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10篇

师生关系篇1

【关键词】师德; 师生关系; 职业素质;人格力量

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则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而教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

一、良好的师德能使教师具备博大的爱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动力。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一个有师德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作为学生的“第二父母”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备至,精心栽培。学生学习上有疑惑要指点;生活上有困难要帮助;情绪上有波动要关心。要让学生如沐春风,而不是严冬的冷峻。切忌动辄苛责,更不要在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不爱学生的人,不配做教师,就像不爱孩子的人,不配做家长一样。

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爱中意的“王子、公主”无可厚非,但更要去爱那些自己看不惯的“丑小鸭”。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畏惧不安,紧张无趣,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个老师,甚至还会毁掉一个未来什么“家”。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扑捉热点,难点话题,日常以礼相待。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能控制感情,不迁怒于学生,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前进动力,明确前进方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

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会自然而然的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是自觉地怀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教师是项平凡而神圣的职业,承担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行的。要传道,要授业,还要解惑,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丝毫马虎不得。倘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势必既浪费人生,又误人子弟,有负学生殷殷冀望和社会各界的重托。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更是无从谈起了。

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教师,也有不懂的时候,也有不知的东西。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二是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三是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五、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六、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总之,良好的师德,不仅促进教师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增强了师生关系。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篇2

***前,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就是一种雇佣关系,和茅盾、老舍等作家笔下反映旧社会的手工艺学徒一样,要给师父师娘当佣人,没有收入,师父养着,赚来的钱给师父。***后,中国广播说唱团的成立让相声演员有了铁饭碗,优秀的后来者如马季被侯宝林、刘宝瑞等四个大师抢收为徒。现在,依然还有拜师,不论是听上瘾入门学艺还是已经成名想要名正言顺归个宗派的拜门,正是因为要入行就得拜师学艺的传统授业方式,相声艺术才得以传承和发展。传统师徒关系依然存在的,但背后依托的相声班子却变成了相声剧场又变成了今天的注册公司。除了德云社,陕派相声中的青曲社也已经成立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用现代社会的公司化来管理,公司化运作已经慢慢成为相声行业的经营模式。师徒之间又是上级与下属的关系,那么在利益分配问题上是遵从以前不成文的规矩还是按照劳动保护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相声未来发展甚至生存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此及彼,我们现在师生关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到底是因为功利教育盛行还是学生尊重教育的缺失,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师生”这个词是我们现在的习惯称法,在古代多以“师徒”称之,《韩非子・诡使》中就有“私学成群,谓之师徒。”从古至今,师生关系都是每个中国人传统伦常关系中重要的非血缘关系之一。中国历来注重孝道,而古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对老师的敬重要像对父亲一样重要。有许多关于尊师的小故事流传至今为大家所熟知,如曾子避席、魏昭尊师、程门立雪,这些故事里不仅让我们感叹古代学子求学的诚恳也提醒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尊重我们的老师。古代的学生在谈话、举止间都体现出对老师绝对的尊重,而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因为老师的口音发笑甚至学老师的口音讲话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老师不与我们计较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习以为常,因为老师绝不会因为我们念错字答错题而嘲笑我们。在我们漫长的学生生涯中仿佛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对待老师的态度是不同的,我想最终我们都是要学会尊重老师的,因为学习知识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现代教育学中将师生关系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关系。”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在社会良好的环境中通过师生双方的努力实现。主观来说,人都有喜恶,老师总有喜欢的学生,但是有些老师却因此忽视一部分学生甚至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就要求老师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如孔子因材施教。学生也有自己喜欢的老师,但是与老师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学生被***、自杀或是教师不管、被殴、被辱、被逼疯甚至被弑的新闻。客观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忽视了学生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不健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可贵;还有被金钱观念冲淡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成了金钱关系、利益关系;必须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促成良好师生关系环境产生的根本途径。

师生关系篇3

与“感化”便只是一番空话,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愉悦,把握好师生关系的温度,找好温度的基点和支点,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灵启迪关系温度基点支点。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一番空话,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愉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教育便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我们并不仅仅只是自己学生的知识保育员,更应该是自己学生的灵魂导师。如果自己的学生是铁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恨铁不成钢,而应该是努力地把铁炼成钢,并且要拿出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技术把铁炼成精钢……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而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正是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艺术性高低的最直接的展示。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除了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平等的***的个体,热爱并尊重每个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技巧,掌握好师生关系的温度。

一 、温度的基点———尊重人格。

“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 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 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就应该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有自己的智慧和个性特点的人, 走进课堂, 所想到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教会他点什么, 更重要的还应该想到唤起他作为一个人的崇高感和神圣感。我们的脸上要常常带着对他们的勇于思索和创新表示赞许的微笑,我们的语言中要常常对他们充满好奇的探索和提问流露出赞美。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当众羞辱学生, 让学生在教室或办公室面壁思过,蹲马步,做俯卧撑。冷嘲热讽、挖苦讽刺更是屡见不鲜。在潜意识里,教师们总抱着“严师出高徒”的心态,对师道尊严割舍不下, 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学生, 而不是像对待其他的成年人那样去尊重。

