,其构成一定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可能情感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表达,有些会由起、承、转、合这样的结构构成,这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音乐,有些诗歌不能原封不动的就用一首钢琴曲来进行配乐,否则诗歌的朗诵就没有一种被推向高潮的感觉,就使情感方面逊色了很多,也会显得不够丰富,没有层次感。

2.关于钢琴曲配乐的演奏

为诗歌进行钢琴曲配乐,必须要与朗诵者相辅相成,不能一味的表现自己,喧宾夺主,体会朗诵者朗诵时的心境,了解朗诵者对诗歌的处理,配合朗诵者朗诵时的抑扬顿挫,以及呼吸,以及中途停顿时的情感酝酿,随时调整演奏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用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演奏。

文字,语言,音乐,是诗歌朗诵的配乐中的三大主题,诗歌是文字的堆积,每个字都表达了诗歌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而朗诵是在对这些文字的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作,至于钢琴曲伴奏则是为了渲染情感而产生的,为诗歌朗诵进行合适的配乐,并且配合朗诵者的朗诵技巧去处理钢琴曲的配合。以使诗歌,朗诵,钢琴曲配乐在最后达到合为一体的效果,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展现出诗歌朗诵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悦.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2]朱敬修.中外音乐欣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邹建林.音乐知识与中外作品欣赏[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4]彭润华,高卫红.论情境创设与诗歌课堂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5]杨海燕.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6).

[6]徐晴岚.民族风格钢琴曲的探索之路[J].中国文化报,2009.

[7]陶红.“非乐音”钢琴即兴伴奏必备的专业技巧[J].音乐生活,2008,(07).

[8]徐敏.听配乐诗朗诵《致橡树》引出的两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9,(20).

[9]李凝昕.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0.

[10]靖敏.关于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文学作品配乐朗诵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05).

[11]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李迎春.大学音乐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诗歌配乐篇2

放开我们不算嘹亮的歌喉

用自己的浸着血的感情唱一首歌歌颂我魂牵梦萦的金沂蒙

二十六年啊

二十六年的光阴转瞬即逝

二十六年啊

二十六年的奋斗化成辉煌的永恒

忆往昔

这里曾是遍野的荒蓬

狐狼出没,鸦枭哀鸣

这里曾是贫穷的象征

收获着种啥啥也不收的哀愁

岁月无痕怨悠悠

衣食无着何时休

一九七三年

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的土地

一座崭新的工厂从这里诞生

一九七五年,那个火热的夏天

三百个拓荒者扛着铺盖卷儿

来这里把金色的希望播种

还是七五年那个寒冷的冬天

就收获了那杯用汗水和热血酿成的美酒

忘不了啊

拓荒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倾注

忘不了啊原创

那个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六

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厂在蹒跚前行

我们多么希望她能够一路顺风

可是在计划经济摇篮里娇生惯养的企业

怎能抵挡市场经济的风狂雨骤

几番云卷云舒

风回潮来潮去

她已筋疲力尽,气息悠悠

那800多双渴盼的眼睛

在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一个平凡而响亮的名字

一个不声不响的员工

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

一位朝气蓬勃的英雄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董事长

DDD张立省

一九九O年,那个危难之秋

他和他的一班人

轻装上阵,跃上船头

握紧舵把,方向确定

升起风帆,信心倍增

把这艘将要下沉的小船稳稳的驶出了险滩

在激流如潮的市场上奔涌

改革改出了希望

开放带来了新生

咱冲破小氮肥的束缚

小地方也要搞那大化工

领导者睿智而犀利的目光

拨开阴云,刺破苍穹

智囊团科学而冷静的思考

换来一个个项目的开发,上马,成功

醋酸、乙酯、邓钠盐

甲醛、复肥和酒精

座座高塔,耸立着我们的万丈豪情

条条管道,编织着我们成真的美梦

资产长啊长啊,长成了今天的5个亿

利税翻啊翻啊,翻成了今年的5000万还挂零

我们的金沂蒙

已是发展临沭经济的基石

我们的金沂蒙

已成为临沭经济腾飞的龙头

人家说:金沂蒙真行

金沂蒙人总是谦逊的低下头

人家说:金沂蒙,歇歇脚吧

金沂蒙人摆摆手

我们还有更加辉煌的事业在前头

我唱我的金沂蒙

不仅仅是因为她有月貌花容

我唱我的金沂蒙

是因为她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一大批莘莘学子

在这里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我唱我的金沂蒙

是因为她有铮铮作响的骨头

成百上千的员工

在为她拼搏,为她奋斗

我唱我的金沂蒙

是因为在共和国的事业里

有她鲜血与汗水、智慧与勤奋的结晶

新世纪灿烂阳光,浩荡东风

我们的金沂蒙

将再度崛起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候

让我们紧紧地拥抱未来吧

未来就在我们大家的手中

壮哉!金沂蒙

你就像那出海的蛟龙

一路欢歌,风起云涌

你就象那展翅的雄鹰

奋力搏击,笑傲苍穹

你就像那飞驰的骏马

左右逢源,万里鹏程

朋友们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让我们献计、献策、献力量

诗歌配乐篇3

如果我们静心观察,平心思考的话,会发现在热闹的背后,隐藏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诗的教学相对于古典诗歌要冷清得多?丰富的视听觉享受会不会冲淡甚至阻碍了师生对诗歌真味的体会与思考?突出了信息技术手段会不会弱化了课堂的语文味?在《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这首外国现代诗的教学中,我试***把通过课堂的实践尤其是配乐朗诵来思考与寻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突破点:寻找合适的配乐

新诗教学中配乐朗诵之所以没有古典诗歌那么热闹,主要的瓶颈在于音乐的选择。与中国古典诗歌风格情感相似相近的音乐有着丰富的资源,古琴、洞箫、古筝、二胡等民族器乐曲比比皆是。甚至有些乐曲就是从诗歌中衍生出来的,如《春江花月夜》、《阳光三叠》等。而现当代诗歌的配乐却贫乏了许多,诗歌的情感、意境、风格与古典音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再加上我们对外国诗歌不了解,对外国的音乐不了解,因此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诗乃至外国诗歌的课堂教学就少之又少了。

外国诗歌与音乐的资源觉得不丰富,那只是假象。实质上是认知水平的限制,还有心理上的陌生感。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的《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是诗歌中的经典,意象鲜明,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诗歌的情感节奏的分析后,我从外国轻音乐中选择了德国轻音乐大师詹姆斯・拉斯特排箫曲《天堂鸟》专辑中的“晨曦”。这首乐曲的起承转合与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以及风格特点非常接近。诗歌的感情变化是:孤寂迷茫――惊讶欣喜――沉寂恍惚――欢愉起舞,音乐的快慢高低起伏与之非常吻合,两者真是相得益彰。

2.吻合点:把握诗乐的节奏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论述了他对节奏的理解:“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每种情绪都有它的特殊节奏。音乐的情绪与诗的情绪表达,直接借助于节奏的变化。所以在《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教学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完成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从而准确理解与把握诗歌的节奏。而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与诗歌的呼应配合,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在备课时,反复研究诗歌与音乐的节奏特点,寻找音乐的起承转合与诗歌相同的地方,明确从音乐的什么时候开始朗读,用什么样的语速,怎样达到最优的吻合。

