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人孤独10篇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1

站在高处的人和事物,都会有孤独吧,就像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光鲜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就像爱一个人,也会是孤独的,不管那个人是否爱自己,爱上一个人,就注定爱上一场孤独。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痴情的女人,也是孤独的。遇见命中注定的他,就那样痴痴的想着、念着、爱着,付出了自己一生的代价,却没有恨与埋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却是溢满芬芳的孤独、爱和不悔。读到这里,我的心在瞬间揪在一起,之所以说是芬芳的孤独,是因为这样的孤独,是疼痛的,也是美丽的。

爱一个人,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一个人的事,爱他,他是否爱自己又有什么关系了,只爱他,爱他特有的容颜,爱他那磁性的声音,甚至爱他皱起的眉头以及指尖的烟草味。这样的爱退隐在繁华背后的忧伤,如一株寂静蔷薇花,就那样清高孤独的开放着,不染尘埃,不逐尘烟。

《廊桥遗梦》里那个弗朗西丝卡也注定是孤独的,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像火,热烈的燃烧,恨不得要将彼此燃成灰烬。面对现实的悲哀,却又不得不从灰烬中将那个现实中自己捧出来,黏成原本的模样。于是,情像刺,扎在心上,鲜血淋淋,相爱至此,情以何堪。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她都会拂着他曾经抚摸过的那扇百叶窗,捧着他曾经喝过红酒的那只高脚杯,深深的思念他吧,尽管已经没有了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是否已经忘记了自己,但是他的身影,他的样子却如烙印般浸在灵魂里。让她就那样孤独的想着,念着,这是她深藏心里最甜蜜的小秘密,生命因此变得丰盈而饱满,并且引以为荣的骄傲。

原来,爱情可以这样啊。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那样孤独的等待一个梦里人。即便和那个人只有瞬间眼神的交汇,即便那个人曾未说过爱自己,即便和那个人和自己只有轻轻的一次拥抱,即便那个人转身之后消失于茫茫人海。那个人呵,即便是走的再远,也未曾走远,他一直在心里,离心脏最近的位置,随着心脏一起跳动,一直到心脏不再跳动的那一天。于是,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能有这么一个人,让自己这么想着,念着,任时光荏苒永不褪色,这就够了,不是么?

时常的,一个人坐进寂静的夜里,窗外,潇潇的夜雨,静静的涤荡着灵魂的不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广漠红尘,我要的道底是什么?是与你的相遇,还是你溢满深情的眼这神,是你在时常出现在耳边温柔的软语,是你天长地久的期许,还是,那一个,只要想起来,就觉得幸福温暖的人。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2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这个29岁瘫痪只活了50岁的女人用文字告诉了我们几种孤独,或者说是她内心孤独的几种演绎。书是从朋友那借的,看了开始两页觉得自然顺畅,字里行间就透射着一种孤冷的精神。小说以网状结构叙述,分别写了哑巴、米克、考普兰德医生、杰克、布瑞农等几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平行互立,而写得最让人入迷的莫过于哑巴和小女孩米克了。

定论早已把两个哑巴的那种相依为命的亲密和相去甚远的想念说成是同性恋,但哑巴的感情和孤独依然给人内心的触动。哑巴的感情像兄弟般,倾心照顾伙伴,但在精神深处对伙伴有着一种依恋的需要,用世俗意义上的同性恋来评论当然有所偏颇。哑巴睿智而清醒,对事物的分析和处理理智周全,周围人都对他充满敬意和好感。哑巴的个人背景和社会属性都被淡化,像个小人物,生活在小镇的边缘,哑巴内心深处的孤独好像一种人性本源的孤独,给小镇的生活添上了一抹的荒凉。这种荒凉因为伙伴的远离越来越深,和伙伴一起生活了十年之久,起居形影相随,哑巴的世界似乎只有伙伴和那间卧室,这些才是温暖,外面的一切干涉都会惊扰到那种个人的自足。孤独如刀刃般切入日常生活和内心深处,心里那个打了结的晦暗,是岁月累加的疼痛,是怀念一次次触摸内心的印迹,也是一种宿命般的力量。哑巴得知伙伴死去之后,那种孤独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而死亡的选择也让他人感受到余力,小镇每个人都被触动,尤其是一直赏慕他并视为知己的米克。哑巴的孤独是那种失爱失亲的孤独,充满无尽的荒凉,他的死更让人感到荒凉的无以复加。

米克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她是个沉迷音乐的小女孩,特立独行,善良敏感,怪异偏执。她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渴望有台收音机,渴望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拥有奇谲的梦想。贫穷并不能阻挡梦想,她抽烟,爬屋顶,胡乱涂画,每个夜晚聆听内心想象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就是音乐。独来独往,大胆勇敢,以内心为准则,这个孩子身上充满执迷的梦幻色彩,她的孤独也富有质感。相比哑巴的情感孤独,米克的孤独更来源于某种精神的需要。她一点点的长大,现实需要她进入成年人的角色,在生活无趣的打磨里,感受艰难蜕变的疼痛。那些梦想,变得渺小,变得轻飘,再也无法去触摸和聆听。这种孤独感,是一个人角色转换的孤独,是精神深处梦想破碎的孤独,而最孤独的莫过于自己的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对于一些人来说,梦想是一种永远的生活方式。有梦想,就会有孤独。现实才是大世界,而米克所沉浸的“里屋”经不起碰撞和磨砺。米克是令人着迷的女孩,看到这个如此偏执内心、热爱音乐的女孩在现实中疲惫收场,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都会感受到那种孤独,仿佛与生俱来。

小说里其他人物也都有各自的孤独。考普兰德医生作为父亲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身为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抵触对抗,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让这个孱弱的老人活在复杂的孤独中;杰克的孤独更多来自社会***的无方可循和个人的落魄感;布瑞农开着咖啡店,妻子死后一个人活在现实与记忆里,以旁观的视角目睹他人的生活,对米克有种罪恶般的感情却无法言说,丰富的内心土壤滋长了孤独。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3

这是一个孤独的年代,这是一个孤独的城镇,这是一个孤独的家族。兜兜转转过去了百年,从贫穷,然后发迹,最后衰落,一切便如此循环往复着。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1在忙碌却又充实的学业后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假期。在这个可以自主调节时间,不必为完成作业而忧心的假期里,我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了一场邂逅。十本优秀书籍之中,读后想为它写点什么的感觉最强烈。

《百年孤独》和众多外国名著给我的第一感觉一样,内容复杂,人物众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写作顺序也多采用倒叙和插叙,初读甚至一度因为晕头转向,理不清作者的写作意***而放弃深读。但是第二次将人物对号入座后再读,便被书中所渗透和传达的孤独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作者赋予了人孤独,同时又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孤独的:“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然而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及的孤独也与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孤独不同。带上时代背景与作者的身世细细品味,孤独似乎又为我们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接受了采访,对孤独的解释似乎很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那一刻,作者的写作意***在我脑海中逐渐明晰起来: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走向文明,开放与繁荣。