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前我找学生到办公室谈话或订正作业都是让学生站着,学生毕恭毕敬地站立桌前,低着头,一副犯错的样子,次数多了还与我产生了对立情绪,不愿再到办公室了。后来我就在办公桌旁放了条凳子,让学生坐着面对面交谈,学生听得很放松,也不再怕到办公室了。我想当学生畏于教师的威严、战战兢兢地站在教师的面前时,有疑问还怎么敢向教师求教? 有话还会向教师说吗? 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站着”是惩罚,“坐着”

是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是国外许多教育专家、教师的成功之道。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流露,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

二、温度的支点———心灵和谐。

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和爱, 可以说是构筑师生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当然,构筑这师生心灵的和谐世界,只有这两个支点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教师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知识修养, 因为心灵的和谐是双向的,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缺少必要的敬畏或敬佩,这和谐也是建立不起来的。心灵的和谐,是师生间有时不需要语言就能感受到的一种默契,是从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里就能感受到的一种温馨,是相处之间能够感受到的一种心灵的轻松……为了营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 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师生关系篇4

关键词:无私奉献;满怀期待;引导;帮助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35-0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讯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如果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

一、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做到无私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奠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弃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对学生满怀期待之心

人们之间的相互期待,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期待事实上就意味着一种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能够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我在教字母O和Q时说:“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就变成了Q”;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一、二、三全变,八去t,九去e,f代ve,去y加ie,再加th.”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记忆的难点,我分类给学生编了许多口角,如:初中范围内i-a-u变化的单词:“开始(begin)游泳(swim)下沉(sink)喝(drink)响(ring)了唱(sing)(肚子咕咕叫).”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且结尾是ought或aught:“想(think)买(buy)战斗(fight)教(teach)抓住(catch)了带来(bring)(插一句‘世界需要和平’)”等等。这些顺口溜既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变化,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和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

师生关系篇5

在古代。教育并非这个样子。在我国有苟子的“天、地、君、亲、师”一说,把老师与天地、皇帝相并举。老师代表了与天地、皇帝一般的权威.其地位毋庸置疑。若不听老师教导.那几乎意味着很大的罪过.师生之间由此有着较大的距离.与这种距离所对应的师生间的等级差异一直被牢牢固定着,所以也才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谚语。这是古老师生观念的反映。在西方,从古希腊直至中世纪.师生之间教师的权威也一直被视为是自然的。老师批评学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总之.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批评一直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事情。只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启蒙运动以后,事情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启蒙运动宣称要理性地看待一切,把理性奉为至尊,宣扬应把理性传给每一个人.真理应通晓到每个人的心中.并由此在地上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虽然启蒙运动最终并没有实现自己最终的目的。但它所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却被人们牢牢记住了。及至后来尼采振臂一呼“上帝死了”.人们的信仰开始崩塌.不再相信世间有那唯一的善好的存在。随后就出现了韦伯的“价值——事实”的划分。他建议我们的判断当保持中立.各种价值应看做是处于同一地位的,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它们彼此平等。这种对平等的理解(包括人与人也一律绝对平等)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毛孔.当然也渗透进了教育中.这也成为现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努力追求教育的现代化.以至于师生关系中这种彻底的平等主义现象在教育中表现的愈发明显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现实的角度看.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学生无视老师的批评也有其根源。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与灌输式教育大行其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居高临下的地位.往往不顾及学生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特征而对之实施严格的管理.这使得学生对教师批评管理抱持一种反感和怨恨的态度。不过,迫于应试教育的高压。学生对老师严格管理的怨恨只能以一种潜藏的方式存在着。而如今,伴随着素质教育、主体教育以及自由探究等新的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实施.学生的地位有了根本的提升.可以和老师“平起平坐”.在此情形下。学生过去潜藏着情绪就很容易显现出来.学生由此拒绝教师的一切批评。

既然知晓了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此的教育现象的存在是否是“合理”的?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教育的本质究竟是怎样,也就是说,教育自身之中是否就蕴涵着拒绝教师的批评的合理性:二是如果教育自身蕴涵着教师批评.那么这种教师批评的性质又是怎样的?

