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篇1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幼儿音乐;整合分析
音乐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它具有娱乐性强、活泼、欢快等特点,通过在音乐学习中贯穿游戏,使幼儿伴着音乐的节奏,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主题,幼儿在放松、欢快、愉悦的状态下积极学习音乐,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学。
一、音乐游戏对音乐学习的作用
首先,一般来说幼儿还处于年幼阶段,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还处在不成熟的时期,要想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接受音乐,就要在歌曲和乐曲的引导下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能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例如:歌曲《两只老虎》中的歌词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教师可根据歌词以及音乐的节奏来编排一套舞蹈动作,使幼儿可以伴随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以肢体动作去表演音乐,再用音乐来指导肢体动作。这样不但有利于幼儿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其次,开发了幼儿的舞蹈能力。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形式,人们通常是在音乐节拍的带动下踏歌起舞。幼儿通过感受音乐中的节拍,会自觉跳动起,音乐促进了舞蹈的形成,利用舞蹈去诠释音乐节奏,领悟音乐内涵。例如:《摇啊摇》这个曲目,可以将音乐情节分出角色,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景:“静谧的夜空下,妈妈抱娃娃的身影映在窗面上”。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既学会了唱歌也领悟了音乐中的舞蹈的开发。
二、把音乐游戏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策略
首先,为幼儿营造一个音乐游戏氛围。无论什么音乐都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一些音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游戏播放相应的合适的音乐,使孩子用正确的肢体语言以及活动游戏来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并表达音乐,寓教于乐,达到引导教育孩子的作用。
其次,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音乐、认知音乐,很多的幼儿歌曲都是关于小动物或者植物的描述,要想使幼儿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以更好的方式来接受音乐,就要让他们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例如:在《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中,“啊树啊上两只一棵葡萄树——”可以安排两个孩子分别扮演“蜗牛与黄鹂鸟”两种动物,各自表演自己的角色,根据动物特点来展示自身动作,学生会从中领悟到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利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学生会从中收获很大的乐趣。
再次,音乐的学习是通过听觉展开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听觉游戏练习来教学,使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去感受音乐、认知音乐,例如:在《一个雨天》这首曲目的学习,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听音乐,感受不同音乐设备产生不同风格的“雨天”。孩子在不同的雨声节奏中拍拍手,动动脚,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幼儿处在孩童时代,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不成熟,对于音乐的学习如果单纯依靠文本教学,不仅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而且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尹量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
幼儿音乐篇2
关键词:音乐感染力;音乐活动;游戏
一、音乐活动开拓师幼、幼幼间交流的起点
音乐活动的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
我园在新生***入园之前,有家长陪读三天的惯例。目的是在家长的陪同和辅助下,让幼儿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对新环境有初步的认识,消除陌生感,减轻幼儿***入园的精神负担。
在家长陪读的三天里,我充分利用音乐具有感染力,能很快调动幼儿情绪的这一特性,有序地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如,律动《小动物叫》、歌表演《我是一个大苹果》、音乐游戏《小兔子和狼》。他们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在初步体验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带给他们身心愉悦的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拉近了老师与幼儿间的距离。伴随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幼儿园真好玩,老师像妈妈,师幼间、幼幼间已经搭建起一座感情的桥梁,接下来的***入园、开始新的集体生活会变得容易些。
二、音乐有效缓解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
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好似一枚甜蜜的果实,妈妈轻柔的嗓音,发挥出她独特的魅力,酝酿出良好的氛围,吸引感染着孩子,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通过好听的幼儿歌曲和有趣的游戏,孩子的注意力会不经意间被转移,短暂地忘却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绪。部分适应能力强的幼儿能与教师形成积极良好的互动,并被音乐吸引,深深沉醉其中。另一部分适应能力稍强的幼儿也会渐渐停止哭闹,静观其变,放下防备,想要参与。他们会想:幼儿园也不可怕呀,幼儿园里真有趣呀!他们都玩得好开心!我也可以不哭!安定幼儿情绪,音乐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音乐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并促进良好常规的建立
在幼儿园一系列活动中,音乐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能促进良好常规的建立,保证一日活动的有序进行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愉快地、轻松地、不枯燥地掌握相应的活动规则,建立科学、安全、文明有序的班级常规。
餐后、起床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做一个音乐游戏,唱一首儿歌,把它作为音乐课后的延伸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音乐学习内容、深化作品的内涵,也是给幼儿等待的一个积极回应,从而形成等待与收获的良性循环!当这种积极等待习惯化后,良好的常规便牢固建立了。