上课之初,我先作了配乐朗诵,给学生以感性的直接欣赏体验,也是作了配乐朗诵的示范。从认知过程来说,我的朗诵还有配乐,都属声音。而声音是情感的直接流露。朱光潜认为:“作者(音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地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与模仿的原则接受这种声音节奏,任其浸润蔓延于身心全部,于是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有的情绪。这两种过程――表现与接受――都不必假道于理智思考,所以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

在学生的一阵鼓掌声中,我并没有马上和学生讨论诗歌朗读的方法技巧,而是引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讨论理解。我以为,总体说,不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它们的教学重点都应该是品味语言,领悟感情。这之前我已经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成功的引导学生主动并且有兴致的深入地去品读教材。但是,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呢?这就有必要适当地传授学生知识,交给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我首先从品读意象入手,来把握情感。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可以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要求他们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丰富意象,捕捉意象背后的情感。在学生有效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我再用多媒体展示沿着湖湾边缘连成一大片金黄色水仙在风中起舞的***像,使学生的想像有了现实的落脚点,一种心灵的契合,妙不可言的情感撞击,增进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掀起了课堂的学习高潮。尤其是让学生在有了这样的视觉冲击之后,对诗人在孤寂迷茫中不经意望见这样长得如此绚丽多姿、如此烂漫热烈的密密麻麻的水仙花时,那种难以言喻的内心的震撼与惊喜,有了更加充分和确切的把握和体悟。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领悟诗中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中体现的情感。诗中水仙的世界和诗人的漫游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是独自一人,而水仙却有千朵万朵;诗人是漫游的,而水仙是“定居”在湖边、树阴下的;诗人是寂寞的,而水仙则是欢快起舞的。在课件中,我把这一对比凸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感觉到:水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充满活力,由此让诗人感到由衷的向往。水仙表面看起来好像的确与独自漫游的诗人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它却给孤独、寂寞的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诗人处在寂寞孤独的时候,那“金黄”“闪烁”“连成一大片”“千万朵”“频频点头”的水仙却安慰了他的灵魂,让它得以暂时休息,暂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以便让他蓄积力量,继续上路,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好地方。

第三、知人论世是鉴赏评价作家作品的最基本的方法,要理解作品,对作家及其创作情况作一些了解是必要的。我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力条件,把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相关背景呈现在课件上,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贴近诗歌的内涵。

所以,虽说声音、画像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但缺少了对诗歌情感内容的把握,这种直观的感性认知也是浮于诗歌之上的。我们应该有效的运用多媒体声像,帮助学生更好的体悟诗歌,把握情感,千万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巧妙的达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3.融合点:进入诗乐的世界

乐与诗歌有机融合,成为一体。既能丰富诗歌朗诵的听觉效果,又能促进学生借助音乐理解诗歌的情感变化,借助诗歌品味音乐的优美旋律。语文学科尤其是诗歌类教学内容的丰富情感特征给课堂提供了一个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的平台。但要达到诗与音乐的融合,需要对诗歌情感内容节奏韵律有清晰而准确的理解与把握。

音乐的节奏是抽象的,纯粹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缺少情感附着的对象,所以叵没有明显固定的内容支撑,那音乐的直接情绪影响往往是短暂化形式化的。而诗在声音节奏韵律之外尚有文字意义,而文字意义能够托出具体情境来。因此,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具体的,有意义内容的。基于诗歌文字表意基础上的朗诵与音乐的有机融合,能够营造出更加丰富隽永的诗乐世界。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对《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进行一系列的研习,通过“品读意象”、“借助对比”、“知人论世”、“联想想象”等方面,深入全面地把握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完成了诗歌文本的学习后,我在课堂上设计了第二次配乐朗诵,不过主角换成了学生。在如丝绸般华美流畅的配乐声中,学生完全走进了本文,走近了华兹华斯。呼吸的长短起伏、字音的缓促轻重、节奏的明快凝涩、情感的回旋往复,学生对《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以优美的朗诵全然呈献在课堂。

4.升华点:深味诗歌的情感

在学生创设与参与的诗乐世界体验环节之后,我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把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样,我在下一环节设计的两个探究活动,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次解读,启发学生理解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共同探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个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积淀,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相较于外国诗歌、华兹华斯而言,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对陶渊明十分熟悉,因此我选择学生已学过又最能代表陶诗风格的一首诗《饮酒?摇之五》入手,用课件展示陶的这首诗,并有意识的用了一幅与诗歌内容意境相匹配的极其朴素清雅的水墨画。通过相互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菊”与“水仙”独特的文化内涵,华兹华斯、陶渊明个人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而探究华兹华斯与陶渊明“一种爱心,两样情怀”的自然之情,让学生了解正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和个人思想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用教材”打开一扇中西比较文学的窗口,让学生自由地惬意地徜徉于知识的天空。同时,我尊重、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诗歌配乐篇4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正在呼唤,正在转机,多寡而已。我相信总会有几声鸣叫,深落心款的。脚步声缓缓传来,山上的寺院钟声醒了。2008年9月13日由南通市文化局,并联合了南通市文明办、南通市文化馆在南通市更俗剧院主办了《诗咏南通中秋文艺晚会》来看,是有远见的,而且又体现了对传统的承传。配乐朗诵了南通籍老辈、小辈的诗人的诗作。大手笔的搬出了古代的大诗人:王安石、岳飞、郑板桥、文天祥、张謇的《月光篇》;近代和当代诗人中有:卞之琳、***、丁芒、范曾、沙白、冯新民、陈白子、严迪、仇红等的《思乡篇》《飞梦篇》,在远离了的今天,大做文章,这是好事。为诗歌传播中的音乐元素,开辟了继承的先例。其中也有我的组诗《曙光里的洋口港》选节。请别误会,并不因为有我的作品被选上朗诵了,才议论此事,不!我的诗早在20年前,已被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朗诵过,现在是一份责任性的议论。这台水平较高的组织者之一,是相对年青的仇红诗人是总撰稿人。

配乐诗歌朗诵会在南通也己远离了几十多年。人们不仅生疏而且也在逐渐淡忘。也许全国此类活动也少了。配乐诗歌朗诵,是时代的需要。在去年的抗震救灾中,已显示了诗歌的先锋性,它使诗作的内涵得到共鸣,是诗意的补充。

一年前我在“中国作家网”上,见有关于诗歌应恢复朗诵传统的关注。似乎不仅中国诗人关注,远隔重洋的外国诗人也关注。在四川的一次中德诗人对话会上,就可看出如何打开己经自动关闭的那扇门:成都女诗人翟永明与德国女作家塔尼亚·克斯的对谈中,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诗歌在当下文学环境中的边缘化状况,和重视诗歌中音乐性问题。翟永明提出,应重新看待音乐元素在诗歌创作及传播中的作用。塔尼亚·克斯也很重视音乐性,表示曾请人为自己的诗歌配乐。