就第一个方面讲.拒绝教育批评有违教育的根本精神。教育本身应该是在文化中或朝向文化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入。根据施特劳斯的解释,“文化”首先意味着对土壤的照料及对其品质的提升.现在则主要意味着按心灵的本性培养、照料心灵并提升心灵的天然禀赋。土壤需要培育者.心灵则同样需要老师。好的教育必须有老师的存在.以培养并提升心灵品质,呼唤一个人的高贵与卓越。121对教育的这种“文化”解释告诉我们,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的灵魂自身尽管蕴涵着优秀的品质.但这样的优良品质还只是~种“潜能”,一种不依靠外力就无法实现出来的潜能.这和土壤的品性是一样。而这种“外力”就是优秀的“教师”.依靠他,灵魂才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非常自然的.在灵魂走向成熟、也就是实现自身的过程中.教师的批评是必要和必须的,否则,学生就成为了不依赖任何力量的“自足者”.他可以“自发成才”.但这就违反了学生的本质。事实上.就是不通过学校教育的自学成才者.根本上也离不靠优秀老师的教导和批评。

对于教育的本质以及教师批评的必要性.柏拉***在《理想国》的洞穴之喻中曾经有非常好的说明。他说,我们人类生活于一个黝暗的大洞穴之中.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身体受到束缚而只能观看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像的囚徒.只有教育才可使我们摆脱束缚.最终走向通向真理的道路。而对于“教育是什么”。柏拉***给出了不同于现代的解释:教育是一种使灵瑰转向的技艺。在这里,柏拉***对灵魂自身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同时又赋予了教育者一种“批评”和“引导”的责任。具体说。一方面灵魂自身具有属己的本质:但另一方面,灵魂自身本质的实现不是必然的,他既可以向善.也可以向恶。这两方面决定了教育一种“引导”.一种在尊重灵魂基础上的“批评式引导”。驱除教师的批评就意味着灵魂自身可以自动向善.但这有违灵魂的本质.意味着教育的丧失。

由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进入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教师的批评如果是必要的.那么这种批评是什么性质的批评?这一问题实际已经有了答案。真正的好的批评,是在尊蓖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批评.不是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和意志的专断的批评。简单说,教师的批评如何要有意义.要有效力.就必须和学生的主动的“灵魂”相联,否则.只会遭致学生的拒绝。由这一点,我们还是回到柏拉***那里去。在柏拉艮1那里,教育虽然是引导,但这种引导充满着“强迫”或“批评”.因为在灵魂之眼长期和幽暗洞穴之中的影像打交道之后.再让他转向代表真理的“太阳”.是眼睛所难以承受的.所以朝向洞穴之外的过程必然充满着强迫和批评。1月但千万要注意。这里的强迫可不是“灌输”.强迫实际是尊重灵魂本质并为了灵魂本质的实现。所以.柏拉***批评当时坚持教育即灌输的智者的教育观:“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面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4|进言之.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中师生之间必然也存在强迫与批评.但这种批评无疑暗设了老师就是真理本身.学生则是一个毫无灵性等待灌输的容器这样一个前提.这样一种灌输型的师生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的教师批评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

基于上述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现实之中学生拒绝教师批评做一分析。一方面。在教育民主化的背景下。

学生应当对“教育民主”的限度有所认识.一概地拒绝教师批评显然有违教育本质.由此导致学生不为学生.教师也不为教师.教育面临解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实之中的很多教师批评的非教育性和不民主性。他们不尊重学生.不从学生自身的生长出发,而只从自身或社会利益出发.由此必然导致学生对其批评的拒绝,甚至是好的批评。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师生是平等的。同时教师又是一个批评引导者。之所以说师生是平等的,是因为在真理面前,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只能是真理、智慧的追求者,而不是占有者。师生都应对真理保持敬畏。而师生之所以相遇在教育这一场域之中.就是因为出于对真理的热爱。所以.教师不可以自视为真理化身而对学生强行灌输及肆意批评.老师应把学生视为一个求知者而不是受教育者。不过,如果把这种师生平等关系绝对化,师生之间变得绝对平等起来.教育实际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无论在学识还是德性方面,都是不成熟的.他的生长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和教师绝对的平等.那实际就意味着“学生”的“学”的身份的丧失,意味着学生的生长将丧失“教育性”而陷入一种无序混乱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学生的生长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批评.而引导和批评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我的完善,甚至在各个方面超越老师。空的”。盖由于美国基础教育的底线是合格要求,而中国 的表现。何况美国不见得容许对学生放任自流,不见得不教育则以“完满要求”为标准。追求“至善”。学生即使不 为学生放任自流的后果担心。

错、够格,仍少不了吃批评,以防止“自满”。如有失检点。 不讲别的,美国阿姆斯特朗、汉森、赛威治合编的或犯了过错,那就更得挨批评。唯其如此,中国学生应遵 《教育学导论》一书,在论及学生行为管理时就提到:无法守的成文的规矩总有几十条之多.不成文的规矩也不在 控制课堂是教学失败和教师被解雇的主要原因。一项关少数。如此密集的规矩本身.就使较多学生在教师面前 于公众态度的民意调查把“缺乏纪律”列为当今学校面临“循规蹈矩”,少数学生成为易犯错误的小家伙。 的最大问题之一。据称,关于学生行为管理“屡试不爽的说到学生行为的“好”与“不好”、“守规矩”与“违 处方”为“对课进行全面计划.爱学生。充满热情,不苟言规”,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的界限是:一个学生的行为,只 笑,以一种顽强的态度开始你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是你说要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就不该受到干涉,反之,若妨碍他 了算”。【l】其实,学生行为管理中历史形成的批评——表扬人,一定严加制止,否则对他人便有失公平。相反,在中 的常规远比此种经验之谈更加可靠。