此外,《百年孤独》的魅力也在于离奇的故事情节。贯穿整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们不时会见到鬼魂。“这些鬼魂象征着是马孔多挥之不去的过去。事实上,这些重复出现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历史的特定发展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布恩迪亚和整个马孔多都是鬼魂。他们被自己的文化所隔离和排斥,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处处依赖他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现状,不思改变。”书中的宿命论暗喻了古往今来导致了历史不断重复的意识形态,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使得拉丁美洲的历史被解读成了一个循环,一个不可能出现变革的循环。书中的旁白也加强了这种宿命论给予读者的压迫感。这些光怪陆离,恰恰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所无法隐藏的魅力。

《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能够梦想成真。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2“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初次买回这本书大约是在两年前,为了使自己的格调看起来更高而硬着头皮尝试走进这本书。然而,在翻看了大约半小时后,我便被这冗长的剧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吓退了。于是,囫囵吞枣式地马虎将书“翻”到封底便落荒而逃。想来,当初这样的举动许是对此书、对马尔克斯的亵渎。

而今,再次翻开有些陈旧的书页,带着些许歉意和近乎赎罪的心态,竟是被它吸引了去,于是挑了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坐在朝南阳台的靠椅上,独自一人,一口气将书读到了底。

我似乎有些理解了家族重复取名的传统,叫“奥雷里亚诺”的人大多性格孤僻、且体态消瘦,叫“阿尔卡蒂奥”的又多是体格壮硕、行事鲁莽。于是,重复的取名导致了家族命运的不断轮回,推动家族的覆灭。其中一对在年幼时互换姓名的双胞胎也颇有意思。尽管他们互换了姓名,但在长大后越发与匹配“对方名字”的模样发展,最终在死后,因朋友们醉酒后的失误,又把他们的棺材错误的埋进写着“对方名字”的坟坑里。作者在此,或许是暗示了他们到死也没能摆脱受姓名束缚的命运吧。

布恩迪亚家族的不通人性、不懂爱情的通病将他们带入了更为深刻的孤独。上校和17个素昧平生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无一例外遭暗杀,他深爱的妻子被毒死;阿玛兰塔害死了深情的意大利人;丽贝卡的婚后生活以丈夫被神秘***杀告终;费尔南达为阻止女儿与族外人恋爱,派人杀死了男方,但她的孙女却因为和近亲通婚,生下的孩子长着条猪尾巴,被发现时正在被蚂蚁蚕食……

最后的最后,正如经过百年才被翻译出的羊皮卷上所预言的那样,小镇遭受着一场飓风将正在翻译这羊皮卷的最后一代奥雷里亚诺,连同整个家族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一并抹去……

故事至此结束,留给我的是久久不能平复的震惊和良久的深思。我自觉无能对这样的作品作出任何评价,有的,仅是完成阅读的成就感、快意,以及对一个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深深的恻隐。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3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4就在最近,我读完了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时其实是受到了一些早期其他歌曲中出现百年孤独的字眼,所以我才去书店买了回来看。

在我刚开始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太深奥了,有很多地方都读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谬。这本书中的人名反复出现,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这是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发生的。

从生活实际出发,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会有。但是这些竟都写在了这本书中,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成立了一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来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奥或叫做奥雷良诺,一点新意都没有。

且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虽然凭借我的阅读水平还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详细解释什么,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细读几遍一定能够读出一些更深的东西,只是我现在实在是没有这个能力。

人物给我印象较深的是霍·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首先,他们叫的不一样,不像别的那么复杂,记都记死了。然后就是他们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

霍·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像霍·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这样的怀疑并不离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名字不一定要和性格一样嘛。这是一个深深的讽刺。然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一切是命中注定的。

虽然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着波折,但这个家族仍然一代一代地承传着,并且一直传承了下去。只是最后,当家族中的男子死去时,让这个百年世家终于陷入了衰败。不过好在的是,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开窍了,因为他最终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这的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这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

即便合上手中的书,那些情节还会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地涌现出来。这本书实在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5有这样一句歌词唱到“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总不能明白其含义。后来反复琢磨设身处地去考虑,倒是有些懂了的苗头。正是因为孤单,才使一群不甘寂寞的人儿齐聚在一起,彼此消磨着对方的时间,去宽慰自己的颤抖的心灵。而与此对立的,纵使这群孤单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在纸醉金迷中沉沦,自己内心的墙依旧把自己圈存在哪只有自己的密闭的空间内,所以他们注定孤单。

正如同我刚开始对那句话的不了解,我在读《百年孤独》这本小说的时候,发现孤独二字在文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当我合上书本,再去细细品读,却又看到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藏着的孤独,甚至乎那个时代的孤独。

孤独之处首先体现在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故事中的第二代贝丽卡,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阿玛兰妲以及从他们身上展开故事中联系到的相关人物的结局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出孤独二字。

就好比布恩迪亚上校,在他身上当真发生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谁会猜想到当初那个延续着父亲没做完的事业在实验室里炼金的`寡言的男人,有一日会成就那样一番大事业,征战沙场,杀敌无数;又有谁料到原本对梅蕾黛丝充满爱意,对家庭充满关怀的男子会在战争中渐渐迷失其本性,变得麻木不仁;更不会有人料到其结局竟是那般。

原本与梅蕾黛丝结为夫妇,孝顺的布雷迪亚本是感性的,如果一定要把孤独往那个时候的他身上套,大概只有他一人在实验室里炼金的时候了。但战争,因对那处“世外桃源”的冲击而爆发的战争却使他彻底改变。冷血,孤僻,对周边的人充满警惕。他禁止一切人在其划定的范围以内出现,包括其母亲。用武器围成了人墙,把自己包围其中。

至于其他人的孤独,我搞不懂为什么阿玛兰妲要让自己笼罩在孤独中,一直费尽心机想要博得意大利技师皮埃特罗的喜爱,到手了却死活不要,让皮埃特罗落得自杀的下场。后来又有了情人赫里索多上校,两人情至深处又断然拒绝其求婚,终使自己在悲伤与孤独中渡过。我想也许是因为她失手害死了梅蕾黛丝而产生的愧疚感,让她诅咒,也不允许自己得到幸福吧。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4

关键词:双重文化;孤独意识;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富裕的现代都市为背景,孤独作为整体基调贯穿故事发展的始终,他笔下的主人公对孤独的体验和自我的认知都是相同的,都呈现出了精神空虚和封闭自我的特点。村上春树表现主题的手法别具一格,将东西方文学的风格进行了糅合,这种在双重文化背景下所培养的孤独意识,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共鸣。