音乐课的内容选择应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如,在新授歌曲《春天》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教师扮成“春姑娘”,让幼儿分别分角色扮演“杨柳、花儿、蜜蜂、蝴蝶、小兔”,当春姑娘到来时“春风吹拂,太阳温暖”,幼儿便做出“花儿盛开、杨柳弯腰、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模样,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启发他们说一说:蜜蜂蝴蝶飞来会做什么呢?小兔为什么蹦蹦跳跳的那么开心?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花儿开了,蜜蜂蝴蝶要来采蜜;小草绿了,小兔有青草吃所以高兴地蹦蹦跳跳;杨柳弯腰在鞠躬问好”……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还应该挖掘歌词里包含的各领域知识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提升其学习生活的能力。如,通过学唱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歌词里“请你快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边唱边启发,使幼儿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意义。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作为献给妈妈的三八妇女节礼物,在理解妈妈辛勤工作的基础上萌发对妈妈的爱和体谅。歌曲《小动物叫》则包含了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不同的叫声来了解小动物们的基本特征。
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教师带领幼儿排成一列或者两列火车鱼贯而出。随着边开边发出的“轰隆 轰隆轰隆,我们的火车就要开;轰隆 轰隆,轰隆 轰隆,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强有力的节奏型“×× ××,×× ××!”使幼儿情绪越来越饱满、高涨。在到达活动场地时,就已经提前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参与活动时自然地就活起来、动起来了。但是在活动结束回教室的路上,本着整理安定幼儿情绪的原则,火车开得要安静、舒缓些。“轰隆 轰隆,轰隆 轰隆,我们的火车快到站了!”这种自我调节行为,是积极遵守常规的表现,更是自制能力发展和进步的显现。
饮水时,总会有掉杯子、敲击杯子的现象发生。那叮叮咣咣的噪音实在难听,让人无法接受。光是一味地说教起不了很好的效果,我选用歌曲的形式。利用歌词的教育意义、旋律的趣味性来启发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杯子。自创的简单歌曲:“小杯子手中拿,两手紧紧握住它,咕咚咕咚喝完水,然后把它送回家。”并且童趣化地以杯子的口吻做出痛苦状:“是谁把我摔在地,使劲还来把我敲,弄得我头破身体疼。”形象地帮助幼儿认清这种不当行为的不可取与破坏性,提醒他们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
离园前,孩子们会比较浮躁、兴奋,教师要因势利导力求闹中求静。组织大家一起跳跳集体舞、唱唱儿歌、玩玩游戏,用音乐转移注意力,戒除浮躁,让幼儿处于一个兴奋有序、活而不乱的情绪状态,安全愉悦地等待家长的到来。
总之,一句话——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浸润和沐浴中,快乐地开始幼儿园的新生活;快乐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快乐地享受幼儿园的新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红.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
幼儿音乐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 幼儿园 音乐教学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73-02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其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帮助人类缓解由过快的工作或生活节奏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身心放松,同时音乐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给人类带来情感上的慰藉。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聆听并辅以乐谱分析等辅手段,方能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一 音乐欣赏的本质
1.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
音乐欣赏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和相关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来领悟音乐的真谛,同时使欣赏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虽然每个人赏析音乐的方式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对音乐美的探索和感悟。
2.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人们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人类通过听觉表象的想象以及对音乐含义的想象自行体验作曲家的创作意***,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或情感上的慰藉。
3.音乐欣赏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主要动力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欣赏活动,高水平的欣赏环境,往往能造就杰出的作曲家;相反,一个水平低下的欣赏环境,则往往容易埋没音乐天才。
二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特点
1.审美性
审美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赏析,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音乐的审美,亲身感受音乐的感染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游戏性
幼师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通过做游戏让幼儿从中直接获得快乐与知识。因而,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教学,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投身其中。
3.综合性
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幼儿园音乐教学往往将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等形式综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快速进入音乐天地,实现学习、娱乐两不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聆听音乐,对音乐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欣赏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采用符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愉悦的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对于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