翟永明认为,中国古典诗歌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性,但这一传统已慢慢改变并逐渐消失,部分导致诗歌和读者距离渐远。诗人自身也不是特别注重朗诵,从而无法在写作中更多关注音乐性,这样容易使诗歌完全变成视觉的东西。“我希望中国诗歌在音乐性上能够对古典诗歌有一个传承。”近几年来我见到网上有些名人呼吁,诗歌要唱响“2007、2008”年。有的提出“:让诗歌和音乐成为彼此的翅膀”能不能让诗歌重回人们的视野,人们期待着,不是不要,是有关部门没办。那次诗咏南通中秋文艺晚朗诵会上,我见到来的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像我们年龄的人,廖廖可数。说明了青年人还是喜欢这一形式的。我发现他们全神贯注,很有兴趣。这一诗歌与音乐结合,何必无形中自我抛弃、自我悲观?既然青少年喜欢的,为什么不多办点呢?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来催生出他们的情绪,产生出新的火花,这些举动超过他们单纯的欣赏和感动,效果会更好的。

因而我们期望诗与音乐的婚约尽早登场?达到彼岸的船尽早解缆。唤醒诗界的当权者与诗人。

是的,当下诗歌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有所忽视音乐元素的相随。如果我们目下注意配上音乐,应该是更贴切于艺术化的显现和演绎。诗歌里的乐感实际是视觉与听觉上的补充。由此而产生了美的效果,声音效果,感人的效果。同时,对语义的传达起到强化和美化作用。拉近了诗人与读者,诗作与听众,双方的心理距离,无形地强化了感情交融,情感的韵味,这样文学的构思,始终主宰着情感的流动。

早在1928年8月l0日,戴望舒在《小说月报》(第l9卷8期)上发表了《雨巷》等六首诗歌。其中回荡着优美旋律的是《雨巷》,是具有杰出音乐美的作品。被叶圣陶赞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由此,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说明了中国有新诗以来,不少名家都关注了诗歌作品的音乐性。甚至提出以戴望舒诗歌为今后的路子,自然流畅。

诗歌配乐篇5

1 音乐融入诗歌教学的可行性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的合乐歌唱到《楚辞》中祭祀的男女巫师对唱到《乐府》中配乐的歌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都表明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另外,从学生对音乐的心理来看,高中生都特别喜欢音乐。通过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用手机或MP4听歌曲,还喜欢在周记本上记歌词。每次我在课堂提起几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歌词,学生能异口同声地说出歌名,而且特别兴奋。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融入诗歌是可行的。

2 用音乐激活诗歌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

2.1以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事情,只有你对他感兴趣,喜欢它,你才愿意全身心地做好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乐学,首先应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很快进入诗歌情境中,来以此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时,先播放了***演唱的《江南美》,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江南的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走进了文本之中,很容易的感知出诗歌中的江南之美。在讲授艾青《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时,我选用了阎维文的《母亲》作为导入,还没进入课文,很多学生在听歌曲时就流下了对母亲感激的泪水,这样他们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挚爱之情。

2.2配乐诵读,随乐入情

诗歌在诵读时,节奏性非常强,如果能配上和诗歌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学生就会随音乐读出诗歌的喜怒哀乐。如我在教授岳飞的《满江红》时,诵读过程中,我为他们播放了琵琶曲《临安遗恨》。学生随乐曲节奏读出了岳飞的爱与恨,激动时。很多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起拳头。这样,整个诵读环节自然流畅,效果很好。在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用多煤体播放了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诗歌朗诵教学背景,并要求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学生读出了诗歌的节奏,从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高亢),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到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悠长),声情并茂,婉转优美。

2.3以音乐促鉴赏。调动思维

因诗歌体裁本身具有含蓄、凝练、婉曲的特点,这就给学生的鉴赏带来难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或把韵文变为散文,根本无法实现激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乐记》中说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语文教师如能创设出和诗歌有关的音乐情境,就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还原和补充想象。比如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词人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然后让他们结合注释体会词人感情反复诵读。后来检查时连续找了几个学生诵读都只是读准了字音,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他们没有真正体会词人的感情自然也读不出来。后来,我为他们播放了《山水迢迢》这首歌,正是这首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象出诗人跋山涉水的画面,眺望家乡的画面等,感悟出诗人对故园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深,最后读准了节奏读出了感情。再如教授戴望舒Ⅸ雨巷》这酋诗,为帮助学生体会“丁香姑娘”这个意象,我让一个学生演唱了《丁香花》这首歌,学生在凄美的歌声中,想象出了“丁香姑娘”美丽忧愁的形象。

2.4以音乐作结,余音绕梁

音乐不仅可陶冶情操,还可调节大脑思维与疲劳。在诗歌课堂教学尾声,让学生听听音乐或动口唱一唱,能愉悦学生心情,活跃课堂气氛《我在上曹操Ⅸ短歌行》这首诗时,利用课堂剩下的几分钟让学生欣赏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者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学生从慷慨激昂的歌声中更深刻地体会了曹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上《孔雀东南飞》中诗歌的结尾部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魂化鸳鸯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二胡独奏《梁祝》,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凄美浪漫,引发他们的联想。再如上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下课前,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跟唱,学生兴致很高,下课铃声响起时仍意犹未尽,这样也优化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2.5用音乐激活诗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诗歌配乐篇6

一、让学生读起来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唐朝韩愈曾说:“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可见他也是把诵读作为训学的规则之一。在诵读中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单独朗读、齐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读诗时,要求学生首先注意停顿,掌握好节奏,以读出诗歌的韵味。诗歌的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的,由“顿”来体现的:四言诗每句两顿,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五言每句三顿,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七言每句四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其次在读诗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再现诗中描绘的景,在心中体会诗中抒发的情。除了上述的诵读方法,还可以配乐朗读。汉字本身就平仄错落、富有音韵,若配乐朗读,就锦上添花了。背景音乐可依据诗歌的感情特点而定。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配以古曲《阳春白雪》,乐曲时而低吟、时而激越,在抒情上和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器鲜明的画像。这种旋律是认识理智的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角度。”可见这样处理有助于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二、让学生唱起来

把音乐引进教室,除了作为背景音乐配以朗读,还可以直接来唱。因为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和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关系,音乐美应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利用歌曲和诗歌都可和乐而唱的特点,让学生诗、歌共赏,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把诗歌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情感。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和黄安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的“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在唱中背诗,在唱中体会诗和歌的异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蕴之美。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有古今不同的演唱版本,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习时,可先让同学听完不同的两种版本,然后让他们就自己喜欢哪一种诠释的方式进行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准确地把握原词的内涵和艺术风格。

三、让学生“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立象尽意”,“象”即客观物象,“意”即主观感情,意思是诗人将感情注入客观景、物,而不直接地表述。所以就有了“诗是无形画,画时无声诗”的说法。诗人在创造绘画美时,往往通过色彩来描绘大千世界的音容笑貌,使诗的形象具有绘画的可观性和直观感。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像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像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是通过色彩丰富审美形象,强化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可采取将诗歌中用语言文字表现的色彩转变为真实可感的颜色的方法,让学生先大胆地用色彩画出他心中的景物特征,然后比较诗中的色和画中的色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色彩本身,也包括这种色彩在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时的作用)。比较中学生在把握诗歌的物象特征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摹虚和绘画中的写实的异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诗歌配乐篇7