一、双重文化下孤独意识的形成

1.情感缺乏与物质满足的呈现

村上春树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家庭里,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带来了物质上的极大满足,父母是语文教师的身份对他的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村上春树在很小的时候便读了很多书,但是,作为独生子女,在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上的孤独和寂寞也是不言而喻的,他经常一个人沉浸在书或音乐的世界里,用自娱自乐的方式发泄内心的失落和孤独,因此,村上春树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童庆炳将童年体验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缺失性体验,一种是丰富性体验。缺失性体验指的是主体对各种缺失的体验。丰富性体验指的是童年生活很幸福,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从中我们看出,村上春树年少时的体验,既可以算得上是“缺失性的孤独体验”,也可以称得上是“丰富性的幸福体验”,这两种相反的生命体验为他都市文学孤独意识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本土文化与异体文化的影响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作家,受到了本土文化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日本美学观念和自身经历体验,对物件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表达,与日本传统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但同时,村上春树的写作时期,正是“二战”结束, 日本的经济、***治、科技和文学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理论和文学被引进到日本,村上春树深受西方文学和欧美文化的影响,继承了西方作家对个体过分关注的写作风格。除此之外,村上春树非常热衷于一个人的旅行,经常行走在英国、意大利、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土地上,使其对西方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他能够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以西方文化的视角来把握自己的作品和审视本国的文化,他的孤独意识是生长在东西文化土壤的基础之上的。

二、双重文化下孤独意识的重构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中,孤独是生命的一种常态。无论是个体心灵、人类情感还是生命死亡,都逃脱不了孤独的存在,人们在孤独中挣扎和纠结,寻找出路,又在孤独中享受人生和经历痛苦,孤独成为了人生的主题。

1.个体心灵――痛苦而寂寥的孤独

自我意识与社会现实之间是存在着一种矛盾的,村上春树在创作中不断地淡化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企***通过最真实的状态表现个体心灵中的孤独。在《且听风吟》中,“我”是一个自闭症的患者,“我”恐惧和外界的沟通,在医生的***下,才决定采取一种疏离和冷淡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没有能够与“我”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的朋友,这种个体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寂寥使“我”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在《挪威的森林》中, 直子躲在自我的世界里,总感到“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个人孤单单的,里面又冷,又黑,又没有一个人来救我”,她只能忍受着痛苦和折磨,又没有办法进行反击。村上春树中的主人公都是生活中的极其普通的人,正是普通的个体赋予了这份孤独普遍的意义。

2.人类情感――唯一而永恒的孤独

村上春树认为:“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爱情、亲情和友情是温暖而真实的,但是却化解不开人类自身的孤独感。”孤独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是真实存在和无法排解的,那么人类情感中孤独意识的存在也就变成了永恒;在《挪威的森林》中,虽然渡边一直深爱着直子,但那只是渡边的爱情,而直子一直爱着死去的木月,这种情感是不被理解的,也就变成了唯一的孤独。情感的本质是摆脱不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联系,但是联系不能代表理解,甚至会增加孤独感,也正是人类情感唯一性的体现。

3.生命死亡――自由而凄凉的孤独

村上春树的孤独意识是贯穿在整个生命中的,是由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在《挪威的森林》的开始,村上春树就宣告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也是日本文学中的一个观点,与川端康成的对生死的认知不谋而合。通过木月、直子以及直子姐姐和叔叔的死亡,展现了死亡背后人物那种自由而凄凉、孤独而困惑的悲凉情感。村上春树将生与死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他说:“孤独作为生命个体对社会束缚的反抗,正是通过生命个体的在认知、情感、意志诸人格品性的反省、静观中体验人生最深沉的美学意义的。”也只有当生命结束时,才能带走那份与生俱来的孤独,村上春树对生命中孤独意识的体验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悲观意识的体验。

三、双重文化下孤独意识的回归

经历过对孤独漫长的追寻之后,作者开始尝试反思,追寻的过程本身是痛苦而没有结果的,那倒不如去享受孤独本身,这是最终对孤独意识的回归。首先,以勇气和责任面对真实的现实生活。在长时间的逃避之后,村上春树毅然回到了祖国,开始承担其对社会的责任,这一时期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在作品《地下铁事件》中,村上春树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转化为了对人文的关怀和社会责任,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其次,以享受和积极态度品味孤独。孤独是真实存在而又无法消失的,那么接受是最后的方式,作者在《下午最后的草坪》中,刻画了一位可以认真修剪草坪、专心地欣赏天空、仔细地倾听鸟声的人物形象。村上春树说,“他们都很善于确认自己、满足自己、经营自己,很善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从琐事中寻找乐趣,从而肯定自我,保持自己赖以区别于人的个性。”最后,作者实现了自我孤独意识的突破,孤独依旧是存在的,只是改变了面对它的态度和方式,一切就变得美好起来了,也为正处在孤独的迷茫和痛苦中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四、结束语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5

摘要: 在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中,

“精神孤独”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麦卡勒斯最主要的三部小说的解读分析,从关注作品中少女形象成长过程、心理变化、精神体验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孤独”情结是如何在人的内心世界逐渐形成并发展直至成为常态,从而试***获得对作品主题思想、作家创作意***以及所表现的人类精神孤独状态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孤独 成长

[中***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7-0004-03

在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领域为数众多的女作家中,为人为文都独树一帜的卡森・麦卡勒斯可以称得上是地位重要而个性鲜明的一位。从她的几部重要小说看来,“孤独”无疑是她所选择的以文学表现永恒人性的切入点。麦卡勒斯的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表现人类精神隔绝之绝对性和永恒性的落寞氛围,运用象征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讲述一个个充满悖谬的悲剧故事,刻画一组组性格怪异、精神扭曲的人物形象,由此有力地展现出现代社会成员日趋孤独异化的严峻现实,深刻反映出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人们苦涩难言的内心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障碍,以细腻的体察、特殊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隐秘。本文旨在根据对麦卡勒斯最主要的三部小说《婚礼的成员》、《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阅读分析,从关注作品中少女形象逐步成长的角度出发,探讨“孤独”情结是如何逐渐在人的内心世界播种、生根、发芽直至长存的。作为一位具有曲折传奇人生经历的女作家,特立独行的卡森・麦卡勒斯自身就常年陷于病痛与孤独的折磨之中,因此她作品中强烈的也是标志性的孤独感不能说没有沾染上作家本人对于孤独的亲身体验。在上文提及的三部小说中,能够发现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一个孤独的少女形象的成长序列,而她为孤独所困扰、不断做出冲破孤独的努力以及最终仍归于失败的心路历程几乎可以推广到麦卡勒斯其他所有作品中孤独的人物身上,这就可以解释在她的小说中孤独感缘何而来又为何总是挥之不去。

为麦卡勒斯赢得最多肯定评价的长篇小说《婚礼的成员》开头这样写道:“一切从弗兰淇十二岁时那个绿色、疯狂的夏季开始。”从这个夏季开始,小女孩弗兰淇第一次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她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在这世上无所归附。”弗兰淇是一个外形和装扮都像男孩的小女孩,显得有几分古怪。“镜子里映像扭曲,但弗兰淇知道自己的模样。”这个夏天,正在长大的弗兰淇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的全面思考和审视,而这次思考和审视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从她个体本身看来,她不清楚“我是谁”从而无法将自己定义和归类。她之前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缺位,和父亲之间则缺乏理解和沟通,因此她自身的存在感显然不能靠家庭和亲情来维系。她既不屑与小镇上符合传统女性气质的那些大女孩子们相处,也不甘愿让自己屈就与厨娘和小表弟共同组成的三人团体。从外部环境来看,她也因为不知道“我要到哪里去”而苦恼。封闭沉闷无聊乏味的小镇生活令她烦躁不安,外面世界的广阔天地和丰富生活似乎将她远远遗弃。她想离开却又不得其法,只得在看不见的牢笼中左冲右突,苦苦忍受被限定的命运。

