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件篇1
《春望》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 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 导入
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 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捉住,带到长安。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 搔 浑 溅 簪
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
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 学生小组交流。
2. 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 破 感时 恨别 抵 搔
3.小组推举代表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
如:国破 山河 城春 草木 花鸟
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 感 搔更短 不胜簪 家书
3. 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如: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
八、赏析诗歌
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首联 对比反衬 寓情于景 颔联 触景生情 承上启下
颈联 思家迫切 引起共鸣 尾联 细节描写 忧思之深
九、探究质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十、拓展比较
诗人在本诗中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七年之后诗人听到官兵胜利的消息后又会是怎么的呢?试与《闻官***收河南河北》作比较。
闻官***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 学生讨论并说出诗歌的大意。
2. 思考下列问题:
春课件篇2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灵活、快捷以及信息资源丰富等多种特点,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遇到山水风景类的内容时,学生只能通过想象,但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师能够把山水风景利用***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高效。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为例,首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一段优美的春的乐曲,从文章题目引入,提出导入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教师可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并将其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离别》,进而将本文引出,并将作者的相关作品与简介充分地展示出来。随后,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1.朗读文章,掌握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掌握不同的写景方法。在课件中展示下列相关问题:用圈点勾画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写出相关的感受与体会。提出问题:针对美丽的春天,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在描绘春天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结尾部分是怎样颂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学生朗读结束后,合作交流,指名学生发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背景配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最后给出一幅关于春天的***片,如果是你,你如何描绘这样的景色?课后设置相关练习,还可以推荐相关优秀教师的微博、网站等;建立留言板模块与交流区域,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沟通与交流。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情境创设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通过利用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技术,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为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间的关系更近。例如《春》一文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制作关于春的景色与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进而切实地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除了可以对所学课文的内容给予充分的讲解以外,在课后还可以将学习内容扩展,提供有关的阅读资料,课后指导网站等。促使学生课前与课后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便于其自主学习的开展。例如,在《春》一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师推荐的网站,掌握了更多关于描写季节的修辞方法等。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件模块中,建立学生留言区与讨论区,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除了能够与教师及时交谈之外,还可以与同学充分地交流,通过聊天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学好语文也就不是难事了。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教师必须做到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加强实效性,充分地借鉴别人的长处,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肖钟平.关于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11).
春课件篇3
一堂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对学生加强美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再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满黑板的板书,而更多的加入现代技术,运用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来优化我们的教学,让语文课不再是枯燥的课。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完全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是一种集文本、***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电脑软件,对学生传达信息的时候是全方位的,更是形象生动的,使得学生同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首先,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感悟。例如,我们在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了解,也更好地去了解鲁提辖这个人物,在分析地过程中,更能够让学生清楚而又明白的分析和掌握这个人物性格特征,从而了解小说人物刻画对文章主题的作用。而学生的注意力也完全被控制住了,作为教师就更容易顺势把学生引导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来。这样学生是带着一种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强,对于语言的感受也容易得多了。
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克服时空限制化难为易。在外面的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使学生乐于写作。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头疼的,也是最不愿意做的。学生们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学生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我们在对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比如,八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足迹》,我就可以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赏春、颂春、绘春,三个活动环节,展示有关春天的画面、声音,以及让学生了解有关春天的诗句、歌谣、民俗、谚语等等,让学生认识春天,了解春天,再通过赏读一些好的有关春天的诗文,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最后一个活动环节蓄势。这样学生就可以拿起自己手中的笔,能够较好的来描绘春天,让他们不再觉得写作是一件让他们恐惧的事情,而这一课,利用多媒体课件也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春课件篇4
关键词 语文多媒体教学 反思 对策
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