幼儿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靠听觉、视觉获取音乐的基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获得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同时产生作用,既有助于全面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还较欠缺,这使幼儿难以通过交际认识自身世界和外部世界,而只能依靠想象,即自身的再创造,来认识世界。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听到风格不同的音乐通过自身的再创造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使之成为能够被自己理解与接受的东西。如欣赏摇滚歌曲《快乐颂》时,教师先播放歌曲,让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手的动作并与小伙伴们交流,或让幼儿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摇滚乐手的动作,跟着音乐大胆地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幼师往往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一段音乐后,鼓励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领悟表达出来,如在教幼儿学习歌曲《新年好》时,教师先自弹自唱一遍,让幼儿欣赏,然后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并用最响亮、最自然的声音演唱出来,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的兴趣
音乐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对音乐则天生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优美动听的音乐往往能很快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快乐,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往往使他们情绪高昂、心情愉悦,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引发其对世间一切美的事物的兴趣。如在教幼儿学习歌曲《妹妹抱着洋娃娃》时,教师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歌词的内容讲给幼儿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该歌曲的兴趣,然后老师抱着洋娃娃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最后鼓励小朋友跟着音乐的节拍分组抱着洋娃娃进行歌曲的表演。
四 结束语
音乐是幼儿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初步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幼儿在音乐赏析中获得愉悦的感官享受、广泛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音乐欣赏则是幼儿把握音乐真谛并从中体验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具体音乐的赏析,幼儿可以从中直接获得快乐的体验,并在无形中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篇4
【关键词】古典音乐 幼儿音乐教学 方法
一、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天***. 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系[J] .音乐时空音乐教育教学,2011.12.
幼儿音乐篇5
音乐欣赏活动是要让幼儿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它是在内心进行的,从外面很难观察到的活动,但事实上是幼儿感知、思维、想象的发展,从外部可见的活动开始逐渐内化的。
很多幼儿教师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是让孩子单纯地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幼儿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即在多次欣赏后,才能加深理解。如在作品《狮王进行曲》的活动中,幼儿欣赏几遍后,教师就必须让孩子动起来,让他们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乐性质,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动作,孩子们就会听得更仔细认真,并会跟着音乐的变化模仿狮子走路、发怒、吼叫等动作。幼儿在音乐中借助动作自由想象、创造,加深了理解。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那如何再提高幼儿的欣赏层次呢?那就需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欣赏完《狮王进行曲》后,可以让幼儿听着音乐编一个故事,这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又会提高一个层次。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
二、生活化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种种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的依据。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声响:鸟叫、蛙鸣、风的呼啸声、雨水的淅沥声等等。幼儿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美妙声响的环境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为音乐欣赏活动奠定生活的基础。
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倾听、表现生活中的声音的方式。小班的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常会被周围有趣的声音吸引住,教师可让他们倾听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声音。如:打雷的轰隆声、妈妈切菜的嚓嚓声、喝水的咕噜声、小鸭的嘎嘎叫声等等。教师在这时候要注意引导幼儿根据他们的兴趣收集声音门类,激发其倾听、欣赏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乐器表现这些节奏,对这些节奏进行简单表征活动。幼儿阶段,教师侧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力求他们对周围声音感兴趣,愿意以适合的方式表现声音的节奏。
中、大班幼儿在倾听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的基础上,教师可激发他们用适合的乐器进行表征活动。不仅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声音就可以了,而且要根据乐器的音响效果贴近生活中的这种声音。例如:“青蛙叫”,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找找“什么样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青蛙叫呢?”经过一番筛选,幼儿发现响板、双响筒的声音很像青蛙叫,于是就在这两种乐器上贴上青蛙的标记。教师可用这样的方法将所有的乐器进行这样的归类,这样乐器不仅是作为一种伴奏的工具,也是儿童表征生活中声音的道具。
三、故事化
故事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有着丰富的故事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体验音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将音乐欣赏与故事相结合,使音乐欣赏不仅局限于纯艺术方面的体验,而是与语言领域相结合,增加音乐欣赏的趣味性、个性化。
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例如:《音乐的瞬间》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在平时幼儿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结束时,就播放这首曲子,让幼儿熟悉并且喜欢这首曲子。在一次集中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的瞬间》后,教师提问幼儿:“这首曲子你们听起来觉得怎么样?”幼儿回答:“听起来很轻松,让我很快乐。”说明幼儿感受到了乐曲的风格是轻快的。有了幼儿对乐曲的大体了解,为幼儿有的放矢地创编故事提供了依据。