每个人在自我意识迅速萌发觉醒的少年时代,都会面临弗兰淇所遇到的这两个尖锐的问题,并希望通过改变自身与环境、参与他人和世界来获得对自我的确认和在群体中的定位。弗兰淇发现自己无所归属的尴尬状态之后,自然产生了失去身份的焦虑和困惑,因此时常采取一些孩子气的破坏性举动来缓解不安、发泄情绪。她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成了被展览的怪物中的一员,体会到被一切隔绝在外的孤独感,因此急切地渴盼通过与其他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建立联系来证明自己和他人一样,并不孤立。于是她在得知即将参加哥哥和新娘在冬山举行的婚礼之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立刻爱上了关于这个婚礼的一切。她想象和哥嫂组合成“我的我们”,离开炎热的小镇去往想象中冰天雪地的他方,并很快对这件事深信不疑。可这突如其来的激情只是她单方面的愿望,无异于遥远的梦幻。所以当最后这个幻想被打破的时候,弗兰淇仿佛瞬间失去了全部生存的意义,一度离家出走并想以自杀结束生命,同时结束不可忍耐的孤独感。

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存在的个体都是从孩提开始便通过与别人的交往来确定自我。心理学家弗洛姆在著作《爱的艺术》中说道:“一个人一旦孤独,就意味着他与外界的联系被割断,使自己的能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孤独者意味着他无力把握这个世界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关的人和事反过来,当这个人处于孤独状态时,他就随时有可能被这个世界所淹没的危险,而个人的能力是远不能和整个世界相抗衡的。”《婚礼的成员》中处于身心发展初期尚未定型的小弗兰淇第一次实实在在地尝到了被割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恍若置身真空之中的孤独滋味。她在寻求归属感这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时遭遇了挫折,从而初步认识到成长也许就是需要一个人只身面对的孤独而痛苦的旅途。世界上其他所有人和事似乎都不能给予自己有效的承认与帮助,寻求身份认同的方法也难以找到。现实给小弗兰淇上了严肃的一课,求同梦想的破灭在她心中播下了孤独的种子,而暂时接受现状的弗兰淇也停止了对孤独的激烈反抗,开始以较为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孤独。但在小说结尾处,小弗兰淇有了新伙伴玛丽和环游世界的新梦想,可见她还没有完全丧失冲破孤独的希望,仍然深深向往不平凡的生活、到达不了的地方以及有待确证的自我。她认为玛丽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并附和玛丽的爱好让自己感觉遇到了同类。从感到孤独、试***建立联系到联系崩塌、回复孤独再到全新的联系的建立,小弗兰淇在与孤独作战这条循环往复的道路上展开了新一轮探索,前途未卜。

这个没有结束的故事在《心是孤独的猎手》这部小说中似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只不过主角转换成了快满十四岁的女孩米克,“最知心的朋友”变成了镇上的哑巴辛格,而环游世界的梦想则被称为音乐家的憧憬所取代。还是男孩打扮、与众不同的米克仍没有放弃对孤独的抵抗,只是她的行动方式显得比弗兰淇要成熟理性一些。她看得到眼前的现实,同时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于是她把个人日常活动明确地划分为“外屋”和“里屋”。“外屋”是她必须予以妥协的艰难凝滞的生活,如帮助承担家务、忍受周围不合拍的人们。“里屋”则是她内心深处保留的小小空间,里面有她钟爱的音乐和一个可以称得上知音的人――辛格。由于在现实中米克真正想成为的自己得不到家人和身边其他人的理解,也缺乏实现自我的必要条件,从而令她感到孤独。因此她选择用对小镇里沉默的圣者辛格的倾诉来获得解脱。由于辛格对人的善良温和,米克和很多人一样,将辛格划归了自己的阵营,认为他是唯一懂得自己的人,可以令自己获得某种认同而消除孤独感。但讽刺的是,不会说话的辛格根本不是上帝,从他给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其实并不理解任何一个向他倾诉的灵魂,同时他自己也感到深深的无法对人 言说的孤独。他的“知道”只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假托,是孤独的人脑海中自欺欺人却信以为真的幻象,他和其他人的孤独并不因为共同存在就可以获得沟通。

米克却不清楚她所寻求的安慰是如此虚妄。心是孤独的猎手。因为孤独,所以试***猎取理解;而又因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行性,一无所获的猎人最后注定更加孤独。作者麦卡勒斯在这里无情地将交流这条摆脱孤独的路径堵死,用一个宽厚的哑巴的形象作为象征,来说明白说白话的言语的无效性。孤独只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心理体验,就如同米克听到美妙音乐时内心真实的紧缩震颤只有自己了解一样。一颗孤寂的心从对另一个独异个体的倾诉中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拯救,因为孤独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不同,而每个人的孤独本身又各自不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份“孤独的孤独”,像个循环的诅咒般无解。当米克最后发现辛格自杀的悲惨场景时,她心中的美好幻象彻底崩溃。她重新陷入孤独之中,因为精神支柱瞬间倒塌了。辛格的死仿佛一个永远无人知道的谜一般不可理解,带给米克的陌生感势必把她重新抛入深渊。所谓的理解原来根本没有存在过,辛格的死带给米克打击,让米克承认自己始终无法知道辛格在想什么、无法知道辛格是否真的懂了自己、也根本谈不上与辛格成为心灵相通的知己的事实。

辛格的死和家境窘迫让米克的“里屋”完全闭锁在了遥远的某处,她对孤独的努力反抗也到了尾声。她最终放弃了当音乐家和与人沟通的理想,投身于“外屋”琐事之中,为养家糊口承担了一份起初并不甘愿接受的工作。“她像是被骗了。只是没有人欺骗她。没有人可以泄愤。但她就是有这种感觉。被骗了。”其实无论是这份工作还是与辛格所谓的内心交流,始终都是极度渴望排解孤独的米克自己在欺骗自己。面对残酷现实承认理解的不可得之后她停止探索的脚步不再寻求拯救,而在感到孤独、试***用得到理解的方式反抗孤独和结局又恢复原状的历程结束时,米克的孤独感受伴随着成长之痛只有加深而没有减少。但她已失去坚定的信念无力反抗,只能在现实中麻木地沉沦,做到不发声地忍耐,直到习惯孤独。她不再奢望其他的人来聆听她的想法和美梦,而是改变外表装束融入了之前不能容忍的普通女孩子们的行列,用失去自我的代价换来表面的平静,掩盖内心深处沉重如故的孤独。然而心灵的火焰终究无法完全熄灭,被孤独包围暂停追捕理解与爱的猎手还在等待机会再次出击。“也许钢琴会有的,不会出现波折。也许她很快会得到一个机会。”这是米克心中残存的最后一点连自己都怀疑的微薄希望。可不幸的是这样一种希望在爱密利亚小姐那里最终演变成彻底的绝望。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密利亚小姐在三十岁之前一直沿着单调的轨迹生活。她是个外表男性化的女人,孤僻古怪却很能干,“靠了自己的一双手,日子过得挺兴旺”。可是,“唯独与人,爱密利亚小姐不知怎样相处”。早已习惯孤独的爱密利亚小姐与弗兰淇和米克在精神特质上一脉相承,她不再试***通过建立联系和寻求理解的方式来对抗孤独,但可以看到她其实并没有完全丧失对人与人之间脉脉温情的美好愿望。她帮小镇的人们免费看病,特别是对孩子们温和体贴,一方面是为了寻觅些事情来做以填充沉闷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爱密利亚小姐诚挚善良的本性。所以在接下来的“机会”出现时,她才会奋不顾身地全情投入,再一次勇敢地为摆脱孤独的抗争全力以赴。而这一次,她选择的方式是爱情。