对春秋期间的音乐艺术探讨 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

一、主要乐器与情感表达

春秋时期的主要乐器有钟、鼓、笙、謦、琴、瑟、龠(笛子)等。在这些乐器中,最常用的是钟鼓,在诗经中涉及乐器的十一首诗中,十首提到了钟鼓,《诗经》中有一首《鼓钟》,描写了七种乐器。节选如下: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此诗是描写乐器种类最多的一首。内容是思念古代贤德的君子,感叹他们曾经美好的德行已经失去,基调是忧郁悲伤的。在使用乐器方面,诗中描绘到的乐器有钟、鼓、笙、謦、琴、瑟、龠(笛子)。《鼓钟》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君子立于淮水之畔,演奏***乐,敲打钟声锵锵作响。这种音乐与君子的德行不相匹配,所以贤者为之忧心,为之悲伤。《毛诗序》直言此乐是***乐,但是没有说明何为***乐。汉末王基解释说:“所谓***乐者,谓郑、卫桑间濮上之音,师延所作新声之属。”三国时魏王肃解释说:“凡作乐而非所,则谓之***。***,过也。幽王既用乐不与德比,又鼓之于淮上,所谓过也。桑间濮上,亡国之音,非徒过而已。”这种解释强调了《诗经》的讽刺功能,与原意有所歪曲。其实,诗歌只是抒发了一种忧伤的、焦虑的情感。

诗歌的最后一节描写的是雅乐,就是配合很好的乐曲。“鼓琴鼓瑟,笙謦同音”,是指堂上堂下八音克协,配合协调。诗歌中只提到了琴、瑟、笙、謦配合协调,郑玄注解说是“八音克协”。笔者以为郑玄注解很有道理。理由有二:一是关于“八音克协”出现在《尚书》之中,说明“八音”出现的年代相当早,春秋时代的乐器至少不少于《尚书》中的“八音”。关于“八音”所指,《周礼?春官?太师》注解说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诗中只出现了锺、琴、笙、磬四种乐器,分别指金、石、丝、匏这四种乐器,根据诗歌语言简练的特征,以这四种乐器代指“八音”也合情理。

在祭祀重要物品的时候,或者招待嘉宾的时候,往往钟鼓齐鸣奏乐。看来钟鼓之乐是隆重的形式。

《诗经?彤弓》用复沓的形式,分别用“中心贶之”、“中心喜之”、“中心好之”,表达了对“彤弓”的重视、对“嘉宾”的友好、喜爱、尊敬之情: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就是红色的弓,周王所赐。因此,“我”非常重视它,当嘉宾带着彤弓赐给“我”时,“我”非常高兴,毕恭毕敬地把彤弓“藏之”、“载之”、“櫜之”,然后设宴奏乐,款待使者。诗歌用彤弓来起兴,连续三段重复使用“钟鼓既设”,烘托了一种庄严盛大的气氛,强化了情感的抒发。

在《诗经?执竞》中,还出现了“筦”,其中说:“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还有《诗经?有瞽》出现了八种不同的乐器: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诗中包含两种管乐器:箫、管;六种打击乐器:田,大鼓;县鼓,悬挂的鼓;鞉,古同“鼗”,摇柄鼓,俗称拨浪鼓;磬,石制打击乐器;柷,木制如方匣的打击乐器;圉,乐器名。可见,在春秋时期,乐器的种类已经比较丰富,有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其中以打击乐器种类最为丰富。

二、音乐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演奏最讲究配合,《诗经》中凡是演奏乐器都体现了乐器的配合。最为明显的就是钟鼓的配合和琴瑟的配合。体现钟鼓的配合的诗歌有: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体现琴瑟的配合的诗歌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中在形容夫妻关系好的时候,往往用琴瑟合奏来比喻,或用于描写君子追求淑女,说明当时琴瑟经常用来配合演奏,多反映夫妻或恋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的情感。

大型乐舞需要多种乐器的配合,主要体现在《鼓钟》《执竞》这两首诗中。在《鼓钟》这首诗中,最后一章体现了“八音克协”的演奏境界,也是“礼”的最高境界。《执竞》描写祭祀周宗庙的情形。虽然只有五十六字,却勾勒了整个祭祀的过程:祭拜、奏乐、宴享。

奏乐也出现了四种乐器:钟、鼓、笙、管,描写了鼓乐演奏的盛大场面。在不同的情境下,音乐的风格也是不同的,表现恋情的音乐是舒缓的;配合祭祀的音乐是庄严、肃穆、平和的。当时诗乐舞是一体的,《诗经?邶风?简兮》就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乐舞。舞者手中所持之物有“辔”———缰绳;“龠”———笛子;“翟”———野鸡尾,在演出精彩的时候,还有王公的赏赐,赐爵———赐酒。当时还有唱和之风,《萚兮》云: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诗歌配乐篇8

一、马思聪简介

马思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于1912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2岁时跟随其哥哥到法国,次年考入南锡音乐学院并跟随巴黎国立歌剧院小提琴首席Paul Oberdoeffer(奥别多菲尔)先生主修小提琴,192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930年跟随作曲家Binembaum(毕能鹏)学习作曲,深得毕先生的真传,1932年回国在广州与音乐家陈洪先生共同创办了“私立广州音乐院”,1933年他被任命为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讲师,1937~1938年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两首小提琴独奏曲《绥远回旋曲》(第一回旋曲)和《内蒙古组曲》。1937年到广东的中山大学任教,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迁到了云南。1939年马思聪到重庆,于1940年5月担任新建立的“中华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45年10月他担任贵州省艺术馆馆长。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祖国大合唱》的创作。次年的夏天,马思聪完成《春天大合唱》的创作工作。1949年1月,北平和平***,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同年9月,马思聪作为全国文联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出席天安门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仪式,就此马思聪创作了《欢喜组曲》。同年12月18日,马思聪随出访苏联,归国后,被***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后因1966年爆发,马思聪全家迁往美国,于1987年逝世于费城。

马思聪先生在小提琴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的贡献,可以说奠定了中国这类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基础。但是,除此以外,马思聪先生在古诗词独唱歌曲、合唱、歌剧和钢琴音乐创作诸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能力。马思聪在“”后,客居美国期间,给古诗词歌曲谱曲的有《李白诗六首》 《唐诗八首》。“抗战”时期,马思聪先后创作了抗日歌曲二十多首,像《不是死,是永生》 《控诉》 《自由的号声》;大型的声乐合唱歌曲创作也是马思聪音乐创作的重要部分,像《民主大合唱》 《祖国大合唱》 《抛锚大合唱》和《春天大合唱》以及未完成的《石鼓大合唱》等等。

二、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分析

沃尔夫认为: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诗歌是作曲家音乐灵感的源泉”。①马思聪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尤其喜爱李白的诗作,在触及人生百态,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在谱曲上,囿于不知其格调,因而参照宋代白石道人曲谱的格调来创作。钢琴伴奏方面,则按照艺术歌曲的写法,“着重于表达每首诗中的气氛与境界。”②