其次,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这一部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环节。教师通过幼儿的小组活动能够更充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以《音乐的瞬间》为例,教师抓住乐曲欢快的风格,引导幼儿想象“什么东西会有这么欢快的节奏”。于是有的幼儿就想象是兔子在跳,鸭子在边走边叫,青蛙在唱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幼儿会说:“他们在一起开联欢会”,“他们要表演节目”。对于幼儿的想象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这首曲子,找出故事创编的重点,加以突破。依据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创编故事的形式深入了解、欣赏乐曲。另外,这样的活动以小组欣赏的形式为宜,这样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体现幼儿的主体意识。
最后,教师要提供幼儿展示各组欣赏成果的机会。对于幼儿欣赏的成果,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展示给大家看。再以《音乐的瞬间》为例,幼儿在创编完故事之后,都以绘画的形式将每一部分的故事画下来,其中一组就画了第一部分“青蛙跳着集合在池塘的荷叶上开联欢会”,第二部分“青蛙表演了唱歌、舞蹈”,第三部分“青蛙跳进池塘回家了”。以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音乐欣赏的成果,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和直观的需求,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多种教学来引导、培养幼儿欣赏音乐。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音乐内容,不能忽视欣赏,要通过欣赏音乐来扩大幼儿的音乐眼界,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感受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愉悦和创造乐趣。
幼儿音乐篇6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发展
【中***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52-01
幼儿在学前阶段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这一阶段,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音乐是表达情绪宣泄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幼儿具有喜形于色、内心外露的特点,由此,音乐教育是幼儿和教学间的共鸣点。本文就幼儿音乐教育进行简浅的分析。
一 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
现今孩子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1.教与学能力双提高
幼师在教学中的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指标,如何在教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关注点。幼儿学习理解能力还很弱,幼师要教幼儿学会学习和怎样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幼师来说,让幼儿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通常这一点,会被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传统的音乐教学我们往往只是要求幼儿学会唱,并且记住歌词,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幼儿来说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时就需要幼师去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扩充幼儿的知识层面,让孩子运用大脑来感悟歌曲的表现力。
2.教与用的积极推进
传统幼儿教学通常只是把幼儿教会,并不会过多地强求孩子的运用能力。如何让幼儿从不懂到学会,再到运用层层递进,是现代教育对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幼师应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把整个音乐学习融汇进去。也可以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进行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由幼儿自己得出答案,教师给予指导。这些学习方法会使幼儿宽泛地学习到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通过音乐,孩子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中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使自己产生幻想在音乐中流淌的是美妙和智慧。
1.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音乐能代表一个人的灵魂,甚至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疯狂。音乐隐形地表达人的情感,情感是活跃的表达形态,因此音乐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体会。音乐是人内在的情感活动,音乐能发展人情感认知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运动或活动会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使机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则会使幼儿做出不同的举动,每一次活动都代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会使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2.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幼儿在对音乐有了充分的认知后,就会随着音乐的情感宣泄点找到自己最愉快的方式,当然这种表现会出现在幼儿自己的性格及爱好等方面,也就是孩子的个性。好的音乐会熏陶孩子的辨识能力,当孩子看到美与丑、恶与善时能表现出正确的态度。由此,孩子的心灵被一些美好的事物影响,被一些善的事情感动,性格也会变得高尚完美起来。音乐教育是一门陶冶情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三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审美感受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产生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儿童音乐作品往往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天真活泼、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音乐背后的思想情绪会包含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出现在歌谣里,激发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的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2.娱乐性
音乐具有娱乐性,这就使天性活泼的幼儿喜欢并且积极地参与。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师应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歌曲,并引导孩子把这种娱乐性放大,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牢记,把教育通过愉快的音乐形式传递给幼儿,让其在音乐的感受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表现自己。
3.潜移默化