然而爱密利亚小姐、李蒙表哥、马文・马西三个人之间纠结的恋爱关系从一开始就孕育着危机与不安。马文・马西爱上爱密利亚小姐之后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爱密利亚小姐为了李蒙表哥开办了咖啡馆并且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李蒙表哥哪怕遭到巴掌和嘲笑也要时刻跟随着对他具有吸引力的马文・马西,他们对各自爱情的付出不可谓不尽心尽力,可惜的是他们的爱恋构成的循环圈就仿佛自然界猎手和猎物之间的食物链,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他们都在各自的单行道上一厢情愿却又义无反顾地执著追寻,而结果似乎从开头就已注定。正如作者在小说中关于爱者和被爱者的经典论述所揭示的那样,“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蓄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多少知道这一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而“被人爱的这种处境,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被爱者惧怕而且憎恨爱者,这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爱者总是想把他的所爱者剥得连灵魂都裸露出来。”但“爱者疯狂地渴求与被爱者发生任何一种可能的关系,纵使这种经验只能给他自身带来痛苦。”

单从爱密利亚小姐来看,在爱者与被爱者的界限被严格划清的情形之下,她选择了一种注定只能带来孤独和痛苦的方式来对抗自身的孤独。她对李蒙表哥的爱缺乏回馈,而越是没有回应,她就越是渴望得到。因此才不懈地行动,期冀爱的降临。实际上,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反抗相同,都一直存在于人的内心,李蒙表哥只是燃起爱密利亚小姐与孤独作战火焰的触发剂而己。“任何一次恋爱的价值与质量纯粹取决于恋爱者本身”,也就是说,其实爱密利亚小姐是在争取爱情的武器向包围自己的孤独发起挑战,即要战胜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内心。这才是这场爱情战争真正的意义所在。但孤独的力量何其强大,正如作品题目“伤心咖啡馆之歌”所预示的那样,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咖啡馆只会是伤心之地。咖啡馆应该是人与人欢聚交流、沟通感情的场所,它代表孤独的被驱散,也曾在人们心目中重新确立了爱密利亚小姐的形象,可以看作她自身价值的一部分证明。爱密利亚小姐的店铺从常年不允许人逗留到成为咖啡馆后几年中的生意兴隆再到一切结束后无法修复的闭锁荒废,正是一个由习惯孤独到反抗孤独最后又回复孤独的封闭性循环结构,而这个过程在米克和弗兰淇那里同样可以看到。

把麦卡勒斯的这三部小说接续起来,就是一个孤独的囚徒负隅顽抗的悲剧,是一个少女在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以建立联系、寻求理解、诉诸爱情的方式一次次做出不同程度的尝试和努力,想从人与生俱来的深重孤独感中艰难突围的痛苦经历。从最初的小女孩到最终的成年女人,与孤独抗争的力度不断加大,斗争的实际行动成分也不断增加。可是主观个人的能动作用越是被强化,面临的结局就具有毁灭性乃至令人绝望。自我归属幻灭了,理解沟通不可得,爱情求不到回应,伴随着人的成长,对人与人之间温情关系、理解与爱的渴求与努力最终宣告失败。初识孤独的小弗兰淇充满梦想和热望,渐渐长大的米克逐步接受了残酷现实,而爱密利亚小姐最后心存侥幸的致命一搏却将她投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孤独感伴随着成长不断加深的小女孩终于悲哀地沦为了一个对反抗不再抱希望的完全孤独的个体,看透了人生的孤独本质,体认到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每一个人都在孤独地活着,始终无法摆脱宿命的伤感。正如《伤心咖啡馆之歌》结尾处唱歌的苦役队的意象所暗示的那样,个体孤独的人生历程就仿佛“一个阴沉的声音开了个头”,到后来“另一个声音参加进来,紧接着整个苦役队都唱起来了。”而这种“来自大地本身,或是辽阔的天空”、“能使人心胸开阔,听者会因为狂喜与恐惧而浑身发凉”的合唱只是于一瞬间存在的孤独消融的幻觉。冷酷的终极现实是“音乐声逐渐沉落下来,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孤独的声音,然后是一声嘶哑的喘息,人们又见到了太阳,听到了一片沉默中的铁锹声。”这个沉默的结局让读者看到在卡森・麦卡勒斯的笔下,人的成长只能与同样在生长的孤独做伴,无论中途如何做出反抗,一切都终将回归孤独。

参考文献:

1.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陈笑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2.卡森・麦卡勒斯:《婚礼的成员》,周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3.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李文俊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4.弗吉尼亚斯潘塞卡尔:《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冯晓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5.董衡巽主编:《美国文学简史(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6.蔡春露“怪诞不怪,怪中寓真――评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外国文学研究》,2002(3)。

7.林斌:“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5(2)。

8.林斌:“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二元性别观透视”,

《外国文学评论》,2003(4)。

9.李美华:“二十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主题”,《译林》,2004(1)。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6

1、孤独是一种美。不知道又是哪位哲人说的,不过我并没有什么意见。虽然我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孤独,但是我知道孤独的人很难接受人们的怜悯和同情。

2、孤独是清泉,可以滋润幸福的花草;孤独是阳光,可以温暖幸福的心灵;孤独是火把,可以点亮幸福的灯盏。

3、庸者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4、或者他们天生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感觉,喜欢那种在黑暗角落的感觉,喜欢独行在夜都市中;或者他们只是一群敏感的家伙,不愿与人纠缠,更害怕受到任何的伤害,只有孤独才能保护他们脆弱的灵魂;或者他们曾受到过伤害,所以开始失望,不再信任人和事;或者……

5、幸福是人心灵伤的一种享受,而只有在孤独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6、孤独是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剂苦口的良药,可以医治世俗染于我们的各种疮痍。

7、孤独是美丽的,置身于孤单之中,你会把全身心放松,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清新与宁静,如果在此刻放上一曲轻轻的音乐,捧着一杯淡淡的咖啡,就像整个世界都沉睡了。

8、孤独的时间长了,也就再也无法回到人群中了。习惯孤独,喜欢孤独,爱上孤独,这一切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9、孤独,总会令人联想到一个形影相吊的情景,事实上,它犹如长着刺的玫瑰,尽管长着刺仍旧是玫瑰,拨开冷峻的外表,我们可以看到潜藏的一泓清泉。