其音乐创作晚期,马思聪在异国他乡怀着思念故土之情,借由中国古诗词创作了两部艺术歌曲集《李白诗六首》和《唐诗八首》。③其歌曲句法规整、篇幅较小,在创作技法上,旋律以中国五声调式为主,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意象派”技法,如倒字现象、频繁运用转调、离调手法,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古朴风韵,散发出一种浪漫主义气息。

〖=DM2(〗《将进酒》情绪激越高涨,大跳式波浪型旋律,重复音在顺风式节奏型上反复出现,叹尽人生苦闷惆怅之情。词曲倒字现象,如“似雪” “我材”二词,与语调相背,采用上翻五度手法,刻意将其在高音突出,有意识地强调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在寓意。

《长相思》,以五声调式旋律为主,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苦闷与无奈的情感,以一种哀怨的旋律、飘逸的和声伴奏呈现而出,又显得内省含蓄。马思聪注重用钢琴伴奏来表达诗中的气氛与境界,引子两小节,半柱式和弦,固定音型的钢琴伴奏贯穿于主题乐段。使用的有小二度、小七度音程的碰撞,空旷而凄凉。采用富有民族风味的七和弦、九和弦之类的高叠置和弦。

音乐是感受、体验的对象。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诗意表达”是他旅居美国思念故土借由诗乐的感性表达。他将诗作情感“诗化”,诗作呈示心灵结构的时空交错,音乐展示心灵过程的时间艺术,是诗的意境的最高追求,诗借助音乐表达内心情感,烘托意象,在诗意的音乐中实现精神自由的翱翔。马思聪借由唐诗无形的灵感(想象),将生命(对祖国思念之情)“有意味的形式”化(情感结构特征) 的审美空间,表达在异国他乡思念故土,面对现实的愤慨、惋惜的情绪,将诗作的音乐美追求同情感抒发结合,真正做到诗的情感音乐化。他以清新雅丽的风格,在音乐中实现精神的自由云游。这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对自由的追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满足,对自我的肯定。

三、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比较

马思聪以及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一笔,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展,逐步找寻到了一条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趣味的歌曲体裁风格。马思聪在这种歌曲的创作方面,虽然不及同时代的作曲家如青主、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人的创作,但是,与这些人相比,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却也是独树一帜,有着浓厚的艺术个性,包涵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在歌曲的节奏控制、旋律起伏、和声编配、织体构思以及全曲的结构布局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尤其是古诗词的合理编配,巧妙地表达了歌曲的意蕴和意境。

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和赵元任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在词与曲的关系处理上,他们基本上都是注重词的韵脚特点,通过语调的平、升、拐、落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谱曲;和声也基本上是采用了中国民间的民族和声的运用,并力求通过加大钢琴伴奏的效果来烘托其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马思聪的艺术歌曲题材上与赵元任不尽相同,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基本上是采用古诗词作为其艺术歌曲的言意部分,而赵元任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多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通常是使用白话文的艺术题材来编配新曲,体现时代精神、民主精神和思变精神。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则未涉及到这些方面。

马思聪这种利用古诗词作品编配旋律的歌曲创作,恰恰与中国近现代创作第一首艺术歌曲的作曲家――青主的创作极其相似。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创了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利用古诗词谱曲的先河,其艺术价值之高、旋律作品处理之妙、和声节奏运用之当为世人赞叹。马思聪和青主都曾经接受过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在音乐创作上都尝试过利用欧美音乐技术手法,他们的创作都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因此,他们的艺术歌曲创作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马思聪艺术歌曲创作与黄自相比,黄自的艺术歌曲相对而言作曲技法稍微成熟一些。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构思缜密、风格典雅、情感婉约、结构分明、技术精湛,声韵的运用和调性调式的处理上更加的娴熟。马思聪的艺术作品虽未达到黄自这般的高度,但是也不失粗犷、豪放、热情、烂熳的艺术情境,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委婉典雅的韵味。

四、马思聪古诗词艺术歌曲评价

马思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关注了古诗词与音乐旋律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歌曲词与曲创作的结构布局,大胆地探索与尝试运用词韵相反的旋律写作手法,来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利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音乐创作技法,将中国民间传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与西方的传统调式调性相结合、对比、运用;同时,注重民族性的音乐风格,不被传统的结构曲式所束缚,力***通过旋律的流畅、动听、美妙衬托语言文字的音韵,通过歌词的达意性来托物言志、托物言情、借曲抒情、借词表情。他注重音乐的意境表达,造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效果,协调处理好歌曲创作的民族性、独创性、世界性、达意性、音乐性等等各个方面。从这一点上讲,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马思聪的音乐贡献以小提琴的演奏与创作为主要方面,艺术歌曲的创作只是马思聪音乐文化的一小部分。关于这点,我们从其作品创作数量上便可知晓。其次,马思聪的文学造诣也是远不如赵元任、黄自等人。从这些方面来看,马思聪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其很大的自身局限,这种局限也是导致马思聪艺术歌曲并不像其小提琴作品那样闻名于世的原因。马思聪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虽然不多,也存在着点点的遗憾和不足,但是他作品以情感的真实、内容的鲜明以及较高的艺术性感染了我们。

马思聪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典雅的内容、精致的表达、细腻的情感、严谨的风格反映着我国文人与其自身的思想情感,流露出他寄情于作品中的深刻精神内涵和复杂的精神世界。他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充满了东方的儒雅气质,充分的表达了他在异国时怀念祖国、思恋故土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马思聪艺术歌曲中的研究,来缅怀近现代音乐文化中的这位艺术大师。

①刘式:《音乐名言小辑》,《中国音乐》1993年第4期,67页。

②转引自苏夏:《马思聪论艺术和专业音乐活动》,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③马思聪的这两部歌曲集是他初到美国的作品,是他离开祖国后的一系列内心独白。《李白诗六首》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长相思》 《行路难(一)》 《行路难(二)》 《关山月》 《渡荆门送别》6首诗作,“借古抒怀”思乡忆旧之情。《唐诗八首》选取李颀的《琴歌》 《胡笳声》,李商隐的《残阳》 《无题诗》(创作的《相见难》),王维的《静》 《山居秋暝》,岑参的《走川马》谱曲而成。

参考文献:

[1]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王璐.马思聪艺术歌曲的演唱诠释与当代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08.

[3]李方屹.痛彻心扉的思念――试析马思聪艺术歌曲《长相思》[J].音乐创作,2013(04).

[4]彭丽.卷帷望月空长叹――析马思聪的艺术歌曲《李白诗六首》[J].齐鲁艺苑, 2006(04).

[5]苏夏.马思聪论艺术和专业音乐活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6]程远.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文化特质研究[J].音乐探索,2013(02).

[7]杨玲玲.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J].音乐时空,2012(12).

[8]肖安平.艺术歌曲的审美认识及其特点[J].齐鲁艺苑,1999(02).

