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学生问我,这里的“想像”和在其它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想象”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是,哪一个更准确;如果不是,哪一个是错误的?
我翻看了七年级(上)的教材,发现在这一册书里,“想像”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还是相当高的,随意看看,就有如下几个:
1.第3页,《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例子(上文所选)。
2.第41页,注释⑨中“心中想像的景观(鹤舞)”。
3.第46页,“400万册***书!实在难以想像”。
4.第191页,出现4次,“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是人类腾飞的翅膀……驰骋想像,奇妙无比。这些想像植根于现实生活……你能否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主题,展开你的想像呢?”
5.第193页,“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三题中均有“想像”一词。
6.第196页,“探究・练习”第三题,“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7.第211~212页,在题为“想像”的写作专题中,“想像”一词出现了14次之多。
看一下与七(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只要是和以上内容相关的篇目,均是使用“想像”一词。由此看来,苏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中,“想像”和“想象”被统一使用为“想像”了。
再看一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吧。这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的第六单元的安排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奇思妙想”板块,在这一单元中,也多次出现了“想像”一词,如:
1.第138页,“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
2.第147页,“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3.第149页,“研讨与练习”的一、二两题中,均有“想像”一词。
4.第150页,“阅读时想想,这个神话是怎样展开想像的”。
5.第153页,“研讨与练习”一,“……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这样看来,用 “想像”该是准确的。
但翻看了其它报刊书籍,却又发现“想象”和“想像”在使用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儿用的是“想象”,那儿用的又是“想像”,着实让我一头雾水。
为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我进行了以下的求证。
一、求证于《现代汉语词典》和《汉字源流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想象”和“想像”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是:
【想象】①名词,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②动词,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也作想像。
【想像】同“想象”。
在《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中,“象”与“像”的意义分别是这样的:
【象】意义演变之⑤是“想象”,出处是《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为了分化字义,后来“相貌”、“类似”、“如同”、“形状”、“样子”等义便另加义符“人”,写作“像”来比示。
【像】《说文・人部》:“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为相似,即在形象上有相同或相似,有某些共同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想象”一词的解释,无论是第①项还是第②项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突出了“创造出新形象”的特征(第②项解释“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中的“推想”二字,也具有“创造出新形象”的内涵)。
《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这一语段中,“生象”、“死象”中的“象”的本义应该是大象,但是由“案其***以想其生”而产生的“象”则是“意想者”,也同样具有了“推想”和“创造出新形象”的内涵。
而“像”的基本义中均不含“创造出新形象”的意思。
因此,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想象”和“想像”二词中,用“象”是比较合理的。
二、求证于词性的分析
如果从词性的角度来分析“想象”一词的话,人们习惯认为是动宾结构,但也有认为是联合结构。如果是动宾结构,想的是事物的形状、样子,用“象”应该说是合理的。如果是联合结构,“象”字本身也是动词,即韩非子说的“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想”也就是“象”,“象”也就是“想”,因此在“想象”和“想像”两个词中,用“象”字似乎更为准确。
三、求证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对这两个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
【想象】①名词,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②动词,推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或发展结果。不难~他当时该有何等的痛苦。
【想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确定“想象”为推荐词形。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想象”的解释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想象”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想像”一词的推荐用法为“想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想像”一词的使用已经从规范的层面上规定为“想象”了。
综上所述,“想象”和“想像”似乎是应该统一使用为“想象”的了。
教材可以算是最权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应当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教材的修订工作,向广大读者,尤其是师生提供更准确而优美的教与学的范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想象”还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