10、孤独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在每个寂静的时刻,我都会忍不住去品味孤独的真谛。

11、在孤独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学会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12、人人惧怕孤独,但从来都不会去享受孤独,他们不明白,孤独也是一种生命的历程。

13、当一片枯叶从枝头摇落,在空中从容地划出生命的轨迹,这是美;当一只白鹭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缓缓飞翔,一直飞向烟雾深处,这是美……但它们都是孤独的。是孤独赋予它们奇幻的色彩。

14、孤独会让你从一个***的角度发现契机和弊端。因此当孤独时常光顾你的时候,不要沮丧,真确理解孤独你会变的更加丰富。

15、落红是孤独的,它随着风儿飘落,没有定向……没有了昔日的火红与艳丽,没有了昔日的高贵与典雅,告别了昔日的喧闹,变得孤独了。()

16、因为孤独,失去了快乐,没有了人生的意义,那样不美。或许,说这话哲人是特别的一个吧。

17、总觉得午夜仍在听收音机的人是孤独的。夜深了,而这些人的灵魂却是清醒的。他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灵魂深处的那份漂泊无依,那份孤独。

18、身的孤独可以用心的丰富创造而缓解。而心的孤独,则必须学会适当宣泄,文人寄情与山山水水,斗酒诗百篇,名留千古。商者沉浮与商海,赚得家产万贯,富甲四方。弄权者驰骋与***界,励精***治,造福四方,其实他们就是孤独中成就了的人。

19、当孤独成为一中习惯,当生活再也少不了孤独,人生也似乎无法改变了。所以,最终还是喜欢与孤独为伍。

20、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区别在于孤独形式有异。有些人是置身于一个人迹罕见的境地,所以孤独。有些人心灵达到某种难觅知音的境界,而倍感孤独。

21、孤独让人懂得了理解。孤独让人懂得了追求;孤独让人懂得了珍惜。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7

一个人若能不失尊严地接受了痛苦的挑战,他对生活和事物的感受力才能得以深化。所以,任何一个对生活和事物富于感受力的人便不可能没有体验过孤独。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人都体验过孤独。以真实情感面对生活就是孤独,因为身处此境,人的听觉、感情和体验往往超乎寻常。经历了孤独,我们会变得高尚,变得敏感;使心灵向崇高的理想敞开,去接受新生活的陶冶。经历了孤独,我们才能在理解力、审美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意识地去获取长足的进展,重新塑造新的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孤独的意义更加非同寻常。

人们在孤独中反躬自省,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们在孤独中发现人生,明白了自己是谁,有何欲何求,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与他人关系的真谛。孤独还是拓展新生活的门径,使人看到新的生活道路和方向。在孤独中,以前长期不甚明了的事情会变得一目了然;以往对事物的谬见也会清清楚楚地现出原形。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8

关键词:孤独心理 产生原因 消除方法

孤独心理就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心理上的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表面接触,但缺乏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不管是置身于人群,还是独居一室,只要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不与身外的世界沟通,就会产生孤独感。深沉的孤独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的还会厌世轻生。孤独心理在青年官兵中比较多见。青年官兵正处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准成熟状态,童心未泯,似懂非懂,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常***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

一、孤独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意识的增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青年官兵所处的年龄段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心理“断***期”,他们总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在现实面前,又感觉不安全,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多数人积极与同龄人交往,唯我独尊;或害怕不安全而紧张不适,从而转向自我内心的交流。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青年***人智力的发育接近成熟,这有力地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基本上能正确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这些同志常常产生关于自己的许多独特想法和憧憬,发现自己心灵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灵中的丑。由于自尊心的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

(三)对抗挫折的能力较差

青年官兵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不足,鉴别力不强,对事物的追求难以持之以恒,容易知难而退,受挫折而消极,只能靠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

二、孤独心理的危害

有孤独心理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好比一叶小舟漂泊在茫茫大海上,没有天蓝蓝、海蓝蓝的诗情画意,唯有冷嗖嗖、孤单单的凄凉心境。他们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把心灵囚禁于自己营造的高墙之内,要么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要么莫名恐惧、自暴自弃。这种人身处人群之中,但内心世界却与外部生活格格不入,不愿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长此以往,会带来很多危害。比如心理上严重失衡,遇事斤斤计较,爱钻“牛角尖”;行为上离群索居,形影相吊,无人理睬,智力的发育和才能的发挥受到制约;工作上缺乏创造力,自甘平庸,有的甚至丧失事业进取心;生活上单调乏味,缺少色彩,有的甚至失去生活信心,厌世轻生。据统计,近几年部队中出现自杀问题的人员中,90%以上都存有严重的孤独心理。

三、消除孤独心理的方法

一个拥有真诚友谊和充实生活的人,是不会孤独的。要走出孤独荒漠,唯有敞开心扉,疏导心灵沟通的“渠道”,建立情感寄托的“信箱”,传递思想交流的“邮件”。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投身集体,尽情享受和体验集体的温暖与友情

星多天空亮,人多信息广。摆脱孤独心理的束缚,就要融于集体的海洋,靠友爱扬帆远航。有人曾经问著名心理学家巴斯达女士:“什么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切的需要?”巴斯达回答说:“人类需要爱,被别人所爱永远是快乐的。”脱离集体生活是无法得到爱的。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囚笼里,得到的是孤独而不是快乐。就像一滴水,滴在石头上只能叹息着消失,而滴在大海里,则可以永远奔腾向前。连队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为官兵提供了许多交往的机会,可多与大家接近,谈心交心,热情帮助他人,尽情享受和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友情。只有热爱生活,才可以享受生活赐予的乐趣;只有热爱集体、热爱他人,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志的关怀,并以此坚定自己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决心,这样才能有益于自己的成长,从根本上消除孤独心理的产生。

(二)追求事业,立志在***营建功立业

孤独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不过程度深浅不同而已。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干一番事业的人,是不会感到孤独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孤独寂寞的。驻守在边疆哨所和海岛的士兵,长期工作在高山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员,他们远离战友,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很少,但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执著的事业心,虽独处而不孤独。如果我们志在***营建功立业,即使一时孤独,也可以向内心世界掘进,或者潜心攻读一门学问,或者悉心钻研一门技术。通过静下心来反思自己,锤炼自己,达到充实自我,积蓄力量的目的。当然,我们青年***人初入***营,往往想做的事情多,能够做的事情少;开始动手的事情多,实际做成功的事情少。如何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些现实矛盾呢?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这样,志存高远,步履坚实,就能避免陷入空虚的孤独心境。

(三)适应环境,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9

只有完全成熟的人,才有真正的秘密;不太成熟的人,只有暂时的秘密;不成熟的人,则根本没有秘密。

从一定意义上讲,秘密与魅力同在。

秘密存在,魁力也存在,秘密一旦公开,魅力便会荡然无存。为了使自己的魅力保持得更久长,学会适当地保留一些秘密是必要的,这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如果你是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就应该学会把痛苦作为一种秘密深埋在自己宽厚的胸膛里,永远用你的微笑去面对父母,永远用你的欢颜去感染妻子,永远用你的笑声去浇灌孩子烂漫的心灵。