[9]覃子豪.论现代诗[M].台北:台湾曾文出版社,1977.

[10]刘小枫.诗化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11]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9).

[12]Sadie,Stanley.The New Grou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C].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1.

[13]舞蹈学科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14]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M].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诗歌配乐篇9

【关键词】新乐府;“三吏”;“三别”;诗体属性

中***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74-03

在杜甫留下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中,“三吏”“三别”以其严肃的写实性、深刻的思想性和深厚的艺术性引起了古今学者广泛的关注。王辉斌先生在《“三吏”“三别”的诗体属性――兼论唐代新乐府的有关问题》一文中,探讨了“三吏”“三别”的诗体属性及新乐府的定义,认为这组诗不属于新乐府,新乐府的题目具有歌辞性且为新题,内容指陈时事或托物言志,“谱入乐”“被于声”配乐可唱。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一、学界对新乐府的界定

所谓“新乐府”,与“古乐府”相对,为与“古题乐府”“旧题乐府”相区分,又称为“新题乐府”。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指出,“其中有旨意可观而词近古往者,为古讽;意亦可观而流在乐府者,为乐讽;词虽近古而止于吟写性情者,为古体;词实乐流而止于模象物色者,为新题乐府;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仍以七言五言为两体。”对唐代的诗歌进行了分类,指出晚唐时期仍有配乐演唱的乐府诗存在,并给新题乐府做了注解。

后世也有“新题乐府”的记载。宋代郭茂倩在辑录《乐府诗集》时,专列出“新乐府辞”,用以辑录新乐府诗,并在序中写道,“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点明新乐府为唐代新制,其辞是乐府体却未曾配乐演唱。明胡震亨的《唐音癸签》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明确新题乐府是唐代产生的、古乐府中没有、唐代新制的诗题。清人陈田的《明诗纪事》中也有新乐府的记载,“总而言之,制诗以协于乐,一也;采诗入乐,二也;古有此曲,倚其声为诗,三也;自制新曲,四也;拟古,五也;咏古题,六也;并杜陵之新乐府,七也。古乐府无出此七者也。”明确指出新乐府是古乐府的一种,不同于自制新曲,其创作始于杜甫。

从上述文献可知:新乐府产生于唐代,是一种脱胎于古乐府的新体诗;新乐府的诗题是唐代新出现的;新乐府之辞并非都能配乐演唱。

进入20世纪,学术界对新乐府也进行了探讨。罗根泽先生认为,“努力做乐府新词”者即为新乐府,胡适先生指出新乐府是“完全脱离向来受音乐拘束或沿袭古题的乐府”,二位先生看到了新乐府为新词、不受音乐拘束的一面。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首次界定了新乐府,指出新乐府有三个特点:“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题目、内容和入乐性三个方面探讨了新乐府的特点。九十年代末葛晓音先生也提出了三条界定标准:“有歌辞性题目或以三字题为主的汉乐府式标题,或在诗序中有希望采诗的说明,标题均应是即事名篇或唐代出现的新题;内容以讽刺时事、伤民病痛为主,或通过对人事和风俗的批评总结出某种人生经验,概括某类社会现象;表现样式以视点的第三人称化和场面的客体化为主,以第二人称和作者议论慨叹为辅”,从题目、内容和表现样式三个方面概括了新乐府的特点。

二、新题乐府与杜甫

新题乐府产生于唐代的观点为学界所接受,对其开创者却没有定论。提及“新题乐府”,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进而认为元稹、白居易是新乐府的开创者。其实不然。清人陈田在《明诗纪事》中指出,“总而言之,制诗以协于乐,一也;采诗入乐,二也;古有此曲,倚其声为诗,三也;自制新曲,四也;拟古,五也;咏古题,六也;并杜陵之新乐府,七也。古乐府无出此七者也。”他认为,新乐府的开创者是杜甫。无独有偶,冯班的《钝吟杂录》也有相关记载,“老杜创为新题,直指时事,如掣鲸鱼于碧海,一言一句,皆关世教”,认为新题乐府始于杜甫,具有引导世俗教化的作用,并明确指出“杜子美创为新题乐府,至元白而盛,指论时事,颂美刺恶,合于诗人之旨,忠志远谋,方为百代鉴戒,诚杰作绝思也。李长吉歌诗,云韶工人皆取以协金石,杜陵诗史,不知当时何不采取。”即新题乐府经元、白发展达到鼎盛,而杜诗在当时不被乐工配乐演唱,这也为后世学者定义“新题乐府”提供了借鉴。游国恩先生也认为杜甫“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王辉斌先生认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新乐府辞》收录王维、李白、杜甫三人作品最多,前二者不仅创作的新题乐府数量多于杜甫,而且年长于杜甫,因此不认同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此种论述有失偏颇。首先,在乐府诗的收录上,郭氏《乐府诗集》并没有将汉至唐代所有的乐府诗均收录在册,有其遗漏,而唐代的诗歌以其数量庞大遗漏者更甚。其次,王维、李白虽创作了一些新乐府诗,但并非有意为之,且更工于古乐府。据《唐诗纪事》记载,“韦渠牟,韦述之纵子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由此可知,李白熟知古乐府之学。因此,创作的数量和诗人的年龄并不能证明杜甫不是新题乐府的开创者。

作为一个诗人,虽在乱离中颠沛,但杜甫始终坚持以自己的笔触记录所见所感,创作了一批现实主义作品,记载了当时尤其是“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境况,可“补史之阙”,有“诗史”之美誉。以乐府诗的形式有意识地记录社会万象,是汉魏古乐府“即事名篇”“缘事而发”精神的一种彰显。因此,可以说,杜甫是有意识进行新乐府创作的第一人,他对中晚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影响深远,在新乐府发展史上也意义重大。

三、新题乐府的特点

近年来,对乐府诗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新的关注热点。作为其变体的新题乐府,在本质上仍属于乐府诗的范畴,对其解读,应从诗题、诗歌内容、入乐性、表现样式等方面全面展开。

(一)入乐性

史载“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作为宫廷音乐机构的乐府通过采诗配乐然后演唱给上层统治者听的形式,达到娱乐与察***教得失的双重作用。初时,乐府多是可以“播金石”、“协于律吕”的。因此,是否入乐是判断乐府诗的标准之一。

进入魏晋南北朝,乐府中诗乐渐趋分离,演变为文人依据乐府原有之题案头创作。至隋唐,除郊庙、燕射歌辞,更是出现了大量乐府旧题的拟作。至唐,诗乐分离成定势。杜甫始创的新题乐府不曾入乐,也不为怪。前引冯班之言已有论述。郭茂倩认为“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者为新乐府,也证实了新题乐府可不入乐歌唱的特性。

(二)诗题

在诗歌题目上,旧题乐府或选取首句前两、三个字或者以首句命题,即事名篇,如《朱鹭》《思悲翁》《日出东南隅》;或在显志之卒章中概括内容作为标题,如《陌上桑》《紫骝马》《雨雪》;或者使用歌辞性题目“歌”、“行”、“吟”、“曲”等,如《子夜歌》《君子行》《水龙吟》《思归引》。这些命题方式自乐府诗产生之初一直为后世诗人所沿用,也成为乐府诗题的一种标准。

