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论文第1篇
1.1方法
1.1对照组给予医院护理部自行修订统一执行的2011版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试行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魅力5S”服务方案。①微笑(smile)服务:接待病人及其家属时面带微笑;病人寻求帮助时面带微笑予以解决;每日接触病人及护理查房时面带微笑进行沟通;工作人员出现语言失误及技术失误时面带微笑向病人表示歉意;病人出院离开时微笑送别。②快速(speed)服务:病房门铃呼叫不超3声,电话响起不超3声;合作病人入院接待及各项处置安排不超20min;家属办理出院等待时间不超30min;长期医嘱开出到执行不超10min,临时医嘱开出到执行不超5min;病人有异常情况5min内反映汇报处理;入室应用自制改良精神科入院评估单快速评估病人情况并识别病人的危机状态。③标准(standard)服务:疾病护理按姚敏红等研究制定的精神***症临床护理路径(CNP)执行各项护理程序,并进行标准化管理,日常护理执行各项流程(如发药流程、开饭流程、剃胡须流程等)。④特别(special)服务:结合专科特点,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如责任护士上墙公告、各种温馨提示卡及警示卡的应用、鞋袜统一管理、洗漱用品一人一号,大便24h动态记录、病人外出检查交班并双签名、开展出院延伸服务、多媒体健康宣教等。⑤满意(satisfy)服务:借鉴向岚等的护理满意服务“1234”模式,即1个结果———病人满意;2个理念———驱除病人痛苦,留下服务的真诚;3个目标———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措施零缺陷,护理质量零差错;4个及时———及时观察病情,及时解决护理问题,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及时答应病人反应的问题。
1.2评价指标
1.2.1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对照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细则进行评分(100分制)。内容包括安全措施、床单位、病人卫生、饮食护理、卧位护理、压疮预防、排泄护理、安全护理等8项,共16条36项,每条缺陷扣0.3分~2.0分,扣至0分为止。分别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
1.2.2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谷波等研制的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基础上结合我院专科实际情况自行编制,包括环境设施、质量及安全、服务可及性、健康教育、人文关怀5个维度,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每个条目评分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所对应的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本次研究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56,分条目Cronbach’sα系数0.701~0.82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病人出院时指定专人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16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16份,回收率100%。统计时很满意、满意均归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均归为不满意,统计出满意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2两组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论文第2篇
1.1临床资料
2012~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290例精神患者,共有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40例,最小患者34岁,最大患者75岁,患者病程3个月~14年不等,平均(5.6±0.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诊断标准及分类,包括精神***症85例,躁狂症76例,抑郁症67例,神经症48例,其他1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内容如下。
1.2.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对患者给予尊重
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刺激,引起其病情的恶化;此外,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失去自制能力和暴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用耐心来进行护理,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稳定下来,让其能够对自己的疾病给予重视和关注,建立起***的信心。
1.2.2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改善
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害怕有认识的人将自己认出,因此心理比较焦虑。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待患者熟悉环境,为患者进行病房的整理,也可以将大病房进行改造,做成***间,使用窗帘来进行遮挡,给患者心理安全感。并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对其心理情况进行调整,促进疾病的恢复。
1.2.3针对性的服务
护理的生活,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来进行护理,避免其情绪起伏,通过爱心传递来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2结果
观察组接受***和服从管理的依从率为95.17%(138/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5%(92/14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控制病情(7.5±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2±2.8)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7.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论文第3篇
1.1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部分精神科护理工作者认为精神科护理就是简单的看管,不认真履行职责。护士队伍中大多数以往所受的教育往往只是如何做一个好护士,对如何实质性的满足病人的需要了解较少。有些护士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但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而忽视了患者心理变化与需要,缺少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1.2病人与医护人员关系不融洽融洽的医护关系能更有效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有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容易发生紧张,情绪不稳定,甚至情绪失控。而医护人员这时对患者的关心不够,没有及时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当予以心理干预,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不能有效沟通,而使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融洽。护士必须尊重患者,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既能得到患者的尊重,收到以礼服人的效果,又能满足患者希望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这是护患心理沟通的首要环节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素质教育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精神症状学理论,还要了解各种症状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规律,练掌握各种症状的护理技术并具备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对新进人员及时进行岗前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培训,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同时开展医德医风,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全体护士充分认识到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已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明确了精神卫生工作者所处的地位和肩负的责任。适当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检查,把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克服***心理,求得病人及家属对观察***及紧急处理的配合。对于患者家庭及工作方面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要做好耐心的劝导,以解脱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出现紧张、焦虑或冲动攻击暴力行为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以温和、坦诚、尊重、接纳、冷静的态度对待患者,主动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观察、了解患者冲动的相关因素,尽早给予干涉。把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反馈,使病人明白精神疾病并不可怕,用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
精神科护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
Theapplicationofevidence-based-nursingforqualityofpsychiatricnursing
HERu-bing
(TheasylumofGuangzhoucivilaffairsBureau,Guangdong,510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levatethequalityofpsychiatricnursingbyevidencebasednursing(EBN).Methods:ThenursingdecisionwasmadeaccordingtheprincipleofEBNandthedemandofthepatients.Results:AftertheapplicationofNBNinourasylum,thequalityofcarewaselevatedcontinuouslyandthesatisfactionratioofthepatientstonursingstaffwasincreasedfrom86%to98%.Conclusions:TheapplicationofNBNinpsychiatricnursingcanshortedtheworktime,promotethestudyactivenessofnursingstaffandboosttheclinicalknowledge,nursingskillandthescientificresearchcapabilityofnurses.Soitcanraisethequalityofthepsychiatriccareandprovidedanadvanced,effectiveandsafelynursingservicetopatients.