我一向觉得:一个心中没有秘密的人,不会幸福;一个心中有太多秘密的人,一定痛苦。

秘密,是心灵之花,一束是一种美,太多了便会为其所累。

秘密与坦诚并不矛盾。坦诚用以待人,秘密用来自娱。

以为坦诚就必须是心灵的全部剖白,这不是一种误会,便是一种苛求。

有一种秘密,是欢乐和痛苦孕育的花朵,这枝花朵,既迷人又磨人。因为迷人才磨人,因为磨人而更迷人。

如果别人把内心深处的秘密向你披露,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即便出自善良的动机把别人的秘密示人,也不够妥当。这既容易伤害友人,也容易伤害友情。

心与心的贴近,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往往是从彼此或单方面的倾诉心灵深处的秘密开始的。有一些秘密藏在心头太久了,便成了一团混浊的空气,对自己并无什么益处。当你敞开心扉,阳光便会照射进来,春风便会吹拂入来,心灵便会透亮起来。

真的,不是所有的秘密都必须永远属于自己。

孤 独

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

不论是谁,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

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

孤独,也是一种意境。不能领略自己孤独意境或欣赏别人孤独意境的人,便不是生活中的艺术家。

有一种人,宁愿无聊也不愿孤独,因为孤独对他来说,也是无聊;有一种人,宁愿孤独也不愿无聊,因为孤独对他来说,只是寂寞。

孤独而寂寞的人,只是觉得时光冷清,却不会虚度时光;孤独而无聊的人,总觉得日子无滋无味,于是便浪掷光阴。

当别人因失意而孤独的时候,你去成为他的朋友,他往往会心存感激;当别人因得意而门庭若市,你想去成为他的座上之宾,常常会遭到轻视。

因此,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太势利的,更不待说一个真诚的人了。

在感情上,表面上的完满,往往遮掩住了心灵上的孤独。表面上的孤独,往往使人看不到内心的充盈。

有些表面上很幸福的人,实际上是很不幸的人;而有些表面上很不幸的人,实际上是很幸福的人。

情到深处人孤独篇10

事实上,同样的实验早在很多年以前,就有人做过,尽管,那时的试验在科学上还不那么严谨。这是发生在普鲁士国腓特烈二世时期的一件有趣又可怕的事。这位国王对研究语言入了迷,决定查明哪种语言不用学习,人们就可以自行讲出来。为了进行这种实验,他下令对一批婴儿进行正常的喂养,但谁也不能用任何语言对他们说一句话,以观察从他们嘴里能够蹦出什么语言来。不幸的是,这位国王的好奇心并未得到满足。由于缺少人类的爱和温暖,这些婴儿还没有到会讲话的年龄就都死去了。这只是古代证明情感上的孤独会导致死亡的一个例子。但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距离我们更近的例子。

不久前,一位名叫卡米纳的妇女过着近乎正常的生活,如今她却坐在一家心理诊所里。很久以前,她就在马德里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和男朋友。她同男朋友的关系保持了几年,但现在她只保留着他写的几首诗作永久的纪念。男朋友离开了,但幸运的是,还有一些和她关系很好的女友们和全力帮助她的长辈们陪伴着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友们也一个个地结了婚,她们都曾许诺要保持这种友谊,但是她们相聚的间隔越来越长,最后减少到每年的生日时打一次电话。

两年前,父亲去世后,这个女人独居了。尽管工作得很好,但当时除每月一次的发工资外,她感到工作没有任何令其欢欣之处。最初几个月的孤独给她带来的忧伤是合乎逻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忧郁症深深地留在了她的心中,无法排除。刚刚50岁出头,就感到生活没意思了。一天,她从广播中听到有人在谈论妇女忧郁症。她认为,她自己正处于这种状况。现在她决定把自己交给心理医生,但那时她还不知道她患的是孤独症。

像卡米纳的这种情况在心理诊所里经常出现,其患者不仅仅是独身者。有些妇女虽然感情多年来一直很专一,但在看到孩子们到达***生活的年龄,一个个离去的时候,也会发生类似状况。这些妇女会突然感到有一种难以弥补的内心的空虚。尽管她们的周围有很多人陪伴,但这种冷酷的孤独感却在她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曾著《家庭主妇的神经官能症》一书的心理学家冈萨雷斯’杜罗说:“缺乏爱是导致孤独症的关键因素。有的人在自己的周围可能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但这种关系是表面的。他们都缺乏另一个人向他付出并从他那里得到爱,而这个人不一定是其配偶。这种缺乏爱的状况会逐步加剧,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并意识到孤独带来的苦恼。”

在这种情况下,到心理诊所就医有助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状况,也可以排忧解难。集体疗法是最佳***方法之一,因为它可使病人重新适应与人交往。冈萨雷斯・杜罗认为,这种疗法通常会取得很好的疗效。因为“在遇到其他有情感问题的人时,病人之间就会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这个集体就会成为与其他人接近的跳板。另外,仅就诊这个事实本身就会获得积极的效果,这意味着病人已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孤独状况,这是摆脱孤独的好兆头”。

病态孤独症患者是不分性别和年龄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病态的表现方式虽然不同,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感到孤独,因为他们生活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青年孤独症患者在患孤独症的时候,会陷入极大的痛苦,能够对其误解的世界产生巨大仇恨。但幸运的是,他们青春期很短暂,一切都会很快地过去。然而,老年孤独症患者大多因为亲人的离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冷淡而产生孤独,需要老年人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主观努力才能战胜孤独,进而减少痛苦。而相对于生理与心理走下坡路的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

尽管精神病与孤独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孤独症又是导致精神病的原因。因此,有人把精神病人说成是孤独的、不与人交往的病人,难于与别人建立关系的病人等。总之,这些都是孤独症的另一种说法。

从这种意义上说,精神病是与孤独症关系最为明显的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特征是大脑神经错乱、神智不清。精神病患者一般都能承受心理学所称的社会孤立,但他们并不感觉孤立,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外界人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有些精神病人甚至回避他人。这种远离他人的做法对病人来说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样会使之失去社会关系。任何人对他们都不会产生吸引力,别人的谈话和兴趣令他们感到厌倦,他们陷入了被抛弃的状况,长此以往,会使其心理遭受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是不会意识到孤独是有害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是根据各种形式上的关系进行活动的。这种关系按照社会为每个人安排的角色而建立,如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卖主与买主的关系、记者与出版商的关系等。人与人之间已很少存在私人关系或非形式的关系,有的只是工作关系、商品关系或商业关系,这些通过形式上的身份建立起来的关系。一旦人们的这种角色陷入危机或消失,就会出现严重的孤独感。

只要看一下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就可以明显地发现社会结构在发生变化。一对对夫妻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城市,乃至自己的国家,去担负与工作有关的社会角色。与此同时,经济危机的出现又使我们的工作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契约使人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在大城市中,对较小的公寓套房的需求逐渐增多,表明了孤独者也在增多。

同时,在孤独者中,还包括那些不参加所谓现代生活活动的人,无家可归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是一群孤独的人,带着所拥有的一切在城市中流浪。他们在人行道上走着,是这个奢侈社会的最丑陋的一个侧面。