进入唐代,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新题乐府。这种“新”,是从诗题到内容乃至表现样式的新变,以旧题或者旧的内容进行写作,终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因此,新题乐府之题为唐代新创。作为古乐府的一种变体,新题乐府的题目也符合传统,如《老将行》《扶南曲》《黄葛篇》《静夜思》《悲陈陶》《悲青坂》等。

(三)诗歌内容

乐府是功能性诗歌,初时主要有娱乐及察***教得失两种作用,兼具娱乐与***治双重性质,因此记述时事、反映民生疾苦是其应有之义,如《从***行》《妇病行》《子夜歌》等。新乐府在创作时也承继了这一传统,记述时事是其内容的一个方面。社会风俗是社会面貌的一个方面,也属于“时事”大范围之内,亦是“唐世之新歌”。

同时,也有一些新题乐府传达作者个人志向或人生哲理,深为社会认可。至若元稹所谓“模象物色者”,都可视为“新题乐府”。

(四)表现样式

乐府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诗歌样式,如郊庙歌辞多用四言;《三妇艳诗》皆以“大妇、中妇、小妇”的顺序展开;“行”体乐府所写内容注重付诸实际行动,文本带有强烈的叙事特点等。因此,乐府诗进入“因声以致辞”的阶段时,仅进行案头创作的诗人也可以创作出“皆可协乐而歌”的乐府诗。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乐府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后世诗歌的一些特点,形成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唐初,诗坛倡导律诗创作之后,乐府诗在创作中也使用了律诗体式,就此现象,清人陈田作了总结:“若李杜歌行,不用声病者,自是古调,如沈缙凇堵家》,今人以为律诗,唐乐府亦用律诗。”

四、“三吏”“三别”的诗体属性

“三吏”“三别”是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作品,记述了诗人遇见的六件事,但见微知著,深刻地写出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备受战争摧残的百姓的同情。综合上文,这组诗应属于新题乐府,然而王辉斌先生不以为然,原因有三:

第一,先生援引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认为“三吏”属于“风雅比兴”类范畴,但自立新题的新乐府与“美刺比兴”的诗篇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三吏”不属于新乐府。

白居易《与元九书》有言,“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殆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十三四,”当时社会“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下不以歌泄导人情……六义尽去”,此之“六义”,结合前文,具有指陈时事、美刺比兴、补察时***、泄导人情的特点,而“《新安》《石壕》《潼关吏》”等是合乎六义的。

“美刺比兴”出自“仆数月来,检讨囊裘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一段。文段表明,“讽喻诗”包括“美刺兴比者”和新乐府两部分,不能因此即认为“新乐府与具有‘美刺比兴’特点的诗篇,乃是两码事”。此外,“美刺兴比者”是做拾遗以来创作的诗篇,而新乐府作于武德至元和年间,二者并非同时之作。因此,王辉斌先生的这一论断有失偏颇。

第二,通过援引元稹《乐府古题序》中的文段,认为“三吏”“三别”不符合新乐府“凡所歌行”的特点,故非为新题乐府。

《乐府古题序》曰:“况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古人多选择乐府古题来讽时刺***,至杜甫时则自创乐府新题,即事名篇,形成新变。元白等人认为这种方式很好,于是不再写作拟古乐府。这里既认定了新乐府诗的讽时刺***性,同时认可了杜甫所创之新题乐府对元、白及后世的影响。虽没有提及“三吏”“三别”,但文中称“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表明并非只有此四题。尔后,又以“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进行总结,可推论凡是“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类的诗歌,皆可称为新题乐府。至于先生执拗之“凡所歌行”,此处“歌行”应为杜甫所作歌行类作品的总称,非为入乐之意。

第三,先生认为古代文献中没有“三吏”“三别”为新题乐府的表述。其实不然,《杜诗镜铨》有“三吏兼问答叙事,三别则纯托为送者行者之词,并是古乐府化境”的论述,《读杜心解》也有“‘三吏’‘三别’,皆少陵乐府”的表述。再如具体诗篇《新婚别》,王嗣爽注曰,“起来四句,是真乐府,是《三百篇》兴起法。”仇兆鳌亦云,“《新婚》一章叙家世离别之情,及夫妇始终之分,全祖乐府遗意,而沉痛更为过之。”皆可证实古之学者将“三吏”“三别”视为新乐府。

新题乐府是杜甫首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创作旨归、内容、诗歌形式乃至诗题命名等均缘自古乐府,诗题多采用三字体式或使用“歌”、“行”等歌辞性的题目,内容以歌咏时事、伤民病痛为主,模拟前代乐府诗创作方式由文人案头创作而成。综合来看,“三吏”“三别”自立新题,真实展示了战争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堪称新题乐府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辉斌.杜甫研究新探[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1.223.

[2]元稹.元氏长庆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罗根泽.乐府文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冯班.钝吟杂录[M].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3.

[6]王福利.行体乐府四题[J].江海学刊,2014,(4):170-176.

诗歌配乐篇10

一、激趣是基石

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因材施教,应视教学内容而定,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设计有感染力与形象性的教学,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诗歌《小雨点》的教学片段: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读诗歌:放配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诗歌《小雨点》。

3、试试看:你们想读一读吗?会几句就读几句。

4、看一看:多媒体出示卡通小雨点,老师轻点鼠标,轻柔的雨声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

5、引一引:小雨点去旅游啦,我们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啊?如:多媒体演示:(花儿乐得张嘴巴)师:谁能用好看的动作来表示花儿高兴的样子?

6、记一记:小雨点啊,它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想把他去过的地方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那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儿歌好吗?我们还要加上好看的动作,这样啊,才能表现它很高兴的样子。

7、编一编:小雨点还到哪些地方呢?我们试着编一编。

在这个案例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配乐、配***的诗歌,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欢快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幼儿,雨的意境让他们陶醉。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孩子的学习情绪,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愿意展示,这样的课堂氛围,幼儿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学习热情。

二、领悟是关键

幼儿毕竟是幼儿,他们对诗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一是要选择浅显的上口的诗歌引导孩子去学:二是将文本、声音、动画三结合,适当借助多媒体有效地烘托、渲染诗歌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三是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大多还是不求甚解的,这时作为幼儿教师不要求全责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自会有新的感悟。

如《风在哪里》诗歌教学片断: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风在哪里吗?