1、任意拔高地位,导致越俎代庖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上具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运用多媒体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尤其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似乎不用多媒体就没有档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把能否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衡量教师能否使用现代化教具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志。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滥用多媒体、误用多媒体的现象。
2、缺乏开发意识,“拿来主义”严重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语文课件应该由自己开发。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课件都是从网上***的,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全然不去理会学生的和课堂的具体情况。
现在网上出售的一些课件,编写者是那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而非语文教师,他们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制作的课件很精美但不适应具体的教学。笔者曾听过有位教师上朱自清《春》一课,上课前,先让学生观看Flash制作的《春》动画,就是把全文用动画再现,甚至是最简单的内容,也再现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观看动画片一样。美其名曰,感知课文。课后,我问他,这个动画哪里来的,他回答说,直接从网上***的。后来,我回了一句,你认为这样直接拿来有用吗?他哑口无言。当然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3、文本意识淡薄,“花拳绣腿”做秀
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主体,任何其它形式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必须从属并服务于语言学习。有些教师制作的媒体课件中的***文、声音、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为了迎合某些评课标准的要求,全然不顾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最终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样,有老师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阅读,用***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像化,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就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4、限制思维拓展,创新手段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也应能体现这个过程。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有位教师一上课就进行配乐朗读,然后展示课件:主界面有几个按钮,分别标有“春草***”、“春风***”、 “春花***”、“春雨***”、“迎春***”……,接着教师依次分段研讨课文,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这位教师不仅破坏了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佳作,而且让学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言文字恰是一种充满可想性的东西,我们应该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张“春草***”、“春风***”、 “春花***”、“春雨***”、“迎春***”。就像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切不可鼠标一点,画面呈现,思维停滞,想象束缚了。
多媒体教学使一些教师走入了教学的误区,如何从教学误区中走出来,正确使用多媒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人结合自己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摆正位置,定位“辅助”作用
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我们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配角作用,是“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在课堂上的主宰地位,把多媒体当成辅助自己教学的工具,尽量避免被多媒体所左右。
2.提高教师技能,强化自我开发
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培训,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积累制作个性化课件的素材,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将选择的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应用教学媒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
3.凸显语文特色,加强文本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语言文字虽不如媒体那么直观,但许多语言文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它们语言优美、形象丰满、哲理深邃、妙趣横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的有力补充。我们更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要研究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正确认识多媒体制作应用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才能为我所用,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并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社会性,使语文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并富有时代气息,同时也有利于弘扬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何圆跻.《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忌“一窝蜂”》《语文学习》2006年第2期
春课件篇5
【关键词】信息;生机;不断发展;动态化;简单化
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无可厚非,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1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幼儿语言活动兴趣
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能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优美如诗的音乐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牢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首先请幼儿欣赏多媒体定格画面——春景,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春景,重点描述春天植物的色彩,为欣赏理解散铺垫。运用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学边想像散文中小动物的对话外,还激发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幼儿想象、探究春雨后的植物变化;并学习运用散文中的句子“春雨落到XX上XX就变XX色的了”。通过欣赏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性格外向,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少语,胆怯害羞。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幼儿时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多媒体课件对于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的作用是传统的讲述教学无法比拟的。
2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能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优美如诗的音乐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牢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首先请幼儿欣赏多媒体定格画面——春景,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春景,重点描述春天植物的色彩,为欣赏理解散铺垫。运用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学边想像散文中小动物的对话外,还激发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幼儿想象、探究春雨后的植物变化;并学习运用散文中的句子“春雨落到XX上XX就变XX色的了”。通过欣赏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听完散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如“春雨落到小花上小花就变蓝色的了” ……本活动的课件我设计了完整播放和分段播放两个按纽,在活动使用中,感觉如果把四个小鸟的话也分句配出来,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效果会更好。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 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幼儿观察事物能力