【Keywords】Evidencebasednursing;Psychiatricnursing;Qualitymanagement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上个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它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分支学科,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向发展[1]。循证护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能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将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病人的价值和愿望,三者结合起来,能为我们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国内部分医院亦进行了循证护理的实践[2],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们一年来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1.1循证护理理论循证护理职责是收集临床护理难题,检索文献,寻找循证支持,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护理决策[3]。正因为它具有全面性、逻辑性、系统性,对临床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护理工作者在系统的理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方法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概念,从而形成理念[4]。
1.2循证护理是有其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只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够运用自如,帮助我们解决临床问题,指导护理管理工作。为此,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分批地对护士进行有关循证护理方面的知识讲座,使护士对循证护理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循证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2循证护理理念在我院的运用
2.1在日常护理中提出循证问题首先由护士长带头召集病区护士学习领会循证护理相关内容,护士通过阅读及查询有关资料,结合临床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所需讨论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模式、健康教育等。如:躁狂症病人给予***时保护性约束的确切时间;对强迫思维的精神病人实施暴露***最适宜时间等问题都可提出并进行循证。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具有前瞻性的指导实践的理论问题。
2.2寻求循证支持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实证的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经济、决策相关的证据。通过采用已被证明能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的循证护理方法免去探索期,节省了护理时间,更新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技能。
2.3循证应用精神病患者虽然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丧失理智的控制,有些人由于受幻觉妄想支配,出现情绪低落产生的消极意念及消极行为,造成自伤、潜逃、自杀等现象。护理人员结合个人临床专业知识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将重要证据、个人经验和病人的实际结合起来应用。应用循证护理理念,选择最佳的可靠结论进而指导临床护理、激发病区团队精神与协作气氛,在更新完善护理人员知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理解力与工作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标准。
3在实践中建立质量管理体制及管理圈
3.1确定质量改进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护理部组织院质量控制各小组成员,通过对各病区质控检查,将收集到资料进行讨论,循证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最难的、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如精神科频率性的护理病历书写的内容欠个性化,经讨论确定“护理病历书写按PIO(问题、措施、效果评价)格式书写”。
3.2现状调查及分析原因确定质量改进问题后,护理部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如院组织每周的医护大检查中发现和分析护理病历书写的内容欠个性化,经查找主要原因是个别护士没遵循护理程序操作而进行书写、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及近期接收的新护士较多,他们对此认识不足。
3.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有作者认为质量控制环节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改变护理管理由终末控制转向环节控制;完成持续改进,促进质量达标的科学管理方法[5]。护理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成立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总护助为副组长及各区护士长组成的医院管理质控组;病房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和护理骨干组成病区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根据《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拟定了本院《病历书写细则》、《护理操作流程***》、《医护人员行为准则》、《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4讨论
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临床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者可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循证护理系统的理性认识和应用,对护理质量管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年多来,我们以循证护理理念指导护理临床实践,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各项护理工作,包括服务态度、护理业务技术、护患沟通以及健康教育等,满意度从原来的86%提高到98%。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团队精神与协作氛围提高,合理性和先进性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为病人提供最优的护理,提高了管理水平,更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领域及国内的应用时间还短,还需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循证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2]宋敏,王鸿雁,王微.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57.
[3]万丽红,梁嘉定,苏小茵.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及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40.