国,学生的行为即使对他人无碍,也可能受到干涉。因为 于此亦可见得.我国教师的学生行为管理观念并非“好了还要更好嘛”。反之,对于妨碍别人的行为,却常常 全无道理。只是我们更该正视的,是学生行为管理中存在只以无效的批评搪塞了事,以致我国对学生行为的管理, 的问题。

往往反而不如外国严格。 在我国。由于对学生的批评过多,批评常常失范,以2.在民主时代,本应使学生从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 致对学生的批评常常失效,甚至由此滋生诸多麻烦。这才监督。其中主要诉诸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它 ‘使得人们常把中美两国评价学生的习俗加以比较。并有往往比教师的直接管理与唠叨更加有效。尽管我国以往 “以表扬为主”一说。其实在把“批评”或“表扬”作为习俗在这方面颇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而在近二十年间,学生集 用语运用.并漠视教育领域运用“批评’’或“表扬,,的常理体的影响,反而日趋淡化,而把教师推到学生的对立面, 常规的情况。如此比较。只要恰如其分,不失其真,也不无使教师成为爱好批评学生的角色。这怎能单怪教师呢? 裨益,然而,这终究出于业余看法。唯其如此,一旦耳闻美3.说到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一般说来,中国教师写评 国“虎妈妈”之见.有些人便少不得大翻其案。至于从教育语,与其说是给学生看的,毋宁说是给家长看的,故多半 专业的角度看来.批评或表扬在道德学习中各具有什么是四平八稳的套话,算是一种交代。关于对学生的评价, 价值.恰当理解与运用的“批评”的价值是否逊于“表扬,,?

如果说美国教师能实话实说,敢于对学生大胆地作出全 尽管“捧死人不偿命”.表扬滥用.不靠谱的表扬,虽然我面的肯定,那么,中国毕竟讲求中庸之道,学校能允许教 们的先哲早有“谄谀我者,吾贼也”一说(《苟子.修身》)。