夫妻关系是现存的少数几种私人关系中的一种。这种关系由于离婚或其中一方死亡而破裂。因此,丧偶者的人数在增多,并且他们(她们)重新找到伴侣的可能性不大。于是鳏寡者组成了孤独者的大***。这时,孩子们的家庭已经组织好,有了工作,又有了***性,很难在家中容纳鳏寡的父母。就其所处的孤独状况进行过多次调查,所有调查都表明,在丧偶之后的第一年,人们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同样,也对自杀者进行过心理方面的调查,在决定自杀的人中,有94%是孤独的人,他们没有家庭或远离家庭。因此,在孤独与自杀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尽管没有一个避免孤独感的秘方,但确实有许多方式可使我们感到不太孤独。一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系列忠告:

1.应该避免同朋友或亲属疏远,特别是丧偶者和离婚的夫妇。

2.使我们的生活集中于某一个人或依赖于某一个人都是不好的,即使是最重要的人也是如此。

3.应该抽出时间与其他人交往,不管是去购物,还是在电梯上,随时都会找到交谈者,如邻居或出租汽车司机。

4.不应让懒惰习惯和胆怯心理阻碍我们与其他人相识。

5.对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人给予帮助,因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是填补其他人心理空缺的最好方式。

情到深处人孤独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情到深处人孤独10篇

学习

礼仪心得体会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礼仪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礼仪学习心得体会集锦8篇,礼仪感悟心得文字版。实践证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谈吐文明,讲究社交礼仪,也是做好人的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接待来访者,百姓来向你反映问题,而你举止不得体,讲话粗鲁,心不在焉,就会

学习

美食情缘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美食情缘10篇,内容包括美味情缘全集解说,美食情缘吴启华。1935年,26岁的张中行从北京大学毕业,经胡适推荐来到南开中学任职国文教师,教授初中2个班和高中1个班。他记得学校教师食堂的菜品花样不少,质量不坏,最喜欢吃的是烧茄子,一

学习

发现母亲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发现母亲10篇,内容包括发现母亲书籍摘抄,发现母亲读后感。《发现母亲》的封面顶部,就有那么一行信心十足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是大话吗?非也。你去书中走个来回,就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力量底气十足,这句话

学习

电脑销售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电脑销售10篇,内容包括电脑销售报价方案范本,电脑销售详细案例。消费者素质提升直接影响着购物环境的变化,简单的产品陈设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现代消费者购物所追求的是环境的温馨,优雅,购物的舒适,方便以及服务的周到

学习

创立公司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创立公司10篇,内容包括公司创办感言,创立公司故事怎么讲。××广告公司的发展策略,一方面增强了我们的技术力量,为实现市场效益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公司的市场行为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它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学习

如何面对失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面对失败10篇,内容包括如何面对失败心得体会,如何应对失败和挫折。小故事启示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挫折。这是磨炼,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那么,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节呢?以下十种方法,不妨一试:第一,沉着冷静

学习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企业管控论文,内容包括工商企业管理发展趋势论文,工商企业管理的作用论文范文。20世纪4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实践与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突飞猛进的发展,内部控制完成了其主体内容的构建,其各项构成要素和控制措施也零星可

学习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策划,水利工程河道开挖施工组织设计。由上述可知,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

学习

英语四级时间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四级时间10篇,内容包括英语四级成绩公布时间,英语四级时间分配技巧。(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最冷冬天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最冷冬天10篇,内容包括最寒冷的冬天百科知识大全,谨以此篇献给寒风刺骨的冬天。

学习

股份公司章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股份公司章程10篇,内容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知识汇总,股份公司章程修订流程。第五章董事会第四十一条公司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权力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公司的重大决策。第四十二条公司董事会

学习

我亲爱的朋友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亲爱的朋友10篇,内容包括亲爱的朋友100个字,我亲爱的好朋友文案。你想我吗?琳很想你。我常常回忆与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感谢你一直以来给我的真挚友谊,我会永远记住你爱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个世界只有你给了我真正的友谊,让

学习

高效时间管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效时间管理10篇,内容包括高效人士时间管理,高效学习时间管理。首先,把握好会议总量的统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一个企业的经理如果用超过25%的时间开会,就是一种病态组织的表现。由此可见,对于中基层管理者而

学习

芝麻人10篇

阅读(44)

日本人有浓厚的芝麻情结,我留心观察了一下,日本人几乎餐餐都离不开芝麻。每天吃的饭团里会拌上芝麻,凉拌菜里会撒上芝麻,在蔬菜沙拉中芝麻更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就连罗宋汤里也撒上芝麻。日本人普遍认为,芝麻含有维生素E,能够清除胆固醇,改善

学习

海洋深处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海洋深处10篇,内容包括海洋深处经典故事,海洋深处巨鲸。过去,葡萄酒一旦发酵成功,葡萄种植者唯一的目标就是在葡萄酒变酸之前将它卖出去。中世纪的人们只选择贮存时间不超过一年的酒,因为条件所限,超过这个期限,葡萄酒的酒质就有

学习

喜欢孤独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喜欢孤独10篇,内容包括喜欢孤独文案,孤独文章。拥有了孤独,才知道已拥有美丽,才知道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心迹也是一笔好丰厚的财富,所以当善良的人们对我不理解或对我的孤独投以同情和怜悯时,我不悲叹,也不艾怨,我只会向他们展示一

学习

心灵的深处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心灵的深处10篇,内容包括走进心灵的深处,心灵深处美文100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上午,独自在雨幕中行走,此时除了打着寒战的身体,就只有匆匆的步伐。无意间,视线落在了一对父子身上。狂风肆意地把老人的白发吹乱,在一旁搀扶的儿子

学习

心灵深处映射出来的天地人文

阅读(27)

我欣喜地发现,湖南文坛散文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这就是一种我认为可名之为“新人文散文”的创作取向。而这种现象尤为独特的是以女性作家居多。这样一种创作现象,正是湖南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基于文化自觉的一种主旋律的张扬,尤其值

学习

“空巢老人”怎样告别孤独感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空巢老人”怎样告别孤独感,内容包括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范文,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产生孤独感的心理原因生活中,不少空巢老人的心灵被孤独感所包围。孤独感不同于孤独生活本身,它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而在心理上

学习

新燕的幸福深处

阅读(124)

她曾是为数不多《山东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两年前,毅然从主播的位置上跳槽,挑起了山东电视生活频道《做客生活帮》制片人、主持人的大梁,该栏目是省内第一档大型情感援助类真人秀访谈节目。自诞生之日起,收视率就节节攀升。震撼人心的情节视

学习

孤独的普希金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孤独的普希金,内容包括孤独的普希金阅读答案,孤独的普希金经典语录。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

学习

老人过分依赖子女源于内心孤独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老人过分依赖子女源于内心孤独,内容包括老人埋怨子女的心态,老人和孩子相处的渴求。如果您有心理方面的困惑,可以发电子邮件到中。我们将针对您提出的问题,请专门的心理医生来为您解答。您好!我今年36岁了,我母亲69岁,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