幼儿是凭借眼,耳等感官获取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的,千姿百态的自然界和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有效渠道,但是我们的孩子相对闭塞,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很多是留守儿童,农村孩子没有城镇孩子那么见多识广,那么能说会道。再加上幼儿平时对周围事物中的事件观察得不够深入,造成说话的内容不够丰富,词汇贫乏,语言单调,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把孩子们带到遥远的空间,将幼儿接触不到的人物,景物搬到教室里,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动人的旋律,立体的情景刺激幼儿的感官,使他们身临其境,像认识周围事物一样去感受平时感受不到,认识不到的事物,从而扩大幼儿的认识范围。
在活动《有趣的昆虫》中,我们不可能把形形的昆虫全请到课堂上来给孩子们认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昆虫,有的昆虫连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认识。在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随意的把***片放大或缩小,让幼儿们更清楚的观看昆虫的身体结构及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拓宽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讲述机会,幼儿的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 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代多媒体技术有进行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同时提供视、听相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而且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如:《如果我有一块钱中》三只小熊拿着一块钱会去买什么?为什么要紧紧地拽着一块钱?三只小熊会帮助拉拉吗?他们是怎么想的?现在三只小熊没有了一块钱但他们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问题情景的设置,让幼儿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情景资源中,发散想象,预测、猜想事情可能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幼儿思维的兴趣和想象、创造的空间。当问到如果你有一块钱,你会干什么?幼儿们各抒其见,积极争论,发表着自己精彩的演说。“如果我有一块钱,我要买个小飞盘,转呀转呀,真好玩!”“如果我有一块钱,我要买个大气球,飞呀飞呀,真好玩!”……多媒体课件的介入,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学、去思、去探索,提示幼儿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考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设疑、猜想、解难,孩子们思维活跃了,语言也得到了操练。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继续教育中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加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师资力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继续教育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春课件篇6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多角度、多视野引领学生踏入五彩缤纷的学习新天地。俗话说:“学生一桶水,教师十桶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何有效地积累课程资源呢?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课程资源,我们就要做到有“心”。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用心搜集课程资源:
首先,网络是我的最佳选择。我通过网络查资料、找素材、寻信息,把适合授课的文章、好的文段、课件、视频、歌曲等***下来,编辑整理,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上。有时,***的资源临时不需要,但确是经典作品,我就分类收藏,一般分为课件盘、文档、音乐、***片四类,在需要时从中筛选,方便而快捷。如教授《春》一课时,我先***了好的课件、关于"春"的歌曲、朗读视频,然后从平时收藏的***片库里选择大量春天的风景***片,最后综合到一起制成新的课件,在课堂上适时运用,学生先在歌声中陶醉,又在朗读中回想,既而在美丽的***片中惊叹连连,连连激发中,学生对《春》一课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课文时,课件里***文并茂的解析,更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作者文笔的生动。课后的拓展延伸,是一组春夏秋冬的***片,鲜明的季节对比,加上学生口头作文练习,使学生更加感受到四季特征的不同。课后感言名句,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许多生活的启示。这些都要得益于丰富的课程资源。
其次,从同事处获得课程资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经常通过听课、交流等方式向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授课方式、与学生沟通方式、作业评改方式等,从他们那里发现的好的书籍、资料、课件、视频等,我都用心借阅、复制、保留。如教授《勇气》这一课时,我本来无从下手,恰好听了同事一节课,她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课,我深有启发,也从文后中心句讲起,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一开始就通过抓关键句领悟本文中心内容,接下来的讲解因为有了中心句的指导,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文章脉络、写作特点等知识点,老师授课也取得了意外的良好效果。又如同事间的交流,以前改作文我总是细致批改却见效不大,后来在与同事交谈中了解了不少教导作文的方法,于是尝试让学生互改、自改,并提出明确要求,坚持一段时间后,果然学生写作能力有明显提高。还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文字资料、教材解析等,我都从同事那里收获颇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多与他人合作,课程资源才有不断的源头活水。我如今保存了许多优秀课件、***片资料、视频及音乐,有将近一半都是借鉴他人而得,这使我能够方便快捷地融合教学资源,因此我要感谢身边的老师们。
再次,从学生那里获资源。现代的学生接触面广,有时掌握的资源连老师都没见过,发动学生,就能得到不少好的素材。如教授《春》一课时,我让学生积累关于《春》的材料,没想到学生准备了大量咏春的诗词,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琅琅背诵,热烈的场面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又如教授《丑小鸭》时,课程已结束,学生却提了一个新奇的问题:“丑小鸭本来是天鹅蛋,不努力,它也会变成白天鹅。这种说法对吗?”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许多学生,积极思考下,学生明白了,人与动物一样,哪怕天赋再好,不努力培养自己,也会沦为平庸,对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更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再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学生讲述了许多古今中外与父亲有关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同学,带着对父亲的感恩之心师生满怀深情学习了这篇课文。不要小看学生,他们也是一个“活”的资源库,只要我们善加引导,他们也会为课程收集大量素材,为我们的课堂增姿增色。
积累课程资源方法甚多,法无定法,只要我们多留心,我们定会多渠道获取课程资源,使它们成为教学有力的补充,课堂因为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会多姿多彩。
春课件篇7
论文关键词: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多音字“悄”的正确使用。正确理解“流连、小径、流畅、悄然”等新词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朗读感悟其深刻的含义。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1、影片《千手观音》
2、音乐《春之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大家对春天的印象是怎样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跟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朋友,她,一早就在大家的身边了,请同学们拿出语文书,请看封面,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安静。下面,请大家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请同学们读题。注意读出“触摸”的感觉。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件出示新词:流畅弧线飞翔曲线权利缤纷悄然不动磕磕绊绊清香袅袅)
1、相信大家都预习得很认真,这些词一定难不倒你了,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同学评。
2、学习多音字:悄。
这个“悄”字大家读错了,不信?请查查字典。
课件出示:
悄
小结:悄----只有在叠词的情况下,才读qiāo。
3、齐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设置情境,合作研读。
1、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片断。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看了后有什么感受?”