师像某个美国教师那样在评语中写出“我以性命担保她 如今仍是有待思索的课题。

师生关系篇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指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1]。护生作为护理事业的接班者,其学习结果的有效性是决定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护生学习动机已经被证明与成功的教育结果密切相关[2],研究护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是有必要的[3]。社会认知学派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认为他人的社会情感支持(真诚关爱、尊重、鼓励)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4]。在其他专业领域,已有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相关[5,6]。目前,有关护生学习动机和师生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笔者对护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的研究现况及其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1 护生的学习动机 1.1 国内护生学习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国内护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从在职和非在职两个方面进行。孟丽荣等[7]采用成人学习动机调查表从求知动机、发展动机、竞争动机、职业动机、交往动机、家庭动机、文凭动机、自尊动机、表现动机和其他动机10个方面对澳门在职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发现澳门成人护理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追求提高自身素质及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更新知识及适应社会调整,其次为获得文凭得到提升及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王泽娟[8]采用教育参与量表从提高交流能力、社会交往、教育的准备、提高工作水平、家庭归属、社会刺激、认知兴趣7个维度对北京城区637名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障碍的现状调查,发现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且内在动机水平高于外部动机水平,不同年龄、配偶学历、最高学历、职称、健康状况和完成规定学分是否有难度和最近1年获得学分的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动机有差别。国内关于非在职护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从高职、中职(中专)、本科、专升本、大专不同学历层次进行研究。对高职护生的研究发现,护生的学习动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以外部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年级和城乡差异对其产生影响[9-13]。对中职护生的研究中,宋海南等[14,15]发现,中专护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帮助就业占主导;张晓英[16]分析了影响中职护生学习动机的因素,认为中职护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就业形势不乐观、缺乏学习兴趣。在对本科护生的研究中发现,护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就业动机为主[17,18],受生源地、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18,19]。护理本科生注重个人的发展,也有为社会奉献的想法,但更加注重实用,关注当前,缺乏远景学习动机[19]。王玉莉等[20]对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的内、外学习动机并存且以外部学习动机为主;自我归因、自身经历及自我概念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张国栋等[21]研究认为,本科、专科护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内部动机显著高于专科生,外部动机高于专科生;专科生学习动机在性别方面无差异;在城乡方面内部动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部动机无差异;专科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呈正相关。 1.2 国外护生学习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国外关于护生选择护理专业动机的研究很多。在日本,护理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职业选择[22];在意大利,是因为护理专业好找工作[23];在挪威,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一种有保障的工作[24];在英国,护理工作有好的专业回报[25];此外,还有许多利他主义的原因,护理工作被认为是值得做的,它为服务人们提供机会[22],并且可以帮助别人,是一种有用的工作[24]。还有的是因为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23]。Stomberg等[3]研究表明,成为注册护士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影响高水平学习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消极态度是影响学习动机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随着学期的进展,动机水平在下降,学习动机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elaccia等[26]采用学习促进策略问卷(MSLQ)对即将进入急诊科实习的医学生和护生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内部学习动机,急诊科的实践学习可对医学生和护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Braten等[27]使用聚类分析对挪威护生大学期间的学习动机的发展进行纵向研究,发现积极动机、适中动机和低动机3种不同类别,个人兴趣占学习动机的主导地位。 2 护理师生关系 王小娟[28]从带教老师角度探讨了临床带教工作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潘兰霞等[29,30]在研究中发现,师生关系在理想和现实临床实习环境认知中的得分都是最高的,是临床实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因素。Dunn等[31]研究认为,临床学习环境是一个各种作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网络,它可以影响实习护生的专业态度、行为技能、知识水平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越满意,学习的积极性极性就越高,其学习就越主动,学习效果就越好,且直接影响其专业态度和职业观的形成。Moattari等[32]对病房学习环境的研究中指出,护生有了积极的临床学习体验自然而然会对临床学习环境满意,对临床环境较满意的护生会积极主动寻找更多的学习机会。曾美华[33]研究新型师生关系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及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学生今后在护理实践中运用和发展沟通技巧及提高护患生活质量影响深远。国外对临床学习环境的研究中也常强调支持性人际关系的重要性[34],认为师生关系比临床教师的专业能力、个性特征更重要[35],是影响护生归属感和学习的最重要因素[36]。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厌恶[37],直接影响护生在临床科室的学习效果,而护生与带教老师的关系存在明显的距离感[38,39]。 3 师生关系和护生学习动机的关系 从查阅到的文献中未曾发现直接对师生关系和护生学习动机相关性的研究。王佳权[5]对大学生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关系,正向的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负向的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呈负相关。张静[6]在对师范学院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发现,幼师学校学生从一年级、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两个实证为研究师生关系和护生学习动机的关系提供了依据。#p#分页标题#e# 4 小结 研究护生学习动机的文献提示,目前的研究主要处在理论教育阶段,较少涉及临床教育阶段。护理教育主要有理论教育和临床教育两个阶段,临床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0]。临床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技能,还可以增加护生的自信心、积极性[41];是为护生就业做准备,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是形成专业思想的过程,其教育结果关系到是否可以为医疗环境贮备更有效的人力资源。有研究认为,当前的临床教学不能有效地为现实医疗环境准备毕业生,从学生到实习护士的过渡过程中有显著的“现实冲击”[42]。因此,研究实习阶段护生的学习动机是成功教育结果的保障。学习动机不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它具有动态性、环境制约性和领域特殊性[43]。对于发生在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动态的临床教育过程[44],其护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可知,护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以外部动机占主导。研究师生关系与护生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成功实习结果的形成。目前,对于护理专业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实践教学阶段,提示实习期是研究师生关系重要的时期。但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教学评价和临床环境的研究,较少有直接对师生关系的调查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多是一对一的,强调的是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是作为一个个体而产生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如何还有待研究。

师生关系篇7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的人际关系,其本质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反映了师生间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就使教师处在心理的上位,学生处在心理的下位,师生间存在着天然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一方面使教师通过努力劳动,提高自己的才能,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使学生尊敬教师,虚心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熏陶和教诲。师生间的这种心理距离使得教师和学生不断产生心理互动。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彼此越易情感相悦,坦诚相见,无所不谈,互相包容,达成共识,进而共同成长;师生间心理距离越远,则彼此越易产生敌视,情感相背,使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二、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学生形成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孤独、退缩、不合群、攻击行为,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疏远,影响其课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国内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师生课堂交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师生心理健康。董奇、陈传升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有很高的相关,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产生的作用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从童年期幼稚性逐渐向成人期成熟性发展,其人际关系也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班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师生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以及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教育行为。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

1.师生关系的结构测量研究

Pianta与Steinberg研究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结构具有三个维度:冲突性、亲密性和过度依赖性,不同年级、种族和经济地位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都表现出这三个方面的特征。王耘研究指出,小学3~6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具有三个维度:冲突性、亲密性和反应性,并且师生关系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漠型、冲突型和亲密型。目前这两个问卷在小学生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姚海计、唐丹(2005)在Pianta与王耕关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特点研究基础上,自编了中学生师生关系问卷,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问卷表明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此问卷是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编制的适合中学生的师生关系问卷,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师生关系研究的思路。

张野、李其维、张珊珊(2009)采用深度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编制了初中生师生关系评定问卷,经因素分析得出初中生师生关系包括理解性、回避性、亲密性、反应性及冲突性五个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师生关系包括矛盾困顿型、冲突回避型、亲密和谐型及平淡顺应型四种类型。

以上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维度、类型和特点表现,与个体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相适应。因此,研究者们在研究师生关系时要注意其测量的针对性。

2.师生关系的发展特征及性别差异研究

探讨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是进行师生关系研究的基础,先前的研究对不同阶段的师生关系特点从不同方面分别进行了探索。