音乐教育不像其他教育,直截了当地表达,而是通过音乐触及孩子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音乐这时就像润物细无声一样播撒到孩子心中,而这种播撒和灌溉往往比直接的说教在孩子心中持续的时间久远。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孩子有多大的艺术造诣,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潜移默化过程。
幼儿音乐篇7
一、借助南音木偶小精灵,将幼儿带进南音的世界
南音虽是家乡戏曲,但是幼儿比较陌生,如何让幼儿接受呢?我们首先想到了木偶,泉州人常常在木偶剧场流连忘返,木偶戏更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形态各异的木偶:头戴黄斗笠的小小惠安女活泼可爱;美猴王孙悟空火眼金睛扫视四方……这些形神兼备的木偶深得幼儿的喜爱。我们邀请木偶剧团的演员到幼儿园来表演南音木偶剧,让幼儿感受南音的魅力。小精灵般的木偶给南音赋予了生命,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将幼儿带进了南音的世界,让他们渐渐地喜欢上与众不同的南音。
二、收集南音材料,增进幼儿了解南音的兴趣
我们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南音的材料,如色彩艳丽的南音戏曲服饰和头饰;琳琅满目的南音戏曲道具;古色古香的南音乐器和丰富多样的南音戏曲表演***片。材料的收集过程,是幼儿学习和发现南音的过程:幼儿知道了南音悠久的历史,认识了演奏南音的各种乐器以及演奏方式,感受到南音原来竟有如此深刻、丰富的内涵。在收集各种南音资料的同时,幼儿产生了对南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与兴趣。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加深幼儿对南音的了解
我们制作了“欢迎你进入南音世界”的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南音乐器和每种乐器的演奏方式。通过对课件的欣赏,幼儿对南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在音乐活动区提供了响盏、小镗锣等南音乐器,供幼儿学习、了解它们的演奏方法。我们邀请幼儿和爷爷、奶奶一起联欢,幼儿手拿乐器为爷爷、奶奶的南音演唱伴奏,虽然动作比较笨拙,但是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演奏南音乐器的乐趣,对南音的喜爱程度也大大加深。
四、设置南音区域,让幼儿在讲画唱舞中接受南音
环境是最好的课程,我们设置了一个南音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南音材料。在南音区中,幼儿有的面对自己喜欢的民俗***案,看看讲讲;有的描画南音表演的服饰道具;有的用乐器为自己喜欢的南音伴奏;有的高兴地套上水袖,为南音伴舞。在看看讲讲、描描画画、敲敲打打、袖子飞舞中,幼儿愉快地接受了南音,产生对南音的浓厚学习兴趣。
五、让家长走进南音课堂,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南音
南音是我们的乡音,很多幼儿家中的老人都能唱上几句。在幼儿园开展的南音活动周中,我们请家长走进课堂,他们生动的讲解和精湛的表演感染了幼儿,活跃了课堂,幼儿对南音的感受也深刻了许多。
六、争当南音小精灵,丰富南音探究活动
幼儿音乐篇8
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都比较多,且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显著。幼儿教育也形成一门***学科,在理论和实际运用方面都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我国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尤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各类教育机构都纷纷开展幼儿音乐教育课,并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关于不同年龄段音乐教育的***书,很多幼儿园教育也吸收和采用了不少国外现有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奥尔夫的思想。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始涉及音乐教育,但大多数是肤浅的,缺乏深入研究的。另外,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开设的音乐教育课也都是带有商业性质的,为了盈利而设立。因此,这类非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不仅无法很好地教育孩子,还很有可能让孩子在音乐学习路上走弯路。纵观现在国内幼儿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对其不足总结如下:1、缺少素质教育模式,不会因材施教,而是集体上课,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2、一些幼儿园教学死板,过于教材化,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绪状态。3、容易忽视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例如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健全心智等方面发展的作用,而过度强调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提出的关于幼儿教育观点,即要注重孩子在学习音乐时的乐趣,让他们欢快学习,而不是痛苦地被教育,要让孩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通过孩子自己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去理解和表达音乐,让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学和乐相辅相成。
二、幼儿音乐教育对其能力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另外想象力的具备也是儿童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的重要性与知识同等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上,可以让儿童展开无限的想象,让他们将音乐与画、与实物相联系,锻炼儿童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2、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学主要是靠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而视觉、听觉是我们人类进行对外感知不可少的重要感知能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学,对儿童感知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即可以说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幼儿在学习音乐时,教学者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外在干预和引导,不能盲目地放纵孩子毫无目的的观察和倾听,要保证孩子能对音乐进行正确认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任何知识的教学都是需要用大脑进行辨识和记忆的,幼儿音乐教学当然不例外。因此,在培养孩子进行音乐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有效记忆,可以引入一些现成记忆方式,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4、有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对我们个人来说创造力最好的培养时期便是儿童时期,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时期创造力的培养。而幼儿音乐教育也恰好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之一,音乐活动可以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能够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思索和研究,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下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当然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不是让孩子自己自由发挥,也是需要教学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的聪明才智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现在正确的地方。