一群聋哑人居然也能跳出如此优美的舞蹈,真是一个奇迹。(课件出示:奇迹)我们的新朋友安静也是个盲童,她也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2、小组学习: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
A、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B、小组内交流,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四、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一)你们觉得安静创造的最大的奇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读这个句子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指名带读。
2、联系上文,用课文的语句解答:为什么安静能拢住蝴蝶?
(1)学生汇报,引出:A、悄然;(读出那种轻的感觉和爱花的感受,指名带读。)B、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为什么要“慢慢”地伸出双手?(读出那种爱花的感觉)“极其准确”说明什么?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还能知道?C、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请用课文的语句,解释“流畅”。(整天、流连、穿梭、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是个盲童,为什么会走得如此流畅?安静是个多么爱花、爱春天的女孩,让我们一起从2、3自然段中品味一下吧!!(齐读2、3自然段)
3、安静能拢住蝴蝶,正是因为她是一个爱花、爱春天的女孩。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这种爱称为神奇的灵性。安静就是用这神奇的灵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二)安静拢住蝴蝶后的神情是怎样的?她当时在想什么呢?
出示课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啊!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汇报,引出:啊!这是我一次全新的经历。
啊!这是我完全没有体验过的经历。
(三)多么美的春天,多么美的心灵,请同学们自己有滋有味地再次品味第4自然段,并尝试一下把它背下来。(邀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背)
五、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1、哪个自然段写作者看到安静神奇地拢住了蝴蝶后的感受?请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说安静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因为在安静心中的春天不但是花繁叶茂(这是用手触摸的),清香袅袅(这是用鼻子触摸的),还有生气勃勃的蝴蝶(这是用心去触摸的)。
2、下面,请我们随着优美的《春之歌》,让我们一起随着安静去触摸春天吧!!(播放音乐,全班齐读全文)
3、小结:
人的生命就如同这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触摸春天,其实就是在触摸生命!
春课件篇8
【关键词】多媒体 运用 恰当 合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课件已经走进了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成为每一位教师落实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但是近年来,在数次语文公开课上,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执教者从头点到尾,完全被一张张幻灯片牵着鼻子,手忙脚乱领着学生完成一节预设好的表演课。整堂课对文本的解读却变成了蜻蜓点水,甚至连课文都来不及多读,这样过度运用多媒体课件,似乎和语文教学要“以文本为主,重视文本的解读”这一原则背道而驰了。因此,让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的做法恐怕不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通过实践,我觉得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应该是这样的:
1.授课初时出示“课题”“教学目标”这两张幻灯片,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和听课者一个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我认为这个环节必须要有,但不一定非要用课件。课题完全可以板书出来,学习目标用小黑板可能会更加好一些,因为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中心,用课件展示,很快就会被翻过去,根本起不到引领教学方向的目的。运用幻灯片展示,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质疑、思考。
2.“作者简介”就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学生课前预习时应该解决的问题。再说,密密麻麻的罗列作者生平的一张幻灯片,学生不仅没时间细读,也会因字小而密看不清楚,成了没有实际作用的东西。
3.“思考题”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关键,也是解读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可是,在我看来,把所有的问题都出示在大屏幕上,有诸多的弊端:学生阅读题目时容易被幻灯片华丽的版面设计所吸引,从而分散了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会大大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另外,教师所提问题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随机变化。
4.“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可是,在授课过程中不写一字,只在讲完课文后把所设计的板书用一张幻灯片展示出来,这种提前预设的思路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让课件牵着“鼻子”走了。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是提前就能预设的,因此,这样的课件,还不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堂学习情况,随机写在黑板上更好些呢?把板书用幻灯片展示,看似节省时间,不出差错,实际上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发展。
5.“练习”“知识拓展”是巩固新知、拓展视野的必要环节,可是也不能为了让语文课的环节完整,设计过多或偏离主题太远,更不能为课件的精美而特意设计。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的目标而有的放矢的制作。
究竟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恰到好处呢?