精神科护理论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我院接收了男性精神病患者196例,在2011~2012年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2012~2013年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评估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1.2方法
我院自2012年9月开始在精神科护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如下。
1.2.1完备人力资源,优化学历机构
优化精神科护士学历结构,分层使用,灵活调配科室,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分层负责制。
1.2.2深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护理人员心中
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邀请律师对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分析纠纷案例,组织学习,对我院精神科近几年出现的医疗纠纷进行剖析,分析精细化管理当前的不足之处。对护理服务进行细化管理,按照要求来进行执行,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
1.2.3完善精神科管理标准
精细化管理要求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化和制度化是其特点,也是主要的管理步骤和方式。护理管理者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细化操作标准,让精神科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细化护理过程对患者的风险承担,规范抢救操作和标准,对一任务的细节意识进行提升,增强对护理过程的可控性,明确护理责任。
1.2.4把握好细节,彰显人文关怀
对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召开家属座谈会,对当季度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数据分析,满意度比较应用χ2检验,护理质量评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1年9月~2013年8月护理缺陷、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精细化管理在实施前2011年9月~2012年8月共发生护理缺陷11次,年平均发生率为患者总数的13.3%,2012年9月强化精细化管理后发生护理缺陷和意外3次,发生率为患者总数的4.08%。
2.22011年9月~2013年8月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精神科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患者病历的书写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2.3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强化管理前,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45%、79.30%,2012年9月强化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06%、84.80%,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提高了4.61%、5.5%。
3讨论
3.1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精神科护理使用精细化管理,能够让护理工作变得主动,化繁为简,让护理任务更加准确的达成,降低失误率,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精细化管理要求可是对当月护理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措施,因此能够让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
3.2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精细化管理是从科学管理中演变而来,服务质量是其要求,需要在常规管理上进行深入。精细化管理能够科学规范的解决护理问题,让护理职责更加标准、完善,护理操作流产能够在护理工作中规范,精确。
3.3可以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提升
精神科护理论文第6篇
1.1积极动员,转变护理工作理念
护士是优质护理的实施者,其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影响着工作中护理服务的实施。为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的相关文件及《推行“3H”护理模式,全力打造优质护理服务高地活动方案》,领会精神,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目标,并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与意义,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护理人员的思想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推行“3H”护理模式
即:家庭式护理、宾馆式服务、医院个性化服务,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Home式护理(家庭式护理),核心是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环境人性化,营造家的氛围。实施家庭式护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每一个环节充满温馨、理解和关怀。做到“四用”:用脑去想、用心去做、用话去说、用手去干;做到“十点”: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轻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浓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Hotel式护理(宾馆式服务),核心是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实施宾馆式服务,首先要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时要学习礼仪规范,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八个规范”: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仪表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执行医嘱规范、技术操作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Hospital式护理(医院个性化护理),通过对患者全面细致地评估,充分了解患者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性别、症状、体征、诊断、***、饮食、心理、护理要点。
1.3优化服务流程
做到“五有”,即入院有人迎、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住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服务。
1.4完善质量控制
根据《方案》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及细则,确保“3H”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为方便评价,考核细则设计为表格形式,总分100分,内容分为2项,分别是优化就医环境60分和优化服务流程40分。每一大项又分为若干小项,每一小项分别设分值、标准、扣分、得分。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职称及年资高的护士任组员,每日查房1~2次,对照细则进行评价。每周召开质控分析会议,肯定成绩,寻找不足,制定有效措施,积极整改,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5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护理质量:对实施“3H”护理模式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各4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②患者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患者对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优质护理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能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保持躯体舒适和心理健康;同时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3H”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补充,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通过实施家庭式护理,把“女儿般的孝心、姐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使患者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温暖如家的服务。通过实施宾馆式服务,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使患者放心、安心、舒心。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满足了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达到了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护理什么的目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2.2精神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精神科护理论文第7篇
1.1精神科护理学的含义《精神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精神科疾病的防治和护理以及精神科患者的科学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与其它临床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作为临床医护人员都须具备一定的精神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人格品质、提升心理整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是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举措。
1.2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其特殊性。不但要储备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加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长时间作用于个体就会引发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的损害,因此,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
1.3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客观地将医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改变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性。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满足学生知识的渴求,又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识别力和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学习、择业、人际交往、婚恋、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及时调节学生的认识偏差、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
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发展”模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造和谐气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2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心理发展的主体,要深入挖掘出教材潜在的智力价值和心理价值,确定每一节课的心理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富有情趣。
2.3利用各种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范例来揭示各种心理问题表现与应对方法、负面情绪的宣泄方法、全纳观念的意义及养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控制,从而达到自我发展。
2.4以临床各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与精神科有关的护理问题为主,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以及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同时正确评价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并能及时调整或***。