王耘、王晓华(2002)采用教师评定量表对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所处年级与其师生关系有显著的联系。五年级学生表现出高亲密、高反应和高冲突的特点,六年级则表现出低亲密、低反应和低冲突的特点。男女学生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和反应性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师生关系比男生更为积极。

宋德如、刘万伦(2007年)从学生角度去探讨中小学师生关系在亲密性、主动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总体随年级升高呈下降的趋势,女生在师生关系亲密性上得分比男生高;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合作性和主动性三方面并非平均发展,合作性表现最高,主动性表现最低,亲密性居中。

总体来看,中小学的师生关系既存在性别差异,又存在年级差异。在性别差异中,女生的亲密性、合作性、主动性明显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更倾向与教师交往,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可能与女生有较强的交往倾向和归属感,男生更倾向***、自主有关。在年级差异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也随之降低,这可能与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认知能力、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关。研究启示: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3.师生关系与学校适应的研究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态。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从教师知觉的角度来考察师生关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基于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学校适应与师生关系二者关系的研究,并且一般用学校态度、学业成绩、社会行为和人际适应等指标来衡量。

Ladd等人的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校态度(喜欢或逃避)受其学校经历、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刘万伦、沃建中(2005)以学校喜欢、环境适应和学校适应为指标,考察了师生关系与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发现师生关系与以上三个指标有显著相关。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学校中的环境变量(如班级环境)与学生的态度、情感有很高的相关,但对学生的行为的解释率很低(10%以下)。邹泓、屈智勇、叶苑(2007)使用学校态度感、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人际关系)三个变量作为学校适应的指标来考察学校适应与师生关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态度、学业行为、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总体来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喜欢学校,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增加,使其对学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学生喜欢学校才有可能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研究启示:我们应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4.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从生态系统观来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家庭和学校,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师生关系在中小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是个体学校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彩娜、邹泓、杨晓莉(2005)将青少年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知觉作为其心理健康的预测源,考察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师生关系类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亲密型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冲突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一般型则居于二者之间。

杨雪梅(2005)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对小学生孤独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冲突性维度与孤独感显著相关。不同水平孤独感的小学生在与教师交往的合作性、冲突性、支持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孤独感的学生更乐于与教师合作,冲突更少,也愿意与教师亲近,与教师合作和亲近又会为其带来愉快的感受,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研究启示: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制约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5.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某一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而劣性的社会关系则会降低幸福感,师生关系是中小学生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其质量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刘洋(2009)对初中生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初中生身心处在特殊发展阶段,他们需要被认可,渴望***,同时又具有依赖性,教师作为学生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研究启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6.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Moos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环境包含着诸多因素,而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一些早期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业成就的高低变化均可以从师生关系的好坏方面找到原因。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和获得支持的程度都可以通过增强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王佳宁、于璐等(2009)考察了初中生主要的社会关系——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对学业的影响,其中对初中生学业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师生关系。张野、李其维(2010)考察了初中生师生关系、归因方式、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学绩组学生的师生关系显著优于低学绩组的学生,并且和教师的情感联系密切,这可能与高学绩组的学生有更高的成绩目标定向水平,能够更多地得到教师的接纳和认可有关。

总的来说,学生感知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业的进一步关注,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合理的情感和行为;相反,以冲突性为特征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对学业失去兴趣,容易被同伴拒绝或辍学。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范围主要涉及师生关系的测量、结构类型、发展特征以及师生关系与学校适应、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方面的关系研究,但其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首先,师生关系的测量方面。以往的大部分问卷调查研究侧重将教师作为评价师生关系的主体,目前学者已逐渐转变观念,以学生为评价师生关系的主体。但往往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评价结果相差太大的问题,这可能因为双方在评价角度和态度上存在明显区别。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和思考问题,而学生可能比较片面;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在知觉师生关系方面的侧重点不同,教师注重与学生有关的学业成绩或课堂行为,而学生可能更注重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笔者认为,在研究师生关系时应该将访谈和问卷以及多种测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并主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同时,不同阶段的师生关系具体的特点表现不同,因此今后的研究也应关注师生关系测量问卷的针对性。

师生关系篇8

关键词:师德修养;教学艺术;师生关系

中***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197-02

1 回顾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统治者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治目的,采取的是奴化的教育,什么“天地君亲师”、“一旦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无不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

2 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身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和培养人,强调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作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育――财富蕴藏中》),要知道,学生决不是我们手中可以随意塑捏的玩具。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有权利从教师那里“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有尊严、自豪的人。”

3 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爱迪生、华罗庚当初在学习期间的成绩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确,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眼下学生的不良表现并不代表他没有前途。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巾介而形成的一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紧张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行为多抗拒不合作,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厌学。