1.烘托气氛,激发兴趣。我在教学北师大语文教材第八册《春潮》一课时,在课前引入时设计了这样一张幻灯片:春天来临,冰雪消融,大河开封的画面,再配以冰层断裂的声音,这样的画面和音乐,无疑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春潮形成的情境之中,从而烘托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意境的愿望。
2.形象直观,突破难点。《春潮》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体会春潮气势浩大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磅礴浩大的气势到底是怎样的,我就恰如其分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冰雪骤然消融,冰层断裂发出巨响,好多冰块同时汇入大江,形成巨大洪流,汹涌而下,而后再配上课文内容的朗读,使学生边看边听,入情入境,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引导和肢体语言的默契配合,以及对重点词语的强调,学生便很容易感受到了春潮来势凶猛,势不可挡的浩大场面。此时,再加上老师对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解说,理解全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3.知识拓展,省事省力。多媒体没有进语文课堂时,教师为了学生能积累一些知识,要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寻找,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轻松的解决。例如,在透彻理解《春潮》一文的象征手法时,出示中国***前红***战士行***打仗的壮观场面和工人游行运动时浩浩荡荡的场面***片,让学生体会***洪流如潮水般的磅礴气势,从而在理解春潮象征意义的同时,补充积累了相关历史知识。这些课件的展示,都能恰到好处地辅助我的教学过程,在关键的地方适时出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只是很少的几张,却为我的课增色不少,同时让课文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清醒地知道,采用多媒体并不是展示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一方向,好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要成为预设课件的奴隶,要使课堂不光因为课件的预设而表面精彩,还要通过教师有时有效的调控,对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的运用,达到真实的精彩。
春课件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特点;音乐教学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计算机技术教学系统
计算机技术教学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系统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有计算机主机、各功能卡、输入和输出部分和多媒体教室组成;软件部分由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组成,又称多媒体教学系统,它是把***、声、文、动画和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并进行交互的技术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易操作性等特点。
音乐教学常用的软件,主要有音视频编辑软件、打谱软件,如overture 4.0中文版,“作曲大师”线、简谱版等。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借助简单的乐器讲授知识;学生耳听、跟唱等方式被动地接受,师生都感觉枯燥无味,这种方法既不能展示出一个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丰富的信息,而且也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多媒体教学系统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丰富内容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个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的广阔空间。
音乐新课标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培养学生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培养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等特点,使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沉闷的氛围,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持久地保持。
如,教授音乐知识(音名,唱名)时候,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七个小矮人”“认识钢琴键盘”“接音符”“爬楼梯”“乐器键盘与五线谱”等交互课件,集***片、动画、音像、音乐为一体,把枯燥无味的音名,变成一个个活蹦乱跳的音符,变抽象为形象,激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的音名、唱名,并树立了音阶、音高概念,熟悉了五线谱与键盘之间的关系,通过交互游戏,认识并牢记音符的形状及时值。
2.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音乐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涵养美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涵养”就是要用音乐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要通过每一堂课,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慢慢达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力支持,表现在:
(1)创设情境,唤醒美感,丰富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音乐对美的表达比较抽象,主要依赖于对声音(乐曲、歌声)的感觉。学生一般只注意准确地演唱而往往忽略歌唱的音响效果和感情表达。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有声有色、形象直观,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对美的表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唱《春天来了》时,课前根据歌曲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制作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多媒体视频课件,上课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在背景音乐班得瑞《春野》的乐曲中,呈现了“清澈的湖水岸边,绽出嫩芽的柳枝、斜飞忙碌的春燕、竞相盛开的桃花、辛勤工作的蜜蜂、天空中的风筝、草地上嬉戏的孩子”等景象,一切景象在高兴欢唱着“春天来了”。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就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春天来了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展示交互动画《春天来了》的flas,通过范唱、伴奏等环节学唱旋律、熟记歌词,愉悦中完成教学目标。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种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丰富他们的美感体验。
