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岁序更替。以时计算,用年区隔。算一算,还有多少天过年,一年得失几何;计一计,过年又多少天了,未来成败些许。算也好,计也罢,其结果不外一有形或无形的账本、账户、账目而已。老人曰,“吃不穷,穿不穷,不会划算一辈子穷”,就是讲人生必须善于算账。
“记账”与“算账”的人生旅。人生的苦乐年华之旅,也是一本以时间为纵轴,以现金为横轴,以成长为斜轴的“记账”与“算账”之旅。孩提时代是消费者,“用钱”的。吃的、玩的、用的全是长辈们无私的资助,但从生物学意义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代际承递,从社会学意义上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联系发展。中青年时代是创造者,“挣钱”与“用钱”并存。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加,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养家糊口,生儿育女,终于实现了由“价值”这张“空头支票”变现为“使用价值”能交流的“硬通货”的蝶变,从“用钱”到“挣钱”的华丽转身。于是人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重任就主要体现在挣钱与用钱的物质消费上,用心与不用心的精神慰藉上。老年时代则是总结者,在赢亏之间找到最终答案。比谁的寿命长、子女成才、身心愉悦、社会贡献,这才完成此身的“记账”与“算账”之旅。
“精算”与“算精”的变奏曲。古人言:“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人生这笔账,既要察其细,重其小,究其因的“精算”,更需见其远,观其大,知其时的“算精”。要算好“上”与“下”之账。孩子是另外一个自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大的一笔账,少留财多给才,走出“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裤,五代宿街头”的代际周期律,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要算好“多”与“少”之账。不能光算自己的账,也要算别人的账,既要“本位主义”上半夜想自己,也要“换位主义”下半夜想别人。“本位主义”加“换位主义”,就等于“全位主义”。要算好“大”与“小”之账。不仅要打好“小算盘”,更要用好“计算机”,不仅要算自己的账,更要算社会的账、国家的账,打通“小我”与“大我”的“任督二脉”。
“算总账”与“总算账”的试金石。“算总账”有如“风物长宜放眼量”,即把事情的是非得失集中在一起加以总结,或对各种错误事后进行总清算;“总算账”则为“牢骚太盛防肠断”,即只盯着脚背上那点事情,只盯住眼前那点小天地,锱铢必较,患得患失。人算不如天算,人生这笔账,难算也当算。因为,人生多为“糊涂账”。历史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像王熙凤那样“总算账”式的人物如过江之鲫。人生有时“打烂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人生有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但起伏才有张力,落寞成就人生。置身不如意境地,尤其需要自我的定力与救赎,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时间问题,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寻烦恼,只有自己为自己代言,才能战胜自己,达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之境界。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顺着本能去做;功利境界,为自己而做;道德境界,为他人与社会而做;天地境界,为宇宙利益而做。“总算账”对应着自然与功利境界,而“算总账”则对应着道德与天地境界。一首歌这样唱道:“时时刻刻忙算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算总账”为大智慧,“总算账”乃小聪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算总账”与“总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