幼儿1:风在外面,门一关,风就没了。

幼儿2:风在天上,天一打呼噜,就刮风了。

幼儿3:风在手上,我一扇,风就来了。

教师: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做些小实验。(如风车啦,手鹿扇风啦……)

讨论后,教师配乐朗诵《风在哪里》这首诗,然后引读,如师引读“风在树上,它的枝叶——”幼儿接着说“翩翩起舞”“摇来摇去”然后让幼儿操作***片,朗诵诗歌。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头饰,哪些小朋友能上来演一演。(请幼儿带树、花、草的头饰进行表演,配以轻音乐朗诵诗歌中的优美语句。)

然后进入儿歌仿编,带幼儿外出观察吹风时我们周围事物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用诗歌的语言表达。

领悟是关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学挂***、选择了视觉***像或者简单明了的***示,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意和诗情表达,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早期的童年记忆。

三、共鸣是提升

要和文本共鸣,吟诵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反复吟诵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方式。教师要引导孩子读,无论是真情迸发的诵读,还是声情并茂的表演,或低吟浅唱的回味都要能读出诗的韵味和意境。如《春晓》的诵读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韵脚:“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有吟诵的味道,“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让幼儿体会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语调:用柔和、舒缓的语调吟前两句,像刚醒来的样子,后两句中的“花落知多少”,“知多少”渐读渐轻,表示惋惜;整体把握:音量不要过大,是早上醒来后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经过老师恰如其分地吟诵,让幼儿刚开始接触、欣赏古诗就受感染,表现出对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他们根据教师的指导,也会在抑扬顿挫地朗读、吟诵中提升,在提升中产生共鸣。

要真情表达光会读还不行,对幼儿来说,最好能舞,歌舞不分家,这是幼儿教育的常识。如诗歌《摇篮》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一个布娃娃躺在小摇篮里,播放歌曲《摇篮》;活动二:利用大***片进行了分段跟诵;活动三:运用优美舞姿,将自己喜欢的部分配动作,达到诗中有舞、舞中有诗的美妙境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诗歌配乐10篇

学习

文化寻根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寻根10篇,内容包括文化寻根,十大文化寻根基地。《暗示》共四卷,一百一十多个小节。每小节均以一个具象或一个概念为主题展开,每个片断都根植于历史和文化的土壤之中。时间上,小说涉及20世纪60年代至2002年共四十多年时间,关

学习

人间有真情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人间有真情10篇,内容包括人间也有真情在,人间处处有真情。山水蕴育文明,我们应保护山水环境,那么对于比水还深,比山还高的母爱、父爱,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一位65岁的母亲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作为儿子,目睹年

学习

生物工程就业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工程就业10篇,内容包括生物工程专业简历应该怎么做,生物工程就业的职业认识。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

学习

忆长征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忆长征10篇,内容包括忆长征的内容有哪些,忆长征简介。在这里。我对天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让祖国繁荣昌盛,像巨人一样顶天立地!

学习

滑冰作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滑冰作文10篇,内容包括滑冰作文,滑冰作文范文100篇。来到滑冰场,我在妈妈的帮助下,穿上了滑冰鞋,戴好头盔和护具……穿戴完毕后,我一步一步地上了冰场。我一踏进滑冰场,“哧溜”一声,差点仰面滑倒,吓得我连大气都不敢出,干脆就蹲在

学习

女人的泪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女人的泪10篇,内容包括女人的泪适合的文案,女人流泪的文案。其实,心疼的不仅仅是因为泪水,而是由于她此刻将情感表达到最美的程度。女人在自己受委屈的时候,可以借泪水来宣泄心中的不快。往往还特别希望在这种时候能有心爱的人

学习

描写山的古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山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山的古诗,描写山的古诗句三年级。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2、《游山西村》宋代-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学习

房屋租赁合同法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租赁合同法10篇,内容包括合法房屋租赁合同7篇内容,房屋租赁合同的20个法律要点。2、合同的相对性会受到法律的一定限制。具体表现为:①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对房屋受让人的限制。为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法律确立了买卖不破租赁原

学习

荼蘼花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荼蘼花开10篇,内容包括荼蘼花开最新章节在线全文阅读,花开荼蘼文案。它挣扎着开,最后的光芒,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样让人感觉到努力,我喜欢这怒放,哪怕只一瞬。如果是爱情呢?爱情如荼蘼,也开过一季,挣扎过一季呢?佛见笑,独步春

学习

中小学演讲材料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演讲材料,内容包括中小学生演讲稿范文大全,演讲材料怎么写小学。还记得那是一九九七年的夏天,当时我担任学前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智力有缺陷的男孩.说实话,当时我这不想收,全班六十多个孩子还教不过

学习

美好的人生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美好的人生10篇,内容包括美好的人生卡耐基,美好人生记录100篇。人世繁华,多少人不过是为了一场物质的虚荣抵达,有几个人能在精神深处修行?前几年看电视,说画家黄永玉在老家凤凰,北京,香港甚至意大利都有自己的住宅,大房子,这些房子

学习

技能评估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技能评估,内容包括技能评估怎么写,技能自我评估。2、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动态分析问题。评估人员在深入企业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了解行业、产品特点的基础上,把财务账反映的信息和整个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判断,分析是否合理。评估

学习

大学社团活动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社团活动10篇,内容包括大学社团活动100种,实用的社团活动总结集合十篇。An.D话剧社成立于2006年12月,是中光高级中学社团力量的先锋队。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社团坚持为每届校园艺术节和狂欢节创作出贴近校园生活的话剧剧

学习

气象工程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气象工程论文,内容包括气象学论文范文,气象科技论文范文。南昌市气象局观测站始建于1950年,地处北纬28.6°、东经115.92°的市郊。现有三层的综合观测业务楼、十层的雷达楼及一些一层的附属房,由于地势比四周高,所以比较容易发

学习

五四诗歌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五四诗歌10篇,内容包括五四文学作品诗歌,五四诗歌稿。五四胜利的火炬依然闪耀在心中那光芒曾经催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国让江河更加奔腾如愤怒的巨龙直冲云霄一声霹雳惊天动地热血青年呐喊声声还我青岛、拒签和约如火山爆发势不

学习

教师节的诗歌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诗歌一年级,***教师节诗歌。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是您!老师!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

学习

雨的诗歌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雨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雨的诗歌自创,四季雨诗歌。一,故事式的人物介绍,诱发对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春雨》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提纲挈领的介绍诗人,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二、吟诵诗文,创设意境《

学习

庆祝国庆诗歌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庆祝国庆诗歌10篇,内容包括庆国庆的最佳诗歌,庆国庆的儿童诗歌。面对伟大的中国,我情不自禁在内心深深呐喊:中国万岁!请欣赏由高一(10)班带来的《国家》,指挥,xxx。2.六十一载的峥嵘,东方瑰丽的大地上耸立起一个不朽的国度六十一载

学习

六一诗歌朗诵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六一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六一诗歌朗诵,六一毕业诗歌朗诵。男:爷爷、女:奶奶、男:叔叔、女:阿姨、合: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女:六月的**,气候宜人,鲜花盛开。男:六月的**,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女:伴着花的芬芳,披着节日的盛装,男:“六一

学习

国庆诗歌朗诵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十月国庆诗歌朗诵,国庆汇演诗歌朗诵。大同市城区三十一校,三一班三年级:闫志莉

学习

祖国的诗歌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祖国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赞美祖国的诗歌,关于祖国的诗歌或文章。4、这就是我爱恋的祖国。我爱你灿烂的花儿,我爱你的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丽的河山,我的祖国,我爱您。5、祖国是什么?6、祖国是脚下的这块土地,祖国是一朵花朵。祖国

学习

国庆节诗歌朗诵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初中诗歌朗诵,适合国庆节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