(2)冷漠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学缺乏热情,只管教,不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也是漠然处之,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3)庸俗型的师生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表现为都是过分迁就,该严不严,该管不管,甚至拉拉扯扯、吃吃喝喝,着意迎合学生(如故意漏题、评卷多给高分),学生对教师曲意逢迎、刻意讨好,从而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变为庸俗的物质、利害关系。这种关系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但时问一长,则教师威信扫地,令不行、禁不止,教学如一团散沙。

(4)和谐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敬重、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早在1918年,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罗、如芒刺在背,我国教师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陶行知还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学习上是共学关系,在道德修养上是互相感化关系。“彼此精神融洽,人与人隔阂完全打通”、“时时与学生亲密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把人格拿出来互相磨擦,以灵魂想见”、“日久便成为学生的朋友”。可见,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一种良好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呢?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教师的学识水平、师德修养、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态度和方法等,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1)教师自身魅力对学生的吸引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格品行以及学识水平、教育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师使用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古人感叹日。“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又要当好“身教”的“人师”。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为师者,都知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魏书生说得好:人心与人心之间,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喊:“我尊重你!”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l,对方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绝不会回答“我爱你!”可见,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出师爱呢?具体地说,表现在“尊重、关怀、理解”六个字上。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职责,但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的人,都有要求***行动、***自主的倾向,并不是教师想学生怎么样就怎么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特别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篇9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价值关系。师生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价值主体与他的作用对象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价值主体与他的作用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生关系一直都给与了极大的关注。

师生观是时展的产物。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地位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教育主导价值的不同追求。这种不同的师生观作用于具体的教育过程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准确的把握并借鉴当今国外教育家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对于中国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依据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潮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及其观点的不同,把师生关系分为传统的师生观和现代的师生观。传统的师生观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现代的师生观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杜威为代表,除此之外,结构主义和新行为主义的师生观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师生观。下面从这三个层面来了解并分析一下不同的师生关系以及选择这种师生关系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师生观往往以保守为主要特征,强调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传统主义师生观的主要代表赫尔巴特认为,儿童时时会表现出一种“不服从的烈性”,因此他主张教师可以采用诸如威胁、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手段来管理学生。

传统的师生观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教师权威,所以这种观点运用于教育过程,就势必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甚至学生创造性的泯灭。尤其是在处理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时,往往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最后以牺牲学生的个人价值来换取教育的社会价值。

现代的师生观一般以自由甚至激进为其主要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该离开讲台站到学生背后去。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整套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主张。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上,杜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要求把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再是主导作用,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了,只有当儿童的学习活动出现困难时,教师才去帮助他们。杜威反对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强加给儿童的要求。

综上所述,理解现代的师生观必须明确,尽管现代的师生观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教育的主导价值仍然是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对教育的个人价值的追求只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一种手段。

结构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并把它们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方面表现为“人――机”关系。这种师生观运用于教育过程,所造成的教育代价是限制了学生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把学生能动的活动当作动物的本能行为来训练。教师更多的是编制课件,操作机器。人可能会成为机器的奴隶。

三、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西方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形成正确的师生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进行过长期的争论。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以牺牲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学生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定位,以失去教师的主导性为代价,这就不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我们所希望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实现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教育的和谐是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家思想,还是以苏格拉底、柏拉***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以至于近现代的许多教育家们都对和谐教育作出了深刻的论述。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就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性而言,只有实现了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讲,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又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地位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两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物”的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师道尊严的流毒曾经使中国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限制。

2.互相尊重。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尊重教师,同样,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其次是要尊重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要素,他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和作关系。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尊师爱生”就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尊重与合作关系,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对于师生关系所采取的两极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师生关系篇10

随着中国入世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不断推进的两个文明建设,向基础教育提出了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新世纪的建设者应该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由此可见,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终极目标。然而,学生的现实创造力,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和各种因素来表现,在诸多手段和因素中,新型理想的师生关系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被人称为是"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师生关系不够平等、不够融洽,剥夺了学生自,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扼制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新型理想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师生关系的内涵

早在一九六六年,美国所兴起的"教师效能训练"浪潮,就以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改善师生沟通的效能训练为核心任务。直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教育专家在继续钻研,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技术,制定出系统化的沟通原则与技巧,增进教师对沟通本质、历程及学生心理反应的了解,以求灵活运用在教学、班级管理及师生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心理学家J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要以个人人格的力量对学生实施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至关重要,小到穿着打扮,大到举止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他们所喜爱的老师和睦相处,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人格上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互相热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2)心理上互相开放,师生心理距离缩短,交往频率增加,达到和谐、融洽、信心相通;(3)课堂上教学合作,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交往上相互为友,真诚相待。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对教育活动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的需要。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明确提出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并且生动活泼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个性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要实施这一目标,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在教师方面,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交往情景,将学生看作***人格的主体,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平等的进行教与学的交往活动,鼓励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分析其见解,改进教育条件与教育方法,使师生之间沟通渠道畅通无阻,达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可见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2.2 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师生关系是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相互作用的心理成分调解下逐步形成的。认识成分及师生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师生的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相互认识基础上的。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理解,就容易形成协调、融洽的心理关系。情感成分及师生之间情感体验和情感上的联系。一般来说,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如热情、亲近、依赖、爱护、关心、满意等,都有利于在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而消极的情感如冷淡、厌烦、憎恶、仇视等,则可损害师生的融洽。在师生交往中,行为成分往往起着直接的作用。