三、如何使幼儿更好地学习音乐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老师引导入门,幼儿音乐教学同样需要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老师们要通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点,如音乐不同的音色、各类现实生活中声音的音乐模仿等,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原因学习,并积极去学好。另外随着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加深,开始对孩子进行初级音乐教学,再然后进行专业化训练,做到能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接受,使教学效果更好。
2、让幼儿的音乐学习融入生活中
艺术源自于生活,因此很多美妙的艺术都可以在生活中很好地体现,关于幼儿音乐教学更是可以融入生活的乐趣。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感知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这类感知加上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孩子们更深的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美好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的独特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同一音乐教学时,各自有不同的生活感悟,从而对他们身心发展有不同的促进,所以音乐教学中要学会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合。
3、要开发幼儿时期的音乐学习潜力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儿童能对其有兴趣,能体会生活美,更是要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多参加交互活动,要在教学者引导下创造性的学习,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教学者所传授的知识,同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幼儿音乐教学不像传统教学一样,它要更注重孩子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相应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幼儿音乐篇10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并非是纯粹的音乐知识讲授,更重要的是人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往往将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视为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旨在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作为生活和情感的一种反映,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这正是音乐感召力的体现过程。比如在欣赏《摇篮曲》时,幼儿或怀抱娃娃、或手扶摇篮,这样宁静唯美的画面是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足以证明情感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二、通过儿童生活经验辅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声音和切实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是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所在,这对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会倾听音乐可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对各种动物声音的倾听都是幼儿感性认知的重要积累过程,这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设计特定的音乐场景,在舞蹈、游戏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动下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然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分辨出音乐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将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观教具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发现情感,并运用自我想象将画面情景表演出来。这不仅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时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必要的音乐情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感知。
三、通过想象力激发促进幼儿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故事体验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为明显的特质,这时我们可以将故事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体现音乐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幼儿对于音乐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现,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节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与风格之后,教师可针对幼儿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故事或是表演的编排,通过直观形象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借助想象力激发来促进幼儿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综合音乐审美意识培养意义重大。
四、以多种感官辅助下提高孩子音乐整体感受力
多种感官辅助下的音乐欣赏过程可完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提高自我音乐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幼儿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欣赏水平还相对浅显,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若是播放一段节奏缓慢、声音低沉的音乐,幼儿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画面并指导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们就能够很快记住音乐,并且印象深刻,这正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不难发现,一段描绘动物的音乐仅仅是播放很难激起幼儿的主动性,但若是配合对应的舞蹈动作,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种感官配合下的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