(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情感升华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传授给学生,丰富音乐知识,提高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净化心灵,升华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意境优美,结构严密,全曲分为十段,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给每段乐曲都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标题,每段乐曲就像一首隽永的小诗,描绘不同的意境。我们在欣赏这首管弦乐时,用多媒体技术为每段乐曲,根据标题制作成一幅幅优美、淡雅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乐曲所描绘的意境,像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春天的夜晚,明月东升,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摇曳,在江面飘荡渺茫的钟声,近处小舟的划桨声……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提高了他们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春课件篇10
第一个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聋校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聋班语文课“思维五步法”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暗示(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举例,激感)——问题(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第一步,通过课件展示在风中摇曳的荷花***片,创造教学情境,导入课文。第二步,抓住***片,让聋生理解“荷叶挨挨挤挤”的特点。绝大多数聋生没有见过荷花,课文中一些较长的词句他们就难以理解。如:“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句中“挨挨挤挤”等词语的解释学生就难以领会。教学时可运用课件,让学生观看远距离镜头:“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开了不少,在荷叶中冒出来。”特写镜头:“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全都展开,花骨朵含苞欲放。”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在屏幕上点击哪处荷叶是“挨”,哪处荷叶是“挤”,无需教师解释,学生便能深入体会该词的妙用以及在文中的作用了。第三步,让学生理解荷花的美,培养聋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课件展示美丽的池塘里长出鲜艳的荷花、绿油油的荷叶,使聋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能让聋生深入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主旨。第四步,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文章介绍了三种特点的荷花,教师可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荷花,使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特别是在讲“把一池荷花看做是一大幅活的画”时,教师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看到了那一池随风摆动的白荷花,美轮美奂。学生都被这自然界赋予的美陶醉了,在这种美的渲染中,唤起了聋生美的情趣,拨动了聋生美的心弦,培养了聋生的审美能力。第五步,深化观点,培养习惯。由于聋生有语言障碍,教师可让聋生把心目中的荷花、荷叶画下来,再通过幻灯片展示有代表性的聋生作品,并让学生进行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二个教学模式:“演示+活动”型教学模式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有色、有声、有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景,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视觉等各种感官,让学生感受这一具有时空情景的信息,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能力在知识的获取中同步成长。如教学《春天来了》时,教师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运用了大量的***片来体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克服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手忙做手语、嘴忙讲解,聋生机械记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程序一,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起着集中注意、引出内容、带入环节的作用,能使聋生很快地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活动动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在导入活动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彩缤纷的春天的各种***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冬天,树和小草、小动物是什么样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到了春天,回家后观察到了哪些不同景色呀?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这样就激发了聋生的情感和兴趣,这是“演示+活动”型教学模式最常用、最自然的导入方式。
程序二,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是“演示+活动”型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向聋生展示直观教具并配以口语和手语的解释说明,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聋生面前,帮助聋生理解和掌握。由于聋生的特殊残疾条件,无法感受到语言朗读的节奏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并结合课文插***,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春天的特征:春天的麦苗醒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油菜花开了,田野里一片金黄;柳树发芽了,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一只青蛙从洞里钻出来,在河边忙着捉虫。教师把视觉美与文字美结合起来,并运用课件展示出来,培养了聋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
程序三,活动练习。
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后,聋生对知识的掌握仅处于初步感知阶段,因此,教师还要提供机会和条件让聋生自己进行练习。如开展“画一画”活动:想象你知道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自由地画春天,并且在班级开展“小画展”活动。通过聋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巩固知识,并并引导聋生举一反三 ,培养了聋生思维的灵活性。
程序四,小结评价。
小结评价是教学的终结环节,是教师和聋生对教学活动做出的归纳和总结。由于聋生具有语言障碍,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出与学生所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春天的画面,并且一一向大家介绍,让聋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春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