2.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是微观的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影响教与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从而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事实。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使师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愉悦感,课堂气氛表现为宽松、愉快、生动和积极健康的景象;而师生关系恶劣,课堂上就会出现紧张压抑的气氛,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智力活动下降。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信任学生,不偏爱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轻视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也减少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还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激励力量,师生关系好,学生就乐于接受教育。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引起强烈的情绪体验,确信教师教育的正确性,并转化为自为要求。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与学生之间确立的强有力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关键所在。

3.如何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3.1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要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作些改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师生关系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师生关系10篇

学习

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农业旅游论文,内容包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休闲农业旅游论文摘要。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

学习

评课用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评课用语10篇,内容包括评课用语,数学评课用语。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

学习

幸运的英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幸运的英文10篇,内容包括幸运一生的英语,幸运的英文文案。【参考译文】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的。一是因为我穿上红色的衣服时,我的皮肤看起来会比较显白,这样大家都会羡慕我。其次是红色是我的幸运色,每次我穿上红色衣服时,都会

学习

高一英语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英语10篇,内容包括高一英语单词,高一英语二十篇阅读。主办单位:天地出版社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671-2757国内刊号:51-1615/H邮发代号:62-251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2002期

学习

家长汇报材料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家长工作过程性材料及总结,给家长汇报情况范文。可能还有很多家长对我还不是很熟悉,请允许我作一自我介绍……大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孩子们入学前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年。作为教师,我们

学习

风筝节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风筝节10篇,内容包括风筝节标题100个,风筝节内容文字。

学习

坚守底线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坚守底线10篇,内容包括坚守安全底线,坚守底线的事例最新。当矿难、污染、行贿、虚假信息竞价排名可以获得暴利,全行业的守法成本也就毫无悬念地提高了,正规经营,不越过雷池一步,也就意味着更低的利润率、更少的市场机会,最终会劣

学习

高职高考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职高考10篇,内容包括高职高考资料推荐,高职高考知识大全。专业技能考试形式和内容由各专业大类联考委确定。文化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综合理论,实行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卷Ⅰ、试卷Ⅱ两部分。试卷Ⅰ为选择题,试卷

学习

遗失的美好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遗失的美好10篇,内容包括遗失的美好文案,一路寻找遗失的美好文案。我始终在思念思念我遗失的美好我带着甜的微笑寻找遗失的美好我越是提醒自己心就越充满好奇明亮天空在发光缤纷色彩的悲伤维纳斯女神的安排动人旋律在歌唱这

学习

五言诗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五言诗10篇,内容包括五言诗大全,十篇五言诗。〔作者简介〕沈亚丹,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1189。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并非简单的积少成多,而必先有整体的焕然一新,才有字句的安排和提炼。钱穆曾指出:“这首诗是先定了

学习

滴水穿石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滴水穿石10篇,内容包括滴水穿石三十年故事,滴水穿石的文章有哪些。努力吧,朋友们,让水滴石穿成为我们的战斗武器,帮我们攻克一个个难题。世上无难事,只要功夫深。无影山小学四年级:刘润泽

学习

越长大越孤单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越长大越孤单10篇,内容包括表达长大很孤单的文案,越长大越孤单心得体会。越长大越孤单,被同学说成是神经大条的我。从来都是跟他人唱反调,我很无奈,仰起头仰望星空,头顶却漂浮着十七岁的乌云。。沉默、孤独,越长大越孤单。。难道

学习

适者生存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适者生存10篇,内容包括适者生存知识100条,适者生存感言感悟。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并非是它天生的本领,仙人掌的祖先身上并没有刺,但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减少水分散失,它的叶片逐渐变成了刺,提升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使自己没

学习

好朋友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好朋友10篇,内容包括好朋友美文100篇,二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十篇。直到那天的天空像个顽皮的小孩,刚开始还是蓝天白云,阳光照耀,才几刻中的时间,就乌云密布,沉闷的氛围压得我喘不过气。天,下起了雨,哗哗啦啦,击打着路面,溅起漂亮的水

学习

关于从传统师徒制看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从传统师徒制看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内容包括学校师徒制的优缺点,高校师傅对师徒制的认识。论文针对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呈现出紧张、冷漠、疏远、冲突多、情感距离大等诸多不良现象,从探讨传统师徒制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形成

学习

师生关系的四重境界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师生关系的四重境界,内容包括师生交往的四个境界,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伦理关系。2010年11月5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两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众所周知的他们都是

学习

教育中师生关系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中师生关系,内容包括形容师生关系的词语,关于师生关系的诗句。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氛围。为此,高校应当努

学习

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内容包括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口诀。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新课程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而是一种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